二战日本为何没能3个月占领中国 原因令人傻眼
二战时日本为什么不能占领全中国
![二战时日本为什么不能占领全中国](https://img.taocdn.com/s3/m/a2b8eafa8e9951e79a89275d.png)
二战时日本为什么不能占领全中国二战时日本为什么不能占领全中国?这一时期,一方面残酷的内战,让中国经济严重衰退。
另一方面,军阀们为了应付战争不断加重税赋,竭泽而渔。
当时中国工业非常落后,不但用于内战的各种武器弹药依赖进口,甚至连士兵戴的钢盔,国内都造不出来。
战争-征税-再战争,在这个恶性循环下,中国的经济越来越艰难,可军阀们不知悔悟,好象要不断施放这绚丽的火药焰火,直到耗尽最后的国力为止。
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都痛恨战争渴望解救。
按常理,这时候强大的日本只要对国弊人疲的中国发动雷霆一击,占领全中国应该如探囊取物这样轻松。
战前,中国日本德国三国军事精英们多次战棋推演,也都只得出一个结论,如果一切顺利,中国三个月就会被灭亡。
可是,日本最后为什么没做到这一点呢?它究竟犯下了那些致命的错误?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最好研究下,历史上的元朝清朝为什么能顺利占领全中国?发动灭国战争,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发动人力资源,说白了就是征兵。
而最高明最有效的征兵方式,就是把占领区的人口,直接征召成自己的部队。
然后利用新部队,攻占新的占领区。
从而征召到更多的部队,攻占更多的占领区。
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蒙古人和清朝人,就很擅长在被占领地区征兵。
成吉思汗时期的蒙古总人口,大概就2百万左右,即使按照10:1的可怕征兵率,最多也就成兵20多万。
这点数目可怜的军队,能守住自己辽阔的草原就阿弥陀佛了,哪够发动征服欧亚这样辽阔土地的侵略战争?可是,成吉思汗的胸怀,象蒙古草原一样宽广。
他善待被征服国家和地区的异族军队,建立起千万级别的远超蒙古总人口的大军,率领他们横扫世界,成为一代雄主。
当年,蒙古进攻南宋的军队就有很多北方汉人。
远征日本的庞大海军,就有很多南方宋人。
清朝也是如此,多尔衮带着区区几万清兵入关,凭什么能打下整个中国?有吴三桂等汉人率领的上百万汉人军队,为清人冲锋陷阵攻城掠地,是一个最关键的原因。
所以说,要发动灭国战争,不一定要经济实力强大。
二战日本为什么不先倾全国之力灭亡中国
![二战日本为什么不先倾全国之力灭亡中国](https://img.taocdn.com/s3/m/7817b8aeaaea998fcd220e52.png)
二战日本为什么不先倾全国之力灭亡中国
二战日本为什么不先倾全国之力灭亡中国
1.倾其国力灭亡中国并非日本的核心战略目标
日军最终在北上与南下间作出选择也是在苏日条约签订以后攻击中国是攫取资源与扩展领土的表象,攫取资源与扩展领土才是核心,所以日本在进攻中国的同时也在进攻东南亚国家挑起太平洋战争同样是攫取资源与扩展领土的目的
2.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派系
日军也是分派系的,海军与陆军
即使是侵华日军也分东北,华北派遣军,华中派遣军等,彼此制约
在陆军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自视甚高的海军早就按捺不住了
投入太平洋战争中的主要日本军队本来就不是拿来进攻中国的
分散兵力存在,但并不是楼主想表达的那种打到中国后再兵分两路的概念,航空母舰这些东西开不到陆地上来,在陆地上的军队也不会开航空母舰
3.太平洋战争开始于1941年底,中国战场进入相持阶段已经两年,日本肯定不会认为占领中国全境如同探囊取物,并且早已开始对中国的政治分化与政治谈判
4.美国坚持孤立政策,但太平洋海战爆发前不断加大对亚洲被侵略国家的援助,日美矛盾不断升级,双方的谈判无法达成共识,日本挑起战争。
日本侵华失败的原因
![日本侵华失败的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bcf2f11e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b4.png)
日本侵华失败的原因
日本侵华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下面就由店铺告诉大家日本侵华失败的原因吧!
日本侵华失败的原因
1.日本发动是法西斯侵略战争。
2.日本兵力少,难以拉开战线,有一定的局限性。
虽然武器先进,只是暂时的占了上风,最后也是失败。
3.日本人过于轻敌,看不起中国军队,中国军队虽然武器落后,但是中国军队有一种视死如归的精神,敢于以来犯之敌拼命特别是毛主席的《论持久战》,大大的鼓舞是中国军队的士气。
日本人也有“武士道”精神,但是那种精神不是人用的。
4.日本人太急于求成,侵华战争还没结束,就把美国拉下水,美国当时已经是世界上的军事强国,经济强国了,虽然成功了偷袭了美国的珍珠港,但是以美国当时的才力,物力,偷袭珍珠港几乎对美国的海军伤害不大,美国还是有能力组织一次大规模的反击的,这样就等于对美国宣战(珍珠港以前美国还是中立国家),这样又给自己立了一个对手,而且是强大的对手,那时候中国已经拖住了日本2/3的兵力了。
5.美国的中途岛战争几乎灭了日本的全部海军,那时候日本已经没有才力再去建造强大的海军了。
6美国的原子弹加速了日本的投降,两个原子弹一个长崎,一个广岛,两个军火库城市被毁掉,日本已经没有武器供给了,只好乖乖的投降了。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日本侵略者战略失败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日本侵略者战略失败](https://img.taocdn.com/s3/m/2e789ad7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6b.png)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日本侵略者战略失败在中国抗日战争中,日本侵略者的战略失败中国抗日战争是二战期间,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艰苦卓绝的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日本侵略者在战略层面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失败,最终导致了他们在中国的侵略行动失败的结局。
一、对中国战略的错误判断日本侵略者在入侵中国之初,对中国军队和人民的战斗意志和抵抗能力进行了错误的判断。
他们认为中国军队实力薄弱,国内分裂,且中国人民缺乏战斗意志,以此作为他们扩张势力的先机。
然而,他们低估了中国人民的坚定意志和对祖国的忠诚。
中国人民在面对侵略者的威胁时,毅然站在一起,组织起坚强的抵抗,使得日本侵略者的战略目标遭到了挫折。
二、日本侵略者在战略计划上的失误日本侵略者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战略计划存在多处失误。
首先,他们未能充分估计到中国地理环境的复杂性和难度,并且对中国战略前线的资源供应和后勤保障缺乏有效规划。
这使得日本侵略者在长期战争中面临了物资短缺和补给困难的问题。
其次,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军队和游击队的战术威胁过于低估。
中国在战争初期遭受了一系列的挫折,但中国军队和游击队很快适应了战争环境,采取了有效的游击战术,对日军构成了严重威胁。
这迫使日本侵略者在战略计划中频繁调整,并分散了他们的兵力和资源。
三、日本侵略者在心理战略上的失败在中国抗日战争中,日本侵略者试图通过心理战略来削弱中国人民的战斗意志。
然而,他们的手段恶劣,残忍,甚至采用了大规模屠杀、侵犯妇女等恶行。
这种残暴行径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愤怒和仇恨,进一步强化了他们的抵抗意志。
同时,中国共产党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们不仅组织了游击战和地下抗日活动,而且在心理战略上也做得非常出色。
他们通过宣传和动员,有效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士气,增强了他们对抗日斗争的信心。
四、东方战略计划的失败1941年,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对东南亚的进攻,企图扩大其在亚洲的影响力和资源控制区。
然而,他们未能预料到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坚决反抗。
二战日本军队不为人知的两大软肋 思维过于僵化
![二战日本军队不为人知的两大软肋 思维过于僵化](https://img.taocdn.com/s3/m/4b40e4be0029bd64783e2cab.png)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二战日本军队不为人知的两大软肋思维过于僵化
导语:侵华战争至太平洋战争初期,日本军力一度称雄东亚,但日寇也有自己的软肋。
“鬼子”遇强则弱由于没有参加“一战”期间的欧洲陆战,日军对
侵华战争至太平洋战争初期,日本军力一度称雄东亚,但日寇也有自己的软肋。
“鬼子”遇强则弱
由于没有参加“一战”期间的欧洲陆战,日军对火力革命认识模糊,其火炮射程和威力都非常有限。
虽然能够在中国战场逞一时之凶,一旦遇到苏联、美国之类强劲的对手,只有挨打的份儿。
1939年的诺门罕战役中,日军已经发现,其火炮的射程全面劣于对手,以至于苏军火炮可以在日军火炮射程外自由射击,日军根本无力还击。
1945年2月19日,硫磺岛战役正式打响,而美军针对这个只有21平方公里的小岛的火力压制,早在前一年的12月就开始了。
开战前三天,美军又进行了三天的火力准备。
而整个战斗过程中,他们共发射各种口径的舰炮炮弹30余万发(计1.4万吨),直接支援登陆部队作战。
在1945年柏林战役的外围战中,仅4月17日这一天,苏联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配属的炮兵就发射了123万发炮弹,约可装满2450个火车车皮,共计98000吨。
苏军供给炮弹的铁路线,直接建到一线炮兵阵地上。
最终参与直接攻击柏林城的苏军共有464000人,装备12700门火炮和迫击炮,2100门火箭炮,1500辆坦克及自行火炮。
这种高度工业机械化的物质力量,是当时工业实力比较薄弱的日本而言,根本无法想象的。
生活常识分享。
抗战期间为什么日军地面部队无法入侵重庆
![抗战期间为什么日军地面部队无法入侵重庆](https://img.taocdn.com/s3/m/65b2b82f453610661ed9f497.png)
抗战期间为什么日军地面部队无法入侵重庆(原创)这个结果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决定一、日本对华侵略战略重心的调整日本在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前,曾骄横的认为可以“三个月灭亡中国”。
但战至1938年,日本发现中国并没有如他们所预期的那样被征服,中国仍在抵抗。
相反,日本经济和日本人都在为侵华战争而大出血。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人又错误的认为,只要占领武汉,即可从根本上催毁国民政府作为抗战的意志,将其从中央政权贬为一个地方政权,让中国陷入地方割局的混战中。
日本则乘机混水摸鱼,扶持汗奸,组织伪政权取国民政府而代之,使中国作为一个国家整体对日本的抗战被迫结束。
为此,日军于1938年10月占领广州和武汉后,停止了自全面抗战以来对中国的大规模军事进攻,抗战由此转入战略相持阶段。
日本的战略重心由前期的以军事打击为主改为以政治诱降为主。
在这种背景下,重庆尽管是国民政府的陪都,但由于日本已经不把国民政府作为谈判对象,重庆并不是日军急于占领的目标。
二、重庆的地理优势和侵华日军的有心无力从重庆的地理位置来看,正东面是险峻的三峡,东北面是大巴山脉,东南面是武陵山脉。
在日军侵占东南亚前,要想攻占重庆,只有历史的三条作战线路选择:一、东线:此线明朝所用。
由武汉溯江而上,经三峡沿水路进攻重庆;二、南线:此法红军所用。
由江西经湖南而贵州,再北上进攻重庆;三、北线:此法蒙古所用。
由关中而汉中,由汉中而川北,再折向东南进攻重庆。
东线的首先排除,因为大规模战争对于后勤交通线的依赖已远非明朝所比。
日军占领了宜昌后,尽管已控制了三峡的西入口,但当时三峡地区没有足以支撑大规模后勤的公路,只有利用。
但长江在三峡地区的长江航道条件与上海到武汉的航道相比,根本就是日军后勤交通线的恶梦。
三峡特有的险滩让吃水深的大吨位轮船无法通行,这就限制了日军山炮、坦克、装甲车等重装备和大部队的投送,用吃水浅的小吨位轮船运送轻武器和小单位兵力则无济于事。
至于翻山越岭或空投,日本人得脑袋进水加上被驴踢。
自信过头
![自信过头](https://img.taocdn.com/s3/m/950dd27f9b6648d7c1c746fd.png)
自信过头!日本称三个月亡中国“三个月灭亡中国”这是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将领所说的一句话,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
日本天皇裕仁战前他问时任日本陆军大臣的杉山元:“解决中国事变,需要多长时间?”杉山元当时非常有信心的回答,“一个月的时间足够了”!但是一个月后,战况和预估的出入太大,于是裕仁又补充了一句,“三个月差不多了吧”。
但是这位日军高级将领所说的话最后还是打了自己的脸,因为这一切,在武汉会战时发生了改变,日军的攻势就停滞不前了,由此也就就僵持住了。
让日军对中国军队的看法一度改变。
为何势如破竹的日军在打到武汉时便停滞不前了呢?首先,日军高估了自己的实力,当时日军认为中国还停留在甲午战争时期的状态,而这之后,日本已拼命发展了许久,所以他们认为,拿下中国,只需要几个月。
其次,日本忽略了地形,中国地形多变,每到一个地方都会是新的地形,日军以为和自己的岛国地形相似,万变不离其宗,但是到了中国之后,他们才发现,原来是自己太天真了。
无数的山峦,让日军的飞机坦克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再者,他们深知川军的实力,在武汉会战结束后,日军伤亡惨重,战前,日军投入了上百万的兵力,但是战后却已是零零散散。
再加上他们见识了中国军人善于利用地形的优势作战,四川地形易守难攻,四处都是大山,日军甚至,再前进恐是九死一生。
中国是一个战略纵深的资源大国,而日本不同,资源有限,之前的战争已经让日军很多资源消耗殆尽,后续给养也越来越难跟上。
于是他们将目标瞄准了美国,将美国也卷入了进来,美国是日本轻易招惹的起的吗?在动手那一刻,日军知道后悔了,但是却晚了。
当时日军高级将领们普遍认为中国积弱不堪,只要加大攻势,就会让中国人屈服。
可没想到战争一爆发,中国人不但没有各自高飞,反而是紧密的团结在了一起。
就连曾经与民国政府互相攻伐的军阀们,也都放下彼此的恩怨和利益,共同将手中的武器对准了侵略者。
尽管日军在武汉停了下来,但他们也没闲着,他们知道不了解地形不敢贸然进攻,于是采用各种威逼利诱的手段,在四川境内寻找中国人给他们当探路者,也就是我们口中常说的汉奸、卖国贼。
日本为什么不在腐朽的北洋时期进攻中国呢?
![日本为什么不在腐朽的北洋时期进攻中国呢?](https://img.taocdn.com/s3/m/e76ebbf5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56.png)
日本为什么不在腐朽的北洋时期进攻中国呢?回答这个问题,我需要从日本的角度来看。
因为和北洋军阀同时代的大正时代(1912-1926)的日本并不是军国主义国家,反而有向民主国家发展的趋势,“日本向何处去”那个时候还是一个争论的话题,日本并没有确定走向法西斯主义。
大正时代发生了两件大事深深影响了日本,导致日本出现了民主思潮。
一,1911年-1912年辛亥革命成功,令日本政府大为震惊。
当时日本政府吃惊道“满清皇帝像一个干完累活就被一毛钱打发走的苦力一样被汉人赶走了”。
而且消灭了几百万八旗满人(当时日本报纸原话,有几百万人因为留着辫子被杀了)。
日本政府也惧怕日本人会即起效尤,模仿辛亥革命行为,对天皇和几十万华族和士族进行革命。
因此日本政府开始尝试实行宽松政治,进一步推动日本民主化。
比如禁止现役将领担任首相,只允许退役将领担任首相等等(当然这点改革又在昭和被破坏了)。
辛亥革命木版画—革命军斩首三名满清要犯。
辛亥革命成功震惊了日本朝野,最后影响了日本社会。
二1918-1922年日本战败,具体来说就是干涉俄国十月革命战败。
沙俄灭亡后,日本曾经试图趁沙俄灭亡吃掉外东北甚至整个西伯利亚。
并一度打到今俄罗斯布里亚特共和国的赤塔,也就是外蒙古和内蒙古呼伦贝尔北部。
但是最后还是被苏联军队打败,被迫退出西伯利亚。
日本宣传画—-日军干涉俄国内战占领海参崴这次战败对日本的影响和震动是巨大的,如果二战日本是“大惨败”,直接导致了日本战后民主化甚至萌豚化的话,这次战败对于日本就是“小惨败”,和辛亥革命一样推动了日本大正时代的民主化。
这是日本近代以来第一次没有获得赔款也没有获得领土的战争,出兵四年一无所获。
而且日本人引以为傲的日军军纪和军队形象也在这次战败中丢了精光。
日军开始出现日清战争和日俄战争中没有出现过的嫖娼和染上性病的情况。
苏联军队脚下的被冻死的日军尸体,1918-1922年干涉十月革命惨败是日本第一次败给苏联,也是日本近代以来第一次惨败。
淞沪抗战,日本史书为何说日本败了
![淞沪抗战,日本史书为何说日本败了](https://img.taocdn.com/s3/m/610d1f1ca5e9856a56126068.png)
淞沪抗战,日本史书为何说日本败了作者:来源:《新传奇》2019年第12期“一·二八”淞沪抗战,虽然最后以各自撤兵讲和而告终,并没有赢家。
但日本历史学研究会编的《太平洋战争史》却认为日本败了,“在淞沪战役中日本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中国人民的抵抗,特别是站在最前线的十九路军的英勇善战”。
淞沪抗战,没有赢家1932 年1月28日,日本侵略军进攻上海,“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
“一·二八”淞沪抗战是“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关东军为掩护炮制伪满洲国傀儡政府的阴谋,由关东军高级参谋板垣征四郎串通日本上海公使馆助理武官田中隆吉,蓄谋在上海制造事端。
值得注意的是,淞沪抗战不同于淞沪会战。
淞沪会战是1937年日本妄图三个月灭亡中国发动的战争,持续三个月,上海失守。
而淞沪抗战,打了33天。
此战役,日军增兵达5个师团,8万多人;中国这边,仅有十九路军和义勇队,加上后来加入的第五军抗敌者,最多时不过4万人。
日军装备有飞机、军舰、大炮、坦克等,防卫能力占优;中国十九路军的武器只有长枪、机关枪和手榴弹,官兵斗志和野战经验占优。
但最终的结果是,这场战争没有赢家。
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一面派张治中率第五军支援十九路军的抗战;另一面派代表和日本谈判,于5月5日签订停战协定,即《淞沪停战协定》。
《淞沪停战协定》正文内容只有5条384 字。
协定规定:日军全线后撤至战争前的日本租界内,而中方则把军队撤出上海市,上海市内的治安由警察和宪兵维持。
5月23 日,中方按照协议收回上海日本占领地区,双方恢复到“一·二八”之前的态势。
在协定之外另有三个附件,其内容为:中国政府同意取缔全国的抗日运动;第十九路军换防,调离上海;在上海至苏州、昆山一带地区不驻扎中国军队。
附件中的三个屈辱条件为全国各界特别是上海民众所切齿痛恨,所以很多人谈及《淞沪停战协定》,便认为这是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
日本史书认为是日本败了有人认为,淞沪抗战是中国失败了。
谈20世纪20年代日军不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
![谈20世纪20年代日军不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d13dd210bed5b9f3f90f1c32.png)
i z ' [ 7 1 L I . 断诨 薯 导学
谈2 O世 纪 2 O年 代 日军 不发动 侵 华 战 争的原 因
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阳金平 王克琦
笔 者 近 期在 中学 发 现 很 多 历 史 教 师 在 讲 解 日本 侵 华 战 争时都 少不 了讲到 当时 国共 内战 为 日本 侵华 提供 了机会 。 诚然, 此说并无问题 , 但 不少 学生 提出 了这样 一个 问题 : 侵 华作 为 E t 本 既定 国策 , 而2 0年代 的中 国正值 北洋军 阀混 战 后期 , 又有北伐战争 , 为何 日本 不在 2 0年代发 动侵 华战争 ? 为此 , 笔者特写此文来对 该问题做一简要分析 。 主要 原 因与 当时 日本 的“ 币原外交” 政 策 有 关 。1 9 1 8年 夏, 日本爆发 了该 国有 史 以来 规模 最大 的迅 猛异 常的群 众 性 斗争—— “ 米骚 动” 。不久 , 日本共产党 、 日本农会 等组 织 纷纷建立 , 工农 运动蓬勃发展 , 大正 民主运动也 轰轰烈烈 地 发展起来 。在“ 米骚动 ” 的强大 冲击 下 , 寺 内军 阀内 阁倒 台, 日本政友会总裁原敬组织 了 E t 本近 现代 政治史 上第一个 政 党 内阁。1 9 2 4年 5月, 日 本 加藤 高明接过 民主势力 的 口号 , 组织 了护宪 i派联合 内 阁, 直到 1 9 3 2年“ 五 一五 ” 事件 , 日 本政府一直 由议会 中多数党组 阁。因此 , 日本 2 0年代基本 t处于 “ 政党 内阁” 时期 。在 此 期 间 , 除 田中、 犬 养 两 届 内 阁 外, 其余各 届内阁都任用 币原喜 重郎 出任外 相 , 币原喜重 郎 奉行“ 和平外交 ” 和“ 协调外交”, 史称为 “ 币原外交 ” 。中国 问题 便 是 “ 币原 外 交 ” 的 中心 , 他 主 张 缓 和 和 中 国 的关 系 , 承 认美 国的“ 门户开放 ” 政策 , 日本 与英美 等 国协调 以维护既 得利益 。实行“ 币原外交” 的原 因, 从 当时 国际环境来看 , 日 本独霸 中国的野心受 到英美 等 国的抵 制 , 在 华盛 顿会 议体 制下 , 日本 无法像 “ 一 战” 时期那 样 随意 在东 亚布置军 事力 量 。另外 , 整个 2 0年代 从 医治战 争创伤 后 , 资本 主义 发展 处于黄金时期 , E l 本这个一战的“ 暴发户 ” 在2 0年代经济快 速发展 , 这种经济形 势也要 求 日本政 府在对 外政 策上 更多 地 采取 经 济 扩 张 手 段 而 非 武 力 手 段 。 因此 , “ 币原外 交 ” 是 E t 本 当 时 未 发动 侵 华 战争 的主 要 原 因 。 1 9 2 7年 组 阁 的 田 中义 一 上 台后 , 三 次 出 兵 中 国 山东 , 干
抗日战争中的日本军队溃败与撤退
![抗日战争中的日本军队溃败与撤退](https://img.taocdn.com/s3/m/580c180d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38.png)
抗日战争中的日本军队溃败与撤退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战争,也是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而进行的一场伟大斗争。
在这场战争中,日本军队曾一度占领中国大片土地,但最终却遭遇了溃败与撤退。
本文将探讨抗日战争中日本军队溃败与撤退的原因和过程。
一、战略失误导致溃败在抗日战争初期,日本军队凭借其先进的武器装备和战术优势,迅速占领了中国大片土地。
然而,随着战争的深入发展,日本军队的战略失误逐渐暴露出来。
首先,日本军队未能有效掌握中国地理环境和人民的民族情绪。
中国地势复杂,山河纵横,给日本军队的进攻带来了巨大困难。
此外,中国人民对于日本侵略者的仇恨和抵抗意志也是日军无法忽视的因素。
这些因素使得日本军队在战略上失去了主动权,导致了溃败的局面。
二、战斗力下降引发溃败除了战略失误外,日本军队的战斗力下降也是导致溃败的重要原因。
由于长期战争的消耗和中国人民的顽强抵抗,日本军队的士气逐渐低落,战斗力也随之下降。
同时,日本军队的后勤补给线被中国抗日军队切断,物资匮乏也使得日军的战斗力大幅下降。
这种情况下,日本军队在与中国军队的战斗中经常处于劣势,最终导致了溃败的结局。
三、中国人民的抗战顽强抵抗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的抗战精神和顽强抵抗是导致日本军队溃败与撤退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人民在日本侵略者的面前展现出了无比的勇气和坚定的意志。
他们组织起来,与日军展开了艰苦卓越的游击战,给日军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此外,中国人民的抗战精神也激发了国内各个抗日根据地的发展,使得日本军队在中国的控制范围不断缩小,最终迫使他们不得不撤退。
四、国际形势的变化除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和抗日军队的英勇抵抗外,国际形势的变化也对日本军队的溃败产生了重要影响。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得到了苏联和其他国家的支持和援助。
随着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壮大,日本军队面临了来自多个方向的压力。
同时,美国的加入也使得日本军队的战略地位受到了严重威胁。
这些因素使得日本军队在战略上陷入了被动,最终导致了溃败和撤退。
南口战役对抗战的意义 “三个月灭亡中国”破产
![南口战役对抗战的意义 “三个月灭亡中国”破产](https://img.taocdn.com/s3/m/fe5c0076af1ffc4ffe47ac84.png)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南口战役对抗战的意义“三个月灭亡中国”破产
导语:1937年7月底,日寇相继占领了北平、天津。
为了灭亡中国,日寇紧接着沿津浦、平汉、平绥三线扩大侵略。
沿津浦路进攻,为的是策应对上海、华
1937年7月底,日寇相继占领了北平、天津。
为了灭亡中国,日寇紧接着沿津浦、平汉、平绥三线扩大侵略。
沿津浦路进攻,为的是策应对上海、华东等地的侵犯;沿平汉路南下,为的是夺取中原,进逼华中、长江;沿平绥路西进,为的是占领山西,进而控制整个华北。
蒋介石这时已看清对日妥协无望,遂决心抗战,对日寇的三路进犯,都做了相应的战斗部署,在平绥路方面,组织了著名的南口战役。
南口之最后失守,根本原因不但敌人作战人数多于我,其武器装备之优劣更不成比例;此外,中国军队仓促应战,准备不足;援军未能及时到位;此外,在战术上打阵地战,消极被动,不懂得保存有生力量,在运动中消灭敌人,这些都是南口作战最后失败的重要原因。
但南口战役,仍不失其为我国抗战史上极其光荣的一页,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南口战役严重地挫伤了日寇,打乱了日寇的作战计划,使“三月亡华”的神话破灭。
南口战役和当时进行的淞沪会战,显示出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全中国的图谋已暴露无遗,蒋介石决心由应战转为抗战,因而对谈判已一年有余的国共合作抗战问题,其态度积极起来,终于接受了我党的《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年8月22日,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发布了将工农红军改编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命令;9月23日,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宣布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因此,南口战役促进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南口战役,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和斗志,从此,“中国生活常识分享。
日本近四百年对中国侵略为何不曾停止过
![日本近四百年对中国侵略为何不曾停止过](https://img.taocdn.com/s3/m/768640ff910ef12d2af9e703.png)
日本媒体近日报道称,日本四面环海,中国军事实力的发展会对日本的安全保障造成影响。
日本防卫省将琉球群岛视为防备中国海军的防波堤,视其为“西南之壁”。
并表示“需要将中国海军限制在大陆沿岸至琉球群岛为止的东海范围内”,在日前美国国务卿希拉里与日本外相前原诚司在夏威夷的会谈中前原诚司更是夸张的称中方为应对“撞船事件”采取的措施是“歇斯底里”的,其美国主子希拉里亦称钓鱼岛“属于规定美国对日防卫义务的《日美安保条约》第5条的适用对象”来为其狗腿子撑腰呐喊。
众所周知,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这是有历史可以考证的。
钓鱼岛是二战期间与台湾一起被日本侵占,1945年8月15日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依照公报台湾及钓鱼岛应同时归还我们中国,当时美国军事占领日本并对日本实行军事管制,美国为了在军事方面的需要向当时的南京政府提出了说明(得到了蒋介石的默许,但特别申明了主权是属于中国。
)1949年蒋在大陆战败后逃到台湾也申明了主权,但美国不与理睬,于是“钓鱼岛与琉球列岛一起在1972年“交给”日本管理,在回归时中国的海域范围内没有将钓鱼岛包括在内,由此在美国的主持下日本实际控制钓鱼岛至今。
但一直以来从来没有任何的国际协议可以证明日本与钓鱼岛的权属关系。
(二次世界大战后波茨坦公告并没有作出钓鱼岛是日本领土的主权认定,而是作为日本占领区被美国代管,而对于我们中国而言,钓鱼岛是回收主权,而日本不过是钓鱼岛的旅游者罢了。
)就连日本的历史学家井上清也曾于1972年撰写过一部专著,题为《“尖阁”列岛———钓鱼岛的历史解析》。
他在书中指出,作为一个历史学家,他经过查阅历史文献而断定:钓鱼岛在日本染指之前并非“无主地”,而是属于中国的领土。
我们从日本近几百年来的历史可以看出日本是一个有着强烈向外扩张和掠夺的欲望与传统的国家!(我们通过中国惨痛的近代史告诫我们:日本,从来就不是我们中国的友好邻邦。
虽然说一依带水,却一直虎视耽耽,近四百年来对我们中国的侵略何曾停止过?!)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小日本越来越认为自己在世界舞台上的角色与其经济大国的地位极其不相称,而积极提升军事实力正是谋求其所谓“正常国家地位”的一个重要步骤。
抗日战争日本必输原因浅析
![抗日战争日本必输原因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9f981ce008a1284ac8504372.png)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浅析——日本为什么一定会输关于中国抗战能够胜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所以我要从日本单方面来分析为什么日本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必然会输。
首先,我们先回顾一下日本在918事变前国内的情况,日清(甲午)战争日本获得清政府赔款银2亿两(约合当时3.1亿日元),62.8%用作以后的军备扩张费,21.9%用作临时军费,5.5%用作皇室费用,2.8%用作教育基金,2.8%用作灾害准备金,其中与军备有关的开支占85%。
同时,因为此项赔款得到的是有黄金保证的英镑,所以等于是流入了大量的黄金。
日报以这笔黄金为基础,采用了金本位制,从而提高了自己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获得了在中国建设工厂的权利,... 但是,日本由于先于他国从中国获得了这一重要的权利,为相继转化为帝国主义的欧美列强起了尖兵的作用,提高了自己的‘国际地位’。
这些款项分配就暴露了日本想要征战的野心。
在日本内部,陆军作为与中国发生直接战争的主要成员,陆军内部的观念与决议直接决定了战争的发生。
我们有必要分析一下日本战前的陆军的中国观。
●中国在两次鸦片战争中的惨败 ,开始让日本从中国崇拜中清醒过来,重新审视中国的社会现实。
对于中国败于英国,幕府藩主深表震惊和失望。
日本开始关注中国现实 ,而不再沉溺于古代强盛和虚幻的中国,所以产生了轻视中国的观念,而甲午中日战争更使日本的观念进一步加深,认定中国无论在精神上还是在物质上都一无是处 ,并表现出毫无顾忌的侵略态度。
●辛亥革命成功后,中华民国成立,但由于军阀混战,中国并没有实现统一和民主,仍旧处在列强的欺压当中,北洋军阀时期, 日本及其陆军在中国扶植代理人,来维护和扩大他们的在华权益。
只要对日本“友好”,且能切实维护日本在华之权益和势力, 日本就同谁合作。
这充分暴露了日本陆军的真实面目, 亦说明他们始终以日本的利益为先。
他们对国民革命军和其领导的国民革命也持有敌视态度, 并不愿承认中国随着民族运动的高涨而逐渐走向统一的倾向。
日军一年就征服大半个中国,为什么七年都寸步不进呢
![日军一年就征服大半个中国,为什么七年都寸步不进呢](https://img.taocdn.com/s3/m/4438c52bba1aa8114531d910.png)
日军一年就征服大半个中国,为什么七年都寸步不进呢本文导读:他们来势汹汹,喊着“三个月亡华”的口号,蹂躏着中国。
短短一年的时间,日本侵占了中国一大半的土地。
他们在这片土地上肆意妄为,残害中国人,丝毫不害怕中国人的反抗,认为胜利已经势在必得了。
但是,事与愿违,接下来的七年,日本不仅仅没有拿下剩下的地区,甚至还被赶走了。
为什么日本开始能够迅猛的占领大半个中国,却后继无力了呢?一、日本自身的原因日本以甲午战争为经验,认为只要使用战争的手段就可以使中国妥协;而且,日本方面轻视中国,认为中国人就是“东亚病夫”,并且低估中国抵抗的决心和战斗意志。
种种原因,日本并没有进行国内动员,而且一直保持原有编制没有进行扩军动员;并且日本国内军政不和睦,军政不统一,不能集中精力与战场上。
除此之外日本是个岛国,物资匮乏,一旦战线拉长就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
日本在中国的恶行令人发指,极大的激起了中国人民反抗的决心,也让部分日本人厌恶,战争后期不少日本人开始帮助中国!二、部分国家担心日本壮大美国等国家由于担心日本就此壮大,还对日本进行了经济制裁,使得日本面临石油危机,对此日本不得不转移兵力,在中国战场上将进攻转变为防守。
因为能源问题,日本决定转移方向,于是有了珍珠港事件。
日本惹怒美国,使得美国美国参与进二战,站在了日本的敌对方,牵制住了部分日军的火力,又损耗了日军是能源。
三、中国人民反抗的决心和毅力以及优秀的领导人日本在中国的恶行罄竹难书,给中国人民造成了难以磨灭的伤害,同时也刺激了中国人民抗战的决心。
中国人民空前的团结了起来,势必将侵略者赶出中国。
不仅如此,还有优秀的领导人带领着中国人民进行反抗;而且国共两党进行合作,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中共领导的游击队和敌后抗日根据地,对敌军进行了破坏;国民党正面抗争也牵制了日军!种种原因直接导致了日本后劲不足的问题,也让中国人民将侵略者赶走,维护了祖国的统一!。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何以始终未向中国宣战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何以始终未向中国宣战](https://img.taocdn.com/s3/m/2e21d882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1b.png)
作者: 孙军
出版物刊名: 军事历史
页码: 12-13页
主题词: 全面侵华战争 九·一八 侵略行径 抗战初期 抗日救国 国际争端 蒋介石政府 汪伪政权 汪伪政府 南京政府
摘要: 1931年9月18日,日本悍然发动了对中国东北的进攻,很快占领了东北全境。
继而在1937年7月一手制造卢沟桥事变,从而点燃了全面侵华战争的战火。
然而非常奇怪的是,自1931年“九·一八”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的长达14年的武装侵华过程中,日本却始终没有向中国正式宣战。
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
本文拟对日本不向中国宣战的原因作一粗浅的分析和探讨。
日本曾说三个月占领中国,但最终中国有哪些地方他们打不进来
![日本曾说三个月占领中国,但最终中国有哪些地方他们打不进来](https://img.taocdn.com/s3/m/e4e2a8014b35eefdc8d33352.png)
自九一八事变起,日本人开始了他们侵略中国的计划。
随着东北三省的沦陷,日本人的胃口也变得越来越大。
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之后,日本军方内部出现了两种声音。
第一种是以陆相杉山元大将为代表的主战派。
他们力图让卢沟桥事变的影响扩大,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杉山元旧照)第二种是以陆军参谋总长闲元宫为代表的保守派。
他们认为中国国土太大,不宜一口吃掉,应当一步步将势力渗透,以蚕食的方式最终吞并中国。
由于两派争执不下,日本裕仁天皇只得与两派代表单独开会。
裕仁天皇问陆相杉山元:“你认为解决中国事变,需要多长时间?”陆相杉山元回答说:“解决中国事变,只需要三个月。
”陆相杉山元显然不是傻子,尤其是在他明明知道中国疆土幅员辽阔,并且国家底蕴雄厚的前提下,说“三个月内灭亡中国”这种话,显然是愚蠢的。
他所谓的三个月“解决中国事变”,是指“三个月之内让中国政府投降”,而之所以敢这样说,则是受到了“九一八”事变带来的鼓舞。
在他看来,上一次的侵略,中国政府没有吭声,这一次他们同样也不会管。
而占据平津之后,中国方面定然会在日本大军压境的情况下选择和谈、投降。
最终,裕仁天皇采纳了主战派的意见。
但他们之间的这段对话也流传了出来,不过却变成了“日本宣称三个月之内灭亡中国”。
(裕仁天皇旧照)对于日本人的狂妄之言,蒋中正在庐山发表讲话,表示寸土力争,全面抵抗。
随后中国的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从历史结果来看,无论是陆相杉山元的“三个月投降论”,还是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最终都是失败的。
战争初期,日本华北方面军接连攻陷了太原、济南、石家庄等军事重镇。
而后,又通过淞沪会战占领上海,并在年底攻陷首都南京。
虽然首都被攻陷,但中华民族上上下下依旧团结一心,誓要与侵略者斗争到底。
1938年,青岛沦陷,民国设立的6个直辖市只剩下了重庆还安然无恙。
同年,日军通过武汉会战,占领了武汉和南昌,并且让部队从华南登陆,从而占领了广州和南宁。
这样一来,中国华北、华东的大部分重要城市已经被日军所占领。
解密:侵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如何破灭
![解密:侵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如何破灭](https://img.taocdn.com/s3/m/915e3fd74028915f804dc27f.png)
“九一八”事件1937年7月7日,日军进攻北平,拉开了全面侵华的序幕。
当时,日军凭藉着其背后强大的军事工业以及远超出中国军队的装备,叫嚣着“三个月灭亡中国”。
对此,欧美国家也对中国抗战持悲观态度,认为国民政府无法抵御日军的进攻,抗战很快会失败。
侵华日军的狂妄和欧美国家的态度似乎并无道理。
因为无论是从国力还是军力上,日本均占据着绝对的优势。
当时日本国内用于发展军事工业的支出高达70亿日元,而日本政府也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对国民经济的管制,使之为战争服务。
此外,1931年“九一八”事变占领整个东北后,大规模掠夺东北丰富的资源,这也为日本的经济和军事发展提供了更强有力的保障,也使日本很快走出了经济危机。
1931年至1937年,日本工业增长的平均速度达9.9%,是欧美国家中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
1937 年,日本产钢580万吨、生铁239万吨、石油169万吨、水泥611万吨,发电量303万千瓦,工业总产值已经接近60亿美元,占国民经济的80%,并跃升为工业强国。
中国经济与日本经济的对比三十年代后期,日本武器装备的生产能力达到了年产飞机1580架、大口径炮744门、坦克330辆、汽车9500余辆的水平,造船能力为40余万吨,造舰能力为5万吨。
至于步兵轻武器及小口径火炮等的年生产量,完全可以满足进行大规模战争时的年需要量。
反观1927年至1937年的中国,国民政府是刚刚结束军阀割据的局面,却还面临着各方地方势力武装乱国,以及日本的蠢蠢欲动,此外还背负着晚清至北洋政府等历届前政权所留下来的巨额债务。
因此虽多方发展经济,并在关税自主、币制改革、整理外债、金融改革、工农业改革、交通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如在工业方面,工业平均年增长率为8.4%,工业品总产值从1927年的67.01亿元至1936年增长到122.74亿元,增加了83.2%;交通方面,公路通车里程由北伐前的1千余公里增长到1935年底的9.6万公里;铁路由8千公里增长至1.3万公里;但因为时日尚短和薄弱的工业基础,中国在经济和军事方面的发展远远落后于日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战日本为何没能3个月占领中国原因令人傻眼好学不厌于2016/7/6 8:20:12 发布从清朝灭亡到二战爆发前,甚至到二战结束时,中国一直都是诸侯割据内战不断。
北洋政权和国民党政权这两个形式上的中央政府,从没有在事实上统一过中国。
这一时期,一方面残酷的内战,让中国经济严重衰退。
另一方面,军阀们为了应付战争不断加重税赋,竭泽而渔。
当时中国工业非常落后,不但用于内战的各种武器弹药依赖进口,甚至连士兵戴的钢盔,国内都造不出来。
战争-征税-再战争,在这个恶性循环下,中国的经济越来越艰难,可军阀们不知悔悟,好象要不断施放这绚丽的火药焰火,直到耗尽最后的国力为止。
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都痛恨战争渴望解救。
按常理,这时候强大的日本只要对国弊人疲的中国发动雷霆一击,占领全中国应该如探囊取物这样轻松。
战前,中国日本德国三国军事精英们多次战棋推演,也都只得出一个结论,如果一切顺利,中国三个月就会被灭亡。
可是,日本最后为什么没做到这一点呢?它究竟犯下了那些致命的错误?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最好研究下,历史上的元朝清朝为什么能顺利占领全中国?发动灭国战争,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发动人力资源,说白了就是征兵。
而最高明最有效的征兵方式,就是把占领区的人口,直接征召成自己的部队。
然后利用新部队,攻占新的占领区。
从而征召到更多的部队,攻占更多的占领区。
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蒙古人和清朝人,就很擅长在被占领地区征兵。
成吉思汗时期的蒙古总人口,大概就2百万左右,即使按照10:1的可怕征兵率,最多也就成兵20多万。
这点数目可怜的军队,能守住自己辽阔的草原就阿弥陀佛了,哪够发动征服欧亚这样辽阔土地的侵略战争?可是,成吉思汗的胸怀,象蒙古草原一样宽广。
他善待被征服国家和地区的异族军队,建立起千万级别的远超蒙古总人口的大军,率领他们横扫世界,成为一代雄主。
当年,蒙古进攻南宋的军队就有很多北方汉人。
远征日本的庞大海军,就有很多南方宋人。
清朝也是如此,多尔衮带着区区几万清兵入关,凭什么能打下整个中国?有吴三桂等汉人率领的上百万汉人军队,为清人冲锋陷阵攻城掠地,是一个最关键的原因。
所以说,要发动灭国战争,不一定要经济实力强大。
不然最富有的大宋,怎么会被穷的叮当响的蒙古人灭掉?最重要的因素是,能在被占领国家或地区征兵。
可是,在我们看来应该被痛恨的,双手沾满被征服国家人民献血的侵略者,怎么才能在被占领国家或地区征到兵,并且心甘情愿的为他卖命呢?一个最简单也是亘古不变的法子,给钱!有钱能使鬼推磨,何况征几个兵?历史上,蒙古和清朝军队发动侵略战争时,为什么有那么多残忍的屠城记录?为了给追随他们的异族军队发军饷。
那些跟随蒙古人清朝人征战天下的异族人,显然不是为了统一天下的宏伟壮志,也不是为了什么世界的和平安宁,更不是为了什么夺妻之类的可笑理由。
他们这些穷棒子就是为了抢钱而来。
蒙古人清朝人都是非常慷慨的主人,只要帮他们打仗,就从不吝啬土地金钱和女人方面的赏赐。
蒙古人在欧亚地区建立了那么多汗国,都是依赖当地人帮忙统治。
清朝人也一样豪爽,象吴三桂这样帮他开疆扩土的大功臣,封王封地,大方的很。
反正本来都不是自己的哈。
蒙古人清朝人的根据地蒙古和东三省,都地处北方,气候恶劣人民贫穷。
当地老百姓在组织起来打劫富裕南方地区方面,有非常悠久的光荣历史传统。
当一个战无不胜的,对打劫收入分配又很公平的杰出领导者出现后,他们为什么不泪流满面的衷心拥护呢?于是,这支北方穷棒子组成的我们的人民的英勇的军队,在蒙古人清朝人的英明正确领导下,为着打劫全人类的伟大目标,高举着老子只要钱的光辉旗帜,迈着一往无前义无反顾诸如此类前赴后继的步伐,向钱进了。
一路上,他们不畏别人牺牲不怕敌人流血的英勇行为,让世人感叹敬服,许多城市都是不战而降。
他们打土豪分田地的正义行为,更是感召了沿途更多的北方受压迫被剥削想翻身做主人的穷棒子们积极加入。
随着人数的增多,更多的城市被和平解放了。
当然,也有一些冥顽不灵封建落后但是富裕的城市誓死不降。
它们被攻下来后,城市里的顽固落后分子全部都被秋风扫落叶一样消灭掉了,只有极少部分技术性人才和年轻妇女们,考虑到革命需要和他们迫切为革命献身的精神,才得以幸存被征召入伍,在伟大的革命洪炉中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蒙古人清朝人这样的金钱征兵法,用人命换城市的方法,在贫穷的北方非常有效。
但是在进入气候温暖,人民较富裕人口较密集的南方地区后,就受到了很大的阻力。
比如南宋对蒙古就进行了几十年有效的抵抗。
蒙古人清朝人陷入“南方困境”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因为比较富裕人数众多的南方人,即使加入了蒙古人清朝人军队,能分配到手的战利品比如土地数量也实在可怜,而追随蒙古人清朝人打仗的死亡率又比较高。
南方人在进行严密的投入产出比科学分析后,发觉光荣从军从经济角度来说很不合算。
所以,他们积极从军参加革命的热情比北方穷棒子大大降低。
反过来,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他们抵抗北方人的意志却很坚强。
这是蒙古人清朝人越到南方战事越不顺利的根本原因。
蒙古人在欧洲战事受挫的根本原因,其实也是如此。
随着北方人在自南而北的征服中,胃口越来越大后,被占领国家或地区人民越富裕的,抵抗也越激烈。
所以,成功发动灭国战争,真正的决定性因素,是要有足够诱惑力的财富,来吸引被占领国家或地区的老百姓当兵。
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解释日本二战中为什么没能占领全中国,就很容易了。
日本有许多熟知中国历史的人,他们知道历史上占领中国的民族都先占领了中国北方。
他们无知的以为这是龙脉命运什么的原因。
虽然在著名的田中奏折里说过,“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
”但是,这些日本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读书不肯下真功夫,从不学习经济学心理学,甚至连基本的人性都不懂。
他们只知道占领中国北方,却不知道或者舍不得或者根本不敢给钱给枪给贫穷的北方人,好让他们心甘情愿来当兵卖命。
这是他们最致命的错误也是中国最大的幸运。
日本整个二战,绞尽脑汁发动本土人口潜力,最后甚至开始征召老头子小孩子当兵。
可就算这样,也不过征召了400万军队。
这点人数的军队,去控制那么多占领的国家和海洋,一个平方公里连一个人都没有,岂不是痴人说梦?!要知道,当时亚洲单单中国就有征召400万军队抗日的能力。
日本愚人天皇,缺乏努尔哈赤更不消说成吉思汗那海一样宽广的度量。
总说什么“大东亚共荣圈”,一个区区的东亚就算大了?这样胸襟的人,当然不敢征召朝鲜人台湾人东北人华北人甚至中国南方人,组成庞大的异族军团,跟随他打天下。
以为单凭借日本岛国贫瘠的人口资源,就能称霸天下?自以为是加畏首畏尾,真正一个愚人。
日本二战不是败给美国人,是败在自己的小心眼。
再谈日本在中国攻击方向犯下的重大失误。
日本害怕异族军队造反,不敢使用异族军队,这种小心眼还能理解。
可既然战前就定下来从北到南的攻击方向,而且这个进攻过程也很顺利,东北华北都很轻松的到手,军队伤亡也很小。
也和德国约好了一起夹攻苏联。
为什么突然改变进攻方向,在上海和国民党军队打起伤亡很大的消耗战?最后,又一次改变战略,直接南下攻击东南亚,结果被迫直接对上美国。
在太平洋战场的消耗战中,耗尽了日本本土所有的人力和物力?要知道临阵变计是兵家大忌,日本为什么这么蠢?说起来,日本人还是太小心眼太贪财了。
他们想独吞战争胜果,压根儿没考虑利诱贫穷的北方人当兵,帮它北上攻击苏联南下攻击中国南方。
它开战目的就是为了抢钱。
而且,这个钱只能天皇自己和一群财阀享用,连普通日本人都不能碰一下,何况异族人。
所以,它占领中国北方后,根本没有认真进攻苏联贫穷的西伯利亚地区,帮德国盟友牵制苏联人军队。
日本人打打小算盘,觉得这样太吃亏,放弃了和德国约定的夹攻苏联的战略。
导致苏联人放心大胆的将几百万精锐部队调往西线战场,对付德国人。
这是德国人战败原因之一。
德国战败结果也间接导致了日本战败。
日本人不觉得中国北方的穷人,是宝贵的财富。
反而觉得北方的人口对于开矿办厂发展农业来说太多了,要养活这些人更是很大的负担。
不如直接攻占上海这些富裕的南方城市来钱快。
中国南方农业收成好,养活占领区人口比在北方容易,而且能轻松捞到更多财富,天皇和财阀们以为,打南方才最合算。
但他们没想到,当时,日本在上海附近没有机场,发挥不了日本的空军优势。
南方纵横的水网地形,大大限制了日本机械化部队的战斗力。
隔海攻击迟迟不能得手,造成后勤补给困难。
日本失去了地利。
他们更没有想到,蒋介石会有勇气选择在上海进行全国总决战。
上海抗战时,蒋介石“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的悲壮决死战宣言,极大鼓舞了全中国人抗战图存的斗志。
不但感召了全国的军阀停止内战,甚至纷纷克服种种困难,忍饥挨饿开赴上海,发起了对日决死战。
比如,许多壮烈战死的川军,死前穿的只是草鞋。
在日本人眼里垃圾一样的中国人力资源,却在上海在长沙在桂林在中国各地,不惜以几比一甚至几十比一的无畏代价,造成了日军大量伤亡和物资消耗。
日本失去了人和。
随着战局出人意料的拖延,日本战前储备的石油橡胶等战争必需资源消耗一空。
天皇和财阀们被迫或者说故意把战局转向了东南亚等西方殖民地。
在这里,他们以解放者的姿态,轻松的接管了原来的西方殖民者占有的各种资源和财富,填满了天皇和财阀们的口袋,比如说橡胶林。
但是,他们也在称霸天下的路上越错越远。
随着占领的土地增多,日本人可利用的人力资源反而越来越少,这简直是笑话,也是一个悲剧。
当他们的军锋指向比较富裕的澳大利亚时,他们也终于遇到了蒙古人清朝人曾经遇到的“南方极限”。
历史上,清朝人和他的异族追随军队分享财富时最慷慨,对他们也算有那么点尊重,所以统治存在达几百年之久。
蒙古人虽然分享了财富,但是不尊重追随他的异族军队,所以存在的时间短了很多,在中国地区只有几十年。
日本人只发展了很少的异族追随军队,而且既不和异族追随军队分享财富,又不尊重他们,所以只占领了东北二十年,中国南方地区八年。
中共就非常好的避免了日本的错误,他们进东北后,在战事不利的情况下,大搞土地改革,说白了就是给穷人送钱。
东北人感激党的政策,分到土地后踊跃参军。
结果,林彪带领北方人组成的四野,在一个冬天的土改后,就神奇扭转了东北不利的战局,最后一直打到海南岛,解放了全中国。
还说日本,他们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的在军事经济战场败给美国?这和他们忽视普通国人的利益,忽视团结更多异族人力量,有非常大的关系。
反观美国,一而再再而三的在军事经济战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和他们比较重视普通美国人的利益,注意团结更多异族人力量,有非常大的关系。
比如说石油,在世界范围内,美国的油价算低的,老百姓负担不重。
在第二次伊拉克石油战争获胜后,美国甚至大方邀请那些反对战争的国家们,一起重建伊拉克,分享伊拉克石油这个肥美的战利品。
最后,换取了各国对美国占领伊拉克的默许。
回帖人:coolface2傻逼楼主,百万伪军似乎在楼主的帖子里消失了!!二战时期,日本从来就没有过要占领中国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