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重点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重点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重点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重点1. 需求啊,这可太重要啦!就好比你特别想吃蛋糕,这就是你的需求呀。

比如你今天走在路上突然特别想喝可乐,这就是一种需求。

2. 供给呢,就像是商家给你提供你想要的东西。

比如说面包店每天做很多面包来卖,这就是供给啦。

你想想,要是面包店都不做面包了,你还能买到吗?3. 均衡价格呀,简单说就是供求平衡时候的价格。

就像跷跷板一样,两边平衡了。

比如苹果的价格稳定在一个水平,既不会太高也不会太低,这就是均衡价格啦。

4. 弹性呢,就好比一根橡皮筋,可以拉长缩短。

比如汽油价格涨了一点,人们开车就少了很多,这说明汽油的需求弹性大呀。

5. 消费者剩余呀,就是你买东西感觉占了便宜的那部分。

比如一件衣服你本来愿意花 200 块买,结果 150 就买到了,那 50 块就是你的消费者剩余呀。

6. 生产者剩余呢,就是生产者多赚的那部分。

好比菜农卖菜,成本是 1 块,结果卖了 3 块,那 2 块就是生产者剩余嘛。

7. 边际效用啊,就像是你吃第一块蛋糕觉得超好吃,再吃第二块就没那么好吃了。

你看,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呀。

8. 机会成本呢,就是你为了得到一个东西而放弃的其他东西。

比如说你选择去看电影,那你就不能同时去逛街了,逛街就是你的机会成本呀。

9. 沉没成本可别小瞧哦!就像你买了一张电影票,结果发现电影不好看,但钱已经花了,这就是沉没成本呀。

10. 市场失灵知道不?就是市场有时候不好使啦!比如有污染,市场自己可解决不了,这就是市场失灵呀。

我觉得这些微观经济学名词真的都很关键呀,理解了它们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经济现象呢!。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重点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重点

1)需求曲线: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和它的价格间的函数关系的图像。

2)无差异曲线:表示在偏好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从这曲线上的点所代表的商品组合中得到的满足程度是一样的。

在无差异曲线图里,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越高的满足程度。

3)均衡价格:是商品的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交时的价格。

也就是商品的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商品的供给价格与需求价格相等时的价格。

4)消费者剩余:消费者从商品中得到的满足程度大于其所付出的价格的部分.因为消费者按照最后一个商品的边际效用决定所有商品的价格,而这最后一个商品之前的商品的边际效用都大于这最后一个商品,此大于的部分,消费者没有付钱。

5)收入弹性:指商品需求量变动对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

收入弹性大于1的是奢侈品,0—-1之间的是必需品,小于0的是低档商品。

6)交叉弹性:是指此商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对比商品价格变动百分比的反应程度。

交叉弹性小于0的是互补商品,大于0的是替代商品,等于0的是不相关商品。

7)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一个生产要素替代另一个生产要素的比例,它是两个生产要素边际产出之比的倒数.因为边际产出递减,一个生产要素替代另一个生产要素的量越来越少了,也就是边际替代率递减。

8)扩展路线: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把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的切点联结起来,就形成生产扩展路线。

它表明生产规模扩大、产出最优的轨迹。

9)贡献利润:是指企业的销售收入大于变动成本的部分.即商品的价格与平均变动成本之间的差额.10)一级差别价格:是指企业利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随每个单位的商品销售的增加,逐个降低商品的价格;即对所出售的每个单位的商品都收取尽可能高的价格,这种每个单位的商品都不同的价格又称为完全差别价格。

11)二级差别价格:是指企业对每一个顾客制定不同的价格,而不是对同一顾客的不同边际效用制定不同的价格.12)三级差别价格:是指企业根据不同的市场、不同的需求弹性制定不同的价格,以获得利润极大化。

微观经济学重点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重点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重点名词解释微观经济学重点名词解释需求量变动: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需求变动: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正常物品:指需求量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成同方向变动的商品。

吉芬物品:指需求量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的特殊商品,是特殊的低档品。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消费者均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在既定收入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距。

价格一消费曲线:在消费者的偏好、收入以及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某一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

收入一消费曲线:在消费者的偏好和商品的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消费者的不同收入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

替代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收入效应:由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规模报酬:是指在技术水平和要素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当厂商所有投入要素都有按同一比例增加或减少时,生产规模变动所引起产量的变动情况。

它反映了厂商所有投入要素成比例变动与相应产出变动之间的生产技术关系O 规模报酬不变: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于工作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扩展线:在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技术和其他条件不变时,如果企业改变成本,等成本线就会发生平移;如果企业改变产量,等产量线就会发生平移。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重要概念1:完全弹性:从需求的价格弹性的角度看,对于水平的需求曲线来说,只要价格有一个微小的上升,就会使无穷大的需求量一下子减少为零。

也就是说,相对于无穷小的价格变化率,需求量的变化率是无穷大的,即有ed=∞,这种情况被称为完全弹性2:完全无弹性:从需求的价格弹性角度看,对于垂直的需求曲线来说,无论价格如何变化,需求量的变化量总是为零,即有ed=0,这种情况称为完全无弹性3:均衡: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4: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5:需求的变动:除商品自身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导致的市场需求量的变化称为需求的变动(类比供给的变动)6: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7:静态分析: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来求得内生变量值的分析方法被称为静态分析方法8:比较静态分析方法:研究外生变量变化对内生变量的影响方式,以及分析比较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下的内生变量的不同数值。

9: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种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需求的价格弧弹性:表示一种商品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需求的价格点弹性:表示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需求量变动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完全弹性:相对于无穷小的价格变化率,需求量的变化率是无穷大的。

完全无弹性:从需求的价格弹性的角度看,对于垂直的需求曲线来说,无论价格如何变化,需求量的变化量总是为零。

10: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替代关系/替代品:如果两种商品之间可以互相替代以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则这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互补关系/互补品:如果两种商品必须同时使用才能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完整版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完整版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1.机会成本:当一个具有多种用途的稀缺资源,用于特定的用途是,所放弃的其他用途中最大的收益.2.生产可能性边界:指在一个社会用全部的资源生产两种产品的条件下,在资源和技术水平既定的条件下,所能生产的最大数量组合点的轨迹.3.需求: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种商品的数量.4.供给: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5.均衡价格:指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候的价格.6.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7.最高限价和最低限价:最高限价也称为限制价格,它是政府所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高价格,最高价格总是低于市场的均衡价格的.最低限价也称为支持价格,它是政府所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低价格,最低价格总是高于市场的均衡价格的.8.需求价格弹性:指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9.需求交叉弹性:指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需求量的变动对相关商品价格的反应程度.10.需求收入弹性:指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需求量的变动对其收入水平变动的反应程度.11.边际效用: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12.消费者剩余: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总价格和实际支付总价格之差.13.无差异曲线:指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点所构成的曲线.14.预算线:指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15.边际替代率: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消费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16.价格——消费曲线:指在消费者的偏好、收入以及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某一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17.收入——消费曲线:指在消费者的偏好、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消费者某一收入水平相联系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18.恩格尔曲线:表示在不同的收入水平下,消费者对于某一商品的需求量.19.吉芬商品:指需求量随价格成同方向变动的特殊商品.20.生产函数: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运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能产生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21.等产量线: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组合的轨迹.22.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被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23.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连续等量地把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生产要素数量不变的生产过程中,当这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超过这个特定值时,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24.等成本线:指在既定的成本和既定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25.扩展线:指因生产成本改变而导致等成本线平移,因改变产量而导致等产量线平移;这类移动形成的生产均衡点的轨迹.26.规模报酬: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27.隐含成本:指厂商本身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28.边际成本短期、长期:是厂商在短期、长期内增加一单位产量是所增加的总成本.29.边际收益: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收益.30.正常利润:指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指自有要素的报酬31.盈亏平衡点停止营业点:指企业在收入刚好抵补可变成本或亏损正好等于其固定成本时的价格水平,即平均可变成本的最低点.32.价格歧视差别定价:指厂商在相同时间内以相同产品向不同的购买者索取不同的价格.33.拐折需求曲线模型:解释和说明寡头市场的价格刚性问题.34.边际产品价值:指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35.边际收益产品:指由于使用额外一单位投入品X所带来的的增加.它等于投入X的边际产品乘以厂商的边际收益.36.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根据劳动者的最优化行为,对应于一个特定的工资率,劳动者在效用最大化点上确定最优劳动供给量,从而得到劳动的供给曲线,在工资水平较低时,工资率上升对劳动所产生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因而人们愿意提供更多的劳动,减少闲暇消费;而当工资水平上升到一定程度以后,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因而人们增加闲暇时间的消费,而减少劳动时间.因此,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后弯曲.37.经济租金:某种要素收入中的一部分,除去这部分并不会影响要素的供给.这种要素收入叫做经济租金.38.准租金:某些要素的服务价格在某种程度上也类似于租金,称为准租金.39.洛伦茨曲线:在一个总体国家、地区内,以“最贫穷的人口计算起一直到最富有人口”的人口百分比对应各个人口百分比的收入百分比的点组成的曲线.为了研究国民收入在国民之间的分配问题.40.基尼系数:不平等面积与完全不平等面积之比.41.市场失灵:指在现实经济运行中,克服的缺陷,市场经济没有达到经济效率的状态.42.公共物品:在社会经济中,总有一部分物品或服务是免费为公共提供利益并为每个人平等享用,这类物品或服务被称为公共物品.43.纯公共物品: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如国防、外交等.44.准公共物品:指具有非竞争性,但可以排他的物品,如医疗、教育等.45.公共资源:只具有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如海洋渔业资源、公共绿地等.46.外部性:也称为外部效应或毗邻效应,指当个人或厂商的行为直接影响到其他人,但却没有得到补偿或给予支付的情况.47.科斯定理1:指无论产权的初始分配是否合理,只要产权清晰,交易成本为零,就能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48.科斯定理2:指如果交易成本大于零,则产权的初始分配是否合理对资源配置影响很大,不同的产权制度会导致不同的经济效率.49.逆向选择:指由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价格下降产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进而出现市场交易产品平均质量下降的现象.50.道德风险:是从事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51.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和社会如何做出选择,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经济资源在现在或将来生产各种物品,以便最大限度的满足人类需要的一门社会科学.52.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反方向的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53.恩格尔定律:在一个家庭或在一个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用弹性概念来表述恩格尔定律可以是:对于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来说,富裕程度越高,则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就越小,反之则越大.54.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55.消费者均衡:是指消费者的效用达到最大并维持不变的一种状态.它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上以获得最大的效用.56.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或者说,它是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57.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的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MRS58.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59.预算线: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又称为消费可能线或价格线.60.收入效应:是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61.替代效应:是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62.生产者:指能够作出统一的生产决策的单个经济单位.63.生产函数: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64.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65.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66.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67.扩展线:在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技术和其他条件不变时,如果企业改变成本,等成本线就会发生平移;如果企业改变产量,等产量线就会发生平移.这些不同的等产量曲线将与不同的等成本线相切,形成一系列不同的生产均衡点,这些生产均衡点的轨迹就是扩展线.68.显成本: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他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69.隐成本:厂商本身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70.长期总成本:指厂商在长期中每一个产量水平上通过选择最优的生产规模所能达到的最低总成本.71.经济利润:企业的总收益和总成本之间的差额.72.正常利润:通常指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支付.73.规模经济:在企业生产扩张的开始阶段,厂商由于扩大生产规模而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74.规模不经济:当生产扩张到一定的规模以后,厂商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使经济效益下降.75.完全竞争市场:符合以下四个条件的就是完全竞争市场.一、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每一个买者或卖者对市场价格没有任何的控制力量,只能被动的接受既定的市场价格.二、市场上每一个厂商提供的商品都是同质的.三、所有的资源具有完全的流动性,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是完全自由和毫无困难的.四、信息是完全的,市场上的每一个买者和卖者都掌握着与自己的经济决策有关的一切信息.76.生产者剩余:指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77.自然垄断:企业生产的规模经济需要在一个很大的产量范围和相应的巨大的资本设备的生产运行水平上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以至于整个行业的产量只有由一个企业来生产时才有可能达到这样的生产规模.而且只有发挥这一个企业在这一生产规模上的生产能力,就可以满足整个市场对该种产品的需求.在这类产品的生产中,行业内总会有某个厂商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其他优势,最先达到这一生产规模,从而垄断了整个行业的生产和销售.78.价格歧视:以不同的价格销售同一种商品.可以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价格歧视.79.厂商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一级价格歧视80.对不同的消费数量段规定不同的价格——二级价格歧视81.需求:一种商品的需求函数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82.需求函数: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83.需求表: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水平和与各种价格水平相对应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84.商品的需求曲线:根据需求表中商品的不同价格—需求量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上所绘制的一条曲线.85.供给:一种商品的供给量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够出售的该商品的数量.86.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和该商品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87.供给表: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和与各种价格相对应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88.商品的供给曲线:根据供给表中商品的不同价格—供给量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上所绘制的一条曲线.89.均衡:最一般意义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90.均衡价格: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应量相等时的价格.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91.需求量的变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92.需求的变动:在某种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93.供给量的变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94.供给的变动:在某种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95.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96.经济理论:在对现实的经济事物的主要特征和内在联系进行概括和抽象的基础上,对现实的经济事物进行的系统描述.97.经济模型:用来描述所研究的经济事物的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结构.98.外生变量: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它是模型据以建立的外部条件.99.内生变量:可以在模型体系内得到说明的变量.100.外生变量和内生变量的关系:外生变量决定内生变量,而外生变量不能在模型体系内得到说明.101.参数:数值通常不变的变量,也可以理解为可变的常数.102.弹性:一般来说,只要两个经济变量之间存在着函数关系,我们就可用弹性来表示因变量变化的反应的敏感程度.103.弹性系数=因变量的变化比例÷自变量的变动比例104.需求的价格弹性: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105.需求的价格弧弹性:某商品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简单的说,它表示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弹性.106.需求的价格点弹性:当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变化量趋于无穷小时,需求的价格弹性要用点弹性来表示.也就是说,它表示需求曲线上某一点上的需求量变动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107.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108.替代品:如果两种商品之间可以互相代替以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这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109.互补品:如果两种商品必须同时使用才能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这两种商品互为互补品.110.需求的收入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量变动的反应程度.111.正常品:需求量与收入成同方向变化的商品.又可进一步分为必需品和奢侈品112.劣等品:需求量与收入成反方向变动的商品.113.供给的价格弹性: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114.供给的价格弧弹性:某商品供给曲线上两点之间的供给量的变动对于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115.供给的价格点弹性:某商品供给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116.恩格尔定律:在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用弹性概念来表述就是:对于一个家庭或国家来说,富裕程度越高,则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就越小;反之,则越大.117.效用: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评价,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118.效用单位:表示效用大小的计量单位.119.总效用TU: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从一定数量的商品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总和. 120.边际效用MU: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121.边际量:表示一单位的自变量的变化量所引起的因变量的变化量.122.边际量=因变量的变化量÷自变量的变化量12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它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124.消费者均衡: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的效用.125.商品的需求价格: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对一定量的某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 126.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所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127.无差异曲线: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或者说,它是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128.效用函数:某一种商品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水平.129.等效用函数:与无差异曲线相对应的效用函数.130.边际替代率MRS: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的放弃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131.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132.完全替代品:两种商品之间的替代比例是固定不变的情况.133.完全互补品:两种商品必选固定不变的比例同时被使用的情况.134.预算线:又称约束线、消费可能线和价格线.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135.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在一定的预算约束下,为了实现最大的效用,消费者应该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使得两商品的边际替代率之比等于两商品的价格之比.136.补偿预算线:当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引起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发生变化诗,用来表示以假设的货币收入的增减来维持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不变的一种分析工具. 137.收入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138.替代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的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总效用=收入效应+替代效应139.不确定性:指经济行为者在事先不能准确的知道自己某种决策的结果,或者说,只要经济行为者的一种决策的可能结果不止一种,就会产生不确定性.140.风险:在消费者知道某种行为决策的各种可能结果时,如果消费者还知道各种可能的结果发生的概率,则可以称这种不确定的情况为风险.141.生产者厂商、企业:能够做出统一生产决策的单个经济单位.142.交易成本:可以看成是围绕交易契约所产生的成本.143.成产函数: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144.固定替代比例的生产函数:表示在每一产量水平上任何两种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比例都是固定的.145.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表示在每一产量水平上任何一对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都是固定的.146.短期:只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时间周期.147.长期: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的时间周期.148.劳动的总产量TP至于一定的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对应的最大产量.149.劳动的平均产量指平均每一单位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所生产的产量.150.劳动的边际产量指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劳动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151.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生产中普遍存在这么一种现象: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的把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该要素增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所以,边际产量最终必然会呈现递减的特征.152.等产量曲线: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组合的轨迹.153.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量.154.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代替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 155.等成本线:既定成本和既定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156.等斜线:一组等产量曲线中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的点的轨迹.157.扩展线:在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技术和其他条件不变时,如果企业改变成本,等成本线就会发生平移;如果企业改变产量曲线将于不同的等成本线相切,形成一系列不同的生产均衡点,这些生产均衡点的轨迹就是扩展线.扩展线一定是一条等斜线158.机会成本: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159.会计成本:生产过程中企业所发生的各项开支,作为已支出的货币额,反映在企业的会计账簿上.160.显成本: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他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 161.隐成本:厂商本身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因成本也必须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按照企业自有生产要素在其他用途中能得到的最高收入来支付,否则,厂商会把自有生产要素转移出本企业,已获得更高利润.162.经济利润:收益和总成本之间的差额,也被称为超额利润.163.正常利润: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支付.。

微观经济学重要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重要名词解释

1. 完全竞争市场: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

在完全竞争市场,买卖人数众多,买者和卖者是价格的接受者,资源可自由流动,产品同质,买卖双方拥有完全的信息。

2. 垄断市场(完全垄断市场):只有一个卖方的市场类型。

3. 买方垄断市场:只有一个买方的市场类型。

4. 垄断竞争市场:许多厂商销售同种但有一定差别的产品,且新厂商进入不受限制的市场。

5. 寡头垄断市场:只有少数几个厂商相互竞争,且新厂商的进入是受到阻碍的市场。

6. 卡特尔市场:某些或所有的厂商公开共谋使得他们的共同利润最大化的市场。

7. 名义价格:商品的绝对价格。

8. 实际价格:经过通胀调整过的价格。

9. 需求量: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某商品的数量。

10. 供给量: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某商品的数量。

11. 替代品:如果一种商品价格的上升引起另一种商品需求的增加,则这两种商品被互为替代品。

12. 互补品:如果一种商品价格的上升引起另一种商品需求的减少,则这两种商品被互为替代品。

13. 市场机制:在一个自由市场里,价格会不断变化直到市场出清为止的趋势。

14. 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的指标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另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的指标需求的收入弹性:表示需求量对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的指标供给的各种弹性类似。

15.效用: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获得的满足程度。

16. 边际效用(MU): 消费者消费额外一单位商品时所获得的满足程度。

16. 边际效用递减: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每额外一单位商品的边际效用递减。

17. 无差异曲线:描述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的所有商品组合的曲线。

18. 边际替代率(MRS):在保持同等效用水平的条件下,消费者为了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所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最大数量。

边际替代率等于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

19. 预算线:在既定价格水平下,消费者用给定的收入可能购买的所有商品组合点的轨迹。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重点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重点

名词解释:1. 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当经济资源有多种用途时,把资源投入到某一种特定用途以后,在放弃其他的用途中,是指当经济资源有多种用途时,把资源投入到某一种特定用途以后,在放弃其他的用途中,可能给选择者带来最大的利益。

=经济成本=隐性成本+显性成本显性成本2. 需求: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该商品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支付而且能够购买到的商品的数量。

购买到的商品的数量。

3. 供给: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该商品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该商品的数量。

品的数量。

4. 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应量相等时的价格。

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

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

5. 需求的价格弹性:商品需求量随价格变化的反映程度即需求的价格弹性,通常被简称为需求弹性,它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相对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

6. 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也称为需求交叉弹性,它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

它是该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率和它的相关商品价格的变动率的比值。

率的比值。

7. 供给弹性:商品供给量随价格变化的反映程度即供给的价格弹性,通常被简称为供给弹性。

它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相对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即商品供给量变动率与价格变动率之比。

与价格变动率之比。

8. 效用:商品满足人们欲望的能力。

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9. 边际效用(边际效用(MU MU MU):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增加的满足,也就是增加一个单位商):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增加的满足,也就是增加一个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带来的总效用的增量。

10.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连续增加,增加,总效用是增加的,总效用是增加的,总效用是增加的,但是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但是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A-G名词解释第一章1、稀缺性:绝对:任何时间地点都稀缺;相对:相对于人的需要而言。

(指相对于人类无限多样性的需要而言,经济资源数量总是相对不足的,取用时要付出代价。

)2、选择:人的需要是无限的(轻重缓急之分);资源有限的(多用途)。

3、机会成本:一个具有多种用途的资源当用于特定的用途时,所放弃的其它用途中最大收益。

4、生产可能性边界:一个社会在资源和技术既定的情况下所能生产的各种产品最大数量组合的点的轨迹。

5、经济学:研究如何实现稀缺资源的最佳配置,以使人类需要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一门社会科学。

6、经济人: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

7、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的经济学说。

亦称市场经济学或价格理论。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8、宏观经济学:使用国民收入、经济整体的投资和消费等总体性的统计概念来分析经济运行规律的一个经济学领域。

宏观经济学是相对于古典的微观经济学而言的。

9、静态分析: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值来求得内生变量值的分析方法。

10、比较分析(比较静态分析):研究外生变量变化对内生变量的影响方式,以及分析比较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下的内生变量的不同数值。

11、规范分析:研究经济活动“应该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应该是怎样解决的。

(强调主观性)12、实证分析:描述经济现象“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实际上是如何解决的。

(强调客观性)13、经济模型:用来描述所研究的经济事物的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结构。

14、常量:15、内生力量:内生变量指一个经济模型所要决定的变量。

16、外生力量:外生变量指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

17、流量: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某种经济变量变动的数值,它是在一定的时期内测度的,其大小有时间维度。

18、存量:某一时点上,过去生产与积累起来的产品、货物、储备、资产负债的结存数量,其大小没有时间维度。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完整版)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完整版)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完整版)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一、供给(Supply)在经济学中,供给是指市场上出售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的决定因素主要包括生产成本、技术进步、生产要素的供给以及预期市场价格等。

供给曲线通常是一个向上倾斜的曲线,表示在价格上升的情况下,供给的数量也会增加。

二、需求(Demand)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价格下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的决定因素主要包括价格、消费者收入、相关商品价格和个人偏好等。

需求曲线通常是一个向下倾斜的曲线,表示在价格上升的情况下,需求的数量会减少。

三、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Equilibrium Price and Quantity)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是指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时的价格和数量。

在均衡价格下,市场上供给的数量和消费者需求的数量完全相等,市场处于供需平衡的状态。

这一均衡的价格和数量由市场自主调节形成。

四、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从每多消费一单位商品或服务中获得的额外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逐渐递减的原理认为,随着继续消费,每多消费一单位商品或服务的满足程度逐渐减少。

五、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边际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中每多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承担的额外成本。

边际成本逐渐增加的原理认为,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每增加一单位产量的成本逐渐增加。

六、弹性(Elasticity)弹性是指需求或供给对价格或收入变化的反应程度。

根据弹性变化的幅度,需求和供给可以分为弹性、非常弹性和完全不弹性。

弹性需求表示价格变化对需求变化的反应很大,而非常弹性需求表示价格变化对需求变化的反应很小。

七、垄断(Monopoly)垄断是指市场上只有一个卖家或供应商的市场形式。

垄断者通常会通过限制和控制市场中的供给,来操纵产品或服务的价格。

这种市场结构下,垄断者通常能够获得较高的利润。

八、竞争(Competition)竞争是指市场上存在多个卖家或供应商的市场形式。

微观经济学重点名词解释(高鸿业版本)

微观经济学重点名词解释(高鸿业版本)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1.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和社会如何做出选择,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经济资源在现在或将来生产各种物品,以便最大限度的满足人类需要的一门社会科学。

2.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反方向的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3.恩格尔定律:在一个家庭或在一个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用弹性概念来表述恩格尔定律可以是:对于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来说,富裕程度越高,则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就越小,反之则越大.4.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5.消费者均衡:是指消费者的效用达到最大并维持不变的一种状态.它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上以获得最大的效用。

6.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或者说,它是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

7.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的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

(MRS)8.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

9.预算线: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

又称为消费可能线或价格线。

10.收入效应:是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11.替代效应:是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说汇总1.时机成本:当一个拥有多种用途的稀缺资源,用于特定的用途是,所放弃的其余用途中最大的利润。

2.生产可能性界限:指在一个社会用所有的资源生产两种产品的条件下,在资源和技术水平既定的条件下,所能生产的最大数目组合点的轨迹。

3.需求:指花费者在一准期间内,在各样可能的价钱下愿意并且能够购置的该种商品的数目。

4.供应:指生产者在一准期间内,在各样可能的价钱下愿意并且能够供应销售的该种商品的数目。

5.均衡价钱:指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应量相等时候的价钱。

6.供求定理:在其余条件不变的状况下,需求改动分别惹起均衡价钱和均衡数目的同方向的改动;供应改动惹起均衡价钱的反方向的改动,惹起均衡数目的同方向的改动。

7.最高限价和最低限价:最高限价也称为限制价钱,它是政府所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高价钱,最高价钱老是低于市场的均衡价钱的。

最低限价也称为支持价钱,它是政府所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廉价钱,最廉价钱老是高于市场的均衡价钱的。

8.需求价钱弹性:指表示在一准期间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改动关于该商品价钱改动的反响程度。

9.需求交错弹性:指一准期间内一种商品需求量的改动对有关商品价钱的反响程度。

10.需求收入弹性:指一准期间内花费者对某种商品需求量的改动对其收入水平改动的反响程度。

11.边沿功效:指花费者在一准时间内增添一单位商品的花费所获取的功效量的增量。

12.花费者节余:指花费者在购置必定数目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总价钱和实质支付总价钱之差。

13.无差异曲线:指用来表示花费者偏好同样的两种商品不一样数目的各样组合点所构成的曲线。

14.估算线:指在花费者收入和商品价钱既定的条件下,花费者的所有收入所能购置到的两种商品的不一样数目的各样组合。

15.边沿代替率:指在保持功效水平不变的前提下,花费者增添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花费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花费量。

16.价钱——花费曲线:指在花费者的偏好、收入以及其余商品价钱不变的条件下,与某一种商品的不一样价钱水平相联系的花费者功效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完整版)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完整版)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1.机会成本:当一个具有多种用途的稀缺资源,用于特定的用途是,所放弃的其他用途中最大的收益。

2.生产可能性边界:指在一个社会用全部的资源生产两种产品的条件下,在资源和技术水平既定的条件下,所能生产的最大数量组合点的轨迹。

3.需求: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4.供给: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5.均衡价格:指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候的价格。

6.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7.最高限价和最低限价:最高限价也称为限制价格,它是政府所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高价格,最高价格总是低于市场的均衡价格的。

最低限价也称为支持价格,它是政府所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低价格,最低价格总是高于市场的均衡价格的。

8.需求价格弹性:指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9.需求交叉弹性:指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需求量的变动对相关商品价格的反应程度。

10.需求收入弹性:指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需求量的变动对其收入水平变动的反应程度。

11.边际效用: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12.消费者剩余: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总价格和实际支付总价格之差。

13.无差异曲线:指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点所构成的曲线。

14.预算线:指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

15.边际替代率: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消费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

16.价格——消费曲线:指在消费者的偏好、收入以及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某一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

西方经济学(微观)重点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微观)重点名词解释

1、均衡价格:是商品的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交时的价格,即商品的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商品的供给价格与需求价格相等时的价格。

2、消费者剩余:消费者从商品中得到的满足程度大于其所付出的价格的部分。

因为消费者按照最后一个商品的边际效用支付价格,而在此之前的商品的边际效用都大于最后一个商品的边际效用。

3、生产者剩余:是生产者的所得大于其边际成本的部分。

因为生产者按照最后一个商品的边际成本定所有商品的价格,而在此之前的商品的边际成本都低于最后一个商品的边际成本,此低于部分是生产者的额外收入。

4、替代效应:因为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导致人们多消费这种商品,少消费其他相关商品,这就是替代效应.5、收入效应:因为商品价格的下降使得人们的实际收入增加,从而影响人们的商品消费,这就是收入效应。

6。

收入消费曲线:不同收入水平的消费可能线与相应的无差异曲线的切点的连接线,它是各种不同收入条件下,消费者的最佳购买组合的轨迹。

7.恩格尔曲线:是描述收入增加与商品需求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它反映了商品价格和其他因素不变时,收入的变化引起需求量怎样的变化。

1、蛛网理论:描绘偏离均衡点的价格和产量向均衡点靠拢的轨迹,有收敛的、发散的和循环的三种蛛网。

主要应用于周期性生产的商品.2、收入弹性:商品需求变动对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

收入弹性大于1的是奢侈品,0~1之间的是必需品,小于0的是低档商品.3、交叉弹性:是指一种商品需求量变动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交叉弹性小于0时两种商品是互补商品,大于0时两种商品是替代商品,等于0时两种商品不相关。

4、价格弹性(需求价格弹性):是指商品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5 需求弹性是指相应于影响需求量的某一因素的变动,需求量变动的反应程度。

对应于不同的影响因素,需求弹性可以区分为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和需求的交叉弹性.需求弹性的大小通常由弹性系数加以表示。

弹性系数定义为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影响需求的因素变动的百分比之比。

微观经济学重要的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重要的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重点1.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2.需求的收入弹性表示在一定的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

或者说,表示在一定的时期内一种商品收入变动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

3.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相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百分比。

4.替代品如果两种商品之间能够相互替代以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这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

5.互补品若两种商品必须同时使用才能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这两种商品互为互补品。

6.需求的收入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量变动的反应程度。

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消费者的收入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7.恩格尔定律在一个家庭或在一个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

用弹性的概念来表述它则可以是:对于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来说,富裕程度越高,则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就越小;反之,则越大。

8.效用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欲望的能力,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意程度。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9.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10.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微观经济学重点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重点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重点名词解释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关注个体之间的决策和行为,主要研究企业内部行为和市场交易中的个体决策,以及这些决策如何影响市场和企业之间的关系。

以下是微观经济学中一些重点名词的解释和拓展:1. 消费者行为:消费者行为是指个体在选择和购买商品或服务时的决策过程和行为。

这些决策包括评估潜在价值、比较不同产品或服务的优缺点、制定购买决策以及评估交易后的结果等方面。

2. 生产率:生产率是指生产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效率,通常取决于生产要素的组合和市场竞争等因素。

3. 资源稀缺性:资源稀缺性是指经济学中研究的各种资源,例如土地、劳动力、资本和信息等,是有限的或稀缺的,因此必须在有限的资源中做出选择。

4. 生产函数:生产函数是指描述生产某种商品或服务所需的生产要素和劳动力等资源的函数关系。

它是经济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可以用于解释生产率的提高和成本的变化。

5. 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是指市场上不同参与方之间的互动关系和交易方式。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和寡头市场等。

6. 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中某些因素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或市场无法有效运作的情况。

常见的市场失灵包括垄断、政府干预、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等。

7. 福利经济学:福利经济学是一门关注社会公正和福利的经济学分支。

它研究政府在调节经济时应该如何平衡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之间的关系。

8. 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选择一种行动而放弃另一种行动所失去的机会。

它通常被用来解释为什么人们会做出某些选择。

9. 微观经济学模型:微观经济学模型是指用于描述微观经济现象的数学模型和理论框架。

常见的微观经济学模型包括经典模型、行为经济学模型和现代模型等。

这些名词是微观经济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理解它们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1、需求: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2、供给: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3、需求量的变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4、需求的变动:在某种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5、供给量的变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6、供给的变动:在某种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7、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8、需求的收入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量变动的反应程度。

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消费者收入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9、供给的价格弹性:供给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

10、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

1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期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12、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连续增加某种生产要素投入,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重点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重点

名词解释1.稀缺性: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缺乏的。

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

2.资源配置:如何利用既定的资源去生产经济物品,以便更好地满足人类的需求。

3.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在各种可供选择的用途之间进展分配的科学。

4.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

5.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

6.内生变量:是指在某一理论中需要被解释的变量7.外生变量:由这一理论〔或模型〕之外的其他因素所决定的,且会影响到内生变量的变量。

8.流量:是在一段时期某一变量的加总量。

9.存量:是在某一时点上某一变量的数量。

10.价值判断:就是指对经济事物社会价值的判断,即对某一经济事物是好还是坏的判断。

11.实证经济学:企图超脱或排斥一切价值判断,指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法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

它答复“是什么〞的问题。

12.标准经济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根底,提出某些标准作为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树立经济理论的前提,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

它答复“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13.需求: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在一定的价格条件下,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14.供应:供应是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企业愿意生产并销售某种商品的数量。

15.均衡价格:市场需求量等于供应量时的价格为均衡价格。

16.均衡数量:市场需求等于供应量时的数量为均衡数量。

17.限制价格:最高限价,又称限制价格,或价格天花板,是政府为了限制某些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上涨而规定的这些产品的最高价格。

18.支持价格:最低限价,又叫支持价格或价格地板,是政府为了扶植某一行业的生产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1.需求: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可能的价格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

2.供给: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可能的价格下愿意并且能够生产或出售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

3.供给函数:一种商品的市场供给量Qs与商品的价格p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一般情况下,价格上涨使供给量沿供给曲线增加,价格下降使供给量沿供给曲线减少,因此供给量Qs是价格p的单调递增函数,称为供给函数。

4.需求价格弹性: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一种商品需求量想对变动相应于该商品价格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在特定环境中也简称为价格弹性或者需求弹性。

5.需求交叉弹性:需求交叉弹性是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的简称,它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6.均衡价格: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7.正常商品:需求量随消费者的实际收入上升而增加的商品称为正常商品。

8.吉芬商品:吉芬商品是一种特殊的低档商品,它的需求量随价格的上升而增加,其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9.低档商品:是指消费量随人们收入增加而减少的商品。

10.互补品:如果两种商品必须同时使用才能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这两种商品互为互补品。

11.替代品:对于两种物品,如果一种物品价格的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的增加,则这两种物品被称为替代12.边际效用(MU):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从增加一单位商品或服务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增加量。

13.消费者剩余:消费者为得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数额与实际必须支付的数额之间的差。

14.无差异曲线:用来表示两种商品或两组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对消费者所提供的效用是相同的。

15.边际替代率(MRS):在效用满足程度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一种商品的消费可以代替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16.预算约束线:简称约束线,它表示在收入和商品价格即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用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各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入效应:由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规模报酬:是指在技术水平和要素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当厂商所有投入要素都有按同一比例增加或减少时,生产规模变动所引起产量的变动情况。

它反映了厂商所有投入要素成比例变动与相应产出变动之间的生产技术关系。

规模报酬不变: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于工作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扩展线:在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技术和其他条件不变时,如果企业改变成本,等成本线就会发生平移;如果企业改变产量,等产量线就会发生平移。

这些不同的等产量曲线将于不同的等成本线相切,形成一系列不同的生产均衡点,这些生
产均衡点的轨迹就扩展线。

机会成本:生产者运用一定生产要素进行生产时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正常利润:指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支付。

规模经济:在企业生产扩张的开始阶段,厂商由于扩大生产规模而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

亦称内在经济。

生产者剩余:指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

价格歧视:以不同价格销售同一种产品。

一级价格歧视:厂商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

理想产量:一般把完全竞争企业在长期平均成本
LAC曲线最低点上的产量称做理想产量。

二级价格歧视:对不同的消费数量段规定不同的价格。

三级价格歧视:对同一种产品在不同的市场上(或对不同的消费群体)收取不同的价格。

多余的生产能力:指实际产量和理想产量之间的差额。

弯折的需求曲线:是垄断厂商面对的在现行的价格下有一个折点的需求曲线,需求在价格上升时要比价格下降时更富有弹性。

他假设一寡头厂商提价或降价后,其他厂商的相应对策对其销售量的不同影响。

自然垄断:有些行业生产的规模经济效益需要在很大的产量范围和相应的巨大的资本设备的生产运行水平上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以至于整个行业的产量只有由一个企业来生产时才有可能达到这样的生产规模。

而且,只要发挥这个企
业在这一生产规模上的生产能力,就可以满足整个市场对这种产品的需求。

在这类产品的生产中,行业内总会有某个厂商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其优势,最先达到这一生产规模,从而,垄断了整个行业的生产和销售。

边际产品价值:表示增加一单位要素所增加的收益。

租金:供给数量固定不变的一般资源的服务价格叫做租金。

准租金:准租金是对供给量暂时固定的生产要素的支付,即固定生产要素的收益。

经济租金:可以将租金看成是这样一种要素收入:其数量的减少不会引起要素供给量的减少。

有许多要素的收入尽管从整体上看不同于租金,但其收入的一部分却可能类似于租金,亦即如果从该要素的全部收入中减去这一部分并不会影响要素的供给。

洛伦兹曲线:指研究国民收入在国民之间分配的曲线。

寡头市场:又称寡头垄断市场,是指少数几家厂商控制整个市场的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的一种市场组织。

根据产品特征,寡头市场可以分为纯粹寡头行业和差别寡头行业两类。

按厂商的行动方式,寡头市场可以分为有勾结行为的和独立行动的不同类型。

寡头市场被认为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市场组织。

基尼系数:在洛伦兹曲线图中,不平等面积与完全不平等面积之比,称为基尼系数。

它是衡量一个国家贫富差距的标准。

市场失灵:指现实的资本主义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

外部性:指单个消费者或生产者的经济行为对社会其他人的福利的影响。

道德陷阱:在交易双方签订契约后,由于信息不
对称,具有私人信息或私人行动的一方采取自利的行为使交易的另一方面对的不利情况或风险。

科斯定理:只要财产权明确的,并且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无论一开始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