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医共体(医疗集团)模式建设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最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县域医共体(医疗集团)模式建设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为确保县域医共体(医疗集团)(以下简称“医共体”)模式建设改革试点工作有序开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适用范围
县级公立医院、乡镇卫生院、公办村卫生室。社会办医疗机构可自愿加入。
二、目标任务
推行以县级公立医院为依托的县乡村一体化管理模式,实施人员统一调配使用、业务统一组织实施、财务资源统一配置、信息互联互通、医疗资源共享,建立责任、服务、管理、利益共同体。通过优化整合县域医疗卫生资源,转变服务模式,创新服务机制和技术手段,整体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水平和综合服务效益。
按照网格化管理要求,依托县级公立医院为中心,整合县域医疗卫生资源,实现医共体的网格化布局,为网格内所有患者提供连续性医疗服务。
三、内容措施
(一)联建共担,构建责任共同体
各县(市、区)政府、各有关部门负责人、各县级公立医院院长为医共体建设工作第一责任人,要建立责任共担机制,逐步建立完善医保支付、财政投入、医疗服务价格、人事薪酬等配套政策机制;各
医共体建立牵头医院负总责,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分工负责,防治康协同机制,逐步形成以健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
1.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各县(市、区)政府要落实政府医疗卫生投入责任,在保障财政投入渠道不变的情况下,统筹落实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公共卫生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等专项资金,重点倾斜乡镇卫生院的人才培养、适宜新技术运用、信息化建设和县级医院人才、技术、临床专科、信息等核心能力建设;逐步建立完善与医共体发展相匹配的财政投入政策、医共体建设绩效评价结果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专项资金分配挂钩机制。
2.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根据医疗机构服务内容、服务能力以及所承担医保服务量,确定不同类型、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具体支付标准。全面推行“总额预付、结余留用”的医保基金管理方式改革。市级制定具体实施细则,探索对统筹区域内人财物统一管理的紧密型医共体实行医保总额付费,县(市、区)域内参保人员在定点医共体外就诊产生的医疗费用,县(市、区)社保经办机构按医保政策和报账标准审核后,从对应医共体总额预付统筹基金额度中予以扣除。增加按病种付费的病种数量,促进医共体主动控制医疗服务成本。进一步完善县级公立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差异化报销比例;符合规定由基层定点医疗机构转诊到上一级定点医疗机构治疗的,其住院起付线标准以补差的方式收取,由上一级定点医疗机构转诊到基层定点医疗机构康复、治疗的,不再收取住院基金起付标准;探索符合中医药服务特点的支付方式,鼓励提供和使用适宜的中医药服务。
3.完善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重点是院前急救、诊疗、手术、护理、中医等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项目。
4.完善薪酬制度。落实“允许医疗卫生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要求,探索医共体内部人员绩效分配机制。
制定医共体所属公立医院的绩效工资总量管理办法,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自主分配,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可探索实行目标年薪制、协议薪酬等薪酬分配方式。乡镇卫生院实行“托低不限高”的绩效工资政策,充分调动基层医务人员积极性。
5.创新人事管理制度。县域医共体积极探索县乡一体化的人才总额管理模式,在不改变人员编制隶属关系的情况下,由县域医共体统一用编招录、统一调配使用人员,逐步建立以岗位管理为核心的全员聘用制度。
(二)联建共用,构建服务共同体
1.深化人员双向流动。根据网格化管理和基层业务需求,县级公立医院派出人员到中心卫生院和乡镇卫生院(中心卫生院派出人员到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派出人员到村卫生室,采取常驻和定期派出相结合。县级公立医院派出到每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常驻人员不少于1人,医生应以中级职称技术人员为主。医务人员在医共体内执业,不需办理执业地点变更和执业机构备案手续。
2.开展技术帮带。充分结合“二级医院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项目”,统筹使用对口支援专项资金,用于医共体建设及乡镇卫生院(集团分院)技术帮带。采用定点帮扶或定期专业帮扶机制,县级公立医院围绕乡镇卫生院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慢性疾病管理、妇幼保健和常见病诊疗等内容,采取专题讲座、教学查房、检查手术带教、病例讨论、护理示教等方式进行业务指导;固定带教技术骨干1—2名,每年累计帮带时间不少于3个月;全面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做到医共体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
3.开展专项技能培训。县级公立医院针对县域内疾病谱和重点疾病诊疗需求,制定专项培训计划和培训目标,重点培训院前急救、中医、康复、口腔、妇科、儿科、精神(心理)卫生和常见病、多发病的适宜防治技术。每年对乡镇卫生院(含村医)至少组织2期培训班,每期培训班时间不少于5天,确保每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每两年有1名管理人员、每年有3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含村医)参加培训并考核合格。
4.推进资源共享。整合医共体内各医疗卫生机构的资源,或委托具有资质的第三方,建立医学影像、医学检验、远程心电、消毒供应、药品耗材供应等资源配置中心,探索建立医共体内统一的药品耗材招标采购、管理平台,开展“基层检查、上级诊断”、药品集中配送等服务。
5.推进卫生信息一体化。依托X远程医疗“县县通”服务网络,构建县乡村一体化远程医疗服务与管理平台,完善电子健康档案和电
子病历数据库,建立医共体内各医疗机构的信息数据统一归口和共享机制;建立远程医学双向交互机制、即时诊疗信息共享平台和医学专家资源库,完善网上预约制度,实行转诊就医网上预约;通过远程医学服务平台或掌上移动终端等信息化手段,开展远程医疗、远程教学、远程影像诊断、远程急救技术指导、远程健康教育等服务,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及医疗服务整体效率。
6.扎实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按照《X市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实施方案》要求,规范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坚持稳定数量、保证质量、提高签约居民获得感和满意度的原则,重点向提质增效转变,做到签约一人、履约一人、做实一人;以签约对象数量与构成、服务质量、健康管理效果、居民满意度、医药费用控制、签约居民基层就诊比例等内容为核心重点指标,不断完善签约服务考核体系。
(三)联建共管,构建管理共同体
1.统一机构管理。县域医共体建设应纳入县级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医管委”)的统筹领导下,将医共体建设纳入工作职责。
在医共体内成立理事会,制定理事会章程,明确管理机构、管理制度、议事规则、办事程序等,规范县级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理事会负责审定医共体内所属医疗机构的总体发展规划、收支预算,以及领导班子成员聘任、X统筹调配、机构和人员绩效考核、效益和薪酬分配等重大事项,研究解决医共体内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理事长由医共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