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之南解说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是黄河中下游交汇处的一段河流,河南岸屹立着我们的先祖--炎帝和皇帝。

那时候的黄河一出崤山群峰,立即沿中华山和太行山东麓折向东北,河道也就是目前河南省地图上西北到北面的省界线。所以说,今天的河南省,最初便从这条大河的南岸生长。

这便是“河南”二字的最初含义。

就在河南西部的渑池县,有一个村庄,名叫仰韶村。1921年的一天,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来到了仰韶村。

这一次的挖掘,安特生给中国人带来了“考古”这个专业概念,更带来了一处遗址的发现,一个新的文化断代,那就是存在于公元前5000年~~前3000年间的文化,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以仰韶村命名的“仰韶文化”。

1951年6月,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先生,带领考古调查团对仰韶村再次进行了调查发掘,从遗址中发掘出土了大批的器具,这些发现,彻底澄清了西方学者当年的一些模糊、混乱认识,有力地佐证了我国存在着非常发达而富有自己特色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是世界新石器时代文化家族的重要一员。

佩李岗村位于新郑县。《帝王世纪》记载:“新郑县古有熊国之墟,皇帝之所都也”。

1977年4月,裴李岗村的村民将一块搓衣板模样的大石板扛到了县城,交给了县文管局。这块石板,终于撬动了对裴李岗村一直的开掘。

最神秘的是文字的出现。

1899年的秋天,清朝国子监祭酒王懿荣身患疟疾,屡治无效,一位深谙药性的老中医给他开了一剂药方,其中一味叫“龙骨”的中药,引起了这位金石学家的好奇。

王懿荣的发现和研究开启了中国独特的学术---甲骨文,学者罗振玉1909年得知甲骨文出于河南安阳小屯村,从而研究判定这里是古代殷商王朝的首都,由此揭开了殷商时代璀璨文化的神秘帷幕。

伴随着甲骨文字出现的青铜大鼎,更显现了殷商王国政权的演化过程。文字和王权的出现,是中国文明进程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第二集:大河之民

新郑,是黄帝的故里。黄帝的姓氏,因为居“轩辕之丘”,所以称轩辕氏。而皇帝长于姬水,所以姓姬。

史料记载,皇帝有二十五子,走向了华夏的四面八方。

鹿邑是老子李聏诞生之地,也是李姓发源地。从商末的理官到东周的李聏,二百多年间,李姓一直居住在中原,并在唐朝发展到了顶峰。

淮阳陈胡公墓,香火鼎盛。陈氏后人所敬奉的先祖名叫妫满,是舜帝后裔。

妫满是武王伐纣的功臣,西周建立后,武王大封有功之臣,妫满自然名列其中,被封为陈侯,武王还将女儿太姬家给了妫满,称为胡公。

妫满建立的陈国,就是今天的淮阳。

历史上,封王后的妫满颇有建树,深爱臣民爱戴。自此,众人皆以国号“陈”为姓。

中国历史上的每一次发生的动乱,都会引起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在历次中原移民大迁徙中,伴随着灾难和创痛,竟开出了客家文化这朵奇葩。

赣南、闽西、粤东,中原先民一次又一次地踏上这片土地,为躲避战乱,以及防范当地土著的侵袭,他们用来自于中原的技术,建起了这一座又一座的高宅大院。固守在这高墙大院内,他们称自己是“客人”,是“客家”,他们是客家人。

客家人顽强地沿用中原方言,并吸收、融会当地土语,形成了保存中原音韵的而有相对独立、自成体系的客家方言,这是乱战的意外。那些失传已久的中原遗风,在客家围屋里,被重新发现了。

第三集:大河之都

“在一排麦浪之中,二里头不动声色地潜伏着,像一条酣睡的巨龙,一旦醒来,必将震惊世界。”

40年里,参与河南偃师二里头的考古工作者始终执著于这一信念。

这一件青铜器皿,对于大多数的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

它叫“爵”,出土地就是二里头,是中国出土最早的青铜器皿。冷静的身躯,沉稳的造型,人们尊称它为“青铜礼器”,将它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甚至为中华文明源头的象征。

一直以来,史学界坚持,中国传统文化中,夏、商、周三代,是中华文明的母源和主体,代表着中国文化的核心,中国文化的中原意识,也经这一核心观念衍生.但是,中国是否有过夏王朝?也一直是困惑史学界的一个谜.

这个谜底随着“爵”的问世,终于在河南偃师二里头被揭开了.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人们将夏代看做是中国都城规划布局的滥煬时期,更将二里头遗址誉为“中国第一王都”。而青铜器的出现,则拉开

了中国夏、商、周“青铜时代”的序幕。

这个土坡(郑州商代遗址)位于河南郑州市老城区的东部,面对日益现代的郑州城,稀疏的树木遮不住它的寂寞。很多年里,走在这土坡之上的人们并不知道,这土坡曾是护卫三重城垣的城墙,在它怀抱里曾经是一座拥有宫城、内城和郭城的大都市,一个建筑史上的奇迹.

隔着郑州,与洛阳遥相呼应的是七朝古都开封,战国时期的魏国,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以及北宋和金都在此建都。春秋时期,郑庄公出于战略上的需要,在朱仙镇古城附近屯兵筑城,取“启拓封疆”之意名“启封”。西汉景帝即位,因避景帝刘启讳,该“启”为“开”,启封也就改称为开封.

中原的这些古都,经历各不相同,但结局何其相似.

“永怀河洛间,黄黄祖宗业”,陆游在缅怀先祖光辉业绩的时候,心头一定浮现出中原古都的千年沧桑。

第四集:大河之魂

一直没有思想家的民族,就是一个没有灵魂的民族.

庄周陵园,隐匿于民权县老颜集乡。

陵园及其简陋,其风格与庄周人生颇有些相似.

公元前369年,庄周出生于“宋之蒙县”,也就是今天商丘西北的民权县。这个梦蝶忘我、鼓盆葬妻的河南人,现实中活的非常寒碜,甚至有些猥琐。

庄周的精神世界,却是雄伟瑰丽而异彩纷呈.

相对于《道德经》的简洁,《庄子》以汪洋恣肆,富有文采的文字,以及深刻的思辨色彩,传递出诗化的哲理。从后来者李白、苏东坡这些大文豪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庄子的浪漫情怀和逍遥洒脱的诗意人生.

为了追求先王的礼仪制度,考察理乐的来源,公元前5世纪的一天,孔子乘着一辆马车,到了当时的东都洛阳,面见了当时在东都洛阳图书馆当馆员的老子。虽然这次会晤的细节,历史书籍上并没有留下确切的记载。但可以想见,这次见面或许是两位哲人早已心向往之的事情,他们相见恨晚,但又互不认输,都被对方的深刻渊博和滔滔雄辩所折服,却又都坚信自己的思想更能解释宇宙、社会和人生,胸中激荡着征服对方的野心和报负.

这是一次伟大的历史会晤,一次激烈的思想对峙,也是一次坦诚的对话交流.

也许是天佑中华,也许是冥冥之中的安排,中国历史上的两位最伟大的哲人相遇了,道家和儒家思想的碰撞,如此重大的历史事件,即使放到中国五千年历史的壮阔背景下,也是十分罕见的.

孔子回到鲁国,众弟子问他“先生拜访老子,老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儿啊?”

孔子感叹说:“我所见到的老子啊,犹如飞翔在天的龙啊。”

第五集:大河之光

汉光武帝刘秀陵园,掩映在洛阳城郊的麦田里。西汉末年王莽乱政后,光武中兴,刘秀在兵戈未息之际,便在洛阳城重新兴建了太学。

东汉时期,以《诗》、《书》、《礼》、《易》、《春秋》等儒家经典为核心的经学成为显学,无数大师们的名字折射着五彩的光辉,闪烁于儒家的堂奥。

据偃师发现的“辟雍碑文”中描述,东汉太学发展至西晋时期,作为“天子之学”场地的“辟雍”,聚集学生7000余人,太学学生来自十五个州,由此可见洛阳太学的盛况。

汉使由洛阳出发,西行前往天竺国求佛。第二年,汉明帝下令在洛阳城雍门外,根据天竺佛寺式样,建造了中国官方第一座寺院。因为是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回来,寺院就命名为白马寺。

佛脚的介入,使中国文化第一次接受另一个人类重要文明的影响。2000年来,佛教相当程度地改变了中国文化的特质,及至禅宗确立,佛教才通过文人士大夫们真正融入中国文化的土壤。

少林寺是北魏孝文帝为安顿印度僧人跋陀落迹传教而建的,而它的声名远扬则源于另一位印度高僧菩提达摩。达摩被称作禅宗的始祖,是他将禅的种子移植到中国,在这里开花,结果。

第六集:大河之歌

1986年6月,舞阳县贾湖,同样一个美丽的季节,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个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8000年前的骨笛出土了。沿着音乐的河流,我们寻找诗歌的故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