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细胞微核实验报告.ppt
实验五 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 PPT课件

上一张 下一张 开始 结束
南京晓庄学院
3
经口急性毒性 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内容 实验材料 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 结果分析
上一张 下一张
2. 实验原理
微核试验是用于染色体损伤和干扰细 胞有丝分裂的化学毒物的快速检测方法。 微核是指存在于细胞中主核之外的一种颗 粒,大小相当于细胞直径的1/20~1/5, 呈圆形或杏仁状,其染色与细胞核一致, 在间期细胞中可以出现一个或多个。一般 认为微核是细胞内染色体断裂或纺锤丝受 影响而在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滞留在细胞核 外的遗传物质。
南京晓庄学院
3
经口急性毒性 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内容 实验材料 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 结果分析
上一张 下一张
开始 结束
4. 实验步骤
求在接触化学毒物后设立不同的采样时间点。 考虑到以上两方面的原因,建议采用多次染毒 的方法。其中以4次染毒比较方便合理。即每天 染毒一次,连续4天,第5天取样。这样,取样 一次就能覆盖24~72h高峰,如果高峰延迟到 96h也不会漏掉。 4.剂量选择:受试化学毒物的最大剂量除受溶 解度大小所限外,应达到最大耐受量。一般情 况下,应设3~5个或更多剂量组,剂量覆盖的 范围要达到3个数量级以上。同时还应设立阳性 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可用环磷酰 胺(50-100mg/kg)或丝裂霉素C(10mg/kg)腹腔注 射1次或2次。阴性对照组使用等体积的溶剂。
开始 结束
南京晓庄学院
3
经口急性毒性 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内容 实验材料 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 结果分析
6. 注意事项
1.良好的骨髓涂片及良好的染色,是本实 验的关键步骤。 2.熟悉并正确区分跟中骨髓细胞。
上一张 下一张 开始 结束
骨髓细胞微核试验

骨髓细胞微核试验(保健食品)1.实验动物小鼠是微核试验的常规动物,也可选用大鼠。
通常用7周~12周龄,体重25g~30g的小鼠或体重150 g~200 g的大鼠。
每组用两种性别的动物至少各5只。
动物购买后适应环境至少3天。
2.剂量及分组受试物应设三个剂量组,最高剂量组原则上为动物出现严重中毒表现和/或个别动物出现死亡的剂量,一般可取1/2LD50,低剂量组应不表现出毒性,分别取1/4LD50和1/8LD50作为中、低剂量。
急性毒性试验给予受试物最大剂量(最大使用浓度和最大灌胃容量)动物无死亡而求不出LD50时,高剂量组则按以下顺序:a) 10g/kg体重; b)人的可能摄入量的100倍;或c) 一次最大灌胃剂量进行设计,再下设中、低剂量组。
另设溶剂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
阳性对照物可用环磷酰胺40mg/kg体重经口或腹腔注射(首选经口)给予。
3.操作步骤3.1 受试物配制一般用蒸馏水作溶剂,如受试物不溶于水,可用食用油、医用淀粉、羧甲基纤维素等配成乳化液或悬浊液。
受试物应于灌胃前新鲜配制,除非有资料表明以溶液(或悬浊液、乳浊液等)保存具有稳定性。
3.2 实验动物的处理经口灌胃。
根据细胞周期和不同物质的作用特点,可先做预试,确定取材时间。
常用30h给受试物法。
即两次给受试物间隔24h,第二次给受试物后6h,颈椎脱臼处死动物。
3.3 标本制备取胸骨或股骨,用止血钳挤出骨髓液与玻片一端的小牛血清混匀,常规涂片,或用小牛血清冲洗股骨骨髓腔制成细胞悬液涂片,涂片自然干燥后甲醇固定5~10min。
当日固定后保存。
将固定好的涂片放入Gleams应用液中,染色10~15 min,立即用pH6.8的磷酸盐缓冲液或蒸馏水冲洗、晾干。
写好标签,阴凉干燥处保存。
3.4 阅片选择细胞完整、分散均匀、着色适当的区域,在油镜下观察。
以有核细胞形态完好作为判断制片优劣的标准。
本法系观察嗜多染红细胞的微核。
用Giemsa染色法,嗜多染红细胞呈灰蓝色,成熟红细胞呈粉红色。
骨髓细胞检验PPT课件

早幼粒细胞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粒细胞系的正常形态
(3)中幼粒细胞:中幼阶段胞质中开 始出现不同的特异性颗粒,即中性、嗜酸 性和嗜碱性颗粒,藉此可明确地区分出中 性、嗜酸性和嗜碱性中幼粒细胞,其中以 中性中幼粒细胞为主。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粒细胞系的正常形态
中性中幼粒细胞:胞体直径10~18μm, 早期者较大。胞核多偏位,略小于早幼粒 细胞,占细胞体积的2/3~1/2,椭圆形或一 侧开始变平。染色质粗于早幼阶段,呈致 密索块状,早期尚可见核仁轮廓,晚期核 仁消失,核膜明显。胞质染淡红或淡蓝色, 其中充满细小、密集的淡紫红色特异性中 性颗粒,早期尚可见个别残留的嗜天青颗 粒。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一、造血器官与造血微环境
(一)造血器官 造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粒细胞、巨核细胞、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浆细胞等系统。能 够生成造血细胞并支持其分化、发育和成 熟的器官称为造血器官。各种血细胞在造 血器官内的生成过程称为造血。
在人体发育的不同阶段,主要造血器官是 不相同的。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红细胞系的正常形态
(5)网织红细胞:见第四章第五节。 (6)红细胞:为红细胞系完全成熟的细胞,
见第四章第一节。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幼稚红细胞的异常形态
(1)巨幼红细胞:它是胚胎早期的幼 稚红细胞,出生后仅见于叶酸、维生素B12 缺乏的巨幼细胞性贫血或某些血液病时。 其形态特征是胞体较一般正常幼稚红细胞 为大,胞质丰富,胞核的成熟落后于胞质, 染色质细致、疏松。巨幼红细胞的发育也 有原始、早幼、中幼、晚幼四个阶段,成 熟后为巨红细胞。
染色质受色 核膜 核仁 胞质量 胞质受色 胞质颗粒
骨髓细胞微核实验报告

骨髓细胞微核实验报告1. 背景骨髓细胞微核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细胞遗传毒性检测方法,用于评估物质对人体细胞的影响。
该实验可以通过观察细胞核中的微核数量来判断物质是否具有诱发染色体损伤的能力。
在临床研究和毒理学评价中,骨髓细胞微核实验被广泛应用于药物筛选、环境污染物评估和职业危害监测等领域。
2.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骨髓细胞微核实验,对不同浓度的化学物质进行评估,分析其对人体细胞的遗传毒性作用,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3. 实验方法3.1 实验材料和设备•骨髓细胞培养基•不同浓度的化学物质溶液•细胞培养器•显微镜•细胞计数板•玻璃干片3.2 实验步骤1.采集实验对象的骨髓细胞,并将其接种在含有培养基的细胞培养器中,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2.将不同浓度的化学物质溶液分别加入不同培养器中,同时设置对照组。
3.在一定时间后,将细胞样本离心并进行固定处理。
4.制备玻璃干片,并使用吉姆萨染色法染色。
5.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核中的微核数量,并记录下来。
4. 数据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不同浓度的化学物质对骨髓细胞核中微核数量产生了影响。
随着化学物质浓度的增加,微核数量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
2.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细胞核中微核数量明显增加,表明该化学物质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作用。
5. 结果讨论本次实验结果表明该化学物质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作用。
微核是染色体损伤的指示器之一,其数量的增加可能意味着染色体断裂、染色体片段丢失或整个染色体的缺失。
这些染色体损伤与遗传突变和癌症等疾病的发生相关。
基于实验结果,我们建议:1.避免长时间接触该化学物质,特别是高浓度的暴露。
2.在工作场所进行必要的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口罩、手套和工作服等。
3.进一步深入研究该化学物质的毒性机制和致突变潜能,以便更好地评估其对人体健康的风险。
6. 结论通过骨髓细胞微核实验,我们评估了一种化学物质对人体细胞的遗传毒性作用,并得出结论该化学物质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
《动物毒理实验》课件:实验二 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

6 结果分析与评价
• 本试验中只计数PCE中微核,微核率以千 分率表示。
• PCE/NCE为评价细胞毒性的指标,受试组 PCE/NCE值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 义表示受试化学毒物的剂量过大,试验结 果不可靠。
正常PCE/NCE约为1(正常范围0.6-1.2),如比 值小于0.1,表示PCE形成受到严重抑制;如比 值小于0.05,表示受试物剂量过大,实验结果不 可靠。
4 操作步骤
• 4.1 给药
环磷酰胺生理盐水溶液按50mg/kg剂量腹 腔注射2次,间隔24h。 空白对照:生理盐水
4 操作步骤
• 4.2 骨髓液的制备和涂片
试验动物第二次染毒6小时后用颈椎脱臼 或麻醉法将其处死,取胸骨,擦净血污, 剔去肌肉。 在洁净的玻片滴小牛血清1滴,剪去骨骺, 用止血钳将骨髓挤到血清中,混匀,推片, 干燥。
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的形成
3 实验材料
• 3.1 器材 解剖器械,显微镜,载玻片等。 • 3.2 试剂 甲醇(分析纯)、甘油(分析
纯)、Giemsa储备液、pH 6.8磷酸盐缓冲 液、小牛血清、生理盐水 • 3.3 药物 环磷酰胺 雄各半。
4 操作步骤
• 4.3 固定
将推好晾干的骨髓片放入染色缸中,甲醇 液固定5-10min,取出,晾干。不能及时染 色的涂片也应固定好保存。
4 操作步骤
• 4.4 染色
将固定晾干后的涂片,用新鲜配制的Giemsa 染液(Giemsa储备液1份+pH6.8的磷酸盐缓 冲液9份) 染色10-15min,冲洗,晾干。
实验二 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
2 实验原理
• 微核是在细胞的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有规 律地进入子细胞形成细胞核时,仍然留在 细胞质中的染色单体或染色体的无着丝粒 断片或环。它在末期以后,单独形成一个 或几个规则的次核,被包含在细胞的胞质 内而形成,由于比核小得多故称微核。
骨髓细胞微核试验

骨髓细胞微核试验(保健食品)1.实验动物小鼠是微核试验的常规动物,也可选用大鼠。
通常用7周~12周龄,体重25g~30g的小鼠或体重150 g~200 g的大鼠。
每组用两种性别的动物至少各5只。
动物购买后适应环境至少3天。
2.剂量及分组受试物应设三个剂量组,最高剂量组原则上为动物出现严重中毒表现和/或个别动物出现死亡的剂量,一般可取1/2LD50,低剂量组应不表现出毒性,分别取1/4LD50和1/8LD50作为中、低剂量。
急性毒性试验给予受试物最大剂量(最大使用浓度和最大灌胃容量)动物无死亡而求不出LD50时,高剂量组则按以下顺序:a) 10g/kg体重; b)人的可能摄入量的100倍;或c) 一次最大灌胃剂量进行设计,再下设中、低剂量组。
另设溶剂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
阳性对照物可用环磷酰胺40mg/kg体重经口或腹腔注射(首选经口)给予。
3.操作步骤3.1 受试物配制一般用蒸馏水作溶剂,如受试物不溶于水,可用食用油、医用淀粉、羧甲基纤维素等配成乳化液或悬浊液。
受试物应于灌胃前新鲜配制,除非有资料表明以溶液(或悬浊液、乳浊液等)保存具有稳定性。
3.2 实验动物的处理经口灌胃。
根据细胞周期和不同物质的作用特点,可先做预试,确定取材时间。
常用30h给受试物法。
即两次给受试物间隔24h,第二次给受试物后6h,颈椎脱臼处死动物。
3.3 标本制备取胸骨或股骨,用止血钳挤出骨髓液与玻片一端的小牛血清混匀,常规涂片,或用小牛血清冲洗股骨骨髓腔制成细胞悬液涂片,涂片自然干燥后甲醇固定5~10min。
当日固定后保存。
将固定好的涂片放入Gleams应用液中,染色10~15 min,立即用pH6.8的磷酸盐缓冲液或蒸馏水冲洗、晾干。
写好标签,阴凉干燥处保存。
3.4 阅片选择细胞完整、分散均匀、着色适当的区域,在油镜下观察。
以有核细胞形态完好作为判断制片优劣的标准。
本法系观察嗜多染红细胞的微核。
用Giemsa染色法,嗜多染红细胞呈灰蓝色,成熟红细胞呈粉红色。
实验三骨髓检验报告课件

实验三骨髓检验报告
11
2、注意涂片的制备、染色、观察部位不同对细胞 的影响。
3、遇到过渡类型的细胞采取就低不就高的原则 4、对于介于两个系统之间的细胞难以判断时,可
采用大数划归法。 5、注意结合病人资料。
实验三骨髓检验报告
12
干抽:指由于非技术错误或选择部位不当而多次抽 不出骨髓液或仅抽出少量血液的现象。 引起干抽的主要原因:
(1)骨髓纤维化 (2)骨髓极度增生 (3)骨髓增生减低 (4)肿瘤骨髓浸润
实验三骨髓检验报告
13
骨髓取材失败(骨髓稀释):抽吸骨髓液时混进血 液称之。
判断标准: (1)骨髓增生假性减低 (2)成熟阶段细胞比值偏高 (3)杆/叶接近外周 (4)巨核细胞数量与外周血小板数量不符
实验三骨髓检验报告
14
实验三 正常骨髓象检查报告
一、目的 1.掌握:骨髓片检查步骤、观察内容及报告单
填写 2.掌握: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的判断 3.掌握:大致正常骨髓象特点
实验三骨髓检验报告
1
二、器材 显微镜、正常骨髓象骨髓片
三、操作步骤 1.在低倍镜下观察 主要观察骨髓片质量、增生程度、巨核细胞计
数、有无异常细胞、选择适宜观察部位。
实验三骨髓检验报告
3
实验三骨髓检验报告
4
2.在油镜下观察
(1)观察各系细胞的增生程度,细胞的形态,内容 要全面,包括细胞的胞体(大小、形态)、胞核(核 形、染色质、核仁大小、数量等)及胞质(量、颜色 、颗粒、空泡)的形态特点;注意观察成熟红细胞、 血小板的数量及形态特点。
实验三骨髓检验报告
5
(2)有核细胞计数及分类 计数部位选择体尾交界、细胞分布均匀、背景
分比 (3)细胞化学染色结果包括阳性率、积分
骨髓细胞微核实验报告

骨髓细胞微核实验报告骨髓细胞微核实验是一项常用的毒理学检测方法,可以有效地评价某种物质对DNA损伤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毒性评价价值。
本文将对骨髓细胞微核实验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解读,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指导。
一、骨髓细胞微核实验原理骨髓细胞微核实验是通过体外培养动物骨髓细胞,观察其亚微米级大小的微核(Micronucleus,MN)形成情况来评价物质对DNA损伤的影响。
在骨髓细胞分裂时,如果染色体发生异常分离或断裂,就会产生一个或多个亚微米级的小核结构,称为微核。
微核中包含未被分离的染色体片段或全染色体,它们将被保留在新细胞核内,从而形成有两个或多个核的细胞。
形成微核的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DNA的稳定性已经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
因此,骨髓细胞微核实验通过检测细胞中微核的数量和形态,可以初步判断某种物质对DNA的损伤程度,进而评价其毒性。
二、骨髓细胞微核实验步骤1. 骨髓细胞培养:将动物骨髓细胞取出,利用适当的培养基进行体外培养。
通常可以采用罗氏61#或麦戈文液等培养基,具体选择应根据实验需要确定。
2. 处理检测物质:将待检测物质加入到骨髓细胞培养基中,通常需要设立不同的浓度梯度,以便观察物质对骨髓细胞DNA损伤的剂量效应。
3. 细胞收集:培养一定时间后,用适当的方法收集细胞,可选择离心法或离心浓缩法等,通常可在离心时加入适当的溶解剂溶解红细胞。
4. 细胞扩增:将收集到的细胞加入到分装好的培养皿中,加入细胞生长因子,推动细胞继续增殖。
5. 制片染色:取适当量的细胞悬液,制作染色片并染色。
一般情况下,常用的染色方法包括单盐酸染色、儿茶酚蓝染色和吉姆萨染色等。
6. 观察分析:观察所制的染色片,采用恒定镜观察和计数,并对微核数量和形态进行统计分析。
为了获得稳定可靠的数据,一个实验通常需要做多组重复测定。
三、常见问题解答1. 什么因素会影响骨髓细胞微核实验的结果?骨髓细胞微核实验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细胞染色质特征、培养时间和环境温度等,需要掌握合适的技术方法和实验环境。
(医学课件)骨髓细胞学检查ppt演示课件

内容
骨髓检查内容与部位 骨髓细胞学检测临床应用
骨髓细胞学检测的方法与内容
血细胞发育过程中形态演变的一般规律 血细胞的正常形态学特征
.
2
内容
血细胞化学染色 细胞免疫分型
细胞遗传学分析
常见血液病骨髓细胞学检查特点
血细胞形态演变的一般规律
形态演变规律 细胞体积 由大到小,但是巨核细胞系相反,早幼粒较原粒大 巨核细胞、浆细胞、单核细胞由圆形或椭圆形到不规则, 淋巴、粒系和红系基本上为圆形不变 量 细胞质 染色 颗粒 大小 由少渐多,淋巴细胞变化不大。 由深蓝变浅,甚至淡红,红系最终为橘红色 从无颗粒(原始细胞)到嗜天青颗粒(早幼粒)在到特异 性颗粒,红细胞一般无颗粒 由大到小,由规则变不规则,甚至分叶,红系形态一直规 则到最终脱;巨核细胞由小到大。 由细致疏松渐变为粗糙、致密或凝集成块,着色由浅变深。 由有到无 由大到小,巨核细胞相反
增生程度 增生极度活跃 增生明显活跃 增生活跃 增生减低 增生极度减低 成熟红细胞: 有核 细胞 1: 1 10: 1 20: 1 50: 1 200: 1 有核细胞均数/高倍 镜视野 >100 50-100 20-50 5-10 <5 常见病例 急慢性白血病 急慢性白血病、增生性贫血 正常骨髓象、增生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多呈椭圆形,直径12-16um。胞核圆形,占细胞的1/2,偏位。 核染色质开始聚集,染深紫红色,可见车轮状排列,核仁基本 消失。胞质量多,呈不透明灰蓝色,近核处有淡染区,有时可 见空泡或少数嗜天青颗粒
.
36
浆细胞系
浆细胞(Plasmocyte)
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精选)PPT文档共19页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骨髓细胞微核实验报告.ppt

晾干:一定要干;
作
步
固定:甲醇固定10min, 需要晾干;
骤
染色:Gimesa染液染色(10~15min)
冲洗:蒸馏水冲洗,晾干
阅片: 观察微核。
精品文档
推片方法
17
实验方法和步骤
观察与计数:低倍镜下选择分布均匀,染色较好的区域
油镜下观察计数
多染红细胞(PCE)呈灰蓝色,正染红细胞(NCE) 呈橘黄色。典型的微核多为单个、圆形、边缘光滑整 齐,嗜色性与核质一致,呈紫红色或蓝紫色 。
❖ PCE胞质内含 有核糖体,染 色呈灰蓝色; MCN多数为 圆形,嗜色性 与核质一致, 呈紫红色或蓝 紫色
NCE
❖ NCE的核糖体
已消失,被染
PCE & MCN
成淡桔红色。
12
实验目的
1. 用化疗药(环磷酰胺)制备突变模型 2. 观察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PCE)微
核
13
实验动物及试剂
❖ 【Animal】 小鼠是微核试验的常规动物,通常用7~12周龄, 体重18~20g的小鼠。
❖ PCE/NCE为评价细胞毒性的指标:
正常PCE/NCE比值约为l(正常范围为0.6~
1.2);
如PCE/NCE<0.1,则表示PCE形成受到严重
抑制;
如PCE/NCE<0.05,则表示受试化学毒物的
剂量过大,试验结果不可靠。
20
Logo
计数1000个PCE中含微核的PCE数,并且计数200个 细胞中PCE与NCE的比值。
微核率(‰)=
含微核PCE细胞 数PCE细胞总数
×1000
18
实验结果
组别 阴性对照组
模型组
动物数 受检PCE总数 含微核PCE数 微核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ogo
实验原理
❖ 微核试验是用于染色体损伤和干扰细胞有丝分裂的化学毒 物的快速检测方法。
❖ 微核(Micronucleus,MCN)是指细胞中主核之外的颗粒,染 色与细胞核一致,相当于细胞直径的1/20-1/5,呈圆形或 杏仁状。是细胞内染色体断裂或纺锤丝受影响而在细胞有 丝分裂时滞留在细胞核外的遗传物质。
❖【Reagents 】 小牛血清 Giemsa染液
环磷酰胺
14
实验分组和染毒方法
对照组 模型组
等体积溶剂 环磷酰胺40mg/kg
染毒方法(30h两次给药法):两次给受 试物间隔24h,第二次给药后6h取材
15
处死:小鼠颈椎脱臼处死;
取股骨:防止出血;
染
取骨髓:小牛血清1滴
毒
推片:30度角;
后
操
❖ PCE胞质内含 有核糖体,染 色呈灰蓝色; MCN多数为 圆形,嗜色性 与核质一致, 呈紫红色或蓝 紫色
NCE
❖ NCE的核糖体
已消失,被染
PCE & MCN
成淡桔红色。
12
实验目的
1. 用化疗药(环磷酰胺)制备突变模型 2. 观察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PCE)微
核
13
实验动物及试剂
❖ 【Animal】 小鼠是微核试验的常规动物,通常用7~12周龄, 体重18~20g的小鼠。
❖ PCE/NCE为评价细胞毒性的指标:
正常PCE/NCE比值约为l(正常范围为0.6~
1.2);
如PCE/NCE<0.1,则表示PCE形成受到严重
抑制;
如PCE/NCE<0.05,则表示受试化学毒物的
剂量过大,试验结果不可靠。
20
Logo
❖ 具有显著的遗传、生殖毒性:停经或精子缺乏,妊娠初 期时给予可致畸胎。
❖ 用药后24-30小时,骨髓中微核形成达峰。
8
8
结果
示小鼠骨髓正常 嗜多染红细胞
9
示小鼠骨髓嗜多染 红细胞中一个微核
9
示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中两个微核
10 10
示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中多个微核
11 11
Giemsa染色
计数1000个PCE中含微核的PCE数,并且计数200个 细胞中PCE与NCE的比值。
微核率(‰)=
含微核PCE细胞 数PCE细胞总数
×1000
18
实验结果
组别 阴性对照组
模型组
动物数 受检PCE总数 含微核PCE数 微核率
19
结果分析与评价
❖ 本试验中只计数PCE中微核,微核率以千分率表 示.
2
实验原理
机理:
1 有丝分裂毒物的作用使个别染色体或带着丝点的染色体环 和断片在细胞分裂后期被滞留在细胞质中 2 断片或无着丝点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后期不能定向移动,从 而遗留在细胞质中
结论:
微核试验能检测化学或其他物质因素诱导产生的染色体 完整性改变和染色体分离改变这两种遗传学终点
3
有核细胞中 微核难与正常核分叶
晾干:一定要干;
作
步
固定:甲醇固定10min, 需要晾干;
骤
染色:Gimesa染液染色(10~15min)
冲洗:蒸馏水冲洗,晾干
阅片: 观察微核。
精品文档
推片方法
17
实验方法和步骤
观察与计数:低倍镜下选择分布均匀,染色较好的区域
油镜下观察计数
多染红细胞(PCE)呈灰蓝色,正染红细胞(NCE) 呈橘黄色。典型的微核多为单个、圆形、边缘光滑整 齐,嗜色性与核质一致,呈紫红色或蓝紫色 。
及核突出物区别
微Hale Waihona Puke 核实无核细胞
验
红细胞
4
红细胞的分化成熟过程
5
6
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的形成
7
环磷酰胺(CTX)
❖ 最常用的烷化剂类抗肿瘤药。
❖ 在体外无抗肿瘤活性,进入体内经转化、分解,生成酰 胺氮芥对肿瘤细胞有细胞毒作用。
❖ 副作用明显,有恶心、食欲减退、脱发、白细胞减少、 中毒性膀胱炎、肝功能损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