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政策,中国,利率]浅析利率市场化对中国财政政策效应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引言:利率是一种经济金融政策工具,通过调控货币的供求关系和信贷市场来影响资金的价格。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许多国家开始将利率向市场化方向发展,以实现更加有效的资源配置和促进经济增长。
本文将探讨利率市场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原因和挑战。
一、利率市场化的定义和实施利率市场化是指政府放弃对利率的直接干预,通过市场供求决定资金的价格。
在市场化的利率体系下,利率的确定主要通过市场力量和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来实现,而非政府的行政干预。
这种变化通常需要政府进行相关的金融改革,包括完善金融市场、提升金融机构的自主性和市场竞争力等。
二、利率市场化对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1. 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利率市场化可以有效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由于利率的市场化决定,资金流向更加依赖市场供求和经济效益。
这将促使金融机构更加注重风险评估和效益考虑,提高对各类经济主体的信贷审批标准,从而将资金配置到效益较高的项目上,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生产率和经济增长。
2. 降低融资成本利率市场化有助于降低融资成本,促进投资和创业活动。
在一个市场化的利率体系下,金融机构将更加注重风险评估,提高贷款标准和利率定价的科学性。
这将促使资金流向更具潜力和回报的领域,降低贷款利率,为企业和个人提供更好的融资环境,增加投资和创业的动力,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3. 激发金融创新和金融市场活力利率市场化有助于激发金融创新和提升金融市场活力。
在传统的利率管制体系下,金融机构的行为受到限制,缺乏竞争动力和市场驱动力。
而利率市场化将金融机构从行政干预中解放出来,鼓励金融机构更灵活地开展各种金融服务和产品创新。
这将提高金融机构的竞争力和市场活力,提供更多选择和更高效的金融服务,促进经济增长。
三、利率市场化面临的挑战和风险1. 金融风险的增加利率市场化可能导致金融风险的增加。
市场竞争的加剧和金融机构的自主决策带来了更多的风险,如信贷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市场波动风险等。
深入分析中国经济转型对财政政策的影响
深入分析中国经济转型对财政政策的影响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政府也在不断地调整财政政策,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
近年来,中国经济开始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对财政政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中国经济转型的背景中国经济的发展已经从以出口为主的外向型经济转型为以内需为主的内向型经济。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抛弃过去追逐GDP数量增长的做法,开始注重发展质量和可持续性的发展。
这也给财政政策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二、中国经济转型对财政政策的影响1、财政政策需要更加注重财政支出的效率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改变,政府支出的重心也需要发生调整。
政府需要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教育、医疗、环保等民生领域,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居民的消费升级。
这就需要财政政策更加注重财政支出的效率,合理配置财政资源,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2、财政需要加大对创新驱动的支持随着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创新驱动的发展被赋予了更为重要的地位。
财政政策需要加大对创新驱动的支持,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创新支持,以推动技术创新、创新产品的研发与推广。
3、财政需要加大对科技产业的支持随着中国经济转型,科技产业也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之一。
财政需要加大对科技产业的支持,为科技企业提供更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以加快科技产业的发展。
4、财政需要加大对区域发展的支持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财政政策需要加大对区域发展的支持,为中西部地区和贫困地区提供更多的支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三、总结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对财政政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财政政策需要更加注重财政支出的效率,加大对创新驱动、科技产业和区域发展的支持。
政府需要通过财政政策,在新的经济形势下,积极应对发展中的问题,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国债利率调整对政 府财政政策有何影响
国债利率调整对政府财政政策有何影响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国债利率的调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重要经济现象。
国债利率的变动不仅仅是数字上的变化,更对政府的财政政策产生着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首先,国债利率的调整直接影响政府的债务成本。
当国债利率上升时,政府为新发行的国债支付的利息增加。
这意味着政府在债务融资方面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从而加重了财政负担。
相反,当国债利率下降时,政府的债务成本降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财政压力,为政府在其他领域的支出提供更多的资金空间。
国债利率的变化还会对政府的财政收支平衡产生影响。
较高的国债利率可能导致政府用于支付利息的支出增加,从而影响到政府在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投入能力。
如果这种情况持续存在且较为严重,可能会影响到政府履行其公共职能的效果和质量,甚至可能引发社会公众对政府财政可持续性的担忧。
从宏观经济调控的角度来看,国债利率的调整也是政府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经济过热时,政府可以通过提高国债利率来吸引更多的资金购买国债,从而减少市场上的货币流通量,起到抑制通货膨胀的作用。
而在经济衰退时期,政府则可以降低国债利率,鼓励投资和消费,刺激经济复苏。
国债利率的调整对政府的投资决策也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当国债利率较高时,可能会吸引一部分原本计划用于其他投资项目的资金转向国债市场,这可能会影响到政府推动的一些重大项目的资金筹集。
反之,较低的国债利率可能促使政府加大对某些长期、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以促进经济的长期发展。
此外,国债利率的变动还会对政府的财政政策透明度和公信力产生影响。
如果国债利率频繁且大幅波动,可能会让投资者和公众对政府的财政政策稳定性产生质疑,从而影响到政府在国内外金融市场上的信誉和形象。
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国债利率的调整也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国家的国债利率水平会影响其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较高的国债利率可能吸引国际资本流入,增加本国货币的升值压力;而较低的国债利率则可能导致资本外流,给汇率稳定带来挑战。
我国利率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我国利率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The Influence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Interest Rate to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Our Country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利率对经济的影响将越来越大,已成为反映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形势的一个重要的指标,世界各国宏观调控已转向频繁运用利率杠杆,利率政策己成为各国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求、进而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利率政策在中国货币政策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
九十年代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在不长的时间跨度里,多次调节利率,显示了其运用利率政策推动经济发展的信心。
可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全球型经济的影响,影响了利率政策效应的发挥,使利率政策效应在不同的阶段和不同的宏观与微观市场产生了不同的效应。
进一步提高利率政策的有效性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由此,认真分析导致利率政策的有效性,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极为有利,特别是现阶段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利用良好的利率政策来规避我国可能的经济风险。
关键词:利率政策经济发展影响- I -The Role of Interest Rate Policy on EconomicDevelopmentAbstractAs the economy continues to develop, the impact of interest rates on the economy will be growing, has become a reflection of macro-economic and micro-economic situation i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of the world have turned to frequent use of macro-control levers rates, interest rate policy has become a central countries banks control money supply and demand, and thus an important means of regulating the economy, interest rate policy position in China's monetary policy will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Since the 1990s,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in a short time span, repeatedly adjusting interest rates, indicating its use of interest rate policy to promot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onfidence. However, due to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hina and the global economy, the impact of the effect of interest rate policy to play, so that the effect of interest rate policy in different stages and different macro and micro market had a different effect. Further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interest rate policy as a problem worthy of study. Thus, a careful analysis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interest rate policy lead, to promote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extremely beneficial, especially at this stage in the context of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the use of interest rate policy to circumvent the good of the possible economic risks.Key words: Interest Rate Policy Economic Development Impact- II -目录摘要 (I)Abstract ...................................................................................................................................... I I 1 前言.. (1)1.1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1.3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2)2 我国利率政策工具及特点 (2)2.1 我国利率政策工具 (2)2.2 我国利率政策的特点 (3)3 我国利率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3.1 利率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3)3.2 利率政策对微观经济的影响 (5)4 我国利率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7)4.1 利率政策的局限性 (7)4.2 利率管理体制和利率形成机制不健全 (8)5 完善我国利率政策的对策与建议 (8)5.1 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体系 (8)5.2 完善利率政策传导的市场机制 (9)5.3 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 (9)6 结论 (10)参考文献 (11)致谢 (12)- III -1 前言1.1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本文以中国利率及利率政策效应作为研究对象。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探析——利率市场化经济效应实证分析
【 关键词】 币政策传导机 制 利率市场化 经济效应 货
货 币政 策 传 导 机 制 是 指 一 国中 央 银 行 运 用 一 定 的货 币政 策 工 具 达 到 其预 期 目标 所 经 过 的 途径 , 国 的 货 币 政 策传 导机 一 制 是 否 有 效 , 接 关 系 到该 国货 币 政 策 的 效 应 和 货 币 政 策 最终 直 目标 的 实 现 。 率 市 场化 是 利 率 决 定 、 率 传 导 、 率 结 构 和利 利 利 利
财政金融
我 国货 币政 策传 导机制探析
利 率 市 场 - 经 济 效 应 实 证 分 析 r e .
中 国人 民银 行 苏 州 市 中心 支行
许 伟 拉
【 要】 币政策传导机制 的完善 与利率市场化 程度是分不开 的, 摘 货 一直以来我 国货 币 策的执行效果都 末够理想 , 不 政 远
用 的信 贷 传 导 机 制 的不 足 , 促进 形 成 信 贷 、 率 、 产 价 格 和 对 汇 资
利 率等 多 渠 道 的 货 币政 策传 导 机 制 , 立 完 善 的金 融 体 系 有 着 建 重 要意 义 。
一
分析得 出信用渠道在我 国货 币政策传导中 占主导地位 的结论 ; 学者袁靖 通过泰勒规则对我 国股票市场货 币政策传导效力做 了实证分 析 .得出我 国货币政策在 资本 市场 中的传导机制不 畅, 司资产负债不健康 , 公 应对金融风险能力非常弱的结论 。 但 从利率市场化角度进行 的研究还很少 , 尤其是从实证的角度来
量 化 分 析 利 率 市场 化 的经 济 效应 对 宏 观 经 济 运 行 市 场 化 现 状
中国近五年来的财政政策分析
中国近五年来的财政政策分析【摘要】近年来,中国的财政政策一直处于调整和优化的过程中。
本文从财政政策的制定与调整、调整效果分析、重点领域和措施、作用以及未来发展前景等方面展开分析。
近五年来,中国政府通过各种财政政策工具,不断调整政策方向,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
中国财政政策在促进投资、扩大内需、支持实体经济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资源配置不够灵活、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等问题。
未来中国财政政策需要加强改进,更加精准地支持经济发展,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财政政策在近五年来发挥了重要作用,对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仍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
【关键词】中国、财政政策、近五年、分析、制定、调整、效果、重点领域、措施、作用、经济发展、发展前景、总体趋势、贡献、不足、改进方向1. 引言1.1 中国近五年来的财政政策分析近年来,中国的财政政策一直处于不断调整和完善的状态。
面对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和挑战,中国政府积极采取措施,不断推动财政政策的改革和调整,以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过去的五年里,中国财政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强财政支出的精准性和效率性。
政府通过扩大财政支出规模,加大对重点领域和项目的投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结构调整。
在财政政策的调整过程中,中国政府还积极采取了适时的财政去杠杆措施,加强财政风险防控,促进财政收支的平衡和稳定。
政府还通过改革和创新财政管理体制,提升国家财政管理效率和质量,推动财政改革向纵深发展。
中国近五年来的财政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结构调整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的协调性和一致性,加大对重点领域和项目的投入,提升财政支出的效益和效率,推动财政政策在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 正文2.1 中国近五年来的财政政策制定与调整中国近五年来的财政政策制定与调整主要受到国内外经济形势、政策目标和市场预期等因素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与货币政策的相关性
有效性。 利率市场 化 后, 由于银行 的 存 款 利 率 与市 场
利 率 日趋 同步 , 因 此从 长 远 来 看 , 货
( )法定存款 准备金 率 存款准备金是 中央银行调节货
币 供 应 量 的 强有 力 手 段之 一 。 央 中
币 需求 对 利 率 总
价 格 束 影 响 消 费 者 的 实 际 净 财 富 当 央 行 实 行 扩 张 性 货 币 政 策 i 使 I 【 i
利率随市场利率的变动而变动, 央
行货 币政 策 的利 率传 递 将 丰 要通 过 金融 市场 米进 行 、 以 F 个 渠 道 从 二 影 响 企 业 和 居 民的 支 出行 为 :( ) 1
变得平坦 ) : 市 场 不 完 全 的 程 度 降 低 .利 率 变 动 的 影 响得 以快 速传 递
・
利率市场化与
货币政策传导途径
在 利 率 I场 化 条 件 F, 行 的 银
需求者 的筹资成本提 高, 两方面因 素都会 抑制投 资 ,进 而影 响总产 出。 3 财富效应 。 () 利率的变动, 将 通过影响股票、 债券等金融 资产的
达到紧缩效果。( )投资成本 当 2
市场 利 率 因 中央银 行 紧缩性 货 币政
策而升高时, 银行存贷款利率也处 在利 率上升的压力之 下、 这样资金
供 给 者 的资 金 运 用 利 益 率提 高 . 也 就 是 投 资 的机 会 成 本提 高、而 资 台
表示利率市场化条件下货币政策的 有效件 ( 网 I 如l ) 假定开始时、经 济处于管制利率 下的均衡点 E 上 o 利率市场化将通过 以 1 渠道提高支 出的利率弹性 ( 即意味 着I 曲线将 s
浅谈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我国的协调实践及相互作用和影响
浅谈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我国的协调实践及相互作用和影响作者:段宏来源:《科学与财富》2021年第04期摘要:党的十八大做出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战略判断,经济发展模式和发展理念转变为优化经济结构、培育經济创新增长、促进经济升级转型,并着力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下功夫,在此背景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最为宏观经济调节的两大基本手段,更需要适应新常态、协调发展。
本文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进行了浅析,并从完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机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完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控手段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协调统一 ;经济发展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区别与联系在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两大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调节政策,是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统一协调,是确保国民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具有共同性和统一性,二者之间都是需求管理政策,二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不可分割,其中一方变化都会引起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变化。
(一)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联系性统一性。
从联系看它们的操作对象都是巨额的货币资金,能够通过各自的操作机制影响经济总量和结构变动,调节货币资金市场环境。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保证经济适度增长、物价基本稳定、收入公平分配、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
(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区别性。
两者的主要区别表现在一是政策工具和调节范围不同,财政政策调节范围包括经济领域与风经济领域,而货币政策的调节范围基本在于经济领域,同时在国民收入与分配中所起的作用也不同;二是两者时滞性不同。
相对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更加注重实效,保障重大项目建设资金,注重质量和效益。
而货币政策更加灵活,有精准导向来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化增长。
财政政策的执行时滞一般要比货币政策长,财政政策的效果时滞要比货币政策短。
利率应成为中国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
利率应成为中国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摘要】中国货币政策应当将利率作为中间目标进行调控。
本文首先介绍了利率对于货币政策的重要性,指出了利率与货币政策的密切关系。
然后分析了利率作为中间目标的优势,包括提高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和稳定性等方面。
接着探讨了利率调控所面临的挑战,涉及到通胀压力和金融风险等问题。
提出了制定利率作为中间目标的建议,强调需要充分考虑经济发展阶段和外部环境等因素。
总结观点认为利率中间目标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展望未来呼吁政府应加强监管和调控力度,以确保货币政策有效实施。
利率中间目标有助于稳定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应得到更多重视和研究。
【关键词】货币政策、利率、中间目标、挑战、建议、观点、未来、重要性、调控、优势、制定、中国economy1. 引言1.1 引言在当前中国的货币政策体系中,通常会将通货膨胀率作为中长期目标,而利率则被视为货币政策的操作工具。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声音呼吁将利率作为中国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
利率不仅能够更有效地引导市场利率水平,还能够弥补目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不足之处。
本文将就利率应成为中国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展开探讨,分析利率与货币政策的关系、利率作为中间目标的优势、利率调控的挑战以及制定利率作为中间目标的建议。
通过深入剖析这些问题,我们将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利率中间目标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中国货币政策的发展方向。
2. 正文2.1 背景介绍中国的货币政策一直以稳中求进为主要目标,通过调控利率、汇率和金融市场等手段来稳定经济发展。
近年来中国经济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经济增长放缓、金融风险加大以及结构性改革的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逐渐受到重视。
过去,中国的货币政策主要关注通货膨胀和金融稳定,利率调控主要是为了影响市场利率和信贷市场的供求关系,并通过这种方式来影响整体经济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国际市场的变化,传统的货币政策模式已经显现出一些不足之处。
财政政策的效果分析与调整
财政政策的效果分析与调整财政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中非常重要的政策之一,它对经济增长、价格稳定、收入分配等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财政政策的效果分析和调整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宏观角度出发,分析财政政策的效果、调整方式以及调整时要注意的问题。
一、财政政策的效果财政政策的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财政政策通过调节国家财政收支,影响国民经济的总需求和总供给,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
如适当增加政府投资,可以有效扩大有效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当经济增长放缓时,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的逆周期调节,适度增加财政支出,提高总需求水平,刺激经济增长。
2.对价格稳定的影响财政政策还会影响价格水平的稳定。
政府可以通过调节税收和财政支出来调节总需求,从而影响物价水平。
如有必要,政府可以通过增加税收对消费的限制,以达到抑制通货膨胀的目的。
3.对收入分配的影响财政政策还会影响收入分配。
政府可以通过调节税收和社会福利支出,实现收入再分配的目的。
比如政府可以设立社会保障制度,在保障城乡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的前提下,通过增加转移支付来调节社会财富分配状况。
二、财政政策的调整方式财政政策的调整方式主要包括:1. 调节扩张性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在经济前景看好的时候,政府使用财政手段来刺激经济增长。
当经济实现增长后,政府可以通过减少财政支出或者增加税收来消化财政赤字,以避免通货膨胀的出现。
2. 调节收缩性财政政策收缩性财政政策是指在经济看淡的时候,政府通过增加税收或者减少财政支出等方式来调节经济。
收缩性财政政策有助于遏制通货膨胀和预防经济下行风险。
3. 逆周期调节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是指在经济衰退时增加财政支出、减小税收负担,以刺激经济增长;而在经济超过预期时,则采取相反的财政调控措施,以避免经济过热引发的通货膨胀等问题。
三、调整财政政策时需要注意的问题调整财政政策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考虑到市场反应财政政策的调整在实行时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市场,因此,政府应该密切关注市场反应,根据市场变化调整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对经济影响的分析
财政政策对经济影响的分析财政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经济的发展和稳定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将对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探讨不同财政政策对经济的效果及其原因。
1. 财政政策的定义和作用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节财政收入和支出,以达到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
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政府支出来影响国内需求。
当经济处于低迷时,政府可以增加公共投资,提高政府支出水平,从而刺激经济增长。
相反,当经济过热时,政府可以通过减少支出来抑制需求,避免通货膨胀。
其次,财政政策可以通过改变税收政策来调整收入分配和经济结构。
政府可以通过减税来增加个人和企业的可支配收入,激发消费和投资,推动经济增长。
同时,通过增税或改变税收结构,政府还可以影响不同行业的发展,优化产业结构。
最后,财政政策可以通过调整财政赤字和债务水平来影响利率水平和货币政策的实施。
当经济增长乏力时,政府可以通过增加财政赤字来增加借贷需求,促进货币供应;而当经济过热时,政府则需要通过减少赤字和债务来稳定利率和货币供应。
2. 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增加支出或减少税收来刺激需求和增加经济增长的政策。
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扩张性财政政策可以刺激经济增长。
通过增加政府支出,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和医疗等领域的投资,可以有效提高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其次,扩张性财政政策可以降低失业率。
增加政府支出不仅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还能够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激发私人投资,从而减少失业和贫困问题。
最后,扩张性财政政策可以改善收入分配。
通过减少税收或提高社会福利支出,政府可以提高低收入人群的可支配收入,增加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改善社会公平。
3. 紧缩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减少支出或增加税收来抑制需求和调节经济增长的政策。
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紧缩性财政政策可以抑制通胀。
财政政策对市场效果的影响
财政政策对市场效果的影响引言财政政策作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工具之一,在塑造市场经济的运行效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财政政策对市场效果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扩张性财政政策与市场效果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和降低税收,刺激经济增长的财政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实施对市场效果产生着积极影响。
首先,扩张性财政政策可以刺激消费需求。
通过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降低税负,扩大社会消费,进一步推动市场需求的增长,拉动经济增长。
其次,扩张性财政政策也可以促进投资增长。
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提高公共投资的规模,激发私人投资的积极性,增加国内投资需求,加快经济的增长速度。
这对市场资本流动、行业发展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最后,扩张性财政政策可以缓解市场的不确定性。
在经济景气下滑时,政府适时出台财政政策,提振市场信心,减轻市场的不确定性,从而带动市场稳定发展。
二、紧缩性财政政策与市场效果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限制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压缩财政赤字,调节经济增长的财政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对市场效果产生着一定的影响。
首先,紧缩性财政政策可以遏制通货膨胀。
在经济过热时,政府通过增加税收,降低支出,有效控制社会需求,防止通货膨胀的进一步加剧。
这对稳定市场价格、维护市场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紧缩性财政政策也会对市场投资产生影响。
通过增加税负、削减政府支出,可能会降低市场的投资机会和预期收益,抑制私人投资的积极性,对市场的资金流动和行业发展产生一定的制约。
最后,紧缩性财政政策可能会引发市场不稳定。
当政府对经济刺激采取控制措施,收紧财政政策时,市场可能面临不确定性增加、信心下降的风险。
这可能导致市场需求下降,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出现。
三、创新型财政政策与市场效果创新型财政政策是指在满足财政收支平衡的前提下,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税收政策,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市场效益提升的财政政策。
创新型财政政策对市场效果的影响可为多方面。
财政政策的影响及其对当前经济政策的启示
财政政策的影响及其对当前经济政策的启示随着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财政政策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广泛的认识和关注。
财政政策具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经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等方面的作用,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中国,财政政策在积极适应新时代需求,为维持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财政政策的影响及对当前经济政策的启示。
一、财政政策对经济运行的直接影响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调节财政收支、税收和财政支出等手段对经济和社会生活进行调节和影响的经济政策。
它具有直接影响经济运行的作用,可以通过调节财政支出来增加效能,降低税收水平来促进人民消费、增强市场信心等提高经济增长速度,或通过提高财政支出、降低税收水平等手段来扩大总需求、拉动经济发展。
在实践中,财政政策的作用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国实施了财政政策,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4.6%。
财政政策可以在经济高峰和低谷期间发挥作用,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生活水平。
二、财政政策对就业的影响就业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财政政策对就业的影响程度很大。
财政政策的调控可以通过增加工程扩建、提高企业资金投入、鼓励企业扩大规模等方式来刺激就业。
同样,在国际贸易中也可以通过调整关税政策,促进出口行业的发展,从而增加就业。
2018年,中国出台了关于支持实施创业就业带动脱贫攻坚政策的文件,财政补贴是其中的核心内容。
这项政策的实施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同时也推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
三、财政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通货膨胀是一种通货总量过多、货币购买力下降的现象。
财政政策的调控是防止通货膨胀的重要方式之一。
政府可以采取措施来控制价格的上涨,刺激消费、降低税负、限制货币和信贷等。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中国政府为扩大内需实施了大规模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增长,加重了通货膨胀压力。
后来,政府及时调整了政策,采取了适当的控制物价的措施,及时平抑通货膨胀的压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利率的影响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利率的影响经济存在一条平衡增长路径;在长期内,财政政策是有效的,货币呈非“超中性”;在平衡增长路径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必须相互协调。
以下是店铺整理分享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利率的影响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利率的影响货币政策影响利率期限结构的方式一个国家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否通畅对于其执行效果的好坏具有重要的影响。
货币政策的操作程序对收益率曲线也会有结构性的影响。
(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对利率期限结构的影响下图为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示意图。
在计划经济和改革初期,中国的资本市场不发达,且金融管制尚未放开之前,央行可以通过许多直接信用分配的手段,达到调节资金流动性的目的;加上金融投资工具及投资渠道十分有限,民间剩余资金大多流向金融体系,因此,央行强调以控制基础货币、银行信贷规模与货币供应量等变量作为政策的主要调节目标,其成效堪称卓著。
但是在中国加入WTO后,随着金融自由化的不断深化,资本市场日趋多元化.民间资金的自主性逐渐加强,市场上资金的流动对投资相对价格及报酬的变化也越来越敏感;由于市场的界线日渐模糊,而且金融市场与支付系统的效能提高,使得货币与非货币资产间的替代关系更为紧密。
这些将导致央行以数量管理的操作策略,其基础逐渐受到侵蚀,特别是市场流动性的需求行为似乎变得更加不容易掌握,也造成货币控制极大的困扰。
中国人民银行不得不逐渐转向以利率为主要的操作工具。
具体来说,当经济过热、存在通货膨胀压力时,央行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在公开市场上买入国债。
一方面,导致银行准备金短缺,同业拆借市场供不应求,拆借利率上升。
进而引起其他短期市场利率上升;另一方面.短期利率的上升将导致长期利率的上升,如果市场认为央行的紧缩性政策有助于解决通货膨胀问题,则市场会预期未来通货膨胀率下降,长期利率上升幅度应该比短期利率来得小.即收益率曲线将变得较为平坦,利差也会缩小。
反过来,当经济萧条、发生通货膨胀时,央行将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在公开市场上卖出国债,同业拆借利率下降,将导致其它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的同时上升,如果市场认为央行的扩张性政策有助于解决通货膨胀紧缩问题,则市场会预期物价上涨,长期利率上升幅度应该比短期来得大,即利差将扩大。
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财政政策是指政府运用税收、支出和借款等手段对国民经济发展进行调控的一种政策工具。
财政政策的运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非常大,不仅通过影响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对经济产生影响,也能够通过对借款利率和货币形成的影响来促进经济的发展。
1. 财政政策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意义财政政策可以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首先,财政政策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来增加国内消费需求、投资支出和减少失业率,从而刺激经济活动,促进经济增长。
其次,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减少借贷利率、增加货币供应和减少通胀水平来提高投资效率,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2. 财政政策对国内市场的影响财政政策可以通过提高或降低税收对商品和劳务业的价格产生直接影响,从而改变市场需求和供给。
当政府减少税收时,企业减少了生产成本,并能够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刺激市场需求。
同时,政府也可以通过增加政府支出来刺激国内市场需求和扩大就业机会,从而加速经济增长。
另外,当政府通过提高利率来控制通货膨胀时,会对国内市场的产品和劳务价格产生影响,从而减少土地和资本利率的刺激,使市场需求逐渐平稳。
3. 财政政策对可持续性的影响财政政策对环境和社会可持续性也有影响。
政府通过税收和支出调控生产和消费活动,对公民和社会的行为和选择产生影响。
当政府通过财政政策调控公民的行为,限制了某些行为产生的影响,如环境保护和减少污染,可以响应社会可持续性的市场需求。
同时,政府也可以通过财政政策来提高公民的教育和医疗水平,从而增加其能力和机会,推动公民的生产力和创新力的发展,提高整个社会的可持续性水平。
总之,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在国家和社会层面上都是至关重要的。
政府通过税收和支出调控经济发展,促进市场需求的增加和通货膨胀的控制,促进生产和创新的发展,从而提高社会和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性。
因此,财政政策的优化和调整不仅需要考虑其自身的状况,也需要考虑其对经济发展的整体影响,以便达到国家政策目标和社会某些可持续性需求。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应分析
中央银行影响货币供给量的政策工具 主要是:
(1)公开市场业务 (2)调整再贴现率 (3)调整法定准备金率
一些次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1)道义上的劝告。这是指一国的中央银 行通过口头或书面谈话或声明的形式对商业 银行在放款、投资等方面应采取的措施给以 指导或告诫,以取得商行银行的配合。这种 措施虽不具有法律或行政的强制性,但通常 是有效的,具有一定约束作用
第一节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影响
一、财政政策的运用及其内在稳定器作用
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支出和税收以便影响 总需求进而影响国民收入的政策。具体包括 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
第一,扩张性财政政策。这种政策的 目的在于消除或减轻经济萧条,扩大社 会就业量。它可以通过扩大政府购买支 出来实行,也可以通过减税的办法来实 行,还可以“双管齐下”。这些政策的 实施既可以直接扩大社会总需求,也可 以间接扩大私人消费和投资
但是,如果实行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 量,则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因为在货币 投机需求等于零的情况下,货币供给量的 增加将会引起利率最大程度的下降,从而 促进私人投资和消费的增加
另一方面,当IS曲线成为一条水平线时, 即使LM曲线不是垂直的,财政政策也是 无效的。因为IS曲线为一条水平线表明投 资函数的利率弹性无穷大,利率稍有变动, 就会引起投资的大幅度变动。所以,当政 府因为支出增加或减税而需要从私人部门 那里筹措资金时,利率只要稍有上升,就 会引起私人投资大幅度减少,使挤出效应 达到最大
但是,如果政府用增加支出或减税的 办法来增加总需求,则可以取得很好的 效果,因为它不会引起利率的提高,从 而不会对私人投资和消费产生挤出效应。 实际上,即使IS曲线此时不是垂直线,而 是向右下方倾斜的,财政政策也能充分 发挥作用
财政政策的效果与影响
财政政策的效果与影响随着全球贸易的不断发展,各个国家都在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财政政策,以达到自己的经济目标。
而在财政政策的实施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效果和影响。
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来探讨财政政策的实施情况。
一、财政政策的效果有效的财政政策可以对经济产生积极的影响。
比如说,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增加需求,吸纳失业劳动力,刺激经济增长;通过降低税收,则有望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和企业的盈利水平,从而提升经济活力。
另外,财政政策还可以对通货膨胀产生一定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和降低税收来刺激经济增长会导致通货膨胀;反之则会导致通货紧缩。
财政政策的效果还可以看其对不同群体的影响。
比如,对于居民来说,降低税收和增加政府支出可以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但是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使得购买力下降;对于企业来说,通过降低税收会减少企业的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盈利水平,但是也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对于政府来说,则需要平衡好经济增长和财政收支之间的关系。
二、财政政策的影响财政政策的实施对经济产生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比如,如果政府采取紧缩型财政政策,则会对经济产生抑制作用,可能导致经济衰退;反之,如果政府采取扩张型财政政策,则会对经济产生刺激作用,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财政政策的实施还会受到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
由于全球化的多元化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快速演变,财政政策实施可能会受到来自其他国家的压力和影响。
比如,如果一个国家实施了大规模的扩张型财政政策,则可能将其通货膨胀问题向全球推动,导致其他国家也出现通货膨胀的问题。
最后,财政政策的实施还会对社会产生影响。
比如,政府出台税收减免政策,虽然可以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但是也可能导致一些财政支出项目缺乏资金支持,从而带来社会福利降低的问题。
总之,财政政策实施的效果和影响是非常显著的,并且需要非常谨慎地对待。
政府需要根据自己的经济目标和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财政政策,以达到经济平稳增长和社会福利提升的目标。
浅析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及对策
本 过 高 , 导 致 较 高 风 险 . 此 降 低 成 本 是 保 证利 率 市 场 化 过 程 将 因
商 业 银 行 赢 利 的 重 要 举 措 之 f ) 化 金 融 产 品 定价 机 制 保 证 商 业银 行 负债 业 务 的 营利 二 优
性
从 实 际 的 情 况 而 言 . 率 市 场 化 始 于 17 利 9 8年 . 直 至 1 9 但 96
中 间 业 务 收 入 占全 部 收 人 的 比 重 已 达 到 了 5 %芹 右 .而 我 同 0
到 了存 贷 款 利 率 市 场 化 的 最 后 攻 坚 和破 解 阶段 。
二 、 率 市场 化 对 我 国商 业 银 行 风 险 的 影 响 利 ( ) 率 市场 化 加 剧 我 国商 业银 行 的 流 动性 风 险 一 利 市 场 利 率 波 动 对 于 商业 银 行 经 营 的 影 响 越 来 越 大 。正 冈 为
存 在 着 信 息 不 对 称 ,通 常 就 会 导 致 信 贷 市 场 的逆 向选 择 和 逆 向
、
国 内 外 利 率市 场 化 进 程
( ) 一 国外 利 率 市场 化 的 借 鉴
激 励 , 而 加 大 整体 信 用 风 险 。 从
三 、 强 利 率 市 场化 下 的银 行 业风 险控 制 的 对 策 加
利 率 市 场 化 是 金 融 自 由化 的 重 要 方 面 。该 理 论 的理 论 基 础 是 源 于 麦 金农 和 肖在 2 0世 纪 7 0年 代 提 出 的金 融 压 抑论 和金 融
利 率 市 场 化 在 目前 我 国金 融 市 场 尚未 成 熟 时 期 给 商 业 银 行 业 务 经 营带 来 的隐 含 的风 险 是 前 所 未有 的 。 此 , 对 商业 银行 一 定
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及其重要意义
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及其重要意义深圳大学2014金融学一班 卢雷2014/11/25利率市场化是指货币当局将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由市场主体自主决定利率,货币当局则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间接调控和影响市场利率水平,以达到货币政策目标。
因此,利率市场化是针对利率管制的改革。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重要内容,它有利于加强金融间接调控,完善金融机构自主经营机制和提高竞争力。
也是加入WTO的必要条件。
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整体规划进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1.首先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
2.放开债券市场利率。
3.逐步推进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并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的顺序进行。
4.中央银行不在统一规定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水平,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间接调节货币市场利率,间接影响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
最终形成货币市场利率对金融机构存贷利率影响机制。
二.我国推行利率市场化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形成比较规范的金融市场环境。
我国金融市场尚处于发育和形成之中,全国统一的金融市场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由于我国金融市场总体规模不大,市场主体单一,融资工具少,市场机制不健全,运转效率低下,造成金融市场的垄断和分割,资金不能在地区之间、行业之间、银行之间以及各金融子市场之间有效进出和自由流动。
特别是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分割与脱节,打断了资金在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的有效循环,造成金融资源的刚性配置、结构性失衡和寻租行为。
在加快我国金融统一市场建设,促进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协调发展中,利率的市场化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2、有利于促进国有银行经营机制的根本性转变。
我国资金流通和运作的中心是银行,银行改革的成功与否对整个金融改革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我国银行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商业化经营和企业化管理,这就要求在银行体制改革方面合理界定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的职能,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构建相应的产权制度和治理结构,使商业银行成为真正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在银行经营机制转换方面强化中央银行对金融业的宏观调控,实现由行政管理向市场导向管理的转变,推动银行经营理念、经营目标、经营行为、经营方式创新,以效率最大化为目标,以市场化发展为导向。
财政政策与利率关系
财政政策与利率关系财政政策,它的本来涵义就是财政收支保持平衡,不对社会总需求产生扩张或紧缩的影响。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关于财政政策运行原理的相关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财政政策运行原理财政政策是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为了实现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综合运用各种财政手段,调节经济总量变化的政策。
财政政策包括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操作手段主要有税收、预算支出、转移支付、公债、赤字和盈余等。
就其调控姿态而言,财政政策通常有松(扩张型)、中性和紧(紧缩型)三种类型。
扩张型财政政策的目的是扩大政府需求,降低企业和消费者成本,增加就业机会,刺激经济增长,防止过冷和通货紧缩;手段主要是减税,增加预算开支,增发长期建设国债等。
这个政策一般适应于经济周期的低潮期和从低潮转向回升的初期。
紧缩型财政政策的目的是在收缩政府需求的同时,控制社会投资需求和居民消费需求,防止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手段主要是加税、减少预算开支、缩减或停发长期建设国债等。
这个政策一般适应于经济周期的高潮期,以控制经济过度繁荣。
以“中性”为特征的稳健财政政策一般出现在两个过渡时期,一是从“扩张”到“紧缩”的过渡,另一个是从“紧缩”到“扩张”的过渡。
从其内容和目的看,稳健财政政策追求基本的预算收支平衡,尽可能减少对市场运行的干扰,不主动刺激或收缩经济,既不追求膨胀效应,又不追求紧缩效应,努力维护总供求的内在均衡关系。
财政政策作用于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原理经济结构出了问题,不仅会影响经济增长质量,还会影响总量平衡;不仅会加剧社会生产与自然资源之间的矛盾,还会加剧社会生产与再生产中的社会矛盾。
现在,我们提出国民经济要保持又快又好地发展,其前提就是要有合理、健全的经济结构。
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首先要尊重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然后政府采取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这其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政府调控经济的最重要的两大杠杆,它们不仅是促进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的工具,而且也能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利率市场化对中国财政政策效应的影响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提出要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中国即将迎来利率市场化改革最关键的一步存款利率市场化。
纵观近20 年的改革历程,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截止目前,先后完成了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债券回购利率、票据市场转贴现利率、国债利率、外币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贷款利率管制也于2013 年7 月20 日起全面放开,目前仅剩下存款利率仍处于管制之中。
2014 年11 月22 日,中央银行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 1 倍调整为1. 2 倍,加速了存款利率市场化的进程。
关于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利率水平影响,盛朝晖( 2010) 研究表明,在名义利率资料比较完整的20 个国家中,有15 个国家名义利率上升,仅有5 个国家名义利率下降; 在实际利率资料比较完整的18 个国家中,有17 个国家实际利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只有1 个国家的实际利率因宽松型货币政策出现下降。
[1]金中夏( 2013) 研究指出,随着均衡存款利率的上升,将有利于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并且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将显著提高。
[2]但其研究框架未包含财政政策,财政政策作为中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一个重要手段,随着均衡存款利率上升其有效性会如何变化呢? 这一问题国内还鲜见研究。
中国的市场经济具有政府主导型特征,政府支出对居民福利有较大影响。
因此,研究利率市场化对财政政策效应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但解决该问题的难点有两个: 一是模型的构建,因利率市场化为政策性改革,引起联立方程组中具有经济意义的参数发生改变,从而产生卢卡斯批判,所以传统的计量模型很难解决该问题。
二是对政府支出一般都是作外生化处理,很难对该问题进行研究,当政府购买作为内生变量处理时,利率市场化改革会对政府购买的政策效应产生影响。
本文的研究拟将突破以上两个难点。
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可以很好地避免卢卡斯批判问题,参考Tsung - wu Ho( 2001) [3]的分析框架将政府支出的目标定位于居民效用最大化,以此来内生化政府支出。
故而本文通过构建包含引入政府支出的居民效用函数的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来分析并解释利率市场化后名义利率上升对财政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本文安排如下: 第二部分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 第三部分模型构建; 第四部分对数据进行简单说明并对模型进行参数校准与估计; 第五部分对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和脉冲响应分析,数值模拟分析利率变动对经济结构及各主要经济变量的影响,脉冲响应分析政府支出冲击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第六部分为结论。
关于利率市场化对财政政策效应的文献较为鲜见,有关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效应方面的文献较多,下面从研究结论和研究方法两个方面来叙述。
研究结论上,其中最有争议的是财政政策对投资和消费的挤入挤出效应。
一种观点认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具有挤出效应,代表性成果有Burnside( 2004) [4]、McGrattan Ohanian( 2006) [5]、王明成和尤思梦( 2013) [6]、张延( 2010) [7]等。
另一种观点则否认中国的积极财政政策具有挤出效应甚至存在挤入效应,代表性成果有Linnemann Schabert( 2006) [8]、Gali et al. ( 2007) [9]、贾松明( 2002) [10]、李永友和丛树海( 2006) [11]、张龙和贾明德( 2008) [12]、王文甫和朱保华( 2010) [13]等。
学者们认为积极财政政策具有挤出效应的主要理由有: ( 1) 政府作为投资主体,以大规模的财政货币资金投资于基础建设,必然排挤经济主体进入竞争性的基础建设项目,抑制了投资需求的有效增长。
( 2) 大规模的信贷资金与财政资金的配套,客观上减少了商业银行对企业( 特别
是中小企业) 的信贷资金的供应量,减少企业的投资。
( 3) 如果政府的支出是靠税收增加的,那么表明私人部门的投资将会减少; 如果政府不靠增加税收来提高支出,那么意味着政府借款增加,这样同样会减少私人部门可借贷资金的减少,从而减少私人部门的投资。
学术界认为积极财政政策不存在挤出效应主要是从增发国债对利率、借贷资金及居民消费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论证: 第一,增发国债对利率的影响。
由于中国尚未实行名义利率的市场化,积极财政政策不会影响名义利率的升降。
实际利率的上升主要是因为物价水平的下降,而中央银行没有及时随物价变动调整名义利率所致。
第二,民间投资主要受到民间资本的边际产出和公共投资的影响,民间资本边际产出上升会提高民间投资,如果公共资本投向竞争领域,即与民间资本的生产相互代替,增加公共投资就会挤出民间投资。
积极财政政策的投资领域主要是高速公路、供水和机场等基础设施,属于社会公共支出领域,对民间投资不会形成挤出效应。
第三,中国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总体上是互补关系,扩大政府支出对需求总体具有扩张效应。
研究方法上,过去关于财政政策效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IS - LM 的分析框架下,如马拴友( 2001) 通过ISLM 曲线来推导财政政策乘数,估算出中国19831999 年间的财政政策乘数大约为2。
[14]郭庆旺等(2004) 也在IS - LM 的分析框架下进行了类似的研究。
[15]近年来,学术界逐渐开始采用宏观结构模型、结构VAR 模型以及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定量分析。
如李生祥和丛树海( 2004) 通过建立宏观联立方程模型,分别测算了中国的理论财政政策乘数和实际财政政策乘数。
[16]对于IS - LM 模型和宏观结构模型的缺陷,早在20 世纪70 年代就受到Lucas 的批判,他认为结构性模型的参数会随着外部条件发生变化,因此无法用于政策分析( Lucas,1976) 。
[17]受卢卡斯批评的影响,宏观经济学家发展出了包含理性预期和跨时最优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 DSGE) 模型。
基于时间序列的研究成果,Sims 将向量自回归模型引入宏观经济学。
所以最近大部分的研究都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 VAR) 和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 DSGE) 来分析财政政策效应。
如郭庆旺和贾俊雪( 2005) 利用VAR 分析框架,实证分析了中国19782004 年间公共资本投资对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中国政府物质资本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
[18]还有一些学者也用该模型进行研究,如Blanchard et al. ( 2002 ) [19]、刘金全和梁冰( 2005) [20]、李树培和白战伟( 2009) [21]、吕光明( 2012) [22]等。
由于VAR 类模型缺乏DSGE 模型所具有的微观经济机制,因此近期有不少学者采用DSGE 模型对财政政策效应进行研究。
如黄赜琳( 2005) 利用DSGE 方法将政府支出作为外生随机冲击变量,构建中国三部门RBC 模型,对中国财政政策与实际经济波动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政府支出的增加挤占了部分的居民消费和投资,存在挤出效应。
[23]目前,运用新凯恩斯DSGE 模型进行财政政策研究较多,如Cogan ( 2010 ) [24]、Christiano et al.( 2011) [25]等。
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因为假设条件和使用的模型不同存在差异,随着经济模型的不断发展,而使用新凯恩斯DSGE 模型分析宏观经济已成为主流,本文在新凯恩斯框架下将财政政策内生化,试图能够反映利率市场化改革对于财政政策的影响,进而研究利率市场化对于财政政策效应的影响。
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虽然二十年前已经提出,对改革的必要性也取得共识,但其对财政政策效应的影响研究还较少。
本文将政府支出作为内生变量纳入到居民效用函数中构建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假设政府财政政策的目标是居民效用最大化,通过实证分析发现:
( 1) 纳入财政政策框架的模型显示出利率市场化能够有效改善中国的经济结构。
( 2) 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速,均衡利率的上升会引起消费和投资对财政支出的挤出效应增强,相对而言,对投资的挤出效应较大。
因此利率市场化改革其实也是一个经济结构的改革,迫使投资结构发生改革。
( 3) 均衡利率上升带来经济结构的调整,使得财政政策在居民效用最大化目标下更能在短期内有效地刺激产出。
本文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财政政策效应方面研究做了一个尝试,并没有将政府支出细分。
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带来经济结构的调整,财政政策手段需要进一步细分,解决该问题可能需要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框架内将政府财政政策细分,如划分为税收支出、消费性支出和生产性支出等,以此来更深入地讨论该问题。
另外,用均衡利率上升来测度利率市场化,同时从利率波动上升角度对财政政策效应进行研究也是下一步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