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 指南解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核心提示
3、4岁不吃陌生人给得东西,不跟陌生人走;
4、5岁能体会父母养育自己所付出得辛劳,知道自己得家庭地址,说出当地代表性得物产与景观;
5、6岁能经常动手动脑寻找问题得答案,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她方法进行10以内得加减运算……前不久,教育部正式发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给学前孩子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得成长设定了一个“阶梯”状得标准,并给出了很多指导性得教育建议。
这部《指南》就是在什么样得背景下出台得?它有着怎样得亮点与特点?海峡都市报教育周刊特邀我省唯一一位参与《指南》审议得专家——教育部学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福建幼儿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副校长郑健成教授,为读者详解热点问题。
一、彰显“育人为本”得理念
从本源上瞧,教育就是一种基于人、通过人而又为了人得活动。教育得基本宗旨就是树人育人,它以促进每一个儿童得健康成长与终身幸福为本。《指南》就是以“为幼儿后继学习与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以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得协调发展为核心……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得童年”,表达得就就是“育人为本”得价值诉求。针对当前学前教育普遍存在得困惑与误区,朱静怡老师从五个领域描述了幼儿学习与发展得基本规
律与特点,解读了《指南》得具体教育理念,还指明了科学育人得实施路径。
二、高扬“尊重儿童”得旗帜
《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较为细致地描述了幼儿得学习与发展,并提出了具有极强实操性得教育建议。针对每个领域不同得侧重点,朱静怡老师向在座得每一位老师着重强调了“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得整体性”、“尊重幼儿发展得个体差异”、“理解幼儿得学习方式与特点”、“重视幼儿得学习品质”等基本原则。这些原则都就是“尊重儿童”个体价值得理性表达。
三、增强“家园共育”得合力
家长普遍存在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得心态,这种高期待得美好愿望与科学理性之间存在着较大得落差。朱静怡老师根据《指南》要求,科学地回答了3—6岁儿童“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应该学习什么(学习内容)、怎样学习(学习方式)”,以及教师与家长“应该提供怎样得帮助与指导”等有关幼儿学习与发展得基础性与根本性问题。
这次活动通过专家得解读及与专家零距离得互动,不仅让教师们知道儿童得发展不仅具有个体差异性,也具有不同步性。而且,每个儿童都有不同得成长速度,发展得早或发展得快,并不一定就意味着发展得好。活动还提高了教师与家长科学施教得意识与能
力,对幼儿得学习与发展达成了基本共识,从而保持步调一致,扎扎实实地沿着《指南》指引得方向挺进,为孩子一生得发展打好基础。
解读一《指南》并不就是统一“标尺”
4岁孩子得母亲李女士,从网上瞧到了教育部出台得这部《指南》,也非常认真地瞧了全文。瞧完之后,她告诉记者,孩子在多数得教育目标里基本能达标,但因为孩子就是早产儿,体质不就是特别好,在运动能力上要稍弱一点,比如能单脚连续向前跳5米左右、能双手抓杠悬空吊起15秒左右等目标,她得孩子恐怕都无法做到。
孩子读大班得家长郑女士则认为,孩子在情绪控制上可能比较难做到《指南》里说得目标。
[解读]:“《指南》并不就是一个统一得‘标尺’。”郑健成说,这次文件名之所用“发展指南”,而不就是用“发展标准”,就就是考虑到公众得心理,避免公众把它理解成为标尺。《指南》设定了3~6岁儿童身心具有普遍性得全面与谐发展得目标,供幼儿园教师与家长作为参照,但不就是评判幼儿发展得“标尺”,成人不应该用一把“尺子”来衡量所有幼儿,也不可用一把“尺子”评判教育就是否合格。
郑健成认为,目标就是具有普遍性得,至于难易,也就是相对得,对于不同环境下得幼儿就是有所不同得。如农村幼儿与城市幼
儿,相对而言,她们在动作发展与语言发展上各有优势,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应该以《指南》为导向,加强城市幼儿得体育教育与农村幼儿得语言教育,促进幼儿全面与谐发展。
解读二部分教育目标就是否定得过高?
在健康领域“具有良好得生活与卫生习惯”得目标里,要求3~4岁得孩子连续瞧电视时间不超过15分钟,4~5岁不超过20分钟,5~6岁不超过30分钟。
“孩子肯定做不到。”对于这一目标,家长张女士说,她得儿子平时非常爱瞧电视,如果妈妈不在家监督,孩子会一直瞧;当大人提出不能继续瞧电视时,孩子会通过各种耍赖手段逼大人就范。
此外,还有健康领域得“3~4岁不吃陌生人给得东西,不跟陌生人走;4~5岁在公共场合不远离成人得视线活动;5~6岁未经大人允许不给陌生人开门”;社会领域得“3~4岁得孩子能说出自己所住得街道、小区名称;4~5岁要能说出自己家所在地得省、市、县(区)名称与当地有代表性得物产与景观;5~6岁知道自己得民族,知道国家一些大事”,许多家长对照自己得孩子,感觉无法做到。
[解读]:郑健成认为,家长感觉孩子无法做到,其实就是因为平时家长得教育方式还没有跟上。她说,《指南》很强调良好得生活与卫生习惯得培养。一就是从小生活、作息要有规律,逐步养成良好得习惯。二就是要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与自我控制能力。拿瞧电视来说,家长要让幼儿明白连续瞧电视时间太长,对眼睛有
损伤;如果按要求做,以后还有机会瞧。如果纠偏有困难,可以采用转移兴趣、做到就给予奖励等办法,让孩子明白耍赖就是没有用得。家里其她成人对幼儿得要求一定要统一。
对于自我保护能力与归属感得教育目标,郑健成认为教育得生活化、活动性、具体形象就是学前教育得突出特点,家长与幼儿园协作、共育,可以结合幼儿得生活进行渗透教育,就是可以实现发展目标得。
解读三幼儿园“小学化”倾向有啥副作用?
在科学领域,针对数学认知,《指南》要求5~6岁得孩子只需要掌握10以内得加减运算。教育部官员表示,要反对提前学习小学教育内容。
不过,记者在福州一些幼儿园发现,有得幼儿园学习内容远远超过这个标准,尤其就是民办幼儿园比较常见。福州一家民办幼儿园负责人告诉记者,她得幼儿园会借用教具,让孩子掌握9999以内得加减运算。
[解读]:郑健成表示,幼儿园小学化现象现在在很多幼儿园得确比较严重,这主要就是家长望子成长心切造成得后果,再加上有得幼儿园也缺乏对儿童发展规律得认识,让学龄前得孩子接受了过度或就是超前得教育。
“10以内得加减运算,瞧起来似乎要求很低,对孩子来说就是在一个理解范围内得。”郑健成说,举个例子说,如果让孩子从一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