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 第四章

合集下载

《机械原理》第四章 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

《机械原理》第四章 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

2. 急回特性和行程速比系数
判断下列机构是否具有急回特性:
双曲柄机构和对心曲柄滑块机构适 当组合后,也可能产生急回特性。
机械原理
小结:
第四章 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
2. 急回特性和行程速比系数
1)急回特性的作用:节省空回行程的时间,提高劳动生产 率。 2)急回特性具有方向性,当原动件的回转方向改变时,急 回的行程也跟着改变。 3)对于有急回运动要求的机械,先确定K,再求θ。
∆DB1C1 中 : a + d ≤ b + c ∆DB2C 2 中 : b ≤ (d-a ) + c
(a ) 即 a+b≤c+d 即 a+c ≤ b+d
c ≤ (d-a ) + b (a ) + (b ),得 a ≤ c (a ) + (c ),得 a ≤ b
(b ) + (c ),得 a ≤ d
手摇唧筒
固定滑块3成为唧筒外壳,导杆4的下端固结着汲水活塞,在 唧筒3的内部上下移动,实现汲水的目的。
机械原理
2 . 平面四杆机构的演化形式 ( ) 运动副元素的逆换 4
第四章 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
将移动副两元素的包容关系进行逆换,并不影响两构件 之间的相对运动,但却能演化成不同的机构。
构件2 包容 构件3 导杆机构
4-2
平面四杆机构的类型和应用
1. 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 2. 平面四杆机构的演化形式
机械原理
第四章 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
铰链四杆机构 1. 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
机架:固定不动的构件,如AD 杆 连杆:不直接与机架相连的构件,如BC杆 连架杆:直接与机架相连的构件,如AB、CD 杆 曲柄:能作整周转动的连架杆,如AB 杆 摇杆:不能作整周转动的连架杆,如CD 杆

机械原理第四章

机械原理第四章
FR21= -FR23
FR21
B
Md l’ ω14 A
FR41 c
FR43
FR23
G
ω43
FR43
FR23
b
G
从图上量得: Md=G(cb/ab)×l’ a
力分析解题步骤小结:
①从二力杆入手,初步判断杆2受拉。 ②由γ、β增大或变小来判断各构件的相对角速度。 ③依据总反力判定准则得出FR12和FR32切于摩擦圆的
三、机构力分析的方法
对于低速机械,因为惯性力的 影响不大,可忽略不计算。高速机 静力分析 械,进行动态静力分析。
方法
动态静力分 析
设计新机械时,机构的尺寸、 假设分析 质量和转动惯量等都没有确
定,因此可在静力分析的基 础上假定未知因素进行动态 静力分析、最后再修正,直 至机构合理。
简化分析
进行力分析时,可假定原动件 按理论运动规律运动,根据实 际情况忽略摩擦力或者重力进 行分析,使得问题简化。
MI1=-JS1α1
FI1
α1 1
A
B S1MI1
aS1
构件惯性力的确定(3/5) 2.质量代换法 质量代换法 是指设想把构件的质量按一定条件集
中于构件上某几个选定点上的假想集中质量来代替的方
法。假想的集中质量称为代换质量; 代换质量所在的位置称为代换点。
(1)质量代换的参数条件
代换前后构件的质量不变; 代换前后构件的质心位置不变; 代换前后构件对质心轴的转动惯量不变。
一般分析 考虑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力分析
§4-2 构件惯性力的确定
1.一般力学方法 以曲柄滑块机构为例
B
1 A
1 A
2
3
α2
C 4

机械原理第四章4-3.4

机械原理第四章4-3.4

1
ϕ ϕ
B B’
2
s0
ϕ ω
r0
O
sx
sy x s
f ( x, y,ϕ ) = 0
实际廓线:圆心位于理论廓线上的一系列滚子圆的包络线 以ϕ为参数的曲线族的包络线方程:
f ( xa , ya ,ϕ ) = 0 ∂f ( xa , ya ,ϕ ) = 0 ∂ϕ 滚子圆方程
y 内凸轮廓 实际廓线
其中
x B0 = e y B0 = s 0 =
r0 − e 2
2
s x = s sin ϕ s y = s co s ϕ
Y e
B0

x = ( s + s 0 ) sin ϕ + e co s ϕ y = ( s + s 0 ) co s ϕ − e sin ϕ
直动滚子从动件盘形 凸轮理论廓线方程 理论廓线方程, 凸轮理论廓线方程, 也可表示为: 也可表示为:
8
位移曲线
凸轮转角
注意: 注意: 从动件轴 线转过的角、 基圆上基圆半 径转过的角和 偏距圆上偏距 转过的角均为 凸轮转角。
2. 滚子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
将滚子 中心假想为 尖底从动件 的尖底。
η' 实际廓线
η 理论廓线 r0 η" 实际廓线 (凹槽凸轮用)

注意:凸轮转角一般在理论廓线的基圆上度量,从动件位移 注意 为导路方向线与理轮廓线基圆交点至滚子中心之间的距离。
ω O r0
ϕ
B'
B
x s
当凸轮转过角ϕ时,滚子中心将自点B0移到B点 根据反转法原理,理论廓线B点坐标为: sin ϕ x B 0 s x x co s ϕ y = − sin ϕ co s ϕ y + s B0 y

《机械原理》第4章

《机械原理》第4章

若质心位于回转中心: MI1 =- Js1α1
青岛科技大学专用 作者: 潘存云教授
2.质量代换法 一般力学方法的缺陷: ▲质心位置难以精确测定; B ▲求解各构件质心加速度较繁琐。 mB S2 质量代换法的思路: B 2 将各构件的质量,按一 S2 定条件用集中于某些特 1 S 1 定点的假象质量来替代, A as1 as2 只需求集中质量的惯性 力,而无需求惯性力偶 矩。从而将问题简化。 质量代换的条件: 1)代换前后各构件质量不变; 2)质心位置不变; 3)对质心轴的转动惯量不便。 青岛科技大学专用
Q θ N’21
1 v21 作者:潘存云教授 F G2
N21
θ θ N’21 N”21 1 2
作者:潘存云教授
N’21 = N”21 = G / (2sinθ) F21 = f N’21 + f N”21
= ( f / sinθ)• G = fv G fv-称为当量摩擦系数
G
青岛科技大学专用
作者: 潘存云教授
柱面接触: 矢量和:N21=Σ △N21 =-G 代数和:N’21= Σ |△N21| =kG >|N21|
2 △N21 G 1
N21
作者:潘存云教授
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有: k =1~π /2 F21 = f N’21 = f k G = fv G 同理,称 fv为当量摩擦系数。 结论:不论何种运动副元素,有计算通式: F21= f N21 = fv G 非平面接触时 ,摩擦力增大了,为什么? 是 f 增大了? 原因:是由于N21 分布不同而导致的。
θ
θ
φ 1 v21
2 G
2.移动副中总反力的确定 总反力为法向反力与摩擦力的合成: FR21=N21+F21 tgφ= F21 / N21 = f N21 / N21 = f φ - 摩 擦 角 , 方向:∠FR21 V12 =(90°+φ) 摩擦锥----以FR21为母线所作圆锥。 结论:移动副中总反力恒切于摩擦锥。

《机械原理》第四章凸轮机构与其设计

《机械原理》第四章凸轮机构与其设计

标准传动函数介绍
刚性机构的输入参数x转变为输出参数y仅 与机构几何学有关。此关系在数学上理解 为机构的传动函数y=y(x)
标准传动函数f(z)的单位为1,满足定义域 z∈[0,1],值域f(z) ∈[0,1],且满足边界条 件f(0)=0, f(1)=1。
当满足f(z)=1-f(1-z)时为对称标准传动函 数。
基本概念
行程
从动件往复运动的最大 位移,用h表示。
10/16/2020
第四章 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基本概念
推程
从动件背离凸轮轴心运 动的行程。
推程运动角
与推程对应的凸轮转角。
10/16/2020
第四章 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基本概念
回程
从动件向着凸轮轴心运 动的行程。
回程运动角
与回程对应的凸轮转角。
Knowledge Points
凸轮机构的组成 凸轮机构的分类 凸轮机构的优点、缺点
10/16/2020
第四章 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凸轮机构的组成
凸轮是具有曲线轮廓 或凹槽的构件
凸轮机构一般由凸轮、 从动件和机架三个构 件组成。
10/16/2020
第四章 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凸轮机构的分类
按照凸轮的形状分类 按照从动件的型式分
形锁合
所谓形锁合型,是指 利用高副元素本身的 几何形状使从动件与 凸轮轮廓始终保持接 触。
10/16/2020
第四章 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凸轮机构的优点
结构简单、紧凑,占据空间较小;具有多 用性和灵活性,从动件的运动规律取决于 凸轮轮廓曲线的形状。对于几乎任意要求 的从动件的运动规律,都可以毫无困难地 设计出凸轮廓线来实现。
10/16/2020

机械原理第4章

机械原理第4章
LAB最小,则 LAB+LBC>LCD +LAD ∴ LAB>50mm
LAB居中,则 LAD +LBC>LCD + LAB ∴ LAB<70mm
LAB最大,则 LAB+ LAD>LCD + LBC ∴ LAB>130mm 结果为50mm<LAB<70mm 或130mm<LAB≤LBC+LCD +LAD=250mm。
第4章 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
(Chapter 4 Planar linkages and design of linkages)
B A
M F C
E
D
基本内容
1.连杆机构的基本概念 1)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应用及演化; 2)平面四杆机构的特性。 2.平面连杆机构的设计
学习重点
1)连杆机构的特性; 2)图解法设计平面四杆机构。
CD
2
对心曲柄 滑块机构
偏心曲柄 滑块机构
(2)双滑块机构
当LBC→∞时, →直线。


B 1 1
2

A A 4
2
B 3
C 4
C
3

1
2
B
3
C
4
A
双滑块机构种类:
2 1 4 3
B 2
1
A 4
3 C
2.扩大转动副
B
1 A 1 4 4 B A
2
C
2
C3
3
将B点转动副扩大
3.取不同构件为机架
A
1 2 3 4
C
B A B
2 B 4 1
A
C
2
3
C
C
4

机械原理_第4章__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机械原理_第4章__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图4.1 内燃机配气凸轮机构
图4.2
绕线机排线凸轮机构
图4.3所示为录音机卷带装置中的凸轮机构。工作时,凸 轮1处于图示最低位置,在弹簧5的作用下,安装于带轮轴上 的摩擦轮3紧靠卷带轮4,从而将磁带卷紧。停止放音时,凸 轮1随按键上移,其轮廓迫使从动件顺时针方向摆动,使摩 擦轮与卷带轮分离,从而停止卷带。
1. 多项式运动规律
多项式运动规律的一般形式为
s = C 0 + C 1δ + C 2 δ 2 + C 3δ 3 + L + C n δ n
式中, δ 为凸轮转角;s为从动件位 为凸轮转角;s C C C C C 移; 0 , 1 , 2 , 3 ,…, n 为待定常数,可利用边 界条件来确定。 常用的有一次(n=1)多项式(即等速运动规律) 常用的有一次(n=1)多项式(即等速运动规律);二次 (n=2)多项式(即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五次(n=5) (n=2)多项式(即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五次(n=5) 多项式运动规律。
图4.10 改进等速 运动规律
图4.11 改进等加速等减速 运动规律
【例4.1】 直动从动件凸轮机构。已知:从动件行程 h=20mm,推程运动角 δ t = 150° ,远休止角 δ s = 60°,回程 运动角 δ h = 120° ,近休止角 δ 's = 30° ;从动件推程、回程分 别采用简谐运动规律和摆线运动规律。试写出从动件一 个运动循环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方程。 解:(1) 从动件推程运动方程。 推程段采用简谐运动规律,故将推程运动角 δ t = 150° 5π /6、行程h=20mm代入简谐运动规律推程运 = 动方程式,可推出
● 4.4 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解析法 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解析法 曲线的设计—— ●4.4.1 滚子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 ●4.4.2 滚子摆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理论轮廓 曲线方程 ●4.4.3 平底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 ●4.4.4 滚子直动从动件圆柱凸轮机构 ● 4.5 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 ●4.5.1 凸轮机构的压力角和自锁 ●4.5.2 凸轮基圆半径的确定 ●4.5.3 滚子半径的选择 ●4.5.4 平底从动件的平底尺寸的确定 ● 小结

机械原理第四章 速度瞬心及其应用概要

机械原理第四章 速度瞬心及其应用概要

如图所示凸轮机构,设已知各构件尺寸和凸 轮的角速度w2,求从动件3的速度v3。
求解过程: 3 ω2 n K 2 确定构件2和3的相对瞬心P23
V3=V P23=μ l(P12P23)· ω2
P12 P23 1
n
动画演示1、2
例题:如图所示的带有一移动副的平面四杆机构中,
已知原动件2以角速度w2等速度转动, 现需确定机构 在图示位置时从动件4的速度v4。 求解过程:确定机构瞬心如图所示
vP 23 21 P21P23 vP 32 31 P31P32
∵ ∴ 2 A P21 1
Vk 31 K 21 31 3 B P31
21 // 31
P21 P23 // P31 P32
P21 、 P 31 、 P 32 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确定瞬心小结
4.2
速度瞬心在机构速度分析中的应用
∴ω 3 =ω 2 · (P13P23/P12P23)
方向: ω 3与ω 2相反。
VP23
相对瞬心位于两绝对瞬心之间,两构件转向相反。
3.用瞬心法解题步骤:
①绘制机构运动简图; ②求瞬心的位置; ③求出相对瞬心的速度; ④求构件绝对速度V或角速度ω。
4.瞬心法的优缺点:
①适合于求简单机构的速度,机构复杂时因 瞬心数急剧增加而求解过程复杂。 ②有时瞬心点落在纸面外。 ③仅适机构(自学)
动画链接
定瞬心线:速度瞬心点相对于机架上的轨迹
动瞬心线:速度瞬心点相对于活动构件上的轨迹
由速度瞬心的概念可知:在机构的运动过程 中,动瞬心线上的每一点都有一个在定瞬心 线上相对应的点与之作无滑动的接触。

结论:动瞬心线沿定瞬心线作无滑动的滚动。
4.4 共轭曲线与共轭曲线机构(自学)

机械原理第四章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机械原理第四章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图示等加速—等速—等减速组合运动规律
组合运动规律
组合后的从动件运动规律应满足的条件: 1. 满足工作对从动件特殊的运动要求。 2. 各段运动规律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曲线在连接点处其值应分别相等,避免刚性冲击和柔性冲击
,这是运动规律组合时应满足的边界条件。 3. 应使最大速度vmax和最大加速度amax的值尽可能小,以避免过大的动量和惯性力对机构运转造成
摆动从动件盘形凸轮廓线的设计
(1)选取适当的比例尺,作出从动件的位移线图,并将推程和回程区 间位移曲线的横坐标各分成若干等份。与移动从动件不同的是,这 里纵坐标代表从动件的摆角, 单位角度。
移动从动件盘形凸轮廓线的设计
若同时作出这族滚子圆的内、外包络线 h'和 h" 则形成槽凸轮的轮廓曲线。
由上述作图过程可知,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 轮机构的设计中,r0指的是理论廓线的基圆半 径。需要指出的是,从动件的滚子与凸轮实 际廓线的接触点是变化的。
移动从动件盘形凸轮廓线的设计
偏置移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具体设计 步骤演示
凸轮廓线设计的基本原理
反转时,凸轮机构的运动: 凸轮固定不动,而让从动件连同导路一起 绕O点以角速度(-ω)转过φ1角 。 此时从动件将一方面随导路一起以角速度 (-ω)转动,同时又在导路中作相对移动 ,运动到图中粉红色虚线所示的位置,从 动件向上移动的距离与前相同。 从动件尖端所占据的位置 B 一定是凸轮轮 廓曲线上的一点。若继续反转从动件,可 得凸轮轮廓曲线上的其它点。
基本概念
偏距 凸轮回转中心至从动件导路的偏置距离 e。
偏距圆 以e为半径作的圆。
基本概念
行程 从动件往复运动的最大位移,用h表示 。
基本概念
推程 从动件背离凸轮轴心运动的行程。

机械原理 第四章 平面机构的力分析

机械原理 第四章 平面机构的力分析

FN 21 FN 21dq
1
0
设: FN 21 g(G)
FN 21 FN 21dq g(G) dq kG
0
0
(k ≈1~1.57)
Ff 21 fFN 21 kfG
q
2
FN21
G
令kf fv Ff 21 fvG
4)标准式
不论两运动副元素的几何形状如何,两元素间产生的滑动摩 擦力均可用通式:
❖拧紧——螺母在力矩M作用下逆着G力等速向上运动,相当于在滑块2上加
一水平力F,使滑块2沿着斜面等速向上滑动。
F G tg( ) M F d2 d2 G tg( )
22
❖ 放 松 —— 螺 母
G/2
G/2
顺着G力的方向等
1
速向下运动,相 当于滑块 2 沿着
2
G
F G
斜面等速向下滑。
i 1
2)代换前后构件的质心位置不变;

❖以原构件的质心为坐标原点时,应满足: 代
n
mi xi
i 1 n
0
mi
i 1
yi
0
3)代换前后构件对质心的转动惯量不变。

动 代 换
n
mi
x
2 i
y i2
Js
i 1
动代换:
用集中在通过构件质心S B
的直线上的B、K 两点的代换
S
b
c
C
质量mB 和 mK 来代换作平面
F G tg( )
M F d2 d2 G tg( ) 22
时,M ' 0 阻力矩(与运动方向相 反)
当 时,M ' 0
时,M ' 0 驱动力(与运动方向相 同)

机械原理第四章课件

机械原理第四章课件

r1
1
a i12
又 ar1r2
r2
a1i12 1 i12
节圆 节点
1
凡能满足齿廓啮合基本定律的 n
1
n
k
p k1
a
中心距
2 r2
一对齿廓称为共轭齿廓, 理论上 有无穷多对共轭齿廓,其中以渐 开线齿廓应用最广。
节圆
o2
ω2
机械原理第四章
二、渐开线齿廓
(一)渐开线的形成
发生线
K
N
rb
基圆
K0
k
O
当直线沿一圆周作相切纯滚动时,直线上任一点在与 该圆固联的平面上的轨迹k0k,称为该圆的渐开线。
机械原理第四章
(二)渐开线的性质
发生线
(1)NK = N K0
(2) 渐开线上任意一点的法线必 切于基圆,切于基圆的直线
Vk
k K
必为渐开线上某点的法线。 与基圆的切点N为渐开线在
Pk rk
k点的曲率中心,而线段NK 是渐开线在点k处的曲率半径。
N
渐开线上点K的压力角
rb
kk
K0
(3在)渐不开考线虑齿摩廓擦各力点、具重有力不和同惯的性
(5)基圆内无渐开线。
Σ3 Σ1
Σ2
N2 N1
r b1
机械原理第四章
K
KO2 o2 KO1
o1
(三)渐开线的方程式
以O为中心,以OK0为极轴 的渐开线K点的极坐标方程:
发生线
rk
rb
cos κ
θk inv κ tg κ κ
invk— 渐开线函数
(k NO 0K K
Vk
k K
Pk rk

机械原理第四章常用机构

机械原理第四章常用机构

2019/3/21
杨拴强 制 作
凸轮机构的应用
2019/3/21
杨拴强 制 作
凸轮机构的优点
结构简单、紧凑,占据空间较小;具有多 用性和灵活性,从动件的运动规律取决于 凸轮轮廓曲线的形状。对于几乎任意要求 的从动件的运动规律,都可以毫无困难地 设计出凸轮廓线来实现。
2019/3/21
杨拴强 制 作
一、棘轮机构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如图所示为单向式棘轮机构,其特点是摆 杆单向摆动时,棘轮沿同一方向转过一个 角度;而棘轮向另一个方向转动时,棘轮 静止不动。 常见的棘轮齿形为不对称梯形。为了便于 加工,当棘轮机构承受载荷不大时,可采 用三角形的棘轮轮齿,图示棘轮齿形即为 三角形。
2019/3/21
凸轮机构的缺点
凸轮轮廓线与从动件之间是点或线接触的 高副,易于磨损,故多用于传力不大的场 合。
2019/3/21
杨拴强 制 作
思考题
现实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了凸轮机构, 他的目的是什么? 凸轮机构的优点是什么?缺点是什么?
2019/3/21
杨拴强 制 作
5.3棘轮机构简介及应用
杨拴强 福建江夏学院工业工程系
B A A
B
γ
F’ F” F γ C F α F’
F”
设计:潘存云
D D
当∠BCD最小或最大时,都有可能出现γ min
此位置一定是:主动件与机架共线两处之一。 γ C1 机构的传动角一般在运动链 C2 2 l 2 最终一个从动件上度量。 γ1 l 3 l A 1 B2 D l4 B1
设计:潘存云
2019/3/21
杨拴强 制 作
死点特性
摇杆为主动件, 且连杆与曲柄两 次共此时机构不能运动. 称此位置为: “死点” 避免措施: 两组机构错开排列,如火车轮机构; 靠飞轮的惯性(如内燃机、缝纫机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 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线与 轴颈B、C 的中心连线重合。 R12
C B M1 1 A 2
R32
3 D
1
4
由机构的运动情况连
杆2 受拉力。
2)当计及摩擦时,作用力应切于摩擦圆。
f0r
C B 2 M1 1 A
转动副B处:w21为顺时针方向
FR12切于摩擦圆上方。
运动副中摩擦力的确定(5/8)
(2)总反力方向的确定 1)根据力的平衡条件,确定不计摩擦 时总反力的方向; 2)计摩擦时的总反力应与摩擦圆相切; 3)总反力FR21 对轴心之矩的方向必与轴 颈1相对轴承2的相对角速度的方向相反。
运动副总反力判定准则
1、由力平衡条件,初步确定总反力方向(受 拉或压) 2、对于转动副有:FR21恒切于摩擦圆
3、对于转动副有:Mf 的方向与ω 12相反 对于移动副有:∠R21V12=(90°+φ)
例1:如图所示为一四杆机构。曲柄1为主动件,在力矩
M1的作用下沿w1方向转动,试求转动副 B及 C中作用力
的方向线的位置。 解: 1)在不计摩擦时,各转动副中的作用力应通过轴颈中心
构件 2为二力杆此二力
n
b)求使滑块沿斜面等速下滑所需水平力F’
根据平衡条件:G + F’R21 + F’ = 0
大小:√ 方向:
α+φ G

? √
? √
作图
得:
F’=Gtg(α-φ)
α F21 F’ 1 v α G 2 F’R21 α-φ n G
n FN
F’R21
φ
F’
若α>φ,则F’为阻力; 若α<φ,则F’方向相反,为驱动力
FN21 的大小与摩擦面的几何形状有关:
2)槽面接触: FN21= G / sinθ θ θ
FN21 2
G
FN21 2
3)半圆柱面接触:
FN21= k G,(k = 1~π/2) 摩擦力计算的通式: Ff21 = f NN21 = fvG 其中, fv 称为当量摩擦系数, 其 取值为: 平面接触: f = f ;
ω 14 A G 4
D
FR43 + FR23 + G = 0 大小:? ? √ 方向:√ √ √ 选比例尺作图 FR23 = G(cb/ab)
FR21= -FR23
FR21
B
FR23
G ω 43 FR43 FR23 G
Md ω 14 FR41
l’
A
c FR43 a
b
从图上量得: Md=G(cb/ab)×l’
考虑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力分析
方法
动态静力分 析 简化分析
一般分析
§4-2 构件惯性力的确定
1.一般力学方法 以曲柄滑块机构为例 B 2 1 A
B
1 A 3 C B α2 S1 m1 JS1 F′ I2
4 (1)作平面复合运动的构件(如连杆2) FI2=-m2aS2 MI2=-JS2α2 可简化为总惯性力F′I2 lh2=MI2/FI2 MI2(F′I2)与α2方向相反。
φ-摩擦角,
方向:∠FR21V12 =(90°+φ)
v12 1 F 2
阻碍相对运动
G
总反力方向的确定方法: 1)FR21偏斜于法向反力一摩擦角φ ; 2)其偏斜的方向应与相对速度v12的方向相反。
例题:a)求使滑块沿斜面等速上行所需水平力F
根据平衡条件:G
作图
n FN + FR21 + F = 0 v FR21 φα 大小:√ ? ? 1 F F 方向:√ √ √ Ff21 α G 2 FR21 得: F=Gtg(α+φ)
F v
α G π d2
l
得: F=Gtg(α+φ)
F-螺纹拧紧时必须施加在中径处的圆周力,所产生的 拧紧所需力矩M为: d Mf 2 拧松时直接引用斜面摩擦的结论有: P F’=Gtg(α-φ) F’-螺纹拧松时必须施加在中径处的圆周力,所产生 的拧松所需力矩M’为:
若α>φ,则M’为正值,其方向与螺母运动方向相反, 是阻力; 若α<φ,则M’为负值,方向相反,其方向与预先假定 的方向相反,而与螺母运动方向相同,成为 放松螺母所需外加的驱动力矩。
对于三角带:θ =18° fv=3.24 f
θ
θ
说明 引入当量摩擦系数后, 使不同接触形状的移动 副中的摩擦力计算的大小比较大为简化。
(2)总反力方向的确定
总反力为法向反力与摩擦力的合成:
FR21 φ
Ff21
FN21
FR21=FN21+Ff21
总反力与法向力之间的夹角φ, 称为摩擦角,
= tgφ= Ff21 / FN21 fFN21 / FN21 =f
三、机构力分析的方法
对于低速机械,因为惯性力的 影响不大,可忽略不计算。高速机 静力分析 械,进行动态静力分析。
设计新机械时,机构的尺寸、 假设分析 质量和转动惯量等都没有确 定,因此可在静力分析的基 础上假定未知因素进行动态 静力分析、最后再修正,直 至机构合理。
进行力分析时,可假定原动件 按理论运动规律运动,根据实 际情况忽略摩擦力或者重力进 行分析,使得问题简化。
构件惯性力的确定(4/5)
如连杆BC的分布质量可用集中在B、K两点的集中质 量mB、mK来代换。 mB + mK= m2 B mB b= mK k mB 2 2 mB b +mK k =JS 2 在工程中,一般选定 代换点B的位置,则
A B S2 m2 mk K 3 C 2 S1 m2
1
C k= JS 2 /(m2b) S2 S3 mB= m2k/(b+k) mK= m2b/(b+k) 动代换: 优点:代换后构件惯性力及惯性力偶矩不改变。 缺点:代换点及位置不能随意选择,给工程计算带来不便。
第四章
§4-1 §4-2
平面机构的力分析
机构力分析的任务、目的和方法 构件惯性力的确定
§4-3
运动副中摩擦力的确定
返回
§4-1 机构力分析的任务、目的和方法
作用在机械上的力不仅影响 机械的运动和动力性能,而且 是进行机械设计决定结构和尺 寸的重要依据,无论分析现有 机械还是设计新机械,都必须 进行力分析。

Mf = f v G r
=FR21ρ
Ff21=fvG
fv=(1~π/2) f
式中 ρ = fv r , 为摩擦圆半径。
具体轴颈 ,其ρ 为定值, 故可作摩擦圆, ρ 称
结论:
只要轴颈相对轴承运动, 轴承对轴颈的 总反力FR21将始 终切于摩擦圆,且与 G 大小 相等,方向相反。 总反力FR21 对轴心之矩的方向必与轴 颈1相对轴承2的相对角速度的方向相反。
是指机械在运转过程中所受到的非生产无用阻力,如有害 摩擦力、介质阻力等。
二、机构力分析的目的
F12 Md θ 2
1
F32
3 Fr G Ff
Fg
及 效率和机械振动 力
确定为使机构按给定运动规律运动时加在机构上 的平衡力(平衡力偶)
与作用在机械上的已知外力以及当该机械按给定运动规律运 动时各构件的惯性力相平衡的未知外力。
Md 1 ω 14 A
G
4
D
运动副中摩擦力的确定(6/8)
2.2 轴端的摩擦(自学) 轴用以承受轴向力的部分称为轴端。 当轴端1在止推轴承2上 旋转时,接触面间也将产生摩擦力。 其摩擦力矩的大小确定如下: G ω dρ ω M 1 r M
f
2
2r 2R
轴端接触面
取环形微面积 ds = 2πρdρ, 设 ds 上的压强p为常数, 则其正压 摩擦力dFf = fdFN = fρds,故其摩擦力矩 dMf为 力dFN = pds , dMf = ρdFf = ρfpds
(3)质量静代换 只满足前两个条件的质量代换称为静代换。 如连杆BC的分布质量可用B、C两点集中质量mB、mC代换, 则 B mB mB=m2c/(b+c) S2 C m2 mC=m2b/(b+c) B mC 2 m2 1 S 3 1 A C S2 S3 静代换: 优缺点: 构件的惯性力偶会产生一定的误差,但一 般工程是可接受的。
对构件3:Q + R23 + R43 = 0 Q R23 R43 R21 R41 F
大小:√ ? ? 方向:√ √ √
对构件1:R21 + R41+ F = 0 R1 F
2
R12
ω21 R23 ω23 2
v 3 Q
R32
1 ω1
4
R41
R32 R43
例3 :图示四铰链机构中,已知工作阻力G、运动副 的材料和半径r, 求所需驱动力矩Md 。 解: ω 23 C 受拉 2 1)根据已知条件求作摩擦圆 FR12 B 3 FR32 γ ω 21 β 2)求作二力杆反力的作用线 Md 1 ω 43 3)列出力平衡向量方程
2
lh2
FI2 MI2
aS2
S2 m2 JS2 3 C S3 m3
C
构件惯性力的确定(2/5)
(2)作平面移动的构件(如滑块3)
作变速移动时,则 FI3 =-m3aS3 (3)绕定轴转动的构件(如曲柄1) 若曲柄轴线不通过质心,则 FI1=-m1aS1 aS3 3 C FI3
MI1=-JS1α1
若其轴线通过质心,则 MI1=-JS1α1 A
FI1 α1
1
B S1 MI1 aS1
构件惯性力的确定(3/5) 2.质量代换法 质量代换法 是指设想把构件的质量按一定条件集中
于构件上某几个选定点上的假想集中质量来代替的方法。
假想的集中质量称为代换质量; 代换质量所在的位置称为代换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