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 第四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 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线与 轴颈B、C 的中心连线重合。 R12
C B M1 1 A 2
R32
3 D
1
4
由机构的运动情况连
杆2 受拉力。
2)当计及摩擦时,作用力应切于摩擦圆。
f0r
C B 2 M1 1 A
转动副B处:w21为顺时针方向
FR12切于摩擦圆上方。
运动副中摩擦力的确定(5/8)
(2)总反力方向的确定 1)根据力的平衡条件,确定不计摩擦 时总反力的方向; 2)计摩擦时的总反力应与摩擦圆相切; 3)总反力FR21 对轴心之矩的方向必与轴 颈1相对轴承2的相对角速度的方向相反。
运动副总反力判定准则
1、由力平衡条件,初步确定总反力方向(受 拉或压) 2、对于转动副有:FR21恒切于摩擦圆
3、对于转动副有:Mf 的方向与ω 12相反 对于移动副有:∠R21V12=(90°+φ)
例1:如图所示为一四杆机构。曲柄1为主动件,在力矩
M1的作用下沿w1方向转动,试求转动副 B及 C中作用力
的方向线的位置。 解: 1)在不计摩擦时,各转动副中的作用力应通过轴颈中心
构件 2为二力杆此二力
n
b)求使滑块沿斜面等速下滑所需水平力F’
根据平衡条件:G + F’R21 + F’ = 0
大小:√ 方向:
α+φ G

? √
? √
作图
得:
F’=Gtg(α-φ)
α F21 F’ 1 v α G 2 F’R21 α-φ n G
n FN
F’R21
φ
F’
若α>φ,则F’为阻力; 若α<φ,则F’方向相反,为驱动力
FN21 的大小与摩擦面的几何形状有关:
2)槽面接触: FN21= G / sinθ θ θ
FN21 2
G
FN21 2
3)半圆柱面接触:
FN21= k G,(k = 1~π/2) 摩擦力计算的通式: Ff21 = f NN21 = fvG 其中, fv 称为当量摩擦系数, 其 取值为: 平面接触: f = f ;
ω 14 A G 4
D
FR43 + FR23 + G = 0 大小:? ? √ 方向:√ √ √ 选比例尺作图 FR23 = G(cb/ab)
FR21= -FR23
FR21
B
FR23
G ω 43 FR43 FR23 G
Md ω 14 FR41
l’
A
c FR43 a
b
从图上量得: Md=G(cb/ab)×l’
考虑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力分析
方法
动态静力分 析 简化分析
一般分析
§4-2 构件惯性力的确定
1.一般力学方法 以曲柄滑块机构为例 B 2 1 A
B
1 A 3 C B α2 S1 m1 JS1 F′ I2
4 (1)作平面复合运动的构件(如连杆2) FI2=-m2aS2 MI2=-JS2α2 可简化为总惯性力F′I2 lh2=MI2/FI2 MI2(F′I2)与α2方向相反。
φ-摩擦角,
方向:∠FR21V12 =(90°+φ)
v12 1 F 2
阻碍相对运动
G
总反力方向的确定方法: 1)FR21偏斜于法向反力一摩擦角φ ; 2)其偏斜的方向应与相对速度v12的方向相反。
例题:a)求使滑块沿斜面等速上行所需水平力F
根据平衡条件:G
作图
n FN + FR21 + F = 0 v FR21 φα 大小:√ ? ? 1 F F 方向:√ √ √ Ff21 α G 2 FR21 得: F=Gtg(α+φ)
F v
α G π d2
l
得: F=Gtg(α+φ)
F-螺纹拧紧时必须施加在中径处的圆周力,所产生的 拧紧所需力矩M为: d Mf 2 拧松时直接引用斜面摩擦的结论有: P F’=Gtg(α-φ) F’-螺纹拧松时必须施加在中径处的圆周力,所产生 的拧松所需力矩M’为:
若α>φ,则M’为正值,其方向与螺母运动方向相反, 是阻力; 若α<φ,则M’为负值,方向相反,其方向与预先假定 的方向相反,而与螺母运动方向相同,成为 放松螺母所需外加的驱动力矩。
对于三角带:θ =18° fv=3.24 f
θ
θ
说明 引入当量摩擦系数后, 使不同接触形状的移动 副中的摩擦力计算的大小比较大为简化。
(2)总反力方向的确定
总反力为法向反力与摩擦力的合成:
FR21 φ
Ff21
FN21
FR21=FN21+Ff21
总反力与法向力之间的夹角φ, 称为摩擦角,
= tgφ= Ff21 / FN21 fFN21 / FN21 =f
三、机构力分析的方法
对于低速机械,因为惯性力的 影响不大,可忽略不计算。高速机 静力分析 械,进行动态静力分析。
设计新机械时,机构的尺寸、 假设分析 质量和转动惯量等都没有确 定,因此可在静力分析的基 础上假定未知因素进行动态 静力分析、最后再修正,直 至机构合理。
进行力分析时,可假定原动件 按理论运动规律运动,根据实 际情况忽略摩擦力或者重力进 行分析,使得问题简化。
构件惯性力的确定(4/5)
如连杆BC的分布质量可用集中在B、K两点的集中质 量mB、mK来代换。 mB + mK= m2 B mB b= mK k mB 2 2 mB b +mK k =JS 2 在工程中,一般选定 代换点B的位置,则
A B S2 m2 mk K 3 C 2 S1 m2
1
C k= JS 2 /(m2b) S2 S3 mB= m2k/(b+k) mK= m2b/(b+k) 动代换: 优点:代换后构件惯性力及惯性力偶矩不改变。 缺点:代换点及位置不能随意选择,给工程计算带来不便。
第四章
§4-1 §4-2
平面机构的力分析
机构力分析的任务、目的和方法 构件惯性力的确定
§4-3
运动副中摩擦力的确定
返回
§4-1 机构力分析的任务、目的和方法
作用在机械上的力不仅影响 机械的运动和动力性能,而且 是进行机械设计决定结构和尺 寸的重要依据,无论分析现有 机械还是设计新机械,都必须 进行力分析。

Mf = f v G r
=FR21ρ
Ff21=fvG
fv=(1~π/2) f
式中 ρ = fv r , 为摩擦圆半径。
具体轴颈 ,其ρ 为定值, 故可作摩擦圆, ρ 称
结论:
只要轴颈相对轴承运动, 轴承对轴颈的 总反力FR21将始 终切于摩擦圆,且与 G 大小 相等,方向相反。 总反力FR21 对轴心之矩的方向必与轴 颈1相对轴承2的相对角速度的方向相反。
是指机械在运转过程中所受到的非生产无用阻力,如有害 摩擦力、介质阻力等。
二、机构力分析的目的
F12 Md θ 2
1
F32
3 Fr G Ff
Fg
及 效率和机械振动 力
确定为使机构按给定运动规律运动时加在机构上 的平衡力(平衡力偶)
与作用在机械上的已知外力以及当该机械按给定运动规律运 动时各构件的惯性力相平衡的未知外力。
Md 1 ω 14 A
G
4
D
运动副中摩擦力的确定(6/8)
2.2 轴端的摩擦(自学) 轴用以承受轴向力的部分称为轴端。 当轴端1在止推轴承2上 旋转时,接触面间也将产生摩擦力。 其摩擦力矩的大小确定如下: G ω dρ ω M 1 r M
f
2
2r 2R
轴端接触面
取环形微面积 ds = 2πρdρ, 设 ds 上的压强p为常数, 则其正压 摩擦力dFf = fdFN = fρds,故其摩擦力矩 dMf为 力dFN = pds , dMf = ρdFf = ρfpds
(3)质量静代换 只满足前两个条件的质量代换称为静代换。 如连杆BC的分布质量可用B、C两点集中质量mB、mC代换, 则 B mB mB=m2c/(b+c) S2 C m2 mC=m2b/(b+c) B mC 2 m2 1 S 3 1 A C S2 S3 静代换: 优缺点: 构件的惯性力偶会产生一定的误差,但一 般工程是可接受的。
对构件3:Q + R23 + R43 = 0 Q R23 R43 R21 R41 F
大小:√ ? ? 方向:√ √ √
对构件1:R21 + R41+ F = 0 R1 F
2
R12
ω21 R23 ω23 2
v 3 Q
R32
1 ω1
4
R41
R32 R43
例3 :图示四铰链机构中,已知工作阻力G、运动副 的材料和半径r, 求所需驱动力矩Md 。 解: ω 23 C 受拉 2 1)根据已知条件求作摩擦圆 FR12 B 3 FR32 γ ω 21 β 2)求作二力杆反力的作用线 Md 1 ω 43 3)列出力平衡向量方程
2
lh2
FI2 MI2
aS2
S2 m2 JS2 3 C S3 m3
C
构件惯性力的确定(2/5)
(2)作平面移动的构件(如滑块3)
作变速移动时,则 FI3 =-m3aS3 (3)绕定轴转动的构件(如曲柄1) 若曲柄轴线不通过质心,则 FI1=-m1aS1 aS3 3 C FI3
MI1=-JS1α1
若其轴线通过质心,则 MI1=-JS1α1 A
FI1 α1
1
B S1 MI1 aS1
构件惯性力的确定(3/5) 2.质量代换法 质量代换法 是指设想把构件的质量按一定条件集中
于构件上某几个选定点上的假想集中质量来代替的方法。
假想的集中质量称为代换质量; 代换质量所在的位置称为代换点。
(1)质量代换的参数条件
代换前后构件的质量不变;
代换前后构件的质心位置不变; 代换前后构件对质心轴的转动惯量不变。 (2)质量动代换 即同时满足上述三个条件的质量代换称为动代换。
1.作用在机械上的力
(1)驱动力 驱动机械运动的力。
其特征: 与其作用点的速度方向相同或者成锐角;
其功为正功, 称为驱动功 或输入功。 (2)阻抗力 阻止机械运动的力。 与其作用点的速度方向相反或成钝角; 其特征: 其功为负功, 称为阻抗功。 1)有效阻力(工作阻力) 其功称为有效功或输出功; 2)有害阻力(非生产阻力) 其功称为损失功。
R32
3 D
R12
1
4
转动副C处:w23为顺时针方向
FR32切于摩擦圆下方。
构件2在FR12、FR32二力个作
用下平衡 FR32 和FR12共线
FR32 和FR12的作用线切于B 处
B
R12
21 2
M1
23
C
R32
1 摩擦圆上方和C 处摩擦圆的下方。 A
1
4
3 D
例2:如图所示为一曲柄滑块机构。已知ω1 转向,Q为作 用于滑块上的阻力,驱动力F作用点位置、方向已知。不 计各构件质量、惯性力。求各支反力及F的大小。
例题:矩形螺纹螺旋中的摩擦 假定载荷集中在中径d2 圆柱面内,展开 斜面其升角为: tgα =l /π d2 =zp /π d2 式中l-导程,z-螺纹头数,p-螺距 螺旋副的摩擦转化为=>斜面摩擦 螺纹的拧紧-螺母在F和G的联合作 用下,逆G等速向上运动。 螺纹的拧松-螺母在F和G的联合作 用下,顺着G等速向下运动。 拧紧时直接引用斜面摩擦的结论有: d1 d2 d3 v Q
运动副中摩擦力的确定(4/8)
2.转动副中摩擦力的确定
2.1 轴颈的摩擦 (1)摩擦力矩的确定 转动副中摩擦力Ff21对轴颈的摩 擦力矩为 Mf = Ff21r = fv G r 轴颈2 对轴颈1 的作用力也用 总反力FR21 来表示, 则 FR21 = - G ,
ω12
Md
O
G ρ ρ
FR21 Mf FN21 Ff21
运动副中摩擦力的确定(7/8)
总摩擦力矩Mf为
M
f

fpds
r
R
1)新轴端 对于新制成的轴端和轴承,或很少相对运动的 各接触面压强处处相等, 即 p=G/[π (R2-r2)] = 常数, 轴端和轴承, ,则 2 Mf = fG(R3-r3)/(R2-r2) 3 2)跑合轴端 轴端经过一定时间的工作后,称为跑合轴端。 此时轴端和轴承接触面各处的压强已不能再假定为处处相等。而 较符合实际的假设是轴端与轴承接触面间处处等磨损,即近似符 合 pρ=常数的规律。则
v
G
槽面接触: fv = f /sinθ ; 半圆柱面接触: fv = k f ,(k = 1~π/2)。 因而也是工程中简化处理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
非平面接触时 ,摩擦力增大了,为什么?
原因:由于FN21 分布不同而导致
应用:当需要增大滑动摩擦力时,可将接触面设计成槽 面或柱面。如圆形皮带(缝纫机)、三角形皮带、螺栓 联接中采用的三角形螺纹。
构件惯性力的确定(5/5)
§4-3 运动副中摩擦力的确定
1.移动副中摩擦力的确定 (1)摩擦力的确定 移动副中滑块在力F 的作用下右移时, 所受的摩擦力为 Ff21 = f FN21
式中 f 为 摩擦系数。 1)平面接触: FN2 = G, FN21 1 2 G FN21
v12
1 G 2 F
力分析解题步骤小结: ①从二力杆入手,初步判断杆2受拉。 ②由γ、β增大或变小来判断各构件的相对角速度。 ③依据总反力判定准则得出FR12和FR32切于摩擦圆的 内公切线。 ④由力偶平衡条件确定构件1的总反力。 ⑤由三力平衡条件(交于一点)得出构件3的总反力。
Fb
B 1 A 4 2
C
B
2
C
3
3
F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