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第一单元《走近细胞》教案.doc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近细胞》教师教学实施方案
授课年级高一课题第 1单元走近细胞课程类型新授课
目标1.举例说明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2.说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 3.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掌握高倍镜的使用方法;4.认同细胞学
解读
课程说的建立是一个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识记细胞学说的基本内容。
学习
目标重点重点: 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与联系; 2. 高倍镜的使用。
难点难点: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2.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与联系。
课前1.PPT 演示:病毒的种类、增殖等的资料,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概念模型图,反射弧结构模式图,病毒、细菌、蓝藻的结构示意图,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结构比较表,细胞学说建立过程图解及
准备
细胞学说的基本内容,板书设计及教学过程中相关的问题及答案等。
2. 材料用具:显微镜
课程
导学
教师可通过播放病毒、细菌、蓝藻的结构示意图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引导学生认识到自然界建议
中存在不同基本结构的生物,进一步了解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强调细胞是最微小的结构层次,
教学
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通过分析细菌、蓝藻的基本结构,借助显微镜观察不同类型的细建议胞,指导学生了解细胞的多样性,掌握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及高倍镜的使用方法;通过对细胞学说建立过程图解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
的过程,掌握细胞学说的基本内容,理解建立细胞学说的重要意义。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程序学习内容时间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媒体运用
1.PPT 演示:病毒的种类、增殖等的资料 1. 观看 PPT演示的内容,
和病毒、细菌、蓝藻的结构示意图。
揣摩教师的教学意图,努力PPT 演示
2. 引导学生进入微观世界,走近细胞。
找出所展示内容之间的关图片及问
3. 提出问题,让学生围绕“细胞”进行遐联。
题和答案
导入创设
1min 想, 2. 思考问题。
新课情境 4.PPT 演示问题,如:①若将自然界中的生物分为
①若将自然界中的生物分为两大类,可怎两大类,则可分无细胞结构
样分类?生物(病毒)和细胞生物。
②病毒无细胞结构,它的生活环境是什②病毒无细胞结构,它的生
么呢?活环境是活细胞。
1. 布置学生预习教材,补充完成[ 知识体 1. 做好预习笔记:通读教材,
系梳理 ] 的填写。
使用关键词如“主要区别”、
第一2. 提出问题,让学生在预习任务完成后思“基本内容”等在教材相应考,以达到了解学生预习效果的作用。
位置做说明,将教材中用“粗
层级
6min 3.PPT 演示问题:体”说明的内容及“教学目PPT 演示学习自主
①叙述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标”要求的内容找出,用笔问题
过程预习
②原核生物的种类及原核细胞与与真核做好记号
细胞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2. 独立完成 [ 知识体系梳理 ]
③病毒属于生命系统的什么层次?其生的填空。
命活动能否离开细胞?
④细胞学说 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⑤使用显微镜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1. 抽检学生 [ 知识体系梳理 ] 的完成情况。
2. 以学生起立回答问题的方式, 针对 PPT 及教材 “思考与讨论” 中呈现的问题抽查 提问,了解预习效果, 同时针对学生提出 的疑问进行点拨、解答。
PPT 演示答案, 提醒学生注意听取信息,做好笔记。
①( PPT 演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概念模 型图)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 →器官→系统 (植物没有系统) →个体→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②原核生物主要包括细菌、 蓝藻、放线菌、 支原体、 衣原体; 原核细胞与与真核细胞
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无成形的细胞核, 后者 交流 有成形的细胞核。
讨论
5min
③( PPT 演示病毒的种类、 增殖等的资料) 因为细胞是最微小的结构层次, 所以无细 胞结构的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的任何层
次,其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必须寄生在 活细胞中才能增殖。
④细胞学说的基本内容: 细胞是一个有机 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
并由
细胞产物所构成; 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 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 又对与其他细 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新细胞
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⑤使用显微镜的一般步骤: 取镜安放、 对
光、观察。
3. 引导学生分析本课时的重点、难点。
1.PPT 演示动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 意图,引导学生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
2.PPT 演示细菌、蓝藻的结构示意图,引 导学生注意细菌、 蓝藻细胞与动植物细胞
结构上的异同,引出原核细胞与真核细 知 识 点 胞、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概念。
9min
一:了解 3. 以细菌、 蓝藻为例, 说明原核生物的五 种类型, PPT 演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
细胞结构
第二 结构比较表, 引导学生掌握这两类细胞的
层级 主要区别, 了解这两类细胞具有统一性的
学习 表现。
过程
4. 布置学生迅速解答学案中知识点的
“例
3. 思考讨论 PPT 演示问题及教材“思考与讨论”中提及的问题。
1. 分组交流预习中存在的疑
问,提炼问题,组间讨论,
师生交流。
2. 将教师对问题的点拨、解
释与自己的答案作对照,吸
取精华,弥补不足,及时纠
正答题思路的偏差。
如当我
们听说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
用的场所时,则会习惯性地
认为蓝藻的光合作用是通过
蓝藻的叶绿体完成的,却没 去注意蓝藻是原核生物,其
细胞中根本就不存在叶绿体
PPT 演示
的事实。
资料、图
3. 在教师指导下,分析本课 片及答案
时的重点、难点,顺利成章
地进入第二层级的学习。
1. 观看 PPT 演示的内容,听取教师相关的解释,注意知识的主线:细胞→原核细胞
与真核细胞→原核细胞与真
核细胞比较(异同点,差异口述, PPT
性和统一性—) 。
演示图、
2. 对教师提及的五种原核生
表
物的类型重点记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 完成“例 1”,检测学习效果。
1”,并通过了解完成情况掌握教学效果。
1. 重点介绍显微镜的镜头 (物镜和目镜) 。
1. 仔细观察教师对显微镜的
2. 低倍镜观察细胞。
操作,掌握高倍镜的使用方
3. 高倍镜观察细胞, 重点介绍使用高倍镜法。
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PPT 演示:
2. 观看 PPT 演示,对相关知 ①步骤和要点是: 首先用低倍镜观察, 找 识及注意事项进行记录。
通
到要观察的物像,将之移至视野的中央; 过完成“例 2”,对所学知识 显微镜实 转动转换器, 用高倍镜观察, 并轻轻转动 进行巩固。
物操作; 细准焦螺旋,直到看清楚物像。
3. 建议教师之后开设一堂实 PPT 演示
②注意事项: 换用高倍物镜时, 不能直接
验课,学生自己亲自操作显 知 识 点 拨动镜头, 而应转动转换器; 不能使用粗 微镜,结合理论知识,好进
二:显微 准焦螺旋; 视野变暗后, 可采取换用凹面
一步所学知识。
镜的使用
9min
反光镜和增大光圈的方法使视野相对明 亮等。
4. 介绍有关显微镜使用的其他相关知识, 并使用 PPT 演示有关内容:如成像原理、 放大倍数的计算、 物镜离载玻片之间的距 离与放大倍数大小的关系、 改变放大倍数
后,视野中细胞数目的理论计算方法、 污
点位置的判断方法及使需要观察的物象 移至视野中央的方法等。
5. 布置学生迅速解答学案中知识点的
“例
2”,并通过了解完成情况掌握教学效果。
课堂 布置学生完成 [ 基础智能检测 ] 。
课堂独立完成 [ 基础智能检 PPT 演示
巩固
3min
测 ] 中的题目。
答案
1. 抽查作业完成情况, 抽查提问, 检查学 1. 分组讨论题目答案,配合 口述
第三 习效果。
教师课堂教学,与教师探讨
层级
2. 点评题目中容易出错的内容,分析原 易错知识点,做好笔记。
学习 展示 因,引导学生得出合理的答案。
如存在“哺 2. 认真记好教师补充的内
过程
讲评
2min
容。
乳动物体内成熟的红细胞 (个别类型、 特
殊的细胞) 无细胞核, 则认为哺乳动物是 原核生物”这种错误的认识。
3. 对课堂教学内容作必要的补充。
布置学生补充完成 [ 思维导图构建 ] ,引导
1. 填写 [ 思维导图构建 ] 。
口述(教
反思 学生将本课时知识进行初步的有机综合。
2. 思考这一堂课中学了什么 师、学生 2min
内容,学到了什么内容,完 互动)
感悟
成一个知识由 “厚” 变“薄”
第四
的过程。
层级
1. 简要叙述本课堂主干知识,如:
1. 与教师共同梳理本课堂主
口述(教 学习
①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②生命系统的结 干知识,找出自己的不足, 师、学生 过程
课堂 构层次; ③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比较; ④ 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互动)、
小结
2min
⑤高倍 2. 接受“原核细胞与真核细
PPT 演示
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和基本内容; 镜的使用。
胞”内容在整个高中生物中 板书
2. 强调“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内容在整
的重要性的存在,以便在以
个高中生物中的重要性。
后学习过程中能得以理解。
3. 完善板书,布置课外作业(如固学案)。
3. 完善笔记,合理安排作业
时间。
课外继续围绕“细胞” ,说明必修 1 模块的知识结构:组成细胞的分子→细胞的口述基本结构→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细胞的
拓展
1min
探究
生命历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下一章内容的学习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