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 (GB 50545-2010) 强制性条文 word整理版

合集下载

110~75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

110~75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

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1 总则1.0.1 为了在交流 110~750kV 架空输电线路的设计中贯彻国家的基本建设方针和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可靠、先进适用、经济合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交流 110~750kV 架空输电线路的设计,其中交流110kV~550kV使用单回、同塔双回及同塔多回输电线路设计,交流750kV适用于单回输电线路设计。

1.0.3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应从实际出发,结合地区特点,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推广采用节能、降耗、环保的先进技术和产品。

1.0.4 对重要线路和特殊区段线路宜采取适当加强措施,提高线路安全水平。

1.0.5 本规范规定了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的基本要求,当本规范与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相抵触时,应按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1.0.6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符号2.1 术语2.1.1 架空输电线路 overhead transmission line用绝缘子和杆塔将导线架设于地面上的电力线路。

2.1.2 弱电线路 telecommunication line指各种电信号通信线路。

2.1.3 大跨越 large crossing线路跨越通航江河、湖泊或海峡等,因档距较大(在1000m以上)或杆塔较高(在100m以上),导线选型或杆塔设计需特殊考虑,且发生故障时严重影响航运或修复特别困难的耐张段。

2.1.4 轻、中、重冰区 light/medium/heavy icing area设计覆冰厚度为10mm及以下的地区为轻冰区,设计覆冰厚度大于10mm小于20mm地区为中冰区,设计冰厚为20mm及以上的地区为重冰区。

2.1.5 基本风速 reference wind speed按当地空旷平坦地面上10m高度处10min时距,平均的年最大风速观测数据,经概率统计得出50(30)年一遇最大值后确定的风速。

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 50545-2010) 强制性条文 word整理版

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 50545-2010) 强制性条文 word整理版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GB 50545-2010 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强制性条文1.第5.0.4条:5.0.4 海拔不超过1000m时,距输电线路边相导线投影外20m处且离地2m高且频率为0.5MHz时的无线电干扰限值应符合表5.0.4的规定。

表5.0.4 无线电干扰限值标称电压(kV) 110 220~330 500 750限值dB(μv/m) 46 53 55 582.第5.0.5条:5.0.5 海拔不超过1000m时,距输电线路边相导线投影外20m处,湿导线条件下的可听噪声值应符合表5.0.5的规定。

表5.0.5 可听噪声限值标称电压(kV) 110~750限值dB(A) 553. 第5.0.7条:5.0.7 导、地线在弧垂最低点的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2.5,悬挂点的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2.25。

地线的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导线的设计安全系数。

4. 第6.0.3条:6.0.3 金具强度的安全系数应符合下列规定:1 最大使用荷载情况不应小于2.5。

2 断线、断联、验算情况不应小于1.5。

5. 第7.0.2条:7.0.2 在海拔高度1000m以下地区,操作过电压及雷电过电压要求的悬垂绝缘子串的绝缘子最少片数,应符合表7.0.2的规定。

耐张绝缘子串的绝缘子片数应在表7.0.2的基础上增加,对110~330kV输电线路应增加1片,对500kV输电线路应增加2片,对750kV输电线路不需增加片数。

表7.0.2 操作过电压及雷电过电压要求悬垂绝缘子串的最少绝缘子片数6. 第7.0.9条:7.0.9 在海拔不超过1000m的地区,在相应风偏条件下,带电部分与杆塔构件(包括拉线、脚钉等)的间隙,应符合表7.0.9-1和表7.0.9-2的规定。

表7.0.9-1 110~500kV带电部分与杆塔构件(包括拉线、脚钉等)的最小间隙(m)表7.0.9-2 750kV带电部分与杆塔构件(包括拉线、脚钉等)的最小间隙(m)注:1 按雷电过电压和操作过电压情况校验间隙时的相应气象条件,可按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取值。

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 50545-) 强制性条文 word整理版

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 50545-) 强制性条文 word整理版

GB 50545-2010 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强制性条文1.第5.0.4条:5.0.4 海拔不超过1000m时,距输电线路边相导线投影外20m处且离地2m高且频率为0.5MHz时的无线电干扰限值应符合表5.0.4的规定。

表5.0.4 无线电干扰限值标称电压(kV) 110 220~330 500 750限值dB(μv/m) 46 53 55 582.第5.0.5条:5.0.5 海拔不超过1000m时,距输电线路边相导线投影外20m处,湿导线条件下的可听噪声值应符合表5.0.5的规定。

表5.0.5 可听噪声限值标称电压(kV) 110~750限值dB(A) 553. 第5.0.7条:5.0.7 导、地线在弧垂最低点的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2.5,悬挂点的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2.25。

地线的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导线的设计安全系数。

4. 第6.0.3条:6.0.3 金具强度的安全系数应符合下列规定:1 最大使用荷载情况不应小于2.5。

2 断线、断联、验算情况不应小于1.5。

5. 第7.0.2条:7.0.2 在海拔高度1000m以下地区,操作过电压及雷电过电压要求的悬垂绝缘子串的绝缘子最少片数,应符合表7.0.2的规定。

耐张绝缘子串的绝缘子片数应在表7.0.2的基础上增加,对110~330kV输电线路应增加1片,对500kV输电线路应增加2片,对750kV输电线路不需增加片数。

表7.0.2 操作过电压及雷电过电压要求悬垂绝缘子串的最少绝缘子片数标称电压(kV) 110 220 330 500 750单片绝缘子的高度(mm) 146 146 146 155 1706. 第7.0.9条:7.0.9 在海拔不超过1000m的地区,在相应风偏条件下,带电部分与杆塔构件(包括拉线、脚钉等)的间隙,应符合表7.0.9-1和表7.0.9-2的规定。

表7.0.9-1 110~500kV带电部分与杆塔构件(包括拉线、脚钉等)的最小间隙(m)表7.0.9-2 750kV带电部分与杆塔构件(包括拉线、脚钉等)的最小间隙(m)注:1 按雷电过电压和操作过电压情况校验间隙时的相应气象条件,可按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取值。

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

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

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1 总则1.0.1 为了在交流 110~750kV 架空输电线路的设计中贯彻国家的基本建设方针和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可靠、先进适用、经济合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交流 110~750kV 架空输电线路的设计,其中交流110kV~550kV使用单回、同塔双回及同塔多回输电线路设计,交流750kV适用于单回输电线路设计。

1.0.3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应从实际出发,结合地区特点,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推广采用节能、降耗、环保的先进技术和产品。

1.0.4 对重要线路和特殊区段线路宜采取适当加强措施,提高线路安全水平。

1.0.5 本规范规定了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的基本要求,当本规范与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相抵触时,应按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1.0.6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符号2.1 术语2.1.1 架空输电线路 overhead transmission line用绝缘子和杆塔将导线架设于地面上的电力线路。

2.1.2 弱电线路 telecommunication line指各种电信号通信线路。

2.1.3 大跨越 large crossing线路跨越通航江河、湖泊或海峡等,因档距较大(在1000m以上)或杆塔较高(在100m以上),导线选型或杆塔设计需特殊考虑,且发生故障时严重影响航运或修复特别困难的耐张段。

2.1.4 轻、中、重冰区 light/medium/heavy icing area设计覆冰厚度为10mm及以下的地区为轻冰区,设计覆冰厚度大于10mm小于20mm地区为中冰区,设计冰厚为20mm及以上的地区为重冰区。

2.1.5 基本风速 reference wind speed按当地空旷平坦地面上10m高度处10min时距,平均的年最大风速观测数据,经概率统计得出50(30)年一遇最大值后确定的风速。

1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

1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

1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篇一: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 50545-XX) 强制性条文 word整理版GB 50545-XX 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强制性条文1. 第条:海拔不超过1000m时,距输电线路边相导线投影外20m处且离地2m高且频率为时的无线电干扰限值应符合表的规定。

表无线电干扰限值2. 第条:海拔不超过1000m时,距输电线路边相导线投影外20m处,湿导线条件下的可听噪声值应符合表的规定。

表可听噪声限值3. 第条:导、地线在弧垂最低点的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悬挂点的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

地线的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导线的设计安全系数。

4. 第条:金具强度的安全系数应符合下列规定:1 最大使用荷载情况不应小于。

2 断线、断联、验算情况不应小于。

5. 第条:在海拔高度1000m以下地区,操作过电压及雷电过电压要求的悬垂绝缘子串的绝缘子最少片数,应符合表的规定。

耐张绝缘子串的绝缘子片数应在表的基础上增加,对110~330kV输电线路应增加1片,对500kV输电线路应增加2片,对750kV输电线路不需增加片数。

表操作过电压及雷电过电压要求悬垂绝缘子串的最少绝缘子片数6. 第条:在海拔不超过1000m的地区,在相应风偏条件下,带电部分与杆塔构件(包括拉线、脚钉等)的间隙,应符合表和表的规定。

表 110~500kV带电部分与杆塔构件(包括拉线、脚钉等)的最小间隙(m)表 750kV带电部分与杆塔构件(包括拉线、脚钉等)的最小间隙(m)注:1 按雷电过电压和操作过电压情况校验间隙时的相应气象条件,可按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取值。

2 按运行电压情况校验间隙时风速采用基本风速修正至相应导线平均高度处的值及相应气温。

3 当因高海拔而需增加绝缘子数量时,雷电过电压最小间隙也应相应增大。

4 500kV空气间隙栏,左侧数据适合于海拔高度不超过500m地区;右侧是用于超过500m但不超过1000m的地区。

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

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

GB 50545-2010 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强制性条文1.第5.0.4条:5.0.4 海拔不超过1000m时,距输电线路边相导线投影外20m处且离地2m高且频率为0.5MHz时的无线电干扰限值应符合表5.0.4的规定。

表5.0.4 无线电干扰限值标称电压(kV) 110 220~330 500 750限值dB(μv/m) 46 53 55 582.第5.0.5条:5.0.5 海拔不超过1000m时,距输电线路边相导线投影外20m处,湿导线条件下的可听噪声值应符合表5.0.5的规定。

表5.0.5 可听噪声限值标称电压(kV) 110~750限值dB(A) 553. 第5.0.7条:5.0.7 导、地线在弧垂最低点的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2.5,悬挂点的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2.25。

地线的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导线的设计安全系数。

4. 第6.0.3条:6.0.3 金具强度的安全系数应符合下列规定:1 最大使用荷载情况不应小于2.5。

2 断线、断联、验算情况不应小于1.5。

5. 第7.0.2条:7.0.2 在海拔高度1000m以下地区,操作过电压及雷电过电压要求的悬垂绝缘子串的绝缘子最少片数,应符合表7.0.2的规定。

耐张绝缘子串的绝缘子片数应在表7.0.2的基础上增加,对110~330kV输电线路应增加1片,对500kV输电线路应增加2片,对750kV输电线路不需增加片数。

表7.0.2 操作过电压及雷电过电压要求悬垂绝缘子串的最少绝缘子片数标称电压(kV) 110 220 330 500 750单片绝缘子的高度(mm) 146 146 146 155 1706. 第7.0.9条:7.0.9 在海拔不超过1000m的地区,在相应风偏条件下,带电部分与杆塔构件(包括拉线、脚钉等)的间隙,应符合表7.0.9-1和表7.0.9-2的规定。

表7.0.9-1 110~500kV带电部分与杆塔构件(包括拉线、脚钉等)的最小间隙(m)表7.0.9-2 750kV带电部分与杆塔构件(包括拉线、脚钉等)的最小间隙(m)注:1 按雷电过电压和操作过电压情况校验间隙时的相应气象条件,可按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取值。

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强制性条文-word整理版

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强制性条文-word整理版

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强制性条文-word整理版GB 50545-2010 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强制性条文1.第5.0.4条:5.0.4 海拔不超过1000m时,距输电线路边相导线投影外20m处且离地2m高且频率为0.5MHz时的无线电干扰限值应符合表5.0.4的规定。

表5.0.4 无线电干扰限值标称电压(kV) 110 220~330 500 750限值dB(μv/m) 46 53 55 582.第5.0.5条:5.0.5 海拔不超过1000m时,距输电线路边相导线投影外20m处,湿导线条件下的可听噪声值应符合表5.0.5的规定。

表5.0.5 可听噪声限值3. 第5.0.7条:5.0.7 导、地线在弧垂最低点的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2.5,悬挂点的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2.25。

地线的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导线的设计安全系数。

4. 第6.0.3条:6.0.3 金具强度的安全系数应符合下列规定:1 最大使用荷载情况不应小于2.5。

2 断线、断联、验算情况不应小于1.5。

5. 第7.0.2条:7.0.2 在海拔高度1000m以下地区,操作过电压及雷电过电压要求的悬垂绝缘子串的绝缘子最少片数,应符合表7.0.2的规定。

耐张绝缘子串的绝缘子片数应在表7.0.2的基础上增加,对110~330kV输电线路应增加1片,对500kV输电线路应增加2片,对750kV 输电线路不需增加片数。

表7.0.2 操作过电压及雷电过电压要求悬垂绝缘子串的最少绝缘子片数6. 第7.0.9条:7.0.9 在海拔不超过1000m的地区,在相应风偏条件下,带电部分与杆塔构件(包括拉线、脚钉等)的间隙,应符合表7.0.9-1和表7.0.9-2的规定。

表7.0.9-1 110~500kV带电部分与杆塔构件(包括拉线、脚钉等)的最小间隙(m)标称电压(kV)110 220 330 500工频电压0.25 0.55 0.90 1.20 1.30操作过电压0.70 1.45 1.95 2.50 2.70雷电过电压 1.00 1.90 2.30 3.30 3.30表7.0.9-2 750kV带电部分与杆塔构件(包括拉线、脚钉等)的最小间隙(m)标称电压(kV) 750海拔高度(m) 500 1000工频电压I串 1.80 1.90边相I串 3.80 4.00操作过电压中相V串 4.60 4.804.20(或按绝缘子串放电电压的雷电过电压0.80配合)注:1 按雷电过电压和操作过电压情况校验间隙时的相应气象条件,可按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取值。

《架空输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新旧规范对照

《架空输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新旧规范对照

《架空输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新旧规范对照:现行《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架空输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DL/T5154-2012作废《架空输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DL/T5154-20021 总则1.0.1为了在架空输电线路杆塔结构的设计中贯彻国家的基本建设方针和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可靠、先进适用、经济合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制定本标准。

套话,原则性问题。

与GB50545-2010的区别为涉及直流线路问题。

适用范围扩大。

1.0.2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的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杆塔结构的设计。

对应原DL/T5154-2002条文:1.0.1 、1.0.2、1.0.3由110kV~500kV调整为110kV~750kV,与GB50545-2010相一致。

与GB50545-2010的区别为涉及直流线路问题及750 kV的双回及多回问题。

适用范围扩大。

去掉了原DL/T5154-2002条文1.0.1 “通信杆塔设计可参照采用”;略去了1.0.2、1.0.3。

DL/T5154-2012条文说明1.0.2明确了临时线路、通信杆塔结构设计参照执行,原线路的改造和改建参照验算和设计。

基本一致1.0.3 本标准确定了架空输电线路杆塔结构的设计原则,给出了角钢铁塔和混凝土电杆的设计计算方法。

新增1.0.4 本标准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用可靠度指标度量结构构件的可靠度,在规定的各种荷载组合作用下或各种变形或裂缝的限值条件下,满足线路安全运行的临界状态。

对应原DL/T5154-2002条文:3.0.2一致1.0.5 杆塔结构设计,应从实际出发,结合地区特点,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推广采用节能、降耗、环保的先进技术和产品。

新增与GB50545-2010条文:1.0.3一致。

1.0.6 杆塔结构设计采用新理论、新材料或新结构型式,当缺乏实践经验时,应经过试验验证。

《1l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_50545-2010)

《1l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_50545-2010)
修改了适用范围2提高输电线路的覆冰条件新规范的主要特点2提高输电线路的覆冰条件新规范的主要特点2提高输电线路的覆冰条件新规范的主要特点2提高输电线路的覆冰条件新规范的主要特点2提高输电线路的覆冰条件新规范的主要特点2提高输电线路的覆冰条件新规范的主要特点2提高输电线路的覆冰条件新规范的主要特点2提高输电线路的覆冰条件新规范的主要特点3地线保护角的规定新规范的主要特点3地线保护角的规定新规范的主要特点3地线保护角的规定新规范的主要特点4杆塔荷载及组合新规范的主要特点4杆塔荷载及组合直线杆塔要考虑最大水平档距和最小垂直档距的组合工新规范的主要特点4杆塔荷载及组合新规范的主要特点4杆塔荷载及组合新规范的主要特点4杆塔荷载及组合新规范的主要特点4杆塔荷载及组合新规范的主要特点4杆塔荷载及组合新规范的主要特点4杆塔荷载及组合新规范的主要特点4杆塔荷载及组合根据厚度考虑杆塔承受新规范的主要特点4杆塔荷载及组合新规范的主要特点4杆塔荷载及组合新规范的主要特点4杆塔荷载及组合新规范的主要特点4杆塔荷载及组合新规范的主要特点4杆塔荷载及组合新规范的主要特点4杆塔荷载及组合e杆塔风荷载标准值计算公式新规范的主要特点4杆塔荷载及组合e杆塔风荷载标准值计算公式新规范的主要特点4杆塔荷载及组合e杆塔风荷载标准值计算公式b覆冰时风荷载增大系数5mm冰区取1110mm冰区取12
(2)提高输电线路的覆冰条件
2 新规范的主要特点
(2)提高输电线路的覆冰条件
2 新规范的主要特点
(2)提高输电线路的覆冰条件
2 新规范的主要特点
(2)提高输电线路的覆冰条件 f) 杆塔荷载的规定
2 新规范的主要特点
(2)提高输电线路的覆冰条件
f) 杆塔荷载的规定
2 新规范的主要特点
(3)地线保护角的规定

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强制性条文word整理版

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强制性条文word整理版

GB 50545-2010 110KV ~ 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强制性条文现批准<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545—2010.自2()⑷年7月1 H起实施-其中,第 5. 0.4. 5. 0,5. 5-0. 7, 6.0.3, 7. 0. 2. 7. 0* 9、7. 0, 10. 7.0. 17. 7.0.19, 13.0. K 13_ 0.2, 13. 0. 4.13.0.5. 13. 0_ 11 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邸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岀版社出版发行。

1. 第5.0.4 条:5.0.4 海拔不超过1000m时,距输电线路边相导线投影外20m处且离地2m高且频率为0.5MHz时的无线电干扰限值应符合表 5.0.4的规定。

表5.0.42. 第5.0.5 条:5.0.5 海拔不超过1000m时,距输电线路边相导线投影外20m处,湿导线条件下的可听噪声值应符合表5.0.5的规定。

表5.0.5 可听噪声限值3. 第5.0.7 条:5.0.7 导、地线在弧垂最低点的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 2.5,悬挂点的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 2.25。

地线的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导线的设计安全系数。

4. 第6.0.3 条:6.0.3 金具强度的安全系数应符合下列规定:1最大使用荷载情况不应小于 2.5。

2断线、断联、验算情况不应小于 1.5 。

5. 第7.0.2 条:7.0.2 在海拔高度1000m以下地区,操作过电压及雷电过电压要求的悬垂绝缘子串的绝缘子最少片数,应符合表7.0.2的规定。

耐张绝缘子串的绝缘子片数应在表7.0.2的基础上增加,对110〜330kV输电线路应增加1片,对500kV输电线路应增加2片,对750kV输电线路不需增加片数。

表6. 第7.0.9 条:7.0.9 在海拔不超过1000m的地区,在相应风偏条件下,带电部分与杆塔构件(包括拉线、脚钉等)的间隙,应符合表7.0.9-1和表7.0.9-2 的规定。

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

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

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1 总则为了在交流 110~750kV 架空输电线路的设计中贯彻国家的基本建设方针和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可靠、先进适用、经济合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交流 110~750kV 架空输电线路的设计,其中交流110kV~550kV使用单回、同塔双回及同塔多回输电线路设计,交流750kV适用于单回输电线路设计。

、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推广采用节能、降耗、环保的先进技术和产品。

对重要线路和特殊区段线路宜采取适当加强措施,提高线路安全水平。

~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的基本要求,当本规范与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相抵触时,应按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符号2.1 术语架空输电线路 overhead transmission line用绝缘子和杆塔将导线架设于地面上的电力线路。

弱电线路 telecommunication line指各种电信号通信线路。

大跨越 large crossing线路跨越通航江河、湖泊或海峡等,因档距较大(在1000m以上)或杆塔较高(在100m以上),导线选型或杆塔设计需特殊考虑,且发生故障时严重影响航运或修复特别困难的耐张段。

中、重冰区 light/medium/heavy icing area设计覆冰厚度为10mm及以下的地区为轻冰区,设计覆冰厚度大于10mm小于20mm地区为中冰区,设计冰厚为20mm及以上的地区为重冰区。

基本风速 reference wind speed按当地空旷平坦地面上10m高度处10min时距,平均的年最大风速观测数据,经概率统计得出50(30)年一遇最大值后确定的风速。

稀有风速,稀有覆冰 rare wind speed,rare ice thickness根据历史上记录存在,并显著地超过历年记录频率曲线的严重大风、覆冰。

最新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强制性条文-word整理版

最新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强制性条文-word整理版

GB 50545-2010 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强制性条文1.第5.0.4条:5.0.4 海拔不超过1000m时,距输电线路边相导线投影外20m处且离地2m高且频率为0.5MHz时的无线电干扰限值应符合表5.0.4的规定。

表5.0.4 无线电干扰限值2.第5.0.5条:5.0.5 海拔不超过1000m时,距输电线路边相导线投影外20m处,湿导线条件下的可听噪声值应符合表5.0.5的规定。

表5.0.5 可听噪声限值3. 第5.0.7条:5.0.7 导、地线在弧垂最低点的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2.5,悬挂点的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2.25。

地线的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导线的设计安全系数。

4. 第6.0.3条:6.0.3 金具强度的安全系数应符合下列规定:1 最大使用荷载情况不应小于2.5。

2 断线、断联、验算情况不应小于1.5。

5. 第7.0.2条:7.0.2 在海拔高度1000m以下地区,操作过电压及雷电过电压要求的悬垂绝缘子串的绝缘子最少片数,应符合表7.0.2的规定。

耐张绝缘子串的绝缘子片数应在表7.0.2的基础上增加,对110~330kV输电线路应增加1片,对500kV输电线路应增加2片,对750kV输电线路不需增加片数。

表7.0.2 操作过电压及雷电过电压要求悬垂绝缘子串的最少绝缘子片数6. 第7.0.9条:7.0.9 在海拔不超过1000m的地区,在相应风偏条件下,带电部分与杆塔构件(包括拉线、脚钉等)的间隙,应符合表7.0.9-1和表7.0.9-2的规定。

表7.0.9-1 110~500kV带电部分与杆塔构件(包括拉线、脚钉等)的最小间隙(m)表7.0.9-2 750kV带电部分与杆塔构件(包括拉线、脚钉等)的最小间隙(m)注:1 按雷电过电压和操作过电压情况校验间隙时的相应气象条件,可按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取值。

2 按运行电压情况校验间隙时风速采用基本风速修正至相应导线平均高度处的值及相应气温。

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 50545-200) 强制性条文 word整理版

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 50545-200) 强制性条文 word整理版

GB 50545-2010 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强制性条文1.第5.0.4条:5.0.4 海拔不超过1000m时,距输电线路边相导线投影外20m处且离地2m高且频率为0.5MHz时的无线电干扰限值应符合表5.0.4 无线电干扰限值2.第5.0.5条:5.0.5 海拔不超过1000m时,距输电线路边相导线投影外20m处,湿导线条件下的可听噪声值应符合表5.0.5 可听噪声限值3. 第5.0.7条:5.0.7 导、地线在弧垂最低点的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2.5,悬挂点的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2.25。

地线的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导线的设计安全系数。

4. 第6.0.3条:6.0.3 金具强度的安全系数应符合下列规定:1 最大使用荷载情况不应小于2.5。

2 断线、断联、验算情况不应小于1.5。

5. 第7.0.2条:7.0.2 在海拔高度1000m以下地区,操作过电压及雷电过电压要求的悬垂绝缘子串的绝缘子最少片数,应符合表7.0.2的规定。

耐张绝缘子串的绝缘子片数应在表7.0.2的基础上增加,对110~330kV输电线路应增加1片,对500kV输电线路应增加2片,对750kV输电线路不需增加片数。

表7.0.2 操作过电压及雷电过电压要求悬垂绝缘子串的最少绝缘子片数6. 第7.0.9条:7.0.9 在海拔不超过1000m的地区,在相应风偏条件下,带电部分与杆塔构件(包括拉线、脚钉等)的间隙,应符合表7.0.9-1和表7.0.9-2的规定。

表7.0.9-1 110~500kV带电部分与杆塔构件(包括拉线、脚钉等)的最小间隙(m)表7.0.9-2 750kV带电部分与杆塔构件(包括拉线、脚钉等)的最小间隙(m)注:1 按雷电过电压和操作过电压情况校验间隙时的相应气象条件,可按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取值。

2 按运行电压情况校验间隙时风速采用基本风速修正至相应导线平均高度处的值及相应气温。

3 当因高海拔而需增加绝缘子数量时,雷电过电压最小间隙也应相应增大。

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

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

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1 总则1.0.1 为了在交流 110~750kV 架空输电线路的设计中贯彻国家的基本建设方针和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可靠、先进适用、经济合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交流 110~750kV 架空输电线路的设计,其中交流110kV~550kV使用单回、同塔双回及同塔多回输电线路设计,交流750kV适用于单回输电线路设计。

1.0.3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应从实际出发,结合地区特点,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推广采用节能、降耗、环保的先进技术和产品。

1.0.4 对重要线路和特殊区段线路宜采取适当加强措施,提高线路安全水平。

1.0.5 本规范规定了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的基本要求,当本规范与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相抵触时,应按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1.0.6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符号2.1 术语2.1.1 架空输电线路 overhead transmission line用绝缘子和杆塔将导线架设于地面上的电力线路。

2.1.2 弱电线路 telecommunication line指各种电信号通信线路。

2.1.3 大跨越 large crossing线路跨越通航江河、湖泊或海峡等,因档距较大(在1000m以上)或杆塔较高(在100m以上),导线选型或杆塔设计需特殊考虑,且发生故障时严重影响航运或修复特别困难的耐张段。

2.1.4 轻、中、重冰区 light/medium/heavy icing area设计覆冰厚度为10mm及以下的地区为轻冰区,设计覆冰厚度大于10mm小于20mm地区为中冰区,设计冰厚为20mm及以上的地区为重冰区。

2.1.5 基本风速 reference wind speed按当地空旷平坦地面上10m高度处10min时距,平均的年最大风速观测数据,经概率统计得出50(30)年一遇最大值后确定的风速。

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

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

《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专用术语及专用符号的摘抄整理一、术语1、架空输电线路,是指用绝缘子和杆塔将导线架设于地面上的电力线路。

2、弱电线路,指各种电信号通信线路。

3、大跨越,是指线路跨越通航江河、湖泊或海峡等,因档距较大(在1000m以上)或杆塔较高(在100m以上),导线选型或杆塔设计需特殊考虑,且发生故障时严重影响航运或修复特别困难的耐张段。

4、轻、中、重冰区,是指设计覆冰厚度为10mm及以下地区为轻冰区,设计覆冰厚度大于10mm小于20mm地区为中冰区,设计覆冰厚度为20mm及以上地区为重冰区。

5、基本风速,是按当地空旷平坦地面上10m高度处10min时距,平均的年最大风速观测数据,经概率统计得出50(30)年一遇最大值后确定的风速。

6、稀有风速,稀有覆冰,是根据历史上记录存在,并显著地超过历年记录频率曲线的严重大风、覆冰。

7、耐张段,是指两耐张杆塔间的线路部分。

8、平均运行张力,是在年平均气温情况下,弧垂最低点的导线或地线张力。

9、等值附盐密度,是指溶解后具有与从给定绝缘子的绝缘体表面清洗的自然沉积物溶解后相同电导率的氯化钠总量除以表面积,简称等值盐密。

10、不溶物密度,表示从给定绝缘子的绝缘体表面清洗的非可溶性残留物总量除以表面积,简称灰密。

11、重力式基础,表示基础上拔稳定主要靠基础的重力,且其重力大于上拔力标准值的基础。

12、钢筋混凝土杆,是指普通混凝土杆、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杆及预应力混凝土杆的总称。

13、居民区,是指工业企业地区、港口、码头、火车站、城镇等人口密集区。

14、非居民区,第13条所述居民区以外地区,均属非居民区。

15、交通困难地区,是指车辆、农业机械不能到达的地区。

16、间隙,表示线路任何带电部分与接地部分的最小距离。

17、对地距离,在规定条件下,任何带电部分与地之间的最小距离。

18、保护角,通过地线的垂直平面与通过地线和被保护受雷击的导线的平面之间的夹角。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新旧规程对比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新旧规程对比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新旧规程对比作者:范文斌来源:《华中电力》2013年第05期摘要:本文介绍了《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 50545—2010)的编制背景,通过与原设计规范《110~50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 5092—1999)的比较分析,对比罗列了新规范主要修改的内容,并浅析了其对线路设计的影响,以供设计人员参考。

关键词: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修改、对比分析1、规范编制的背景2008年年初,我国南方出现了强降温和持续雨雪冰冻天气,覆盖面积广,持续时间长。

根据调查,这次冰灾事故主要有倒塔、杆塔受损、断线、金具、绝缘子损坏等类型。

此次大部分倒塔的区域是按轻冰区覆冰标准设计的,而实际覆冰厚度大大超过此设计标准。

随着覆冰厚度增加,导地线和杆塔的荷载将成倍增长,按轻冰区设计的线路难以抵抗如此严重的覆冰荷载,为了提高线路的可靠度,有必要对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标准进行调整。

为此,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会同国家电网公司组织6个电力设计院以及一部分省电力设计院有关专家,对完善电网工程架空输电线路相关设计标准进行了分析。

2008年2月,编制完成了Q/GDW 179—2008《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等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于2008年3月由国家电网公司下文发布。

2008年3月编制完成了国家标准《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送审稿)和电力行业标准《重覆冰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2010年7月1日GB 50545—2010《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正式颁布实施。

为了更好地深入理解新标准的精神,本文主要对DL/T 5092—1999及GB 50545—2010进行分析比较。

2 、GB 50545—2010的主要修改内容以下主要针对GB 50545—2010中主要修改的内容进行分析对比:1)、调整输电线路设计气象条件重现期,适度提高设防标准。

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

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

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1 总则1.0.1 为了在交流 110~750kV 架空输电线路的设计中贯彻国家的基本建设方针和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可靠、先进适用、经济合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交流 110~750kV 架空输电线路的设计,其中交流110kV~550kV使用单回、同塔双回及同塔多回输电线路设计,交流750kV适用于单回输电线路设计。

1.0.3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应从实际出发,结合地区特点,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推广采用节能、降耗、环保的先进技术和产品。

1.0.4 对重要线路和特殊区段线路宜采取适当加强措施,提高线路安全水平。

1.0.5 本规范规定了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的基本要求,当本规范与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相抵触时,应按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1.0.6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符号2.1 术语2.1.1 架空输电线路 overhead transmission line用绝缘子和杆塔将导线架设于地面上的电力线路。

2.1.2 弱电线路 telecommunication line指各种电信号通信线路。

2.1.3 大跨越 large crossing线路跨越通航江河、湖泊或海峡等,因档距较大(在1000m以上)或杆塔较高(在100m以上),导线选型或杆塔设计需特殊考虑,且发生故障时严重影响航运或修复特别困难的耐张段。

2.1.4 轻、中、重冰区 light/medium/heavy icing area设计覆冰厚度为10mm及以下的地区为轻冰区,设计覆冰厚度大于10mm小于20mm地区为中冰区,设计冰厚为20mm及以上的地区为重冰区。

2.1.5 基本风速 reference wind speed按当地空旷平坦地面上10m高度处10min时距,平均的年最大风速观测数据,经概率统计得出50(30)年一遇最大值后确定的风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风情况或覆冰情况求得的最大风偏进行风偏校验。重覆冰
区的线路,还应计算导线不均匀覆冰和验算覆冰情况下的弧
垂增大。
注:1 计算上述距离,可不考虑由于电流、太阳辐射等引起的弧垂
增大,但应计及导线架线后塑性伸长的影响和设计、施工的误差。
2 大跨越的导线弧垂应按导线实际能够达到的最高温度计
算。
3 输电线路与标准轨距铁路、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交叉时,当交叉档
距超过200m时,最大弧垂应按导线允许温度计算,导线的允许温度按
不同要求取70℃或80℃计算。
11. 第13.0.2条:
13.0.2 导线对地面的最小距离,以及与山坡、峭壁、岩石
之间的最小净空距离应符合以下规定:
1 在最大计算弧垂情况下,导线对地面的最小距离应符
合表13.0.2-1规定的数值。
表13.0.2-1 导线对地面最小距离(m)
2
校验带电作业的间隙时,应采用下列计算条件:气温
15℃,风速10m/s。
8. 第7.0.17条: 7.0.17 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在居民区的无地线钢筋混凝 土杆和铁塔应接地,其接地电阻不应超过30Ω。
9. 第7.0.19 条: 7.0.19 钢筋混凝土杆的铁横担、地线支架、爬梯等铁附件 与接地引下线应有可靠的电气连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利用钢筋兼作接地引下线的钢筋混凝土电杆,其钢筋与 接地螺母、铁横担或地线支架之间应有可靠的电气连接。
2 外敷的接地引下线可采用镀锌钢绞线,其截面应按热稳 定要求选取,且不应小于25mm2。
3 接地体引出线的截面不应小于50mm2并应进行热稳定验 算。引出线表面应进行有效的防腐处理。
10. 第13.0.1条: 13.0.1 导线对地面、建筑物、树木、铁路、道路、河流、 管道、索道及各种架空线路的距离,应根据导线运行温度 40℃(若导线按允许温度80℃设计时,导线运行温度取50℃) 情况或覆冰无风情况求得的最大弧垂计算垂直距离,根据最
邻档断 线情况 的最小 垂直距 离 (m)
标称电 压
(kV) 110
至轨顶 7.0
至承力索 或接触线
2.0
至路面 6.0
最小垂 直距离 (m)
标称电 压
(kV) 110 220 330 500 750
至轨顶
标准 窄轨 电气


7.5 7.5 11.5 8.5 7.5 12.5 9.5 8.5 13.5 14.0 13.0 16.0 19.5 18.5 21.5
角)
15.5
3.0 4.0 5.0 8.5 12.0
与边导线间
与边导线间
最 小 水 平 距 离 (m)
标称电 压(kV)
110 220 330 500 750
边导线至斜坡上缘 (线路与拉纤小路平行)
最高杆(塔)高
开阔 地区 平行 时: 最高 杆 (塔) 高
路径 受 开阔
限制 地区 地区
4.0 5.0 6.0 8.0 10.0
Ⅰ 级:检 验 Ⅱ、Ⅲ级:不 检验
至被跨越物
1.0
至被跨越物 至被跨越物
直 距 离 (m)
(kV) 位 高船桅 水位


110 6.0 2.0 3.0
6.0
220 7.0 3.0 4.0
6.5
330 8.0 4.0 5.0
7.5
500 9.5 6.0 6.5 11(水
750 11.5 8.0 8.0 平)10.5(三
杆塔外缘至路基边缘 开阔地区 路径受限
制地区
交 叉:
5.0
8m
5.0
10m(750kV) 6.0
Hale Waihona Puke 平 行:8.0(15)
最高杆(塔)高 10(20)
附加要求
不宜在铁路出站信号机以内 跨越
括号内为高速公路数 值。高速公路路基边缘 指公路下缘的排水沟
备注
公路分级见附录G,城市 道路分级可参照公路的 规定
续表13.0.11
至承力索 或接触线
3.0 4.0 5.0 6.0 7.0(10)
至路面 7.0 8.0 9.0 14.0 19.5
最小水 平距离 (m)
标称电 压
(kV)
杆塔外缘至轨道中心
110 交 叉:塔高加3.1m,无法 220 满足要求时可适当减小,但 330 不得小于30m 500 平 行:塔高加3.1m,困难 750 时双方协商确定
表13.0.4-1 导线与建筑物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
标称电压 (kV)
110
220
330
500
750
垂直距离 (m)
5.0
6.0
7.0
9.0 11.5
2 在最大计算风偏情况下,边导线与建筑物之间的最小净 空距离,应符合表13.0.4-2规定的数值。
表13.0.4-2 边导线与建筑物之间的最小净空距离
标称电压 (kV)
(m)
4 在最大计算风偏情况下,边导线与规划建筑物之间的最小 净空距离,应符合表13.0.4-2规定的数值。
13. 13.0.5 条: 13.0.5 500kV及以上输电线路跨越非长期住人的建筑物或邻 近民房时,房屋所在位置离地面1.5m处的未畸变电场不得超 过4kV/m。
14. 13.0.11 条: 13.0.11 输电线路与铁路、道路、河流、管道、索道及各种 架空线路交叉或接近的基本要求,应符合表13.0.11的规定。
2 按运行电压情况校验间隙时风速采用基本风速修正至相应 导线平均高度处的值及相应气温。 3 当因高海拔而需增加绝缘子数量时,雷电过电压最小间隙也应相应 增大。 4 500kV空气间隙栏,左侧数据适合于海拔高度不超过500m地区;右侧 是用于超过500m但不超过1000m的地区。
7. 第7.0.10条: 7.0.10 在海拔高度1000m以下地区,带电作业时,带电部分 对杆塔与接地部分的校验间隙应符合表7.0.10的规定。


通航河流
不通航河流
弱电线路
一、二级:不 导线或地线在 得接头 跨越档内接头 三级及以下:
不限制
邻档断线情况 的检验
不检验
邻档断 线情况 的最小 垂直距 离 (m)
最 小 垂
标称电 压(kV)
110 至5年
标称电 一遇 压 洪水
至最高 航行水 位的最
不限制
不检验


至百
年一 遇洪
冬季至冰
不限制
110kV及以上线 路:不得接头 110kV以下线 路:不限制
表7.0.10 带电部分对杆塔与接地部分的校验间隙
标称电压 (kV)
110
220
330
500
750
校验间隙 (m)
1.00
1.80
2.20
3.20
4.00/4.30 (边相I型串/中
相V型串)
1 注:*为750kV单回路带电作业间隙值。
注:1 对操作人员需要停留工作的部位,还应考虑人体活动范围
0.5m。
标称电压(kV)
750
海拔高度(m)
500
1000
工频电 压
I串
1.80
1.90
操作过电 边相I串 压 中相V串
3.80 4.60
4.00 4.80
雷电过电 压
4.20(或按绝缘子串 放电电压的0.80配 合)
注:1 按雷电过电压和操作过电压情况校验间隙时的相应气象条 件,可按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取值。
表7.0.9-1 110~500kV带电部分与杆塔构件(包括拉线、 脚钉等)的最小间隙(m)
标称电
压 110 220 330
500
(kV)
工频电 压
0.25
0.55
0.90
1.20
1.30
操作过 电压
0.70
1.45
1.95
2.50
2.70
雷电过 电压
1.00
1.90
2.30
3.30
3.30
表7.0.9-2 750kV带电部分与杆塔构件(包括拉线、脚钉 等)的最小间隙(m)
平行 时: 最高 杆 (塔) 高
附加要求
电压较高的线 路一般架设在 电压较低线路 最高洪水位时,有抗洪抢险船只航 输电线路应架 的上方。同一 行的河流,垂直距离应协商确定。 设在上方 等级电压的电 网公用线应架 设在专用线上 方。


1.不通航河流指不能通航,也不能 浮运的河流; 2.次要通航河流对接头不限制; 3.并需满足航道部门协议的要求
GB 50545-2010 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 强制性 条文
1. 第5.0.4条:
5.0.4 海拔不超过1000m时,距输电线路边相导线投影外 20m处且离地2m高且频率为0.5MHz时的无线电干扰限值应符合 表5.0.4的规定。
表5.0.4 无线电干扰限值
标称电压
220
(kV) 110 ~ 500 750
弱电线路分级 见附录F
括号内的数值 用于跨越杆 (塔)顶
注:1 邻档断线情况的计算条件: 15℃,无风。 2 路径狭窄地带,两线路杆塔位置交错排列时导线在最大风
偏情况下,标称电压110、220、330、500、750kV对相邻线路杆塔的 最小水平距离,应分别不小于3.0、4.0、5.0、7.0、9.5m。
3 跨越弱电线路或电力线路,导线截面按允许载流量选择时应校 验最高允许温度时的交叉距离,其数值不得小于操作过电压间 隙,且不得小于0.8米。 4 杆塔为固定横担,且采用分裂导线时,可不检验邻档断线
时的交叉跨越垂直距离。 5 重要交叉跨越确定的技术条件,需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
110
2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