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常见病典型胸部CT表现
呼吸系统疾病影像诊断
![呼吸系统疾病影像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20abe363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a8.png)
肺炎
【诊断与鉴别诊断】 小叶性肺炎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又有一定的特征,常可做出诊断。对于病变
迁延或反复发作者,CT检查可明确有无并发的支气管扩张。
肺炎
(三)间质性肺炎 间质性肺炎系以肺间质炎症为主的肺炎。多见于婴幼儿,常继发于麻疹、百日咳或流行
性感冒等急性传染病。 【临床与病理】
病理上,主要为小支气管壁及肺间质的炎性细胞浸润,炎症可沿淋巴管扩散引起淋巴管 炎及淋巴结炎。小支气管因炎症、充血及水肿常部分性或完全性阻塞。
肺不张
大叶性肺炎
肺炎
(二)小叶性肺炎 小叶性肺炎(lobular pneumonia)又称支气管肺炎(bronchopneumonia),多见于婴幼儿、
老年和极度衰弱的患者或为手术后并发症 【临床与病理】
病变常经上呼吸道累及小叶支气管,并以小叶为中心向邻近扩散,在小叶支气管和肺泡 内产生炎性渗出物。病变范围是小叶性的,呈两侧散在分布,可融合成大片。由于细支气管 炎性充血、水肿,可导致细支气管不同程度的阻塞,形成小叶性肺气肿或肺不张。
肺脓肿
【影像学表现】 CT:对脓肿壁的显示优于X线平片,能更早显示实变影中有无早期坏死液化灶,还易于明 确脓肿位于肺内或胸膜腔内、是否伴有少量胸腔积液及脓肿处有无局部胸膜增厚;此外,还 可判断肺脓肿是否破入胸腔形成局限性脓胸或脓气胸等情况。增强CT,可见脓肿壁较明显 强化。
肺脓肿
【诊断与鉴别诊断】 肺脓肿空洞需与癌性空洞和肺结核空洞相鉴别: ①癌性空洞:多见于老年患者,常为厚壁偏心空洞,内壁不光整,可有壁结节,外壁可有分 叶征及毛刺征,常伴肺门、纵隔淋巴结增大; ②结核性空洞;多发生在肺上叶尖段、后段和下叶背段,通常较小,壁薄,内壁光滑,周围 常有卫星病灶。
呼吸系统疾病鉴别诊断
![呼吸系统疾病鉴别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5ab8f47a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e3.png)
呼吸系统疾病鉴别诊断上感:1.过敏性鼻炎:起病急骤,常表现为鼻粘膜充血和分泌物增多,伴有突发的连续喷嚏、鼻痒、鼻塞、大量清涕,无发热,咳嗽较少。
查体可见鼻粘膜苍白、水肿,鼻分泌物涂片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皮肤针刺过敏试验可明确过敏原。
2.流行性感冒:起病急,鼻咽部症状较轻,但全身症状较重,伴高热、全身酸痛和眼结膜炎症状。
取患者鼻洗液中黏膜上皮细胞涂片,免疫荧光标记的流感病毒免疫血清染色,置荧光显微镜下检查,有助于诊断。
3.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表现为咳嗽咳痰,鼻部症状较轻,血白细胞可升高,X 线胸片常可见肺纹理增强。
4.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鼻咽部症状明显,咳嗽轻微,一般无痰。
肺部无异常体征。
胸部X线正常。
肺炎1.肺结核:多有全身中毒症状如午后低热、盗汗、疲乏无力、体重减轻、失眠、心悸,女性患者可有月经失调或闭经等。
X线胸片见病变多在肺尖或锁骨上下,密度不均匀,消散缓慢,且可形成空洞或肺内传播。
痰中可找到结核分枝杆菌。
一般抗菌治疗无效。
2.肺癌:多无急性感染中毒症状,有时痰中带血丝。
血白细胞计数不高,若痰中发现癌细胞可确诊。
肺癌可伴发阻塞性肺炎,经抗菌药物治疗后炎症消退,肿瘤阴影渐趋明显,或可见肺门淋巴结肿大,有时出现肺不张。
若经过抗菌药物治疗后肺部炎症不消散,或暂时消散后于同一部位再出现肺炎,应密切随访,对有吸烟史及年龄较大的患者,必要时进一步做CT、MRI、纤维支气管镜和痰脱落细胞等检查。
3.急性肺脓肿:早期临床表现与肺炎链球菌肺炎相似,但随病程进展,咳出大量浓臭痰为肺脓肿的特征。
X线显示脓腔及气液平,易与肺炎鉴别。
4.肺血栓栓塞症:多有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如血栓性静脉炎、心肺疾病、创伤、手术和肿瘤等病史,可发生咯血、晕厥,呼吸困难较明显,颈静脉充盈。
X线胸片示区域性肺血管纹理减少,有时可见尖端指向肺门的楔形阴影,动脉血气分析常见低氧血症及低碳酸血症。
D-二聚体、CT肺动脉造影、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和MRI等检查可帮助鉴别。
呼吸系统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呼吸系统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42bb75d6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84.png)
呼吸系统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正文】呼吸系统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气管及支气管疾病、肺部感染、肺肿瘤、肺间质性疾病以及胸腔和胸壁病变。
针对每个方面,我们将分别进行详细的描述。
一、气管及支气管疾病1-气管炎症:气管炎通常表现为气管壁的增厚和密度增加。
在CT影像上,呈现为气道壁增厚、紊乱和密度增加,伴有气道扩张。
此外,气管炎还可能伴随有气道壁结节或溃疡。
2-气管及支气管狭窄:气管及支气管狭窄可由于气管炎、肿瘤、感染等引起。
CT影像上,狭窄区域呈现为气道腔径缩小。
当狭窄较严重时,可出现气道梗阻、支气管扩张等表现。
3-气管及支气管畸形:气管及支气管畸形可由发育异常、外伤等引起。
CT影像上可见到气管及支气管位置或形态异常,如气管偏移、扭曲等。
二、肺部感染1-肺炎:肺部感染导致的肺炎在CT影像上表现为肺实变区域的出现。
这些区域通常呈现为模糊的边界和增强的密度,可伴有空洞形成。
2-肺结核:肺结核是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常见的CT影像表现为干酪样坏死、钙化灶以及纤维化改变。
干酪样坏死呈现为细小的结节或斑块,密度不均匀,常伴有周围炎性浸润。
钙化灶表现为小的高密度结节或斑块。
纤维化改变呈现为肺间质纤细,肺容积减小。
3-支气管扩张症:支气管扩张症是一种慢性肺部疾病,CT影像上表现为支气管扩张、肺气肿等。
支气管扩张呈现为气道腔径增大,形成囊状或管状阴影。
肺气肿呈现为肺组织体积减小,表面凹凸不平。
三、肺肿瘤1-肺癌:肺癌是最常见的肺部肿瘤,CT影像上可出现肺实变阴影、肿块、淋巴结转移等表现。
肺实变阴影呈现为肺组织密度增加,边界模糊。
肺肿块呈现为结节状或腺管状的高密度区域。
淋巴结转移则表现为增大的淋巴结影。
2-良性肿瘤:良性肺肿瘤包括支气管肺泡瘤、血管瘤等。
这些肿瘤在CT影像上主要表现为局限性的结节或斑块状影像。
四、肺间质性疾病1-肺间质纤维化:肺间质纤维化是一种肺部纤维组织增生导致的慢性疾病。
CT影像上表现为肺间质广泛纤细、肺容积减小,形成网格状影像。
呼吸系统CT
![呼吸系统CT](https://img.taocdn.com/s3/m/2beb41bff705cc175527097f.png)
三、间质性肺炎
【典型病例】 1. 患者,女,72岁,因慢性 支气管炎病史30年,呈渐进 性呼吸困难,咳嗽、咳白痰, 间断发热,最近1周加重就诊。 查体:T 37.9℃,R 30次/分; 两肺可闻及弥漫干湿啰音, 叩诊呈实音和过清音。口唇 发绀。手指呈杵状。
呼吸系统
第一节 正常断面CT表现
正常胸部主要横断层面CT表现。
第二节 支气管病变
一、慢性支气管炎
【典型病例】 1. 患者,男,75岁,因发 热、咳嗽、气短、发憋1 周就诊,既往有慢性支气 管炎史40年。
2. 患者,男,71岁,因咳嗽、 气短、发憋1周住院,化验: 白细胞 12×1012/L,ESR 22mm/h,肺通气功能减低。
八、少见肺部炎症
(一)球形肺炎 【典型病例】
患者,女,11岁,自觉右胸部不适而就诊,胸透发现右肺下 野结节、行CT检查。无咳嗽、咳痰、发热、盗汗,近期无 感染病史,既往健康、营养状况良好。实验室检查均正常。
患儿抗感染治疗10天后CT复查如下。
【CT诊断要点】
1. 病灶一侧靠近胸膜,两侧缘刀切样垂直胸膜,呈“刀切 征”。 2. 晕征。病灶中央密度高,边缘密度低,显示晕圈状改变。 3. 病变边缘毛糙,有较粗的毛刺或锯齿状改变,周围血管 纹理增多、增粗、扭曲,其周边出现局部充血征象被认为 是球形肺炎特有的特征。 4. 胸膜反应。病变有时与胸膜广泛接触,但与外侧胸壁胸 膜间脂肪间隙存在。 5. 在某一位置观察成球形,而多个角度观察时,其形态可 变化,三维重建时可以发现它的三条轴线相差较大,即一 条轴线可很短,这样球型肺炎并不是球型而是扁平状。
呼吸系统影像学表现
![呼吸系统影像学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a77b8363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30.png)
三、气管、支气管系统
气管和支气管为树枝状的管道系统,段 及以上的气管和支气管为管腔较大,段以 下的支气管和小支气管管腔较小。
(一)X线胸片 1、气管 正位胸片上位于上纵隔正中,呈
管状透明带,上缘平颈6、7椎体,下端平胸5、 6椎体平面分为左、右主支气管。
2、气管分叉 气管分叉处分为左、右主支气管;
(一)X线胸片表现
肺的各解剖结构投影在X线片上表现为肺 野、肺门和肺纹理。
1.肺野
定义:肺野是含有空气的肺在胸片上所 显示的透明区域。
肺野的分区-----肺野的内、中、外三带 和上、中、下三野。
2.肺叶、肺段、肺小叶 (1)肺叶:由叶间胸膜分隔而成;
右肺分为上、中、下三叶; 左肺分为上、下两叶。 (2)肺段:肺段呈锥形,尖指向肺门; 右肺10个肺段,左肺8个肺段。 (3)肺小叶:由3-5个呼吸小叶(腺泡)组成, 是肺组织的基本单位(解剖和功能单位), 在X线胸片上不能显示。
(3)囊状支气管扩张:一组或多发性含气的囊腔。 若囊内充满液体呈现一串葡萄状,囊内出现气液平面 是囊状支气管扩张最具特异性的征象。
【诊断与鉴别诊断】 HRCT显示支气管管径柱状、静
脉曲张状或囊状扩张,管壁增厚,结 合临床病史,基本可以做出明确支气 管扩张。 【影像学方法比较】
HRCT是诊断支气管扩张的主要 检查方法。
一、X线检查
(一)摄片 (1)正位:后前位(站立位),前胸靠片,距
离2米,双臂内旋(使肩胛骨旋出肺野) (2)侧位:患侧靠片,双手抱头 (3)仰卧位:用于体质衰弱,不能站立的患者 (4)前弓位:观察肺尖部与锁骨、肋骨重叠的
病变。
Chest-X-Ray Postero-Anterior View
X-ray beam
呼吸系统X线诊断 (2)
![呼吸系统X线诊断 (2)](https://img.taocdn.com/s3/m/d4257308ad02de80d4d840cd.png)
右中叶肺炎实变期 图片
大叶性肺炎
CT:支气管气像
CT:支气管气像
常见疾病
3. 支气管肺炎
[病因] 有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及链球菌。 [病理] 小支气管粘膜发生充血,水肿及渗 出,并累及呼吸性支气管、肺泡及肺泡周 围。
[临床表现] 多见于婴幼儿,老年人及极度衰 弱的患者,主要症状为发热,伴咳嗽。
X线表现
• 位置:一侧或两侧上肺。 • 厚壁空洞:呈形状不规则的厚壁,周围
见广泛的纤维索条阴影。 • 下肺见支气管播散病灶。 • 继发改变:肺容积缩小、肺门上提,纵
隔移位,肋间隙变窄,代偿性肺气肿, 支气管扩张,局部胸膜肥厚、粘连。
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五)胸膜炎
[病 理]: 分干性胸膜炎和渗出胸膜炎,前者以少量 纤维素渗出,后者以渗出液为主,多为浆 液性,偶为血性。
[发病机制]:结核杆菌多次少量进入血流 播散至肺部所致。 [临床表现]:症状较轻,反复发热或低热, 盗汗,乏力,消瘦等。
X线表现
•病灶分布不均,上中肺野多见,下肺野少; •病灶大小不一致 •病灶密度不同,病灶新旧不一
亚急性和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图片
(三)继发型肺结核
[发病机制]:继发型肺结核,多为已静止的 原发病灶的重新活动,偶发外源性再感染。 [病理]:病变区出现渗出、增生、纤维化、钙 化等多种性质病变。 [临床表现]:低热、乏力、咳嗽、咳血、盗汗。
X线能明确积液存在,难以区分液体性质。
胸腔积液
大量
中量
少量
包裹性积液
叶间积液
胸部病变的基本X线征象
(九)气胸及液气胸
(pneumothorax and hydropneumothorax)
(十)胸膜肥厚、粘连、钙化
呼吸系统常见病典型胸部CT表现ppt课件
![呼吸系统常见病典型胸部CT表现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db89a37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6e.png)
CT:支气管气像
三、支气管肺炎(小叶性肺炎)
临床表现:主要症状为发热,伴咳嗽。 病理小支气管粘膜发生充血,水肿及渗出,并累及呼吸性支气管、肺泡及肺泡周围。 致病菌:有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及链球菌。 多发人群与季节:婴幼儿,老年人及极度衰弱的患者。 好发于两下肺内中带。 弥散结节影,边缘较模糊,或呈分散的小片状实变影,或融合成大片状,实变影周围可伴发肺气肿或肺不张为本病的特征之一。
右下中心型肺癌
肺癌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转移
外围型肺癌 早期肺癌:直径2cm以内的结节影 肿块呈圆形或椭圆形,有分叶、脐样切迹、细 短毛刺或边缘平滑 肿块密度多较均匀,部分瘤体坏死,形成偏心 厚壁空洞(鳞癌),或者病灶内见小低密度透光 区,称小泡征(多见肺泡癌和腺癌) 极少见肿瘤内钙化
四、肺脓肿
感染途径 ⑴吸入性——最常见 ⑵血源性 ⑶附近器官感染直接蔓延 临床: 起病急剧,塞战,高热,咳嗽、 咳脓臭痰 病理: 充血—实变(坏死液化)—消散 CT表现: 早期:呈较大区域的密度增高阴影,边缘模糊,病灶常紧 贴胸膜,呈楔形的肺段或亚肺段实变。 进展期:浓密阴影中有多个低密度灶,代表肺组织的 坏死和液化,继而出现空洞,空洞内见液平。
仰卧与俯卧位CT扫描,霉菌球始终处于近地位,空气新月征位于上方
“空气新月征”也可见于肺结核病例,常伴有钙化,多不随体位而变动
晕轮征
晕轮征(halo sign):是指结节周围环绕的类环形的磨玻璃样密度影。通常代表肺出血与水肿。一般是侵袭性真菌病的早期征象;也可见于炎症、肿瘤与结核病等疾病中。
霉菌球周围晕征
急 性 肺 脓 肿
五、肺肿瘤
常见胸部CT征象
![常见胸部CT征象](https://img.taocdn.com/s3/m/458a43aa7375a417876f8f41.png)
1.树芽征(tree-in-bud sign):即小叶核心分布的结节,源于小气道本身的疾病,HRCT 表现为与支气管血管束或小叶核心相连的、直径3~5mm大小的结节影、短线状影或分叉状结构。
2.印戒征(signet-ring sign):系支气管扩张的典型征象,较大的环状含气影(印戒的指环)为扩张增厚的支气管,其相邻小的软组织影(指环上镶崁的宝石)为伴行的肺动脉影。
3.铺路石征(Crazy-paving appearance):系磨玻璃影的背景下同时伴有网格状或细网格状小叶间隔和小叶内间隔增厚。
4.界面征(interface sign):血管或支气管等肺实质结构的边缘或肺的胸膜面出现不规则的界面,提示间质增厚。
5.支气管充气征(air bronchogram,AB征):系实变病灶内可见正常充气的支气管或细支气管影,提示气道通畅,而病变位于肺泡。
支气管征(小管征、空气支气管征、枯/树枝征、细支气管充气征、病理性支气管像、阳性支气管征、支气管充气征、支气管气像、支气管管征、支气管截断征):是由瘤组织在细支气管与肺泡表面呈伏壁式生长而不充盈管腔,管腔通畅。
表现为长、短不一的管状分支状低密度影。
可以呈细条状(直径≤1mm)的空气密度影,见于连续数个相邻的层面上,病理上也可以为扩张的细支气管。
其发生率也较高,约占%.在影像上表现可以多种多样,因此名称也较多。
支气管征可见于肺癌,肺炎性病变或淋巴瘤。
但以肺癌较多见,常与空泡征同时存在,与一般急性炎症空气支气管造影征相鉴别。
枯/树枝征细支气管充气征与炎性支气管的鉴别:6.枯枝状支气管充气征:与AB征相似,不同点是远端气道被异常软组织填充,充气的支气管树远端稀少呈枯枝状。
多见于肺炎型肺泡癌。
(同上)7.支气管粘液征(mucous bronchogram):系实变病灶(肺不张)内可见呈低密度的充满粘液的支气管或细支气管影,提示大气道阻塞,其远端被痰粘液充盈。
8.CT血管造影征(CT angiogram sign):CT增强扫描显示实变病灶内可见高密度的强化肺动脉影,常与支气管粘液征伴行,提示大气道阻塞或实变的组织密度较低。
呼吸系统疾病影像学表现
![呼吸系统疾病影像学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75719034b7360b4c2e3f64aa.png)
• 临床与病理
(1)病原:人型或牛型结核杆菌。 (2)病理:结核菌侵入人体后引起的基本 病理变化为渗出、增殖和变质。 (3)临床起病缓慢,病程长。 • 结核中毒症状:午后低热、盗汗、食欲不 振、消瘦;或有咳嗽、胸痛;或因咳血就 诊或体检发现;急性血播者可有高热、寒 战等。 • 实验室检查:血沉增块。痰菌阳性。
先天性
后天性
先天性免 疫球蛋白 缺乏
肺囊性 纤维化
慢性感染 分泌物淤积 支气管壁 纤毛无运 致支气管 长期咳嗽 被牵拉 动综合征 壁破坏
• 支气管扩张一般发生在3~6级分支 • 根据形态可分为: ①柱状扩张:“轨道征”、“印戒征”。 ②曲张型扩张:念珠状。 ③囊状型扩张:葡萄串状,合并感染时见气液平面。 ④粘液栓:指状征
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图)
慢性纤维空洞肺结核(图)
结核性胸膜炎
结核性胸膜炎
• 结核菌累及胸膜
• 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
• 分为干性胸膜炎和渗出性胸膜炎(多见)
– 干性胸膜炎X线表现可能无异常。
– 渗出性胸膜炎X线表现:胸腔积液,胸膜肥厚、
粘连、钙化。
• 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膜厚度一般不超过1cm, 胸膜面光滑,以肺底部明显,纵隔胸膜增厚 的程度明显小于其他部位胸膜 ,可合并明显 胸膜粘连。
鉴别诊断:结核空洞、癌性空洞
肺脓肿
鉴别诊断---结核性空洞,肺癌性空洞
结核球厚壁空洞
肺鳞癌厚壁空洞
疾病诊断
支气管扩张 肺 炎
肺脓肿
肺结核 弥漫性肺病
肺肿瘤
纵隔原发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呼吸系统常见病X线表现
![呼吸系统常见病X线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f8900547336c1eb91a375dec.png)
陈金宝
• 结合本院实际情况,现将呼吸系统常见病X 线表现简单总结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 助。
CR简介
• CR系统:即计算机X线摄像系统。是由模 拟成像通过IP板转换成数字成像的过程。 • 优点:1、模拟成像 数字成像。 • 2、图像可永久保存及远程传输。 • 3、图像对比度及清晰度较传统X线 明显提高。 • DR系统:直接数字化成像。
•
空洞型肺结核
•
双肺结核
结核球
• 原因:干酷性病变被纤维 组织包绕 • X线表现: • 多在上肺野 • 类圆形,密度均匀、轮 廓光滑 • 可有钙化 • CT上可呈环状强化 • 卫生灶—结核球周围散 在的纤维增殖性病灶
•
右上肺中心型肺癌并肺不张
右上肺中心型肺癌并肺炎
•
肺癌
•
双肺转移性肺癌
气(液)胸
周围型肺癌
双肺转移癌
空洞与空腔
• 空洞:定义:肺内病变组织发生坏死、液化,坏 死组织经引流支气管排出而形成 • 壁组成:坏死、肉芽、纤维、肿瘤组织和 薄层肺不长 • 分类:厚壁: • 壁>3mm,片状、肺段、肺叶阴影或 肿块内的透光区 • 干酷性肺炎、肺脓肿、癌性空洞、结 核球 • 薄壁:壁<3mm,境界清晰,内缘光滑的透 明区 • 肺结核慢性阶段
•
空洞与空腔
• 空腔: • 定义:肺部原有腔隙的病理性扩大所形成 的含气囊腔 • 表现:类似薄壁空洞,但壁更薄、一般腔 内无液平 • 疾病:肺大泡、肺气囊、肺囊肿、囊性支 扩
肺大泡
胸腔积液
• 少量积液:首先积聚于后肋膈角,立位检 查难以发现,液体量达300ml以上时,肋膈 角变钝,可达第4前肋下缘水平。 • 少于300ml的胸腔积液,胸片是不显示的。 • 中等量积液:第2前肋下缘—第4前肋下缘 水平。 • 大量积液:超过第2前肋下缘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
急 性 肺 脓 肿
五、肺肿瘤
良性:少见; 恶性:98%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肺癌起源于支气管上皮、腺体或细支气管及肺 泡上皮。 • 临床表现 部分患者无症状,例行体检发现。 呼吸道症状:咯血、刺激性咳嗽、胸痛。间断 性痰中带血。阻塞性或压迫性症状。转移性症状。 其他症状,如上腔静脉阻塞综合症,喉返神经和膈 神经麻痹,Horner综合症(肺尖癌),杵状指和肺 性肥大性骨关节病(鳞癌多见)等。
细支气管肺泡癌
早期:孤立性结节状或肺炎样浸润影,内有含 气的支气管或小透明区。 晚期:弥漫性病变,大小不等,边缘不清。
肺转移性肿瘤 转移途径 血行转移 淋巴转移 直 接蔓延 【临床与病理】 原发瘤症状 肺部症状
临床常见典型CT改变
树芽征
由终末细支气管和肺泡腔内病变形成的小结
节影与分支细线影构成的酷似春天的树枝 发芽状,称“树芽征”(tree-in-bud) • CT表现—多在肺外围支气管末梢呈2-4mm 大小结节与树枝状的高密度影。 • 意义:多表明有小气道病变如:细支气管 炎症、弥漫泛发性细支气管炎及肺结核病 灶或播散等
霉菌球周围晕征
肺泡癌周围晕征
霉菌球周围晕征
侵袭性肺曲霉菌病
谢谢大家
空气新月征曾认为是曲霉菌球的特异 征象,特点是随着体位的变动,空洞或空 腔内的霉菌球可移动,但始终位于近地位。 也可见于其他疾病(其内球形病灶可能不 移动)
仰卧与俯卧位CT扫描,霉菌球始终处于近地位,空气新月征位于上方
“空气新月征”也可见于肺结核病例,常伴有钙化,多不随体位而变动
晕轮征
• 晕轮征(halo sign):是指结节周围环绕 的类环形的磨玻璃样密度影。通常代表肺 出血与水肿。一般是侵袭性真菌病的早期 征象;也可见于炎症、肿瘤与结核病等疾 病中。
• 病理分类: 鳞癌:最常见,占40%,多发生于大支气管, 生长慢,转移晚,中心易坏死。 腺癌:占30%,女性多见,多发生于外周小支 气管,转移早,细支气管肺泡癌为其一亚型。 小细胞癌:占20%,多发生于较大支气管,恶 性率最高,生长快,转移早,发病年龄轻。 复合癌:同一肿瘤内有两种类型的癌细胞。 大细胞未分化癌:多发生于外围,转移早。
外围型肺癌 早期肺癌:直径2cm以内的结节影 肿块呈圆形或椭圆形,有分叶、脐样切迹、细 短毛刺或边缘平滑 肿块密度多较均匀,部分瘤体坏死,形成偏心 厚壁空洞(鳞癌),或者病灶内见小低密度透光 区,称小泡征(多见肺泡癌和腺癌) 极少见肿瘤内钙化
•继发改变:病变边缘模糊或斑片阴影,为较小 支气管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 •邻近胸膜受侵:局部胸膜增厚、凹陷,后者称 尾征或兔耳征。 •胸膜转移:胸腔不等量积液 •胸壁侵犯:胸壁软组织肿块伴肋骨破坏。 •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
病变部位在肺泡,支气管和间质少有改变。
CT表现 充血期:磨玻璃样影,边缘模糊 实变期:大片致密影,清晰显示 空气支气管征 消散期:散在斑片状阴影
CT:支气管气像
三、支气管肺炎(小叶性肺炎)
• 临床表现:主要症状为发热,伴咳嗽。 • 病理小支气管粘膜发生充血,水肿及渗出,并累及呼 吸性支气管、肺泡及肺泡周围。 • 致病菌:有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及链球菌。
• • 好发于两下肺内中带。 弥散结节影,边缘较模糊,或呈分散的小片状实变影,或融合成大片状,实变影周围可伴发肺气肿或肺不张为本病的特征之一。
HRCT表现 支扩的最佳检查方法 呈“双轨”征,“戒指环”征 呈囊状,葡萄串状,内可见液平面
二
临床:起病急,高热,胸痛,咳嗽,咳铁锈色痰, 白细胞总数高,中性粒细胞增高。 病理:充血期 红色肝样变期 灰色肝样变期 消散期 致病菌:肺炎链球菌 多发人群与季节:青壮年,冬春季
呼吸系统常见病典型胸部CT表现
正常胸部CT
正常胸部CT
一、支气管扩张症
• 主要症状: 咳嗽、咳痰(大量腥臭脓痰)、咯血。 成人咯血多见(50%)、小儿咯血少见。 少数只有咯血,无咳嗽、咳痰。 合并感染,有发热、胸闷, 病变广泛,伴呼吸困难、发绀、杵状指。 • 发病机制: ⑴慢性感染→支气管壁组织的破坏 ⑵分泌物淤积与咳嗽→支气管内压增高 ⑶肺不张及肺纤维化→外压性牵拉 • 分型 1、柱状:管腔远端与近端宽度相近。 2、囊状:远端大于近端,呈球囊状。 3、静脉曲张型:程度少大于柱状,因局限性 收缩,形态不规则,似静脉曲张。
• 多发人群与季节:婴幼儿,老年人及极度衰弱的患者。
• 好发于两下肺内中带。 • 弥散结节影,边缘较模糊,或呈分散的小片状实变影, 或融合成大片状,实变影周围可伴发肺气肿或肺不张 为本病的特征之一。
四、肺脓肿
•
感染途径 ⑴吸入性——最常见 ⑵血源性 ⑶附近器官感染直接蔓延 临床: 起病急剧,塞战,高热,咳嗽、 咳脓臭痰 病理: 充血—实变(坏死液化)—消散 CT表现: 早期:呈较大区域的密度增高阴影,边缘模糊,病灶常紧 贴胸膜,呈楔形的肺段或亚肺段实变。 进展期:浓密阴影中有多个低密度灶,代表肺组织的 坏死和液化,继而出现空洞,空洞内见液平。
末梢细支气管扩张形成粘液栓——酷似“树芽征”
碎石路征
• 在HRCT上,表现为地图状分布的、重叠有 网状的光滑细线影的磨玻璃影;最常见于 肺泡蛋白沉着征。 • 细线影为小叶间隔水肿增厚,或蛋白 样物质沉积于邻近小叶间隔的气腔内所致。
空气新月征
• 肺内空洞或空腔内的球形病灶与洞壁之间 形成的新月形透亮影称为“空气新月征”。
外围型肺癌CT表现 HRCT能清晰显示肿块边缘、形态、瘤周、内 部结构及密度变化; a.早期:直径<3cm时,肿块内可见空泡征,含 气支气管征,边缘有分叶、毛刺及胸膜凹陷征 ; b.直径>3cm,肿块边缘分叶,有或无毛刺,密 度均匀,增强时中等强化,CT值增加20Hu; c.较大肿块,中心坏死形成偏心性厚壁空洞.
2、CT表现
(1)中心型肺癌 a.支气管壁增厚 b.支气管腔狭窄 c.肺门肿块:可同时伴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 d.侵犯纵隔结构:瘤体与纵隔结构之间的脂肪界 面消失,同时可使纵隔内结构受压移位 e.纵隔淋巴结转移: 纵隔淋巴结直径>15mm, 肺门淋巴结大于10mm,提示有转移
右下中心型肺癌
肺癌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