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
推拿按摩的手法与简介
![推拿按摩的手法与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d30718f7b4daa58da0114af9.png)
推拿按摩的手法与简介推拿Tuina,中医指用手在人体上按经络、穴位用推、拿、提、捏、揉等手法进行治疗。
推拿又有"按跷"、"跷引"、"案杌"诸称号。
推拿,为一种非药物的自然疗法、物理疗法。
通常是指医者运用自己的双手作用于病患的体表、受伤的部位、不适的所在、特定的腧穴、疼痛的地方,具体运用推、拿、按、摩、揉、捏、点、拍等形式多样的手法,以期达到疏通经络、推行气血、扶伤止痛、祛邪扶正、调和阴阳的疗效。
手法要求持久、有力、柔和、自然,并有一定深透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推拿按摩是一种古老的治疗疾病的方法,远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此疗法就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实践中,民间医师扁鹊运用按摩、针灸成功抢救了尸厥病人;《黄帝内经》中记载了用推拿按摩手法治疗痹症、痿证、口眼歪斜和胃痛等。
常用手法有:推、拿、按、摩、揉、捏、弹、拨、点、摇、滚、拍、击、拔伸、牵引、复位等。
临床根据不同病人的体质、病症、部位及目的等采取不同的推拿按摩手法。
推拿按摩法主要具有舒筋通络,理筋整复,行气活血,祛瘀等作用,通过刺激的强弱,作用时间的长短,频率的快慢以及手法方向的变化等各种不同性质和量的刺激,对具体脏腑起到治疗作用。
推拿按摩治疗八法:1、温:使用摆动、摩擦、挤压等手法,用较缓慢而柔和的节律性操作在固定穴位或部位上使能量深入分肉或脏腑组织,以达到温热祛寒的目的,适用于虚寒症。
2、补:运用推法、摩法、揉法等重点在腹部的中脘、天枢、气海、关元穴上,再用按法、摩法、推法、点法作用于背部膀胱经和华佗夹脊穴上,以补气血津液之不足,脏腑机能之衰弱,重点补后天之本脾胃和先天之本腰肾。
3、通:运用推、拿、搓、等法作用于四肢疏通经络,拿肩井通气机,行气血,点按背部腧穴通畅脏腑气血,以达到祛除病邪壅滞的作用。
4、泻:运用按揉法、推法、弹拨法等作用于腹部,一般用于下焦实证。
由于结滞实热引起的下腹胀满或胀痛,食积火盛,二便不通等皆可用本法,本法之长在于无药物之俊猛,且无毒副作用。
推拿的作用及特点
![推拿的作用及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d4f9fee3b8f67c1cfad6b81b.png)
推拿的作用及特点【中医针推外治版】1.推拿保健的作用(1)疏通经络。
《黄帝内经》里说:“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说明按摩有疏通经络的作用。
如按揉足三里,推脾经可增加消化液的分泌功能等,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按摩主要是通过刺激末梢神经,促进血液、淋巴循环及组织间的代谢过程,以协调各组织、器官间的功能,使机能的新陈代谢水平有所提高。
(2)调和气血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明代养生家罗洪在《万寿仙书》里说:“按摩法能疏通毛窍,能运旋荣卫”。
这里的运旋荣卫,就是调和气血之意。
因为按摩就是以柔软、轻和之力,循经络、按穴位,施术于人体,通过经络的传导来调节全身,借以调和营卫气血,增强机体健康。
现代医学认为,推拿手法的机械刺激,通过将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综合作用,以提高局部组织的温度,促使毛细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环,使血液粘滞性减低,降低周围血管阻力,减轻心脏负担,故可防治心血管疾病。
(3)提高机体免疫能力。
如小儿痢疾,经推拿时症状减轻或消失;小儿肺部有干湿性罗音时,按揉小横纹。
掌心横纹有效。
有人曾在同龄组儿童中并列对照组进行保健推拿,经推拿的儿童组,发病率下降,身高、体重、食欲等皆高于对照组。
以上临床实践及其他动物实验皆证明,推拿按摩具有抗炎、退热、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可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
也正是由于按摩能够疏通经络。
使气血周流、保持机体的阴阳平衡,所以按摩后可感到肌肉放松、关节灵活,使人精神振奋,消除疲劳,对保证身体健康有重要作用。
2.推拿保健的主要特点推拿按摩经济简便,因为它不需要特殊医疗设备,也不受时间地点气候条件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实行;且平稳可靠,易学易用,无任何副作用。
正由于这些优点,按摩成为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养生健身措施。
对正常人来说,能增强人体的自然抗病能力,取得保健效果;对病人来说,既可使局部症状消退,又可加速恢复患部的功能,从而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3.注意事项(1)身心放松。
按摩时除思想应集中外,尤其要心平气和,全身也不要紧张,要求做到身心都放松。
推拿按摩手法
![推拿按摩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e62a8074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64.png)
推拿按摩手法按摩推拿可以通过刺激人体的体表和穴位,改善皮毛功能和肺气功能,帮助气血的运行和水液代谢,而按摩肌肉则可以改善脾功能。
下面店铺给大家介绍推拿按摩手法,希望对你有用!推拿按摩手法1:拍法五指自然并拢,掌指关节微屈,使掌心空虚,然后以虚掌作节律地拍击治疗部位,称为拍法。
1、手法要领:①指实掌虚,利用气体的振荡,虚实结合,要做到拍击声,声声清脆而不甚疼痛。
②拍法要以腕力为主,灵活自如。
③一般拍打3~5次即可,对肌肤感觉迟钝麻木者,可拍打至表皮微红充血为度。
2、适用部位:肩背、腰骶、股外侧、小腿外侧诸部。
3、功效:行气活血,舒筋通络。
4、主治:风湿酸痛,重着麻木、肌肉痉挛等症。
5、举例说明:腰背部风湿酸痛:按揉委中、局部推拿后,在腰背部可涂上少量冬青油,而后作自上而下的拍法,直至表皮微红充血为度。
推拿按摩手法2:揉法用大鱼际、掌根,或手指罗纹面吸附于一定的治疗部位,作轻柔缓和的环旋运动,并带动该部位的皮下组织,称之为揉法。
以大鱼际为力点,称鱼际揉法;以掌根为力点,称掌根揉法;以手指罗纹面为力点,称指揉法。
其中以鱼际揉法的技巧性较高。
推拿按摩手法3:鱼际揉法1、手法要领:①用大鱼际着力,稍用力下压;拇指略内收,指间关节微屈;手腕放松,以腕关节和前臂协调的摆动运动,来带动大鱼际在治疗部位上作环旋状揉动。
若以掌根着力,则称为掌根揉法。
②动作要灵活,力量要轻柔。
施法时既不可在体表造成摩擦,也不可故意在体表揿压。
③动作要有节律性,其频率每分钟约120~160次。
2、适用部位:全身各部位。
以头面、胸腹和四肢诸关节最为常用。
3、功效:疏筋通络,止痛,活血散瘀,健脾和胃,宽胸理气。
4、主治:头痛,面瘫,胸胁痛,脘腹胀痛,四肢软组织损伤。
5、举例说明:头痛、面瘫:在前额及面部用鱼际揉法。
胸胁痛:掌揉章门、期门及患处。
四肢软组织急性损伤:可在患处周围用揉法;而在损伤处一定要给予冰按摩和制动。
推拿按摩手法4:指揉法用拇指或中指罗纹面,或以食、中指,或以食、中、无名指罗纹面,在某一穴或几个穴或某部位上作轻柔的小幅度的环旋柔动,称为指揉法。
推拿六大基本手法
![推拿六大基本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6bb748bda98271fe900ef996.png)
二、擦法
▪ 用手掌等部位着力,在所施部位作直线往 返摩擦运动,使之产生摩擦刺激的一种手 法,称之为擦法。可将其分为指擦法和掌 擦法,掌擦法又可分为全掌擦法、大鱼际擦 和小鱼际擦
▪ (1)沉肩:即肩关节放松,不要耸起,不要外展。 (2)垂肘:肘部自然下垂。 (3)悬腕:腕关节自然屈曲。 (4)掌虚:半握拳,拇指指间关节的掌侧与食指 远节的桡侧轻轻接触。 (6)紧推慢移:紧推是指摆动的频率略快,一般 每分钟140次左右;慢移是指从一个治疗点到另一 个治疗点时应缓慢移动。 (7)蓄力于掌,处力于
二、滚法
▪ 用手背等部位着力, 通过前臂旋转摆动及 腕关节屈伸旋转的联 合动作,使着力部对 所施部位进行滚动性 压力刺激的一种手法, 称之为滚法。可将其 分为:掌背滚、小鱼 际滚、掌指关节滚、 指间关节滚等 。
▪ 【操作及要领】
▪ 术者站位,体态自然、舒展,上身前倾, 肩部放松,着力后,前臂侧立位,与施力 面呈一定斜角,腕关节处于侧立、伸直或 微屈位,前臂主动向前外侧推旋摆动,带 动腕关节作屈曲外旋-回位-屈曲外旋的 反复运动,使着力部对所施部位产生滚动 性压力刺激。手法频率每分钟120~160次。
第二节 摩擦类手法
▪ 我们把含有摩擦运动的手法归类为摩擦类 手法,主要包括摩法、擦法、推法、抹法、 搓法等手法。
一、摩 法
▪ 用指面或掌面等部位 着力,对所施部位进 行摩动刺激的一种手 法,称之为摩法。可 将其分为指摩法和掌 摩法,掌摩又可分为 全掌摩、掌根摩、大 鱼际摩和小鱼际摩。
▪ 【操作及要领】
▪ 用拇指指端着力做一指禅推法,即为一指 禅指峰推法。
▪ 用拇指偏峰着力做一指禅推法,即为一指 禅偏峰推法。
▪ 拇指屈曲,指端顶于食指桡侧缘,或以罗 纹面压在食指的指背上,余指握拳,用拇 指指间关节桡侧及背侧着力,做一指禅推 法,即为一指禅屈指推法
推拿六大基本手法
![推拿六大基本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515b9458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da.png)
捏法适用于全身 各部位,如颈部、 肩部、腰部、腿 部等
六大基本手法的应用
适应症
推拿手法适用于各种肌肉、关节、骨骼、神经、血管等疾病。 推拿手法对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关节炎等疾病有显著疗效。 推拿手法对失眠、头痛、头晕、耳鸣等神经系统疾病也有一定的疗效。 推拿手法还可以用于缓解疲劳、放松肌肉、改善血液循环等。
操作部位:颈部、 肩部、腰部、腿 部等
操作手法:双手 掌心相对,手指 自然弯曲,以掌 心着力,做环形 揉动
操作力度:由轻 到重,逐渐增加 ,以患者感觉舒 适为宜
操作时间:每次 操作3-5分钟,每 日1-2次,连续操 作3-5天。
捏法实践操作演示
捏法作用:疏通经络, 调整气血,缓解肌肉紧
张
捏法力度要适中,避免 用力过猛
推拿六大基本手法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XX/XX
YOUR LOGO
目录
CONTENTS
1 推拿的概述 2 推拿的六大基本手法 3 六大基本手法的应用 4 六大基本手法的技巧与要领 5 六大基本手法的实践操作演示 6 总结与展望
推拿的概述
推拿的定义
推拿是一种中医疗法,通过手法操作,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推拿的手法包括:按、摩、推、拿、揉、捏等 推拿可以治疗多种疾病,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等 推拿具有安全、无副作用、疗效显著等特点,深受患者欢迎
手法速度: 根据患者 情况调整 手法速度, 避免过快 或过慢
手法方向: 根据患者 情况调整 手法方向, 避免错误 方向
手法时间: 根据患者 情况调整 手法时间, 避免过长 或过短
手法顺序: 根据患者 情况调整 手法顺序, 避免错误 顺序
手法禁忌: 根据患者 情况注意 手法禁忌, 避免不适 当的手法
推拿手法详解
![推拿手法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3032b9c5bb4cf7ec4afed006.png)
推拿手法详解推拿手法之腰部扳法腰部扳法具有疏通经络、滑利关节、纠正解剖位置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腰扭伤、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关节错位或关节功能障碍等病症。
腰部扳法有五种操作方法。
1.扳肩推腰法患者俯卧位,术者站于患者一侧,一手推压腰部痛处,一手扳起患者对侧肩前部至最大限度,双手同时用力扳推。
2.扳腿推腰法患者俯卧位,术者站于患者一侧,一手推压腰部痛处,一手从患者对侧腰关节前上方将其下肢搬起到最大限度时,双手同时扳推。
3.腰部斜扳法患者侧卧位,双下肢在上者髋膝关节屈曲,在下者伸直,术者一手推按住患者肩前部或肩后部,另一手抵住患者臀部或髂前上棘,将患者腰部旋转至最大限度后,两手同时用力,做相反方向扳动。
4.腰椎旋转扳法取患者前屈(按需要角度)坐位,一助手按住其下肢及骨盆。
术者坐于患者后侧方,用一手拇指按住需要扳动的棘突,另一手从患者健侧腋下伸出,钩扶住其颈项部,将患者腰部从前屈位向健侧旋转。
当旋转至最大限度时,一手用力扳动腰部,一手拇指同时用力推按其棘突。
5.腰部后伸扳法患者仰卧位。
术者一手按压其腰部痛处,一手从患者双膝关节前上方托起下肢,双手同时用力扳伸按压。
【作用与应用】腰部扳法具有疏通经络、滑利关节、纠正解剖位置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腰扭伤、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关节错位或关节功能障碍等病症。
推拿手法之胸背部扳法胸背部扳法有滑利关节,纠正解剖位置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背痛,胸椎关节紊乱症等。
【操作要领】胸背部扳法有两种操作方法:1.扩胸牵引扳法患者坐位,两手臂上伸并两手合拢扣住,医生立于患者侧后方,一手掌根部抵住需要扳动的棘突,一前臂从患者上胸部绕过扶住患者对侧腋部,并令其后仰,术者抵棘突之手同时用力扳推。
2.胸椎对抗复位法患者坐位,两手置颈部交叉扣住,术者握住患者前臂下段,用一侧膝部顶住需要扳动的棘突,嘱患者身体略向前倾,医生同时向后上方用力扳动。
【作用与应用】本法有滑利关节,纠正解剖位置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背痛,胸椎关节紊乱症等。
推拿的功效和禁忌
![推拿的功效和禁忌](https://img.taocdn.com/s3/m/cd9403515acfa1c7ab00cc0c.png)
推拿的功效和禁忌作者:张荣健来源:《健康人生》2015年第11期在日常生活中,常有人因为急性腰扭伤、落枕或者颈椎病去做推拿。
推拿疗法,这种用各种手法在人体上进行操作的理疗方法,在全世界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
在我国,《皇帝内经》中有记载“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推拿疗法”。
一、推拿疗法的功效根据近代医学的研究证明,我认为推拿疗法的作用机制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调节神经系统和器官的功能。
在身体的某个部位或经络或穴位上进行推拿,可引起脑电图α波增强,说明推拿疗法可加强大脑皮质的抑制过程。
在身体上做快速地揉滚、捶拍,可引起肌肉时值的缩短,说明推拿疗法可提高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又如在背部胃俞、脾俞等穴位推揉,可引起胃蠕动增强,但当胃在紧张收缩时,又可使之松弛;用胃电图观察,同样可发现这种双向调节的现象。
2.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
在脸部、颈部和背部进行推拿能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
如在背部两侧推拿疗法10分钟,可使白细胞总数轻度升高,白细胞吞噬指数明显上升,补体效价也可增加,溶菌酶及各种抗体则无变化。
上述改变在推拿后1小时达到高峰,推拿后4小时恢复到接近正常。
这说明推拿疗法有使身体非特异性防御功能一时性增强的作用。
3.促进血液和淋巴循环。
推拿疗法可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使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加速,皮肤变得潮红。
推拿疗法不仅引起局部变化,而且会反射性地引起全身血液动力学改变。
例如,推拿后不仅局部皮肤温度升高,而且远端肢体皮肤温度也有增高。
推拿疗法背部可观察到指甲床末梢循环增快,推拿背部15分钟,可使心律变慢和血压轻度下降。
4.移痛和止痛。
所谓移痛和止痛,是当身体某处因损伤产生疼痛时,可在最痛处附近寻找一个穴位给予强刺激,有强烈的得气感,这时原来伤痛部位的疼痛会一时性地明显减轻或消失。
实验观察发现,推拿疗法后体内内啡肽竞争率明显提高,表明疼痛减轻有可能是通过内啡肽和阿片受体共同作用的结果。
另外,伤病时体内可产生一些致痛性神经递质,如5-羟色胺等,推拿可促使这类物质降解、排出,因而使疼痛得到缓解。
推拿的八种手法
![推拿的八种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26c8773c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fb.png)
推拿的八种手法推拿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它通过手法的施加来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推拿的手法非常丰富,其中最常用的八种手法包括:揉、捏、推、拿、按、抖、击、扭。
下面我们来逐一介绍这八种手法的特点和应用。
一、揉揉是指用手掌或手指按摩肌肉,使其产生温热感,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疲劳。
揉的力度要适中,不宜过重,否则会造成肌肉损伤。
揉的部位可以是肩颈、背部、腰部等。
二、捏捏是指用手指和拇指捏住肌肉,轻轻地捏揉,以达到舒筋活络、消除疲劳的效果。
捏的力度要轻柔,不宜过重,否则会造成疼痛。
捏的部位可以是手臂、腿部、脚底等。
三、推推是指用手掌或手指按压肌肉,以促进气血运行,消除疲劳。
推的力度要适中,不宜过重,否则会造成肌肉损伤。
推的部位可以是胸部、腹部、腿部等。
四、拿拿是指用手指和拇指捏住肌肉,然后用力向外拉伸,以达到舒筋活络、消除疲劳的效果。
拿的力度要适中,不宜过重,否则会造成疼痛。
拿的部位可以是手臂、腿部、脚底等。
五、按按是指用手掌或手指按压肌肉,以促进气血运行,消除疲劳。
按的力度要适中,不宜过重,否则会造成肌肉损伤。
按的部位可以是背部、腰部、腿部等。
六、抖抖是指用手掌或手指轻轻地抖动肌肉,以达到舒筋活络、消除疲劳的效果。
抖的力度要轻柔,不宜过重,否则会造成疼痛。
抖的部位可以是手臂、腿部、脚底等。
七、击击是指用手掌或手指轻轻地敲打肌肉,以促进气血运行,消除疲劳。
击的力度要适中,不宜过重,否则会造成肌肉损伤。
击的部位可以是背部、腰部、腿部等。
八、扭扭是指用手掌或手指轻轻地扭动肌肉,以达到舒筋活络、消除疲劳的效果。
扭的力度要适中,不宜过重,否则会造成疼痛。
扭的部位可以是手臂、腿部、脚底等。
推拿的八种手法各有特点,应根据不同的病情和部位选择合适的手法进行治疗。
同时,推拿的手法要轻柔适中,不宜过重,以免造成肌肉损伤。
推拿概述
![推拿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c71402a36529647d2728524c.png)
二、推拿的起源和发展简史
(一)推拿的起源
起源于古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实践经验, 并不断发展
《黄帝内经·素问》中记载:“中央者,其地
总结而来的 。 平以湿……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 本能、原始、跷简,单故的导引手按部跷动者作,→亦从推中拿央手出法也,” 非。药物疗法
司马迁的《史记·扁鹊传》记载:“上古之时, 医有俞跗,治病不以汤液、醴酒、鑱石、桥引、 案扤、毒熨……”
统内能、调整信息相结 合
(二)对创伤的治疗作用
• 理筋正骨、整形复位 • 活血散瘀、减轻疼痛 • 舒筋活络、宣通气血 • 加速康复、恢复功能
五、推拿的应用原则
• 明确诊断,对症应用
禁忌症:急性感染;癌症或结核;血管血液疾病:明显静脉曲张、血友
病等;严重脏器疾病、极度消瘦体弱者;皮肤病,传染病 运动创伤中开放性损伤、新鲜骨折局部、急性软组织损伤早期等,
运动推拿
李淑艳
Hale Waihona Puke 运动推拿——概述• 推拿的概念 • 推拿的起源和发展简史 • 推拿的分类 • 推拿的作用原理 • 推拿的应用原则
一、推拿的概念 “南称推拿,北谓按摩,实则一也。
中原之地,各取其首,和而称为推按”
• 推拿
《黄帝内经》《素问·血气形志篇》: “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 治之以按摩醪药。”
二、推拿的起源和发展简史
(二)推拿的发展简史
• 春秋战国 最早的按摩专著《黄帝歧伯按摩十卷》
《黄帝内经》——“按摩”
• 秦汉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膏摩”疗法
• 魏、晋、南北朝
• 隋唐 官方推广——太医署 “按摩科 ”
按摩教学
对外交流
• 宋、金、元
按摩推拿的基本手法
![按摩推拿的基本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99d63edd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41.png)
推拿基本手法推拿动作示范:一摩法用食指、中指、无名指指面或手掌面,附在一定部位上,以腕部、前臂作直线或环形的摩动。
二擦法用手掌紧贴皮肤,稍用力下压,并作上下或左右直线往返摩擦,使之产生一定的热量。
三推法用拇指端、手掌大鱼际、掌根或全掌着力于皮肤的一定部位,做直线或弧线推动。
四滚法用手背及四指附着于一定部位,以腕关节屈伸外传使手背连续来回滚动。
五揉法用手指螺纹面,手掌大鱼际或掌根部分附着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作轻柔缓和的回旋揉动,并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
六拿法用拇指和食指(或中指),以及拇指和其余四指的指腹捏住某部位或穴位,并稍加提起。
七捏法用两个手指对称用力捏压穴位的一种按摩手法。
一般用拇、食两指沿着经脉循行的路径,捏压左右或相表里两条经脉上的多个穴位。
八按法用单手或双手手掌(双掌相叠)于施术部位,由浅而深逐渐地用力下压。
九拨法用一手拇指或双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腹点按住某部位的深层肌肉、肌腱或韧带,并做横向来回拨动动作,以缓解肌肉紧张。
十搓法用双手掌面夹住肢体或以单手、双手掌面着力于施术部位,做交替搓动或往返搓动。
十一抹法用拇指罗纹面或掌面在施术部位做上下或左右及弧形曲线的抹动。
十二点法以指端或关节突起施压施术部位或穴位。
十三用拇指、食指夹住治疗部位进行捏揉捻动。
十四拍法即用虚掌拍打体表施术部位。
十五击法用拳背或掌根、掌侧小鱼际、指尖及桑枝棒等击打体表施术部位。
十六抖法以双手或单手握住受术者肢体远端,做小幅度的连续抖动。
十七振法以掌面或食、中指罗纹面着力于施术部位,掌、指及前臂静止性用力,使施术部位产生震动感或出现温热感。
推拿按摩保健手法全攻略
![推拿按摩保健手法全攻略](https://img.taocdn.com/s3/m/7c0e09c39ec3d5bbfd0a7414.png)
(q)揉小腿:用两手掌挟紧一侧小腿腿肚,旋转揉动,每侧揉动20~30次。
(r)擦涌泉:先将两手互相搓热,接着用右手中间三指擦左足心,以涌泉穴为中心,一般进行30~50次,以擦至左足心发热为止;然时又用左手中间三指将右足心擦热。
上述按摩动作,各有各的保健作用,如叩齿可以促进牙齿周围的血液循环,有助于使牙齿坚固,预防某些牙病;运舌,具有按摩口腔粘膜和齿龈的作用,并能刺激唾液分泌而帮助消化;擦面,可促进面部血液循环,有助于保持面部皮肤的弹性和张力;呜天鼓,有助于预防头昏、项强等症的发生;揉腹,能够改善腹腔血液循环,促进肠的蠕动,可促进消化机能;擦涌泉,不仅通过改善局部循环而有助于健步,而且还有助于预防失眠、心悸等症的发生。由此可见,每天坚持练习上述动作,对于保健强身,预防疾病确有一定价值。
(a)净口:口唇轻闭后,用舌在齿唇之间用力卷抹,右转、左转各30次。
(b)叩齿:口唇轻闭时,有节律地叩击上下齿35次左右。
(c)搓手:用两手掌相对用力搓动,由慢而快,约30次~搓热为止。
(d)摩脸:用搓热的手掌擦脸,手指微屈、五指并拢,两手轻作遮面状,由额向下拂,如同洗脸30次。
(k)揉胸脯:以两手掌按在两乳外上方,旋转揉动,顺、逆时针方向各揉10次。
பைடு நூலகம்
(l)抓肩肌:以右手拇指与食、中指配合捏提左肩肌,然后再以左手拇、食、中指配合捏提右肩肌,如此左右手交叉进行,各捏提10~15次。
(m)擦丹田:用右手食指、中指及无名指摩擦小腹部,以丹田穴为中心,一般进行30~50次。
(i)梳头:十指微曲,以指尖接触头皮,从额前到枕时进行"梳头",共25次左右。
(j)鸣天鼓:先用两手掌心紧按两耳孔,两手中间三指轻击头时枕骨15次。然后掌心掩按耳孔,手指紧按头时枕骨部不动,再骤然抬离,接连开闭放响15次;最后两中指或食指插入耳孔内转动3次,再骤然拔开。如此共进行3~5次。
推拿六大基本手法
![推拿六大基本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fbeb0968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23.png)
五 搓法
▪ 用手掌等部位对所施部位进行搓动的一种 手法;称之为搓法;
▪ 操作及要领
▪ 1 夹搓 用双手掌面夹住上肢或下肢进行 搓动;同时上下移动;
▪ 2 滚搓 被搓的上肢或下肢置于床面上;用 手掌或足掌搓滚肢体;
▪ 3 搓擦 双手在胸胁部进行搓擦操作;
▪ 操作时动作要协调 连贯;搓的速度应快;上 下移动的速度宜慢;
▪ 操作及要领 ▪ 术者体态自然 舒展;用肢体某部位在所施部
位上作环旋揉动;有时亦可作上下或左右揉 动; ▪ 拇指揉用拇指指面或指端着力; ▪ 中指揉用中指指面着力; ▪ 食中指揉用食中指指面着力; ▪ 食中环三指揉用食中环三指指面着力; ▪ 全掌揉用全掌着力; ▪ 掌根揉用掌根着力;
▪ 大鱼际揉用大鱼际为着力部; ▪ 小鱼际揉用小鱼际为着力部; ▪ 握拳指间关节揉用食中环小四指第1指间关节背
指;着力于螺纹面:即本
法产生的力应从掌而发;
通过手指;传达至螺纹面
并作用于患者体表;如此
使力含而不露;
▪ 临床应用
▪ 一指禅推法的特点是接触面积小 深透性好 刺激柔和 应用广泛; 临床主要用于全身各 经络 穴位及各种线状与点状部位; 在治疗 内 外 妇 儿 骨伤 五官等各科常见病证中均 可用到此手法;根据治疗部位和治疗病证的 不同可发挥其平衡阴阳 调和营卫 疏通经络 舒筋活血 通调脏腑 消积导滞等广泛的治疗 作用;
▪ 操作及要领
抹法的动作与推法相似;但推法是单方向移 动而抹法则可根据不同治疗部位作单向或 任意往返移动; 抹法操作时用力要均匀;动 作要缓和;防止推破皮肤;使手法轻而不浮; 重而不滞;
移动形式有三种;一种是:着力面在所施部 位上作来回小幅度抹动;边抹动边沿所施部 位体表形态移动;二种是:在所施部位上 进行往返推抹 抹运操作;三种是:在所施 部位上单方向拉抹;
最有效的推拿按摩方法
![最有效的推拿按摩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0a5b13219e8b8f67c1cb9f9.png)
最有效的推拿按摩方法1、温:使用摆动、摩擦、挤压等手法,用较缓慢而柔和的节律性操作在固定穴位或部位上使能量深入分肉或脏腑组织,以达到温热祛寒的目的,适用于虚寒症。
2、补:运用推法、摩法、揉法等重点在腹部的中脘、天枢、气海、关元穴上,再用按法、摩法、推法、点法作用于背部膀胱经和华佗夹脊穴上,以补气血津液之不足,脏腑机能之衰弱,重点补后天之本脾胃和先天之本腰肾。
3、通:运用推、拿、搓、等法作用于四肢疏通经络,拿肩井通气机,行气血,点按背部腧穴通畅脏腑气血,以达到祛除病邪壅滞的作用。
4、泻:运用按揉法、推法、弹拨法等作用于腹部,一般用于下焦实证。
由于结滞实热引起的下腹胀满或胀痛,食积火盛,二便不通等皆可用本法,本法之长在于无药物之俊猛,且无毒副作用。
5、汗:用先轻后重的手法加强刺激,步步深入,使全身汗出,使病邪从表解,达到祛风散寒的目的,适用于风热外感和风寒外感。
6、和:运用滚、按、揉、搓、等手法作用于四肢和背部,达到气血调和,表里疏通,阴阳平衡的目的,恢复人体正常的生理状态,主要用于病在半表半里不宜汗不宜吐,不宜下的情况,可调脉气,和经血,气血不和经络不畅引起的肝胃气痛,月经不调,脾胃不和,周身胀痛等症。
7、散:主要作用是“摩而散之,消而化之”使结聚疏通,不论有形或无形的积滞都可以使用,对脏腑之结聚、气血之瘀滞、痰食之积滞应用散法可使气血疏通、结聚消散。
8、清:运用刚中有柔的手法在所取穴位、部位上进行操作,达到清热除烦的目的。
按法利用指尖或指掌,在患者身体适当部位,有节奏地一起一落按下,叫作按法。
通常使用的,有单手按法、双手按法。
临床上,在两肋下或腹部,通常应用单手按法或双手按法。
背部或肌肉丰厚的地方,还可使用单手加压按法。
也就是左手在下,右手轻轻用力压在左手指背上的一种方法;也可以右手在下,左手压在右手指背上。
摩法摩,就是抚摩的意思。
用手指或手掌在患者身体的适当部位,给以柔软的抚摩,叫作摩法。
摩法多配合按法和推法,有常用于上肢和肩端的单手摩法,和常用于胸部的双手摩法。
推拿简介
![推拿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0fb7ca7df242336c1eb95ea8.png)
推拿简介推拿又称“按摩”,是以中医的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并结合西医的解剖和病理诊断,而用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生理、病理状况,达到理疗目的的方法,从性质上来说,它是一种物理的治疗方法。
从推拿的治疗上,可分为保健推拿、运动推拿和医疗推拿。
推拿作用:1.疏通经络:《黄帝内经》里说:“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说明按摩有疏通经络的作用。
如按揉足三里,推脾经可增加消化液的分泌功能等,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按摩主要是通过刺激末梢神经,促进血液、淋巴循环及组织间的代谢过程,以协调各组织、器官间的功能,使机能的新陈代谢水平有所提高。
2.调和气血:明代养生家罗洪在《万寿仙书》里说:“按摩法能疏通毛窍,能运旋荣卫”。
这里的运旋荣卫,就是调和气血之意。
因为按摩就是以柔软、轻和之力,循经络、按穴位,施术于人体,通过经络的传导来调节全身,借以调和营卫气血,增强机体健康。
现代医学认为,推拿手法的机械刺激,通过将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综合作用,以提高局部组织的温度,促使毛细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环,使血液粘滞性减低,降低周围血管阻力,减轻心脏负担,故可防治心血管疾病。
3.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如小儿痢疾,经推拿时症状减轻或消失;小儿肺部有干湿性罗音时,按揉小横纹。
掌心横纹有效。
有人曾在同龄组儿童中并列对照组进行保健推拿,经推拿的儿童组,发病率下降,身高、体重、食欲等皆高于对照组。
以上临床实践及其他动物实验皆证明,推拿按摩具有抗炎、退热、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可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
推拿注意事项:1.身心放松:按摩时除思想应集中外,尤其要心平气和,全身也不要紧张,要求做到身心都放松。
2.取穴准确:掌握常用穴位的取穴方法和操作手法,以求取穴准确,手法正确。
3。
用力恰当:因为过小起不到应有的刺激作用,过大易产生疲劳,且易损伤皮肤。
4.循序渐进:推拿手法的次数要由少到多,推拿力量由轻逐渐加重,推拿穴位可逐渐增加。
什么是推拿
![什么是推拿](https://img.taocdn.com/s3/m/cd360d8ecc22bcd126ff0cd8.png)
什么是推拿?推拿一词是由摩挲、按矫、按摩逐渐演变而来的。
它不仅是名词的变更,而且包含着千百年来,从事推拿医术的医师不断总结,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结果。
推拿医术是中国古老的医治伤病的方法,是目前中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推拿是医生用双手在病人身体上施加不同的力量、技巧和功力刺激某些特定的部位来达到恢复或改善人体的生机、促使病情康复的一种方法。
它是“以人疗人”的方法,属于现在所崇尚的自然疗法的一种。
由于它的方法简便无副作用,治疗效果良好,所以几千年来在我国不断的得到发展,充实和提高。
尤其是近四十年来,由于西医学习中医,开办中医学院,对中医事业的发展和提高起到了巨大作用。
近年来,一些科研机构又对推拿机理开始进行研究,取得了初步成绩,这对推拿又是一个很大的促进。
现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人重视我国这一传统疗法,据了解有美国、英国、意大利、法国、德国、朝鲜、日本、菲律宾、新加波、泰国、马来西亚、印度、瑞典、西班牙、越南、阿根廷等国家来我国学习。
还有一些聘我国专家出国开办学习班。
这说明中国的推拿行手法治疗疾病已受到世界的重视。
推拿概述与治病原理推拿,古称按摩、按蹻,是中医最古老的一种预防;治疗疾病的方法。
早在先秦时代就有记载。
我国古代名医扁鹊、华佗等就用这种方法治疗了许多疾病。
魏、晋、隋、唐时期,推拿治疗和自我按摩保健已十分流行,并在那时传人了朝鲜、日本、印度和欧洲。
宋、金;元时期;推拿防治的范围更加扩大,涉及到内、外、妇、儿各科疾病。
及至明、清时期,在此基础上,推拿实践与理论更有了进步的发展,尤其是用推拿方法治疗小儿疾病,形成了独特的体系。
以后,推拿疗法几经沿革,时至今日更以其防治疾病的特色和良好效果,在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引起了高度重视。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在理论和技术方面都有了新的更大的发展。
推拿疗法和按摩保健之所以几千年间一直在人民群众中流传下来,是与它的良好疗效和作用分不开的。
用这种方法治病保健,简单易行,易懂易学,深受群众的欢迎。
推拿手法详解
![推拿手法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186c8b5cbed5b9f3f90f1cd7.png)
(二)操作要求:
1、直线移动,不可歪斜,否则难以擦 热。
2、向掌下压力适中,不宜太大,以皮 肤不折迭为宜,用力要稳。
3、动作要均匀连续,往返距离要拉得 长。频率100—120次/分。
以上三法,以所产生的热量论,掌擦法较 低,大鱼际擦法中等,小鱼际擦法最高。临床 中,三者可以选择或配合应用,不必拘泥。
(二,不能拖动、 辗动或跳动。
2、压力、频率、 摆幅度要均匀,动作要 协调而有节律。
3、手法频率 120—160次/分。
(三)临床应用
本法接触面较广,压力较大,适用于肩 背腰臀及四肢等肌肉较丰厚的地方。
具有舒筋活血、滑利关节、缓解肌肉、 韧带痉挛,增强肌肉韧带活动功能,促进 血液循环及消除肌肉疲劳等作用。
可用于有些神经系统疾患,软组织损伤 和运动系统疾患。
三、揉法
吸附于一定部位或穴位,带动该处的皮下组 织作轻柔缓和回旋揉动,称为揉法。
揉法分为掌揉,指揉两种。为多种流派的辅 助手法。
(一)动作要领
1、掌揉法 (1) 用手掌大鱼际 或掌跟或手掌吸定于 一定部位或穴位上。 (2) 腕部放松。 (3)以肘部为支 点,前臂作主动摆动, 带动腕做轻柔的揉动。
(四)临床应用:
大鱼际擦法接触面较掌擦法为小, 用于四肢部,尤以上肢部为多用。常 用于治疗四肢伤筋。
小鱼际擦法接触面积较小,如操作 技术熟练,摩擦后可使局部产生灼热 感,如擦腰骶部,可使温热透达少腹 或至下肢。常用于治疗腰背风湿痹痛, 筋脉拘急及脾肾阳虚等症。
三、推法
推法有指推法, 掌推法,肘推法三种。
悬腕 手腕自然垂屈,不可将腕关
节用力屈曲。腕部放松。
以肘部为支点,前臂作主动摆动, 带动腕部摆动和拇指关节作屈伸运动。
推拿的作用及特点
![推拿的作用及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e8a17411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8f.png)
推拿的作用及特点1.推拿保健的作用1疏通经络;黄帝内经里说:“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说明按摩有疏通经络的作用;如按揉足三里,推脾经可增加消化液的分泌功能等,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按摩主要是通过刺激末梢神经,促进血液、淋巴循环及组织间的代谢过程,以协调各组织、器官间的功能,使机能的新陈代谢水平有所提高;2调和气血;明代养生家罗洪在万寿仙书里说:“按摩法能疏通毛窍,能运旋荣卫”;这里的运旋荣卫,就是调和气血之意;因为按摩就是以柔软、轻和之力,循经络、按穴位,施术于人体,通过经络的传导来调节全身,借以调和营卫气血,增强机体健康;现代医学认为,推拿手法的机械刺激,通过将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综合作用,以提高局部组织的温度,促使毛细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环,使血液粘滞性减低,降低周围血管阻力,减轻心脏负担,故可防治心血管疾病;3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如小儿痢疾,经推拿时症状减轻或消失;小儿肺部有干湿性罗音时,按揉小横纹;掌心横纹有效;有人曾在同龄组儿童中并列对照组进行保健推拿,经推拿的儿童组,发病率下降,身高、体重、食欲等皆高于对照组;以上临床实践及其他动物实验皆证明,推拿按摩具有抗炎、退热、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可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也正是由于按摩能够疏通经络;使气血周流、保持机体的阴阳平衡,所以按摩后可感到肌肉放松、关节灵活,使人精神振奋,消除疲劳,对保证身体健康有重要作用;2.推拿保健的主要特点推拿按摩经济简便,因为它不需要特殊医疗设备,也不受时间地点气候条件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实行;且平稳可靠,易学易用,无任何副作用;正由于这些优点,按摩成为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养生健身措施;对正常人来说,能增强人体的自然抗病能力,取得保健效果;对病人来说,既可使局部症状消退,又可加速恢复患部的功能,从而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3.注意事项1身心放松;按摩时除思想应集中外,尤其要心平气和,全身也不要紧张,要求做到身心都放松;2取穴准确;掌握常用穴位的取穴方法和操作手法,以求取穴准确,手法正确;3用力恰当;因为过小起不到应有的刺激作用,过大易产生疲劳,且易损伤皮肤;4循序渐进;推拿手法的次数要由少到多,推拿力量由轻逐渐加重,推拿穴位可逐渐增加;5持之以恒;无论用按摩来保健或治疗慢性病,都不是一两天就有效的,常须积以时日,才逐渐显出效果来,所以应有信心、耐心和恒心;除上述注意事项外,还要掌握推拿保健的时间,每次以20分钟为宜;最好早晚各一次,如清晨起床前和临睡前;为了加强疗效,防止皮肤破损,在施推拿术时可选用一定的药物作润滑剂,如滑石粉、香油、按摩乳等;若局部皮肤破损、溃疡、骨折、结核、肿瘤、出血等,禁止在此处作推拿保健;作自我推拿时,最好只穿背心短裤,操作时手法尽量直接接触皮肤;推拿后有出汗现象时,应注意避风,以免感冒;此外,在过饥、过饱、酗酒或过度疲劳时,也不要作保健推拿;它是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营、卫、气、血等中医理论为基础,对疾病进行辨证施治的;然后再以手法的技巧、力量的强弱,作用于人体的经络、穴位上而产生“热气”类的“物质”,通过经络系统最浅表的皮层也就是体表,按络脉向经脉至内脏渐次传递的顺序,把这些“热气”类有效的刺激,转变成治病防病的因素,从而达到平衡阴阳、调和气血、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治疗目的;而现代医学对推拿按摩防治疾病的道理是这样认识的;皮肤内含有皮脂腺、汗腺、毛囊、丰富的血管和末梢神经,推拿皮肤层<体表防治疾病,正是通过对这些组织的刺激而产生的;由于推拿手法的外在压力作用于体表产生的物理刺激,在:作用区引起的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的变化,直接由皮肤或间接向肌肉深层、筋腱、神经、血管、淋巴等组织渗透,通过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产生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从而使机体功能恢复并得到改善,以防治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总之,推拿是一种古老而又不断发展完善的医疗方法,由于它无药害、无损伤,且简单有效,因而容易在很大范围内普及推广,溯古抚今,展望未来,它必将对人类的医疗保健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推拿治疗作用推拿治疗作用推拿的治疗作用,与针灸疗法相类似,主要是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滑利关节;外可疏散表邪,内可安神醒脑,运脾和中、扶助正气;第一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沟通于脏腑和体表之间,将人体的脏腑组织器官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经络又是运行气血的通路,因此经络不通,脏腑就会生病,气血会发生阻滞、逆乱,筋骨关节会萎缩不用等;推拿治病,通过各种手法刺激,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当人体经络疏通后,气血运行才能正常;人体各部的功能活动才能得以保持协调和相对的平衡;例如风、寒、湿邪侵入人体,客阻经络,则产生肌肉酸痛,此属 "经络不通则痛";通过推拿强刺激,令其发汗;风寒湿邪外达,经络疏通而痛消,此属 "通则不痛";又如患者感到头昏眼花,面色苍白时,说明气血不调或气血亏虚,不能上荣于头面,通过推拿后,会使面色红润,头脑清醒,全身轻松,说明推拿治疗,对调和人体气血有明显效果;第二平衡阴阳,调理脏腑人体在正常情况下,保持着阴阳相对平衡的状态,人体生病,是因为"阴阳失调";如因七情、六淫以及跌扑损伤后,阴阳平衡遭到破坏,则会导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等病理变化,而产生 "阳盛则热,阴盛则寒"等临床证候;推拿治疗,就是根据证候的属性来调节阴阳的偏盛偏衰,平衡脏腑,使其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推拿调整阴阳,平衡脏腑的作用,主要是运用各种手法刺激一定的腧穴来完成的;例如用较强的拿按法刺激内关,可治疗心动过缓,而用较弱的揉按法刺激内关,可治疗心动过速;又如阳虚患者,可用揉法、擦法等较强刺激量的手法,作用于督脉和背俞等穴,以助其阳;而阴虚患者,则用摩法、揉法等较弱的手法,作用于任脉为阴经之海腧穴,以补其阴;经常做推拿或自我推拿,还能增强五脏六腑的功能;例如,经常摩中皖,揉气海、关元、天枢,按揉合谷、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促使胃肠功能加强,并增强肾与膀胱的功能,使食欲增强,二便通畅;第三活血祛瘀理筋整复因闪挫撞击、跌扑损伤后,导致气滞血淤,阻塞经络,或伤筋损骨,出现肿胀、疼痛等,推拿治疗时,可根据损伤的不同部位,采用不同的手法和选用一定的腧穴进行治疗;例如,胸胁挫伤而引起的胸胁疼痛,在胸胁、背部用摩法、推法,还应根据其经脉循行路线和穴位的功效,采用拿揉内关、合谷、阳陵泉等;又如踝关节扭伤,主要用揉法作用于病变局部及其周围,同时按揉太冲、三阴交,以加强活血祛瘀的功效;再如,外伤引起的筋脉、关节扭伤或脱位,可用推拿手法理筋、正骨、复位等;又因筋骨是肝肾的外合;肝血盈则筋得所养,骨髓充则骨骼劲强;故当损骨伤筋病情严重时,还应推拿肝经和肾经的腧穴;以补益肝肾,促进筋骨修复;第四缓解拘急消肿止痛痉挛主要指四肢或面部肌肉拘急,屈伸不利;推拿对外感风寒,寒湿蕴结和肝血亏虚引起者,有较好疗效;例如,外感风寒,侵人太阳经脉,经气失宣,寒性收引而发病者,可用拿按法作用于风池穴,用擦法、按法作用于背部,使其发汗,驱散风邪;又如肝血亏虚,不能养筋引起的痉挛;可揉关元、肾俞和肝经腧穴,以补益肝肾之本,再按揉其病变部位,以缓解痉挛;推拿手法能产生热量,疏通局部气血,滑利关节,使痉挛的肢体得以舒缓;由于推拿对经络的疏通有明显效果,故气血运行通畅,水液不得聚积;不至于发生肿胀、疼痛等症状;第五扶正祛邪防病保健扶正,就是扶助抗病能力;祛邪,就是祛除致病因素,人体正气旺盛,邪气就不能造成疾病;如果正气虚弱;邪气就会乘虚而入致病,得病之后;即是正气和邪气相互斗争的过程;若正气足,正能胜邪,则邪退而病愈;若正虚不能胜邪,则邪进而病情恶化;若经常推拿,又能灵活运用适当的手法和选取补虚的腧穴,就可起到补虚强体,防止外邪内侵的作用;在邪气已经致病的情况下,推拿一方面可以鼓舞人体正气,另一方面又可以疏通经络,发汗解表,祛风除寒,或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或理筋整复,缓解拘急等;以使疾病好转和痊愈;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经常接受推拿治疗或自我推拿,能增强心肌功能,加速血液运行;使代谢旺盛,促进血氧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使心脏得到充分的营养,从而可以预防冠心病、脉管病、肌肉僵直及手足麻木、痉挛和疼痛等;并能调节神经功能,改善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解除大脑的紧张和疲劳;还有调节胰岛和肾上腺的分泌功能;降低高血糖值,防止糖尿病和肥胖病等;推拿能促进消化吸收和营养代谢,增加肺组织的弹性,提高肺活量,从而使人体增强抗病能力,各部组织器官的功能不至于衰退,故能延迟人的衰老,延年益寿;推拿还能使毛细血管舒张,促进炎性渗出物的吸收;使病变局部的炎症和瘀血消散;同时;推拿可降低大脑皮质对疼痛的感受性,故有镇痛作用;并能改善皮肤的营养,便苍白、松弛、干燥的皮肤变为红润而有弹性; 现代医学认为,推拿手法的物理刺激,使施术部位引起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的变化,这种局部反映通过神经—体液的调节而得到加强,并引起整体的继发反应,从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的改变,达到治疗效果;推拿按摩养肾纠虚必修课中医认为,涌泉穴直通肾经,脚心的脚泉穴法是浊气下降的地方;经常按摩涌泉穴,可益精补肾,强身健康,防止早衰,并能舒肝明目,促进睡眠,对肾亏引起的眩晕、失眠、耳鸣、咯血、鼻塞、头痛等有一定的疗效;脚心按摩法认为,涌泉穴直通肾经,脚心的脚泉穴法是浊气下降的地方;经常按摩涌泉穴,可益精补肾,强身健康,防止早衰,并能舒肝,促进睡眠,对肾亏引起的眩晕、失眠、耳鸣、咯血、鼻塞、头痛等有一定的疗效;脚心按摩的是:每日临睡前用温水泡脚,再用手互相擦热后,用左手心按摩右脚心,右手心按摩左脚心,每次100下以上,以搓热双脚为宜;此法有强肾滋阴降火之功效,对中老年人常见的虚热症效果甚佳;强肾操1.端坐,两腿自然分开,与肩同宽,双手屈肘侧举,手指伸向上,与两耳平;然后,双手上举,以两肋部感觉有所牵动为度,随后复原;可连续做3至5次为一遍,每日可酌情做3至5遍;做动作前,全身宜放松;双手上举时吸气,复原时呼气,且力不宜过大、过猛;这种动作可活动筋骨、畅达经脉,同时使气归于丹田,对年老、体弱、气短者有缓解作用;2.端坐,左臂屈肘放两腿上,右臂屈肘,手掌向上,做抛物动作3至5遍;做抛物动作时,手向上空抛,动作可略快,手上抛时吸气,复原时呼气;此动作的作用与第一动作相同;3.端坐,两腿自然下垂,先缓缓左右转动身体3至5次;然后,两脚向前摆动10余次,可根据个人体力,酌情增减;做动作时全身放松,动作要自然、缓和,转动身体时,躯干要保持正直,不宜俯仰;此动作可活动腰膝,益肾强腰,常练此动作,腰、膝得以锻炼,对肾有益;4.端坐,松开腰带,宽衣,将双手搓热,置于腰间,上下搓磨,直至腰部感觉发热为止;此法可温肾健腰,腰部有督脉之命门穴,以及足太阳膀胱经的肾俞、气海俞、大肠俞等穴,搓后感觉全身发热,具有温肾强腰、舒筋等作用;5.双脚并拢,两手交叉上举过头,然后,弯腰,双手触地,继而下蹲,双手抱膝,默念“吹”但不发出声音;如此,可连续做10余遍;常练上述功法,有补肾、固精、壮腰膝、通经络的作用;中医养生之道六措施所谓之道,就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生命规律,探索衰老机理,从而增强生命活力,预防疾病,延缓衰老;所谓中医养生之道,就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生命规律,探索衰老机理,从而增强生命活力,预防疾病,延缓衰老;那么,中医养生之道具体都有哪些措施,以达到养生的目的呢1.顺时养生中医认为,天人合一,人体要顺应四时气候以及阴阳变化的规律;因此,中医养生之道本着“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宗旨,从精神、起居、饮食、运动等方面综合调养;2.调神养生中医养生之道自来十分注重精神方面的调养,其方法除四季调神外,还有养静藏神、动形怡神、移情易性等养神之法;3.饮食养生中医认为,“药食同源”;所以,饮食养生一直是中医养生之道的重中之重,主要有提倡饮食有节、注意饮食卫生、克服饮食偏嗜和药膳保健等措施;4.药物养生中医认为,肾中精气虚衰和脾胃之气的不足是衰老的主要机理;因此,补益扶正是药物养生的基本法则,也是中医养生之道的重要方法;5.导引养生导引术是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以肢体运动和呼吸运动相结合的养生方式,如太极拳、五禽戏、易经经、八段锦等;中医养生之道以导引术来炼形、炼意、炼气,使身体“形与神俱”;6.针灸推拿针灸和推拿都是中医治疗与保健的传统手法,也是中医养生之道的有效措施;针灸推拿可以促进气血、祛邪止痛,补肾健脾,增强正气,从而调节机体生理、病理状况,达到治病与强身的作用;。
推拿的基本手法
![推拿的基本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aa253636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22.png)
推拿的基本手法推拿是中医传统的一种非常古老的治疗方法,通过按摩、揉捏、推拿等手法来调理人体经络,达到治疗疾病、保健养生的目的。
推拿手法种类繁多,每一种手法都有其独特的治疗效果。
下面将介绍一些推拿的基本手法。
1. 按摩手法按摩是推拿中最常见的手法之一,通过用手指、掌心等部位在特定的穴位上施加力量和摩擦刺激,以达到调理经络、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按摩手法可以分为揉摩、推拿、捏捻等。
揉摩手法是用手指或掌心在穴位上来回揉动,以产生温热感;推拿手法是用手掌按压、推动穴位,使其产生舒适感;捏捻手法是用拇指和食指夹捏穴位,以产生刺激感。
按摩手法简单易学,适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和保健。
2. 推拿手法推拿是推拿中比较常用的手法,通过手掌的推动、拍打、抚摩等来刺激穴位,以达到疏通经络、调节气血的作用。
推拿手法可以分为推、拍、抚、揉等。
推是用手掌平推,使皮肤有轻微的颤动感;拍是用手掌或拳头有力地拍打穴位,刺激穴位;抚是用手掌轻柔地抚摩穴位,产生舒适感;揉是用手指和手掌在穴位上揉动,产生温热感。
推拿手法灵活多样,适用于各种病症的治疗和康复。
3. 指压手法指压是推拿中一种较为特殊的手法,通过用手指的力量施加在穴位上,以刺激穴位、调理经络。
指压手法可以分为按压、旋转、点按等。
按压是用手指在穴位上直接按压,以产生刺激感;旋转是用手指在穴位上做旋转运动,以产生按摩感;点按是用手指点压穴位,以产生刺激感。
指压手法需要掌握穴位的准确位置和力度的掌握,适用于各种病症的治疗和调理。
4. 摩擦手法摩擦是推拿中一种较为特殊的手法,通过用手指、掌心等部位在穴位上来回摩擦,以产生热感和刺激感,达到调理经络的作用。
摩擦手法可以分为直接摩擦、间接摩擦等。
直接摩擦是用手指或掌心直接在穴位上摩擦,产生刺激感;间接摩擦是用手指和穴位之间的摩擦来刺激穴位,产生热感。
摩擦手法需要注意力度的掌握,适用于各种病症的治疗和调理。
推拿手法是中医传统的重要治疗手段,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拿学上篇基础篇一、推拿学基础推拿学:研究应用推拿疗法治疗疾病的一门系统科学主要研究推拿治疗疾病的作用原理,发展规律,治疗范围。
推拿:古称按摩,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运用手法作用于人体穴位、部位,或者运动患者肢体关节,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是中医的外治法。
(古称“按摩”、“按跷”、“乔摩”、“桥引”、“按扤”(wù)作用原理:“力—能—信息”的相互转化的结果。
等。
(一)发展源流1.我国最早的推拿学专著《黄帝岐伯按摩》十卷。
2.我国现存最早推拿专著《小儿按摩学》。
小儿推拿独特体系在明朝形成3.隋代所设置的全国最高的医学教育机构-太医署,有按摩博士的职务。
正式开展推拿教育.唐代又将按摩医生分按摩博士、按摩师、按摩工。
4.宋代的大型医学著作《圣济总录》是对《黄帝内经》的一次全面总结整理。
5.张从正在《儒门事亲》一书中,认为按摩也具有汗、吐、下三法的作用。
6..“膏摩”《金匮要略》首推。
“捏脊”《肘后救卒方》。
7.《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对正骨推拿手法总结出“摸、接、端、提、按、摩、推、拿”的正骨八法。
手法操作要领: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
为推拿、正骨者手法最高境界。
8.唐代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为我国现存最早的骨伤科专著。
9.推拿发展为一门专业的治疗方法(专科):隋唐时期。
运用推拿“催产”:宋代。
(二)作用原理: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理筋整复,滑利关节;调整脏腑功能,增强抗病能力。
(三)治疗原则与治法1.治疗原则:未病先防;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三因制宜。
2.治疗方法:温、通、补、泻、汗、和、散、清。
(四)推拿的禁忌证①各种传染性疾病;②各种恶性肿瘤;③所操作的部位皮肤有烧伤、烫伤或有皮肤破损的皮肤病;④结核性和感染性疾病;⑤胃、十二指肠等急性穿孔;⑥骨折及较严重的骨质疏松症患者;⑦月经期、怀孕期的腹部、腰骶部操作;中篇手法篇一、总论手法的概念:用手或肢体的相关部位,按特定的技巧作用于体表,以达到治病、防病及保健的目的,手法的要求:持久,有力,均匀,柔和,从而达到深透和渗透的目的。
1持久:手法按要求作用一定的时间。
2有力:手法要有一定的力度,达到一定的层次。
3均匀:手法的力量,速度及操作幅度要均匀。
4柔和:手法要轻柔和缓,不宜用蛮力,暴力,做到力量轻而不浮,重而不滞。
变换动作要自然。
5深透:手法作用于人体后即有“力达病所”的力透感,治疗后该部位的浅层和深层组织均得到充分的放松。
6渗透:一些手法产生的效果是从浅层组织渗透到深层组织。
手法的分类(按手法动作形态特点):1摆动类手法(即具有摆动特点的手法)一指禅推法,扌袞法,揉法,缠法2摩擦类手法(具有与体表之间有相互摩擦特点)摩,擦,推,搓,抹,刮,扫散,推桥弓。
3挤压类手法(具有与体表之间有相互挤压特点)按,点,拿,捏,捻,掐,拨,捋,踩跷法。
4叩击类手法(具有叩击特点)振,抖法。
5运动关节类手法(可以使关节产生运动的手法)摇,背,拔伸,扳,屈伸法。
二、各论(一)一指禅推法1.定义:以拇指着力,通过前臂的摆动,带动腕部的往返摆动,使所产生的力通过拇指持续地作用于治疗部位。
2. 要求:沉肩、垂肘、悬腕、掌虚、指实、压力、紧推慢移、蓄力于掌,发力于指。
3.特点:1)接触面较小,压强较小,深透力强,手法功力缠绵。
2)以指端操作时,接触面小,易于施力,刺激相对较强,如以罗纹面操作,则接触面较大,刺激相对平和。
3)一指禅推法并非以外力的操作求效,而是讲究内功、内径,待手法熟悉后,功到自然成,深透力强,适用于经络穴位上的操作。
4)要紧推慢移。
5)严格要求沉肩、垂肘、悬腕、掌虚、指实,吧上肢各关节的活动度限制到最小范围。
4.临床应用:治疗胃脘痛、冠心病、头痛、面瘫、颈椎病、关节炎。
5.作用:健脾和胃、宽胸理气、镇静安神、舒筋通络。
6.分类:一指禅指端推法、一指禅罗纹面推法、一指禅偏锋推法、跪推法。
(二)滚法1.定义:以手背部小指着力,通过前臂的旋转和腕关节的屈伸运动,使着力部在治疗部位上持续不断地来回滚动。
2.手法特点:滚法接触面积广,压力大,对体表部位的滚动刺激呈轻重交替形势,刺激平和舒适。
3.操作要领:沉肩、垂肘,以小指掌指关节背侧为吸定点,手背部小指侧着力于治疗部位,肘关节微屈并放松,腕关节放松,前臂摆动,带动前臂旋转和腕关节屈伸的复合运动,使产生的力持续作用在治疗部位上。
手法频率120~160次/分。
4.治疗作用: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腰椎间盘突出症、各种运动损伤、偏瘫、截瘫。
适用于人体的项背部、腰骶部一级四肢部位的操作。
5.作用:缓解肌肉痉挛,消除疲劳。
6.分类:侧滚法、立滚法。
(三)揉法1.定义:以指、掌的某一部位在体表施术部位上作轻柔灵活的上下、左右或环转揉动。
2. 动作要领:①应以肢体的近端带动远端做小幅度的环旋揉动。
②着力部位要吸定于治疗部位,并带动深层组织,不能在体表有摩擦运动。
③揉动的幅度要适中,不宜过大或过小。
3.分类:指揉法、掌揉法、鱼际揉法、掌根揉法、前臂揉法、肘揉法。
4.治疗作用:胃脘痛、便秘、泄泻、癃闭、头痛、软组织挫伤、颈椎病、小儿斜颈、小儿遗尿、近视等。
5.作用:宽胸理气、消积导滞、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四)拿法1.定义:以拇指和其余手指相对用力,题捏或揉捏肌肤。
捏而提起谓之拿。
2.操作:用拇指指面和其他手指指面相对用力,捏住施术部位的肌肤并逐渐用力内收,将治疗部位的肌肤提起,做连续的提捏或揉捏动作。
3.动作要领:1)手掌空虚,指腹贴紧治疗部位2)动作要有连贯性3)用力由轻到重,不可突然用力。
(指间关节不能弯曲)。
4.作用:缓解肌肉痉挛、通调气血、发汗解表、开窍醒脑。
5.应用:颈椎病、肩周炎、恶寒头痛。
(五)拨法1.定义:以拇指,手掌或肘深按于治疗部位,进行单向或往返的移动。
2.分类:拇指拨法、掌指拨法、肘拨法。
3.动作要领:1)先按后拨,用力由轻渐重。
2)波动时应垂直于肌腱、肌腹、条索。
3)以上肢带动着力部位,掌指关节及指间关节不动。
4)做拇指拨法时,拇指应做对掌运动。
4.作用:缓解肌肉痉挛、松解粘连。
5.应用:颈椎病,肩周炎,腰背筋膜炎,梨状肌损伤综合症。
(六)搓法1.定义:以双手夹持肢体或以单手、双手着力于治疗部位,做快速的交替运动或往返运动。
2.分类:夹搓法、推搓法。
3.动作要领:1)双手用力要对称。
2)搓动要快,移动要慢。
4.作用:舒筋通络、调和气血、疏肝理气。
5.治疗:肢体酸痛、筋脉不利及胸胁胀痛满闷。
(七)击法1.定义:用掌根、小鱼际、指尖、拳背或桑枝棒等器具击打治疗部位。
2.分类:掌根击法、侧击法、指尖击法、拳击法、棒击法。
3.动作要领:击打时要有弹性;操作时应有一定节律;击打力量要适中,应因人因病而异。
4.作用:舒筋通络、行气活血、开窍醒脑、缓解肌肉痉挛、消除肌肉疲劳。
5.治疗:颈腰椎疾患引起的肢体酸痛麻木,风湿痹痛,疲劳酸痛。
(八)弹法1.定义:用一个手指指腹按压住另一指指甲,连续弹击治疗部位。
2.动作要领:动作要快、柔和、有弹性、有节律。
3.作用:镇静醒脑。
4.治疗:头痛、失眠、嗜睡。
适用于头部。
(九)按法1.定义:以指或掌着力于体表,逐渐用力下压。
2.分类:指按法和掌按法。
3.动作要领:1)用力由轻到重,稳而持续,使刺激充分达到深层组织。
2)治疗部位上垂直下压,操作应缓慢且节律性。
3)着力部位紧贴体表,不可移动。
4)不可突施暴力。
4.作用:放松肌肉、开通闭塞、活血止痛。
5.应用:腰痛、颈椎病、肩周炎、肢体酸痛麻木、偏瘫、头痛、胃脘痛。
6.注意事项:不论指按法,还掌按法,其用力原则是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手法操作忌突发突止,暴起暴落。
身体上半部的重量很容易通过上肢传到手掌部,使操作者不易疲劳。
(十)摩法1.定义:用指或掌在患者体表做环形而又节律的轻抚摩动。
古代应用常配以药膏2.分类:指摩法、掌摩法。
3.动作要领:1)上肢及腕掌要放松,轻放于治疗部位。
2)前臂带动腕及着力部位做环旋活动。
3)动作要缓和协调。
4)用力宜轻不宜重,速度宜缓不宜急。
5)指摩法操作时腕关节应保持一定的紧张度,掌摩法则腕部放松。
4.作用:和中理气、消积导滞、温肾壮阳、行气活血、散瘀消肿。
5.治疗:脘腹疼痛、食积胀满、泄泻、便秘、遗精、阳痿、外伤肿痛。
(十一)擦法1.定义:用指、掌贴附于施术部位,做快速的直线往返运动,使之摩擦生热。
2.分类:掌擦法、鱼际擦法、侧擦法。
3.动作要领:1)着力部分要紧贴体表,压力适中。
2)沿直线往返操作,不可歪斜。
3)往返的距离要尽量拉长,动作要连续不断。
4)速度要均匀且快,不可擦破皮肤。
4.作用:温经散寒。
治疗寒性疾病。
(十二)推法1.定义:以指,掌,肘着力于治疗部位上,做单方向直线推动。
2.分类:指推法;掌推法;肘推法。
3.动作要领:1)着力部位要紧贴体表,压力平稳适中,做到轻而不浮,重而不滞。
2)要单方向直线推进,速度宜缓慢均匀。
3)应参考经络走向、气血运行以及肌纤维方向推进。
4)非两手同时在身体两侧做推法时,应单手推。
4.作用:通经活血、化瘀消肿、祛风散寒、通便消积。
5.治疗:腰腿痛、风湿痹痛、感觉迟钝、头痛失眠、腹胀便秘。
(十三)抹法1.定义:用拇指螺纹面或掌面在治疗部位做上下或左右直线或曲线的移动。
2.分类:指抹法、掌抹法。
3.动作要领:1)指掌面要紧贴治疗部位,不宜带动深部组织。
2)用力要均匀,动作要和缓灵活。
3)指抹法用拇指近端带动远端进行操作。
4)两手的速度要对称,宜缓不宜急。
4.作用:镇静安神、提神醒脑。
5.治疗:头痛、失眠、眩晕眼周疾病。
(十四)点法1.定义:以指端或关节突起部点按治疗部位。
2.分类:拇指端点法、屈拇指点法、屈食指点法、肘点法、点穴棒点法。
3.动作要领:1)着力部位吸定,要由轻而重,平稳持续地施力,使刺激力量充分传到机体组织深部。
2)无论何种点法,手指都应用力保持一定姿势,避免在点的过程中出现手指过伸或过屈,造成损伤。
4.作用:通经活络,调理气机。
5.治疗:止痛、急救、调理脏腑功能。
(十五)捏法1.定义:用拇指和其他手指在治疗部位做相对性挤压。
2.动作要领:1)拇指与其他手指以指面着力,用力对称。
2)动作要连贯而有节奏性,用力要均匀而柔和。
3)捏拿肌肤松紧要适宜。
3.作用: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缓解肌肉痉挛。
4.治疗:头痛、中风偏瘫、颈椎病、四肢酸痛。
(十六)捻法1.定义:用拇、食指夹住治疗部位,进行往返有节律性搓揉的手法。
2.作用:疏通皮部、理筋通络。
3.治疗:指间关节扭挫伤、类风湿性关节炎、腱鞘炎。
(十七)掐法1.定义:以指端重刺激治疗部位。
“掐者用大拇指甲将病处掐之”2.作用:醒神开窍、镇静息风、通经止痛。
3.治疗:痉挛、昏迷、各种痛症。
(十八)振法1.定义:以掌或指在体表治疗部位静止性用力,产生快速而强烈振动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