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物理培优一轮计划全国创新版培优讲义:第13
(新课标)2019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主题十三 波、光和相对论 课时跟踪训练57
课时跟踪训练(五十七)落实双基[基础巩固]1.据《飞行国际》报道称,中国制造的首款具有“隐身能力”和强大攻击力的第四代作战飞机“歼-20”(如图),于2011年1月11日12:50进行了公开首飞.它的首飞成功标志着中国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成为世界上进入到第四代战机研发序列中的国家.隐形飞机的原理是:在飞机研制过程中设法降低其可探测性,使之不易被敌方发现、跟踪和攻击.根据你所学的物理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运用隐蔽色涂层,无论距你多近,即使你拿望远镜也不能看到它B.使用能吸收雷达电磁波的材料,在雷达屏幕上显示的反射信息很小、很弱,很难被发现C.使用吸收雷达电磁波涂层后,传播到复合金属机翼上的电磁波在机翼上不会产生感应电流D.主要是对发动机、喷气尾管等因为高温容易产生紫外线辐射的部位采取隔热、降温等措施,使其不易被对方发现[解析]隐形飞机的原理是在飞机制造过程中使用能吸收雷达电磁波的材料,使反射的雷达电磁波很弱,在雷达屏幕上显示的反射信息很小、很弱,飞机在雷达屏幕上很难被发现,故只有B正确.[答案] B2.(2017·湖北八校联考)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的实验中,请按照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甲、乙两图都是光的条纹形状示意图,其中干涉图样是________.(2)将下表中的光学元件放在图丙所示的光具座上组装成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的实验装置,并用此装置测量红光的波长.的排列顺序应为________.(填写元件代号)(3)已知该装置中双缝间距d =0.50 mm ,双缝到光屏的距离L =0.50 m ,在光屏上得到的干涉图样如图甲所示,分划板在图中A 位置时游标卡尺如图乙所示,则其示数为________mm ;在B 位置时游标卡尺如图丙所示.由以上所测数据可以得出形成此干涉图样的单色光的波长为________m.[解析] (1)图甲中的条纹间距和宽度相同,是干涉图样,图乙是衍射图样.(2)光源发出的白光,各种频率都有,加上E 后通过的只有红光了,变成单色光,加上D 和B ,就得到两列频率相同、步调一致的相干光,最后放置光屏,干涉条纹呈现在光屏上,所以顺序为CEDBA .(3)A 位置的示数为111.10 mm ,B 位置的示数为115.45 mm ,图甲中AB 之间的距离为(115.45~111.10) mm =4.35 mm ,则相邻条纹的间距为Δx =4.357 mm ,再根据公式Δx =L dλ,代入数据得波长为6.2×10-7m.[答案] (1)甲 (2)CEDBA (3)111.10 6.2×10-7[素能培养]3.(多选)某一质检部门为检测一批矿泉水的质量,利用干涉原理测定矿泉水的折射率.方法是将待测矿泉水填充到特制容器中,放置在双缝与荧光屏之间(之前为空气),如图所示,特制容器未画出,通过比对填充后的干涉条纹间距x 2和填充前的干涉条纹间距x 1就可以计算出该矿泉水的折射率.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设空气的折射率为1)( )A .x 2<x 1B .x 2>x 1C .该矿泉水的折射率为x 1x 2D .该矿泉水的折射率为x 2x 1[解析] 把空气换成矿泉水后,根据v =λf 可知,入射光的频率f 不变,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减小,波长减小.根据干涉的条纹间距公式Δx =L dλ可知,对同一个装置来说,波长减小,条纹间距减小,即x 2<x 1,因n =c v =λ1λ2,易得该矿泉水的折射率为x 1x 2,A 、C 正确. [答案] AC4.(多选)如图所示,一玻璃柱体的横截面为半圆形,让太阳光或白炽灯光通过狭缝S 形成细光束从空气射向柱体的O 点(半圆的圆心),产生反射光束1和透射光束2.现保持入射光不变,将半圆柱绕通过O 点且垂直于纸面的轴线转动,使反射光束1和透射光束2恰好垂直.在入射光线的方向上加偏振片P ,偏振片与入射光线垂直,其透振方向在纸面内,这时看到的现象是( )A .反射光束1消失B .透射光束2消失C .反射光束1和透射光束2都消失D .偏振片P 以入射光线为轴旋转90°角,透射光束2消失[解析] 自然光射到界面上,当反射光与折射光垂直时,反射光和折射光的偏振方向相互垂直,且反射光的偏振方向与纸面垂直,折射光的透振方向与纸面平行,因此当在入射光线方向垂直放上透振方向在纸面内的偏振片P 时,因垂直于纸面无光,反射光束1消失,选项A 正确,B 、C 均错误;偏振片转动90°,平行于纸面的光消失,则透射光束2消失,选项D 正确.[答案] AD5.(多选)在五彩缤纷的大自然中,我们常常会见到一些彩色光的现象,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干涉的是( )A .洒水车喷出的水珠在阳光照耀下出现的彩色现象B .小孩儿吹出的肥皂泡在阳光照耀下出现的彩色现象C .雨后天晴马路上油膜在阳光照耀下出现的彩色现象D .用游标卡尺两测量爪的狭缝观察日光灯的灯光出现的彩色现象E .实验室用双缝实验得到的彩色条纹[解析] A 属于光的色散现象;B 、C 属于光的薄膜干涉现象;D 属于光的单缝衍射现象;E 属于光的双缝干涉现象.[答案] BCE6.如图所示,在双缝干涉实验中,S 1和S 2为双缝,P 是光屏上的一点,已知P 点与S 1、S 2距离之差为2.1×10-6 m ,分别用A 、B 两种单色光在空气中做双缝干涉实验,问P 点是亮条纹还是暗条纹?(1)已知A 光在折射率为1.5的介质中波长为4×10-7m ;(2)已知B 光在某种介质中波长为3.15×10-7 m ,当B 光从这种介质射向空气时,临界角为37°;(3)若让A 光照射S 1,B 光照射S 2,试分析光屏上能观察到的现象. [解析] (1)设A 光在空气中波长为λ1,在介质中波长为λ2,由n =c v =λ1λ2,得λ1=n λ2=1.5×4×10-6 m =6×10-7m根据路程差Δr =2.1×10-6 m ,可知N 1=Δr λ1=2.1×10-6 m 6×10-7 m =3.5 由此可知,从S 1和S 2到P 点的路程差是波长λ1的3.5倍,所以P 点为暗条纹.(2)根据临界角与折射率的关系sin C =1n得n =1sin37°=53由此可知,B 光在空气中波长λ3为λ3=n λ介=53×3.15×10-7 m =5.25×10-7 m 路程差Δr 和波长λ3的关系为:N 2=Δr λ3=2.1×10-6 m 5.25×10-7 m=4,可见,P 点为亮条纹. (3)若让A 光和B 光分别照射S 1和S 2,这时既不能发生干涉,也不发生衍射,此时在光屏上只能观察到亮光.[答案] (1)暗条纹 (2)亮条纹 (3)见解析。
最新2019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名师讲义及配套试题(共528页 附解析)
例1
(多选)以下关于质点和参考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研究“嫦娥二号”卫星在绕月球飞行的轨迹时,卫星可以看成质点 B.研究在平直公路上汽车的行驶速度时,可以将汽车看成质点 C.参考系是在描述物体运动时,用来作参考的物体,必须选静止的物体 D.参考系可以任意选择,并且选择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来描述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时,结果是相同的
2.速度和速率 (1)平均速度:物体的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公式 v= Δx ,单位:m/s。 Δt
平均速度是矢量,方向就是物体位移的方向,表示物体在时间Δt 内的平均快慢程度。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速度,表示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快慢程度,瞬时速 度是矢量,方向即物体的运动方向。 (3)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叫速率,是标量。 (4)平均速率指物体通过的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比值,是标量。 【知识点 3】 1.定义 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2.定义式 加速度 Ⅱ
第1讲
【知识点 1】 1.参考系 参考系、质点 Ⅰ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主干梳理·夯实基础
板块一
(1)定义: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时,用来作参考的物体。 (2)参考系的选取 ①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既可以是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静止的物体,通常选地面为参考系。 ②比较两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选同一参考系。 ③对于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结果一般不同。 2.质点 (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2)把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知识点 2】 1.位移和路程 位移、速度 Ⅱ
第 3 页 共 525 页
(1)明确题目中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如例 1 A 选项中研究的是卫星绕月球飞行的轨迹。 (2)分析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能否忽略不计。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影响很小,可 以忽略不计时,可将其视为质点。如“嫦娥二号”卫星绕月飞行中月球本身大小与轨迹半径相比可忽略不计。 [跟踪训练] 如图所示,我国空军在进行空中加油训练,大型加油机与受油机在空中以同样的速度沿同一方 ) 向水平飞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2019版高考物理培优一轮计划全国创新版能力练:第14章
1.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某一过程中,外界对气体做了8×104 J的功,气体的内能减少了1.2×105 J,则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A.W=8×104 J,ΔU=1.2×105 J,Q=4×104 JB.W=8×104 J,ΔU=-1.2×105 J,Q=-2×105 JC.W=-8×104 J,ΔU=1.2×105 J,Q=2×104 JD.W=-8×104 J,ΔU=-1.2×105 J,Q=-4×104 J答案 B解析因为外界对气体做功,W取正值,即W=8×104 J;内能减少,ΔU取负值,即ΔU=-1.2×105J;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ΔU =W+Q,可知Q=ΔU-W=-1.2×105 J-8×104 J=-2×105 J,B 正确。
2.某驾驶员发现中午时车胎内的气压高于清晨时的,且车胎体积增大。
若这段时间胎内气体质量不变且可视为理想气体,那么()A.外界对胎内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减小B.外界对胎内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大C.胎内气体对外界做功,内能减小D.胎内气体对外界做功,内能增大答案 D解析由pVT=C可知车胎内气体p、V增大时,车胎内气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车胎体积增大,气体对外做功,D正确。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科技的进步可以使内燃机成为单一热源的热机B.分子间作用力的合力表现为引力时,若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则分子间的合力一定减小,分子势能一定增大C.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D.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其内能不一定增加答案 D解析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全部用来对外做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是不可能的,故A错误;分子间作用力的合力表现为引力时,若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则分子间的合力不一定减小,分子势能一定增大,故B错误;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小颗粒的运动,不是液体分子的运动,故C错误;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其内能不一定增加,故D正确。
2019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主题十三波、光和相对论13_2_1机械波的常考问题课件
(1)图乙可能是图甲中哪个质点的振动图象________(填正确 选项即可);若该波沿 x 轴正方向传播,则图乙可能是图甲中哪个 质点的振动图象________(填正确选项即可).
A.x=0 处的质点 B.x=1 m 处的质点 C.x=2 m 处的质点 D.x=3 m 处的质点 (2)设该波沿 x 轴负方向传播,画出 x=3 m 处的质点的振动 图象. [思路点拨] 题中给出了 t=1 s 时的波形图和介质中某质点 的振动图象,可根据波的传播方向和质点振动方向的关系进行分 析.
A.质点 Q 开始振动的方向沿 y 轴正方向 B.该波从 P 传到 Q 的时间可能为 7 s C.该波的传播速度可能为 2 m/s D.该波的波长可能为 6 m [审题指导] ①说明波由 P 向 Q 传播. ②根据传播方向画出此刻波形图是解题关键.
主
题
波、光和相对论
十
三
高考研究课
解读高考 精准备考
研考情 明考向 分析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在考查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时,往 往以考查振动图象和波动图象为主,主要涉及的知识为波速、波 长和频率(周期)的关系,光学部分以考查光的折射定律和全反射 等知识为主. 命题形式通常为一选择题(或填空题)加一计算题,选择题(或 填空题)侧重考查对机械波或光学知识的理解,计算题主要考查光 的折射、全反射的综合应用,也可能会考查振动和波的综合应用.
[答案] ABE
探究二 波的多解问题 1.造成波的多解问题的主要因素 (1)周期性 ①时间周期性:时间间隔 Δt 与周期 T 的关系不明确.②空 间周期性:波传播距离 Δx 与波长 λ 的关系不明确. (2)双向性 ①传播方向的双向性:波的传播方向不确定. ②振动方向的双向性:质点振动方向不确定.
2019版高考物理培优一轮计划全国创新版课件:第13章 近代物理初步 49
3.(多选)在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中,有一原来静止 的原子核,该核衰变后,放出的带电粒子和反冲核的运动轨
迹分别如图所示,由图可以判定( ) A.该核发生的是 α 衰变 B.该核发生的是 β 衰变 C.磁场方向一定垂直纸面向里 D.磁场方向向里还是向外不能判定
解析 原来静止的核,放出粒子后,总动量守恒,所以 粒子和反冲核的速度方向一定相反,根据图示,它们在同一 磁场中是向同一侧偏转的,由左手定则可知它们必带异种电 荷,故应为 β 衰变;由于不知它们的旋转方向,因而无法判 定磁场是向里还是向外,即都有可能,故 B、D 正确。
考点 2 核反应类型与核反应方程
1.重核裂变
(1)定义:质量数较 ___大______的原子核受到高能粒子的 轰击而分裂成几个质量数较 ___小______的原子核的过程。
(2)特点:
①裂变过程中释放出 __巨__大_____能量。
②裂变的同时能够释放出 2~3(或更多)个 ___中__子____。 ③裂变的产物不是唯一的。对于铀核裂变有二分 (3)典型的裂变反应方程: 23952U+10n―→8396Kr+15464Ba+3 ___0_1n_____。
考点 3 核能
1.核力 (1)定义:原子核内部 __核___子____间特有的相互作用力。 (2)核力的特点: ①是强相互作用的一种表现; ②是 __短__程_____力,作用范围在 1.5×10-15 m 之内;
③每个核子只能与 __其__相__邻__的__核__子___发生核力作用。 2.结合能:核子结合为原子核时 _释__放__的__能__量___或原子 核分解为核子时 _吸__收__的__能__量__,叫做原子核的结合能,也称 核能。 3.比结合能 (1)定义:原子核的结合能与 __核__子__数___之比,称作比结 合能,也叫平均结合能。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第13章 3-3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3-3[高考导航]第1讲 分子动理论 内能知识排查分子动理论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1)分子的大小①分子直径:数量级是10-10m ; ②分子质量:数量级是10-26 kg ; ③测量方法:油膜法。
(2)阿伏加德罗常数:1 mol 任何物质所含有的粒子数,N A =6.02×1023mol -1。
2.分子热运动: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1)扩散现象:相互接触的不同物质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可在固体、液体、气体中进行。
(2)布朗运动: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微粒的无规则运动,微粒越小,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显著。
3.分子力: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且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总是斥力变化得较快。
(1)r=r0,F引=F斥,F=0(2)r>r0,F引>F斥,F为引力(3)r<r0,F引<F斥,F为斥力温度1.意义:宏观上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表示物体中分子平均动能的大小)。
2.两种温标(1)摄氏温标和热力学温标的关系T=t+273.15__K;(2)绝对零度(0 K):是低温极限,只能接近不能达到,所以热力学温度无负值。
内能1.分子动能(1)意义:分子动能是分子做热运动所具有的能;(2)分子平均动能:所有分子动能的平均值。
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2.分子势能(1)意义:由于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所以分子具有由它们的相对位置决定的能。
(2)分子势能的决定因素①微观上:决定于分子间距离和分子排列情况;②宏观上:决定于体积和状态。
3.物体的内能(1)概念理解:物体中所有分子的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是状态量;(2)决定因素:对于给定的物体,其内能大小由物体的温度和体积决定,即由物体内部状态决定;(3)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位置高低、运动速度大小无关。
(4)改变内能的方式小题速练1.(多选)目前,很多省份已开展空气中PM2.5浓度的监测工作。
2019版高考物理培优一轮计划全国创新版课件:第1章 运
甲、乙两物体的速度均逐渐减小,甲沿 x 轴正方向运动,乙 沿 x 轴负方向运动,A、B 均错误;因两物体的位移大小均 x2- x1 为 x=x2-x1,故其平均速度大小均为 v = ,D 正确, t1 C 错误。
[例 2]
(多选)如图为甲、乙、丙三个军事小分队进行 )
军事行动的运动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解析
因在 0~ t3 时间内甲、乙两质点的速度图线与 t
轴所围“面积”相等,说明位移相等,则甲、乙两质点的平 均速度相等,故 A 项正确;在 0~t1 时间内,甲的图线斜率 为正值,加速度为正方向。在 t2~ t3 时间内,乙的图线斜率 为负值, 加速度为负方向, 两个加速度不相同, 故 B 项错误; 0+ v0 v0 甲质点在 0~t1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 = ,乙质点在 2 2 0+ v0 v0 0~ t2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 = ,故 C 项错误;由图 2 2 可知甲、乙两质点的速度均为正值。则两质点均做单向直线 运动,不可能回到出发点,故 D 项错误。
(3)位移—时间图线上每一点的斜率表示物体该时刻的速 度,斜率的大小表示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 向。
2.位置坐标(yx)图象 表示物体平面位置的坐标图,图线表示物体在平面内实 际运动轨迹的路线,在坐标图上能表示出物体运动的位移, Δy 其斜率的大小就是 =tanα 是个数值,没有单位。 Δx
解析 由 xt 图象可以看出,在 t1 时刻,b 车追上 a 车, A 错误;在 t2 时刻,b 车运动图象的斜率为负值,表示 b 车 速度沿负方向,而 a 车的速度始终沿正方向,B 正确;从 t1 时刻到 t2 时刻,图线 b 斜率的绝对值先减小至零后增大,反 映了 b 车的速率先减小至零后增大,C 正确,D 错误。
2019版高考物理培优一轮计划全国创新版能力练:第3章
1.雨滴从空中由静止落下,若雨滴受到的空气阻力随雨滴下落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图中能大致反映雨滴运动情况的是( )答案 C解析 对雨滴进行受力分析可得mg -k v =ma ,随雨滴速度的增大可知雨滴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
故选C 。
2.(2017·辽宁抚顺模拟)如图所示,物块A 放在木板B 上,A 、B 的质量均为m ,A 、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 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3。
若将水平力作用在A 上,使A 刚好要相对B 滑动,此时A 的加速度为a 1;若将水平力作用在B 上,使B 刚好要相对A 滑动,此时B 的加速度为a 2,则a 1、a 2之比为( )A .1∶1B .2∶3C .1∶3D .3∶2答案 C解析 当水平力作用在A 上,使A 刚好要相对B 滑动,A 、B的加速度相等,对B 隔离分析,B 的加速度为a B =a 1=μmg -μ3·2mg m=13μg ;当水平力作用在B 上,使B 刚好要相对A 滑动,A 、B 的加速度相等,对A 隔离分析,A 的加速度为a A =a 2=μmg m =μg ,可得a 1∶a 2=1∶3,C 正确。
3. (多选)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足够长的静止小车,小车质量为M=5 kg,小车上静止地放置着质量为m=1 kg的木块,木块和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用水平恒力F拉动小车,下列关于木块的加速度a m和小车的加速度a M,可能正确的有()A.a m=1 m/s2,a M=1 m/s2B.a m=1 m/s2,a M=2 m/s2C.a m=2 m/s2,a M=4 m/s2D.a m=3 m/s2,a M=5 m/s2答案AC解析当M与m间的静摩擦力f≤μmg=2 N时,木块与小车一起运动,且加速度相等;当M与m间相对滑动后,M对m的滑动摩擦力不变,则m的加速度不变,所以当M与m间的静摩擦力刚达到最大值时,木块的加速度最大,由牛顿第二定律得:a m=μmgm=μg=0.2×10 m/s2=2 m/s2此时F=(M+m)a m=(5+1)×2 N=12 N当F<12 N,可能有a M=a m=1 m/s2。
2019高考物理培优三轮考前回扣江苏专用版讲义:要点回扣要点14含答案.doc
要点14交变电流[规律要点]1 .交变电流的产生(1)产生原理:将闭合线圈置于匀强磁场中,并绕垂直于磁场方向的轴做匀速转动, 线圈中将产生按正弦规律变化的交流电。
(2)交流电产生过程中的两个特殊位置注意:正弦式交流电的变化规律与线圈的形状、转动轴处于线圈平面内的位置无关。
2.正弦式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线圈在中性面位置开始计时)3 .交变电流“四值叩勺区别与联系(1)电感:通直流,阻交流;通低频,阻高频。
(2)电容:通交流,隔直流;通高频,阻低频。
5.理想变压器(1)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基本量的关系或 l\n\ =/2〃2 + /3旳+ …+Z/S频率关系f\=f2,变压器不改变交流电的频率⑵理想变压器的制约关系① 电压:原决定副。
根据变压器的原理可知,输入电压U 决定输出电压S ,lh = 乎3。
当3不变时,不论负载电阻R 变化与否,S 都不会改变。
② 电流:副决定原。
输出电流决定输入电流人。
当负载电阻尺增大时,减小, 则厶相应减小;当负载电阻R 减小吋,,2增大,则人相应增大。
因此,在使用变压 器时不能使变压器副线圈短路。
③ 功率:副决定原。
输岀功率卩2决定输入功率巴。
理想变压器的输出功率与输入 功率相等,即P 2 = Plo 在输入电压3 —定的情况下,当负载电阻/?增大吋,厶减 小,则P2 = I 2V 2减小,P1也将相应减小;当/?减小时,b 增大,P1 = I1U 2增大,则 P^也将增大。
6. 远距离输电相关的问题 (1)输电电路图(2)基木关系电流关系:n\I\勿厶二乩人,H =电压关系:—=—,(/2—^3 + A(7Ort\ ri2 旳 "4功率关系:P\=P2, P3 = P4, B = P3 + AP 。
[保温训练]1. (2018-江苏金太阳高三联考)某一电子设备所加止弦交流电的电压随时间变化规律 如图1所示,贝% )图1A. 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用P发电厂B.交流电压的有效值为100V2 VC.交流电压瞬时值表达式为w=100cos 25z(V)D.此交流电压不可以直接加在耐压值为80 V的电容器两端答案D2.(2017-无锡市期末)如图2所示,交流电源的电动势有效值与直流电源的电动势相等,两电源的内阻均可忽略,三个灯泡是完全相同的,分别与定值电阻、电感器和电容器和接。
2019届高考物理江苏专版一轮复习讲义:第十三章 波与相对论[选修3-4]-word文档
第十三章 ⎪⎪⎪波与相对论[选修3-4] 第1节机械振动(1)简谐运动是匀变速运动。
(×) (2)周期、频率是表征物体做简谐运动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3)振幅等于振子运动轨迹的长度。
(×)(4)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可以是恒力。
(×)(5)弹簧振子每次经过平衡位置时,位移为零、动能最大。
(√)(6)单摆在任何情况下的运动都是简谐运动。
(×)(7)物体做受迫振动时,其振动频率与固有频率无关。
(√)(8)简谐运动的图像描述的是振动质点的轨迹。
(×)突破点(一) 简谐运动1.动力学特征F =-kx ,“-”表示回复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反,k 是比例系数,不一定是弹簧的劲度系数。
2.运动学特征简谐运动的加速度与物体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成正比而方向相反,为变加速运动,远离平衡位置时,x 、F 、a 、E p 均增大,v 、E k 均减小,靠近平衡位置时则相反。
3.运动的周期性特征相隔T 或nT 的两个时刻,振子处于同一位置且振动状态相同。
4.对称性特征(1)相隔T 2或(2n +1)T 2(n 为正整数)的两个时刻,振子位置关于平衡位置对称,位移、速度、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如图所示,振子经过关于平衡位置O 对称的两点P 、P ′(OP =OP ′)时,速度的大小、动能、势能相等,相对于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相等。
(3)振子由P 到O 所用时间等于由O 到P ′所用时间,即t PO =t OP ′。
(4)振子往复过程中通过同一段路程(如OP 段)所用时间相等,即t OP =t PO 。
5.能量特征振动的能量包括动能E k 和势能E p ,简谐运动过程中,系统动能与势能相互转化,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例1] (2019·浙江高考)一位游客在千岛湖边欲乘坐游船,当日风浪较大,游船上下浮动。
可把游船浮动简化成竖直方向的简谐运动,振幅为20 cm ,周期为3.0 s 。
2019高考物理培优三轮考前回扣江苏专用版课件:要点回扣 要点13
图5
解析
左管中小磁石和羽毛都做自由落体运动,下落时间相等,A项错误;当小磁石
在铜管下落时,由于穿过铜管的磁通量变化,导致铜管产生感应电流,磁石将受到安
培力的阻碍作用,羽毛做自由落体运动,所以右管中小磁石的下落时间大于羽毛的下
Lω 流出到达 a 导线, 方向不变, 故选项 A 错误, C 正确; 所产生的电动势大小为 E=BL· , 2 E BL2ω 则产生的电流大小为 I=R= , 故选项 B 正确; 当铜盘不动磁场按正弦规律变化时, 2R 铜盘中形成涡流,该电流仅在铜盘中产生,没有电流通过灯泡,故选项 D 错误。
C.两次进入过程流经线圈横截面的电荷量之比为1∶1
D.两次进入过程线圈中产生的热量之比为1∶2 答案 AC
6.(2018· 淮阴中学模拟)如图5所示是两个形状相同的竖直管,左管为真空玻璃管,右管 为真空铜管,使小磁石、羽毛从两管内顶端由静止释放,已知小磁石、羽毛下落过
程均未与管内壁接触,则(
)
A.左管中小磁石的下落时间小于羽毛的下落时间
答案 BD
图2
4.(多选)(2018· 江苏南京、盐城一模)如图3所示,铁芯上有两个线圈A和B。线圈A跟电 源相连,LED(发光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M和N并联后接在线圈B两端。图中所
有元件均正常,则(
)
A.S闭合瞬间,A中有感应电动势 B.S断开瞬间,A中有感应电动势 C.S闭合瞬间,M亮一下,N不亮
它的自感系数就越大;线圈中插入铁芯,自感系数也会增大。 ②通电自感:通电时电流增大,阻碍电流增大,自感电动势和原来电流方向相反。 ③断电自感:断电时电流减小,阻碍电流减小,自感电动势和原来电流方向相同。 自感线圈的特点可以总结为这样几句话:闭合时,像电阻;稳定时,像导线;断开
2019版高考物理培优一轮计划全国创新版培优讲义:第15
选修3-4考点1 简谐运动的特征1.定义:物体在跟位移大小成 正比并且总是指向 平衡位置的回复力作用下的振动。
2.平衡位置:物体在振动过程中 回复力为零的位置。
3.回复力(1)定义:使物体返回到 平衡位置的力。
(2)方向:总是指向 平衡位置。
(3)来源:属于 效果力,可以是某一个力,也可以是几个力的合力或某个力的分力。
4.描述简谐运动的物理量(1)位移x :由 平衡位置指向质点所在位置的有向线段,是 矢量。
(2)振幅A :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 最大距离,是□10标量,表示振动的强弱。
(3)周期T :物体完成一次□11全振动所需的时间。
频率f :单位时间内完成全振动的□12次数。
它们是表示振动快慢的物理量,二者的关系为T =□131f 。
5.简谐运动的位移表达式:x =□14A sin(ωt +φ)。
[例1](2018·河北沧州月考)如图,在一直立的光滑管内放置一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管口上方O点与弹簧上端初位置A的距离为h,一质量为m的小球从O点由静止下落,压缩弹簧至最低点D,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不计空气阻力。
小球自O点下落到最低点D 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球最大速度的位置随h的变化而变化B.小球的最大速度与h无关C.小球的最大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D.弹簧的最大压缩量与h成正比解析小球速度最大的位置,加速度为零,即重力等于弹力,有mg=kx,所以x不变,则最大速度位置不变,与h无关,故A错误;小球从下落点到平衡位置,重力和弹力做功,下落的高度不同,小球的最大速度不同,故B错误;若小球在A点释放,根据简谐运动的对称性,在最低点加速度为g ,方向向上,若小球在O 点释放,最低点位置会下降,则最大加速度大于g ,故C 正确;在最低点弹簧的压缩量最大,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得mg (h +x )=12kx 2,故弹簧的最大压缩量与h 有关,但不是成正比关系,故D 错误。
2019版高考物理培优一轮计划全国创新版培优讲义:第10
第37课时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考点1洛伦兹力的理解及应用1.定义:运动电荷在磁场中所受的力叫做洛伦兹力。
2.大小(1)v∥B时,F=0。
(2)v⊥B时,F=q v B。
(3)v与B夹角为θ时,F=q v B sinθ。
3.方向(1)由左手定则判定:伸开左手,使拇指与其余四个手指垂直,并且都与手掌在同一个平面内;让磁感线从掌心进入,并使四指指向正电荷运动的方向或负电荷运动的反方向,这时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运动正电荷在磁场中所受洛伦兹力的方向。
(2)方向特点:F⊥B,F⊥v。
即F垂直于B、v决定的平面。
(注意B和v可以有任意夹角)(3)由于F始终垂直于v的方向,故洛伦兹力□10永不做功。
[例1](2017·北京东城区统测)如图所示,界面MN与水平地面之间有足够大正交的匀强磁场B和匀强电场E,磁感线和电场线都处在水平方向且互相垂直。
在MN上方有一个带正电的小球由静止开始下落,经电场和磁场到达水平地面。
若不计空气阻力,小球在通过电场和磁场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球做匀变速曲线运动B.小球的电势能保持不变C.洛伦兹力对小球做正功D.小球动能的增量等于其电势能和重力势能减少量的总和解析带电小球在刚进入复合场时受力如图所示,则带电小球进入复合场后做曲线运动,因为速度会发生变化,洛伦兹力就会跟着变化,所以不可能是匀变速曲线运动,A错误;根据电势能公式E p=qφ知只有带电小球竖直向下做直线运动时,电势能才保持不变,B错误;洛伦兹力的方向始终和速度方向垂直,所以洛伦兹力不做功,C错误;由动能定理可知:重力做正功,电场力也做正功,洛伦兹力不做功,它们的代数之和等于动能的增量,D正确。
答案 D小球运动过程中,由于受重力和电场力作用,其速度会发生变化,则洛伦兹力大小也发生变化,运动过程中由于洛伦兹力始终垂直于速度方向,因此不做功。
1.(人教版选修3-1 P102·T3改编)如图所示,一束质量、速度和电荷不全相等的离子,经过由正交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组成的速度选择器后,进入另一个匀强磁场中并分裂为A、B两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组成A束和B束的离子都带负电B.组成A束和B束的离子质量一定不同C.A束离子的比荷大于B束离子的比荷D.速度选择器中的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答案 C解析由左手定则知,两束离子都带正电,A错误;分析可得速度选择器中Eq=q v B,可得v=EB,即A、B两束离子的速度相等。
2019版高考物理培优一轮计划全国创新版课件:第1章 运
4.质点由 A 点从静止出发沿直线 AB 运动,行程的第 一部分是加速度大小为 a1 的匀加速运动,接着做加速度大 小为 a2 的匀减速运动, 到达 B 点时恰好速度减为零。 若 AB 间总长度为 s,则质点从 A 到 B 所用时间 t 为( A. sa1+a2 a 1a 2 B. D. 2sa1+a2 a1a2 a1a2 2sa1+a2 )
x 16 m/s,第二段路程内的平均速度为 v2= = m/s= 8 m/s, t2 2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 刻的瞬时速度, 又因根据题意可知两段时间内的中间时刻的 v2- v1 时间间隔为 Δt= (2+1) s= 3 s,所以加速度为 a= = Δt 8- 4 4 2 m/s = m/s2, A、 C、 D 错误, B 正确。 3 3
6. (多选)一物块以一定的初速度从光滑斜面底端 a 点上 滑,最高可滑至 b 点,后又滑回至 a 点,c 是 ab 的中点, 如图所示,已知物块从 a 上滑至 b 所用时间为 t,下列分析 正确的是( )
A.物块从 c 运动到 b 所用的时间等于从 b 运动到 c 所 用的时间 B. 物块上滑过程的加速度与下滑过程的加速度等大反 向 2 C.物块下滑时从 b 运动至 c 所用时间为 t 2 D. 物块上滑通过 c 点时的速度大小等于整个上滑过程 中平均速度的大小
解析
由于斜面光滑, 物块沿斜面向上与向下运动的加
速度相同,a=gsinθ,故物块从 c 运动到 b 所用的时间等于 从 b 运动到 c 所用的时间,A 正确,B 错误;物块由 b 到 a 1 的过程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由位移公式 x= 2 at ,知 t=
2
2x tbc 1 2 ,则可知 = ,解得 tbc= t, C 正确; 2 a t 2
2019版高考物理培优一轮计划全国创新版能力练:第10章
1.(多选)一个重力忽略不计的带电粒子以初速度v0垂直于电场方向向右射入匀强电场区域,穿出电场后接着又进入匀强磁场区域。
设电场和磁场区域有明确的分界线,且分界线与电场强度方向平行,如图中的虚线所示。
在图所示的几种情况中,可能出现的是()答案AD解析A、C选项中粒子在电场中向下偏转,所以粒子带正电,再进入磁场后,A图中粒子应逆时针运动,故A正确;C图中粒子应顺时针运动,故C错误;同理可以判断D正确、B错误。
2.如图所示,一束正离子从S点沿水平方向射出,在没有偏转电场、磁场时恰好击中荧光屏上的坐标原点O;若同时加上电场和磁场后,正离子束最后打在荧光屏上坐标系的第Ⅲ象限中,则所加电场E和磁场B的方向可能是(不计离子重力及其间相互作用力)()A.E向下,B向上B.E向下,B向下C.E向上,B向下D.E向上,B向上答案 A解析 离子打在第Ⅲ象限,相对于原点O 向下运动和向外运动,所以E 向下,根据左手定则可知B 向上,故A 正确。
3.(2017·河南洛阳统考)如图所示,一个静止的质量为m 、带电荷量为q 的带电粒子(不计重力),经电压U 加速后垂直进入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中,粒子最后落到P 点,设OP =x ,下列图线能够正确反映x 与U 之间的函数关系的是( )答案 B解析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加速时,由动能定理得qU =12m v 2,而在磁场中偏转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q v B =m v 2r ,依题意x =2r ,联立解得x =2m qB 2qUm ,故选B 。
4.(2017·广东湛江一中月考)如图所示,一带电液滴在相互垂直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中刚好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轨道半径为R 。
已知电场的电场强度为E ,方向竖直向下;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 ,方向垂直纸面向里,不计空气阻力,设重力加速度为g ,则( )A .液滴带正电B .液滴荷质比q m =E gC .液滴顺时针运动D .液滴运动的速度大小v =Rg BE答案 C解析 液滴在重力场、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组成的复合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可知,液滴受到的重力和电场力是一对平衡力,重力竖直向下,所以电场力竖直向上,与电场方向相反,故可知液滴带负电,故A 错误;由mg =qE 解得q m =g E ,故B 错误;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洛伦兹力的方向始终指向圆心,由左手定则可判断液滴的运动方向为顺时针,故C 正确;液滴在洛伦兹力的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 =m v qB ,联立各式得v =RBg E ,故D 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8课时原子结构考点1原子的核式结构1.电子的发现: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了电子,提出了原子的“枣糕模型”。
2.原子的核式结构(1)1909~1911年,英籍物理学家卢瑟福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核式结构模型。
(2)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偏转的角度甚至大于90°,也就是说它们几乎被“撞了回来”。
(3)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原子中带正电部分的体积很小,但几乎占有全部质量,电子在正电体的外面运动。
1.下列四个示意图表示的实验中能说明原子核式结构的是()答案 A解析α粒子散射实验说明原子的核式结构,故A正确;双缝干涉实验证明光具有波动性,故B错误;光电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故C错误;放射线在磁场中偏转是根据带电粒子的偏转方向确定放射线的电性,故D错误。
2.(多选)关于原子核式结构理论说法正确的是()A.是通过发现电子现象得出来的B.原子的中心有个核,叫做原子核C.原子的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中D.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旋转答案BD解析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是在α粒子的散射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的,A错误。
原子中绝大部分是空的,带正电的部分集中在原子中心一个很小的范围,称为原子核,B正确、C错误。
原子核集中了原子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旋转,D正确。
3.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如图所示虚线表示原子核所形成的电场的等势线,实线表示一个α粒子的运动轨迹。
在α粒子从a运动到b、再运动到c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动能先增大,后减小B.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C.电场力先做负功,后做正功,总功等于零D.加速度先变小,后变大答案 C解析α粒子从a点经b点到达等势点c的过程中电场力先做负功后做正功,α粒子的电势能先增加后减小、动能先减小后增大,加速度先变大,后变小,回到同一等势线上时,电场力做的总功为零,故C正确。
考点2能级跃迁及相关的能量问题1.氢原子光谱(1)光谱:用光栅或棱镜可以把各种颜色的光按波长展开,获得光的波长(频率)和强度分布的记录,即光谱。
(2)光谱分类:(3)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巴耳末系是氢原子光谱在可见光区的谱线,其波长公式1λ=R⎝⎛⎭⎪⎫122-1n2(n=3,4,5…,R是里德伯常量,R=1.10×107 m-1)。
(4)光谱分析:利用每种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可以用来鉴别物质和确定物质的组成成分,且灵敏度很高。
在发现和鉴别化学元素上有着重大的意义。
2.氢原子的能级结构、能级公式(1)玻尔理论①定态: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能量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然绕核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
②跃迁:当电子从能量较高的定态轨道跃迁到能量较低的定态轨道时,会放出能量为hν的光子,这个光子的能量由前后两个能级的能量差决定,即hν=E m-E n。
(h是普朗克常量,h=6.63×10-34 J·s)③轨道: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跟电子在不同的圆周轨道绕核运动相对应。
原子的定态是不连续的,因此电子的可能轨道也是不连续的。
(2)几个概念①能级:在玻尔理论中,原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这些量子化的能量值,叫做能级。
②基态:原子能量□10最低的状态。
③激发态:在原子能量状态中除基态之外的其他状态。
④量子数:原子的状态是不连续的,用于表示原子状态的□11正整数。
(3)氢原子的能级公式:E n=□121n2E1(n=1,2,3…),其中E1为基态能量,其数值为E1=□13-13.6 eV。
(4)氢原子的半径公式:r n=□14n2r1(n=1,2,3…),其中r1为基态半径,又称玻尔半径,其数值为r1=0.53×10-10 m。
(5)氢原子的能级图:能级图如图所示。
[例](2017·辽宁沈阳郊联体期末)根据氢原子的能级图,现让一束单色光照射到一群处于基态(量子数n=1)的氢原子上,受激的氢原子能自发地发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则照射氢原子的单色光的光子能量为()A.13.6 eV B.3.4 eVC.12.75 eV D.12.09 eV解析受激的氢原子能自发地发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说明氢原子从n=1能级跃迁到n=4能级上,所以照射氢原子的单色光的光子能量E=E4-E1=12.75 eV,C正确。
答案 C能级跃迁中的几种情况(1)自发跃迁:高能级→低能级,释放能量,发出光子。
光子的频率ν=ΔEh=E高-E低h。
(2)受激跃迁:低能级→高能级,吸收能量。
①光照(吸收光子):光子的能量必须恰等于能级差hν=ΔE,即对光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②当入射光子能量大于该能级的电离能时,原子对光子吸收不再具有选择性,而是吸收电离。
③碰撞、加热等:只要入射粒子能量大于或等于能级差即可,即E外≥ΔE。
(3)一群氢原子处于量子数为n的激发态时,可能辐射出的光的种类有C2n=n(n-1)2种。
一个氢原子处于量子数为n的激发态,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可辐射出的光的种类有n-1种。
1.(2017·河南省洛阳月考)用频率为ν0的光照射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在所发射的光谱中仅能观测到频率分别为ν1、ν2、ν3的三条谱线,且ν3>ν2>ν1,则()A.ν0<ν1B.ν3=ν2+ν1C.ν0=ν1+ν2+ν3 D.1ν1=1ν2+1ν3答案 B解析大量氢原子跃迁时只有三个频率的光谱,这说明是从n=3能级向低能级跃迁。
由于ν3>ν2>ν1,则:n=3能级向n=1能级跃迁时,hν3=E3-E1n=2能级向n=1能级跃迁时,hν2=E2-E1n=3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hν1=E3-E2将以上三式变形可得,hν3=hν2+hν1解得ν3=ν2+ν1,故B正确,再根据氢原子理论可知,入射光频率ν0=ν3,故A、C、D错误。
2.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A.电子绕核旋转半径增大B.电子的动能增大C.氢原子的电势能增大D.原子的能级值增大答案 B解析根据玻尔理论可知,氢原子辐射光子后,应从离核较远的轨道跃迁到离核较近的轨道,在此跃迁过程中,电场力对电子做了正功,因而电势能应减小。
另由经典电磁理论,电子绕核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即为氢核对电子的库仑力:k e 2r 2=m v 2r ,则E k =12m v 2=ke 22r 。
可见,电子运动半径越小,其动能越大。
再结合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氢原子放出光子,辐射出一定的能量,所以原子的总能量减少,只有B 正确。
3.(2018·广州市执信中学期末)已知氢原子的能级如图所示,现用光子能量介于10~12.9 eV 范围内的光去照射一群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照射光中可能被吸收的光子能量有无数种B .在照射光中可能被吸收的光子能量只有3种C .照射后可能观测到氢原子发射不同波长的光有10种D .照射后可能观测到氢原子发射不同波长的光有3种答案 B解析 因为-13.6 eV +10 eV =-3.6 eV ,-13.6 eV +12.9 eV =-0.7 eV ,能量介于-3.6~-0.7 eV 的能级有n =2、3、4三种,可知照射光中有三种频率的光子被吸收,故A 错误、B 正确;氢原子跃迁的最高能级为n =4能级,根据C 24=6知,氢原子发射出六种不同波长的光,故C 、D 错误,故选B 。
1.在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中,有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其原因是()A.原子的正电荷和绝大部分质量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B.正电荷在原子中是均匀分布的C.原子中存在着带负电的电子D.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答案 A解析α粒子和电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它们接近时就有库仑引力作用,但由于电子的质量只有α粒子质量的17300,粒子与电子碰撞就像一颗子弹与一个灰尘碰撞一样,α粒子质量大,其运动方向几乎不改变,α粒子散射实验中,有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说明三点:一是原子内有一质量很大的粒子存在;二是这一粒子带有较大的正电荷;三是这一粒子的体积很小,故A正确。
2.如图所示为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粒子打到荧光屏上都会引起闪烁,若将带有荧光屏的显微镜分别放在图中a、b、c、d四个位置。
则这四个位置在相等时间内统计的闪烁次数符合实验事实的是()A.1305、25、7、1 B.202、405、625、825C.1202、1010、723、203 D.1202、1305、723、203答案 A解析由于绝大多数粒子运动方向基本不变,所以a位置闪烁次数最多,少数粒子发生了偏转,极少数发生了大角度偏转。
符合该规律的数据只有A 选项。
3.(2018·长春外国语学校期末)(多选)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离原子核较远的轨道跃迁到离原子核较近的轨道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核外电子受力变小B .原子的能量减少C .氢原子要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D .氢原子要放出一定频率的光子答案 BD解析 根据F =k e 2r 2得,轨道半径减小,则核外电子受力变大,故A 错误;由较远轨道跃迁到较近轨道,原子能量减小,故B 正确;因为原子能量减小,所以氢原子放出一定频率的光子,故C 错误、D 正确。
4.(2017·吉林高中三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β衰变现象说明电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B .α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具有枣糕式结构C .氢原子核外电子轨道半径越大,其能量越低D .原子从a 能级状态跃迁到b 能级状态时发射波长为λ1的光子;原子从b 能级状态跃迁到c 能级状态时吸收波长为λ2的光子,已知λ1>λ2,那么原子从a 能级跃迁到c 能级状态时将要吸收波长为λ1λ2λ1-λ2的光子答案 D解析 β衰变是原子核中的中子转化为质子同时产生电子的过程,但电子不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故A 错误;α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具有核式结构,B 错误;氢原子核外电子轨道半径越大,其能量越高,C 错误;原子从a 能级状态跃迁到b 能级状态时发射波长为λ1的光子;原子从b 能级状态跃迁到c 能级状态时吸收波长为λ2的光子,已知λ1>λ2。
根据玻尔理论得a →b :E a -E b =h c λ1,b →c :E c -E b =h c λ2,a →c :E c -E a =h c λ,联立上三式得,λ=λ1λ2λ1-λ2,D 正确。
5.(2017·湖北七市联考)(多选)如图所示是氢原子的能级图,大量处于n =5激发态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一共可以辐射出10种不同频率的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