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常识积累

合集下载

高中文言文文化常识大全

高中文言文文化常识大全

高中文言文文化常识大全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

高中文言文是语文科目中的不可少的一部分,下面店铺整理了高中文言文文化常识大全,供你参考。

高中文言文文化常识大全一、常见的单音动词1.诣:到,去。

(见《桃花源记》诣太守)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见《逍遥游》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3.课:考核、督促、征收。

(见《后汉书》课家人负物百斤,环舍趋走。

)4.化:教育感化。

(见《陈情表》沐浴清化)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见明·张溥《五人墓碑记》按诛五人。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同游者。

——唐穃~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又如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明穃~宋濂《送东阳马生序》)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

②通“促”,催促。

(见《兰亭集序》趣舍万分,成语“趋之若鹜”)8.劾:检举,揭发。

(见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遣其劾帅。

)9.白:告诉,报告。

(见《孔雀东南飞》便可白公姥)10.短:进谗言,说坏话。

(见《战国策·赵策》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11.害:嫉妒。

(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12.闻:(见《邹忌讽齐王纳谏》闻于寡人之耳者)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

对于义项,③要特别注意。

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

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

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见《项羽本纪第七》二世使人~章邯)②谦让,辞让。

(见《论语》当仁,不让于师)15.党:偏袒,伙同,包庇。

(见《论语》群而不党。

)16.矫:假托,假传。

初中文言文常识

初中文言文常识

初中文言文常识文言文一、《论语》六则《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裁主要有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可以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

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大成至圣”(圣人),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孔子有弟子3000人,著名的有72人。

孔子提出“仁”的观点。

南宋朱熹把《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五经”分别为《诗》、《书》、《礼》、《易》、《春秋》。

《论语》十则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是做人的道理,散见于《为政》、《里仁》、《述而》、《秦伯》、《先进》、《颜渊》等篇,是语录体议论文(有时称其为语录体散文),是孔子与其弟子讲学从容答对的记录。

二、《三峡》,体裁为古代写景散文。

选自《水经注》。

郦道元(约470---527),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

三峡,指长江上游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三、《陋室铭》选自《全唐文》。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诗人、哲学家,学过他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陋室,给自己的居室起的名字,意思是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颂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四、《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体裁:说(古代一种既可以说明、记叙事物又可以发表议论的一种文体)。

周敦颐(1017---1073),北宋著名哲学家。

字茂叔,道州(今湖南道县)人。

世称濂溪先生,是宋代理学创始人。

五、《小石潭记》,体裁:记,选自《柳河东全集》(中国书店版)。

柳宗元,字子厚,唐朝中期杰出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祖籍河东,世称“柳河东”又称“柳柳州”。

高考语文古代文言文文化常识(最全版)

高考语文古代文言文文化常识(最全版)

高考语文古代文言文文化常识(最全版)一、古代文化常识概述古代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掌握古代文言文文化常识对于高考语文考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最全面的古代文言文文化常识,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二、古代文言文文化常识重点1. 儒家文化- 儒家思想强调仁、义、礼、智、信的重要性-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提倡“仁者爱人”,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孔子的学生有颜回、子路、子贡等,他们是儒家思想的传承者2. 文化- 是古代中国的一种重要宗教思想- 四大名山是峨眉山、武当山、普陀山、雁荡山- 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主张“八正道”,追求解脱和悟道的境界3. 文化- 是古代中国的一种传统宗教- 倡导“道法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 的经典有《道德经》、《庄子》等4. 唐诗宋词- 唐诗是古代文言文的杰作之一,以杜甫、李白、王维等为代表- 宋词是古代文言文的艺术形式之一,以李清照、辛弃疾、苏轼等为代表- 唐诗宋词在古代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精华5. 四书五经- 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是儒家经典著作- 五经包括《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是中国古代经典文献6. 武侠文化- 武侠文化是中国独特的文化形态,强调武功、侠义和忠诚等价值观- 武侠小说有《水浒传》、《西游记》、《射雕英雄传》等,被广泛传播和阅读三、结语以上是古代文言文文化常识的最全面介绍。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注重掌握儒家文化、文化、文化、唐诗宋词、四书五经以及武侠文化等重要内容。

通过深入了解和研究,考生将更好地理解古代文言文的内涵,提升语文水平,取得优异的考试成绩。

请注意,以上内容只是对古代文言文文化常识的简要概括,考生需在备考过程中深入研究相关内容,以达到更好的备考效果。

文言文必备常识

文言文必备常识

文言文知识知识一:官位变迁及官吏行为词:1.表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2.表官职变化的:1表任命的:授、拜、除、封;2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3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4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5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蠲;6表恢复的:复、还7表兼代的:兼表兼任;领兼代;权;行;假;署代理;8表辞去的:辞、致政、告退、退、归故里9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10知典、主视事用事下车伊始掾丞洗沐乞骸骨致仕知识二:其它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1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余吾予;第二人称尔而女汝乃若;第三人称之其彼渠厥2疑问代词:谁孰何曷胡焉安奚恶3谦敬词语:请谨窃忝辱敢幸4修辞词句:更衣山陵崩社稷中道崩殂5兼词:诸焉盍旃叵知识三:古代常用但今天不常见的义项先祖先、已经死去的长辈课督促劝说秩官吏的俸禄、十年为一秩逸马脱了缰绳、放纵禁皇帝居住的地方对回答或对话如到、往掾古代属官的统称工工匠、精巧、擅长僭超越本分、虚假不真实容宽容、或许、许可贷借出借入;宽容狱官司、案件、监牢白告诉与赞扬多赞扬遽急速、就、恐惧尤罪过过错、指责归罪给食用丰足按追究、考察、调查赡富足充足、供给供养典主持令美好差病好了执捉拿延延请省减免谢道歉、推辞、告诉第次第、官僚和贵族的住宅、科举考试的等级折驳斥、指责使对方屈服赧因羞愧而脸红竟结束、完坐因……而犯罪、因为甫才寻不久造造访过拜访、责备弑子杀父、臣杀君用财用、因为知识四:考纲所列18个虚词:⑴而:①连词:表并列;表递进;表承接;表转折;表修饰;表假设;表因果;表目的“用来”..②代词:通“尔“;人称代词“你;你的”..③构成复音虚词而已;既而;俄而⑵何:①疑问代词:“什么”、“哪里”;“为什么”、“怎么”..②副词:“多么”..⑶乎:①助词:表疑问语气;“吗”;“呢”;表测度;“吧”;表感叹;“啊”、“呀”;作词尾..②介词:“于”、“在”、“从”..⑷乃:①副词:表承接;“就”、“才”、“于是”;表转折;“却”、“竟”;表判断;“就是”..②代词:“你”、“你的”..⑸其:①副词;表测度;“大概”;表疑问;不译;表反诘;“难道”;表婉商;“还是”;表期盼;“可要”、“要”..②连词;表选择;“是……还是”;表假设;“如果”③代词:仅不代第二人称;指示代词..“那”“其中⑹且:①副词;“将要”、“将”、“暂且”;表程度;“已经”、“很”;②连词;表并列;“又”;表递进;“并且”、“而且”、“况且”;表选择;“还是”;表假设;“如果”;表让步;“即使”、“尚且”;表转折;“可是”、“却”..③助词;用于句首..⑺若:①代词;第二人称;指示代词;这②连词;表假设;表选择;“或”、“或者”..③构成复音虚词⑻所助词:①构成“所”字结构;“……的人事”;②和“为”呼应;表被动;③和“以”连用;表原因;“……的原因”;④和“以”连用;表手段;凭借;……的方法凭借..⑼为介词:①表对象;“向、对”;表替代;“替”;表目的;“为着、为了”;表原因;“由于、因为”;表被动;“被”..②疑问语气助词;呢..10焉①代词:三人称疑问代词;表疑代词;哪儿;哪里;怎么;②语气助词:陈述感叹疑问语气③兼词“于之”;④作形容词词尾⑤11也①用在句末;表肯定语气;②表疑问语气;③用在句中;表语气的舒缓或停顿;④用在句末;表判断语气..12以①介词:表凭借;“凭”、“用”、“靠”、“按照”;表原因;“因”、“由于”;表对象;“跟”、“和”;表时间、处所;“于”..②连词:类似”而”的用法表并列;表递进;表承接;表目的;表因果;表修饰..13因①介词“凭借”;“按照”;“趁着”、“就着”;因为;“从”、“由”;②连词;“因此”、“于是;就”..14于介词⑴表时间、处所、范围、对象等;“在”、“向”、“到”、“从”、“对”、“对于”、“由于”;⑵表比较;“比”;⑶被动;“被”..15与①介词;“跟”;“同”;介词;“给”、“替”;介词;“和……相比”;②连词;“和”、“及”;③通“欤”;语气词;表疑问或感叹;④动词给予;结交;参加..16则①副词:表判断;“就是”;②连词:表承接;“就”、“便”、“原来是”;表假设;“如果”、“假设”;表并列;“就”;表转折;“却”、“但是”、“倒是”..17者①助词:附在动词后构成“者”字结构;“……的人事、东西;②用在句中;表提顿”..③附在时间词后;无实在意义..④放在数词后;翻译为“个;样”18之①助词:衬助音节;取消句子独立;结构助词“的”;定语后置的标志;宾语前置的标志②代词:代人代事代物;指示代词这;这样..知识五:常见古今异义文言文翻译赋分点:1.译准词义:实词含词类活用、通假、偏义词;修辞语句及虚词和固定结构..2.译准句式被动句;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3.译准句子语气陈述疑问感叹祈使语气和句间关系并列转折因果等复句关系知识六:常见文言特殊句式:一判断句1用“者;也”表判断:“……者;……也”、“……者也”、“……也”、“……者……”;2“为”、“乃”、“即”、“则”或否定词“非;未;弗”等表判断..3名词做所谓语直接表判断刘备;天下枭雄..二被动句:1单独用“于”“受”“见”或组合成“见……于……”;“受……于……”表判断..如:“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徒见欺于王”2“为”、“为……所……”、“……为所……”表判断;如:“臣闻如姬父为人所杀”3“被”后起用法;如:周公之被逮..4意念被动无词语标志:兵挫地削三省略句:1省略主语:如:“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2省略宾语:“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3省略介词:“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注意:“以;与;从;为;因”五介词常省略宾语..四宾语前置: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沛公安在”疑问代词如:谁、何、奚、曷、胡、恶、安2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如:“时人莫之许也..”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如:“唯利是图”等..4方位词、时间词做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业文南向坐..”五定语后置:1者: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2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3……之……者:“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六介词结构做状语后置: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翻译时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翻译时前置做状语..如:“具告以事..”鸿门宴..知识七:常见固定结构一、表示疑问①何以……凭什么……②何所……所……是什么③奈何…………怎么办为什么……④如……何;奈……何把……怎样呢⑤孰与……与……比;哪个更…⑥独……耶难道……吗二、表示反问①何……哉也怎么能……呢②何……为……干什么呢③何……之有有什么……呢④如之何……怎么能……呢⑤岂其……哉乎;耶哪里……呢……哪里呢⑥安……哉乎哪里……呢⑦不亦……乎不是……吗⑧……非……欤……不是……吗⑨宁……耶哪里……呢10顾……哉难道……吗 11独……哉难道……吗三、表示感叹①何其……也怎么那么……啊②直……耳只不过……罢了③惟…耳只……罢了④一何……多么……啊⑤亦……哉也真是……啊⑥……何如哉……该是怎样的呢四、表揣度①无乃……乎欤恐怕……吧;②得无微……乎该不……吧③其……欤不是……吗兼表反问④庶几……欤或许……吧五、表示选择①与其……孰若……与其……;哪如……②……欤耶;抑……欤耶是……;还是……呢③其……其……是……呢还是……呢六;其它否则:如果不……就……..何乃:岂只是;为什么竟..、既而:随后;不久..既……且……:又……又…乃尔:竟然如此;这样..然而:这样却;但是..;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如果这样;那么..虽然:虽然如此;但;即使如此;但所谓:所说的;所认为..谓之:称他是;说他是;称为;叫做..无有以:没有有用来……的东西、办法..无庸:不用;无须..无由:不可能;无法;无从..相率:竟相;一起..向使:假使;如果..之谓:说的就是――..之于:对……的态度;同……相比。

文言文常识积累小红书

文言文常识积累小红书

文言文常识积累小红书
文言文常识积累
一、句式
1、简单句:由一个谓语动词而组成的最基本的句式。

2、并列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按照重要程度相衔接而成的句式。

3、复合句:由一个主句加上一个从句组成的句式。

4、重叠句:一个句子重复出现,作为句尾加以提醒主题的句式。

二、单音节字
1、一音节字:由一个音节组成的字,又称单元音字。

2、集音节字:由多个音节拼合在一起而成的字,又称合音字。

三、押韵
1、单音节押韵:通过拼音相同但读音不同的字两两见面押韵。

2、双音节押韵:通过拼音相同但读音不同的词两两见面押韵。

四、语法
1、三国演义常见的尾音:证,随,汝,矣,乎,讠,置,籍,故,曰,有,非。

2、文言文常用的代词:喻,兹,彼,其,余,置,之,兮,曰,呼,欤,奚,采。

五、文学技法
1、比喻:比喻是利用一些触觉表象把两个不一样的事物放到一起,便于事物之间
的对比,从中表现出一种新的面貌。

2、反复:用来表达重要而强烈的感情,表示人们对客观事实的赞叹,鼓励和赞扬。

3、排比:用来表示重要性,把某一类事实、观点及概念罗列出来,以表达思想的
强烈性和效果。

文言文文学常识整理

文言文文学常识整理
邹忌——善于思考、敢于进谏(贤臣)。
齐威王——善于纳谏、知错就改(明君)。
《战国策》是我国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在我国散文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小石潭记》
《柳河东集》
(唐)柳宗元
柳宗元,字子厚,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作者被贬后,寄情山水,借以开拓胸襟,排遣苦闷,写下了《永州八记》(山水游记)。
桃花源中人——热情好客、淳朴、和睦相处,厌恶战争,追求和平。
武陵人——向往桃花源中美好的生活,却言而无信,自己亲手关上桃花源的大门。
语言朴素,诗意盎然。
《捕蛇者说》
《柳河东集》
(唐)柳宗元
通过蒋氏三代宁可冒死捕蛇而不愿受苛政暴敛之害的描写,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横征暴敛的残酷(赋敛之毒有甚是蛇),反映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同情。
第二则:学习的方法。
第三则: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第四则:学习的态度。
(第五则:学习的态度。
第六则:学习的态度。)
第一则:(终身学习)学习使人终身受益。
第二则:(学思结合)学习和思考必须紧密结合。
第三则:(不耻下问)勤勉好学,不耻下问。
第四则:(学无止境)不要止步不前,要不断学习。
第五则:(专心致志)学习要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提出“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观点,勉励青年人努力为自己创造条件,发奋学习。
以作者自身的不幸与黄生的幸运做对比。
《岳阳楼记》
《范文正公集》
(宋)范仲淹
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告诉了我们一种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高尚品质,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态度,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使自己的人生充盈而美好。
第六则:(敢于质疑)学习要有怀疑批判精神。

语文古代文言文常识知识点大全

语文古代文言文常识知识点大全

语文古代文言文常识知识点大全为了关心同学们更好的把握语文文言文的内容,也为了让同学们深化了解古代文言文的常识,我在这里给大家共享一些关于语文古代文言文常识学问点大全,供大家学习参考,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

语文古代文言文常识学问点大全一、通假字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悦”,开心,兴奋。

《论语十则》2、女知之乎女,通“汝”,人称代词,你(你知道怎样教育别人吗)。

《论语十则》3、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知通“智”,才智。

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两小儿辩日》4、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止通“只”。

《狼》5、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坐”通“座”,座位。

他先在家里拿根绳子量好自己脚的尺寸,就把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郑人买履》6、出门看火伴“火”通“伙”,伙伴。

《木兰诗》7、才美不外见“见”通“现”,消失。

《马说》8、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愚公移山》9、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偏通“遍”,遍及,普遍。

《曹刿论战》10、一切乌有。

乌通“无”,没有。

《山市》二、古今异义。

1、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无出路的境地。

例句: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桃花源记》)2、交通古义:交叉相通。

今义:主要用于称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

例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桃花源记》)3、穷古义:穷尽。

今义:经济贫困。

例句:复前行,欲穷其林。

(《桃花源记》)4、鲜美古义:艳丽漂亮。

今义:指(食物)味道好。

例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桃花源记》) 5、布衣古义:平民。

今义:棉布衣服。

例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出师表》)7、可以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对某事表赞同。

例句: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 8、开张古义:扩大。

今义:开业(多指商业部门)。

例句:诚宜开张圣听(《出师表》)9、涕古义:泪。

今义:鼻涕。

例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出师表》)10、兵古义:兵器。

文言文常识积累

文言文常识积累

(6)首领:脑袋,性命。
例:得全首领以没,尚当追削官秩。
值得了解的相关复音词
1.用事:掌权,主管。 2.逆旅:旅馆。 3.数奇:命运坎坷曲折。 4.属辞:撰写文辞。 5.从子:侄子。从,堂房亲属;又如“从兄”等。 6.黔首:指百姓。 7.请老:古代官吏请求退休养老。 8.乞身:古代称请求退职为“乞身”。 9.涉猎:泛览群书而不一定求其精。 11.稽首:古代的一种跪拜礼,为“九拜”之一。 12.非常:异乎寻常的。 13.适会:恰逢。 14.闾里:乡里。 15.谏诤(争):直言规劝,使人改正过错。
谦称
(一)用形容词来修饰表示谦下。 “臣、仆、某”自称, 妇女往往用“妾、婢、奴”,君主常用
“寡人、不毂、孤”。在别人面前谦称自己的家长用“家”, 称比自己年纪小的亲属用“舍” 。
(二)用形容词来修饰,以示谦下,常见的有: 愚:愚兄、愚弟、愚见、愚意。 敝:敝国、敝邑(“敝”相当于“我的”)。 贱:贱体、贱躯、贱内。[“贱”相当于“我的”] 小、微、卑:小女,微臣,卑职。
奉承人,奸伪) 谲:曹操多谲,勿入伏中(欺诈,玩弄手段) 克: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能够) 戾:戾而少慈,勇而无义(暴戾,凶狠) 穷: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困窘,处境困难)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穷冬,严冬) 劝: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功(勉励,奖励) 如:公将如齐,与夫人皆行(到,往)
①当是时,妇手拍儿声。(林嗣环《口技》) “是时”,即“这个时候”的意思。
四、表示同时发生,如:一时。
①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林嗣环《口技》) “一时”译为“同一时候”,表示行为、 状态存在的时间短暂。
五、表示事件或动作行为突然发生,异常迅速, 出人意料,如:暴。
【例】 ①屠暴起,以刀劈狼首。(蒲松龄《狼》)

古诗词·文言文文学常识

古诗词·文言文文学常识

古诗词·文言文文学常识1、《小儿垂钓》作者,选自。

2、《小松》作者,选自。

3、《杂诗(其二)》作者,选自。

4、《春夜洛城闻笛》作者,选自。

5、《石壕吏》选自;作者,字又称、、等。

6、《又呈吴郎》选自;作者,他因为曾经写过一首,故此作名《又呈吴郎》。

7、《登岳阳楼》选自;作者。

8、《放言五首(其三)》选自;此诗是被贬所作。

9、《卖炭翁》选自;作者,本篇是组诗中的第32首。

10、《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兄赠》选自;作者。

代家、家。

11、《题破山寺后禅院》作者,选自,作者是唐代诗人。

12、《无题》作者,选自。

作者字、号、代诗人。

“无题诗”多写。

13、《月夜忆舍弟》选自;作者。

14、《赋得古原草送别》选自;作者、字。

15、《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表故》选自;作者。

16、《宿建德江》作者;代诗人。

17、《红梅》选自;作者,代文学家。

18、《过零丁洋》选自;作者,宋诗人。

19、《渡荆门送别》选自;作者。

20、《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选自;作者。

21、《草书屏风》选自;作者;代诗人。

22、《望月怀远》选自;作者;代诗人。

23、《读《山海经》(选一)》选自;作者;(朝代)诗人,字。

24、《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选自;作者。

25、《伤仲永》选自,作者,字,号时期家家。

26、《周处》选自,《世说新语》为所编纂.刘义庆人,家。

27、《小石潭记》选自,作者,唐宋八大家为,,,,,,和柳宗元。

柳宗元字,号,代家。

28、《小石潭记》与《钴鉧八集》等诗篇,合称。

29、《卖油翁》选自,作者,字,谥号,代家。

30、《愚公移山》选自,《女娲补天》选自,《精卫填海》选自。

by 第一小组。

高考语文文言文文化常识(最全版)-高考语文文言文文化常识

高考语文文言文文化常识(最全版)-高考语文文言文文化常识

古代文化常识1.关于古诗与星宿苏轼《赤壁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斗”“牛”就指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和牛宿,是写景之句,以星衬月。

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是咏物之句,以星衬物。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歌咏牛郎织女的离别相思。

杜牧《秋夕》:“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写月夜观看牛郎织女星的闲适。

李商隐《马嵬》:“此日),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以“笑牵牛”来写唐玄宗当年与杨贵妃朝夕相伴的美好时光。

2.关于古诗文与纪时平明:“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日中:见于《陈太丘与友期》《两小儿辩日》。

人定:“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孔雀东南飞》)日暮:“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更定:见于张岱《湖心亭看雪》。

夜阑:“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暮春:见于王羲之《兰亭集序》。

三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三秋:“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柳永《望海潮》)又见于王勃《滕王阁序》。

3.关于古诗文与节日古代诗文中涉及的节日很多,常见的有春节、上元(元宵)、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七夕)、中秋节、重阳节等。

这些节日,大部分延续到现在,不过过节的内容和习俗改变了很多。

有些节日活动(如妇女七夕乞巧),因为社会生活的变化现在消失了。

4.关于中国古代纪年中国古代从汉武帝时开始使用年号纪年。

第一个年号为建元(前140一前135)。

在中国历史上,清代用康熙的年号纪年时间最长,为1662一1722年,历61年;其次是乾隆,为1736一1795年,历60 年。

年号的长短和社会的治乱大运,但最终也不能避免亡国的命运。

当然,国号的更替也和皇帝的寿命、政治改革等因素有关,不能一概而论。

5.关于古人的名和字古人自称时称名,如:1.“不然,籍何以至此?”(司马迁《鸿门宴》“籍”,项羽名)2.“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初中文言文常识汇总

初中文言文常识汇总

初中文言文常识汇总1、袭父职:是指儿子承袭已死的父亲的爵位或官职。

承袭者只能承袭比原有爵位低一级的爵位。

世袭罔替即世袭次数无限,而且承袭原有爵位。

2、世券:又称铁券。

明代赐予功臣,使其世代享有特权的凭证。

外刻其功,中镌其过。

若子孙犯罪,取券勘合,折其功过予以赦减。

3、御史:官名,职权为弹劾百官,巡按州县,考察官吏。

4、廪饩:由官府供给的粮食之类的生活物资。

5、千户:官名,金朝始置,为世袭军职。

6、诏:告知之意,多用于上对下。

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

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7、三司:在唐代之前,同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

8、谥:古代帝王或大官死后按其生前事迹评定褒贬给予的称号。

9、吏部:中国古代官署之一。

东汉始置吏曹,改自尚书常侍曹,魏晋以后称吏部。

隋、唐、五代,列为尚书省六部之首,长官称为吏部尚书。

“吏”指文职官员,多是“官吏”齐称,相等于现代的文职公务员。

10、茂材:原称秀才,东汉时因避光武帝刘秀之讳,改为“茂材”,或作“茂才”。

11、修起居注:宋代官职名称,负责记录皇帝言行,以作为修史材料。

12、山陵:本指山岳,旧指帝王的坟墓。

有时也用来比喻帝王或王后。

13、郡:古代地方行政区域,始见于战国时期。

中国秦代以前比县小,从秦代起比县大。

明清称府。

14、《书》:《尚书》最早书名为《书》,约成书于公元前五世纪。

《尚书》就是上古的书,它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

15、宰相:是对古代中国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或俗称,并非具体的官名。

“宰”的意思的主宰;“相”,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

太宰与相合称为宰相,宰相联称始见于《韩非子·显学》。

16、诰:古代帝王对臣子的命令;帝王任命或封赠的文书。

17、江州、豫章、建邺:都是古地名,也分别是现在九江市、南昌市、南京市的别称或古称。

18、江表:古地区名,指长江以南地区。

在中原人看来,江南地处长江之外,故称“江表”。

语文文言文必背常识归纳

语文文言文必背常识归纳

语文文言文必背常识归纳在我们平凡无奇的学生时代,大家对文言文一定不陌生吧?其实,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而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

为了让更多人学习到文言文的精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文言文必背常识归纳,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文言文必背常识归纳 11.《诗经》:又名“诗三百”,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这时候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为“风”、“雅”、“颂”三部分,被列为“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之首。

著名篇目有《关雎》《蒹葭》《氓》《硕鼠》《七月》等。

2.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战国末期楚国人。

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

他用楚辞形式写成了我国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其中的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千古传诵。

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就是纪念屈原的。

3.孔子:名丘,字仲尼,世称“圣人”,春秋时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私学创办人。

孔子及其弟子的主要言行思想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在《论语》20篇中。

《论语》各取篇中开头二字为篇名,是儒家经典“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之一。

4.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世称“亚圣”。

主要作品为《孟子》7篇,各篇取开头几字为篇名,该书记载了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为“四书”之一。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即出自《孟子》。

5.墨子:名翟,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墨子》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其中《兼爱》《非攻》等代表了墨子的主要思想。

《公输》即选自《墨子》。

6.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代表人物。

主要作品为《庄子》,道家经典之一,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

代表作《逍遥游》。

7.韩非子:战国末期韩国人,荀子的弟子,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高考语文文言文文化常识(最全版)

高考语文文言文文化常识(最全版)

高考语文文言文文化常识(最全版)年龄称谓1.孩提:指2—3岁的儿童。

2.垂髫: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

(髫指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3.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

)4.黄口:十岁以下。

5.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

6.束发:男子十五岁。

(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7.及笄:指女子15岁。

(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8.弱冠:男子二十岁。

(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9.而立:男子三十岁。

(立,即“立身、立志”)10.不惑:男子四十岁。

(不惑,即“不迷惑、不糊涂”)11.知天命:男子五十岁。

12.花甲:六十岁。

13.古稀:七十岁。

14.耄耋:八十岁。

15.鲐背之年:九十岁。

16.期颐:一百岁。

地理常识1.九州,中国的代称。

一般指冀州、徐州、兖州、青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2.中原,广义上是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狭义上的中原指今河南省。

3.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4.四海,指天下、全国。

5.江河,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6.江东,指长江以东地区,古人以东为左,故又称江左。

7.江表,长江以南地区,从中原看,地处长江之外,故称。

8.五岳,分别是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9.南京,又称建康、金陵、江宁、白下等。

10.扬州,又称广陵、维扬。

11.杭州,又称临安、武林等。

12.苏州,又称姑苏、平江等。

“三山”:相传神仙所居住的山:蓬莱、方丈、瀛洲。

赤县:古人把中国称作“赤县神州”。

“六合”、“八荒”:都泛指天下。

三国:指东汉后分裂成魏、蜀、吴。

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

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阳。

古代别称:南京(建康、金陵、江宁、白下官职变化1.关于任职授官的:①任:担当,担任。

“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

文言文文学常识积累

文言文文学常识积累

一、七上文言文文学常识积累:1、《论语》孔丘,字仲尼。

春秋时期鲁国人。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之一。

2、《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选自南朝宋时刘义庆组织人员编写的《世说新语》,它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全书共8卷,分为德行、言语、文学、政事等36门。

本文编入“言语”门。

二、七下文言文文学常识积累:1.《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作者: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也被称为王文公;是北宋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

他的散文雄健峭拔,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本文是一篇随笔,叙事部分采用了见闻录的方式,然后进行议论,揭示道理。

2.《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

作者: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字君实。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事。

全书长于描写战争。

《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都是本书描写战争的代表作。

这里“资”是“帮助”;“治”是治理;“通”是“通史”;“鉴”是“借鉴”;整个书名的意思是:以历史上的得失为鉴戒来帮助加强政治。

3.《口技》节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作者:林嗣环,字铁崖,清顺治年间进士。

代表作有《铁崖文集》《秋声诗》《虞初新志》。

《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编选的笔记小说。

4.《夸父逐日》节选自《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

5.《共工怒触不周山》节选自《淮南子》。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

6.《狼》选自《聊斋志异》。

作者:清代文学家蒲松龄。

字留仙,号柳泉居士。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

三、八上文言文文学常识积累:1.《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人,东晋著名诗人。

文言常识积累摘抄大全

文言常识积累摘抄大全

文言常识积累摘抄大全一、实词积累超重要,就像盖房子得有砖头一样。

实词是文言文的基石。

比如说“走”这个字,在文言文中可不是咱们现在“走路”的意思,它常常表示“跑”呢。

“夸父与日逐走”,夸父和太阳赛跑,这里的“走”就是“跑”的意思,要是理解成慢慢走,那可就错得离谱啦。

二、虚词也不能小瞧呀。

它们就像做菜的调料,虽然量少,但是缺了就没味儿了。

像“之”这个虚词,用法可多了。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这里的“之”就是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要是不懂这个,读文言文就像吃没放盐的菜,寡淡得很呢。

三、通假字就像是文言文里的小调皮鬼。

有时候看着熟悉的字,可意思却完全不一样。

“甚矣,汝之不惠”中的“惠”通“慧”,是聪明的意思。

这就好像你以为见到的是小明,其实是和小明长得一模一样的双胞胎弟弟呢。

四、古今异义是个大坑。

好多词古代和现在的意思差得十万八千里。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这里的“妻子”可不是单指老婆,而是老婆和孩子的意思。

要是按照现在的理解去读文言文,就好像拿着现代的地图在古代的迷宫里找路,肯定晕头转向的。

五、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可有意思了。

就像一种独特的游戏规则。

比如倒装句,“何陋之有”就是宾语前置,正常语序是“有何陋”。

这就像把拼图打乱了顺序,你得重新组合才能看出完整的画面。

要是不懂得这种特殊句式,就像玩拼图却不知道规则,只能干瞪眼。

六、词类活用就像是给词语施魔法。

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下能变成不同的词性。

“狼不敢前”中的“前”本来是方位名词,在这里就活用为动词,是“上前”的意思。

这就好比一个人本来是观众,突然就变成了演员,角色转换得特别快。

七、文言文中的敬辞和谦辞是礼貌的体现。

这就像我们现在说“您”和“我”的区别。

“君”就是一种敬辞,“君与家君期日中”,前一个“君”是对别人的尊称,后一个“家君”是自己的父亲,是谦辞。

要是用错了敬辞和谦辞,就像在正式场合穿错了衣服,多尴尬呀。

八、文言文的文化常识也是要好好积累的。

文言文文学常识大全

文言文文学常识大全

(一)敬称与谦称(二)古代官职类常识1(1)有关职官变动的文言词语。

关于任、免、升、降、调动官职的词语(三)官职类文学常识2(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

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

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

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

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

如“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斥: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①做人质;②抵押。

18.当:判刑,判罪。

后面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19.坐:①因……犯罪或犯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20.多:赞扬,欣赏。

21.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二)官职人物常用词语1.表官职变化的(1)表授予官职的词语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授予官职。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荐、举:由地方官向中央官署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拜:授予官职。

除:任命,授职。

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授:授给、给予官职。

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

封:指皇帝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

起:起用某人任以官职。

察:考察后予以推荐,选举。

仕宦:做官,任官职。

仕:做官。

仕进:入仕,做官。

(2)表罢免官职的词语罢:免去、解除官职。

绌、黜:废掉官职。

免:罢免。

夺:削除。

(3)表提升官职的词语升:升官。

初中文言文 常识

初中文言文   常识

常见借代词语1、桑梓:家乡2、桃李:学生3、社稷、轩辕:国家4、南冠:囚犯5、同窗:同学6、烽烟:战争7、巾帼:妇女8、丝竹:音乐9、须眉:男子10、婵娟、嫦娥:月亮11、手足:兄弟12、汗青:史册13、伉俪:夫妻14、白丁、布衣:百姓【朔漠】指北方的沙漠,也可单称朔,泛指北方【朔漠】指北方的沙漠,也可单称朔,泛指北方【京畿】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西域】古代称我国新疆及其以西地区【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作者作品: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5、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初中文言文翻译的方法一、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

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

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举荐类: 察(考察并推荐); 例:“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陈情表》 举:推荐;选用。 例:“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陈情表》 荐:介绍进献人才 例:昔者,尧荐舜于天,而天受之。《孟子》 四、兼代类: 署:代理、暂任。代理、暂任或试充官职 。 例:署南平教谕。(《明史· 海瑞传》) 权:暂代官职。 例:韩愈吏部权京兆。(《为学一首示子侄》) 假:临时的,代理的。代理,非正式 例:周公旦假为天子七年。(《韩非子· 难二》)
九、表示过去的时间
• “向、曩”意思是“过去”、“从前”,都是副词。 • 例如: • “向之寿民”(《察今》); • “曩与吾祖居者”(《捕蛇者说》)。 • “既”意思是“已经”,“既”也可以翻译成“……之 后”,是副词。 • 例如:“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
十、表示将来的时间 • “且”意思是“将要”、“将近”,都是副词。 • 例如: “火且尽”(《游褒禅山记》)。
咸:群贤毕至,少长咸集(都) 悉:赵王悉召群臣议(都,全) 易: 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壁(换,换取) 2、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改变,更改) 3、是以古之易财,非仁者,财多也(轻视) 阴: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山的北面,水的南面) 阳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山的南面,水的北面) 遗 :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送给,给予) 造: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到……去) 属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连接,连缀) 族:胡亥任赵高而族李斯,乃亡(灭族)
(2)、看虚词,定句读。 文言文中的虚词往往有他们固定的作用和位置。 常用于句首的: ①发语词:夫、且夫、今夫、唯、盖、凡等,其作 用主要是领起句子,断句时要在这些词前段开; ②谦敬词:窃、敬、请、孤、愚、仆、寡人等,它 们常常 处于句首,要在这些词前断开; ③时间词语:文言文中常见的表时间的词语有“是 时”、“昔时”、“既而”、“俄尔(俄 顷)”“向者”、“方今”、“乃今”等。
文言文基础知识积累 断句方法
(1)找名词(代词),定句读。
和现代汉语一样, 文言文中名词(代词)一般 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 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如: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 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饮酒不乐也/俎豆不大/钟鼓竽瑟不鸣/寡 人之事不一/国家不定/百姓不治/亦子之 罪/子有职/• 人亦有职/各守其职。 寡
【俄而、俄顷、少顷、斯须】意思是“一会儿”副词。 例如: “俄而千百人大呼”(《口技》);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口技》); “斯须就毙”(《促织》)。 “俄顷风定云墨色”(《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旋、寻、未几、既而】意思是“随即”、“不久”,副词。 例如: “旋见鸡伸颈摆扑”(《促织》); “寻病终”(桃花源记》); “未几,夫鼾声起”(《口技》); “既而敌行益迩”(《冯婉贞》);
谦称
(一)用形容词来修饰,表示谦下。 “臣、仆、某”自称, 妇女往往用“妾、婢、奴”,君主常用 “寡人、不毂、孤”。在别人面前谦称自己的家长用“家”, 称比自己年纪小的亲属用“舍” 。 (二)用形容词来修饰,以示谦下,常见的有: 愚:愚兄、愚弟、愚见、愚意。 敝:敝国、敝邑(“敝”相当于“我的”)。 贱:贱体、贱躯、贱内。[“贱”相当于“我的”] 小、微、卑:小女,微臣,卑职。 (三)用动词来修饰,以行为来表示谦下,常见的有: 窃:窃思、窃念、窃闻。(“窃”可译为私下私自) 伏:伏惟(趴在地上想)、伏闻。
二、降职 (7)谪: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 例 《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8)黜:黜”与“罢、免、”都是免去官职。 例 《国语》:“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 (9) 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 例《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10)左迁:降级 例: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11)褫:革除. 例:“张勃进陈汤而坐以篪爵” —— 《上搜才表》
十一、表示时间的终止 • “迄、卒”意思是“终于”,副词。 • 例如:“迄无济”(《促织》); • “卒相与欢”(《廉颇蔺相如列传》)。
文言文基础知识积累
古代年龄称谓
襁褓—— 不满周岁 孩提------ 2至3岁称。 垂髫(tiáo)、始龀(chân)——童年泛称。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弱冠——20岁 而立之年——30岁 不惑之年——40岁 知命之年——50岁 花甲、耳顺之年——60岁 古稀——70岁 耄耋(mào diã)之年——八九十岁的年纪
④复音虚词:常用于句首的复音虚词有:其惟、岂 惟、岂足、然且、然则、故夫、得无、何为、何以、 何故、无乃等。 ⑤方位词:方位词在文言文中常常连用或对用,可 以帮助断句。 常用于句尾的: 表示陈述、感叹、疑问、祈使等语气的语气词 :也、矣、乎、哉、为、与(欤)、耳(尔)、 邪(耶)、焉,常用在句末,它们的后面一般要 断开;以、于、为、则,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 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则”有时放在句首,它 的 前 面 需 要 断 句 ) 。
稔:百姓得其便,累岁大稔(庄稼成熟) 事: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服事,侍奉) 涉:楚人有涉江者(徒步渡水;引申为渡过) 适: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到……去) 徒: 1、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同伙,一类人) 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徒然,白白地) 3、徒以吾两人在也(只,仅仅) 微 :1.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偷偷地,悄悄地) 2.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表否定,不、不是 相 :1.伯乐学相马(观察,审察) 2.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帮助,辅助) 3.杂然相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代词)
劾: 揭发罪状。 畿: 京城所管辖的地方。 馁: 饥饿,五谷没有收成。 觐:原指诸侯秋天朝见天子,后来都泛指朝见帝王。 檄:古代用来征召、声讨的文书。 谢:道歉,推辞,告诉。 淫:过分,过度。 掾:古代属官的统称。 狱:官司,案件,监牢。 秩:官吏的俸禄,十年为一秩。 谮:说坏话诬陷别人。 僭:超越本分,过分,虚假不真实。
常见的古今异义: (1)特征:特别征召。 例:大将军、三公并辟,又举敦朴,公车特征, (2)视事:官员到职工作。 例:嘉靖中,授句容知县。始视事,恂恂若不能。 (3)故事:按旧例。 例: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1998年高考卷) (4)下车:官吏初到位。 例:衡下车,治威严。 《张衡传》 (5)中外:朝廷内外。 例:帝虚己委居正,居正亦慨然以天下为己任,中外想望风采 (6)首领:脑袋,性命。 例:得全首领以没,尚当追削官秩。
文言文基础知识积累
一、表示动作行为已经发生或曾经发生,如: 尝,其意思相当于“曾经”。 【例】 ①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劝学》韩愈 ) 二、表示动作、状态在继续进行或持续存在 ,如会,意思是“恰逢”、“正赶上”。 [例] ①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司马迁 《陈涉世家》)
三、表示在特定的某个时间发生,如:是时。 ①当是时,妇手拍儿声。(林嗣环《口技》) “是时”,即“这个时候”的意思。 四、表示同时发生,如:一时。 ①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林嗣环《口技》) “一时”译为“同一时候”,表示行为、 状态存在的时间短暂。
文言文基础知识积累 实词
相对稳定的通假字 1.乡,通“向”:“侯生果北乡自刭”。 2.详,通“佯”:“行十余里,广详死”。 3.蚤,通“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4.倍,通“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5.禽,通“擒”:“禽灭六王”。 6.畔,通“叛”:“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 7.趣,通“促”:“趣赵兵亟入关”。 8.内,通“纳”: 接纳,让……近来;藏。 “无内诸侯军”。 9.郤,通“隙”: 隔阂,矛盾。 “令将军与臣有郤”。 10.责,通“债”:“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11.涂,通“途”: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七、表示较长的时间
“每”意思是“经常”,副词。 例:“每自比于管仲、乐毅”(《隆中对》); “素”意思是“一向”,副词。 例:“吴广素爱人”(《陈涉世家》)。 “久之”,“很久”的意思 例: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蒲松龄《狼》)
八、表示动作、行为或状态在前不久发生或完成不 久,如:甫。(指:刚刚,才) 例:甚者,场功甫毕。(2010 湖北 《原弊》)
五、表示事件或动作行为突然发生,异常迅速, 出人意料,如:暴。
【例】 ①屠暴起,以刀劈狼首。(蒲松龄《狼》)
六、古代表示时间的”(《促织》); “趣越兵亟入关”(《陈涉世家》)。 【食顷】意思是“一顿饭工夫”。 例:“食顷,帘动”(《促织》)。
• 尊称
(一)是直接用表敬称的代词,一般是单音节词,常用的有 “汝、尔、子、而、公、君”等。 (二)是用名词来代替代词称呼对方,如: “先生、吾子”等; 如“足下、陛下、阁下、执事、左右”等;还如“大王、 大夫、将军、公子”等。 (三)常见的有: • 尊:尊府、尊兄、尊驾、尊夫人; • 贤:贤弟、贤妻 • 仁:仁兄、仁弟 • 贵:贵体(有问候意)、贵姓、贵庚; • 高:高朋、高亲、高邻、高见; • 大:大礼、大作、大驾。
文言文基础知识积累 政事类实词
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1.诣:到……去。 2.劝: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谒:进见。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交往;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 7.趋: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 8.劾:举报,检举,揭发。 9. 闻:使知道,报告给……知道。 10.坐:因犯错而定罪。 11.矫:假托,假传。 12.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 13.革:改变,变更。 14.敕:特指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15.巡:巡视,往来视察。
文言文基础知识积累 古代官员升迁
一、升官 (1)拜: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 例: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陈情表》 (2)除:任命官职. 例: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陈情表》 (3)擢:升官职。 例: “过蒙拔擢,宠命犹渥” ——《陈情表》 (4)拔:提拔 例: 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诸葛亮《出师表》 (5) 陟: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 例: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6)晋(升职)晋升。提高地位、级别或荣誉。 例:以功晋知府。——《清史稿· 桂中行传》 (7)征、征召。 例:征拜郎中。——《后汉书· 张衡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