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强的学科,涉及机械、电子、计算机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培养具备机械设计、电气控制、自动化控制、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高级技术人才。
为了适应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以及满足行业对这方面人才需求的增长,我们制定了以下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具备扎实的数理化基础和工科基础知识,具备机械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与实践能力;3.培养学生应对国内外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和应用的时代要求的适应能力,善于合作和团队合作能力;4.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熟悉相关国家法规、规范和标准,能够进行机电系统设计、安装与调试、维修与管理等工作。
二、专业课程设置1.公共基础课程:包括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等。
2.专业基础课程:包括机械设计基础、电气与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应用基础等。
3.专业核心课程:包括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原理、传感器与检测技术、PLC控制技术、数控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等。
4.专业拓展课程:包括行业热点课程、前沿技术课程、创新创业课程等,为学生提供专业领域的深入了解和拓宽人才培养的广度。
三、实践实习环节1.实验课程:设置机械设计实验、电气控制实验、自动化控制实验、计算机应用实验等,让学生通过实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
2.设计实训:学生参与各类实际案例的机电系统设计与应用,加强设计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生产实习:安排学生到实际企业进行生产实习,了解和掌握生产现场的操作技巧和实际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提升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四、实验室建设1.机械设计实验室:配备各类机械设计软件和硬件设备,让学生进行机械设计实验和仿真。
2.电气控制实验室:配备各类电气控制设备和实验平台,进行电气控制实验和控制系统仿真。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三篇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三篇篇一: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招生对象、学制与办学层次1.学制:五年一贯制2.招生对象:应届初中毕业生3.办学层次:专科二、培养目标面向各行业中机电产品、自动化设备与生产自动线的制造、运行维护和管理的岗位群,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职业道德,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技能,了解相关企业生产过程和组织管理,具备机电产品、自动化设备和生产线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维修、营销和初步开发等综合职业能力,适应相关机电产品和设备的生产、应用、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
本专业所培养的学生应具备以下素质、知识、能力:1.素质目标(1)爱国爱党,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养成良好的道德观念、法制观念、文明行为习惯和完美的品格。
(3)养成爱岗金敬业、遵守纪律、一丝不苟的优良职业道德。
(4)具有较强的人文素养,具备自主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5)具有较强的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和创新的意识。
(6)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强健的体魄。
(7)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交流能力。
2.知识目标(1)熟悉机械制图国家标准,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
(2)掌握绘制电气图样的基本知识和一般方法。
(3)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过程,具备编制机械加工工艺的初步能力。
(4)了解典型机电设备的基本结构,具备钳工操作的基础能力、熟悉常用机加工设备的一般操作方法。
(4)了解机械传动的基础知识,掌握机电设备拆装的基础知识。
(5)熟悉电工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电路分析和电气测量的方法。
(6)了解工业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机电一体化典型设备各单元间的通信接口技术。
(7)掌握可编程控制器(PLC)的基本结构、指令代码和编程技术。
(8)了解单片机的基本结构及其接口技术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单片机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技术。
中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招生对象与学制招生对象: 初中毕业生学制: 三年二、培养目标关彻执行国家教育方针,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 培养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素养, 德智体全面发展, 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人际交往与人沟通能力, 掌握机械加工基本知识和数控机床应用技术、熟悉钳工、机械加工工艺及设备的使用和计算机应用技术, 从事机械加工工艺、工艺装备设计、非标准设备设计、数控设备的编程、操作生产管理等相关工作。
, 具有职业生涯发展的技能型的高素质劳动者。
具体培养要求:1.热爱祖国, 拥护党的领导, 熟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接受系统的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2.掌握较扎实的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 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基础, 并具有一定的外语基础。
3.具有读图和制图基本知识, 能够识读一般装配图、绘制简单零件图和进行零件测量;系统地掌握机械制图、机械制造工艺等机械工程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
4.掌握各种机电设备和自动控制系统进行科学的技术管理, 能正确执行各种工艺、工况的调整操作, 实现节能、高效运行, 并能针对具体的设备和系统, 制定科学的运行管理规程和维护计划。
5.具有从事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及维护等工作的基本能力;参加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组织的职业资格考核, 取得电工上岗证、CAD绘图证、车工、钳工、数控加工等相关中级工操作证书。
三、职业能力的分解和分析:1.职业能力的内涵。
(1)具有良好的资料收集、文献检索以及口头表达和书面写作等技巧和能力, 并形成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终身学习的观念。
(2)有理解、审查机电系统图纸和技术文件, 组织系统的安装、调试过程的技术管理能力。
(3)具有机械电气控制系统设计、安装、调试、运行以及分析现场运行事故和处理事故的能力。
(4)具有较强的电子与计算机技术以及运用计算机控制、监控生产过程、获取信息和有效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具有运用新技术、新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技术创新的意识和初步能力。
机电一体化(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机电一体化(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大家好,今天给大家聊聊我们机电一体化(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咱们得明确一个概念,这个专业是干什么的呢?简单来说,就是培养那些会修理、安装、调试各种机电设备的人才。
这些人才都有哪些特点呢?下面就给大家一一道来。
咱们要明确一个目标,那就是让这些人才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也会安排大量的实践操作环节,让学生们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
咱们要培养的是一群具备创新精神的人才。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鼓励学生们勇于尝试,敢于创新,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咱们要培养的是一群具备团队协作能力的人才。
在现实工作中,很多事情需要大家共同协作才能完成。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注重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协作精神,让他们学会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为团队的成功贡献自己的力量。
咱们要培养的是一群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的人才。
作为一名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工程师,不仅要有过硬的技术,还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注重培养学生们的职业道德观念,让他们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成为一名受人尊敬的工程师。
咱们还要培养的是一群具备国际视野的人才。
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需要的是有国际视野的人才。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引导学生们关注国际动态,了解世界先进技术,提高自己的国际竞争力。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们的教学计划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础课程。
这部分课程主要包括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等。
通过学习这些课程,学生们可以打好扎实的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是专业课程。
这部分课程主要包括机械制图、自动控制原理、传感器技术、电机与拖动等。
通过学习这些课程,学生们可以掌握机电设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第三部分,是实践环节。
这部分主要包括实验课、实习、毕业设计等。
通过这些实践环节,学生们可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3 +2)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3+2学制)一、招生对象与学制、学习形式1.专业类别和专业代码:自动化类和5802012.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3.学制:3+2年4.学习形式:全日制二、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面向制造类企业、交通工程施工企业和交通运输企业的专业岗位,能够完成相关企业的设备操作、电气维修、技术管理、车间管理、机电产品营销和技术支持等工作任务,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职业面向及人才培养规格3.人才培养规格●职业岗位知识要求1)会本专业所必需的电工、电子、机械制图、机械设计、机械制造、电气控制等专业理论知识;2)熟悉本专业电工电子产品的性能、用途方面的有关知识;3)熟悉本专业相关的数控机床、自动化流水线等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电气知识;4)熟悉本专业机电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方面的知识。
●职业岗位能力要求1)常用机电设备电气维修能力(核心能力)。
2)利用计算机绘图软件绘图的能力。
3)操作数控机床、自动化流水线等机电设备的能力。
4)制造业企业机电产品营销和一定的企业管理能力。
●职业岗位素质要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觉悟和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正确的荣辱观,具有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和求索精神,具有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艰苦奋斗的精神,热爱劳动、遵纪守法、自律谦虚,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一线岗位适应能力,有较好的文化修养和健康的心理素质,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体魄。
五、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设计本专业实施在“四个导向、四个结合”原则指导下“四阶段层次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
结构框图见图1。
图1 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框图“四个导向、四个结合”是指:以产业结构为导向,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结合产业”以职业能力为导向,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实现“课程结合职业”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开展教学实践,实行“学做结合”以岗位就业为导向,培养应用人才,实现“工学结合”“四阶段层次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即两阶段知识技能培养、两阶段顶岗实习。
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专业代码:580201)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和机电维修技术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数控加工工艺和数控加工程序编制,进行数控加工设备的操作和维护,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维修、设备管理,机械产品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以及生产组织管理等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制图与AutoCAD、工程力学、机械制造基础、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液压与气动、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电气控制技术、数控机床及其应用、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 CAD/CAM应用基础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毕业后应获得和具备以下几方面知识和能力:具有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道德素养与法律知识。
1.具有电工、电子技术、工程制图与AutoCAD等一般机电一体化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2.具有一般机械零件的工艺设计、夹具设计和工装设计方面的知识。
3.具有普通机床加工典型零件的方面知识。
4.具有数控机床编程、加工工艺方面的知识。
5.具有PLC与自动控制技术,自动机械的制造、安装与调试,运行维修与管理,生产线技术改造等专业理论知识。
6 .具有电气读图、识图、绘图能力和一定的电路设计、维修方面的知识。
三、知识和岗位技能要求1.具有普通机床及数控机床的操作、维护、保养能力。
2.具有一般机械设备的安装、调试和维修能力。
3.具有简单控制系统的调试、运行和维护能力。
4.具有普通机加工零件的工艺编制能力及数控编程能力。
5.具有组合夹具的选用及简单夹具的设计能力。
6.常用机电设备的销售能力。
7.具有网络和综合布线的应用范围及初步设计施工能力。
8.具有朔料加工设备与模具加工技术认知能力。
9.具备自动机械与生产线的安装、调试、运行查障与检修能力。
四、学制与招生对象1.学制:三年。
2.招生对象:具有高中毕业学历或中职升高职的学生。
五、主要课程设置及理论课时安排表1.本专业必修课程共开设29门课程,其中主干课程为: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制造基础、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液压与气动、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电气控制技术、数控机床及其应用、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 CAD/CAM应用基础。
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快速变革,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不断扩大。
为满足市场对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的需求,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原则、培养目标、培养内容以及培养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一、设计原则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 适应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市场对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的需求,及时调整和优化培养方案,确保培养出的人才符合市场的要求。
2. 突出实践能力: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实际工作能力培养,通过实践能力的锻炼,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强化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工作中具有独立思考和创造力。
4. 多元化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课堂讲授、实验实训、案例分析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培养目标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掌握机电一体化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对机电一体化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为他们后续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具备实践能力:通过实验实训和工程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具备从事机电一体化工程实施和管理的能力。
3. 培养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工作中不断创新和改进,适应科技发展的需求。
4. 培养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团队合作的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团队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培养内容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机电一体化理论基础:包括机械基础知识、电气基础知识、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数据通信技术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2. 实验实训:通过实验实训,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验研究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完成机电一体化相关实验和项目。
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1 专业背景机电一体化是一门涉及机械、电子、控制等多个学科的交叉学科,需要培养具有扎实的机械和电子技术基础,具有综合设计和系统集成能力的专业人才。
1.2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较扎实的机械、电子、控制等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胜任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与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性技术人才。
二、培养方案2.1 专业课程设置在机械、电子、控制等学科领域设置基础、专业、实践性课程,包括机械设计、电机原理、数字电路、传感器技术、控制系统设计等,同时加强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 实践教学开设实训基地,进行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与制作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中,并组织学生参与相关工程项目实践,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2.3 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项目,开设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使其具备一定的创业基础和能力。
2.4 实习实训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实训,了解企业生产的机电一体化系统,了解行业发展需求,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及与人沟通协调能力。
三、实施方案3.1 教学团队建设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加强专业领域教学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确保教学质量。
3.2 教学资源建设加强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建设,提升教学设备的质量和数量,满足学生的实践性教学需求。
3.3 课程体系优化不断优化课程体系,根据行业需求和专业发展动态,及时调整和更新课程内容,确保教学内容的紧跟行业发展趋势。
3.4 实习基地合作与行业内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拓展学生实习实训基地,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发展空间。
四、评估与提高4.1 教学质量评估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定期对教学工作进行评估和考核,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4.2 学生评价与调研定期对学生进行评价和调研,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调整教学方案,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简介
三、毕业生的就业面向
¨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越来越广泛,机械行业对这一专业人才 的需求也愈来愈为迫切。因此本专业的 人才市场容量很大,就业面也很广,毕 业生适应市场选择的能力也就越强。
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就业岗位:
由于职业教育有很强的岗位针对 性,因此对高职毕业生来说,以下岗 位是目前我国比较热门的:
业管理、生产运行管理、计算机辅助设计 、数控技术、经营销售等方面的工作。
专业特色:
1、就业领域最宽的专业
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各企业、公司, 从事加工制造业,家电生产和售后服务, 数控加工机床设备使用维护,物业自动化 管理系统,机电产品设计、生产、改造、 技术支持,以及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 维护、销售、经营管理等等,也可在机关 、事业单位从事相关工作。
¨ 3、 计算机应用技术类课程主要有: 《计算机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 《Pro/E》、《单片机原理》、《CAD》、 《数控加工编程及操作》、《数控机床原理与 维修》、《数控技术》等。
二、机电一体化的课程设置
¨ 主要实践类课程: 金工实训、机械制图测绘实训、CAD
实训、Pro/E实训、电工电子技术实训、 机械设计课程实训、典型零件加工实训 和数控机床操作实训等。
机电一体化 人才培养方案介绍
¨一 培养目标 ¨二 课程设置 ¨三 就业面向
一、机电一体化专业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具有机、电、液一定的理论知 识和较强的实践技能。
2. 具有机械加工设备的初步操作技能和数 控加工、数控编程的能力。
3. 具备从事机电技术必需的理论知识和综 合职业能力的机电设备、自动化设备和生产线 的运行与维护人员,并具有设备改造能力的高 等技术综合性应用型人才。
¨ 1、数控机床操作及维修人员:负责数控 机床的操作、调试、工艺编程与组织管 理以及机床故障维修。毕业生去向:各 种机械产品的加工厂、机床厂。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职)目录一、专业培养目标 (2)二、职业面向 (2)三、招生对象与学制 (2)四、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培养方案框架及资格证书要求 (2)五、典型专业课程介绍 (6)六、课程设置与学时学分分配 (9)七、专家评审意见 (18)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掌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对应职业岗位必备的知识与技能,能从事一般机电产品生产、加工、安装与检测、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自动生产线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和机电产品营销与服务等岗位的工作,具备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和终身学习能力,能胜任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同时为进一步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职业面向(1)就业岗位机电产品生产与加工、机电设备的安装与调试、机电产品维修、机电产品销售与服务、自动化生产线运行(2)继续学习为满足毕业生进一步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需求,本专业中职毕业生主要衔接:高职:光机电技术应用、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等机电类专业。
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专业。
(3)证书要求本专业可获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维修电工、机修钳工、生产线操作工、机电产品营销员等职业资格证书等。
三、招生对象与学制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学制:三年四、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培养方案框架及资格证书要求(一)职业岗位能力分析本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应具有以下知识、技能与职业素养:4.专业方向能力(二)基于职业岗位能力分析的培养方案框架结合中职学生文化基础、学习生活特点,和就业升学需要,设立以“知识+技能+拓展”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以技能训练为核心,加强基础文化课程的学习,兼顾学生升学和就业需要。
做到理论够用,技能过硬,素质兼顾。
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通过企业调研,毕业生分析,以机电一体技术典型工作岗位能力要求为基础开发课程,然后由企业技术专家和专业教师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进行论证,确定职业岗位专业能力培养目标。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1.机电系统设计基础1.机械力学2.电路基础3.运动控制2.机电系统仿真与优化1.机电系统建模2.仿真软件使用3.优化理论与方法3.智能控制技术1.传感器技术2.控制技术基础3.智能控制方法与应用实例4.电力电子技术1.电力电路基础2.电力电子器件及其应用3.电力电子系统设计5.先进制造技术1.先进制造技术综述2.机器人技术3.现代制造工艺与方法6.数字信号处理技术1.数字信号处理基础2.音视频信号处理3.信号处理算法及其应用实践教学1.实验课程1.机电系统设计实验2.电路实验3.控制系统实验2.实践课程1.机电产品设计实践2.机器人应用实践3.智能控制系统应用实践3.企业实践项目1.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2.生产实践项目3.企业文化考察实验室建设1.机电一体化实验室1.仿真软件2.测试仪器设备3.机电系统实验平台2.控制系统实验室2.信号发生器3.仿真软件3.电力电子实验室1.模拟电源与负载2.数字电源3.电力电子器件测试仪器专业认证1.机电一体化工程师1.考试科目1.机电系统设计与仿真2.智能控制技术3.电力电子技术4.先进制造技术2.认证标准和流程2.实践考试3.资格审核2.自动化工程师1.考试科目1.控制系统设计2.控制系统应用3.数字信号处理2.认证标准和流程2.实践考试3.资格审核就业方向1.机电一体化工程师2.控制工程师3.自动化工程师4.机器人工程师5.生产工程师特殊应用场合:1.航空航天领域2.新能源汽车领域针对航空航天领域:1.增加大型机械结构设计课程,包括翼身结构、可重构结构等,在机械系统设计基础课程的基础上深入探究大型机械结构设计的理论和实践应用。
2.增设飞行控制理论与仿真课程,分别涉及导弹、飞机、火箭等飞行器的运动控制理论和仿真技术,培养学生掌握先进的控制技术,以应对复杂的飞行控制系统设计和仿真工作。
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1.飞行控制系统是高度安全敏感的领域,学生的仿真设计安全性要求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一、招生对象、学制及学习方式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和同等学力者。
学制:三年。
学习方式:全日制。
二、职业与岗位分析(一)行业现状与前景分析1.行业现状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导致了工程领域的技术革命与改造。
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机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了“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
机电一体化包括软件和硬件两方面技术。
硬件是由机械本体、传感器、信息处理单元和驱动单元等部分组成。
1)机械本体技术机械本体必须从改善性能、减轻质量和提高精度等几方面考虑。
现代机械产品一般都是以钢铁材料为主,为了减轻质量除了在结构上加以改进,还应考虑利用非金属复合材料。
只有机械本体减轻了重量,才有可能实现驱动系统的小型化,进而在控制方面改善快速响应特性,减少能量消耗,提高效率。
2)传感技术传感器的问题集中在提高可靠性、灵敏度和精确度方面,提高可靠性与防干扰有着直接的关系。
为了避免电干扰,目前有采用光纤电缆传感器的趋势。
对外部信息传感器来说,目前主要发展非接触型检测技术。
3)信息处理技术机电一体化与微电子学的显著进步、信息处理设备(特别是微型计算机)的普及应用紧密相连。
为进一步发展机电一体化,必须提高信息处理设备的可靠性,包括模/数转换设备的可靠性和分时处理的输入输出的可靠性,进而提高处理速度,并解决抗干扰及标准化问题。
4)驱动技术电机作为驱动机构已被广泛采用,但在快速响应和效率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目前,正在积极发展内部装有编码器的电机以及控制专用组件-传感器-电机三位一体的伺服驱动单元。
5)接口技术为了与计算机进行通信,必须使数据传递的格式标准化、规格化。
接口采用同一标准规格不仅有利于信息传递和维修,而且可以简化设计。
目前,技术人员正致力于开发低成本、高速串行的接口,来解决信号电缆非接触化、光导纤维以及光藕器的大容量化、小型化、标准化等问题。
6)软件技术软件与硬件必须协调一致地发展。
为了减少软件的研制成本,提高生产维修的效率,要逐步推行软件标准化,包括程序标准化、程序模块化、软件程序的固化、推行软件工程等。
2.前景分析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3个阶段。
20世纪60年代以前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称为初级阶段。
在这一时期,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利用电子技术的初步成果来完善机械产品的性能。
20世纪70~80年代为第二阶段,可称为蓬勃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
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型计算机的迅猛发展,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
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向智能化方向迈进的新阶段,机电一体化进入深入发展时期。
一方面,光学、通信技术等进入了机电一体化,微细加工技术也在机电一体化中崭露头脚,出现了光机电一体化和微机电一体化等新分支;另一方面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建模设计、分析和集成方法,机电一体化的学科体系和发展趋势都进行了深入研究。
同时,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神经网络技术及光纤技术等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开辟了发展的广阔天地。
这些研究,将促使机电一体化进一步建立完整的基础和逐渐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
我国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在这方面研究和应用。
国务院成立了机电一体化领导小组并将该技术列为“863计划”中。
在制定“九五”规划和2010年发展纲要时充分考虑了国际上关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动向和由此可能带来的影响。
许多大专院校、研究机构及一些大中型企业对这一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
机电一体化是集机械、电子、光学、控制、计算机、信息等多学科的交叉综合,它的发展和进步依赖并促进相关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因此,机电一体化的主要发展方向如下:1)智能化;2)模块化;3)网络化;4)微型化;5)绿色化;6)系统化。
(二)人才需求预测分析按照国家人事部的有关统计预测,我国今后几年急需的人才主要是以下八大类:以电子技术、生物工程、航天技术、海洋利用、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人才;信息技术人才;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农业科技人才;环境保护技术人才;生物工程研究与开发人才;国际经贸人才;律师人才。
在机电招聘网站上,在1个月内分为22个岗位类别,共提供993条招聘记录,招聘企业全部为与机电专业相关的企业。
分析、筛选出其中最为适合机电一体化专业就业的岗位,并随机提取其中32条,根据招聘单位提出的条件,列出下表。
由此表可看出,在学历要求中,大专学历占总数的34.83%,本科学历占总数的39.33%,研究生学历占总数的16.85%,其余为不限学历,占8.99%。
在工作经验要求中,要求知晓、熟悉或者稍有相关经验的占62.92%,要求1年相关经验的占2.25%,要求2年相关经验的占12.36%,其余为要求3年以上(最高要求10年)相关经验,占22.47%。
调查表明在机电一体化这个行业中更重视动手能力,经验要求往往大于学历要求。
(三)机电一体化专业职业岗位群三、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知识,具有现代机械制造,计算机应用,设备安装与调试,机电设备维修技能,在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方面方面有较强业务能力,适应现代工矿企业,智能化楼宇,景区,酒店,商场,超市,社区等行业从事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修理以及机电产品的开发,营销和售后服务岗位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四、人才培养规格要求与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分析(一)知识结构掌握读图(包括电器原理图)和制图(包括计算机绘图)的基本知识;掌握机械、电工、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具有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必须的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基础知识;具有机电检测技术以及自动控制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具有单片机及可编程控制器方面的基本知识;具有液压传动和气动方面的基本知识;具有机电设备故障诊断、机电设备维修、机电设备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
(二)能力方法具有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操作、维修和管理的能力。
(三)素质结构具有本专业大专层次学历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工作技能;具有本专业所适用的英语应用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素质;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转换职业的能力、文化修养以及健康的身体素质。
五、实现培养目标的途径说明1.机械工程工作任务:能看懂机械图及电气图,熟练地通过手工及计算机绘制图纸;分析理解设计任务,收集分析相关资料,绘制方案设计图;掌握一般机械零件的加工方法;操作各种机床。
2.电气与电子工程任务:掌握安全用电知识;能识读电子接线图;能正确使用各种电工工具;正确使用和选择电机,了解电机工作原理;掌握常用电器的分类和使用;掌握半导体基础知识器件;了解测试技术的原理及在工业现场的应用。
3.专业工程任务:掌握设备安装与调试技术;具备一般机电设备维修能力。
1)掌握机械设备维修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2)熟悉机械零件各种修复技术,具有分析、选择和应用机械零件修复技术的能力。
3)熟悉机械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的技术与方法,能正确使用典型的监测与诊断仪器,初步具备实施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的能力。
4)熟悉设备大修过程与典型设备的修理要点。
5)初步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和维护。
6)掌握液压设备维修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7)熟悉液压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的技术与方法,能正确使用典型的监测与诊断仪器,具备实施液压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的能力。
8)具备液压设备的维护能力,掌握常见液压设备故障的诊断及处理方法,具备一定的分析及解决液压设备故障的能力。
9)掌握电气设备维护能力和维修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10)熟悉电气设备故障诊断的技术与方法,能正确使用典型的仪器仪表,具备实施电气设备故障诊断的能力。
六、主要专业课程介绍(一)主要课程普通课⒈机械制图讲授机械制图标准,方法,以及手工绘图、读图的训练。
教材:《机械制图》江会保,管文华,高职高专规划教材)(机工版)《机械制图习题集》刘魁敏(高职高专规划教材)(机工版)⒉公差与配合讲授公差带、形位公差、配合链等内容。
教材:《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姚云英主编(机工版)⒊计算机绘图讲授应用AutoCAD进行绘图的知识,使学生能熟练进行机械图纸的计算机绘制。
⒋工程力学讲授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
教材:《工程力学》(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陈位宫主编(高教京版)⒌机械设计基础讲授常用机构工作原理和运动特性、机械零部件的设计方法。
教材:《机械设计基础》(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陈立德主编(高教京版)《机械设计基础》柴鹏飞主编(机工版)⒍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讲授金属切削机床、机械制造工艺及夹具设计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教材:《机械制造基础》(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乔世民主编(高教京版)《机械制造技术》谢琪主编(机工版)⒎ 液压与气动讲授流体力学、液压元件、液压传动、伺服系统及气压传动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及应用。
教材:《液压与气压传动》马振福主编(机工版)《液压与气压传动》袁承训主编(机工版)《液压与气压传动》左健民主编(机工版)⒏电工电子技术由“电工学”、“电子技术”两门课程组成。
讲授电工电子技术方面的理论知识及应用。
教材:《电工技术》(教育部推荐教材)席时达主编(高教京版)《电子技术》(教育部推荐教材)吕国泰主编(高教京版)主要专业课⒈机电设备安装讲授设备的安装、调试过程及注意事项,常见故障维修方法。
教材:《冶金设备安装与维修》谷士强编冶金工业出版社2.计算机辅助设备管理详细介绍了设备管理信息系统概述,Visual Foxpro数据库基础;数据库的建立与维护;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库的索引与关联;信息查询;报表与表单设计;设备管理应用系统。
教材:《计算机辅助设备管理》徐晓风机械工业出版社《设备管理》(机电技术专业)吴先文(机工版)3.机电设备故障诊断及检测技术讲授设备故障诊断的基础理论、分析方法、判断标准及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及测量电路,传感器在工业上的应用。
教材:《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改项目成果教材)陈则均、龚雯(高教京版)《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谢志平(电子工业出版社)4.机械设备修理工艺学了解机械设备修理的基本知识,掌握机械设备的拆卸与装配、机械失效零件的修复技术和修理精度检验和典型机械设备的修理等内容。
教材:《机械设备修理工艺学》费敬银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3参考书:《机械设备修理工艺》姜秀华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8(二)综合实践性教学1.钳工实训:常用工具基本技能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