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进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_数学论文.doc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论文第一部分:案例背景与目标一、背景分析在我国,小学数学教育一直被视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未来发展。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数学教学逐渐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型向能力培养型转变。
在此背景下,本文以某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为案例,探讨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意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案例目标1. 提高学生数学成绩,使他们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面达到教学大纲要求。
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4. 探索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的数学教学方法,为其他学校和教师提供借鉴。
三、案例实施对象本次案例的实施对象为某小学三至六年级的学生,这些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有利于观察和评估教学方法在不同层次学生中的适用性。
四、案例实施时间本次案例实施时间为一个完整学期,共计18周。
五、教学方法与策略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结合生活实际,设计富有情境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4. 定期进行课堂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成长需求。
5. 结合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6. 开展丰富多样的数学活动,如数学竞赛、趣味数学等,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二部分:教学案例设计与实施一、教学内容选择根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选择以下教学内容:1. 数的概念与运算:重点强化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以及整数、小数、分数的认识。
2. 量的计量与几何图形:教授长度、面积、体积等计量单位,认识基本的几何图形。
3. 数据分析:培养学生通过图表分析数据的能力,了解简单的统计概念。
4. 逻辑思维:通过数学问题解决,训练学生的逻辑推理和问题分析能力。
二、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游戏或生活情境导入新课,引发学生兴趣。
小学数学论文教学实践(3篇)
第1篇摘要:本文以小学数学论文教学实践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小学数学论文教学的意义、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通过实践探索,为提高小学数学论文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一、引言小学数学论文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小学数学论文教学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数学论文教学实践,以期为提高小学数学论文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二、小学数学论文教学的意义1.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小学数学论文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学生需要查阅资料、分析问题、提出观点,这些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小学数学论文教学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论文写作,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数学论文教学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
三、小学数学论文教学的现状及问题1. 教学内容单一目前,小学数学论文教学的内容主要以课本知识为主,缺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这种单一的教学内容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
2. 教学方法传统在小学数学论文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讲授法、问答法等传统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学生参与度不高由于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传统,学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参与度不高。
部分学生认为论文写作枯燥乏味,缺乏写作动力。
四、小学数学论文教学改进措施1. 丰富教学内容在小学数学论文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实际生活,引入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
例如,可以将数学知识与科技、环保、文化等领域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改进教学方法教师应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论文写作。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实施的策略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实施的策略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部分,由于它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是一对矛盾,使它在教学中成为一个难点。
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概念,将枯燥的数学概念生动化、情境化,使学生乐于接受,易于接受,这便成为教师要探讨的课题。
概念教学的策略可分为四个步骤:引入概念,形成概念,内化概念,应用概念。
(一)引入概念概念如何引入,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标准》的这一理念,着眼于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要求概念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选材,题材要广泛,呈现形式要丰富多彩,充满着学生乐于接触的、有价值的数学题材。
在概念教学时创设现实而有吸引力的学习情境,尤为重要,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机,让学生在自然的情境中,产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识的愿望。
概念的引入方式要恰当,要根据不同的概念创设不同的情境。
创设情境引入概念的方式很多。
创设故事情境引入,例如在教学“小数点移动”时,可这样引入:“大家爱听〈〈西游记〉〉的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讲孙悟空智斗黄牛怪的故事。
唐僧师徒四人来到黄牛山,碰到山上的黄牛怪,黄牛怪大声叫着:猴头,交出唐僧!孙悟空回答道:休想,看我金箍棒!说着从耳朵里掏出神奇的宝贝,高喊:变、变、变,只见金箍棒变得越来越长,从变成了又变成再变成9米,没等黄牛怪反应过来,就被金箍棒压死了。
”这样的情境引入,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动手操作情境引入,一些有数学背景的玩具和游戏不仅能愉悦学生的情绪,陶冶学生的性情,还能激发学生浓厚的探究兴趣。
例如: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学生用同样的纸比赛折飞机飞行,发现有的飞机飞得很平稳,有的飞机却飞得不平稳,通过观察发现,飞得不平稳的飞机是因为机翼两侧不对称,飞得平稳的飞机是对称的,从而引入这节课的学习。
如何让概念教学更有效论文
如何让概念教学更有效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认识数学的基础和关键,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前提,是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重要依据。
但是由于小学生的思维尚处于形象思维,而概念本身具有抽象性,所以概念教学有时显得枯燥无味,教学效果更是苍白无力。
如何能够让概念教学更加情趣化,有效化呢?下面我谈谈我在教学过程中的几点看法。
一、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引入概念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以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从具体的生活情境引入学习,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系列的良好变化,可以提高和促进概念的教学。
如在教学“自然数”这个概念时,我出示了红红和亮亮数星星的动画,让学生说一说他们在做什么,是怎么数的,再让学生回忆自己数星星的方法,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交流,水到渠成的引出自然数的概念:像1、2、3、4、5……这样一个一个的数,我们把它们叫做自然数。
根据这样的情境,教师还可接着问“阴天的时候,一颗星星也没有,我们怎么表示呢?”这样很自然的引出0也是自然数,而且是最小的一个。
二、从自主操作实践中理解概念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
所以我们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注重学生的实践,让学生从活动中自主构建知识。
一些几何概念的教学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经历过程,来体验并理解这些概念。
如在教学《周长的认识》一课时,我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好花边及大小不一的手帕,这节课主要的活动就是让学生为自己的手帕围上一周漂亮的花边,要求学生找出自己的手帕需要多少的花边来装饰,学生兴趣盎然。
其实让学生做花边就是一个认识周长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掌握周长这一概念,对于学生来说这就是一种经历,而这种历足够让学生明白周长这一概念。
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理解了概念,培养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也使学生喜欢上了数学这一学科。
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优秀4篇)
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优秀4篇)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方法篇一1.具体直观地引入概念数学概念较抽象,而小学生,其思维处在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
因此,教师在数学概念教学的过程中,尽量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开始引入。
这样,学生学起来就有兴趣,思考的积极性就会高。
2.通过实践活动认识本质、形成概念实践出真知,手是脑的老师。
学生通过演示学具,可以理解一些难以讲解的概念。
3.由具体到抽象,揭示概念的本质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在概念教学中,要善于为学生创造条件,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思考、探求概念的含义,沿着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过程去掌握概念。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以旧知引出新概念数学中的有些概念,往往难以直观表述。
我就运用旧知识来引出新概念。
在备课时要分析这个新概念有哪些旧知识与它有内在的联系。
利用学生已掌握的旧知识讲授新概念,学生是容易接受的。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方法篇二一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思维具有很广泛的内容。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有各种各样的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培养什么样的思维能力呢?《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这一条规定是很正确的。
下面试从两方面进行一些分析。
首先从数学的特点看。
数学本身是由许多判断组成的确定的体系,这些判断是用数学术语和逻辑术语以及相应的符号所表示的数学语句来表达的。
并且借助逻辑推理由一些判断形成一些新的判断。
而这些判断的总和就组成了数学这门科学。
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再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
他们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
这里所说的抽象逻辑思维,主要是指形式逻辑思维。
因此可以说,在小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
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把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项数学教学目的,既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0篇)
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优化策略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1)教师在教学时使用的教学方法不恰当。
教师在上数学课的时候,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时候都是采用“满堂灌”的方式,不注重学生是否对这一知识点理解透彻了,很多学生没有真正地把握这一知识点,但是教师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也使得他们的数学成绩逐渐落后,这样的后果也导致了学生逐渐失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进而也就导致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也不高。
(2)仍然受应试教育的束缚。
自古以来都受“书读百遍其意自现”的教育思想的影响,而且这一教学思想也一直延续到当下的课堂教学当中,尤其是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堂当中。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有一些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仍然采用着“复习、学习”的单一循环模式,让学生死记硬背掌握一些数学知识,很多学生也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只要能解答出问题就算掌握了所学的知识。
尤其是在数学教学当中,很多教师都要求学生死记一些公式定理,却不重视用一些较为通俗易懂的方法对结论进行必要的解释,导致了本来有趣生动的数学学习变为一个比较枯燥乏味的记忆背诵公式定理的过程,这样教育出来的结果则是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薄弱,很难真正地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3)教学方式单一。
新课程理念倡导中,教学方法则是改革的重点。
但是就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情况来看,教学方法并没有进行突破性的大变动,还是以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作为主要的教学模式。
教师在课堂上仍然扮演着“演说家”的角色,学生在下面紧张地听教师的讲解,做笔记,这样也使得学生缺少一定的锻炼与思考的机会。
学习数学知识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记忆过程。
这种教学方式显然是不利于学生思维健康成长的。
二、应对措施(1)转变固有的教学观念,扎实备课环节。
在新的教育理念的影响下,过去传统的一些教育教学思想也逐渐不能适应当下的教育教学模式了。
作为新时代的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一方面需要以全新的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不断地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以及专业进修;另一方面,也需要及时地走下高高的讲台,放下身段主动走近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及时地了解学生们的真实想法与实际需求。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论文(10篇)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论文(10篇)第一篇:造就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一、数形结合进行教学在数学学习中,数形结合可以说是一种常用且高效的方法。
华罗庚曾说“: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
”由此可见,数形结合对数学学习的影响很大。
特别是在小学生这个阶段,他们的好奇心强,喜欢新鲜事物,对单纯的数字、算式难免会乏味,极容易导致数学的学习效率低。
而数形结合将图形和数字、算式相结合,更加具有直观性和趣味性。
比如,教师在讲解数字的大小比较时,就可以用直观的数轴来促进理解,比较两个正数谁大谁小,就通过画数轴,看哪个数字离原点的距离远,则哪个数字较大。
二、划分学习小组促进共同学习教师在进行课堂讲解时,是以大多数人对知识的理解吸收程度为标准调整课堂进度的,但不可避免的,会有学生快于教学进度或落后于教学进度,这就需要教师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情况,从而进行科学的学习小组划分,将对知识理解吸收能力强和弱的学生合理搭配,促进互补学习,以提高班级的总水平和平均水平。
比如,划分小组后,对教师讲解的问题不理解的就可以向小组内理解了的同学询问,学生处于同一个年龄段,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讲解语言有共同之处,更加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这样做可以帮助理解能力弱的学生尽快赶上进度,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
同时,理解能力强的学生在讲解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再次强化知识点的理解,加强记忆,可谓一举数得。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是教学上的一大创新,也是极有效率的一种教学方式。
多媒体技术综合运用视听技术,具有独特的视听冲击力,对学生具有吸引力。
数学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在教学应用上的优势,进行辅助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多媒体技术不同于“黑板教学”,课容量大时,黑板教学就会显得繁杂,知识点凌乱而不清,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就可以避免这个问题,每一张幻灯片讲解一个知识点,思路清晰,同时,在用演示文稿进行课堂教学时,学生唯有充分集中注意力,才能不错过知识点的讲解,否则,幻灯片一旦切换,就会错过相关的知识点。
小学数学教育论文(优秀5篇)
小学数学教育论文(优秀5篇)浅谈小学数学教育论文篇一一、学科性质(一)学科地位数学教育学在我国已经发展为一门专业学科,而小学数学教育学则是数学教育学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目前国内教育者对中学数学教育的关注颇多,更有甚者认为这二者之间的内容非常相似,这种想法是非常主观且不科学的。
实际上小学数学教育与中学数学教育有很大的区别,比如,小学数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经验,不要求学生推理证明;小学生的思维和初中生的思维处于不同的阶段。
由于小学生还处于智力的不断完善阶段,小学数学教育必须起到启蒙作用,因为这一阶段的学习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影响很大。
正确的教育方法可以使小学生打好学习数学的基础,循序渐进,逐渐形成学习数学的兴趣。
因此,小学数学教育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性,应该引起教育者们的高度重视。
(二)专业教育课程鉴于小学数学教育的特殊性,数学教师不仅要有充足的专业知识储备,而且还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掌握小学教育学、心理学内容,并且了解小学数学教育学的基本规范。
小学数学教育学能使教师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以及自身教学经验,明确有效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教育学可以帮助教师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高深的内容,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从而避免教学中的错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小学数学教育学理应成为高校培育小学数学教师的一门专业。
(三)理论应用学科小学数学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与以研究理论为主要目的的教育学和重视实践的教学法不同,它不仅能够为实践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还能解决实践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简言之,小学数学教育学是集应用和实践于一身的理论应用学科。
二、课程构建原则(一)科学的原则小学数学教育学若想成为科学的学科,最重要的是具备科学性。
根据哲学思想的阐述,一门理论是否科学是要经过实践检验的。
因此,建构科学的理论体系是建设小学数学教育学的关键。
(二)实用性原则小学数学教育学虽然是一门应用理论学科,但其宗旨是将理论与应用相结合,争取让学生在掌握小学数学教学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将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论文(五篇)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论文(五篇)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论文篇一开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新课程改革几年来,数学课堂教学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为广大教师所认同,各种极具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方法不断涌现,素质教育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还没有从普遍意义上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教学中的无效、低效甚至是负效现象俯拾即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目前有部分教师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理论支撑,在教育教学观念上,往往还停留在“讲授——接受”的层面上,对新课程改革抱着一种“课改是其他教师的事,我们靠边站”的思想,没有融入到课改大潮之中,拿着新教材,唱着过去的歌谣。
教师教得苦,学生也学得累,学生的能力、素质得不到充分的发展。
2.照搬一些优秀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案例,不顾班级实际情况,不研究学生特点,教学时心里没有学生,满足于是否完成了教学计划,忽视了学生的动态生成,呈现出教学形式化的趋势。
3.课堂效率不高,导致学生作业增加。
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获得满意的分数,老师们增加了大量的作业。
大量的作业需要老师花更多的时间批改,使得老师陷入繁重的批改任务,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教学,研究自己的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形成了老师更忙,学生更苦的怪现象。
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研究就是要转变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水平,促进专业发展,最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二、课题研究的概念界定、目的和意义课题界定:教学:从师生关系的角度,有两种观点。
一种是教学是教师的活动,旨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种观点认为,教学是师生互动,是师生矛盾和依赖的过程。
我们认为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是师生主动学习的结果。
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8篇
第一篇:小学数学学生兴趣培养作者:余明燕工作单位:广东省东莞市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第二篇:农村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一、教师应当接受专业的培训教师通过参加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各种教学培训,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从原本单纯的“教”,变成与学生互动,教学相长;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开阔视野,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对于数学教学来说,学生们学会了某一种数学知识,却没有学会学习的方法,更不会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考试而学习。
这不但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反而抑制了学生本身具备的能力,堵死了学生多方面发展的道路。
而接受过专业培训的教师,在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更能够发掘学生的潜力,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强大的推动作用。
二、教师应当认真研究教材教材是教学最基本的依据,教师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当围绕教材展开。
教材也是连接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纽带,依据教材,教师才能够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虽然现在提倡多姿多彩的教学方法,然而前提是要基于教材和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
有些教师采取了趣味的教学方法而使课堂热热闹闹,却忽略了教材中的内容,学生学习轻松了,兴趣浓厚了,然而却没有学习到应该掌握的知识,这岂不是本末倒置吗?熟悉教材中的知识是教师最基本的责任,并且还应该掌握一至六年级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教师应当根据教材中的知识,制定适当的教学方法,在把握好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采用多样的教学模式,才能保证不“跑题”,从而让学生在有趣的课堂上学到知识。
三、教师应当关注学生思维方式与心理情感每个学生的性格不同,在学习数学时的表现就会有很大的差别。
教师应当多加关注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比如有些学生善于严密地思考,在某一处数学知识上,要把每一个点都想到,这种思维方式的优点就是不会漏掉重要的信息,但是,却花费时间比较长,教师就应当教该学生如何筛选数学知识中的重要信息,忽略不重要的部分,从而节约学习的时间。
如何有效进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如何有效进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如何有效进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数学概念是小学数学知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的首要条件,也是进行计算和解题的前提。
因此重视数学概念教学,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那么怎样让枯燥、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有趣,使课堂教学更有效,减轻孩子们的学习负担,让概念在孩子们心中得到完美内化呢?我粗浅的认识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概念的引入讲述宜直观形象针对第一学段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数学语言描述的概念理解较为困难,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多用形象的描述,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打些合理的比方等,努力让孩子们理解所学概念,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方式来进行教学。
夸张的手势,丰富的肢体语言,理解运算所蕴含的意义,区分概念的差别。
在让一年级的孩子认识加减法的时候,我举起双手像音乐指挥家一样,左边一部分,右边一部分,两部分合在一起就用加号,加号就是横一部分,竖一部分组起来的,减法则反过来展示。
孩子们看得有趣,记得形象,不但记住了加减号还明白了加减号的用法。
在教二年级孩子感受厘米和米时,我让孩子们学会用手势来表示1厘米和1米,使得孩子们在估计具体物体的长度时有据可依。
形象生动的讲解,让孩子们自然接受数学符号。
教师的语言讲解也要力求符合学生实际,特别是第一次描述时,教师一定要斟字酌句地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尽可能用数学语言简洁地描述。
因为对于第一次接触新概念的孩子们来说,第一印象是最为深刻的。
当然在适当的时候我们也可以选择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说一说来试着对概念进行解释,一方面同龄人的解释会让孩子们概念的理解更为容易;另一方面也可以锻炼一下孩子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我们要记住:孩子们的数学概念应该是逐级递进、螺旋上升的,以符合学生的数学认知规律。
很多时候第一学段的孩子对于部分数学概念,只要能意会不必强求定要学会言传。
二、概念的学习宜多感官参与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精选5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精选5第一部分: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探讨一、引言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小学数学教育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本文针对小学数学教学现状,精选五篇教学论文,旨在为广大教师提供有益的教学参考。
二、精选论文概述1. 论文一:《基于问题解决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该论文以问题解决为核心,探讨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作者认为,教师应关注学生的问题解决过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学习能力。
具体策略包括: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开展数学实践活动等。
2. 论文二:《小学数学课堂中信息技术应用的研究》该论文从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角度出发,分析信息技术对数学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
作者提出,教师应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具体应用包括:多媒体课件制作、网络资源利用、在线互动交流等。
3. 论文三:《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该论文关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认为情感教育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的有效途径。
作者建议,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具体方法包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师生情感交流、实施鼓励性评价等。
4. 论文四:《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研究》该论文以探究性学习为研究对象,探讨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作者认为,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具体措施包括:设计探究性问题、指导探究方法、组织探究活动等。
5. 论文五:《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该论文针对小学数学学困生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转化策略。
作者认为,教师应关注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
具体策略包括: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信心、加强个别辅导、开展课外活动等。
三、教学建议与应用结合以上五篇论文,本文提出以下教学建议:1.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如何有效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论文
如何有效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引导必须目标明确、指向集中;必须“导”在点子上,并恰到好处。
这样,教师的“导”才能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轻松掌握学习方法,在愉快获得知识的同时生长智慧。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是一门艺术,既要有艺术性,又要有科学性,这样才能进行行之有效的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将用现代学习与教学心理、传播学、教学媒体等相关理论相结合,面向教学系统,解决教学问题的一种设计活动。
作为一门科学,它必须遵循一定的教学规律;作为一门艺术,这一活动需要融入教师很多的个人经验、文学素养,因材施教是最好的教学艺术。
要做好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既要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又要关注学生认知过程的组织形式以往教学设计中,教师通常会根据知识的形成过程,由浅入深地设计若干个提问,预想学生在这些提问的引导下一步一步找到最终的答案,形成数学概念和方法。
如果在课堂上全班每一个学生都在专注地听、积极地思考,这些提问无疑是可以达到预想效果的,而现实的课堂中,一线教师最苦恼事情往往是总有部分学生并不能紧紧地跟随着教师的思路,当他们只想做自己的事情,或不小心走神的时候,那些符合认知规律的琐碎而周密的提问则不再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课堂不是一对一的辅导,是一位教师面对几十位学生的班级教学,因此在设计教学时我们必须同时考虑,学生以什么样的组织形式开展学习,才能让每一个人参与进来。
基于协作建模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关注了这一点,在设计的结构框架上分为了独立探究环节和协作建模环节,从而引导备课老师基于两种不同的组织形式设计相应的学习内容。
二、要合理预设教学推进的最佳路径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课堂教学对一位教师最大的考验在于,面对来自于学生的纷繁复杂的反馈信息,教师是否能合理把握教学推进的最佳路径。
在分析新手教师和优秀教师教学能力差异时,我们会发现,在教学展开伊始,不同水平教师的教学效果相差无几,但一旦学生积极介入进来后,对教师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之间的差距暴露无遗。
数学教学教研论文范文3篇
数学教学教研论文范文3篇在数学教学中,有效且优秀及紧跟时代潮流的教学方式是分层教学的重要内容,还是分层教学的发展目的。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数学教学教研论文范文,欢迎阅读!数学教学教研论文范文篇一: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1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策略1.1创设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效益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迅速进入课堂,使学生能够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在情境设置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注意:情境创设的目的要明确,同时情境的设置也要与时俱进,具有时代气息,此外,情境创设要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
现今小学教材比较重视情境的引入,不仅仅只是文字,图片以及故事性的文字比较多,所以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
笔者认为情境教学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
虽然数学主要是与数字打交道,但是与我们的生活也紧密相关。
因此,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可以与生活紧密相关。
比如说教师在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纸质的正方体和长方体沿边展开,将展开图放在桌子上供学生观察。
然后让学生自己数一下一共有多少个面,然后观察一下各个面的大小,最后让学生自己思考如何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对整个立体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情境中学生不仅学到了一定的知识,而且也提高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第二,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
提问无疑是一种比较方便而且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养成善于思考问题的习惯。
问题情境的创设主要是指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提问,进而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程的学习,同时也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
比如说在讲解“平均数的应用”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用在超市购物的情境给学生出几个求平均数的题,然后让学生进行回答。
将问题与生活结合起来,无疑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创设一定的游戏情境。
小学生具有爱玩的特点,因此教师可以在数学课上组织学生做一些小游戏,让学生在活跃的氛围中获得一定的知识。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论文3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论文篇一【摘要】有效的教学课堂,是数学教师永恒的追求。
本文将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的摸索、实践,以情景创设的有效性,学习过程的有效性,学习方式的有效性来阐述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情景创设的有效性学习过程的有效性学习方式的有效性教学是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
现就课堂教学有效性实验研究发表几点初浅的看法:1有效性教学要注重“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创设数学学习的良好情境,教育界已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并已形成了一定的理论认识与实践经验。
新教材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数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
然而,新课程下的一些数学课,情境只是为创设而创设,只图表面热闹,有的甚至成了“说话课”,夹杂了太多的非数学信息,干扰和弱化了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以及数学思维的发展。
实现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应注意以下几点:1.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
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
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
1.2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
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
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根据学生身边熟知的事物而设计。
对低、中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如何上好数学概念课
如何上好数学概念课数学概念教学一般分为三个部分:引入,分析,应用。
概念的引入一定要侧重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新课标中提到数学概念的引入要情境化,要顺其自然,而不能强加于人。
在设置情境是一定要合乎学生的认知规律,要贴近生活,而不要刻意讲究形式。
在概念的系统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有机会不同的角度认识概念,这不仅便于发挥知识的结构功能,使概念具有“生长活力”,有益于知识的获得、保持和应用,而且对发展学生的概括能力有特殊的意义。
精心设计练习,在应用中强化概念间的联系,巩固概念网络,加深概念的理解。
如何上好计算一、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引导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二、运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教学中能让学生自己说出自己归纳的知识内容,教师尽可能不说;能让学生做的教师绝对不包办;能让学生自己发现找出合理答案的教师给与肯定。
只有在不规范不准确的地方教师才可以作补充说明,教师不必要将自己的结论强加给学生。
这样做师生间的距离近了,感情增加了。
而积极的情感又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动能量,从而提高思维和学习潜能。
三、题组训练,以旧带新,发现规律。
比如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口算方法的教学,主要是利用题组,运用迁移的方法,总结出积的末尾的0的确定。
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规律,并巩固简便的笔算方法。
充分发挥学生潜能,使学生不再受束缚,使教学向民主化、人性化方面发展。
如何上好数学综合实践课一、明确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目标数学综合实践课的目的不是为了实践而实践,而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活动有所体验 (比如: 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有所感悟、有所发展、有所提高。
二、明确数学课和数学综合实践课的联系与区别从课程设置地位看,数学课处于主导地位,数学综合实践课则处于辅助地位;从课程设置功能看,数学综合实践课是数学课的延伸和发展。
这是两者的联系。
两者的区别在于:?教学目标不同;?教学内容不同(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内容可是某单元后教材安排的内容,也可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具体情况、需要等而自己设置的内容);?活动方式不同(数学综合实践课,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在室内上或室外上等);?教学组织形式不同(数学课一般以一个班作为教学对象,而数学综合实践课,它可依据实际情况,把几个班或一个年级合起来上课);?教师所处的地位不同(在数学综合实践课活动中,教师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协调者和评价者)。
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论文一数学概念的确定在小学如何确定或选择应教的数学概念,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根据我们的经验,在选定数学概念时既要考虑到需要,又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
(一)选择数学概念时应适应各方面的需要。
1.社会的需要:主要是指选择日常生活、生产和工作中有广泛应用的数学概念。
绝大部分的数、量和形的概念是具有广泛应用的。
但是社会的需要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常常变化的。
因此小学的数学概念也应随着社会的发展适当有所变化。
例如,1991年我国采用法定计量单位后,原来采用的市制计量单位就不再教学了。
2.进一步学习的需要:有些数学概念在实际中并不是广泛应用的,但是对于进一步学习是重要的。
例如质数、合数、分解质因数、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等,不仅是学习分数的必要基础,而且是学习代数的重要基础,必须使学生掌握,并把它们作为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
3.发展的需要:这里主要是指有利于发展儿童的身心的需要。
例如,引入简易方程及其解法,不仅有助于学生灵活的解题能力,减少解题的困难程度,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
在我国的小学数学中,教学方程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小学生不仅能用方程解两三步的问题,而且能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解答方法。
这里举一个例子。
要求五年级的一个实验班的38名学生(年龄10.5—11.5岁)解下面两道题:学生能用两种方法解:算术解法和方程解法。
用每种方法解题的正确率都是91.7%。
下面是两个学生的解法。
一个中等生的解法:一个下等生的解法:多少米?这道题是比较难的,学生没有遇到过。
结果很有趣。
58.3%的学生用方程解,41.7%的学生用算术方法解。
而用方程解的正确率比用算术方法解的高22%。
下面是两个学生的解法。
一个优等生用算术方法解:一个中等生用方程解:解:设买来蓝布x米(二)选择数学概念时还应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一般地说,数学概念具有不同程度的抽象水平。
如何有效进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如何有效进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2.游戏化教学:运用游戏化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可以设计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学习数学概念,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能力。
3.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进行合作学习,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互相交流、探索和发现数学概念,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使用电子白板、数字化教学资源等等。
多媒体教学可以生动形象地展示数学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供丰富的实例和练习。
5.周期性复习:将数学概念和知识进行适度的周期性复习,帮助学生巩固记忆,并发现和纠正可能的错误。
周期性复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6.探究引导:引导学生通过发现、探究和实践来理解数学概念。
例如,在教授乘法时,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和解决方法,培养他们的探索和思考能力。
7.不同教学方法的融合: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
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和能力不同,合理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8.实际应用:将数学概念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例如,在教授分数的概念时,可以设计一些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的情境中。
总之,有效进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创设情境、游戏化教学、合作学习、多媒体教学、周期性复习、探究引导、不同教学方法的融合和实际应用等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和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优秀7篇)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优秀7篇)一、关于存在的问题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教学的重中之重,新课程标准下教学方法已经有了很大进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可是,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相当严重的问题,教师的课堂教学是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就是不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整天研究如何教,不是研究学生如何学。
数学学习的各种问题层出必穷,需要一定的教学情境,这样学生接受的知识就能明了、理解。
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有时并不是同步进行的,想象得很好,表达不一定很好,也就是说运算的好不等于说的就好。
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明白计算就可以了,教师一定把时间放在学生的表达上;学生掌握分析解答应用题就可以了,教师不突出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用几道抽象的应用题强化训练,训练是可以的,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创新意识扼杀在摇篮里就得不偿失了。
有一些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实质上就是感觉枯燥的说理没有意思,学生说理能力是理解问题之后逐渐形成的,学生能解答问题逐渐就能说出道理,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一定边做边说,促进学生的良性循环。
不当的教学方法体现在教学设计上,教师安排教学过程的一切,教师准备上课需要的一切,学生处于接收器的位置。
例如,讲授应用题时,教师不是向学生介绍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介绍解决问题需要的知识。
反映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就是完全由教师安排教学程序,教师为学生的学习做好一切准备,无须学生更多的思考。
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茫然被动的状态,只为教师的教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
比如,讲授应用题时,教师不是向学生介绍面对新的问题想象如何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向学生介绍解决问题要用到的知识。
讲授三步计算应用题时向学生介绍如何做,两步的和一步的应用题,然后整合它们就可以了。
面对这些问题,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让课堂真正发挥实施素质教育主渠道作用。
二、关于对策措施1、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正确认识教学目标教师的教育观念决定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当今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日新月异,知识更新频繁,掌握所有的知识是不可能的。
如何有效利用微课进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如何有效利用微课进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摘要:小学作为儿童系统接受教育的第一阶段,进行系统性的知识学习对小学生来说有些困难,尤其是数学这种较难理解的科目,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困难的课程更实如此。
关键词:微课;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一、微课教学在数学概念教学中的意义(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抽象的数学概念和较为复杂的演算,对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对于更多接触形象思维的小学生来说,数学课程往往枯燥无味,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式加上较为严肃的课堂氛围,往往使学生面临很大的压力。
而微课的应用给学生的课堂带来了更多教学形式,受学生好奇心影响,动态的视频、图画等方式,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尤其是对于数学概念教学来说,这种激发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将对教学起到一种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有效开拓学生思维利用微课进行教学,能够弥补过去传统的教学方式的缺点,进一步完善传统的教学模式。
小学的数学概念较为抽象,而这种抽象的知识教学对于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教师不能够把握好教学方式,学生的思维和课堂的气氛将受到很大的限制。
而微课的重要特点就是能够进行动态的教学,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方式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将原本的对于小学生来说较为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的表达抽象的知识,将使学生在观看微课的时候独立的思考,加之教师进行进一步的引导,能够使学生借助形象思维理解抽象知识,开拓学生思维。
(三)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教师充分利用微课进行教学,以形象的方式进行数学概念的分析和讲授,给学生们独立思考或者讨论的时间,在进行微课教学时与学生进行充分互动,将有效改善过去传统的教学方式导致的课堂形式过于单一的情况,在学生们有学习兴趣、能够进行发散思维的基础上有效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提高学习效率。
同时微课的灵活性也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家校联合的方式将使数学概念与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学生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二、当前微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当前的数学概念教学中,部分教师并没有认识到微课对于提高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性,部分教师仍然保持着原有的教学方式,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数学概念的教学是学生踏入某一数学领域的重要基础,如果在这一方面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将极大地影响学生之后的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有效进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_数学论文如何有效进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数学概念是小学数学知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的首要条件,也是进行计算和解题的前提。
因此重视数学概念教学,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那么怎样让枯燥、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有趣,使课堂教学更有效,减轻孩子们的学习负担,让概念在孩子们心中得到完美内化呢?我粗浅的认识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概念的引入讲述宜直观形象
针对第一学段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数学语言描述的
概念理解较为困难,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多用形象的描述,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打些合理的比方等,努力让孩子们理解所学概念,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方式来进行教学。
夸张的手势,丰富的肢体语言,理解运算所蕴含的意义,区分概念的差别。
在让一年级的孩子认识加减法的时候,我举起双手像音乐指挥家一样,左边一部分,右边一部分,两部分合在一起就用加号,加号就是横一部分,竖一部分组起来的,减法则反过来展示。
孩子们看得有趣,记得形象,不但记住了加减号还明白了加减号的用法。
在教二年级孩子感受厘米和米时,我让孩子们学会用手势来表示1厘米和1米,使得孩子们在估计具体物体的长度时有据可依。
形象生动的讲解,让孩子们自然接受数学符号。
教师的语言讲解也要力求符合学生实际,特别是第一次描述时,教师一定要斟字酌句地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尽可能用数学语言简洁地描述。
因为对于第一次接触新概念的孩子们来说,第一印象是最为深刻的。
当然在适当的时候我们也可以选择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说一说来试着对概念进行解释,一方面同龄人的解释会让孩子们概念的理解更为容易;另一方面也可以锻炼一下孩子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我们要记住:孩子们的数学概念应该是逐级递进、螺旋上升的(当然要避免不必要的重复),以符合学生的数学认知规律。
很多时候第一学段的孩子对于部分数学概念,只要能意会不必强求定要学会言传。
二、概念的学习宜多感官参与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
”书上的数学概念是平面的,现实却是丰富多彩的,照本宣科,简单学习自然无法让这些数学概念成为孩子们数学知识的坚固基石。
如果我们能够让孩子们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平面的书本知识变得多维、立体,让孩子们的感觉和思维同步,相信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认识钟表》时,鉴于时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时间单位具有抽象性,时间进率具有复杂性,所以在教学时我以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为基础,帮助学生通过具体感知,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积累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建立时间观念,安排了以下一些教学环节。
1.动耳听故事,调动情感引入。
讲了一个发生在孩子们身边的故事:豆豆由于不会看时间,结果错过了最爱看的动画片。
2.动眼看钟面,听介绍,初步了解钟面,形成“时、分”概念。
动画是孩子们的最爱,让钟表爷爷来介绍钟面、时针、分针,生动有趣的讲解,让孩子们的心立刻专注地进行于
课堂上。
3.动嘴说时间,喜好分明。
4.动手拨时间。
5.动脑画时间(此时在前几项练习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定难度,如出示一些没有数字的钟面,只有12、3、6、9四点的钟面,让孩子们对时针、分针的位置进行估计)。
通过这些活动,使孩子们口、手、耳、脑并用,自主地钻入到数学知识的探究中去,让时间从孩子们的生活中伶伶俐俐地变成数学知识,形成了数学概念。
同时也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展现自己的认识个性,从而使课堂始终处于一种轻松、活跃的状态。
另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对所教概念的知识生长点,今后的发展(落脚点)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才能使得所教概念不再那么单薄,变得厚重起来。
孩子对概念的来龙去脉有一个更清晰完整的了解,理解起来也就变得轻松。
如果我们能让一个概念变得丰满,变得多彩,让它能从书的平面描述中凸现出来,那么孩子们掌握概念的过程便也会变得立体、多维,他们的学习过程也就变得积极、主动,而这不正是我们数学学习所需要的吗?
三、概念的练习宜生动有趣
第一学段初期的孩子从心理状态上来说较难适应学校的教学生活,在学习中总是会感到疲劳乏味,碰到相对枯燥的概念教学时这种疲惫更是由内而外。
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在其代表作《幼儿园》中认为,游戏活动是儿童活动的特点,游戏和语言是儿童生活的组成因素,通过各种游戏,组织各种有效的活动,儿童的内心活动和内心生活将会变为独立的、自主的外部自我表现,从而获得愉快、自由和满足。
将游戏用于教学,将能使儿童由被动变为主动,积极地汲取知识。
游戏、活动是孩子们的最爱,让他们在游戏活动中获取知识,这样的知识必定是美好而快乐的。
有了这样的感觉,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一定是浓厚的,我们再让数学的魅力适度展示,让他们感觉到学习数学不但是一件轻松、快乐的事更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我想他们继续进行探索、学习新知的动力就来自于此了。
四、概念的拓展宜实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