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行器康复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第二版)
《作业治疗技术》
第八章 助行器
作者:徐远红
1
本章内容
• 概述 • 杖类助行器 • 助行架 • 轮椅
2
第一节概述
• 概念 • 应用目的 • 分类 • 使用原则
3
助行器概念
• 帮助下肢功能障碍患者减轻下肢负荷、辅助人体支 撑体重、保持平衡和辅助人体稳定站立和行走的工 具或设备称为助行器,也可称为步行辅助器
• 四足手杖 :平衡能力欠佳、臂力较弱或上肢患有震 颤麻痹、用三足手杖不够安全的患者
12
单足手杖长度的测量
• 无站立困难患者
• 站立困难患者
13
手杖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 肘关节弯曲20°~30°,两肩保持水平 • 健侧手拿手杖,健侧先上,患侧先下原则 • 腕和手必须能支持体重 • 目视前方行走,正常的足跟先着地及足趾蹬
41
轮式助行架使用注意事项
• 应用简单,但运用时应选较大的空间 • 患者应学会使用手闸并具有控制手闸的能力以免下
• 要广泛支持,以帮助活动和建立自信心者
32
轻型助行架使用注意事项
• 患者迈步腿不要迈得太靠近助行架,否则会导致向 后倾倒
• 训练时可系有颜色的带子或橡皮条以提醒患者 • 助行架应放在患者前方合适位置 ,太远易扰乱患者
平衡
33
轻型助行架使用方法
• 基本步态 • 免负荷步态 • 部分负重步态 • 迈至步 • 恢复早期交互式助行架步态 • 恢复后期交互式助行架步态
过低
支撑力不足
太高
影响肘关节活动甚至损伤尺神经
16
前臂支撑拐
• 带有一个特殊手柄和 前臂支撑支架的助行器 • 常用于下肢单侧或双侧无力 而腕、手又不能承重的患者
17
前臂支撑拐长度测量
• 立位测量: 患者站直,目视前方,肩臂放松,测 量自尺骨鹰嘴到地面的距离
• 卧位测量 : 足底到尺骨鹰嘴的距离加2.5cm • 两种测量方法测出的长度均与托槽垫的表面到套头
步,但步行速度比四点步快。
23
腋拐迈至步
24
腋拐迈越步
25
腋拐四点步
26
腋拐三点步
27
腋拐两点步
28
腋拐使用注意事项
• 上肢和躯干需要有一定的肌力 • 上臂应夹紧,控制身体的重心,避免身体向外倾倒 • 腰部保持直立或略向前挺出姿势 • 拐杖着地点在脚掌的前外侧处,肘关节弯曲20°~
30° • 腋垫抵在侧胸壁上 ,腋拐与躯干侧面成15°角度 • 使用腋拐时着力点应在手柄处,而不是靠腋窝支撑,
6
助行器使用原则
• 使用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定 • 明确应用助行器的具体目的及环境 • 患者需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 • 使用前应检查助行器的完整性,确保安全 • 定期对助行器及其附件进行检查,防止意外
7
第二节 杖类助行器
• 手杖 • 肘拐 • 前臂支撑拐 • 腋拐
8
手杖
• 最常见的助行器 • 手杖辅助行走,稳
把手的位置 • 仰卧位,下肢穿上鞋或配戴矫形器,将腋杖轻轻贴
近腋窝,在小趾前外15cm与足底平齐处 • 注意腋垫顶部与腋窝之间应有5cm或三横指的距离
22
腋拐使用方法
• 迈至步 :开始步行时常使用这种方法 • 迈越步 :多在迈至步成功后开始应用 • 四点步 :步行稳定性好,但速度较慢,步态接近正
常步行 • 三点步 : 步行速度快,稳定性良好 • 两点步: 掌握四点步行后训练,稳定性不如四点
固定式
可调式
20
腋拐特点
• 优点:外侧稳定性好;平衡作用强;为负重受限 者提供功能性行走;适合上下楼梯时使用
• 缺点: 使用不当,易产生腋下压迫,致腋窝内血 管、神经受损;相对笨重,在拥挤的地方使用, 存在安全问题
21
腋拐长度测量
• 身高乘以77% • 身长减去41cm • 站立腋下5 cm处至小趾外15 cm,大转子的高度为
34
助行架基本步态
35
助行架免负荷步态
36
助行架部分负重步态
37
助行架迈至步
• 先将助行架的两侧同时前移 • 将双足同时迈至前移后的助行架双后腿连线处
38
恢复早期交互式助行架步态
39
恢复后期交互式助行架步态
40
轮式助行架
• 带有轮子的双臂操作助 行器,又称滚动助行架
• 前方两足各有一个轮子 • 几种不同的变型
以避免伤及臂丛神经
29
第Leabharlann Baidu节 助行架
• 轻型助行架 • 轮式助行架 • 助行台
30
轻型助行架
• 又称讲坛架或Zimmer架 • 是一种三边形的金属框架 • 带铰链结构的称为交互
式助行架
31
轻型助行架适用对象
• 需要比杖类助行器更大支持的单侧下肢无力或截肢 者
• 全身或双下肢肌力差或不协调 ,需要独立、稳定站 立者
地的步态 • 四足手杖离患者身旁距离应适当
14
肘拐
• 带有一个立柱、一个手柄和 一个向后倾斜的前臂支架的助行器 • 肘托托在肘部的后下方 • 常成对使用
15
肘拐使用注意事项
• 使用时相对较笨拙,需要反复练习
• 上肢应有良好的力量,能较好支持体重
• 前臂套应松紧适宜
过紧
肘拐难于移动
太松
失去支撑力
• 前臂套应保持在肘与腕之间中点稍上方
4
助行器应用目的
• 减轻下肢负荷,支持体重 • 保持平衡 • 增强肌力 • 缓解疼痛,改善步态 • 辅助移动及行走 • 其它目的:代偿畸形,用作探路器等
5
助行器分类
• 根据结构和功能:无动力式助行器、功能性电刺激 助行器和动力式助行器
• 根据操作方式:按照国家标准《残疾人辅助器具 分 类和术语》分类 1.单臂操作助行器:常称为拐杖,包括手杖、肘(拐) 杖、前臂支撑拐、腋(拐)杖、多脚拐杖和带座拐 杖 2. 双臂操作助行器 :常称为步行器,包括助行架、 轮式助行架、助行椅以及助行台
定性和支撑力最差 • 分为单足手杖和多
足手杖两大类
9
单足手杖
• 钩形 • 丁字形 • 斜形 • 铲形 • 球头 • 鹅颈型杖
10
多足手杖
• 三足手杖 :3个支撑点 • 四足手杖 :四个支撑点
11
手杖适用对象
• 单足手杖:握力好、上肢支撑力强的患者,如偏瘫 患者、老年人
• 三足手杖:平衡能力稍欠佳、使用单足手杖不安全 的患者
之间的距离相当
18
前臂支撑拐使用注意事项
• 手从托槽上方穿过,握住把手,前臂水平支撑在托 槽上,承重点应在前臂
• 托槽前沿到手柄之间距离适当 • 前臂支撑拐不能放在离身体前方太远处,否则会引
起立位平衡失调 • 无监护下行走之前要确认患者已具有充分的平衡和
协调能力。
19
腋拐
• 人们熟悉常用的助行器 • 分长度固定式与长度可调式两种
《作业治疗技术》
第八章 助行器
作者:徐远红
1
本章内容
• 概述 • 杖类助行器 • 助行架 • 轮椅
2
第一节概述
• 概念 • 应用目的 • 分类 • 使用原则
3
助行器概念
• 帮助下肢功能障碍患者减轻下肢负荷、辅助人体支 撑体重、保持平衡和辅助人体稳定站立和行走的工 具或设备称为助行器,也可称为步行辅助器
• 四足手杖 :平衡能力欠佳、臂力较弱或上肢患有震 颤麻痹、用三足手杖不够安全的患者
12
单足手杖长度的测量
• 无站立困难患者
• 站立困难患者
13
手杖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 肘关节弯曲20°~30°,两肩保持水平 • 健侧手拿手杖,健侧先上,患侧先下原则 • 腕和手必须能支持体重 • 目视前方行走,正常的足跟先着地及足趾蹬
41
轮式助行架使用注意事项
• 应用简单,但运用时应选较大的空间 • 患者应学会使用手闸并具有控制手闸的能力以免下
• 要广泛支持,以帮助活动和建立自信心者
32
轻型助行架使用注意事项
• 患者迈步腿不要迈得太靠近助行架,否则会导致向 后倾倒
• 训练时可系有颜色的带子或橡皮条以提醒患者 • 助行架应放在患者前方合适位置 ,太远易扰乱患者
平衡
33
轻型助行架使用方法
• 基本步态 • 免负荷步态 • 部分负重步态 • 迈至步 • 恢复早期交互式助行架步态 • 恢复后期交互式助行架步态
过低
支撑力不足
太高
影响肘关节活动甚至损伤尺神经
16
前臂支撑拐
• 带有一个特殊手柄和 前臂支撑支架的助行器 • 常用于下肢单侧或双侧无力 而腕、手又不能承重的患者
17
前臂支撑拐长度测量
• 立位测量: 患者站直,目视前方,肩臂放松,测 量自尺骨鹰嘴到地面的距离
• 卧位测量 : 足底到尺骨鹰嘴的距离加2.5cm • 两种测量方法测出的长度均与托槽垫的表面到套头
步,但步行速度比四点步快。
23
腋拐迈至步
24
腋拐迈越步
25
腋拐四点步
26
腋拐三点步
27
腋拐两点步
28
腋拐使用注意事项
• 上肢和躯干需要有一定的肌力 • 上臂应夹紧,控制身体的重心,避免身体向外倾倒 • 腰部保持直立或略向前挺出姿势 • 拐杖着地点在脚掌的前外侧处,肘关节弯曲20°~
30° • 腋垫抵在侧胸壁上 ,腋拐与躯干侧面成15°角度 • 使用腋拐时着力点应在手柄处,而不是靠腋窝支撑,
6
助行器使用原则
• 使用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定 • 明确应用助行器的具体目的及环境 • 患者需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 • 使用前应检查助行器的完整性,确保安全 • 定期对助行器及其附件进行检查,防止意外
7
第二节 杖类助行器
• 手杖 • 肘拐 • 前臂支撑拐 • 腋拐
8
手杖
• 最常见的助行器 • 手杖辅助行走,稳
把手的位置 • 仰卧位,下肢穿上鞋或配戴矫形器,将腋杖轻轻贴
近腋窝,在小趾前外15cm与足底平齐处 • 注意腋垫顶部与腋窝之间应有5cm或三横指的距离
22
腋拐使用方法
• 迈至步 :开始步行时常使用这种方法 • 迈越步 :多在迈至步成功后开始应用 • 四点步 :步行稳定性好,但速度较慢,步态接近正
常步行 • 三点步 : 步行速度快,稳定性良好 • 两点步: 掌握四点步行后训练,稳定性不如四点
固定式
可调式
20
腋拐特点
• 优点:外侧稳定性好;平衡作用强;为负重受限 者提供功能性行走;适合上下楼梯时使用
• 缺点: 使用不当,易产生腋下压迫,致腋窝内血 管、神经受损;相对笨重,在拥挤的地方使用, 存在安全问题
21
腋拐长度测量
• 身高乘以77% • 身长减去41cm • 站立腋下5 cm处至小趾外15 cm,大转子的高度为
34
助行架基本步态
35
助行架免负荷步态
36
助行架部分负重步态
37
助行架迈至步
• 先将助行架的两侧同时前移 • 将双足同时迈至前移后的助行架双后腿连线处
38
恢复早期交互式助行架步态
39
恢复后期交互式助行架步态
40
轮式助行架
• 带有轮子的双臂操作助 行器,又称滚动助行架
• 前方两足各有一个轮子 • 几种不同的变型
以避免伤及臂丛神经
29
第Leabharlann Baidu节 助行架
• 轻型助行架 • 轮式助行架 • 助行台
30
轻型助行架
• 又称讲坛架或Zimmer架 • 是一种三边形的金属框架 • 带铰链结构的称为交互
式助行架
31
轻型助行架适用对象
• 需要比杖类助行器更大支持的单侧下肢无力或截肢 者
• 全身或双下肢肌力差或不协调 ,需要独立、稳定站 立者
地的步态 • 四足手杖离患者身旁距离应适当
14
肘拐
• 带有一个立柱、一个手柄和 一个向后倾斜的前臂支架的助行器 • 肘托托在肘部的后下方 • 常成对使用
15
肘拐使用注意事项
• 使用时相对较笨拙,需要反复练习
• 上肢应有良好的力量,能较好支持体重
• 前臂套应松紧适宜
过紧
肘拐难于移动
太松
失去支撑力
• 前臂套应保持在肘与腕之间中点稍上方
4
助行器应用目的
• 减轻下肢负荷,支持体重 • 保持平衡 • 增强肌力 • 缓解疼痛,改善步态 • 辅助移动及行走 • 其它目的:代偿畸形,用作探路器等
5
助行器分类
• 根据结构和功能:无动力式助行器、功能性电刺激 助行器和动力式助行器
• 根据操作方式:按照国家标准《残疾人辅助器具 分 类和术语》分类 1.单臂操作助行器:常称为拐杖,包括手杖、肘(拐) 杖、前臂支撑拐、腋(拐)杖、多脚拐杖和带座拐 杖 2. 双臂操作助行器 :常称为步行器,包括助行架、 轮式助行架、助行椅以及助行台
定性和支撑力最差 • 分为单足手杖和多
足手杖两大类
9
单足手杖
• 钩形 • 丁字形 • 斜形 • 铲形 • 球头 • 鹅颈型杖
10
多足手杖
• 三足手杖 :3个支撑点 • 四足手杖 :四个支撑点
11
手杖适用对象
• 单足手杖:握力好、上肢支撑力强的患者,如偏瘫 患者、老年人
• 三足手杖:平衡能力稍欠佳、使用单足手杖不安全 的患者
之间的距离相当
18
前臂支撑拐使用注意事项
• 手从托槽上方穿过,握住把手,前臂水平支撑在托 槽上,承重点应在前臂
• 托槽前沿到手柄之间距离适当 • 前臂支撑拐不能放在离身体前方太远处,否则会引
起立位平衡失调 • 无监护下行走之前要确认患者已具有充分的平衡和
协调能力。
19
腋拐
• 人们熟悉常用的助行器 • 分长度固定式与长度可调式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