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 复习题答案
马原复习题库答案
复习题库答案三、简答题1、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地位和作用及意义是什么?(1)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A.思维和存在谁是本原,即二者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的问题,简称为谁是第一性的问题。
即二者何为本体的理论。
B.思维或精神能不能反映存在或物质,世界是否可知,即二者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在哲学中的地位A. 它是一切哲学派别必须回答的问题,这是由哲学研究的对象决定的。
B. 它也是哲学领域中最高的问题。
C. 它是人们的实践活动所必须首先处理的基本问题。
(3)哲学基本问题在哲学发展中的作用:总的来说,哲学基本问题在哲学发展中起着分营垒划界限的作用。
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B.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是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界限。
(4)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理论意义:(1)它是揭示哲学发展规律的指南。
(2)它是揭露唯心主义伪装的思想武器。
实践意义:哲学基本问题也是实践中的根本问题,对于各种实践活动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2、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 答案要点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以利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其理论意义:第一、列宁的物质定义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同二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划清了界线。
第二、这一定义坚持了彻底的可知论和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同不可知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划清了界限。
第三、这一定义坚持了辩证的、历史的物质观,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特别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3、运动与物质的不可分原理(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 没有脱离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 物质世界总是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之中。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 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
物质是一切运动的承担者。
(3)割裂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会导致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
马原试题及答案
马原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A.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B.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C.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D. 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统一答案:A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是()A. 商品B. 价值C. 剩余价值D. 资本答案:C3.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B. 资本与劳动的矛盾C. 资本家与工人的矛盾D. 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答案:D4.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 阶级斗争B. 社会基本矛盾C. 科学技术D. 人的意志答案:B5.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A. 高度发达的生产力B. 生产资料公有制C. 计划经济D. 消灭了阶级答案:B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主要内容。
答案:马克思主义由三个组成部分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内容包括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研究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规律,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秘密;科学社会主义则阐述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实现途径。
7. 阐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
答案: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所必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劳动是一切价值的源泉,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这一理论揭示了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
8. 简述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原理。
答案: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所引起的。
这种矛盾导致生产过剩和消费不足,进而引发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周期性的现象,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自我调节机制。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9. 论述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马原期末复习题答案
马原期末复习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马克思的《资本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剩余价值规律,其核心思想是()A. 劳动价值论B. 剩余价值论C. 阶级斗争论D. 商品经济论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 客观实在性B. 运动性C. 可塑性D. 可变性3. 马克思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表明()A.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B. 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基础C. 社会意识可以独立于社会存在D.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相互决定4.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A.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B. 资本与劳动的矛盾C. 资本家与工人的矛盾D.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5.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途径是()A. 暴力革命B. 和平演变C. 经济斗争D. 政治斗争二、简答题1. 简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
2. 阐述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观点。
3.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如何论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三、论述题1. 论述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五个阶段理论。
2. 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工人阶级的剥削与反抗。
四、案例分析题1. 阅读以下案例,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剩余价值是如何产生的,并说明其对工人阶级的影响。
案例:某工厂老板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决定延长工人的工作时间,同时降低工人的工资。
五、思考题1. 思考并讨论在当代社会,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我们理解和解决社会问题的意义和价值。
六、结束语通过本次复习题的练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掌握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内容,并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去分析和解决现实社会中的问题。
祝愿大家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 D )A.客观存在的各种物体B.宇宙中存在的一切现象C.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D.某种具体的“原初物质”2.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 B )A.否认物质的客观性B.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与哲学的物质范畴相混淆C.否认物质的可知性D.把可直接感知的实物当作世界的本原3.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D )A.物质运动规律具有普遍性B.物质运动规律具有重复性C.物质运动规律具有稳定性D.物质运动规律具有客观性4.下列各项正确反映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 D )A.运动是内容,物质是其形式B.运动是现象,物质是其本质C.运动是暂时的,物质是永恒的D.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是运动的主体5.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 A )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B.从感觉和知觉到表象的过程C.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D.从意识到物质的过程6.生产关系包括多项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B )A.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C.产品的分配形式D.产品的交换形式7.人类社会发展最基本的规律是( B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规律B.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C.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规律D.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依次更替的规律8.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是由于它( A )A.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B.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C.采取了支付的形式D.是劳动者必要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9.资本有机构成具体表现为(A )A.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率B.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比率C.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率D.生产资本与流通资本的比率10.资本周转的时间是指( B )的总和A.生产时间和销售时间B.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C.劳动时间和流通时间D.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下列表达中,符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有( BCD )A.实践是人的纯精神性活动B.实践是人的感性物质活动C.实践是人的社会历史性活动D.实践是人的自觉的能动性活动2. 哲学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AC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B.世界是如何发展的问题C.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D.世界的本质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3.下列属于社会基本矛盾的有( CD )A.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B.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4.货币的最基本职能是( ABCD )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贮藏手段D.支付手段5. 下列选项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BCD )A.有无相生,难易相成B.心外无物,心外无理C.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D.存在就是被感知6. 规律的特点有(ABCD )A.客观性B.普遍性C.稳定性D.重复性7.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 ABD )A.共性和个性的关系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D.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8.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这是因为( ABCD )。
马原考试试题及答案
马原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A. 神B. 物质C. 意识D. 能量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是()A. 劳动价值论B. 剩余价值论C. 资本积累论D. 商品交换论3.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是指()A. 人们的思想活动B. 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C. 人们之间的社会交往D. 人们的精神创造4.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 阶级斗争B. 科技进步C.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D. 文化传承5. 下列哪项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C. 历史是由少数英雄人物创造的D.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6.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A. 资本与劳动的矛盾B. 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C. 资本家与无产阶级的矛盾D. 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7.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剩余价值的来源是()A. 必要劳动B. 剩余劳动C. 资本家的投资D. 政府的税收8.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最终目标是()A. 实现共同富裕B. 建立无阶级社会C. 实现个人自由发展D. 全面发展经济9. 下列哪项不属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A. 以公有制为主体B. 以市场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C. 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标D. 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10. 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显著特征是()A. 物质极大丰富B. 阶级差别消失C. 按需分配D. 所有制形式的多样化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特征。
12. 阐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剩余价值理论。
13. 描述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14. 解释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本质区别。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5. 论述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的理论。
马原考试试题及答案
马原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任务是:A. 批判反动的哲学体系B. 提供党和人民的思想武器C. 了解自然和社会的本质D. 探讨人类存在的意义答案:B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A. 革命性B. 实践性C. 科学性D. 主观性答案:B3. 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以什么为核心?A. 实践B. 理论C. 无产阶级D. 党的建设答案:A4.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发展过程一般分为几个重要阶段?A. 三个阶段B. 四个阶段C. 五个阶段D. 六个阶段答案:B5.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的观点是:A. 实践决定意识B. 意识决定实践C. 实践和意识相互作用D. 实践与意识无关答案:A二、简答题1.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基本矛盾是什么?它对社会发展有什么指导作用?答案: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它指出,生产力的发展逐渐与旧的生产关系不适应,引发社会变革的动力。
这一矛盾对于我们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推动社会变革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2.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核心观点是什么?它与传统历史观的区别是什么?答案: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核心观点是: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强调阶级斗争是驱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社会变革是历史发展的基本内在规律。
与传统历史观相比,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更加强调社会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注重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之间的相互作用,深刻揭示了阶级斗争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三、论述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强调实践在人类认识和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请结合具体例子进行论述。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认为实践是人类认识和历史发展的基础和根本动力。
例如,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的"实践决定意识",指出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是通过实践活动来实现的。
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感知和理解客观世界,并在实践中不断改变和深化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另外,马克思主义强调的革命实践也是实践观的体现。
马原复习题
1 下列不属于经济全球化趋势的选项是()标准答案: D.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2 自由王国是指人们()标准答案: D.摆脱了自然对社会关系的奴役,成为自己社会关系主人的状态3 如果部门劳动生产率下降,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里创造的()标准答案: A.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4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类认识发展的动力在于()标准答案: D.人类的社会实践5 下列实物形态的资本中,同时属于生产资本、不变资本和固定资本的是()标准答案: C.机器设备6 理解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标准答案: C.生产劳动的发展史7 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
”这段话说明()标准答案: A.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8 在劳动力买卖当中,劳动者出卖的是()标准答案: A.劳动力的使用权9 阶级消灭和国家消亡的实现是在()标准答案: D.共产主义社会10 划分阶级的标准是()标准答案: D.人们是否占有生产资料和其他集团的劳动11 马克思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实现问题的两个基本原理或理论前提是指()标准答案: D.社会总产品的食物构成和价值构成的理论1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的资本主义发展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阶段,这意味着()标准答案: A.发达国家的资本主义政府担当调控国家宏观经济的重要职能13 资本主义工资最基本的形式是()标准答案: D.计时工资14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标准答案: B.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15 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标准答案: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16 资本主义国家选举的实质()标准答案: C.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和矛盾的重要举措17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对经济的干预()标准答案: D.没有改变劳动者受剥削的地位18 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应是()标准答案: B.具体的历史的统一19 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关系本质上是()标准答案: C.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20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是()标准答案: B.资本积累21 考察资本周转,重点在于分析()标准答案: A.资本周转的速度及其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22 意识产生的决定性环节是()标准答案: D.劳动23 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商品生产的()标准答案: D.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24 价值作为人类一般劳动的凝结,它只能存在于一定的载体当中,这个载体是()标准答案: B.财富25 资产阶级人性论的主要特点是()标准答案: B.脱离人的社会关系来考察人26 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标准答案: C.社会基本矛盾27 恩格斯指出马克思主义正常具有“内在力量”的标志是()标准答案: A.勇于自我批评28 在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中,其价值不是原样被转移到新产品当中,而是被重新创造出来的是()标准答案: B.可变资本29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马原考试复习题_(带全答案)
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绪论:有一道选择题选C 可知论1.马克思的伟大发现除了剩余价值学说外,另一个是 CA 阶级斗争理论B 社会主义学说C唯物史观 D辩证法理论2.“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 CA马克思主义具有的基本内容 B马克思主义具有的功能作用C马克思主义具有的理论品质 D马克思主义具有的实践基础3.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特征是: CA.阶级性和群众性的统一B.历史性和现实性的统一C.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D.批判性和创造性的统一4.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CA.法国唯物主义、英国经验主义、德国理性主义B.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生物进化论C.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D.法国历史哲学、英国科学主义、欧洲人文主义5.“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A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6.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BA.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B.自由资本主义时代C.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时代D.资本主义制度走向瓦解的时代7.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是: C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8.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 B )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政治学9.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C.剩余价值学说和劳动价值论D.科学社会主义10.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A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共产党的出现C.十月革命的胜利D.剩余价值论的发现1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12.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C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B.德国古典哲学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13.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在于它 BA.以世界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B.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C.提供了普遍适用的客观真理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14.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其他思想家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区别在于AB DA 前者从客观规律出发,后者从理性出发B 前者侧重于一般特征的揭示,后者侧重于详尽细节的描绘C 前者是乐观主义的态度,后者是悲观主义的态度D前者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后者凭空猜测无法知道的事情第一章:1.“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因为旧唯物主义BA.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B.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C.是机械唯物主义D.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统一2.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C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C.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D.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3.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CA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B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C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意义 D哲学是自然科学的概括4.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BA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 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C 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D 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观点5.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 DA.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B. 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6.世界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BA对于自然现象的基本观点 B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C对于人生意义的独特见解 D对于社会问题的具体看法7. 马克思主义创立前,不存在: D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8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C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9.哲学上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的依据是CA 主张一元论还是二元论B 主张辩证法还是形而上学C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不同回答D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10.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 A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统一性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为重要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11.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12.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的根本对立在于DA.对世界构成形式的不同回答B.对世界存在状态的不同回答C.对世界是否可知的不同回答D.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13.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CA世界发展动力问题 B意识本质问题C世界本质问题 D实践本质问题14.哲学上两大对立的基本派别是B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一元论和二元论15.哲学上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的依据是CA 主张一元论还是二元论B 主张辩证法还是形而上学C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不同回答D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16.在哲学基本问题上,唯心主义的主要错误是CA 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的B 主张物质和意识都是世界的本原C 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D 抹煞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17.“我思故我在”是D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庸俗唯物主义观点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18.“在我们的视野之外,存在完全是一悬而未决的问题”,这一观点是 DA.唯物主义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观点C.可知论的观点D.不可知论的观点19.下面关于唯物主义的表述,错误的是 DA.世界统一于物质需要哲学和自然科学的长期的艰巨的发展来证明B.承认一个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世界是一切自然科学产生的前提和基础C.唯物主义要求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D.唯物主义就是立足于人的感官之欲的逐利活动20.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CA承认世界是多样的统一 B承认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C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D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21.世界上惟一不变的是变化。
马原考试复习题_(带全答案)
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绪论:有一道选择题选C 可知论1.马克思的伟大发现除了剩余价值学说外,另一个是 CA 阶级斗争理论B 社会主义学说C唯物史观 D辩证法理论2.“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 CA马克思主义具有的基本内容 B马克思主义具有的功能作用C马克思主义具有的理论品质 D马克思主义具有的实践基础3.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特征是: CA.阶级性和群众性的统一B.历史性和现实性的统一C.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D.批判性和创造性的统一4.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CA.法国唯物主义、英国经验主义、德国理性主义B.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生物进化论C.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D.法国历史哲学、英国科学主义、欧洲人文主义5.“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A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6.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BA.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B.自由资本主义时代C.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时代D.资本主义制度走向瓦解的时代7.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是: C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8.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 B )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政治学9.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C.剩余价值学说和劳动价值论D.科学社会主义10.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共产党的出现C.十月革命的胜利D.剩余价值论的发现1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12.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 C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B.德国古典哲学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13.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在于它 BA.以世界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B.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C.提供了普遍适用的客观真理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14.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其他思想家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区别在于AB DA 前者从客观规律出发,后者从理性出发B 前者侧重于一般特征的揭示,后者侧重于详尽细节的描绘C 前者是乐观主义的态度,后者是悲观主义的态度D前者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后者凭空猜测无法知道的事情第一章:1.“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因为旧唯物主义 BA.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B.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C.是机械唯物主义D.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统一2.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C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C.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D.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3.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CA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B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C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意义 D哲学是自然科学的概括4.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BA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 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C 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D 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观点5.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 DA.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B. 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6.世界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 BA对于自然现象的基本观点 B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C对于人生意义的独特见解 D对于社会问题的具体看法7. 马克思主义创立前,不存在: D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8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C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9.哲学上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的依据是 CA 主张一元论还是二元论B 主张辩证法还是形而上学C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不同回答D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10.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 A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统一性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为重要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11.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12.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的根本对立在于 DA.对世界构成形式的不同回答B.对世界存在状态的不同回答C.对世界是否可知的不同回答D.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13.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CA世界发展动力问题 B意识本质问题C世界本质问题 D实践本质问题14.哲学上两大对立的基本派别是B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一元论和二元论15.哲学上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的依据是CA 主张一元论还是二元论B 主张辩证法还是形而上学C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不同回答D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16.在哲学基本问题上,唯心主义的主要错误是CA 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的B 主张物质和意识都是世界的本原C 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D 抹煞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17.“我思故我在”是 D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庸俗唯物主义观点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18.“在我们的视野之外,存在完全是一悬而未决的问题”,这一观点是 DA.唯物主义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观点C.可知论的观点D.不可知论的观点19.下面关于唯物主义的表述,错误的是 DA.世界统一于物质需要哲学和自然科学的长期的艰巨的发展来证明B.承认一个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世界是一切自然科学产生的前提和基础C.唯物主义要求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D.唯物主义就是立足于人的感官之欲的逐利活动20.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CA承认世界是多样的统一 B承认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C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D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21.世界上惟一不变的是变化。
马原复习题答案
马原复习题答案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1.生产关系包括多项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C.产品的分配形式D.产品的交换形式2.“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许可的范围”。
这种看法是A.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B.机械决定观点C.历史宿命论观点D.历史循环论观点3.社会意识是A.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B.对政治状况的反映C.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D.人民群众愿望的表现4.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矛盾中A.生产关系是生产力的物质基础B.生产力落后于生产关系的变化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D.生产关系可以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5 历史人物分为杰出人物和反动人物,杰出人物是指A.无产阶级的伟大政治家和思想家B.历史上反抗剥削阶级的革命领袖C.上升时期的剥削阶级的先进代表D.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伟大人物6.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A.人与自然的关系B.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C.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D.分工协作关系7.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是A.对立统一规律B.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的规律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D.阶级斗争规律8.一定社会上层建筑所包括的内容A.是一切阶级的意识形态B.只是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C.是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产生的意识形态及与此相应的各种制度、设施的总和D.只是国家政权及其设施、组织的总和9.社会意识形态是指A.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B.包括社会心理在内的不同层次的社会意识的总和C.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思维科学D.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艺术、哲学和大部分社会科学10.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A.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B. 物质文明的发展水平C. 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D. 生态环境的不断改改善11.改革和社会革命都根源于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B.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C.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D.统治阶级内部各政治派别之间的矛盾12.下列各项属于技术社会形态序列的是A.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B.古代社会、近代社会、现代社会C.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D.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13 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A. 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B. 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C. 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文化制度D.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14.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因为A. 科学技术渗透到生产中并转为现实的生产力B. 科学技术是构成生产力的最重要的独立因素C. 科学技术能把生产力诸要素结合起来构成现实的生产力D. 科学技术是直接现实的生产力15. “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这句名言的含义是A. 社会革命和社会改良是绝对对立的B. 每次革命都会创造奇迹,要不间断地“革命”C. 社会革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环节D. 社会革命是对旧世界的彻底否定1.在对待社会历史发展及其规律问题上,存在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A. 唯物主义B. 唯心主义C. 唯物史观D. 唯心史观2.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包括A.劳动资料 B.劳动对象C.劳动者 D.劳动工具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马原期末复习题答案
马原期末复习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发表于哪一年?A. 1844年B. 1846年C. 1848年D. 1850年答案:C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A.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B. 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统一C. 唯心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D. 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统一答案:A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什么?A. 社会生产力B. 社会生产关系C. 社会经济制度D. 商品和货币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哪些基本组成部分?A. 马克思主义哲学B.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 科学社会主义D.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答案:A、B、C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主要来源是?A. 德国古典哲学B.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D. 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答案:A、B、C三、判断题1.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正确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是剩余价值理论。
正确3.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唯一动力。
错误四、简答题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等。
它强调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同时,它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发展规律,包括商品、货币、资本、剩余价值、资本积累、资本循环和周转、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等。
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即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来获取利润,从而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五、论述题1. 论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体现在它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深刻揭示。
大学马原考试题库及答案
大学马原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它包括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分别是:A. 哲学、政治学、经济学B. 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阶级斗争学说C.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D. 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答案:D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A. 精神B. 物质C. 意识D. 能量答案:B3. 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剩余价值的产生是通过:A.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B.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C. 超额剩余价值生产D. A和B答案:D4.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A. 生产过剩B. 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C.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D.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答案:D5. 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目标是:A. 实现个人自由B. 建立无阶级社会C. 消除贫富差距D. 促进经济发展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6.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包括:A. 生产力B. 生产关系C. 生产方式D. 上层建筑答案:B C7.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A. 资本与劳动的矛盾B. 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市场调节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C.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D. 资本家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答案:A B C8.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A. 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B. 社会主义最终取代资本主义C. 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D. 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答案:A B三、简答题9.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及其主要内容。
答案:马克思主义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探讨了世界的本原是物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以及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等基本原理。
政治经济学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剥削关系,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实现过程,以及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
科学社会主义则阐述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即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阶级的社会主义社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含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含答案.1、实践的客体是()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B.客观物质世界C.人的意识的创造物D.进人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答案】D2、英雄史观(本身就是错误的观点)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B.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作用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D.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答案】C3、人工智能的出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A.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B.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C.肯定了人工智能可以代替意识的能动活动D.证明了意识可以在高度发展的物质中产生【答案】D4、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斗争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A.事物是客观存在的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答案】D5、劳动过程是劳动一般性质和劳动的社会形式的统一。
劳动的一般性质是指()A.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B.劳动者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C.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D.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答案】C6、“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这一名句强调的是()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间接经验毫无用处【答案】C7、下列实物形态的资本中,同时属于生产资本、不变资本和固定资本的是()A.原料和燃料B.辅助材料C.机器设备D.商业设施【答案】C8、资本主义法制的核心是()A.民法B.宪法C.刑法D.行政法【答案】B9、俄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说,绝不会有人去组织一个“月食党”以促进或阻止月食的到来,但要进行社会革命就必须组织革命党。
这是因为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有所不同,它是()A.通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B.由多数人的意志决定的C.比自然规律更易于认识的规律D.不具有重复性的客观规律【答案】A10、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作用是通过()A.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B.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C.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D.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竟争机制实现的【答案】D11、从研究对象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A.包罗万象的“科学之科学”B.关于客观世界一切规律的科学C.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D.关于人和人生问题的学说【答案】C1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A.生产过剩的危机B.生产不足的危机C.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D.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答案】C13、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这一命题的含义是()A.革命理论比革命行动更重要B.革命运动是革命理论的派生物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指导作用D.革命理论最终决定革命运动的成败【答案】C14、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A.唯心主义的观点B.折中主义的观点C.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D.历史循环论的观点【答案】C15、能实现的,属于()A.不可能性B.微小的可能性C.现实的可能性D.抽象的可能性【答案】D16、对“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的正确解释是()A.劳动和土地都是价值的源泉B.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土地形成价值C.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外部条件,土地是价值的真正源泉D.劳动必须和自然物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答案】D17、如果部门劳动生产率下降,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A.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B.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C.价值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D.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答案】A18、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机器大工业发展到自动化阶段,智能化工厂创造除了较高的生产效率,显露出巨大的竞争力,企业在“机器换人”中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马原复习题答案
第二章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D)A.物质观 B.联系观 C.发展观 D.实践观2.列宁同志说过,“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
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B)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3.实践活动的目的是(B)A.改造主观世界 B.改造客观世界 C.改造内心世界 D.改造精神世界4.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
”指出了(C)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5.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要检验认识是否同(D)A.已有的理论相符合 B.已被实践证明的真理相符合C.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符合 D.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6.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C)A.认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C.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7.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C)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绝对性C.真理具有相对性D.真理具有全面性8.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起来的基础是(A)A.实践 B.理论 C.本质 D.人9.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的飞跃是指(B)A.从实践到认识 B.从认识到实践C.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D.从物质到精神10.直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是(D)A.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B.真理的有用的,谬误是有害的C.真理是客观的,谬误是主观的D.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11.宋代诗人陆游在诗《冬夜读书示子聿》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是强调(C)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12.实践的主体是(D)A.绝对精神 B.人的意识C.人 D.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运动的人13.实践的客体是(D)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 B.客观物质世界C.人的意识的创造物 D.进入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14.实践的中介是(A)A.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B.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的总和C.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D.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的活动15.“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马原复习题及完整版答案
绪论答案搜集与整理:卢未来第一次整理时间:2012年6月17日第二次更新时间:2012年6月18日修正部分错误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C)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C)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3、德国古典哲学中代表着辩证法思想的最高成果的学者是( C )A、亚当·斯密B、费尔巴哈C、黑格尔D、康德4、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是( D )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剩余价值学说D、科学社会主义5、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 B )A、革命性B、实践性C、科学性D、阶级性6、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 A )A、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致力于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
C、致力于无产阶级专政。
D、致力于建立新的生产关系。
7、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D)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8、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A )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9、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 C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10、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是(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11、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A )A、马克思B、爱因斯坦C、达尔文D、牛顿1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固有的内在矛盾是( C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完全不相适应的矛盾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不相适应的矛盾C、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D、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与生产力发展不足的矛盾13、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是( A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C、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14、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一次经济危机是在( B )A、美国爆发的B、英国爆发的C、德国爆发的D、法国爆发的15、在19世纪40年代创建“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是(B )A、列宁B、马克思和恩格斯C、圣西门D、欧文1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C )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1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B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资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18、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C )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19、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 B )A、基本内核B、合理内核C、精髓D、核心20、为认识历史和时代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是( A )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哲学二、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直接的理论来源是( BCD )A、法国的阶级斗争理论B、德国古典哲学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D、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2、最早奠定劳动价值论的学者是( ACD)A、亚当·斯密B、恩格斯C、马克思D、大卫·李嘉图3、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三个代表人物有( ACD )A、傅立叶B、康德C、欧文D、圣西门4、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的变革体现在那些方面( ABCD)A、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B、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C、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统一了起来D、把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融为一体5、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到那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经历过( ABC )A、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孕育B、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末,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C、多次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造成极大破坏D、垄断资本主义6、以下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内在统一的正确表述有( ABD )A、科学性是革命性的前提B、革命性是科学性的必然结论C、革命性优先于科学性D、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的基础是实践7、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无产阶级已经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的标志性运动有(AC )A、法国的里昂工人起义B、法国的巴黎公社起义C、德国的西里西亚工人起义D、俄国的十月革命8、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BCD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9、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 BC)A、康德B、黑格尔C、费尔巴哈D、笛卡尔10、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CD )A、辩证法B、劳动价值论C、唯物史观D、剩余价值学说11、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可以概括为( ABCD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C、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D、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12、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是( AB )A、阶级性B、实践性C、客观性D、人民性1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BCD )A、李大钊的理论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4、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 ABCD )A、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B、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C、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D、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15、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孕育了马克思主义体现在( AC )A、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B、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对封建主义生产方式的否定C、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需求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历史发展的必经阶段16、马克思主义是( ABCD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C、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D、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17、马克思恩格斯亲自参加的革命实践有(ABC )A、创建“共产主义者同盟”B、创立和领导第一国际C、创立和领导第二国际D、十月革命18、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把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性的是( AD )A、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B、唯物史观C、剩余价值理论D、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19、与时俱进是马克思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原因在于( BCD )A、这种品质是马克思提出来的B、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C、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D、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20、学习马克思主义必须( ABCD)A、学习理论B、理论联系实际C、坚持和发展D、解放思想三、判断说明题1、马克思主义是所有革命阶级的意识形态。
马原考试题库题库及答案
马原考试题库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B.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答案:A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 多样性B. 物质性C. 客观性D. 规律性答案:B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
A. 认识的唯一来源B. 认识的唯一目的C. 认识的唯一标准D. 认识的唯一动力答案:A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 阶级斗争B.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C.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D. 社会基本矛盾答案:B5.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意识是()。
A. 社会存在的反映B. 社会存在的决定C. 社会存在的基础D. 社会存在的条件答案:A6.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民群众是()。
A. 历史的创造者B. 历史的旁观者C. 历史的推动者D. 历史的旁观者答案:A7.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形态的更替是()。
A. 必然的B. 偶然的C. 随机的D. 任意的答案:A8.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阶级斗争是()。
A. 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B. 社会历史发展的次要力量C. 社会历史发展的非决定性力量D. 社会历史发展的无关力量答案:A9.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意识形态是()。
A. 社会存在的反映B. 社会存在的决定C. 社会存在的基础D. 社会存在的条件答案:A1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自由和解放的前提是()。
A. 经济独立B. 政治自由C. 思想解放D. 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包括()。
A.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B. 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C. 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D. 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答案:ABCD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存在包括()。
马原复习题及答案
马原复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组成部分是:A. 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B. 自然辩证法、历史辩证法、实践辩证法C. 唯物史观、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D. 唯物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答案:D2.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是:A.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B.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经验主义、法国启蒙思想C. 德国浪漫主义、英国经验主义、法国空想社会主义D.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启蒙思想答案:A3. 马克思的《资本论》主要研究的是:A.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B. 社会主义生产方式C. 共产主义生产方式D. 封建主义生产方式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A. 物质决定意识B. 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C.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答案:ABCD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A. 生产力B. 生产关系C.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D. 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答案:BC三、判断题1.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直线上升的。
(错误)2.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正确)3.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正确)四、简答题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包括:坚持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坚持实践的观点,坚持社会历史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的观点。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答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和运行规律,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指导。
五、论述题1. 论述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形态更替的规律。
答案: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与生产关系发生矛盾的结果。
当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发展时,社会形态就会发生更替。
社会形态更替的规律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不是直线上升的。
马原考试试题及答案
马原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A.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B. 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结合C. 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结合D. 唯心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2. 马克思的《资本论》主要分析了()A. 商品和货币B.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C. 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D.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A. 阶级矛盾B. 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C. 个人与社会的矛盾D.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4. 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A. 直线式上升B. 循环式发展C. 螺旋式上升D. 随机式发展5.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A. 社会意识B. 社会制度C. 社会生产力D. 社会关系答案:1-5 A, B, B, C, A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
答: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由生产该商品所必需的社会平均劳动时间决定。
劳动是一切价值的源泉,商品的价值是劳动的物化形式。
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即价值规律。
2. 如何理解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答: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的劳动创造出的价值超过了他们自身劳动力的价值,这部分超出的价值即为剩余价值。
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劳动,获取剩余价值,这是资本主义盈利的来源。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30分)试论述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答: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多种社会形态的更替,每一种社会形态都有其特定的生产方式和相应的社会结构。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认为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
结束语:通过本试题的练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掌握其核心思想,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中,以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D)A.物质观 B.联系观 C.发展观 D.实践观2.列宁同志说过,“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
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B)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3.实践活动的目的是(B)A.改造主观世界 B.改造客观世界 C.改造内心世界 D.改造精神世界4.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
”指出了(C)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5.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要检验认识是否同(D)A.已有的理论相符合 B.已被实践证明的真理相符合C.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符合 D.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6.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C)A.认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C.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7.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C)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绝对性C.真理具有相对性D.真理具有全面性8.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起来的基础是(A)A.实践 B.理论 C.本质 D.人9.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的飞跃是指(B)A.从实践到认识 B.从认识到实践C.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D.从物质到精神10.直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是(D)A.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B.真理的有用的,谬误是有害的C.真理是客观的,谬误是主观的D.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11.宋代诗人陆游在诗《冬夜读书示子聿》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是强调(C)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12.实践的主体是(D)A.绝对精神 B.人的意识C.人 D.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运动的人13.实践的客体是(D)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 B.客观物质世界C.人的意识的创造物 D.进入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14.实践的中介是(A)A.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B.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的总和C.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D.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的活动15.“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这一论断说明了(B)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D.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二、多项选择题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是(AB)A.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 B.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C.唯物和唯心的关系 D.真理和价值的关系2.真理和谬误既对立又统一,表现为(ABCD)A.真理和谬误有本质区别,不能混淆 B.真理和谬误又是相互联系的C.真理的发展也是通过与谬误的斗争来实现的 D.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4.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有(ABCD)A.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B.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C.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5.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是(ABD)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C.两者是两个认识阶段,二者的区分是绝对的D.两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6.真理的特性有(ABCD)A.客观性 B.绝对性 C.相对性 D.无条件性7.价值的特性有(ABCD)A.客观性 B.主体性 C.社会历史性 D.多维性9. 列宁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
”这说明(BC)A.真理和谬误没有确定的界线B.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有绝对的意义C.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D.沿着真理的方向继续前行会使真理变成谬误12.实践过程包括以下环节(ABC)A.确定实践目的与实践方案B.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C.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D.通过改造主观世界而支配客观世界的运行13.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关系,主要体现为(ABD)A.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B.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C.没有真理性的认识,也能形成正确的价值目标D.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和相互促进的14.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辩证关系表现为(ACD)A.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B.改造世界是为了认识世界C.要有效地改造世界,又必须正确地认识世界D.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是辩证统一的三、判断题1.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2.实践活动过程在主体的自觉意识支配下,既能动地变革着客观世界,又能动地改造着自身的实践能力。
√3.实践依赖于认识,离开实践的认识是根本不可能的。
×4.人的认识的任务,就在于不断地克服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之间的矛盾,求得它们之间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而不是企图去发现所谓的“永恒真理”、“终极真理”。
√5.有的真理是绝对真理,有的真理是相对真理。
×6.有用就是真理。
×7.在实践检验真理的过程中,逻辑证明可以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因此,逻辑证明有时可以取代实践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8.认识是一个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过程。
√9.凡是亲眼所见,亲耳所听都是直接经验,是对客观事物本质的、真实反映。
×10. “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二者都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四、连线题认识的源泉:实践认识的本质: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的起点:感觉认识发展的总过程: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感觉: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而引起的一种最简单的反映形式知觉:对事物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综合反映表象:在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感性形象五、材料分析题材料分析题(一)[材料一] 孔子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之;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材料二] 孟子说: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材料三] 荀子说: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
礼仪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
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人为”之意),是性伪之分也。
[材料四] 孙中山先生指出:世界人类之进化,当分三时期:第一由愚昧进文明,为不知而行的时期;第二由文明再进文明,为行而后知时期;第三自科学发明而后,为知而后行之时期。
以行而求知,因知而进行。
1.上述材料关于认识论的概括,正确的是( ABD )A.材料一反映了孔子的唯心主义先验论和朴素唯物主义思想B.材料二反映了孟子的唯心主义先验论C.材料三反映了荀子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D.材料四反映了孙中山朴素唯物主义思想2.材料四说明孙中山的知行观,概括正确的是( ABCD )A. 人的认识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不断发展的过程B. 人的认识不是先天就有,也不可能一次完成C. 人的认识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不断反复的过程D. 孙中山的知行观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材料分析题(二)[材料一] 言必有三表。
……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
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
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
于何用之?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
——摘自墨翟《非命上》[材料二] 所有概念、学说、系统,不管它们怎样精致,怎样坚实,必须视为假设……它们是工具,和一切工具同样,它的价值不在于它们本身,而在于它们所能造就的结果中显现出来的功效。
……既然工具既不是真的,也不是假的,因此真假均不是判断的特性。
工具往往是有效或无效的,适当的或不适当的,经济的或浪费的。
——摘自杜威《哲学的改造》、《逻辑:探索的理论》[材料三]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摘自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材料四] 实践标准实质上不能完全地证实或驳倒人类的任何表象。
这个标准也是这样的“不确定”,以便不至于使人的知识变成“绝对”,同时它又是这样的确定,以便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无情的斗争。
——摘自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1.材料一、二、三指出在真理的检验标准问题上的区别与联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A.材料一看到了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但没有提出科学的实践观B.材料二否认了真理的客观内容,属于实用主义的真理观C.材料三认为真理的检验不可能在理论内部得到解决,而必须通过客观的物质活动,即实践来检验D.材料一、二、三在检验真理的标准上都提出了科学的实践观2. 材料四解释实践标准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BD )A.实践标准之所以具有确定性,是因为实践标准是唯一客观的标准B.人类的实践最终能够对认识的真理性作出检验C.实践具有不确定性是因为实践和认识都是发展的,因而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也必然是一个发展的过程D.实践具有不确定性是因为实践不能对某一时期的全部认识的真理性作出检验,需要深化和发展,因而也具有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