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1.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案)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
![1.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案)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https://img.taocdn.com/s3/m/6ec3dc17941ea76e59fa042c.png)
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一、教学目标1.综合思维:运用地球自转的特征,解释与自转有关的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
2.地理实践力:认识地球自转和公转规律,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
3.人地协调观:认识真实的地球运动,形成正确的地球观。
二、教学重难点1.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2.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
3.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为什么人类感受不到地球,或者太阳系,或者银河系在运动呢?由于地球是几乎接近于匀速的在自转,地球上的人由于惯性,也保持着绕着地球转的运动状态,也就是相对于地球面是静止的运动状态,因此,人感觉不到地球在动。
那我们能不能感受到地球自转呢?能。
只要选对参考系就可以了。
天上遥远的恒星,甚至太阳月亮,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也可以假设为相对地心静止。
如果你有足够的耐心,你会看到那些天体都在运动。
实际上主要原因还是地球在自转。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就能感受到地球的自转了。
[新课教学]:一、地球的自转【师】通过初中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地球的自转的公转,那下面问同学们几个问题,测验一下同学们的基础。
(1)地球自转的方向。
(2)地球自转的周期。
答案:(1)自西向东;(2)24小时。
【师】回答的很好,但是我们不光要知道地球的自转的方向,还要会应用。
下面看书上的思考题。
【思考】如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它是作顺时针方向旋转,还是作逆时针方向旋转?如果从南极上空看,情况又是怎样呢?答案: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巩固练习)1.下列关于地球自转方向的图示,正确的是( )A.AB.BC.CD.D1.答案:B解析:考点:地球自转的特征分析: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向下俯视为逆时针,反之为顺时针。
解答:A、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南北极相同,故不符合题意。
B、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南北极相同,故符合题意。
C、自转方向从北极上空向下俯视为逆时针,反之为顺时针,故不符合题意。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1.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学设计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1.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052255b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a4.png)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1.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的第一课第一节,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地理学科兴趣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八年级之前,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基本知识,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空间思维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对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产生的地理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和思考,让学生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运动规律,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特点。
2.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3.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直观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知识。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观察、实践和思考,自主探究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课件,包括图片、动画和视频等,以便生动、直观地展示地球运动的特点。
2.教学道具:准备地球仪等教学道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
3.练习题:准备相关的练习题,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操练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引导学生关注地球运动的现象。
高中选择性必修第一课1.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课件(41张)
![高中选择性必修第一课1.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课件(41张)](https://img.taocdn.com/s3/m/6a075df2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5f.png)
比较归纳
运动形式 旋转中心 方向 周期
角速度
线速度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异同
自转
地轴 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公转 太阳 自西向东
恒星日:23时56分4秒 太阳日:24小时
除极点外(极点=0),任何 地点都相等,约15°/h。
恒星年: 365日6时9分10秒
• 近日点速度最快 • 远日点速度最慢
• 由赤道至两极递减; • 赤道最大,极点=0; • 60°纬线约为赤道的一半。
__A__点附近。 (4) 图中①②两点中表示近日点的是_②__;地球从C点运行到D点的 过程中,公转速
度的变化规律是_先__逐__渐___加__快__,__然___后__逐__渐__减__慢___。
祝同学们学习愉快!
了多少角度呢? 4. 北极星相对地平线的高度与拍摄地
点的纬度有什么关系?
2011年11月 兴隆观测站拍摄到的星轨照片
课堂探究3
1. 为什么恒星在天空中看起来都围绕北极星附近作圆周运动? 地球自转中心是地轴,而地轴一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所以拍摄 的星轨途径绕北极星作圆周运动。
2. 这些恒星的运动方向是怎样的? 逆时针方向
夏至(6.22)
●
23 。26 ' NΒιβλιοθήκη ●春分(3.21)
●
秋分(9.23)
春分(3.21)
● 0。
●
冬至(12.22)
23 。26 ' S
方法指导
公转轨道图上二分二至日的判断
① 先确定出地球公转方向,如图1。(可根据地球自转、南北极指向等来 确定地球公转方向)
② 在图中过球心作地轴的垂线,即赤道,如图2。 ③ 作条直线连接左右两个球心,如图3。 ④ 如果直线指向北半球,为北半球夏至日,即图3中的A;
1.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学案(含答案)
![1.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学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5b923d5eff9aef8951e0664.png)
1.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学案(含答案)第一节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1.结合相关示意图,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
2.结合相关示意图,说出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速度。
3.理解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一.地球的自转1概念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
2运动特点特点自转轴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北半球纬度越高,北极星相对地平线的高度越高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周期太阳日24时恒星日23时56分4秒,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速度角速度约为15/h,除极点外都相等线速度由赤道至两极递减判断1我们所说的一天就是一个恒星日。
2纬度越低,自转速度越快。
二.地球的公转1概念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
3周期1回归年为365日5时48分46秒;1恒星年为365日6时9分10秒,是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
4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5速度位置时间速度A点近日点1月初线速度较快,角速度较快B点远日点7月初线速度较慢,角速度较慢思考北半球夏半年的日数是186天,冬半年的日数是179天。
造成这种日数差异的原因是什么答案北半球夏半年,地球运动至离太阳较远的位置,地球公转速度较慢,天数较多;北半球冬半年,地球运动至离太阳较近的位置,地球公转速度较快,天数较少。
三.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概念1赤道平面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
2黄道平面地球公转轨道平面。
3黄赤交角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存在一个交角,叫黄赤交角,目前是2326。
2影响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1移动规律北半球2周期1回归年,即365日5时48分46秒。
判断1黄赤交角的度数决定了回归线的度数。
2极圈的度数90黄赤交角的度数。
3夏至日时,我们感觉天气较热,是因为此时地球距太阳较近。
探究点一地球自转的特点毛泽东同志一生共创作了100多首诗词,“关注人民群众生活,以人民为主体”是毛泽东诗词的核心理念。
教学设计4:1.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教学设计4:1.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https://img.taocdn.com/s3/m/d5d3157a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aa.png)
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学目标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核心素养目标:1.结合观测,认识地球自转的特点与方向。
(地理实践力)2.联系实际,掌握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综合思维)3.动手绘制图示,理解黄赤交角存在的意义。
(综合思维)教学重难点重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和黄赤交角存在的意义。
难点:黄赤交角存在的意义。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请同学们思考回答:(观看星轨图片)【问题】为什么这些恒星在天空中看起来都围绕北极星附近作圆周运动?北极星相对地平线的高度与拍摄地点的纬度有什么关系?新课展示板书:一、地球的自转1.概念2.方向预习教材内容,结合幻灯片:【问题】①什么是地球的自转?②自转的方向是怎样的?③由北极上空和南极上空俯视,自转方向是怎样的?(请同学预习教材后回答)教师展示幻灯片,结合幻灯片讲解知识。
【教师讲解】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叫作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自转轴叫地轴,它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在地球上的人们感觉不到地球的自转,在北半球观察,恒星似乎围绕北极星附近的某点(地轴北端指向的星空位置)作圆周运动北半球纬度越高,北极星相对地平线的高度越高。
板书:3.周期4.速度【问题】①什么是太阳日?②什么是恒星日?③哪个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请同学预习教材后回答)教师展示幻灯片,结合幻灯片讲解知识。
【教师讲解】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自转一周的时间是1日。
选定的参照物不同,1日的时间长度略有差别,名称也不同。
如果以太阳为参照物,则1日的时间长度为24时,称为太阳日。
如果以遥远的恒星为参照物,则1日的时间长度为23时56分4秒,称为恒星日。
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板书:二、地球的公转1.概念2.方向3.周期【问题】①什么是公转?②公转的方向是怎样的?③公转的周期是多久?(请同学预习教材后回答)【教师讲解】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叫作地球的公转。
同地球自转方向一致,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
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1年。
中图版八年级上册地理 说课课件 1.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共27张PPT)
![中图版八年级上册地理 说课课件 1.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共2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43768e78b9f3f90f77c61b26.png)
➢教学难点:
四季的形成原因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决方法:
实验解析以及微课视频动画展示地球公转产生的影响。 便于学生观察理解,突破难点。
实验原理和设计目的
➢实验原理:
三组实验层层深入,通过分析太阳直射点位置关系得出正午太 阳高度的变化以及四季的形成。
设计目的:
本节课内容难度较大,很抽象学生很难理解文字性的结论,只 有通过设计相关实验,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合作探究,激发学生 学习的积极性。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第1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二)
地球的公转说课
一、说教材
二、说学情 三、说教法 四、说学法 五、说教学过程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实验原理及设计目的
情景导入 合作探究 小组分享 微课总结
说教材:
地球的公转是地球自转的延伸,也为以后深入学习 地球的运动奠定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 内 容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难点,理论性较强,学生理 解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节课设计采用创设情景照 片--学生实验探究--微课视频动画总结的教学模式。 用生活照片引发学生思考,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学习和探索掌握地理学的基 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体现
③、能运用图示正确分析二分二至日时太阳直射点位 置及全球昼长情况。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
通过实验探索,以及反映地理生活现象的照片,激发 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 志趣。
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四季的形成和五带的划分
解决方法:
采用三组实验层层深入分析四季的形成。正确引 导学生读图 分析二分二至日时太阳直射点位置,分 析距太阳直射点位置差异导致地球五带的形成。
1.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1.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944b8f77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20.png)
-通过课堂提问、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氛围。
6.课后实践,巩固知识:布置课后实践作业,如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巩固所学。
7.情感教育,培养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地球环境、人类活动等话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关爱地球的情感。
8.教学评价,反馈调整: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辅导,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首先向学生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动态图或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地球的运动。随后,教师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1.地球为什么会发生昼夜更替?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
3.通过学习地球自转和公转,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界的规律性和科学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关爱地球,保护环境。
作业布置要求:
1.作业内容要结合课堂所学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要注重查阅资料、观察生活、积极思考,提高自身地理素养。
3.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鼓励学生发挥创新精神,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地球自转和公转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绘制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示意图,标出相应的地理现象,如昼夜更替、五带划分等,并简要解释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
1.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教学设计
![1.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a5475257c1cfad6185fa795.png)
1.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学设计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1.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以及产生的现象。
2.2.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借助生活案例,培养学生发现生活.学以致用的思维习惯以及合作探究.科学严谨的学习精神。
3.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读图.析图.图文转换以及用地理语言科学描述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兴趣,养成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教学重点】重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产生的现象【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地球公转所产生的现象【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读图分析.合作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一.情境导入情境导入展示图片太阳的东升西落提问我们每天都会看到太阳的东升西落,伴随着太阳的东升西落,我们看到了什么现象真的是太阳在转动吗(学生回答)明确昼夜交替现象,不是太阳在运动,而是地球在运动。
再问地球有几种运动形式(学生回答)明确两种一种是自转,一种是公转。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吧二.新课学习二.新课学习(一)地球的自转(一)地球的自转提问坐在行驶的火车里,我们发现外面的电线杆有什么变化通过这个现象,你能联想到地球的运动吗播放视频(学生看视频回答)明确电线杆向后退去。
同理,从太阳的东升西落我们可以联想到地球是在自西向东转动。
展示地球自转动画图提问什么是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有什么特征(学生看图回答)明确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就是地球自转。
地球旋转的轴地轴;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地球自转周期一天;地球自转结果昼夜交替展示图片提问什么是晨昏线(学生回答)明确晨昏线是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光只能照亮一半,于是产生昼夜现象,再加上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活动展示地球自转和昼夜更替图读图,选择此时甲地.乙地和丙地居民最适宜进行的活动并连线。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1册 1.1.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1册 1.1.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https://img.taocdn.com/s3/m/636c2368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e9.png)
A A
小 结
地球的自转:定义 周期、 方向、 速度; 地球的公转:公转轨道、 方向、 周期、 近远日点(时间、速度差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年 级:高二 学 科:地理(人教版)
1.1.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导入:
为什么这些恒星在天空看起来都围绕北极星附近做圆周运动呢? 北极星相对地平线的高度与拍摄地点的纬度有何关系?
一、 地球的自转
1、看图说一说,地轴,北极星、地球自转之间的关系。
2、周期 恒星日:23时56分4秒 (真正周期) 太阳日:24时
3、方向
活动1:请同学们用自带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 要求:从正面侧视和南、北极正上空俯视,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
4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速度
活动2: (1)读右图,指出并描述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线速度;
(2)归纳角速度、线速度的纬度变化规律;
(3)思考南北两极的角速度、线速度分别是多少?
应用实例
思考:与其它三个卫星发射中心比,海南文昌发射中心的主要优势条件是什么?
小组讨论:卫星发射基地选址的条件有哪些?
二、 地球的公转
(1)阅读教材,简述公转轨道、方向、周期的特点;
(2)比较近、远日点的时间及速度差异;
(3)北半球夏半年日数186天,冬半年日数179天,思考这种日数差异的原因。
1.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所用时间最少的一段是 ( )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丁→甲
下图是地球公转的轨道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四点将轨道均匀分成四等份。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学案
【学习目标】
1.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并能够解释所产生的昼夜更替与时间差异现象。
2.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说出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和轨道形状,并能够解释所产生的季节变化与热量差异现象。
学习任务及展示自主学习法、导学法、对比分析法和分组合作讨论。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一、地球的自转
①在相应位置填注白天和黑夜。
②描出晨昏线。
③标出地球的自转方向。
1.定义:地球绕着的旋转运动。
2.概况:
方向周期产生的地理现象
二、地球的公转
1.定义:地球绕不停地运动。
2.在下图中赤道上画出地球自转方向、在公转轨道上画出公转方向,描
绘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的纬线,并填写完整。
(注意:填写北半球的昼夜状况)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1.演示地球的自转,说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2.地球是沿着什么方向围绕太阳公转的?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一样吗?
【达标检测】
1.我们每天自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由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这是由于()
A.地球自西向东公转
B.地球自东向西公转
C.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D.地球自东向西自转
2.由于地球自转所产生的自然现象是( )
A.昼夜交替B.四季更替
C.极昼和极夜D.昼夜长短变化
3.下面是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四幅图,其中正确的是( )
结合毛泽东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回答4、5题。
4.“坐地日行八万里”以非常生动的语言展示了下列哪一事实()
A.地球是一个球体B.地球的公转
C.地球的表面积大D.地球的自转
5.下列地点与“坐地日行八万里”最相符的位置是( )
A.A地 B.B地C.C地D.D地
2012年5月10日15时6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遥感卫星十四号”送入太空。
“遥感卫星十四号”主要用于科学试验、国土资源普查、农作物估产及防灾减灾等领域。
读图完成6、7题。
6.“遥感卫星十四号”发射成功时,地球运行在图中的位置是()
A.a段B.b段
C.c段D.d段
7.“遥感卫星十四号”发射成功时,山东省德州市的昼夜长短状况是()A.昼长夜短B.昼夜平分
C.昼短夜长D.极昼现象
【拓展阅读】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表示四季的开始。
夏至、冬至——表示夏天、冬天到了。
“至”即到的意思;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
春分、秋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分”即平分的意思。
雨水——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
公历每年的2月18日前后为雨水。
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
这时气温回升较快,
每年公历的3月5日左右为惊蛰。
清明——含有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明洁、逐渐转暖、草木繁茂之意。
公历每年大约4月5日为清明。
谷雨——雨水增多,大大有利谷类作物的生长。
公历每年4月20日前后为谷雨。
小满——其含义是指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
大约每年公历5月21日这天为小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种开始。
每年的6月5日左右为芒种。
小暑、大暑、处暑——暑是炎热的意思。
小暑还未达最热,大暑才是最热时节,处暑是暑天即将结束的日子。
白露——气温开始下降,大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
每年公历的9月7日前后是白露。
寒露——气温更低,空气已结露水,渐有寒意。
这一天一般在每年的10月8日。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历的10月23日。
小雪、大雪——开始降雪、小和大表示降雪的程序,小雪在每年公历11月22日,大雪则在12月7日左右。
小寒、大寒——天气进一步变冷,小寒还未达最冷,大寒为一年中最冷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