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教案1 新人教版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教案【学习目标】知识和能力: 1.学会利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以及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知道昼夜更替、时差和四季变化、五带的划分等基础地理知识;2.通过头脑构建地理运动图式,培养空间想象能力;3.由地理现象反过来分析起本质,学会分析、推理的方法和技能。
过程和方法:动画演示与讲故事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地球运动的兴趣,并联系生活实际总结地球运动与生活的关系。
态度与价值观:理解现象背后都有其客观的规律,懂得只有人们掌握规律才能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然、与自然和平共处的道理。
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人类探索大自然的不懈努力和追求真理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教学重点】地球自转与地球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地球自转产生的时间差异、地球公转产生的四季变化。
【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讲述法、演示法。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教师:先让我们来听一个故事:某年4月10日9点多,一位老太太凭着一张中奖8000美元的彩票在太平洋马绍尔群岛的花旗银行要求兑现,遭到银行拒绝。
因为按票面规定,中奖领款日期是4月9日,老太太痛惜不已。
这时一位中年人对老太太说:“这张废票3000美元卖给我吧”。
老太太心里想,这张废票反正无用处,也就同意了。
中年人拿着废票马上乘飞机从马绍尔机场飞往檀香山,1小时后飞机降落在檀香山机场,这时当地时间是4月9日11时。
中年人以100美元买到的中奖彩票一下飞机就向檀香山花旗银行领取8000美元。
死票复活,这是怎么回事?上飞机明明是4月10日,怎么下飞机变成了4月9日,难道时光可以逆转?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是要揭开这个奥秘。
学生:听课,思考。
教师:现在是白天,我们正是上课的时间,同学们思考一下:再过10个小时,天空会怎样变化?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那么,10个小时前,天空是亮的还是黑的?学生:思考回答。
七年级地理上册1.2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再次,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如何应用地球运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还有一定的困惑。下次上课时,我应该更注重引导学生们思考地球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其重要性。
最后,在课堂展示与点评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在表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下次上课时,我应该更注重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鼓励他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虚拟地球仪应用程序
教学手段:
-讲授法
-演示法
-实验法
-讨论法
-观察法
-互动式教学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地球运动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地球运动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地球运动的魅力或特点。
-地球公转对生活环境的影响:四季变换,影响我们的穿着习惯和农业种植。
5.题型五:应用题
-请根据地球运动的知识,解释为什么会出现昼夜更替和四季变换。
答案:
-昼夜更替:地球自转导致地球表面不同地区在同一时间内接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不同,因此会出现昼夜更替。
-四季变换:地球公转导致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和角度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日照时间和强度,导致四季变换。
2.教学难点:
本节课的难点主要体现在对地球运动规律的理解和应用上,具体包括:
七年级地理上:第一章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教案(人教新课标) 教案
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教学目的:知识目标:①使学生掌握地球自转的含义、方向和周期,理解地球上的昼夜交替现象;②使学生掌握地球公转的含义、方向和周期,利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时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③利用图说明五带的界限,并举例说明各自特点。
能力目标:①使学生学会用地球仪和光源演示地球的自转;②使学生初步学会画一幅简单的地球公转示意图。
德育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球是不断运动的,地球上许多地理现象都同地球运动有关,从而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基本特点;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地球上的季节变化。
教具:投影仪、多媒体计算机、小型地球仪(学生可自带)、手电筒(学生可自带)、自制课件等。
教学方法:自学法、讲授法、演示法、读图法、问答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阅读:学生一起朗读阅读材料──《是天转还是地转》,引入本课内容。
演示:教师用教具演示“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同步)”,请学生观察。
自学:学生自学本课数分钟。
二、讲授新课投影:地球自转动画提问:地球自转的含义、方向和周期。
投影:从不同角度观察地球自转提问:假定地球不自转,太阳照在地球表面上,会出现什么现象?演示:要求学生利用自带地球仪、手电筒、演示地球自转,并观察地球表面不同地点昼夜交替的情况。
提问: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0页中“畅畅和姨妈的问候”并思考产生时间差异的原因的初步印象。
讲述:教师利用地球仪和光源演示出昼夜两半球的范围,使学生了解地球自转使地球不同地区产生了时刻差异。
提问:地球公转的含义、方向、周期。
投影:从地球公转姿态动画得出地球公转及其重要特征投影:通过动画和图片讲解地轴和地球公转轨道面的交角投影:通过地球公转动画、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太阳直射动画及太阳直射点移动动画,讲解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移动,利用表格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主要介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地球运动的基本认识,是整个地理学习的基础。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让学生了解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对地球的基本知识有所了解,但大部分学生对地球运动的概念和原理认识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理解地球运动的意义,并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地球运动对生活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理解地球运动的规律。
2.使学生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等。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及规律。
2.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球运动的意义。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地球运动的动画,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4.以实际生活中的实例讲解地球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动画演示。
2.准备相关实例,如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等,以便课堂上讲解。
3.准备课堂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地球运动的动画,引导学生关注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现象。
2.呈现(10分钟)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地球运动的规律。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感受地球运动对生活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课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地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知道地球公转的定义及其方向、周期和产生的现象。
2.通过演示、观察地球的公转过程,理解地球公转与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变化的关系。
3.记住二分二至日的时间及太阳直射点的差异,并结合生活体验,将地球公转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4.观察地球的五带图,知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与五带的关系,明确五带的范围和特点。
5.通过演示和探究,增强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地球公转与昼夜长短变化、四季形成的关系。
2.五带的划分及特征。
教学难点:地球公转与昼夜长短变化、四季形成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大地球仪一个、小地球仪若干【教学手段】学生观察与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地区一年内有着明显的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
观察临沂某学校作息时间表,为什么一年四季下午的上课时间不同?设计意图:从身边的地理现象引入新课,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探求新知。
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来回答问题。
【自主学习】学习一:演示地球公转,理解地球公转的特征学生活动:自己动手演示地球的公转,认真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地球公转?(地球绕太阳的旋转叫公转)2.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3.地球公转的周期:一年。
4.地轴的状态: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倾斜的角度为66.5º),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
学习二: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1.观察课本图1.18地球公转示意图,找出图中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日期,太阳直射的纬线。
2.观察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移动图,明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春分日太阳直射在赤道上,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移至23.5°N时,为夏至日,这是太阳直射的最北位置;此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移至赤道时,为秋分日;接着继续南移,移至23.5°S时,为冬至日,这时太阳直射的最南位置;此后再向北移,移至赤道时,为次年的春分日。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最后,在拓展与延伸环节,我推荐了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阅读材料,并鼓励同学们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我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同学们能够将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3.信息化资源:互联网、在线地理教学资源、地球运动相关视频、动画等。
4.教学手段:讲解法、演示法、讨论法、探究法、案例分析法等。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地球运动是地理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关系到我们对地球的认识,也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在正式学习之前,请大家回顾一下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以及它们分别产生的现象。
板书设计
在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中,我将紧扣地球运动的教学内容,以简洁明了、突出重点为原则,同时注重板书的艺术性和趣味性,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板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定义:板书将列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定义,并用清晰的文字和图示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等关键信息。
2.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板书将归纳和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时间差异等,并通过图示和文字的结合,使同学们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2.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阅读第34页的相关内容,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况。在阅读过程中,请大家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定义是什么?
(2)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分别是什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地球的自转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地球自转的概念及特点。
(2)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能力目标:利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多媒体演示法、启发式等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和周期,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情感目标:(1)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发展中,领悟到科学家们追求真理的精神,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和世界观。
(2)初步形成对地球运动的好奇心和探索心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周期和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由于地球自转所产生的地方时差。
教学设计(设计者:)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寒来暑往的四季变化,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自然现象。
那么大家知道这些现象的形成原因吗?学习本节内容后,同学们就能找到答案了。
●合作探究[板书]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展示] 课件:地球的自转。
[教师]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并思考:地球是绕什么在不停地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怎样?(地轴,自西向东)(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加以归纳,并讲述自转的周期。
) [教师] 这里有一个地球仪,哪位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地球的自转?(请2~3名学生上讲台演示,注意学生旋转地球仪的方向。
)[提问] 日出日落现象是怎样产生的?日月星辰为什么不西升东落?(由于地球的自转;因为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
)[讲述] 这和我们坐在向前行驶的汽车里,感觉公路两侧的树木向后跑的道理是一样的。
[提问] 昼夜的产生只是因为地球的自转吗?[演示] 出示一个较大的玻璃地球仪。
(还因为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
) [演示] 教师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演示昼夜的产生,并讲解产生的原因。
然后再转动地球仪,演示昼夜更替,并讲解产生的原因。
[提问] 地球自转一周,地球表面就完成一个昼夜交替,其经历的时间是多少?(大约是24小时。
)[活动] 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每组一个地球仪,一个手电筒,完成:(1)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注意昼夜是怎样交替的。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点:1.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
2.地球公转和四季变化、五带的划分。
教学难点:1.实例解释时差现象。
2.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
课时:3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方法1播放“地球运动”录像导入。
方法2“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是毛泽东主席七律《送瘟神》中的诗句。
人坐在地球上不动,为什么会日行八万里呢?原来地球不是固定不动的,而是始终在运动着。
赤道的周长约4万千米,在赤道上每天随地球自转一周正好是八万里。
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地球是怎样运动的及其产生的现象。
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讲授新课]设问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呢?请同学们先看一个演示,大家要注意仔细观察。
演示教师用三球仪演示地球的运动。
(如没有三球仪,教师可在讲桌中假设一个太阳,用地球仪进行演示)提问从刚才的演示中同学们观察到地球的运动有哪两种形式?生答一是围绕地轴自转,二是围绕太阳公转。
过渡大家说的很好,下面我们就共同来看看地球在自转和公转的过程中有哪些规律。
板书一、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活动1.投影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比较表(见板书设计),并指导学生画到笔记本上。
2.引导学生认识球体旋转,必须绕轴转动,并用地球仪演示,得出结论:地球自转的旋转中心是地轴。
3.教师用地球仪自西向东慢慢旋转,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得出结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然后指导学生用手中的小地球仪(没有地球仪的学生可将课本卷起来,一端标出北极,另一端标出南极代替地球仪)自己或以小组演示,也可让部分学生上讲台进行演示。
4.让学生将地球仪的北极对着自己演示地球的自转,观察地球做什么样的运动?(逆时针转动)5.让学生再将地球仪的南极对着自己演示地球的自转,观察地球做什么样的运动?(顺时针转动)6.让学生列举自然界什么现象可以证明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每天太阳的东升西落现象)进而引导学生根据日常生活体验得出结论: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是24小时(一天)。
吉林省长春市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教案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地球的运动[
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授课日期
地球仪课件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地理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演示、分析、写结论为主的教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地球运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
教法
学法设计导入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人坐在地球上不动,为什么会日行八万里呢?
新授
•地球自转的规律
1方向:自西向东
2 周期:一天
3自转中心:地轴诗词导入新课,激发兴趣,陶冶情操1 学生举起左手,帮助学生明确东西方向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
2 时间差异
练习
1.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到北京和美国的纽约,然后演示观察,当北京是傍晚时,纽约是什么时间?(早上)并看课本“畅畅和姨妈的问候”,思考在同一时刻,为什么会有时间上的差异?
总结
投影展示板书设计,总结新课,并强调地球自转是地球上产生昼夜更替的基本原因,“更替"二字是关键.。
教师用手电筒作光源(太阳),照射在地球仪上,让学生观察产生什么现象。
为什么会有北京时间,纽约时间的说法呢?
运用新知,解释现象。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3课时)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doc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第三课时【学习目标】知识和能力:1.学会利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以及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知道昼夜更替、时差和四季变化、五带的划分等基础地理知识;2.通过头脑构建地理运动图式,培养空间想彖能力;3.由地理现象反过来分析起本质,学会分析、推理的方法和技能。
过程和方法:动画演示与讲故事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地球运动的兴趣,并联系生活实际总结地球运动与生活的关系。
态度与价值观:理解现象背后都有英客观的规律,懂得只有人们掌握规律才能让人们更好的了解自然、与自然和平共处的道理。
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人类探索大自然的不懈的努力和追求真理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教学重点】地球口转与地球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地球自转产生的地方时、地球公转产生的四季变化【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讲述法、演示法【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三课时引入:今天我们通过一个活动來演示地球的公转。
1. 四季的变化教师:同学们四人一组,在演示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行时,注意地球上A阳直射点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请同学们准备好小地球仪(每组I川个)、硬纸壳(提前准备好的四个)、十字光源(自制)、短绳、刻度尺等工具。
学生:按照要求,开始活动。
教师:地球在公转时,有两个突出特点:z —,地轴始终是倾斜的,并与公转轨道面相 交成66. 5度的夹角;之二,地轴的倾斜方向不变,北极总指向北极星附近。
老师示意地球 在公转轨道上的公转情况,并在讲台桌上摆好地球的“二分二至FI”的四个位置。
教师:请同学们在课桌上摆好地球的“二分二至口”的四个位置,将自制的十字光源放 在四个地球位置中间,观察太阳直射情况。
地球公转产生四乖的受化学生:与老师一起画出地球公转示意图,边讨论边填出表格中的内容。
太阳光fi 射到地球说ifc 的位匮变化堆球公HH. 血的痒 ft 伦■足小■ 支化的•总处 庄一定的纬度填写下表:教师:从图中指导学生看出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四个特殊位置上,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白昼时间长短的变化过程,从而推理出四季的变化过程。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节地球的运动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和周期,理解地球上的昼夜更替现象。
2、掌握地球公转的概念、方向和周期以及特征,能用图分析二分二至日时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3、能用图说明五带说明的界限,说明各自的特点。
能力目标:能用地球仪和光源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德育目标:了解地球是不断运动的,地球上许多地理现象都同地球运动有关,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方向、周期和地理意义。
2、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
3、五带的划分及特征。
难点:1、地球自转所产生的地方时差和昼夜更替。
2、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四季的形成。
3、五带的形成划分及特征。
教具:地球仪、手电筒、灯泡。
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新课导入:师:“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是毛泽东主席《送瘟神》中的诗句,同学们,想一想我们每天都在地球上不动,为什么会日行八万里呢?生:(学生的答案)师:我们生活的地球不是固定不动地,它始终在运动着,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赤道的周长约4万千米,在赤道上每天随着地球自转一周正好是八万里,所以就有了“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诗句。
这样说同学们可能感觉不到,老师给大家举一个列子:大家在生活中有没有观察到,我们平时坐在开的很平稳的汽车里,但我们常常感觉不到汽车在前进,而是看到汽车外面的房屋、树木在后退,这是为什么?生:(不知道或各种答案)师:那是因为房屋、树木还有我们人类,一同在平稳、飞快地随着地球运动而运动,但我们难以察觉,这就跟“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一样的道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方面的相关知识——地球的运动,请同学们把书打开翻到第9页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师:(手拿地球仪,轻轻转动地球仪,给学生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大家观察地球在绕着什么旋转?生:(地轴)师:地球绕着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2节 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用地球仪准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解释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2、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夜的形成,并用实例解释时差现象,说明在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的知识。
3、通过师生演示地球运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归纳比较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
4、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球是不断运动的,地球上许多地理现象都同地球的运动有关,从而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对学生进行无神论教育,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教学重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和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由于地球的自转所产生的地方时差。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多媒体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教学准备:1、教师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地球仪(根据需要处理,见教学过程)、手电筒2、学生课前准备:小地球仪、手电筒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寒来暑往的四季变化,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自然现象。
那么大家知道这些现象的形成原因吗?学习本节内容后,同学们就能找到答案了。
[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讲授新课]一、地球的自转教师说明:下面我们首先来学习地球运动的其中一种形式——自转的知识。
[板书]一、地球的自转[活动设计1]学生用手轻轻拨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
[教材P12活动1][板书](一)自转运动规律①概念②方向③周期教师演示:教师用手轻轻拨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自转。
学生观察分析。
教师提问:地球绕着什么在旋转?(如果学生回答“绕地心旋转”,应予以纠正。
)教师讲述并板书:自转的概念——地球绕地轴的旋转。
教师提问并板书: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什么方向?教师讲述:面对地球,左西右东,使学生明白“东”、“西”的含义。
教师引导:这有一个地球仪,哪位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地球的自转?(请2-3名学生上讲台演示)教师提问:从南、北极上空俯视地球自转运动的方向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师生共同归纳总结:从北极俯视为逆时针,南极俯视为顺时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地球的自转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科目讲课班级教课内容剖析学情剖析教课目标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节地球的运动地理设计者讲课者第一课七年级讲课时间课时数时本节教材研究的内容是地球的实质属性——地球运动。
包含地球自转,以及由此惹起的日夜交替和时差现象。
地球公转以及由此惹起的四时交替,五带的区分。
本节教材知识点多,难点多,并且都是要点内容。
经过前方的学习,学生初步成立起了地球的静态角度的知识,地球的形状, 大小,经纬度。
本节教材波及到的地理现象,拥有动向变化的特色,这给学生理解和接受都带来必定的困难。
幸亏教材中好多内容是学生平时能察看和体验获得的自然现象,它能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课文。
知识与技术:认识地球自转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过程与方法:1.经过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初步成立地球自转的空间看法,认识地球自转的特色(绕转中心、方向和周期)。
2.经过演示、察看地球的自转过程,理解日夜更替、各地时间差别等现象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建立客观世界物质运动变化的看法,逐渐养成脚踏实地、谨慎仔细的科学态度。
教课要点:地球自转的方向、日夜更替、时间差别。
重、难点:地球自转产生的时间差别难点教课过程时教课教师活动学生设计间教课内容环节活动企图安排发问、直奔主思设疑导入[ 设问 ] 请问我们每日都能够看到太阳东升西落,这是什么考、题激趣原由?回答明确 1. 认识地球自转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分析学习目标识记明确学习 2. 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并解说基本运动规律,学习目标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日夜更替。
3.初步建立客观世界物质运动变化的看法,逐渐养成脚踏实地、谨慎仔细的科学态度。
(一)自主学习(阅读课文达成以下问题)知识点一:地球的自转1、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着地轴的旋转运动。
地球的自转造成了太阳每日东升西落,日夜也随着交替的现象。
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4小时,也就是一天。
(二)合作研究活动一:阅读课本P11 图 1.14 “昼与夜”、演示地球的自转,察看后达成以下问题:1、何为昼半球?何为夜半球?为何会分为昼、夜半球?(因为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光只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日,大家此刻看到的这个半球就是昼半球;另一面未被照亮的半球就是夜半球。
七年级地理上册1.2地球的运动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学生可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试制作一个简易的地球仪,加深对地球运动的理解。
-学生可以查阅资料,了解地球运动对世界各地气候的影响,例如赤道地区与极地地区的气候差异。
-学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地球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例如农业种植、建筑设计等。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地球运动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地球运动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地球仪、教学挂图、模型、平板电脑等。
2.课程平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平台。
3.信息化资源:PPT、视频、图片等。
4.教学手段: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等。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地球运动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提出改进的措施。
教学反思与改进
在教授地球运动这一课时,我深感学生对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理解并不容易。我发现学生在理解地球运动的基本概念时,常常混淆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和周期。因此,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采取更直观的教学方法,例如使用地球仪模型来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这些概念。
④艺术性呈现:采用色彩鲜艳的粉笔,突出重点知识点,以图形和箭头表示地球的运动方向,使板书更具视觉冲击力。同时,在板书中穿插一些趣味性图案,如地球仪、太阳、月亮等,增加板书的趣味性。
人教版初一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运动》教案
第二 节 地球的运动一、背景与意义解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 七年级上册第一、二、三章是从自然地理的角度让学生认识世界,反响地理学和社会发展的。
本节教材是表达自然地理学最基本的知识——地球的自转、 公转及其最基本的运动规律。
本节教材位居《地球和地图》的第三节,经过对本节教材的学习,让学生对地球 的运动有一个大体的认识,让学生对地球运动的基本状态建立初步的感性认识。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1、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熟悉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2、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
3、利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解析二分二至日食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时的变化。
4、用实例讲解时差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具备时差的知识。
5、利用图说明五带的界限,并举例说明各自的特点。
三、阻挡与生成关注对教材中,四时的形成问题不简单理解,课堂授课中出现目标的偏离,不利于正确认识四时的形成。
四、学程与导程活动 授课准备 :投影仪 (一 )、引入新课:投电影师:经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地球是一个球体,下面请看--------- (教师演示地球活动)师:同学们观察到了什么? (二 )、阅读书本,自主学习1、地球运动的形式有哪些?方向是怎么样的?2、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差异和联系是什么?完成以下表格的填写。
自转公转方向转动一周所需要的时间旋转中心 转动特点3、请列举自然界中什么现象可以证明地球的自转方向? (三 )、合作学习,解析成因1、教师演示投电影,讲解昼夜形成有两个最基本的要素,一是地球为不透明的球体,二是太阳光辉是平行光。
图中的虚线是昼夜的分界限, 叫做晨昏线, 且与太阳光垂直的大圆圈。
提问:观察投电影,看此时除中国是白天,还有那些国家是白天,有哪些国家是黑夜?2、教师将地球仪转动180,再让学生观察:中国和美国分别处在白天还是黑夜?3、请学生上来用投电影来演示中国和美国昼夜交替的情况, 思虑昼夜更替的原因是什么 ?4、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计算:每天我们在夜半球和昼半球大体经过多少时间?每完成一第二天夜更替需多少时间?5、阅读书本第10 页中“畅畅与阿姨的问候”,思虑产生时间差其他原因是什么?6、教师总结:可见,地球自转还使地球上位于不同样经度的地区产生了时辰的差异,在地球上,不同样经度的地方,就有不同样的时辰。
吉林省长春市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 第一章 第二 节 地球的运动
执教者 课型 新 授 课
授课日期 教具 地球仪 课件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 因和地理意义 教 学 目 标 2.过程与方法目标:演示、分析、写结论为主的教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地球运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 世界上的 物质是运动变化的,探索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必须用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 方法,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无神论教育。
1 方向:自西向东 2 周期:一天 3 自转中心:地轴
教学流程设计
教法
二次备课设计
学法设计 • 地球自转的 地理意义—— . 教师用手电筒 作 光 源 ( 太 阳) ,照射在地 球仪上,让学 生观察产生什 2 时间差异 练习 1. 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到北京和 美国的纽约,然后演示观察,当北京 是傍 晚时,纽约是 什么时间?(早 上)并看课本“畅畅和姨妈的问 候” , 思考在同一时刻,为什么会有时间上 的差异? 为什么会有北 京时间,纽约 时 间 的 说 法 呢? 么现象。
教学重点
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
教学难点
实例解释时差现象。
教学流程设计
教法 学法设计
二次备课设计
导入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 河” ,人坐在地球上不动,为什么会 日行八万里呢? 新授 • 地球自转的规律 诗 词 导 入 新 课, 激发兴 趣,陶 冶情操 1 学生举起左 手,帮助学生 明确东西方向 2 老 师 做 地 轴 , 学 做 地 球,演示自转
1 昼夜更替
总结 投影展示板书设计,总结新课, 并强 调地球自 转是地球上产生昼夜更 替的 基本原因, “更替”二字是关键。
运用新知,解 释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的运动[
课题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执教者授课日期
课型新授课教具地球仪课件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地理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演示、分析、写结论为主的教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地球运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世界上的物质是运动变化的,探索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必须用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无神论教育。
教学重点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
教学难点实例解释时差现象。
教学流程设计教法
学法设计
二次备课设计导入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人坐在地球上不动,为什么会日行八万里呢?
新授
•地球自转的规律
1方向:自西向东
2 周期:一天
3自转中心:地轴诗词导入新课,激发兴趣,陶冶情操1 学生举起左手,帮助学生明确东西方向2 老师做地轴,学做地球,演示自转
教学流程设计教法
学法设计
二次备课设计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
2 时间差异
练习
1.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到北京和美国的纽约,然后演示观察,当北京是傍晚时,纽约是什么时间?(早上)并看课本“畅畅和姨妈的问候”,思考在同一时刻,为什么会有时间上的差异?
总结
投影展示板书设计,总结新课,并强调地球自转是地球上产生昼夜更替的基本原因,“更替”二字是关键。
.教师用手电筒作光源(太阳),照射在地球仪上,让学生观察产生什么现象。
为什么会有北京时间,纽约时间的说法呢?
运用新知,解释现象
回
顾
与
反
思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