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美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第3课 画家笔下的质感 教案设计
第3课 画家笔下的质感-湘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3课画家笔下的质感-湘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画面的质感是如何通过绘画技法来表达的;
2.能够认识到画家在绘画质感上的表现手法,通过实际画作进行练手锻炼,提升自己的画工。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掌握质感表现的手法;
2.练习画家笔下不同材质的质感表现。
难点
1.分析画家的质感表现手法;
2.在绘画中灵活运用质感表现技法。
三、教学步骤
一、引入新课
1.谈论质感在我们身边存在的形式,让学生了解质感的重要性;
2.向学生介绍画家的质感表现手法。
二、学习画家的质感表现手法
1.向学生展示几幅经典名画,并引导学生观察细节,分析画家的质感表现手法;
2.引导学生尝试模仿画家的手法,练习各种质感的表现。
三、实践绘画
1.以布、纸、木板等材质为对象,让学生进行质感表现的实践绘画;
2.教师在学生绘画过程中进行指导、点拨,并对学生绘画成果进行评价。
四、总结归纳
1.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成果;
2.归纳总结今天所学的质感表现技法,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四、课后作业
1.背诵质感表现的技法,并练习运用;
2.自选材质进行实践绘画,并在绘画过程中运用所学质感表现技法。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为学生提供了观察、理解和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了质感的表现形式以及画家的表现手法,培养了学生的艺术欣赏和创造能力。
在实践绘画过程中,教师及时指导、点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了绘画技法。
后续教学需要进一步围绕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巩固和提高。
七年级美术下__第三课_画家笔下的质感
第三课画家笔下的质感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湘版普通初中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第3课视觉中的红屋顶第一课时
【授课年级】初中七年级
【授课教师】一中附中黄凤鹏
【课时安排】 1课时(40分钟)
【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板块,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中质感的表现的方法研究学习,了解绘画艺术语言,并运用于造型表现。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生学会触摸和感受大自然的美并且学会用绘画方式去描绘对质感的情感表达。
【设计理念】本课的内容根据教材建议分为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了解不同物质的不同感受,了解质感的表现方法、尝试与绘画表现。
第二课时不同质感的尝试练习,知识巩固。
【学情分析】通过给学段的学生绘画基础还不扎实,也不喜欢纯讲义教学所以游戏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导性地教学,以学生为主而非满堂灌形式。
采取的是激趣生动教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感受不同物质的不同感受,了解美术作品中质感的表现方法,尝试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尝试用不同的线条、笔触去表现不同物质的质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体会生活中不同物质的质感所带来的情感表达,感悟生活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了解质感、学习掌握画出质感的几种方法。
【教学难点】用形状去表现物体质感。
【教法学法】激趣法、讲授法、练习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法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湘美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 第3课 画家笔下的质感 教案设计
回答。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分钟
二、对比研究。
合作交流、
全面提高。
两大类不同质感的静物:用不同材质制作的物体光滑度、厚度、硬度、透明度不同,表现着不同质感。
1、粗质感的静物:
如:陶土器(砖头、陶罐),竹木制品,粗织纤维(呢、麻、牛仔……),以及一些表面粗糙的物体(核桃等)。
特点:质地较粗,表面反射光线能力不很强,受环境的影响也不明显。
2、通过明暗对比表现质感。
3、通过暗部反光部分表现质感。
4、通过高光表现质感。
学生思考。
提高观察能力。
15分钟
四、小结。
交流。
强调要点。
3分钟
教学反思
广义上的素描,涵指一切单色的绘画,起源于西洋造型能力的培养。狭义上的素描,专指用于学习美术技巧、探索造型规律、培养专业习惯的绘画训练过程。画得很精细,线条丰富,有多样的线条,线条有粗细轻重的变化。重在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教学难点准确而恰当的来自现物体的质感。教学准备
铅笔、橡皮,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合作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时间分配
一、讲评导入。
交流。
展示学生上节课的习作,讲评,及时表扬。
1、什么是质感?
质感是物体具有的特质,质感体验是人的感官经验的积累。
2、绘画中质感的表现:
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段,再现其特质,使其符合人们的感觉。
第三课《画家笔下的质感》
备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 题
3、画家笔下的质感
教学内容
质感的表现方法
教学领域
造型·表现
课时
第1课时
执教教师
教学目标
湘美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 第3课 画家笔下的质感 教案设计
《画家笔下的质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和触摸物质,让学生能够理解并形象的描述物质表面给予的视觉感和触觉感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能够运用绘画手段,表现几种不同物品的质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培养学生关注材质的意识,不断发现和感受质感之美。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认识理解客观事物的质感特征,掌握质感的表现方法和情感主题表达之间内在联系。
难点:怎样表现物体的质感以及质感表现对美术作品表达的主体作用。
教学资源:百度图片、羽毛、布料、毛线说教学过程教学导入:一、探究阶段(媒体展示图片)(一)观察比较1.触摸自己的衣服和课桌,看看“手感”一样吗? 有什么区别? 引出“质感”概念。
(多媒体展示)2.美图欣赏说感受(二)自主学习交流感受:欣赏图片合作交流说出物体的质感并完成表格。
二、分析领悟名作欣赏(一)教师引导分析、欣赏、领悟《任弼时》这幅油画作品1.画家画了些什么?2.这些物体有什么特点?3.画家所表达的情感主题是什么?4.是怎样表现这一主题的?(二)分组讨论:《根》你如何分析、欣赏、领悟这幅作品?(1)表现什么?描绘了苍茫雄浑的黄土高原——中华文明的摇篮。
(2)像什么?高原上沟壑纵横,就像一张老人沧桑的脸,又像露了千百年的大树之根。
(3)什么质感?画家通过细腻的刻画表现了黄土高原粗糙坚硬的质感。
(4)什么主题?画中那历经沧桑的风貌不禁使人联想到千百年来生长于此的华夏祖先,以及他们历经的无数艰苦与艰辛,从而感受到那厚重的黄土之下,我们深浅而密布血脉之根,文化之根。
(5)如何表现?画家采用写实主义的手法细腻深刻的描绘了厚重的黄土地,色彩单纯而炫目,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与心灵震撼。
(三)思考提问一:这两幅作品有什么共同点?(都采用了极端写实的表现手法,肌理和质感等细节表现的非常逼真。
)提问二:作者如此强调肌理、质感的表现,目的是什么?绘画作品中材质美感和表现主题的内在联系?(为了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更好地表达作品的情感主题。
湘美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 第3课 画家笔下的质感 教案设计
周次
第四周
年级
七年级下册
教师
2、观察比较观察比较一:牛仔——皮毛——丝绸
观察比较二:玻璃——岩石——不锈钢
3、交流感受牛仔——粗糙、无光泽、厚重、不光滑粗犷、奔放
皮毛——蓬松、有光泽、柔软、光滑温暖、高贵
丝绸——细腻、有光泽、柔软、光滑华丽、典雅
玻璃——坚硬、透明、光滑、能反光晶莹、纯净
岩石——坚硬、不透明、粗糙、无光泽朴实、原始
(二)《任弼时》油画邵增虎
茅草屋,石头地,洗的发白,满是褶皱的军装,画家运用不同的技术手法,真实得表现了各种物质不同的质感,表现了革命战争中环境的艰苦,突出刻画了依然保持着理想的革命者形象。
(三)《冠军的诞生》油画杨志坚
提问:这个排球是由什么材料加工而成的?(皮革)
画面中排球表面剥落、损坏、透气变形,画家以极端的写实手法、精致入微的形象给人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使人联想到冠军的诞生所付出的沉重代价。让我们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
1、展示肌理表现较清晰的学生作品,请作者谈谈制作与加工肌理效果的感受。
2、对材料选择有新意、方法运用恰当、拓印效果清晰的同学给予激励性评价。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拓印作品,思考:
拓印的方法在绘画表现中有什么作用?
教学反思)
(略)
合作探究
提问一:生活中或旅行中有哪些质感给自己留下了深刻印象,试着说出几组质感反差明显的物质。
湘美版 美术 七年级下册 第3课 画家笔下的质感
第3课画家笔下的质感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关注材质的意识,体验肌理、质感,了解肌理与质感这一视觉语言体系。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绘画质感的形成原因,理解绘画中表达质感的方法。
2.了解和感受材料和质感美,让学生从不同材料的使用中获得体验的乐趣,并大胆地去创作和表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学情分析学习对象为七年级学生,《画家笔下的质感》一课属于一节典型的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课程,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中质感表现方法的研究、学习,了解绘画的语言,并运用于造型表现活动。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感受质感、欣赏之感、表现质感、探究体验、创作练习,让学生一步步加深对质感的认识,以更好的表现质感。
采用多种手段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认识,增强技能。
因他们富有朝气,接受能力很强,所以借用多媒体等手段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提升学习兴趣,更容易使学生对质感的深入认识和理解。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感受不同材质的肌理和质感的差异;运用材料表达肌理和质感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体验肌理、质感的表现与情感主题表达之间的内在关系;能够利用不同的材料特征表达不同的质感。
四.教学过程1、观察比较玻璃——坚硬、透明、光滑、能反光晶莹、纯净。
岩石——坚硬、不透明、粗糙、无光泽、朴实。
不锈钢——紧密、不透明、光滑、能反光。
2、交流感受物体肌理、质感感受牛仔——粗糙、无光泽、厚重、不光滑粗犷、奔放。
皮毛——蓬松、有光泽、柔软、光滑温暖、高贵。
丝绸——细腻、有光泽、柔软、光滑华丽、典雅。
不同质感的物体,用不同材质制作的物体光滑度、厚度、硬度、透明度不同,表现着不同质感。
a、粗质感的物体:如:陶土器(砖头、陶罐),竹木制品,粗织纤维(呢、麻、牛仔……),以及一些表面粗糙的物体(核桃等)。
特点:质地较粗,表面反射光线能力不很强,受环境的影响也不明显。
b、细质感的物体:如:上釉瓷器,金属器皿(不锈钢制品),玻璃制品,表面光滑的蔬果(苹果西红柿等),石膏制品,皮革,棉布,绸布等。
七年级美术下册 第3课 画家笔下的质感教学设计4 湘美版
第3课画家笔下的质感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绘画质感的形成原因,理解学习绘画中不同质感的基本表现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和感受材料和质感美,让学生从不同材料的使用中获得体验的乐趣,并大胆地去创作和表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2学情分析经过上一学期的美术教学工作,七年级(1)班班风积极、健康向上,大部分学生已经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思维较活跃,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强,有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有一些学生的表现欲望较强,学生能积极参与美术活动,对美术产生一定的兴趣。
但是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即美术技能及想象能力尚有差距。
所以这学期在此基础上,针对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要深入了解,根据学生的基础、特点,分层因材施教。
重点还是培养学生的技能和创造力,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创作能力。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运用材料表达质感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能够利用不同的材料特征表达不同的质感。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欣赏导入1、欣赏油画《根》。
提问:你觉得这幅作品中画的是什么?像什么?学生欣赏、自主回答。
2、教师引导,引出课题《画家笔下的质感》。
活动2【导入】对比研究1、绘画中质感的表现: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段,再现其特质,使其符合人们的感觉。
什么是质感?质感是物体具有的特质,质感是我们对某种物体的触觉或视觉的感受。
2、探究、交流感受小组合作研究。
通过实物,学生从视觉和触觉等方面感受不同物体的不同质感。
皮毛质感:蓬松、有光泽、柔软;感受:温暖、舒适。
丝绸质感:细腻、有光泽、柔软;感受:华丽、典雅。
玻璃质感:坚硬、透明、光滑、能反光;感受:晶莹、纯净。
石头质感:坚硬、不透明、粗糙、无光泽;感受:朴实、顽强。
两大类不同质感的静物:用不同材质制作的物体光滑度、硬度、透明度不同,表现着不同质感。
粗质感的静物: 质地较粗,表面反射光线能力不很强,受环境的影响也不明显。
细质感的静物:质地细腻,表面光滑,受光源及环境的影响。
七年级美术下册 第3课《画家笔下的质感》教案1 湘美版
第3课《画家笔下的质感》1教学目标1、了解质感及画家笔下的质感的概念及分类;2、可以简单分析作品质感表现方法;3、尝试用不同线条描绘物品,以及不同技法表现质感。
2学情分析学生整体绘画水平不强,难以理解质感的表现方法,第一课时将尝试不同的线条带给我们的感受及不同技法表现出来的质感。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质感概念及分类;2、理解画家如何表现质感。
教学难点:如何用不同的方法表现质感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画家笔下的质感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合作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分配游戏导入1、游戏猜一猜2、请你连一连1、为学生提供游戏道具2、引入课题1、参加活动2、思考问题1、相互认识2、调节气氛、引入主题2学习内容(一)概念学习1、质感2、画家笔下的质感1、提问质感2、留下悬念:画家笔下的质感1、举例质感相差较大的物品2、掌握质感概念引出质感分类2学习:质感分类出示不同图片根据图片体会粗、细(人工、天然)质感分类引出如何用线条表现不同质感学习内容(二)如何用线简单线条表示不同质感出示:刚、柔、光滑、粗糙、轻、重尝试画不同质感的线条让学生了解线条对表示质感重要作用18赏析《根》出示图片尝试赏析师生画羽毛师演示、出示范画学生尝试创作交流1、学生作品展示教师简评学生互评让学生懂得这个世界的“画笔”很多152、其他质感创作出示其他不同质感事例学生动手实践3、画家笔下的质感概念学习用自己的话说什么是画家笔下的质感从内心里理解这个概念,不死记硬背4、不同质感在生活中的应用出示图片学生欣赏课外拓展本课小结天然质感、人工质感,粗质感、细质感相互结合使用,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么,能用手中的画笔在你的人生之路上绘出更多美丽的、不同的质感,让你的人生更加完美无缺。
3板书画家笔下的质感一、质感:二、画家笔下的质感三、质感分类:第一类分法:人工质感、天然质感第二类分法:粗质感、细质感。
湘教版美术七级下册画家笔下的质感教案
第3课《画家笔下的质感》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绘画质感的形成原因,理解绘画中表达质感的方法。
2.了解和感受材料和质感美,让学生从不同材料的使用中获得体验的乐趣,并大胆地去创作和表现。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材重难点:重点:运用材料表达质感的表现手法。
难点:能够利用不同的材料特征表达不同的质感。
教学课时:2课时。
《画家笔下的质感》第一课时预习案:一、学生自主预习《画家笔下的质感》课文内容。
二、准备好疑问。
课堂活动案:一、导入新课:1.以学生的文具盒为例,说明你喜欢它的原因。
(材料和感受)2.活动一:教师选取四件物品(黑板擦、校服、窗户玻璃和黑板),请二位学生说明他们给你的感受。
二、讲授新课:1.问题:“你如何理解“质感”一词”请学生回答。
质感是我们对某种物质的触觉或视觉感受,如布的柔软与钢的坚硬、瓷的光滑与陶的粗糙。
绘画中对不同材质运用不同的手法所表现出来的材质真实感,是画家笔下的质感。
学习质感、天然质感和人工质感的概念。
2.活动二:四件物品(玻璃碗、笔筒、紫砂杯和贝壳),请一位学生说明哪些属于天然质感,哪些属于人工质感。
四、感受质感:1.不同的材料给人的质感不同。
欣赏六组图片(柔软与坚硬)、(透明与浑浊)、(光滑与粗糙)、(干枯与润泽)、(粗壮与细小)、(寒冷与炎热)。
3.小结:当我们沉醉在大自然给予的美景时,心中可能会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愿望,那就是想用手中的笔把它画下来,留下永恒的记忆。
你是否很想知道怎样来表现物体的质感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4.表现质感的方法:(结合图片来分析)第一、色彩表现。
欣赏水彩画、水粉画和油画作品,同时介绍它们的不同特点。
第二、明暗、线条。
素描作品欣赏,体会由明暗和线条带来的真实感。
第三、运用材料。
第四、领悟材料美:1.欣赏油画《根》,(黄土高原的雄厚与苍茫)。
2.欣赏邵增虎的油画作品《任弼时》,(茅草屋、石头地、发白的军装等)。
3.欣赏杨志坚油画作品《冠军的诞生》,体验质感的描述与表现。
湘教版美术七年级下册《画家笔下的质感》教案
湘教版美术七年级下册《画家笔下的质感》教案第一篇:湘教版美术七年级下册《画家笔下的质感》教案第3课《画家笔下的质感》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绘画质感的形成原因,理解绘画中表达质感的方法。
2.了解和感受材料和质感美,让学生从不同材料的使用中获得体验的乐趣,并大胆地去创作和表现。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材重难点:重点:运用材料表达质感的表现手法。
难点:能够利用不同的材料特征表达不同的质感。
教学课时:2课时。
《画家笔下的质感》第一课时预习案:一、学生自主预习《画家笔下的质感》课文内容。
二、准备好疑问。
课堂活动案:一、导入新课:1.以学生的文具盒为例,说明你喜欢它的原因。
(材料和感受)2.活动一:教师选取四件物品(黑板擦、校服、窗户玻璃和黑板),请二位学生说明他们给你的感受。
二、讲授新课:1.问题:“你如何理解“质感”一词?”请学生回答。
质感是我们对某种物质的触觉或视觉感受,如布的柔软与钢的坚硬、瓷的光滑与陶的粗糙。
绘画中对不同材质运用不同的手法所表现出来的材质真实感,是画家笔下的质感。
学习质感、天然质感和人工质感的概念。
2.活动二:四件物品(玻璃碗、笔筒、紫砂杯和贝壳),请一位学生说明哪些属于天然质感,哪些属于人工质感。
四、感受质感:1.不同的材料给人的质感不同。
欣赏六组图片(柔软与坚硬)、(透明与浑浊)、(光滑与粗糙)、(干枯与润泽)、(粗壮与细小)、(寒冷与炎热)。
3.小结:当我们沉醉在大自然给予的美景时,心中可能会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愿望,那就是想用手中的笔把它画下来,留下永恒的记忆。
你是否很想知道怎样来表现物体的质感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4.表现质感的方法:(结合图片来分析)第一、色彩表现。
欣赏水彩画、水粉画和油画作品,同时介绍它们的不同特点。
第二、明暗、线条。
素描作品欣赏,体会由明暗和线条带来的真实感。
第三、运用材料。
第四、领悟材料美:1.欣赏油画《根》,(黄土高原的雄厚与苍茫)。
第3课 画家笔下的质感-湘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3课画家笔下的质感-湘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画家表现质感的常用手法。
2.学会通过运用不同线条和阴影表现物体的不同质感。
3.学会选择合适的画材,表现物体的质感。
4.通过绘画作品锻炼观察细节和处理细节的技巧。
过程与方法:1.学会在绘画中体会物体的立体感。
2.培养学生对不同质感的物体有敏锐的观察力。
3.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发挥创意,表现自己的想法。
4.通过互相欣赏作品,促进学生彼此交流和合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呈现出对质感的独到感受,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鼓励学生在绘画中发现和理解事物之美。
3.通过创作体验,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
4.借助学习知识,引导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帮助学生理解画家表现质感的常用手法,如运用线条和阴影等。
2.培养学生灵敏的观察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教学难点:1.意识到观察不同物体质感的重要性和细节决定质感的观念。
2.运用合适画材描述不同的物体质感,并体现在绘画作品中。
三、教学过程导入环节1.询问学生日常生活中对物体质感的感受,如石头、草地、人体等。
2.引入艺术作品,鼓励学生从画家的视角去观察作品。
3.引导学生尝试用简单的线条来表现物体的质感。
讲授。
1.解释如何通过绘画表现物体的几何体外形。
2.介绍如何使用不同材质的画具来表现物体的不同质感。
3.查看并分析绘画作品,引移学生注意作品中的阴影和光线。
4.引导学生通过卷起画笔的方式,呈现不同材质的笔尖。
练习1.选择物体并收集实物,分析不同材质的质感和形状。
2.运用不同的画具材质,模拟并绘制不同材质视觉效果,同时观察并分析不同材质下的线条及阴影情况。
总结1.回顾课堂所学习的知识。
2.每位学生呈现制作的绘画作品,并彼此沟通和交流。
四、教学评估1.定期观察学生的绘画过程,关注学生表现质感的手法和创作理念。
2.督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评估学生完成任务的水平与进步。
3.指导学生观察艺术品,整理绘画作品,从而加深对质感表现技巧和审美意识的理解和掌握。
初中美术《画家笔下的质感》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湖南美术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第三课《画家笔下的质感》教学设计
你认为用线条表现质感与线条的哪些因素有关?
长短、曲直、粗细、宽窄、轻重、排线的方法、
知识递进质感,特别是转折处的厚薄软硬的结构变化。
那么,有
圈状、点状、编织状、轻重排线状也能变化出不同的质感像——海绵、切片面包、藤编储物盒、书本等。
环节三:教师微视频演示表现质感的技巧方法
师:大家看,这两件物品可以用怎样的线条和笔触表现?
陷处,用点状笔触表现圆面上微小的起伏。
接下来老师又用了彩铅丰富物体的色彩质感,用暖色邻近色中黄、
土黄、土红、褐色等找出干枯莲蓬的色彩变化,书本用
对比色紫色衬托莲蓬。
老师尝试了用多种工具材料表达了
,
微视频演示步骤方法
,
,
学生作品
三部分-----学生练习表现质感
板书设计。
七年级美术下册第3课画家笔下的质感教学设计5湘美版
七年级美术下册第3课画家笔下的质感教学设计5湘美版第3课画家笔下的质感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质感这一独特的视觉语言,尝试运用简单的的制作方法来表现物体的质感。
能力目标: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能利用质感表现来表达美术作品主题,尝试进行主题创作,使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的提高。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注材质的意识,体验质感表现和情感主题表达之间的内在关系。
2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望,因此,在课堂中我尽可能的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通过看、摸、说、小组合作、尝试感受等来完成学习任务。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感受体验不同的质感给人的不同感受。
教学难点: 质感的表现与情感主题表达之间的内在关系。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一、感受质感1、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感知物体质感并引出质感这个概念。
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几件小物品,不过都装在了这个小包里,请一位同学们先摸摸,谈谈感受,再猜猜,它是什么?拿出来看看你才对了吗?猜对了,就作为一个小奖品送给你!送给你的还有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大家说好吗?(师生互动完成)我们刚才猜的就是这些物品,下面我们仔细观察这几种物质,分组讨论完成下表。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趣味小游戏让学生通过摸、说、猜、看四个小环节及小组合作填表,让学生初步体验感知物体的质感这一独特的视觉语言。
2、通过多媒体图片欣赏,让学生感受质感无处不在,并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师问:你能说一两件有质感的物体并有一两个词谈谈它的质感吗?生答。
师小结:我们把质感又分为:人工质感和天然质感。
你知道什么是人工质感和天然质感吗?(教师引导学生回答。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生活中的人工质感和天然质感的图片。
请同学们用一到两个词来表示一下它的质感。
(学生用一两个词来谈图片的感受)教师小结:质感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生活中的任何物体都具有独特的质感,是质感使形状和色彩更丰富,使我们的视觉感受更为丰富。
那么,画家笔下的质感表现又向我们传达了什么主题呢?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画家笔下的质感》这一课。
初中美术_第3课 画家笔下的质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七年级美术下册第3课《画家笔下的质感》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能够理解并形象的描述物体表面质感给予的触觉感受和视觉感受。
2.能够运用绘画手段表现出几种不同物品的质感。
3.关注生活中的景物,不断发现和感受质感之美。
学习重点:学习几种质感的表现方法并尝试表现物品的质感。
学习难点:体验质感的表现与情感主题表达之间的内在关系。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包含欣赏·评述)课时:1课时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图片)同学们,画面上的物品是什么材质的?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小结并板书—质感2.对于“质感”一词你们是怎么理解的?(生答)课件出示“质感”的概念,加深学生对质感一词的理解。
3.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仔细观察、触摸桌子上的三种物质,比较它们的质感和感受有什么不同,完成手中表格的填写,时间2分钟,计时开始!(播放音乐)。
小组汇报,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通过认真的观察、触摸和思考,已经对这三种物质的质感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
4.(课件播放图片)其实无论在大自然还是生活中,不管是固态的、液态的或者是气态的物质都有它们独特的质感。
我们的画家更是从不同物质的质感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借助物质的质感表达创作的主题。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第3课,共同学习感受画家笔下的质感。
板书—画家笔下的(质感)。
二、探究学习1.欣赏画家笔下的质感(1)瞿亚申、贺大田的油画《根》(课件出示)。
描绘了我们中华文明的摇篮—苍茫雄浑的黄土高原。
结合课前预习,谁来说说画家是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来增强作品的感染力的?(画家在表现体积和明暗关系的基础上对黄土地地表纹理进行了细腻的刻画,使画面表现出了逼真的质感,以此来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满目黄土的高原上沟壑纵横,一如老人沧桑的脸,又似裸露的大树之根。
这苍凉的风貌让你联想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这沧桑的风貌不禁让人联想到千百年来在这里生活、歌唱、哭泣的我们的祖先,以及他们经历的无数苦难和艰辛,从而感受到黄土之下,我们深潜而密布的文化血脉。
第3课画家笔下的质感教学设计
《画家笔下的质感》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画家笔下的质感》是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湘美版七年级下册课本第三课的授课内容。
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美术》中“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阶段目标编写,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中质感表现方法的研究、学习,了解绘画艺术语言,并运用于造型表现活动,关注生活中的景物,不断发现和感受质感之美。
二、学情分析学习对象为七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色彩理论知识及写生经验,但素描基础相对薄弱。
他们知识面比较狭隘,对美术语言的专业表达比较欠缺。
要采用多种手段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美感认识,增强绘画技能。
他们富有朝气,接受能力很强,所以借用视频、微课等多媒体手段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提升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绘画中质感的表现,能够理解并形象地描绘物体表面质感给予的触觉感受和视觉感受。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利用质感表现来表达美术作品主题,尝试进行主题创作。
使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优秀作品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提咼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习惯,用手中的画笔描绘生活、讴歌生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认识理解客观事物的质感特征,体验质感表现与情感主题表达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教学难点:运用绘画技巧表现物体特有的质感。
四、教学方法:微课讲解法游戏教学法合作探究法对比观察法五、教学准备:教具:眼罩、石头、陶瓷罐、毛皮、木头、毛绒玩具等学具:各种毛绒制品、水果、树叶、羽毛、树皮、石头、玻璃杯等六、教学过程:模块一:了解质感1. 活动一:触摸感受请一位同学上台蒙住眼睛,组织猜物游戏,其他同学观察。
①石头②陶瓷罐③皮毛④木头提问思考:为什么这位同学能一摸就猜出物体是什么?生:物体表面给人的感觉不同师总结:因为物体表面有的软、有的硬;有的光滑、有的粗糙。
这种感觉也可以称为物体的质感。
质感是指触觉或视觉对不同物质的特质的感觉。
湘美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第3课 画家笔下的质感 教案设计
2、思考与交流
在生活中或旅行中有哪些质感给自己留下了深刻印象,试着说出几组质感反差明显的物质。
师生共同交流课堂内外各种物质的质感之美,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质感。突出本课的学习重点
3、赏析与领悟
一、欣赏油画作品《任弼时》:
交流巩固
6、拓展与提升
中外优秀作品欣赏
欣赏中外优秀绘画作品
为下节课做准备
板
书
设
计
三、画家笔下的质感
质感:视觉、触觉
↓
主题
教学反思
本课是为本章节物体质感的感受与表现学习的第一课时,由于课前准备比较充分,课前导入环节设计了学生参与为主的感受体验活动。通过听觉、触觉感受物体的材质与质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参与积极、体验认真,对质感的感受的语言表述较为准确。同时在教师的示范环节中,师生互动广泛,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较强,师生互动交流切题深入,突出了本课的学习重点。但也有一个亟待改进之处,如:在感知材质的过程中,如果让学生一边体验感知(触、摸、闻、捏、掂……)的同时,拿起笔来动手画一画对这种材质的感受,比在后面的欣赏环节中干巴巴地讲表现手法来得更加的真切与自然,学生的学习也会更有成效,也更为下一堂课的画质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分析画家所表达的情感主题。
2.分析画面理解画家仔细地描绘物体的质感是为了表现作品的情感主题,同时也是为了增强画面的艺术感染力。
二、分组讨论:
分析、欣赏、领悟《根》这幅作品。
三、围绕《冠军的诞生》这一主题从绘画内容、绘画工具、材料、具体细节怎么表现等方面来思考与讨论。
1、欣赏与分析油画作品,理解画家笔下的各种物体质感描绘对表现画面主题之间的作用。
七年级美术下册 第3课 画家笔下的质感教学设计3 湘美版
第3课画家笔下的质感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物体的质感。
过程与方法:学习质感表现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质感表现与情感表达。
2学情分析由于七年级学生对物体的造型和质感表现本身都还不够了解,因此要让学生多加观察和触摸感知物体的这些细节表现,通过循序渐进的探究方法让学生知道哪几种线条适合表现哪些质感的物体,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加直观的理解本课的重难点内容。
3重点难点能运用形状和线条表现物体的质感;学会选择恰当的线条表现物体的质感。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先睹为快1.课件出示“粗糙”与“细腻”的知识概念。
关于“粗糙”和“细腻”,同学,你怎么看?生活中有哪些表面粗糙的物体?学生观察、思考、发言。
2.课件出示不同质感的物体图片。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下面的物体图片,说说它们分别都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开火车”回答)根据你的感觉对它们进行分类,可以分成几类?为什么?学生观察、思考、发言。
活动2【讲授】各抒己见1.出示油画作品《根》提问:你觉得这幅作品中画的是什么?像什么?教师引导学生作答并讲授。
2.出示油画作品《任弼时》提问:画家画了哪些质感强烈的物体?这些物体在质感上有什么共同特点?教师引导学生作答并讲授。
活动3【活动】连连看出示五种不同类型的线条和相对应的不同质感的五种物体。
学生认真思考并发言,教师点拨。
活动4【练习】练一练1.教师简单讲解、示范用线条表现物体质感的方法。
出示面包和石膏几何体两种不同质感的物体图片:粗糙的面包与细腻的石膏应该哪个线条密集?哪个线条疏散? 学生练习并发言。
2.教师简单讲解用形状表现物体质感的方法。
出示纸张和绸缎两种不同质感的物体:学生勾画纸与绸缎的外形轮廓表现相应的质感。
活动5【活动】触觉体验猜猜看请三位同学分别上台,在老师准备好的袋子里通过触摸物体的局部质感来辨认不同的物体,并描述该物体给你的触觉感受,最后猜出该物体是什么。
注意:只能用一只手指触摸物体表面的质感,不能触摸其外形。
《第3课 画家笔下的质感》教学设计6-七年级美术下册湘美版
画家笔下的质感
教学目标:1.感知物体的质感
2.学习质感表现的方法
3.了解和感受质感表现在绘画中的审美价值
教学重点:认识质感表现在绘画中的意义。
教学难点:能够用速写、线条的方式表现质感。
教学过程:
一、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理解质感的概念。
二、课件展示欣赏图片,感受不同的质感给人不同的审美和心理体验。
三、课件欣赏美术作品,感受美术作品中的质感表现,理解质感在美术表现中的意义。
四、欣赏老师的美术作品,贴切感受美术作品中的质感表现。
五、示范绘画。
讲解线条的特点及运用。
六、学生写生作画,老师辅导。
七、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活动练习:(二选一)
(1)试着选择一个简单的形,通过线条的变化,画出几种不同的质感。
(2)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东西,尝试用铅笔表现它的质感。
五、作品展示、评析
点评学生作品,学生们对作品进行互评。
六、课堂小结
七、课后拓展
搜寻一些材料和画家的作品,观察其材料的质感,感受画家作品中的质感表现,学习其表现手法。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的设计的各流程,设计教与
学的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
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教师引导发问,并总结看幻灯片回答、游戏竞猜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感受质感观看幻灯片回答问题感受质感的表现方式
进一步领悟用线条表教师引导学生观看视频观看视频
现质感
总结
六、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
成员的评价)。
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1、课堂上提问
2、作业:(二选一)
(1)试着选择一个简单的形,通过线条的变化,画出几种不同的质感。
(2)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东西,尝试用铅笔表现它的质感。
七、教学板书(本节课的教学板书)
第3课:画家笔下的质感
1)何为质感?
质感是:
2)赏析作品《任弼时》、《冠军的诞生》
3)用线条表现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