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综合医院等级评审介入完整版

合集下载

邯钢医院迎接二级医院评审检查评估标准--介入诊疗

邯钢医院迎接二级医院评审检查评估标准--介入诊疗
【C】
1.由科主任与具备资质的质量控制人员组成的质量控制小组负责科室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并有工作记录。(查科室质量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记录)
2.有保证医疗服务质量与安全的相关制度。(检查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
3.对相关人员有培训与教育计划,并落实。(查培训、考核记录)
4.有质量与安全管理计划并组织实施。(查年度质量与安全管理计划及落实)
2.主管部门对执行情况有检查,对存在问题有改进措施。
【A】符合“B”,并持续改进有成效,授权管理落实到位,根据评价结果动态管理,相关资料完整。
4.21.3.2掌握介入诊疗技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履行知情同意,保障患者安全。
【C】
1.各级医师掌握介入诊疗技术的适应证与禁忌证,并严格执行,
(查相关病历记录)
3.有设备使用及维护技术人员,有保证影像诊断质量的相关措施,并落实。
【B】符合“C”,并
1.有设备使用管理相关制度,有专人负责,有保养、维护、维修记录。
2.主管部门对大型仪器设备使用与维护情况有监管与评价,对存在问题有改进措施。
【A】符合“B”,并
1.大型影像诊断设备实现数字化,有完善的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
2.介入诊疗技术与医院功能、任务相适应。
3.有与介入诊疗项目相关临床科室,能为介入诊疗的并发症与其他意外紧急情况处理提供技术支持。
4.有介入诊疗科室与相关科室共同制定介入诊疗应急预案与工作流程。
(查介入诊疗应急预案与工作流程)
5.相关科室和人员知晓协作职能和工作流程。(现场询问知晓情况)
【B】符合“C”,主管部门对开展项目及质量有监管,对存在问题与缺陷有总结,有改进措施。
【A】符合“B”,并持续改进有成效,环境、设施及人员操作等达到院内感染管理规定。

三级传染病医院介入诊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评审标准与评审细则

三级传染病医院介入诊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评审标准与评审细则

三级传染病医院介入诊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评审标准与评审细则评审标准评审要点MQI .14.1专业设置、人员配备及其设备、设施符合《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等相关要求和医院功能任务要求,满足临床需要。

MQI .14.1.1介入诊疗技术与医院功能、任务相适应,符合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C】1.所开展的介入诊疗技术项目与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的临床诊疗科目一致,有关介入诊疗项目获取准入资格。

2.介入诊疗技术与医院功能、任务相适应。

3.有与介入诊疗项目相关临床科室,能为介入诊疗的并发症与其他意外紧急情况处理提供技术支持。

4. 有介入诊疗科室与相关科室共同制定介入诊疗应急预案与工作流程。

5.相关科室和人员知晓协作职能和工作流程。

【B】符合“C”,主管部门对开展项目及质量有监管,对存在问题与缺陷有总结,有改进措施。

【A】符合“B”,并1.根据临床需要,能提供24小时介入诊疗服务。

2.相关科室协作良好,共同保障患者的诊疗质量与安全。

MQI .14.1.2有满足介入诊疗需求的导管室、大型影像诊断设备及诊断技术人员。

【C】1.有血管造影或介入导管室,设置符合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1)操作室使用面积符合放射防护及无菌操作等相关要求。

(2)有多功能监护系统和心、肺、脑抢救复苏设施、急救药品。

(3)配备800mA,120KV以上并具有电动操作功能、数字减影功能和“路途”功能,影像质量和放射防护条件良好的血管造影机及高压注射器。

2.有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CT)、多普勒超声设备及相配套的专业诊断队伍。

3.有设备使用及维护技术人员,有保证影像诊断质量的相关措施,并落实。

【B】符合“C”,并1.有设备使用管理相关制度,有专人负责,有保养、维护、维修记录。

2.主管部门对大型仪器设备使用与维护情况有监管与评价,对存在问题有改进措施。

【A】符合“B”,并1.大型影像诊断设备实现数字化,有完善的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

2.设备维修响应及时,保障安全运行,保障临床需要。

二级甲等综合医院介入手术操作分级授权管理制度

二级甲等综合医院介入手术操作分级授权管理制度

介入手术操作分级授权管理制度(新增)严格执行《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技术管理规范》(2011年版)(卫办医政发[2011]107号)、《外周血管介入治疗技术管理规范》(卫办医政发[2012]88号)、《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卫办医政发[2012]89号)、《综合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卫办医政发[2012]87号)等文件要求。

1、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技术(1)心血管病介入诊疗医师①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为内科专业或者外科专业。

②有3年以上心血管内科、心脏大血管外科或者胸外科临床诊疗工作经验,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③经过卫生部认定的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④经2名以上具有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具有主任医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推荐,其中至少1名为外院医师。

(2)其他相关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经过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相关专业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3)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医师培训要求拟从事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的医师应当接受至少1年的系统培训①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参与完成不少于25例诊断性心导管检查、心血管造影病例和不少于15例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病例,并经考核合格。

拟从事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参与完成不少于50例冠状动脉造影病例和不少于25例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例,并经考核合格。

拟从事导管消融治疗的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参与完成不少于20例导管消融治疗病例,并经考核合格。

拟从事起搏器治疗的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参与完成不少于10例起搏器治疗病例,并经考核合格。

拟从事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参与完成不少于15例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病例,并经考核合格。

②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参加对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患者的全过程管理,包括术前评价、诊断性检查结果解释、与其他学科共同会诊、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操作、介入诊疗操作过程记录、围手术期处理、重症监护治疗和手术后随访等。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详细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详细

7-1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7-1-1资源配置1.实际开放床位、重症医学科实际开放床位、急诊留观实际开放床位2.全院员工总数、卫生技术人员数(医师数、护理人员数、医技人数)3.医院医用建筑面积7-1-2工作负荷1.年门诊人次、健康体检人次、年急诊人次、留观人次2.年住院患者入院、出院例数,出院患者实际占用总床日3.年住院手术例数、年门诊手术例数7-1-3治疗质量1.手术冰冻与石蜡诊断符合例数2.恶性肿瘤手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例数3.住院患者死亡与自动出院例数4.住院手术例数、死亡例数5.住院危重抢救例数、死亡例数6.急诊科危重抢救例数、死亡例数7.新生儿患者住院死亡率7-1-4工作效率1.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2.平均每张床位工作日3.床位使用率(%)4.床位周转次数7-1-5患者负担1.每门诊人次费用(元),其中药费(元)2.每住院人次费用(元),其中药费(元)7-1-6资产运营1.流动比率、速动比率2.医疗收入/百元固定资产3.业务支出/百元业务收入4.资产负债率5.固定资产总值6.医疗收入中药品收入、医用材料收入比率7-1-7科研成果(评审前五年)1.国内论文数ISSN、国内论文数及被引用数次(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发布信息为准)、SCI收录论文数/每百张开放床位2.承担与完成国家、省级科研课题数/每百张开放床位3.获得国家、省级科研基金额度/每百张开放床位7-2住院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7-2-1住院重点疾病总例数、死亡例数、2周与1月内再住院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有以下十八种重点疾病及ICD10编码1.急性心肌梗死主要诊断ICD10:I21-I22编码为急性心肌梗死的非产妇出院患者,排除编码为心脏手术的患者2.充血性心力衰竭第二诊断ICD10:I50编码为心源性心力衰竭的非产妇出院患者,不包括非心源性的心力衰竭和各种疾病的终末情况,并除外心功能Ⅱ级3.脑出血和脑梗死主要诊断ICD10:I60-I63编码为脑出血、脑梗死的非产妇出院患者,排除编码为颅脑手术/操作的患者4.创伤性颅脑损伤主要诊断ICD10:S06编码为创伤性颅脑损伤的非产妇出院患者5.消化道出血(无并发症)主要诊断ICD10:K25-K28伴有.0-.2,.4-.6亚目编码,K29.0,K92.2为消化道出血(无并发症)的非产妇出院患者6.累及身体多个部位的损伤主要诊断编码为ICD10:T00-T07累及身体多个部位的损伤的非产妇出院患者7.细菌性肺炎(成人、无并发症)主要诊断ICD10: J10.0,J11.0,J12-J18(不包括J17*)编码为细菌性肺炎(成人、无并发症)的非产妇出院患者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诊断编码ICD10: J44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所有非产妇、非创伤的出院患者9.糖尿病伴短期与长期并发症(1)主要诊断ICD10: E10-E14编码为糖尿病短期并发症(酮症酸中毒、高渗透压、昏迷)(2)主要诊断ICD10: E10-E14编码为糖尿病长期并发症(肾脏、眼睛、神经、循环或其他未特指并发症)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患者(3)主要诊断ICD10: E10-E14任何手术/操作ICD9-CM-3编码为下肢截肢且任意诊断编码为糖尿病的非产妇出院患者(4)主要诊断ICD10: E10-E14编码为未控制血糖的糖尿病,无短期或长期合并症的非产妇出院患者10.结节性甲状腺肿主要诊断ICD10: E04编码为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患者11.急性阑尾炎伴弥漫性腹膜炎及脓肿主要诊断ICD10: K35.0,K35.1编码为急性阑尾炎伴弥漫性腹膜炎及脓肿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患者12.前列腺增生主要诊断ICD10: N40编码为前列腺增生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患者13.肾衰竭主要诊断ICD10: N17-N19编码为肾衰竭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患者14.败血症(成人)主要诊断ICD10: A40-A41编码为败血症(成人)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患者15.高血压病(成人)主要诊断ICD10编码为I10-I15高血压病(成人)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患者,排除编码为心脏手术/操作的患者及诊断为Ⅰ~Ⅳ期肾疾病且有血液透析准备(透析通路手术)操作的患者16.急性胰腺炎主要诊断ICD10: K85编码为急性胰腺炎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患者17.恶性肿瘤术后化疗主要诊断ICD10: Z51.101编码出院患者18.恶性肿瘤维持性化学治疗主要诊断ICD10: Z51.201、Z51.103编码出院患者7-2-2住院重点手术总例数、死亡例数、术后非预期再手术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1.髋、膝关节置换术手术/操作编码为ICD-9-CM-3:81.51-55髋、膝关节置换术的所有出院患者2.椎板切除术或脊柱融合相关手术手术/操作为ICD-9-CM-3编码为03.01、02、09,80.50、51、59,81.00、01-08,81.30、31-39,81.62-66,84.60、61-69,03.0、03.1-2、03.4-7椎板切除术或脊柱融合术等相关手术的所有出院患者3.胰腺切除手术手术/操作编码为ICD-9-CM-3:52.6或52.7的出院患者4.食管切除手术手术/操作ICD9-CM-3编码中有42.4,42.40-42.42,42.5,42.51-42.56,42.58-42.59或42.6,42.61-42.69或主诊断编码为所选择的编码且手术/操作编码为43.99的出院患者5.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手术/操作ICD9-CM-3编码中有ICD9-CM-3:51.23、24任何诊断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6.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手术/操作ICD9-CM-3编码中有36.1的出院患者7.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操作ICD9-CM-3编码为0066,36.01,36.02或36.05,36.06,36.07的出院患者8.颅、脑手术手术/操作ICD9-CM-3编码为01.02-06,02.0、02.1-的颅、脑手术的出院患者9.子宫切除术手术/操作编码为ICD9-CM-3:68.4-68.7子宫切除术的所有女性出院患者10.剖宫产手术/操作编码为ICD9-CM-3:74.0,74.1,74.2,74.4,74.99确定为剖宫产的出院患者11.阴道分娩手术/ 操作编码为确定为ICD-9-CM-3:72,73.0-73.2,73.4-73.9(伴ICD10:Z37)阴道分娩的出院患者12.乳腺手术手术/操作编码为确定为ICD9-CM-3:85.4的出院患者13.肺切除术手术/操作编码为确定为ICD9-CM-3:32.4、32.5的出院患者14.胃切除术手术/操作编码为确定为ICD9-CM-3:43.5-43.9的出院患者15.直肠切除术手术/操作编码为确定为ICD9-CM-3:48.4-48.6的出院患者16.肾与前列腺相关手术手术/操作编码为确定为ICD9-CM-3:55.4-6,60.3-5前列腺手术的出院患者17.血管内修补术手术/操作ICD9-CM-3编码中有38.34,38.44,38.64或39.71-74血管内修补术的出院患者18.恶性肿瘤手术是指主要诊断ICD10 C00-C97,伴手术/操作ICD.9-CM-3“某器官全切除术”、或大部分(或部分)切除术者18.1 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术 ICD9-CM-3: 06.2-06.518.2 喉癌联合根治术 ICD9-CM-3: 30.418.3 肺叶切除术 ICD9-CM-3: 32.4 002 ,全肺切除术 ICD9-CM-3: 32.5,胸腔镜肺癌切除术18.4 食管部分切除、食管胃弓上吻合术 ICD9-CM-3: 42.5 ,食管部分切除、食管胃弓下吻合术 ICD9-CM-3: 42.5 18.5胃远端切除术ICD9-CM-3:43.6、43.7;胃近端切除术ICD9-CM-3:43.5;全胃切除术ICD9-CM-3:43.99;根治性全胃切除术ICD9-CM-3: 43.9918.6肝叶切除术ICD9-CM-3:50.301;半肝切除术CM-3:50.302;肝段切除术CM-3:50.2203;肝肿物不规则切除术(部分切除术)CM-3: 50.2 20118.7左半结肠切除术CM-3:45.27501;右半结肠切除术CM-3:45.27301;直肠前切除术CM-3:48.6301;腹会阴直肠切除术CM-3: 48.5 01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手术18.8 惠普尔氏术(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ICD9-CM-3: 52.7 ; 胰体尾切除术 ICD9-CM-3: 52.5 90218.9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ICD9-CM-3: 85.4 ; 乳腺癌保留乳房术 ICD9-CM-3: 85.2 10318.10 肾癌根治术 ICD9-CM-3: 55.5; 肾肿瘤保留肾单位手术 ICD9-CM-3: 55.318.11 前列腺癌根治术 ICD9-CM-3: 60.518.12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18.13 双侧输卵管-卵癌切除术ICD9-CM-3: 65.618.14 全子宫切除术ICD9-CM-3: 68.418.15 盆腔淋巴结清扫术ICD9-CM-3: 40.597-2-3麻醉1.麻醉总例数/季/年(含:全身麻醉例数/季/年、体外循环例数/季/年、脊髓麻醉例数/季/年、其他类麻醉例数/季/年)2.由麻醉医师实施镇痛治疗例数/季/年(含:门诊患者例数/季/年、住院患者例数/季/年、手术后镇痛/季/年)3.由麻醉医师实施心肺复苏治疗例数/季/年 ;复苏成功例数/季/年4.麻醉复苏(Steward苏醒评分)管理例数/季/年: 进入麻醉复苏室例数/季/年、离室时Steward评分≥4分例数/季/年5.麻醉非预期的相关事件例数/年: 麻醉中发生未预期的意识障碍例数/季/年、麻醉中出现氧饱和度重度降低例数/季/年、全身麻醉结束时使用催醒药物例数/季/年、麻醉中因误咽误吸引发呼吸道梗阻例数/季/年、麻醉意外死亡例数/季/年、其他非预期的相关事件例数/季/年6.麻醉分级(ASA病情分级)管理例数/季/年:(1)ASA-Ⅰ级例数/季/年、术后死亡例数/季/年;(2)ASA-Ⅱ级例数/季/年、术后死亡例数/季/年;(3)ASA-Ⅲ级例数/季/年、术后死亡例数/季/年;(4)ASA-Ⅳ级例数/季/年、术后死亡例数/季/年;(5)ASA-Ⅴ级例数/季/年、术后死亡例数/季/年7-2-4手术并发症与患者安全指标1.住院患者压疮发生率及严重程度:(1)患者入院前已有压疮 (季度),包括:一级、二级、三级、四级,自家庭入住时、自养老院入住时、自其他医院转入时、自其他来源入住时有压疮的病人;(2)住院期间发生压疮(季度),包括: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例数;(3)住院期间压疮发生率(季度),包括发生在骶尾椎骨、坐骨、股骨粗隆、跟骨、足踝、肩胛骨、枕骨处压疮发生率以及同一次住院期间多处压疮发生率2.医院内跌倒/坠床发生率及伤害严重程度:(1)住院患者的跌倒与不同原因的发生率,包括:因患者健康状况、因治疗、药物和(或)麻醉反应、因环境中危险因子等其他因素而造成跌倒比率;(2)跌倒造成伤害程度分级比例,包括:1级、2级、3级、二次及二次以上发生跌倒比率3.择期手术后并发症(肺栓塞、深静脉血栓、败血症、出血或血肿、伤口裂开、猝死、呼吸衰竭、骨折、生理/代谢紊乱、肺部感染、人工气道意外脱出)发生率4.产伤发生率5.因用药错误导致患者死亡发生率6.输血/输液反应发生率7.手术过程中异物遗留发生率8.医源性气胸发生率9.医源性意外穿刺伤或撕裂伤发生率7-3单病种质量指标7-3-1急性心肌梗死AMI(ICD10 I21.0-I21.3,I21.4,I21.9)7-3-2急性心力衰竭(ICD10 I05-I09,I11-I13,I20-I25,伴I50)7-3-3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住院、成人(ICD10 J13- J15,J18.1)7-3-4脑梗死STK(ICD10 I63)7-3-5髋关节置换术(ICD9-CM-3 81.51-52)、膝关节置换术(ICD9-CM-3 81.54)7-3-6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ICD9-CM-3 36.1)7-3-7围术期预防感染(PIP) 指标,包括:手术前预防性抗菌药物选用符合规范要求、预防性抗菌药物在手术前一小时内使用、手术超过三小时或失血量大于1500Ml,术中可给予第二剂、择期手术在结束后24、48、72小时内停止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的时间、手术野皮肤准备与手术切口愈合例数;适合该项指标的手术种类有:(1)单侧甲状腺叶切除术ICD9-CM-3:06.2。

各级医疗机构医院综合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2019年版)

各级医疗机构医院综合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2019年版)

各级医疗机构医院综合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2019年版)为规范综合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开展综合介入诊疗技术的最低要求。

本规范所称综合介入诊疗技术是指除神经血管介入、心血管介入和外周血管介入以外其他介入诊疗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对非血管疾病和肿瘤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介入技术。

其中,非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是指在医学影像设备引导下,经皮穿刺或经体表孔道途径对非血管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技术;肿瘤介入诊疗技术是指在医学影像设备引导下,经血管或非血管途径对肿瘤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技术。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一)医疗机构开展综合介入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和技术能力相适应。

(二)具有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医学影像科或其他与开展的综合介入诊疗技术相适应的诊疗科目,以及相关辅助科室和设备。

(三)介入手术室。

1.符合放射防护及无菌操作条件。

2.配备有数字减影功能的血管造影机,配备心电监护等设备。

3.有存放导管、导丝、造影剂、栓塞剂以及其他物品、药品的存放柜,有专人负责登记保管。

(四)有至少2名具备综合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本机构执业医师。

有经过综合介入诊疗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并考核合格的其他相关技术人员。

(五)拟开展按照三级及以上手术管理的综合介入诊疗技术的医疗机构,在满足以上基本条件的情况下,还应当具备以下条件:1.具备综合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本机构执业医师中,至少1名具有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2.具备满足开展按照三级及以上综合介入诊疗技术的介入手术室、重症监护室、医学影像科、麻醉科、手术室和其他相关科室、设备和技术能力。

(1)介入手术室。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具有“路途”功能,影像质量和放射防护条件良好;具备医学影像图像管理系统。

具备气管插管和全身麻醉条件,能够进行心、肺、脑抢救复苏;具备供氧系统、麻醉机、除颤器、吸引器、血氧监测仪等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

三甲评审检查内容分类汇总(介入室)

三甲评审检查内容分类汇总(介入室)

项目考核内容查阅医院开展的介入诊疗技术项目目录,包括高风险诊疗技术目录,与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的临床诊疗科目进行核对. 查阅介入诊疗技术医院审核过程及报送审核资料完整性、审核批准文件。

查阅医院与介入诊疗相关大型诊疗设备目录及其审批文件、购置记录、使用证书、维修记录。

查阅大型诊疗设备使用人员上岗证书、定期培训证明、放射人员培训证明。

查阅医院从事介入诊疗的医务人员的资质及被允许开展的临床诊疗项目。

检查血管造影或介入导管室设置和规划,包括:导管室设计、使用面积、放射防护、无菌操作.检查导管室相关配套设备:多功能监护系统、心、肺、脑抢救复苏设施、急救药品及抢救流程和应急预案.检查血管造影机,保证800mA,120KV以上并具有电动操作功能、数字减影功能和“路途"功能,影像质量和放射防护条件良好的血管造影机,并配备高压注射器.查阅血管造影机的购置审批证明,说明书、使用情况及检查维修记录. MRI、CT、多普勒超声设备,查阅购置审批证明,说明书、使用情况及检查维修记录。

检查使用技术人员及检查诊断人员的资质、上岗证明及培训情况,抽查1个月内的影像学检查记录及报告. 查阅导管室设备管理制度、使用登记及保养、维护、维修记录,保证影像诊断质量的相关措施。

抽查导管室工作人员关于相关制度的掌握情况。

证件、记检查医院设备科、器材科对介入诊疗器材保障的制度和相应记录,应急预案、维修记录。

录及资料查阅已批准的介入诊疗技术的临床应用情况工作报告,内容应包括完成例数、平均住院日、费用、疗效评估、并发症、合并症、经济与社会效益,存在的不足与持续改进的意见等. 介入室与相关科室共同制定介入诊疗应急预案与工作流程,查阅介入诊疗相关科室的管理制度、运行机制、主管部门、协调人。

查阅相关科室和人员对相关管理制度、工作流程的掌握情况。

检查介入诊疗相关工作过程中所有相关科室之间的协调与配合情况。

查阅危重病人的外科及相关科室会诊记录及疑难病例讨论记录。

介入中心等级医院评建工作方案

介入中心等级医院评建工作方案

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介入中心等级医院评建工作方案一.介入中心评建工作人员结构为全力配合我院等级医院评建工作的顺利进行,落实完成等级医院评建中每一项工作,积极开展科室安全管理与质量改进,加强科室自身建设,现我科室内设立等级医院评建工作小组,实行责任分工负责制,具体如下:※总负责人:赵卓华※分管负责人:冯雯怡(护理组)、陈金虎(技术组)※工作小组成员:护理组:李亚蕊、张苹、刘融、刘明明、陈建中、官文芳技术组:保霞、李海博、高鑫伟※工作小组成员分工:质量与安全管理:冯雯怡医院感染管理:张苹科研教学管理:刘融医疗事务管理:陈建中药品事务管理:刘明明人力资源管理:官文芳后勤管理:李亚蕊技术组事务由科室内技术员承担评建工作小组成员组织结构二.评建小组工作职责全员学习《三级心血管病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实施细则》,做到相关知识应知应会,履行工作小组职责,落实科室内相关责任工作。

1.总负责人为科室评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负责研究制定本科室评建工作方案、工作计划和工作措施并组织实施,完善科室相关管理文件,规范管理工作档案;负责督导本科室相关责任工作的落实,接受医院内部评审评价,及时组织科室工作的整改。

2.分管人负责参加医院组织的等级医院评建工作培训,参与医院内部评审评议,按医院进度安排,结合科室评建工作计划,统筹规划,监督落实及整改情况。

3.工作小组成员根据分工,及不同的任务分配,完成相应工作,并对科室评建工作提出建议及意见。

三.工作计划根据医院评建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科室内部的工作安排,将科室等级医院评建工作划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准备部署阶段 2018年6月本阶段工作重点:成立科室等级医院评建工作小组,完成科室全员培训,认真学习并全面掌握评审标准;制定科室评建方案、工作计划、工作措施。

完成等级医院评建的准备、启动工作。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2018年7月至2018年9月本阶段工作重点:对照三甲医院评审标准进行全面梳理、任务分解、责任明确、逐项落实。

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22年版)任务分解

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22年版)任务分解

一、医院设臵、功能和任务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臵规划的定位和要求(一)医院的功能、任务和定位明确 ,规模适宜。

(二) 医院有承担服务区域内急危重症和疑难疾病诊疗的设施设备技术梯队与处臵能力医学影像与介入诊疗部门可提供 24 小时急诊诊疗服务。

(三)临床科室一、二级诊疗科目设臵、人员梯队与前列。

力达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重点科。

二、医院内部管理机制科学规范(一)坚持医院公益性,把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

(二)按照规范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做到制度、师资与经费落实,做好培训基地建设。

(三)将推进规范诊疗、临床路径管理和单病种质量控制作为推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重点项目。

(四)提高工作绩效,优化医疗服务系统与流程,缩短平均住院日、缩短患者诊疗等候时间。

(五)按照《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及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管理有关规定,规范医师处方行为,确保基本药物得到优先合理使用(六)控制公立医院特需服务规模。

三、承担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对口协作等政府指令性任务(一) 将对口支援县医院和乡镇卫生院 (以下简称受援医院) 和支援社区卫生。

(二) 承担政府分配的为社区、农村培养人材的指令性任务,制定相关的制度、培训方案,并有具体措施予以保障。

(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承担传染病的发现、救治、报告、预防等任务。

(四)建立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绿色通道”。

(五)开展健康教育、健康咨询等多种形式的公益性社会活动。

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框架内,医院应当建立与实施双向转诊制度及相关服务流程。

(七)根据《统计法》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完成医院基本运行状况、医疗技术、诊疗信息和临床用药监测信息等相关数据报送工作,数据真实可靠。

四、应急管理(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各级政府制定的应急预案。

服从指挥,(二)加强领导,成立医院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落实责任,建立并不断完善医院应急管理机制(三) 制定和完善各类应急预案,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等级医院评审标准及方法(完整版)

等级医院评审标准及方法(完整版)

浙江省综合医院等级评审标准(2010版)恩泽医疗中心(集团)路桥医院翻印2010.11一类指标(否决指标)一类指标共6大项,15个小项,若有1个小项不符合要求,则一类指标不合格,延缓一年评审。

二类指标(准入指标)一、综合管理(一)规模与资源张(二)功能与任务(医、教、研三大主要功能已列入专题)(三)能力与效率(四)科研与教学(五)行政管理(六)改革与创新二、质量安全(一)综合质量(三)院感质量(五)临床检验质量(七)病理质量(八)麻醉质量(九)输血质量(十)设备管理二类技术指标检查一、技术指标概述技术指标是二类指标的第三部分。

旨在检查医院的技术水平。

技术指标设置:共提供26个专科的病种、操作和手术项目,医院根据申报的等级及医院的特色选择一定数量的专科备查。

二、技术指标检查及达标要求具体检查及达标要求见表1。

以三级甲等医院为例,共26个备选专科,医院选择18个专科备查,要求18个专科有16个专科达标,专科达标是指标准中所列的10个病种、操作或手术有8个两年达10例以上。

其中18个备查的专科要求内、外系统均不少于5个。

标准中所列的专科,内科系统包括呼吸内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肾内科、血液内科、内分泌科、风湿免疫科共8个专科;外科系统包括普外科、神经外科、骨科、泌尿外科、心胸外科、整形外科、肛肠科、烧伤科8个专科;其它包括妇产科、皮肤科、感染科、康复医学科、急诊医学科、儿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重症医学科共10个专科。

各个专科检查中,若检查内容包括病种和操作技术,病种和操作技术均要求达到相关例数,否则为不符合。

三、技术指标检查方法检查组在医院病案室、信息系统根据医院准备好的自查资料(例数、病案号等)调取评审前两年相关数据,然后现场逐一核对病历(10例以上)。

若遇到专科无法确认是否符合标准要求时,检查者可现场与标准制定者电话联系,询问相关问题,同时报告检查查组长,经讨论确认后决定是否符合。

三级医院介入诊疗科科护理质量评价标准

三级医院介入诊疗科科护理质量评价标准
14.常备药品做到分类放置、定期检查,无过期失效现象。
(3分)
15.各类气体定位置、分类放置,标识醒目,使用管理规范。
(3分)
医院
感染
管理
1.严格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2分)
2.医护人员进入介入手术室必须更衣、换鞋、戴口罩 帽 子。(3分)
3.严格限制参观人数,防止交叉感染(手术间<30ms参 观人数一次不超过3人)。(3分)
(1)准确识别患者,实施正确的治疗和护理;
(2)手术安全防护措施到位,正确使用约束带,以防 止发生坠床等意外事件;护理人员全程陪护;
(3)患者的敏感器官和组织有防护。
&科室应备有辐射防护用品,固定位置存放,定期消毒; 工作人员职业健康防护符合规范;(4分)
(1)有放射防护管理制度,落实到位;
(2)工作人员按照有关规定佩戴个人剂量计;
人力
资源
1.明确护理各级人员的资质及岗位技术能力要求。(2分)
2.护理人员知晓介入手术室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掌握介 入手术相关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2分)
3.护理人员必须经过介入治疗专业技术培训,考试合格后 方可上岗。(2分)
4.有介入手术室护理人员培训方案和培养计划。(2分)
5.严格执行培训计划,有培训效果的追踪和评价机制,根 据培训结果,持续改进培训工作。(2分)
5.及时、准确执行医嘱:执行口头医嘱时,护士必须复诵 一遍,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并做好记录。(3分)
6.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生命体征及心电图的变化、 穿刺肢体的温度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面部的皮肤有无 潮红、丘疹等)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及时处理。(6分)
7.患者安全措施落实到位:(6分)
50分
现场查看 查阅资料 随机考核

邯钢医院迎接二级医院评审检查评估标准介入诊疗【VIP专享】

邯钢医院迎接二级医院评审检查评估标准介入诊疗【VIP专享】

邯钢医院迎接二级医院评审检查评估标准----介入诊断管理与连续改良评审标准评审重点4.21.1 专业设置、人员装备及其设备、设备切合《放射诊断管理规定》等有关要乞降医院功能任务要求,知足临床需要,能供给 24小时诊断服务。

4.21.1.1 介入诊断技术与医院功能、任务相适应,切合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C】1.所展开的介入诊断技术项目与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临床诊断科目一致,有关介入诊断项目(如心血管介入)获得准入资格。

2.介入诊断技术与医院功能、任务相适应。

3.有与介入诊断项目有关临床科室,能为介入诊断的并发症与其余不测紧迫状况办理供给技术支持。

4.有介入诊断科室与有关科室共同拟订介入诊断应急方案与工作流程。

(查介入诊断应急方案与工作流程)5.有关科室和人员了解协作职能和工作流程。

(现场咨询了解状况)【B】切合“C主管部门对展开项目及质量有看管,对存在问题与缺点有总结,有改良举措。

【A】切合“B,并1.依据临床需要,能供给 24小时介入诊断服务。

2.有关科室协作优秀,共同保障患者的诊断质量与安全。

4.21.1.2 有知足介入【C】诊断需求的导管室大1.有血管造影或介入导管室,设置切合诊断技术管理规范。

型影像诊断设备及诊断(1)操作室使用面积切合放射防护及无菌操作等有关要求。

技术人员。

(2)有多功能监护系统和心、肺、脑急救复苏设施、急救药品。

(现场查看)(3)装备 800mA,120KV以上并拥有电动操作功能、数字减影功能和“路途”功能,影像质量和放射防护条件优秀的血管造影机,并配备高压注射器。

2.有磁共振(MRI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CT、多普勒超声设备及相配套的专业诊断队伍。

3.有设备使用及保护技术人员,有保证影像诊断质量的有关举措,并落实。

【B】切合“C,并1.有设备使用管理有关制度,有专人负责,有养护、保护、维修记录。

2.主管部门对大型仪器设备使用与保护状况有看管与评论,对存在问题有改良举措。

【A】切合“B,并1.大型影像诊断设备实现数字化,有完美的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2.设备维修响应实时,保障安全运转,保障临床需要。

二级甲等综合医院介入手术操作分级授权管理制度

二级甲等综合医院介入手术操作分级授权管理制度

介入手术操作分级授权管理制度(新增)严格执行《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技术管理规范》(2011年版)(卫办医政发[2011]107号)、《外周血管介入治疗技术管理规范》(卫办医政发[2012]88号)、《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卫办医政发[2012]89号)、《综合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卫办医政发[2012]87号)等文件要求。

1、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技术(1)心血管病介入诊疗医师①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为内科专业或者外科专业。

②有3年以上心血管内科、心脏大血管外科或者胸外科临床诊疗工作经验,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③经过卫生部认定的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④经2名以上具有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具有主任医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推荐,其中至少1名为外院医师。

(2)其他相关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经过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相关专业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3)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医师培训要求拟从事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的医师应当接受至少1年的系统培训①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参与完成不少于25例诊断性心导管检查、心血管造影病例和不少于15例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病例,并经考核合格。

拟从事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参与完成不少于50例冠状动脉造影病例和不少于25例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例,并经考核合格。

拟从事导管消融治疗的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参与完成不少于20例导管消融治疗病例,并经考核合格。

拟从事起搏器治疗的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参与完成不少于10例起搏器治疗病例,并经考核合格。

拟从事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参与完成不少于15例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病例,并经考核合格。

②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参加对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患者的全过程管理,包括术前评价、诊断性检查结果解释、与其他学科共同会诊、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操作、介入诊疗操作过程记录、围手术期处理、重症监护治疗和手术后随访等。

医院介入诊疗技术资质评审办法

医院介入诊疗技术资质评审办法

医院介入诊疗技术资质评审办法为规范我院介入诊疗技术管理,降低手术风险,保障患者人身安全,特制定本办法。

一、成立评审专家组成立“介入诊疗技术准入评审专家组”负责医院介入诊疗技术准入资质的评审。

评审专家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处理、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和会议组织等,办公室设在医务科。

二、准入申请(一)医师本人根据自己的专业和实际技术能力,及时提出某项介入诊疗技术的准入申请。

并报“介入诊疗技术准入评审专家组”办公室存档。

(二)对于申请开展本院尚未开展的介入诊疗技术者,按新技术引进对待,报医务部审批后,方可向专家组提交申请。

(三)申请医师在外请医师来院指导下完成的介入诊疗项目或在外院进修期间完成的项目,在未确认本人已掌握该项技术操作技能且医院不具备开展该项技术的其他条件时,不得提出申请。

三、准入标准(一)取得《医师资格证书》《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为内科专业或者外科专业。

(二)有5年以上心血管疾病临床诊疗工作经验,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三)在上级医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规定数量的诊断性心导管检查、心血管造影病例和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病例,并经考核合格。

拟从事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不少于50例冠状动脉造影病例和不少于25例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例,并经考核合格。

拟从事导管消融治疗的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不少于20例导管消融治疗病例,并经考核合格。

拟从事起搏器治疗的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不少于10例起搏器治疗病例,并经考核合格。

拟从事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不少于25例诊断性心导管检查、心血管造影病例和15例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病例,并经考核合格。

(四)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参加对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患者的全过程管理,包括术前评价、诊断性检查结果解释、与其他学科共同会诊、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操作、介入诊疗操作过程记录、围手术期处理、重症监护治疗和手术后随访等。

等级医院评审标准及方法(完整版)

等级医院评审标准及方法(完整版)

浙江省综合医院等级评审标准(2010版)恩泽医疗中心(集团)路桥医院翻印2010.11一类指标(否决指标)一类指标共6大项,15个小项,若有1个小项不符合要求,则一类指标不合格,延缓一年评审。

二类指标(准入指标)一、综合管理(一)规模与资源张(二)功能与任务(医、教、研三大主要功能已列入专题)(三)能力与效率(四)科研与教学(五)行政管理(六)改革与创新二、质量安全(一)综合质量(三)院感质量(五)临床检验质量(七)病理质量(八)麻醉质量(九)输血质量(十)设备管理二类技术指标检查一、技术指标概述技术指标是二类指标的第三部分。

旨在检查医院的技术水平。

技术指标设置:共提供26个专科的病种、操作和手术项目,医院根据申报的等级及医院的特色选择一定数量的专科备查。

二、技术指标检查及达标要求具体检查及达标要求见表1。

以三级甲等医院为例,共26个备选专科,医院选择18个专科备查,要求18个专科有16个专科达标,专科达标是指标准中所列的10个病种、操作或手术有8个两年达10例以上。

其中18个备查的专科要求内、外系统均不少于5个。

标准中所列的专科,内科系统包括呼吸内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肾内科、血液内科、内分泌科、风湿免疫科共8个专科;外科系统包括普外科、神经外科、骨科、泌尿外科、心胸外科、整形外科、肛肠科、烧伤科8个专科;其它包括妇产科、皮肤科、感染科、康复医学科、急诊医学科、儿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重症医学科共10个专科。

各个专科检查中,若检查内容包括病种和操作技术,病种和操作技术均要求达到相关例数,否则为不符合。

三、技术指标检查方法检查组在医院病案室、信息系统根据医院准备好的自查资料(例数、病案号等)调取评审前两年相关数据,然后现场逐一核对病历(10例以上)。

若遇到专科无法确认是否符合标准要求时,检查者可现场与标准制定者电话联系,询问相关问题,同时报告检查查组长,经讨论确认后决定是否符合。

三级医院评审介入中心的任务

三级医院评审介入中心的任务

三级医院评审介入中心的任务
坚持医院公益性
1、医院设置、功能和任务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定位和要求医院有承担服务区域内急危重症和疑难疾病诊疗的设施设备、技术梯队与处置能力,医学影像与介入诊疗部门可提供24小时急诊诊疗服务。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
2、介入诊疗管理与持续改进
(1)专业设置、人员配备及其设备、设施符合《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的要求和医院功能任务要求,满足临床工作需要,提供24小时诊疗服务。

(2)执行卫生部制定的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依法取得相应诊疗科目及人员的执业资质。

(3)掌握介入诊疗技术的适应症,规范技术操作,开展质量控制,定期质量评价。

(4)有介入诊疗器材登记制度,器材来源可追溯。

介入诊疗器材使用符合规范。

(5)环境保护及工作人员职业健康防护符合规定。

(6)科主任与具备资质的质量控制人员组成质量与安全管理团队,能够用质量与安全管理核心制度、岗位职责,操作规范与质量安全指标,落实全面质量管理与改进制度,按照规定开展质量控制活动,并有记录。

综合介入诊疗手术分级统计

综合介入诊疗手术分级统计
一、各部位肿瘤化疗灌注术
二、输卵管再通术
三、肺大疱及胸膜腔固化术
四、经导管选择性动静脉血样采集术
五、经皮注射无水酒精治疗肿瘤术
六、鼻泪管成形术
七、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激光气化/臭氧注射术
八、肝、肾囊肿硬化术
九、透视下金属异物取出术
综合介入诊疗手术分级统计表(三)
三级手术(1)
已开展
三级手术
医师情况
一、经皮经肝食道胃底静脉栓塞术
二级手术(1)
已开展
二级手术
医师情况
一、各部位肿瘤化疗灌注术
二、输卵管再通术
三、肺大疱及胸膜腔固化术
四、经导管选择性动静脉血样采集术
五、经皮注射无水酒精治疗肿瘤术
六、鼻泪管成形术
七、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激光气化/臭氧注射术
八、肝、肾囊肿硬化术
九、透视下金属异物取出术
二级手术(2)
拟开展
二级手术
医师情况
十三、肿瘤栓塞术
十四、经皮肾造瘘术
三级手术(2)
拟开展
三级手术
医师情况
一、经皮经肝食道胃底静脉栓塞术
二、经皮穿刺胆汁引流术
三、脾动脉栓塞术
四、宫外孕介入治疗术
五、经皮胃造瘘术
六、精索静脉/卵巢静脉曲张硬化栓塞术
七、外周动脉/静脉栓塞术
八、颈外动脉分支栓塞/化疗术
九、经皮椎体成形/椎体后凸成形术(除外上段胸椎和颈椎)
三、气管支气管支架植入术
四、上段胸椎和颈椎经皮椎体成形/椎体后凸成形术
五、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
六、头颈部放射性粒子植入术
七、颅面部高血循病变的辅助性介入栓塞术
八、胆道支架植入术
九、消化道支架植入术

三级医院评审介入评审标准

三级医院评审介入评审标准

三级医院评审介入评审标准第一篇范文:合同编号:XXXXXXXXXXXX甲方:__________(医院名称)地址:__________联系人: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乙方:__________(评审机构名称)地址:__________联系人: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鉴于甲方为提升医疗服务质量,自愿接受乙方按照三级医院评审介入评审标准进行评审,双方经充分协商,达成如下协议:一、评审内容1.甲方同意按照乙方的评审标准,全面评估医院的管理水平、医疗质量、技术水平、服务流程等方面。

2.乙方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院等级划分标准》等相关规定,对甲方进行现场评审。

二、评审时间1.双方同意在____年__月__日前完成评审工作。

2.乙方根据评审工作计划,提前通知甲方具体评审时间。

三、评审费用1.甲方应支付给乙方的评审费用为人民币____元整(大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元整)。

2.乙方收取评审费用后,向甲方提供正式发票。

四、保密条款1.双方在合同执行过程中获取的对方商业秘密、技术秘密和个人信息,应予以严格保密。

2.未经对方同意,不得向第三方披露合同内容及其它相关信息。

五、违约责任1.甲方未按照约定时间支付评审费用的,应向乙方支付违约金,违约金为评审费用的__%。

2.乙方未按照约定时间完成评审工作的,应向甲方支付违约金,违约金为评审费用的__%。

六、争议解决1.双方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发生的争议,应首先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

七、其他条款1.本合同自双方签字(或盖章)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____年。

2.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盖章):__________ 乙方(盖章):__________代表(签名):__________ 代表(签名):__________日期:____年__月__日日期:____年__月__日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院等级划分标准》2.三级医院评审介入评审方案3.评审费用支付凭证第二篇范文:第三方主体+甲方权益主导甲方:__________(医院名称)地址:__________联系人: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第三方:__________(第三方评审机构名称)地址:__________联系人: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乙方:__________(评审机构名称)地址:__________联系人: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鉴于甲方为提升医疗服务质量,自愿接受乙方和第三方按照三级医院评审介入评审标准进行评审,甲方作为合同主体,自愿引入第三方主体增强评审的客观性和权威性,双方经充分协商,达成如下协议:一、第三方主体职责1.第三方主体负责协助甲方进行评审准备工作,包括但不限于提供评审标准、培训甲方人员等。

二级综合医院等级评审程序及方法

二级综合医院等级评审程序及方法

10
评审分数控制

分数线

二甲入围线750分 二乙入围线650分 二甲:二乙=1:1 前提:入围 二甲未入围≠二级乙等 二乙未入围=二甲未入围 半年后重新申请:二级乙等
11

控制指标


不合格情况

结果确认



现场考核资料封存; 同等级医院全部考核完毕 启封 统计分数 确定入围医院 提交市评价与评审领导小组审核 报省评价与评审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确认公示 颁发牌匾和证书
5
现场考核专家组组成

现场考核组原则上由22-24人组成,



行政组2-3人 医疗组7-8人(内科2、外科2人、急救或ICU1人 、妇产科1人、儿科1人) 医技4人(检验、病理、放射、药学) 护理组2人 院感组2人 后勤组3人(后勤、财务、信息) 秘书1人。 二甲评审:辖区和外地区评审员共同组成,外地 区评审员不少于本地区评审员 二乙评审:本辖区评审员组成
6
现场考核工作流程
听取医院创等级工作简要汇报 分组查阅相关资料 实地查看、考试考核 各组汇总评分 各组分别签封评审材料 各组将签封好的评审材料交考核组秘 书 注:现场考核结束后,考核组不对评 审情况进行反馈。7现场考核办法




现场考核使用统一的评审表进行评审 两个调查:职工满意度调查,病人满意度调 查 三基笔试(医生、护士)、法律法规考试( 行政人员、科主任、护士长)。 查阅资料(文件、记录、病历、影像资料) 实地查看 考试考核(技能操作、现场提问)

二级综合医院评审工作开展情况报告一份; 《福建省二级综合医院评审申请书》一式二份; 《福建省二级综合医院评审实施方案》自评表一 式三份;

《三级医院评审》介入评审标准

《三级医院评审》介入评审标准

评审标准评审要点4.21.1 专业设置、人员配备及其设备、设施符合《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等相关要求和医院功能任务要求,满足临床需要,能提供24小时诊疗服务。

【C】1.所开展的介入诊疗技术项目与卫生行政部门1、比对执业注册证和所开展的诊疗科目,检查有关介入诊疗项核准的临床诊疗科目一致,有关介入诊疗项目目(如心血管介入)准入资格批文;(如心血管介入)获取准入资格。

2、至少应开展心、脑血管疾病,肝肾肺等实质脏器疾病等介入2.介入诊疗技术与医院功能、任务相适应。

诊疗;3.有与介入诊疗项目相关临床科室,能为介入3、提供相应介入病历,反映相关临床科室为介入诊疗的并发症诊疗的并发症与其他意外紧急情况处理提供技4.21.1.1与其他意外紧急情况处理提供技术支持情况;术支持。

介入诊疗技术与4、提供介入诊疗应急预案与工作流程;4.有介入诊疗科室与相关科室共同制定介入诊医院功能、任务相5、现场检查相关科室和人员对协作职能和工作流程的知效率。

疗应急预案与工作流程。

适应,符合医疗机5.相关科室和人员知晓协作职能和工作流程。

构基本要求。

【B】符合“C”,提供主管部门对开展项目及质量的监管记录,对存在问题与缺陷主管部门对开展项目及质量有监管,对存在问题有总结,有改进措施。

与缺陷有总结,有改进措施。

【A】符合“B”,并1.根据临床需要,能提供 24 小时介入诊疗服务。

现场检查介入科 24 小时连续工作制度落实情况和相关科室配合2.相关科室协作良好,共同保障患者的诊疗质情况。

量与安全。

【C】1.有血管造影或介入导管室,设置符合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 1)操作室使用面积符合放射防护及无菌操作等相关要求。

( 2)有多功能监护系统和心、肺、脑抢救复苏1、现场检查导管室设置、设备配备、急救药品配备等是否符合设施、急救药品。

上述要求;(3)配备 800mA, 120KV以上并具有电动操2、现场检查 CT、MRI和超声等设备和专业诊断队伍情况;作功能、数字减影功能和“路途”功能,影像质3、现场检查设备维护技术人员力量、影像诊断质量管理的相关量和放射防护条件良好的血管造影机及高压注措施以及设备维护保养记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级综合医院等级评审介入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介入诊疗管理与持续改进一、介入诊疗应急预案与工作流程(对应条款 .1 .1)(如心血管介入)获取准人资格。

2.介入诊疗技术与医院功能、任务相适应。

3.有与介入诊疗项目相关临床科室,能为介入诊疗的并发症与其他意外紧急情况处理提供技术支持。

4.有介入诊疗科室与相关科室共同制定介入诊疗应急预案与工作流程.5.相关科室和人员知晓协作职能和工作流程。

【B】主管部门对开展项目及质量有监管,对存在问题与缺陷有总结,有改进措施。

【A】1.根据临床需要,能提供24小时介入诊疗服务。

2.相关科室协作良好,共同保障患者的诊疗质量与安全。

(一)培训目的提高介入诊疗相关人员对意外及并发症的防范意识,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规范多科医、护人员协作对介入诊疗发生紧急意外情况处理措施,保证突发事件的处理中及时有效地进行,确保患者安全,有效预防和避免不良意外事件,持续改进。

(二)培训对象介入诊疗相关科室医师、护士、技师。

(三)培训内容介入手术应急预案、危重患者介入手术抢救流程、介入科与相关科室协作职能、介入诊疗流程。

1.介入手术应急预案介入诊疗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促进现代临床医学向微创方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介入诊疗技术快速发展,介入诊疗过程中,各种意外鲜见报道或亲历亲见。

为防范意外发生且意外发生后做出科学规范的处理,特制订介入科介入手术应急预案。

(1)碘造影剂过敏①重度反应:喉头和支气管痉牵,引起气喘和呼吸困难;神经血管水肿,可见大片皮疹,皮肤、黏膜出血及肺水肿等,过敏性休克、昏迷、抽搐等;心搏骤停。

②重度反应紧急治疗:对神经血管水肿者可肌内注射非那根25-50mg;喉头或支气管痉挛者,皮下注射或肌内注射%肾上腺素0. ,或氨茶碱或喘定1-2g置于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液2000-4000mg中静脉滴注;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100-400mg或肌内注射地塞米松5-10mg,以抑制机体的过敏反应;除此以外,根据情况予以输氧、气管插管、人工呼吸、心脏按摩、抗癫痫、抗休克治疗;同时紧急通知相关科室会诊。

(2)心脑血管意外①心室颤动与无脉搏的室性心动过速的处理:基本生命支持措施,持续性室颇/室速,按需要除颇至3次(200J,200-300J,360J);持续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建立静脉通道肾上腺素1mg静脉推注,每3-5分钟重复应用;除颤360J,30-60秒;药物治疗持续或复发性室颤/室速;每次用药30-60秒后,除颤360J;同时紧急通知相关科室会诊。

②心搏停顿或严重心动过缓的处理:持续心肺复苏,建立静脉通道,立即气管插管;针对病因给予治疗;考虑紧急经胸壁心脏起搏;肾上腺素1mg静脉推注,每3-5分钟重复应用;阿托品1mg静脉注人,每3-5分钟重复应用至总量0. 04mg/kg;同时紧急通知相关科室会诊。

③无脉搏性电活动的处理:持续心肺复苏,建立静脉通道,立即气管插管,检测血流;针对病因处理,扩容、改善通气等;肾上腺素1mg静脉推注,每3-5分钟重复应用;阿托品1mg静脉注入,每3-5分钟重复应用至总0. 04mg/kg;同时紧急通知相关科室会诊。

(3)非靶血管栓塞的处理:置入溶栓导管至误栓塞动脉血管溶栓尿激酶25万~50万单位溶于生理盐水或低分子右旋糖酥250ml,接高压注射器及溶栓导管缓慢持续注入;t-PA(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溶于50m1生理盐水2小时内静脉注完;扩血管药物使用。

(4)血管损伤的处理:导管前端引起血管内皮损伤所致血管夹层四肢远端血管可不予特殊处理,胸腹部脏器血管及四肢大血管必要时置入覆膜支架治疗。

(5)血栓形成的处理:尿激酶25万~50万单位溶于生理盐水或低分子右旋糖醉250ml,接高压注射器及溶栓导管缓慢持续注入;t-PA(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溶于50ml生理盐水2小时内静脉滴注;球囊压碎血栓或支架置人恢复血流。

(6)血肿形成的处理:血肿一旦发生,必须立即再次压迫止血,压迫止血的时间要延长;局部血肿明显时,穿刺抽吸血肿内积血或适当扩大皮肤切口放出积血。

皮下淤血者在止血后要进行局部理疗,以促进血肿吸收;巨大血肿压迫血管和神经者,需要外科清除血肿并止血。

(7)导管或导丝打结的处理:在透视监视下将导管撤到较粗大的降主动脉腔内进行松解或在导管内插人较硬的导丝依靠导丝的口附近,在切开血管取出导管。

(8)导管或导丝折断的处理:立即停止介入手术操作,让患者采取适当的体位防止断裂导丝导管进人心、脑等重要血管分支。

采用套圈器、取石网篮、血管钳取出断裂导管导丝。

(9)设备故障的处理:血管造影机故障紧急联系厂商工程师,尽可能电话连线排除故障,终止介入手术,不能电话连线排除故障的联系厂商工程师现场维修。

(10)突发停电的处理:及时联系总务处了解停电原因,停电10分钟以上终止介入手术。

2.危重患者介入手术抢救流程图(图4-24)图4-24危重患者介入手术抢救流程图4-24 危重患者介入手术抢救流程3.介入科与相关科室协作职能(表4-59)(1)住院患者由病房管床医师填写介入诊疗申请单或会诊单并送介入科,接诊医师到病房查看患者后决定诊疗时间。

(2)介入科接到病房要求介入诊疗的会诊单后,由住院总医师或高年资医师尽快到病房会诊,并在会诊单上写明会诊意见,对适合介入诊疗的患者由管床医师填写介入诊疗申请单到介入手术室约定诊疗时间。

(3)门诊患者须行介入诊疗时,由介入科接诊医师评估是否介入诊疗的适应证,在排除禁忌证后完善术前检查和预约诊疗时间。

(4)对确认可以接受介入诊疗的患者,由介入科高年资医师向患者或其家属详细介绍介入诊疗的方法、途径、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可预期的效果、术中所用的介入材料及其费用,征得患者或其家属的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委托书、一次性医用卫生材料使用同意书。

肿瘤介入治疗的患者应提前确定化疗方案;其他介入治疗的患者提前确定术中用药方案,并将化疗药物及其他术中用药写在预约通知单上,再由病房医师开具医嘱取药;对各种需放置支架的患者,由介入科高年资医师根据精确测量情况提前预订合适的支架。

(5)住院患者由病房医生携带病历陪同护送至介入手术室,病情严重或手术复杂时病房医师应全程陪同监护,并待手术结束后护送患者回病房。

每天早晨上班后由总住院医师将当天的手术安排予以通报,并按照事先的安排顺序叫号,急症患者优先。

(6)患者到达介入手术室后,由当班技师详细登记患者的信息,并将知情同意书、委托书、一次性医用卫生材料使用同意书放在病历中;由当班护士安排患者上检查床,接心电监护,打开手术包准备手术,其间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防正差错事故的发生。

( 7)手术中医师、护士和技师均应坚守岗位,各司其职。

(8)手术结束后由手术医师或助手压迫止血,并向患者详细交代注意事项,由护士协助包扎止血,非危重和复杂患者介入手术结束后可由护士护送患者回病房。

任何时候都不允许让患者自己来、自己回病房;手术医师应及时书写手术记录,技师应及时处理图像、刻录光盘或打印图像,急症患者应尽快将影像资料交给病房医师;护士应及时结算手术费用、整理房间并安排下一个患者上检查床。

(9)对单纯接受介入造影检查的患者,手术医师应在24小时内将诊断报告写出由患者家属取回交病房放病历保管。

二、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定及流程(对应条款 .)4. 21. 2. 1执行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C】 1.根据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制定实施细则文件与管理流程,并执行。

2.有相关人员培训计划、培训方案并考核。

【B】 1.相关人员熟练掌握本岗位技术操作规范,考核合格率≥90%, 2.有主管部门对规范落实情况、培训效果监督检查,对存在问题有改进措施。

【A】与持续改进有成效,相关人员无违规操作事件发生。

2. 相关人员技术操作规范考核合格率100%。

(一)培训目的加强介入科技术人员对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认识,规范介入诊疗行为,保障介入诊疗质量与安全。

(二)培训对象。

介入诊疗相关科室医师、护士、技师。

(三)培训内容国家相关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综合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与管理流程。

1.国家相关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1)《综合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卫办医政发[2012]87号)(2)《外周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卫办医政发[2012]88号)(3)《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卫办医政发[2012]89号)(4)《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2011)年版》(卫办医政发[2011]107号)2.综合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与管理流程为了规范医院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的通知,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1)介入诊疗医师应满足以下条件:①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为医学影像和放射治疗专业或与开展的综合介入诊疗相适应的临床专业。

②有3年以上综合介入临床诊疗工作经验。

③经过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综合介入诊疗培训基地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④开展三级以上综合介入诊疗手术的医师还应当符合以下要求:a.有5年以上综合介入临床诊疗工作经验,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经卫生部综合介入诊疗培训基地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b.技师经综合介入诊疗培训基地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经过考试取得卫生部颁发的《DSA大型医用设备上岗证》。

c.护士经过相关综合介入诊疗技术相关专业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2)严格遵守综合介入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和诊疗指南,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治疗方案、患者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综合判断治疗措施,因病施治,合理治疗,严格掌握综合介入诊疗技术的适应证。

(3)介入手术室(造影室)①符合放射防护及无菌操作条件。

有菌区、缓冲区及无菌区分界清晰,有单独的更衣洗手区域。

②配备有数字减影功能的血管造影机,配备心电监护。

③具备存放导管、导丝、造影剂、栓塞剂以及其他物品、药品的存放柜,有专人负责登记保管。

(4)有经过正规培训、具备综合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本院在职医师,有经过综合介入诊疗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的、与开展的综合介入诊疗相适应的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5)开展三级以上综合介入诊疗手术,在满足以上基本条件的情况下,还应当符合以下要求:①有独立的医学影像科(介入放射)或者与开展综合介入诊疗工作相适应的临床科室,开展综合介入诊疗工作5年以上,5年内累计完成综合介入诊疗手术病例不少于2000例,其中开展三级以上综合介入诊疗手术不少于1000例,综合介入技术水平在本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②有至少2名经过正规培训、具备住级以上综合介入诊疗手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本院在职医师,其中至少1名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