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试题(教育学)

合集下载

2017年华东师范大学考研教育学综合(中国教育史部分)真题试卷(题

2017年华东师范大学考研教育学综合(中国教育史部分)真题试卷(题

2017年华东师范大学考研教育学综合(中国教育史部分)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3. 简答题6. 名词解释简答题1.简述朱子读书法及其对现代的意义。

正确答案:朱熹酷爱读书,他的弟子门人将朱熹有关读书的经验和见解整理归纳,成为“朱子读书法”六条,在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具体内容如下:(1)循序渐进。

朱熹主要从三方面论述循序渐进的含义:首先读书要按照首尾篇章的顺序,不要颠倒;其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能力,量力而行,安排读书计划,切实遵守;最后强调扎扎实实,一步一步前进,不可囫囵吞枣,急于求成。

(2)熟读精思。

读书必须反复阅读,不仅要能够背熟,而且对书中的内容应了如指掌,熟读是精思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刻理解文章的精义及其思想真谛。

(3)虚心涵泳。

虚心指读书要虚怀若谷,精心思虑,体会书中的意思,来不得半点主观臆断或随意发挥。

涵泳指读书时反复咀嚼,细心玩味。

(4)切己体察。

读书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之上,要见之于具体行动。

(5)着紧用力。

读书学习一定要抓紧,发愤忘食,必须精神抖擞,勇猛备发,决不放松,反对松松垮垮。

(6)居敬持志。

读书的关键还在学者的志向及良好的心态。

朱子读书法是古代最有影响的读书方法。

六条均反映了读书学习的基本规律和要求,在今天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它的局限性在于所提倡读的书是宣扬封建伦理道德的圣贤之书,读书法主要强调怎样读书,不重视书本与实际知识的结合。

朱子读书法在当今社会,对于学生读书、教师治学和指导学生学习仍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具有很重要的现代意义。

主要归纳为启发式教学的教与学,学以致道式的知与行,虚心修为好和勤奋持衡的道德观与学习观三个部分。

第一,启发式教学的教与学。

朱熹的“熟读精思”教育思想反映了儒家思想代表人物孔子教学原则中“启发诱导”的方法,朱熹认为,所谓熟读,就是把书读到滚瓜烂熟的地步;所谓精思,就是要反复思考,琢磨涵义。

这样就能对书本上的知识做到从开始的表面的感性认识上升到更深层的理性认识。

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原理)真题

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原理)真题

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原理)真题
教育学原理主要考两门,即专一和专二。

专一:教育原理;专二:教育心理学。

教育原理:(共四题,每题25分)
1、论教育的自主性及教育。

2、分析中国社会的时代特征,社会特征,教育特征以及对中国教育学理论的挑战。

策略。

4、从青少年的认知发展和全面发展的角度,述评上海市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体系。

教育心理学:(共四题,其中1、2两题各20分,3、4两题各30分)1、知识、能力和学习方法(也就是学习策略)是心理学中通常关注
的问题。

请(1)用教育心理学常用的操作性定义的方式定义上述三者;
(2)分别指出其亚类并举出实例。

2、认知主义、行为主义和建构主义是教育心理学学习理论的三大重要类别,
(1)请分析上述三大类的基本实质;
(2)根据其适用价值做出评判。

3、问题解决中尤其需要的是创造力。

请回答(1)当前关于创造力研究的新进展、新发现。

(2)教师在教学中的突破口。

4、(1)当前关于动机研究的新进展、新发现。

(2)教师在教学中的突破口。

教育博士2002真题试卷

教育博士2002真题试卷

教育博士2002真题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教育学中,被称为“教育学之父”的学者是:A. 赫尔巴特B. 康德C. 柏拉图D. 杜威2. 教育的“三基”指的是:A. 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B. 基本理论、基本实践、基本方法C. 基本道德、基本文化、基本科学D. 基本能力、基本素质、基本规范3. 现代教育技术中,多媒体教学属于:A. 传统教学方法B. 现代信息技术C. 远程教育技术D. 网络教学方法4. 教育评价的主要目的不包括:A. 诊断B. 激励C. 选拔D. 娱乐5.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在7-11岁之间通常处于:A. 感觉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形式运算阶段6.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A. 学习动机B. 学习过程C. 学习策略D. 学习效果7. 教育公平是指:A. 教育资源的均等分配B. 教育机会的均等C. 教育结果的均等D. 教育过程的均等8. 教育行政的基本职能不包括:A. 规划B. 组织C. 领导D. 评价9. 教育研究方法中,属于定性研究的是:A. 实验法B. 调查法C. 观察法D. 统计法10.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A. 课程改革B. 教学方法改革C. 教育制度的改革D. 教育观念的更新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教育的三大功能。

2. 描述教育评价的基本原则。

3. 阐述教育公平的内涵及其对教育实践的意义。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教育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作用及其发展趋势。

(提示:可以从教学资源的丰富、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学习方式的个性化等方面进行分析。

)2. 论述教育制度对教育公平的影响及其改进措施。

(提示:可以从教育制度设计、教育资源配置、政策制定等方面进行讨论。

)四、案例分析题(共30分)某中学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在艺术、体育等方面的兴趣和特长得不到有效发展,学校资源有限,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

华东师范大学 2002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

华东师范大学 2002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

华东师范大学 2002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
招生专业:教育技术学考试科目:教育技术学原理
1.依据教育技术定义(AECT’94),阐述你对教育技术领域主要任务和目标的观点。

(10分)
2.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我国教育技术研究的热点之一,阐述你对整合内涵和目标的理解?(10分)
3.请画出加涅(R. M. Gagné)“学习与记忆理论“的信息加工模型,并简述信息加工过程的主要流程。

(15分)
4.依据布鲁姆(B. S. Bloom)的教学目标分类,认知领域(Cognitive Domain)包括哪六个目标层次?(15分)
5.教学系统开发(ISD, Instructional System Development)方法包括哪五个主要步骤?(15分)
6.你认为目前我国在教育技术发展中应注意哪些问题?教育技术领域又有哪些主要问题值得研究?(15分)(研究问题至少要列出3个,并简要说明问题提出的依据和研究的意义)7.基于计算机网络的现代远程教育有哪些主要特点?你认为目前远程教育还有哪些主要技术问题值得研究?(20分)。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试题(教育学)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试题(教育学)

华东师⼤大2010年⽐比较教育1.试述⾯面向新世纪世界教育改⾰革的基本趋势,你觉得有何重⼤大意义。

2.谈谈你对“教育国际化对第三世界国家教育发展的有积极作⽤用”这句话的认识。

3.你对⽇日本教育制度的弊端是怎么看的?4.美国的学前教育机构是如何利⽤用社区资源的?你认为我们的幼⼉儿教育机构可利⽤用的社区资源有哪些?应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华东师⼤大2011年⽐比较教育1.请你总结⼀一下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法国教育的特点,对法国的国家发展有何帮助。

2.论述:什么是中央集权制的教育体制,谈谈你的认识。

3.1947年郎之万--华伦教育改⾰革⽅方案的改⾰革六原则及其意义具体有哪些不⾜足和优点。

4.请你阐述德国教师资格证书的特点,它的推⼲⼴广对德国的教育有哪些积极意义。

华东师⼤大2012年⽐比较教育1.请你简述英国1972年《詹⺟母⼠士报告》中关于师资培训的三段试师范教育,有何重⼤大意义。

2.“现代教育和现代教育管理制度的本质特征决定着现代教育管理制度的发展趋向。

”这句话有什么意义,谈谈你的看法。

3.请你试论述英国视导制度的内容以及皇家督学的主要任务。

4.请你谈谈⽇日本⼆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基础教育改⾰革中教师政策制定⽅方⾯面对我国教育改⾰革有何重⼤大启⽰示。

华东师⼤大2013年⽐比较教育1.法国在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上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你认为特别值得我们借鉴的有哪些?为什么,请你说出你的看法。

2.试论述前现代儒家传统中的⼉儿童与⻄西⽅方⼉儿童的⽐比较。

3.德国资助与指导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措施主要有哪些?请就此谈谈你的看法.4.英国“幼⼉儿凭证计划”的基本涵义是什么?请就此谈谈你的认识。

北师⼤大2005年⽐比较教育1、我国⼀一流⼤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理念、制度层⾯面的差距 2、国际⽐比较视⾓角谈课程改⾰革原则3、⽐比较教育对认识教育现象规律的作⽤用4、⻄西⽅方⻢马克思主义⽐比较教育理论模式5、教育国际化对第三世界国家教育的影响。

华东师大历年教育真题

华东师大历年教育真题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历年真题华东师范大学1999年教育学考研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全民教育《民本主义教育》教育民主化学习策略核心课程道德认识价值澄清法陶冶二、判断分析题(先判断正误,再作必要的分析。

每题8分)1、教育目的就是培养目标2、德育与政治教育是一回事3、课程与教科书不是一回事4、考试就是评价二、论述题(每题12分)1、谈谈你对规范教育学建立的理解2、科学技术的不断革命将对教育产生哪些挑战?3、班主任的主要职责主要有哪些?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教育学考研试题名词解释(每题5分)1、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2、学制3、教学策略4、道德两难问题简答题(每题10分)1、“全民教育”的发生和发展2、{《学会生存》的主要内容问答题(每题30分)1、集体教育与发展个性的关系2、你怎样理解“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时素质教育的重点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教育学考研试题一、概念解释(每题4分)教学智育终身教育继续教育义务教育二、判断正误,并说明原因(每题5分)1、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1632年)标志着教育学达到了科学化水平。

2、班级上课制是现代课堂教学中的唯一有效的组织形式。

3、德育只能在思想品德课中实施。

4、课程与教学是同一回事情。

三、简答题(每题5分)1、分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有何区别?2、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现象的特征有哪些?3、我国当今颁布实施的教育目的是什么?4、课堂教学中组织讨论的基本要求有哪些?四、论述题(每题20分)1.从教育本质的理解和认识出发,主析教育产业化的观点。

2.试评论“教师中心论”与儿“童中心论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教育学考研试题一、概念解释(每题4分选做5题)。

教育主体教育资源德育的发展原则体谅模式泰勒原理教学机智二、简答题(每题10分,选做4题)1.解读教育目的的主要维度有哪些?2.班主任工作或教学工作中基本的理解步骤是什么?3.道德教育和政治教育的关系。

4.规范用语和评价性用语在德育中的用法。

博士入学考试试题

博士入学考试试题

博士入学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项不是博士研究的基本要求?A. 创新性B. 系统性C. 可复制性D. 广泛性2. 博士论文撰写中,以下哪项不是必须遵守的学术规范?A. 引用他人观点必须注明出处B. 数据必须真实可靠C. 可以对实验数据进行选择性报告D. 论文结构必须清晰合理3. 在博士研究过程中,以下哪项不是常见的研究方法?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猜测法4.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博士生培养的目标?A. 独立思考能力B. 解决问题的能力C. 团队合作精神D. 个人英雄主义5. 博士生在进行学术研究时,以下哪项不是必要的文献资料?A. 相关领域的经典著作B. 最新的研究论文C. 过时的学术文章D. 权威的学术期刊6. 在博士学习期间,以下哪项不是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A. 好奇心和求知欲B. 批判性思维C. 严格遵守学术道德D. 只关注个人研究方向7. 下列哪项不是博士生参与学术交流的目的?A. 分享研究成果B. 获得同行评议C. 增加个人知名度D. 拓宽研究视野8. 在博士研究中,以下哪项不是数据处理时需要注意的?A. 数据的完整性B. 数据的准确性C. 数据的保密性D. 数据的随意修改9. 博士生在撰写学术论文时,以下哪项不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A. 摘要B. 引言C. 结论D. 个人感想10. 在博士研究中,以下哪项不是研究伦理的基本原则?A. 诚实B. 责任C. 公正D. 利益最大化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博士研究中创新性的重要性及其在学术界的作用。

12. 描述博士生在学术写作中应如何避免抄袭和剽窃。

13. 解释为什么博士生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并举例说明。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4. 论述博士生在科研工作中应如何处理与导师的关系,以及如何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15. 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研究领域,讨论该领域中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华东师范大学03、04、0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教育学)学前教育方向

华东师范大学03、04、0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教育学)学前教育方向

华东师范大学03、04、0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教育学)学前教育方向2003年教育学试题第一部分:教育学名词解释(每题5分)1. 学校教育制度2. 设计教学法3. 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4. 隐性课程简答题(每题10分)5. 现代学校教育文化功能的表现6. 实用主义学校教育模式的基本思想7. 终身教育的基本思想论述题(任选1题30分)8. 什么是教师专业法展?联系实际论述如何根据教师的成长过程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9. 师生交往的方式有哪些?联系实际论述各种师生交往方式的教育价值。

2004年教育学试题教育学部分名词解释(每题4分)1. 双轨制2. 最近发展区3. 学校文化4. 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简答题(每题8分)5. 要素主义的学校教育模式的基本思想。

6. 赫尔巴特关于教学形式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

7. 直接的道德教学的利与弊。

论述题(每题20分)8. 学校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是什么?结合自身至今为止的成长过程,9. 谈谈学校教育对自身个体发展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从当前学校教育现状来看,10. 你认为还有哪些方面值得进一步改进以利于更好的促进个体的发展?9. 联系实际论述教师与课程改革的相互关系。

2006年第一部分教育学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学制2、教师专业发展3、赫尔巴特4、隐性课程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1、简要评述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2、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特殊功能3、认知教学理论的基本思想4、学校班级管理的基本内容5、教育平等对我国教育民主化推进的作用三、论述题(20)结合实际谈谈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对于当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义。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专业历届考研真题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专业历届考研真题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专业历届考研真题2000年1.以贝洛(d.berlo)提出的smcr传播模式为例,说明教学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smcr模式,明确形象地说明传播的最终效果是由组成传播过程的信息源、讯息、通道和受者四部分以及客观存在们彼此之间的关系共同决定的,而传播过程中从信息源和信息接受者来说,至少有四个因素影响信息传递的效果:1、传播技能.2、传者和受者的态度。

3、传者和受者的知识水平.4社会及文化背景. 再从讯息这个要素来看,它也受讯息内容,讯息要素以及讯息处理、结构安排和编码方式等各种因素的制约而影响最终的传播效果。

最后,从信息的通道看,不同传播媒体的选择以及它们与传递住处的匹配也会引起对人们感官的不同刺激,从而影响传播效果。

这个模式用于教学就变为教师-课业-教学手段-学生, 其中学生不仅接受信息、解释信息,还对信息作出反应,说明传播是一种双向的互动过程,籍着反馈机制使传播过程能够不断循环进行。

教学信息的传播同样是通过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传播行为来实现的,所以教学过程的设计必须重视教与学两方面的分析和安排,并充分利用反馈信息,随时进行调整和控制,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2.什么是建构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有哪些基本观点?试对这些观点进行解释和评论。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

建构主义本来是源自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

同化是指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顺应是指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

建构主义认为,关于学习的含义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问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华东师范大学03、04、0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教育心理学)学前教育方向

华东师范大学03、04、0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教育心理学)学前教育方向

华东师范大学03、04、0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教育心理学)学前教育方向2003年教育心理学简答题1.什么是问题空间?专家和新手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能吏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2.什么是品德?品德形成过程主要包括哪几个阶段?3.什么是运动技能?简述运动技能形成的阶段。

4.什么是认知结构?简述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对教学的含义。

5.简述学校情境中成就动机的内驱力成分。

论述题1. 在当前学校的素质教育中,2. 创造性或创新意识的培养与发展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追求的一个主要目标3. 。

请结合教育心理学中有关陈述性知识、智慧技能和策略性知识等三类知识的理论,4. 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谈谈您的体会。

5. 为了更好地阐明知识的性质、习得过程和有效学习的条件,6. 研究知识分类成为教育心理学的一大课题。

请对教育心理学中两大知识分类体系:加捏的学习结果分类和已安德森为代表的信息加工心理学的知识分类系统进行比较。

2004年教育心理学试题简答题1. 什么是陈述性知识?陈述性知识的表征形式有哪些?2. 请比较讲授教学法和发现教学法的异同3. 。

4. 什么是(先行)组织者?组织者技术的运用为什么能促进新知识的学习和保持?5. 简述维特洛克的生成学习模型。

6. 简述学校情境中动机与学习的关系。

论述题7. 什么是认知策略?请结合认知心理学中有关策略性知识形成过程的研究,8. 就如何在学校教育中加强策略性知识的教学提出自己的建议。

9. 德育教育在学校素质教育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

请结合教育心理学中有关影响态度和品德形成的条件,10. 就德育教育的艰巨性谈谈自己的体会。

2006年教育心理学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智慧技能2、专家-新手研究范型3、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4、精加工(elaboration)策略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1、简述托尔曼(E.C.Tolman)认知地图理论的主要观点。

2、简述3种促进态度形成与改变的方法。

华东师范大学考博真题清单

华东师范大学考博真题清单

华东师范大学考博真题清单华东师范大学考博真题新增清单(把英语排到第一行去)1003日语2012-20161002俄语2012-20161004德语2012-20161005法语2012-2016教育心理学2014中国近现代史2006-2008、2011-20123245西方哲学史(古希腊到至近代):2008-2015、2017年教育管理学2002-2005、2007年现代西方哲学2007-2010年实验心理学2007-2009、2011、2013-2014、2016-2017年中国哲学史(含近现代):2007-2015、2017年(2007-2009、2011年有参考答案)城市地理学2012、2014年教育心理学2014A运动训练学2018A2128作文2009、20183321中国现代学术思想史20152115中国古代史2012发展心理学2011(含参考答案)、2013年社会法学2013现当代国际关系史2011 2013有机合成2012区域经济学2016劳动法2013中国近现代政治外交2011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20113306中国古代文化史2012世界政治2011、2013年含参考答案外国教育史2007年高等教育管理学2004教育技术学原理2003经济学原理:2007、2009-2011中国近代经济史2007 20008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史2012种群生态学1999-2003年2028体育课程与心理学研究:2014、2017-20183034体育与健康研究:2012、2014、2017-20183311中国近现代教育史:2018-20192114中国古代教育史:2018-2019年2098西方哲学史(古希腊到德国古典哲学):20072058专业基础(经济学院申请考核复试):2017高等教育学:2012、2019思想政治教育:20193287元明清文学:2017-20182120中国文学史A:2005、2013(缺一道题)、2016-2018年3225唐宋文学:2001-2003、2005、2017-2018年3250先秦文学:2015-2018年3322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与文艺理论 20182119中国文学批评史2015体育运动心理学2012。

2015年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综合(教育心理学部分)》真题及答案

2015年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综合(教育心理学部分)》真题及答案

2015年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综合(教育心理学部分)》真题(总分:100.00,做题时间:60分钟)一、名词解释题1.有意义学习(分数:5.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奥苏贝尔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知识的关系,将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08年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考博试题(共5篇)

08年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考博试题(共5篇)

08年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考博试题(共5篇)第一篇:08年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考博试题08年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考博试题课程与教学论(选择其中两题,每题不少于1500字。

每题50分)1.根据当前学校课程中的问题,谈谈建立学校课程制度的现实意义。

2.论述“对话”的课程与教学论意义。

3.以“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4.案例分析题(历史课程论考生必做题)。

(大意是:)一个学生在老师讲完三年自然灾害的历史之后说:如果不是那次灾害饿死那么多人,中国现在的从口会更多。

分析:学生为什么会这么说?身为教师的你应如何回答?教育心理学(选择其中两题。

每题50分)1.学习是建构的,试分析学习的心理建构机制。

2.态度与价值观是教育的一个目标。

用班杜拉的态度学习理论分析下面的案例:(大意是:)袁老师喜欢通过具体的事件来教育学生。

一次,一个学生把作业薄撞翻了一地,其他几个学生跑去告诉袁老师。

袁老师来到教室,亲切地对那个学生说:来,我们一起把薄子拾起来吧。

于是弯下腰去拣。

那几个“告状”的学生看到老师并没有批评那个学生,还去拾作业薄,于是也一去拾。

老师表扬了他们,他们很高兴,也意识到,“报告”老师是不好的行为。

问:学生是如何学习的?教师是如何教的?3.动机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

谈谈学习动机的归因理论与自我效能感理论的主要内容以及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的启示。

08年北师大学前教育专业考博试题学前教育学1.根据当前学前教育的现状,谈谈学前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50分)2.你认为什么是高质量的托幼机构教育?如何评价托幼机构教育质量?当前的评价存在什么问题?(30分)3.论述幼儿园教学与课程的关系。

(20分)学前儿童心理学一、名词解释(每个8分)1.社会学习2.数理逻辑经验3.心理理论二、论述1.儿童概念形成的过程与基本规律。

(20分)2.自我形成的影响因素与机制。

(20分)3.论述儿童发展研究的理论物体及当前的观点。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博选题(2010——2015)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博选题(2010——2015)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博选题(2010——2015)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博选题(2010——2015)[1]丁炜. 全语言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2]闫艳. 课堂教学目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3]张光陆. 对话教学之研究——解释学的视域[D].华东师范大学,2010.[4]张斌. 基于标准的学校教育问责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5]李茂森. 自我的寻求[D].华东师范大学,2010.[6]向晶. 学生幸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7]李锋.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8]刘辉. 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结果处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9]申宣成. 表现性评价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1.[10]吕红日. 教师“知识分子”角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11]洪志忠. 教师绩效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12]汪丽梅. 知识观视域中的教学方法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13]和建伟. 对中学与大学在物理实验教学内容衔接问题上的分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14]庄白. “高观点”下的中学微积分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15]何千忠. 论美国社会科中历史教育的目标及内容要素[D].华东师范大学,2010.[16]付小谧. 高校民族预科生英语学习困难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17]郑丽芸. 英语课堂小组活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18]陈亚君. 师范院校生物学专业教育实习评价体系的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10.[19]田倩. 数学职前教师学科内容知识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20]贺晔. 英国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21]宋静磊. 我国高等师范院校顶岗实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22]徐蓓蓓. 物理DIS实验与探究式教学的整合和案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23]孙荣荣. 高中地理新课程作业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24]唐晓鹏. 高中人文地理案例教学的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25]王孟初. 高中人文地理课程内容选择的国际比较[D].华东师范大学,2010.[26]袁有雯. 高一学生数学问题解决个性差异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27]楼帅. 专家与新手型科学教师课堂教学策略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28]陶俞佳. 新加坡中学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技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29]汪肖楠. 中学生科学学习中坐标图认知能力的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30]王世朋. 科学教师的课程观及其对课程实施影响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31]吴先强. 基于标准的“元素化学”教学过程“一致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32]张贤金. 化学教师对科学方法及其教育的认识[D].华东师范大学,2010.[33]祝炎. 化学教师教育研究特征的微观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34]陈磊磊. 上海地区化学教材与教学实践中融入化学史教育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35]程晨. 德国化学课程中的“学科能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36]郑静. 论吕思勉的语文教育思想[D].华东师范大学,2010.[37]朱丹萍. 高中古诗词课程内容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38]黄歆. 试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D].华东师范大学,2010.[39]蒋芸芸.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小说阅读教学内容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40]柳利萍. 试论朱自清的中学文言文教学思想[D].华东师范大学,2010.[41]沈洁. 人教版选修教科书《外国小说欣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42]卜静静. 我国中小学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历史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0.[43]丁洁. 高中优质地理课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44]毛琦. 基于ISM法的物理教科书分析及分析结果实用性的探讨[D].华东师范大学,2010.[45]金莉. 中国和英国初中物理教科书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46]臧丽娜. 新课改中数学思想方法在课标及教材中的体现[D].华东师范大学,2010.[47]邹佳晨. 椭圆的历史与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10.[48]陈慧. 高中生对数学证明的理解[D].华东师范大学,2010.[49]冯璟. 职前和在职数学教师对无理数概念的理解[D].华东师范大学,2010.[50]梁竹. 中国、新加坡初中教材平面几何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51]沈莲波. 上海高中生对向量的理解[D].华东师范大学,2010.[52]王会明. 高中数学骨干教师课堂特征的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53]姚雪. 上海、香港、新加坡高中数学教科书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54]李镌钊. 讲授法的历史演进与当代意蕴[D].华东师范大学,2010.[55]张晓蕾. 课堂教学生活中学生身体问题考察[D].华东师范大学,2010.[56]秦冬梅. 中小学生学期学习报告单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57]莫海玲. 我国初中物理教科书中的前概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58]李昂. 基于教学实践的地理新教师专业发展叙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59]贾鲁娜. 基于课程标准的我国现行高中生物教科书(实验部分)质量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60]于晓晖. 中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61]陈燕. 上海市中学生命科学名师工作室活动的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62]张研. “物质结构与性质”教科书学习难度的国际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63]蔡晶. 高中生解决化学“加合问题”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64]余轶. 青少年科技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的创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65]尹静. 高中生物模型教学的现状调查与行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66]沈严惠. 高中“植物的分类与鉴赏”校本课程开发的行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67]潘立晶. 《中学生物学实验设计与应用》课程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68]魏秀. 俞子夷小学学科教学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69]韩少斐. 班级中处境不利学生生活体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70]周骏. 小学英语教师培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71]赵永芝. 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成因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72]王泓萱. 小学校长教学领导的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73]张贺华. 3-6年级科学教科书插图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74]高琼琼. 课程改革进程中的教师阻抗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75]许志毅. 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76]王斌娟.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习适应性问题之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77]赵黎. 教师的知识共享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78]刘润英. 首要教学原理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79]赵起月. 课程改革背景下教研员角色的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80]赵红霞. 积极学习的课堂环境特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81]任维伟. 推进与阻力:农村学校素质教育困境的田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82]朱海粟. 陶行知生活课程思想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83]黄燕. 宗白华的生命美育课程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84]张昭. 教师专业共同体的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10.[85]吴成业. 教师的学生评价话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86]许筱英. 我国新教师就业市场的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10.[87]张倩. 休闲教育视角下的春游活动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0.[88]于庆军. 地理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89]祁灵. 华东师范大学免疫学实验多元学习评价体系的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11.[90]王苗. 大一与高二学生对数列极限的理解:历史相似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91]刘晨霞. 英语教科书中的文化与中国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11.[92]郭青青. 美国中小学经济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93]朱佳丽. 八年级学生数学推理与证明的现状调查与教学策略[D].华东师范大学,2011.[94]黄龙孙. 高二学生对公式和定理的理解及其对数学学习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1.[95]罗程宏. 关于职前数学教师算法知识的调查与互助式教学设计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11.[96]马晓华. 高一学生对数以及对数函数学习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97]原登慧. GTTM视角下的中美数学期望课程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98]黎文俊. 何炳松历史教育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99]邱红娜. 中新初中地理教科书学习难度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100]帕孜来提. 中学地理教师授课质量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101]李春江. 基于3ds Max的计算机三维技术辅助高中地理教学培养学生地理空间认知的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102]王星乔. 基于测量模型的化学平衡知识的认知诊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103]朱丹. 作文仿写教学研究——心理学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11.[104]马冠中. 高中物理教科书力学定律主题中科学定律本质教学的描述与评估[D].华东师范大学,2011.[105]陶洁. 基于生物学科的初中生科学素养评价[D].华东师范大学,2011.[106]黄若朦. 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中学物理教学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107]徐琰斐. 基于动态平衡思想的“变革性经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108]计清莹. “本土文化”类语文校本课程开发[D].华东师范大学,2011.[109]高建军. 物理问题解决中基于问题近似的迁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110]张文静. 中美两种高中物理教材对比[D].华东师范大学,2011.[111]张振宇. 史学研究成果引入高中历史教学的实践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112]柳晓丹. 优秀数学教师的课堂提问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113]王莉. 回归儿童生活:小学《品德与社会》教科书的插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114]蒋德慧. 职前教师与职初教师关于斜率的PCK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115]周小青. 新任教师专业认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116]程林. 基于教育目标分类的标准化省(州)级学业成就测试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117]陈玮. 关于数学师范生平行四边形知识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118]陆立仪. 浅论蒋伯潜语文教育改革思想[D].华东师范大学,2011.[119]隋文静. 中学生运用一般化的策略的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120]郑丁丁. 初中数学资优生数学问题解决特征的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121]吴婧. 黎锦熙语文教育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122]夏婧. 拓展与延伸[D].华东师范大学,2011.[123]徐奕. 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目标体系试建[D].华东师范大学,2011.[124]时晨. 初高中学生解决数学开放题认知水平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125]付黎黎. 基于组织学习视角的备课组活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126]杨蓓蕾. 纸笔式表现性评价在中学生地理学业成就评价中的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127]郭锋涛. 新课改高中地理课程选修模块实施情况及试题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128]蔡鸿菲. 反思陆九渊顿悟教育思想及对语文教育的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11. [129]黄静. 初中生化学符号学习的调查及评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130]尤蕾蕾. “微粒间作用力”概念系统形成过程的微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131]张玲. 基于学科知识和学科能力的NChO试题系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132]李秋芳. 中学地理中的国际理解教育内容及方法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133]李蔚. 中美两国历史教科书比较[D].华东师范大学,2011.[134]孔散君. 互动卡片教学法在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135]夏寅. 旨在专业发展的新教师培训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136]范敏. 学校变革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137]胡美云. 论合作学习中的学生需要[D].华东师范大学,2011.[138]豆雨松. 教师课堂评价任务设计和使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139]许超. 青少年性道德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140]杨森. 在传统与变革之间[D].华东师范大学,2011.[141]王彩连. 教科书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142]陈颖. 基于化学学科能力的MCE与NCHO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143]李荟. 中、澳科学实验内容比较[D].华东师范大学,2011.[144]刘蕊. 初三学生化学“突现性质”问题认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145]彭石娟. 高中“生物进化”校本活动课程的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1.[146]兰璇. 基于专业发展的教师评优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147]陈玲玲. 旨在质量保证的教师教育认证制度[D].华东师范大学,2011.[148]翁文芸. 初任理科教师专业发展困境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149]谢蕾蕾. 课程领导的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150]高芳祎. 文化—个人视角下教师的研究观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151]李宏燕. 法国业士水平测试试题模型的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11.[152]左芳. 美国德克萨斯州青少年性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153]桂德怀. 中学生代数素养内涵与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154]何珊云. 民间公益组织与课程改革治理机制创新[D].华东师范大学,2012.[155]谢赛. 儿童学习结果取向的美国教师教育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156]王中男. 考试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157]周杰. 倾听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158]李宝敏. 儿童网络素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159]高振宇. 近代中国学校教育中的儿童问题研究:儿童史学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12.[160]陈华. 中国公民教育的诞生—课程史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161]韦冬余. 施瓦布科学探究教学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162]赵士果. 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163]潘丽芳. 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164]夏永庚. 四书“仁智双彰”的课程哲学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165]余闻婧. 发现与解放[D].华东师范大学,2013.[166]陆晓红. 教师专业发展叙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167]杨澄宇. 基于现象学视角的语文课程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2014.[168]汪明帅. 我国近代教师权利变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169]邵朝友. 基于学科能力的表现标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170]潘义. 上海初中生英语暑期作业现状调查[D].华东师范大学,2014.[171]黄一平. 美国K-8年级Health & Wellness教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 [172]姜君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中地理教科书的发展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4. [173]李莉. 中学数学新手—熟手—专家型教师备课策略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 [174]刘金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学历史教学设计研究评述[D].华东师范大学,2014. [175]罗玛. “元素及其化合物”内容教科书构成要素的国际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 [176]李同灵. 化学课堂提问要素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177]朱娅梅.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学建模能力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178]张燕. 21世纪初儿童阅读推荐书目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179]王兴燕. 课程视野下的方言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180]胡陶. 小学科学教师对于SSI、SSI教学的观点及教学实践的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181]何嘉. 课堂互动的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182]周坤亮. 指向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组织变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183]纪媛媛. 叶嘉莹的诗词教学思想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12.[184]叶海龙. 教师基于标准的学业成就评价设计和实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185]钟朋. 课程如何应对底层学生的教育冲突经验[D].华东师范大学,2012.[186]桑雪洁. 美国大学儿童学专业课程设置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187]刘潇琳. 高中生立体几何问题解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188]袁文娟. 基于布卢姆认知目标新分类的初中数学教科书习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189]袁思情. 中国、日本、美国和英国高中数学教材三角学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190]施美. 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Word power”板块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191]俞莉丹. 中美英三套初中科学(生物)教材学习难度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192]高靖. 基于学习难度模型的中外初中生物教科书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193]张娜. 代数应用题任务特征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194]刘万稳. 数学系大一学生对标准差的概念性理解[D].华东师范大学,2012.[195]随倩倩. 评估学生条件概率学习的困难[D].华东师范大学,2012.[196]王家伟. 基于GIS的中学生地理空间分析能力培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197]黄洁. 地理系师范实习生课堂教学失误归因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2.[198]徐清清. 美国德克萨斯州初中健康教育(性教育部分)的课程标准和教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199]雷福英. 骨干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的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200]屠靥韵. 六年级学生对扇形的理解[D].华东师范大学,2012.[201]娄满想. 中国、美国和新加坡高中数学教科书中概率统计内容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202]赵纪诺. 中国、日本、新加坡和美国高中数学教科书数列内容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203]谢珺. 中国、新加坡和日本高中数学教科书复数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204]阎珏雯. 清末民初:中学历史教学与国民意识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12.[205]常元. 课程内容与学习经验的转化机制[D].华东师范大学,2012.[206]崔文鑫. 高中生高层次数学认知能力的检测与相关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2. [207]严丽. 课堂师生互动话语结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208]张玉瑜. “支架式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209]焦方瑞. 对话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210]张路一. 上海市中学生思维风格的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211]余婧. 教师信念的传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212]赵萌萌. 校本课例研究中的教师专业发展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213]罗琴琴. 钱基博国文教育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12.[214]吕长生. 教师课堂教学实践能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215]傅彦. 基于证据的小学教师课堂理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216]陈传东. 奖励隐喻及其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表现[D].华东师范大学,2012.[217]蔡文艺. 真实性评价在科学探究技能评价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2.[218]程笑雪. 初中生代数应用题图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219]庞娟. 超越教科书:教师对教科书的抵制与创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220]谌秀云. 中学生化学反应学习进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221]陈花蕊. 中学生科学学科能力的框架建构与测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222]王莹颖. 中学学生对幂与指数函数的理解[D].华东师范大学,2012.[223]卫芸. 代数应用题的类型、结构与分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224]庞泓. 初中地理教材活动系统设计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225]贺小燕. 探究学习型地理教材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226]过晔俊. 中美初中地理教材测评版块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227]金敏. 关于初中生对代数证明认识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228]王柳娇. 利用概念转变解决概念混淆现象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229]谢柳. 基于问题图式的物理问题解决障碍诊断及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230]周雪梅. 中美几何教材内容中的推理与证明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231]鲁小莉. 中美高中数学教材的数学应用水平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232]陈清. 义务教育化学教材“抽象性”国际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233]沈春辉. 中法高中数学教材中的数学文化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234]周慧. 中国、美国、日本和新加坡高中数学教材中矩阵内容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235]张诚. 我国中小学公开课的类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236]钟意菁. 胡适语文教育思想及现实意义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237]李小敏. 阮真中学作文教学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238]尚金兰. 复杂理论视域下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239]陈康林. 建国后人教版高中历史教科书中苏俄史内容的呈现与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2.[240]谢盛. 人民版高中历史教科书评述[D].华东师范大学,2012.[241]张勇智. 中职学校“双元制”教育理念及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242]盛清. 上海市课外教育中青年科技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D].华东师范大学,2013. [243]岳晓婷. 物理学专业师范生PCK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244]王丽君. 华东师范大学动物生理学实验课程多元学习评价体系的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13.[245]周亚军. 学校茶文化教育的现状及实效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246]李叶欣. 高中英语教科书中的大众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247]刘霞. 山东省英语高考命题变化对英语教学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3.[248]周晓旭. 中国、德国、美国高中数学教材幂指对函数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 [249]吴蕾. 教师对学情分析的认知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14.[250]田婷. 小学阶段教师对数学评价任务的认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251]朱倩. 小学语文教师PCK中“学生知识”发展的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 [252]侯晓灿. 科学救国梦的开端[D].华东师范大学,2014.[253]杨正丽. 高中物理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254]赵怡婷. 海峡两岸大学入学历史科目考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255]郎芳芳. 高中生对数学归纳法的理解:结构特征和证明建构的过程[D].华东师范大学,2014.[256]郭文娟. 学生作业的描述性反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257]王冰如. 课堂观察工具评价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258]周芳芳. 初中生数学问题提出能力的调查与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4.[259]邹逸. 新手科学教师与专家科学教师PCK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 [260]尚永青. 教科书“化学与社会”内容整合的国际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 [261]杨莉. 小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对数学学业成绩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3. [262]石亚兵. 伊壁鸠鲁的“灵魂救治”教育观[D].华东师范大学,2013.[263]胥明雨. 新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264]刘志伟. 学习科学视角下的课程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265]陈琛. 小学阅读课教学创新[D].华东师范大学,2013.[266]曲琳.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市小学课程结构变革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 [267]顾若楠. 小学课堂纪律的田野考察[D].华东师范大学,2013.[268]张亚萍. 基于课例研究的教师PCK的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269]彭如倩. 六年级数学资优生数学能力特征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270]吴晨昊. 六年级学生数感的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13.[271]晁言芹. 小学生习作元认知的培养内容与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272]甘敏. 小学五年级学生作文修改能力培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273]程力. 基于合作的小学习作讲评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274]陈加坤子.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练习系统编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 [275]张静静. 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276]冯鲁红. 课堂师生互动话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277]马永鑫. 代数应用题的回忆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278]刘彩玲. 中国内地与台湾高中物理教科书难度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279]周梦琼. 美国T exas州高中健康教育教材《Glencoe Health》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 [280]易英华. 论王力古代汉语教学思想[D].华东师范大学,2013.[281]党璇.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戏剧单元练习系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282]陈飞琴. 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教科书古代诗歌选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 [283]张培. 上海市高中化学教师科学本质观现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284]杨晓. 中日高中化学必修教材中科学探究活动的比较[D].华东师范大学,2013.[285]王雪婷. 高中化学课堂提问与学生思维发展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286]胡恺岩. 中学教师的KCST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287]耿芬.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方式的微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288]张燕. 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实施策略初探[D].华东师范大。

教育类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专业课真题精选

教育类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专业课真题精选

教育类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专业课真题精选一、基础知识类1.试述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学发展的基本历程及其发展趋势。

2.教育价值论中个体论与本体论。

3.什么是现代教育?它有哪些教育基本特征?4.什么是学制?学制建立的依据有哪些?5.试述联想主义、理性主义心理学与实质教育论的关系。

6.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观。

7.教与学的关系。

8.什么是学制?影响学制和改革的因素是什么。

9.试析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

10.赫斯特教育理论的实践性原则。

11.对建构注意学习理论的评述。

12.学记中的教育教学思想13.提升教育质量与促动教育公平的关系。

14.学校教育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影响。

15.杜威是如何看待教育与生活的关系的?介个相关理论,校次谈谈你对“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命题的理解和理解。

16.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础是什么?请从历史渊源、基本观点和内涵、时代意义等方面对其作出全面论述。

17简析教育母的与教学目标的关系。

18.简述常用的教学方法的分类。

19.简述现代教学论的基本精神。

20.试论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21.试论教育理论科学性和价值型的统一。

22.试论教育公平的社会基础。

23.试论知识观对课程改革的影响。

24.论述校长课程领导力和校长如何提升课程领导力。

25.论述教师专业的特点,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26.论述教育质量观,如何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二、理论联系实际类1.当前人们普遍注重教育中的衔接问题,请针对这个问题阐述你的研究方法论。

2.结合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谈谈你对教育功能与教育目的的二者关系。

3.联系当前课堂教学改革实际,谈谈你对“换发课堂的生命力”这句话的理解。

4.当前中小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存有的问题、原因是什么?解决的办法是什么?5.当前课业负担是什么?有效解决的方法是什么?6.你最熟悉的对国内影响的教育理论。

7.试述就近入学政策的分析与评价。

8.我国教育理论界对相关教育本质问题展开了有时代感的大讨论。

2023年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综合333真题

2023年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综合333真题

2023年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综合333真题(回忆卷)学科教学
满分150分,时间180分钟(2022.12.26周日8:30-11:30考试)
答题卡共4大张,可书写的有15页纸(1大张=4页)
试卷非常简洁,就是以下的内容
一、名词解释(5*6=30分)
1. 教育目的
2. 终身教育
3. 有教无类
4. 稷下学宫
5. 自我效能感
6. 道尔顿制
二、简答题(10*4=40分)
1. 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2. 简述蔡元培的“五育并举”教育方针
3. 简述赫尔巴特的教学理论
4. 简述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
三、论述题(20*4=80分)
1. 联系实际,论述班集体的发展阶段及其培养方法
2. 结合实际,论述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理论及其影响
3. 联系实际,论述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对教育工作的启示
4. 联系实际,论述社会变迁对教师角色及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东师⼤大2010年⽐比较教育1.试述⾯面向新世纪世界教育改⾰革的基本趋势,你觉得有何重⼤大意义。

2.谈谈你对“教育国际化对第三世界国家教育发展的有积极作⽤用”这句话的认识。

3.你对⽇日本教育制度的弊端是怎么看的?4.美国的学前教育机构是如何利⽤用社区资源的?你认为我们的幼⼉儿教育机构可利⽤用的社区资源有哪些?应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华东师⼤大2011年⽐比较教育1.请你总结⼀一下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法国教育的特点,对法国的国家发展有何帮助。

2.论述:什么是中央集权制的教育体制,谈谈你的认识。

3.1947年郎之万--华伦教育改⾰革⽅方案的改⾰革六原则及其意义具体有哪些不⾜足和优点。

4.请你阐述德国教师资格证书的特点,它的推⼲⼴广对德国的教育有哪些积极意义。

华东师⼤大2012年⽐比较教育1.请你简述英国1972年《詹⺟母⼠士报告》中关于师资培训的三段试师范教育,有何重⼤大意义。

2.“现代教育和现代教育管理制度的本质特征决定着现代教育管理制度的发展趋向。

”这句话有什么意义,谈谈你的看法。

3.请你试论述英国视导制度的内容以及皇家督学的主要任务。

4.请你谈谈⽇日本⼆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基础教育改⾰革中教师政策制定⽅方⾯面对我国教育改⾰革有何重⼤大启⽰示。

华东师⼤大2013年⽐比较教育1.法国在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上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你认为特别值得我们借鉴的有哪些?为什么,请你说出你的看法。

2.试论述前现代儒家传统中的⼉儿童与⻄西⽅方⼉儿童的⽐比较。

3.德国资助与指导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措施主要有哪些?请就此谈谈你的看法.4.英国“幼⼉儿凭证计划”的基本涵义是什么?请就此谈谈你的认识。

北师⼤大2005年⽐比较教育1、我国⼀一流⼤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理念、制度层⾯面的差距 2、国际⽐比较视⾓角谈课程改⾰革原则3、⽐比较教育对认识教育现象规律的作⽤用4、⻄西⽅方⻢马克思主义⽐比较教育理论模式5、教育国际化对第三世界国家教育的影响。

北师⼤大2005年教育哲学1、名词:善端、个体⽂文化内化、教育平等、⾃自然教育、教育主体;2、全球化下中国传统教育哲学理论及现实意义;论述教育⽆无能论和教育万能论北师⼤大2006年⽐比较教育1、论“⽐比较教育是(或者不是)⼀一⻔门学科”2、⻄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对⽐比较教育研究的重要影响3、讨论赫钦斯与克拉克.克尔⼤大学理念的异同4、欧洲推进“综合中学”过程中的历史经验。

(新特别提⽰示:建议好好读读刘宝存⽼老师的《⼤大学理念的传统与变⾰革》中“⻄西⽅方⼤大学理念的形成与发展”,把⻄西⽅方⾼高等教育理念弄清楚 )北师⼤大2006年教育哲学:名词:1、⽣生活准备说2、道德相对主义3、有道者劝以教⼈人(墨⼦子)4、政教分离原则5、学校消亡论。

论述:1、讨论对教育现象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的必要性、可能性2、运⽤用主客体理论关系分析《学会⽣生存》中“⼈人在创造活动中并通过创造活动来完善⾃自⼰己”加以评论北师⼤大2007年⽐比较教育1、论述萨德勒教育思想对⽐比较教育的影响2、新公共管理理论对⾼高等教育的影响3、“和⽽而不同”哲学思想对⽐比较教育学科建设的影响4、从民族⽂文化的⾓角度分析德国职业技术教育和中国这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北师⼤大2007年教育哲学名词解释:教育成层、良知良能、伊凡伊⾥里奇、要素主义论述:1、根据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谈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的得与失2、从全球化背景探教育的国际性与民族性。

北师⼤大2009年教育哲学1、⽐比较终⾝身教育思潮、全民教育思潮和全纳教育思潮的异同。

2、试析当前我国教育公平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3、试论⼤大众化时代的⾼高等教育质量观。

4、试析⽂文化传统与教育变⾰革的关系。

北师⼤大2009年⽐比较教育1、试析实证主义与相对主义的基本主张。

2、论⾦金融危机对世界教育改⾰革的影响。

3、以⽐比较的视⾓角分析我国⾼高中的⽂文理分科制度。

4、以英美为例制度环境对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

就今年的试题⽽而⾔言,考察的⼤大都是教育热点问题,像⾼高中⽂文理分科、⾦金融危机对教育的影响等等,直接从书本上找到的题⺫⽬目很少。

北师⼤大2010年⽐比较教育1.试⽤用⽐比较教育理论分析"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观点2.试论⽐比较教育研究中的主观性和客观性3.试评述全球化时代⽐比较教育在国家和地⽅方教育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价值4.试分析发达国家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经验北师⼤大2010年教育哲学1.试评述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潮的学术贡献与局限2.试论教育发展中政府、学校与市场的权⼒力关系3.试从进步主义及其批判的视⾓角评析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4.试分析⾼高等教育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作⽤用北师⼤大2011年⽐比较教育1.试从国际⽐比较的⾓角度谈教育发展中的社会参与。

2.试从国际⽐比较的⾓角度谈⾼高中教育发展的多样性。

3.试述“博洛尼亚进程”及其对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

4.试论⽐比较教育研究的开放性。

北师⼤大2011年教育哲学1.试评述杜威“教育即⽣生活”教育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2.试评述新⾃自由主义思潮及其对世界教育改⾰革的影响。

3.试分析知识论变迁对教育的影响。

4.谈谈你对现代学校制度的理解。

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教育学1、试述思想品德的基本要素知、情、意、⾏行的辩证关系及其对德育⼯工作的要求。

2、启发式和注⼊入式的根本区别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要提倡启发式教学?3、你是如何理解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关系的,谈谈你的看法?4、试论述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怎样贯彻这⼀一原则?你是如何看的?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教育学1 联系实际,谈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与具体内容。

2 如何理解教育的经济功能,请你说说你的看法。

3 科技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分析它们的正反⾯面。

4 请你试论述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工作必须要坚持以教学为主,对教育⼯工作有何影响。

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教育学1 试论述教育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并谈谈你的看法。

2 请你就我国教学改⾰革呈现的的趋势发表评论。

3 试论述说明现代社会的教育功能。

4 请你试评论卡罗尔“学校学习模式”的基本观点。

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教育学1 什么是“发现学习”教学模式,请你就此发表看法。

2 简述贯彻德育的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3 试评论教师应具备的科学⽂文化素养。

4 我国教育⺫⽬目的的主要内涵是什么,请你就此发表评论。

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教育学1 教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它可以具体分解为哪⼏几⽅方⾯面的内容?谈谈你看法。

2 试评论现阶段⼩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意义。

3 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和决定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你是怎样看的,说出你的看法。

4 请你谈谈现代教育的特征具体有哪些,请你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外国教育史1.请你简述夸美纽斯的“泛智”思想的原本的涵义及其所体现的法则。

2.谈谈你对实验教育学产⽣生的具体的历史条件、主要成就及局限性的看法。

3.你是怎么看蒙台梭利的幼⼉儿观的,论述⼀一下其对当前学前教育⼯工作有什么指导意义。

4.试论述“教育的⾃自然适应性原则”在卢梭、裴斯塔洛⻬齐、福禄培尔等教育名家那⾥里有何具体的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试题考试科⺫⽬目:外国教育史1.请你试述裴斯泰洛⻬齐教育⼼心理学化的内涵和本质。

2.谈谈你对⻄西欧中世纪教育的基本性质和主要特征的认识。

3.你对“基督教神学教育居主要地位,世俗教育居次要地位”这句话是怎么认识的,请你将你的观点说⼀一下。

4.试论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新教教育和天主教教育的相同点,不同点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外国教育史1请你从你的观点简述雅典教育体系的特点及主要表现。

2谈谈⼗十⼋八世纪末德国的泛爱主义学校运动,发表⼀一下你的看法。

3你是如何看待古代罗⻢马共和晚期的学校教育制度的,请你写出你的观点。

4请你试⽐比较分析⽂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新教教育和天主教教育的联系和区别。

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外国教育史1.你是怎样看待柏拉图关于“学习就是回忆”的观点,请你发表⼀一下你的看法。

2.谈谈你对⻄西欧中世纪早期教育的认识,⽐比如(等级性、宗教性)等⽅方⾯面。

3.请你从你的观点谈谈卢梭关于“给⼉儿童以充分⾃自由”的教育理论。

4.请你试述⼆二⼗十世纪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国国家中等教育的结构及其⾃自⾝身有何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