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基础埋置深度计算
基础埋深
![基础埋深](https://img.taocdn.com/s3/m/c6161edfc1c708a1284a447d.png)
基础埋置深度:
地基规范(GB50007-2011)5.1.4在抗震设防区,除岩石地基处,天然地基上的箱形和筏形基础其埋置深度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5;桩箱或桩筏基础的埋置深度(不计桩长)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8。
高规(JGJ3-2010)12.1.8基础应有一定的埋置深度。
在确定埋置深度时,应综合考虑建筑物的高度、体型、地基土质、抗震设防烈度等因素。
基础埋置深度可从室外地坪算至基础底面,并宜符合下列规定:
1 天然地基或复合地基,可取房屋高度的1/15。
2 桩基础,不计桩长,可取房屋高度的1/18。
当建筑物采用岩石地基或采取有效措施时,在满足地基承载力,稳定性要求及本堆积第12.1.7条规定的前提下,基础埋深可比本条第1、2两款的规定适当放松。
当地基可能产生滑移时,应采取有效的抗滑移措施。
规定基础埋深的原因:
基础的计算埋深:
主要是指对地基承载力进行修正的的基础埋置深度。
基础的埋置深度计算要求见下图:
对照地基规范可以看出,地基规范对于地下室具有独立基础和条形基础的埋深计算偏于安全。
以上关于基础埋深和计算埋深的分析可以看出,两者并不完全等同。
主要参考书目:朱炳寅《建筑地基基础设计方法及实例分析》。
浅析基础埋置深度计算
![浅析基础埋置深度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9b14aff1910ef12d2af9e7a3.png)
浅析基础埋置深度计算摘要:在基坑开挖前,受土体自重应力的作用,土样处于三向应力状态,基坑开挖和土样采集过程中,土体受到扰动,改变了其实际的受力状态,为弥补土工试验及现场浅层平板载荷试验与土样实际受力情况的差异,应考虑基础埋置深度对地基承载力的影响。
基础埋深的根本目的是满足地基础稳定和变形,区分不同情况下的基础埋深,正确的对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进行修正。
关键词:基础基础埋深房屋高度独立基础筏板基础独立基础加防水板基础桩基础地基基础是结构抗震设计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直接关系到结构设计基本数据的正确选取。
对各类构筑物的地基基础进行施工,地基与基础是根本,施工不好将会导致严重问题,比如:构建筑物下沉、倾斜甚至倒塌等。
从结构设计出发,不仅要考虑建筑地基是否处于安全状态,同时还应考虑是否发生过大的沉降和不均匀沉降,在确保地基稳定性的前提下同时满足建筑物实际所以承受的变形能力,此时的承载力称为承载力特征值。
根据《地基规范》第5.2.4条当基础宽度大于3m或埋置深度大于0.5m时,从载荷试验或其他原位测试、经验值等方法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值,应按下式修正:-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由勘察报告提供;、-基础宽度和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按基底下土的类别查表取值;- 基础埋置深度(m),一般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
在填方整平地区,可自填土地面标高算起,但填土在上部结构施工后完成时,基础埋置深度自天然地面标高算起。
对于地下室,如采用箱形基础或筏基时,基础埋置深度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当采用独立基础时,应从室内地面标高算起。
由上式可知基础埋置深度的取值决定了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准确性,也决定了基础设计是否正确。
基础埋置深度的计算问题,其本质是对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修正提高问题。
对填方整平地区基础埋深的计算,规范依据填土的时机确定填方对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影响,先期填土(在结构施工前完成)对地基土承载力有一定的压密提高作用(长期压密对地基土承载力的提高,与填土年限及地基土类别有关),而后填土(在上部结构施工后)则不考虑其对地基土承载力的压密提高作用,仅作为地面超载考虑。
基础埋置深度的定义
![基础埋置深度的定义](https://img.taocdn.com/s3/m/0ba4fc51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a6.png)
基础埋置深度的定义
基础埋置深度是指在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或预应力筋与混凝土之间的距离。
在混凝土结构中,基础埋置深度的确定对于整个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基础埋置深度的确定需要考虑到结构所处地区的地质情况。
不同地质情况下的基础埋置深度是不同的。
例如,在软土地区,基础埋置深度应该较深,以增加结构的稳定性。
而在岩石地区,基础埋置深度可以相对较浅。
基础埋置深度的确定还需要考虑到结构所承受的荷载和荷载的作用方式。
不同荷载和荷载作用方式下,基础埋置深度也是不同的。
例如,在承受垂直荷载的情况下,基础埋置深度应该较深,以增加结构的承载能力。
而在承受水平荷载的情况下,基础埋置深度可以相对较浅。
基础埋置深度的确定还需要考虑到结构的使用寿命和维修难度。
基础埋置深度过浅会导致结构易受到地震、风、水等自然灾害的影响,从而影响结构的使用寿命。
而基础埋置深度过深则会增加维修难度,给维护带来不便。
基础埋置深度的确定还需要考虑到材料和基础形式的选择。
不同材料和基础形式下,基础埋置深度也是不同的。
例如,在使用混凝土基础的情况下,基础埋置深度应该较深,以增加基础的稳定性。
而
在使用桩基础的情况下,基础埋置深度可以相对较浅。
基础埋置深度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以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实际工程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设计和施工,以保证结构的质量和可靠性。
基础埋置深度
![基础埋置深度](https://img.taocdn.com/s3/m/d02e0d9871fe910ef12df864.png)
5.5.3基础埋置深度1.基础埋置深度的定义基础埋置深度(简称埋深)一般是指室外天然地面标高至基础底面的距离。
确定基础埋深,就是选择较理想的土层作为持力层,基础埋置深,基底两侧的超载大,地基承载力高,稳定性好;基础埋置浅,工程造价低,施工工期短。
在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要求等条件的前提下,基础应尽量浅埋,以节省工程量且便于施工。
2.基础埋置深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影响基础埋置深度的主要因素有:建筑物的用途类型及荷载大小性质、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当地冻结深度、建筑场地的环境条件等方面,设计时应综合考虑。
其中工程地质条件对基础设计方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通常把直接支撑基础的土层称为持力层,其下的各土层称为下卧层。
为了满足建筑物对地基承载力和地基变形的要求,应当选择压缩性小、承载力高的坚实土层作为地基持力层,由此确定基础的埋置深度。
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成果报告的地质剖面图,分析各土层的深度、层厚、地基承载力大小与压缩性高低,结合上部结构情况进行技术与经济比较,确定最佳的基础埋深方案。
3.基础埋置深度的计算“基础埋置深度”在规范中经常出现,但有时又有区别:1)《地基规范》-5.2.4条计算修正以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此时采用的埋深主要考虑基础破坏时周围的土体是否能够发挥有利的作用,故区分不同的情况:(1)在填方整平地区,可自填土地面标高算起,但填土在上部结构施工完成后,应从天然地面标高算起。
(2)对于地下室,当采用箱形基础或筏基时,基础埋置深度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
(3)对于地下室,当采用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时,应从室内地面标高算起。
其确定方法如下:(1)对独立基础和条形基础,如图5.5.3-1:①外墙基础的埋置深度:221d d d +=②内墙基础的埋置深度:新近沉积土及人工填土1d 图5.5.3-1独立柱基、条基埋深计算(2)对主楼和裙楼一体的结构,如图5.5.3-2:当B B B 221≥+时,主楼基础的埋深计算时可将基础底面以上范围内的荷载,作为基础两侧的超载考虑并将其折算成等效埋深,然后取实际埋深和等效埋深的最小值。
基础埋置深度
![基础埋置深度](https://img.taocdn.com/s3/m/278bfec50b1c59eef9c7b449.png)
5.5.3基础埋置深度1.基础埋置深度的定义基础埋置深度(简称埋深)一般是指室外天然地面标高至基础底面的距离。
确定基础埋深,就是选择较理想的土层作为持力层,基础埋置深,基底两侧的超载大,地基承载力高,稳定性好;基础埋置浅,工程造价低,施工工期短。
在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要求等条件的前提下,基础应尽量浅埋,以节省工程量且便于施工。
2.基础埋置深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影响基础埋置深度的主要因素有:建筑物的用途类型及荷载大小性质、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当地冻结深度、建筑场地的环境条件等方面,设计时应综合考虑。
其中工程地质条件对基础设计方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通常把直接支撑基础的土层称为持力层,其下的各土层称为下卧层。
为了满足建筑物对地基承载力和地基变形的要求,应当选择压缩性小、承载力高的坚实土层作为地基持力层,由此确定基础的埋置深度。
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成果报告的地质剖面图,分析各土层的深度、层厚、地基承载力大小与压缩性高低,结合上部结构情况进行技术与经济比较,确定最佳的基础埋深方案。
3.基础埋置深度的计算“基础埋置深度”在规范中经常出现,但有时又有区别:1)《地基规范》-5.2.4条计算修正以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此时采用的埋深主要考虑基础破坏时周围的土体是否能够发挥有利的作用,故区分不同的情况:(1)在填方整平地区,可自填土地面标高算起,但填土在上部结构施工完成后,应从天然地面标高算起。
(2)对于地下室,当采用箱形基础或筏基时,基础埋置深度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
(3)对于地下室,当采用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时,应从室内地面标高算起。
其确定方法如下:(1)对独立基础和条形基础,如图5.5.3-1:①外墙基础的埋置深度:221d d d +=②内墙基础的埋置深度:新近沉积土及人工填土1d 图5.5.3-1独立柱基、条基埋深计算(2)对主楼和裙楼一体的结构,如图5.5.3-2:当B B B 221≥+时,主楼基础的埋深计算时可将基础底面以上范围内的荷载,作为基础两侧的超载考虑并将其折算成等效埋深,然后取实际埋深和等效埋深的最小值。
浅谈工程浅基础的埋置深度
![浅谈工程浅基础的埋置深度](https://img.taocdn.com/s3/m/687ad22b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14.png)
浅谈工程浅基础的埋置深度埋深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施工、造价以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等,因此埋深的选择是基础工程设计中重要的一环。
以下是埋深选择时要考虑的若干主要因素,在满足各种要求的情况下,原则上基础应尽量浅埋。
一、工程地质条件地基中直接与基础底面相接触的土层称为持力层,持力层以下的各土层称为下卧层。
为了满足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的需要,基础应尽可能埋在承载力高、压缩性小的良好土层上,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可靠。
当存在软弱下卧层时,还必须注意下卧层的承载力和变形是否满足要求。
选择地基持力层时,当从上至下各土层均是满足要求的良好土层时,可由其他因素来决定基础埋深;当从上到下各土层都是承载力低或压縮性大、不满足持力层要求的软弱土层时,若上部结构荷载较小,各土层仍可作为持力层时,可看成良好土层来对待。
若各土层不能满足要求,可考虑采用底面积较大、刚度较好的基础形式,如条形基础、筏形基础、箱形基础,必要时也可以使用人工地基或深基础方案,具体可做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对于上部是良好土层而下部为软弱土层的情况,可根据良好土层的厚度和上部荷载的大小来确定埋深。
若荷载较大,良好土层较薄,可看成从上到下均为软弱土层来处理,若荷载不大,软弱土层能达2m以上,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宽基浅埋'甚至不埋的基础方案,例如无埋深筏基等。
对于墙基础,若地基持力层顶面倾斜,可沿墙长方向将基础底面做成分段的高低不同的台阶形式,每个分段台阶的长度不宜小于相邻两段面高差的1?2倍,且不宜小于1m。
对于经常承受水平荷载作用的高层建筑、高耸结构,以及建造在斜坡或边坡附近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在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的共同作用下.基础可能和深层土层一起发生整体滑动破坏,这时其埋深必须满足稳定性要求,采用圆弧滑动面法计算出的最危险滑动面上诸力对滑动中心所产生的抗滑力矩与滑动力矩之比应符合不小于1. 2的要求。
二、场地环境条件为了保护基础不受人类和其他生物活动的影响,基础宜埋置在地表以下,要求最小埋深为0,5m岩石地基可不受此限制),且基础顶面宜位于室外地面0.1m以下,同时还须考虑沿建筑物基础周边设排水沟的不利影响。
房屋建筑构造课件第2章第2节基础的埋置深度
![房屋建筑构造课件第2章第2节基础的埋置深度](https://img.taocdn.com/s3/m/ededa70cd4d8d15abf234e7e.png)
图2-5 相邻基础埋深的影响
图2-4 冻结深度对基础埋深的影响
2 基础的埋置深度
(5)相邻基础的埋深 在原有房屋 附近建造房屋时,要考虑新建房屋荷载 对原有房屋基础的影响。一般情况下, 新建建筑物的基础埋深应浅于相邻的原 有建筑物基础埋深,以避免扰动原有建 筑物的地基土壤。当新建建筑物基础埋 深大于原有建筑物基础的埋深时,两基 础间应保持一定的水平距离,其数值应 根据荷载的大小和性质等情况而定,一 般为相邻两基础底面高差的2倍,如图25所示。
2 基础的埋置深度
二、影响基础埋深的因素
(1)地基土层构造 基础应建造在 坚实的土层上,如果地基土层为均匀、承 载力较好的坚实土层,则应尽量浅埋,但 应大于0.5m,如图2-2a所示。
图2-2 地基土层对基础埋深的影响
2 基础的埋置深度
如果地基土层不均匀,既有承载力较好的坚实土层,又有承载力较差的软 弱土层,且坚实土层离地面近(距地面小于2m),土方开挖量不大,可挖去 软弱土层,将基础埋在坚实土层上,如图2-2b所示。若坚实土层很深(距地面 大于5m),可做地基加固处理,如图2-2c所示。当地基土由坚实土层和软弱 土层交替组成,建筑总荷载又较大时,可采用桩基础,如图2-2d所示。具体方 案应在做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图2-3 地下水位对基础埋深的影响
a) 地下水位较低时的基础埋深 b) 地下水位较高时的基础埋深
2 基础的埋置深度
(4)冻结深度 地面以下冻结土 与非冻结土的分界线称为冰冻线,冰冻 线的深度为冻结深度,主要由当地的气 候决定。由于各地区气温不同,冻结深 度也不同, 如北京为1m, 哈尔滨为 1.9m,沈阳为1.2m。如果基础置于冰 冻线以上,当土壤冻结时,冻胀力可将 房屋拱起,融化后房屋又将下沉,日久 天长,会造成基础的破坏,因此基础底 面必须置于冰冻线以下100~200mm, 如图2-4所示。
深基础与浅基础的区别
![深基础与浅基础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2763aaddb9f3f90f76c61b6e.png)
深基础与浅基础的区别●什么是浅基础?在一些教材中,一般认为埋置深度小于某个数值,或埋置深度与基础宽度比值超过某个数值,但这种划分的方法没有反映浅基础与深基础的本质区别,特别在当代工程规模的条件下,由于高层建筑的大量兴建,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地下室的埋置深度越来越深,这种分类思路的缺陷是十分明显的。
●关于深基础和浅基础的区别,有两种考虑,一种的是按基础的埋置深度或者是相对的深度D/B划分,另一种是按施工方法的不同来划分。
●在当代工程规模的条件下,表12-1的分类方法都不适用了。
多层地下室的兴建,已经打破了上述界限,基础的埋置深度已经深达20余米,但仍然是按照浅基础的原则设计的,说明上述分类方法并没有反映浅基础和深基础的根本区别。
●“梅耶霍夫在1951年曾经指出,地基承载力取决于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密度、抗剪强度和变形性质),取决于地基中的原始应力和地下水的情况,取决于基础的物理性质(基础尺寸、埋置深度和基底的粗糙程度),而且也取决于建造基础的方法。
”●梅耶霍夫指出了深基础和浅基础的建造方法的差别对承载机理的影响。
●施工方法的差别对基础的承载性状有重要的影响,浅基础采用敞开开挖基坑的方法,浇筑基础后再回填侧面的土,因此不能考虑侧向原状土层对基础侧面的摩阻力,不考虑对地基承载力的贡献。
而深基础采用挤压成孔或成槽的方法,然后浇筑混凝土或者采用挤压的方法将深基础直接置入土中,即使采用人工挖土的方法,也是在形成的孔中直接浇筑混凝土这种施工方法使桩(墙)壁与侧面天然土体直接接触,侧向土层的制约作用非常明显。
●深基础周围的土体可视为原状的土体或者比原状土的强度更强一些的土体,可以发挥对承载力的贡献。
而浅基础周围填筑的的土体已经完全扰动了,在狭而深的施工空间中填筑的质量很难控制。
因此深基础的侧面可以传递剪应力,而浅基础则不能考虑侧向的摩阻力的作用。
这是深基础的设计计算方法不同于浅基础的最主要的原因。
沉井是一个无底无盖的井筒,一般由刃脚、井壁、隔墙等部分组成。
基础埋深
![基础埋深](https://img.taocdn.com/s3/m/60c32deb4693daef5ef73d87.png)
基础埋深是指从室外设计地面至基础底面的深度。
基础按其埋置深度大小分为浅基础和深基础。
基础埋深不超过5米时称为浅基础。
若浅层土质不良,需将基础加大埋深,此时需采取一些特殊的施工手段和相应的基础形式,如桩基、沉箱、沉井和地下连续墙等,这样的基础称为深基础。
基本信息基础埋深Buried depth of foundation基本原则:在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要求及有关条件的前提下,基础应尽量浅埋基础按其埋深度大小分为浅基础和深基础。
基础埋深不超过5米时称为浅基础目录1基本概念2基本原则3基础埋深4影响因素折叠编辑本段基本概念室外设计地坪分为自然地坪和设计地坪。
自然地坪指施工地段的现在地坪,而设计地坪指按设计要求工程竣工后室外场地经整平的地坪。
埋深大于等于5米或埋深大于等于基础宽度的4倍的基础称为深基础;埋深在0.5米~5米之间或埋深小于基础宽度的4倍的基础称为浅基础。
基础埋深不得浅于0.5米。
折叠编辑本段基本原则在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要求及有关条件的前提下,基础应尽量浅埋。
折叠编辑本段基础埋深建筑物基础应有足够的埋深,以保证建筑物的稳定。
建筑物基础埋深应根据建筑结构的型式、建筑结构的高度等确定。
1、建筑物基础埋深一般应以室外地面算起;如地下室周围无可靠之侧限时,应从具有侧限之标高算起。
2、多层建筑如满足地基稳定、地基强度及地基变形要求、同时又考虑了地沟、管道等因素后,基础宜尽量浅埋。
除岩石地基外。
基础埋深不宜小于500mm。
3、一般情况下,基础埋深宜不小于冰冻深度;若采用灰土基础,冰冻深度应算至灰土顶面;若为砼基础、毛石基础,冰冻深度应算至基础底部或砼垫层底部。
当建筑基础底面之下允许有一定厚度的冻土层时,可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 - 2002中5. 1. 8确定。
4、在填方整平地区,基础两侧的填土顶面标高基本相同时,可自室外填土地面算起。
5、对坡地或山地,建筑四周室外标高一般不等,则基础埋深应自室外标高低的一侧算起。
浅析高层建筑地下室埋深
![浅析高层建筑地下室埋深](https://img.taocdn.com/s3/m/bb5e7ce3e53a580216fcfea3.png)
浅析高层建筑地下室埋深1、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12.1.8条:(1)天然地基或复合地基,可取房屋高度的1/15;(2)桩基础,不计桩长,可取房屋高度的1/182、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5.1.3条是强条:高层建筑基础的埋深应满足地基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要求.位于岩石地基上的高层建筑,其基础埋深应满足抗滑稳定性要求.5.1.4条:在地震设防区,除岩石地基外,天然地基上的箱形和筏形基础其基础的埋置深度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5;桩箱或桩筏基础的埋置深度(不计桩长)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8.2、根据广东省高规13.1.7条:6、7度区地下室不少于一层(常规地下室层高约4m左右‘P280条文说明’)及8度区地下室层数不少于两层时,可不验算基础(包括桩基础)在地震作用下的水平承载力.评价:1、国家规范没有按地震烈度划分埋深,6~9度的埋深都是1/15或1/18,但是9度的水平地震力是6度的8倍,8度是6度的4倍,如果在不同的地震区是相同的埋深,那么在低烈度区合适,在高烈度区就不合适,反之在高烈度区合适,在低烈度区就不合适.所以今后在修订国家规范时,要注意这个问题.2、广东省规范,比国家规范有进步,对地震烈度区进行了划分,对6、7度作为一档,设置一层地下室,对8度区作为一档设置二层地下室,缺点按照高规或者广高规10层及以上或高度大于28米的住宅建筑;高度大于24米的其他建筑是高层建筑,一个在汕头市或者潮州市8度区一个28.5高的住宅需要两层2x4.0米8米左右的地下室,合1/3.56,是不是有点浪费.广东省高规虽然进行了划分,但是其合理性需要在修订规范中考虑.3、如果不满足以上三个规范的要求,把嵌固端放在基础顶面的情况.(1)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5.1.4条文说明,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张在明在8度区的试验,当25层建筑物的基础埋深为3.8米(1/17.8),则稳定安全系数达到1.64,如果该稳定安全系数是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6.7.5-2条公式(6.7.5-6)抗倾覆稳定性计算,那么就是不安全的.B—基础宽度.F—基底反力的合力X—非零应力区宽度G—建筑结构上部重力V—建筑上部水平力合力H—建筑物高度MON—V*2H/3(倾覆力矩)MO—G*B/2(抗倾覆力矩)零应力区所占基底面积比例公式(B-X)/B=(3MON /MO-1)/2.(1)a、公式(1)当MO /MON=3时(B-X)/B=0,零应力区所占基底面积比例为零,即没有零应力区.如果你看看SATWE和其他软件的计算结果中抗倾覆验算,当抗倾覆力矩/倾覆力矩≥3时,零应力区(%)是0,如果当抗倾覆力矩/倾覆力矩<3时零应力区(%)就大于0.b、公式(1)当MO /MON=1时(B-X)/B=1,零应力区所占基底面积比例为1,即全部零应力区.建筑物处于倒塌的零界状态.c、按照《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12.1.7条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4.2.4条高宽比大于4的高层建筑零应力区所占基底面积比例小于15%,按照公式(1)计算得MO /MON=2.31d、按照张在明的8度区试验公式(1)当MO /MON=1.64时(B-X)/B=0.4146,零应力区所占基底面积比例为41.46%,即有41.46%是零应力区.e、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6.7.5-2条公式(6.7.5-6)抗倾覆稳定性计算的要求:抗倾覆力矩/倾覆力矩=1.6.(B-X)/B=0.4375,即有43.75%是零应力区.以上4、5款中1.6或者1.64的安全系数是指要倒塌的安全系数,不是零应力区的安全系数.零应力区过大对建筑物的危害计算如下:当按照a情况计算,最大荷载处是平均值的2倍,如果是桩基础,桩的承载力是按照极限承载力的0.5倍取值,也就是说,此时最大荷载处正好达到桩的极限承载力.当按照b情况计算基础,如果假定地基是刚性,那是在倒塌的边缘,但是地基不是刚性的,当地基压缩变形时,实际楼已经倒塌了.当按照c情况计算基础,平均承载力由(p)/1变为(p)/(1-0.15)=1.17p,最大边缘处的压力为2*1.17=2.35,2.35>2,即大于桩的极限承载力.建筑物可能发生倾斜.当按照d情况计算基础,平均承载力(p)/(1-0.4146)=1.71p,最大边缘处的压力为2*1.71=3.42,3.42>2,即远大于桩的极限承载力.建筑物倾斜很大,也可能倒塌.该情况是在8度区试验的结果,在6、7度区情况会比8度区好,因为没有试验,只能参考判断结果.当按照e情况计算基础,平均承载力(p)/(1-0.4375)=1.78p,最大边缘处的压力为2*1.78=3.42,3.56>2,即远大于桩的极限承载力.建筑物倾斜很大,也可能倒塌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附录Q.0.10条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确定方法.(p)由图1、图2、图3可以看到不管用那种方法确定的单桩极限承载力,如果单桩压力超过单桩极限承载力,单桩的沉降就会进入陡降段,随着压力的继续增大,由上图曲线就知道结果.(2)如果把嵌固端放在基础顶面,按广东省规范13.1.7条就需要验算基础(包括桩基础)在地震作用下的水平承载力,按照13.1.7条文说明有地下室承担的水平剪力,现在由桩基承担,就需要验算桩基的水平承载力.(3)以上a~e的五种情况,只有d情况不知道是不是在大震情况下的试验,e情况是在静力情况下的计算,a、b、c情况都是在多遇地震情况下的情况.如果把嵌固端放在基础顶面,那么就需要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1.0.1条基本的抗震设防目标‘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要求,进行大震不倒的计算.可采用弹塑性静力或动力时程分析方法分析.。
浅谈高层建筑的基础埋置深度谢
![浅谈高层建筑的基础埋置深度谢](https://img.taocdn.com/s3/m/acf36aaaf524ccbff12184fd.png)
浅谈高层建筑的基础埋置深度谢晓杰/郑州华信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摘要】基基础工程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深基础工程,它的造价、工期和劳动消耗占整个建筑工程的比重很大。
高层建筑中用于地基处理和基础的造价约占建筑总造价的1/3左右,在软土地基上尤甚。
合理确定基础埋置深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际经济价值。
【关键词】基础埋置深度高层建筑一、研究基础埋置深度的意义随着城市建设迅速发展,高层建筑大量增加,在拥挤的城市中,高层、超高层建筑日益增多。
由于高层建筑对地基承载力和抗震等的需要,基础埋置深度相应的要比多层建筑加大,这就带来深基础工程所面临的许多新的和复杂的技术难题。
由于建筑高度的不断增加,使得水平荷载(风荷载或地震作用)产生的内力和位移迅速增大。
合理确定基础埋置深度,不仅可以保证满足地基承载力和结构稳定性的要求,防止倾覆和滑移,还可以减少地基沉降量及不均匀沉降引起的房屋整体倾斜;同时可以防止建筑物在风、地震等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倾斜和滑移,并有利于减弱地震反应。
基础埋置深度的确定作为基础设计的首要环节,直接影响着基础设计选型和结构的稳定性,而且关系到地基是否可靠、施工的难易及造价的高低。
因此通过对确定高层建筑埋深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指出目前规范对埋置深度确定上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合理确定基础埋置深度必须考虑的因素和技术措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确定基础埋置深度的影响因素基础的埋置深度是指室外设计地面至基础底面(或承台底面)的垂直距离,简称基础的埋深。
在确定高层建筑的基础埋置深度时,应综合考虑建筑物的高度、体型、工程地质和水文条件、抗震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动力效应、环境条件的影响等因素,还应考虑建筑物的用途、相邻建筑物及设备基础的埋深,并应满足抗倾覆和抗滑移的要求。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以下简称《规程》)对高层建筑的基础埋置深度有如下要求“:天然地基或复合地基基础,可取房屋高度的1/15,桩基础可取房屋高度的1/18(桩长不计在内)”,但这一量化要求仅反映了房屋总高度H对基础埋置深度的影响。
基础的埋置深度和影响因素
![基础的埋置深度和影响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1948f16c84868762cbaed513.png)
基础的埋置深度和影响因素
图2-3 基础埋深与土质的关系
基础的埋置深度和影响因素
按地基条件选择基础埋深时, 还要求从减少不均匀沉降的角度 来考虑,当土层分布明显不均匀 或各部分荷载差别很大时,对同 一建筑物可采用不同的基础埋深 来调整不均匀沉降量。
基础的埋置深度和影响因素
3. 水文地质条件
当建筑场地存在地下水时,应确定地下水的常年水 位和最高水位,以便选择基础埋深。一般宜将基础设置 在地下常年水位和最高水位之上,这样既可以避免施工 时排水困难,还可以防止或减轻地基土层的冻胀。当地 下水位很高时,应将基础埋置在最低地下水位200 mm 以下,此时基础底面不会处于地下水位变化的范围内, 避免了地下水浮力对基础的影响,如图2-4所示。
基础的埋置深度和影响因素
图2-4 地下水位对基础埋深的影响
基础的埋置深度和影响因素
4. 地基土冻结深度
细颗粒土具有冻胀现象,地面以下冻结土与非冻结土的分界线 称为冰冻线。土层的冻结深度取决于当地的气候条件,气温越低、 低温持续时间越长,土层的冻结深度就越大。土壤冻胀时产生的冻 胀力将基础向上拱起,当天气转暖时,冻土解冻,冻胀力消失,基 础又会下沉,这种冻融循环容易造成基础变形、地基沉降,严重时 会使基础开裂、破坏。因此,一般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了解土层 的冻结深度,将基础埋置在冻结深度以下不小于200 mm处,如图2 -5 所示。对于冰冻线浅于500 mm的南方地区或地基土为非冻胀土 的情况,可不考虑土的冻融循环对基础埋深的影响。
(4)当地基软弱土层的厚度大于5 m时,对于总荷载较小 的建筑物应尽量利用表层软弱土层作为地基,将基础埋于软弱土 层内,如图2-3(d)所示。必要时应加强上部结构的整体性, 增大基础底面积或用换土、压实等方法对地基进行人工加固处理。 是采用人工地基还是把基础埋在坚硬土层内,应进行经济比较后 确定。
基础埋置深度的确定与应用
![基础埋置深度的确定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e13c2156312b3169a451a4f6.png)
第2 3期
S I N E&T C N O YIF R CE C E H OL G O MATON N I
o建筑 与工程 0
科技信息
基础埋置深度的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与应用
庞 巍 张树 剑‘ 郭 端▲ (. 1 青岛商业网点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 青岛 260 ;. 6002 青岛理工大学建设工程监理咨询公司 山东 青岛 263 ) 603
0 引言
A— — 基 础 底 面 面 积
G ——基 础 自重和基础上 的土重 . 于一般实体基础 , 对 可近似 地 任何建筑 物都是埋置在地表 以下一定深度 .该深度如何确定 . 以 Ad 。 可取 = 0 N/ 地 下 2k m , 及在设计计算 如何使用该深度 . 一直 困扰着很多工程人员 。在本 文中 取 G = 。 , 为基础及 回填 土的平 均重度 , 水位 以下部分应扣除浮力。d 为基 础埋深 。 将深 入探讨 基础埋深 的确定及其应用 。 22 计算基底附加压力时埋深的应用 . 1 基 础 埋 置深 度 的确 定 ‘ 建筑物建 造前 . 的 自重应力早 已存 在于土层 中 . 基础砌 置于 土 若 天然地 面上 . 则基底反力就是新增加于地基表面的基底 附加 压力 。一 基础 的埋置深 度( 简称埋深 ) 是指基础底 面到室外设计地 面的距 故只有基底 附加压力才 离 。选择埋深是基础设计工作的重要一环 , 因为它关 系到地基的可靠 般天然 土层在 自重作用下压缩变形早已结束 . 基础通 常是埋 置在天然地 面下一定深度 。 因此 , 性、 施工 的难易程度 、 工期的长度及造价 的高低 。 对大量 中小型建筑一 使地基产生 附加变形 基底 附加压力是上部结构和基础传到基底 的平均压力 般采用浅埋基础 , 但考虑到基础的稳定性、 基础 大放脚 的要求 、 动植物 建筑 物建造后 . 重应力之差 , 按下式计算 : 活动 的影响等 因素 . 岩石地基外 , 除 基础埋 深一般 不宜小 于 O m, . 且 与基 底处原先存在 于土中的 自 5 p ——基底附加压力 ,P ; k a 基础顶 面至少低于室外设计地面 01 .m 影响基础埋深 的选择主要 因
基础埋置深度
![基础埋置深度](https://img.taocdn.com/s3/m/206f5599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68.png)
基础埋置深度1、基础的埋置深度,应按下列条件确定:1)建筑物的用途,有无地下室、设备基础和地下设施,基础的形式和构造;2)作用在地基上的荷载大小和性质;3)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4)相邻建筑物的基础埋深;5)地基土冻胀和融陷的影响。
2、在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要求的前提下,当上层地基的承载力大于下层土时,宜利用上层土作持力层。
除岩石地基外,基础埋深不宜小于0.5m。
3、在抗震设防区,除岩石地基外,天然地基上的箱形和筏形基础其埋置深度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5;桩箱或桩筏基础的埋置深度(不计桩长)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l∕18o4、基础宜埋置在地下水位以上,当必须埋在地下水位以下时,应采取地基土在施工时不受扰动的措施。
当基础埋置在易风化的岩层上,施工时应在基坑开挖后立即铺筑垫层。
6、当存在相邻建筑物时,新建建筑物的基础埋深不宜大于原有建筑基础。
当埋深大于原有建筑基础时,两基础间应保持一定净距,其数值应根据建筑荷载大小、基础形式和土质情况确定。
7、季节性冻土地基的场地冻结深度应按下式进行计算:Zd=Z0∙ψ2s∙ψ2w∙ψ2e(5.1.7)式中:Z d—场地冻结深度(m),当有实测资料时按Zd=h'-ZXz计算;h'——最大冻深出现时场地最大冻土层厚度(m);∆z—最大冻深出现时场地地表冻胀量(m);Zo—标准冻结深度(m);当无实测资料时,按本规范附录F采用;Ψ三—土的类别对冻结深度的影响系数,按表5.1.7-1采用;Ψ,Λ土的冻胀性对冻结深度的影响系数,按表5.1.7-2采用;ψze——环境对冻结深度的影响系数,按表5.1.7-3采用。
表5.1.7-1土的类别对冻结深度的影响系数注:环境影响系数一项,当城市市区人口为20万~50万时,按城市近郊取值;当城市市区人口大于50万小于或等于100万时,只计入市区影响;当城市市区人口超过IoO万时,除计入市区影响外,尚应考虑5km以内的郊区近郊影响系数。
关于独立基础埋置深度的几点讨论
![关于独立基础埋置深度的几点讨论](https://img.taocdn.com/s3/m/f3e21a2f5901020207409c2b.png)
关于独立基础埋置深度的几点讨论作者:徐江王智华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31期摘要:地基基础埋置深度的确定对地基基础的设计非常重要,大家也非常熟悉,但在设计中,仍有一些很常见的问题大家容易忽略、犯错误,这里列举几点请大家在设计中参考。
Abstract: the embedment depth of foundation is so important to the design of foundation, bu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design of foundation, and it is worth to be careful. There are some notes in the paper.关键词:基础的埋置深度;柱下独基Keywords: embedment depth of foundation; Individual foundation中图分类号:TU47 文献标识码:A基础的埋置深度是指基础底面到天然地面的垂直距离。
选择合适的埋置深度关系到地基的可靠性、施工的难易程度、工程的长短及造价的高低,选择合适的基础埋置深度是基础设计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确定浅基础的基础埋深的原则是凡能浅埋的尽量浅埋。
但考虑到基础的稳定性、动植物的影响因素,除岩石地基外,基础最小埋深不宜小于0.5m,并要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条件。
影响基础埋深的条件很多,应综合考虑以下多种因素选定:建筑物的用途类型及荷载大小性质;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相邻建筑物基础埋深的影响;地基土冻胀和融陷的影响;但基础埋置深度的计算问题,其本质是对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修正提高问题。
1.对于地下室底面防水板下有软弱层的基础埋置深度,应按软弱层下的实际地基反力(防水板自重、地下室地面建筑做法重及地下室地面的活荷载按《荷载规范》第5.1.2条要求折减后的数值)来确定基础的等效埋深。
《北京地区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DBJ01-501-92)第6.3.5条规定,对于具有条形基础或独立基础的地下室,其基础埋置深度(《地基基础》第5.2.4条)按下图分别计算:1)外墙基础的埋置深度:2)内墙基础的埋置深度:①地基持力层为一般第四纪沉积土②地基持力层为新近沉积土及人工填土注意:的取值:如果地下室底面防水板下无软弱层,按定义取;如果地下室底面防水板下有软弱层,应根据防水板底面的反力取折算埋深(等效埋深),即确定基础的等效埋深。
浅基础、基坑 浅基础施工、基坑
![浅基础、基坑 浅基础施工、基坑](https://img.taocdn.com/s3/m/b7879247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eb.png)
二、砌体基础质量检验
2.实测项目与检查方法
三、扩大基础质量检验
1.基本要求 1)所用的水泥、砂、石、水外掺剂及混合材料的质量和规格必须符 合有关规范的要求,按设计的配合比施工。 2)基底处理及地基承载力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3)地基超挖后,严禁回填虚土。 4)扩大基础混凝土,应在整个水平截面范围内水平分层进行浇筑。
二、基坑开挖及坑壁围护
1)挡板支撑 适用于开挖面积不大、挖基深度较浅、 地下水位较低的基坑。挡板支撑的作用是挡 土,工作特点是先开挖,后设围护结构。
二、基坑开挖及坑壁围护
2)钢板结合支撑 适用于挖基深度在 3m以上,或基坑过宽 由于支撑过多而影响出 土时的基坑。
二、基坑开挖及坑壁围护
3)板桩支撑 当基坑平面尺寸较大,且基坑较深,尤其是当 基坑底面在地下水位以下超过1m,且涌水量较大 不宜用挡板支撑时,或因土质、水文资料、场地的 限制,基坑开挖对邻近建筑物有影响时,可以采用 板桩支撑。
二、基坑开挖及坑壁围护
1.不设围护的基坑 当基坑较浅,地下水位较低或渗水量较少,不 影响坑壁稳定时,坑壁可不设置围护,将坑壁挖成 竖直或斜坡形。竖直坑壁只适宜在岩石地基或基坑 较浅又无地下水的硬黏土中采用。
二、基坑开挖及坑壁围护
2.基坑围护结构的设置 当坑壁土质松软,边坡不易稳定,或放 坡开挖受场地限制,或危及邻近建筑物安全 ,或土方量过大时,可采用坑壁竖直开挖并 加设围护的方法。
扩大基础混凝土,应在整个水平截面范围内水平分层进行浇筑。 大体积扩大基础混凝土,当水平截面过大,不能在前层混凝土初凝或 重塑前浇筑完成次层混凝土时,可分块进行浇筑。
六、基础的浇筑、养生和基坑回填
石砌基础在砌筑中应使石块大面朝下,外圈块石及所有砌体均必须 坐浆饱满,石块要求丁顺相间,以加强石块间的连接,每层应保持基本 水平。
1.2 基础的埋置深度
![1.2 基础的埋置深度](https://img.taocdn.com/s3/m/cb3fe526cc175527072208e6.png)
1.2 基础的埋置深度
二、影响基础的埋置深度的因素 3、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基础宜埋置在 1、地下水位以上 2、常年最低地下水 位以下至少200mm
避免地下水的升降对基础底部产生上浮力,同时满 足地基土稳定性要求。
“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单元1 地基与基础
1.2 基础的埋置深度
高等教育出版社
1.2 基础的埋置深度
1
5.3.1 组合体的类型 一、基础的埋置深度概念
2
二、影响基础埋置深度的因素
1.2 基础的埋置深度
一、基础的埋置深度概念 基础的埋置深度不宜小于 0.5m(除岩石地基外)。
保证有足够的土层包裹基础,
1.2 基础的埋置深度
二、影响基础的埋置深度的因素 4、地基土冻胀和融陷的影响
冻土层和非冻土层的分界线叫冰冻线。 基础应尽量埋置冰冻线以上。
1.2 基础的埋置深度
二、影响基础的埋置深度的因素 5、相邻建筑物的基础埋深
当存在相邻建筑物时,新建建筑物的基础埋深 不宜大于原有建筑基础。 当埋深大于原有建筑基础时,两基础间应保持 一定净距,其数值应根据建筑荷载大小、基础形式 和土质情况确定。
以防基础产生滑移失稳。
基础的埋置深度——指室外设计地坪到基础 底面的垂直距离。
室外设计地坪——是指按总平面图要求的绝对标高 将自然地坪垫高或下挖后的地坪。
1.2 基础的埋置深度
二、影响基础的埋置深度的因素 1、建筑物的用途,有无地下室、设备基础和 地下设施,基础的形式和构造 2、作用在地基上的荷载大小和性质
浅谈建筑物基础的埋置深度
![浅谈建筑物基础的埋置深度](https://img.taocdn.com/s3/m/685780f8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33.png)
浅谈建筑物基础的埋置深度[摘要]基础作为建筑物地面以下的承重结构,承受建筑物上部结构传下来的荷载,并把上部荷载连同其自重一起传给地基,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基础计算如出现错误,轻则对建筑单体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重则会使建筑在适用期间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破坏,甚至是倒塌。
而基础埋置深度作为基础计算的重要参数之一,下面我将对基础埋置深度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基础、埋置深度、冻深[引言]所谓建筑物基础的埋置深度一般指的是基础底面到室外设计地面的距离,简称基础埋深。
对于有地下室的建筑,当采用独立基础时,基础埋深为基底至地下室地面的距离;当采用箱型基础或筏板基础时,基础埋置深度应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
由此可见,基础形式、结构形式等条件的不同,都有可能造成基础埋置深度的不同,甚至区别很大。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以下称基础规范)规定:在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的前提下,当上层地基的承载力大于下层土时,宜利用上层土作为持力层,除岩石地基外,基础埋深不宜小于0.5m,当然基础埋置深度的确定其实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以下称基础规范)中第5节的规定,我们知道影响建筑物基础埋深主要有五个因素,即:1.建筑物的用途,有无地下室、设备基础和地下设施,基础的形式和构造;2.作用在地基上的荷载大小和性质;3.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4.相邻建筑物的基础埋深;5.地基土冻胀和融陷的影响;下面我将就此五大影响因素来谈谈建筑物基础的埋置深度。
(一)我们在计算基础前,首先会根据建筑物的功能性、结构形式、地基承载力、以及水文地质条件等来确定基础的结构方案,即:采取何种基础形式并确定基础埋深。
下面举例说明:某30层住宅楼,建筑高度90.6m,地下室与地下停车库相连,场地条件为圆砾,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450kPa,地下水位埋深 3.5m。
根据《基础规范》第5.1.3条和5.1.4条的要求,高层建筑基础的埋置深度应满足地基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要求;在抗震设防地区,除岩石地基外,天然地基上的箱形和筏形基础其埋置深度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5,桩箱或桩筏基础的埋置深度(不计桩长)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8。
浅基础类型与埋深
![浅基础类型与埋深](https://img.taocdn.com/s3/m/29285a125727a5e9856a6194.png)
岩石锚杆基础
按构造类型
筏板基础
壳体基础
箱形基础
扩展的含义
上部结构通过墙、柱等承重构件 传递的荷载,在其底部横截面上
造成的压强通常远远大于地基的
承载能力。因此在墙、柱之下设 置水平截面向下扩大的基础-扩
展基础,以使荷载扩散分布于扩
大后的基础底面,使之满足地基 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
7.2.1 无筋扩展基础
条形基础
d a 3.5b tg
矩形基础
d a 2.5b tg
不需进行稳定性验算。 L>(1~2) H
a
b
d
(a)方案:浅基础 (b)方案:沉井 (c)方案:桩基础
(6)水文地质条件
原则:遇水时,基底应尽量放在地下水位以上;
若遇承压水时,应验算基坑的稳定性; 含承压水时,基槽槽底的安全厚度h0:
式中 bi——无筋扩展基础任一台阶的宽度(mm); Hi——相应的台阶高度(mm); tan一无筋扩展基础台阶宽高比的允许值,可按表 7.3选用。
受拉破坏点
刚性角:砼一般为45度,砖大约33.7度。
(2)抗剪承载力
Vs 0.366 ft A
VS ——基本荷载组合下沿墙(柱)边缘或变阶处单位长度 的剪力设计值; A——沿墙(柱)边缘或变阶面处混凝土单位长度的面积; Ft ——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主要类型
(1)砖 基 础
优点:就地取材、价格便宜、施工简单。 砌筑方式:台阶式, 俗称“大放脚”。为满足高宽比的要
求,常采用两皮一收和二一间隔收。
垫层设置:常做100mm厚垫层,超出基底宽约50100mm,
但不计入基宽与埋深。
基础埋置深度的的设计原则
![基础埋置深度的的设计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827ae879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e4.png)
基础埋置深度的的设计原则基础埋置深度的设计原则深度学习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热门技术,已经在各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在深度学习中,基础埋置深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和技巧。
本文将介绍基础埋置深度的设计原则,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技术。
基础埋置深度的设计原则之一是选择合适的激活函数。
激活函数在神经网络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引入非线性因素,提高神经网络的表达能力。
在选择激活函数时,要考虑到函数的非线性程度,避免使用过于简单的线性函数,同时也要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函数,以免导致梯度消失或梯度爆炸的问题。
基础埋置深度的设计原则还包括合理设置网络的层数和宽度。
层数和宽度是深度学习模型中的两个重要参数,它们决定了模型的复杂度和表达能力。
在设计模型时,要根据具体的任务需求和数据量来确定层数和宽度。
通常情况下,增加层数可以提高模型的表达能力,但也会增加计算和训练的复杂度。
而增加宽度可以增加模型的容量,但也会增加计算和存储的成本。
因此,在设计模型时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
基础埋置深度的设计原则还包括选择适当的损失函数。
损失函数是深度学习模型中用于衡量模型预测结果与真实结果之间的差距的函数。
在选择损失函数时,要根据具体的任务需求和数据特点来确定。
对于分类任务,常用的损失函数包括交叉熵损失函数和softmax损失函数。
对于回归任务,常用的损失函数包括均方误差损失函数和绝对值损失函数。
选择合适的损失函数可以帮助模型更好地学习任务的特征和规律,并提高模型的性能。
基础埋置深度的设计原则还包括合理的初始化和正则化策略。
初始化是指在神经网络训练之前对网络权重和偏置进行初始化的过程。
合理的初始化策略可以帮助模型更快地收敛和更好地学习数据的特征。
常用的初始化策略包括随机初始化、Xavier初始化和He初始化等。
正则化是指在损失函数中引入额外的惩罚项,以减小模型的复杂度,防止模型过拟合。
常用的正则化策略包括L1正则化、L2正则化和dropout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基础埋置深度计算
摘要:在基坑开挖前,受土体自重应力的作用,土样处于三向应力状态,基坑开挖和土样采集过程中,土体受到扰动,改变了其实际的受力状态,为弥补土工试验及现场浅层平板载荷试验与土样实际受力情况的差异,应考虑基础埋置深度对地基承载力的影响。
基础埋深的根本目的是满足地基础稳定和变形,区分不同情况下的基础埋深,正确的对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进行修正。
关键词:基础基础埋深房屋高度独立基础筏板基础独立基础加防水板基础
桩基础
地基基础是结构抗震设计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直接关系到结构设计基本数据的正确选取。
对各类构筑物的地基基础进行施工,地基与基础是根本,施工不好将会导致严重问题,比如:构建筑物下沉、倾斜甚至倒塌等。
从结构设计出发,不仅要考虑建筑地基是否处于安全状态,同时还应考虑是否发生过大的沉降和不均匀沉降,在确保地基稳定性的前提下同时满足建筑物实际所以承受的变形能力,此时的承载力称为承载力特征值。
根据《地基规范》第5.2.4条当基础宽度大于3m或埋置深度大于0.5m时,从载荷试验或其他原位测试、经验值等方法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值,应按下式修正:
-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由勘察报告提供;
、-基础宽度和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按基底下土的类别查表取值;
- 基础埋置深度(m),一般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
在填方整平地区,可自填土
地面标高算起,但填土在上部结构施工后完成时,基础埋置深度自天然地面标高算起。
对于地下室,如采用箱形基础或筏基时,基础埋置深度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当采用独立基础时,应从室内地面标高算起。
由上式可知基础埋置深度的取值决定了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准确性,也决定了基础设计是否正确。
基础埋置深度的计算问题,其本质是对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修正提高问题。
对填方整平地区基础埋深的计算,规范依据填土的时机确定填方对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影响,先期填土(在结构施工前完成)对地基土承载力有一定的压密提高作用(长期压密对地基土承载力的提高,与填土年限及地基土类别有关),而后填土(在上部结构施工后)则不考虑其对地基土承载力的压密提高作用,仅作为地面超载考虑。
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基础的埋置深度应按下列条件确定;
1.建筑物的用途,有无地下室、设备基础和地下设施,基础的形式和构造;
2.作用在地基上的荷载大小和性质;
3.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4.相邻建筑物的基础埋深;
5.地基土冻胀和融陷的影响。
下面介绍下各种类型基础的基础埋置深度取值方法。
一.独立基础、条形基础
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的基础埋置应从室内地面标高算起,并且在季节性冻土地区基础埋置深度宜大于场地冻结深度。
简图如下:
二.筏形基础、箱形基础
在抗震设防区,除岩石地基外,天然地基上的箱形和筏形基础其埋置深度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5。
对于地下室,如采用箱形基础或筏基时,基础埋置深度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
简图如下:
三.独基加防水板基础、条基加防水板基础
在抗震设防区,除岩石地基外,
根据《北京地区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DBJ01-201-92)第6.3.5条规定,对于具有条形基础或独立基础的地下室,其基础置深度按上图分别计算:
1.外墙基础的埋置深度:
2.内墙基础的埋置深度:
1)一般第四纪沉积土
2)新近沉积土及人工填土
对于地下室底面防水板下有软垫层的基础埋置深度,就按软垫层下的实际地基础反力(防水板自重、地下室地面建筑做法重及地下室地面的活荷载按《荷载规范》第5.1.2条要求折减后的数值)来确定基础的等埋度,。
四.主楼和裙楼一体的结构
(1)当为超补偿基础(即裙楼基础底面以上的荷载小于土重),且B1+B2>2B(对照《地基规范》对浅层平板载荷试验的平板载荷试验的基坑尺寸的要求,可知当B1、B2不相等时按此计算偏于安全),对主楼结构的地基承载力进行深度修正时,可将裙楼基础底面以上范围内的荷载,作国基础两侧的超载考虑并将其折算成等效计算埋深(<,为基础的实际埋深)。
而当B1+B2≤2B时,由于地下室的实际埋深>,且回填土离主楼距离较近,其计算埋深还可以根据工程经验适当加大,当无工程经验时,可不考虑其有利影响,也可按线性插入(B1+B2=2B时为,B1+B2=0时为)确定。
(2)当为欠补偿基础(即裙楼基础底面以上的荷载不小于土重),对主楼结构的地基承载力进行深度修正时,可直接取计算埋深等于设计埋深。
以上是几种类型基础的埋置深度的计算,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公式中关于基础埋置深度(m)的解释“对于地下室如采用箱形基础或筏基时,基础埋置深度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是有条件的,只有当基础底面地基反力的平均值不小于挖去的原有土重时,才可以按上述规定计算。
当为超补偿基础(即建筑物的重量小于挖去的土重,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地基承载力较低的及大面积纯地下室结构中)时,应按建筑物重量的等效土层厚度计算基础等效埋置深度,并取=。
对于所有各类带地下室(底面有软垫层的地下室除外)基础的埋置深度计算,均可按基底标高处实际底反力来确定基础的等效埋深,,需同是满足条件。
综上所述,不同类型基础的埋置深度的计算是不同的,设计时应特别注意地基承载力修正时采用的基础埋深与基础的埋深不完全一致;
1)当为超补偿基础时,基础的计算埋深小于基础的实际埋深;
2)当为欠补偿基础时,基础的计算埋深等于基础的实际埋深;
3)当为独立柱加防水板基础时,应根据防水板底面的反力取折算埋深;
4)任何情况下,均可根据基础底面的实际反力确定折算的基础埋深(≤基础的实际埋深)。
参考文献: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2]《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DBJ13-17-91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
[4]《北京地区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DBJ01-201-92)
[5]《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GBJ79-91
[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方法及实例分析》朱炳寅娄宇杨琦
[7]《建筑结构设计问答及分析》朱炳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