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专题十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教案
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一、本章内容的地位和功能本章所选择的金属元素钠、铝、铁、铜颇具代表性:两种主族,两种副族;一种非常活泼的金属,两种比较活泼的金属,一种不活泼金属;除钠外其余三种均为常见金属。
学生通过初中化学的学习以及生活、生产中的一些实例,已对它们有所认识,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利用已有的经验对将要学习的相关问题进行思考,也能够把刚学知识和日常生活中金属的应用结合起来。
从知识编排上,在第一章从实验学习化学和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基础上,本章开始介绍具体的元素化合物知识。
先介绍金属及其化合物、然后介绍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金属(或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
要了解物质世界,了解化学,需要从构成常见物质的元素知识着手。
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基本知识。
这些知识既可以为前面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又可以为学习《化学2》中的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理论知识奠定基础;还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化学的一些基本方法;还能使学生深刻体认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生活条件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二、内容结构与特点分析《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结构体系[1]如图1所示。
从图1所示的知识结构可以看出,新课程一改传统的元素化合物教学路线,即“结构——性质——用途”的教学路线,它没有利用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的知识来研究元素化合物,而是强化物质分类和氧化还原理论对物质性质研究的指导作用。
这使得新课程的内容呈现出与原有教材不同的特点。
1. 内容选择与呈现方式的变化原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的编排上,金属知识呈现的内容比较分散,涉及碱金属(高一)和几种重要的金属(高二)两章,耗时长。
而新课程将原人教版高中化学中的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融为一章,根据物质分类思想进行内容呈现。
新课程标准对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标准规定为“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2]。
高中化学教案:探索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
高中化学教案:探索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引言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
了解和掌握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对于理解化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都至关重要。
本教案将通过详细介绍不同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及其应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世界。
1. 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概念H1 元素的定义和分类根据化学元素周期表,元素是由一种原子类型组成的物质。
元素根据其物理和化学性质可以分为金属、非金属和半金属元素。
金属元素通常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而非金属元素通常是不良导体,半金属元素则具有介于两者之间的性质。
H2 化合物的构成和分类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物质。
化合物可以根据其化学键的类型分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是由正、负离子通过电荷吸引力结合而成的,如氯化钠(NaCl),而共价化合物则是由共享电子结合而成的,如水(H2O)。
H1 元素的物理性质元素的物理性质包括密度、熔点、沸点、硬度等。
不同元素的物理性质因其原子结构和相互作用力而异。
例如,金属元素具有较低的密度,较高的熔点和沸点,而非金属元素则通常具有较高的密度和较低的熔点和沸点。
H2 元素的化学性质元素的化学性质包括其与其他物质反应的能力和方式。
例如,金属元素通常可以与非金属元素形成化合物,并能与酸反应释放氢气。
另一方面,非金属元素通常与金属形成离子化合物,并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
H3 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化合物的物理性质依赖于其组成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键的类型。
例如,离子化合物通常具有高熔点和良好的溶解性,而共价化合物则通常具有较低的熔点和较差的溶解性。
H4 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取决于其组成元素和化学键的类型。
化合物可以参与各种化学反应,如酸碱中和、氧化还原等。
例如,氯化钠可以与硫酸反应生成盐和酸,而水可以与氯气反应生成盐酸。
H1 元素的应用元素的应用非常广泛,涉及到各个领域。
高中化学金属材料的教案
高中化学金属材料的教案
目标:了解金属的性质和应用,掌握金属材料的特点和分类。
一、引入问题:你身边有哪些金属制品?金属有什么特点?
二、学习内容:
1. 金属的性质: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和硬度等性质。
2. 金属的应用:金属在日常生活中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3. 金属材料的分类:常见的金属元素和合金,如铁、铜、铝等。
三、学习方法:
1. 观察金属制品,了解金属的特点;
2. 实验验证金属的性质,比如金属导电性的实验;
3. 分组研究一个金属元素,了解其性质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引入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2. 教师讲解金属的性质和应用,并举例说明。
3. 实验操作:进行金属导电性实验,观察结果并总结。
4. 小组讨论:分组研究一个金属元素,了解其性质和应用。
5. 总结:学生总结金属的特点和应用,进行讨论。
五、复习和作业:
1. 复习金属材料的性质和应用;
2. 完成金属材料的分类练习。
六、指导建议: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实验操作等方式,加深对金属材料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
高中化学高考精品备课教案:铁及其重要化合物
金属及其化合物(含答案)铁及其重要化合物课标要求核心考点五年考情核心素养对接1.结合真实情境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铁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2.了解铁及其重要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结合实例认识铁及其化合物的多样性铁及其氧化物2023广东,T7;2023新课标卷,T7;2023上海,T11;2023年1月浙江,T4;2022全国甲,T13;2022广东,T6;2022年1月浙江,T8;2021全国乙,T9;2021河北,T1;2021广东,T15;2021山东,T5;2021湖南,T2;2020年1月浙江,T9;2020北京,T2;2020上海,T6;2019上海,T4;2019江苏,T3;2019全国Ⅰ,T7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运用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描述铁及其化合物的变化;能联系铁及其化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解释宏观现象;能根据典型实验现象说明铁及其氧化物、氢氧化物可能具有的性质,评估所作说明或预测的合理性。
2.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能根据教材中给出的问题设计制备氢氧化亚铁的简单实验方案。
3.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从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中提取铁的氧化物的性质,了解铁的氧化物的用途,并建立铁的氧化物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联系铁的氢氧化物2023重庆,T8;2021湖北,T5;2019天津,T2;2019年4月浙江,T28命题分析预测1.高考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铁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的正误判断,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等,以工艺流程题的形式考查铁的化合物的制备。
2.2025年高考仍会以铁及其化合物在生活中的应用为真实情境,结合实验探究或工艺流程考查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另外,铁元素为过渡元素,结构特殊,也会在物质结构类试题中出现考点1铁及其氧化物1.铁(1)铁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特性[1]银白色固体或[2]灰黑色粉末良好[3]易被磁铁吸引(2)从原子结构角度认识铁的化学性质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第[4]四周期第[5]Ⅷ族,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最外层有2个电子,在反应中易[6]失去电子,故铁单质的化学性质活泼,有较强的[7]还原性。
专题--金属及其化合物
一、第IA族(碱金属)(一)、包含的金属元素:(氢)锂钠钾铷铯(钫*)(铷和铯在高中阶段了解其危险性即可)(二)、物理性质:质软,具有金属光泽,可燃点低,锂密度小于煤油甚至小于液体石蜡,钠、钾密度比煤油大,比水小,因此锂封存于固体石蜡中,钠钾保存于煤油中,铷铯因过于活泼需要封存在在充满惰性气体的玻璃安瓿中。
(三)、化学性质:1、与氧气反应:①对于锂,R+O2→R2O(无论点燃还是在空气中均只能生成氧化锂)②对于钠,R+O2→R2O(空气中) R+O2→R2O2(点燃)③对于钾,R+O2→R2O(空气中) R+O2→R2O2(氧气不充足时点燃) R+O2→RO2(氧气充足时)因此,我们认为,钾在点燃时的产物为混合物④对于铷和铯,在空气中就可以燃烧,生成复杂氧化物,高中范围内不做过多了解2、与酸反应:R+H+→R++H2(碱金属先与水解氢离子较多的酸反应,然后才与水反应)3、与水反应: R+H2O→ROH+H2①锂与水反应现象:短暂的浮熔游响(因生成了溶解度较小的LiOH,附在锂的表面,影响了反应的继续进行,反应速率越来越慢,直至完全停止)②钠和钾常温反应现象:浮熔游响红,密度小于水,漂浮于水面,,迅速“熔”成小球(实际上是与水反应放热引起的、金属与水发生反应质量体积变小的共同作用,讲授时认为是反应放热),由于生成了氢气,小球四处游动,并发出呲呲的响声,在反应后的溶液里加入酚酞,发现溶液变为粉红色或红色。
③铷铯与水反应的现象:放入水中即发生爆炸反应,十分危险。
4、与有机物的反应:R+M-OH→M-OR+H2(反应不如与水反应剧烈,但仍可以看到低配版的浮熔游响红)5、与卤素反应:R+Cl2→RCl(现象:冒白烟)6、与硫反应:R+S→R2S(爆炸式反应,危险)7、锂与氮反应:Li+N2→Li3N(知道其为一种优良催化剂即可,高中范围内不需要掌握)8、钠与氢气反应:Na+H2→NaH(高温条件)(四)、常见化合物及其化学性质1、氢氧化钠(烧碱,有强烈的腐蚀性)可与酸及酸性气体反应,也可以与两性氧化物发生反应OH-+H+→H2O OH-+CO2→CO3-+H2O(过量CO2:OH-+CO2→HCO3-)OH-+Al→AlO2-+H2↑2、碳酸钠(苏打,纯碱)可与酸反应,可与酸性气体反应,可在高温下分解为氧化钠和二氧化碳CO3-+H+→H2O+CO2 CO3-+CO2+H2O→HCO3-3、碳酸氢钠(小苏打)可与酸反应可加热分解HCO3-+H+→H2O+CO2 NaHCO3—△→Na2CO3+H2O+CO2↑4、过氧化钠(优良制氧物质,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作漂白剂)可与酸反应(注意反应顺序为先水后酸!),可与水反应可与湿润的二氧化碳反应(与干燥的二氧化碳不反应)可与二氧化硫反应可与三氧化硫反应可以与钠发生归中反应可吸收氮氧化合物Na2O2+H2O→NaOH+O2↑Na2O2+CO2→Na2CO3+O2↑Na2O2+SO2→Na2SO4 Na2O2+SO3→Na2SO4+O2Na2O2+Na→Na2O Na2O2+NO→NaNO2 Na2O2+2NO2= 2NaNO35、氢化钠(强碱性物质,极度危险品)NaH+O2→NaOH(潮湿的空气中极易自燃) 不溶于有机溶剂,溶于熔融金属钠中,是有机实验中用途广泛的强碱。
人教版高中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学段及学科
高中化学
教材版本
人教版
单元名称
《《元素及其化合物》》
单元教材主题内容与价值作用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的前两章主要介绍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理论,此部分主要以实验方法和基本理论为主。第三章《元素及其化合物》内容的出现让学生的理论和实验研究有了具体的素材,学生可以观察常见的化学反应现象,分析反应过程中可能涉及的反应原理,并利用实验手段和理论分析加以证明。我们还可以利用不同金属性质不同,为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等内容的学习做好铺垫。本章内容素材丰富,部分知识在初中化学中已经有所介绍,其内容与生活较为接近,因此容易被学生接受。
课时安排
第一节课以相同价态硫的相互转化为线索进行教学;第二课时将以化合价变价(主要研究升价);第三课时主要研究化合价降价。第一节课在教学中采取从复习硫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常见化合价态、常见化合物入手,常见含硫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教学策略:如硫酸酸的通性:1.能使指示剂变色;2.酸+活泼金属盐+氢气;3.酸+碱盐+水;4.酸+碱性氧化物盐+水;5.酸+盐新盐+新酸;6.硫酸盐+盐新盐+新盐,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第二课时的教学中从硫的负二价到零价,从零价到正四价,从正四价到正六价之间的关系进行复习探究教学设计,引导回忆常见的氧化剂,然后利用常见的氧化剂进行探究实验学习,如:硫化钠与氯化铁反应,亚硫酸钠分别与氯化铁、酸性高锰酸钾反应探究。还有如: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的探究学习中,我们大胆对这节课进行重新设计:第一课时利用初中所学的复分解反应规律进行学习,这节课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对其性质进行推导,大胆探索,并结合实验进行验证,教学中以氧化亚铁、亚铁盐和氢氧化亚铁之间的相互转化,氧化铁、铁盐和氢氧化铁之间相互转化为主线进行氧化铁、氧化亚铁、四氧化三铁的性质,氢氧化铁和氢氧化亚铁制备的学习。最后通过课后的补充资料也可以扩充学生的视野。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案例精品多篇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案例精品多篇高中化学教学设计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案例篇一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一、教材分析钠是碱金属中的典型代表,是学生在高中学习的第一个金属元素,把它编排在高一教材中第三章讨论,是因为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材中已经介绍了碳酸钠、氯化钠、氢氧化钠等钠的化合物的知识,为高中钠元素的系统学习奠定了基础,可以使学生感觉相对更简单,有利于减轻学生在高中学习初期的不适应感;还有利于复习巩固第一章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的知识,通过对钠元素的学习,总结出学习金属元素的学习方法和模式,这将有利于今后其它金属元素的学习。
二、学情分析刚进高一的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金属元素(如铁),同时还学习过钠的某些化合物(如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的一些知识,他们也有进一步探究更多金属元素的求知欲和兴趣,这使得他们对于钠的学习将更轻松;另外,在初中他们已看过教师的演示实验,也做过一些简单的学生实验,具有了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这些都会成为本节课教学的有利支撑点。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金属钠的主要物理及化学性质;2、了解金属钠的保存方法及用途;3、掌握钠的氧化物的重要性质,了解它们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让同学们体会怎样运用观察法进行实验探究;2、通过对钠跟氧气的反应及过氧化钠性质的实验探究,让学生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并认识到实验过程中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小组探究实验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创新精神和同学间的交流合作学习的协作精神;2、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实验习惯和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1、金属钠和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2、金属钠的氧化以及与水反应的原理。
【难点】 1、初步学会以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方法在研究物质性质中的运用,初步掌握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2、钠在空气中加热的实验现象的解释五、教学方法实验法、讨论法、观察法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实验仪器:小刀、镊子、滤纸、三角架、酒精灯、烧杯、火柴、坩埚、坩埚钳、盖玻片实验药品:钠单质、酚酞、稀硫酸铜溶液、蒸馏水、盐酸七、教学过程八、板书设计九、课后作业 1、钠的物理性质:颜色#,熔点#(高、低),密度#(大、小),硬度#(大、小)。
高中化学金属元素讲解教案
高中化学金属元素讲解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金属元素的基本性质。
2. 掌握金属元素的周期表位置和化学性质。
3. 熟悉金属元素的常见用途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
1. 金属元素的电子结构。
2. 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 金属元素的应用。
教学难点:
1. 理解金属元素的晶体结构。
2. 掌握金属元素的合金制备和特性。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课件。
2. 实验设备和化学品。
教学步骤:
Step 1:引入
通过展示金属元素的图片和化学式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对金属元素的兴趣。
Step 2:金属元素的基本性质
介绍金属元素的晶体结构、导电性、热传导性等基本性质,并通过实验展示金属的导电性和塑性。
Step 3:金属元素的周期表位置和化学性质
讲解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性质,介绍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反应特点。
Step 4:金属元素的应用
通过案例介绍金属元素的常见用途,如铁的制造、铝的生产和金的应用等。
Step 5: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概括金属元素的基本特点和重要性,鼓励学生深入学习和探索金属元素的世界。
教学延伸:
1. 分组讨论金属元素的应用和特性。
2. 实验探究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 观察金属元素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深入了解金属元素的性质和应用,提高他们对金属元素的认识和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化学学科的热爱和求知欲。
第10讲 常见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课件)-2023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全国通用)
Cu+Cl2
CuCl2,2Cu+S
Cu2S
②铜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
2Cu+O2+H2O+CO2
Cu2(OH)2CO3
③将 Cu 与浓硫酸混合加热。
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④Cu 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N
+
3Cu+8H
3Cu2++2NO↑+4H2O
HC +H+
HC
H2O+CO2↑
④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呼吸面具中产生O2的原理。
2Na2O2+2H2O═4NaOH+O2↑
2Na2O2+2CO2═2Na2CO3+O2
(3)扫除易忘知识盲点。
钠能够置换出金属性比其弱的金属
①钠与盐溶液反应,不能置换出盐中的金属,钠与熔融的盐反应才可能置
换出盐中的金属。
⑤常用FeCl3溶液腐蚀铜板(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Cu+2Fe3+═Cu2++2Fe2+
⑥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将氨水逐滴滴入CuSO4溶液的反应过程。
Cu2++2NH3·H2O═Cu(OH)2↓+2N+
Cu(OH)2+4NH3·H2O═[Cu(NH3)4]2++2OH-+4H2O
(3)知识盲点。
3+
Al
+3HC
Al(OH)3↓+3CO2↑
⑥用离子方程式分别表示
3+
高中化学教案金属材料
高中化学教案金属材料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金属材料的基本性质和特点;2. 掌握金属材料的常见使用和加工方法;3. 能够区分不同金属材料之间的差异。
教学内容:1. 金属材料的基本性质和分类;2. 金属材料的常见使用和加工方法;3. 不同金属材料之间的比较和应用。
教学准备:1. 课件PPT;2. 实验仪器:金属样品、氧化铁、砂纸等;3. 实验操作指导书;4. 板书和粉笔;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引入金属的日常应用场景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二、讲解金属材料的基本性质和分类(20分钟)1. 介绍金属的基本性质,如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和韧性等;2. 分类讲解不同金属材料的特点和用途,如铜、铁、铝等。
三、实验操作(30分钟)1. 学生按照实验操作指导书的步骤进行金属材料的实验操作;2. 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
四、讲解金属加工方法(20分钟)1. 讲解金属的冷加工和热加工方法;2. 分析金属材料的加工技术及其应用领域。
五、课堂讨论(10分钟)学生结合实际应用场景,讨论不同金属材料的优缺点及使用方法。
六、总结(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金属材料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七、课后拓展(10分钟)学生可自行查阅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金属材料的知识和发展趋势。
教学反馈方式:1. 学生课后完成作业,检查学生对金属材料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 学生实验报告评分,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全面了解金属材料的基本性质和特点,掌握金属材料的常见使用和加工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高中化学教案:元素和化合物的分类
高中化学教案:元素和化合物的分类一、元素的分类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根据元素的性质和特点,可以将元素分为金属和非金属两大类。
1. 金属元素金属元素大多数具有金属光泽、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能和高密度等特点。
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通常会丢失电子形成阳离子。
常见的金属元素有铁、铜、锌等。
2. 非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大多数没有金属光泽,通常是不良的导电导热体。
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通常会获得电子形成阴离子。
常见的非金属元素有氧、氮、氢等。
根据元素周期表的分类,元素还可以进一步分为主族元素和过渡金属元素。
1. 主族元素主族元素是周期表中1A到8A族元素,它们的化合价主要是1、2、3、-3和-2。
主族元素的化合物在形成化学键时通常会丧失或获得对应的电子。
2. 过渡金属元素过渡金属元素是周期表中3B到12B族元素,它们的化合价可以是多种不同的值。
过渡金属元素的化合物通常具有丰富的颜色和不同的磁性。
二、化合物的分类化合物是由两种或更多种元素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物质。
根据元素之间化学键的性质和成分的比例,化合物可以分为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和金属间化合物等几种类型。
1. 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是由金属和非金属元素通过离子键结合而成的物质。
离子化合物的特点是具有高熔点和电解质的性质。
在离子晶体中,阳离子和阴离子以静电力相互吸引。
2. 共价化合物共价化合物是由两个非金属元素通过共价键结合而成的物质。
共价化合物的特点是通常具有较低的熔点和不导电的性质。
共价键的形成是通过元素之间共享电子。
3. 金属间化合物金属间化合物是由两个或多个金属元素通过金属键结合而成的物质。
金属间化合物的特点是通常具有高电导率和良好的导热性能。
金属键的形成是通过金属元素的电子云相互重叠。
根据化合物的组成和化学式,化合物还可以分为二元化合物、三元化合物和多元化合物等。
1. 二元化合物二元化合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氯化钠(NaCl)和氧化铁(Fe2O3)等。
高中铁及其化合物教案化学
高中铁及其化合物教案化学教学内容:高中化学——铁及其化合物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掌握铁及其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理解铁的性质、反应特性以及相关化合物的性质和制备方法。
教学重点:铁的性质、反应特性、制备方法以及常见的铁化合物。
教学难点:理解铁在氧气和酸中的反应特性,掌握铁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工业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实验器材、教学资料等。
教学过程:一、铁的性质及制备方法1. 铁的性质:介绍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重点讲解铁的磁性、铁的稳定性等。
2. 铁的制备方法:简要介绍铁的提取方法,如高炉法、直接还原法等。
二、铁的化合物及其性质1. FeO(氧化铁):介绍FeO的性质、制备方法以及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Fe2O3(三氧化二铁):讲解Fe2O3的性质、制备方法以及在颜料和磁性材料中的应用。
3. Fe3O4(亚铁氧化铁):探讨Fe3O4的性质、制备方法以及在制备磁性材料中的应用。
三、实验环节1. 实验一:观察铁与氧气的反应产物,观察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实验二:用盐酸溶液浸泡铁片,观察反应产生气体,验证铁的酸性反应特性。
四、课堂讨论1. 根据实验结果,讨论铁在氧气和酸中的反应特性。
2. 探讨铁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和为什么选择铁作为原料。
五、作业布置1. 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和实验报告。
2. 阅读相关教材,了解更多有关铁及其化合物的知识。
教学结束后,学生应该能够全面了解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反应特性和制备方法,以及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同时,能够对铁的性质和化合物有更深入的理解,为今后学习化学提供坚实的基础。
高中化学《铁及其化合物》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设计:考纲要求:1.理解Fe 的化学性质,铁的重要化合物。
2.理解以Fe2+、Fe3+的相互转化为例,理解变价金属元素的氧化性、还原性。
3.使学生掌握实验探究活动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即发现问题→形成课题→建立假说→检验论证→评价发展)通过小组讨论、口语汇报的形式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4.通过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科学的态度、勇于探索的品质学习化学;通过创设问题情景,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诱导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小组合作铁处于元素周期表中什么位置?画出铁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并分析铁的原子结构特点及主要化合价根据原子结构分析铁的常见价态26Fe 位于第四周期第VIII 族通过原子结构分析化合价,加深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理解铁的主要化合价为+2、+3:Fe- 2e- = Fe2+Fe-3e- =Fe3+小组合作总结铁跟哪些物质反应能生成+2 价铁的化合物?跟哪些物质反应能生成+3 价铁的化合物?从氧化还原的角度找氧化剂还原剂找到常见的氧化剂分辨它们氧化性的相对强弱小组合作铁的重要氧化物有哪些?它们各有哪些重要的性质?从铁与氧气反应条件的不同得到反应产物不同,从而复习铁的三种氧化物氧化物FeO Fe2O3 Fe3O4FeO+2H+=Fe2++H2OFe2O3+6H+=2Fe3++3H2O色态黑色粉末红棕色粉末磁性黑色Fe3O4+ 8H +=Fe2++2Fe3++4H2O 晶体,俗称 铁红 磁性氧化铁小组合作 铁的氢氧氧化物有哪些?它们各有哪些重要的性质?Fe (OH )2 Fe (OH )3特别强调氢氧化亚铁的不稳定白色不溶固体 红褐色不溶固体 性,易被氧气氧化为氢氧化铁 4Fe(OH)2+O 2+2H 2O=4Fe(OH)3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实验探究 如何制取铁的氢氧氧化物? 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通过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讨论研究讨论研究方法,设计实验方案方法, 设分小组谈论,然后小组评价计实验方案小组活动 如何实现Fe 2+和Fe 3+之间的相互 探讨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转化?还原性交流探究结果,总结相互转化关系合理选用氧化剂和还原剂交流探究如何检验溶液中Fe 2+ 和Fe3+的存在小组展示对学生总结的规律进行总结性描述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准确的认识小组活动实验室中如何保存铁盐和亚铁盐?如何配制其溶液?小组展示亚铁盐:因Fe 2+易被氧化,其晶体应密封保存。
高中化学《铁及其化合物》教案
课题备课人:时间:课型: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以及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铁是生活中常见的元素,并且是具有可变价态的金属。
这一部分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实际的化学反应进一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目标1、能列举描述以及辨识铁及其重要化合物的重要性质、化学性质及实验现象。
2、能设计氢氧化亚铁的制备方案。
3、能说出Fe2+、Fe3+的检验及其相互转化。
重难点不同价态铁的化合物间的转化规律授课流程、内容、时间双边活动设计意图一、引入:时间---1、如果人体缺铁,会出现什么症状?怎么办?2、铁元素都有那些常见化合价?不同价态能体现出什么性质?板书课题 2.3.3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二、出示学习目标:时间---1、能列举描述以及辨识铁及其重要化合物的重要性质、化学性质及实验现象。
2、能设计氢氧化亚铁的制备方案。
3、能说出Fe2+、Fe3+的检验及其相互转化。
三、出示自学指导:时间---阅读课本53-56页,填写学案中知识梳理部分。
四、后教:时间-----一、铁元素的存在1.铁的物理性质:地壳含量_____,纯铁为_____,熔沸点______,良好的____________。
2.存在形态:(1)_____态:0价(_______)(2)_____态:+2,+3价(矿石,如黄铁矿:_____赤铁矿:______磁铁矿:______、菱铁矿:_____)3化学性质:以及Fe + S加热条件下生成FeS,Fe +H2O (g)高温条件下生成Fe3O4和H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属的分类高中化学教案
金属的分类高中化学教案
目标:了解金属的分类方法及特点,掌握金属元素的常见属性和应用。
教学内容:
1. 金属的性质和特点
2. 金属的分类方法
3. 常见金属元素的属性和应用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幻灯片
2. 实验室设备和材料
3. 金属元素的周期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展示一些金属制品,引出金属作为一种常见的物质,并介绍金属的一些普遍性质。
二、讲解金属的性质和特点
1. 导电性和热导性
2. 韧性和延展性
3. 光泽和密度
三、介绍金属的分类方法
1. 金属性化合物的配位数
2. 针对性质和成分的分类
3. 基于金属原子的结构分类
四、讨论常见金属元素的属性和应用
1. 铁、铜、铝等金属元素的性质和应用
2. 不同金属元素在生活和工业中的重要性
五、实验演示
通过实验展示金属的导电性和热导性,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金属的特点。
六、概括总结
总结金属的性质、分类方法及常见金属元素的属性和应用,强化学生对金属的理解和掌握。
七、作业布置
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金属的常见性质和特点,掌握金属元素的分类方法及应
用情况,为后续学习提供了基础知识。
备注:本教案仅供参考,实际教学中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变化。
高中化学高中 金属及其化合物《铁的重要化合物》教案
必修1 第三章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第三课时)《铁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铁的重要化合物》是高中化学人教版第三章第二节第三课时内容。
本节课主要包括铁的氢氧化物和亚铁离子和三价铁离子鉴别两个部分。
首先,从本章的内容来说,本章是学习元素知识的开始,是从理论知识到元素知识的过渡,为前面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知识的材料,对后面非金属元素知识的学习又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另外,再从这一章的内容来说,本章内容主要包括几种典型金属的单质和化合物。
其中这几种典型的金属主要是活泼金属:钠,较活泼的两性金属:铝,较活泼的常见金属:铁,不活泼的金属:铜。
本章通过横向对比的方法进行安排,使得这些知识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突出各自的特性。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铁的氢氧化物的制取方法和化学性质。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动手和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3. 掌握铁盐和亚铁盐的检验方法。
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4. 通过铁的氢氧化物制备的实验探究,让学生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铁的氢氧化物的性质、Fe3+的检验四、教学难点氢氧化亚铁的制备五、教学过程【引入】生活场景再现,影视作品中演员身上的血是怎么来的?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提问】1. 如何得到稳定的白色的氢氧化亚铁沉淀?2.有哪些方法可以创造无氧环境?【讲解】方法:1. 将胶头滴管插入溶液以下,再滴加NaOH 溶液2. 用煮沸的蒸馏水配制盐和碱溶液,且使用新配制的FeSO4溶液和NaOH溶液。
3. 在配好的溶液上面加一些油或苯4.通常充入氢气、稀有气体等【板书】铁的氢氧化物——化学性质思考、交流。
小组讨论学生回答:除去试管和溶液中氧气, 创造无氧环境聆听、思考培养学生思考、交流、表达能力、及时评价,进一步明确探究重点、学习重点。
学会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弹簧夹Fe+稀硫酸NaOH溶液【讲解】①与酸反应Fe(OH)3+ 3H+ = Fe3++3H2O Fe(OH)2+ 2H+= Fe2++2H2O②Fe(OH)2不稳定,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4Fe(OH)2 + O2 +2H2O = 4Fe(OH)3③Fe(OH)3常温下稳定,受热易分解:对比归纳总结:铁的氢氧化物【板书】二、Fe3+和Fe2+的鉴别【实验探究】在试管里注入少量FeCl2溶液和FeCl3溶液,再滴入几滴KSCN溶液,观察发生的现象。
铁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第一节《铁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铁及其化合物”是高中化学必修课程中核心内容,是高中一年级全体学生都应学习的重点化学内容。
铁元素不仅是典型的金属元素,还是重要的变价元素。
铁及其化合物,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在生活、生产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本节的内容要求是:结合真实情境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铁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了解它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含:了解Fe的物理性质和化学反应,认识Fe3+的氧化性和鉴别,掌握Fe2+与Fe3+的转化规律。
本节课铁及其化合物,以麦片含有铁粉引起大众惊慌这一新闻事件引入,以“麦片中是否含有铁粉”——“为什么麦片中添加铁粉”——“服用补铁剂的注意事项”——“补铁剂的定性和定量检测”为教学主线,将Fe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Fe2+与Fe3+性质和相互转化,以及Fe2+与Fe3+的检验鉴别等学科知识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发展物质性质和物质用途关联、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社会价值的认识水平,并在不断应用中促进核心素养的发展,提升从“解题”到“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通过初中化学及高一前阶段的学习,学生对铁及其化合物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具备了分类研究物质性质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具有了氧化还原理论和离子反应的概念。
因此,学生对于本节课的学习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方法;通过前期的学习,学生具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观察分析和表达交流的能力,但在严密性、完整性、科学性及逻辑推理等方面尚存在欠缺。
本节课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从物质类别、核心元素的价态两个角度来认识物质的化学性质,逐步建立、完善和应用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视角和模型。
三、教学目标1.通过对麦片中是否含有铁粉的实验探究,以及对加入还原铁粉作用的分析,诊断并发展学生对铁的性质认识水平(孤立水平、系统水平)。
2.通过对Fe的化学性质的分析,以及Fe2+与Fe3+相互转化条件探讨和实验方案设计,诊断并发展学生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两个视角认识物质间转化关系认识的结构化水平及科学探究水平(基于经验水平、基于概念原理水平)。
高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及课后题
高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及课后题高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及课后题本节重点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材在兼顾学生已有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实验基础上,采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根据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初步感受金属的活动性。
教材特别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对重点内容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采用探究的方式,通过实验,层层引导,深入讨论,让学生自己归纳得出结论。
通过练习,应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在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同时,也为后面学习酸的化学性质作了知识上的铺垫.金属的化学性质(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酸、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反应能否发生进行简单的判断。
2、能力目标: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的培养和结果分析的训练,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能力。
能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情感目标:①通过学生亲自做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
②通过对实验的探究、分析,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③使学生在实验探究、讨论中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增强协作精神。
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应用。
难点1、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反应能否发生。
2、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某些与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学情分析本课题知识贴近生活,是学生很感兴趣的一个课题。
作为九年级的学生,在本课题之前,已经多次进行过实验探究,初步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在学习了氧气、碳等非金属单质的性质后已具备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为学习金属的性质奠定了知识和方法基础。
而且整个课题的引入、探究、得出结论、练习巩固都完全由学生参与,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会被充分的调动起来,可轻松学习并应用知识。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讨论。
课前准备仪器药品试管、镊子、镁条、铝丝、锌粒、铜片、稀盐酸、稀硫酸、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硫酸铝溶液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十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专题要点】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是高考中的重点内容.在高考题中主要以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设计的实验、推断、计算的形式出现.在解这类题目时,除了掌握必要的有关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转化关系的知识外,还要具备一定的推理、实验和分析能力。
涉及到的考点有:1.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2.钠为代表的碱金属化合物性质及应用3.镁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4.铁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5.金属活动性关系与氧化还原知识和离子反应知识的联系应用6.常见的金属的性质与电解质溶液.电解理论的综合应用7.以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为背景的综合计算8.以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为背景的实验试题【考纲要求】1.常见金属元素(如Na、Al、Fe、Cu等)⑴了解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
⑵了解常见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⑶了解合金的概念及其重要应用。
2.了解海水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前景及化学在其中可以发挥的作用。
了解从海水中提取镁的反应原理及有关化学反应3.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⑴能依据所提供的资料或信息,获取并归纳元素化合物的性质。
⑵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具备研究元素化合物性质的基本思路。
⑶尝试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等原理研究元素化合物性质【教法指引】1.利用原子守恒、得失电子守恒和电荷守恒来解决涉及金属知识的习题,深入理解金属单质(或原子)的还原性,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注意从氧化还原的角度掌握金属知识主线2.理解联系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利用电解质溶液相关知识解决金属离子的有关知识,包括相关的计算、分析、归纳是高考的基础考查点。
3.金属与酸的相关计算,以及涉及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的混合计算是高考经常考试的重点,尤其是联系新科技、新发现和社会相关的知识,注意解题方法的总结归纳。
【知识网络】一、金属元素的通性1、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和在周期表中的位置:⑴结构特点: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____,原子的半径(与同周期元素相比)___。
⑵位置:金属元素集中于元素周期表的______方,分布于______族和所有的_____族中,_____族是完全由金属元素构成的族。
2、金属性强弱的判断规律:⑴跟水(或非氧化性酸)反应的剧烈程度;⑵金属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的强弱;⑶置换反应;⑷原电池的正、负极;⑸电解时金属阳离子的放电顺序(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
3、金属单质的性质:⑴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①金属在化学反应中都较容易失去电子被氧化:M-ne—=M n+。
可以根据___________判断金属单质还原性的强弱。
②金属单质跟酸反应的规律:按金属活动性顺序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与非氧化性酸(如盐酸、稀硫酸等)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与非氧化性酸发生置换反应,实质是:M+nH+= M n++H2↑等物质的量的金属与足量的酸反应,生成H2物质的量多少决定于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
等质量的金属跟足量的酸反应生成H2的多少应如何判断?__________________。
B、与强氧化性酸的反应:Fe和Al遇冷的浓硫酸、浓硝酸发生钝化反应强氧化性酸跟金属反应不能生成H2,为什么?写出几个典型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类。
⑴碱性氧化物,如Na2O、FeO、CuO、Fe2O3等,其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两性氧化物,如Al2O3,其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⑶过氧化物,如Na2O2、BaO2等,其晶体中存在的阳离子是_____,阴离子是___;过氧化物典型的化学性质是,原因是,为什么H2O2也存在此典型性质?。
5、金属氢氧化物:NaOH、Ca(OH)2、Mg(OH)2、Al(OH)3、Fe(OH)3、Cu(OH)2①属于强碱的是________________②难溶于水的是_________________③受热易分解的是________________④易被氧化的是_______________⑤能经水解反应生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⑥和HI反应不能生成对应价态金属盐的是_________。
实验室中如何制备Al(OH)3和Fe(OH)3?为什么?6、金属的冶炼:⑴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方法:根据金属活动性强弱,常用以下三种方法:电解法,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热还原法,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热分解法,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应用小结二、重点金属元素化合物1、镁铝及其化合物(1)镁是活泼金属,虽不跟碱性溶液反应,但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也能与水解呈酸性的盐溶液反应产生H 2。
(2)注意对Al 2O 3、Al(OH)3两性的理解,以及对Al 3+、-2AlO 存在条件的认识。
Al 2O 3、Al(OH)3仅能溶于强酸和强碱溶液中(如在氨水和碳酸中均不溶),Al 3+、-2AlO 只能分别存在于酸性与碱性溶液中Al 3+与下列离子不能大量共存:-OH 、-23CO 、-3HCO 、-23SO 、-2S 、-2AlO ,其中-OH 是因为直接反应,其余均是“双水解”;-2A l O 与下列离子不能大量共存:H +、-3HCO 、NH 4+、Al 3+、Mg 2+、Cu 2+。
其中H +和-3HCO 是因为直接反应(-2AlO + -3HCO +H 2O=Al(OH)3↓+-23CO ),其余也是“双水解”。
(3)注意正确理解图象的涵义图示中每个曲线或每条曲线的转折点(拐点),都反映了特定的反应,若没有找对,或对生成沉淀和沉淀溶解所需加入(或通入)溶液(或气体)的量之比没搞清,易导致错误。
注意研究以下几个实验现象及产生沉淀的量与加入物质的量的数量关系的图象: ①向AlCl 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 溶液直至过量;②向AlCl 3和MgCl 2混合中逐滴加入NaOH 溶液直至过量;④向HCl 、MgCl 2、AlCl 3混合液中逐滴加入NaOH 溶液直至过量;③向NaAlO 2溶液中逐滴加入HCl 溶液直至过量;⑤向HCl 溶液中逐滴加入NaAlO 2溶液直至过量。
这些是以化学知识为载体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的重要的命题内容,认真研究一定会有益处(4)Mg(OH)2的溶解度小于MgCO 3。
所以在碱性溶液中Mg 2+总是转化为Mg(OH)2沉淀,产生的MgCO 3也会在加热的条件下逐渐转化为Mg(OH)2[MgCO 3+H 2O(沸水)=Mg(OH)2+CO 2↑]。
三、碱金属元素化合物(1)注意钠及其化合物溶于水所得溶液浓度的计算中,Na及Na2O2溶于水均会产生气态物质,所得溶液的质量应是原混合物质的质量总和减去产生气体的质量。
(2)注意Na2O2跟CO2和水蒸气组成的混合气体反应时的先后顺序。
若先发生反应:2 Na2O2+2H2O=4NaOH+O2↑,必还发生2NaOH+ CO2=Na2CO3+H2O,即应先考虑Na2O2跟CO2的反应(3)正确理解“焰色反应”:①它是元素的一种物质性质。
无论是金属离子或金属原子均能发生焰色反应。
它属物理变化过程。
②不是所有元素都有特征的焰色。
只有碱金属元素以及钙、锶、钡、铜等少数金属元素才能呈现焰色反应③焰色反应的显色过程与气体物质燃烧时产生各色火焰的过程有着本质的区别。
焰色反应并非金属及其化合物自身发生燃烧反应而产生各种颜色火焰的过程,而是它们的原子或离子的外围电子被激发而产生的各种颜色的光的过程。
四、过渡元素化合物(1)NO与Fe2+在酸性条件下,不能共存。
3(2)过量的Fe与硝酸作用,或在Fe和Fe2O3的混合物中加入盐酸,要注意产生的Fe3+还可以氧化单质Fe这一隐含反应:Fe+2Fe3+=3Fe2+。
(3)注意FeCl3、Fe2(SO4)3的水溶液蒸干所得剩余固体的区别。
FeCl3溶液加热浓缩时,因Fe3+水解和HCl的挥发,得到的固体为Fe(OH)3,如灼烧后得到红色的Fe2O3固体。
但Fe2(SO4)3溶液蒸干时,因硫酸是难挥发性酸,将不能得到Fe(OH)3固体(4)注意亚铁盐及Fe(OH)2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成三价铁的化合物。
如某溶液中加入碱溶液后,最终得到红褐色沉淀,并不能断定该溶液中一定含有Fe3+,而也可能含有Fe2+。
(5)注意铁单质与强氧化性物质反应时,也有生成二价铁化合物的可能性。
反应中若铁为足量,最终铁元素将以二价铁形式存在,因为2Fe3++Fe=3Fe2+21世专题十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1.a g铁粉与含有H2SO4的CuSO4溶液完全反应后,得到a g铜,则参与反应的CuSO4与H2SO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1 :7 B.7 :1 C.7 :8 D.8 :72.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会被腐蚀,发生的原电池反应为:2Fe+2H2O+O22Fe2++4OH-。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负极发生的反应为:Fe-2e-Fe2+B .正极发生的反应为:2H 2O +O 2+2e - 4OH -C .原电池是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装置D .钢柱在水下部分比在空气与水交界处更容易腐蚀3.由海水制备无水氯化镁,主要有以下步骤:①在一定条件下脱水干燥;②加熟石灰;③加盐酸;④过滤;⑤浓缩结晶。
其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 .②④⑤③①B .③②④①⑤C .③④②⑤①D .②④③⑤①4.(09广东理科基础23)下列有关金属及其合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目前我国流通的硬币是由合金材料制造的B .生铁、普通钢和不锈钢中的碳含量依次增加C .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可用于制作照明弹D .日用铝制品表面覆盖着氧化膜,对内部金属起保护作用5.(09广东理科基础2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MgSO 4晶体中只存在离子键B .含Ca 2+、Mg 2+的水都是硬水C .雾是气溶胶,在阳光下可观察到丁达尔效应D .玻璃是氧化物,成分可表示为226Na O CaO SiO ∙∙6.(广东省揭阳市09测试)下列关于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钠在常温下就容易被氧化B .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Na 2OC .钠燃烧时发出黄色的火焰D .钠的密度比水小,熔点低于100℃7.(广东省揭阳市09测试)不能用来鉴别Na 2CO 3和NaHCO 3两种白色固体的实验操作是( )A .分别在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B .分别加热这两种固体,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C .分别在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加入少量氯化钙溶液D .分别在这两种物质的等浓度的溶液中,加入等量的稀盐酸8.称取两份铝粉,第一份加入足量的盐酸,第二份加入足量的烧碱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