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词之青玉案元夕【南宋】辛弃疾共51页文档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宋词注释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e0396c8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55.png)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宋词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青玉案·元夕》为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作品。
此词从极力渲染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入手,反衬出一个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托着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
全词采用对比手法,上片极写花灯耀眼、乐声盈耳的元夕盛况,下片着意描写主人公在好女如云之中寻觅一位立于灯火零落处的孤高女子,构思精妙,语言精致,含蓄婉转,余味无穷。
作品原文:青玉案⑴·元夕⑵东风夜放花千树⑶,更吹落,星如雨⑷。
宝马雕车香满路⑸。
凤箫声动⑹,玉壶光转⑺,一夜鱼龙舞⑻。
蛾儿雪柳黄金缕⑼,笑语盈盈暗香去⑽。
众里寻他千百度⑾,蓦然回首⑿,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⒀。
作品注释:⑴青玉案:词牌名。
“案”读wan,第三声,与“碗”同音。
⑵元夕:夏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此夜称元夕或元夜。
⑶“东风”句:形容元宵夜花灯繁多。
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⑷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
星,指焰火。
形容满天的烟花。
⑸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
⑹“凤箫”句:指笙、箫等乐器演奏。
凤箫,箫的美称。
⑺玉壶:比喻明月。
亦可解释为指灯。
⑻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如鱼龙闹海一样。
⑼“蛾儿”句:写元夕的妇女装饰。
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
这里指盛装的妇女。
⑽盈盈:声音轻盈悦耳,亦指仪态娇美的样子。
暗香:本指花香,此指女性们身上散发出来的香气。
⑾他:泛指第三人称,古时就包括“她”。
千百度:千百遍。
⑿蓦然:突然,猛然。
⒀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作品译文: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
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
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
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创作背景:这首词作于公元1174年或1175年(南宋淳熙元年或二年)。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宋词赏析讲课讲稿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宋词赏析讲课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b43ebda6e2bd960591c6775b.png)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宋词赏析《青玉案·元夕》辛弃疾宋词赏析【作品介绍】《青玉案;元夕》为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作品。
此词从极力渲染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入手,反衬出一个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托着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
全词采用对比手法,上片极写花灯耀眼、乐声盈耳的元夕盛况,下片着意描写主人公在好女如云之中寻觅一位立于灯火零落处的孤高女子,构思精妙,语言精致,含蓄婉转,余味无穷。
【原文】青玉案⑴;元夕⑵东风夜放花千树⑶,更吹落,星如雨⑷。
宝马雕车香满路⑸。
凤箫声动⑹,玉壶光转⑺,一夜鱼龙舞⑻。
蛾儿雪柳黄金缕⑼,笑语盈盈暗香去⑽。
众里寻他千百度⑾,蓦然回首⑿,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⒀。
【注释】⑴青玉案:词牌名。
“案”读wan,第三声,与“碗”同音。
⑵元夕:夏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此夜称元夕或元夜。
⑶“东风”句:形容元宵夜花灯繁多。
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⑷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
星,指焰火。
形容满天的烟花。
⑸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
⑹“凤箫”句:指笙、箫等乐器演奏。
凤箫,箫的美称。
⑺玉壶:比喻明月。
亦可解释为指灯。
⑻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如鱼龙闹海一样。
⑼“蛾儿”句:写元夕的妇女装饰。
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
这里指盛装的妇女。
⑽盈盈:声音轻盈悦耳,亦指仪态娇美的样子。
暗香:本指花香,此指女性们身上散发出来的香气。
⑾他:泛指第三人称,古时就包括“她”。
千百度:千百遍。
⑿蓦然:突然,猛然。
⒀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白话译文】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
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
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
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https://img.taocdn.com/s3/m/80753dd8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cd.png)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古代词人写上元灯节的词,不计其数,辛弃疾的这一首,却没有人认为可有可无,因此也可以称作是豪杰了。
全诗如下: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徐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回去。
众里找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译文一】像是东风吞噬千树繁花一样,又吹起得烟火纷纷,乱落下如雨。
奢华的马车满路芳香。
琴声的凤箫声四处荡漾,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嬉笑。
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
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译文二】东风仿佛吹开了盛开鲜花的千棵树,又如将空中的繁星吹落,像阵阵星雨。
华丽的香车宝马在路上来来往往,各式各样的醉人香气弥漫着大街。
悦耳的音乐之声四处回荡,职如风萧和玉壶在空中流光飞舞,热闹的夜晚鱼龙形的彩灯在翻腾。
美人的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晶莹多彩的装扮在人群中晃动。
她们面容微笑,带着淡淡的香气从人面前经过。
我寻找那人千百次,都没看见他,不经意间一回头,却看见了他立在灯火深处。
【注解】⑴青玉案:词牌名。
“案”读wan,第三声,与“碗”同音。
⑵元夕:夏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此夜表示元夕或元夜。
⑶“东风”句:形容元宵夜花灯繁多。
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⑷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下如雨。
星,指焰火。
形容满天的烟花。
⑸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
⑹“凤箫”句:指笙、箫等乐器弹奏。
凤箫,箫的美称。
⑺玉壶:比喻明月。
亦可解释为指灯。
⑻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例如鱼龙闹海一样。
⑼“蛾儿”句:写元夕的妇女装饰。
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
这里指盛装的妇女。
⑽盈盈:声音轻盈动听,亦所指仪态娇艳的样子。
暗香:本所指花香,此所指女性们身上散发出出的香气。
⑾他:泛指第三人称,古时就包括“她”。
千百度:千百遍。
《青玉案 元夕》原文及解析
![《青玉案 元夕》原文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56e431f551810a6f4248650.png)
青玉案·元夕[宋] 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分类标签: 元宵节宋词三百首婉约诗作品赏析【注释】①按稼轩弟子范开《稼轩词》的编次,此词当作于淳熙十四年(1187)前、闲居带湖期间。
然词的内容却极似临安元夕风光。
所以有人将词的作期提到乾道后或淳熙初,以切合稼轩在京城的踪迹。
以其作期难定,权置于此。
元夕:阴历正月十五的晚上,称元夕、元宵。
因有上灯的习俗,也称灯节。
上片写景。
天地空三者融汇一气,灯月交辉,光流香溢,喧嚣动荡而如颠似狂、似痴如醉,一派承平欢腾景象浓缩于匹匹三十三字中。
下片由景而入,然犹为结韵映衬铺垫,“众里”以下,这才全力一搏,翻出主旨,但仍不正面绘形,“那人”自甘冷落之孤高幽独情怀,却于“灯火阑珊处”深深自见。
②“东风”三句:描绘元夕焰火之灿烂。
宋人《武林旧事》载临安元夕时说:“宫漏既深,始宣放焰火百馀架,于是乐声四起,烛影纵横,而驾始还矣。
大率效宣和(北宋徽宗年号)盛际,愈加精妙。
”此言焰火乍放如东风吹开千树火花,落时又如东风吹洒满天星雨。
按:一说“花树”“星雨”,指树上彩灯和空中的灯球。
③宝马雕车:富贵之家的华丽车马。
香:兼指车上涂料的香气和车中女子的脂粉香气。
④“凤箫”三句:描绘元夕乐声四起,鱼龙飞舞,彻夜狂欢的场景。
风箫:箫声若凤鸣,以凤箫美称之。
相传春秋时萧史善吹箫,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并为之筑凤台。
萧史吹箫引来凤鸟,遂与弄玉升天仙去。
(《列仙传》)此处泛指音乐。
玉壶:喻月,言月冰清玉洁。
按:一说指白玉制成的灯。
光转:指月光移转。
鱼龙:鱼龙舞原是汉代“百戏”的一种(参见《汉书·西域传赞》),这里当指扎成鱼龙(鸟、兽)形状的灯。
舞:作动词用。
⑤“蛾儿”两句:描绘观灯女子的盛装情态。
《宣和遗事》载北宋汴京元夕,“京师民有似雪浪,尽头上带着玉梅、雪柳、闹蛾儿,直到鳌山下看灯”。
《青玉案-元夕》课件
![《青玉案-元夕》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f9cbc7a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fd.png)
“众里”一句 可见词人对“理想”追寻的执着和艰辛。 “蓦然回首” 反映词人历经千辛万苦后突然获得的惊喜。 “灯火阑珊处” 点明灯火幽黯,暗示“孤寂”。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的一个人,请结合梁 启超在《艺蘅馆词选》中评论“自怜幽独, 伤心人自有怀抱”,谈谈自己的体会。
• 从作者身世看,这首词大约作于被罢职闲居期间, 置身热闹之外的“那人”形象里,实有作者自身的 影子在,或者简直就是作者人格的化身。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 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 路 ’——晏殊《蝶恋花》,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 辛弃疾《青玉案》,此第 三境也。”
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千,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 火阑珊处
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 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1.词人看到了哪些热闹景象?
火树银花(烟火),宝马雕车,凤箫,玉壶、鱼 龙。
2.这些热闹景象构成一幅怎样的画面?
车多、人多、灯多,焰火美、音乐美、花灯美、 服饰美、情态美。热闹非凡 、盛况空前。
(1)两句都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把繁多的灯火比 作千树花,把满天的烟火比作雨点般落下的星星。 极为形象生动地渲染了元宵节张灯结彩,烟花怒 放的喜庆景象。
修辞手法 这两句用了借代的手法,“香”“暗香”均是借 体香来指代那些打扮得花枝招展,争相去看灯、 戏耍的女子。 这样写含蓄而又生动,这些女子的欢闹与下文在 “灯火阑珊处”的“那人”形成鲜明的对比,突 出了后者的可贵。暗香去。众里寻他千,蓦然回 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入夜,一城花灯像东风吹开千树繁花一样, 又像吹落了满天繁星,如雨一般洒落。
辛弃疾词《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词《青玉案·元夕》](https://img.taocdn.com/s3/m/e6bde97b7c1cfad6195fa7e6.png)
用较多的笔墨来回忆 “中州盛日”的元宵, 抒发如今的身世之慨和 家国之悲。
对比(今与昔、人与我、 乐与悲多方面对比); 以乐写哀等。
王国维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 阑珊处。
在文人中,他是个英雄;在英雄里,他 是个文人。一世之雄,万古人物。
辛弃疾的一生,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1、起义南归时期。21岁曾率领2000多人起 义抗金,后投奔耿京为首的抗金农民义军, 活捉叛徒张安国,归顺南宋。 2、辗转任职时期。南归后,在历任地方官 期间为北伐积极做好准备,表现出非凡的 军事和政治才干,但遭到主和派的打击, 被罢职。 3、被贬家居,反复起用时期。被罢职,闲 居在江西上饶前后近20年。到了晚年,朝 廷情势危急,被起用,但仍然得不到信任, 最后含恨辞世。
相同点
立 意 不 同 点 手 法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来自永遇乐(李清照)内容:都是以元宵灯节作为描写对象。 立意:都不是为了表现节日的繁华热闹,渲染欢乐气氛, 而是借以寄托另外的思想感情。 表现方法:都用了对比手法。
通过独处于灯火稀落之 处的孤高女子,借以表 现自己不同流俗的政治 操守和高洁的人格。
二、上片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结合词句分析。
•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暗喻。前句把繁多的灯火比作千树花,后句把满天的烟花比 作似雨点般落下的星星。 夸张(或渲染)。极力渲染了元宵之夜张灯结彩,烟花怒放 的喜庆景象。
•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借代。以“宝马雕车”代指车上盛装的贵族女子。 多感官描写。“香满路”通过嗅觉写盛装的女子芳香娇艳, “凤箫声动”通过听觉、“玉壶光转”和“鱼龙舞”通过视觉, 形象地描写出人们沉浸在灯火辉煌、载歌载舞的欢乐氛围。
南宋词之青玉案元夕【南宋】辛弃疾
![南宋词之青玉案元夕【南宋】辛弃疾](https://img.taocdn.com/s3/m/a3b726a86529647d272852da.png)
肥,长期来往于吴越一带。一生飘
流困顿,在贫病交迫中死于杭州。
附 自 注 工 尺 旁 谱
现 存 词 中 有 十 七 首
《 白 石 道 人 诗 集 》
《 白 石 道 人 诗 说 》
《 白 石 道 人 歌 曲 》
《 续 书 谱 》
《 绛 帖 平 》
余颇喜自制曲,初率意为长短句, 然后协以律,故前后阕多不同。桓 大司马云:“昔年种柳,依依汉南; 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
此词咏燕全篇不着一“燕”字。 构思巧妙,手法多样,琢语形象
“咏物至此,人巧极天工错矣”
王士祯《花草蒙拾》
这一首词从爱情的 角度来看,它的寓义是:
爱情的路上经过千番努
力万番追求,真爱终于
没有被错过,正果就在
不经意回首间被你得到。
作者写这样一个不肯随 波逐流、自甘淡泊的女性形 象,是有所寄托的。词人假
借对一位厌恶热闹、自甘寂
寞的女子的寻求,含蓄地表
达了自己的高洁志向和情怀。
梁启超《艺蘅馆词选》
云:“自怜幽独,伤心人别
“韦郎”四句逆入,转而追忆、 借伊人之口表达此时此刻对男子的相
思之情,并在客观上真实地反映了勾
栏中女子的担心。
结拍将离愁别恨写到高潮,又戛然而 止,使读者也同样产生“剪不断,理还 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传为李煜所作《相见欢》句)的共鸣。
史达祖,
字邦卿,
号梅溪,汴(今河南开封)人,寓 居杭州。著《梅溪词》。 人称史达祖与姜夔『姜史』。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 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闲愁最苦。休去倚危阑,斜阳正在, 烟柳断肠处。
这首词是作者婉约词章 中颇具代表性的一篇。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全诗注释翻译及赏析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全诗注释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53493582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9e.png)
青玉案·元夕宋·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注释⑴青玉案:词牌名。
⑴元夕:夏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此夜称元夕或元夜。
⑴“东风”句:形容元宵夜花灯繁多。
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⑴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
星,指焰火。
形容满天的烟花。
⑴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
⑴“凤箫”句:指笙、箫等乐器演奏。
凤箫,箫的美称。
⑴玉壶:比喻明月。
亦可解释为指灯。
⑴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如鱼龙闹海一样。
⑴“蛾儿”句:写元夕的妇女装饰。
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
这里指盛装的妇女。
⑴盈盈:声音轻盈悦耳,亦指仪态娇美的样子。
暗香:本指花香,此指女性们身上散发出来的香气。
⑴他:泛指第三人称,古时就包括“她”。
千百度:千百遍。
⑴蓦然:突然,猛然。
⑴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翻译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
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
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
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赏析这首词是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
下面是著名红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周汝昌对此词的赏析要点。
写上元灯节的词,不计其数,稼轩的这一首,却谁也不能视为可有可无,即此亦可谓豪杰了。
然究其实际,上片也不过渲染那一片热闹景况,并无特异独出之处。
看他写火树,固定的灯彩也。
写星雨,流动的烟火也。
若说好,就好在想象:是东风还未催开百花,却先吹放了元宵的火树银花。
它不但吹开地上的灯花,而且还又从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烟火,先冲上云霄,复自空而落,真似陨星雨。
然后写车马,写鼓乐,写灯月交辉的人间仙境——“玉壶”,写那民间艺人们的载歌载舞、鱼龙曼衍的“社火”百戏,好不繁华热闹,令人目不暇给。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https://img.taocdn.com/s3/m/a40acf074b73f242336c5fa2.png)
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 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 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 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 溪桥忽见。
丑奴儿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 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 强说愁. 而今识得愁滋 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 道天凉好个秋.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词中从哪些方面写出元宵节的盛况的?采用了什么 方法?
焰火:视觉;夸张;比喻——形态之美 表达效果:形象地写出了元宵夜张灯结彩、烟花怒放的喜 庆景象。
车马:嗅觉;借代——服饰华贵,观者之盛(借体香来 指代那些打扮得花枝招展,争相去看灯、戏耍的女子)。
表达效果:写出了元宵夜一派奢华的景象。 音乐:听觉;暗喻——音乐美妙 花灯(明月):视觉;暗喻——光彩夺目 表达效果:运用了铺陈(排)手法,渲染元宵节的热闹气氛。 仕女:嗅觉、视觉、听觉;借代——妆扮、情态之美 表达效果:以人的欢笑更加衬托出元宵节的盛况以及热闹。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 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 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 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 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 听人笑语。
相同之处:都以元宵灯节为描写对象,但目的 都不在表现节日的繁华热闹,渲染欢乐的气氛。 都运用了对比手法。 不同之处:辛词只写了今年元宵的盛况,没有 回顾过去的元宵;而李词没有直接写今年元宵 的繁华热闹,而重点回忆昔日元宵的盛况。 主题:李词旨在表达身世之悲和家园之慨;而 辛词则旨在表现不同流俗的理想追求,表达对 奉行投降政策的南宋朝廷的不满,表达自己的 政治操守和高洁人格。 表现手法:李词有今与昔的对比,也有我与人 的对比;而辛词则只有世俗女子与“那人”的 对比。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原文、译文及鉴赏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原文、译文及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5d771af3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dc.png)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原文、译文及鉴赏《青玉案·元夕》是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全词采用对比手法,表现出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诗词吧。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原文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译文及注释译文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
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
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
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注释⑴青玉案:词牌名。
“案”读wan,第三声,与“碗”同音。
⑵元夕:夏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此夜称元夕或元夜。
⑶“东风”句:形容元宵夜花灯繁多。
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⑷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
星,指焰火。
形容满天的烟花。
⑸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
⑹“凤箫”句:指笙、箫等乐器演奏。
凤箫,箫的美称。
⑺玉壶:比喻明月。
亦可解释为指灯。
⑻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如鱼龙闹海一样。
⑼“蛾儿”句:写元夕的妇女装饰。
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
这里指盛装的妇女。
⑽盈盈:声音轻盈悦耳,亦指仪态娇美的样子。
暗香:本指花香,此指女性们身上散发出来的香气。
⑾他:泛指第三人称,古时就包括“她”。
千百度:千百遍。
⑿蓦然:突然,猛然。
⒀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鉴赏这首词的上半阕写正月十五的晚上,满城灯火,尽情狂欢的景象。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一簇簇的礼花飞向天空,然后像星雨一样散落下来。
一开始就把人带进“火树银花”的节日狂欢之中。
“东风夜”化用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宝马雕车香满路”:达官显贵也携带家眷出门观灯。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课件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c21eb42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74.png)
社会的现代问题
现代社会中,贫富差距、人际关系疏离等问题依然存在。这首词提醒我们要关注社会现实,反思自己 的行为和态度。
对人生的思考
人生哲理
这首词表达了人生短暂、繁华易逝的感慨,提醒我们要珍惜当下,追求内心的平静和真 实。
具体描述
辛弃疾在诗中通过对元宵夜景的细腻描绘,如花灯、烟火、人群等,展现了人 生的热闹与繁华。然而,在这繁华背后,诗人感到人生的虚无和无常,表达了 对美好人生的渴望和追求。
诗词的艺术手法
艺术手法概述
该诗运用了丰富的艺术手法,如比喻、象征、对比等,使诗歌的表达更加生动和 深刻。
具体描述
辛弃疾在诗中运用了比喻手法,如“花灯如昼”,形象地描绘了元宵夜的繁华; 同时,通过对比热闹的元宵夜与孤独的自己,突出了诗人的内心感受。此外,诗 中还运用了象征手法,如“烟火”象征着人生的短暂和美好。
04
青玉案-元夕的现代解 读
对爱情的探讨
爱情主题
这首词通过对元宵夜景的描绘,表达 了对一位神秘女子的深深思恋,展现 了爱情的苦闷和执着。
爱情的现代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爱情常常面临各种挑 战和困境,如距离、时间、价值观等 。这首词提醒我们珍惜眼前的爱情, 勇敢追求自己的幸福。
对社会的反思
社会现象的隐喻
03
青玉案-元夕的文学价 值Leabharlann 对后世的影响成为经典之作
青玉案·元夕被广泛传颂,成为后 世诗人学习的典范,对后来的诗 词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创新词牌
辛弃疾通过创作青玉案·元夕,创 新了词牌的写作手法,为后来的 词人提供了新的创作思路和灵感 。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宋词注释翻译赏析(五篇模版)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宋词注释翻译赏析(五篇模版)](https://img.taocdn.com/s3/m/d5104d4e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92.png)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宋词注释翻译赏析(五篇模版)第一篇:《青玉案·元夕》辛弃疾宋词注释翻译赏析《青玉案·元夕》辛弃疾宋词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青玉案·元夕》为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作品。
此词从极力渲染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入手,反衬出一个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托着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
全词采用对比手法,上片极写花灯耀眼、乐声盈耳的元夕盛况,下片着意描写主人公在好女如云之中寻觅一位立于灯火零落处的孤高女子,构思精妙,语言精致,含蓄婉转,余味无穷。
作品原文青玉案⑴·元夕⑵东风夜放花千树⑶,更吹落,星如雨⑷。
宝马雕车香满路⑸。
凤箫声动⑹,玉壶光转⑺,一夜鱼龙舞⑻。
蛾儿雪柳黄金缕⑼,笑语盈盈暗香去⑽。
众里寻他千百度⑾,蓦然回首⑿,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⒀。
作品注释⑴青玉案:词牌名。
“案”读wan,第三声,与“碗”同音。
⑵元夕:夏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此夜称元夕或元夜。
⑶“东风”句:形容元宵夜花灯繁多。
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⑷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
星,指焰火。
形容满天的烟花。
⑸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
⑹“凤箫”句:指笙、箫等乐器演奏。
凤箫,箫的美称。
⑺玉壶:比喻明月。
亦可解释为指灯。
⑻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如鱼龙闹海一样。
⑼“蛾儿”句:写元夕的妇女装饰。
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
这里指盛装的妇女。
⑽盈盈:声音轻盈悦耳,亦指仪态娇美的样子。
暗香:本指花香,此指女性们身上散发出来的香气。
⑾他:泛指第三人称,古时就包括“她”。
千百度:千百遍。
⑿蓦然:突然,猛然。
⒀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作品译文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
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
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译文注释及鉴赏答案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译文注释及鉴赏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2f9d50a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1c.png)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译文注释及鉴赏答案《青玉案·元夕》是由辛弃疾所创作的,此特借词喻事,与文学赏析已无交涉,王先生早已先自表明,吾人可以无劳纠葛。
小编精选了一些关于《青玉案·元夕》的译文,一起来看看吧。
《青玉案·元夕》宋代: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青玉案·元夕》译文东风吹开了元宵夜的火树银花,花灯灿烂,就像千树花开。
从天而降的礼花,犹如星雨。
豪华的马车满路飘香。
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转向西边,一夜舞动鱼灯、龙灯不停歇,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华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只有衣香犹在暗中飘散。
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青玉案·元夕》注释青玉案:词牌名。
元夕:夏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此夜称元夕或元夜。
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
星,指焰火。
形容满天的烟花。
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
“凤箫”句:指笙、箫等乐器演奏。
凤箫:箫的美称。
玉壶:比喻明月。
亦可解释为指灯。
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如鱼龙闹海一样。
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
这里指盛装的妇女。
盈盈:声音轻盈悦耳,亦指仪态娇美的样子。
暗香:本指花香,此指女性们身上散发出来的香气。
他:泛指第三人称,古时就包括“她”。
千百度:千百遍。
蓦然:突然,猛然。
阑珊:暗淡;零落。
《青玉案·元夕》赏析此词的上半阕主要写上元节的夜晚,满城灯火,众人狂欢的景象。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东风还未催开百花,却先吹放了元宵节的火树银花。
它不但吹开地上的灯花,而且还从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的烟火,先冲上云霄,而后自空中而落,好似陨星雨。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原文与赏析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原文与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0d9c01b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74.png)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原文与赏析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娥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是一首元夕词。
很可能别有寄托。
辛弃疾咏元夕的词计有四首,以这首最脍炙人口。
旧时以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夕,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
北宋时汴京元夕灯市极甚,举城若狂。
南宋虽偏安一隅,但临安元夕灯市,不减于汴京。
吴自牧《梦粱录》卷一记临安元宵,“家家灯火,处处管弦。
” “公子王孙,五陵年少,更以纱笼喝道,将带佳人美女,遍地游赏。
人都道玉漏频催,金鸡屡唱,兴犹未已。
甚至饮酒醺醺,倩人扶著,堕翠遗簪,难以枚举。
”辛弃疾于淳熙八年(1181),任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因遭言官王蔺弹劾落职,退居带湖,投闲置散几近十年。
在他仕途生涯中,这是第一次沉重的打击。
辛弃疾被劾落职为淳熙八年十二月二日,淳熙九年春居带湖。
这首词可能作于已被解职而尚未归里的淳熙九年元夕。
此词表面上声光如炽,十分热烈,内里却是寂寞淡泊,表与里形成巨大反差,表现手法甚为高明。
词的上片极写元夕灯市盛况。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各种彩灯争奇斗艳,竞相交辉,牵动了满城赏灯的人。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男欢女笑,歌舞作乐,热闹非凡。
下片写狂欢结束时的情景,“娥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仕女们都成群结队,花枝招展,“笑语盈盈”,狂欢了一夜,似兴犹未尽。
如写元夕,此词似乎可以结束。
但突然峰回路转,别出一个新的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如火如荼的灯市,如海如潮的人群中,却没有伊人踪影。
词人所要寻找的,却独自在“灯火阑珊处”,自甘寂寞,自甘冷落,自甘淡泊。
词至此截然而止,留下一个巨大的“空框”,让读者玩味涵咏,自去领略词中所深藏的含义内蕴。
“众里寻他千百度”,是维系全词的纽带,它把“一夜鱼龙舞”的狂欢与“灯火阑珊处”的冷落,这两种截然相反的境界,由“寻”的轨迹联系了起来。
青玉案·元夕
![青玉案·元夕](https://img.taocdn.com/s3/m/0e117033eefdc8d376ee323f.png)
创作背景
• 这首词是此人刚从北方投奔到南宋,在南宋的都城临 安所著,当时祖国的半壁江山都在侵略者的铁蹄的蹂躏之 下强敌压境,国势日衰,而南宋统治阶级却不思恢复,偏 安江左,沉湎于歌舞享乐,以粉饰太平。洞察形势的辛弃 疾,欲补天穹,却恨无路请缨。他满腹的激情、哀伤、怨 恨,交织成了这幅元夕求索图。国难当头,朝廷只顾偷安, 人们也都“笑语盈盈”,有谁在为风雨飘摇中的国家忧虑? 作者寻找着知音。那个不在“蛾儿雪柳”之众、却独立在 灯火阑珊处,不同凡俗、自甘寂寞的美人,正是作者所追 慕的对象。有没有这个真实的“那人”存在?我们只能猜 测,与其说有这个人,不如说这也是作者英雄无用武之地, 而又不肯与苟安者同流合污的自我写照。
青玉案·元夕 青玉案 元夕
(南宋)辛弃疾
青玉案·元夕 青玉案 元夕
•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 这首词的上半阕写元宵之 夜的欢乐,只不过上阕写的 是整个场面,下阕写一个 具体的人,通过他一波三 折的感情起伏,把个人的 欢乐自然地溶进了节日的 欢乐之中。
译文
• 东风拂过,数不清的花灯晃动着,仿佛催开 了千树花,焰火纷乱,往下坠落,又像是空中的 繁星被吹落了,宛若阵阵星雨。华丽的豪华马车 在路上来来往往,各式各样的醉人香气弥漫着大 街。凤箫那悦耳的音乐之声四处回荡,月亮在空 中发出明亮的荧光,光华流转。热闹的夜晚里, 鱼、龙形的彩灯在翻腾。美人的头上都戴着亮丽 的饰物,身上穿着多彩的衣物,在人群中晃动。 她们面带微笑,带着淡淡的香气从人面前经过。 我千百次寻找她,都没找到她,不经意间一回头, 却看见了她立在灯火零落之处。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及赏析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ff15aa7c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2c.png)
【导语】⾟弃疾(1140年5⽉28⽇-1207年10⽉3⽇),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
南宋豪放派词⼈、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与李清照并称“济南⼆安”。
⾟弃疾⼀⽣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许,却命运多⾇、备受排挤、壮志难酬。
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是把满腔*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其词题材⼴阔⼜善化⽤典故⼊词,抒写⼒图恢复国家统⼀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的作品。
现存词六百多⾸,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
下⾯是⽆忧考为⼤家带来的⾟弃疾《青⽟案·元⼣》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青⽟案·元⼣宋代:⾟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
宝马雕车⾹满路。
凤箫声动,⽟壶光转,⼀夜鱼龙舞。
蛾⼉雪柳黄⾦缕。
笑语盈盈暗⾹去。
众⾥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那⼈却在,灯⽕阑珊处。
译⽂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样,⼜吹得烟⽕纷纷,乱落如⾬。
豪华的马车满路芳⾹。
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壶般的明⽉渐渐西斜,⼀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美⼈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群⾛过,⾝上⾹⽓飘洒。
我在⼈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注释青⽟案:词牌名。
“案”读wan,第三声,与“碗”同⾳。
元⼣:夏历正⽉⼗五⽇为上元节,元宵节,此夜称元⼣或元夜。
“东风”句:形容元宵夜花灯繁多。
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星如⾬:指焰⽕纷纷,乱落如⾬。
星,指焰⽕。
形容满天的烟花。
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
“凤箫”句:指笙、箫等乐器演奏。
凤箫,箫的美称。
⽟壶:⽐喻明⽉。
亦可解释为指灯。
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如鱼龙闹海⼀样。
“蛾⼉”句:写元⼣的妇⼥装饰。
蛾⼉、雪柳、黄⾦缕,皆古代妇⼥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课件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cbf477b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2d.png)
语调
辛弃疾的诗歌需要表达出深 厚的情感,语气要饱满,语 调要变化丰富,力求自然流 畅,配合手势和神态,更好 地展现诗歌的艺术效果。
情感共鸣
辛弃疾的诗歌是以人为本的, 演讲者需通过自身经历和情 感的投射,寻求与观众的情 感共鸣,吸引更多观众的参 与和关注。
诗歌的文化传承和创新
1
传统与现代
在古代诗歌的传承和发展中,要始终坚持对传统的尊重和创新的渴望,以保留历 史文化,不断推进文化的融合。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课 件
这是一份关于中国古典文学的课件,我们将会探究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这首诗。诗歌描述了古代元宵节的热闹场面,让我们一起领略这其中的文化 和历史。
辛弃疾生平简介
早年经历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文学家、 政治家,曾任江西宣抚使, 因心系苍生,多次上书反 映社会不公。
得志官场
后历任杭州通判、江西安 抚使,品性正直,勇于斥 责官场陋习,一生未曾投 降元朝。
2
民族与世界
在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过程中,需要秉承着中华民族的特色和优势,推动中国文化 的国际化和多元化,让中国的优秀文化走向世界。
3
文化的力量
辛弃疾的诗歌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刻内涵,这种精神力量和文化 底蕴,将为我们在创新和发展中不断提供力量和支持。
拟人
通过向云、雨、花、树、星等自然现象拟人 化,诗歌更为生动形象,美感更加浓墨重彩。
排比
作者用了一系列具有感召力的描述,让我们 更深入地理解他的情感,更加全面地认识他 的思想。
诗歌语言特点
清新婉约
典雅风范
诗歌的字句简练,结构清晰, 语言流畅、婉转,更具有一种 深邃的意境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诗歌描画了大量自然景物,这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对大 自然的热爱,但也表现出辛弃 疾在文学上的追求和风范。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宋词注释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e0396c8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55.png)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宋词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青玉案·元夕》为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作品。
此词从极力渲染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入手,反衬出一个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托着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
全词采用对比手法,上片极写花灯耀眼、乐声盈耳的元夕盛况,下片着意描写主人公在好女如云之中寻觅一位立于灯火零落处的孤高女子,构思精妙,语言精致,含蓄婉转,余味无穷。
作品原文:青玉案⑴·元夕⑵东风夜放花千树⑶,更吹落,星如雨⑷。
宝马雕车香满路⑸。
凤箫声动⑹,玉壶光转⑺,一夜鱼龙舞⑻。
蛾儿雪柳黄金缕⑼,笑语盈盈暗香去⑽。
众里寻他千百度⑾,蓦然回首⑿,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⒀。
作品注释:⑴青玉案:词牌名。
“案”读wan,第三声,与“碗”同音。
⑵元夕:夏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此夜称元夕或元夜。
⑶“东风”句:形容元宵夜花灯繁多。
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⑷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
星,指焰火。
形容满天的烟花。
⑸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
⑹“凤箫”句:指笙、箫等乐器演奏。
凤箫,箫的美称。
⑺玉壶:比喻明月。
亦可解释为指灯。
⑻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如鱼龙闹海一样。
⑼“蛾儿”句:写元夕的妇女装饰。
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
这里指盛装的妇女。
⑽盈盈:声音轻盈悦耳,亦指仪态娇美的样子。
暗香:本指花香,此指女性们身上散发出来的香气。
⑾他:泛指第三人称,古时就包括“她”。
千百度:千百遍。
⑿蓦然:突然,猛然。
⒀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作品译文: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
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
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
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创作背景:这首词作于公元1174年或1175年(南宋淳熙元年或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