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
11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环节+试讲环节)——送非配套说课稿、教案、课件资料文档
![11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环节+试讲环节)——送非配套说课稿、教案、课件资料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900c1710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ca.png)
教案编辑专员: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章节一:昆虫的生殖教学目标:1. 了解昆虫的生殖方式。
2. 掌握昆虫的繁殖特点。
3. 能够描述昆虫的生殖过程。
教学内容:1. 昆虫的生殖方式: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2. 昆虫的繁殖特点:高繁殖力、多样化繁殖策略。
3. 昆虫的生殖过程:求偶、交配、产卵。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昆虫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昆虫生殖的兴趣。
2. 讲解昆虫的生殖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概念。
3. 分析昆虫的繁殖特点,通过实例讲解昆虫的多样化繁殖策略。
4. 引导学生观察昆虫的生殖过程,让学生了解昆虫的求偶、交配、产卵行为。
章节二:昆虫的发育教学目标:1. 了解昆虫的发育类型。
2. 掌握昆虫的发育过程。
3. 能够描述昆虫的变态发育。
教学内容:1. 昆虫的发育类型: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
2. 昆虫的发育过程: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3. 昆虫的变态发育:形态和生活习性的显著变化。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昆虫发育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昆虫发育的兴趣。
2. 讲解昆虫的发育类型,引导学生理解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概念。
3. 分析昆虫的发育过程,让学生了解昆虫的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的发育。
4. 引导学生观察昆虫的变态发育,让学生了解昆虫形态和生活习性的显著变化。
章节三: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环境教学目标:1. 了解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环境。
2. 掌握昆虫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3. 能够描述昆虫在不同环境下的生殖和发育特点。
教学内容:1.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环境:陆地、水域、空中。
2. 昆虫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形态、生理、行为适应。
3. 昆虫在不同环境下的生殖和发育特点:例如,水域环境中的昆虫卵具有浮力。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不同环境中昆虫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昆虫生殖和发育环境的兴趣。
2. 讲解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环境,引导学生理解昆虫在陆地、水域、空中等不同环境中的生殖和发育。
昆虫生殖和发育说课稿
![昆虫生殖和发育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aa9612dd763231126fdb1128.png)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今天的说课题目是《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对我的说课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本课选自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章第二节内容,学习了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主要讲的是:昆虫有性生殖和变态发育。
为两栖动物生殖发育的学习奠定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根据教材结构和内容的分析,结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好奇的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够说出家蚕的生殖发育过程,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析图片和文字资料,培养学生图文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会家蚕生殖发育过程,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品质。
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描述家蚕和蝗虫生殖发育过程,理解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教学难点是:区分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
二:说教法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为了讲清楚本节课重点和难点,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
我将采用直观教学法,合作探究法和讲解法。
三:说学法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式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本节课我安排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1,提问导入2,新课教学3,巩固新知环节一:提问导入首先,课件展示美丽蝴蝶,毛毛虫;家蚕和蚕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问题:1,毛毛虫是哪来的?它是如何变成蝴蝶的?让学生举手回答,接着,点评学生的回答。
这样在轻松民主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引出课题,激发了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好奇心。
环节二:新课教学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为了让学生理解本节知识点,我准备分三步完成。
第一步:指导学生观察、阅读教材第10页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播放视频,学生分组合作整理家蚕一生经历的阶段,概括家蚕一生要经历哪几个时期,比较家蚕发育各个阶段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有什么不同。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说课稿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cc0181a5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7c.png)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是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昆虫生殖和发育的过程,以及变态发育的类型。
昆虫是地球上种类最多、数量最大的动物类群,它们的生殖和发育方式具有多样性和独特性。
通过对昆虫生殖和发育的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昆虫的生命活动规律,还可以为后续学习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鸟类的生殖和发育等内容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和观察能力,对昆虫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但是,他们对于昆虫生殖和发育的过程和特点还缺乏系统的了解。
此外,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还不够成熟,需要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和具体的实例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2)区别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比较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1)关注昆虫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2)通过了解昆虫生殖和发育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昆虫生殖和发育的过程。
(2)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区别。
2、教学难点(1)理解昆虫变态发育的过程和特点。
(2)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昆虫在生活中的现象。
五、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通过展示昆虫生殖和发育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昆虫生殖和发育的过程。
2、比较分析法引导学生比较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异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两种发育类型的特点。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优教教案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优教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a458442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5b.png)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优教教案第一章:昆虫的生殖1.1 教学目标:了解昆虫的生殖方式和特点。
掌握昆虫的繁殖行为和生殖器官的结构。
1.2 教学内容:昆虫的生殖方式: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昆虫的繁殖行为:选择合适的栖息地、交配行为、产卵行为。
昆虫的生殖器官:卵巢、精巢、生殖管道。
1.3 教学活动: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观察昆虫的生殖器官。
进行实验,观察昆虫的繁殖行为。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昆虫生殖方式的理解。
第二章:昆虫的发育2.1 教学目标:了解昆虫的发育方式和特点。
掌握昆虫的生命周期和发育阶段。
2.2 教学内容:昆虫的发育方式: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
昆虫的生命周期:卵、幼虫、蛹、成虫。
昆虫的发育环境:温度、湿度、光照。
2.3 教学活动: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昆虫的发育过程。
观察昆虫的生命周期,进行实验观察昆虫的发育环境。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昆虫发育方式的理解。
第三章:昆虫的交配行为3.1 教学目标:了解昆虫的交配行为和特点。
掌握昆虫交配的方式和交配行为的适应性。
3.2 教学内容:昆虫的交配方式:体内交配和体外交配。
昆虫交配的行为:寻找配偶、交配姿势、交配信号。
昆虫交配的适应性:提高繁殖成功率、基因传递。
3.3 教学活动: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观察昆虫的交配行为。
进行实验,观察昆虫的交配方式和交配行为。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昆虫交配行为的理解。
第四章:昆虫的繁殖策略4.1 教学目标:了解昆虫的繁殖策略和特点。
掌握昆虫的繁殖适应性和繁殖成功率。
4.2 教学内容:昆虫的繁殖策略:多产卵、产优质卵、繁殖时间选择。
昆虫的繁殖适应性:环境适应、竞争对手适应。
昆虫的繁殖成功率:繁殖次数、繁殖数量、繁殖环境。
4.3 教学活动: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昆虫的繁殖策略。
观察昆虫的繁殖适应性和繁殖成功率的实例。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昆虫繁殖策略的理解。
第五章:昆虫的生殖和发育实例分析5.1 教学目标:分析具体昆虫的生殖和发育实例。
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
![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bc6192b4cc1755270622084a.png)
《昆虫生殖和发育》说课稿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节选自: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下面我将从一下几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详解: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安排在《植物的生殖》之后,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知识基础,同时能使学生对生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有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
教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以家蚕和蝗虫作为代表动物,对“变态发育”中的“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概念和特点进行对比分析。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2)描述变态发育过程,说明变态发育的概念;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知识归纳和概括的能力。
2、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到昆虫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从而树立爱护动物、保护动物,好好学习生物学知识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3.1)重点:理解昆虫生殖发育的过程和特点;2)难点:理解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异同;二、说学法:1、学情分析:学生对昆虫比较熟悉,但对于它们是怎样生殖和发育的却知之甚少。
需要教师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直观教学加强感性认识,使学生便于理解、掌握。
2、学法分析: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采用独学、対学、群学,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独学,比如阅读课本,、观察、思考、分析;再同桌之间対学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最后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其中的难点,以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小组学习成果通过精彩展示向全班展现,再通过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
三、说教学:采用“7+1”教学模式,设计了“学习任务”、“精彩展示”等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尽量做到学生已经掌握的不讲,对于学生来说难度大的不讲,只讲课标要求的需要掌握的基本内容,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课堂的主人。
21.3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
![21.3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70d1705a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48.png)
5.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他们通过查阅资料、请教同学等方式寻找答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6.适时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学习动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我将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包括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和合作学习。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如下: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或技术工具辅助教学:
1.教具:昆虫标本、模型、显微镜等,用于直观展示昆虫的生殖器官、发育过程等,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2.多媒体资源:PPT、视频、动画等,用于展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相关知识。
3.技术工具:电子白板、投影仪等,实现教学内容的实时展示和互动,提高课堂趣味性。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设计生动有趣的导入环节,如展示昆虫发育过程的动画或实物标本,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昆虫学家”,通过探究活动,如观察、实验等,深入了解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3.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互相启发,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尊重,激发对自然界的热爱;
(2)培养学生关注生态环境,认识到保护昆虫资源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激发学习生物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
(1)昆虫的生殖器官及其功能;
(2)昆虫的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发育;
1.板书布局:左侧列出昆虫生殖的关键词和图示,中间详细描述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的发育过程,右侧展示昆虫发育的特殊现象和生物学意义。
11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环节+试讲环节)——送非配套说课稿、教案、课件资料文档
![11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环节+试讲环节)——送非配套说课稿、教案、课件资料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7a76e154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a8.png)
一、说课环节:1.1 课程背景昆虫作为地球上最丰富的生物群体之一,其生殖和发育过程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研究意义。
通过学习昆虫的生殖和发育,学生可以了解昆虫的生命周期,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他们对生物科学的兴趣。
1.2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特点,了解昆虫的生命周期。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探究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热爱,提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1.3 教学内容(1)昆虫的生殖方式(2)昆虫的发育阶段(3)昆虫的变态发育(4)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特点二、试讲环节:2.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昆虫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讲解昆虫的生殖方式介绍昆虫的生殖方式,如内寄生、外寄生、卵生等,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2.3 讲解昆虫的发育阶段讲解昆虫的发育阶段,包括受精卵、幼虫、蛹、成虫等,并强调昆虫的变态发育特点。
2.4 讲解昆虫的变态发育介绍昆虫的变态发育类型,如完全变态、不完全变态等,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2.5 讲解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特点总结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特点,如短寿命、高繁殖力等,并引导学生思考昆虫生殖和发育的意义。
2.6 课堂互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共同探讨昆虫生殖和发育过程中的有趣现象。
2.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昆虫生殖和发育的重要性。
2.8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三、说课环节:3.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3.3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问答、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四、试讲环节:4.1 教学内容安排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教学时间,确保教学内容的完整性。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207d441d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8d.png)
4、发育不通过蛹期的昆虫是( A )
A、螳螂
B、蜜蜂
C、菜粉蝶 D、家蚕
读图分析:
5、写出有关名称: A 卵 ,B 幼虫 ; C 蛹 ,D 成虫 ;
6、由A D发 育方式称为:
完全变态
7、列举出家蝇对人类的危害。
污染环境; 传输疾病
赤眼蜂的卵从害虫的卵中 吸取营养物质,进行生长 发育。害虫的卵不能发育, 以达成杀灭害虫的目的, 同时减少农药的污染。
成虫
有三对足,两对翅, 体被白色鳞毛
不取食,几乎不能飞行, 雌雄交尾后,雄蛾死亡, 雌蛾产卵后也死亡
体表光滑,体形呈 不食不动,羽化成蛾,
蛹
椭圆柱状
破茧而出
P10-1家蚕是通过哪种生殖方式繁殖后裔的?
有性生殖
这种生殖方式的特点是什么?
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 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 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
以家蚕为例,我们懂得:
1、昆虫的生殖方式——
有性生殖 (卵生)
2、昆虫的发育方式—— 变态发育
是不是全部的昆虫都像蝴蝶同样 进行生殖与发育呢?
天牛
金龟子
蝇
卵
幼虫 蛹 成虫
完全变态发育
如:家蚕、蜜蜂、菜粉蝶、蚊、蝇等。
蝗虫的发育过程
成虫产卵
若虫
成虫
不完全变态
蜻蜓
P11-1家蚕与蝗虫生殖发育的 异同点
赤眼蜂在昆虫卵上产卵
——“好问题大收集”
1、为什么昆虫的发育过程都要 通过几次蜕皮?
2、为什么低洼多水的地方蚊子特别多? 3、为什么大旱之年易闹蝗灾?
4、赤眼蜂是如何被运用于防治农 林害虫的呢?
课堂小结
昆虫的生殖 有性生殖,卵生
昆虫的发育
21.3昆虫的生殖与发育说课稿八年级下册生物(苏教版)
![21.3昆虫的生殖与发育说课稿八年级下册生物(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8d77c24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6b.png)
1.知识与技能:了解昆虫的生殖方式、发育过程和发育特点,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昆虫的发育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物的热爱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参与生物学习的积极性,树立生态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21.3昆虫的生殖与发育说课稿八年级下册生物(苏教版)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昆虫的生殖与发育,属于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本节课位于第三章动物与环境的第一节昆虫纲。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生物的基本特征、分类和生态系统等知识。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昆虫的生殖方式、发育过程和发育特点等。
(三)互动方式
我计划通过以下方式设计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提问与回答、小组讨论、实验操作、成果分享等。提问与回答环节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锻炼表达能力。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团队精神。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提高实践能力。成果分享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提升自信心。这些互动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计划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生活实例引入:展示一张蝴蝶从卵到成虫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昆虫吗?它的发育过程是怎样的?”
2.学生分享: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昆虫发育的观察和疑问,引导大家关注昆虫的生殖与发育问题。
3.教师总结: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是八年级下的学生,他们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这一阶段的学生认知水平有了明显提升,能够进行一定的抽象思维,但仍然需要具体、直观的教学资源来支持学习。他们对生物学科有一定的兴趣,但兴趣点各有不同,需要教师善于激发和引导。在学习习惯上,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着依赖性,需要教师引导他们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11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环节+试讲环节)——送非配套说课稿、教案、课件资料文档
![11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环节+试讲环节)——送非配套说课稿、教案、课件资料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8a57e65a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c6.png)
教案:11-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一、说课环节1.1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特点,掌握昆虫的生殖方式和发展过程。
1.2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昆虫的兴趣,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热情。
1.3 教学内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特点,昆虫的生命周期。
二、试讲环节2.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昆虫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昆虫的生殖方式和发展过程,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
2.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昆虫的生殖方式,如卵生、胎生等,以及昆虫的生命周期,包括受精、孵化、幼虫、蛹、成虫等阶段。
2.4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昆虫发育过程中的特点,如变态发育、不完全变态发育等。
2.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特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三、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学生互动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昆虫生殖和发育知识的掌握程度。
四、教学资源教材、图片、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
五、教学建议5.1 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深度,以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
5.2 注重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见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5.3 结合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直观展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增强学生的理解。
5.4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教学设计6.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特点。
6.2 教学步骤1) 展示昆虫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现象。
2) 讲解昆虫的生殖方式和发展过程。
3) 分析昆虫发育过程中的特点,如变态发育、不完全变态发育等。
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七、教学难点7.1 昆虫发育过程中的特点,如变态发育、不完全变态发育等。
7.2 昆虫生殖方式的区别和应用。
第一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
![第一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f24603c726fff705cc170a7f.png)
第一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板书) 。
我说课的内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说教材我将从教材的地位、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三方面来分析教材。
本节选自济南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一节。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而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是其不可缺少的部分,本节通过介绍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昆虫,启动了学生对动物生殖和发育的了解。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根本指向与核心任务,是教学的关键。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我确定知、情、能三维度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2.能力目标:在观察果蝇的发育过程中,观察和记录家蚕的形态变化和形态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举例说出昆虫在人类生活,生产中的作用,认识到昆虫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分析,我把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昆虫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变态的概念。
难点: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的区别。
二、说学情要把教学理念真正地落实到教学行动中,教师不仅要认真地解读教材,还必须充分地了解学生。
本节科的授课对象是八年级学生。
在心理方面:好奇心强,求知欲旺,渴望了解更多昆虫。
因此学习的积极性较高。
能力方面:学生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现象有一定了解,但能准确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概括出其特点,还需要更多的感性认知材料。
知识储备方面:通过对前面的学习,学生认识了植物的生殖方式,但对动物生殖方式不了解。
以此,在教学中我会结合学情,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将新知识整合到原有的知识网络中,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得到丰富和完善。
三、教学策略我的教学策略具体如下:本节课我将采用启发法、提问法、实践探究,以及多媒体的应用,各种方法相结合,以优化教学过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达尔文曾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因此,在课堂上我将积极引导学生对比观察,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以达到发展能力的目的。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6aa12b5a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a5.png)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范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1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该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生物的生殖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不同生殖方式的形成既体现了生物对不同环境的适应又展现了不同生物类群在连续性方面所表现的发展和进化。
本章先介绍植物生殖后,介绍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包括昆虫、两栖动物和鸟类的生殖和发育。
着重突出了生物和发育与人类以及环境的关系,进一步体现了整套教材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思路。
本节讲述的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也是学生比较熟悉和兴趣的一类动物,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它在本章中体现了昆虫的生殖与发育过程及特点,突出了昆虫在人类生活、生产中的作用。
2、教学目标根椐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基本理念和学生的实际,制订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观看教学片和饲养家蚕课外实践活动,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和过程。
2.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3.举例说出昆虫在人类生活、生产中的作用;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以致认识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活动增强观察、分析能力,以及表达交流、合作参与、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昆虫摄影图片的展示,给学生直观的美好感受,激发学生爱护动物的原始情感,培养另眼看世界思维习惯,多看事物的美好面。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常见的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难点:家蚕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变态发育的理解。
二、说教法: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尝试新的课堂教学方式,利用观察法、分析法、讨论法、引导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一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
![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一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e45b52f0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45.png)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以下可能的问题或挑战:
1.学生对昆虫生殖器官的识别和功能理解可能存在困难。
2.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概念区分可能不够清晰。
3.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能难以持久。
为应对这些问题,我将在课堂上:
-使用多媒体资源和实物模型,增加学生的直观认识。
-通过互动提问和小组讨论,加深学生对难点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学生群体主要处于青少年阶段,他们的年龄特征表现为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生物现象有着天然的兴趣。在认知水平上,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在发展中,需要具体形象的支撑。在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对昆虫等生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尤其对奇特的生殖和发育现象感兴趣。然而,学生的学习习惯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可能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习惯。
-创设有趣的活动和情境,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后,我将通过以下方式评估教学效果:
-收集和分析学生的练习和作业,了解知识掌握情况。
-与学生进行交流,获取他们的反馈和建议。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互动情况。
具体的反思和改进措施包括: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调整教学策略和活动设计。
-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共性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复习和讲解。
1.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不足。
2.组织学生互相评价,鼓励他们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共同进步。
3.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针对性的反馈和建议,强调优点,指出不足,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4.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解答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巩固知识点。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布置如下:
1.完成教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7.1.2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7.1.2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3c7836edfd0a79563d1e7217.png)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一、说课程标准:本节课是课程标准中一级主题: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下的二级主题: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中的内容二.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生物学》下册“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一节是在学习植物的生殖和发育基础上设置的,旨在让学生在学习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等问题后,认识昆虫的主要特点(生物习性、形态结构)、昆虫与人类生存及整个生物圈的和谐发展的关系,从而了解在生活中如何利用有益昆虫,控制、消灭有害昆虫虫,并学会自主探究、应用创新,形成生态观念、和谐意识。
三.教学的三维目标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围绕学习目标,选出本节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过程作为当前所学知识的“主题”,根据学习主题创设适合目标达成的学习环境,从而有利于知识的建构。
教学的三维目标①以家蚕为例,通过观察、调查、查阅资料等形式,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和过程。
②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的过程及特点,认识动物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和谐意识和生态观念。
举例说出昆虫在人类生活、生产中的作用,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物科学的情感。
四.教学的重、难点分析、①重点:昆虫的生殖发育过程及特点。
②难点:变态发育的概念、过程及分类。
五、说教法: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本着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思想。
”我大胆改变课堂教学方式,利用观察法、分析法、讨论法、引导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积极探索设计一个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去主动探索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主动探究的教学理念。
六.丰富学习资源,创设学习情境(一)故事导入,为新知识学习“抛锚”目的:(用多媒体手段创设一个研究昆虫发育历程与真实相似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和好奇心)《毛毛虫的靴子》:故事大概:森林里有一个蜘蛛鞋匠,会用豆壳、树叶等为动物们做各种好看的靴子,毛毛虫也想做一双,蜘蛛考虑到天气快要变冷了,就给她做棉鞋,可是毛毛虫的脚太多了,等那么多的鞋子做好之后,已经是冬天了,蜘蛛找不到毛毛虫,就把他的靴子挂在树枝上。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邱艳婷)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邱艳婷)](https://img.taocdn.com/s3/m/4e6580a95acfa1c7ab00cc07.png)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韶关市第十三中学邱艳婷一、教材分析(一)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形成的重要概念是:不同动物发育的方式可能不同。
有些动物的幼体与成体形态相似,有些动物的幼体与成体形态差别很大。
本节课的内容标准有1条: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二)教学内容分析与选择本节内容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9章生物的生殖第2节《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起始课,教材首先以蝗虫和家蚕为例,阐述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的过程及其体内受精、蜕皮和变态发育等特点,并为学生参与饲养家蚕的实践活动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或建议。
考虑到本地没有人养家蚕,学生大多没有见过家蚕,所以准备了视频《黄裳凤蝶的发育过程》让学生在观察中理解黄裳凤蝶和家蚕的生殖和发育是相同的。
(三)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目标:①通过观察昆虫交配的图片及文字资料,描述昆虫生殖的过程。
②通过观看视频,说出蝴蝶发育过程的几个时期。
③通过观察蝗虫生活史标本,比较蝗虫与蝴蝶发育过程的异同,识别变态发育的两种类型。
2.能力目标:运用所学概念,分析一些常见昆虫的发育过程属于哪种发育类型。
3.情感目标:通过了解不同昆虫生殖和发育过程的多样性和趣味性,认同生物的多样性这一学科重要观点。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昆虫的变态发育及两种类型。
2.教学难点:变态发育中幼虫与成虫在形态结构、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方面的差异。
二、学情分析1.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许多学生都捉昆虫来玩过,但许多学生却没有认真观察过。
要求学生准确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概括出其特点,还需多给学生提供感性的认识资料。
2.学生学习方法和技巧:已初步具备一定的观察、阅读、分析推理和动手能力。
3.学生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相互帮助、共同提高。
三、设计思路《生物学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对此部分的要求是:“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对此提出的活动建议是“饲养家蚕或其它昆虫”此活动引导学生到周围环境中去观察昆虫的生殖和发育,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说课稿: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说课稿:昆虫的生殖和发育](https://img.taocdn.com/s3/m/d57a600952ea551810a6876e.png)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这是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
一、根据课标及学生已有的实际水平,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如下:知识目标:1、能说出昆虫的生殖方式及特点,举例说出昆虫的发育过程及特点。
2、能举例说出完全变态与不完全变态的不同点。
能力目标:1、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和过程。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不畏艰辛、战用困难的正确价值取向。
二、分析教材本节的内容是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中的第二节。
在上一节里已经介绍了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区别,以及植物的生殖。
本节的内容与上节课的内容关联不是很大。
在这节课中,教材以家蚕和蝗虫为例重点阐述了变态发育以及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
从知识结构的安排来看,本课包括三个内容:1、家蚕的生殖和发育2、蝗虫的生殖和发育3、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
根据以上的分析,本课的重难点是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能举例说明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的区别。
三、教法与学法对学生而言,本课内容并不难理解和掌握,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表达能力,我采取了学生自学、学生代表授课竞赛和老师补充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具体如下:首先,从身边常见的昆虫入手,引出新课的主角——昆虫,由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引出新课——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然后请四位学生代表上台讲授新课,并由四位“学生仲裁”和老师给出评价和打分,老师给予适当的补充、强调和纠正。
最后由老师展示视频资料,并小结本课内容。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改学生被动接受为学生主动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表达能力。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9d199ee20b4c2e3f572763df.png)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主题是《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剖析。
一、教材分析1、本节内容的地位生物的生殖和发育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而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生命的延续和发展这一主题中的重要部分,是学生今后学习生命的演化部分的知识基础。
本节通过介绍学生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昆虫,启动了其对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了解。
学好本节,尤其能为动物的繁殖与环境的关系及两栖动物的发育方式等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2、重点、难点的确定本节教学的重点为:1、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其特点;2、理解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
难点为认识昆虫的繁衍与环境的关系。
昆虫分布广泛,说明其生殖和发育方式能很好地适应环境,因此重点理解其生殖和发育的过程与特点,并通过讨论一系列的自然和社会现象突破难点,便能很好地完成本节的教学任务。
3、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我拟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2)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和过程。
能力方面:(1)培养学生查找资料、观察思考、分析归纳及语言表达能力;(2)通过了解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与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的特点,培养学生找出不同事物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的能力;(3)通过对某些昆虫的防治问题,培养学生将知识应用于问题情境的抽象思维能力;(4)训练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1)通过家蚕与人类的关系,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通过诗词,渗透人文教育;(3)通过昆虫防治问题,渗透科学技术和社会关系的教育。
由于本节重在理解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的含义,难度不大,故可通过查找资料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是作出假设和进行探究的基础,此目标可结合本节的技能训练实现;学习昆虫的生殖和人类的关系,则从侧面实现了动物与人和环境的呼应,进一步体现了整套教材以人和生物圈为主线的思路。
11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环节+试讲环节)——送非配套说课稿、教案、课件资料文档
![11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环节+试讲环节)——送非配套说课稿、教案、课件资料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6a501cf8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8d.png)
教案:11-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第一章:昆虫的生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昆虫的生殖方式。
2. 让学生掌握昆虫的繁殖特点。
3. 培养学生对昆虫生殖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昆虫的生殖方式: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2. 昆虫的繁殖特点:卵生、幼虫阶段、蛹阶段和成虫阶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昆虫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昆虫的生殖方式。
2. 新课导入:介绍昆虫的生殖方式和繁殖特点。
3. 案例分析:分析昆虫的繁殖过程,如蝴蝶、蜜蜂等。
4.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昆虫生殖的理解和观察。
5. 总结:总结昆虫的生殖方式和繁殖特点。
四、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通过展示昆虫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昆虫的繁殖过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昆虫的生殖特点。
3.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观点。
五、课后作业:1. 观察身边的昆虫,记录它们的生殖方式和繁殖过程。
2. 调查昆虫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如传粉、控制害虫等。
第二章:昆虫的发育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昆虫的发育过程。
2. 让学生掌握昆虫的不同发育类型。
3. 培养学生对昆虫发育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昆虫的发育过程: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
2. 昆虫的发育类型: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昆虫发育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昆虫的发育过程。
2. 新课导入:介绍昆虫的发育过程和发育类型。
3. 案例分析:分析昆虫的发育过程,如蝴蝶、蚊子等。
4.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昆虫发育的理解和观察。
5. 总结:总结昆虫的发育过程和发育类型。
四、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通过展示昆虫发育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昆虫的发育过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昆虫的发育特点。
3.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观点。
五、课后作业:1. 观察身边的昆虫,记录它们的发育过程。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18055f1cb4daa58da0114a5c.png)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
本节课是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
第一节讲述了植物的生殖,本节内容讲述了昆虫的生殖和发育;因此,本节内容可以说是第一节内容的补充、延续部分;同时,也是下一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学习的基础,它起着承前启后、联系纽带的作用。
本节内容的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首先由图片的展示,让学生了解家蚕生殖发育过程的各个阶段,通过观察比较家蚕四个时期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的差异,引入完全变态的概念,使完全变态这一概念便于理解;然后让学生观察蝗虫的发育,通过观察、讨论、比较、归纳、总结,区别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家蚕和蝗虫两种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2、掌握昆虫的两种不同的发育过程即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发育。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收集资料、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收集和处理资料的能力,以及表达、交流、合作参与、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昆虫发育过程的了解,培养同学们热爱昆虫、热爱美丽丰富的大自然。
(三)教学重点、难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板书) 。
我说课的内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说教材
我将从教材的地位、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三方面来分析教材。
本节选自济南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一节。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而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是其不可缺少的部分,本节通过介绍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昆虫,启动了学生对动物生殖和发育的了解。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根本指向与核心任务,是教学的关键。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我确定知、情、能三维度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2.能力目标:在观察果蝇的发育过程中,观察和记录家蚕的形态变化和形态特
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举例说出昆虫在人类生活,生产中的作用,认识到昆
虫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分析,我把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昆虫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变态的概念。
难点: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的区别。
二、说学情
要把教学理念真正地落实到教学行动中,教师不仅要认真地解读教材,还必须充分地了解学生。
本节科的授课对象是八年级学生。
在心理方面:好奇心强,求知欲旺,渴望了解更多昆虫。
因此学习的积极性较高。
能力方面:学生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现象有一定了解,但能准确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概括出其特点,还需要更多的感性认知材料。
知识储备方面:通过对前面的学习,学生认识了植物的生殖方式,但对动物生殖方式不了解。
以此,在教学中我会结合学情,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将新知识整合到原有的知识网络中,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得到丰富和完善。
三、教学策略
我的教学策略具体如下:本节课我将采用启发法、提问法、实践探究,以及多媒体的应用,各种方法相结合,以优化教学过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达尔文曾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因此,在课堂上我将积极引导学生对比观察,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以达到发展能力的目的。
四、说教学过程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倡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提倡自主合作探究,注重知识获得的方法和过程,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而老师只是引导者,领路人。
本节课正是在这种教学理念下设计教学过程以达到教学目标,具体,我设计以下四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实践探究学习新知,课堂小结重温重点,课堂练习课外延伸。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为了充分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我向同学展示一组图片自然界的昆虫。
结合这两张图片,我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你喜欢的昆虫是哪一种?对于你喜欢的昆虫你都了解些什么呢?同学们会答:蝴蝶蜜蜂蜻蜓等,第二幅毛毛虫和蝴蝶的图片,毛毛虫和蝴蝶又有什么联系呢?从而引发同学思考,自然地引入本节课内容。
并进入教学的第二个环节----实践探究学习新知。
2.实践探究学习新知
课前我让学生进行“观擦果蝇的发育过程”的实验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兴趣,也是让学生对此有一定的经历体验,学习的时候不会感到陌生。
在课堂上,我让小组代表汇报本组的观擦结果,并展拍摄的照片。
让学生观察果蝇发育过程的图片。
第一幅:卵;第二幅:蛹;第三幅:幼虫的生长;第四幅果蝇成虫。
结合刚才的成果汇报,我让学生思考一下问题:根据你们拍摄的时间,该组图片应该如何排列在相册中呢?总结学生讨论的情况,看个小组排列图片的顺序是否正确,并给出正确答案。
同时提出新的问题,你一定注意到了每张图片之间的不同之处,你能说出果蝇不同时期的特点吗?我通过提问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归纳得出果蝇幼虫、成虫和蛹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同时引出完全变态发育的概念。
这时我让学生回顾上一节中学习过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概念的理解,思考:果蝇的生殖方式是什么?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
继而得出果蝇蚕是通过有性方式繁殖后代。
根据日常生活的观察,那些昆虫与果蝇的发育方式相同?通过这样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学以致用,师生通过交流讨论,使学生知道跟果蝇发育方式相同的还有菜粉蝶、蜜蜂、和家蚕等。
这样,采用启发法,层层设疑,环环相扣,引导学生自主的去探究学习,从而达到了本节的能力目标。
在学生知道果蝇的生殖和发育方式后,我启发学生进行思考:是不是所有的昆虫生殖发育都是这样呢?然后我向同学们展示蝗虫的发育过程,提出以下问题:①蝗虫和成虫的差异有哪些?②蝗虫的生殖和发育经过了那几个时期?③和果蝇的发育过程有什么不同?
学生通过观察很容易发现蝗虫幼虫和成虫的不同,并对比刚才学习的果蝇的发育过程。
自主学习,点评学生的回答,最后我进行总结的,成虫和幼虫在形态和生活习性相似,成虫有翅,幼虫无翅,幼虫的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
同学们通过对比观察发现蝗虫发育过程没有“蛹”期,由此引出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概念。
像蝗虫这样,经过卵-幼虫-成虫的发育过程叫不完全变态,进而完成第二个教学重难点的学习。
之后、我继续启发完全变态的昆虫和不完全变态的昆虫在发育过程有那些相同点?同学们通过讨论总结出:都经过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发育是变态的并且有蜕皮现象。
接着追问:在我们身边昆虫身影无处不在,昆虫有那些利弊?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完成这一问题。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以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通过观察实验,使学生们在参与的过程中来认识昆虫的生殖发育过程,避免了教师空谈、学生死记硬背的不良效果。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果蝇与蝗虫的发育的不同,我让他们观察昆虫各个时期的不同,各抒己见,通过自主思考,得出答案。
【到此,本节课的重难点已全部讲解完毕,为了帮助学生强化本节所学内容,我将带领学生进行课堂小结、重温重点。
】
3. 课堂小结重温重点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果蝇的生殖和发育,即完全变态;
蝗虫的生殖和发育,即不完全变态。
[为了检测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程度,在本节内容讲完之后,我将带领学生进行:课堂练习、课外延伸。
]
4.课堂练习课外延伸。
我设置两道题考查学生对昆虫发育过程的了解。
接着我展示四幅图片让学生关注蚕在生产实践中的作用,扩展学生课外知识。
最后说一下我的板书设计,我采用列表式的板书,力求简单明了,突出重难点,方便学生记忆。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