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监测方案1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1.工程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2. 目的与任务 (1)

3、执行的技术规范与依据 (1)

4、滑坡监测内容、监测方法和工作量布设 (1)

4.1 监测内容 (1)

4.2 监测方法 (1)

4.3 监测周期 (1)

4.4 监测频率 (1)

4.5 监测的等级 (1)

4.6 布设监测工作量 (2)

5、监测工作实施方案 (2)

5.1监测系统基准网及监测网的建立、实施 (2)

5.2 监测基准网施测 (3)

5.3 变形观测点施测 (3)

5.4 位移监测点的建立及实施 (4)

6 监测数据的整理及分析 (4)

6.1 监测数据的整理 (4)

6.2 监测数据的分析及上报 (4)

6.3险情预警标准 (4)

7、人员与设备组织 (5)

8、提交成果资料 (5)

郴州市梅田区滑坡监测方案

1. 工程概况:

梅田区滑坡位于郴州市宜章县,滑坡与市区道路仅有人行便道连接,交通条件较差。工作区位于郴州地南端,处于山区过渡地带,气候温和湿润,雨量较充沛,光照适宜,四季分明,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带。降雨多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大暴雨,引发洪涝灾害,江河猛涨,山洪爆发。多年平均气温16.0℃,多年平均降雨量为972.6mm,每年降雨主要集中在5~9月,其间降雨总量占全年降雨总量的75%。多年月平均降雨量最高为7月的236.8mm,最低为1月的3.8mm,最大一日降雨量为220.5mm,最大雨强为70mm/h。工作区位于斜坡上部位,坡面冲沟不发育,无地表水流。

2.目的与任务:

a) 目的:

用常规的或先进的仪器和设备在野外滑坡、崩塌现场及其周边地区进行连续或定期重复的测量工作,准确测定监测网和形变监测点的平面坐标、高程或空间三维相对位移值,经合理的数据处理提供监测网和形变监测点水平位移、垂直位移、裂缝及滑带相对位移等动态数据,为掌握滑坡变形规律、险情预报、灾害防治、治理,达到治工程效果的检验目的;确保竣工斜坡体的地形地物实际变形及变形趋势,超前预报,保障斜坡体治理竣工后安全。

b) 任务:

1) 对斜坡体进行地表(包括构筑物顶部)的位移与沉降监。

2) 通过监测数据获得滑坡局部和整体变形及变形趋势,检验滑坡稳定状况。

3) 与气候、地下水位变化相联系,分析滑坡、危岩变形与之的相关性规律。

4) 在治理工程期间监测斜坡体的地形地物实际变形及变形趋势,超前预报,确保施工安全。

5) 提供治理工程效果评价报告,以及必要时的预警报告。

3 . 执行的技术规范与依据

a) 《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b)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 8-97)。

c)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

d) 《精密工程测量规范》(GB/T 15314-94)。

e)《国家三角测量和精密导线测量规范》

4 . 变形斜坡体监测内容、监测方法和工作量布设

4.1 监测内容

根据《设计》要求,此次滑坡动态监测包括地表大地变形监测,沉降监测。

4.2 监测方法

a) 各观测点的水平位移采用测线支距法及光电极坐标法;

b) 垂直位移采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

4.3 监测周期

本监测工作从滑坡坡治理工程结束后共计6个月时间。

4.4 监测频率

水平位移变形观测、垂直位移变形观测:每月观测一次,遇特殊情况应增加观测次数,(如大雨后、绵雨期、自然条件急剧变化情况下)或平常发现山体有异常变化亦应增加观测次数

4.5 监测的等级

按《规程》变形测量等级划分的三级精度执行(即:沉降观测时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1.5mm 。平面位移观测时观测点坐标中误差≤10mm )。用于监测变形观测点所需的基准点按二级精度执行(即:沉降观测时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0.5mm 。平面位移观测时观测点坐标中误差≤3mm )。 4.6 布设监测工作量

共布设平面、沉降位移观测点5个,基准点2个。(详见监测布置平面图)

5 监测工作实施方案

5.1

5.1.1 在已经治理滑坡周界处布设控制点、工作基点,具体布设是:在斜坡内按“设计”布设有一条横向变形观测线,共布有5个变形观测点。

监测点

3

基准点1

基准点2

水平基准网布设方案 水准点4

工作基点 2

工作基点3

5.1.2 基准网、监测网的实施

a) 选点:

点位选在稳固、能较长期保存不受干扰不易被自然条件所损坏之处。

根据图上设计的点位附近(在满足上述条件情况,最好选在设计位置)。在选点时应考虑二级导线的组成,由于基准点、工作基点有的边长悬殊过大,因此在实施选点时应选一些临时性导线点来组成。(点号可参照基准点编排)。

b) 标石埋设:

各平面、高程基准点、工作基点、变形观测点的埋设方法及标石、标志规格须按附图要求作业,埋设要稳固。

1) 对于工作基点、房顶或原生岩石上的标志埋设需按各项要求做好。

注:各类型标石的标志顶面中心均采用监测专用强制对中板。

2) 对于位移点及沉降点、房顶或滑坡体上的标志埋设需按各项要求做好。

5.2 监测基准网施测

5.2.1导线观测计算

观测使用II级全站仪(测角精度2″,测距精度2mm+2ppm.D),测前对仪器必须经专业场地检验,(要求有关数据资料齐全),符合要求方可提交使用。

观测需待所有埋设的水泥桩稳固后才能进行作业。否则将直接影响以后的变形点观测质量。平面观测按“规程”中二级导线精度要求进行施测。成二级导线网或单一的二级导线(附合或闭合),进行观测。

a) 水平角观测:

观测方向三个以内不归零。(方向观测法四测回)方向少于三个时应按左、右角各观测两测回。左、右角闭合差不应大于4″,导线方位角闭合差不大于4√n(n为测站数),观测技术要求按“规程”表相应级别执行。

b) 距离测量:

每一测站应测量一次气象元素,气温读取0.2°C,气压读0.5mm/Hg,将改正值置入仪器自动更正。

距离施测四测回(一测回是指照准目标读取四次的过程)

垂直角施测四测回

距离、垂直角均应往返施测。其测距技术要求按“规程”表中相应等级执行。垂直角测回较差及指标差较差均不大于15″。

c) 计算:

经检验各项观测值限差均符合要求后(测距应经加、乘常数改正后,用经两差改正后的垂直角进行倾斜改正后的距离参与计算),对导线进行严密的平差

对于房顶上的计算点、工作点用三角高程法求得成果。

5.2.2 高程测量

高程以几何水准测量法进行

使用DS1、DS05或N3等同精度水准仪配铟瓦合金水准标尺,按“规程”中二级精度施测。各项操作要求及使用的水准仪、水准标尺应按“规程”表逐条进行检验。实际作业中应符合“规程”要求。

具体路线可按:

a) 以II01起经A2、A3-1、A3、A1闭合II01。

b) 以II07点起经A3、A2-1……闭合II07(第二条路线尽量将A2纳入路线内为好)。

观测资料经检查,各项限差符合要求后进行严密平差计算。(计算前应对高差作尺长改正和正高改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