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企业信用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关于对外贸易信用风险管理的探讨

关于对外贸易信用风险管理的探讨
/ ) 力争规避收汇风险。对客户的档案管理应 的份额越来越大。为支付百分之几 的手续费, 期 L C , 外贸 集团公司往往需要提供十几倍 、 几十倍 的信用担保。 采用动态更新管理制 , 及时载入新的信息 , 以防对老 其次 , 外贸集团公司所面对 的国际国内市 场充满着 客户的信用掉 以轻心。
陷阱和诱惑, 贸易环境孕育着越来越大的风险。第
22 提高信用分析能力 .
客户信用管理 的核心是对客户进行信用分析和 信用等级评定 。通过对客户所有相关财务及非财务 信息进行整理、 分析 , 出客户的偿债能力。它需要 得
信用问题 , 会同国商 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 司研究提
出了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的基 本思路 , 了行 开展 业诚信教育宣传活动和基础工作 的建设工作 。 市场经济也是一种信用经济 。信用风险管理起 源于西方 , 已经过 10多年 的历史 。在西方发达 国 5 家中, 在买方市场强大的竞争压力下, 为了巩固 自己 的销售渠道和市场 占有率 , 卖方向买方提供信用 已 经成为贸易进行 的必要条件 , 与信用管理相关的行 业业已非常成熟 , 企业商 品与劳务 的赊 销赊购 已成
国际贸易增添了许 多环节 , 增加了费用与时间 , 与现
在一切商业活动向着“ 减少环节、 加快周转” 的发展
由于信用证机制本身存在法律漏洞, 使 势动荡不定 , 市场竞争和贸易磨擦 日愈激烈的情况 方向不相符 ; 下, 外贸企业所承担的风险也相应在增大。 得各种纠纷、 欺诈时有发生 , 信用证并非防范风险的 中国外经贸企业协会信用体系专家评审委员会 万灵药 ; 竞争加剧造就了全球性的买方市场, 买方更
文中从对外贸易业务和信用发展情况的实际出发 , 对如何加强我国外贸企业的风险管理进行

进出口企业信用管理

进出口企业信用管理

进出口企业信用管理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中,进出口企业面临着日益复杂的市场竞争和风险挑战。

信用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进出口企业的稳定发展和持续盈利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有效的信用管理不仅能够帮助企业降低交易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还能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拓展业务渠道,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进出口企业信用管理的重要性1、降低交易风险在进出口贸易中,企业往往需要与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伙伴进行交易。

由于地域、文化、法律等方面的差异,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较为普遍。

如果企业对交易对手的信用状况缺乏了解,很容易陷入欺诈、违约等风险,导致货款无法收回、货物积压等损失。

通过建立完善的信用管理体系,企业可以对交易对手进行全面的信用评估和风险分析,提前识别潜在风险,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降低交易风险。

2、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良好的信用管理可以帮助企业优化资金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一方面,企业可以根据客户的信用状况合理确定信用额度和账期,避免过度赊销导致资金占用;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和催收,企业可以加快资金回笼,减少坏账损失,提高资金周转速度,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3、增强市场竞争力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信用成为企业赢得客户信任和市场份额的重要因素。

如果企业能够向客户提供可靠的信用政策和优质的信用服务,树立良好的信用形象,就能够吸引更多的优质客户,拓展业务渠道,提高市场竞争力。

相反,如果企业信用管理不善,出现信用危机,将会失去客户的信任和市场份额,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4、符合法律法规要求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对企业的信用管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例如,我国出台了《企业信用管理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企业建立健全信用管理制度,加强信用风险防范。

进出口企业只有加强信用管理,符合法律法规要求,才能避免因信用问题受到处罚,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

二、进出口企业信用管理的主要内容1、客户信用评估客户信用评估是进出口企业信用管理的基础。

企业信用政策研究综述

企业信用政策研究综述

企业信用政策研究综述一、研究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也更加激烈。

有信则存,无信不立。

历史和现实证明,市场经济越发达就愈要求诚实守信,这是现代文明的重要基础和标志。

由于竞争加剧和环境动荡,企业要想长久立足市场而不败,就必须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信用政策。

企业信用政策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建立和完善行之有效的信用管理政策并能持之以恒地加以执行,可以大大减少企业呆账及坏账机率的发生,促进销售的顺利完成,提高企业资金的周转速度和利用效率。

二、文献综述企业在制定信用政策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因此国内许多专家学者就这一问题作了比较深入、系统的探讨与研究:大连海事大学研究生院的李晓丽在2011年发表的《企业信用政策的缺失与完善途径研究》一文中介绍,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信用销售已然成为企业抢夺客户资源提高市场占有率的必然选择。

然而,信用销售是一把双刃剑,其在扩大销售规模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来自于客户的信用风险——应收账款的居高不下所导致坏账的产生及资金周转的困难。

企业如何在收益与风险之间寻找到适合自身的平衡点就成企业能否健康持久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加强企业信用管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作为指导信用管理的企业信用政策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哈尔滨师范大学财务处的马勇在2012年第6期的《边疆经济与文化》上发表的《论企业信用政策》中提到,应收账款的安全与否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可用资源、损益情况、现金流量。

我国目前现状看,很多应收账款都不是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主动采取信用政策的结果,因三角债问题而上法庭甚至导致企业破产的现象屡见不鲜。

建立主动的有效的信用政策,加强资金周转,减少三角债,理当成为企业理财的重中之重。

福建戴姆勒汽车有限公司的程珊发表的《企业信用政策对经营性现金流量的影响分析》文章中认为,企业所采用的信用政策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而采用或松或紧哪种偏向的政策,受企业所在行业、市场竞争激烈程度、产品生命周期、企业生产规模等因素影响。

有关外贸企业信用风险及其管理的研究

有关外贸企业信用风险及其管理的研究

有关外贸企业信用风险及其管理的研究作者:黄天舒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第35期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外贸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很多外贸企业为了占据国外市场,会推出优惠的信用条件,以此作为增加客户的手段,但其信用风险也会随之增加。

分析了导致外贸企业信用风险增加的原因,并提出对应管理措施。

只有不断降低信用风险,以此提高外贸企业的竞争力,才能使企业不断扩大经营规模,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外贸企业;信用风险;原因;管理措施中图分类号:F27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5-0035-02前言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外贸企业在信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较多问题,如企业缺乏健全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盲目追求商品出口量;在进行业务操作时未考虑客户的实际情况,过于迁就客户;选择不合理的支付方式,不具备信用风险防范意识,因此增加了企业信用风险;或过于警惕,因害怕风险只接受单一的信用证交易模式,贸易模式缺乏灵活性,错过贸易机会。

因此,如何提高外贸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已成为贸易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对贸易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信用风险管理对应措施,以此作为外贸企业管理参考。

一、导致外贸企业信用风险增加的原因由于外贸企业在信用风险管理方面,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及科学的管理方法,导致企业信用风险增加,逾期应收款项越来越多,账款拖欠已成为严重影响企业发展的原因之一。

账款未能及时回收会导致企业资金流动困难,从而造成企业经济亏损。

企业信用风险管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信用风险与规模扩展之间的矛盾很多外贸企业忽视了经营过程中产生的信用风险,不具备防范意识,过分强调企业规模扩展,忽略了对于信用风险的管理[1]。

企业在经营中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信用风险与规模扩展的矛盾,企业往往会为了扩展规模,忽略信用风险管理,以此推动企业资金增长。

由于信用风险管理缺陷,导致大量的拖欠款项产生,应收款项无法及时回收,造成企业库存和坏账积压。

信用管理综述正文

信用管理综述正文

信用管理综述正文信用管理专业课程知识综述及个人应用研究报告一、信用管理专业课程核心知识综述(一)企业信用管理核心知识及学习收获目前我国企业信用制度的大环境总体上存在在缺失的状况,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欠缺规范商业制度的相关政策法规,主要表现为我国商业信用制度在政策法规层面上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商务针对法规规范的企业商业行为的信用结算制度;第二是相关管理与执法职能较为薄弱,目前,我国尚无专门对商业信用制度进行监管的官方机构,现有商业中的征信行为和信用管理工作,只能通过两种途径实现:第一是企业自身作为:第二是专业征信公司代理.这两种途径都属于商业行为范畴,而非官方管理行为.针对上述信用征信行为,目前在个别地区有专门的管理部门以及法规对其进行指导和监管,但这些部门与法规的法律效用受到地域限制,且普及性很低.第三是中国信用评定权威机构属于商业行为,而非官方权威机构.目前在国内从事商业信用评定工作的机构有两种:第一是商业征信公司:第二是银行等金融机构.这两种机构的信用评定均为商业行为,因此在本质上不具有法定权威效应,企业的信用作为一种能利用的资源,可以进行融资、理财、配置资源等。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活动的高度发达,信用的地位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商品活动在带来巨大利润的同时,也往往蕴含这巨大的市场风险,风险直接来自自于商品交换双方的给付行为和给付行为的时间差,即信用使买和卖的行为可以互相分离较长时间,他使得所期待的给付处于不稳定状态,而信用的作用就在于使将来的给付行为变得更加可以预期和确定,从而避免或减少市场风险.信用越高,风险越小;反之,信用越低,风险越大.为了规范市场交易顺序,保障市场安全,信用的这种价值特性使得它从一开始就成为商品社会的一个重要法律问题.构建信用体系既要靠道德约束,要建立强大的舆论体系,同时又要靠法律约束,要建立严格的法律体系:第一要在全社会进行信用教育,要树立全民信用意识.要是人们明白市场经济乃是信用经济,弄清信用伦理对完善市场经济的重大作用,懂得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市场经济就不能健康发展的道理.要宣传普及信用、契约等市场经济观念,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也是维护社会信用的主体.要加快企业改革,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真正把信誉当成企业的生命,合法经营,讲究信誉.第二加强维护信用制度的法制建设.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但由于目前的市场经济体系不完善,在市场经济的某些领域内还存在着法律真空现象,这就需要道德规范来调整,实现德治和法制的统一.法制和德治作为我国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调整人们行为的方式手段,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道德在提高人们的思想境界,改善人们的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等方面有着特殊作用,但当道德规范不足以约束人们的行为时,就需要适时的上升为法律,赋予其强制性.第三强化信用管理,国内外成功的实践经验证明,信用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企业没有健全的信用管理,就没有竞争力.所以建立信用管理体系,增强风险防御力,是当前我国企业走出信用困境的根本出路.因此,在建立国际信用管理体系的初期阶段,因该强调市场竞争机制,强调与国际行业标准接轨,以便能够为国际同行所接收,开展国际业务.第四建立信用激励机制.企业信用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规避赊供赊销产生的风险,增加信用交易的成功率。

我国出口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研究综述

我国出口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研究综述
科技信息
0业论坛 o
S IN E&T C N L G CE C E H O O Y咖 0 ^ 1 N R T 0
21 年 01
第5 期
我国出 口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研究综述
韩力华 宋光兴
( 云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1 . 云南 昆明 5212 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602 ;云南 . 云南 昆明 52 1 602)
1 出 口企 业信 用 风 险识 别
11 根 据 出 口企 业 外 部 环 境 及 内部 因素 对 信 用 风 险 进 行 识 别 . 邹 根 宝 (0 2 从 国 际 、 内 和企 业 三 个 层 次来 分 析 出 口企 业 所 面 20 ) 国 对 的信 用 风 险 , 际层 面 的风 险来 自三 个 方 面 : 1 宏 观 环 境 的 不 确 定 国 () 性, 贸易 政 策 变 化 、 观 管 理 的失 误 、 济 滑 坡 、 际 市 场 变 化 、 率 变 宏 经 国 利
【 关键词 】 出口企业; 用风险; 用风险管理 信 信
0 引言
出 口信 用 风 险 是 指 企 业 在 对 外 贸 易 活 动 中 , 口企 业 在 给 客 户 提 出
但 在 企业 层 面崔 玮 还强 调 了企 业 的信 用 风 险 意 识 匡 增 杰 (0 8 从 微 观层 面 和 宏 观 层 面 提 出 引 起 出 口信 用 风 险 的 20 )
【 摘 要】 加入 WTO后, 国对外贸易增 长迅速, 我 与此同时, 我国 出口企业 中存在 的信 用风 险问题也越 来越 突出。本文从 出口信 用风 险的识
别 、 口信 用 风 险 的 评 价 和 出 口信 用 风 险 的控 制 三 个 方 面 来 分 析 我 国 出 口 企 业信 用 风 险 管 理 的 研 究状 况 . 点评 述 有 关 我 国 出 口企 业 信 用 风 出 重 险控 制 的理 论和 方 法 , 以期 为 以后 研 究 出 口企 业信 用风 险 管理 奠 定基 础 , 时 , 同 为我 国提 高 出 口企 业 信 用风 险管 理 水 平 提 供 借 鉴 。

信用证及其贸易融资的风险管理文献综述

信用证及其贸易融资的风险管理文献综述

信用证及其贸易融资的风险管理文献综述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1.2.1国外相关文献综述国外对于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的研究主要涉及到信用风险、汇率和利率风险、国家风险和操作风险。

研究方法方面主要包括定量研究,定性研究。

国外的研究以定量研究为主。

1、贸易融资风险的研究对贸易融资领域的研究,国外学者很早就开始了。

在 20 世纪 70 年代,国外学者就已开始对贸易融资方式及其风险进行研究。

Gerhard Schneide(2008)1重点针对贸易融资方式进行研究,通过对贸易融资的流程的分析,认为存在融资成本和融资风险,利用正确的结算方式,进而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完全可以降低成本和规避风险。

Charles Wailer 和Uth Baugham(2009)2通过从货物的角度对贸易融资的风险进行了分析。

将融资分为了“装运前融资”和“装运后融资”两方面。

Watson(2009)3将“出口资金融通”、“进口资金融通”、“转售资金融通”作为研究的三方面,从货款收支付的角度,通过分析三方面内容,对进出口贸易融资风险进行探讨。

Daniel(2011)4从贸易融资工具方面进行研究,他认为风险在选择支付方式时就开始产生,由此引发的贸易融资方式也会带来相应的风险。

因为,许多公司尤其发展中国家新兴公司,即使那些业务已经扩大到全球范围的公司,有时候也不熟悉交易对手国家的文化、法律、商业惯例和监管机制。

Christopher James(2012)5主要从国际贸易的角度分析了信用证融资的风险以及防范方法。

Lowell Mooney 和Mark Blodgett(2013)6认为从信用证融资的流程中会存在风1Gerhard Schneider. Survey on Trade Finance. Euro money Special Supplement, 2008(2):9-12.2Charles Wailer, Uth Baugham. Financing International Trade. Green Publishing Group,2009(2):105-1083Watson. Survey on Trade Finance. Euro money Special Supplement. 2009 (2): 9-124Daniel. Finance of Foreign Trade. Pitman, 2011(4):23-26.5Christopher James. .Credit risk analysis: a tryst with strategic prudence, New Delhi: Tata McGraw-Hill Publishing Co.2012.6Lowell Mooney,Mark Blodgett. Financial Innovations and Excesses. The Journal ofFinance 2013(7), 620-631.险,应依据业务流程中产生的风险分别进行监管和风险的防范。

我国外贸出口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我国外贸出口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比,这让他们更难以抵御出口坏账带来的风险。有的企业 的坏账率甚至超过 30%,远远高于西方企业 0.25%~0.5% 的水平。
当前,全球经济继续回稳向好,延续复苏态势,但受结 构性失衡、世界政治经济不确定性上升及季节性等因素的 叠加影响,复苏进程并非坦途。中国信保发布的最新中国 短期出口贸易信用风险指数(ERI)显示,2017 年三季度, ERI 综合指数环比微降 0.57 点,至 102.99 点,短期出口贸易 信用风险较上季度略有上升,出口外贸信用风险依然严峻。
一、外贸出口信用风险 (一)外贸出口信用风险总体情况 我国进出口贸易飞速发展的时期,也恰恰是中国企业 海外应收账款快速增长的时期。根据某专业从事国际商账 管理的咨询公司统计,目前全球外贸坏账分布中,亚洲、 欧洲和非洲位列外贸坏账的前三。其中亚洲外贸坏账额 在全球占比为 32%,欧洲为 23%,非洲为 18%。中国作为 全球第一大外贸出口经济体,其坏账额在全球的占比达到 6.92%,高于美国的 6.23%。目前,我国外贸出口海外欠款 没有固定发布渠道,2010 年 8 月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 会曾经披露中国企业被拖欠的海外欠款约有 1 500 亿美元。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院仲裁委员会则披露,现在每年新 增加的拖欠账款大概在 150 亿~ 300 亿美元。据此估计, 2017 年底中国企业海外累计未核销应收账款接近 2 000 亿 元美元。如果按照商务部披露的中国出口企业目前的海外 应收账款 5% 的坏账率计算,中国企业在 2017 年底的海外 应收款坏账 100 多亿美元左右。 我国出口贸易主体正从 10 年前以外资企业为主, 转为民企占主流地位。据商务部数据,2017 年我国民营 企业出口占比达到 46% 左右,成为第一大贸易主体,远高 于外资企业和国企。在遭遇跨国商账危机时,民企对国际 法律的熟悉程度,以及可调配的资源方面都很难与外企相

浅论加强我国外贸企业信用风险的管理的论文

浅论加强我国外贸企业信用风险的管理的论文

浅论加强我国外贸企业信用风险的管理的论文浅论加强我国外贸企业信用风险的管理的论文摘要:一个完整的财务管理体系必须包括信用风险管理,它应该和企业资金管理同等重要。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迅猛发展,灵活多样的贸易方式不断产生,由国际贸易引发的信用风险也越来越大,外贸企业应收账款的拖欠和形成坏账的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影响了我国外贸企业的发壮大。

本文从分析加强我国外贸信用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出发,指出我国外贸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具体对策,以解决外贸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为问题,保证外贸企业合理、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外贸企业信用风险管理问题及对策一、对信用风险管理的认识信用风险管理是指外贸企业通过制定信息政策,指导和协调各个机构的业务活动,对从客户资信调查、付款方式的选择、信用额度的确定到款回收等环节实行全面的监督和控制,以保障应收账款的安全及时回收。

信用风险的目的就是控制信用风险,扩大销售,发展优良客户,减少坏账,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二、加强我国外贸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必要性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我国加入wto,外贸企业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出口商品的竞争手段业呈现出多样化,从质量、价格、交货期直至支付方式和条件等等。

其中,灵活多样的支付方式和富有弹性的支付条件已经成为增强出口竞争能力的一个主流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的信用证支付方式受到了极大的挑战,而非信用证支付方式正快速地发展起来。

当前许多外经贸企业为了扩大商品出口额,占领国外市场,不免要采用优惠的信用条件来吸引客户,所以信用风险在外贸企业中是无法避免的,信用销售在促进扩大销售的同时,也为外贸企业带来客户拖欠货款的风险。

因此,如何有效地控制与化解出口信用风险,摆脱传统的信用证支付方式的局限,成为外贸出口企业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外贸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1、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多数外贸企业普遍信用风险意识淡薄,尚未建立信用风险管理部门和信用风险管理系统,信用风险管理缺乏科学依据。

信用经济研究文献综述

信用经济研究文献综述

信用经济研究文献综述信用经济是指在市场经济中,交易双方的信用及信用评价等相关问题。

信用经济不仅仅是个体间的信用问题,而是随着市场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加深,越来越呈现出系统性、群体性和复杂性特征。

下面是关于信用经济的文献综述。

文献一:《信用经济中的机制设计》该文献研究了信用经济中的机制设计问题。

从信用经济的特性出发,分析了信用风险管理、信用评价、信用保险等机制的优缺点,并探讨了机制设计对信用经济的影响。

该文献结论指出,机制设计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建立完善的信用经济体系,以增加信用经济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发展。

文献二:《信用风险管理下的金融衍生品》该文献中,研究者就信用风险管理下的金融衍生品进行了探讨。

他们指出,金融衍生品的特性可以用来解决信用风险的问题,但也会对信用风险造成更大的影响。

研究者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如加强监管、细化金融衍生品规则等。

该文献对信用风险管理和金融衍生品有参考价值。

该文献探讨信用经济下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研究者从信息对称的定义和信用经济的特性出发,分析了信息不对称、不完全信息、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等问题。

此外,该文献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如信息披露、逆向选择、承诺、摩擦成本等。

该文献为信用经济下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持。

文献四:《信用经济下的信用评价模型》该文献研究了信用经济下的信用评价模型,其研究重点在于探究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信用评价方法。

文献中对常用的评价模型进行了分析,如基于贝叶斯理论的判别分析法、最小二乘法、时间序列模型等等,并对信用评价模型的精度和适用性进行了评估。

该文献为信用经济下的信用评价方法提供了可行的参考方案。

结论:综上所述,信用经济是市场经济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其涉及的问题范围十分广泛,需要从不同角度来进行研究。

以上几篇文献分别从机制设计、信用风险管理、信息不对称、信用评价四个方面对信用经济进行了研究,概括得出:信用经济需要建立完善的机制设计和监管体系以应对风险问题;金融衍生品的特性可用于解决信用风险问题,但也会对信用风险造成更大的影响;信息不对称和不完全信息等问题是信用经济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需要通过提高信息披露和减少逆向选择等手段来解决;信用评价模型需要细化和完善,以提高评价的精度和适用性。

中国对外贸易中的信用风险管理

中国对外贸易中的信用风险管理

中国对外贸易中的信用风险管理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推进,中国的对外贸易变得越来越活跃,进出口贸易规模也越来越大。

在这背后,信用风险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因此,如何有效地管理信用风险,成为了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信用风险的定义和影响信用风险是指在交易过程中,对方无法履行合约或违反协定从而导致损失的风险。

这种风险在对外贸易中尤为突出,因为进出口贸易往往涉及多个国家的法律、货币、风俗习惯等不同因素,容易引发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对于企业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如果客户无法按时支付货款,将会影响企业的资金流动和运营。

其次,如果客户出现违约行为,还会造成律师费用和司法成本的损失。

最后,失去客户的信任会导致企业的口碑受损。

二、中国对外贸易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尽管中国对外贸易信用风险已经引起广泛关注,但目前国内仍面临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企业对于客户的信息收集和分析能力有限。

中国企业在处理信用风险时,经常只依靠传统方式,如询问发票抬头是否一致、了解客户资质等,但很难全面了解到客户信用情况,从而导致风险难以控制。

其次,企业缺乏高质量的信用凭证。

信用凭证是企业管理信用风险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

目前,国际通行的信用凭证有通用信用证、备用信用证等,但中国企业在使用信用凭证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操作不规范、流程复杂等。

再次,企业的信用保险购买率低。

信用保险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信用风险,但据统计,中国企业的信用保险购买率不到10%。

三、推进信用风险管理的措施为了有效降低信用风险,中国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管理措施。

首先,企业应加强对客户的信息收集和分析。

除了传统方式外,企业可以利用网络渠道、社会信用体系等方式,全面了解客户信用情况。

其次,企业应创新信用凭证方式。

比如,可引入区块链技术,利用去中心化的共享记账方式,保证信用凭证可靠性和可追溯性。

再次,建议企业积极引入信用保险。

通过购买信用保险,企业可以将信用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减轻企业的风险压力。

我国外贸企业信用管理研究

我国外贸企业信用管理研究
宏 观 管理 / l 1
国 外 贸 企 业 俺 用 管 理 研 宓
傅 珊 珊
摘 要 : 国外 贸企 业 信 用管 理 水 平 较 为低 下 , 企 业 信 用 管理 我 且
3 .仅 以企 业 规 模 判 断 企 业 信 用 。 相 当 数 量 的 外 贸 企 业 认 为 大 公 司 的 规模 庞 大 , 济 实 力 雄 厚 , 盲 目授 予 对 方 巨额 信 用 经 便 或 对 应 收账 款缺 乏 应 有 的 监 控 。其 实 大 公 司 的 资 信 也 不 能 一 概 而 论 , 为 大 公 司 也 有 可 能 因 为 本 身 的 财 务 问题 陷 入 困 境 甚 至 因
美 元 , 居 全 球 第 一 位 。在 对 外 贸易 高 速 增 长 的 同 时 , 响我 国 雄 影 外 贸 企 业 健康 发 展 的 问 题 也 迅 速 增 多 。 中 国 出 口信 用 保 险公 司 抽 样 调 查 显 示 , 国外 贸业 务 的 坏 账 率 高 达 5 , 发 达 国家 平 中 % 是 均水平的 1 O倍 至 2 倍 。巨 额 外 贸 坏 账 表 明 , 国 外 贸 企 业 存 O 我
和 文 化 因 素 带 来 的风 险 ; 观 经 济 风 险 包 括 贸 易 目标 国 国 际 收 宏
支 、 济 结 构 、 偿 能 力 带 来 的风 险 。对 这些 国 家性 风 险 的 防 范 经 清
在 的 大 量 客 户 信 用 风 险 主 要 不 是 由结 算 方 式 引 起 , 是 由于 外 而 贸企 业 严 重 缺 乏信 用 管 理 观 念 所 导 致 的 。我 国外 贸 企 业 急 需 建
整 个行 业 的构 建 ; 观 层 面 为 企 业 内部 信 用 管理 机 构 的 构 建 , 微 包

国际贸易中的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国际贸易中的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国际贸易中的信用风险管理研究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格局下,国际贸易日益频繁,规模不断扩大。

然而,伴随着国际贸易的蓬勃发展,信用风险成为了众多企业面临的严峻挑战。

信用风险若得不到有效管理,可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影响其生存和发展。

因此,深入研究国际贸易中的信用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国际贸易信用风险的表现形式国际贸易中的信用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货款拖欠这是最为常见的一种信用风险形式。

买方未能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支付货款,导致卖方资金周转困难,增加财务成本。

2、违约拒收买方可能在货物到达后,以各种理由拒绝接收货物,或者拒绝按照合同约定的条件接收货物,给卖方造成库存积压和运输成本增加等问题。

3、破产倒闭买方企业由于经营不善等原因破产倒闭,无法履行支付货款的义务,使卖方遭受损失。

4、质量纠纷在货物交付后,买方可能以质量不符合要求为由拒绝付款或要求降价,从而引发信用风险。

二、国际贸易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国际贸易信用风险的产生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信息不对称买卖双方在交易过程中,对彼此的财务状况、经营状况、信誉等方面了解不够充分,导致一方可能做出错误的决策。

2、贸易环境复杂多变国际贸易受到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例如,政策调整、汇率波动、战争、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都可能导致交易无法正常进行,从而引发信用风险。

3、信用体系不完善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信用体系存在差异,缺乏统一的信用评估标准和监管机制,使得企业难以准确评估交易对方的信用状况。

4、合同条款不严谨贸易合同中的条款如果不够清晰、明确,存在漏洞或歧义,容易在交易过程中产生纠纷,进而导致信用风险。

三、国际贸易信用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有效的信用风险管理对于国际贸易企业至关重要:1、保障资金安全确保企业能够按时收回货款,维持正常的资金流转,避免资金链断裂。

2、降低经营成本减少因信用风险导致的坏账损失、追讨欠款的费用以及因资金占用而增加的财务成本。

进出口企业信用管理

进出口企业信用管理

进出口企业信用管理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中,进出口企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信用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进出口企业的稳健发展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进出口企业的信用管理涵盖了多个方面,从客户信用评估到内部信用控制,从合作伙伴的选择到风险管理策略的制定。

首先,客户信用评估是信用管理的基础。

在与潜在客户开展业务之前,企业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的信用调查。

这包括了解客户的经营状况、财务实力、市场声誉以及过往的交易记录等。

通过收集和分析这些信息,企业能够对客户的信用风险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从而决定是否与其建立业务关系,以及在何种条件下开展合作。

对于已经建立业务关系的客户,持续的信用监控也是必不可少的。

市场环境不断变化,客户的经营状况可能会出现波动。

进出口企业需要定期更新客户的信用信息,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例如,如果客户出现财务困境或付款延迟的迹象,企业可以调整信用额度、加强收款措施或者重新评估合作关系。

内部信用控制是进出口企业信用管理的重要环节。

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信用管理制度和流程,明确各部门在信用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

销售部门在拓展业务时,不能仅仅追求销售额的增长而忽视信用风险;财务部门则要负责对信用数据的分析和评估,为决策提供支持;而风险管理部门则需要制定和执行风险应对策略,确保企业在可承受的风险范围内运营。

在选择合作伙伴时,信用状况同样是关键的考量因素。

无论是供应商还是物流服务商,其信用水平都会直接影响到进出口企业的业务运营。

与信用良好的合作伙伴合作,可以降低交易风险,提高供应链的稳定性和效率。

相反,如果合作伙伴存在信用问题,可能会导致货物交付延迟、质量问题或者财务纠纷,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风险管理策略的制定是进出口企业信用管理的核心。

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业务特点,制定相应的信用政策。

这包括确定信用额度、信用期限、收款方式以及坏账准备等。

同时,企业还需要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当信用风险超过预设的阈值时,能够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

信用经济研究文献综述

信用经济研究文献综述

信用经济研究文献综述一、信用经济研究现状在信用经济研究方面,国内外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相关文献的数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在国内,研究者们主要关注信用体系构建、信用风险管理、信用评价模型等方面的问题;在国外,研究者们则更加注重信用市场的运作机制、信用创新、信用链条等问题。

各种学术期刊和论文中,可以找到众多关于信用经济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涵盖了信用经济的方方面面,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研究成果。

在国内,对于信用体系构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金融领域。

学者们从金融机构的角度出发,研究了信用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探讨了信用评价和信用风险管理的方法和技术,为金融行业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也有学者从宏观角度对信用体系进行了探讨,探讨了信用体系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和战略规划。

在国外,信用市场的运作机制、信用创新等方面的研究更为深入。

学者们研究了信用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信用产品的创新和应用,为信用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国外学者们也关注信用链条上的问题,研究了信用网络的构建和运行机制,探讨了信用链条上信息传递和风险传导的机制。

在信用经济研究领域,有一些热点问题备受关注。

信用评价模型、信用风险管理、信用体系构建、信用市场运作机制等是研究的重点。

在信用评价模型方面,如何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构建更为准确、全面的信用评价体系,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

在信用风险管理方面,如何科学有效地识别和评估信用风险,设计和实施风险管理政策,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在信用市场运作机制方面,如何建立健全的信用市场,促进信用流通和交易,是当前研究的重点之一。

随着区块链、数字货币等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信用经济领域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热点问题。

如何利用区块链技术构建更为安全、高效的信用体系,如何促进数字货币和信用经济的融合发展等问题,备受关注。

在信用经济与环境、文化、社会等领域的关系也备受关注,如何构建更为符合社会发展和人类福祉的信用体系,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

进出口企业信用管理总结

进出口企业信用管理总结

进出口企业信用管理总结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中,进出口企业面临着诸多风险和挑战。

其中,信用管理成为了企业稳健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有效的信用管理不仅能够降低交易风险,保障企业的资金安全,还能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促进业务的可持续增长。

一、进出口企业信用管理的重要性1、降低交易风险在国际贸易中,由于交易双方可能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法律制度差异等问题,信用风险较高。

如果企业对交易对手的信用状况缺乏了解,可能会面临货款无法收回、货物损失等风险。

通过信用管理,企业可以对客户进行全面的信用评估,筛选出信用良好的合作伙伴,降低交易风险。

2、保障资金安全及时收回货款是企业资金正常周转的重要保障。

信用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确定合适的信用额度和账期,加强应收账款的监控和催收,从而保障企业的资金安全,避免资金链断裂。

3、提升市场竞争力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提供良好的信用条件可以吸引更多的客户,扩大市场份额。

同时,良好的信用管理也能够提高企业的信誉度和知名度,增强客户的忠诚度,从而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4、符合法律法规要求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关于信用管理的法律法规,企业必须依法合规经营,加强信用管理,避免因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而遭受处罚。

二、进出口企业信用管理的主要内容1、客户信用评估这是信用管理的基础工作。

企业需要收集客户的基本信息,如企业注册资料、财务报表、经营状况、行业声誉等,并通过专业的信用评估机构或内部评估体系,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估。

评估的指标通常包括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等。

2、信用政策制定根据客户的信用评估结果,企业制定相应的信用政策。

信用政策包括信用额度、信用期限、现金折扣政策等。

信用额度是指企业给予客户的最高赊销金额,信用期限是指客户从购货到付款的时间间隔,现金折扣政策是指为鼓励客户提前付款而给予的优惠。

3、合同管理在签订进出口合同过程中,企业应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特别是关于货款支付、货物交付、质量保证等方面的条款。

论国际贸易结算中企业的信用管理

论国际贸易结算中企业的信用管理
碍 各 国经 济更 加 开 放 经 济



为其 扫 除 了空 间和 时 间 障



体化潮 流 势不 可挡
我 国 出 口 企 业 在 国际 贸 易 结 算 业 务 中存在的 主
第二

知 识 经 济 的 到 来 为 国 际 贸 易 注 人 了 许 多新 变 化 例
, ,

要 问题
f 缺失

如现 代 国 际 贸 易正 在 大 量 采 用 电 子 交 易 方式 电子 邮件 电 子

其市场化 的制度 改
企 业 既没有 强化

重 要 因素之


特 别 是 电子 商务 的快速 发 展 买 卖 双 方 可 以 很

在 企 业 内部治理 结 构 上 仍 然 存在 着 那种 资产 处

容易 地 通 过 电子 网络 进 行 交 易 和 结 算 交 易成 本 大 大 降低 商
, ,
置 权 的私 有 化 而 经 营责任却 公 有 化 的 弊端
维普资讯
2008
年第
7

论 国 际 贸 易 结 算 中 企 业 的信 用 管 理

东鲁 抗 医 药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张迎 双
, ◆


国际贸易结 算 的 发展方向
用 补充 性 支持 的需 求
3


(

)信 用 证 结 算 方 式 趋 于 边 缘 化

贸易 出 口 商通 过选 择保理 买 断 和 出 口 信用 保 险等金

定 了其难 以 同时 满 足交 易各 方 的愿 望 是 顾 此 失 彼 当然 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综述外贸企业信用管理研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外贸企业已经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O以后,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参与到国际商品交换中来,为了增强自身的竞争优势,信用交易活动迅速增多。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信用无处不在,信用对经济的运行产生了越来越深刻的影响。

1 信用的内涵《中国大百科全书》对“信用”一词的解释是“信用即借贷活动,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黄达(2003)主编的《金融学》对信用的解释为:信用这个范畴是指经济行为。

这种经济行为的特点是以收回为条件的付出,或以归还为义务的取得。

陈继忠(2001)认为,信用是社会各种责任主体的一种债务道德,这是从契约中反映出来的,需要严格的制约和社会舆论约束。

《辞海》在谈到“信用”一词时给出了三层含义:一是信任使用;二是履行诺言,实践承诺,从而取得别人的信任;三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多产生于货币借贷和商品交易的赊销或预付之中。

信用引发了产品交换方式上的革命,信用交易已成为现代市场经济交换方式中的主流。

这种交换方式的改变,由此伴随着信用风险的产生。

2信用管理的概念界定在西方国家,信用管理被称为风险管理;在我国,对信用管理的解释概况地说,信用管理(Credit Management)是指企业为了增强信用能力、控制交易中的信用风险而实施的一套业务方案、政策以及为此建立的一系列的组织制度。

林均跃(1999)对信用管理的定义如下:企业信用管理就是指如何科学地运转一个企业的信用管理部门,正确执行企业的信用政策,将该部门所承担的客户风险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商帐追收、辅助企业市场部门开拓市场等功能充分地发挥出来;并且认为信用管理是一门典型的跨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的应用型交叉学科。

谭永智,李淑玲(2004)认为,企业信用管理是针对信用销售的管理,具体讲是指企业通过制定信用政策,指导和协调与信用销售有关的部门,以完成对信用销售中从客户信息收集和评估、信用额度的授予、债权保障到回收应收账款的各交易环节的管理。

蒲小雷、韩家平(2001)从企业信用管理的职能和企业信用管理的目的这两个角度对其作了解释,认为:从管理职能上讲,企业信用管理是指通过制定信用管理政策,指导和协调内部各部门的业务活动,对客户信息收集和评估,信用额度的授予、债权保障,应收账款回收等各交易环节进行全面监督,以保障应收账款安全和及时回收的管理;从管理目的上讲,企业信用管理就是对各种规模的企业,力求达到企业销售最大化的同时,将信用风险(坏账)降至最低的管理措施。

以上几种观点,内容上虽有不同,但本质是一致的,即企业需建立一个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制定科学的信用销售政策,促进应收账款及时收回,使坏账损失降到最低。

3 信用管理的模式3.1 “3+1”科学信用管理模式“3+1”科学信用管理模式是由商务部研究院信用管理部韩家平主任和蒲小雷副主任,参照西方企业管理模式,结合中国企业的具体情况而提出的一套信用管理模式。

它由四项内容组成:“3”代表企业在信用管理过程中,要建立三个不可分割的信用管理机制;而“1”代表一个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或人员,即企业要建立一个完全独立的信用管理机制或信用管理人员来执行信用管理制度。

3.2全程信用管理模式全程信用管理模式是由谢旭在1999年提出的。

在时间顺序上,该模式把企业信用管理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签约前的客户资信收集和客户筛选、签约时的信用分析评估和决策以及签约后的应收账款管理和追收,即所谓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突出强调全过程的管理和控制。

该模式将企业信用管理涉及的销售管理和财务管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对于每一个信用管理操作都给出了信用管理和技术支持。

3.3双链条全过程信用管理模式2001年,华夏国际企业资信咨询公司提出双链条全过程信用管理模式,其实质是一个信用管理控制的解决方案。

该模式提出以企业信用销售流程为一条主线,分企业外部风险控制链和内部风险控制链两条控制链,建立事前预防、事中监控和事后处理三个过程控制制度,采取数据库和信用管理软件、信用分析模型、监控指标系统和债务分析模型四大技术支持,通过信息化和组织设计整合的企业信用管理整体解决方案。

4 信用管理现状4.1 国外的相关研究在国外,对信用风险的度量与识别很早就备受重视,早在1909年约翰.穆迪(John Moody)率先对铁路债券进行评级。

国外关于信用风险管理的研究主要是从信用风险度量的角度来研究的。

信用风险管理的方法包括传统的信用风险管理方法和现代信用风险管理方法。

传统的风险管理方法主要有专家分析法、信用评级法、信用评分法和神经网络法。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假定贷款会持有到期末,授信方认为在整个信用期内自身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劣势一方,希望通过对受信方的信用风险度量,进行筛选甄别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以避免贷款损失。

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西方,出现了四个比较有影响力的信用风险风险量化模型。

KMV公司(1993年)建立的以期权理论为基础的KMV模型,瑞士信贷银行(1999年)建立的以保险精算方法为基础的信用风险附加模型(Credit Risk+)、J.P.摩根(1997年)建立的以V AR为基础的的信用度量术模型(Credit Metrics)和麦肯锡公司(1998年)建立的以宏观模拟为基础的信用组合观点模型(Credit Portfolioview)。

其中,KMV模型与信用度量术模型是欧洲国家最为流行的模型。

由于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的转型期,这些模型在我国的适用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4.2 国内的相关研究国内关于信用管理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个人信用体系建设、金融领域的信用风险管理、企业内部信用风险管理机制和组织设计、信用体系的建立等方面。

钟楚男(2002)对个人的征信制度进行了研究;赵菁(2003)通过研究个人信用缺失的现状和原因,提出了包括个人征信制度、评级体系、风险防范以及风险转嫁机制等个人信用体系建设;李曙光(2008)通过研究个人信用评估方法,阐述了构建个人信用评分模型的统计学方法、运筹学方法和人工智能技术。

并结合我国国情,设计了个人信用评分指标体系,提出了建立我国个人信用评估体系的相关对策。

汪世新(2004)从博弈角度设计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框架;刘天旭、郝倩、郭华(2008),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从信用评级、风险分类等方面做了偏重实务的分析;于研(2003)对金融机构信用风险的测定与管理进行研究,在联系我国实际情况的同时,借鉴了国外在信贷风险管理、场外期权信用风险定价、互换交易信用风险定价和信用衍生工具的最新研究成果。

对于完善我国金融机构信用风险管理有着积极的作用;石晓军(2007)通过模型与实证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做了研究,特别是对基于Logistic和Merton方法的违约率模型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认为如果有好的组织和文化,模型化的现代信用风险就能够成为真正有效的工具和强有力的手段。

刘光明(2003)提出了构建一个企业信用文化体系;林均跃(2001)从赊销管理、客户信用管理以及应收账款管理等方面介绍了企业该如何实施信用管理,它的务实性较强,对现代企业信用管理提供了一定的借鉴;陈建(2005)全面介绍了信用评分模型的开发技术和应用经验;李敏、张美灵等(2004)系统论述了信用管理的概念、模式及内容,并提出了“3+1”科学管理模式;叶蜀君(2008)通过对信用风险的博弈分析提出了以突变理论为基础的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进行了实证性研究。

石晓军(2003)分析我国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产权、信息不对称、预期及其他;认为构造“三大机制”可以治理我国的信用风险;陈楠(2005)从政府责任的角度论述了社会信用体系的构建,政府要从政府信用的建构与完善和对社会信用体系中其他信用主体信用的建构与完善中承担的责任;林建(2004)提出了从制度设计上和法理依据上解决我国企业信用征集、评估、失信惩罚机制等问题的对策,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治理我国企业信用缺失问题和构建转轨时期我国信用体系的解决方案。

总之,国外流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是以成熟的金融市场和完善的信用制度为基础的。

由于我国信用评级体系建设还不完善,金融市场还不发达,银行的信息系统建设有待加强,所以,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还不能直接应用于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

目前我国的风险管理仍然是以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以定性分析为主。

而我们所要做的是:一方面先建立和巩固量化管理的资讯系统,然后根据中国的国情建立自己的量化管理模型;另一方面就是借鉴现代管理模型的思想,结合我国实际对模型进行修正,并把其广泛运用到我国银行和企业信用风险的管理中。

参考文献[1]陈继忠.信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础[J].理论前沿,2001(7).[2]林均跃.企业信用管理[M].北京:企业信用管理出版社,2001.[3]钟楚男.个人信用管理制度[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4]石晓军.信用治理:文化、流程与建设[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5]刘光明.企业信用[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6]赵菁.我国个人信用的博弈分析和体系构建[D].四川:西南交通大学,2003.[7]林建.转轨时期我国企业信用管理体系[D].广州:暨南大学,2004.[8]李敏,张美玲,韩家平.企业信用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9]汪世新.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博弈分析[D].上海:复旦大学,2004.[10]陈建.信用评分模型技术与应用[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11]陈楠.政府在社会信用体系构建中的责任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05.[12]石晓军.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模型与实证[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13]刘天旭,郝倩,郭华.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J].活力,2008(1).[14]李曙光.个人信用评估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15]于研.信用风险的测量与管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16]叶蜀君.信用风险的博弈分析与度量模型[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17]谭勇智,李淑玲.企业信用管理实务[M].北京:中国方正经济出版社,2004.[18]林均跃.企业赊销与信用管理[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19]蒲小雷,韩家平.企业信用管理典范[M].北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1.[20]李红艳,信用管理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21]刘澄,徐明威.信用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22]黄达.金融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3]谢旭.赊销与全程信用管理模式[J].中国经贸,1999(8).[24]John Moody.Moody’s Analysis of Railroad Investment[M].New York:John Moody & Company,1909[25]Altma.E.I.The importance and subtlety of credit ranting migration[J].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1998(22).[26]Franklin Allen,Elena Carletti.Credit Risk Transfer and Contagion[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2006(53).[27]Eliana A,Giacomo T,Andrea R. A neural network approach for credit risk evaluation [J].The Quarterly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2008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