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门铃设计报告

合集下载

门铃实验报告电子线路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门铃实验报告电子线路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门铃实验报告电子线路课程设计实验报告实验名称:门铃实验实验目的:1.掌握门铃电路设计原理;2.学习使用电子元器件及仪器设备;3.培养实验操作能力;4.提高电子电路设计能力。

实验器材:电源、电阻、电容、LED灯、按钮开关、继电器、蜂鸣器、万用表等。

实验原理:门铃是一种电子电路,当有人按下按钮开关时,门铃便会发出声音或光线来提醒主人。

门铃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按钮开关、继电器、蜂鸣器或LED灯等。

实验步骤:1.通过按钮开关连接一个继电器,继电器的控制端与按钮开关相连,感应到按钮的按下和松开动作,从而控制继电器的状态转换;2.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与一个蜂鸣器或LED灯串联,蜂鸣器或LED灯被连接到继电器上,并通过继电器的状态进行控制;3.将继电器的通断控制线连接到电源,控制继电器的通断状态,从而控制蜂鸣器或LED灯的工作状态;4.通过连接电源,构成一个完整的门铃电路。

实验结果:当按下按钮开关时,继电器通断状态发生变化,从而控制蜂鸣器或LED灯的工作状态。

蜂鸣器发出声音或LED灯亮起,以提醒主人门铃响了。

实验分析:本实验通过门铃电路的设计和搭建,实现了按钮开关按下时蜂鸣器或LED灯的工作状态转换。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电路连接的正确性和元器件的正负极性,以避免电路短路或元器件损坏。

此外,通过观察继电器和蜂鸣器或LED灯的工作状态,可以验证电路设计和连接的正确性。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门铃实验的设计和搭建,我掌握了门铃电路的工作原理和组成部分,并学会了使用按钮开关、继电器、蜂鸣器和LED灯等元器件。

在实验过程中,我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加深了对电子电路设计的理解。

通过实验分析和结果验证,进一步巩固了电子线路课程中的相关知识,并培养了实验设计和分析的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进一步提高对电子电路的理解和实践能力,为电子领域的研究和创新奠定基础。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告叮咚门铃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告叮咚门铃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告叮咚门铃一、设计背景与目的随着智能家居的迅猛发展,人们对家庭安全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传统的普通门铃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功能和安全性的要求。

因此,设计一种能够实现远程监控、语音通话和智能识别等功能的智能门铃是十分有必要的。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学习电子技术的相关原理,设计一个能够满足上述需求的智能门铃系统。

二、设计方案1.系统功能需求(1)远程监控:通过智能手机等设备可以远程监控门铃周围的环境。

(2)语音通话:能够实现与访客的远程语音通话,方便与访客进行交流。

(3)智能识别:能够通过人脸或语音等方式进行访客的智能识别,确保安全性。

2.系统设计(1)硬件设计:选择合适的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借助图像传感器、语音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等,实现拍摄和传输图像、语音的功能。

(2)软件设计:通过编程实现图像处理、语音通话和智能识别的功能。

使用C语言等编程语言进行开发。

三、系统实现过程1.搭建硬件平台(1)选择并搭建适合的硬件平台,包括单片机、图像传感器、语音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等。

(2)连接各个模块,实现数据的传输和控制。

2.实现图像处理(1)采集图像:通过图像传感器采集门铃周围环境的图像。

(2)图像处理: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处理,包括人脸识别和动作识别等。

(3)图像传输:将处理后的图像传输到远程监控设备上。

3.实现语音通话(1)采集语音:通过语音模块采集访客的语音。

(2)语音处理:对采集到的语音进行处理,实现语音的压缩和编码。

(3)语音传输:将处理后的语音传输到远程监控设备上。

4.实现智能识别(1)人脸识别:设计算法实现对访客人脸的识别,判断是否是合法访客。

(2)语音识别:设计算法实现对访客语音的识别,判断是否是合法访客。

5.系统调试与测试(1)针对每个功能模块进行调试,确保其正常工作。

(2)整体系统联调测试,验证系统的功能和性能。

四、结论与展望经过系统设计与实现,我们成功地设计了一款能够实现远程监控、语音通话和智能识别的智能门铃系统。

电子门铃设计报告

电子门铃设计报告

电子门铃设计报告引言电子门铃是一种常见的家庭安全设备,通过触发传感器来发出声音或其他形式的信号,以通知住户有人来访。

本文将介绍一个基于Arduino的电子门铃设计,并讲解设计过程和实现思路。

设计目标•利用Arduino开发板设计一个简单而功能强大的电子门铃•实现低功耗和高度可靠性的设计•支持对门铃音频和触发方式的定制硬件设计组件选择•Arduino Uno开发板:作为主控制器,用于控制整个电子门铃系统。

•门磁传感器:用于检测门的打开和关闭状态,并触发门铃的响应。

•声音模块:用于播放门铃声音。

•按钮开关:用于手动触发门铃。

•电源电路:提供稳定和可靠的电源供电。

电路连接•将门磁传感器的信号线连接到Arduino的一个数字输入引脚。

•将按钮开关的信号线连接到Arduino的另一个数字输入引脚。

•将声音模块连接到Arduino的数字输出引脚。

电源管理为了实现低功耗和高度可靠性的设计,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使用外部电源供电而不是Arduino的USB供电,以确保稳定和可靠的电源。

软件设计程序流程主要有三个部分的程序流程:检测门磁传感器、检测按钮开关、控制声音模块。

检测门磁传感器我们可以使用Arduino的数字输入引脚来检测门磁传感器的信号。

当门被打开或关闭时,传感器会将信号引脚的电位从高电平切换到低电平。

我们可以利用Arduino的中断功能来处理门的状态变化。

以下是示例代码:const int doorSensorPin = 2;volatile bool doorOpen = false;void setup() {pinMode(doorSensorPin, INPUT);attachInterrupt(digitalPinToInterrupt(doorSensorPin), doorStateChange d, CHANGE);}void loop() {// 其他逻辑处理}void doorStateChanged() {doorOpen = digitalRead(doorSensorPin) == HIGH;if (doorOpen) {// 打开门的逻辑处理} else {// 关闭门的逻辑处理}}检测按钮开关我们可以使用Arduino的数字输入引脚来检测按钮开关的信号。

双音电子门铃实习报告

双音电子门铃实习报告

双音电子门铃实习报告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产品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电子门铃作为家庭智能安防系统的一部分,不仅具备基本的门铃功能,还能根据不同的需求发出不同的声音。

本次实习报告将围绕双音电子门铃的设计与制作展开,详细介绍其工作原理、电路设计及实际操作过程。

二、双音电子门铃工作原理双音电子门铃的核心部分是输入触发电路和音效输出电路。

当按下门铃按钮时,输入触发电路开始工作,通过电阻器R1-R3、晶体管V1、电容器C1和双D触发器集成电路IC1 (A1、A2)产生不同的触发信号。

根据按动按钮的时间长短,触发信号会使得音效集成电路IC2发出不同的声音。

当按铃时间较短时,发出类似鸟叫的声音;当按铃时间较长时,发出叮咚的声音。

三、电路设计1. 输入触发电路输入触发电路主要由门铃按钮S、电阻器R1-R3、晶体管V1、电容器C1和双D触发器集成电路IC1 (A1、A2)组成。

当按下门铃按钮时,电阻器R1-R3起到限流作用,防止电流过大损坏晶体管V1。

晶体管V1在电压达到一定值时导通,使得双D触发器集成电路IC1 (A1、A2)产生触发信号。

2. 音效输出电路音效输出电路主要由音效集成电路IC2、电阻器R4-R5、电容器C2和晶体管组成。

音效集成电路IC2根据输入触发电路产生的触发信号,输出相应的音频信号。

电阻器R4-R5起到限流作用,保证音效集成电路IC2正常工作。

电容器C2起到滤波作用,使得输出音频信号更加稳定。

3. 电源电路电源电路为整个双音电子门铃提供稳定的电压。

本次设计采用5V直流电源,通过电压分压电路得到所需的电压值。

四、实际操作过程1. 准备工作:首先为双音电子门铃电路搭建电路板,将各个元件焊接在电路板上。

然后为电路板连接电源,确保电路正常工作。

2. 调试:打开电源,按下门铃按钮,观察音效集成电路IC2输出的音频信号。

通过调整电阻器R1-R3、R4-R5等参数,使得双音电子门铃发出理想的音效。

电子门铃的设计范文

电子门铃的设计范文

电子门铃的设计范文电子门铃是当今社会家庭生活中必备的装饰品之一,它不仅为家庭提供了安全保障,还为家庭成员提供了便利和舒适。

在电子门铃的设计中,需要考虑到用户的实际需求和使用习惯,以及技术的可行性和创新性。

本文将从功能、外观、声音等方面对电子门铃的设计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在功能方面,电子门铃应具备稳定可靠的触发机制。

一般来说,电子门铃会采用无线传输技术,如Wi-Fi或蓝牙,以与手机或其他设备连接。

门铃按钮应设计为柔软触感、易于按下,并能够耐用,以保证长时间的使用。

此外,电子门铃还应具备远程连接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或其他设备随时了解门铃被按下的情况。

例如,门铃被按下后,手机会发出声音或震动提示,用户即可通过手机查看访客或与其进行语音交流。

其次,在外观设计方面,电子门铃应有简约、时尚的外观。

门铃按钮可以设计成不同形状的圆圈或方块,表面可以使用铝合金、不锈钢等材质进行涂层处理,以增加其质感和高端感。

门铃按钮的颜色可以选择适合家居装修风格的颜色,如黑色、白色、金属灰等,以与整体装饰风格相匹配。

另外,门铃的室外部分可以采用防水设计,以确保其在各种天气条件下的正常使用。

总结起来,电子门铃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功能、外观和声音等方面。

在功能方面,电子门铃应具备稳定可靠的触发机制和远程连接功能,以提供安全保障和便捷性。

在外观设计方面,电子门铃应有简约、时尚的外观,以与整体装饰风格相匹配。

在声音设计方面,门铃声音应既可听到又不会过于刺耳,同时用户还可以自定义门铃声音,增加个性化的体验。

通过综合考虑这些因素,设计出符合用户需求的电子门铃,可以提升家庭生活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电子门铃实验报告

电子门铃实验报告

电子门铃实验报告
《电子门铃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搭建电子门铃电路,了解电路原理和电子元件的使用方法。

实验材料:
1. 电子门铃电路板
2. 电源电池
3. 电线
4. 电子元件(电阻、电容、二极管等)
5. 蜂鸣器
实验步骤:
1. 将电子门铃电路板连接到电源电池上,确认电路连接正确。

2. 将电子元件按照电路图连接到电子门铃电路板上。

3. 确认蜂鸣器连接正确,并调节电子元件的数值以达到预期效果。

4. 测试电子门铃的功能,确认蜂鸣器能够发出清晰的声音。

实验结果:
经过搭建和调试,电子门铃实验成功完成。

蜂鸣器发出清晰的声音,电路连接正确,电子元件的数值调节合适。

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电子门铃电路的搭建和调试过程,掌握了电子元件的使用方法和调节技巧。

同时,我们对电路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今后的电子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也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望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验能力和电子知识水平。

门铃设计报告

门铃设计报告

电子工程学院课外学分设计报告题目:叮咚门铃设计班级:B1032 姓名:方志威学号:30 专业:电气自动化实验室:开放实验室设计时间:2011 年10 月27 日——2011 年12 月16 日评定成绩:审阅教师:陈朝峰目录1.综合设计任务 (3)2.方案设计与论证 (4)3.硬软件设计 (6)4.安装与调试 (8)5.性能测试与分析 (9)6.总结 (10)7.参考文献 (10)1.综合设计任务1.1 背景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的提高。

假如你在自家客厅或其他离门比较远的地方。

有客人来,并敲了门,你可能无法听到。

导致客人认为你不在家。

这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不便与麻烦。

因此我设计一个叮咚门铃很在我生活的世界有很多贫困的人,不止我一个,在我身边有一对姐妹她们学习非常好,在高考时都达到了610分,但是你们永远也想不到她们生活的环境是怎样的,她们为了能减轻家里的负担,上了能让她们免费读书的高中,放弃了已经考上的重点高中,努力学习,即便那是一个环境不好的高中,但是,是她们的自制力使他们成功,在高考过后她们成功了,考出了610分的优秀成绩,但是,她们还是选了个能为家里减轻负担的大学,走向了偏远的内蒙古,努力奋斗着,每年都会接受国家的补助,勤工俭学为自己的妈妈减轻负担,她们姐妹一家一直是依靠妈妈捡垃圾为生,最大的依靠就是国家最低保障和助学金,但是她们努力,她们坚强,在大学四年里,她们努力进学生会,姐姐最终当上了学生会会长,如今结婚了带着自己的妈妈过上了幸福稳定的生活。

这是我的榜样,我的标榜,我要向她学习。

努力的朝着她们的方向努力。

我没有什么伟大的梦想,我想我未来的生活可以平平淡淡,因为我觉得只有平淡才是幸福,我身边所有的亲人都身体健康快快乐乐,我的努力可以使他们过上这样的生活,那边足矣。

今天我要依靠助学金才能减轻家里的负担,但是我相信没有多久我会用我自己的双手让家人过上幸福的生活。

在我身边还有着这样在贫困中发扬精神的人,她是我的同班同学,她的家中并不是只有她一个人还有她的弟弟,她们是龙凤胎,但是家中就只有他们的父亲在供他们上学,仅有父亲一个,他们的父亲又要做父亲又要做母亲,不易显而易见。

电子门铃实验报告

电子门铃实验报告

电子门铃实验报告电子门铃实验报告引言:电子门铃是一种常见的家用电器,它可以替代传统的门铃,提供更方便、实用的使用体验。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自制一个简单的电子门铃,了解其工作原理,并探索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一、实验材料与步骤实验所需材料包括电子元件:蜂鸣器、电阻、开关、电源线等,以及工具:焊接工具、电池等。

实验步骤如下:1. 将电源线与开关焊接连接,确保电源线的正负极正确连接。

2. 将蜂鸣器与电阻焊接连接,电阻的阻值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3. 将电源线与蜂鸣器连接,确保电路的通断正常。

4. 将电路连接至电池,开关打开,测试门铃的工作情况。

二、电子门铃的工作原理电子门铃的工作原理基于电路的通断,通过电流的流动来产生声音。

当门铃按钮被按下时,电路闭合,电流从电源流向蜂鸣器,激活蜂鸣器发出声音。

当按钮松开时,电路断开,电流停止流动,蜂鸣器停止发声。

三、电子门铃的优势与应用1. 方便实用:与传统的门铃相比,电子门铃更加方便实用。

它可以在室内外随意安装,不受距离限制,使得主人更容易听到门铃的声音。

2. 多功能性:电子门铃可以与其他智能家居设备连接,实现更多功能。

例如,可以与手机相连,当门铃响起时,手机会收到通知,主人可以通过手机查看门外的情况。

3. 安全可靠:电子门铃可以提供更高的安全性。

它可以配备摄像头,主人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视等设备实时查看门外的情况,避免开门面对陌生人的尴尬和风险。

四、探索与改进尽管电子门铃已经非常实用,但仍有一些改进的空间。

例如,可以增加语音识别功能,通过语音指令开关门铃;可以增加人脸识别功能,只有认识的人才能触发门铃。

此外,还可以将电子门铃与其他智能设备进行更深入的整合,实现更多功能。

五、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电子门铃的工作原理,并探索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电子门铃的方便实用、多功能性以及安全可靠性使其成为现代家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门铃还将不断改进和完善,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安全。

电子门铃实习报告

电子门铃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电子门铃设计与制作一、实习目的通过本次电子门铃设计与制作实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电子元器件的基本特性、用途及使用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同时,使学生熟悉电子电路的原理,掌握基本焊接技能,提高学生对电子产品制造过程的认识。

二、实习内容1. 学习电子元器件的知识,包括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等,了解它们的特性、用途及识别方法。

2. 学习电子电路原理,掌握基本焊接技能,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电子电路的搭建和焊接。

3. 设计并制作一个电子门铃,包括电路设计、元器件选型、焊接、调试和测试等环节。

4. 分析并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三、实习过程1. 元器件学习:在实习前期,我们学习了电子元器件的基本知识,了解了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等元器件的特性、用途及识别方法。

2. 电子电路原理学习:我们学习了电子电路的基本原理,掌握了基本焊接技能,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电子电路的搭建和焊接。

3. 电子门铃设计:在实习过程中,我们根据电子电路原理,设计了一个电子门铃。

首先进行了电路设计,确定了元器件的选型,然后进行了焊接、调试和测试。

4. 问题解决:在制作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如焊接技术不熟练、电路故障等。

我们通过请教老师和同学,共同分析问题,找到了解决方法,完成了电子门铃的制作。

四、实习总结通过本次电子门铃设计与制作实习,我们掌握了电子元器件的基本知识,了解了电子电路原理,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在制作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锻炼了我们的思维能力。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在现代社会,电子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很快,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积极的态度,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为祖国的电子科技事业做出贡献。

五、指导教师评语本次实习报告内容完整,实习过程描述清晰,能够反映出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成长。

模电电子门铃课程设计报告

模电电子门铃课程设计报告

模电电子门铃课程设计报告《模电电子门铃课程设计报告》一、设计背景分析电子门铃是现代家庭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设备。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门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机械门铃存在音乐单调、音量小、不能远程联动等问题,因此,设计一种基于模拟电子技术的智能电子门铃,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高门铃的实用性和便利性。

二、设计目标1.实现音乐多样化:设计一个播放器,能够播放多种不同的音乐,使门铃的音乐既有丰富性又有个性化。

2.实现音量可调节:设计一个音量调节器,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调节门铃音量大小。

3.实现远程联动:通过外部传感器,实现门铃与其他智能设备的联动功能,例如当门铃响起时,手机收到推送通知。

4.实现抗干扰功能:通过滤波器设计,减少外界干扰对门铃音频信号的影响。

三、设计方案1.外部电路设计:(1)传感器电路:设计一个基于红外线的传感器,当有人进入感应范围时,传感器输出高电平信号。

(2)放大器电路:通过放大器放大音频信号,增大音量。

(3)音频输出电路:设计一个音频输出电路,将音频信号传输到扬声器,实现音乐播放。

2.内部电路设计:(1)音频选择电路:设计一个音频选择电路,用户可以通过按钮选择门铃音乐。

(2)音量调节电路:设计一个音量调节电路,用户可以通过旋钮调节门铃音量大小。

(3)滤波器电路:设计一个滤波器,滤除外界干扰对门铃音频信号的影响。

四、设计步骤1.调研了解电子门铃的原理和相关的技术知识,确定设计目标和方案。

2.编写电路设计图纸,包括外部电路和内部电路的设计。

3.采购所需的电子元器件,制作电路板。

4.进行电路连接和组装,测试外部电路和内部电路的功能。

5.对设计的电子门铃进行系统整合和调试,优化性能。

五、预期效果1.通过音频选择电路和音量调节电路,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门铃音乐和音量大小。

2.通过远程联动功能,用户可以在手机上实时接收门铃的推送信息,及时了解门外的情况。

3.通过滤波器电路的设计,可以有效减少外界干扰对门铃音频信号的影响,提高门铃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高频设计-无线电子门铃报告

高频设计-无线电子门铃报告

1 无线电子门铃的基本原理1.1 电路基本原理无线的电子门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部分:触发开关,信号发射端,信号接收端,音频功放电路。

当客人来到家门口时,按下触发开关时,会使信号发射端发射出一个调频信号,通过信号接收端对调频信号解调,经过解调后的信号通过音频功放电路发出悦耳的音乐声音,提醒主人有客人来访,主人做出抉择:开门与否。

原理框图如图1-1所示。

图1-1无线门铃原理基本框图1.2 设计与调试要点分析在设计无线控制产品时,由于无线电信号容易受环境因素的干扰,在没有专业设备的前提下,很难制作成功。

另外无线数据传输和有线不同,传输的数据只在短时间内是稳定的,时间稍长便会受到干扰,因此在对数据进行传输时必须采用编码进行传送。

在本电路的设计中,高频部分选用了专用的发射和接收模块,同时数据的编码和解码也用了硬件完成,因此大大提高了制作的成功率。

2 方案的设计方案(一):运用集成电路组成主要部分电路将电路切割成以下部分:(1 )信号发射端运用CD4069芯片,NPN管和晶振产生一个特定的调频信号及其外围电路组成信号发射端。

该信号发射端能够根据晶振的筛选频率产生一个特定的调频信号,发射比较稳定,不易受干扰。

(2)信号接收端运用基本的NPN管和一个晶振及其外围电路组成信号接收端。

在里面加一个晶振后会由信号发射端的晶振的筛选频率做出筛选,选出特定的信号频率,进行放大和输入下一级的音频功放电路里面!(3)音频功放电路运用常用的音乐IC芯片及功放组成音频功放电路。

对输入进来的信号产生音乐IC里面所存储的音乐声音!方案(二):运用收音机的原理做主要电路电路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信号发射端运用4069芯片和NPN管及其外围电路组成一个信号发射端,能产生调频信号,再加上NPN 管组成的射频信号振荡器,使发出去的信号抗干扰能力加强。

(2)信号接收端运用TDA7201T作为信号接收端的主要芯片,本芯片为收音机里面常用芯片,具有抗干扰能力强,波动小,信号稳定等特点,在选频方面很出色!运用NPN管和其外围电路进一步使信号稳定和精确,使送入下一级的信号比较好。

门铃实验报告心得

门铃实验报告心得

一、前言作为一名电子信息专业的学生,我深知实践的重要性。

通过实验,我们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次门铃实验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乐趣,以下是我对本次实验的心得体会。

二、实验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家居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

门铃作为智能家居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也在不断完善。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设计和制作一个简单的门铃电路,了解门铃的工作原理,掌握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三、实验过程1. 实验准备在实验开始前,我认真阅读了实验指导书,了解了门铃电路的组成和原理。

同时,准备好实验所需的器材,如面包板、导线、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扬声器等。

2. 电路设计根据实验要求,我设计了一个简单的门铃电路。

电路主要由以下元件组成:(1)开关:用于控制门铃的开启和关闭。

(2)电阻:限制电流的大小,保护电路元件。

(3)电容:存储电荷,实现电路的充放电过程。

(4)二极管:实现单向导电,为电路提供电流。

(5)三极管:放大信号,提高电路的稳定性。

(6)扬声器:将电信号转换为声信号,发出声音。

3. 电路焊接按照电路图,我将各个元件焊接在面包板上。

在焊接过程中,我注意以下几点:(1)按照电路图连接元件,确保连接正确。

(2)注意焊接质量,避免虚焊、短路等现象。

(3)在焊接过程中,保持电路板的清洁,避免灰尘和杂质进入电路。

4. 电路调试焊接完成后,我连接电源,对电路进行调试。

在调试过程中,我观察电路的工作状态,发现以下问题:(1)电路没有声音输出。

(2)电路的声音不稳定,有时发出较高频率的“叮”声,有时发出较低频率的“咚”声。

针对以上问题,我进行了以下调整:(1)检查电路连接,确保没有短路、断路等现象。

(2)调整电容的数值,改变电路的振荡频率,使电路发出稳定的声音。

(3)在电路中增加滤波电路,降低噪声干扰。

经过调整,电路最终发出稳定的声音,满足实验要求。

电子门铃的课程设计报告

电子门铃的课程设计报告

电子门铃的课程设计报告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电子门铃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相关电子元件的功能和连接方式。

2. 学生能描述电子门铃电路的设计过程,了解电路图的绘制方法。

3. 学生了解电子门铃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点和局限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动手搭建一个简单的电子门铃电路。

2. 学生能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测试电子门铃电路的方法,并能解决常见问题。

3. 学生能够运用电路图绘制软件,设计并展示自己的电子门铃电路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电子技术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2. 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培养沟通、合作能力,增强团队精神。

3. 学生意识到电子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子技术实践课程,结合理论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学生特点:五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电子技术基础,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但需引导培养团队协作意识。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实践,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提升综合素质。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电子门铃的制作原理和过程。

第一部分:电子门铃基础知识(1课时)1. 介绍电子门铃的基本工作原理,涉及声音产生、放大和接收等环节。

2. 讲解电子门铃的主要电子元件,如电源、门铃芯片、扬声器等。

3. 分析电子门铃电路的连接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电路图的基本组成。

第二部分:电子门铃电路设计与制作(2课时)1. 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电子门铃电路。

2. 介绍电路图绘制软件,指导学生绘制电子门铃电路图。

3. 学生动手搭建电子门铃电路,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第三部分:电子门铃测试与优化(1课时)1. 指导学生测试电子门铃电路,学会调试和解决问题。

电子门铃设计报告

电子门铃设计报告

电子门铃设计报告一、引言电子门铃是现代家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居民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门铃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铃声装置,而现代的电子门铃通过集成电路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将其功能进行了升级,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便捷性。

本设计报告将介绍一个基于MCU控制的电子门铃设计方案。

二、系统结构本系统主要包括门铃按钮、接收器和音响三个部分。

门铃按钮用于用户按下来进行呼叫,接收器负责接收信号并发出声音,音响则用于播放门铃声音。

三、硬件设计1. 门铃按钮:采用一片电容开关作为门铃按钮,当用户按下按钮时,电容发生变化,触发开关信号。

通过一个放大器电路将信号放大并转换为数字信号,然后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发送给接收器。

2. 接收器:接收器主要包括无线通信模块、MCU控制模块和音频输出模块。

无线通信模块用于接收来自门铃按钮的信号,MCU控制模块用于处理信号并控制音频输出模块播放门铃声音。

3. 音频输出模块:音频输出模块通过放大器电路放大信号并将其转换为音频信号,然后通过扬声器播放出门铃声音。

四、软件设计1. 门铃按钮:门铃按钮通过MCU控制模块中的GPIO口连接MCU,并通过中断方式监测按键按下事件。

当按钮按下时,MCU会将门铃按钮的信号进行采样,并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发送给接收器。

2. 接收器:接收到门铃按钮的信号后,MCU控制模块会解析信号并调用音频输出模块播放相应的门铃声音。

同时,MCU还会控制指示灯进行闪烁,以提醒用户门铃已响。

3. 音频输出模块:音频输出模块会存储一组不同的门铃声音文件,并通过MCU控制模块选择相应的文件进行播放。

音频输出模块可以通过DAC芯片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然后通过放大器电路放大并输出到扬声器中。

五、实现与测试本设计方案的实现需要进行硬件布局和焊接,同时需要编写相应的软件代码进行程序的开发。

在硬件布局和焊接完成后,通过连接电源并测试各个模块的连通性和功能。

在测试过程中,需要按下门铃按钮模拟呼叫事件,并观察接收器是否能正确接收信号并播放相应的门铃声音。

NE555门铃电路设计报告 精品

NE555门铃电路设计报告 精品

NE555数字门铃电路的设计第1章引言1.1 课题研究的背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门铃这一常见物品也朝着更加先进的方向改进,由于不同人们对门铃不同需求,常规的门铃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门铃的改进与创新也已经成为人们研究的一项课题。

1.2 门铃的发展概况电子门铃的发展可以分为有源有线门铃、有源无线门铃、可视门铃、无源无线门铃几个阶段。

最初的门铃是有源有线型,门铃的发射器与接收器之间是依靠电线连接,发射器发出的信号是通过电线传输至接收器,因而信号比较稳定,也不会发生误响,但是布线比较麻烦,很可能需要凿墙等,因而近几年逐渐淡出市场。

之后无线型门铃便占据了市场,其发射器依靠12V电池供电,接收器依靠电池供电或者接市电。

门铃按钮发射无线信号,室内机的无线信号接收器接收这一无线信号,进而响铃。

避免了连线的问题,使用更加便捷。

基于无线门铃的设计,人们又设计了可视门铃以及无源门铃。

可视门铃顾名思义,既能进行语音通话,而且能看到来访者的图像。

无线可视门铃产品功能:1.可视对讲功能:有客来访,按过门铃,自由对讲通话语音清晰,如在面前。

无源门铃则是采用能量捕获技术的来驱动的无线门铃。

该种无线门铃的发射器完全不需要电池,是依靠手按门铃按钮的能量转换为电能,驱动无线发射电路,实现无线门铃的功能。

1.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多谐振荡器是电子门铃的主要器件,它对整个门铃电路起到决定性作用。

而LM555则是多谐振荡器的核心器件。

本课题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将对电铃电路进行研究,要求门铃电路能够由开关控制发出“叮咚”的响声,声音尽量大且清晰。

针对电子门铃的功能要求,本文将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1.NE555芯片的研究2.多谐振荡电路的的设计;3.如何控制余音的长度;4.如何实现输出功率的放大;在上述研究基础上,设计一个简易门铃,其系统结构框图如图1.1所示,其技术指标如下:等待电流:3.5mA鸣叫电流:120mA图1.1第2章 NE555数字门铃电路的介绍2.1 NE555数字门铃电路的原理与组成本电路是以NE555定时器为核心组成的“叮咚”门铃。

门铃电路设计设计报告

门铃电路设计设计报告

门铃电路设计设计报告一、设计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门铃已经成为现代家庭的标配,它方便了居民与外界的交流和互动。

门铃电路设计旨在可靠地实现门铃的功能,让居民能够及时知晓有人来访。

二、设计原理门铃电路的设计原理是通过按下按钮,使得电流从电源流过触发器、音乐芯片再到喇叭,从而发出声音。

三、电路设计门铃电路主要包括按钮、触发器、音乐芯片和喇叭等组成。

3.1 按钮按钮是门铃电路的输入设备,通过按下按钮可以触发门铃的响应。

合适的按钮应该具有抗氧化、防水、耐用等特性,以保证长时间的稳定使用。

3.2 触发器触发器是门铃电路的核心组件,它的作用是接收按钮的输入信号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输出。

在门铃电路中,常用的触发器是多谐振荡器,它能够按照一定频率产生电信号,从而驱动后续的音乐芯片。

3.3 音乐芯片音乐芯片是门铃电路的控制中心,它负责接收来自触发器的信号,并根据预设的音频文件产生相应的声音输出。

音乐芯片通常具有内置的存储器,可以存储多种音频文件,以满足不同门铃音效的需求。

3.4 喇叭喇叭是门铃电路的输出设备,它负责将音乐芯片产生的声音通过振动产生空气波动,形成可听到的声音。

在选择喇叭时,应根据门铃的使用环境和音频输出要求,选用合适的阻抗和功率的喇叭。

四、电路实现门铃电路的实现需要依次连接按钮、触发器、音乐芯片和喇叭等组件。

具体实现步骤如下:1. 选用合适的按钮,并连接到触发器的输入引脚。

2. 选用合适的触发器,并连接到音乐芯片的输入引脚。

3. 选用合适的音乐芯片,并连接到喇叭的输入引脚。

4. 选用合适的喇叭,并连接到音乐芯片的输出引脚。

5. 连接电源,进行电路的供电。

五、电路测试请在实验室或者家庭环境中,按下按钮,并确认能够听到正确的门铃声音。

如无法得到正确的声音响应,可进行以下排查故障的步骤:1. 检查按钮是否正常工作,是否完好连接到触发器。

2. 检查触发器是否正常工作,是否输出正确的电信号。

3. 检查音乐芯片是否正常工作,是否接收到来自触发器的信号并产生正确的声音输出。

简答门铃设计实验报告(3篇)

简答门铃设计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家居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

门铃作为智能家居的一部分,其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传统的门铃设计简单,功能单一,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们的需求。

为了提高用户体验,本实验旨在设计一款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简答门铃。

二、实验目的1. 设计一款具有创新性的门铃,满足现代人们对智能家居的需求。

2. 通过实验验证门铃设计的可行性。

3. 提高门铃的实用性,提升用户体验。

三、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无线通信技术,将门铃与手机等智能设备连接,实现远程可视、语音对讲等功能。

门铃通过按键触发,将信号传输至智能设备,智能设备接收到信号后,通过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技术实现与门铃的互动。

四、实验材料1. 无线通信模块2. 微控制器3. 按键4. 传感器5. 手机或平板电脑6. 电源7. 开发工具五、实验步骤1. 设计门铃外观:根据用户需求,设计简洁、美观的门铃外观。

2. 硬件电路设计:a. 无线通信模块:选择支持Wi-Fi或蓝牙的通信模块,实现门铃与智能设备的连接。

b. 微控制器:选择性能稳定、功耗低的微控制器,实现门铃的控制功能。

c. 按键:设计一键触发门铃的功能,方便用户操作。

d. 传感器:选用适合的传感器,实现门铃的智能感应功能。

3. 软件设计:a. 门铃控制程序:编写门铃控制程序,实现按键触发、无线通信等功能。

b. 智能设备端程序:编写智能设备端程序,实现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功能。

4. 调试与优化:a. 对门铃硬件电路进行调试,确保各模块正常工作。

b. 对软件程序进行优化,提高门铃的稳定性和实用性。

5. 实验验证:a. 通过实际操作验证门铃的按键触发、无线通信等功能。

b. 通过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技术验证门铃的智能感应功能。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门铃外观设计简洁、美观,符合现代家居风格。

2. 硬件电路设计合理,各模块正常工作,满足实验要求。

3. 软件程序运行稳定,实现门铃的按键触发、无线通信、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功能。

电子门铃设计报告

电子门铃设计报告

电子工程学院课外学分设计报告题目:叮咚门铃的制作姓名:吕思伟学号: ***********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实验室:开放实验室班级: A1022设计时间: 2011 年 09月 07 日—— 2011 年 12月 16日评定成绩:审阅教师:查兵目录1.专业综合设计任务 (3)2. 方案设计与论证 (3)3.硬软件设计 (4)4. 实现与测试 (4)5.分析与总结 (4)参考文献 (5)1.专业综合设计任务(1)背景:在已学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和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的背景下设计一个叮咚门铃电路。

(2)任务:设计一种能发出“叮、咚”声的门铃。

(3)要求与设计指标:设计一个“叮咚”门铃电路,设置一个按钮,按下按钮时发出较高的频率“叮”声,松开按钮,发出较低频率的“咚”声。

门铃“叮咚”声的声音频率和声音持续时间可调。

正常人听力范围在 20Hz~20000Hz,而 300Hz~5000Hz 则是人耳最敏感的声音频率范围,因此,“叮咚”声最好在这个范围内或者左右。

“叮咚”两声频率要求差距比较大,声音持续时间要求恰当。

电路最好具有低功耗。

(4)目的:实现叮咚门铃的功能,使所连接得电路能发出叮咚的声音。

2.方案设计与论证(或基本原理与论证)“门铃”的作用顾名思义就是提醒主人开门。

设计一种能发出“叮、咚”声的门铃。

它是利用一块时基电路集成块和外围元件组成的。

它的音质优美逼真,装调简单容易、成本较低,一节6V迭层电池可用三个月以上,耗电量较低。

NE555集成电路与外围元件构成一个音频振荡器电路,其振荡频率由R2、R3、R4和C2的数值决定。

该电路与其他555系列在使用上的不同是,NE555的4脚没有直接接到电源正极上面去。

而是接到了一个由二极管D1、D2、按钮开关AN构成的开关电路和一个由R1、C1构成的定时器电路上。

使得NE555的4脚的电位受到R1、C1上面电位的影响。

这是该电路设计的独到之处,是电路实现“叮咚”门铃声效的关键。

NE555门铃电路设计报告

NE555门铃电路设计报告

NE555门铃电路设计报告设计报告:NE555门铃电路设计一、设计目标本设计旨在实现一个简单可靠的门铃电路,使用NE555定时器芯片作为主要控制元件,通过触发门铃按钮,实现门铃的响铃。

二、电路原理1.电源部分:电源采用直流电源供应,可选用稳压电源或者电池供电。

2.触发部分:门铃按钮通过一个电流限制电阻,将电信号输入NE555的触发端,当门铃按钮被按下,电信号使得触发端产生高电平信号。

3.定时部分:NE555的定时器部分由两个外接电阻和电容组成,决定门铃响铃的持续时间。

通过调整电阻和电容值,可实现不同的响铃时间。

4.输出部分:通过NE555的输出端,驱动音响或者蜂鸣器发出声音。

三、电路图设计门铃电路的电路图如下所示:[插入电路图]四、电路元件选型1.NE555芯片:NE555是一种非常常用的通用定时器芯片,操作简单可靠,稳定性好。

本设计使用NE555芯片实现门铃的定时功能。

2.电阻:选取合适的电阻值用于控制NE555的定时时间。

可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电阻值。

3.电容:选取合适的电容值用于控制NE555的定时时间。

可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电容值。

5.蜂鸣器或音响:根据输出要求,选择合适的蜂鸣器或者音响。

五、电路调试与验证1.根据设计目标和电路原理,按电路图进行元器件的焊接和连接。

2.检查电路连接是否正确,无误后通电。

3.按下门铃按钮,验证门铃是否响铃,并且持续的时间是否满足需求。

4.调整电阻和电容的值,验证门铃响铃时间是否可以调节。

5.通过听觉检验蜂鸣器或音响的输出效果是否满足要求。

六、总结与优化通过以上步骤,我们成功设计并验证了NE555门铃电路。

通过合理选取电阻和电容的值,可以实现门铃的定时响铃功能。

如果需要优化电路,可以考虑增加瞬时按钮保护电路、温度稳定性的改善等。

本设计利用了NE555定时器芯片的特点,实现了一个简单可靠的门铃电路。

通过调整参数,可以实现不同的门铃响铃时间。

由于部件常见易得,设计成本低廉。

门铃设计实训报告

门铃设计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本次门铃设计实训旨在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单片机原理、编程技术和电子电路设计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设计一款基于单片机的电子门铃,使学生掌握电子电路的搭建、编程调试以及系统调试的方法。

二、实训内容1. 硬件设计(1)选择合适的单片机:本设计选用AT89C51单片机作为核心控制单元。

(2)设计电路原理图:包括单片机、按键、蜂鸣器、数码管等元器件的连接。

(3)元器件选型:选择合适的按键、蜂鸣器、数码管等元器件。

2. 软件设计(1)编程语言:采用C语言进行编程。

(2)编写程序:编写控制单片机实现门铃功能的程序,包括按键扫描、音乐播放、数码管显示等模块。

3. 系统调试(1)硬件调试:搭建电路,连接元器件,检查电路连接是否正确。

(2)软件调试:将程序烧录到单片机中,进行调试,确保程序正常运行。

(3)系统联调:将硬件和软件结合起来,进行整体调试,确保门铃功能正常。

三、实训过程1. 硬件设计(1)根据设计要求,绘制电路原理图,并选用合适的元器件。

(2)使用Protel等软件绘制电路原理图,并生成PCB板。

(3)根据PCB板制作电路板,焊接元器件。

2. 软件设计(1)使用Keil uVision等软件编写C语言程序。

(2)编写程序,实现按键扫描、音乐播放、数码管显示等功能。

(3)调试程序,确保程序正常运行。

3. 系统调试(1)搭建电路,连接元器件,检查电路连接是否正确。

(2)将程序烧录到单片机中,进行调试。

(3)进行系统联调,确保门铃功能正常。

四、实训结果1. 成功设计并制作了一款基于单片机的电子门铃。

2. 熟练掌握了单片机编程、电路设计和调试方法。

3. 提高了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五、实训体会1. 通过本次实训,我对单片机原理、编程技术和电子电路设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在实训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根据设计要求进行硬件和软件设计,并掌握了调试方法。

3. 实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让我学会了如何查阅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我的实际操作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工程学院课外学分设计报告
题目:叮咚门铃的制作
姓名:吕思伟学号: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实验室:开放实验室
班级: A1022
设计时间: 2011 年 09月 07 日—— 2011 年 12月 16日评定成绩:审阅教师:查兵
目录
1.专业综合设计任务 (3)
2. 方案设计与论证 (3)
3.硬软件设计 (4)
4. 实现与测试 (4)
5.分析与总结 (4)
参考文献 (5)
1.专业综合设计任务
(1)背景:在已学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和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的背景下设计一个叮咚门铃电路。

(2)任务:设计一种能发出“叮、咚”声的门铃。

(3)要求与设计指标:设计一个“叮咚”门铃电路,设置一个按钮,按下按钮时发出较高的频率“叮”声,松开按钮,发出较低频率的“咚”声。

门铃“叮咚”声的声音频率和声音持续时间可调。

正常人听力范围在 20Hz~20000Hz,而 300Hz~5000Hz 则是人耳最敏感的声音频率范围,因此,“叮咚”声最好在这个范围内或者左右。

“叮咚”两声频率要求差距比较大,声音持续时间要求恰当。

电路最好具有低功耗。

(4)目的:实现叮咚门铃的功能,使所连接得电路能发出叮咚的声音。

2.方案设计与论证(或基本原理与论证)
“门铃”的作用顾名思义就是提醒主人开门。

设计一种能发出“叮、咚”声的门铃。

它是利用一块时基电路集成块和外围元件组成的。

它的音质优美逼真,装调简单容易、成本较低,一节6V迭层电池可用三个月以上,耗电量较低。

NE555集成电路与外围元件构成一个音频振荡器电路,其振荡频率由R2、R3、R4和C2的数值决定。

该电路与其他555系列在使用上的不同是,NE555的4脚没有直接接到电源正极上面去。

而是接到了一个由二极管D1、D2、按钮开关AN构成的开关电路和一个由R1、C1构成的定时器电路上。

使得NE555的4脚的电位受到R1、C1上面电位的影响。

这是该电路设计的独到之处,是电路实现“叮咚”门铃声效的关键。

叮咚门铃属于音乐集成电路,它们是大规模 CMOS 集成电路的一种,应用非常广泛。

CMOS 是这种集成电路英文名称的缩写,翻译成中文就是“互补对称金属氧化物半导体集成电路” (Complementary Symmet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历史上最早提出 CMOS 集成电路线路结构是在 1963 年,到 1968 年就发展成商品化生产。

早期应用领域限于空间电子设备和军用产品;到上世纪 70 年代,迅速扩展到工业和民用产品,如电子手表、电子计算器等等。

在所有数字集成电路中,CMOS 的产量和产值仅次于另一种叫做 TTL 的集成电路,位居第二。

叮咚门铃等这一类音乐集成电路是简单的 CMOS 电路。

它采用黑膏软
封装——就是把硅芯片用环氧树脂直接封装在印刷电路板上。

音乐集成电路的内部结构内部结构可以用以下框图表示:内部结构音乐集成电路喇叭振荡器音频发生器调制器前置放大器放大电路触发电路节拍控制器节拍发生器存储器图中的IC便是时基电路集成块555,它构成无稳态多谐振荡器。

按下按钮AN(装在门上),振荡器振荡,振荡频率约700Hz,扬声器发出“叮”的声音。

与此同时,电源通过二极管D1给C1充电。

放开按钮时,C1便通过电阻R1放电,维持振荡。

但由于AN的断开,电阻R2被串入电路,使振荡频率有所改变,大约为500Hz左右,扬声器发出“咚”的声音。

直到C1上电压放到不能维持555振荡为止。

“咚”声的余音的长短可通过改变C1的数值来改变。

没有按下AN之时,NE555其4脚的地位为0V,NE555的特点就是,当其4脚的地位低于1v较多的时后其3脚对外输出的信号将被关断,因此该电路不能发出任何的声音。

而在按下按钮开关AN时,二极管D1、D2都要导通。

二极管D1的导通,使NE555第4脚的电位远远地大于了1V,所以3脚被打开可以向扬声器输出音频信号时扬声器发出音频的声音。

而由于二极管D2的导通,使得电阻R2被短路,从而改变了NE555作为音频振荡器的振荡频率,定时电路中时间常数的减少,振荡器的振荡频率就要升高,因此扬声器中发出的声音是一个比电路设计有R2存在时要尖利一点的一个高音,这个声音的频率应该对应的就是“叮”。

当放开按钮开关AN之后,R2的短路被解除,振荡器的频率迅速降低,扬声器中就应该听到设计有R2存在时要发出的那个频率的声音,这就是“咚”音。

3.硬软件设计
4.实现与测试(或调试)
在焊接完电路后,我就检查看电路的连接是否有虚焊,漏焊等情况,并用万用表检查,线路的连接是否有短路,断路等情况出现,通过一番检查后,没有发现导线的短路,断路情况,确认检查无误后,用干电池进行调试,按下按钮AN后,蜂鸣器发出了叮咚声音后还持续了一段时间的鸣叫,虽然这声音与理论的声音有一点点偏差,但总的来说,这次焊接的电路是成功的,这次连接电路也是非常顺利的。

5.分析与总结
我觉得做课外学分也是对课本知识的巩固和加强,这次的叮咚门铃电路的制作,做的比较成功,比上学期做的12V电源做的更好,虽然上学期做的12V电源实现了功能,但是导线和焊接的很不美观,然而这次的课外学分中不但实现了功能,而且导线和焊接有明显的进步,但是我的焊接技术还是很不足的,在焊板子的过程中,万用板上的铜片掉了好几个,从中我知道了我的焊接技术还有待提高。

通过这次的学习,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自己知识的很多漏洞,看到了自己的实践经验还是比较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还急需提高。

这次,我设计的是叮咚门铃电路,叮咚门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电路,但是讲其实际化对于我这种初等的设计者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首先我看到这个题目,我就开始收集大量的资料,包括555芯片的原理,各种多谐振荡器,以及人的听力范围等等与课程设计相关的各类知识,收集完资料后,就着手开始设计。

参考文献:
[1]百度文库
[2]豆丁网
[3]谢自美.电子线路设计·实验·测试(第三版).华中科技大学出版设.2006年8月
[4]王公望.现代电子电路应用基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
[5]高广任.现代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解题及教学参考.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