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急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发病机制
• 中暑早期皮肤血管扩张,引起血液重新分 配,心排出量增多,加重心脏负荷。大量 出汗可使水和钠丢失。脱水、心血管功能 障碍、横纹肌溶解可致急性肾衰竭。热损 害还可引起消化道出血和不同程度的肝细 胞坏死及胆汁淤积,中暑还可导致弥漫性 血管内凝血。
6
临床表现
• 热射病(包括日射病)亦称中暑高热,是一 种致命性内科急症,其特点是在高温环境 中突然发病,体温高达40℃以上,早期大 量出汗,继之无汗,可伴有皮肤干热及不 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等。严重者可并发休克、 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肺水肿、脑水肿、 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急性肝衰竭、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
• ①环境温度较高,湿度较大,通风不良等; • ②产热增加,如从事重体力劳动,患发热、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以及应用抗胆碱药物等; • ③散热减少,如肥胖、先天性汗腺缺乏症
等。 • ④其他如老龄、饮酒、饥饿,患糖尿病、
心血管疾病等均可成为诱因。
3
发病机制
•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控制产热和散热,使正 常体温维持在相对恒定的范围。正常人体温 腋窝温度波动在36~37.4℃之间,直肠温度 在36.9~37.9℃之间。(内科学版本)
• 发热可分为低热(37.3~38℃),中等度热 (38.1~39℃),高热(39.1~41℃),超高 热(41℃以上)。发热临床上可分为体温上 升期、高热期和体温下降期。临床上主要热 型有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波状热、回 归热、不规则热等。(诊断学版本)
4
发病机制
• 中暑损伤主要是由于体温过高(>42℃) 对细胞的直接损伤作用,可累及各个器官。 高热可使神经细胞死亡,继发脑水肿和局 部出血,颅内压升高以至昏迷。高热能引 起心肌缺血、坏死、促发心律失常或心力 衰竭。
• 热痉挛 热痉挛主要表现为明显的肌痉挛,伴有收缩痛。好 发于活动较多的四肢肌肉及腹肌等,尤以腓肠肌为著。常 呈对称性。时而发作,时而缓解。患者意识清,体温一般 正常。
• 热衰竭 起病迅速,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昏、头痛、多汗、口 渴、恶心、呕吐,继而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心律紊乱、 轻度脱水,体温稍高或正常。
18
治疗
• 迅速将患者转到通风阴凉处休息,热痉挛 患者给予含盐清凉饮料口服或静脉注射生 理盐水,病情可迅速好转。热衰竭患者经 补液治疗后数小时内也可恢复。热射病患 者病情危重,应积极采取救治措施,通常 应在1小时内使直肠温度降至37.8~38.9℃。
19
治疗
• 1物理降温:在通风阴凉处或空调房间内, 脱去患者衣服,进行皮肤、肌肉按摩,促 进散热。无循环衰竭者可用冰水擦浴或将 躯体浸入27~30℃水中降温。对于循环衰 竭者可用15℃冷水反复擦湿皮肤。其他降 温方法包括冷水洗胃或灌肠等。
临床上以上三种类型可同时存在,不能 截然区分。
9
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GBZ 41-2002
• 诊断原则 根据高温作业人员的职业史(主要指工
作时的气象条件)及体温升高、肌痉挛或 晕厥等主要临床表现,排除其他类似的 疾病,可诊断为职业性中暑。
10
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GBZ 41-2002
• 中暑先兆 中暑先兆(观察对象)是指在高温作业场所
14
职Hale Waihona Puke Baidu性中暑诊断标准GBZ 41-2002
• 本标准适用于从事生产劳动(工厂、矿山、 农场及其他露天作业等)、体育竞赛和军事 训练时所发生的中暑。诊断职业性中暑, 应了解患者作业场所的气象条件[气温、气 湿和(或)热辐射强度]。夏季露天作业场所以 测定气温为主。按中暑临床表现分为轻症 中暑和重症中暑两级,重症中暑又可分为 热射病(包括日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三型, 也可有混合型。
• 血清酶学检查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 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 酶测定,常规测定血清钾、钠、氯、二氧 化碳结合率。凝血功能检查异常时应考虑 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尿液检查及血肌酐、 尿素氮测定有助于诊断急性肾衰竭。昏迷 患者应行脑CT\MRI检查。
17
诊断和鉴别诊断
• 根据病史及典型的临床表现,结合有关的 实验室检查,中暑的诊断并不难。主要应 与其他引起高热伴有昏迷的其他疾病如脑 炎、脑膜炎、脑出血、甲状腺危象、中毒 性菌痢、伤寒等鉴别。
中暑急救
概念
• 中暑(heat illness)是在高温环境下,发 生以体温调节中枢障碍、汗腺功能衰竭、 水电解质丢失过多为特征的疾病。
• 根据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不同,中暑可分 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日)射病三种类 型,也可有混合型。
2
病因
• 对高温的适应能力不足是中暑的主要病因, 促使中暑发生的诱因主要有
7
临床表现
• 热痉挛主要表现为明显的肌痉挛,伴有收 缩痛。好发于活动较多的四肢肌肉及腹肌 等,尤以腓肠肌为著。常呈对称性,时而 发作,时而缓解。患者意识清,体温一般 正常。
8
临床表现
• 热衰竭常发生于老年人、儿童和慢性病 患者,起病迅速,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昏、 头痛、多汗、口渴、恶心、呕吐,继而 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心律失常、轻度 脱水,体温稍高或正常。
劳动一定时间后,出现头昏、头痛、口渴、 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 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11
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GBZ 41-2002
• 诊断及分级标准 • 轻症中暑
轻症中暑除中暑先兆的症状加重外,出现 面色潮红、大量出汗、脉搏快速等表现, 体温升高至38.5℃以上。
12
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GBZ 41-2002
• 重症中暑 • 重症中暑可分为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
三型,也可出现混合型。
13
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GBZ 41-2002
• 热射病 热射病(包括日射病)亦称中暑性高热,其特点是在 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体温高达40℃以上,疾病早期大量 出汗,继之"无汗",可伴有皮肤干热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 碍等。
15
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GBZ 41-2002
• 热射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热射病主要根据 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以及高热、严重的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皮肤干热三特征进行 诊断。测体温应以肛温为宜。主要应与其 他引起高热伴有昏迷的疾病作鉴别诊断, 如脑炎和脑膜炎、脑型疟疾、产后感染、 脑出血昏迷等。
16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