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艺术概论考研复习笔记

合集下载

艺术概论复习笔记

艺术概论复习笔记

《艺术学概论》资料汇总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一、本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1.关于艺术的本质问题艺术史上的几种主要看法:★(名词)第一种“客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是较早对艺术的本质进行哲学探讨的学者。

柏拉图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

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对艺术本质的认识同样建立在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之上。

★(名词)第二种“主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山鼻祖康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德认为,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何目的。

他强调艺术创作中,天才的想象力与独创性,可以使艺术达到美的境界。

德国哲学家尼采,更是将其推向极端。

尼采认为,人的主观意志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主宰,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因。

主观意志是主宰一切的独立实体,本能欲望具有无限的能动性。

尼采是从美学问题开始他的哲学活动。

在他的第一部著作《悲剧的诞生》中,尼采用日神阿波罗和酒神狄奥尼索斯的象征来说明艺术的起源、艺术的本质和功用,乃至人生的意义。

★(名词)第三种“模仿说”或“再现说”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是“社会生活的再现”。

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个以独立体系来阐明美学概念,成为在他之前的希腊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

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

他首先肯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从而也就肯定了“模仿”现实的艺术真实性。

亚里士多德进一步认为,艺术所具有的这种“模仿”功能,使得艺术甚至比它所“模仿”的现象世界更加真实。

俄国19世纪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从他关于“美是生活”的论断出发,认为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是对客观现实的“再现”。

★(简答)2.“艺术生产”理论给艺术学研究提供了哪些启示?第一,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

考研笔记、王宏建《艺术概论》3

考研笔记、王宏建《艺术概论》3

【考研笔记】王宏建《艺术概论》3第三节艺术的审美本质一.艺术与美的关系(一).艺术反映现实美现实美:现实中美的事物的美,可分为自然美和社会美自然美:自然界中存在的美,自然事物的美社会美:人类社会关系中的美,社会事物的美艺术反映现实美,现实中美的事物或事物的美,是艺术的有力依据或根源,艺术与美的关系首先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二).艺术创造艺术美所谓艺术美是指艺术作品的美是由创作主体的审美认识而产生、“按照美的规律”并为着美的目的而创造的事物的美。

1、与现实美不同,它是人为的,是人的合目的性与规律性的审美创造。

与现实美不同,艺术美是更高一等的美;艺术美则是比较鲜明,比较集中,比较完全,比较充分。

2、艺术美是人对现实审美认识的集中表现,是艺术家根据美的现实而创造出来的第二现实的美。

艺术不仅可以反映现实的美,而且可以创造艺术美,还可以通过主体的意识作用把现实中原本不美的或丑的事物转化为艺术美,《巴黎圣母院》中的敲钟人就是典型的代表。

(三)艺术是审美对象艺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它是现实美的反映,也是整个社会生活的反映;艺术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形态,它又是生产艺术作品、创作艺术美的;而艺术作品一旦完成,它就成为一件物态化的社会财富,成为欣赏者即观众的审美对象。

艺术作品的美在于艺术作品本身,是不依懒于欣赏着的主观意识转移的。

二.艺术的审美本质(一).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发生美学上的关系)审美关系,是人与现实诸关系中的一种。

社会是由生产实践过程中人和人的关系所规定的这种生产实践过程中人和人诸关系的总和,就构成社会的基础。

所谓所审美关系,是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发生美学上的关系。

即是说作为审美主体的人,通过审美实践活动,在审美客体中发现、感知、认识和欣赏它的美,或把握它的其他美学特征如崇高、滑稽、丑等。

人与现实之间的这种审美关系是如何建立起来的?是什么条件下建立起来的?条件:1.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建立和独立,是由于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2.人之所以要和现实建立审美关系,还是由于人的本质力量具有审美需要所谓“人化自然”即是指经由生产劳动实践,自然界从与人无关的、敌对的或自在的状态,变为与人相关的、统一的、为我的对象,其结果是人逐渐认识到客体对象的美并掌握了美的规律,从而发展起人的审美能力。

王宏建《艺术概论》考研核心笔记2

王宏建《艺术概论》考研核心笔记2

艺术发展论第一节. 艺术的发生.艺术发生学是研究艺术发生的原因及其过程的理论(一)历史上关于艺术发生的几种主要理论1.游戏说十八世纪德国思想家席勒和十九世纪英同哲学家斯宾塞提出,认为艺术发生的真正原因是以外观为目的的游戏冲动。

游戏与艺术的相同点1 都只有在满足了衣食住行的功利需要之后才有可以用过剩的精力从事这些活动2 它们都是超功利的,不能满足实际物质需要,都能让人产生愉悦的情感3 游戏中强烈的感情和欢快的节奏和艺术有关联游戏与艺术的不同点1 游戏的目的是发泄过剩的精力或是某种活动的练习,艺术却不同2 游戏是短暂的,而艺术的生命力是长久的3 游戏是个人的自娱,艺术是情感的交流,必须有观众。

所以游戏没有科学地、全面地揭示艺术发生的根源。

2.巫术说英国人类学家泰勒提出,认为艺术起源于原始巫术,而原始巫术根植于原始人万物有灵的世界观,有顺势巫术,模拟巫术,接触巫术。

3.劳动说原始社会音乐和舞蹈的特征是节奏,而音乐和舞蹈的节奏又来源于劳动的节奏,特别是集体劳动中产生的节奏(二)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生产劳动实践艺术的发生动力不是单一的,劳动、情感、巫术、幻想等原始社会的一切,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构成了一个系统,组成一个合力。

但不是每个动力因素都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其中人类的生产劳动实践决定其他因素的产生和发展,成为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

1 生产劳动实践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前提:人2 生产劳动实践推动着思想和感情的产生,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第一个必要条件3 生产劳动推动着审美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第二个必要条件4 生产劳动实践是原始艺术发生的直接动因,从建筑,造型,装潢,舞蹈,音乐,诗歌的产生可以分析出来(三)艺术发生的历史过程1 艺术发生的上限---人所创造的第一件工具工具和艺术都是人创造的,艺术发生的前提和条件都是在人们使用工具改造自然的基础上产生的,工具促进了形式美感的产生2 “准艺术”的发生“准艺术”发生的标志是人体装饰,雕刻和岩画的出现3 “准艺术”的繁荣社会由狩猎经济向原始农耕经济转变,为了储存和加工粮食就产生了新的器皿—陶器应运而生,陶器的的出现对于史前艺术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4 “准艺术”的衰落与艺术的发生真正的艺术产生的标志是实用价值下降、渗入等级观念、作为富人饰物或宗教祭器象征的玉器和青铜器艺术的繁荣和狞厉恐怖的艺术风格的产生第二节.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一、历史上对艺术发展规律的研究:(一)艺术发展的模式论:(1)“草创——繁荣——衰亡”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1..需树立以一个评判标准2.只适合主要艺术种类。

《艺术概论》考研复习资料

《艺术概论》考研复习资料

《艺术概论》考研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艺术语言答:指的是它在艺术作品中起到类似语言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事实上艺术语言就是艺术作品的物质表现手段,是作品的外部形式。

每个种类的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

如绘画语言包括线条、色彩、构图等;音乐语言包括旋律、和声、节奏等;电影语言包括画面、声音、蒙太奇等。

2.艺术风格答:简单地说,风格就是艺术作品的因于内而符于外的风貌,是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面貌。

艺术家独特的创作个性,离不开艺术家独特的人生道路、生活环境,阅历修养,审美需求和艺术追求。

3.艺术意境答:是艺术作品整体所呈现给欣赏者的景真、情深、意切的出神入化的艺术境界,是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有机整体中偏重于内容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效果。

4.艺术流派答:是指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内,由一些思想倾向、艺术主张、创作方法、艺术风格等方面相近或相似的艺术家,自觉或不自觉的形成的艺术家群体。

艺术流派是多种多样的。

它是艺术不断发展、多样化与繁荣的表现。

5.形象思维答:是指在艺术构思过程中,以表象作材料,通过艺术想象,对表象予以升华,或对表象予以分解、重组、联结等,加工成艺术意象的思维过程。

6.造型艺术答: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张、泥石、木料等),通过雕塑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

它是一种再现性空间艺术,也是一种静态的视觉艺术。

它主要包括绘画、雕塑、摄影艺术、书法艺术等。

7.艺术直觉答:就是在一定的艺术心理定势的不知不觉的导向和作用下,对客观事物感知后,不经过复杂的智力思考的逻辑过程而直接、迅捷的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思维活动。

8.现代主义创作方法答:是指艺术家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通过艺术形象的典型化,真实的再现生活的一种创作方法。

它的基本特征是:艺术描绘的客观性、艺术形象的典型性、思想倾向和情感的隐蔽性。

9.意境答:是艺术家的思想、审美观念及审美理想与客观景物的融合。

它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

艺术概论笔记整理

艺术概论笔记整理

艺术概论笔记整理艺术概论笔记整理1、艺术的本质特征等一般规律性问题2、艺术的发生与发展3、艺术与其它相关领域文化形态的相互关系及它的地位与作用。

4、围绕艺术活动四要素讨论艺术的核心问题创作者(艺术家)、鉴赏者、作品、世界5、艺术门类用材质和技法来划分比较科学的划分方法艺术本质论科学和美学划分在19世纪末。

艺术和美学既有交叉有不一样。

1750年,美学。

美学研究艺术美+自然美1、艺术产生的理论艺术生产,艺术传播,艺术消费(生产-消费)艺术传播在教材中最为薄弱的部分。

艺术传播是艺术产业化最重要的环节,(艺术社会学,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系,广告学,传播学)(广告及市场)(展览馆,出版社)===>现代传媒对艺术传播的影响?生产分为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两种,艺术被看作一种精神生产形态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特点。

艺术是主观与客观,心与物的结合与统一。

马克思:“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自然的人化”揭示了物质、精神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为什么说精神生产具有不平衡关系?精神物质生产的不平衡关系:精神受物质制约,但又具有相对独立性。

从人的需要(马斯洛的人的“需要多层次说”)和生产的目的来说第一,精神生产满足精神审美认知需求。

第二,物质生产——使用、交换、价值属性、商品属性;精神生产——审美属性。

第三,从生产过程和结果来看独立于物质生产的特征,艺术精神,构思,技巧投入和一般工艺品不一样。

揭示艺术系统的奥秘创造性被扭曲,淹没与根本原理违背片面追求票房收视率艺术把握世界方式形象性特征:不单是具象,可视可听都包括。

借助艺术通感。

音到形,诗到画。

和科学性概念理性把握世界不同特征的美——运用形象进行创造性的想象的重要。

“艺术既表现人们的感悟,又表现思想”艺术形象性:1、主观客观的统一,有意味的形式主观因素消失在客观的因素中——建筑客观因素消失在主观因素中——音乐2、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内容的存在呈现方式——形式从内容出发来选择创造形式,形式对艺术表现有明显的能动作用。

艺术概论笔记总结

艺术概论笔记总结

艺术概论笔记总结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艺术概论考试复习1、艺术本质是什么就是指艺术这种事物的根本性质,以及艺术这一事物同其它事物如经济、政治、道德、哲学、宗教等内部联系。

本质包括三个方面:1.社会本质:从生产关系到思想关系的人类的全面的社会生活.2.认识本质:艺术是对世界的一种认识,以审美的方式“掌握”世界的世界的真实性。

3.审美本质:艺术反映现实美,创造艺术美。

艺术是艺术家审美观念的表现形式。

2、艺术形象、艺术典型艺术形象:1)形象性是艺术的基本特征没有形象,就没有艺术,失掉形象性这一基本特征的作品,也不能称作文艺作品。

文学、音乐、美术等不同文艺形式,其形象性又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

艺术形象有三个特性:1具体性2概括性3感染性2)艺术形象是艺术家对社会生活进行审美认识创造出来的,既有客观的现实生活的根源,又有主观的意识作用,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这是艺术形象的另一个重要特性。

艺术典型:艺术典型就是高度真实和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

必须具非常鲜明生动的现象和特殊性充分地、集中地表现出社会生活的本质,事物和人身的普遍性. 3、请结合具体的艺术作品,分析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

(P69)以农民画家米勒的名作品<晚钟>里可见艺术反映现实,现实的社会是艺术唯一的源泉.4、何谓艺术美所谓的艺术美,指的是艺术作品的美,是由艺术家的审美认识而产生的、“按照美的规律”,为着美的目的而创造的事物的美。

与现实美不同,艺术美是人为的,是人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审美创造,艺术美是更高一等级的美.5、如何认识艺术的审美本质1)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是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发生美学上的关系。

2)美的本质与美感的本质:在艺术欣赏活动中,艺术作品的美是欣赏者美感的根源.3)艺术是艺术家审美观念的表现形态:艺术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审美认识的表现形式。

6、艺术与宗教、哲学的关系怎样(p35-38)艺术与哲学同属社会意识形态,他们都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表示形式,既表现为各自不同的特徵,又贝有一定的共同性.艺术与宗教:都是较为远离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形态形式,都是对社会前途,人类命运及人生意义抱有坚定的信念告希望达到理想目标.两者都是人类世界主体对客体世界,社会生活的情绪和情感的体验的意识形态性表达.它们在表现方式上都有具有直观性,想像性,幻想性和形象性等特徵,7、艺术的一般审美特征是什么(P101)1、实践性与主体性2.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3.形象性4.形式美与形式感5.创造性6.情感性1、艺术如何分类1)以艺术形态的存在方式为标准:空间艺术,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摄影艺术、建筑艺术和园林艺术等;时间艺术,包括音乐、文学、曲艺等;时空艺术,包括戏剧、电影、电视剧、舞蹈和杂技等。

艺术概论整理的笔记

艺术概论整理的笔记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艺术的特质:传播美的信息;引导时尚发展;融合科学与艺术金属艺术品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艺术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艺术发展在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又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艺术与时代的密切联系还表现在艺术形式的变迁方面,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艺术;还表现在与其社会的盛衰的密切关系上。

什么是艺术?艺术是与审美相关的精神生产。

调节精神状态;改善情绪,面貌;丰富精神世界;发展……什么是艺术鉴赏?艺术鉴赏是人们在接受艺术品时,通过感知、情感、理解、想象等复杂的因素进行艺术再创造,并且获得审美享受的精神活动。

进行艺术鉴赏需要什么前提条件?艺术品具有审美价值和当下社会环境是客观条件;鉴赏者有一定的艺术素养、知识水平、生活经验;建立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审美联系。

艺术鉴赏活动一般经历怎样的心理过程?直接感受、深入体验、领悟升华。

艺术鉴赏的主要心理要素有哪些?一般怎么发生作用?审美注意、感觉知觉、联想想象、情感共鸣、领悟理解。

这些心理要素并非单独存在或依次发生作用,而是相互影响。

互相渗透、互相作用,保持一种微妙复杂的影响关系,从而共同构成艺术鉴赏的特殊心理。

审美注意,联系想象、感觉知觉。

领悟理解、情感共鸣。

什么是艺术评论?艺术评论的特征?哪些功能?广义的艺术评论包括对艺术家、艺术品、艺术创作过程、艺术理论、艺术思潮等进行客观性的探讨和分析;狭义的指根据一定标准,对具体的艺术现象的价值和意义做出一定的判断的评价的科学活动。

特征:独立,客观;科学性、学科性;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功能:反应社会的审美需求,反馈艺术创造信息,推动艺术创作的发展;提高欣赏水平;推动艺术理论的完善。

艺术创作的主要步骤是?艺术积累、艺术构思、艺术表现。

形象思维有什么特点?始终伴随着生动具体的形象;始终结合丰富活跃的想象;渗透着深沉强烈的情感。

艺术概论学复习笔记-合集(10-12章节)

艺术概论学复习笔记-合集(10-12章节)

艺术概论学复习笔记-合集(10-12章节)●第十章-艺术创作●第一节-艺术创作主体——艺术家●一、艺术家是艺术生产的创造者●艺术家是艺术生产的创造者,是专门从事艺术生产的创造者的总称。

专业的艺术家是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和社会分工的结果。

艺术家应当具备艺术的天赋和艺术的才能,掌握专门的艺术技能和技巧,具有丰富的情感和艺术的修养,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来满足人们特殊的精神需要即审美需要。

●艺术家的特点:●1、艺术家内部有多种多样的职业和分工。

由于艺术生产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艺术家各有分工。

既包括以个体劳动方式进行创作的文学作家、雕塑家、画家等,也包括以集体劳动方式进行创作的戏剧艺术和影视艺术的编剧、导演、演员、美工等等。

●2、真正的艺术家往往具有为艺术而献身的精神。

艺术是一种自由自觉的生产,艺术家绝不把艺术作为谋生或获取名利的手段,而是看作自己毕生的事业和追求,并为之奉献自己的全部心血和生命。

在作品中熔铸这种炽热的感情,一切伟大的作品都是艺术家的呕心沥血之作。

●3、艺术家具有敏锐的感受、丰富的情感和生动的想象能力。

艺术生产需要艺术家将强烈的主观因素渗透其中,艺术家自身的感受、情感、思想、心境、愿望、志趣等对艺术创作活动至关重要义。

●4、艺术家具有卓越的创造能力和鲜明的创作个性,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

离开了创新,文学艺术就失去了生命。

艺术独特性是艺术生产的一个重要特征。

艺术创作是人类一种高级的、特殊的、复杂的精神生产活动。

艺术家必须不断地超越前人、同代人,超越自己。

●5、艺术家必须具有专门的艺术技能,熟悉并掌握某一具体艺术种类的艺术语言和专业技巧。

具有艺术表现的技巧和艺术传达的能力。

●二、艺术家与生活●作为艺术创作的主体,艺术家与社会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从创作客体来讲,再现。

社会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和基础,为艺术家提供了创作的素材和灵感。

因而,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就显得十分重要,对于进行二度创作的表演艺术家们来说,也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

艺术概论各章节考试重点总结

艺术概论各章节考试重点总结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1.艺术之父:费德勒2.我国最早在艺术学方面著作的是:宗白华3.艺术本质看法有:客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柏拉图);主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康德,尼采)。

模仿再现说4.艺术创作的主体:艺术家。

客体:社会生活。

艺术的价值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5.一定时代艺术的发展总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的。

6.艺术生产理论的艺术系统: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欣赏。

7.艺术的特征:A形象性:a,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蒙娜丽莎,韩熙载夜宴图);b,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罗丹《巴尔扎克》;c,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水浒人物,阿Q 形象)。

B主体性。

C审美性:a,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泰山雄,华山险,黄山奇,峨嵋秀);b,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清明上河图》,《吝啬鬼》);c,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的统一(帕提农神庙体现“美就是和谐”的理念)。

(提示:形象性与审美性重点复习)第二章,艺术的起源1.人类最早的艺术活动开始于:上万年前的冰河时期。

2.艺术起源:a“模仿说”(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认为艺术是对自然的模仿)。

b“游戏说”(最早康德,“希勒—斯宾赛理论,希勒《美育书简》),人的“游戏”是以使用工具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并具有了超越动物性的情感和想象等社会内容,成为一种具有符号性的文化活动。

正是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得人类和动物界真正区分开来。

而艺术起源于“游戏”的说法脱离了人类社会实践,所以仍然不能解开艺术诞生的真正奥秘。

c “表现说”:(美国美学家苏珊.朗阁提出符号说)。

d“巫术说”:(英国爱德华.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提出;弗雷泽在他的《金枝》也提出)e“劳动说”:(希尔恩《艺术起源》;普列汉诺夫《没有地址的信》)从艺术发生学的观点来看,生产劳动显然是艺术起源的根本原因。

3.人类实践与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a,在原始造型艺术中有些抽象的几何图案可能源于生产和生活;例如:一根波纹的线条两边画着许多点就表示一条蛇,附近有黑角的长菱形则表示鱼;螺旋形纹饰是由鸟纹变化而来,波浪形的曲线纹和垂幛纹是由蛙纹演变而来.......b,最早的乐器往往是用兽骨兽皮制成,最早是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的距今7000年的骨哨。

艺术概论复习重点

艺术概论复习重点

艺术概论复习重点一、艺术的实质:1.艺术的起源离不开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2.艺术的审美价值必然是主客体的有机统一;3.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社鞥长,是一种自由自觉的创造性劳动,它是审美创造。

艺术生产意义,艺术必然是心与物的结合,主观与客观的结合,再现与表现的结合。

二、艺术的本质(科学论断):1.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2.艺术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3.艺术的本质是实践基础上审美主客体的统一。

三、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同时,艺术又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思想的社会关系)。

四、艺术的特征:1.形象性任何艺术都不能没有形象,没有形象,艺术也就不复存在了。

艺术形象的含义:⑴艺术作品中的具体的景象,事物;⑵透过这些景象、事物所显露或暗示的内部蕴含。

艺术形象的基本特征:a) 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b) 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任何艺术形象都离不开内容,也离不开形式,二者是有机统一的。

优秀的艺术作品,必然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完美的艺术形式,二者有机统一,才使其具有令人惊叹的感人魅力。

c) 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最高条件)凡是成功的艺术形象,无不具有鲜明而独特的个性,同时又具有丰富而广泛的社会概括性。

正因为达到了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才使得这些艺术形象具有不朽的艺术生命力。

艺术典型:就是艺术家运用典型化的方法,创造出来的具有栩栩如生的鲜明个性并体现出普遍意义的典型形象。

艺术典型比起艺术形象来,又具有更强烈的个性和更广泛的共性。

艺术典型更加独特,也更加普遍,它是艺术形象的凝练与升华。

典型必定具有个性鲜明的艺术独创性,而且又能非常深刻的揭示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意义。

典型形象:就是具有鲜明突出的个性特征和高度概括性的艺术形象。

典型形象的特征: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个性是基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典型形象是艺术作品成功的标志。

1.主体性a) 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艺术创作离不开社会生活,更离不开创作主体,离不开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

艺术概论考研重点(2)

艺术概论考研重点(2)

艺术概论考研重点11、艺术家的修养艺术家是专门从事艺术生产的创造者的总称。

艺术家掌握专门的艺术技能和技巧,具有丰富的情感和艺术的修养,能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满足人们的需要。

艺术修养是艺术家按照美的规律,合乎美的逻辑,从生活中取材、选择、加12、艺术家为艺术献身的精神痛苦强化了创作的内驱力。

屈原在流放中写出了《离骚》;曹雪芹在清苦的生活中写出了《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欧阳修在《梅圣俞诗集序》中提出“诗穷而后工”;司马迁受宫刑后创作出了《史记》。

痛苦激发了艺术家的想象创造力。

梵高经常没有足够的事物,严重营养不良,却画出了《星月夜》;蒙克在由于、惊恐的精神控制下,画出了《呐喊》。

艺术创作有三个过程:艺术体验、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

①艺术体验是艺术创作的准备阶段,它可能是一个相当长期的过程。

所谓艺术体验是指一种活跃的、丰富的、深刻的内心活动,它往往伴随着和强烈的情感情绪,把艺术家长期对于生活的感受、观察和思考,形成艺术创作的基础和前提,乃至萌发不可遏制的创作欲望。

艺术想象是艺术家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按照创作主旨需要,在头脑中对从生活得到的有关诸多表象进行分解、重组、联接等加工,把实际上并不在一起的事物从观念上组合在一起,使之成为新的理想化的艺术意象的创造性思维活动。

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所描述的“寂然凝虑,思接千缕;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

”陆机则在《文赋》中谈到“精骛八极,心游万仞。

”“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的、祖国的苦、辣、辛酸、不幸,都汹涌起来。

我不能自己,借风抒怀,写成了这个作品。

”19、变形变形是指艺术家在构思中极大地调动想象力和创造力,以违反常规事理创造意象的方式。

变形后的形象和事件在表面上看虽然与实存的现实有着极大的差异,但在实质上仍然是现实的反映,它其实是对现实的一种特殊的综合。

例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不过是人和猴子的一种特殊的组接,而其他妖魔鬼怪也多是人和某种动物综合的产物。

艺术概论重点复习笔记

艺术概论重点复习笔记

艺术概论重点一.艺术学之父:费德勒;此外有重要贡献的还有狄索瓦,乌提兹二.艺术学内容基本理论:艺术理论,艺术批评,艺术史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形象性:艺术形象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三.艺术特征:主体性: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艺术的审美性事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表现审美性: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艺术的审美性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四.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1. 艺术源于模仿2.艺术源于表现3.艺术源于巫术4.艺术源于劳动5.艺术源于劳动6.艺术源于多元决定论五.艺术发展规律:1.艺术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任何时代的艺术都具有其他时代特有的精神面貌;前一个时代占据主要地位的艺术形式在后一个时代让位于新艺术形式;先秦建筑和屈原的《离骚》,汉乐府辞,六朝雕塑,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古希腊雕塑,中世界建筑,文艺复兴绘画,17到18世界戏剧,音乐。

2.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的发展不能脱离一定时代时代的物质生产条件欢和经济基础。

3.艺术生产发展与物质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例如,中国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19世界俄国文学艺术成就空前繁荣4.艺术门类之间发展的不平衡:例如,原始岩画,壁画,文艺复兴绘画,水墨画,史前陶器,夏商周时期青铜,宋瓷,元代青花六.艺术种类1.根据艺术形象的存在方式,可分为时空艺术:例如绘画,雕塑,摄影,建筑,园林,工艺美术;时间艺术:例如音乐,文学,曲艺;时空艺术:例如电影,戏剧,电视,舞蹈,杂技2.根据艺术形象的感知方式,可分为视觉艺术:例如绘画,雕塑,摄影,建筑,舞蹈,工艺美术听觉艺术:例如音乐,曲艺想象艺术:文学3.根据艺术形象的创造方式,可分为造型艺术:例如绘画,雕塑,摄影,建筑,园林,工艺美术表演艺术:例如舞蹈,曲艺,戏剧,杂技语言艺术:例如文学综合艺术:例如电影,电视4.按使用和审美功能分为,美的艺术和实用艺术七.实用艺术1.建筑艺术定义: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

《艺术概论笔记1:艺术创作论》

《艺术概论笔记1:艺术创作论》

艺术创作论刘小土1.艺术创造活动/(过程)艺术创作活动是指艺术家在创作欲望的推动下,运用已掌握的艺术创作本领,以生活中得来的素材为材料,围绕一定的主题倾向,进行艺术思维,从而在头脑中形成比较完整的艺术意象,并能运用艺术语言和各种表现技巧,把它物化为供人欣赏的艺术形象,简言之,即艺术作品的全部创作过程,一般可分为艺术体验、艺术构思和意象物化三个重要阶段。

2.解衣般礴“解衣般礴”出自《庄子》的一段关于绘画活动的著名论述,其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艺术家创作时的自由情态。

借此说明,作为人类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艺术创作活动有其特殊的规律性,它是要求创作者纯化自己的思维,摒除杂念和功利心,以全身心投入其中的一种创造劳动,“解衣般礴”论即强调艺术创作中主体精神的作用,主张人的情感在创作活动中无拘无束的抒发,这一理论对中国艺术创作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3.庖丁解牛出自《庄子》,喻指人的自由获得在于主观精神和客观规律相一致。

艺术创作活动须长期摸索客观规律,使“技”游刃有余,达到自由境界,方能与“道”相通,而且,此外提及的“技”是含规律与含目的的,艺术家只有经过长期的勤学苦练和艰苦的艺术实践,才能达到出神入化、随心所欲如“庖丁解牛”一样的艺术境界,这是中国古典美学理论的一大贡献。

4意在笔先意在笔先是指艺术家在下笔前须先有充分的审美思维活动和立意,意在笔先又称“意在笔前”、“意存笔前”。

传言王维所作《画学秘诀》:“凡画山水,意在笔先”,清代画家方熏将“意”与风格相联系,认为“意”具有奇、高、深、远等特点,因此作品应具有相应的风格。

5“隐含的读者”“隐含的读者”是德国接受美学家伊瑟尔提出的概念,“隐含的读者”不是真实的读者,而是对读者接受能力和视野的潜在考虑,它贯穿于整个艺术创作过程之中,支配和制约着艺术家的创作活动,伊瑟尔指出:读者对文学作品的接受并不仅仅通过阅读表现出来,而是贯穿艺术创作的全过程;文学是一种交流的过程,它与读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对话的关系,因此,不论作者是否意识到,他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都会预先设计到“接受模式”,这就是“隐含的读者”。

艺术概论考研复习笔记

艺术概论考研复习笔记

1、真实性:艺术与宗教是完全不同的,宗教只是空虚的幻想,不要求真实地反映现实世界,艺术则真实的认识世界和反映社会生活,真实性是艺术的生命,一切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有一定的真实性。

2、形象性:宗教和艺术虽有相似之处,但从本质讲,宗教形象只是宗教观念的外化,是普遍观念的符号,艺术形象是艺术家的个性和他的思想情感的表达,艺术与哲学“掌握”世界方式的区别相同:1、都是更高、更远离经济基础的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

2、都全面的反映社会生活。

3、都在追求真理或真实性这一点是相同的,都要求真实地“掌握”世界,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不同:1、在“掌握”世界的方式上艺术是运用形象进行的创造性想象活动,认识的重点是事物的特征、个性和美,以高度概括的、具体可感的形式和形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普遍性,是在个别之中显示一般、在特殊之中表现普遍。

艺术也掌握真理,但它掌握的是具体的形象的真理,即艺术美。

所以艺术的认识内容,则要求真实性,要求通过艺术形象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

这就是艺术的认识本质。

2、哲学是以看不见也摸不着的抽象真理的方式“掌握”世界和社会的普遍性必然性。

3、哲学主要作用于人们的理智,艺术则作用于人们的理智的同时,还强烈地作用于人们的情感,给人以审美享受。

二.艺术用形象反映世界(一)形象性是艺术的基本特征,形象性是文学艺术区别于其他社会意识的基本艺术形象的三大特性:具体性、概括性、感染性。

(二)艺术形象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艺术形象是艺术家对社会生活进行审美认识并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审美创造的结果,同时又是观众的审美对象。

任何艺术作品都必须以感性的形态呈现在欣赏者的前面,即是说,它必须以具体的、可感的现象形态作用于观众的感官。

1、从创造过程来看,艺术作品中的形象是具体的、可感知的,而不是抽象的、凭感官无法直接把握的,同时又需要理性认识中积极的形象思维活动创造出一个艺术形象。

《艺术概论》考研笔记 彭吉象

《艺术概论》考研笔记 彭吉象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艺术史上的主要说法:客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德体现。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式最早对艺术的本质进行哲学探讨的学者。

他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仅仅是第三性的。

这样一来,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而现实又是对理式的模仿。

德国古典学集大成者黑格尔美学思想的核心是他给美下的定义:“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主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体现”代表人德国古典学的开山祖康德,把他的美学体系建立在主观唯心主义的基础之上。

摹仿说或再现说,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他认为艺术是现实的模仿,艺术应该表现出事物的本质性质来。

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人类社会从总体上可以划分为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两大类。

为了满足这两种生活所进行的生产活动,就叫做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

物质生产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它的成果构成了人们的物质文明。

精神生产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他的成果构成了人类的精神文明。

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则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它的成果构成了人类光辉灿烂的艺术文化宝库。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马克思明确提出“艺术生产”的概念,将“艺术”和“生产”联系起来考虑,从生产实践活动出发,来考察艺术问题,把艺术当做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在美学史和艺术史上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创举。

“艺术生产”理论,对于揭示艺术的起源和艺术的发展,揭示艺术的性质和艺术的特点,以及揭示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样一个完整的艺术体系的奥秘,都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完全可以这么讲,“艺术生产”理论为艺术学研究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石。

艺术生产理论对艺术研究的启示:1,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

以劳动为前提,巫术为中介,艺术的起源离不开人类的文化实践活动。

2,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个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3,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秘。

艺术的特征形象性:1艺术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2 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3 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艺术概论考研知识点总结

艺术概论考研知识点总结

艺术概论考研知识点总结一、艺术概念及分类1、艺术的定义与特征艺术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产物,是对客观世界的再创造和再现。

艺术的特征包括:表现性、创造性、审美性、反映性、传达性和社会性等。

2、艺术的分类(1)美术:绘画、雕塑、版画、摄影等。

(2)音乐:声音的艺术,包括民族音乐、古典音乐、流行音乐等。

(3)舞蹈:身体的艺术,可以分为古典舞、现代舞和民间舞等。

(4)戏剧:表演的艺术,包括话剧、歌剧、音乐剧等。

3、艺术的表现形式艺术的表现形式包括:平面艺术、立体艺术、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形式。

4、艺术的价值艺术具有审美价值、实践价值和社会教化价值。

二、艺术理论1、美学(1)美学的定义与特点美学是研究人类审美活动的科学,包括对美的认识、美的表现和美的价值的研究。

(2)美的特点美的特点包括:主观性、客观性、历史性和社会性。

(3)美的标准美的标准主要包括:客观标准、主观标准和社会标准。

2、艺术哲学(1)艺术的本质艺术的本质是对人类精神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再创造和再现。

(2)艺术的功能艺术的功能包括:审美功能、表现功能和社会功能。

3、艺术心理学(1)审美心理审美心理是人类对美的认知和感受的心理过程。

(2)审美情感审美情感是人类在欣赏美的过程中产生的情感体验。

三、艺术史1、中国艺术史(1)中国古代艺术中国古代艺术包括:中国绘画、雕塑、书法、建筑等。

(2)中国现代艺术中国现代艺术包括:近代美术、现代音乐、现代舞蹈、现代戏剧等。

2、西方艺术史(1)古希腊与古罗马艺术古希腊与古罗马艺术包括:雕塑、绘画、建筑等。

(2)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西方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对后世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3)巴洛克艺术巴洛克艺术是17世纪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它的特点是华丽、夸张和宏伟。

4、东西方艺术比较东西方艺术在审美观念、艺术表现形式、意识形态等方面存在差异,但也有共同之处,如都对人类生活、情感和思想进行表现。

四、艺术批评1、美术批评美术批评主要包括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评价和艺术评论等。

艺术概论孙美兰重点知识笔记

艺术概论孙美兰重点知识笔记

艺术概论孙美兰重点知识笔记艺术,这个充满魅力和创造力的领域,一直以来都吸引着无数人的探索和追求。

孙美兰的《艺术概论》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深入了解艺术世界的大门。

以下是对其重点知识的笔记整理。

一、艺术的本质艺术的本质是一个复杂而又深刻的问题。

孙美兰认为,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它反映了社会生活,但又不是对社会生活的简单复制,而是通过艺术家的主观创造,对生活进行提炼、加工和升华。

艺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密不可分。

社会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艺术家通过观察、体验和思考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和情感,从中获取灵感和素材。

同时,艺术也具有相对独立性,它能够超越现实的束缚,以独特的方式表达人类的理想、愿望和情感。

二、艺术的特征1、形象性艺术总是通过具体、生动的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艺术家的思想情感。

无论是绘画、雕塑、音乐、舞蹈还是文学作品,都离不开形象的塑造。

形象性是艺术区别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最显著特征之一。

2、情感性艺术是情感的结晶,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往往将自己强烈的情感融入到作品之中。

欣赏者在欣赏艺术作品时,也能够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力量,从而产生共鸣。

3、审美性艺术具有审美价值,能够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愉悦。

艺术作品通过形式美、内容美等方面的表现,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三、艺术的分类艺术的分类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按照艺术形象的存在方式,可以分为时间艺术(音乐、文学等)、空间艺术(绘画、雕塑等)和时空艺术(戏剧、电影等)。

2、按照艺术形象的感知方式,可以分为视觉艺术(绘画、雕塑等)、听觉艺术(音乐等)、视听艺术(电影、戏剧等)和想象艺术(文学等)。

3、按照艺术作品的内容特征,可以分为表现艺术(音乐、舞蹈、书法等)和再现艺术(绘画、雕塑、戏剧等)。

四、艺术的创作过程艺术创作是一个复杂而又充满创造性的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生活积累艺术家在生活中不断观察、体验和积累素材,为创作打下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艺术本质论第一节艺术的社会本质“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以及此一事物同其他事物的内部联系。

因为艺术的发生和发展都离不开人类社会,任何创造艺术品的人也是社会的人,没有社会,就没有现实的人,也就没有艺术,所以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本质和第一层面的本质一、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一)艺术石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艺术这种社会事物是一种相对于物质关系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从根本上说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它反映经济基础,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二).几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它们的共性1)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宗教、艺术等观点或观念,以及这些观点或观念相适应的政治、法律等制度。

2)上层建筑包括两个部分:1、政治、法律等制度及相应的机构、措施。

2、社会意识形态社会意识形态主要指:政治观点、法律观点、道德观念、以及哲学、宗教、艺术、各种不同的情感、幻想等等。

3)艺术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关系:1、他们都是经济基础的反映,都决定于经济基础;2、它们反过来有对经济基础发生影响,即反作用于经济基础,3、而且它们之间也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是他们的共性。

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艺术,同其他形式的社会意识形态一样,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它发生和发展,归根到底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

这种决定作用,表现在艺术的发生和发展上,经济基础最终决定了各个历史阶段的艺术的主要内容和形态。

(三).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艺术、文学宗教、哲学等等在各种不同的意识形态中,是“更高的”“悬浮于空中的”“更远离经济基础的”特殊的意识形态。

而政治、法律及道德属于艺术等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之间的“中间环节”。

它们和经济基础的距离上有所不同,它们并不是一种平行的关系,分出不同的地位。

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方式与程度也使不同的。

艺术通过政治、道德、法律等“中间环节”联系于经济基础。

艺术与“中间环节”的关系:直接和密切。

(四)艺术通过“中间环节”联系于经济基础,它同“中间环节”的关系。

1.艺术与政治的关系:(1)从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来看,政治对于艺术有着巨大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是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2)另一方面,政治与艺术虽然是相互影响的关系,但它们又不是一种平行的关系,它们在上层建筑所处的地位是不一样的。

(3)经济基础主要通过政治中介影响艺术,而艺术也主要通过政治中介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超越政治的艺术家是不可能存在的,超越政治的艺术也是不可能存在的。

2. 艺术与道德的关系:(1)道德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关系而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的规范,能指导人们一般的言论和行动,也能影响艺术家的思想意识及其在艺术作品中的对于社会生活的反映(2)另一方面,艺术反过来又可以影响和改造人们的道德观念,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

(3)进步的艺术总是努力反对旧道德,建立新道德,目的是建立新的经济基础,破坏旧的经济基础。

综上:艺术同政治、道德等“中间环节”的关系,是在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它们一方面不是决定于被决定的关系,另一方面,艺术与经济基础的联系必须通过“中间环节”,因此政治与道德对艺术的影响是不可回避的。

(五)艺术与宗教的关系:(1)宗教对艺术的影响,从根本上说是对艺术的否定。

主要在于宗教利用艺术为自己服务,它的教义必然对艺术严加约束,把艺术当成吹捧和巩固自己的手段,从而限制了艺术发展的自由和独立性。

(2)从世界范围和人类历史来讲,宗教对艺术的影响无疑是很大的,宗教艺术占去了中外艺术史的很大一部分篇章。

从本质上讲,宗教是自然压迫和社会压迫的产物,宗教的产生和发展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

(3)从根本上讲,最终决定宗教和艺术发展的只能是经济基础,宗教和艺术的关系是在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它们都反映经济基础,为经济基础所决定。

艺术与宗教的区别:(1)宗教只需要空虚的幻想,不要求真实地反映现实世界。

(2)艺术要求真实的认识世界和反映社会生活。

(3)宗教形象不同于艺术形象。

艺术与哲学的关系:哲学作为一定的世界观,必然对艺术创作活动发生影响,而艺术不但要反映一定的哲学观念,并且给一定的世界观的形成以积极的影响。

(1)哲学影响艺术。

(2)艺术反映哲学,并且对世界观的形成以积极的影响。

艺术与哲学的区别:(1)哲学是抽象的概念思维活动来反映客观世界。

(2)艺术是具体的,鲜明的形象揭示事物的本质的。

(3)哲学主要是做用于的人们的理智,以理服人。

(4)艺术不但作用于人们的理智,还作用于情感,以情感影响人。

(5)哲学是理性的最高形式,艺术是感性的最高形式。

(6)哲学用最一般的范畴和逻辑反映社会生活,艺术用形象反映社会生活。

艺术与科学的关系:科学也是人类社会的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它与艺术在本质上有许多一致之处.同时在其发展进程中也有一定的区别,现代科学技术为艺术提供了新的物质技术手段、传播手段,并促使新的艺术形式的产生和美学观念的变化。

艺术也对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二、艺术与社会生活(一)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二)艺术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包括物质,精神生活)总结:作为一种更高的,更远离经济基础的,特殊的意识形态的艺术,它不仅是经济基础的反映,而且是通过“中间环节”的意识形态反映经济基础,并且,艺术同其他得更高的特殊意识形态之间,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和相互反映。

三、艺术与社会生产(一)艺术是一种生产形态。

艺术不仅是社会意识形态,而且又是一种生产形态。

(二)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形态——精神生产形态,精神生产形态决定艺术作为“艺术生产”本质。

艺术作为一种生产活动,也具有一般生产的一般性质。

艺术创作活动作为一种生产劳动活动,也有着一般生产劳动所具有的实践性、目的性、自觉性、工艺过程的可控性、材料媒介的可选择性,以及整个生产过程的可表述性,等等;其产品即艺术作品,则也有一般物质产品相似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商品的二重性。

但艺术的本质是精神生产,是一种精神生产形态。

作为精神生产形态的艺术生产.无论是从人的需要与生产的目的性来看,还是从产品的消费来看,或者从生产的过程和结果来看,都与一般物质生产有着本质的区别。

马克思关于“艺术生产”的概念有着两个层次的涵义:一是艺术活动的生产实践性质;二是艺术活动是作为与“物质生产”相对应而存在的“精神生产”的一种“特殊的方式”。

第二层涵义是“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的资料”“精神生产随着物质生产的改造而改造”。

(3)“艺术生产”只是精神生产的一个部门,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形态,它一方面以物质生产为基础,有着一般物质生产的普遍性,又有自身的相对独立性和不同于一般物质生产的特殊性。

特殊性:(1)“艺术生产”是和人的意识直接相联系的,而与物质的关系是间接的,它是为了满足人的精神需要。

(2)“艺术生产”的特殊性是其审美属性,他创造的主要是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而不是使用价值。

(3)从生产过程来看,艺术创作不仅涉及一般的制作,更是一种创作,在其精神产品中传达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现实的独特审美认识和审美理想。

“艺术生产”与一般物质生产的不同与区别:1、从人的需要与生产的目的性来看,这两种生产时不同的2、从产品的消费看,“艺术生产”明显不同于一般的物质生产。

艺术创作的全过程:是主体运用一定的物质形式传达他对审美认识和审美感受的行为,它物化或对象化的是创作者对现实世界独特的审美掌握,包括他的思想情感、个性特征和对生活的体验。

(三)艺术作为“艺术生产”的实质和意义:(1)艺术是一种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创造世界与创造自身的生产实践活动,具有一般生产活动的普遍性。

艺术作为“艺术生产”,把人类一般生产活动的特点表现得更为突出,它不仅造成自然物的一种形态的改变,而且更重要的是在改造自然物形态的过程中实现自己意识到的认识目的和审美目的。

它是一种自由的精神生产,审美目的。

它所表现的,是主题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创作者对生活的审美认识,以及创作者的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

所以,艺术作为“艺术生产”,它是一种自由的精神生产,审美创造,审美是它的本质特征。

(2)艺术把人的主观活动与客观世界高度统一起来,将主体对客体世界的审美认识和审美体验物化或对象化到作品中,又为人类提供精神消费的产品,通过影响人的精神最终影响客观世界。

在我国的社会主义条件下,艺术作为“艺术生产”,应该做人真正的精神生产实现其本质,以满足人民的精神需要为根本目的。

第二节.艺术的认识本质一.艺术以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一).艺术是对世界的一种认识依据: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决定精神1、所谓艺术史社会生活的反映,实际上就是对社会生活、对世界的一种认识。

而所谓艺术作品是“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产物”,换句话说就是人类对社会生活或世界的一种认识的物化形态。

2、从根源上看,一切文学艺术都不是超然于现实而社会生活隔绝的,都是客观现实世界的反映,是人对现实的社会生活的一种特殊的一反映形式或认识形式,因为艺术这种精神现象是对客观现实世界或社会生活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或认识形式,因为任何精神现象都只能在客观的物质现象的基础上产生出来,只能以客观世界为基础,从现实的社会生活出发,在获得了对生活的独特的审美认识后才能进行创作和表现。

3、艺术对世界的认识是一种能动的认识,是主体作用于客体并改造客体的艺术加工、艺术提炼、艺术创作的实践过程。

(二).艺术“掌握”世界的方式四种“掌握世界”的方式:“理论”的(哲学的、科学的)、“艺术”的方式、“宗教”的方式、“实践----精神”的方式。

艺术与宗教“掌握”世界方式的区别相同:1、都是更高、更远离经济基础的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

2、都全面的反映社会生活。

3、都用形象反映社会生活。

不同:1、真实性:艺术与宗教是完全不同的,宗教只是空虚的幻想,不要求真实地反映现实世界,艺术则真实的认识世界和反映社会生活,真实性是艺术的生命,一切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有一定的真实性。

2、形象性:宗教和艺术虽有相似之处,但从本质讲,宗教形象只是宗教观念的外化,是普遍观念的符号,艺术形象是艺术家的个性和他的思想情感的表达,艺术与哲学“掌握”世界方式的区别相同:1、都是更高、更远离经济基础的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

2、都全面的反映社会生活。

3、都在追求真理或真实性这一点是相同的,都要求真实地“掌握”世界,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不同:1、在“掌握”世界的方式上艺术是运用形象进行的创造性想象活动,认识的重点是事物的特征、个性和美,以高度概括的、具体可感的形式和形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普遍性,是在个别之中显示一般、在特殊之中表现普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