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合集下载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300字(4篇)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300字(4篇)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300字(4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体裁作文、议论文、字数作文、记叙文、高中作文、初中作文、小学作文、祝福语、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genre essays, argumentative essays, word count essays, narrative essays, high school essays, middle school essays, elementary school essays, blessings, experienc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300字(4篇)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

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一、区分学生不同的心理状态一般来说,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看,人的心理状态可以分为三种:正常状态、不平衡状态与亚健康状态,与这三种心态相应,其社会行为方向也表现出十分重要的特点。

在没有较大困扰的情况下,学生的心理处于正常状态之中。

这种状态之下,学生的行为基本上预期价值观体系、道德水平和人格特征相一致,是一种健康或者优秀的状态。

第二种状态是不平衡状态。

一旦发生了扰乱正常生活、引起人们消极情绪的事件,如受到挫折、需求得不到满足等,就会进入一种不平衡状态,这里指学生处于挫折、焦虑、压抑、恐惧、担忧、矛盾等状态。

一般来说,学生在生活过程中会不断地经历各种不平衡状态,这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必要的。

积极主动而不是消极被动的面对不平衡状态才会带来发展或者成长的契机。

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要不断打破对象的平衡,促进其发展。

对不平衡状态的外在或内在的非建设性或伤害性处理,才会导致所谓的“病态、变态、或偏差”。

异常行为是学生在心理不平衡的情况下发生的,是一种偶发性行为,这种行为在学生正常状态下是不会发生的,它与常态行为不同,可以称为“偏态行为”。

班主任如果能及时鉴别学生的行为 , 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学生摆脱心理的危机状态 ,回复到正常状态 ,那么 ,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违法行为、不道德行为以及意外事件就会大大减少。

第三种状态是不健康状态,当学生处于不健康状态时,往往会非线性地发生不适应行为,包括反社会行为和异常行为。

所谓“非线性”地发生,是指这些行为的发生常常是没有明确的、直接的原因,找不到其因果关系,其因果序列是不清晰的。

例如,一位小学生突然害怕方格或类似方格的所有物体 ,这是一种异常行为 ,包括他自己在内 ,谁也弄不清他为什么会怕方格。

正是由于这种非线性的特点,我们对其不适应行为的产生就无法预测。

学生在心理不健康状态下所发生的反社会行为或异常行为既没有直接的原因 ,也没有明确的行为动机 ,因此 ,谈不上是其价值观、道德水准或人格特点的必然产物。

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小学生是处在成长阶段的孩子,他们的心理健康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关注并关心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时发现并应对这些问题,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下面将就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1. 学习压力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面临来自老师、家长和同学等多方面的学习压力。

课业负担重,学习任务繁重,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些压力,容易导致学习焦虑和情绪问题。

2. 自我认知小学生正处在自我认知能力的发展阶段,他们可能会出现自卑、自悲、自卑等问题。

对自己的认知不清晰,容易对自己的责任和能力产生怀疑。

3. 人际关系小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都会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同学之间的友情、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等都会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

如果遇到人际关系问题,会产生自闭、孤独、恐惧等不良情绪。

4.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果家庭环境不稳定、父母教育方式不当等因素会给小学生带来心理困扰。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应对措施1. 增加正面情绪教育者和家长需要给予小学生更多的鼓励和肯定,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心态。

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引导他们学会乐观地面对和解决问题。

2. 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和家庭应该注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会他们如何正确看待自己、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以及如何有效应对学习压力等问题,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3. 创设舒适的学习环境学校和家庭应该为小学生创设舒适的学习环境,减少不必要的学习压力。

让他们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

4. 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老师和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人际关系,引导他们树立良好的人际交往方式,帮助他们解决人际关系问题,让他们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成长。

5. 关注家庭情况教育者和社会工作者要密切关注小学生家庭环境,及时发现家庭问题并加以解决,为孩子提供一个稳定和温馨的家庭环境。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学校、家庭和社会需要共同努力,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更多的关注和帮助。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反思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反思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反思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反思》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越来越高。

而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他们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

然而,当前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否达到了应有的效果,是否做到了真正关注每个学生的内心状态呢?我们有必要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反思。

首先,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常是被动接受的。

学校通常会安排一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这些知识,没有真正理解和内化。

这种被动的方式往往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也难以促使他们真正做出改变。

其次,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的内心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但是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往往只是泛泛地讲解一些心理健康的常识和技巧,而没有真正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这样一来,很难真正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也无法让每个学生得到应有的关心和帮助。

最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更多的家校互动。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的态度和行为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因此,学校和家长需要更多地合作,进行更直接的沟通和交流,共同关注和支持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加强,不能仅仅停留在
表面上,而是要真正关注每个学生的内心世界和需求。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每个学生在健康的心理环境中成长。

如何看待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

如何看待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

如何看待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本文将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原因与影响以及解决途径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表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青少年普遍存在学习压力大的情况。

由于求学竞争激烈,学生们面临着来自学校和家庭的巨大期望压力,导致他们常常感到沮丧和失落。

其次,网络与社交媒体的广泛使用加剧了青少年的心理问题。

长时间的沉迷于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使得青少年缺乏真实的社交互动,容易引发自卑心理和孤独感。

第三,心理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抑郁症、焦虑症等问题困扰着许多青少年。

二、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与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家庭压力的作用。

家长的期望、关注度不足、婚姻问题等因素都可能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学校教育系统的问题也是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之一。

教育过于应试化、重视分数而忽视个性发展,使得青少年们承受着巨大的学业压力。

此外,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也会对青少年的心理产生消极影响。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是深远的。

首先,个体方面,心理健康问题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自信心和学习成绩,甚至引发自伤、自杀等极端行为。

其次,社会方面,心理健康问题可能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如少年犯罪、校园欺凌等,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三、解决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途径解决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首先,家庭和学校应该给予足够的关注,提供积极的教育环境和情感支持。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建立起亲密的关系。

学校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提供适当的心理咨询和帮助。

其次,社会应该加强心理健康宣传和教育,提高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和关注度。

此外,青少年自身也应该主动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培养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抗压能力。

同时,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加大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投入,提供更多的心理咨询服务。

教师心理如何看待学生心理问题

教师心理如何看待学生心理问题

作为教师应如何看待学生心理问题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面对激烈的竞争,不仅要求他们具有较高的驾驭科学文化知识的能力,而且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适应瞬息万变的形势和环境。

中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是人生的第二次成长高峰。

其生理、认知、情感、意志、自我意识在迅速发展,是人一生中发展最迅速、最旺盛、最关键的时期。

但这一阶段也是学生最容易出问题的阶段。

作为教师不仅是充当引导者、指导者的角色,还应了解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的特点,帮助学生形成优良的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中学生不少心理问题是在教育过程中形成的,也只有在教育过程中才能真正得以解决,换言之,中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在教育过程中得以培养和提高。

那么,教师作为学校教书育人工作的重要承担者,是中学生德、智、体、美、劳、心理等素质全面发展的引路人和促进者,教师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有特殊的地位,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未能引起教师足够重视。

某些地方,心理健康教育几乎是空白。

在教育的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心理投射,对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形成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不仅传授文化知识,而且要发挥铸造学生心理、塑造学生品德、启迪学生心智的作用。

在学校中,中学生与教师直接接触最多,受教师影响最大,教师在课堂内外既教书又育人。

教师渊博的知识,和蔼可亲的教态,炽热的感情,踏实谦逊的作风,无不给学生的心灵打下美好的烙印。

同时,教师宽广的胸襟、高尚的人格、优良的品德也会深深影响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教师的言谈举止会在潜移默化之中,对学生的发展产生广泛的影响,发挥巨大的作用。

让教师通过学习,提高认识,真正懂得一个好教师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用自己真正的爱去影响学生,塑造学生,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让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学生心理问题产生一般可归结为三个原因:(1)在日常交际中对人际关系的焦虑。

中学生随着生理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社交范围也在不断增大。

但是很难得到成人正确指导其交往能力,难免会由于交往不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1.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十分重要的。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学习压力和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小学生面临着心理问题。

他们可能感到焦虑、压力大,甚至出现情绪问题。

因此,关注和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促进心理健康的方法。

2.首先,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的各种挑战。

相反,心理问题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人际关系和自我意识。

因此,将心理健康置于重要位置,可以帮助小学生建立积极的心态,提高自信心和抗挫折能力。

3.如何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呢?首先,家庭和学校的支持至关重要。

家长和教师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和爱,倾听他们的困扰,并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

此外,学校可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导孩子如何应对压力和情绪问题。

在班级中,建立一个友善、和谐的氛围也是非常重要的,鼓励学生主动交流和合作。

4.第二,提供适当的课业负担也是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一项举措。

过多的功课和各种课外培训活动会给小学生带来巨大的压力和负担。

因此,我们需要合理安排他们的学习时间,确保他们有足够的休息和娱乐时间。

此外,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5.第三,在社会层面上,我们也应该加强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

政府和社会机构可以投入资源,开展心理健康的宣传和教育活动。

同时,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公众也应该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鼓励社会各界共同参与,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

6.最后,我们应该给予小学生足够的自由和空间,让他们发展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度保护和过度控制可能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消极影响。

相反,我们应该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7.总之,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是一个社会的共同责任。

关注和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15篇)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15篇)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15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1我参加了四天的“国培计划”送教下乡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受益匪浅,感想颇多。

对我来说这次的培训意义重大。

通过参加此次的心理健康培训,无论在理论知识方面,还是方法技巧上让我对心理健康教育有了更深的认识,教师不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出色的专业技能,还要具备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对我今后的工作有很大鞭策和鼓舞。

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通过本次学习,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在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近几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呈上升趋势。

主要表现为:学习与考试焦虑、心理承受力脆弱、人际交往障碍、性格孤僻抑郁、自卑心理严重、对新环境不适应等等;如果学生心理不健康,他们的思想就会偏离轨道,这些对学生的学习、生活都受到一定的危害。

现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被重视。

可是,学校的健康教育只是单一的,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因素还有家庭、社会。

1、家庭教育不当,造成心理隐患。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所学校。

”家庭良好教育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而家庭的教育不当则很容易造成孩子的心理隐患。

2、学校处理不当,造成心理失调。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

学校或教师在教育思想、方法上的不当或失误也会影响学生身心健康。

3、社会负面影响,造成心理障碍。

现实社会的万紫千红、五彩斑斓,以及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物欲诱惑、不健康的思想、情感、行为,都严重地毒害着学生的心灵。

特别在当前,各种社会的传媒,信息化的作用等负面的影响,都会加重学生心理负担和内心矛盾,造成心理障碍。

这些不良的影响,会引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更严重的后果。

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预防为主的,面向的是全体学生不应该只针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应该是有他们的各自作用的;不应把心理健康教育简单地理解为一门增加学生负担的学科,而应该具有促进学生各方面健康成长的独特功能。

初中教育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初中教育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初中教育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初中教育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初中时期是学生身心发展中的关键阶段,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家庭环境等因素都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在这个阶段,学校教育应该更加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给予他们更多关心和支持。

首先,面对学业压力,初中生往往感到焦虑和紧张。

学校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会学生正确的应对压力的方法,如适当的放松、寻求老师和家长的帮助等。

同时,学校也可以在课程安排上合理安排检测、考试时间,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其次,人际关系问题也是初中生心理健康的一大挑战。

在这个年龄阶段,学生开始对自己的外貌、性格等方面产生比较强的意识,因此,他们更容易受到同学们言论的影响。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团体活动、心理辅导课程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最后,家庭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一些家庭可能存在沟通不畅、亲子关系紧张等问题,这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学校可以加强和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建立起学校、家庭、社会的综合关怀体系。

综上所述,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得到足够的关注和解决。

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应该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小学生承受着来自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巨大压力,他们往往面临着学业、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种种挑战。

因此,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我意识和情绪管理能力。

在成长过程中,小学生会面临各种情绪,例如愤怒、焦虑和沮丧。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他们可以学会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减少消极情绪的产生。

这有助于建立健康的心理支撑体系,增强心理韧性,更好地适应生活的挑战。

其次,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进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心发展。

在成长过程中,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正在形成,他们需要得到来自家庭和学校的关爱和支持。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他们会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并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

同时,他们也会学会尊重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最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预防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健康问题在小学生中呈上升趋势。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并积极参与心理健康活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从而预防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总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共同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理素质,更好地迎接生活的挑战。

中小学生心理安全演讲稿(3篇)

中小学生心理安全演讲稿(3篇)

第1篇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想和大家探讨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中小学生心理安全。

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心理健康就像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许多同学在心理上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今天,我就从心理安全的重要性、心理问题的表现以及如何维护心理安全三个方面,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心理安全的重要性1. 心理安全是身心健康的基础心理安全是指个体在面对压力、挑战和困难时,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有效地应对各种问题。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拥有更多的幸福感。

反之,心理不安全会导致身心健康受损,甚至引发心理疾病。

2. 心理安全是学习成绩的保障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当同学们心情愉悦、自信满满时,学习效果自然会事半功倍。

而心理安全问题,如焦虑、抑郁等,会严重影响学习,甚至导致成绩下滑。

3. 心理安全是人际关系的基石心理安全使人更加自信、开朗,更容易与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在人际交往中会充满正能量,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环境。

二、心理问题的表现1. 焦虑:表现为过度担忧、紧张、坐立不安等。

在考试、比赛等关键时刻,过度焦虑会严重影响表现。

2. 抑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食欲不振、睡眠障碍等。

长期抑郁可能导致心理疾病。

3. 自卑: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外貌等方面缺乏信心,容易产生自我否定情绪。

4. 焦虑症:表现为持续的焦虑、紧张、恐惧等心理状态,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5. 焦虑症:表现为持续的焦虑、紧张、恐惧等心理状态,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6. 焦虑症:表现为持续的焦虑、紧张、恐惧等心理状态,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三、如何维护心理安全1. 增强心理素质(1)学会调整心态:面对压力和困难,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

(2)学会放松:通过运动、听音乐、与朋友聊天等方式,缓解心理压力。

(3)学会自我调节:遇到问题,主动寻求解决办法,不逃避、不放弃。

2. 加强人际交往(1)学会倾听: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精选8篇)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精选8篇)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精选8篇)篇一: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听了本次心理健康的专题系列讲座,使我更进一步理解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听评课懂得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学活动,现今社会不仅要求我们具有健康的身体,而且需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经过这次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我的收获很大。

不仅学习了许多专业的心理知识,以前很多的疑问都得到了解决,我真正认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以下是我学习后的一些心得:一、教师自己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通过一线的教学经历,深深的体会到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到周边的人,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

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

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一一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

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

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

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一个尽职的教师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松。

充当“无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的确使人精疲力尽。

因此,教师可以试着在假期给自己充电,例如:学习做旅行家,用胶片记录生活中的美景美事;学习做美食家,在品评佳肴的同时自己也做一次大厨。

新的工作体验不仅能使教师得到放松,而且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增加教师的知识面。

如何看待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如何看待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如何看待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健康问题在学生群体中越来越突出,孩子们面临着课业压力、家庭问题、人际关系等各种压力和困扰。

因此,学校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提供关于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困难和压力,提高整体的心理素质。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学生可以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情绪和心理状态,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积极的心态和抗挫折的能力。

这些都是学生健康成长所必需的素质,有助于学生积极应对各种生活困境和挫折,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其次,心理健康教育对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学习能力也具有重要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学习优势和不足,并采取相应的策略进行学习。

比如,通过学习心理调适技巧,学生可以在面对学习压力时,有效应对压力的干扰,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效果。

另外,心理健康教育也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律能力,提高学习动力和学业成绩。

此外,心理健康教育对改善学生的人际关系和社交能力也非常重要。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面临各种人际关系问题,如与同学间的友谊、老师和家长之间的关系等。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可以学习到与人沟通的基本技巧,培养友善与合作的精神,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交技巧。

这些能力的提升将对学生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拥有良好的社交网络。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它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学业成绩和学习能力、改善人际关系和社交能力,并且有助于预防和干预学生的心理问题。

学校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需要注重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学校的整体支持,同时家长也应积极参与,共同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创造良好的环境。

教师应看待学生心理问题

教师应看待学生心理问题

教师应看待学生心理问题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教师应如何看待学生心理问题铺前东坡小学计算机林翠翠84号教师作为学校教书育人工作的重要承担者,是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心理等素质全面发展的引路人和促进者,教师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有特殊的地位。

作为教师不仅是充当引导者、指导者的角色,要成为一名真正的好老师,只懂得抓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还应了解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的特点,帮助学生形成优良的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当下的中小学生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主要有学习困难、情感挫折、生理发育烦恼、行为不良、心理严重障碍等,有些孩子甚至患上了重度抑郁,酿成伤人伤己的悲剧。

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是不容忽视的,它为我们亮起了警告信号,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有责任挑起这副担子。

那对于这些学生,我们除了交给他们知识之外,还要加强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

那如何做呢?一、了解情况首先应先了解学生心理与行为偏异的原因。

据调查,中小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诱因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家庭,因此要帮助孩子走出心理困境,必须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取得家长的积极支持和配合,改进家庭的教育方法,采取有针对性咨询和矫治措施。

二、正视”问题学生”正视“问题学生”,陪伴是最好的帮助。

有些孩子的心理问题比较严重,不是一般教师能够解决的,就要求助于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但若是问题不算严重的孩子,教师可以从自身能力出发,给予他们陪伴,并适当解决其困惑,长期的陪伴能使学生感受到自己被关注,被重视,这才利于教师引导学生朝着积极的方向思考。

三、尊重学生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允许和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重视学生的意见,给学生提供一个平等参与的机会。

另外,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不能讽刺和嘲弄学生。

对于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不能揭学生的“短”,用异样的眼光看待他们,给他们冠以“污名”,这将会对学生心理问题的改善产生消极影响。

因此,教育者要无条件地关怀和接纳学生,使其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理解、尊重和接纳,感受到关怀,树立起信心,抛开心理的防范,促进学生自己对其内心进行深入的探索。

浅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许多困扰。

因此,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从学校和家庭两方面进行。

学校可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培养学生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和心理应对能力;家庭则可以通过家长和孩子的沟通,树立良好的家庭氛围,关爱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其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应该注重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合作。

学校可以与各类心理健康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家庭可以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心理健康活动,增强家校协作的力量;社会可以通过举办心理健康公益活动,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学习和交流平台。

最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注意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化的关怀。

不同学生因为家庭、个性和经历等方面的不同,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也是各不相同的。

因此,学校和家庭要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化关注,帮助他们解决具体的心理健康问题。

综上所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共同努力。

只有在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下,学生的心理健康才能得到更好地保障和促进。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观后感5篇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观后感5篇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观后感5篇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观后感我校进行了一场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感觉特别地受益。

依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小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

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促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实为重要。

每个小学生都有自己的性格雕塑,并不是等量齐观的。

那么如何消除他们的心理差距,使其顺利成才呢?有如下途径和方法:第一,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懂得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提高挫折的承受能力。

第二,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学会科学用脑,做到劳逸结合。

第三,加强自我心理调节,保持同现实的良好接触,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

而在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方面,我们可以做到: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学习是小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遨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

小学生应保持乐观积极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时,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3、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与他人交往,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宽容、友谊、信任和尊重的态度与他人和睦相处。

通过人际交往,认识到小学生的社会责任,培养遵守纪律和社会道德规范的习惯;增强心理适应能力,能与他人同心协力、合作共事,与集体保持协调的关系,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

4、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包括适应生存环境、成长环境、学习环境、校园环境等。

总之,小学生要做到心理健康,争取身心健康是关系到成才与否的头等大事。

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生理素质相结合,加之其他积极因素的相互作用,小学生成才就有了可靠的内在条件,一颗颗人才才有可能升起。

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学生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压力,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帮助学生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

首先,我们要让学生明白,心理健康是整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就像身体会生病一样,心理也会“生病”。

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能让学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挫折。

当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时,他们能够积极乐观地看待问题,充满自信地面对挑战,保持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为了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来进行说明。

比如,讲述一些因为心理压力过大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身体出现健康问题或者人际关系紧张的案例。

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些成功应对压力、保持良好心理状态从而在学业和生活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故事。

其次,要帮助学生认识到心理健康对学习和未来发展的影响。

当学生处于焦虑、抑郁或者其他不良心理状态时,他们的注意力会分散,记忆力会下降,思维也会变得迟缓,这无疑会严重影响学习效果。

相反,心理健康的学生能够更加专注地学习,高效地吸收知识,灵活地运用所学解决问题。

在学校里,老师可以组织一些小组讨论或者主题班会,让学生们交流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心理困扰,以及这些困扰是如何影响学习的。

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们在相互交流中深刻认识到心理健康与学习之间的紧密联系。

此外,我们还要让学生了解到心理健康对个人幸福感的重要意义。

幸福感不仅仅取决于物质的丰富和外在的成就,更在于内心的宁静和满足。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够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好,享受生活的乐趣,即使面对困难也能保持积极的心态,从中找到成长的机会。

为了增强学生对这一点的理解,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

比如,鼓励他们在每天结束时,花几分钟时间反思自己一天的心情,思考是什么让自己感到快乐或不快乐。

通过这样的日常练习,让学生逐渐学会关注自己的心理状态,培养积极的心态。

帮助学生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家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学生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压力,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因此,帮助学生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成为了教育工作中的一项关键任务。

首先,我们需要让学生明白,心理健康不仅仅是没有心理疾病。

心理健康是一种积极的、良好的心理状态,包括能够积极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保持良好的情绪和人际关系,以及对自己有清晰的认知和积极的评价。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一点,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进行解释。

比如,当一个学生在考试中失利后,如果他能够以积极的心态看待这次失败,总结经验教训,而不是陷入自我怀疑和沮丧之中,那么他就展现出了较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再比如,一个在与同学发生矛盾后,能够冷静处理,主动沟通解决问题,而不是采取争吵或冷战的方式,这也是心理健康的表现。

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对学习和生活的积极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

良好的心理健康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当学生心情愉悦、心态放松时,他们的注意力更容易集中,思维更加敏捷,能够更好地吸收知识和解决问题。

相反,如果学生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中,他们可能会感到疲惫、无力,对学习失去兴趣,甚至出现厌学情绪。

心理健康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同样有着重要的影响。

长期的心理压力和不良情绪可能会导致身体出现各种问题,如头痛、失眠、消化不良等。

而积极乐观的心态则有助于增强身体的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我们可以通过讲述一些真实的案例,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之间的紧密联系。

在引导学生理解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要让学生知道,每个人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情绪,这是正常的。

关键是要学会识别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比如,当感到愤怒时,可以通过深呼吸、暂时离开现场等方式来平静自己;当感到悲伤时,可以找朋友倾诉或者通过写日记来宣泄情绪。

同时,也要教导学生尊重他人的情绪,学会换位思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此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也是非常重要的。

如何看待学生心理健康

如何看待学生心理健康

如何看待学生心理健康
标题:看待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由于学习压力、生活压力以及人际关系等问题,许多学生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

因此,正确看待和处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二、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1. 学习效果: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够使学生更好地集中精力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反之,如果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可能会导致其注意力难以集中,影响学习效果。

2. 人格发展: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人格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健康的心理状态有助于形成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有利于培养独立、自信的人格特质。

3. 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的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更能够保持冷静,有效地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三、如何正确看待学生心理健康
1. 正视问题:首先,我们需要正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回避、不忽视。

只有正视问题,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 提供支持:对于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我们应该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包括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帮助他们调整心态,克服困难。

3. 建立正确的评价体系:学校和家长应该建立一个全面的、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不仅仅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

四、结论
学生的心理健康是他们健康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通过正视问题、提供支持和建立正确的评价体系,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健康的心理状态,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看待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任本锋2013-2-28现在中小学生学习任务重,课程内容多,家长要求高,老师对教学质量的追求,使学生面对社会很大压力,身心健康成为非常重要的内容。

一研究背景以及问题的提出理论家们一直在讨论什么样的教育才是理想的教育。

杜威曾经讨论过教育的目的:“我假定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个人能继续他们的教育,或者说学习的目的和报酬,是继续不断生长的能力……一个教育的目的必须根据受教育者的特定个人的固有活动和需要(包括原始本能和获得的习惯)”。

对现行教育他这样委婉的批评:“所以,我要探索教育的目的,并不要到教育过程以外去寻找一个目的,使教育适合这个目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整个社会的某部分人将会发现他们的目的是由外来的命令决定的;他们的目的并不是从他们自己的经验自由发展而来他们有名义上的目的,并不真是他们的目的,而只是要达到别人比较隐蔽的目的的手段……教育本身并无目的,只是家长和教师才有目的。

”源于马克思对人的主体性的经典阐述的主体性教育思想也十分强调学校教育中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

心理学家也批评现行教育的弊端“考试则是检查学生接受情况的手段。

这些是现行教育的核心元素。

考试已经变成了学校教育中最重要的方面,所有其他的方面几乎都是围绕着考试转。

”针对以上几种比较一致的教育观的践行,华中师范大学江光荣教授针对中国内地实际情况,提出了学校心理辅导“全班参与辅导模式”的设想。

该设想最突出的特点是,“全班参与辅导模式”的主要辅导力量是班主任,提倡一种班主任和辅导教师紧密结合、班主任工作与辅导密切结合甚至合一的工作方式。

班主任教师在“全班参与辅导模式”中作用非常关键因而了解一般教师和班主任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看法就显得非常有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教师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看法。

二研究方法和数据的收集本研究使用了质的研究的实物分析的方法,资料来源为教师的课程小论文。

江老师带了一个函授班学校心理辅导的课,学员为一线教师,这些教师中有不少是班主任,但是我没有他们担任班主任的确切数据。

课程结束后,要求学员以如下题目写一篇小论文:A :当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透视;B :浅谈学校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C :班级教学如何渗透心理辅导;D :自拟题目。

该函授班有学员67人,24人选择了题目A ,8人选择题目B ,19人选择题目C ,5人自拟题目。

自拟题目的论文从某一具体问题出发,讨论的实际上也是在班级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辅导,也就是说24人选择了题目C。

因为本文讨论的是中小学教师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见解所以有10位幼儿园教师没有统计在内。

一位教师未交作业。

本文拟分析教师在培训之后对心理健康问题的看法,我假定论文中的一致的内容是教授的,或者是教科书的,所以我总结分析的是教师在论文中提出的自己(不一样)的观点;或者教师使用的论证提纲是一致的,但是论证的文字并不相同,我也认为这是教师自己的观点论文中的例子为我们的分析提供了很好的材料。

三研究结果教师对当前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透视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1)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描述,2)对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的分析。

当然不少教师给出了一些解决的办法,我把这一部分放在教师对班级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辅导的看法里一起论述。

(一)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描述多数教师在文章中都有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描述。

教师从学生的独立性、人际关系、性格特点和行为表现这几个方面来描述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1)独立性,“这些学生从小受到父母的溺爱,要星星父母也愿意摘下来给他,最终使他们只知道物质享受,却不知‘锅是铁打的' ,有的甚至染上了厌恶劳动的恶习。

”2)人际关系,“对周围的人往往有对立情绪,常常以沉默、回避或粗暴无礼的态度对待老师和同学” ;不知道如何交友,也不知道如何处理与异性同学的关系,总是担心这担心那的,甚至“有个别学生因为初中升高中朋友越来越少,而怀疑世上没有真正的友谊,也交不到真正的朋友,而想离世独居的” ;父母与子女之间缺少相互理解和沟通,不少初中高中学生厌烦自己的父母,和父母关系紧张。

3)学生的性格特点,自私,任性,缺少毅力,自控能力差,经不起挫折,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等。

一位教师举例说一位女学生成绩较好,但是害怕别人超过她,从不回答那些请教她问题的同学。

4)学生的不良行为,打架,骂人,说谎,考试舞弊,厌学,逃学等。

(二)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原因的分析按照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原因分析的重要程度,教师对学生心理问题原因的分析主要有家庭、学校和社会因素。

1)家庭影响。

家庭的不利影响有许多方面,主要是父母们不正确的教养方式。

独生子女的家庭对子女往往有着不正确的教养方式,这在教师的论文中是非常突出的。

“很多父母以感情代替理智,对孩子管得太多,凡事都为孩子考虑得很周到,很仔细,大到上什么学校,报什么志愿, 小到穿衣戴帽,吃喝,而对孩子心里想些什么,喜欢干什么都不大关心。

”一位教师写道:“我认为像这样的孩子,属于自控能力特别差的孩子,家长在平时的教育中又没有给予正确的引导。

而且我总结出,这些孩子特别害怕爸爸,一见到他们的爸爸,就乖得不得了,精神上处于紧张状态。

”因为这个孩子比较好动,她向他的家长反映情况,“ 她爸爸当着我的面一巴掌打在孩子的头上”。

家长不正确的心态也是造成学生压力过大的原因。

一位教师非常细致地分析了家长的误区,我认为她的分析代表了多数教师而且是比较系统的。

家长对孩子期待过高,“应该在各个方面都比别的孩子强” ;家长的过分担忧,“ 很多地方在减负之后,学校不准再办补习班,首先站出来公开反对的就是学生家长,因为家长们担心不办班,孩子的分数上不去,影响孩子的升学和将来就业” ;家长的补偿心态,许多家长希望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实现,以至于不顾孩子的兴趣爱好;家长的虚荣和从众,孩子的荣耀就是自己的荣耀,所以孩子的成绩也是可以拿来攀比的。

离异家庭或者父母因工作繁忙也会给孩子带来不利的影响。

2)学校的影响。

应试教育下的学校教育,只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很少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及学生的兴趣爱好等;部分教师心态的不平衡,“上级要升学率,学生难管,收入不高,负担不轻,导致许多教师心态经常处于不平衡中”,教师心态的不平衡带到教学工作中去就会引起一些不恰当的教学行为,这些不恰当的教学行为就会产生对学生的不利影响;教师不正确的观念也有不利的影响,“某些教师把自己放在决定性地位上,认为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视学生为任我这些工程师专门涂抹的图纸……我往往把学生对教师的尊敬与对教师思想的盲从混淆在一起……很多教师信奉自加压力,自负前进的精神,认为人无压力轻飘飘”。

3)社会的影响。

有的教师提到学生不爱学习,利用课余时间在外做“生意” 。

一些成绩差的学生退学后当了个体户赚大钱,使在校生思想上起了很大波动;有些学生与社会闲杂人员混在一起,受到他们的不利影响;大众传媒对学生的不利影响,“一些不负责任的媒体的宣传让当代儿童形成了一种金钱至上,暴力至上的观点。

只要你花了钱,或者使用暴力,你就会得到你想要的一切,不知道要为自己的决定和行为负责”;社会转型期各种想法都有,这些想法也反映在中小学生的身上“: 他们思维活跃,见识广阔,受到各方面影响的频率和机会更多,在学生还不能明辨是非的状况下,这些不利的影响就会成为造成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

这些影响主要是成人化的思想和观点……我感觉更多的是成人化圆滑,世故和市井化的语言,少了儿童应该具有的天真和纯洁” 。

(三)教师对班级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辅导的看法教师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透视的论述中或多或少提到了如何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一些措施,我把它结合在这里: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给家长提出教养方式的改进意见,如和家长多联系多交流,开家长会等。

对于班级中如何渗透心理辅导,教师们的看法是:爱学生;良好的教学氛围,积极的师生互动。

1)爱学生。

不少教师都提到要爱学生。

当教师表现为“热爱学生,尊重与鼓励学生,了解学生,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深厚情感时,学生与教师之间会产生亲和力,学生自然把教师当作朋友,知己,有什么话最先与教师讲。

这种关系的形成,是寓心理辅导于班级教学中的前提。

”有一位教师写道:“试想:时刻想着某学生为我拉多少平均分的教师能得到学生尤其是双差生的尊重么?••…给社会培养一名合格的公民不也是有贡献吗?”她还说如果教师以优秀生的标准要求双差生,就会使他们产生对立情绪。

2)良好的教学氛围,积极的师生互动。

渗透辅导精神的班级教学,在教师的眼里,还要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有教师写道:“通过建设优秀班集体,我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心理环境,让每个学生都有一种‘同学因为有你而快乐,集体因为有你而光荣'的心理体验。

每个学生都渴望成功,作为教师应该在教学中,设法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条件和机会,使各类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提高学生的自我价值感。

” ;只有当教师尊重学生时,学生才会尊重自己,也就会尊重信任教师,当建立了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时,他才会尊其师而信其道,才会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探索知识;生活日记也是一种师生交流的好办法:“生活日记为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诱导内省提供了机会……有时同学间有纠纷,与父母有了分歧,他们都会写在日记里与我交换看法。

每次我总是以好朋友的身份与他们交换看法,帮助他们抓住时机,让他们懂得挫折和失误也是一种宝贵的财富”。

通过以上的措施,教师们认为心理辅导的目标是:班级,民主平等,团结合作,尊章守纪,活泼愉快;学生独立自信,乐观,勇于探索,能够正确评价自我;也有不少教师提到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的能力(自己管理自己),认为自我监控的能力是一种非常优秀的品质。

四结果分析(一)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描述的分析从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的看法可以总结出教师看待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的方式,具体地说,就是教师提到心理健康问题时会想到学生的那些方面。

我从中总结出了四个维度。

如果从发展的观点来看,学生的这些问题并不是所谓的“心理问题”,用教师“头疼”和“看不惯”的问题来表述可能更为准确。

值得注意是教师描述时使用的词语。

如:“好学生存在着比较突出而且比较普通的心理问题。

归纳一下,主要有以下几点:争强好胜,不甘落后;有较强的荣誉感和自尊心……创新、开拓精神较差,组织社交能力不强。

”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如果动得太多,我认为也是一种不健康的表现。

” ,“有不良人格特征的学生,对周围的人往往有一种对立情绪……”,而所谓的不良人格特征只是课堂上做小动作,教师批评他时敌对,不肯承认错误而已。

这说明函授班的一些教师对心理健康问题有模糊的认识,把不是心理问题的问题扣上心理问题的帽子。

社会上对心理问题和精神问题的区分不是十分明确,对心理问题和精神问题也不是那么宽容,教师以这样的帽子扣给学生恐怕不会给学生带来什么好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