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概念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范例5篇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范例5篇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范例5篇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

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因此成为其他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教学设计,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1功教学目标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功的原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功的概念。

【教学难点】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计算。

教学工具木块、木板、细绳、弹簧测力计、小车,杠杆和支架、钩码、滑轮、细线、刻度尺(两个)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提问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功”的含义。

思考力学里所说的“功”含义。

演示实验:在水平长木板用相同大小的力分别拉一木块和小车。

观察木块、小车的运动状态,思考并评价这两个力的作用成效。

在实验基础上引入本课内容。

二、进行新课1、由课前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出力学中关于“功”的确切含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面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请学生观察教材图14。

1-1中力做功和14。

1-2中力不做功的实例,分析、总结一下力学中的做功有哪些共同特点分组讨论总结。

板书: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3、实例分析(突破难点)举例说明在你的周围你发现有哪些做功的例子比一比,看谁对生活观察得最仔细学生可能举很多的例子如起重机吊起重物、火箭升空、马拉车前进等等。

教师对正确的例子予以肯定,对错误的例子引导改正。

接下来看老师这里的几个例子是否有做功的情况存在(1)举重运动员在把杠铃举高过程中是否对杠铃功。

举在高处停留5秒过程中是否做功(2)小球在光滑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受什么力的作用是否做功在水平方向上是否受力是否做功(3)起重机使货物在水平方向上匀速移动一段距离,拉力对货物做功了吗引导学生根据以上事例分析、总结在什么情况下不做功通过以上的学习,知道了做功不能离开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又知道有三种情况下不做功,那么我们猜想一下,力学中的功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

物理概念类教案高中版本

物理概念类教案高中版本

物理概念类教案高中版本
教学内容: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
教学对象:高中生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解物理世界的运行规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5分钟)
1. 引入物理概念的重要性,介绍物理学的基本分类和内容。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物理?为什么要学物理?
二、力学概念导学 (15分钟)
1. 介绍力学的基本概念:力、质量、加速度等。

2. 示范力的作用,让学生做实验体会力的大小和方向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三、热学概念导学 (15分钟)
1. 介绍热学的基本概念:热量、温度、热容、传热等。

2. 利用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温度与热量的关系,以及热的传导方式。

四、光学概念导学 (15分钟)
1. 介绍光学的基本概念:光线、反射、折射、色散等。

2. 展示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并让学生进行实验验证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规律。

五、电磁学概念导学 (15分钟)
1. 介绍电磁学的基本概念:电荷、电流、电压、电磁感应等。

2. 示范电路的搭建,让学生感受电流的大小与方向对电器的影响。

六、总结与延伸 (5分钟)
1. 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物理概念的重要性。

2. 提出探究问题或思考题,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延伸学习。

教学反馈: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物理概念判断方法教案

初中物理概念判断方法教案

教案:初中物理概念判断方法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初中物理中常见的概念判断方法。

2. 能够运用所学的概念判断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1. 初中物理中常见的概念判断方法。

2. 运用概念判断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并掌握概念判断方法。

2. 运用概念判断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物理概念的案例和问题。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物理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对物理概念判断方法的兴趣。

2. 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新课(20分钟)1. 教师介绍初中物理中常见的概念判断方法,如比较法、实验法、观察法、推理法等。

2. 教师通过具体的案例和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概念判断方法进行分析和判断。

3. 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教师给予指导和解答。

三、实践与应用(15分钟)1. 教师提出一个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概念判断方法进行解决。

2. 学生分组讨论并给出答案,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概念判断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总结。

教学延伸:1. 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概念判断方法进行解答。

2. 学生进行作业练习,教师进行批改和指导。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了初中物理中常见的概念判断方法。

通过实践应用环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概念判断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判断能力。

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指导和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中学物理教学概论第四版

中学物理教学概论第四版

中学物理教学概论第四版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次教学任务是基于“中学物理教学概论第四版”进行设计,旨在向学生全面介绍中学物理教学的基本理念、教学方法和实践技巧。

教学内容涵盖物理教育的目标、课程设计、教学策略、课堂管理和评价方法等方面,重点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和学科素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物理教学的基本理论,形成科学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学实践能力。

2、教学对象本次教学设计的对象为高等院校教育专业或物理专业的学生,他们通常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和教育教学理论素养。

此外,还包括在职中学物理教师,他们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教学对象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但在教学实践中可能存在教学方法单一、课堂管理能力不足等问题,需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中学物理教学的基本理念、目标、原则和方法,掌握物理教学的理论框架。

(2)掌握物理课程内容标准,能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课程设计和教学安排。

(3)掌握并运用多样化的物理教学方法,如探究式教学、问题驱动教学等,提高教学质量。

(4)学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5)具备物理实验设计与指导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6)掌握物理教学评价的原则和方法,能对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有效评价。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模拟教学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物理教学方法和技巧。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3)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提倡学生提问、教师引导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果。

(4)鼓励学生进行教学反思,通过反思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物理教育事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形成严谨、踏实的学术态度。

物理的认识初中教案

物理的认识初中教案

物理的认识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掌握物理学的基本定律和原理。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重点:1.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物理学的基本定律和原理。

教学难点:1. 物理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2. 物理学定律和原理的推导和证明。

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布置,准备实验器材。

2. 准备相关教学资料和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引起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2. 学生分享他们对物理学的了解和疑问。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介绍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如力、能量、运动等。

2. 学生通过听讲和思考,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有所了解。

三、实验观察(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如观察物体的运动、力的作用等。

2.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加深对物理学概念的理解。

四、定律和原理的学习(15分钟)1. 教师介绍物理学的基本定律和原理,如牛顿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

2. 学生通过听讲和思考,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的基本定律和原理。

五、课堂练习(10分钟)1. 教师给出相关的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和解答疑问。

六、总结和展望(5分钟)1. 教师对本次课程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分享他们对物理学的学习体会和收获。

教学延伸:1. 学生进行家庭实验,观察和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2. 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物理实验活动,提高实验能力。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以上是一篇关于初中物理认识课程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对物理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高中物理基础概念讲解教案

高中物理基础概念讲解教案

高中物理基础概念讲解教案
主题:力的基本概念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作用效果和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力的定义、单位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力的作用效果和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
一、引入:展示一幅图,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中的场景,引出力的概念。

二、讲解:
1.力的定义: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是物体之间作用的一种。

力的作用效果有推、拉、压等。

2.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英制中力的单位是磅(lb)。

3.力的计算公式:力的计算公式为F=ma,其中F表示力的大小,m表示物体的质量,a
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三、实例演练:通过几个简单的例题让学生练习力的计算方法。

四、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力的重要性及计算方法。

五、拓展:让学生思考力的应用场景,如何利用力来解决实际问题。

六、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力的理解和计算方法。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来评价他们对力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他们能够全面理解和掌握力的
基本概念。

初中物理从头讲解教案

初中物理从头讲解教案

初中物理从头讲解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物理学的基本实验技能。

3. 培养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1.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物理学的基本实验技能。

教学难点:1.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2. 物理学实验技能的掌握。

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布置,准备实验器材。

2. 编写实验指导书。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引入问题或现象,引起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生分享他们对物理学的了解和疑问。

二、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力、能量、运动等。

2. 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三、物理学的基本实验技能(20分钟)1. 教师演示物理学实验,如测量长度、质量、温度等。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物理学实验过程,掌握实验技能。

四、学生自主实验(20分钟)1. 学生根据实验指导书,自主选择实验项目进行实验。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指导实验操作。

五、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和感受。

2. 教师总结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强调重点和难点。

3. 学生填写实验报告,反思自己在实验中的表现和收获。

六、布置作业(5分钟)1. 教师布置作业,巩固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学生完成作业,加深对物理学知识的理解。

教学延伸:1. 组织物理学知识竞赛或科学讲座,增加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2. 鼓励学生参加物理学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或科学竞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讲解、实验、总结和反思等环节,让学生初步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物理学的基本实验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指导实验操作。

同时,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物理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中学物理教学设计郭玉英

中学物理教学设计郭玉英

中学物理教学设计郭玉英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旨在针对中学物理课程,以郭玉英教材为主要教学资源,结合现代教育理念,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教学内容涵盖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现代物理等基础模块,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针对的教学对象为中学生,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但注意力容易分散,学习自觉性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个体差异,有的学生对物理概念理解较慢,有的学生则对物理现象观察不够仔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物理素养。

在此基础上,本教学设计力求使学生在物理学科上取得优异成绩,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物理基础知识:通过本教学设计,学生应能理解和掌握中学物理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如牛顿运动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电磁感应定律等,形成系统的物理知识体系。

(2)提高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逻辑推理、数学运算、实验设计等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发展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和动手实验,使学生能够发现物理规律,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创新能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敢于挑战传统观念,勇于创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物理人才。

2、过程与方法(1)采用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实施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验、社会实践等途径,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15篇)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15篇)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15篇)初中物理教学设计1【学习主题】牛顿第一定律【学习时间】1课时【课程标准】知道牛顿第一定律【内容分析】牛顿第一定律是力学中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推理能力很好的素材。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运动学和力学知识基础上,首次将力和运动联系起来,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和规律的知识,本课内容在初中物理知识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后面平衡力等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因此教材比较注意科学地编排内容,它把理论联系实际,还把物理知识融入到生活中去,能让学生觉得物理就在身边,从而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物理的兴趣。

本节需要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安排学生实验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第二课时要理解惯性的内容。

【学情分析】通过实验并不能直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它是总结事实,分析、概括、推理得出的,这方面要注意强调。

【学习目标】1、通过分析具体事例,知道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2、通过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知道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3、通过教师整合说明,知道牛顿第一定律内容;4、通过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科学想象能力。

【评价设计】1、通过问题1、2、3、4、5、6检测目标1的达成。

2、通过问题7、8、9、10、11检测目标2的达成。

3、通过教师整合说明和问题12检测目标3的达成。

4、通过问题8、9、10、11检测目标4的达成。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根据学生看到的.演示实验,在设置问题,引发深入思考)出示斜面、小车演示:(1)、用力拉小车在水平木板上前进。

(2)、停止用力,小车停止。

问题1:什么原因使小车前进?问题2:能否说物体运动必须受力?问题3:运动需要力来维持吗?(3)、将小车放在斜面上,放手后让小车滑下。

问题4:到水平面上后会立即停止吗?问题5:小车能一直运动下去吗?问题6:小车到达水平面时,虽然在水平方向上没有受拉力,但仍然继续前进,运动需要力来维持吗?(4)教师总结:学生形成两种不同结论分别代表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运动需要力来维持;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运动不需要历来维持。

物理备课初中教案模板

物理备课初中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物理概念、原理和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课题:物理备课初中教案模板2. 教学内容:(1)物理概念:介绍本节课所要学习的物理概念,如力、能量等。

(2)物理原理:阐述本节课所要学习的物理原理,如牛顿三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

(3)物理方法:介绍本节课所要学习的物理方法,如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或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所要学习的物理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介绍本节课所要学习的物理概念、原理和方法,并通过示例或实验进行讲解和演示。

3.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提问,共同探讨物理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练习:布置课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5. 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注意。

6. 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物理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2. 利用实验、示例等直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

3.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4.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堂练习:评估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物理问题的解决能力。

4.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中学物理教学概论第三版课程设计

中学物理教学概论第三版课程设计

中学物理教学概论第三版课程设计一、概述中学物理教学作为中学阶段的一门基础科学课程,对于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本次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全面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究,帮助学生掌握中学物理课程教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其教学水平。

二、课程目标1.了解中学物理教学的基本概念、原则及其教学方法。

2.理解中学物理知识体系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3.掌握中学物理课程的教学设计及其实施方法。

4.能够应用中学物理课程的教学方法,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提高实际教学效果。

三、课程内容第一章中学物理教学概论1.中学物理课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2.中学物理教学的基本原则、任务和特点。

3.中学物理教学的方法与手段。

第二章中学物理课程教材分析1.中学物理课程教材的种类及其主要内容。

2.不同类型教材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3.教材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第三章中学物理教学设计1.中学物理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2.中学物理教学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3.中学物理教学设计的实践应用。

第四章中学物理教学实施1.中学物理教学的课堂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

2.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实验教学和演示教学。

3.中学物理教学中的课堂评价和学生评价。

四、教学方法本次课程设计全面结合中学物理教学的实际需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理论授课、案例分析、课堂互动交流、实验探究等,使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可以更好的理解中学物理教学的实际应用和教学方法的具体操作。

五、考核方式学生课堂参与度、作业质量及课程设计实践等综合考核。

六、参考资料1.中学物理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中学物理教育课程教学大纲》3.《中学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材》4.周志光,中学物理教学理论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

七、总结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希望能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中学物理教学理论和实践操作方法,掌握中学物理教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其实际教学能力和水平,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学物理概念的教学

中学物理概念的教学
成 为全 面 的认 识 ; 错 误 的认 识 就会 转 化 为正 确 的认 识 ;表 面 的 认 识 就 会 深 化 为 内在 的认 识 。
[ —
的基 础上 ,运用逻辑思维 的方法 ,把一些 事物本质的 ,共 同的 特征集中起来加以概括总结而形成的。它是人 类智 慧的结晶 , 它又使人们在纷繁复杂的物理世界中 ,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 , 成 为 物 理 思 维 的 有 力 工 具 。所 以 ,如 何 突 破 对 物 理 概 念 的理 解
它 的方 向总与物体 的运动方 向相反 ;摩擦 力的大小 与物 体的重 力 成 正 比 。为 了 纠正 这 些 错 误 认 识 ,我们 首先 演示 图 l 所 示 的 实验 ,让学生感到上述观点似乎是正确 的。接着进行 图 2图 3 图 4所示 的实验 。图 2中木板上面的木块 受到的摩 擦力的方向 和它 的运动方 向相 同 ,并 “ 促进 ”它 的运动 ,这就与 “ 摩擦力 总是与运动方 向相反 ,总是阻碍物体 的运动”相矛盾 ;图 3中 物体之 间的正压力大小 ,虽与重力 有关 ,但并不等于重力 ,而 在 图 4中,正压力 的大小 与物体 的重力毫无关 系。通过这些有 效 典 型 的实 验 ,强烈 对 比 ,学 生 头 脑 中 的 片 面 的认 识 就 会 发 展
是物理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在物理教学 中,只有使学生形成正确 的概念 ,才能把握住
事 物 的 本 质 和 规 律 ,才 能 进 行 判 断 和 推 理 ,也 才 谈 得 上 灵 活 应 用。 例 如高 一 学 生对 瞬 时 速度 概 念 理 解 不 正 确 , 把它理解为 “ 单 位 时 间 内通 过 的 位 移 ” 。 因 而 他 们 在 回答 “ 自 由落 体 在 第 二 秒 钟 内落 下 多 少 距 离 时 ”说 :“ 9 . 8米 ” 。 问他 们 怎 么 得 到 的 ,学

初中物理学科教学设计5篇

初中物理学科教学设计5篇

初中物理学科教学设计5篇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

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因此成为其他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

接下来是关于初中物理学科教学设计的文章,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初中物理学科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滑轮,知道滑轮的作用及在实际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是有规律的,只有掌握了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二、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滑轮二个、铁架台、细绳、钩码、测力计。

演示材料:同分组材料一套。

大滑轮一个、粗麻绳二根(组装动滑轮、拔河用)。

挂图或幻灯片三张(旗杆上定滑轮图;吊车上定滑轮、动滑轮图;滑轮组示意图)。

三、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谈话:你知道旗杆上有个什么装置,能帮我们比较容易地把旗子升上去?(二)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认识滑轮的构造及种类(1)讲解:安装在旗杆顶上的这种边缘有槽,能围绕轴转动的轮子叫滑轮。

(出示滑轮、讲解)滑轮也是一种简单机械。

(板书课题)滑轮有二种,(出示滑轮组示意图)固定在支架上的滑轮叫定滑轮。

不固定被套在槽里的绳子拉着,与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2)提问,你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滑轮?2、指导学生认识定滑轮的作用(1)讨论:你认为旗杆顶上的定滑轮有什么作用?(2)实验1(定滑轮不省力)。

①演示介绍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

②学生分组实验(绳子两端各挂钩码)③学生装汇报实验结果。

(绳子两端各挂1个钩码,保持平衡)④讨论:说明什么?(说明不省力,也不费力)(3)讨论谈话:既然定滑轮没有省力的作用,那么高高的旗杆顶上安装它必然会有其它作用,你知道什么?(分组讨论后汇报)向下用力,旗子向上升。

工作方便。

(4)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的实验和讨论,我们知道定滑轮虽然没有省力的作用,但它可以必变用力的方向,使工作方便。

中学物理教学设计案例(优秀5篇)

中学物理教学设计案例(优秀5篇)

中学物理教学设计案例(优秀5篇)中学物理教学设计案例篇一一、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理论素养1.认真学习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物理课程标准》、《学科标准解读》和有关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等各类课程改革的材料。

2.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交流,积极撰写教学论文。

二、按课程标准,进行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益1.设立新课程标准教学研究,共同研究,促使课程改革。

本学期教学研究内容主要是:⑴优化课堂教学,实施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⑴构建教学模式,重视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和情境教学;⑴开展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重视科学探究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⑴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要求;⑴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方法。

2.加强教学常规调研,做好备课笔记、听课笔记、作业批改等的检查或抽查工作。

认真学习洋思经验,借鉴洋思中学三级备课做法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备课和上课的质量,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规范作业批改。

3.组织每位教师上好一节示范课、教学研究课,魅力课、共同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和途径。

三、加强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本学期开始实施《初中物理课堂差异性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的研究,负责人:___,《初中学生化学实验能力培养策略研究》课题的研究,负责人:___,进一步完善研究内容,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保证研究质量。

提高研究效益,并做好课题的总结工作,在认真总结的基础上推广研究成果。

四、加强毕业班物理教学工作,提高毕业班教学的质量初中毕业班物理教学要把重点放在加强双基和能力培养上,要求教师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注重知识形成过程教学和实验教学,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

同时积极进行复习教学研讨活动。

中学物理教学设计案例篇二一、指导思想:积极贯彻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以课程标准和考试手册为依据,以“减负增效、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优质教学为追求,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围绕这题扎实有效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专业发展。

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物理概念教学设计

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物理概念教学设计

中学物理V〇1.39 N〇.042021年2月学科柏心素养导向的初中物理概念教学设计苟树林(成都棠湖外国语学校四川成都610225)摘要:当下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基本理念,初中物理概念教学是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重 要环节.本文以教科版“内能和热量”为例,围绕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结合本校“3 + 1”教学策略[“自主学习(循境探 思)”“点拨归纳”“自检互评” + “拓展迁移”],具体详尽地阐述了概念教学的设计与设计意图.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初中物理;概念教学;内能和热量中图分类号:G633. 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 - 4134(2021)04 - 0059 - 05物理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 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 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物理学习内化的带有物 理学科特性的品质,是学生学科素养的重要构成[U.物理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 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物理学科核心 素养应是学生在物理课程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正确的 科学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应 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物理概念是客观事物的物理共同属性和本质特 征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人们对物理现象及过程进行比 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的思维活动.因为物理概 念总是先经大量观察、实验获得感性认识,再对现象 及过程的共同特征加以概括而形成的,所以对物理概 念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由表及里地揭示物理现象的本 质,逐步形成“物理观念”.学生不是通过观察和实验 直接得出概念,需要对观察的物理现象及过程进行思 维加工,抽象概括出本质属性.另外,学生的任何物理 思维过程都离不开概念,若概念不清就无法进行物理 思维活动.故此,物理概念形成和运用过程总是对应 “科学思维”素养目标.实验探究不仅能够重复再现, 而且容易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实验探究的过程不仅 是形成物理概念、总结物理规律的过程,也是培养“科 学探究”核心素养的过程.每个物理概念形成后都需 要用准确、精炼的语句表达出来,即对概念定义.物理 学史上,任何物理概念的定义都是很严谨的,物理概 念的发展往往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引导学生对概念严 谨地定义,再结合物理学史体味物理概念的发展历 程,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与责任”的重要途径.可以发现,初中物理概念教学是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 重要环节.基于此,笔者以教科版“内能和热量(第一课时)”为例,以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结合本校“3 + 1”教学策略[“自主学习(循境探思)”“点拨归纳”“自检互评”拓展迁移”],进行了概念教学设计与 实施,以期为创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高效课堂 提供参考.1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内能和热量”是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2节 的内容.内能和热量是初中阶段较难理解的概念,因其抽象,难以直接演示,教材在内容的选择上注重联 系生活、生产实际.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宏观实验、多媒 体等辅助手段帮助学生获得抽象经验,从而概括形成 概念.依据教材编排设计和课标对能量观念的要求,确 定本节内容的重点是建立内能和热量的概念.内能和 热量是本节内容的核心概念,围绕核心概念还需建立 热运动、分子动能、分子势能、做功、热传递、内能的转 化、内能的转移等多个延伸概念,并且构建网络.学生虽已初步学习了物体具有的宏观“能 量”—机械能(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并对分子动理 论已有初步认识,但由于物体的微观能量—内能 (大量分子的动能和势能之和)很抽象,且学生对物质 微观世界感性认识稍显匮乏,建立内能概念的过程存 在困难•由于教材内容抽象以及学生相关直接经验较 少,所以本节内容学习的难点是温度、内能、热量等基 本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作者简介:苟树林(1985 -),男,四川通江人,本科,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物理教学..59•2021年2月2教学目标分析(见表1)表1教学目标(叙写化)素养类別通过自主完成并观察温度对扩散的影响实验(宏观),在老师点拨讲解之后,都知道温度反映了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微观)物理观念通过类比“被踢出去的足球”与“物体内部的分子”“被拉伸和被压缩的弹簧”与“相互作用的分子”,经教师点拨归纳后,能认识到内能是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动能和势能之和.并通过对比“等量的热水和冷水”“同一灯泡工作时和未工作时”以及“温度相同的大杯水与小杯水”,经教师点拨后,能认识到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科学思维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并进行实验“让铁丝温度升高”,并对实验方法分类,认识到内能改变的两种方式是做功和热传递,经教师点拨后,能区别生活常见现象中改变内能的方式,并能解释做功和热传递的实质科学探究通过本节课学习,能正确认识一些宏观现象的微观本质,具有学习和研究物理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能主动与 他人合作,尊重他人,能基于证据和逻辑发表自己的见 解,实事求是,不迷信权威科学态度 与责任3教学活动设计(见表2)任务1 :提出基本概念——热运动,建立通过宏观 现象推知微观本质的物理观念.表2活动设计指向的素养目标自主实验 1.充分的自主1.实验步骤:(〗)在两个相同的玻璃杯中分别倒实验是为了使人相同质量的冷水和热水;(2)把两滴相同的红学生感悟到微墨水分别同时滴入盛有冷水和热水的玻璃杯中观分子运动与2.实验注意:为了使实验效果明显,需要冷热水宏观可测的温温差较大;实验应注意安全,防止烫伤或把水洒度之间的联系,在书本上培养“宏观推知3.实验观察:哪杯墨水先变得均匀?(宏观现象〉微观”的物理4.发现与思考:可推知怎样的微观本质?观念点拨归纳既然扩散现象是分子无规则运动造成的,那么:扩散进行得快是由于分子无规则运动得快;扩散进行得慢则是由于分子无规则运动得慢;实验中,热水温度高,扩散进行得快,说明温度高时分子运动得快;冷水温度低,扩散进行得慢,说明温度低时分子运动得慢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物体温度越高,扩散越快,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拓展迁移1.如图1所示是人体热谱图,显示出人体各部位2. “拓展迁移”的温度差异,说明什么?环节旨在激发Vol.39 N o.04 中学物理续表2活动设计 指向的素养目标图1学生运用知识认识物理现象的动机和兴趣,体现了“科学态度与责任”设计意图:釆用“2 + 1(自主实验、点拨归纳+拓 展迁移)”四要素组合策略是为了对基本概念一一热 运动背后的物理观念深度感悟.除了恰当的点拨归纳 外,在“自主实验”环节要提醒学生观察对象是墨水,观察的内容是“哪杯水先变得均匀",培养实验能力,认识到实验对研究物理规律的意义,尊重事实,具有 实事求是的态度.任务2:形成核心概念——内能,培养运用类比和 对比认识问题的科学思维(见表3).表3活动设计 指向的素养目标自主学习(循境探思)问题情境1:如图2所示,踢出的足球具有什么能量?物体内的分子有没有动能呢?图2 图31.问题情境1、2旨在培养学生使用类比思维方法,定性地进行推理,得出结论,指向的素养目标是科学思维教师点拨: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也具有动能(如图3所示).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具有的能量叫分子动能问题情境2:如图4所示,弹簧被拉伸和被压缩时具有什么能量?那么分子之间是否也具有势能呢?教师点拨: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好似”装有弹簧(如图5所示),分子间也存在相互作用的势能,叫分子势能师生归纳:(1)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作物体的内能(2) 内能的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3) 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内能是指物体的内能,不是分子的内能.内能具有不可测量性• 60•中学物理V〇1.39 N o.042021年2月续表3__________________活动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指向的素养目标交流讨论:0T的冰有内能吗?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吗?问题情境3:我们无法准确测量一个物体具有的 内能,但通过一些宏观因素可以初步比较内能大 小.对比图6现象,谁的内能大?是什么因素在 影响物体的内能大小?等量热水与冷水相比同一灯泡工作时与未工作相比图6教师点拨: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问题情境4:图7中,温度相同的大杯水与小杯水,谁的内能大?是什么因素在影响物体的内能大小?2.问题情境3、4 旨在培养学生使用对比思维方法,定性地进 行推理,得出结 论,指向的素养 目标是科学思维.还要突出“以宏观参量推 知微观本质”的思维过程B b s温度相同的大杯水与小杯水相比图7图8教师点拨1:同种物质,相同温度,质量越大,内能越大教师点拨2:类似于图8所示,两种物体的密度、温度、质量、体积和状态均不同,是难以比较内能大小的交流讨论:0T的水比0T的冰,谁的内能更大?师生归纳:在初中阶段,关于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应理解:(1)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2) 同种物质,相同温度,质量越大,内能越大(3) 相同质量,0丈的水比0T的冰内能更大自检互评1.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 O t的冰块内能为零B. 运动的物体一定比静止的物体内能大C. 发生热传递时,热量是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D.—杯水和一桶水,若它们的温度相同,则内能也相同E. 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增加F. 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设计意图:本环节采用“循境探思”和“自检互 评”组合策略建构核心概念——内能.“循境探思”中问题情境1、2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建构核心概 念,问题情境1、2通过“宏观”推知“微观”,帮助学生明确概念的外延.“自检互评”环节是对概念及时巩 固.由于所创设的实验情境1、2、3、4具有真实性和较强指向性,学生在真实情境下进行学习,很容易通过 同化与顺应达到对新概念的意义建构.问题情境3和 4中,依据初中学生认知,需要教师给予精准、符合学 生认知水平的点拨,避免概念混乱.此处是一个难点,本文仅给出一种处理方式.任务3:导出延伸概念——热量,通过对物理过程 实质的探索培养“科学态度与责任”(见表4).表4活动设计 指向的素养目标自古以来,人们就在不断地寻找与热有关的某种能量(如图9所示).可以说,一个物体温度降低时,说明它的内能减少;温度升高时,说明它的内能增大图9自主实验(分组)你怎样让一段50cm的铁丝温度升高呢?将这些方法分类,并说明你分类的原则点拨归纳改变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虽然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内能,两者存在实质的区别.做功总是和宏观位置改变或机械运动相联系,是分子有规则运动能量向分子无规则运动能量的转化和传递,具体包括压缩体积、摩擦、敲打、弯折等具体方法;热传递则是基于温度差而1.对要研究的“让铁丝温度升高”,能设计出具体方案,并能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分类,在寻找方案和结论的过程中能交流合作引起的分子无规则运动能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的传递过程自检互评2.分析以下实例中改变内能的方式铁块被烧红滑滑梯臀部有灼热感在沙滩晒太阳用暖手袋取暖钻木取火图10自主学习(循境探思)实验情境1:如图11所示,空气被压缩时,内能如何变化?我们需要先思考,有什么办法知道空气的内能变化了?请解释原因2,创设对比明显的两个实验情境,明确概念• 61•2021年2月Vol.39 N o. 04 中学物理续表4活动设计指向的素养目标间的区别和联 系,认识到实验 对研究物理规 律的意义,尊重 事实,具有实事^|12求是的态度教师点拨: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意味着:别的形式能量转化成了内能实验情境2:如图12所示,吹气球,将被吹大的气球“松开”,让它“叫啸着飞跑”,捡起气球,用手感受气球嘴的温度.请解释原因教师点拨: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内能减小,意味着:内能转化成了别的形式能量师生归纳: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之间的相互转化生活情境:如图13所示,下列现象中各物体的内 能如何变化?内能改变的方式是做功还是热传 递?通过这种方式改变内能的条件是?_ __手捧暖水袋给水加热肭太阳取暖图13教师点拨1:当温度不同的两个物体接触或同一 物体的不同部位温度不同时,高温物体的内能减 少,低温物体的内能增加师生归纳: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直到 温度相同达到“热平衡”教师点拨2:两物体发生热传递时,高温物体的内 能“转出”,通常称为“放出热量”;内能“转人”低 温物体,通常称为“吸收热量”.在传递过程中, 内能以热量的形式发生转移.如图14所示3.创设的情境 应注意生活化, 产生强烈的思 维兴趣,调动学 生为问题的解决形成一个合 适的思维动力兩 温热量低温内能减少>T ............■*-+内能增加物体物体图14拓展迁移2.物体从高处落下,若考虑空气阻力的影响,请说明物体的能量变化情况涵3%4.对几个延申 概念的巩固运用,是为了培养 学生从能量观念角度思考关 于“热”的问题图15图16续表4活动设计指向的素养目标3.很多同学在课外活动中做了扭转矿泉水瓶的实验,如图15所示,在瓶里装有少量的水,盖紧 瓶盖,使劲拧瓶的下部,使其严重变形,然后略松 开瓶盖(对准没人的方向),瓶盖弹出数米远,观 察到瓶口和瓶内有白雾产生.请分析原因4.如图16所示实验中,空气的内能和棉花的内能都增加,但内能改变的方式是否相同?设计意图:本环节采用“3+1 +1(自主实验、点拨 归纳、自检互评+循境探思+拓展迁移)”组合策略充 分考虑到了多个延伸概念的关联性、层次性.“自主实 验、点拨归纳、自检互评”环节旨在让学生探究改变内 能的两种方式,并且给这两种方式准确命名,形成做 功和热传递概念.“循境探思”环节中,学生需循着两 个实验情境和一个生活情境自主探究、自我思维,经 教师恰当的点拨,建立“内能的转化”和“内能的转 移”两个概念,进而对“热量”概念深度理解.任务4:建构概念网络,初步内化与“内能和热量”相关的能量观念(见表5).表5活动设计指向的素养目标自主总结(概念图)通过画概念图,请用下列名词完成概念图:内能、做功、热传递、完成建构概念内能的转化、内能的转移、等效、功、热量热运动网络,培养学生 对物理概念的整体把握,培养 整体观念<改变方式1::改变力式2>_1丨实士、、一一y I I、1 1 1—1 1实质9Ii 转化或转移的多少转化或转移的多少>tE Z D1图171设计意图:为了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帮助学 生记忆,本文将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利用概念图正 确、清晰地表达出来,通过“自主总结”环节让学生完 成填空.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还可通过精妙的板书设计、小组合作画概念图等多种方式完成建构概念网络,培养学生对物理概念的整体把握.4教学反思4.1校本实施,落实素养培养我校“3 +1”教学策略包括“自主学习(循境探 思)” “点拨归纳”“自检互评”“拓展迁移”四个要素_ “自主学习”处于第一位,体现了先学后教思想以及学•62.中学物理V〇1.39 N o.042021年2月基于初中物理板金教学冰点臾破的卖验设计郑建新(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浙江杭州310012)摘要:初中物理中科学概念的确立、定律和原理的发现,无不有着坚实的实验基础.精心设计的实验具有高度的 艺术性,可以把许多学生感觉相对抽象和复杂的科学概念,在实验中转化为直观、清晰的科学道理,易学易懂,促进学生 理解和思维发展.关键词:物理概念;教学难点;实验设计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 - 4134(2021)04 - 0063 - 03初中物理中科学概念的确立、定律和原理的发 现,是在大量观察实验基础上运用一定的逻辑思维的 方法,把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共性集中起来,加以概括 而形成的.精心设计的实验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可以 把许多学生感觉相对抽象和复杂的科学概念,在实验 中转化为直观、清晰的科学道理,易学易懂,促进学生 理解和思维发展.1拨云见日,从突破前概念角度设计在教学中我们无法回避前概念的干扰,既然无法 回避就不妨设计实验将这些前概念暴露出来,在实验 过程中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最后通过实验纠正学生 头脑中错误的前概念,重新建构起新的科学概念,通过这样一个实验过程,学生获取知识是主动的、自己 发现的,而不是强加给学生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 接受以及科学概念的掌握必然更加牢固.1.1重力的方向在七年级物理教学中,发现学生对重力方向的表 述在垂直于地面向下和竖直向下的两种表达中有很 大的争议.课前学生的预习中有近八成的学生选用的 是垂直于地面向下而非竖直向下,笔者从未想过对于 该概念的理解居然会有这么多的误解.“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究竟是一个什么 方向呢?可以通过一个实验设计得到答案.用一个透 明的水槽装有颜色的水,静止时水面是怎样的?(水作者简介:郑建新(1974 -),男,本科,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物理、化学、生物教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循境探思”是自主学习的重要形 式.“拓展迁移”是本节课根据教学内容可完成可不完 成的环节,处于“ +1”的位置.“3 + 1”四要素的灵动 组合是为了适应课型、教学内容和学情的需要.本节 内容核心概念“内能和热量”较抽象,延伸概念很多,素养目标体现在概念教学的细节当中.本文基于“3 + 1”教学策略的教学设计有助于核心素养落地.4.2循境探思,发展科学思维以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概念教学,应 强化物理情境的创设,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我建构,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2].物理概念教学中经常采用“循 境探思”式的自主学习,学生循着教师创设的准确情境 自我探究、自我思维.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建立概念 不是教师教会的,也不是“强调”出来的,而是学生自主 建构的.本节教学设计化宏观为微观、化抽象为具体, 提供了许多有效情境,同时突出学生在“循境探思”环 节的自主性,激发了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4.3 概念联网,建构整体观念学生学完本节课,不应只获得一些零散的概念,而是建构了一张网.画概念图就是很好的概念联网的方式.概念图作为一种教与学的认知工具,它把知识高度浓缩,将各种概念及其关系以层状结构形式排列,清晰地揭示了意义建构学习的实质,具有重要的意义[3].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还可通过精妙的板书设计、小组合作画概念图等多种方式完成建构概念网络,培养学生对物理概念的整体把握.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 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2] 周玮.“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物理概念教 学设计[J]•物理通报,2019(04) :19 - 23.[3] 郭斌.可视化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D].哈 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收稿日期:2020-10-21)• 63•。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案例(精选12篇)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案例(精选12篇)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案例(精选12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总结计划、心得体会、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summary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案例(精选12篇)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

中学物理教案优秀6篇

中学物理教案优秀6篇

中学物理教案优秀6篇初中物理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动能、势能的概念。

(2)在探究实验中掌握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

(3)用能量的初步知识理解分析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认识动能、势能的存在。

(2)通过归纳概括得到动能、势能的概念。

(3)在探究实验中总结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1)动能和势能的概念;(2)动能、势能的影响因素。

三、教学难点:动能、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四、实验器材:玩具小车、玩具小球、鸡蛋、沙土、小桌、弹簧、斜面、小钢球、塑料球等。

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实验演示:玩具小车推着小球前进,举高的砝码砸碎盒子里的鸡蛋,压缩的弹簧恢复原状时推动小球前进,以及白板上展示的风推帆船前进,举高的重锤砸桩,拉弯的弓射箭等图片引出能量的定义。

(二)新课讲解1、能量:物体能够对外做功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

2、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老师引导]:对比、分析课前的演示实验,以及白板上风吹帆船前进、举高的重锤砸桩、拉弯的弓射箭三幅图片,把能量细分,得出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概念。

[学生总结]: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

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

势能:把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又叫做势能。

[学生练习]:学以致用,相应习题的练习使学生加深对各种形式的能的理解。

3、探究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提出问题]:有的物体动能大,有的物体动能小,你能猜想一下动能的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活动]:学生前后四个人一组讨论、分析猜想得出,动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质量、运动的速度有关。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现在我们利用桌上的斜面、小球、小方块来探究动能的大小是否与物体的质量、运动的速度有关。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中学物理概念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1. 物理概念课教学设计环节
创设情境 引入概念
思维加工 建立概念
应用概念 理解巩固
(具体)
(抽象)
(具体)
感性认识 (消化) 理性认识 (活化) 实践应用
























8
中学物理概念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2. 概念教学设计的案例 (1)创设情境,引入概念
理解运用
形成结构
2
案例展示
第八章 中学物理概念教学设计
第三节 物理概念教学设计的案例分析
第五届全国中学物理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一等奖
“多普勒效应”教学片断 执教教师:浙江义乌中学陈军
3
第八章 中学物理概念教学设计
案例分析
生活实例
实验演示 动画模拟
物理学史
男女同学说话的音调高低不同,引入音调高低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问题
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社会经验等,可用于某一新内容的引人或某一问题的分析、 解释和应用。 ④事实情景
创设多种真实、生动、直观而富于启发性的实验教学情景,可使学生通过动手、动 脑的机结合获得全面的发展。
10
中学物理概念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2)采用适当策略,引导学生形成概念
全国第三届中学物理教学改革创新大赛
概念的应用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片断 执教教师: 王运淼
案例分析:在新概念建立之后,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贴近生活、贴近自然的 不同物理情境的变式,使学生有机会在不同的、新颖的情境中应用物理概念, 以丰富和发展对概念的意义建构,激发和保护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培养 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而且在比值定义法中一定要注意定义式(量度式)和决定式。
例如 “加速度”, 它的定义式为a v1 v2
t
而决定式为
a F m
“电 阻”, 它的定义式为 R U
I
而决定式为 R l
s
“电 容”, 它的定义式为 C Q
而决定式为 C S
③与其他概念的关系,形成概念体系 U
4 kd
概念体系是由相邻概念(如静电场与重力场,电力线与磁力线,重力势能与电势能
概念的科学探究
“重力”教学片断 执教教师:江苏泰州初中孙雯
案例分析:重力概念建立后,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探究重力的方向;引 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竖直”的意义;通过模拟仿真、实验演示等引导学生 发认识“重力方向”,了解全球各个地区的“竖直向下”的含义 。
11
中学物理概念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物理概念形成过程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只能由学生自己完成,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设计启发、诱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抽象形成物理
概念。
直接定义法 力、机械运动、参照物、入射角、质量
比值定义法 密度、电容、电场强度、压强、功率



数学定义法






理想化法
乘积定义法 和差定义法 极限定义法 对象理想化 条件理想化 过程理想化
功、动量、冲量、势能 电势差、机械能 瞬时速度、瞬时加速度 质点、理想气体、点电荷、刚体 无摩擦的表面、绝热容器 匀速直线运动、简谐振动
案例展示
第五届全国中学物理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一等奖
概念的应用 “多普勒效应”教学片 断 执教教师: 陈军
6
案例分析 ● 公路上雷达测速仪测速的原因与模拟
● 医学上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 红移现象与宇宙膨胀
通过设计多普勒效应在生活、科技中的应用以 及相关的影视资料,达到理解运用概念、学以致 用的教学目的,体现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 念。
等);相似概念(如质量与重量、动量与动能,电场强度与电场力,电压与电动势等);
相反概念(如力的合成与力的分解,正功与负功等);并列概念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如电场强度与电势);
从属概念(如电场强度与点电荷电场强度等)组成的系列。
13
中学物理概念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3)创设物理情境的变式,应用概念 第五届全国中学物理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一等奖
第八章 中学物理概念教学设计
主讲:白秀英 副教授
第八章 中学物理概念教学设计
复习 物理概念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在人头脑中的反映,是观察、实验和
科学思维相结合的产物。
物理概念教学设计的环节包括
形成表象
形成新图式
知识转化
完善结构
概念的 引入
概念的 形成
概念的 运用
概念的 系统化
感知活动
思维加工
老师实验演示不同频率的声音,学生感知到频率改变,音调发生了变化
动画演示发声器与接收器发生相对运动时,波形变化,表明超声器的频率变化
学生相互讨论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由于发生相对运动而发生变调的事实实例 老师动画模拟日常生活中运动的火车、飞机、炮弹、小流星发生变调的实例 老师讲解多普勒发现声音变调的故事
9
中学物理概念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创设情境主要方法有: ① 问题情景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在情景创设时要指向明确的课 程目标,要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其所蕴含的知识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发 展水平,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等。 ② 实验情景
创设多种真实、生动、直观而富于启发性的实验教学情景,可使学生通过动手、动 脑的机结合获得全面的发展。 ③ 经验情景
4
中学物理概念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在新概念建立之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多普勒效应发生的原因,通过 ◇实验演示 (“看得见”的多普勒现象)
(波源静止) ◇动画分析 (在动态过程中理解原理) ◇视频播放 (知识拓展:马赫波) ◇分析、总结多普勒效应的定性特征
(波源运动)
5
最后讨论多普勒效应在生活中、理论中的应用。
12
中学物理概念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学生初步建立了概念,仅仅是对概念有了初步认识。为了比较深刻地理解概念,还
需要教师从全方位来设计认识概念,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概念的特征以及与其他
概念的关系等。为此,必须从以下两方面设计概念的深度剖析。 ① 概念的特征:固有特征、方向特征 、状态特征、过程特征、相对特征 ②对物理量,除了应用语言文字定性反映本质属性外,还要由定性分析进入定量分析,
第五届全国中学物理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一等奖
生活实例引入概念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片断 执教教师:北京四中王运淼
案例分析:教师根据学生原认知情况,运用生活实例、实验演示、逻辑推导等 创设恰当的物理情境,使学生发现与物理概念相关的问题,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从教师向学生直接传递学科知 识转为师生探究的场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