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咏流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1诗句:

xx铜官窑瓷器题词xx·佚名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2背景:

上世纪七十年代,湖南长沙出土了唐代铜官窑瓷器。瓷器上的题诗,引起了文学爱好者的热烈关注。“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是瓷器题诗中极为感人的一篇。刻骨铭心的相恋,海誓山盟的真爱,也许由于海角天涯的分离,也许因为人为藩篱的阻隔,此情此景,只能在诗中倾诉;此心此恨,只有在梦中相许。“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梁祝传奇,千古传颂,也许就是这首诗的故事版本。“化蝶去寻花,夜夜栖芳草”,给我们带来的是一段感动,一丝慰藉。

2故事

作为《梁祝》首位钢琴伴奏缩谱编写者与首演者,现年88岁的巫漪丽用59年的时光在琴键上倾诉了这个中国最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在《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这位老人着盛装缓缓地一步步走向钢琴,一双刻满岁月沧桑的手缓缓地抚上琴键。当第一个音符倾泻而出,强大的生命力喷薄而出,冲击着在场每一位观众的心灵。彷佛琴凳上坐着的并不是一位耄耋老人,而是一个对钢琴饱含热爱的“少女”。“千古传颂生生爱,山伯永恋祝英台”,曲中深意融化在老人家的一段段旋律之中。一曲罢,全场肃立鼓掌。88岁老人手捧鲜花,感慨落泪。

匠心、初心都汇聚成一份真心,在这首洋溢着生命华彩的永恒经典里,她永享芳华。

“我一辈子想着跟音乐作伴儿,不求闻名于诸侯。”自从6岁那年听到了美国电影《子夜琴声》中肖邦的《即兴进行曲》,巫漪丽与钢琴便达成了一生的相守与默契。天赋异禀的她学琴第一年,就在全沪儿童音乐大赛中一举夺冠。9岁起便师从意大利著名音乐家梅百器,18岁那年,凭借《贝多芬协奏曲》一战成名,24岁时成为北京中央乐团第一任钢琴独奏家。

……

这位老人一生极富盛名,然而老人家却表现得极为淡泊。当有人问及巫漪丽“您认为您目前处在«梁祝»中的哪个阶段?”她说“刚刚破茧。”后来有一天再次被问起:

“你为什么收一个自闭症的孩子学琴?”巫老师也是从容不迫地说:

“音乐不是炫耀才华的,音乐是用来改变生命的。”于是问题又有了新答案,“你现在已经到了化蝶的阶段了”她淡淡地笑着说:

“可能吧。”老人家总是说:

“我一辈子想着跟音乐作伴儿,我们这些人就是老知识分子,不求闻名于诸侯。”

比起成就自己,她更愿意创造经典。巫漪丽在《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回忆贺绿汀老先生的话:

“中国钢琴作品一定要演奏好,如果不演奏好,那就只能永远停留在纸上。”巫漪丽老人亦是永恒的经典。她背后的人生与亘古绵延的文化传统相连接,芳华璀璨,经典永流传!

二1诗句:

《苔》清·xx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2故事

这首20字小诗《苔》被乡村老师梁俊和山里的孩子在《经典咏流传》的舞台重新唤醒.孩子们最朴质无华的天籁之声唱哭了庾澄庆和曾宝仪,也让亿万中国人都在这一刻被感动

“我觉得这群山里面的孩子所拥有的资源是很有限的,可是他们却有着最纯真的爱。”梁俊老师就是想通过这首诗告诉这群山里的孩子们:

“我们即使拥有的不是最多,但依然可以像牡丹花一样绽放。我们不要小看了自己。”梁俊老师给了孩子们希望的种子。于是,种子种在了每一个孩子的心里在他们的生命中开了花。

与其说是乡村教师梁俊选择了《苔》,不如说是袁枚的《苔》选择了梁俊。2013年梁俊带着新婚的妻子来到贵州省石门坎。2年的乡村教书时光对他们而言是快乐的,因为认识了一群可爱的孩子们。而对于孩子们来说,遇见梁老师则是一种幸运。梁俊骨子里的文人风骨让他坚信:

读古诗,是为了更好地做一个现代人。于是,他尝试唱着古诗弹着琴,一首把它记录下来。“我发现,原来我也是可以做一些事情。‘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就是这首诗歌的意义。在我心中,大山的孩子们也一样找到生命的价值,等待绽放出来的时刻。

我觉得这个比我们的外表重要。”“我们迟早有一天会离开乌蒙山,不能教他们一辈子。起码要让孩子们想我的时候,能够唱出这首诗。”

梁俊老师怀揣着这一信念,为大山中的孩子们谱写了一本最棒的教材。正如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康震所说:

因为有了梁俊老师,这些孩子们才能如牡丹一般快乐而富有光彩地绽放。中国音乐学院院长王黎光也深受触动:

“平凡而卓越才是教育的根本,而艺术也要做到平凡而卓越。这才是艺术的根本方向。”除了《苔》,梁老师在2年的支教生涯中,为孩子们带来了100多首诗词。其中50首谱成曲,在大山里回响。

2月16日晚《经典咏流传》的舞台在短短数分钟内,让这首《苔》的传播度超过了300年总和。乘着音乐的翅膀,它还将流传到更宽广更久远的地方。这正是《经典咏流传》的使命:

发掘浩瀚经典里的璀璨明珠,让它们穿透历史,再次照亮当代中国人的心灵。让更多人看到在中国还有很多的“梁老师”,也有很多大山里的孩子们像歌里唱的那样:

风一来,花自然会盛开。

为什么只有20个字的一首小诗,却听的让我们热泪盈眶,久久难忘?因为它不光是写给梁老师和他的学生们,它也是写给你我,写给绽放在天地之间的,每一个平凡又尊贵的生命。

三1诗句《春晓》xx·xx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背景:

《新学堂歌》是中国当代著名作曲家谷建芬晚年为孩子创作的“谱诗成曲”的儿歌系列,历时13年,共50首。每一首极具中华都极具文化特色,成为了儿歌音乐启蒙和国学启蒙不可或缺的理想教材。2007年开始,《新学堂歌》就已经在国内部分学校进行推广。这些歌曲不仅保留了谷老师作品旋律优美且易学易唱的特点,更抓住了古诗词的韵味和意境,在清新的旋律中,让孩子与古代圣贤轻松对话,深刻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谷建芬也曾说过:

“创作《新学堂歌》比我之前的创作都有意义。”

3故事

现年82岁的谷建芬老师,是中国著名音乐家、作曲家。她创作了上千首脍炙人口的作品可以说大部分中国人,都在她的歌曲陪伴下成长。在《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当孩子们用纯粹且清澈的童声演唱了三首《新学堂歌》后撒贝宁因为一句“慈母手中线”而热泪盈眶,在场的观众也都极为动容。大家带着对作品的敬意,起立鼓掌,向这位真正的大师致敬。

《经典咏流传》中,谷建芬老师谈起了自己创作儿童歌曲的缘起。一位朋友告诉她“你看现在的孩子都没有歌唱了”于是,2005年开始,70岁高龄的她便毫不犹豫地投入到创作中谱诗成曲,给孩子创作经典。谷建芬老师总说:

“要为孩子们留下歌曲,要让他们在歌声中长大。”

13年50首歌曲,平均每年4-5首,每首大概费时3个月,可见谷建芬老师对待每一首作品都不曾马虎。写了20首的时候,丈夫担心她身体状态,劝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