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胀满功能性腹胀中医诊疗方案
脘腹胀满中医治疗最佳方
![脘腹胀满中医治疗最佳方](https://img.taocdn.com/s3/m/67ef9229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b6.png)
脘腹胀满中医治疗最佳方脘腹胀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症状,可以是一种主观上的感觉,感到腹部的一部分或全腹部胀满;也可以是一种客观上的检查所见,发现腹部一部分或全腹部膨拢引起腹胀的原因主要见于胃肠道胀气、各种原因所致的腹水、腹腔肿瘤等。
正常人胃肠道内可有少量气体,约 150 毫升(ml)左右,当咽入胃内空气过多或因消化吸收功能不良时,胃肠道内产气过多,而肠道内的气体又不能从肛门排出体外,则可导致腹胀。
1 症状概述是指腹部膨胀的感觉,常有腹部膨隆胀大(也可仅为自觉胀满不适而无客观表现);可以是全腹性的,也可仅为局部性的;有时是系统性疾病的表现(主要原因有胃肠道积气、腹腔内积液、腹腔内肿物、后腹膜疾并功能性腹壁肌张力增加或腹腔内气体)或者是腹内某肿疾病而事先未估计到。
腹部一部分或全腹部膨拢引起腹胀的原因主要见于胃肠道胀气、各种原因所致的腹水、腹腔肿瘤等2 病因病机形成胀满的原因很多,有因湿热挟痰,或饮食阻滞,或脾胃虚弱,或七情不和,气机阻滞,或误下伤中,或暴怒忧郁,或痰气搏结,都能形成本病。
脏腑感受外邪,或功能失调,气机逆乱,是导致脘腹胀满的重要原因,早在《灵枢胀论篇》有过详细的论述:“脾胀者,善哕,四肢烦,体重不能胜衣,卧不安”,“胃胀者,腹满,胃脘痛,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大肠胀者,肠鸣而痛,冬日重感于寒,则食泻不化;小肠胀者,少腹胀,引腰而痛”。
说明胃肠功能失调,可造成不同程度的胀满。
关于胀满的机制,有两点认识相同:(1)基本病机为邪结中焦,气机升降阻隔阻滞,痞塞不通。
(2)主要症状是心下痞塞满闷,按之濡软,外无胀满形迹;或不仅心下痞满闷塞感,外亦见有胀满之形。
对于基本病机还有部分医家认为与瘀血有关。
基本病机是在病因作用下,中焦气机痞塞,经络气血阻滞,胃液逐渐暗耗,导致其络脉瘀闭,日久可痰瘀互结搏而成积;临床证候的基本特点是热多于寒,实多于虚,浊阴不降甚于清阳不升。
3 主要症状(1)腹胀伴腹痛:伴剧烈腹痛时应考虑有急性胆囊炎、胰腺炎、肠梗阻、急性腹膜炎、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肠扭转、肠套叠等病变的可能。
用经方调腹胀医宗金鉴之腹胀门经方治疗腹胀痛案三则
![用经方调腹胀医宗金鉴之腹胀门经方治疗腹胀痛案三则](https://img.taocdn.com/s3/m/dbc618b5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37.png)
用经方调腹胀医宗金鉴之腹胀门经方治疗腹胀痛案三则【病因病机】腹胀因饮食停滞胃肠,阻滞气机;或因情志抑郁,气滞郁结所致,责之于胃腑气实,属实证。
腹胀因素体脾脏虚弱,气机壅滞;或因脾脏虚弱,水饮不化,成为正虚邪实之证,责之于脾脏气虚,属虚证。
因此,清代医家柯韵伯提出了“实则阳明,虚则太阴”之说,提示了太阴脾与阳明胃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高度概括了脾胃的病变规律。
【腹胀辨证】《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主要说明凡以水湿聚留而引起的浮肿、腹胀满者,大都属于脾脏疾病,多由脾失健运、水湿停滞所致。
故《素问·脏气法时论》提出了:“脾病,虚则腹满肠鸣。
”此文提示了脾气虚,运化水饮失职,饮邪阻滞胃肠,而成腹满肠鸣。
当脾胃气机不畅,斡旋失职,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可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里描述的“浊气在上,则生月真胀”之象。
所以,在《伤寒论注》则提出了“盖腹满、呕吐是太阴阳明相关证”。
查看详情腹胀有虚实。
《本经疏证》言:“胀满而按之痛者为实,不痛者为虚。
”《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曰:“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
”《景岳全书》亦提出了:“可按者为虚,拒按者为实。
”腹胀何以“按之不痛者为虚”?因为正气不足,脾虚气聚,虚气痞塞胀满,并非有形实邪充斥,故虽见腹部胀满,而按之可助脾气运转,气机得通,通则不痛,即或疼痛,但按之痛减,且喜热熨。
腹胀何以按之“痛者为实”?有形实邪(宿食、瘀血、水饮、痰热、虫积等)或实热燥屎蕴结胃肠,不按固然要痛,按之腹痛更甚,且痛甚于满,胀满无减轻之时,不通则痛也。
【验案举隅】阳明腑实兼太阳证(厚朴七物汤)王某,女,7岁,2013年4月1日就诊。
主诉:感冒咳嗽两天。
因受风而致咳嗽,干咳无痰,鼻塞流清涕,恶风,伴有脘腹胀满疼痛,拒按,大便质干,日一行,纳寐可,小便调。
舌红,苔白根厚腻,脉浮滑数。
证属里实已成,复感外邪。
治以表里双解,方用厚朴七物汤加味。
二百九十一、腹满、腹胀
![二百九十一、腹满、腹胀](https://img.taocdn.com/s3/m/f77a9186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65.png)
二百九十一、腹满、腹胀经方常见疾病治症:腹满、腹胀【治病策略】1、辩证(1)鼓肿者,气郁则鼓,水郁则肿。
以指接皮肉,随指陷下,皮肉不起,为水肿;外似水肿,随按随起,为气鼓。
皆因胆热阻碍中气,以致胃经不降使然。
因水化气则不肿,气化水则不鼓。
气水变化,全赖中气活泼,旋转升降,膈膜腠理,舒利清通。
胆木横逆,阳热郁塞,中气枯滞,膈膜干涩,腠理团结,然后气不化水,部而成鼓,水不化气,郁而成肿。
此病夹杂,甚难为治。
而胃经不降,实又为膈膜腠理干闭之原。
因胃降则津生,津生则气机活泼,而后旋转升降,流通无阻也。
(气鼓降胃、降胆兼降肺经,水肿降胃、降胆兼升肝脾。
)此二病,非老手难办。
(2)满肿者,脾经不升,气不运则满。
(温运中气。
)水不运则肿。
(燥土疏木。
)停水窜入经络,溢于皮肤,故肿也。
胃经不降者,多阴虚。
(降胃敛肺,兼养中气。
)脾经不升者,多阳虚。
(温补肾肝,兼润风木。
)满,即是胀。
(3)胀者,胃经自头走足,胃经不降,故头项、胸腹作胀。
但此病多兼胆经之逆与本经之滞。
(理滞降逆,调木顾中。
)湿热作胀。
(去湿清热。
)(4)人身脾土之气,运化不及,则现腹满、停食、上吐、下泻、四肢不举、全身倦怠等病。
土气填实,则不能运化也。
(5)孩子受惊吓而腹胀发烧,只要收惊即愈,情志不顺;抑郁忧思伤脾而发烧,消胀气烧即退。
(6)凡下利腹满不渴者,属太阴也。
(7)曹颖甫:是胀满又不同也。
A、太阴寒湿,则腹中胀满。
B、虚气停阻,则腹中胀满。
C、水结膀胱,则少腹胀满。
D、宿食不化,则腹中胀满。
E、血结胞门,则少腹胀痛。
F、腹满一证,以时减为太阴虚寒,不减为阳明实热。
虚寒当温,实热当泻,此其易知者也。
2、治疗(1)湿注太阴所主之腹部,则腹为之满。
湿流于胃,胃不能受则吐。
湿停中脘,则食不下。
湿渗大肠,则自利益甚。
寒湿在下,故腹时痛。
此证腹满自利腹痛,皆四逆汤证。
(2)桂枝汤症或者感冒并腹满便秘,厚朴七物汤。
呕吐的加半夏。
(3)太阴之利,寒热皆有。
『名医名方』张锡纯治疗脘腹胀满
![『名医名方』张锡纯治疗脘腹胀满](https://img.taocdn.com/s3/m/f210ed43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04.png)
『名医名方』张锡纯治疗脘腹胀满名医名方张锡纯治疗琦能性消化不良(脘腹胀满)张锡纯(1860~1933),字寿甫。
河北盐山人。
少时广涉浓猎经史子集,读书之暇随父习医。
1893年第二次参加秋试,再次落弟。
此时张氏开始接触西医及其它西学。
受时代思潮的影响,张氏萌发了衷中参西的思想,遂潜心于医学。
1900年前后十余年的读书、应诊过程,使他的学术思想趋于成熟。
1909年,完成《医学衷中参西录》前三期初稿,此时他年近50,医名渐着于国内。
1912年,德州驻军统领聘张氏为军医正,从此他开始了专业行医的生涯。
1918年,奉天设近代中国第一家中医院——立达医院,聘张氏为院长。
1928年春,张氏携眷至天津,援徒并开业行医。
组织中西汇通医社,传播学术。
张锡纯主张衷中参西,汇通中西医学。
而他在临床医学上有很深的造诣,疗效卓绝,屡起沉疴危证。
张锡纯与张山雷、张生甫“三张”,为医界公认的名医。
琦能性消化不良(脘腹胀满)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组常见的症候群,指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的上腹部不适,如:食后脘腹胀满、嗳气、厌食、恶心、呕吐、烧心、胸骨后痛、反胃等,经过胃镜、钡餐胃肠造影、8超肝、胆、胰和各项化验检查均无异常器质性病变,且定期随诊一个时期仍无异常发现;方可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
其临床表现多见上腹部和胸骨后胀闷、疼痛、嗳气和肠鸣。
进食后往往可使胀闷或疼痛加重。
此外,还有厌食、恶心、排便不畅以及焦虑或抑郁等神经系统症候群。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诱因很多,其中精神因素作为发病诱因比较常见。
精神紧张或抑郁状态下,胃的运动与分泌减弱,甚至可能停止,在抑郁、灰心时,肠蠕动呈抑制状态,焦虑或抑郁的一心理状态可引起体内某些激素分泌的改变和植物神经功能改变,从而导致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于中医的"痞满"、"纳呆"、"反酸"等证。
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脾胃虚弱、外感时邪或饮食不节、情志不畅或药物治疗失当所致,可用升陷汤治疗。
莫名奇妙总腹胀?古今中医咋治疗?分享6个中医生治疗方法
![莫名奇妙总腹胀?古今中医咋治疗?分享6个中医生治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315723a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5c.png)
莫名奇妙总腹胀?古今中医咋治疗?分享6个中医生治疗方法昨天的北中医北辰博士话中医原创好文第4期文章,我借用好多篇参考文献,梳理了估计中医古籍和中医大家对于功能型腹胀的病因病机解读。
今天,我想接着上期,参阅更多文献来分享古今中医是如何治疗腹胀的,同时分享几个医生采用中药方法治疗腹胀的方法。
古今中医治疗腹胀的专方很少#大家健康超能团#翻阅查询文献,古今中医为治疗腹胀这个单一症状而创的成方很少。
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中医医圣、东汉杰出中医学家、中医伤寒论创始人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辨发汗后病脉证并治第十七》曾论述过一个治疗发汗所致脾胃腹胀采用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一方,通过补益津液顾护人体正气,再行降逆行气之法的记载。
在《伤寒杂病论》里还记载了治疗与腹胀相关的疮证的五首泻心汤方平调寒热的论著。
明代大医学家王肯堂编撰的古代中国汉医学丛书《证治准绳》在杂病篇里提出针对于寒湿纠结于脾胃中焦的腹胀应用“大辛热之剂"的治疗思考。
明代杰出医学家张惠卿(即张景岳)在论注《黄帝内经》的医经类著作《类经》里,基于《黄帝内经》中的治疗原则“虚则实之,满则泻之"的思想,提出了"实者泻脾之阳谢,虚者补脾之阳气"的腹胀治疗原则,这给后代各代中医大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腹胀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梁尧等医生于2011年第9期的《云南中医药》杂志发表《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腹胀65例》的文章,文中披露了他们针对95名脾胃气虚型功能性腹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5名和对照组30名分别进行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和莫沙必利片为期四周的治疗。
结果显示采用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治愈了36名显效19名,而莫沙必利片治疗组仅仅治愈11名显效8名。
充分证实了中药汤剂的方法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腹胀的优势。
三香汤治疗脾虚痰湿型功能性腹胀无独有偶,2014年第三期的《中华中医药杂志》以《加味三香汤治疗脾虚痰湿型功能性腹胀的临床观察》为题报道了中日医院的许卫华和北京中医药大学的王微等人的研究。
中医分析胃胀的类型及治疗方法介绍
![中医分析胃胀的类型及治疗方法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200b94c3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a0.png)
中医分析胃胀的类型及治疗方法介绍
1.寒热错杂型:
在临床上遇见的胃肠道胀气患者最多的就是这一型。
症状:胃脘饱胀或腹部胀满,午后、晚上较重,稍进食即觉胀满;伴有口苦或口臭,或有恶心、嗳气,胃腹怕寒,欲进冷饮食而又不敢,大便不畅或便秘或便稀,或矢气(放屁)较多;舌苔白腻或黄腻。
治疗:经常用加减半夏泻心汤,加用促进胃肠排气的中药,效果很好。
2.食积停滞型:
症状:腹满胀痛,嗳腐吞酸(打嗝酸腐臭味,吐酸水),或厌闻食臭,或矢气、大便臭如败卵;舌苔厚腻,脉沉滑。
治疗:保和丸、山楂丸。
3.脾胃虚寒型:
症状:胃腹满胀,时作时止,时轻时重,喜暖喜按,进热饮、热食则舒,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舌胖淡或有齿痕,苔薄白,脉迟。
治疗:理中汤或厚姜半甘参汤。
4.湿热蕴结型:
症状:胃腹胀满,恶心欲呕,心中烦闷,口渴不欲多饮,时时汗出,大便溏泄,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治疗:王氏连朴饮()。
5.实热内结:
腹满持续,或腹部硬痛,或绕脐痛,大便秘结,手足汗出,潮热谵语;脉沉实,或迟而有力,舌苔黄燥或焦裂起刺。
治疗:大承气汤。
注意:有些急腹症(如肠梗阻)可见到本型症状,需要迅速看急诊或住院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消化系统常见病功能性腹胀中医诊疗指南
![消化系统常见病功能性腹胀中医诊疗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515d3c5b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c4.png)
2、中成药治疗
针对功能性腹胀的中成药治疗,可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进行选择。以下是一 些常用的中成药:
(1)胃肠安丸:具有理气止痛、消食导滞的作用,适用于功能性腹胀患者。
(2)香砂养胃丸:具有温中和胃的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寒引起的功能性腹 胀。
(3)逍遥丸:具有疏肝解郁的作用,适用于肝气郁结引起的功能性腹胀。
消化系统常见病功能性腹胀中医诊 疗指南
目录
01 一、概述
03 三、注意事项
02 二、中医诊疗方法 04 参考内容
功能性腹胀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常出现腹胀、腹痛、嗳气、恶 心等症状。在中医范畴内,功能性腹胀多由脾胃虚弱、肝气郁结、饮食不节等原 因引起。本次演示将介绍功能性腹胀的中医诊疗方法,包括辨证论治、中成药治 疗、针灸推拿等,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一、概述
功能性腹胀是指无器质性病变的腹胀,发病率较高。在中医理论中,功能性 腹胀多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关。患者常出现胃脘胀痛、痞满不适、嗳气频繁等症状, 严重者可影响进食和日常生活。
二、中医诊疗方法
1、辨证论治
中医认为功能性腹胀的病因有脾胃虚弱、肝气郁结、饮食不节等。根据不同 的病因和症状,可采用理气、活血、健脾、消导等治疗方法进行辨证论治。
二、功能性腹泻诊断标准
1、排除其他可能病因:功能性腹泻的诊断需首先排除感染、炎症、肿瘤等 可能引起腹泻的病因。患者需进行相关检查,如大便常规、血常规、结肠镜等, 以排除其他可能的病因。
2、病史调查: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腹泻的起因、持续时间、症状、 家族史等,以评估患者的病情。
3、体格检查: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 体征,以及腹部检查,以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
2、气滞血瘀:情志失调、外邪侵袭等因素导致气滞血瘀,瘀血阻滞胰腺血 脉,气血不通,诱发胰腺炎。
腹胀中西医治疗详解
![腹胀中西医治疗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b9dc253b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03.png)
腹胀中西医治疗详解腹胀中西医治疗详解常见的消化系统症状。
可以是一种主观上的感觉,感到腹部的一部分或全腹部胀满;也可以是一种客观上的检查所见,发现腹部一部分或全腹部膨隆。
腹胀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症状,引起腹胀的原因主要见于胃肠道胀气、各种原因所致的腹水、腹腔肿瘤等。
正常人胃肠道内可有少量气体,约150毫升(ml)左右,当咽入胃内空气过多或因消化吸收功能不良时,胃肠道内产气过多,而肠道内的气体又不能从肛门排出体外,则可导致腹胀。
临床上常见的引起胃肠道胀气的疾病有吞气症、急性胃扩张、幽门梗阻、肠梗阻、肠麻痹、顽固性便秘、肝胆疾病及某些全身性疾病。
腹胀 - 疾病概述腹胀腹胀(abdominaldistention)即腹部膨胀可由于肠腔腹腔内积气、积液腹内巨大肿物或腹肌无力引起,小儿腹胀多以气胀最为多见。
流行病学:为儿科常见症状之一,可由多种病因引起,常为多种疾病的首发症状。
腹胀就是腹部膨隆。
正常情况下小儿饭后会有腹部膨胀,饥饿时会腹部空瘪。
如果腹部持续膨胀不瘪,且腹壁有张力,即可认为腹胀。
引起腹部膨隆有下列原因:(1)消化道内积有大量气体或液体。
(2)腹腔内积有过多气体或液体。
(3)腹内有较大囊性肿物或实性肿物。
(4)腹肌无力。
腹胀 - 疾病病因腹胀一般肠道内气体主要来源于咽下的气体及消化道内产生的气体(特别是细菌发酵产气),肠道内液体的来源有唾液胃液、胆汁、胰液、小肠液等,健康人这些液体和气体经过正常消化过程均能重吸收或部分排出。
发生肠内积气积液主要有3种情况:机械性肠梗阻、功能性肠淤张(麻痹性肠梗阻)、腹腔积液,引起腹胀的病因大致可分为以下6种:1.胃肠道疾病(1)胃部疾病:常见于慢性胃炎、胃溃疡、胃下垂、胃扩张及幽门梗阻等;(2)肠道疾病:常见于肠结核、痢疾、肠梗阻及习惯性便秘等;(3)其他:胃肠神经官能症;2.肝胆与胰腺疾病,如急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及胰腺炎等;3.腹膜疾病常见于急性腹膜炎、结核性腹膜炎等;4.心血管疾病常见于心力衰竭、肠系膜动脉硬化症、肠系膜动脉梗死等,心绞痛和心律失常亦可反射性地引起腹胀;5.急性感染性疾病如败血症、重症肺炎及伤寒等;腹胀6.其他可见于手术后肠麻痹、肺气肿、哮喘病、低钾血症、吸收不良综合征、脊髓病变药物反应、慢性盆腔炎、附件炎、结缔组织疾病及甲减等;发病机制:1.机械性肠梗阻近端肠管内的气体及液体重吸收和排出受到障碍肠管内细菌因肠内环境的改变产生大量气体,而出现腹胀,B超钡灌肠、X线立位照片或透视检查可见小肠内有多个液平面及瘪缩的结肠即可确诊;2.功能性肠瘀胀(麻痹性肠梗阻) 主因肠道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使消化道蠕动功能失调如全身重症感染、败血症肺炎脑炎、毒血症或中毒性休克等,引起微循环障碍,胃肠道首先缺血缺氧以致扩张无力而腹胀腹膜炎与腹部损伤(包括手术损伤)后产生肠麻痹气体吸收障碍亦可引起腹胀特别以结肠胀气为主,B超检查、钡灌肠可见结肠充气扩张;3.腹腔积液腹水引起的腹胀多由于血浆蛋白低下肝硬化,充血性心力衰竭、门静脉高压腹腔炎症或肿瘤所致。
【偏方】功能性腹胀及术后腹胀效验良方
![【偏方】功能性腹胀及术后腹胀效验良方](https://img.taocdn.com/s3/m/8733707d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7f.png)
【偏方】功能性腹胀及术后腹胀效验良方腹胀是指胃脘及胃脘以下的整个腹部胀满的一种症状。
现代医学急、慢性胃肠炎,胃肠神经官能症,消化不良,肠梗阻,肝胆疾病,腹腔手术后多出现腹胀。
中医学认为,本病多与饮食失调、起居无节,湿阻气滞、脾胃虚弱以及瘀血阻滞经脉等因素引起。
临床可见腹部胀大,叩之如鼓,伴有食欲不振,纳呆饱闷,嗳腐吞酸,恶心呕吐等症。
方一足三里敷贴【主治】:手术后腹胀,肠鸣音减弱,排除肠梗阻。
【方药】:大黄、木香、桃仁各9g,牵牛子、赤芍各6g,冰片3g。
【制用法】:上药研成细末,用香油调成稠糊状,以不流淌为度,外敷双侧足三里,以塑料薄膜封包外固定。
每8小时更换1次,3次为1疗程。
【编按】:中医认为,手术刺激可使气血瘀滞,胃肠通降功能失常,导致腹胀。
根据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的理论,治疗应以理气通腑除胀为主。
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合穴,合治内腑,是治疗肠胃疾病的主要腧穴,具有双向调节胃肠功能的作用。
敷贴药中大黄、牵牛子苦寒沉降,通里除胀;木香辛行苦降,善行胃肠之滞气;桃仁、赤芍活血化瘀以利行气除胀;冰片清凉透达,通经活络,助药物渗透吸收;香油清香走窜,促使诸药合力经穴位由表入里,通过经络气血的运行作用,直达病所,从而达到治疗腹胀的目的。
126例腹胀患者敷药后24小时内显效98例,有效2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5.24%。
显效98例中有2例出现缓泻;无效6例中有4例伴有低血钾,2例并发腹膜炎。
实践证明,本疗法简便易行;疗效确实可靠,符合外科术后用药原则,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方二莱菔子烫熨腹部【主治】:腹胀【制用法】:在常规治疗原发病与常规护理的同时,用中药莱菔子500g,放在铁锅里炒热至70℃后,放置于15cm×15cm布袋,袋口扎紧。
然后根据病人的情况,备好屏风遮挡(冬天应注意保暖),护士协助病人充分暴露腹部,然后把布袋放置于病人的中脘处,先顺时针沿脐周旋转反复熨烫致腹部皮肤潮红;再逆时针方向沿脐周旋转反复熨烫致腹部皮肤潮红;接着把布袋放于上脘部,从上至下至气海穴,再从下至上反复熨烫;最后将布袋放于升结肠处沿横结肠、乙状结肠、降结肠、直肠方向,从上至下反复熨烫;如果袋内的药物温度下降变凉,则需再次加热后,继续熨烫致使病人出现肛门排气,感觉腹胀减轻后方可停止。
【《腹部胀气,肠鸣,肠腹水》】腹胀顽疾~~经方(厚朴七物汤)
![【《腹部胀气,肠鸣,肠腹水》】腹胀顽疾~~经方(厚朴七物汤)](https://img.taocdn.com/s3/m/f7ee5500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8c.png)
【《腹部胀气,肠鸣,肠腹水》】腹胀顽疾~~经方(厚朴七物汤)神农山庄群经方医案讲解许家栋经典经方发布于2014年12月4日 09:33神农群医案讲解,应众博友要求,发一篇完整医案,以飨读者,多谢各位厚爱。
神农山庄,但渡有缘,勿论马云马甲,汉唐故城,听经闻法,且看经典经方。
想必大家都知道,我们有一种临床医案解伤寒的讲课模式。
今晚就把我们学习群的一节课堂搬到大家面前,大家看医案后先出方。
迟玉萍,女,39岁。
初诊日期:2014年4月23日。
主诉:腹胀五年,加重半年。
病史简要:患者腹胀五年,伴有气串至肢体疼痛,揉按腹部或肢体即嗳气成串。
刻诊:腹胀,气串至肢体即疼痛难受,阴雨天上肢尤不适,捶按肢体或腹部即嗳气连连成串,时有肠鸣,饮食不慎易呕吐。
无口干口苦,饮纳可,大便干燥,一日一行,溲可。
唇略燥,下睑半红半白,面黑晦暗不华。
身无怕风怕冷,时阵汗,汗后不凉。
偶觉肢体凉,扪之手腿不凉。
月经周期三十四五天,经期二三日,经色可,量偏少,无块,时经期头痛身痛,无腰腹痛。
舌脉:脉沉弦滑尺微浮,舌淡红嫰胖质厚苔黄白浮腻。
六病辨证:太阳阳明合病。
处方:厚朴七物汤桂枝12 炙甘草18 生姜30 大枣20 厚朴48 枳壳60 大黄18水煎服四剂。
二诊:效极佳,药后诸症皆愈,已无不适,故而停药多日始来复诊。
已不腹胀,已不气串肢体疼痛难受,已不嗳气呕吐,已无肠鸣,大便已不干燥,正值经期,已不头痛身痛,月经量尚偏少,已无汗,补诉未治疗前上臂有透风感,今已无。
脉沉弦,舌淡红嫩苔薄滑。
原方续进四剂,巩固疗效。
经方医案,功夫在于解案,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不但要看到良效,而且要知道为什么良效。
法度在哪里,这个案经不经得起辩。
经不经得起重复,这才是最重要的。
下面我们解一下。
按语:辨证思路:患者腹胀嗳气,伴有大便虽硬而日一行,这是阳明里位气结所致,若是燥烦满实大便难俱备之阳明腑实证,则不但大便质地异常大便硬还往往伴有“不大便六七日”等大便时间的改变的。
【中医养生】中医解决肚子胀气的方法
![【中医养生】中医解决肚子胀气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adc7535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23.png)
【中医养生】中医解决肚子胀气的方法
中医常用五种处理方式
1、寒湿内聚
腹部胀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大便泄泻,或脘腹疼痛、口渴不欲饮、肢体倦怠。
可用胃苓汤与厚朴温中汤来温化寒湿。
2、脾胃虚寒
排气不臭,腹中满胀,喜暖喜按,或进热食热饮较舒服,食欲减退、神疲乏力。
可用理中汤加减来温补脾胃。
3、湿热蕴结
腹胀恶心、心中烦闷、口渴不欲多饮、时时汗出、大便溏泄味臭、排气亦臭、肛门灼热、小便短赤。
可用王氏连朴饮加减来化湿清热。
4、宿食停滞
腹满胀痛、嗳腐吞酸、见食物觉恶心、大便泄泻味臭并含有不消化食物、排气有腐臭味。
可用保和丸加减来消食导滞。
5、实热内结
腹满或硬痛、大便秘结、口干舌燥。
可用承气汤加减来泻下热结。
腹胀的辨证及治疗
![腹胀的辨证及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8c34fe3c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61.png)
腹胀的辨证及治疗杨连【摘要】腹胀是临床常见疾病,中医治疗要辨证施治,先辨虚实,再辨寒热。
治疗上以通肠腑,调理脾胃功能为主。
笔者分析了腹胀的病机、辨证方法及治法体会。
腹胀是临床常见病证,中医称之为“胀满”、“痞满”,多发于慢性浅表性胃炎、肝硬化腹水、肠梗阻、各种腹部术后等[1]。
中医治疗腹胀满病有丰富的历史积淀,有独特的优势,而且疗效确切,只要正确辨证,见效明显。
【关键词】腹胀;虚实;寒热;辨证【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9)05-243-021 腹胀满病的病因《素问》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素问·灵兰秘典论》云:“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素问·经脉别论》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
胃是受纳水谷和腐熟水谷的器官。
脾是运化水谷,吸收水谷精微的器官。
脾胃相为表里,为后天之本,营卫气血生化之源,位居中焦而为气机升降之轴,脾胃有纳运水谷,升清降浊,主气统血等生理功能。
外感六淫之邪、饮食不节,冷热不均均会影响津气正常升降出入,引起胃肠功能紊乱,清浊相混,气留血涩,湿气内停,遂成胀满。
《灵枢·胀论》曰:“营卫留止,寒气逆上,真邪相攻,两气相搏,乃合为胀。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浊气在上,则生瞋胀。
”《六元正纪论》1云:太阴所至为中满。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土。
脾乃阴中之太阴,同湿土之化,脾湿有余,腹满食不化。
天为阳、为热,主运化,地为阴,为湿,主长养。
无阳则阴不能生化,故云脏寒生满病。
所以说脾胃疾病是腹胀的根本所在。
《灵枢·胀论》曰:“营卫留止,寒气逆上,真邪相攻,两气相搏,乃合为胀。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浊气在上,则生瞋胀。
”对腹胀满病而言,基本病理是脾失健运,湿凝气阻。
寒湿、湿热困脾可引起腹胀满,积食可致纳运障碍,气机阻滞,升降升调,也可引起腹胀满,脾虚、中气下陷则无力推动气行,因虚而滞,也可导致腹胀满。
中医药综合治疗顽固性腹胀验案一则
![中医药综合治疗顽固性腹胀验案一则](https://img.taocdn.com/s3/m/46f45ce1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18.png)
2021年12月 第27期护理研究中医药综合治疗顽固性腹胀验案一则申健,周正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 300000【摘要】“5D治疗”是周师在日常诊疗中的常用方法,以中医整体观为基础,运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或治病手段、理法,取得患者合作,将治疗与调养于一体,拓宽临床诊疗的思路。
本例SMAS求医日久,周师辨证凿凿,杂合以治,效如桴鼓。
【关键词】顽固性腹胀;异功散;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中图分类号]R2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27-0251-02腹胀是常见的临床症状,系指腹部肿胀(膨胀)的主观感觉;也可指腹腔充满,腹压或腹壁张力增加,或过多气体的感觉;可以发生在部分腹部或全腹部,常有腹部隆起。
像很多其他腹部症状一样,腹胀也可能是一异质性的症状,由不同的病理生理学机制联合产生,每个病人中是不同的[1]。
现代医学多以对症处理,缺乏特异性,效果欠佳。
近随师侍诊期间,遇一患者顽固上腹胀3年余,加重7月,周师禀《素问·异法方宜论》:“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体也。
”以辨证论治为前提,运用“5D治疗”3个月疗效显著,病案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1 病例介绍俞某,女,33岁,2020年8月3日初诊。
患者主因“上腹胀3年”前来就诊,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胀,未予重视,7月前无明显诱因上腹胀加重,遂就诊于我院消化科门诊,查电子胃镜示:Barrett食管?慢性胃炎。
予: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20 mg Qd及口服中药汤剂治疗,未见明显改善,之后三月余多次就诊于我院门诊,服中药汤剂近百剂,症状未有明显改善,遂求诊于周师。
刻下症见:上腹胀满,餐后加重伴恶心,无呕吐,口干口苦,无反酸烧心,咽部不适,偶有嗳气,纳差,寐欠安,大便干,3日1行,小便调,L mp:月经未来潮5月余,育1女,未怀孕,身高160 cm,体重39 kg,BMI:15.2,近7月体重下降6kg。
郝万山:虚实及虚中夹实的腹胀满经方治疗腹胀临证体会
![郝万山:虚实及虚中夹实的腹胀满经方治疗腹胀临证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39d53336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85.png)
郝万山:虚实及虚中夹实的腹胀满经方治疗腹胀临证体会一、郝万山:虚、实及虚中夹实的腹胀满《伤寒论》第66条: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
脾虚气滞腹满证。
证侯,最初的时候,由于脾气脾阳不足,运化失司,运化失司以后导致水湿内留,湿聚为痰,已经产生了有形的痰湿之邪,所以痰湿阻滞,气机不畅,就导致了腹满。
1、虚中夹实的腹胀满证侯是上午轻下午重,时满时减。
尤其是傍晚前后比较重,到了傍晚前后,肚子胀满,叩之如鼓,甚至晚饭都吃不下去,第二天睡一宿觉,早晨起来肚子又瘪瘪的。
胀满发作的时候不喜温按。
病本以虚,脾气虚、脾阳虚,运化失司,水湿内留,湿聚为痰以后,有形的痰湿之邪阻滞,导致腹满,这种腹满是一个虚中夹实的证侯。
舌比较胖,边有齿痕,这是脾阳虚、脾气虚的一种特征,舌也比较淡,苔比较厚腻。
提示痰湿内盛、壅滞气机。
厚姜半甘参汤:厚朴半斤,生姜半斤,半夏半升,甘草二两,人参一两。
以水一斗2000毫升,煮取三升600毫升,每次服一升200毫升,日三服。
厚朴半斤姜半斤,一参二草也须分,半夏半升善除满,脾虚腹胀此方真。
厚朴20g、生姜15克、半夏15克,甘草6克,党参6克。
7付药厚姜半甘参汤:治疗脾虚痰湿阻滞,虚中夹实腹满的一张很好的方子。
脐周胀满,大腹胀满,脾主大腹,治疗的是脾虚腹胀,而不是胃虚胃脘腹胀。
胃脘胀满:《金贵要略》橘枳姜汤:橘皮 12克、枳实 3克、生姜6克。
2、虚证的腹胀满证侯是喜温喜按;腹满按之不痛为虚。
得温得按则缓解。
喜温喜按,时满时减,有时候胀,有时候不胀。
如果一个肚子胀的病人,拿热水带捂一捂,很快缓解了;趴在床上肚子下垫一个枕头,压一压很快缓解了,这就是一个典型的虚性的腹满。
《伤寒论》云: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立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
这种虚性的腹满,用理中汤一类的方子,温中补虚。
人参、干姜、灸甘草、白术各三两。
腹满者,加附子一枚。
老中医治疗脘腹胀满的案例
![老中医治疗脘腹胀满的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b601cbfc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57.png)
老中医治疗脘腹胀满的案例脘腹胀满是指腹部感觉胀满、饱胀,常伴有腹胀痛、嗳气、恶心等症状。
这种症状在中医中归属于脾胃失调,常见于饮食不规律、情绪波动、运动不足等原因。
下面列举了10个老中医治疗脘腹胀满的案例,供大家参考。
1. 案例一:王女士,35岁,因脘腹胀满、食欲不佳、大便稀溏等症状就诊。
经老中医辨证论治,诊断为脾胃虚弱。
采用补脾健胃的方法,用草药调理脾胃功能,同时指导调整饮食结构,适量增加运动,症状逐渐改善。
2. 案例二:李先生,45岁,多年来患有脘腹胀满、消化不良等症状。
经老中医综合辨证,认为是湿热蕴结所致。
采用清热利湿的中药治疗,同时注意饮食调理,避免辛辣油腻食物,症状逐渐减轻。
3. 案例三:张先生,50岁,脘腹胀满、嗳气、饮食不香等症状已有数月。
老中医辨证为胃气郁滞,采用理气健脾的中药治疗,同时指导张先生调整饮食习惯,注意细嚼慢咽,避免暴饮暴食,症状逐渐好转。
4. 案例四:刘女士,30岁,脘腹胀满、便秘已有半年,经常感觉肠胃不舒服。
老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采用活血化瘀的中药治疗,同时指导刘女士改善生活习惯,增加运动量,症状明显改善。
5. 案例五:赵先生,40岁,脘腹胀满、口苦、口干等症状已有数月,经常感觉食欲不振。
经老中医辨证为湿热内蕴,采用清热利湿的中药治疗,同时建议赵先生注意饮食调理,避免辛辣刺激食物,症状有所缓解。
6. 案例六:王先生,50岁,脘腹胀满、嗳气、反酸等症状已有数年,经常感觉胃部不适。
老中医辨证为胃火上炎,采用清热降火的中药治疗,同时指导王先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烟酒刺激,症状明显改善。
7. 案例七:杨女士,35岁,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大便不畅等症状已有数月,经常感觉肠胃不适。
老中医辨证为脾虚湿阻,采用健脾利湿的中药治疗,同时指导杨女士调整饮食习惯,多食用易消化的食物,症状有所缓解。
8. 案例八:陈先生,50岁,脘腹胀满、嗳气、恶心等症状已有数年,经常感觉胃部不适。
经老中医辨证为痰湿阻滞,采用化痰祛湿的中药治疗,同时指导陈先生调整饮食结构,避免油腻食物,症状逐渐减轻。
腹胀分五型,中药巧调理
![腹胀分五型,中药巧调理](https://img.taocdn.com/s3/m/f9b55dba6bd97f192379e958.png)
YangSheng ·READING养生不求人做成胶囊剂型的药物,可不能随随便便掰开服用。
前不久,有位患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人,因带状疱疹神经痛前来就诊,医生给他开了普瑞巴林胶囊、塞来昔布胶囊和盐酸度洛西汀肠溶胶囊。
由于老人病情较重,只能吃粥,吞咽胶囊比较困难,家属便将胶囊拆开,将药粉拌到粥里给老人服用。
第二天用这种方式再次服药,老人睡着后却怎么也叫不醒,整整昏睡了三天,家人急得火烧火燎的。
药物制作成胶囊,主要因为3点原因:1.掩盖某些药物的苦味和异味;2.提高某些药物的稳定性,如对光、湿、热不稳定的药物;3.减少某些药物对胃部的刺激,如肠溶胶囊等。
因此,一般情况下,胶囊应使用温开水整粒吞服,不建议掰开服用。
遇到吞咽困难、不能整粒吞服的患者,应视药品情况而定。
常见的胶囊剂主要有如下几种:1.普通胶囊:这类药物的胶囊主要是为了分剂量,以及便于服用,故可以掰开服用,如诺氟沙星胶囊。
◎文/刘春霞(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增城院区药剂科主任)腹胀、腹痛,估计每个人都体验过,这些症状有时候过段时间就自行缓解,有时却会反复发作。
此时,可以选用一些中成药来缓解。
与其他病证的治疗原则一样,中药缓解腹泻需要辨证论治,也就是说,需要根据不同证型、不同体质区别对待。
常见的腹胀腹痛,可分为以下5种:1.“吃多了撑的”型。
这种易发生在节日期间,亲朋聚会大鱼大肉,人们容易吃多、吃撑,出现腹胀,食积是腹胀、腹痛的常见证型之一。
这类患者,可选用保和丸、健胃消食片或大山楂丸等。
其中,保和丸能够消食和胃,对于食积停滞引起的腹胀导滞腹痛效果不错。
2.“吃坏肚子”型。
除了食积,吃坏肚子也是常见的,有些腹胀、腹痛的患者,会同时出现恶心、呕吐和发烧的情况,也就是俗称的急性胃肠炎或胃肠感冒。
这种患者,可选用藿香正气水、保济丸等中成药。
3.“乏力食欲差”型。
有些慢性的腹胀、腹痛,持续很长时间,同时伴有比较明显的乏力、没精神和食欲差。
从中医角度看,脾胃虚弱是主要原因。
治疗腹胀的中药秘方白术厚朴汤的中药方剂
![治疗腹胀的中药秘方白术厚朴汤的中药方剂](https://img.taocdn.com/s3/m/4c639a5b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3c.png)
治疗腹胀的中药秘方白术厚朴汤的中药方剂
腹胀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症状,常伴有恶心、嗳气、打嗝、肚子胀等。
那么,腹胀怎么办?
治疗腹胀的中药秘方白术厚朴汤的中药方剂
处方
白术3两,厚朴(姜炒)3两,半夏(汤洗)3两,桂心3两,藿香3两,青皮3两,干姜(炮)半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
上锉散。
功能主治
脾虚风冷所伤,心腹胀满疼痛,四肢筋骨重弱,肌肉瞤动酸(疒斯),善怒,霍乱吐泻;或胸胁暴痛,下引小腹,善太息,食少失味。
用法用量
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3片,大枣1枚,煎7分,去滓,食前服。
摘录
《三因》卷五。
腹胀的分类
一、气滞作胀
患者自觉上腹部胀满堵塞,连及肝区和后背,甚则因胀致痛,每因生气或情志刺激诱发或加重,伴有烦躁易怒,恶心呕吐,食少嗳气,
甚至吞酸等。
治以疏达肝气、和胃降逆。
二、脾虚腹胀
肝炎日久,长期食欲不振,食少腹胀,食后加重,伴有四肢倦怠乏力,少气懒言,大便干稀不调、小腹重坠、四肢不温或有轻度水肿。
治以健脾消胀、升清降浊。
三、血瘀腹胀
病人小腹部持续性胀满,昼轻夜重,形体消瘦,面色苍白,指甲青紫、微血管怒张,舌绛脉涩。
查体可见肝脾肿大,腹壁静脉曲张等。
四、湿热腹胀
胃脘少腹胀满,甚至满腹胀,持续不能缓解,多吃油腻则更甚,伴有烦躁,口渴不想喝水,头晕不清、恶心、厌油腻,大便粘滞不爽,放屁恶臭、小便黄赤等。
治以利湿为主,兼以清热、调肠理气。
另外还有脾胃虚寒腹胀、食积腹胀,临床辩证应分清气血虚实寒热,不能一见腹胀就理气,才能收到好的疗效。
脾胃综合症的治疗方案
![脾胃综合症的治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fd7582e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27.png)
一、引言脾胃综合症,又称脾胃虚弱综合症,是指由于脾胃功能失调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如食欲不振、腹胀、腹痛、腹泻、便秘等。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失调会影响人体整体的生理功能。
针对脾胃综合症,以下提供一套综合治疗方案,旨在恢复脾胃功能,改善症状。
二、中医治疗1. 中药治疗(1)辨证施治:根据患者具体症状,进行中医辨证施治。
以下为常见证型及对应的中药方剂:①脾胃气虚:面色苍白,精神疲倦,食欲不振,腹胀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
方剂:四君子汤加减。
②脾胃湿热:口苦口黏,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大便黏腻,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方剂: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
③脾胃阴虚:口干咽燥,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
方剂:六味地黄丸加减。
④脾胃血瘀:面色晦暗,脘腹胀满,刺痛不移,舌紫暗或有瘀斑,脉涩。
方剂:血府逐瘀汤加减。
(2)中成药:在中医师的指导下,可选用以下中成药辅助治疗:①健脾丸:适用于脾胃气虚型患者。
②香砂六君子丸:适用于脾胃湿热型患者。
③参苓白术散:适用于脾胃气虚型患者。
2. 针灸治疗(1)穴位选择:脾胃综合症的治疗穴位主要包括足三里、中脘、脾俞、胃俞等。
(2)操作方法:采用针刺、艾灸等方法,每日1次,每次30分钟。
3. 推拿按摩(1)穴位:足三里、中脘、脾俞、胃俞等。
(2)操作方法:采用按、揉、推、摩等方法,每日1次,每次30分钟。
三、西医治疗1. 药物治疗(1)抗感染药物:如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等,针对感染性脾胃综合症。
(2)消化酶:如胃蛋白酶、胰酶等,改善消化功能。
(3)止吐药物:如多潘立酮、昂丹司琼等,用于治疗恶心、呕吐症状。
2. 营养支持(1)饮食调整: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如少食多餐、清淡易消化食物等。
(2)营养补充:针对营养不良患者,可适当补充营养素,如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
四、康复护理1. 休息: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2. 饮食: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胀满(功能性腹胀)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胃肠病学》(李乾构主编,科学出版社,1993年)。
(1)主症:脘腹胀满,腹部外形胀大而触之无积聚、痞块;或虽自感胀满而腹部不大,触之无积聚、痞块。
次症:可伴有肠鸣、矢气、大便不调、嗳气、纳差、畏食、腹痛等胃肠道症状。
(2)发病季节:无明显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3)发病特征:多缓慢起病,或轻或重,根据虚实寒热之不同,而有相应的脉症表现。
具备主症,参考次症以及第(2)、(3),即可诊断为腹胀满。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罗马III功能性胃肠病》(DouglasA.Drossman主编,科学出版社,2008年)。
必须包括下列2项:
(1)3个月内至少每月有3天反复出现腹胀感或肉眼可见的腹部膨胀。
(2)没有足够的证据诊断功能性消化不良(FD)、肠易激综合征(IBS)或其它功能性胃肠疾病。
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满足以上标准。
(二)证候诊断
1.肝郁气滞证:脘腹胀闷,连及两胁,每于情志不畅时加重,善太息,嗳气频作。
舌质淡红,脉弦。
2.脾胃湿热证:脘腹胀闷,口干口苦,肢体困重,食少纳呆,小便短赤,大便粘涩不爽。
舌质红,舌苔黄厚腻,脉弦滑或滑数。
3.脾虚湿阻证:脘腹胀满,食少纳呆,口渴不欲多饮,便溏不爽。
舌质淡舌体胖大,舌苔白厚或白腻,脉滑或脉沉滑。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肝郁气滞证
治法:疏肝解郁,行气导滞。
推荐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柴胡、黄芩、白芍、香附、藿香、枳实、白术、旋覆花、代赭石、甘草等。
中成药:逍遥丸、四磨汤等。
2.脾胃湿热证
治法:清热祛湿,理气消胀。
推荐方药:半夏泻心汤加减。
黄芩、黄连、金钱草、半夏、茯苓、生白术、陈皮、香附、枳壳、焦槟榔等。
中成药:枳实导滞丸等。
3.脾虚湿阻证
治法:健脾益气,化湿和中。
推荐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
生白术、茯苓、生薏苡仁、炒白扁豆、枳实、厚朴、砂仁、党参、藿香、香附等。
中成药:参苓白术丸、香砂六君子丸等。
(二)特色疗法
根据情况选择以下1~2种特色疗法配合口服中药治疗。
1.敷脐治疗
(1)肝郁气滞证:香附、青皮、木香。
(2)脾胃湿热证:黄连、豆蔻、厚朴。
(3)脾虚湿阻证:砂仁、公丁香、白术。
操作方法:研末醋调,制成厚约0.5cm、直径约1.5cm左右的糊状药饼,敷于肚脐(神阙穴)上,再覆以纱布敷料,8小时后去除,每日一次,5天为一疗程。
脾虚湿阻证可先施艾灸,再用药敷脐。
艾灸方法:先在肚脐周围铺上约0.5cm厚的脱脂棉层,取药粉末适量,填充肚脐,上放置一直径约3cm、厚度约1mm姜片,再取艾绒适量,做成直径约2cm 的艾柱,置于姜片之上,点燃,行隔姜灸。
时间约30分钟,以局部出现红晕为度,清理肚脐,隔日一次。
注意事项:
(1)对醋皮肤过敏者可尝试采用水调治疗。
(2)腹部皮肤损害或皮肤易过敏者慎用此法。
(3)敷贴时间不宜延长,防止过敏或感染。
(4)敷脐隔姜灸时注意肚脐周围厚敷脱脂棉,谨防烫伤。
2.针刺治疗
主穴:天枢、大横、足三里、中脘、内关、关元、气海。
配穴:肝郁气滞证加双侧太冲、膻中。
脾胃湿热证加内庭、曲池、丰隆。
脾虚湿阻证加脾俞、太白、阴陵泉、三阴交。
操作方法:取以上主穴,随证选2~3个配穴,肝郁气滞证、脾胃湿热证用毫针进行中强刺激,脾虚湿阻证用毫针进行中弱刺激,留针10~20分钟,每5分钟行针一次,每日针刺一次。
也可用电针进行针刺。
注意事项:(1)治疗前应严格消毒,防止局部皮肤感染。
(2)选择舒适体位施针,避免在疲劳、饥饿状态下施针。
(3)全身性皮肤病患者不宜采用此法。
3.耳穴压豆治疗
主穴:脾、三焦、交感、皮质下、腹。
配穴:肝郁气滞证加肝、胸、结节。
脾胃湿热证加胃、艇中、耳背脾。
脾虚湿阻证加肺、膀胱、小肠。
操作方法:取以上主穴,随证选1~2个配穴,用王不留行豆贴压,行点压手法,中弱刺激,保留24小时。
每次取一侧耳穴,左右耳交替,7天为一疗程。
注意事项:(1)治疗前严格消毒,防止耳廓感染。
(2)耳廓冻伤或有炎症或病人在疲劳、饥饿状态时不宜用此法。
(3)治疗期间嘱病人每天按压数次,以加强刺激。
(4)夏季留针时间可适当缩短,防止过敏或感染。
(四)健康指导
1.生活起居:适当活动,以散步、慢跑为主。
2.饮食调理:改变不良饮食习惯,食至七分饱即止,清淡低脂饮食,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等富维生素、纤维素的食物,减少肉类、脂肪类、豆类及甜食食物摄入,避免进食辛辣油炸之品,忌烟酒。
3.情志调摄:调节情志,保持心情舒畅。
三、疗效评价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制定。
尼莫地平法计算公式:(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一)评价标准
1.症状疗效标准
临床痊愈:症状消失,积分减少≥95%;
显效:症状明显减轻,积分减少≥70%;
有效:症状减轻,积分减少≥30%;
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积分减少不足30%。
2.腹围疗效标准
显效:腹胀缓解伴腹围减少≥2cm;
有效:腹胀缓解伴腹围减少0.5cm~2cm;
无效:腹胀伴腹围无明显变化或腹胀伴腹围增加。
3.生活质量评定标准
显效:量表积分减少≥50%;
有效:量表积分减少<50%;
无效:量表积分无明显变化,或积分增加。
(二)评价方法
1.症状评价方法
对腹胀、肠鸣、矢气、大便不调、纳差、嗳气6个主要症状从严重程度、发作频率两个维度分别进行评价,所有症状两个维度的分数总和即为症状积分,评价时限为2周。
评分表参照胃肠症状评分(GSRS)法以及尼平消化不良指数(Nepean Dyspepsia Index NDI)症状评分系统制定。
腹胀满(功能性腹胀)症状评分表
主要症状严重程度
0分=无症状
1分=空闲安静时可感觉到症状存在
2分=症状持续存在,但不影响日常生活工作
3分=症状持续存在,影响日常生活工作
4分=症状持续存在,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工
作,难以忍受发作频率
0分=没有
1分=1~4天/两周2分=5~8天/两周3分=9~12天/两周4分=(几乎)每天
腹胀
肠鸣
矢气
大便不调
纳差
嗳气
3.生活质量评定方法
本量表根据功能性消化不良生存质量量表(FDDQL)制定,采用自评表方式
4.评价时点
(1)第0天——治疗前①症状评价②腹围测量③生活质量评价;(2)第21天——治疗结束①症状评价②腹围测量③生活质量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