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科学第一单元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abb5dd2eeefdc8d376ee32ae.png)
10、一些物体的温度,太阳表面温度:约6000℃; 地核温度:约5000℃;
钢水的温度:约1500-1800℃;木柴温度:约250℃;
南极平均气温:约零下25℃;月球背面温度:约零下180℃。1Leabharlann 、我国三大火炉城市:武汉、重庆、南京
③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④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
⑤读数时不能够离开被测液体。
5、温度计所能够测试的温度范围,称为温度计的量程。
6、同一时间不同地方的气温不同 ,同一地点不同的时间气温先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 。
7、在气象站,通常把气温计放在百叶箱里,可免受太阳的直射,避免江水、强风影响。
8、大多数人的正常体温在37℃左右,体温计在用之前甩一下,是因为体温计下端有细管,水银热胀后显示的是上一次测量的温度。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
一、冷与热、温度计
1、人们可以通过手等器官来感觉物体的冷热。这些感觉不可靠。
2、人们用温度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要准确知道温度需要用温度计来测量。
3、温度的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记作℃,常用的温度计有体温计和气温计等。
4、温度计测水温时要注意:
①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②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壁;
义务教育教科书 四年级 科学 上册 知识点
![义务教育教科书 四年级 科学 上册 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f6fd91da1c7aa00b52acbe6.png)
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动物王国1、蚂蚁:像蚂蚁、蝴蝶、蝗虫这样的动物属于昆虫。
昆虫的共同特征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说出蚂蚁的身体分为几部分,每部分长着什么,就是在描述。
2、鱼的身体分为头、躯干、尾三部分。
像鲫鱼、草鱼这样的动物属于鱼类。
鱼类的共同特征是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覆盖着鳞片、有鳍,用鳃呼吸。
鱼类用腮呼吸,而鲸用肺呼吸,由此可以推出鲸不属于鱼类,就是在推理。
3、鸟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与它们和谐相处。
像鹦鹉、啄木鸟、猫头鹰、鸡这样的动物属于鸟类。
鸟类的共同特征是身体的表面有羽毛、有喙,卵生。
4、哺乳动物:像猫、兔这样的动物属于哺乳动物。
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是身体表面有毛,胎生,哺乳。
5、每年的4月8日是国际珍稀动物保护日。
我国的珍惜动物有大熊猫、华南虎、朱鹮、白头叶猴、金丝猴、白鱀豚、扬子鳄。
珍惜动物灭绝的原因:1、生存环境发生变化;2、动物的繁殖能力下降,适应环境的能力减退。
我国保护珍惜动物的措施:1、立法: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对珍贵、濒危的野生动物实行重点保护;2、建立自然保护区;3、人工繁育。
中国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较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濒危动物种类较多的国家。
第二单元:冷与热6、那杯水热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温度计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要根据被测物体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我们常用的温度计是摄氏温度计,它的计量单位是“摄氏度”,用℃表示。
怎样测量水的温度?(1)用手拿着水温计的上部。
(2)将水温计的玻璃泡完全浸在水中,不要接触容器底和壁。
(3)等水温计内的液柱静止后,读出温度。
(4)读数时,水温计不能拿出睡眠,视线要与液柱顶端向平。
7、温度计的秘密:一般情况下,液体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收缩。
这就是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根据水、醋、果汁等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推出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就是在推理。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27b4003d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1d.png)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整
理
1. 科学实验方法
- 科学实验的步骤: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观察结果、得出结论。
- 实验要素: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实验器材、实验步骤。
2. 科学观察
- 观察是获取科学知识的重要方法。
- 观察要点:时间、地点、对象、方法、结果。
- 观察记录方法:数量、形状、颜色、大小、质地、重量等。
3. 物体的性质和变化
- 物体的性质:颜色、形状、大小、硬度、重量、透明度等。
- 物体的变化:分解、合成、蒸发、溶解等。
4. 运动与力
- 运动: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往返运动、旋转运动等。
- 力:推力、拉力、支持力、摩擦力等。
- 力的作用方式:直接作用、间接作用、远距离作用等。
5. 水的常见形态和性质
- 水的常见形态:液体、固体、气体。
- 水的性质:透明、无色、可溶解、具有表面张力等。
6. 植物的结构和生长
- 植物的结构:根、茎、叶、花、果实等。
- 植物的生长过程:播种、发芽、生长、结果、繁殖等。
7. 动物的特征和生长发育
- 动物的特征:体形、皮毛、体温、动作等。
- 动物的生长发育:出生、生长、发育、变幼、变老等。
以上为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的知识点整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二、三单元知识点整理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二、三单元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d5a8de38bceb19e8b9f6ba38.png)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声音》班级 姓名第一单元《声音》第1课时听听声音1.声音有高、低、强、弱之分。
第2课时物体怎样发出声音1.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它振动才行。
如果停止振动,发声就会马上停止。
)3.拨动钢尺、击鼓、敲击音叉、吹竖笛都会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4.吹竖笛时,竖笛发出悦耳的声音,是因为竖笛中的空气在振动。
5.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声带。
发声时,声带变紧,快速振动,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
第3课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1.声音可以向四面八方传播。
2.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振动了。
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声音怎样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答: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
4.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在真空的环境中不能传播声音。
5.宇航员为什么学要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沟通?答: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即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听不到声音、不能互相通话,必须要使用电子通讯设备。
6.声音的传播需要一定的条件,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都能传播。
传播速度固体>液体>气体。
第4课时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1.我们的耳朵可分为外耳、中耳、内耳。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外界声音→耳郭→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2.人的外耳就像--个隧道,声音通过这个隧道到达鼓膜。
鼓膜很薄很有弹性,即使是很轻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
3.外耳由耳郭和外耳道构成,中耳由鼓膜和听小骨构成,内耳由耳蜗组成,耳蜗与听觉神经相连。
5.我们怎样听到声音的?答:物体的振动带动了周围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又引起鼓膜的振动。
听小骨把振动传达到内耳,并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信号。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995bd4c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e7.png)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科学作为一门学科,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和自然界中发生的各种现象。
在四年级上册科学的第一单元中,我们将学习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 物质和能量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将学习到物质和能量的概念。
物质是我们周围所有事物的组成部分,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
能量则是物质运动和变化的驱动力,我们生活中的所有活动都需要能量的支持。
2. 食物和营养我们的身体需要食物来提供能量和营养。
我们将学习到食物的种类,包括谷类、蔬菜水果、肉类、蛋类和奶类等。
每种食物都含有不同的营养物质,比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了解食物和营养的关系有助于我们选择健康的饮食习惯。
3. 水的重要性水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物质。
我们将学习到水的重要性和它在生活中的作用。
水可以帮助我们消化食物、保持身体的温度平衡、清洁我们的身体和环境等。
我们也将了解到水的循环过程,包括蒸发、降水和地下水等。
4. 太阳和天气太阳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能源来源。
我们将学习到太阳的作用和它对地球和生物的影响。
太阳的能量驱动了地球上的气候和天气变化,我们将学习到不同的天气现象,比如晴天、阴天、雨天和雪天等。
5. 动物和植物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将学习到动物和植物的特点和分类。
动物和植物都是地球上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将了解到不同的动物和植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并学习到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6. 地球资源的保护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保护地球资源对于我们的未来至关重要。
我们将学习到如何节约能源和水资源,减少垃圾和污染物的产生,保护我们的环境。
通过学习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的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然界和世界的运作规律。
科学知识的学习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储备,还培养了我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让我们一起积极参与科学学习,探索更多有趣的知识吧!。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faa5ee2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da.png)
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应知应会一、位置和运动1.足球比赛中,同学们的位置不断地发生变化。
2.相对于球门,房屋和树木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我们说它们是静止的;同学们和足球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我们说这些物体是运动的。
3.判断一个物体运动或静止时,总要选取另一个物体作为参照物。
4.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对于站台上的人来说,乘客的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乘客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对于汽车司机来说,乘客的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答:汽车行驶中,对于站台上的人来说,乘客的位置发生了改变,乘客是运动的;对于汽车司机来说,乘客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乘客是静止的。
二、运动的方式1.人在跳,车在行,鸟在飞……我们生活在运动的世界中。
2.平直轨道上行驶的火车、百米赛跑的运动员以及从树上落下的苹果的运动方式都是直线运动。
3.转弯的火车、转动的风车、荡秋千的小孩、投出的铅球和颠簸的木马的运动方式都是曲线运动。
4.物体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根据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5.轮胎的运动包括旋转和滚动等运动方式。
三、运动的快慢1.完成相同距离的运动,用的时间越短运动越快,时间越长,运动越慢。
运动由快到慢的顺序是:雨燕、猎豹、短跑运动员、蜗牛。
2.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通过速度来表示,速度的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快,物体运动的也就越快。
3.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路程÷时间常用速度的单位是米/秒(m/s)或千米/ 小时(km/h)。
我们出行通常要使用交通工具。
四、运动和力1.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时常需要停止、启动、加速、减速……这些都是汽车不同的运动状态。
2.物体的运动状态经常发生变化。
3.我们可以使用拉力、弹力、吸力、推力等让静止的小车动起来。
4.给小车施加与运动方向相同的力可以使小车加速运动;给小车施加与运动方向不同的力可以使小车转弯,给小车施加与运动方向相反的力可以使小车停止运动。
四年级上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上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5c576332cc58bd63086bda6.png)
四年级上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动物王国第1课蚂蚁1.蚂蚁的身体结构2.像蚂蚁.蝴蝶.蝗虫这样的动物属于昆虫。
3.昆虫的共同特征是身体分为头,胸,腹3部分。
头部有1对触角,胸部有3对足。
4.蚂蚁的种类很多有行军蚁.红蚂蚁.蜜罐蚁等等。
说出蚂蚁的身体分为哪几部分,每部分长着什么,这就是在描述。
5怎样预防蚊虫叮咬到蚊虫比较多的地方时穿长裤、长袖衣服;喷涂驱蚊液;不直接触碰昆虫。
6 被蚊虫叮咬了怎么办用肥皂水涂抹被叮咬的部位;涂抹风油精;被蚊虫叮咬后,皮肤可能会出现红肿。
如果局部瘙痒得厉害,可以外涂一些专门的药物,如炉甘石洗剂等。
如果被叮咬的面积较大,并且瘙痒、水肿等症状明显,就需要内服药物治疗。
如果出现明显的全身症状,要及时就医。
第2课鱼5.鱼的身体结构6.鱼鳍辅助鱼运动;鱼靠鱼鳃呼吸。
7.在用绿色食用色素调制的水滴入鱼嘴前的水中,观察水在鱼嘴及鳃盖中流动情况的实验中,发现水从鱼的嘴进入鳃,然后由鳃盖的后缘流出。
8.像鲫鱼.草鱼这样的动物属于鱼类。
鱼类的共同特征是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覆盖着鳞片,有鳍,用鳃呼吸。
9.鱼类用鳃呼吸,而鲸鱼用肺呼吸,由此推出鲸不属于鱼类,这就是在推理。
鱼类的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躯干上有鳍,还有鳞片。
鱼鳍作用:鱼游动时,鱼鳍起到维持身体平衡和控制运动方向的作用。
第3课鸟10.像鹦鹉.啄木鸟.猫头鹰.鸡这样的动物属于鸟类。
鸟类的共同特征是身体表面有羽毛,有喙,卵生。
11.鸟不一定都会飞,例如企鹅.鸵鸟。
会飞的动物也不一定是鸟,例如蝙蝠。
第4课哺乳动物12.像猫.狗.兔子这样的动物属于哺乳动物。
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是身体表面有毛,胎生,哺乳。
14.像羊.狗.猫等动物,它们的哺育方式叫哺乳,它们的繁殖方式叫胎生。
15.像一般的鸟类.爬虫类,大部分的鱼类和昆虫几乎都是以产卵的方式繁殖后代的,这样的繁殖方式叫卵生。
16.海豚因为是胎生繁殖,哺乳方式养育后代,所以是海豚是哺乳动物。
17.鸭嘴兽用产卵的方式繁殖后代,但却用乳汁哺育后代,是特殊的哺乳动物。
四上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四上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14c77a2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b0.png)
四上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四上科学第一单元的知识点涉及五个方面,分别是科学研究方法、灾害与防范、动物的保护、育种与改良和人体呼吸。
以下是对每个方面的详细解释:一、科学研究方法1.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做实验、观察结果、总结归纳和得出结论。
2.科学实验的要求:准确性、可重复性、客观性和统一性。
3.实验变量的分类:自变量和因变量。
4.实验数据表的制作:包括标题、各列数据和详细单位。
5.图表的制作:直方图、折线图、饼图等。
6.科学研究的误区:主观臆断、小样本、不详实验设计等。
二、灾害与防范1.常见的自然灾害:地震、火山爆发、洪水、干旱、台风和地质灾害等。
2.自然灾害的原因:地壳运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
3.自然灾害的预防措施:提前预警、加强监测、科学规划和防灾减灾意识。
4.人类造成的环境灾害:水土流失、空气污染、垃圾围城等。
5.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维护生态平衡、减少资源消耗和保护人类健康。
三、动物的保护1.珍稀濒危动物的分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和中华濒危动物红色名录等。
2.动物保护的重要性: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平衡和避免物种灭绝。
3.动物保护的措施:野生动物保护区、控制非法捕猎和宣传教育等。
4.人类活动对动物的影响:森林砍伐、生态环境破坏和非法贸易等。
四、育种与改良1.育种方法的分类: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等。
2.作物育种的目标:提高产量、改良品质和增强抗病虫害能力。
3.生物的遗传基础:基因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以染色体为单位组织。
4.基因突变的原因:自然突变和诱变剂诱导突变。
5.遗传改良的作用:培育优良品种、提高农作物抗逆性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五、人体呼吸1.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鼻腔、喉部、气管、支气管和肺等。
2.呼吸过程的原理:通过肺活量的变化,实现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3.肺部的结构和功能:肺泡增大了表面积,方便气体交换;肺部弹性使呼吸更顺畅。
4.呼吸过程的调节:正常人体通过呼吸中枢和呼吸肌肉的相互作用来调节呼吸频率和深度。
四年级科学上册资料
![四年级科学上册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a5b920d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d9.png)
四年级科学上册资料四年级科学第一单元空气的性质1、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强),压缩程度与其产生的弹力成(正比)。
2、用喷气气球模拟空气飞机的实验中,喷气气球充气越多,气球飞得越(高)。
3、把一团纸紧塞在杯底,将杯子倒立竖直压入水中,纸团却不会湿。
是因为杯子里有(空气)。
4、因为地球就是一个(球)体,所以地面上各个地方受太阳反射的情况就(相同),各地的(冷暖程度)也就不一样,(冷暖)的差异造成了空气的流动就构成风。
5、空气具有性质(占空间、有质量、有弹性、可以被压缩)4、比较空气和水的异同:同:(无色、无味、透明);不同点(空气是气体,水是液体;空气容易被压缩,水不容易被压缩;空气比水轻等。
)二、实验提问:1、把一团纸紧塞在杯低,将杯子倒立竖直压入水中,纸团不会湿。
因为(杯子里面有空气,空气使得水无法到达杯底)。
2、用力吹瓶子里的气球,气球吹得大吗?为什么会这样?怎样才能吹大瓶子里的气球?请问:气球吹起并不大。
因为瓶子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有着,所以气球就吹起并不大。
只有在瓶子绑著些小孔,就可以吹大气球。
3、将两只充满著气的气球缠在小棍上,并使它们保持平衡,刺穿其中一只,观测至(刺穿气球的这边唇了出来)。
表明(空气存有质量)。
4、找出气球的绳子,使气球的口对着自己的脸:脸上真的存有风吹过来,凉凉的,还听见“嘶-嘶”的声音。
表明(表明空气具备流动性)。
5、用手压袋子里的空气,(手感觉到袋子里存有东西往上顶上)。
再用力甩,辨认出袋子被逼出了一点,抬起手后,袋子又返回原来的样子。
这是因为((1)塑料袋内有空气存有。
(2)空气占有了袋内的空间。
(3)空气可以被放大。
(4)压缩空气存有弹性。
)6、在日常生活中(气锤、喷雾器、气垫船、气垫悬浮列车、气枪、橡皮艇、气压铆钉枪、汽车上的气压开关门等都是利用了压缩空气)等。
三、设计实验:探究压缩空气的力量。
问题假设步骤喷气气球充气量的多少与它跑的距离是否有关?喷气气球充气越多,它跑的距离越远。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223c4dc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fb.png)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一、声音的产生
1.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 例如:击鼓时,鼓面振动发声;弹琴时,琴弦振动发声。
2.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二、声音的传播
1. 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
- 举例:水中的鱼能被岸上的脚步声惊走,说明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2.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固体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
3. 真空不能传声。
三、声音的强弱
1. 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2. 音量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
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四、声音的高低
1. 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
2. 音高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3. 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快,音高越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慢,音高越低。
五、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1. 人的耳朵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构成。
2. 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耳廓收集声音,外耳道传递声音。
3. 中耳由鼓膜、听小骨等构成,鼓膜将声音转化为振动,听小骨将振动传递到内耳。
4. 内耳包括耳蜗等,耳蜗将振动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给大脑,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必备知识点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必备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bedbac3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dc.png)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多样的动物1.鸟和哺乳动物必备知识点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多样的动物》中,关于“1.鸟和哺乳动物”的必备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动物的多样性在大自然中,生活着多种多样的动物。
这些动物不仅在身体结构上存在差异,而且运动方式也各有特点。
动物的数量也有所不同,有些动物数量庞大,而有些则非常稀少。
二、鸟类的共同特征体表特征:鸟类体表有羽毛和翼,多数鸟类善于飞行。
羽毛可以分为正羽、绒羽和纤羽,其中正羽覆盖在鸟的身体上,有助于飞行;绒羽则紧贴鸟的身体,有助于保持体温。
身体形态:鸟类的身体通常呈纺锤形,这种形态有助于降低飞行时的阻力。
喙和足:鸟类有角质的喙,足上有鳞片。
不同鸟类的喙和足形态差异很大,这与它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密切相关。
生理特征:鸟类是恒温动物,能够保持恒定的体温。
此外,它们还是卵生动物,通过产卵的方式繁殖后代。
三、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体表特征:哺乳动物的身体表面有毛,这些毛发有助于保持体温。
生理特征:哺乳动物是恒温动物,能够调节体温以适应环境变化。
它们用乳汁喂养后代,这是哺乳动物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特征之一。
躯体和四肢结构:哺乳动物的躯体和四肢结构有利于它们快速运动,并具有多种运动方式,如奔跑、飞翔(如蝙蝠)、跳跃和游泳等。
皮肤功能:哺乳动物的皮肤不仅具有敏锐的感觉功能,还能调控体温。
皮下脂肪具有保持体温的作用。
四、鸟和哺乳动物的对比繁殖方式:鸟类是卵生动物,通过产卵的方式繁殖后代;而哺乳动物则是胎生动物,幼崽在母体内发育成熟后出生。
体温调节:虽然鸟类和哺乳动物都是恒温动物,但它们的体温调节机制有所不同。
鸟类主要通过羽毛和肌肉活动来维持体温;而哺乳动物则通过毛发、皮下脂肪和血液循环等多种方式来调节体温。
五、常见的鸟和哺乳动物常见的鸟类:包括水牛背鹭(一种与水牛共生的鸟类)、鸡(作为家禽广泛饲养)、以及其他各种野生鸟类如鸽子、麻雀等。
常见的哺乳动物:包括绵羊、梅花鹿、猫、兔等。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计划(6篇)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计划(6篇)](https://img.taocdn.com/s3/m/ee4977ac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95.png)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计划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2、过程与方法: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长时间进行科学观察和记录。
教学重点: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教学难点: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
教学准备:气温统计表、云的统计表、风的统计表、平均降水量的统计表教学过程:一、导入经过进一个月的天气观察,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记录了很多相关天气信息,今天,我们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
、二、探究内容:(一)统计天气信息1、讨论统计方法。
(1)可以从天气日历上将相应的小纸卡取下来,然后分类(2)也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依次记录2、分组统计发给相应小组气温统计表、云的统计、风的统计表、平均降水量的统计表(二)分析天气信息1、反馈:(1)统计云量的小组:有多少天是晴天?多少天是阴天或多云?哪种天气最多?哪种天气最少?(2)统计云的类型的小组:哪种类型的云最常见?哪种类型的云最少见?(3)统计风向的小组:主要刮哪个方向的风?(4)统计风速的小组:这段时间里刮风的天气多吗?通常刮大风还是微风?(5)统计降水量的小组:这一季节的降水量有什么特点?2、问:综合各组的统计和分析汇报,能对这段时间的天气情况进行概括总结吗?3、单元评价(1)问:今天天气怎样?(2)互评这个单元的学习情况三、课后总结1、风向标是测量(风向)的仪器。
2、我们怎么知道下雨下了多少呢?简单的办法是用(雨量器)来测量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计划(二)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天气的来临。
四上科学知识点整理
![四上科学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9fc63a00bcd126fff7050b6e.png)
第一单元《我们吃什么》1. (大自然)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我们的食物直接或间接来自大自然。
根据食物的来源,我们的食物主要来自(动物)、(植物)、(微生物)。
2、我们的食物中含有的营养成分:答:维持人类生命健康的营养素,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淀粉、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3、(脂肪)会在纸上留下油渍。
(淀粉)有遇到碘变蓝的性质。
(蛋白质)的燃烧时会发出像头发烧焦的气味。
4、从食品包装袋能获得的营养信息有:知道含有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的多少及其配料。
5、食物营养成份的检验【实验材料】碘酒、米饭、滴管、白纸、酒精灯、碟子、花生、瘦肉等。
【实验过程】①把少量的米饭放在碟子上,用滴管向米饭上滴2-3滴碘酒。
②把花生放在白纸上挤压。
③把细条的瘦肉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灼烧。
【实验现象及结论】①加入碘酒后,米饭变成蓝黑色,这说明食物中含有淀粉。
②在白纸上挤压花生,会纸上留有油渍,这说明食物中含有脂肪。
③将瘦肉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灼烧,会闻到一股烧焦的头发羽毛的气味,这说明食物中含有蛋白质。
6、(科学饮食),身体才健康。
因为每个人(身高)、(体重)、(运动量)等不同,会产生饮食差异。
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需求制定属于自己的健康饮食计划。
7.合理搭配饮食:营养学家告诉我们,合理的饮食应该是这样的:我们每天吃的食物如果说分为10份,其中米、面食应占4份左右,水果、蔬菜应占4份左右,肉、奶、油、蛋应占2份左右。
8、怎样做才有益于我们的健康?①、要选择无毒、无污染的食物。
②、注意营养间的合理搭配。
③、吃东西要定时定量。
④、不要边看书边吃饭等等。
9、人体所需的营养素作用:答:(1)蛋白质、水、盐类:是构成人体的主要材料。
(2)淀粉、脂肪:给人体提供能源(3)维生素:需要的量不多,但可以促进人体生长发育,提高身体免疫力(4)维生素:促进肠冐蠕动,促进消化。
第二单元《水里有什么》1.像食盐、高锰酸钾那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里,不会自行沉降下来的现象叫做溶解。
科学四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点归纳(全册)
![科学四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点归纳(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de100477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ea.png)
科学四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点归纳(全册)
第一单元:科学的探究方式
本单元让学生研究科学的探究方式及如何观察对象,并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第二单元:新陈代谢
本单元让学生了解营养和新陈代谢的关系,研究不同营养物质的功能和来源,明白各种食物对人体的影响。
第三单元:环境恶化与环境保护
本单元使学生认识环境问题对人类生存的威胁,并理解环境恶化的原因,研究环境保护知识,探讨如何保护环境。
第四单元:日常生活中的电
本单元为学生提供电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电的应用,探究电的性质和使用方法。
第五单元:物质的三态变化
本单元让学生探究物质存在的三个状态和状态间的转化关系,并研究物质的性质和特征,为下一单元的研究打下基础。
第六单元:实际中的浮力和空气压力
本单元让学生研究浮力和空气压力的概念与作用,了解浮力和空气压力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
第七单元:光的传播和防护
本单元以日常生活为背景,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规律和光的防护知识,做到科学防护,安全生活。
第八单元:关爱眼睛,科学用眼
本单元主要针对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用眼问题,让学生了解视觉疲劳的危害和预防方法,树立科学用眼观念,保护视力。
这八个单元是本学期科学课程的重点内容,通过这些学习,学生将对科学有更全面的了解,为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0ae14de58fb770bf68a55df.png)
第一单元《天气》1-1.我们可以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温度、风向和风速、降水、云量是天气观察中的重要数据〕1-2.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叫做天气日历。
1-2.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降水情况,气温、风向和风速。
1-3 一天中温度变化的规律为:早晚上气温较低,中午气温较高,午后两点左右气温最高。
1-3.使用温度计前,先复习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把温度计的液泡放在手上约一分钟,要等到温度计里的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后,直到液柱不再变化后,再正确读数。
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柱平行1-3.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
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来测量。
1-4.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的事物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风向和风速是天气观测中的重要数据。
1-4.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风向。
如风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
我们一般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1-4.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
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
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0-12级〕。
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可以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风速。
1-4 零级烟柱直冲天,一级轻烟随风偏,二级微风吹脸面,三级柔风红旗展,四级树摇飞纸片,五级中风树轻摇,六级大风举伞难,七级迎风走不便,八级强风树枝断,九级烈风飞瓦片,十级风暴树根拔,十一级巨暴多损坏,十二级飓风陆罕见。
1-5.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5.降水是天气的一个根本特征,测量记录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气象学家依据一天 24小时.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我们可以用直筒透明杯子来做雨量器。
1-6.云实际上是由无数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云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雾。
1-6.依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
.对天气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援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c554df4d0b4e767f5acfce70.png)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
降水是天气的一个重要特征
降水形式
雨 雪 冰雹 ……
雨量器:测量降水量的仪器
雨量器原理
几种简易雨量器
简易雨量器制作步骤
1、找一个直筒透明杯(或饮料瓶),高15厘米以上。
2、用尺子在纸条上画好刻度,单位毫米。
3、将纸条竖直粘到杯外面,使纸条0刻度线和杯内底部对齐。
思考
雨量器的口径大小是否对测量有影响? 用大小不同的雨量器测量降水可以吗?
东风
东 由东向西吹的风
东南风
西南
东南
由东南向西北吹的风
南
北
西
东
南
小活动
根据旗面飘动的情况辨别风向
风向测量工具:风向标。 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
测量风向: 有哪些方法可以用来确定方位?
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
风 速 风每秒钟行进多少米
风速测量仪器:风速仪。
风速等级 (风级)
积云: 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
卷云:纤细的羽状云,只有在温度非常低的高空
才能形成。所以卷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 的。
分类依据:云的高度和形状。
云的分类 各种云的特点及与天气的关系
种类
形状
位置
天气
卷云 像羽毛像绫纱
最高
阳光可以透过它照到地 面,天气晴朗
卷积云 像粼波
很高
它不会带来雨雪
积云 像棉花团 2000米左右 在天空映着温和的阳光
卷层云 仿佛白色调幕 高
它向前推进,天气将转阴
高层云 像毛玻璃
低
它预示将要下雨或下雪
雨层云 布满天空
更低
雨雪就开始下降
积雨云 形成高大的云山 更低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9c674b7db9d528ea80c77920.png)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一节空气的性质1.用什么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答:1.用注射器抽气后注入水中冒气泡2. 用塑料袋兜空气袋子鼓起来2.把一团纸放在杯子的底部,然后将杯子倒立竖直压入水中,纸团会湿吗?为什么?答。
纸团不会湿。
因为杯子里面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空气跑不出来,水就进不去,因此纸团不会湿。
3.用力吃瓶子里的气球,气球吹得大吗?为什么?怎样才能吹大瓶子里的气球呢?答。
吹不大因为瓶子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
在瓶子上剪一个小孔,就能吹大瓶子里的气球了。
4.怎样证明饼干、砖头、羽绒被里是否有空气?答。
放入水中,有气泡冒出5.把两只充气的气球吊在小棍上,使它们保持平衡,刺破其中一只,观察有什么现象呢,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呢?答。
当我们刺破其中一只气球时,刺破气球的那端明显上升了。
木棍倾斜。
这说明空气是有质量的。
6.解开气球的绳子,让气球的口对着自己的脸,你有什么感觉呢?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答。
感觉到有一股气流冲向自己的脸部,这个实验说明了空气具有流动性。
7.用手压"气垫"有什么感觉呢?再用力压一压,感觉又怎么样呢?松开手后你有看见了什么?怎么解释这些现象呢?答。
用手压"气垫"会感觉到手被"气垫"向上反弹。
再用力压一压,会感觉到手被"气垫"向上反弹的力量会更大。
松开手后,就会看到"气垫"恢复原样了。
这些感觉和现象说明空气能被压缩,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8.说明空气的性质。
答。
1占据空间。
2有质量。
3会流动。
4能被压缩,有弹性。
9.水和空气相比,有什么不同呢?答。
1.给自行车轮胎篮球充气2.玩空气枪11.实验名称:探究压缩空气的力量实验器材:吸管,胶带,绳子,长形气球,气筒问题:喷气气球充气量的多少与它跑的距离是否有关?假设:喷气气球充气越多,它跑的距离越远。
操作步骤:1用绳子穿过吸管,把绳子绷直;2用气筒给气球打气,旋转喷口,捏紧;3用胶带把打过气的长气球固定在吸管上。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科学知识点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科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49e0855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92.png)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科学知识点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科学知识点的内容主要涉及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这个单元通常教育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理解科学现象,并培养他们的实验和观察能力。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们将深入探讨动植物的结构与功能、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基本的物质变化。
一、动物的基本特征1.动物的分类动物可以根据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如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包括哺乳动物、鸟类、爬行类、两栖类和鱼类。
无脊椎动物则包括昆虫、软体动物等。
2.动物的结构动物拥有不同的体型和结构,比如骨骼系统、肌肉系统以及器官系统等。
了解这些结构的功能,比如心脏的作用是泵血,消化系统是消化食物,有助于学生理解动物的生命过程。
3.动物的生态习性不同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例如捕食者、被捕食者和分解者。
掌握这些特征能帮助学生认识到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二、植物的基本特征1.植物的分类植物也可以进行分类,主要分为种子植物和非种子植物。
种子植物包括开花植物和裸子植物,而非种子植物包括苔藓和蕨类。
2.植物的结构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根、茎、叶和花。
每个部分都有其特定的功能,根的作用是吸收水分和养分,叶子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地方。
3.植物的生长环境植物的生长受到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包括土壤质量、阳光、水分和气温等。
了解这些因素能帮助学生认识到怎样选择适合植物生长的环境。
三、环境与生态1.生物与非生物因素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因素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等,而非生物因素包括水、土壤、光照等。
学生应认识到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生态环境。
2.食物链与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构成了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学生需要理解这些概念及其重要性,明白物种之间的联系。
3.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的行为对生态系统有很大的影响,例如城市化、污染和资源的过度开发。
因此,教育学生关注环境保护非常重要。
四、科学的方法1.观察与实验科学学习强调观察和实验的重要性。
学生应学会如何进行观察,记录现象,并通过实验验证假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四年级上册
明正文昊
一、填空
1、空气就在我们的(周围),占据一定的(空间)。
2、一只空的玻璃杯里其实并不是空的,它里面有(空气)占据着空间。
3、空气有(质量),具有(弹性),可以被(压缩)。
4、在一个密闭的容器里,压缩空气,空气的体积将(变小)。
5、压缩空气有(弹性),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
二、判断
1、把杯中的水倒干,杯子里什么也没有了。
(×)
2、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所以它没有质量。
(×)
3、吹足的气球会鼓起来。
(√)
4、排球打足气后拍一下,跳得很高,说明压缩空气有弹性。
(√)
5、粉笔头放入水槽中,看见有空气从粉笔头里跑出来。
(√)
6、玻璃瓶里装有一瓶空气,从瓶中抽出半瓶空气,还剩半瓶空气。
(×)
7、我们周围的空气并不真是空的,而是充满着空气。
(√)
三、把带胶塞的漏斗拧紧在瓶口上,朝漏斗里倒水,水能流进瓶子里吗?为什么?
答:不能(开始会流几滴)。
因为瓶子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胶塞封住了瓶口,空气出不来,所以漏斗里的水就流不进去。
1.冷空气(下沉)是因为冷空气比同体积的热空气重,热空气(上升)是因为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
2.制冷空调应该挂在房间(上)方,取暖器应该放在房间(下)方。
3.三国时,我们中国人利用(热气上升)的原理发明了孔明灯;1783年,法国人利用热气上的原理成功制造出(载人)的热气球。
4.由于地面上各个地方的冷热一样,冷空气总要向热的地方流动,空气的(流动)就形成了风。
5.在没有风的情况下,为什么烟总是向上升?
答:因为烟是受过热的空气即热空气,而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所以烟总是向上升。
第三课作业设计
1.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是(氧气),占空气体积的(21%),其他气体是(氮气),占空气体积的(78%)。
此外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气)和(杂气)等。
2.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烧杯中,敞开放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石灰水表面出现了一层白膜,证明空气中有(二氧化碳)
3.制取二氧化碳:在一只瓶里放入一些小苏打,再倒入一些醋,瓶里出现的泡泡就是二氧化碳。
4.二氧化碳的性质:①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②灭火。
5.二氧化碳灭火器的原理是什么?
答:二氧化碳灭火器是利用不支持燃烧和比空气中的重的原理来工作的。
第一单元重点复习题
一、填空题:
1、空气是气体,具有(占据空间)、(有质量)、(有流动性)、(可以被压缩)等性质。
2、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3、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4、比较空气和水的异同:空气和水都(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一定的形状)、都是(透明)的,都会(流动),都要(占据空间);但是(空气)容易被压缩,水难以被压缩,空气比水轻等。
5、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
6、(热气球)、(孔明灯)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7、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8、因为地球是一个(球)体,所以地面上各个地方受到太阳照射的情况就(不同),各地的(冷热程度)也就不一样,(冷热)的差异造成了(空气的流动),就形成(风)。
9、(地球表面空气的冷热不均)是形成自然风的主要原因。
10、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氧气)。
11、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包括(氧气)、(氮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12、(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
13、空气中最多的气体是占据空气体积(78%)的(氮气)。
14、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能(灭火)。
15、如果空气中除了正常成分外,还增加了很多有害物质,空气就被(污染)了。
16、(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17、污染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空气污染严重时,会危害(人类健康)和(动植物生长)。
18、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有:(植树造林)、(减少交通工具尾气的排放)、(不焚烧垃圾)等。
19、森林有(氧气制造厂)、(天然空调器)、(绿色蓄水库)、(空气净化器)等美誉。
二、判断题(正确的说法画“√”,错误的说法话“×”)
1、因为我们感觉不到空气,所以空气没有质量。
………………………(×)
2、我们周围空着的空间并不真正是空的,而是充满着空气。
………… (√)
3、空气是一种单纯的气体。
…………………………………………………(×)
4、燃烧用去的是空气中的氧气。
……………………………………………(√)
5、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6、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
7、在大自然中,空气总是循环运动着的。
…………………………………(√)
三、问答题:
1、带胶塞的漏斗拧紧在瓶口上,朝漏斗里倒水,水能流进瓶子里吗?为什么?
答:不能(开始会滴入几滴)。
因为瓶子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胶塞封住了瓶口,空气出不来,所以漏斗里的水就流不进去。
2、用冰块冷却食物,食物应放在冰块上还是冰块下?为什么?
答:应把食物放在冰块的下方。
因为冰块周围的空气受冷会很快下沉,不断下沉的冷空气包围住要冷却的物体,从而达到尽快冷却的目的。
空气歌
空气组成别忘记主要成分氮氧气氮七八氧二一零点九四是稀气还有两个零点三二氧化碳和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