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课件: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课件: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6版数字教材版)'第一章
![课件: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6版数字教材版)'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d6e66ab1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34.png)
1.历史背景和理论来源
1.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 民族性是哲学的要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 学是世界无产 阶级共同的哲 学。
19世纪中叶的西 欧,资本主义比 较发达。
2.历史背景
哲学把无产阶级 当作自己的物质 武器,同样,无 产阶级也把哲学 当作自己的精神
武器。
3.阶级斗争
法里昂工人起义、 英国宪章运动、德 国西里西亚纺织工 人起义表明工人阶 级已经开始作为独 立政治力量登上历 史舞台。
哲学与具体科学
辩证关系: 通过两者的比较,更清楚的理解为什么说哲学是世界观
(1)哲学与具体科学都以世界为对象,不同的是,任何自然科学或社会 科学都是以世界(自然和社会)的某一方面为对象,所研究的问题是具体 的,限于特定的领域。哲学以人与世界的总体为对象,所研究的问题和 得出的结论具有普遍性,并不限于个别领域。 (2)其次,具体科学只研究对象本身,而不研究作为研究主体的人与对 象的关系。哲学作为一种世界观,不是站在世界之外“观”世界,而是 研究人与世界的关系,以及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3)最后,具体科学表现为关于某一领域的某种具体知识,哲学则表现 为一种智慧。哲学与科学的关系又极为密切。哲学不能脱离科学。
3.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 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 现代西方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觉 地根植于实践中。
科学对哲学发展的本质 关系是促进的。
科学比技术具有较 大稳定性,哲学则更 具有更大稳定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始终 重视总结、概括和反 思自然科学的新成就。
两个 命题
科学主义
人本主义
力求在现代科学和 哲学成就的基础上, 使二者达到完美的
两个成因
第一个成因是取决于人类活动的特点 和哲学的本性。人与世界的关系不同于动 物与世界的关系,人与世界的关系中思维 和存在的关系最为普遍。哲学基本问题的 产生就是源自于人类的实践活动。第二个 成因是取决于它在全部哲学中的不可超越 性。只要是哲学,只要以哲学的方 式思考, 那么,就都要面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都会以不同方式 直接或间接、鲜明或隐 蔽地表明自己在这一问题上所奉行的路线。
1-3-2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1-3-2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https://img.taocdn.com/s3/m/0049813b83c4bb4cf7ecd1f5.png)
以往的哲学从总体上看,没有提出过系统的唯物史观。 即使是唯物主义者,他们也仅仅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而在 历史观上却是唯心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唯物辩证的自然观 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高度统一起来,成为完整的科学世界 观。历史唯物主义是人类思想中最伟大的成果之一,是马克 思一生中最伟大的贡献之一。
第一单元
第三课
第一单元
第三课
第2框
成才之路 ·政治· 人教版· 必修4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包括三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 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整个马克 思主义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 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第一单元
第三课
第2框
成才之路 ·政治· 人教版· 必修4
第三课
第2框
成才之路 ·政治· 人教版· 必修4
(1)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________。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________。 (3)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的__________,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__________,是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第一单元 第三课 第2框
成才之路 ·政治· 人教版· 必修4
(2)在研究对象上,它为哲学找到了永不枯竭的生命源 泉,使哲学成为研究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思维发展的普遍 规律的学问。在理论内容上,它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 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在社会功能 上,马克思主义哲学突出了哲学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使哲学 真正成为无产阶级和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
第一单元 第三课 第2框
成才之路 ·政治· 人教版· 必修4
(2)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产生于19 世纪中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没有过时,是因为它在实 践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随着时代和历史条件的变化而 变化,不断接受实践检验,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因此它始终 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https://img.taocdn.com/s3/m/cb0bede1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ab.png)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在人类哲学发展史上开创了一个新的阶段。
它无论从内容、对象以及社会作用上都与旧的哲学有着根本的不同,成为唯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必须不断地以科学发展的新成果、人类社会的新经验和新认识来充实和丰富它的内容,否则它就会成为僵死的教条。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哲学的性质革命变革【正文】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在人类哲学发展史上开创了一个新的阶段。
它无论从内容、对象以及社会作用上都与旧的哲学有着根本的不同,成为唯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一、从内容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特别是将唯物主义原则贯彻到社会历史观中,第一次正确解决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这一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结束了唯心主义在历史观中长期独占统治地位的局面。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不可分割的高度统一,使马克思主义成为有史以来最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
第二、从对象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确立以“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的一般规律”作为自己的对象。
从而正确解决了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结束了以往哲学家们竭力追求的包罗万象“科学之科学”的时代。
哲学既不能“代替”一切具体科学,也不能因有了具体科学而“取消”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三、从社会作用上看,以往的哲学“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是以改造世界为目的的“实践的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其在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高度统一,标志着它与旧哲学根本不同的特点。
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对人类历史上优秀哲学遗产的继承和总汇,又是这一哲学思想发展的新的更高的阶段。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革命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理论体系;它同旧哲学有着根本的区别;它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革命变革。
人教版政治必修四全册课件:1.3.2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人教版政治必修四全册课件:1.3.2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https://img.taocdn.com/s3/m/ce57aa290722192e4536f64a.png)
预习交流 1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会产生于 19 世纪中叶? (2)为什么产生于 19 世纪中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至今仍然没有过 时? 提示:(1)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于 19 世纪 40 年代,是时代发展的需 要,是历史发展、科学发展和哲学发展合乎规律的必然产物。19 世纪 40 年代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准备了社会历 史条件;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 级基础;19 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特别是三大发现即细胞学说、能量守 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 而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 (2)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随着时代和历史条 件的变化而变化,是不断接受实践检验的开放性的科学理论,它始终保 持着强大的生命力。
预习交流 3
请同学们认真填写下表:
理 论 成果 毛 泽 东 思 想 理 论 成果 邓 小 平 理 论 “ 三个 代表” 重 要 思想 科 学 发 展 观 主要贡献 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 取得胜利 主要贡献 系统地回答了如何建 设社会主义 , 如何巩固 和发展社会主义 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 什么样的党 , 怎样建设 党的问题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 怎 样发展的重大理论问 题 其他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 群 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的灵魂 其他 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 平理论的主题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的本质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 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2.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因为( A.它彻底否认了旧科学 B.它把哲学和具体科学有机地融合起来 C.它对具体科学进行了概括和总结 D.它对世界的看法不仅是唯物的而且是辩证的 答案:D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与发展 PPT课件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与发展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f2cbe7c6c85ec3a87c2c58b.png)
三、近代哲学的本质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理论 遗产
近代哲学的起源及其重要的历史变革意义。近代哲学的基 本立足点和主要派别:唯理论和经验论;唯物主义和唯心 主义。近代哲学的发展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兴起。“批判学” 及其主体性原则。黑格尔哲学:历史原则与辩证法的伟大 复兴。费尔巴哈对绝对唯心主义的批判,历史功绩与局限 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直接从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遗 产的过程中产生的。近代社会生活的变革要求在哲学上的 反映。
三、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毛泽东哲学思想是中国化形态 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和发 展: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以实践为基础的 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以矛盾规律为核心的唯物辩证法; 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价值观;以社会基本矛盾为主要内 容的历史唯物论。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实质:马克思主义哲 学与中国实际、文化相结合。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特点:世 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真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理论与初 中的统一。
二、近代科学的特征及其哲学意义
近代自然科学的历史性起源。资本主义生产作为自然科学 的工艺学的应用。近代自然科学的早期成就与变革意义。 19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趋势。近代自然科学的世界观与传 统观念的斗争及其意义;这种世界观的局限性。马克思主 义哲学创立的自然科学前提。
近代社会科学的历史性起源泉:启蒙运动、社会生活的变 革与政治解放。近代社会科学作为“市民社会的科学”及 其重要的历史进步意义。古典政治经济学、复辟时期的历 史学家、空想社会主义者在社会科学领域中的成果和意义 以及局限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社会科学前提。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与发展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课件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优质课件
![马克思主义哲学课件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e8d12e350e2524de5187ec8.png)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本节内容:
• 一、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是马克思主义哲 学的主题
• 二、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 观点
• 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 主义哲学的基本内容
一、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题
马克思和恩格斯
• 物化: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特别是商品制度下)一切都 变成了物,人的关系非人化,变成了物与物的关系,商品 关系。
• 异化:原本属于人的东西或人活动的结果,在人的对象化 活动过程中,取得了独立性,并反过来成为制约人、统治 人的力量。
异化的基本形式
• 劳动者和劳动产品相异化; • 劳动者和劳动活动相异化; • 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 •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相异化。
• 异化劳动:“在被国民经济学作为前提的那种状态下,劳 动的这种实现表现为工人的失去现实性,对象化表现为对 象的丧失和被对象所奴役,占有表现为异化、外化。”
异化的含义
• alienation:与拉丁文alius(别的,疏远)一词相关。 使……成为外部的、外在的。
• 基督教:解脱原罪。
• 卢梭:权利转让,自然状态的个人由于造成公民自由以 进入社会状态从而放弃天然自由。
无产阶级是一个“被戴上彻底的锁链的 阶级”,它“若不从其他一切社会领域解 放出来从而解放其他一切社会领域就不能 解放自己”,因而其具有最彻底的革命性。
•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实现人类解放 的“精神武器”。 无产阶级之所以能够理解并承担起人类 解放的历史使命,一方面是由于其本身在 现代社会中的生存状况,另一方面则是因 为有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精神武器。
“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 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 武器。”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https://img.taocdn.com/s3/m/6b6f9617b7360b4c2e3f64a7.png)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学院:专业:年级:学号:姓名:分数:题目: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伟大变革内容提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其关键就在于,它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正确的解决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与世界的关系,从而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第1页共6页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是人类哲学史上的一次最伟大的革命,是哲学形态的根本性变革,标志着人类哲学思维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革命。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特点:一是它的科学性。
它使哲学获得了完全科学的性质,是唯一科学的哲学。
二是它的阶级性。
它是无产阶级的哲学,并公开申明自己哲学的阶级性。
三是实践性。
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认识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毫无疑问,这些描述都是正确的。
但是,这些描述也存在着明显的弊端:一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进步性归结为“科学性”和“阶级性”的大小。
然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概括出世界的一般本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依靠具体科学成果或建立在具体科学的基础上,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19世纪40年代为它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特别是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与生物进化论的创立,充分暴露了自然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本性;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使得阶级关系日益明朗化、简单化,阶级斗争的作用及其经济根源明显地暴露出来;商业贸易的发展和国际交往的扩大,人们的视野也愈来愈开阔,使得人们有可能从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发展中概括出社会发展的客观第2页共6页规律。
这样,哲学研究的对象就发生了变化,不再是关于世界各个领域中具体规律的研究”。
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传统哲学的区别就在于是研究具体规律,还是研究一般规律,是完全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还是不得不借助于逻辑推演和主观臆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课件: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马克思主义哲学课件: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变革](https://img.taocdn.com/s3/m/7c63b613a76e58fafab003ad.png)
•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 形成之前,历史观 领域一直为唯心主 义所统治,人类历 史被视为一种“天 命”、“神意”。
• 唯物主义一进入历 史领域,也都毫无 例外陷入各式各样 的唯心主义幻想, 因而是“半截子” 的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彻底消除了自然界和人类 历史之间的抽象对立,并把物质实践理解为人 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现实基础,人类历史运动 的真实动因被揭示了出来。
异化劳动学说
• 劳动是一切财富的价值源泉,是构成价值的唯一要素;因 此,完全合乎逻辑的结论是,劳动者理应获得或拥有全部 价值。 • 从现有的经济事实出发:劳动者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 品的力量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穷;随着实物世界的涨价 ,人类世界就正比例地落价;劳动者创造的商品越多,他 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 • 异化劳动:“在被国民经济学作为前提的那种状态下,劳 动的这种实现表现为工人的失去现实性,对象化表现为对 象的丧失和被对象所奴役,占有表现为异化、外化。”
异化的含义
• alienation:与拉丁文alius(别的,疏远)一词相关。 使……成为外部的、外在的。
• 基督教:解脱原罪。
• 卢梭:权利转让,自然状态的个人由于造成公民自由以 进入社会状态从而放弃天然自由。
• 黑格尔:绝对观念把“自己变为他物,变成自己的对象和 扬弃这个他物的运动”(异化作为专门概念引入哲学) • 费尔巴哈:上帝是异化的人类自我。(考察人的本质)
• 以上二者的统一就形成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 唯物主义。
•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 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95年,第1卷,61页。 在实践观的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第 一次科学地解决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这一 哲学基本问题,科学地解决了人与世界的 关系问题,使唯物主义突破了自然界的领 域而深入到了人类社会之中。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变革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变革](https://img.taocdn.com/s3/m/a83aa149e2bd960591c6773e.png)
智库时代·15·党政智囊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性变革主要体现在它变革了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借助思维活动对世界进行改造,将哲学所关注的单纯的哲学问题,转向与人类改造世界休戚相关的具体问题。
用马克思的话来讲,就是哲学的问题不在于解释世界,而在于改造世界。
本文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变革做了如下分析。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变革中图分类号:B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609(2018)07-0015-0002(丹东市委党校,辽宁丹东 118000)司永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变革一、研究对象的变革传统的哲学对于主体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抽象的人”以及“抽象的”研究人,将研究对象局限于彼岸世界的超验存在,哲学被悬在脱离人类现实生活的理性天国,随后包含宗教的意识形态。
传统哲学研究对象具有神秘性,传统哲学家通过主观臆想寻找世界终极答案,并将其强加给历史。
反之,马克思并没有通过臆想设置一个远离现实世界的本体作为其哲学的出发点,而是在理性认识现实世界的基础上阐发自己的观点,不是通过本体论引发认识逻辑的展开,而是通过认识论阐发对于本体的基本观点,在本体论与认识论的相互结合中实现哲学的论证。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的是现实的人及其活动,研究其生存和发展的规律,马克思理解的现实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人的感性活动而不断发展,是活动过程的集合,马克思主义哲学表现出其理论彻底性[1]。
二、出发点的变革西方哲学把神、上帝“绝对理念”作为其哲学的出发点,其引申的理论最终使人臣服于神,而人来到世界上注定要经受痛苦的磨砺。
费尔巴哈以人的自然本性出发,也只是引申出一种抽象的理性王国,同样架空在现实生活之上。
而马克思是从人类物质资料生产的实践出发,变革性的历史地、逻辑地阐述了现实的人以及其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真正的从人类现实生活出发,探究的是在一定条件下活动发展中的人,而不是臆想的、虚幻的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现实中的人以及人的实践活动为基础的。
第三课2《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上课).ppt
![第三课2《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上课).ppt](https://img.taocdn.com/s3/m/3a5402d5d15abe23482f4de7.png)
• 在旧哲学中,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相 互分离的,唯物主义受到形而上学的 束缚,辩证法被唯心主义所窒息。古 代朴素唯物论与辩证法有过某种结合 ,但缺乏科学根据。近代唯物主义与 辩证法是分离的,出现了形而上学的 唯物主义和唯心辩证法。
• 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上:马克思主义 哲学坚持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 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就坚 持了唯物主义,又承认意识具有能动 作用,这就坚持了辩证法。
德 国 古 典 哲 基本内核 学 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发展 合理内核 矛盾 黑格尔辩证法 量变和质变 辩证的否定
物质是唯一现实的, 不是意识的产物, 而意识只是物质的 最高表现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从 而结束了旧哲学中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分离的 状态;它的唯物主义是辩证的唯物主义,它的 辩证法是唯物主义的辩证法.
以人为 本,全 面、协 调、可 持续的 发展观
都是马克 思主义和 中国具体 实际相结 合的产物; 都是马克 思主义在 中国的发 展,四者 是与时俱 进又一脉 相承的关 系。
二、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阶级基础
产生条件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自然科学基础 是时代发展 的必然产物
直接理论来源
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基本特征 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毛泽东思想 中 国 化 邓小平理论 “ 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 科学发展观 一脉相 承与时 俱进 统一于 实 践 为基础
D、科学性
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 论成果。其本质是 A.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B.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C.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10.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 第二次飞跃的成果,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 A.什么是解放思想,怎样坚持解放思想 B.什么是实事求是,怎样坚持实事求是 C.什么是改革开放,怎样实施改革开放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高中政治3.2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课件2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3.2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课件2新人教版必修4](https://img.taocdn.com/s3/m/921115ff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ce.png)
[答案] A
提示
答案
探究活动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情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实践, 进一步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 党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习 近平同志指出,要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总结经验, 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在这种统一和互动中发展 21 世纪中 国的马克思主义。
□0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 □05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06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在内的科学理
论体系,是对 □07 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4.(1)毛泽东思想:精髓是 □08 实事求是 ,活的灵魂是 □09 实事求是 、 □10 群众路线 、 □11 独立自主 。
[答案] C
提示
答案
03 当堂检测
知识点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和自然科学基础是( ) ①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②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取 得重要成就 ③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④哲学社会 科学积累了丰富的资料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C
提示
(2)为什么产生于 19 世纪中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至今仍然没有过时? 提示: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随着时代和历史条件 的变化而变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断接受实践检验的开放性的科学理论, 它始终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
提示
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2014公开课课件
![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2014公开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a48b442f7ec4afe04a1df9f.png)
费尔巴哈 (唯物主义的 基本内核)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的古 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辨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 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吸收了他们的精华,创 立了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思考1]:马克思主义哲学当时产生的社会 历史背景是怎样的? 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2、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 唯心主义 形而上学 唯物辨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 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从作用上说)
其科学性 就在于其 全部理论 来源于 实践、又 在实践中 检验、完 善。
其革命性就 在于它是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 “改变世界” 的基本的观点。(自然界、 的科学、
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其基本矛盾日益尖锐化。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思考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的精华、
真正的哲学吗?
何谓“真正的哲学?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真 正 的 哲 学
正确地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 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 经验和认识成果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三 大 发 现
细胞学说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生物进化论
人们从对自然 界绝对不变的 形而上学认识 向联系和发展 的唯物的辨证 的观点转变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三)直接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
黑格尔 费尔巴哈 辩证唯物 辩证法 唯物主义 主义 、历史 的合理 唯物主义 基本内核 内核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与总结。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实践性
人类社会、思维三大领域中 指导人类解 实践都起决定作用)
[教学]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教学]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https://img.taocdn.com/s3/m/95910a3a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c0.png)
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革命变革,其表现在理论内容上,它把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结合起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
它使哲学在对象、内容、作用和性质上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成为全新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首先,在哲学研究对象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有本质的不同。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它在哲学史上第一次以“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运动的普遍规律”为对象,否定了包罗万象的“科学之科学”。
它在哲学史上第一次正确地解决了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其次,从内容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特别是将唯物主义原则贯彻到社会历史观中,第一次正确解决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这一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结束了唯心主义在历史观中长期独占统治地位的局面。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不可分割的高度统一,使马克思主义成为有史以来最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
再次,在哲学的作用上,马克思主义哲学也与旧哲学有根本区别。
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强调哲学的实践性,认为哲学不仅在于说明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
而以往旧哲学只是解释和说明世界,而不懂得改造客观世界,即实践的作用。
实践思维方式作为马克思的哲学思维方式,在其哲学变革、创立和发展中具有重大意义。
在马克思的哲学变革中,从根本上克服了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片面性,充分肯定了它们的合理之处,吸收了各自的积极成果,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有机综合。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革命变革,表现在理论内容上,它把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结合起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
实现这一变革的关键是把实践引入哲学,以科学的实践观作为自己哲学的基础,贯穿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各个环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全套PPT课件(2024)
![《马克思主义哲学》全套PPT课件(2024)](https://img.taocdn.com/s3/m/affc70c9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16.png)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路的实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 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证明了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2024/1/30
22
06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应用
2024/1/30
23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思想文化建设中应用
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建设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 了理论支撑和哲学基础,推动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深入人心。
引领良好社会风尚的培育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推动全社 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的良好风尚。
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推动文化事业全 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2024/1/30
24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应用
03
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 设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推动建立 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 生态环境。
2024/1/30
26
07
总结与展望
Hale Waihona Puke 2024/1/3027
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意义及影响
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为无产阶级革 命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
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实现了哲 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 ,提高劳动生产率;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16
剩余价值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剩余价值的概念
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 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 价值。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58a5f86a1ed9ad51f01df2a5.png)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变革?马克思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针对的不是某一种哲学体系,而是以往的整个旧哲学。
马克思既不是回到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也不是把黑格求饶辩证法和费尔马哈的唯物主义加以简单综合,而是创建了一种具有不同内容和功能的新的哲学体系,从而在人类哲学史上真正引起了一场革命性的变革。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所实现的革命性变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改变了实践在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的意义和作用是多方面的:在世界观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确认实践是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是人类世界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在认识论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确认实践是认识发生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动力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在历史观中,确认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历史不过是人的实践活动在时间中的展开。
实践观贯穿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各个环节,离开了实践,就不能科学地完整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本质。
(2)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结合,建立了严整的哲学体系。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自然观和历史观不是彼此独立的板块结构,而是相互渗透的统一体。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
这不仅是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在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之外,还有辩证法原理,而且是指,马克思的唯物主义本身就是辩证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本身就包含着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是唯物辩证法。
这不仅是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与辩证法并存的还有一系列唯物主义原理,而且是指,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本身就是唯物主义的。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不是两个“主义”,而是同一个主义,即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包括历史观在内的辩证唯物主义。
把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并列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名称,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和特点的强调,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的、完备的唯物主义,这种彻底性和完备性集中体现在历史唯物主义之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异化的含义
• alienation:与拉丁文alius(别的,疏远)一词相关。 使……成为外部的、外在的。
• 基督教:解脱原罪。
• 卢梭:权利转让,自然状态的个人由于造成公民自由以 进入社会状态从而放弃天然自由。
• 黑格尔:绝对观念把“自己变为他物,变成自己的对象和 扬弃这个他物的运动”(异化作为专门概念引入哲学) • 费尔巴哈:上帝是异化的人类自我。(考察人的本质)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内容
• 辩证唯物主义 • 历史唯物主义
• 它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正确地解决了 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从 而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 在旧唯物主义那里, • 德国思辨哲学积极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 复活了古代的辩证 脱节、唯物主义自然 法,但这种辩证法 观和历史观相脱节, 却是颠倒的、立足 是消极直观的唯物主 于唯心主义之上的。 义。 科学实践观的创立,第一次使辩证法与唯物主义 统一起来,从而整个地改变了哲学领域,改变了 看待世界的基本方法。
• 以上二者的统一就形成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 唯物主义。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与发展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本节内容:
• 一、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是马克思主义哲 学的主题 • 二、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 观点 • 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 主义哲学的基本内容
一、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题
马克思和恩格斯
• 政治解放所实现的解放只能是有产者 的解放,而不是全人类的解放。 • 马克思明确指出:“政治解放本身并 不是人的解放。”
• “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 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 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95年,第1卷,61页。
• 无产阶级是实现人类解放的“物质力量”。 无产阶级是一个“被戴上彻底的锁链的 阶级”,它“若不从其他一切社会领域解 放出来从而解放其他一切社会领域就不能 解放自己”,因而其具有最彻底的革命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异化劳动学说
• 劳动是一切财富的价值源泉,是构成价值的唯一要素;因 此,完全合乎逻辑的结论是,劳动者理应获得或拥有全部 价值。 • 从现有的经济事实出发:劳动者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 品的力量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穷;随着实物世界的涨价 ,人类世界就正比例地落价;劳动者创造的商品越多,他 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 • 异化劳动:“在被国民经济学作为前提的那种状态下,劳 动的这种实现表现为工人的失去现实性,对象化表现为对 象的丧失和被对象所奴役,占有表现为异化、外化。”
异化的基本形式
• 劳动者和劳动产品相异化;
• 劳动者和劳动活动相异化;
• 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
•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相异化。
人的本质
• 劳动的对象化过程。
• 如果异化世界的本质不过是人的本质的否定形式 ,那么,人的本质之积极的、肯定的形式就是自 由自觉的劳动。 • 人作为类存在物的普遍性,在其创造活动中表现 出来。因为正是在对自然界的加工过程中,在创 造性地改造对象世界的过程中,人把自己的生命 力对象化,并通过参加人们的共同事业而确证自 己是自觉的类的存在物。
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题
• “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于 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 来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60年,第3卷,544页。
• 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题的 确立,突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鲜明的阶级性 。它既是马克思主义实现哲学变革的主要根源, 也是这一变革的实际表现,它公开申明这一哲学 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是为全人类的解放事业服 务的。
异化的扬弃:共产主义
• 资本主义是从人的异化的极端形式导向人向自身复归的历 史阶段; • 共产主义:私有财产的否定,彻底废除私有制,并代之以 把人的世界而不是物的世界作为生产目的的集体所有制; 这种制度不是经济制度的全面改革,而是新的社会关系的 建立;这种社会关系通过扬弃一切异化形式而使人得到彻 底的解放,并展开人的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 这个解放不是历史的简单中断,相反,“自我异化的扬弃 跟自我异化走着同一条道路”。即:生产异化的社会关系 本身包含着它的否定性的环节,发展着扬弃异化的条件。
• 旧唯物主义看不到事物的运动、发展、变 化,看不到人的能动性; • 唯心主义看不到主体活动的物质基础,因 而只是抽象地发展了主体的能动方面。 •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 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哲 学的基本特征。
结语
•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突出展现的是马克 思主义哲学所内含的辩证法维度,即辩证法从 根本上融入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中; • 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突出展现的 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内含的历史性维度,即 唯物主义在被贯穿到自然领域的同时,也被贯 穿到历史领域之中。
•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 形成之前,历史观 领域一直为唯心主 义所统治,人类历 史被视为一种“天 命”、“神意”。
• 唯物主义一进入历 史领域,也都毫无 例外陷入各式各样 的唯心主义幻想, 因而是“半截子” 的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彻底消除了自然界和人类 历史之间的抽象对立,并把物质实践理解为人 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现实基础,人类历史运动 的真实动因被揭示了出来。
• 实践作为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 既是一种感性的、客观的活动,又是 一种主体的、能动的活动;在这种现 实的实践活动中,思维与存在、主体 与客体、人与自然获得具体的、历史 的统一。
• 因此马克思恩格斯将人类实践活动理解为现存 感性世界的基础。
• 科学的实践观,犹如一条红线,贯穿 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各个基本环节, 把它的组成部分联结成一个有机整体。 在自然观中 在历史观中 在辩证法中 在认识论中 在价值论中
• 科学实践观标志着旧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 学的基本分野,也是获得决定性奠基的确 切标志。 旧唯物主义虽然确认了人和自然界的物 质统一性,却抹杀了主体的能动性,因而 只是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对象、 现实和感性。 唯心主义哲学虽然高度肯定了主体意识 的能动性,却完全否定了意识的物质基础。 全部哲学的根本缺陷归结为一点,即完 全不了解作为“感性活动”的人类实践。
•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 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95年,第1卷,61页。 在实践观的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第 一次科学地解决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这一 哲学基本问题,科学地解决了人与世界的 关系问题,使唯物主义突破了自然界的领 域而深入到了人类社会之中。
•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实现人类解放 的“精神武器”。 无产阶级之所以能够理解并承担起人类 解放的历史使命,一方面是由于其本身在 现代社会中的生存状况,另一方面则是因 为有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精神武器。
“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 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 武器。”
二、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
• 资产阶级的政治解放
资产阶级的政治解放
• 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使人们获得宗教自由,实 现了政治国家与宗教的分离,同时废除等级制, 规定了公民在政治上和法律上的平等即“政治解 放”,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进步。
• 但依然是有限的不彻底的解放,因为它没有触动 旧社会大厦的支柱——私有制,实质上是以经济 等级取代了政治等级,以一种新的奴役形式代替 了旧的奴役形式。
• 赫斯:在资本主义社会,金钱是人的本质的异化,是统治 人,支配人的力量(把费尔巴哈的异化理论从宗教扩展到 政治经济学领域)
异化的含义
• 对象化:是主体头脑中的观念在人的活动结果中取得客观 的存在形态,转化为与主体相对应的对象世界,它是人的 精神活动的物质成果的体现。 • 物化: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特别是商品制度下)一切都 变成了物,人的关系非人化,变成了物与物的关系,商品 关系。 • 异化:原本属于人的东西或人活动的结果,在人的对象化 活动过程中,取得了独立性,并反过来成为制约人、统治 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