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用药分析》word版

合集下载

高血压案例用药分析

高血压案例用药分析

高血压病案用药分析患者情况:男性,45岁,身体肥胖,体重:95kg,体重指数:34kg/m2,患高血压病5年,血压>160/100mmHg,期间血压从未降至正常,临床用药:非洛地平缓释片(波依定)5 mg 1次/d×7,美托洛尔25 mg 2次/d×7,氢氯噻嗪25 mg 1次/d×7,医嘱:节制饮食,减重(至少减重10kg)。

简要分析:患者明显肥胖,且伴有高血压,属于肥胖型高血压。

1)肥胖型高血压的发病机制:A.血流动力学变化肥胖型高血压患者与偏瘦型高血压患者比较,前者血流动力学特征为全身血量的绝对值要高于后者。

导致静脉回流增加,心输出量增高,周围血管阻力加大,左心室工作力度加大,加重心脏后负荷,诱发心脏扩张及心肌肥厚。

B.胰岛素抵抗肥胖是胰岛素抵抗的危险因素。

胰岛素抵抗时,血管内皮细胞胰岛素信号通路功能选择性受损,NO产生和释放减少,导致血管舒张功能紊乱和动脉僵硬,促进收缩性高血压的发生。

C.肾损伤肾功能异常也可导致肥胖患者高血压的发生。

肥胖增加肾小管钠吸收,在血浆钠水平升高后,促进压力尿钠排泄曲线代偿性向高压方向移动。

而且,这些对钠和压力尿钠排泄的影响也可由脂肪组织量和细胞外基质蓄积增加引起,从而挤压肾髓质。

D.RAAS在肥胖患者中,不适当激活RAAS调节胰岛素抵抗、SNS激活、免疫功能失调和肾脏钠处理异常,共同导致心血管和肾脏功能障碍。

除了传统的内分泌RAAS蛋白,心脏、肾脏、血管、脂肪组织、免疫细胞核大脑也表达RAAS蛋白,作为组织特异性局部作用的一部分。

E.交感神经活性增强高胰岛素血症使交感神经活性增强,心率上升,心输出量上升,血压增高。

除此之外,免疫和炎症机制,遗传因素和脂肪传入反射都影响着肥胖型高血压的发生发展。

2)减重干预在肥胖型高血压中的作用——医嘱:节制饮食,减重A.血液动力学变化肥胖高血压患者约减重20磅则可减少血流量,降低心输血量及左心室每搏力度,改善心功能。

高血压合理用药病例分析

高血压合理用药病例分析

高血压合理用药病例分析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发病与不良的生活方式、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有关。

对于高血压患者,合理用药是控制血压、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本文将结合具体病例,分析高血压合理用药的情况。

病例一:患者李先生,50岁,高血压病史5年,平时血压波动较大,服药不规律。

最近,他感到头痛、头晕、心悸等症状,前往医院就诊。

医生诊断为高血压三级,建议他使用氨氯地平片和缬沙坦胶囊。

经过一周的治疗,李先生的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症状明显缓解。

分析:该患者使用了两种降压药物,其中氨氯地平片属于钙通道阻滞剂,主要作用是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缬沙坦胶囊属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可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进一步降低血压。

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可协同降低血压,提高疗效。

此外,医生还应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其规律服药,定期监测血压。

病例二:患者张女士,40岁,高血压病史2年,平时无明显症状,偶尔感到头痛。

她自行购买了硝苯地平缓释片,每天服用一次。

然而,最近她感到头痛加重,还出现了心悸、胸闷等症状。

到医院就诊后,医生发现她的血压偏高,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

经过进一步检查,医生诊断为高血压性心脏病。

考虑到张女士的病情和药物治疗反应,医生调整了用药方案,增加了利尿剂和ACE抑制剂。

分析:该患者使用了硝苯地平缓释片,属于钙通道阻滞剂,但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了不良反应。

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反应,调整了用药方案,增加了利尿剂和ACE抑制剂。

利尿剂可促进钠排出,减少血容量,降低血压;ACE抑制剂可抑制血管紧张素的作用,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三种药物联合使用,可协同降低血压,减少不良反应,提高疗效。

综上所述,高血压合理用药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药物反应和个体差异进行综合考虑。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对其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其规律服药,定期监测血压。

患者也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调整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高血压案例用药分析

高血压案例用药分析

高血压病案用药分析患者情况:男性,45岁,身体肥胖,体重:95kg,体重指数:34kg/m2,患高血压病5年,血压>160/100mmHg,期间血压从未降至正常,临床用药:非洛地平缓释片(波依定)5 mg 1次/d×7,美托洛尔25 mg 2次/d×7,氢氯噻嗪25 mg 1次/d×7,医嘱:节制饮食,减重(至少减重10kg)。

简要分析:患者明显肥胖,且伴有高血压,属于肥胖型高血压。

1)肥胖型高血压的发病机制:A.血流动力学变化肥胖型高血压患者与偏瘦型高血压患者比较,前者血流动力学特征为全身血量的绝对值要高于后者。

导致静脉回流增加,心输出量增高,周围血管阻力加大,左心室工作力度加大,加重心脏后负荷,诱发心脏扩张及心肌肥厚。

B.胰岛素抵抗肥胖是胰岛素抵抗的危险因素。

胰岛素抵抗时,血管内皮细胞胰岛素信号通路功能选择性受损,NO产生和释放减少,导致血管舒张功能紊乱和动脉僵硬,促进收缩性高血压的发生。

C.肾损伤肾功能异常也可导致肥胖患者高血压的发生。

肥胖增加肾小管钠吸收,在血浆钠水平升高后,促进压力尿钠排泄曲线代偿性向高压方向移动。

而且,这些对钠和压力尿钠排泄的影响也可由脂肪组织量和细胞外基质蓄积增加引起,从而挤压肾髓质。

D.RAAS在肥胖患者中,不适当激活RAAS调节胰岛素抵抗、SNS激活、免疫功能失调和肾脏钠处理异常,共同导致心血管和肾脏功能障碍。

除了传统的内分泌RAAS蛋白,心脏、肾脏、血管、脂肪组织、免疫细胞核大脑也表达RAAS蛋白,作为组织特异性局部作用的一部分。

E.交感神经活性增强高胰岛素血症使交感神经活性增强,心率上升,心输出量上升,血压增高。

除此之外,免疫和炎症机制,遗传因素和脂肪传入反射都影响着肥胖型高血压的发生发展。

2)减重干预在肥胖型高血压中的作用——医嘱:节制饮食,减重A.血液动力学变化肥胖高血压患者约减重20磅则可减少血流量,降低心输血量及左心室每搏力度,改善心功能。

门诊处方高血压用药分析

门诊处方高血压用药分析

[ bt c] 0 jcie os d eueo n hpr nie rg. to s T eDD sadD Io n A sr t a bet T yt s f t y e es usMeh d h D n U f t v u t h ai t vd ai
hy e t nsv g n s we e c l u a e a d he c p re i e a e t r a c l t d, n t ombi a i n of d f e e t a th p t n t e t p e c i i r n l z d. n to if r n n i y ere s v s a r s rpt on we a a y e e Re uls D UI o r o s k nd o nt p r e s v ≤ 1. nd t e c i i a u ii a o nt yp re i e a c d d t s t f va i u i s f a i hy e t n i e a h ln c l tl t n of a i zi h e t nsv c or e wi h r gu a e o a e. nc us o The us nt p r e i ge s i sc ly r to l n r c i i a d t e AD R f e l t d d s g Co l i n e of a i hy e t nsve a nt s ba i a l a i na i ou ln c n h o
收 稿 日期 :0 8一l —1 20 1 3
作者单位 : 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 州 2 5 0 ;. 1 . 扬 2 0 1 2 江苏省苏 北人 民医院 , 扬州 2 50 201
还是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首选治疗药物 。其他 j 如美托 洛尔 、 卡托 普 利 、 氯 噻 嗪也 是我 院 的 一线 氢 抗高血压药物, C I A E 可有效降压, 对血脂和血糖 代 谢无不 良影 响 , 作 用 较 少 , 保 护 作 用 , 别 副 有 特

高血压病的治疗药物分析

高血压病的治疗药物分析

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分析王日第一部分概述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能够影响重要脏器心、脑、肾的结构和功能,并可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

迄今是心血管病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

在我国随着人口寿命的延长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高血压病发病率也呈现出逐渐增高的态势。

高血压已成为威胁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的重要疾病。

目前我国高血压发生率、致残率、致死率高,而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极低,所以高血压防治形势严峻,刻不容缓。

一、我国高血压发病现状根据全国第三次普查结果显示,我国15岁以上居民的高血压标化患病率达11.16%,据2004年卫生部等部委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报告》中的数据,我国高血压病人数约 1.6亿,且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病发病率已达18.8%。

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为30.2%,治疗率为24.7%,控制率为6.1%。

按2010年我国人口的数量与结构的推算,目前我国推测估计约有2亿高血压患者,每10个成年人中有2个患有高血压,约占全球高血压总人数的1/5。

我国每年新发高血压约1000万人。

约有1.3亿高血压患者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在已知自己患有高血压的人群中,也有3000万没有治疗;在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中,有75%血压没有达标,由高血压病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一直居高不下,已成为我国病死率最高的疾病种类,也严重消耗着医疗和社会资源,给家庭和国家造成了严重的负担。

二、高血压的发病特点1.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特征的进行性“心血管综合征”,常伴有其他危险因素、靶器官(心、脑、肾、外周血管等)损害或临床疾患,需进行综合干预。

高血压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病,认真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限盐、限酒、控制体重等有利于预防和控制高血压。

国内外的实践证明,高血压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疾病,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可明显减少脑卒中和心脏病事件,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降低疾病负担。

抗高血压药物临床用药分析

抗高血压药物临床用药分析

抗高血压药物临床用药分析目的分析抗高血压药物临床用药情况。

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5300例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临床抗高血压用药情况。

结果5300例高血压患者常使用的抗高血压药物包括硝苯地平缓释片,盐酸贝那普利片,坎地沙坦酯片和分散片,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片,硝苯地平控释片,非洛地平片和缓释片,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替米沙坦片,缬沙坦胶囊,奥美沙坦酯片,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其中硝苯地平缓释片使用频率最高。

结论我院抗高血压药物临床应用比较合理,符合当前抗高血压用药趋势。

标签:抗高血压药;临床用药;高血压近几年来,高血压患者的数量不断升高,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加重了家庭与社会的负担[1]。

因为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需要长期的治疗,所以家庭护理是主要的护理方式。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有效的控制血压需要长时间的药物治疗、饮食治疗以及体育锻炼等,以此达到良好的预后效果。

但是高血压一旦治疗不当,容易导致心血管疾病,造成巨大的威胁,高血压最直接恶果就是会造成脑卒中、心力衰竭、心肌梗死以及肾脏多种疾病,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1]。

目前,我国虽然在开展抗高血压药物合理使用,但是没有一个统一的、明确的实施方案,并且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所以,临床对抗高血压药物的合理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结合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5300例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目前我院抗高血压用药基本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5300例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男性3084例,女性2216例;年龄38~86岁,平均年龄(47.16±3.12)岁;其中伴糖尿病746例,肾病157例,心脏病483例,脑血管病126例。

1.2方法回顾分析法对研究所有患者使用抗压药处方进行研究,对抗压药处方数、种类、用量情况进行计数,并采用限定日剂量法衡量使用的频率,计算合理的药物利用指数。

高血压合理用药分析

高血压合理用药分析

医师在临床用药时兼顾此两种效 应 , 合 理用药 。( 5 ) 药物 临床 应用指南与临床实践 之间存 在着一定 的缺 口。只有将指 南 与 实践 相结合 , 才能提 高治疗 水平 与效果 j 。例如 , 2级 以上高 血压患者 , 应尽早配合使用 2种 以上 降压药 ; 难治 性高血 压甚
者按 规定剂量 服用抗高血压药 物一段 时 间后 , 自觉 效果不佳 , 便 自行加 大药物剂 量 , 从而导致药物不 良反应甚至 肾功能损害
高血压病严重危害患者 的健康 , 需终 生用药 , 合 理用药 是 决定高血压治疗效果 的关 键 。积极 指导高血 压患 者合理 的个
的发生。( 3 ) 有 些患者在血压 降至正常值 后 自主停 药 , 未 遵医
由于健康教育的欠缺及一些生活 中的不 良习惯 , 导致高血
压的患病率及其并 发症 的发生率一 直居高 不下 , 且 逐年 增长 。
有: 血管 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 二氢吡 啶类 、 B 。 一 受体 阻断药 、 他
汀类 、 血 管紧张素 Ⅱ 受 体拮抗 剂 、 贝特 类降 脂药等 。同类药 物

4 4・
临床 合 理 用 药 2 0 1 3年 3月 第 6卷 第 3期 上
C h i n J o l a D mg U s e , Ma r c h 2 0 1 3 . V o L 6 N o . 3 A
嘱长期服药 , 这样不仅达 不到治疗 效果 , 还会 因血压 的较大波 动导致病 情恶化 , 甚 至会 引起高血压危象及其他脏器 的严重损 害 J 。因此 , 高血压患者必须要在 医师 的指导下合理用药 。
体化用药 , 用 较低 的代 价来 获得 较高的疗 效。同时需注意高血

高血压案例用药分析

高血压案例用药分析

高血压病案用药分析患者情况:2男性,45岁,身体肥胖,体重:95kg,体重指数:34kg/m,患高血压病5年,血压>160/100mmHg,期间血压从未降至正常,临床用药:非洛地平缓释片(波依定)5 mg 1次/ d X7,美托洛尔25 mg 2次/d X7,氢氯噻嗪25 mg 1次/ d X7,医嘱:节制饮食,减重(至少减重10kg)。

简要分析:患者明显肥胖,且伴有高血压,属于肥胖型高血压。

1)肥胖型高血压的发病机制:A. 血流动力学变化肥胖型高血压患者与偏瘦型高血压患者比较,前者血流动力学特征为全身血量的绝对值要高于后者。

导致静脉回流增加,心输出量增高,周围血管阻力加大,左心室工作力度加大,加重心脏后负荷,诱发心脏扩张及心肌肥厚。

B. 胰岛素抵抗肥胖是胰岛素抵抗的危险因素。

胰岛素抵抗时,血管内皮细胞胰岛素信号通路功能选择性受损,NO 产生和释放减少,导致血管舒张功能紊乱和动脉僵硬,促进收缩性高血压的发生。

C. 肾损伤肾功能异常也可导致肥胖患者高血压的发生。

肥胖增加肾小管钠吸收,在血浆钠水平升高后,促进压力尿钠排泄曲线代偿性向高压方向移动。

而且,这些对钠和压力尿钠排泄的影响也可由脂肪组织量和细胞外基质蓄积增加引起,从而挤压肾髓质。

D. RAAS在肥胖患者中,不适当激活RAAS调节胰岛素抵抗、SNS激活、免疫功能失调和肾脏钠处理异常,共同导致心血管和肾脏功能障碍。

除了传统的内分泌RAAS蛋白,心脏、肾脏、血管、脂肪组织、免疫细胞核大脑也表达RAAS蛋白,作为组织特异性局部作用的一部分。

E. 交感神经活性增强高胰岛素血症使交感神经活性增强,心率上升,心输出量上升,血压增高。

除此之外,免疫和炎症机制,遗传因素和脂肪传入反射都影响着肥胖型高血压的发生发展。

2)减重干预在肥胖型高血压中的作用——医嘱:节制饮食,减重A. 血液动力学变化肥胖高血压患者约减重20 磅则可减少血流量,降低心输血量及左心室每搏力度,改善心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般认为高血压病诊断最容易,治疗最简单。

高血压病人服药不就是每次1到2片,每日1次或每日2到3次吗?难道这服药还有学问吗?是的,高血压病人服药学问大着呢。

是否服药,一字定终生首先,要确认你是否需要服药。

这是很重要的,一旦确认要服药,病人就得终生服药。

大家知道,高血压分继发性和原发性,继发性高血压由各种原因引起,如肾病等,而原发性高血压则病因不明。

对于前者,一旦病因去除,病人即不再有高血压,不需要终生服药。

而对于后者,由于病因不明,无法根治,需要终生服药。

有些病人经一段时间的治疗后,血压接近正常,于是就自动停药。

一方面停药后血压可重新升高,另一方面,即使血压升得不是很高,我们不知道器官损伤是否继续进展,血压高不过是高血压病的临床表现之一。

因此高血压病需要终生治疗。

那么,到底怎样决定是否服药呢?一般说经不同日数次测压,血压≥150/95mmHg,即需要治疗。

如果病人有以下危险因素中的1—2条,血压≥140/90 mmHg,就要治疗。

这些危险因素是:老年、吸烟、肥胖、血脂异常、缺少体力活动、糖尿病等。

何时服药,时辰有讲究血压在一天24小时中不是恒定的,而是存在着自发性波动。

当人在睡眠时,血压可大幅度下降。

如果你在白天经常忘了服药,而在晚上临睡前服用降压药、则有可能使血压在夜间降得太低。

特别是老年人,容易诱发脑缺血性中风。

在致命的脑血管意外中,约40%与低血压有关。

所以,老年高血压病人不宜睡前服药。

白天的血压升高与觉醒及活动有关。

也就是说,睡觉醒后,血压逐渐升高。

许多研究表明上午10:00(8:OO—11:00)和下午3:OO—5:OO血压最高,脑溢血的好发时间是上午1O:OO。

一般药物的作用是在服药后半小时出现,2—3小时达高峰。

因此,上午7:OO和下午2:OO服药最为合适。

我们还可将服药时间进一步简化,即起床后服药。

如果中午不休息,则可在午饭后1小时左右服药。

服多少药,目标要认清为使血压在一天24小时中处于稳定状态,提倡使用长效制剂。

长效制剂每天服用一次,任何时间服用均可,特别是谷峰比值高的药物。

但要每天在同一时间服用,最好还是早晨起床后服药。

国外的一些大规模的研究告诉我们,高血压病人的收缩压每降低10—14mmHg和舒张压每降低5—6mmHg,可使脑卒中减少2/5,冠心病减少1/6,人群总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减少1/3。

我们国家几项临床研究表明,收缩压每降低9mmHg和舒张压每降低4mmHg,可使脑卒中减少36%,冠心病减少3%,人群总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减少34%。

因此,血压降低的效益是明显的。

那么,血压应该降到什么程度呢,或者说应达到的理想血压水平是多少呢?根据最新的一项研究结果,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应控制在140/90mmHg以下,更明确地说,目标血压是138/83mmHg。

假如你的血压未达到这一目标,就应采取必要的措施。

包括加大剂量、加用它药(联合用药)、换用它药等。

总之,用多少药以达到目标血压为准。

如何服药,血压要稳定使血压保持稳定很重要。

血压不稳定可导致器官损伤,因此,在降压的同时必须稳定血压。

使用能降低血压波动性的抗高血压药是最佳选择,但至今这方面的研究尚很欠缺。

我们目前能做的就是避免人为地造成血压不稳定。

应当提倡使用长效制剂,逐渐淘汰短效药,但长效制剂往往价格昂贵,目前普及有困难。

一些价廉物美的中效药(每日服1到2次)值得推荐,如尼群地平、安替洛尔等。

有一个病人服用短效的硝苯地平(硝苯吡啶),原来每次1片,每日3次。

血压逐步下降,改为每日2次,最后每日1次。

但她的血压波动很厉害。

我告诉她最好用低剂量的长效药物,否则将一片药分成3到4小块,多次分服,这样可减少血压波动。

服用降压药的注意1.服用降压药物一定要在内科医生指导和监控下进行,不可自作主张,药物的增减、调换或停药也均应有医生指导。

2.医生制定好降压药物治疗方案后,患者必须严格执行,坚持每天服药,一次也不能忘掉。

即使血压已降至正常,症状完全消失,也应坚持每天用药。

3.讲究服用降压药物的时间。

如果每天只服一次药,以早晨7点钟为最佳服药时间。

如果每天需服2次药,则以早晨7点钟和下午3点钟为好。

除非有医生特别嘱咐,一般降压药物不宜在夜晚服用。

4.高血压病老年人服药后的理想血压和年轻人一样,以缓慢降至收缩压低于18.7千帕(140毫米汞柱)、舒张压低于12千帕(90毫米汞柱)为宜。

5.服用降压药物的老人应定期监测自己的血压水平,一般以每星期测量一次为宜。

6.正在服用降压药物的老人,因其他疾病就医时,别忘了向医生说明服用的是何种降压药物、用量多少、怎样服法,以供医生处方用药时参考,避免所用药物与降压药物相互作用,引起不良后果。

降压药的注意事项服用降高压药的注意事项服用降压药的注意事项高血压病人用药七忌一.忌擅自乱用药物降压药有许多种,作用也不完全一样。

有些降压药对这一类型高血压有效,有些降压药对另一类型高血压有效。

服药类型不对路,降压作用不能充分发挥,有时会误以为“降压药不灵”。

高血压病人的药物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应按病情轻重和个体差异,分级治疗。

二、忌降压操之过急有些人一旦发现高血压,恨不得立刻把血压降下来,随意加大药物剂量,很容易发生意外。

短期内降压幅度最好不超过原血压的20%,血压降得太快或过低都会发生头晕、乏力,重的还可导致缺血性脑中风和心肌梗死。

三、忌单一用药除轻型或刚发病的高血压外,尽量不要单一用药,要联合用药,复方治疗。

其优点是产生协同作用,减少每种药物剂量,抵消副反应。

四、忌不测血压服药有些病人平时不测血压,仅凭自我感觉服药。

感觉无不适时少服一些,头晕不适就加大剂量。

其实,自觉症状与病情轻重并不一定一致,血压过低也会出现头晕不适,继续服药很危险。

正确的做法是,定时测量血压,及时调整剂量,维持巩固。

五、忌间断服降压药有的病人用降压药时服时停,血压一高吃几片,血压一降,马上停药。

这种间断服药,不仅不能使血压稳定,还可使病情发展。

六、忌无症状不服药有些高血压患者平时无症状,测量血压时才发现血压高。

用药后头昏、头痛不适,索性停药。

久不服药,可使病情加重,血压再升高,导致心脑血管疾患发生。

事实表明,无症状高血压危害不轻,一经发现,应在医生指导下坚持用药,使血压稳定在正常水平。

七、忌临睡前服降压药临床发现,睡前服降压药易诱发脑血栓、心绞痛、心肌梗死。

正确的方法是睡前2小时服药。

降压药品种繁多,各有特点,高血压病人选用降压药的原则应是:既要副作用小,服用方便,又要一天24小时内均能平稳降压,且能保护心、脑、肾功能。

所以,高血压病人选择降压药有讲究。

高血压药物分类目前高血压病人常用的抗高血压药物,按照药理的作用,可以分为六大系列。

利尿剂利尿剂是使用最早,最常用的降压药物,降压作用显著,对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和肥胖的高血压病人降压尤为适用,但不适宜痛风、高脂血症及糖尿病病人。

可与其他各类抗高血压药物合用,能增加降压的效果。

由于长期应用易引起低血钾等不良反应,现在已经很少大剂量地使用。

常用的利尿剂按照其降压作用的强弱,分为高效利尿剂(速尿、利尿酸),中效利尿剂(双氢克尿噻、氯噻酮),低效利尿剂(安体舒通、氨苯喋啶、),低效利尿剂都有保钾的作用。

利尿剂最大的优势是价格低廉。

β-阻滞剂β-阻滞剂既能降低血压,又能减慢心率,应用很广泛。

这是一类“洛尔”系列,常用的有阿替洛尔(氨酰心安)、美托洛尔(倍他乐克、美多心安)、拉贝洛尔(柳安苄心啶)、比索洛尔(博苏)。

β-阻滞剂适用于年轻人和心率偏快的高血压病人,对合并冠心病的高血压病人尤为适合。

但是,对心率已经很慢、存在心脏传导阻滞和有哮喘的高血压病人禁止服用。

α-阻滞剂α-阻滞剂的特点是不影响血脂和血糖的代谢。

这是一类“唑嗪”系列,常用的药物有短效的哌唑嗪,长效的多沙唑嗪、特拉唑嗪等。

由于α-阻滞剂同时能治疗前列腺肥大,对伴有前列腺肥大的老年男性更为适用。

α-阻滞剂主要的不良反应是会引起体位性低血压,所以,服用该药的病人,起床时要格外小心,动作要慢。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是一类安全有效的降压药,它的种类最多,适应证最广,对血脂和血糖的代谢没有影响,对肾脏有保护作用,是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和糖尿病理想的首选药物。

肾功能不好的病人也能应用,只是要从小剂量开始服用,严重的肾功能衰竭和患有双侧肾动脉狭窄的病人以及怀孕妇女则不能服用。

令人遗憾的是,这么好的一类降压药却有咽痒干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在10%左右,影响了药物的广泛应用。

这是一类“普利”系列。

根据药物作用时间的长短,可分为短效、中效和长效,短效的有卡托普利(巯甲丙脯酸),中效的有依那普利(依那林),长效的种类很多,有苯那普利(洛汀新)、培多普利(雅施达)、福辛普利(蒙诺)、贝那普利(一平苏)、米达普利(达爽)等等。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这是一类最新的降压药,是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基础上开发成功的。

不会引起咽痒干咳的不良反应。

被认为是不良反应最少的一类降压药,作为“沙坦”系列,最早应用的是氯沙坦,以后不断开发的有缬沙坦、依贝沙坦等。

钙拮抗剂钙拮抗剂降压效果安全有效,其特点是在降压的同时,不降低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对血脂、血糖的代谢没有影响,适用于老年高血压和已有心脑肾损害的高血压病人。

此类“地平”系列种类不少。

短效的有硝苯地平(心痛定)、恬尔心,中效的有尼群地平,长效的有氨氯地平(络活喜)、非洛地平(波依定)、尼卡地平。

通过对制剂工艺的改进,制成缓释和控释片,使短效的药物具有长效的作用,如硝苯地平控释片(拜新同)、恬尔心缓释片、缓释异搏定(维拉帕米)。

常见的不良反应有面红、头痛、心跳加快、脚踝水肿,短效药的不良反应更为显著些。

短、中、长效降压药的特点降压药的作用时间长短是根据药物在血液中维持有效的作用时间来评定。

短效降压药一般维持的时间在5~8小时左右。

常用的硝苯地平约5小时,卡托普利约6小时。

所以,一天必须服用三次,否则就不能保证有效的降压效果。

这类药的维持作用时间不长,但起效作用时间却很快,如硝苯地平仅需3~15分钟、卡托普利需15~30分钟。

所以,在遇到血压突然升高时,常用这些药作为急救药。

中效降压药在血液中维持的时间在10~12小时左右。

如硝苯地平控释片,服用后能维持最低的有效血液中药物浓度在12小时以上,尼群地平也可以维持6~15小时,依那普利则可达11小时左右。

服用这类药,一天可以两次。

长效药要求能维持降压疗效在24小时以上。

作用时间最长的是氨氯地平、培哚普利,但这些药达到稳定的降压作用时间也较长,一般需4~7天。

所以,病人服用这些药后不要着急,起效慢一些,并不是没有效果。

长效药一天只需服用一次。

为了达到有效的控制24小时的血压,一般情况下药还是放在早餐前后1小时服用为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