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学前教育心理学绪论(自考)
学前教育专业学前教育心理学自考复习大纲
![学前教育专业学前教育心理学自考复习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f708524a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5c.png)
学前教育专业学前教育心理学自考复习大纲一、课程性质与目标学前教育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它旨在研究幼儿学习与教育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考生应系统掌握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学前教育中的实际问题,为今后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
二、考试内容与要求(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1、理解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2、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和阶段特点。
3、熟悉不同流派的心理发展理论,如精神分析学派、行为主义学派、认知发展学派等。
(二)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1、了解学前儿童感知觉、注意、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认知过程的发展特点。
2、掌握学前儿童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等认知能力的培养方法。
(三)学前儿童的情绪情感发展1、认识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特点和表现。
2、学会引导学前儿童积极情绪情感的发展,以及应对消极情绪情感的策略。
(四)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1、理解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内涵和重要性。
2、掌握学前儿童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社会性行为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
(五)学前儿童的个性发展1、了解学前儿童个性的结构和特点。
2、认识学前儿童气质、性格和能力的发展差异及教育策略。
(六)学前教育活动中的心理1、掌握学前教育活动设计的心理学依据。
2、理解学前教育活动中师幼互动的心理特点和影响因素。
(七)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与教育1、认识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和常见问题。
2、学会运用心理辅导和干预的方法促进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三、复习方法与建议(一)教材为本认真研读指定教材,全面掌握教材中的知识点,理解概念、理论的内涵和外延。
(二)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的学前教育情境相结合,通过观察、分析实际案例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三)构建知识框架在复习过程中,尝试构建学前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框架,将各个知识点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学前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绪论
![学前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15826fa389eb172dec63b708.png)
2.发展期(20世纪20年代-50年代)
重要事件:
• 杜威以实用主义为基础进行教学改革,用“做中学”的 信条改造学校教育领域,对教育心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
• 维果茨基力图以“文化历史发展论”为理论基础构建具 有特色的教育心理学体系;
• 廖世承编著的《教育心理学》(1924年)是我国最早而 且影响较大的一部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3.成熟期(20世纪60年代-70年代)
特点:
• 教育心理学的内容日趋集中,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学习 心理,教学心理,评定与测量,个别差异,课堂管理和教师 心理等内容为大家所公认;
• 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 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重视教材、
理学”(1877年)命名的教科书。 这一时期,教育心理学通过日本传入我国。
2.发展期(20世纪20年代-50年代)
特点:
• 这一时期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学习理论。 • 吸取了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大大地扩充
了自己的内容; • 学科心理学成了教育心理学的组成部分; • 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兴起; • 信息论的思想影响和改变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 • 教育心理学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三个过程——学习过程
• 评价和反思过程虽是一个独立的成分,但它始终贯 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它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 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 监视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反思。
在学与教的过程模式中,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 三种过程,而且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以自身先前知识和学习发展水平为基础的 ,是在教学过程的背景下进行的,学习的进展因教学的质量 而变化。
学前教育心理学1
![学前教育心理学1](https://img.taocdn.com/s3/m/3675cb2b453610661ed9f458.png)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教育心理学概述(一)教育心理学的定义与性质1. 教育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与学情境中人(教师与学生)的心理现象,二是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揭示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2. 教育心理学既是一门理论性学科(具有基础性),又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具有实践指导性)强调他的综合性特点。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体系1.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指向(学习与教育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2. 美国林格伦认为教育心理学应该关心三个要素:学习者,学习过程、学习情境。
学习过程指人们学习时所做的事情。
学习情境指学习者认识自己和学习过程得以实现的环境包括任何影响学习者或学习过程的因素或条件。
(三)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与发展趋势1. 教育心理学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德国教育理论家梅伊曼提出实验教育心理学。
法国实验教育学派代表人物比纳和西蒙1905年制定了《比纳-西蒙智力测验表》用以测量儿童的智力年龄。
桑代克三卷本《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 教育心理学发展历程1初创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俄教奠基人。
2发展期(20世纪20-50年代)主要研究学习理论。
50年代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兴起。
3成熟期(20世纪60-70年代)60年代出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后逐渐重视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
赞可夫(教学与发展) 4完善期3.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关注教与学两方面的心理问题,教学心理学的兴起;关注影响教育的社会心理因素,教育社会心理学的兴起;关注实际教育学策略和元认知研究;关注年龄特点、个别差异与个性化教学研究。
第二节幼儿教育心理学概述(一)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与发展 20世纪80年代逐渐走向完善。
1. 幼儿教育心理学创建的动因:鉴于心理学体系的结构性分化一幼儿教育科学体系的结构性整合:幼儿教育、特别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客观需求2. 幼儿教育心理学经历了从一种教育思想(理念)到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领域在发展到一门独立的学科三个阶段。
学前教育心理学自考大纲
![学前教育心理学自考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63cba5758e9951e79b8927be.png)
Ⅰ课程性质与设置的目的一、课程性质与特点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是高等教育学考试学前教育专业(独立本科阶段)的必修课,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它既为学前教育专业其他课程提供心理学理论基础,又可直接指导幼儿园教育实践活动,具有很强的应用性。
幼儿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研究幼儿教育,特别是幼儿园教育情境中学习与教育心理现象及其一般规律的科学,其主要研究幼儿学习的特点,规律及指导方法和幼儿教育活动设计,直到与评价等等。
幼儿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偏向应用的综合性,偏向人文科学的交叉科学。
它既是一门理论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即具有自然科学的特点,又具有人文科学的特点。
二、课程目的与要求本课程的设置目的在于帮助考生在掌握心理学基础知识和教育心理学一般原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比较系统地了解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知识(概念、原理、技术)认识幼儿学习的特点和心理学规律,初步掌握幼儿家庭教育中的心理学原理和幼儿教师的心理特点,同时能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初步应用这些原理有效地指导幼儿学习,自觉地培养自身的心理素质,保护自己的心理健康;并在应用理论实践能力。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考生应在了解教育心理学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识记和理解有二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能运用学习理论去分析幼儿学习活动中的有关心理现象及其特点、规律、并尝试解决幼儿学习和指导中的实际问题;运用教育教学心理原理和方法设计、指导、评价幼儿园教育活动,幼儿在师幼互动中实施有效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科学指导家长工作。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分工和区别幼儿教育心理学与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等课程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首先,幼儿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教育心理学的一般原理构成了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幼儿学习有其自身的特点,但必须服从人类学习的一般规律;幼儿学习的心理规律同样应服从幼儿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可以说,幼儿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和学前儿童学联系在有二教育领域的岩石、扩展和深化。
学前心理学-自考笔记-自考资料
![学前心理学-自考笔记-自考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58d2d1b6e518964bce847c2e.png)
1.1.1.为什么说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1.2.学前儿童心理过程和个性发展的关系是什么?1.3.学前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有何关系?1.4.学前心理学和普通心理学有何关系?2.2。
1.简述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3. 2.2.简述儿童心理发展阶段划分的必要性和复杂性。
4.2。
3.影响儿童心理发展敏感期形成的因素有哪些?5. 2.4.3~5岁儿童心理特征是什么?6. 2.5.5~6岁儿童心理特征是什么?7. 3.1.简述注意的指向性.8. 3.2.简述注意的集中性。
9. 3.3.简述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趋势。
10.3.4.新生儿注意的特征是什么?11.3。
5.1岁前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是什么?12.3。
6.1~3岁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是什么?13.3。
7.3~6岁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是什么?14.4。
1.幼儿观察发展的表现有哪些?15.4。
2.感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有何表现?16.4。
3.简述从知觉的概括向思维的概括过渡。
17.4。
4.简述视觉敏度发展的机制。
18.4.5.简述简单观测法对视力缺陷观察的方法和作用.19.4。
6.简述影响婴幼儿视力的因素。
20.4.7.简述听力的保护和培养的方法.21.5.1.记忆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2.5。
2.简述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
23.5。
3.常用的记忆策略是什么?24.5.4.1~3岁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是什么?25.6。
1.简述想象萌芽的表现和特点。
26.6。
2.简述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27.6。
3.简述幼儿无意想象的特点。
28.6。
4.简述幼儿再造想象的特点。
29.6。
5.简述再造想象在幼儿生活中的地位。
30.6.6.简述幼儿创造想象的发展及其特点。
31.6.7.幼儿创造想象随生活、知识经验的丰富及抽象概括能力提高的具体表现是什么?32.6.8.简述2~3岁儿童想象的特点.33.6。
9.简述3~4岁儿童想象的特点及原因.34.6。
学前教育心理学自考复习资料
![学前教育心理学自考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cf71c43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5c.png)
学前教育心理学自考复习资料(※表示一般重要,※※表示比较重要,※※※表示很重要)第一章绪论※1、学前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幼儿教育心理学与幼儿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2、 1903 年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得基础。
※3、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揭示幼儿是如何学习的,即幼儿学习的特征、水平与规律;研究如何更科学、更合理、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学习,即如何开展适宜的教学,特别是要关注在教学环境和幼儿学习特征的交互作用下,幼儿是如何学习与发展得,以及研究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
※※4、学前教育心理学涉及的三大变量:幼儿学习者、幼儿教育者、环境与教学。
5、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任务:揭示幼儿学习特点与有效教学的规律、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科学指导幼儿园教师的教学实践。
※※6、卢梭写的《爱弥儿》被誉为“儿童宪章和儿童权利的宣言”。
※7、福禄贝尔创立了第一所幼儿园,形成了第一个相对独立的幼儿教育体系。
※8、蒙台梭利创办了“儿童之家”,强调“感官教育”。
※9、直接教学方案又叫贝 -英学前教育方案,是属于行为主义学派的教学方案,主要针对处境不利的儿童。
※10、认知主义教育方案的理论基础:一时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二是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三是皮亚杰的发展理论。
※11、建构主义教育方案包括凯米 -德弗里斯的幼儿教育方案和海伊斯科普幼儿教育方案。
※12、凯米-德弗里斯幼儿教育方案的三条主要原则:能动性原则、充实性原则、结构化原则。
※13 、对幼儿学习的特点的新发现 (1) 幼儿是主动邪恶学习者 (2) 游戏是幼儿学习及发展情绪、认知与社会能力的重要方式( 3)幼儿出于安全的环境和受重视的群里中,才能获得最佳的发展与学习。
(4) 幼儿日常生活情景中,通过体验与主动参与,学习效果最佳。
(5)学习的个体差异。
※简答题1、简述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2、简述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任务选择题1、哪位学前教育学家建立了第一个相对独立的幼儿教育体系。
第一章--学前教育心理学 - (研究方法)
![第一章--学前教育心理学 - (研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edd5ee5284ac850ad02425b.png)
• 访谈法 • 活动产品分析法 • 情境法
情境法
• 活动情境法是指在教育活动 中创设一定的情境或控制一 定的条件,然后对幼儿在情 境中的行为表现进行观测并 加以研究的方法。
• 问题情境法是向幼儿提供 事先设计好的一个两难问 题情境,要求幼儿对情境 中的问题作出回答,以此 考察幼儿道德判断水平或 情绪反应。
个体差异 普遍规律
特征 常态化
二、学前儿童发展心理研究的设计类型
横断研究设计 纵向研究设计
混合研究设计
二、学前儿童发展心理研究的设计类型
• 横断研究设计—特点时间,不同年龄,心理发展比较; • 纵向研究设计—长时间,同一对象,系统、定期、反复 地,心理变化规律; • 混合研究设计—聚合交叉研究,优点:揭示连续、动态 ,缩短时间与成本。最常用的研究设计类型。
现场实验 • 优点:方便实用,结果在实
践中易于推广应用; • 缺点:无关变量难以完全控
制
注:幼儿园中进行的教育心理学实验,绝大部
分是现场实验。
(二)幼儿教育心理实验
1.定义
• 幼儿教育心理实验是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通过预设教育 情境与条件研究幼儿学习过程与教学效果的实验形式,是 现场实验的一种特殊类型。
• 成就测验:主要测试个人在经过某种正式教育或训练之后 对知识技能掌握的程度(学习效果)。
• 能力倾向测验 • 人格测验
From:
1.时间抽样观察法 (1)定义 它是指观察在规定时间内(时间样本)发生的所有行
为。 (2)基本过程 时间单位分解 行为分类系统 记录表格的设计(封闭式)
(三)学前教育心理研究中常用的观察方法
学前教育心理学第一次课资料
![学前教育心理学第一次课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bc65312626fff705cd170a3b.png)
学前教育心理学第一次课资料第一章绪论学习目标1、应了解、知道的内容——教育心理学的定义、性质和发展趋势。
-—教育心理学的创建、发展历程。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独立的年代与标志。
2、应理解、清楚的内容——学前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新趋势.—-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与发展、定义与性质、任务与意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3、应掌握、会用的内容-—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及其基本阶段。
——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主要作用。
——实验法、调查法。
4、应熟练掌握的内容-—观察法、测量法。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综合应用)1、教育心理学识记:A教育心理学的定义B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C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D教育心理学独立的年代与标志。
领会:A教育心理学的创建B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C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2、学前教育心理学概述识记:A学前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B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领会:A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创建B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简单应用:A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及其基本阶段B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C学前教育心理学的作用.3、学前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识记:A观察法的定义B实验法的定义C调查法的定义D测量法的定义。
简单应用:A实验法的应用B调查法的应用。
综合应用:A观察法的应用B测量法的应用。
课后思考题:一、单项选择题(课堂上完成)二、名词解释教育心理学幼儿教育心理学观察法测量法幼儿教育心理实验三、简述题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哪几个时期3、教育心理学具有哪些发展趋势4、推动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创建是哪两种力量5、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哪几个阶段6、学前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哪些四、论述题1、结合实际谈谈学前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等相关学科在研究对象上的区别和联系。
2、阅读一篇幼儿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研究报告,分析其中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及其相关操作技术。
自考00882 学前教育心理学-精讲
![自考00882 学前教育心理学-精讲](https://img.taocdn.com/s3/m/ccc5b086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51.png)
学前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绪论1234第一节本章重点、难点分析学前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重点难点实验法、调查法、观察法、测量法学前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新趋势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和主要作用第二节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三节学前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概述(一)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广义它是指研究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包括学校教育心理学、家庭和社会教育心理学。
狭义它是指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研究对象是学校教与学情境中教师与学生的心理现象。
基本任务是揭示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
(二)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1、西方学者认为——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应用心理学。
2、国内学者认为——教育心理学既是一门理论性学科(具有基础性),又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具有实践指导性),强调它的“综合性”特点。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习和教育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人指的是学生和老师)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教师心理(二)教育心理学的科学体系教育心理学一般围绕学习和教学的相互作用过程组织独特的知识结构,包括: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五种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三个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时间:1903年人物: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之父事件: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标志:教育心理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由此确立,科学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60年代,美-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的持续15年的实验研究,直接推动了学制和课程改革,还编写了几本《年龄与教育心理学》。
•杜威-实用主义用“做中学”的信条进行教育改革•维果茨基-“文化历史发展论”教育心理学体系;•廖世承编著的《教育心理学》(1924年)最早•俄-乌申斯基--1867年-《教育人类学》第一卷《人是教育的对象》)•卡普捷列夫-1877年-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通过日本传入我国。
《学前教育心理学》第一章
![《学前教育心理学》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a582dbff770bf78a652954af.png)
第一章导论第一节概述一.儿童发展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的关系发展心理学:狭义上,指人类个体发展心理学.它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形成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心理和行为的发生与发展的规律,以及人生各个阶段的心理年龄特征广义上,包括动物心理学或比较心理学 ----比较动物演讲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代表性心理,研究动物种系心理发展的图景与规律;比较处于人类不同历史时期的各民族的心理,研究人类种系心理发展的历史轮廓和规律,以及研究人类个体一生心理发展规律的个体发展心理学包括:婴儿心理学,幼儿心理学,儿童心理学,青年心理学,成年心理学,中年心理学和老年心理学 儿童发展心理学科学的年龄范围------一般指出生到青年前期,即从出生到17、18岁左右二.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1.描述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2.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3.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4.探究不同环境对发展的影响5.提出帮助和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三.儿童心理学研究课题的来源缪森--<<儿童发展和个性>>儿童心理研究的问题来自三个源头:(1)对儿童发展过程本身的探究和描述(2)对基本理论假设的检验(3)儿童的社会实际问题第二节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一.关于遗传与环境的争论1.绝对决定论遗传决定论代表:优生学创始人---高尔顿观点:个体的发展及其品性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决定了,发展只是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环境与教育紧起引发作用环境决定论代表: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观点:儿童心理的发展是环境教育机构作用的结果2.共同决定论代表:"辐合论"的倡导者---斯腾观点:人类心理的发展既非由遗传的天生素质决定,也非只是环境影响的结果,而是两者相辅相成所造成的.格赛尔的理论---成熟优势论,"双胞胎爬梯实验"认为影响发展的机制是生理上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变化过程观点:认为支配发展的因素有两个:成熟和学习3.相互作用论代表:皮亚杰观点:假设个体天生有一些基本的心理图式,在个体与外部环境作用时,利用”同化”与”顺应”的机制,不断改变和发展原有的心理图式,最后达到较高的层次结构化,使儿童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越来越强其他代表:阿纳斯塔西,沃纳,瓦龙以及苏联的维列鲁学派的心理学家相互作用论的基本论点:1.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互相制约,互相依存的2.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互相渗透,互相转化的3.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对发展的作用是动态的通常是年龄越小,遗传的影响越大;低级的心理机能受环境制约少,受遗传影响大;越是高级的心理机能(如抽象思维和高级情感)受环境的影响也越大我们认为,在努力完善儿童发展观的同时,应当着力做两件事:(1)如何使每一个儿童具有最优异的遗传素质(2)如何为每一个儿童创造能充分发掘其潜能的优良环境,而这应该是心理科学,医学科学,教育和社会公同发挥的功能二.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儿童发展的阶段划分:(1)新生儿期(出生—1个月)(2)乳儿期(1个月—1岁)(3)婴儿期(1岁—3岁)(4)童年早期或幼儿期(3岁—6,7岁)(5)童年中期(6岁—11,12岁)(6)童年晚期或少年期(11,12岁—14,15岁)(7)青年早期(14,15岁—17,18岁)三.儿童的主动性与被动性四.发展在时间上的稳定性或不稳定性五.不同情境中的一致性六.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问题关键期:概念从植物学,生理学和形态学移植过来的敏感期(德.菲利斯):一个系统在迅速形成时期,对外界刺激特别敏感动物心理学家—劳伦斯”印刻”这种现象发生在极短暂的特定时刻,一旦错过了这个时机就无法再学会,因此又称关键期为”最佳学习期”第三节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历史回顾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儿童心理>>---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正式诞生普莱尔 --德国生理学家,实验心理学家,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洛克--白板说二.西方儿童心理学的发展1.20世纪早期霍尔--"美国儿童心理学之父"功绩:(1)提出个体心理发展的"复演说"(2)发明了研究儿童心理的新技术---问卷法(3)撰写第一本青少年心理的巨著<<青少年心理学>>这一时期研究具有以下特点:①强调发展是成熟的结果②收集描述正常发展的材料③弗洛伊德理论和行为主义理论兴起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1)阐明和检验解释儿童行为的理论(2)强调环境对发展的影响(3)偏爱实验室研究3.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现在(1)重新发现了皮亚杰理论当代最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建立了结构主义的儿童心理学或发生认识论(2)重新研究遗传和成熟对行为的影响(3)试图把认知发展和社会行为联系起来(4)将儿童心理学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三.中国儿童心理科学的发展历程20世纪20年代,科学儿童心理学被介绍到我国最早讲授儿童心理学的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儿童心理之研究>>我国较早的儿童心理学教科书朱智贤<<儿童心理学>>我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批判吸收国内外研究成果,密切联系我国儿童教育实际编写的教科书的最初尝试第四节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方法一.横向研究又称横断研究,在同一时间里,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观察,实验或测量,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优点:时间短,取样大,更具代表性不足:不能确切的反映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和特点二.纵向研究又称追踪研究,是对同一个或同一群个体,在较长时间内进行定期的观察,实验或测量,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优点:可以获得心理发展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特点缺点:被试的代表性问题,所花时间太长,可能产生厌烦情绪和"学习效应"三.跨文化研究亦称交叉文化研究,是指同一课题通过对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儿童进行研究,以期探讨儿童心理发展共同规律和不同的社会生活条件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好处:更好的形成理论和对变量能作出更全面的考虑。
自考《学前教育原理》第一章背诵笔记【精华】
![自考《学前教育原理》第一章背诵笔记【精华】](https://img.taocdn.com/s3/m/7aa14c70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fe.png)
第一章学前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古代的学前教育1、识记:(1)教育起源的三大理论A.生物起源说BC.(1古代宫廷教育制度之一,指宫廷专门选出贵族和官僚大臣中的出类拔萃的男子,负责对太子、王子们的道德、知识、身体训练,即为保傅制度.太保的责任主要是保证太子日常生活举止合乎规范,生活要有规律,要负责太子身体的安全与健康。
太傅从道德和政治方面教育和训练太子.太师负责太子的学业,还要教太子懂得管理国家、统治百姓的道术.(3)《颜氏家训》颜之推撰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著作,对于学前家庭教育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阐述.(4)性恶论中世纪的一种儿童观,它认为儿童带着原罪来到人世,生来性恶,要听从上帝的训诫,实行禁欲,从幼年期就禁止嬉笑欢闹,盛行体罚,整个儿童教育以宗教教育为中心,教育中取消体育。
(5)预成论是中世纪的一种儿童观,它认为新生儿是作为一个已经制定好了的小型成年人降生到世界上来的,儿童与成人的区别仅在于身体大小和知识多少,受其影响,教育中忽视儿童身心特点和兴趣爱好,要求整齐划一,教育方法简单粗暴。
2、领会:(1)教育起源于原始人类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一切社会实践活动的需要,同时也是人类自身生产的需要。
我国的教育史学家认为:教育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它起源于人类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和人类自身身心发展的需要,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2)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形式是儿童公育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整个氏族的生存和繁衍,因此儿童教育具有民主平等的性质,没有阶级的差别,人人都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
(3)奴隶和封建社会的学前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家庭教育(4)中世纪儿童观形成的社会原因:中世纪的欧洲受基督教的影响3、简单应用:(1)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特点:①儿童教育采取了公养、公育方式,教育无产阶级性,教育权利平等2②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③以生产劳动为主要的教育内容,教育内容原始简单但又多方面④教育手段和方法原始、简单⑤老人和妇女是儿童教育的主要承担着(2)柏拉图的学前教育思想古希腊哲学家和教育家柏拉图(前427-前347)是西方学前教育思想的重要奠基人,代表作是《理想国》和《法律篇》,《理想国》第一次提出了学前社会教育的主张,标志着学前公共教育思想的诞生。
自考00882学前教育心理学-章节精讲课件复习
![自考00882学前教育心理学-章节精讲课件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b5241726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e0.png)
学前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幼儿教师心理第三章学习的概述第四章学前儿童学习的概述 第五章幼儿知识学习与教育 第六章幼儿技能学习与教育 第七章幼儿社会性学习与教育第八章幼儿创造性学习与教育第九章幼儿教学心理本章重难点分析本节重点1:教育心理学的界定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
(学校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两层人(教师与学生)的心理现象心理规律。
本节重点1:教育心理学的界定答案:A本节重点1:教育心理学的界定理论性学科(具有基础性),又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具有实践指导性),强调它的“综合性”特点。
本节重点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学习与教育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
学习与教学的五个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学习与教学的三个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教育心理学的四个内容: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和教师心理本节重点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答案:A本节重点3: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与发展1879年,实验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903年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标本节重点3: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与发展本节重点3: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与发展答案:A本节重点3: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与发展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体系。
乌申斯基最早在教育中系统运用心理学知识,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本节重点3: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与发展学习理论。
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兴起。
弗洛伊德影响,儿童个性和社会适应以及心理卫生问题也进入维果茨基在《教育心理学》中主张教育心理学应该作为一门独立廖世承编著的《教育心理学》(1924)是 我本节重点3: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与发展认知心理学兴起并逐步成为心理学的主流。
西方教育心理学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的实验研究直接推动的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本节重点3: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与发展布鲁纳精辟总结了教 育心理学取得成果:主动性 研究、反思性本节重点3: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与发展答案:B本节重点3: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与发展教与学两方面的心理问题,教学心理学兴起。
学前教育专业学前教育心理学自考复习大纲
![学前教育专业学前教育心理学自考复习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eec6f36e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c1.png)
学前教育专业学前教育心理学自考复习大纲一、课程性质与目标学前教育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它主要研究幼儿学习与教育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旨在为学前教育工作者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考生应能够理解和掌握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了解幼儿学习与教育的心理特点和规律,具备运用学前教育心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学前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
二、考试内容与要求(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1、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含义、特点和研究方法。
2、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和发展趋势。
3、理解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环境、教育等。
(二)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1、掌握学前儿童感知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过程的发展特点。
2、了解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理论等。
3、能够运用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知识分析和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三)学前儿童的情绪情感发展1、理解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特点和发展规律。
2、掌握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表达方式和调节方法。
3、了解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影响因素,以及如何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情绪情感。
(四)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1、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内容,包括自我意识、人际关系、社会行为等。
2、理解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理论,如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等。
3、能够运用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知识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五)学前儿童的个性发展1、了解学前儿童个性的结构和特点。
2、掌握学前儿童气质、性格、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的发展。
3、理解学前儿童个性发展的影响因素,以及如何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个性。
(六)学前教育与儿童心理发展1、理解学前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2、掌握学前教育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3、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学前教育实践中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案例。
学前心理学教案(第一章 绪论)
![学前心理学教案(第一章 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c4c75dfc4afe04a1b071de99.png)
教案首页教学内容: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对象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人从出生到入学前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1、什么是心理现象?心理现象是心理活动、心理过程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
如观察一个人,有人观察得很细,身高、肤色、体貌特征都能描绘,有的人则观察得很粗。
又如学习,有人对公式记忆深刻,有人对年代记忆准确,有人则对事件印象很深,当然也有人对学习内容记不住,但对影视名星的一点一滴都了如指掌。
对一案件的犯罪嫌疑人,有人痛恨,有人可怜。
对一交通事故现场,有人挤着凑热闹,有人远远躲开。
男孩喜欢车,女孩喜欢娃娃,有人勇敢、有人文静等都是心理的外在表现。
2、什么是心理呢?心理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个性心理包括能力、气质、性格。
认识过程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想象,前面提到的观察就是知觉,知觉与记忆都是认识过程;痛恨与可怜属于情感,男孩与女孩兴趣不同则属于个性,勇敢与文静则是气质。
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是心理概念的外延,其内涵是三句话: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正常的人有正常心理,脑瘫孩子则会出现不正常心理。
如发育迟缓,语言产生晚,行动慢,反应迟钝等等。
这说明脑是产生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但目前也有另一种说法,心脏也能产生心理,因为一名曾做过换心脏手术的人在术愈后常常光顾酒吧、大吼,这是他不曾有过的行为,后来经过了解才知是交通事故中捐赠心脏的人的嗜好。
目前对此现象仍无法解释。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只有当客观现象作用于人脑时,才会产生心理。
我们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梦是想象一种,属于认识过程。
白天见到的客观现实作用于人脑,进入到了潜意识,到了夜里,潜意识升入到意识里,成为梦。
同样所看所说所想都是客观现实在不同人脑的反映,只不过不同的人经历、环境、遗传素质不同,因此即使是同一客观现实不同人反映会有所不同。
学前教育心理学 自考
![学前教育心理学 自考](https://img.taocdn.com/s3/m/d71be9a9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03.png)
学前教育心理学自考学前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以及在学前教育情境中如何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学科。
对于选择自考这门课程的人来说,它不仅是获取知识的途径,更是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为未来从事学前教育工作打下坚实基础的重要一步。
学前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学前阶段,儿童的身心发展迅速,他们的认知、情感、社会交往等方面都在逐步形成和发展。
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需求,能够帮助教育者更好地设计教育活动、营造教育环境,从而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比如,通过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我们知道在某个年龄段,儿童更倾向于通过直观形象的方式来学习,那么在教学中就可以多运用图片、实物等教具,提高教学效果。
自考学前教育心理学,首先要面对的就是教材的学习。
这门课程的教材通常涵盖了丰富的内容,包括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儿童的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语言等认知发展,以及情绪情感、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等方面。
在学习教材时,要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将教材内容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归纳。
可以按照章节进行学习,每学完一章,进行总结和复习,确保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除了教材,还可以借助各种学习资源来辅助学习。
现在网络上有很多相关的课程视频、学习论坛和资料分享。
通过观看优质的课程视频,可以更直观地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和理论。
在学习论坛上与其他自考生交流学习心得和经验,也能拓宽自己的思路,发现一些新的学习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做好笔记也是非常重要的。
笔记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整理思路,还方便日后复习回顾。
在做笔记时,可以采用提纲式、图表式等方法,将重点内容和关键知识点清晰地记录下来。
同时,要注意将笔记做得简洁明了,避免过于繁琐。
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知识点,不要轻易放弃。
可以通过查阅相关的参考书籍、咨询老师或者同学,力求把问题弄明白。
例如,在学习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时,可能会觉得各种理论观点复杂难懂,这时候就需要多花时间去研究不同理论的核心观点和应用范围,通过对比和分析,加深对这些理论的理解。
学前心理学(专科自考)
![学前心理学(专科自考)](https://img.taocdn.com/s3/m/9ea6fe39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c5.png)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心理:人的心理就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1.心理是脑的机能。
人脑是心里的器官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3.心理的反映具有能动性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内容(研究对象)(一)个体心理的发生(二)学前儿童心里发展的一般规律(三)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第二节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一、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知识二、培养对学前儿童的兴趣和感情三、初步掌握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方法四、有助于形成科学的世界观第三节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方法一、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方法二、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一)客观性原则(二)活动性原则(三)发展性原则三、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具体方法运用观察法研究学前儿童时应注意的问题(简)第二章学前儿童心里发展年龄特征概述第一节儿童心里发展的年龄特征一、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概念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一)为什么在谈到儿童心理发展时要强调年龄特征....................(论述)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往往和年龄相联系一方面,儿童心理发展要以生理发展为基础。
另一方面,儿童的心理发展的与他的知识经验有关,而知识经验的积累是需要时间的。
因此,年龄对儿童心理发展起着带有客观规律性的制约作用二、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简述)儿童心理发展的的年龄特征既有稳定性的一面,又有可变性的一面(一)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的稳定性1.儿童脑的发育是有一个稳定的顺序和阶段的。
在头脑中建立神经联系是有一定次序的2.人类掌握知识经验是有一定顺序性的,儿童掌握人类知识也必须遵循这一顺序3.儿童从掌握知识经验到心理机能发生变化,也要经过一个大体相同的、不断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二)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可变性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既然是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形成的,不同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会使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有所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价/反思过程 • 在学与教的过程中,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三种过
程,而且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概述
三、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与发展 (一)教育心理学的创建【领会】
思源
催化 剂
创建 初创期 发展期 成熟期 完善期
哲学教育 “实验教 桑代克 20世纪20 20世界20- 20世纪60- 20世纪80
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概述
二、教育心理科的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识记】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指向学习与教学过程 中人的心理现象。
学
教
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概述
(二)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 •四大基本内容:
学
教
学习 心理
学生 心理
教师 心理
教学 心理
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概述
• 学与教相互作用系统过程:(P34图1-1) • 五要素:学生(主体要素)、教师、教学内容、
学习的分类、不同
学生
学习的心理规律
类型的学习过程、
学
有效学习的条件
校
情
境
教师
教学行为规律
课堂教学设计、课 堂管理、教学效果
的测量、评价等
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概述
(二)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识记】 •教育心理学既是一门理论性学科(具有基础性), 又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具有实践指导性), 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理论性: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的基本心理规律, 提供科学依据; •应用性:关注与教育、教学情境有直接关系的问 题,提供具体原则和操作方法。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指向学习与教育过 程中人的( )
A.学习行为 B.心理现象
C.教育行为 D.实践活动
第二节 学前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与发展
学前教育 心理学
学前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教育学
普通心理学
第二节 学前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创建【领会】 1、教育心理学的结构性分化 •儿童学习研究发展 •各级各类教育蓬勃发展的需要(分支学科) 2、学前教育学科的结构性整合 •学前心理学与学前教育学交叉结合 •日本学者,若井邦夫,《幼儿教育心理学》,最 早引进以“幼儿教育心理学”命名专著。
心理学思 育学运动”
年代前 50年代 70年代 年代后
想
开始利用实 标志:1903 以普通心理 尚未形成独立 正在形成独 科学信息技
验、统计以 年,《教育 学的原理解 理论体系; 立体系; 术发展;
及测量的方 法研究儿童 身心发展及 教育问题
心理学》, 释实际的教 “教育心理 育问题;
学之父” 乌申斯基、 卡普捷列夫
世
善恶 洛克“白板说”「学校里的体罚只会让儿童体验到恐惧与愤怒」
纪
十 八
卢梭《爱弥儿——论教育》,“儿童宪章和儿童权利宣言”:儿
高贵的 童的发展有其内部固有的自然法则,教育应当适应儿童的自然本
世 纪
野蛮人
性。 裴斯泰洛奇:直观教学法
【资料拓展】裴斯泰洛齐的直观教学法
• 裴斯泰洛齐早年的学生、后来成为知名教授的弗由伊曼回忆 道:
大人
的年龄是7岁),就应在体力智力能负荷的范围内,为自己张口吃 饭的权利尽一点义务。
中 世
需要被
受到16世纪清教徒的原罪观念影响,儿童除了被视为是小大人之 外,更被视为是邪恶、顽固而需要救赎的。中世纪的父母不但不
纪
拯救 把自己的孩子当孩子看,各种精神上和肉体上的施虐更是家常便
饭。
十 六
引导辨 父母有能力,亦有责任培养子女的理性能力。“童书”。
行为主义,学认知心理学;开始建构中
习理论; 赞可夫“教 国特色的教
杜威 学与发展” 育心理学体
廖世承《教育 实验研究
系;
心理学》
四方面成果
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概述
(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领会】
•关注教育学两个方面的心理问题,教学心理学兴起 •关注影响教育的社会心理因素,教育社会心理学兴起 •关注实际教学策略和元认知的研究 •关注年龄特点、个别差异与个别化教学研究
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教育心理学的界定 •学前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学前教育 心理学
学前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教育学
普通心理学
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教育心理学的定义【识记】 •广义:指研究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 科学。 •狭义:指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 的科学。
•学前教育心理学
课程代码:00882 主讲人: 张 帆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概述 教育心理学的界定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 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与发展 第二节 学前教育心理学概述 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与发展 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与学科体系 学前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和作用 第三节 学前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 实验法 调查法 测量法
• “为了学习地理的基础知识,我们被带到户外,向伊佛东附 近人烟稀疏的比由仑河谷步行。我们首先观察河谷的整体与 各个部分,对这个河谷渐渐有了正确的认识。然后挖取河谷 的粘土,把它包在一张大纸里面。回到学校,大家就站在一 张大桌子边,把带回来的粘土捏造成河谷的模型。次日我们 观察较高的地方,继续扩展我们的研究范围。最后,我们终 于把整个伊佛东盆地研究完毕,把它做成鸟瞰的彩雕模型。 然后,我们才开始
)
A.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
B.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
C.维果斯基出版了《教育心理学》
D.奥苏伯尔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认知观》
2、德国著名教育家创立了第一所现代幼儿园,形 成了第一个相对独立的幼儿教育体系。( )
A.桑代克 B.卢梭 C.福禄培尔 D.欧文
第二节 学前教育心理学概述
(二)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简单应用】 三个基本阶段: 1、学前教育心理思想研究 •思想发端:对儿童期独立性的认可、对儿童人格 的尊重和对儿童学习潜力的认识。
儿童观的发展:(从魔鬼到天使)
中 古 欧 洲
缩小版 小孩只要长到一个能够开始付出的年纪(在埃里耶斯的书中提到
• 裴斯泰洛齐认为:感觉是一切知识的基础,儿童的学习是从 已知物向未知物的发展,只有从直接经验上认识事物,它的 名称才会有意义。
第二节 学前教育心理学概述
2、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实践研究 •18世纪,从哲学思辨进入实践探索 (1)欧文与“幼儿学校” •教育史上第一次幼儿教育实验 (2)福禄贝尔与“幼儿园” •创立了第一所现代幼儿园,形成了第一个相对独立的幼儿教育 体系。 •游戏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形式 •恩物 (3)蒙台梭利与“幼儿之家” •“有准备的环境”,使每个儿童的潜力得到自主和自由发展 •“敏感期”,幼儿期是感觉运动能力发展的敏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