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美与形式美教案
艺术美与形式美
![艺术美与形式美](https://img.taocdn.com/s3/m/027aa33467ec102de2bd892d.png)
1.形式美的艺术语言 形式美的艺术语言
美术作品的形式美是由哪几方面构成的? 美术作品的形式美是由哪几方面构成的?
(1)语言元素:点、线、面、色 语言元素: (2)语言手段:明暗、空间、透视、构图、肌理 语言手段:明暗、空间、透视、构图、 (3)语言法则:变化与统一、对比与和谐、 语言法则:变化与统一、对比与和谐、 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 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
2.艺术美的形成 艺术美的形成
总结艺术美的概念并由此引出画面的形式美感
什么是形式美
1.形式:(1 形体、形态, 1.形式:(1)形体、形态,极个别事物呈现出来的 形式:( 样子 (2)指形体或形态借助语言手段和语言规则呈现出 来的的整体的艺术形象 2.形式美 形式所传达出来的美感, 形式美: 2.形式美:形式所传达出来的美感,它不仅包含在 艺术美中,本身也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艺术美中,本身也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形式美构成( 3形式美构成(1)语言元素及其所构成的形态变化 (2)语言手段及其所构成的审美意象 (3)语言规则及其所构成的审美关系
艺术实践
请同学们小组的方式讨论,分析、 请同学们小组的方式讨论,分析、交换结果 并派一名代表说明作品的形式美法则。 并派一名代表说明作品的形式美法则。
课堂小结与回顾
今天我们学习了漂亮不是美术鉴赏的唯一 标准,形式美的法则不仅仅存在于美术作品当中, 标准,形式美的法则不仅仅存在于美术作品当中, 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事物也是符合法则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事物也是符合法则的,也可 以帮助我们丰富自己的审美取向和生活内容, 以帮助我们丰富自己的审美取向和生活内容,希 望同学们更多的发现周围事物的美感, 望同学们更多的发现周围事物的美感,并学会再 创造它们。 创造它们。
《艺术美与形式美》的美术教案
![《艺术美与形式美》的美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eea5059192e45361166f54c.png)
《艺术美与形式美》的美术教案1、知识和技能:(1)了解美术作品什么是形式美?如何理解和把握形式美?”(2)了解美术作品的艺术美是由艺术家通过美术的语言元素和语言规则创造出的艺术所特有的美,其中包括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
也就是说,艺术美是由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来实现的。
艺术美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美的再现和美的表现。
艺术美是通过形式美表现出来的。
2、过程和方法:(1)通过调查、网上搜索等方法,搜集有关美术作品除了艺术美之外还有形式所传达出的美,即形式美的素材。
(2)对搜集的材料、作品进行、分析、提炼和归纳。
(3)尝试把“搜集资料→讨论探索→评价延伸”的研究型学习方式引入教学。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让学生走近鉴赏美术、走近生活,达到拓宽美术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的目的。
(2)通过多种实践,让学生感受鉴赏美术的魅力,培养学生对艺术美之外还有形式所传达出的美,即形式美的欣赏能力。
(3)懂得鉴赏美术的重要性,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直观性的一面可以为我们所把握,但要能更敏锐地感受、更深刻地理解,还要不断的学习和实践。
我们学校高一年级的学生大多是本镇户口子女,高一级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接近成熟状态,在繁忙的学习之余十分关注流行,对鉴赏美术、对艺术美之外还有形式所传达出的美,即形式美的欣赏能力只留于表面。
审美能力的培养有待进一步提高。
高一的学生已具备浏览网页、网上搜索资料的能力,有一定的独立思维和自主的能力,求知欲比较强,思维比较活跃,善于探索,敢于质疑,敢于创新,能够在老师的引导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基本能按教师的任务驱动来循序渐进地进行知识探求。
假如没有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就不会有所谓的美术作品,也就不会有艺术美。
超越现实生活的永恒性,它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及其美进行观察、体验、思考的结果。
美术作品中的美不仅是时代精神的体现,同时也是美术家对现实生活审美认识的集中表现。
让学生分组选题、收集素材、合作调查等,从而学生可以在欣赏他们的作品时感悟生活的真理,得到美的享受。
《艺术美和形式美》教案
![《艺术美和形式美》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997c46a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29.png)
《艺术美和形式美》教案教案:《艺术美和形式美》一、教学目标:1.了解艺术美和形式美的概念和特点;3.学会欣赏和评价艺术作品。
二、教学重难点:2.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方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让学生观察一幅名画,并问学生对这幅画的感受和评价。
2.概念解释(10分钟)解释艺术美和形式美的概念:艺术美指的是艺术作品所具有的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感受,是艺术家通过创作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形式美指的是作品表面的形式和结构在美学上的组织和表现。
3.特点比较(15分钟)分别列出艺术美和形式美的特点,引导学生讨论和比较两者的异同,并总结归纳。
4.案例分析(20分钟)选择一幅艺术作品,对其进行欣赏和评价。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析作品中的艺术美和形式美,并提出自己的理解和见解。
5.互动讨论(15分钟)6.总结(10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艺术美和形式美在艺术作品中的重要性,并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
四、课堂延伸:1.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幅自己喜欢的艺术作品,写一篇欣赏和评价的文章。
2.展示和分享(15分钟)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欣赏和评价的作品,可以通过展示图片、演讲或展板等形式。
3.课后反思(5分钟)让学生思考和反思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出自己对艺术美和形式美的进一步认识和理解。
五、教学资源准备:1.一幅名画;2.相关的教学PPT;3.学生可以选择的艺术作品图片。
六、教学评价:1.学生对艺术美和形式美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能力;3.学生的互动讨论和课堂表现。
第六课艺术美和形式美教案设计
![第六课艺术美和形式美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7ce40cd0c22590102029dd8.png)
艺术美与形式美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学目标:(1)、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②(2)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的基本原则及其在作品中的主要表现。
2、教学重点:2.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由于艺术家所采用的语言、材料、手段等不同而产生的艺术美和形式美就大异其趣。
3、教学难点:①、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
以使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的认识有形象的依据。
②、对美术作品的艺术美与形式美之间异同的理解。
4、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具和图片,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用多媒体展示雕塑图片《欧米艾尔》导入。
小结:美术作品的艺术美是艺术所特有的美。
美术作品是由艺术家创造出的不同于现实生的第二自然。
它的美不同于一般人的“漂亮”或“好看”的审美观念。
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不仅影响了人们对美术的认识,也有碍于对美术作品的鉴赏。
二、新知探究:环节一、什么是艺术美,它有哪些表现?美术作品中的艺术美不等同现实在的“漂亮”和“好看”,而是通过特定的美术形象表现出来的艺术自身的美。
艺术美又称第二自然。
是相对自然美来说的。
美术形象:指一件美术作品中个别的、具体的、完整的艺术形象,也是指一件美术作品中由这种个别的、具体的、完整的艺术形象所形成的综合的整体的艺术形象。
教师活动:投放多媒体图片《艾普色姆的赛马》和《记录马奔跑过程的连续摄影》。
结合第三课“艺术形象”这一概念进行讲解。
学生活动:欣赏图片,小组讨论,分析美术作品的艺术美。
环节二、什么是形式美:如何理解和把握形式美:美术作品的形式美的构成:A、语言元素(点、线、面、色)及其构成的形态变化。
B、语言手段(明暗、空间,透视、构图、肌理)及其所构成的审美意象。
C、语言规则(变化与统一,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等)及其所构成的审美关系。
教师活动:投放潘天寿的作品《雄视》,讲解什么是形式美,指出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既相互包含、渗透又彼此具有独立性。
高中美术教学课例《艺术美与形式美》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美术教学课例《艺术美与形式美》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5befc970b1c59eef9c7b482.png)
教学目标 互动学会分析一些优秀作品的艺术形式美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学
会运用所学知识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树立正确的
审美价值观。
(分析学生在本课中所需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学
生的课堂学习行为与习惯、合作学习氛围、学生认知障
碍等)
普通高中生对美术的理解分析能力参差不齐,很多
学生还停留在“漂亮”、“好看”是美术鉴赏的标准上,
这种固有观念深深影响了他们对美的正确认识,当面对 学生学习能
一些艺术形象不好看,甚至有些丑陋的但却给人内心极 力分析
大震撼的作品时,往往无从下手,甚至直接跳过不予理
会,就此本课着力于从专业的角度改变学生传统的观
念,面对不同样式的美术作品,找到欣赏的方法,让学
生对艺术美的概念及艺术家创造艺术美时作品中所表
以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及时代精
神所创造的通过特定形象表现出来的美术自身的美,相
对于自然来说,艺术就是创造了“第二自然”,即常说 教材分析
的:“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二、形式美的概
念及法则,美术作品除了艺术美之外还有形式所传达出
的美,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形式美主要有几个方面:
1、语言元素(点线面色)及所构成的形态变化,2、语言
现的语言元素、语言手段、和语言规则的运用有系统而
全新的认识,从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人生观。
教学策略选
(根据您的教学思路,以及您对学科核心素养的理
择与设计 解,说明您采用何种教学实施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怎么
样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为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对教材有所选择和拓展,
采用讲解及引导探究式方法进行教学:1.观赏图片 2.
探究艺术美与形式美教案: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探究艺术美与形式美教案:培养学生审美情趣](https://img.taocdn.com/s3/m/5eaab44d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18.png)
文章标题:探究艺术美与形式美教案: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一、前言美,是人类最早的追求和探索对象之一。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美的理解和追求方式也不尽相同。
从古希腊的“形式美”到西方现代艺术的“概念美”,人们对美的追求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追求形式上的完美和内在的情感体验。
艺术美和形式美作为美学研究中的重要概念,是人们对美追求的重要路径。
在教育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他们能真正领略艺术美和形式美的内涵呢?这就需要我们在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学习评价等方面下功夫。
二、课程设计艺术美和形式美的概念并不是在小学阶段就能够完全理解的,但是,我们可以在教育过程中,让学生逐步了解、理解、感受。
同样是学习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课程,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在课程内容中添加对艺术和形式美的介绍和解释,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艺术技能的同时,了解这些技能所代表的美学意义;二是安排对艺术和形式美的主题学习,包括对于不同主题的艺术品的观赏研究、感性体验和思考总结等环节,帮助学生建立对艺术和形式美的兴趣和理解。
三、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方面,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和实践探究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交互合作中展开对于艺术和形式美的探究和思考。
例如,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进行艺术品的剖析和解读,从艺术品所代表的主题、情感和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也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进行艺术品的互动体验和反馈,包括对声音、光影和空间等因素的感知和处理。
四、学习评价学习评价是教育实践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必要手段。
在学习评价中,我们需要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意识、感受体验和技能水平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和评估。
可以采用案例分析、作品展示和演示评价等方式进行评估,这样可以有效地考察学生在艺术和形式美方面的认知、感受和表现能力。
五、结语艺术美和形式美是美学研究中的重要概念,也是教育实践中的重要内容。
高中美术鉴赏(人美版)-6艺术美和形式美(试讲稿)
![高中美术鉴赏(人美版)-6艺术美和形式美(试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70a625b0f111f18583d05aa3.png)
6艺术美和形式美PS:(本试讲稿以口述为主,考生请有效记忆或背诵,本人亲自整理编写,亲测已过,试讲需要考生自问自答,一个人表演出有学生的课堂氛围,脱稿、丰富个人肢体语言。
预祝考生马到成功)导入:首先请同学们不看文字说明的欣赏罗丹的雕塑《欧米艾尔》。
然后同学们可以分组讨论下这幅作品到底好看还是不好看。
(学生讨论:觉得不好看,不漂亮)虽然作品《欧米艾尔》所展示的形象虽然并不漂亮或者说好看,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不仅影响了人们对美术的认识,也有碍于对美术作品的鉴赏。
但它却给人一种心灵上和审美上的震撼。
这是艺术作品传递给我们一种残缺的美或者说凄凉之美。
所以美术作品美和现实中的美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定义。
这就让我们一同进入我们的美术新课——艺术美和形式美。
(板书——艺术美和形式美)一、那什么是艺术美?它有那些表现?1、请同学们分别欣赏下罗丹的《欧米艾尔》和《行走的人》这两幅雕塑作品。
然后说说什么是艺术美?那现在有谁知道什么是艺术美了吗?请一位同学来试着回答下。
(学生回答,之后总结)是的这位同学说的不错。
其实——美术作品中的艺术美不是等同于现实中的“漂亮”和“好看”,而是通过特定的美术形象表现出来的艺术自身的“美”。
这就是艺术的美。
那关于艺术美它又有那些表现呢?2、接下来请同学们欣赏席里柯作品《艾普色姆的赛马》,和《马奔跑过程的连续摄影》,并比较摄影作品的奔马与绘画作品中的奔马带给自已的感受,有何不同?画家所表现的马的奔跑动作并不真实”,但通过以低矮、翻滚的云层和阴暗的光线营造出一种赛马时的紧张气氛。
这就是艺术美与形式美所表达出来的特有的魅力。
二、什么是形式美?如何理解和把握形式美?1、接下来让我们欣赏一幅中国画,请同学们一起欣赏书本30页的潘天寿的作品《雄视》,并根据文字的叙述,思考:下美术作品的形式美有那些内容。
所以从《雄视》这幅美术作品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美术作品的形式美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构成的:(1)、语言元素(点、线、面、体、色)及其所构成的形态变化;(2)、语言手段(明暗、空间、透视、构图、肌理)及其所构成的审美意象;(3)、语言规则(变化统一、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等及其所构成的审美关系。
《艺术美与形式美》的美术教案
![《艺术美与形式美》的美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359a678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b1.png)
《艺术美与形式美》的美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艺术美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培养学生对形式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艺术美的原则进行创作,提高审美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艺术美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 形式美的要素及其在艺术作品中的表现3. 艺术美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1. 艺术美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 形式美的要素及其在艺术作品中的表现3. 艺术美在生活中的应用四、教学难点1. 艺术美的内涵和外延2. 形式美在不同艺术门类中的体现3. 艺术美在实际创作中的运用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艺术美和形式美的基本概念、特征和要素。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艺术作品中的形式美要素。
3. 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体会艺术美和形式美的运用。
4.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艺术美和形式美的理解和感悟。
教案内容示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艺术美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培养学生对形式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艺术美的原则进行创作,提高审美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艺术美的基本概念和特征艺术美的定义:艺术作品中体现的美。
艺术美的特征:独特性、普遍性、创造性、情感性。
2. 形式美的要素及其在艺术作品中的表现形式美的要素:线条、色彩、形状、质感、构图等。
形式美在艺术作品中的表现:分析具体艺术作品的形式美要素,如毕加索的《格尔尼卡》中的线条和形状等。
3. 艺术美在生活中的应用艺术美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如分析贝聿铭的苏州博物馆设计中的艺术美元素。
艺术美在时尚设计中的应用:如分析某品牌服装设计中的艺术美元素。
三、教学重点1. 艺术美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 形式美的要素及其在艺术作品中的表现3. 艺术美在生活中的应用四、教学难点1. 艺术美的内涵和外延2. 形式美在不同艺术门类中的体现3. 艺术美在实际创作中的运用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艺术美和形式美的基本概念、特征和要素。
形式美法则教案
![形式美法则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b26b89b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25.png)
形式美法则教案教案标题:形式美法则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形式美法则的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运用形式美法则进行教学设计的方法;3. 培养学生对形式美的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1. 形式美法则的概念和分类;2. 形式美在不同学科和领域中的应用;3. 运用形式美法则进行教学设计的实例分析。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一幅美丽的图画或一段优美的音乐作为引入,激发学生对形式美的兴趣。
导入知识:2. 介绍形式美法则的概念和分类,如对称美、比例美、色彩美等,并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进行说明。
知识拓展:3. 分析形式美在不同学科和领域中的应用,如建筑、绘画、音乐、服装设计等。
引导学生认识到形式美的普遍存在和重要性。
实例分析:4. 选择一个学科或领域,如绘画,通过分析一幅经典的艺术作品,解读其中的形式美法则,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教学设计:5. 学生分组,根据所学的形式美法则,设计一个小组项目,如绘画作品、服装设计、音乐演奏等。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展示自己对形式美的理解和创造力。
总结回顾:6.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形式美在教学设计中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欣赏形式美的存在。
作业布置:7.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领域或学科,通过研究和分析,找出其中的形式美法则,并写一篇小论文或制作一个展示海报。
教学评估:8. 针对学生的小组项目和作业,进行评估,包括对形式美法则的正确应用和对形式美的理解程度。
教学延伸:9. 鼓励学生参观艺术展览、音乐会等文化活动,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对形式美的欣赏能力。
教学资源:1. 图片或实物展示形式美的例子;2. 经典艺术作品的图片或视频资料;3. 小组项目所需的绘画材料、服装设计工具等。
教学反思: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合理调整教学步骤和内容,确保教案的有效实施。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形式美的实践和欣赏活动。
中国画形式美教案
![中国画形式美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1139259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5a.png)
中国画形式美教案教案标题:探索中国画形式美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画的起源、发展和特点,认识中国画的形式美;2. 学习中国画的基本技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3. 通过实践绘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资料:中国画的相关书籍、图片、视频等;2. 绘画工具:毛笔、宣纸、墨汁、颜料等;3. 学生绘画材料:纸张、颜料、画笔等。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展示中国画的经典作品,引发学生对中国画的兴趣;2. 引导学生讨论中国画与西方绘画的区别和特点。
知识讲解:1. 介绍中国画的起源、发展和特点,包括中国画的材料、题材和表现手法等;2. 分析中国画的形式美,包括线条的运用、墨色的表现、构图的布局等。
示范演示:1. 教师进行中国画的基本技法示范,包括运笔、控墨、勾勒等;2. 引导学生观察示范,并解释示范中的技法要点。
实践练习:1. 学生进行中国画的实践练习,可以选择具体的题材或自由创作;2. 教师巡视指导,给予学生个别指导和建议。
作品展示与评价:1. 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作品展示;2. 学生互相欣赏、评价彼此的作品,分享绘画心得和体会。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参观中国画展览,拓宽对中国画的了解;2. 邀请专业画家或艺术家进行讲座或示范,深入学习中国画的艺术技巧和创作理念。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实践绘画中的表现,评价他们对中国画形式美的理解和运用;2. 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和评价,评估他们对中国画的认识和创作能力的提升。
教学延伸:1. 在其他课程中引入中国画元素,如语文课中讲解中国画题材的诗词;2. 组织学生参加中国画比赛或艺术展览,展示他们的绘画成果。
教学反思:1. 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2.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评价,以便调整教学策略。
注:以上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方法可根据教育阶段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艺术美与形式美》的美术教案
![《艺术美与形式美》的美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9f02b48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a6.png)
《艺术美与形式美》的美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艺术美的概念和特点。
2.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形式美的概念和特点。
3. 培养学生对艺术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4. 培养学生对形式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艺术美的概念和特点。
2. 形式美的概念和特点。
3. 艺术美与形式美的关系。
4. 欣赏和分析艺术美和形式美的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艺术美的概念和特点的理解和掌握。
2. 形式美的概念和特点的理解和掌握。
3. 艺术美与形式美的关系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艺术美和形式美的概念和特点。
2. 示范法:展示艺术美和形式美的作品,进行分析和解说。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艺术美和形式美的概念和特点。
2. 讲解:讲解艺术美和形式美的概念和特点,展示相关作品进行分析。
3. 示范:展示艺术美和形式美的作品,进行分析和解说。
4. 练习:让学生进行艺术美和形式美的创作练习。
5. 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进行艺术美和形式美的创作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艺术美和形式美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在创作练习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3. 搜集学生对艺术美和形式美的看法和感受,了解他们的兴趣和需求。
4. 对学生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七、教学资源:1. 艺术美和形式美的相关理论资料。
2. 艺术美和形式美的作品集或图片。
3. 绘画、制作工具和材料。
4. 投影仪、电脑等辅助教学设备。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艺术美的概念和特点,展示相关作品进行分析。
2. 第二课时:讲解形式美的概念和特点,展示相关作品进行分析。
3. 第三课时:讲解艺术美与形式美的关系,进行欣赏和分析作品。
4. 第四课时:进行艺术美和形式美的创作练习。
《艺术美与形式美》教案
![《艺术美与形式美》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8672f7b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45.png)
《艺术美与形式美》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艺术美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体现。
2. 让学生理解形式美的内涵,掌握形式美的基本要素。
3. 培养学生对艺术美的感知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艺术美的概念与特点2. 形式美的基本要素3. 艺术美在生活中的体现4. 欣赏和分析艺术作品5. 创作实践活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艺术美的概念与特点2. 形式美的基本要素的理解与应用3. 艺术作品的欣赏与分析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艺术美与形式美的概念、特点及关系。
2. 演示法:展示艺术作品,分析艺术美与形式美的体现。
3. 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实践,提高审美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艺术美与形式美》相关内容。
2. 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艺术作品。
3. 画纸、画笔、彩泥等创作材料:供学生创作实践使用。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经典艺术作品,引导学生关注艺术美与形式美。
2. 新课导入:讲解艺术美的概念及其特点,阐述艺术美与形式美的关系。
3. 案例分析:展示一系列艺术作品,分析作品中的形式美要素。
4. 欣赏与讨论:组织学生欣赏艺术作品,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艺术美与形式美的看法。
5.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艺术创作实践,要求学生运用所学形式美要素。
七、教学反思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理解程度及创作实践能力。
2. 教学效果:评估学生对艺术美与形式美的概念理解、欣赏能力及创作水平的提高。
3. 教学调整: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内容或难度,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作业布置1. 请学生收集一幅自己喜欢的艺术作品,分析其艺术美与形式美的特点。
2. 完成一幅艺术创作,要求运用所学形式美要素,展现艺术美。
九、课后辅导1. 解答学生在作业中遇到的问题,提供指导和建议。
2. 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
十、课程评价1. 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总结,评价自己在艺术审美方面的进步。
《艺术美与形式美》教案
![《艺术美与形式美》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7cc65b3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e8.png)
《艺术美与形式美》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艺术美与形式美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2.培养学生欣赏和分析艺术美与形式美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艺术美与形式美,提高审美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艺术美与形式美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2.难点:如何欣赏和分析艺术美与形式美。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学习笔记本、彩笔等绘画工具。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艺术美与形式美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
学生分享自己对这些图片的观感和认识。
2.理解艺术美与形式美的概念教师简要介绍艺术美与形式美的概念。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艺术美与形式美的定义和特点。
3.分析艺术美与形式美的分类教师展示不同类型的艺术美与形式美的作品,引导学生分析其特点。
4.欣赏和分析艺术美与形式美的作品教师展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艺术美与形式美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分析。
学生分享自己的欣赏心得和分析结果。
5.实践活动:创作艺术作品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具有艺术美与形式美的作品。
学生分组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6.成果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互评。
7.课堂小结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
五、作业布置2.学生尝试创作具有艺术美与形式美的作品,下节课进行展示。
六、教学反思2.学生反馈对本节课的学习感受,提出意见和建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艺术美与形式美的概念、特点和分类,提高欣赏和分析艺术美的能力,关注生活中的艺术美与形式美,提高审美素养。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1.理解艺术美与形式美的概念教师展示艺术作品,如一幅油画,问:“同学们,你们能告诉我这幅画美在哪里吗?”学生可能回答色彩、线条等,教师进一步引导:“很好,那这些色彩和线条是如何构成美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艺术美和形式美的概念。
艺术美和形式美
![艺术美和形式美](https://img.taocdn.com/s3/m/c29926c258f5f61fb736667c.png)
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艺术美和形式美 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 ——艺术美和形式美 美术 1 教学对象 课的类型 高一 鉴赏 任课教师 时 间 陈晓州 2011、10、19
一、教材内容分析
1、本课是普通高中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模块第 6 课《艺术美和形式美》 2、教材内容着重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艺术美,什么是形式美以及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的 基本原则及其在作品的主要表现。 3、通过欣赏、分析让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有进一步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艺术美和形式美。2、掌握形式美的语言元素,语言手段, 语言规则等知识。 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形式美的相关知识分析美术作品,从而提高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激发审美欲望。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对艺术美与形式美的相关知识的掌握。 教学难点:运用艺术美与形式美的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描述与分析。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厦门市翔安一中高一学生 学生经过前面几课的学习,掌握了美术的艺术语言及美术类型。对于不同类型美术作品 的表现形式有初步的了解。
学生抢答
学生分小组抢答设问 一和设问二。 设问三学生分小组讨 论,小组成员把讨论 的结果上传到网络平 台小组讨论区。
从给出的条件 进行抢答,先下勾起 学生的好奇心,然后 再设问引起学生思 考,直接切入本课课 题,同时也为后面教 学内容作铺垫。 利用网络平台, 不同小组成员可以 第一时间看到各个 小组的讨论结果。同 时利用这种网络平 台讨论,可以拉近师 生之间的距离。建立 学生之间的合作意 识。
三、 欣赏与评述 四、 课堂总结
艺术美与形式美教案
![艺术美与形式美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dd70b0b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1e.png)
艺术美与形式美教案【引言】美,是一种令人赏心悦目的感受,是一种令人心情愉悦的状态。
美有许多种,如自然美、人文美、审美美、形式美等等,其中艺术美和形式美作为两种最为典型的美学感受,被广泛运用于各种领域中。
对于美的感受,人类历史上一直在探索着,而形式美和艺术美的涉及,必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今天的艺术教育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主体部分】一、艺术美的基础所谓艺术美,它是一种通过艺术作品来实现的美。
艺术美所展现的是艺术作品的主题、形式、色彩、构图、节奏等等,都是作者经过反复表现和推敲的结果。
而艺术作品的美感,则从作者的作品中所传递出的情感和思想中汲取灵感,这是艺术美的根基所在。
二、形式美的重要性形式美则更强调的是形式的美感,形式指的是艺术作品的形态、轮廓等感性方面的特性。
人们可以通过色彩、质地、纹理、形状等形式要素来感受到从粗犷到细腻、从扭曲到流畅、从急促到平稳、从明亮到昏暗等等情绪和氛围。
在很多领域中,形式美被广泛运用,例如建筑、设计、广告和影视等。
三、形式美与艺术美的关系有时候,形式美和艺术美会有点混淆,但实际上它们的确有不同。
艺术美所强调的不仅是形式美的感受,还包括艺术作品所传达的情感、意念等方面,并且艺术美的感受是不拘泥于形式的,它所传递的信息通常是隐性的,需要通过长时间的体验来逐渐体会。
而形式美则更重视通过形式要素去感受美,并且形式美所涉及的範围相对而言也较为简单。
四、艺术美与形式美的教学方法由于艺术美和形式美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法:1. 形式美教学的原理是阐扬美的表现形式,例如色彩、纹理、形状等等,因此需要通过示范和练习来感受美。
2. 在艺术美教学中,则需要先了解艺术作品的背景与意境。
带领学生感受艺术家表现出来的巧思与思想,同时在分析艺术作品时需要注意整体性思维,即在教学中,需要学生掌握整体观察艺术作品的能力,从而在完整而细致的理解下,实现艺术美的感知。
五、教学设计案例艺术美和形式美的教学内容很广泛,以下是其中两部分的教学设计案例。
《艺术美与形式美》教案
![《艺术美与形式美》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4908239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b9.png)
《艺术美与形式美》教案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艺术美与形式美》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艺术美与形式美》教案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什么是艺术美,并认识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对于美术作品的描述、分析、评价等认识美术作品与生活以及艺术家之间的关系从而理解艺术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好习惯并且增强热爱生活的意识,感悟美术作品所渗透的情感,从而陶冶情操提高美术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什么是艺术美。
【难点】从形式美的角度鉴赏美术作品。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一组绘画作品,分别是《蒙娜丽莎》与《带帽的妇人》,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不同。
并说一说自己喜欢哪一组,为什么?引出马蒂斯的一句话“夫人,那不是一位女士,那是一幅画”。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究竟怎样鉴赏美术作品,能不能以“漂亮”、“好看”来作为美术鉴赏的标准呢?从而揭示课题《艺术美与形式美》。
环节二:欣赏作品,感知艺术美1.展示《欧米艾尔》《呐喊》《威伦道夫的维纳斯》等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谈一谈作品给你什么感受?学生思考,教师总结:怪异、不安、不好看、不漂亮……2.引导学生欣赏罗丹的《欧米艾尔》并思考:这件作品漂亮吗?给你什么感受?为什么会给我们这种感受?学生思考回答,教师补充:这件作品不好看、不漂亮,却给人心灵的震撼,是中残缺美。
3.我们能不能用“漂亮”“好看”来形容像《欧米艾尔》《呐喊》这一类作品的美吗?教师总结:这些作品是艺术家创作出来的美术形象,不等同于现实重的“漂亮”和“好看”,而是通过特定的美术形象表现了艺术自身的“美”,这正是艺术美。
环节三:对比分析,理解艺术美1.提出问题:什么是艺术美?我们通过作品的分析一起来解答。
2.多媒体展示席里科的《艾普色姆的赛马》与马奔跑过程的连续摄影,引导学生引导学生对比分析摄影与席里科作品,并思考两者有何不同?画家是如何表现奔马状态的?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画家所表现的马的奔跑动作并不真实,却以低矮、翻滚的云层和阴暗的光线营造出一种赛马时的紧张气氛。
中国画的形式美教案
![中国画的形式美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f3215c1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2b.png)
中国画的形式美教案教案名称:中国画的形式美授课对象:小学低年级学生授课时间:2课时(80分钟)一、教学目标:1.理解中国画的形式美和艺术特点;2.学会用笔墨画山水和花鸟;3.激发学生对于中国画的兴趣和创作潜力。
二、教学内容:1.中国画的形式美和艺术特点;2.笔墨的基本运用;3.山水画和花鸟画的基本绘画技巧。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开篇问好,进入主题老师问好,简单介绍今天的课程主题:“中国画的形式美”,并提问学生们对中国画的认识。
2.了解中国画的形式美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感受中国画的大自然风光、动物和花卉形态,引导学生感知中国画的“虚实结合”、“留白”、“用笔姿态”。
3.笔墨基本运用通过教授笔尖用法、水墨渐变等技巧,让学生学会用笔墨表现墨色、线条和形态的魅力。
第二课时:1.复习笔墨的基本运用引导学生复习笔墨运用的基本技巧,让学生在尝试过程中逐渐融入墨色、线条和形态的魅力。
2.山水画的基本绘画技巧让学生了解山水画的必要元素包括山、水、云、树和动物,在教授山、水、云和树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画一个简单山水画。
3.花鸟画的基本绘画技巧让学生了解花鸟画的必要元素包括花、鸟、枝叶,在教授花、鸟和枝叶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画一个简单的花鸟画。
四、教学资源:1.展示实物:毛笔、水墨、宣纸等;2.展示图片:中国画作品、绘画技巧;3.教学课件:运用图片、文字和视频等方式,课堂互动和展示。
五、教学评价:1.课堂笔墨技巧的掌握;2.学生作品的创作和表现力;3.学生鉴赏能力的提高。
六、教学反思:通过教学,让学生从观察中国画作品,到尝试用笔墨画出山水和花鸟,激发起他们对于绘画的热情和创作潜力。
教学中应更加关注学生的实践体验和创作展示,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绘画的乐趣和“笔墨画虚、笔意自然、墨色一气”的魅力。
艺术美与形式美教案:构建全面高效、创新多样的艺术教育体系
![艺术美与形式美教案:构建全面高效、创新多样的艺术教育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4f928067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36.png)
艺术美与形式美教案:构建全面高效、创新多样的艺术教育体系艺术教育一直被认为是一种独特的教育方式,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艺术美和形式美是艺术教育的核心内容,通过教育学生艺术美和形式美,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艺术并提升其艺术素养。
本文将探讨如何构建全面高效、创新多样的艺术教育体系,以促进艺术美和形式美在教育中的应用。
一、了解艺术美和形式美1.1 艺术美的概念艺术美是指人们对艺术作品的感受和认知。
艺术美是一种文化心理,是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
艺术美不仅是美的表现,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
艺术美可以在不同的艺术形式中表现出来,如绘画、音乐、舞蹈等。
艺术美是人们对美的一种感知和理解,也是人类与自然、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
艺术美的表现形式不断丰富,艺术美的总体性是人们对艺术价值观的认同和合理的艺术评价标准。
1.2 形式美的概念在艺术中,形式美是指艺术作品本身的形式和结构的美。
艺术作品的形式美是艺术美的一部分,形式美反应了艺术作品的整体结构和美感。
除了艺术作品之外,形式美在设计、建筑、服装等行业中也非常重要。
形式美体现了作品在视觉上的协调、和谐和美感,是视觉效果的一种体现。
形式美的提高也可以带动艺术教育的全面提升,为此,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促进形式美在教育中的发展。
二、艺术美与形式美在教育中的应用2.1 艺术美和形式美在教育中的重要性艺术美和形式美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艺术美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面对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和创意能力,成为当今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而学习艺术美和形式美,则可以为学生提供更适合人类力学视角的认知方式,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艺术表现能力。
2.2 如何结合艺术美和形式美进行教育?为了提高艺术美和形式美在教育中的实效性,我们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有效地进行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美与形式美》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艺术美以及掌握形式美的语言元素、语言手段、语言规则等相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一些美术作品的赏析,让学生学会运用形式美的相关知识和自己的经验,描述、分析自己身边的美与艺术的美。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验与感受美术作品的艺术美与形式美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审美欲望,促进学生审美观的发展。
教学重点:对艺术美与形式美的相关知识的掌握。
教学难点:运用艺术美与形式美的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描述与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欣赏、判断让学生欣赏“自然美、社会美”的图片及“艺术美”的作品,并判断其类别。
[提问](1)、请指出哪几件作品是体现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并举例出生活中我们所熟悉的美。
社会美:社会美可分为两种形态,一是直接形态,如物质环境、物质产品、人的服饰仪表、行为举止、话语谈吐等,这类社会美是形之于外的,可以直接感知的,我们的审美活动大都体现在这一范围之内。
社会美的另一种形态是间接形态,如政治制度、经济状况、时代精神、社会治安、社会风尚等等,这类社会美并不体现在某一具体现象上,而是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
因此,我们需要透过复杂的现象,经过分析思考,才能掌握其中的本质。
总之,这类社会美我们无法直接欣赏,只能间接地进行体味,这无疑增加了欣赏活动的难度。
[提问] 漂亮、好看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讲述] 如果我们要掌握美术鉴赏的标准,那么我们必须要了解什么是艺术美和形式美。
二、展开新课第一环节、知识点一、艺术美艺术美定义和美术形象定义提问:自然美或者社会美可以代替艺术美吗?为什么?(首先,社会美与自然美本身的形式与内容,无论是在历时性方面还是在共时性方面都难以做到完全一致。
社会美的内容是普遍的、自由的,但它的表现形式常被特定的情势所限定,常常是不自由的、偶然的,缺乏普遍性的。
例如“勇敢”品质作为一种审美对象,在不同情况下,就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自然美的形式是规律性和自由性的统一,但是与之契合的内容,常是多义的、游移的,甚至是与形式相冲突的。
因而自然美也难以表达普遍自由的内容。
其次,自然美与社会美总是存在于现实的一定时间和空间之中,没有空间流动的自由性和时间流传的永久性,即它们常处于活动状态,缺乏稳固性和普遍性。
社会美的直接现实性消逝后,如无富有艺术性的传播媒介的帮助,美感影响也就消失了。
而自然美则依赖于自然状态,时序的更替和环境的变化必然影响到自然美存在的永恒性和自由性。
再次,现实美还常带有芜杂性。
美的成分与不美的成分或可有可无的成分共处一体,各成分之间内在的联系不够协调,因而作为整体,和谐程度不够。
毕竟现实美是缺乏充分加工的自然形态的美,即便经过加工改造,也常常带有强烈的功利目的,因而,也就不能充分地体现出实践主体的自由自觉的创造性。
日本美学家竹内敏雄就曾指出:“自然美(社会美也类似)和艺术美在下面这一点上有着本质的区别:即归根到底自然不像艺术那样有意识地把美的创造作为目的。
”①自然美与社会美的缺陷,使它们不能充分满足人们更高级更全面的审美需求,也不能充分表现人们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感,因而需要艺术美。
)艺术美是艺术家自由自觉创造出来的,艺术家将社会美和自然美纳入心灵,用情感去冶炼它,用想象去完善它,将自己的审美理想、审美趣味、审美激情熔铸进去,化为作品的血肉和灵魂,从而使现实美升华,成为心物一体的美的对象。
黑格尔曾指出:“艺术理想的本质就在于这样使外在的事物还原到具有心灵性的事物,因而使外在的现象符合心灵,成为心灵的表现。
”②这种对现实美的升华,主要是通过典型化和理想化来实现的。
艺术家对现实材料进行加工,把现实美中不美的部分“清洗”掉,把分散的美集中起来,创造出典型形象,使之更符合美的规律,更纯粹、更精致。
同时,艺术家建构的艺术形象具有十分紧密、协调的内在联系,是用一种完整的面貌向世界说话,表现出一种理想美的色彩,因而是普遍自由的形式与普遍自由的内容相结合的一种新的美的形态。
“艺术美高于自然。
”①黑格尔的论断是正确的。
讨论、交流(2)、罗丹的《欧米艾尔》,我们能不能用“漂亮”、“好看”来形容这种作品的艺术美呢?从社会、自然、艺术的角度来比较《欧米艾尔》是“美”是“丑”,罗丹是如何使我们感到“艺术美”的?••社会的角度——出卖肉体的妓女是“美”还是“丑”?自然的角度——风烛残年、浑身皱纹等是“美”还是“丑”?•艺术的角度——构思上通过揭示社会的丑, 暗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是美是丑?技艺上的娴熟是“美”还是“丑”?•由内容形象的“丑”、独特的构思和精湛的技巧所创造的形象,使我们产生无限的联想和审美上的震撼。
通过揭示社会的丑, 暗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是社会丑和自然丑的提升。
再次体会艺术美和艺术典型的定义。
[讲述] 《欧米艾尔》既不“漂亮”,也不“好看”,但给我们以心灵和审美上的震撼。
作品传递给我们一种“残缺美”或是“凄美”。
衡量艺术作品的美丑的标准主要不是看作品所反映的对象的美丑性质,而是看艺术家怎样去表现对象。
艺术家反映事物,由于自己主观条件的影响,可以使作品成为美的,也可以使作品成为丑的。
在艺术中使用丑的概念常有不同的含义。
例如:1、艺术丑指艺术作品的内容虚假、腐朽、技巧低劣。
罗丹说:“在艺术中所谓丑的,就是那些虚假的、做作的东西,不重表现,但求浮华、纤柔的矫饰,无故的笑脸,装模作样,傲慢自负------一切没有灵魂,没有道理,只是为了炫耀的说谎的东西。
”2、艺术作品中反映丑的对象不等于艺术丑。
例:委拉斯开兹《教皇英诺森十世像》、达分奇《最后的晚餐》中的犹大。
3、某些艺术中的丑角不等于丑。
4、在园林艺术中山石以丑为美。
刘熙载在《艺概》中写到:“怪石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
”实际上这里所说的丑,是指山石的错踪变化的美。
正是因为丑得让人惨不忍睹,才激发出人们对现实中丑恶的恨。
艺术作品中的形象是丑的,但蕴涵着作者“构思美”和其对受欺凌妇女同情的“心灵美”的艺术作品本身是美的。
艺术作品中反映丑的对象不等于艺术丑。
历史上,许多美学家都对这个问题做了有益的探讨。
亚里士多德从审美认识的作用来阐释艺术丑。
他说:“经验证明了这样一点:事物本身看上去尽管引起痛感,但维妙维肖的图像看上去却能引起我们的快感,例如尸体或最可鄙的动物形象……我们看见那些图像所以感到快感,就因为我们一面在看,一面在求知。
”②雨果认为艺术应将美与丑结合起来,“正是从滑稽丑怪的典型和崇高优美的典型这两者的圆满结合中,才产生出近代的天才。
”③罗丹更是强调丑在艺术中的意义,“在自然中一般人所谓‘丑’,在艺术中能变成非常的美。
”④生活丑能转化为艺术美,是被艺术创作的特性所决定的。
艺术家认识到生活丑的本质及其背后所隐藏的社会意义,将丑真实地展示出来,就体现了合规律性的“真”;同时,进入到艺术殿堂中的丑渗透着艺术家否定性的评价,便从反面肯定了美,又体现了合目的性的“善”;并且,由于优美的艺术表现形式,生活丑在艺术上构成了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
因此,当生活丑进入艺术意境,就会蕴含生活丑本身所无法包含的审美意义。
这是一种以其艺术性的存在否定其自身现实存在的美,能够使人们的心灵震颤,产生强烈的美感,即所谓的化腐朽为神奇,于丑怪中见光华。
例如罗丹的雕塑《老妓》,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中的加西莫多等等,都是通过艺术的审美性,使“丑”的人物形象获得了不朽的艺术魅力。
艺术的角度—和精湛的技巧所创造的形象,构思美(揭示社会的丑, (丑得如此的精美,矛盾使我们产生无限的联想及心暗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的对立统一)灵和审美上的震撼。
(社会丑和自然丑)(社会丑和自然丑的提升)小知识罗丹对罗丹来说,艺术的美存在于内在的真实表达,为此,他常常巧妙地背离人体解剖学。
他的雕刻作品,无论是青铜雕还是大理石雕,一般采用两种风格:一种是刻意造就粗糙表面和粗旷表面造型的颇有个性的风格;另一种,其特征是抛光的表面和精细的外型。
•作品欣赏《加来义民》《吻》《思想者》比较、分析(1)仔细阅读第一部分,分析《艾普色姆的赛马》两个例子,体会艺术美定义和美术形象定义•在美术作品中,除了艺术美之外还有形式(即形体或形态表达出来的样子或者作品借助语言手段和语言规则呈现出来的整体艺术形象)传达出的美,即形式美。
•<奔驰> <赛马>•①在以上的这两幅图片中,有一幅是现实中奔跑的马的摄影,有一幅是绘画作品中奔跑的马,上面两幅作品中是摄影作品的是。
•②仔细观察,对比现实中奔跑的马与绘画作品中的马奔跑时四踢动作的不同是。
•③为达到艺术家的创作目的,绘画作品中出现的状态有时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存在的,那么以上的绘画作品中作者这样创作的意图是什么?<奔驰>摄影作品是真实的场面和形象——分散、零乱、主题不突出。
<赛马>油画作品是经过改造后的艺术形象——形象典型、主题突出、鲜明。
小结艺术形象源于现实形象,而高于现实形象。
艺术形象其实就是“典型形象”或“艺术典型”。
艺术美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美的再现和美的表现。
艺术美是通过形式美表现出来的。
结合图片感受美术作品带给我们的不同美感书法的点线抽象及章法之美古代青铜器的狞厉之美单纯质朴的彩陶之美建筑之美莫迪里阿尼笔下的哀伤之美古希腊雕塑的高贵圣洁之美知识点二:什么是形式美在原始社会的时候,人们经常把动物的牙齿串起来挂在脖子上,同学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在开始他是作为一种勇敢的象征,或乞求神赐于力量。
久而久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形式逐步脱离了原来的使用价值。
人们看到他们时会自然而然的产生一种亲切感,这时候,他已经成为一种装饰品,成为一种时尚,一种形式上的美感。
这就是形式美。
因此,形式美是人类独特发现和创造之一。
到了古西腊时期,人们开始对形式美的研究和探讨,并归纳总结了许多关于形式美的法则。
比如,均衡、比例、对比、节奏、对称、和谐、多样统一等,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美术作品的形式美。
(形式美的基本含义)什么是形式美?广义地说,它是客观事物外观形式的美,狭义地说,它是大量具体美的形式提炼、概括出来那种抽象形式所具有的美。
它是相对独立的外部形式诸因素的美,即点线面、色彩、空间、构图、质材等形式因素的组合构成的美术作品的形式之美。
[提问] 美术作品的形式美有哪几个方面的内容?(1)语言元素:点、线、面、色(构成形态变化)形式美—(2)语言手段:明暗、空间、透视、构图、肌理(构成审美意象)(3)语言规则:变化与统一、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构成审美关系)美术的语言元素和手段还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则来运用才能创造出具有美感的形式。
形式美是以上三个方面相互融合的综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