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集成电路版图设计课件_第1章 引言

合集下载

集成电路CAD版图设计PPT课件

集成电路CAD版图设计PPT课件
7
§1.逻辑划分
• 布图规划过程与所用的算法和求解策略有关。一个典 型的布图规划过程一般包括:Bottom up结群并产生结 群树、Top down软模块布局、调整模块形状和确定模 块的引线位置,目标是使芯片面积、总连线长度最小 和优化输出结果。
• 布规划分为物理分级构造、分级布图规划和详细布图 构造三大部分,每个部分又分成若干过程。物理分级 构造是一个Bottom up结群和估计模块面积的过程;分 级布图规划则是个Top down软模块布局、布线区面积 估计和分配、模块形状调整以及布局修正的过程;随 后在详细布图构造中完成整个布局和布线。
(2)在A中取出一个单元a2,使Con(Ai,a2)为最大,即最相关。 如果存在两个以上连接度相同的单元,则选Dis(Ai,a2)最小 的单元,即a2与其它单元有弱的连接关系。
(3)检查
S( E(
Ai Ai
) )
S max 制条件。
如满足条件则
AAi
Ai a2 Aa2
22
• 为了简化布局,将平面划分为方格 的组成方式,这些格子用占位符
P p 1 ,p 2, ,p N 的集合描述,网表对象 M m 1 ,m 2 , ,m r 映射在占位符上。每一
个 mi M 对象与一组信号 S i 相关。
23
距离树
• 为了评估布局的质量,需要能够实施评价的量化指 标。布局决定了布线的连线总长度,距离树是一个 近似的指标,是一种互连线长度的定量方式,它和互 连线的最终长度有密切关系而且容易计算。
• Ai,Aj之间的分离度(即无关连线之和)为:
D (A ii,A s j) B (A i) B (A j) C(A o i,A jn )
12
连接度和分离度的关系

《集成电路引言》课件

《集成电路引言》课件

03
集成电路的设计与制造
集成电路的设计流程
需求分析
根据产品需求,分析性能指标和规格要求。
电路设计
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进行电路设计,包括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等。
版图绘制
将电路设计结果转化为版图,便于制造。
仿真验证
通过仿真工具验证设计的正确性和性能指标。
集成电路的制造工艺
薄膜制备
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在衬底上制备薄膜材料 。
1960年代
以硅为材料的集成电路技术迅速发展,硅平面工艺成为 集成电路的主导工艺。
1970年代
硅双极集成电路工艺进入成熟阶段,随后出现了可商业 化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
1980年代
微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标志着超大规模集 成电路时代的到来。
1990年代至今
进入到了特大规模集成电路(ULSI)和甚大规模集成 电路(VLSI)的发展时期。
电容器
电容器用于存储电荷, 过滤噪声和调节信号。
集成电路的基本工艺
薄膜沉积
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在衬底上 沉积薄膜,用于制造电子元件
和互连导线。
光刻
通过光刻技术将电路图案转移 到衬底上,以便进行刻蚀和腐 蚀。
刻蚀和不需要的材料,形成电子 元件和互连导线。
掺杂和注入
通过掺杂和注入技术改变半导 体的导电性质,以实现电子元
异构集成成为主流
未来集成电路将更加注重异构集成, 将不同工艺、不同材料、不同功能的 芯片集成在一起,实现更强大的性能 。
集成电路的技术挑战
制程技术瓶颈
随着集成电路制程的不断缩小, 制程技术面临物理极限的挑战, 如何突破瓶颈成为关键问题。
热管理挑战
随着芯片性能的提升,芯片的发 热量也急剧增加,如何有效管理 芯片温度成为技术难题。

集成电路设计3-版图设计-PPT精选文档

集成电路设计3-版图设计-PPT精选文档

(2)扩散电阻 在源漏扩散时形成,有N+扩散和P+扩散电阻。在CMOS N阱 工艺下,N+扩散电阻是做在PSUB上,P+扩散是在N阱里。 N+扩散电阻 P+扩散电阻 N+ 接电源 PN结反 型隔离
P型衬底
P+接地 PN结反 型隔离
P型衬底
N阱
2
• 电阻:具有稳定的导电能力(半导体、导体);
• 芯片上的电阻:薄膜电阻;
宽度:微米 薄膜电阻
厚度:百纳米 硅片
2019/3/9 6
集成电路课程设计
余隽, Tel: 84706184,junyu@
电阻的版图设计 • 能与CMOS工艺兼容的电阻主要有四种:
• 金属-扩散区 • 多晶硅-扩散区 • PN结电容 • MOS电容:多晶硅栅极与沟道(源/漏极)
2019/3/9 14
集成电路课程设计
余隽, Tel: 84706184,junyu@
平板电容
辅助标志层: cap_dum
比例电容的版图结构
P型衬底
C2=8C1
CMOS基本工艺中的层次
导体:各金属层; 半导体: 多晶硅、 N+掺杂区、 P+掺杂区、阱区; 绝缘介质: 各介质层(氧化硅,氮化硅); 版图设计:充分利用各层特性来设计真实的元器件。
N阱
P型衬底
2019/3/9 5
集成电路课程设计
余隽, Tel: 84706184,junyu@
2019/3/9 10
集成电路课程设计
余隽, Tel: 84706184,junyu@
电阻版图设计
• 比例电阻的版图结构 需5K,10K,15K电阻,采用5K单位电阻: • 对称设计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课件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课件
元器件工作原理
了解各种元器件的工作原理是进行版图设计的基础,如晶 体管的工作原理涉及到载流子的运动和电荷的积累等。
元器件版图设计规则
在进行元器件版图设计时,需要遵循一定的设计规则,如 电阻的阻值计算、电容的容量计算等,以确保设计的准确 性和可靠性。
集成电路工艺
01 02
集成电路工艺流程
集成电路的制造需要经过多个工艺步骤,包括薄膜制备、光刻、刻蚀、 掺杂等,这些工艺步骤的参数和条件对集成电路的性能和可靠性有着重 要影响。
学生需要按照指导要求,完成集成电路版图设计实践任务,并
提交实践报告。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实践图设计
案例四
某混合信号集成电 路版图设计
案例一
某数字集成电路版 图设计
案例三
某射频集成电路版 图设计
案例五
某可编程逻辑集成 电路版图设计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实践经验总结
实践经验总结的重要性
特点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具有高精度、 高复杂度、高一致性的特点,需 要综合考虑电路功能、性能、可 靠性以及制造工艺等多个方面。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的重要性
01
02
03
实现电路功能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是将电 路设计转化为实际产品的 关键环节,是实现电路功 能的重要保障。
提高性能和可靠性
合理的版图设计可以提高 集成电路的性能和可靠性 ,确保产品在长期使用中 保持稳定。
DRC/LVS检查
进行设计规则检查和版图验证 ,确保版图设计的正确性和可 制造性。
布图输出
将版图数据输出到制造环节, 进行硅片的制作。
02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基础知识
半导体材料
半导体材料分类
半导体材料分为元素半导体和化合物半导体两大类,元素半导体包括硅和锗,化合物半导 体包括三五族化合物(如砷化镓、磷化镓等)和二六族化合物(如硫化镉、硒化镉等)。

集成电路设计北京大学

集成电路设计北京大学

主要的ASIC设计方法:
门阵列设计方法:半定制 标准单元设计方法:定制 积木块设计方法:定制 可编程逻辑器件设计方法
掩膜版方法
门阵列设计方法(GA方法)
概念:形状和尺寸完全相同的单元排列成阵
列,每个单元内部含有若干器件,单元之间留 有布线通道,通道宽度和位置固定,并预先完 成接触孔和连线以外的芯片加工步骤,形成母 片 根据不同的应用,设计出不同的接触孔版和金 属连线版,单元内部连线及单元间连线实现所 需电路功能
原理图输入 模拟单元库
电路模拟与验证
逻辑和电路设计的输出:网表(元件及其连接关系)或逻
辑图、电路图 软件支持:逻辑综合、逻辑模拟、电路模拟、时序分析等软 件 (EDA软件系统中已集成)
实际设计流程
3. 版图设计
概念:根据逻辑与电路功能和性能要求以及工艺 水平要求来设计光刻用的掩膜版图, IC设计的最终输出。 什么是版图?一组相互套合的图形,各层版图相 应于不同的工艺步骤,每一层版图用不同的图案来 表示。 版图与所采用的制备工艺紧密相关
全定制设计
版图设计时采用人工设计,对每个器件进行优化, 芯片性能获得最佳,芯片尺寸最小 设计周期长,设计成本高,适用于性能要求极高 或批量很大的产品,模拟电路 符号式版图设计:用一组事先定义好的符号来表 示版图中不同层版之间的信息,通过自动转换程 序转换 举例:棍图:棍形符号、不同颜色
(3)全人工版图设计:人工布图规划,提取单元, 人工布局布线(由底向上: 小功能块到大功能块)
版图验证与检查
DRC:几何设计规则检查 ERC:电学规则检查 LVS:网表一致性检查 POSTSIM:后仿真(提取实际版图参数、电阻、电 容,生成带寄生量的器件级网表,进行开关级逻辑模 拟或电路模拟,以验证设计出的电路功能的正确性和 时序性能等),产生测试向量

《集成电路设计》课件

《集成电路设计》课件
蒙特卡洛模拟法
通过随机抽样和概率统计的方法,模 拟系统或产品的失效过程,评估其可 靠性。
可靠性分析流程
确定分析目标
明确可靠性分析的目 的和要求,确定分析 的对象和范围。
进行需求分析
分析系统或产品的使 用环境和条件,确定 影响可靠性的因素和 条件。
进行失效分析
分析系统或产品中可 能出现的失效模式和 原因,确定失效对系 统性能和功能的影响 。
DRC/LVS验证
DRC/LVS验证概述
DRC/LVS验证是物理验证中的两个重要步骤,用于检查设计的物 理实现是否符合设计规则和电路图的要求。
DRC验证
DRC验证是对设计的物理实现进行规则检查的过程,以确保设计的 几何尺寸、线条宽度、间距等参数符合设计规则的要求。
LVS验证
LVS验证是检查设计的物理实现与电路图一致性的过程,以确保设 计的逻辑功能在物理实现中得到正确实现。
版图设计流程
确定设计规格
明确设计目标、性能指标和制造工艺要求 。
导出掩模版
将最终的版图导出为掩模版,用于集成电 路制造。
电路设计和模拟
进行电路设计和仿真,以验证电路功能和 性能。
物理验证和修改
进行DRC、LVS等物理验证,根据结果进 行版图修改和完善。
版图绘制
将电路设计转换为版图,使用专业软件进 行绘制。
集成电路设计工具
电路仿真工具
用于电路设计和仿真的软件, 如Cadence、Synopsys等。
版图编辑工具
用于绘制版图的软件,如Laker 、Virtuoso等。
物理验证工具
用于验证版图设计的正确性和 可靠性的软件,如DRC、LVS等 。
可靠性分析工具
用于进行可靠性分析和测试的 软件,如EERecalculator、 Calibre等。

《集成电路设计导论》PPT课件

《集成电路设计导论》PPT课件
7
Foundry
设计中心
寄存器传输 级行为描述
单元库
布局布线
向 Foundry 提供 网表
行为仿真 综合
逻辑网表 逻辑模拟
掩膜版图
生成 延迟 版图检查 / 网表和参数提取 文 件
/ 网表一致性检查
后仿真 产生测试向量
制版 / 流片 /测试/封装
8
门阵列法设计流程图
门阵列方法的设计特点:设计周期短,设计成本低,适 合设计适当规模、中等性能、要求设计时间短、数量相 对较少的电路。 不足:设计灵活性较低;门利用率低;芯片面积浪费。
10
SC法设计流程与门阵列法相似,但有若干基本的不同点:
(1) 在门阵列法中逻辑图是转换成门阵列所具有的单元或宏单元,而标准单 元法则转换成标准单元库中所具有的标准单元。
(2) 门阵列设计时首先要选定某一种门复杂度的基片,因而门阵列的布局和 布线是在最大的门数目、最大的压焊块数目、布线通道的间距都确定的 前提下进行的。标准单元法则不同,它的单元数、压焊块数取决于具体 设计的要求,而且布线通道的间距是可变的,当布线发生困难时,通道 间距可以随时加大,因而布局和布线是在一种不太受约束的条件下进行 的。
时钟产生 单元
A/D

通用单元法示意图
13
BB单元:
较大规模的功能块(如ROM、RAM、ALU或模拟电路单元等),单元可 以用GA、SC、PLD或全定制方法设计。
BB布图特点:
任意形状的单元(一般为矩形或“L”型)、任意位置、无布线通道。
BB方法特点:
较大的设计自由度,可以在版图和性能上得到最佳的优化。
1、微电子(集成电路)技术概述 2、集成电路设计步骤及方法
1
集成电路设计步骤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课件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课件

布局原则
在布局时,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如模块化、层次化、信号流向清晰等,以提高 布局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优化方法
可以采用一些优化方法来提高布局的效率和可读性,如使用自动布局算法、手动 调整布局、考虑布线约束等。
布线优化
布线原则
在布线时,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如 避免交叉、减少绕线、保持线宽一致 等,以提高布线的可靠性和效率。
04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技巧与优化
布图策略与技巧
布图策略
根据电路功能和性能要求,选择合适的布图策略,如层次化、模块化、对称性 等,以提高布图的效率和可维护性。
技巧
在布图过程中,可以采用一些技巧来提高布图的效率和可读性,如使用标准单 元、宏单元等模块化设计,以及合理利用布局空间、避免布线拥堵等。
布局优化
用于实现电路中的电阻功能,调节电流和电 压。
电感器
用于实现电路中的电感功能,用于产生磁场 和感应电流。
版图设计规则
几何规则
规定了各种几何元素的使用方法和尺寸 ,以确保版图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器件规则
规定了各种器件的尺寸、形状和排列 方式,以确保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
连线规则
规定了各种连线元素的宽度、间距和 连接方式,以确保电路的可靠性和稳 定性。
直线
用于连接集成电路中的不同部 分,实现电路的导通。
弧线
用于表示不同层之间的过渡, 以平滑电路。
折线
用于表示复杂电路中的分支或 连接点。

用于表示电路中的节点或连接 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器件元素
晶体管
用于实现电路中的逻辑功能,是集成电路中 的基本元件。
电容器
用于实现电路中的电容功能,用于存储电荷 和过滤信号。

集成电路设计3-版图设计-PPT文档资料70页

集成电路设计3-版图设计-PPT文档资料70页

25.09.2019

8
集成电路课程设计
余隽, Tel: 8阱条,两头进行N+扩散以进行接触。
阱电阻(N- Well)
P型衬底 N阱
25.09.2019

9
集成电路课程设计
5
集成电路课程设计
余隽, Tel: 84706184,junyu@
硅芯片上的电子世界--电阻
• 电阻:具有稳定的导电能力(半导体、导体); • 芯片上的电阻:薄膜电阻;
薄膜电阻
宽度:微米
厚度:百纳米 硅片
25.09.2019

6
集成电路课程设计
余隽, Tel: 84706184,junyu@
余隽, Tel: 84706184,junyu@
(2)扩散电阻
在源漏扩散时形成,有N+扩散和P+扩散电阻。在CMOS N阱 工艺下,N+扩散电阻是做在PSUB上,P+扩散是在N阱里。
N+扩散电阻
P+扩散电阻
P型衬底
P+接地 PN结反 型隔离
P型衬底 N阱
N+ 接电源
PN结反 型隔离
contact via
P衬底N阱单poly工艺
薄氧 有源区
700 mm
25.09.2019
0.35 mm 200nm
P型衬底
6.5nm
N阱

注: 为形成反型层沟道, P衬底通常接电路的 最低电位(vss/gnd)。 1.2 mm N阱通常接最高电位 (vdd)。
4
集成电路课程设计
大连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集成电路课程设计
主讲:余隽
Tel: 84706184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与TannerEDA工具的使用》课件第1章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与TannerEDA工具的使用》课件第1章

集成电路的分类方法非常多,如果按照应用领域来分, 可以分为通用集成电路和专用集成电路;如果按照电路的功 能来进行分类,可以分为数字集成电路、模拟集成电路和数 模混合集成电路;如果按照器件结构类型来分,可以分为 MOS集成电路、双极型集成电路和BiMOS集成电路;
如果按照集成电路的集成度来分,可以分为小规模集成 电路(SSI,Small Scale Integration)、中规模集成电路(MSI, Medium Scale Integration)、大规模集成电路(LSI,Large Scale Integration)、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Very Large Scale Integration)、特大规模集成电路(ULSI,Ultra Large Scale Integration)和巨大规模集成电路(GSI,Giant Scale Integration)。
所谓分层设计,是指将集成电路的设计分为五个设计层 次,即行为级设计、RTL级设计、门级设计、晶体管级设计 和版图级设计。行为级设计是指用高级语言来建立行为模型, 即用高级语言来实现设计的算法。RTL级设计是指描述寄存 器之间数据的流动及数据的处理方法。门级设计是指设计逻 辑门及其互连方式。晶体管级设计是指将逻辑门进一步用晶 体管及互连关系来描述。版图级设计是指集成电路最终的掩 膜版设计。
设计IC芯片的最初目的就是为了减小计算机的体积。 1945年,美国生产出了第一台全自动电子数字计算机“埃 尼阿克”(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电子数字积分器和计算器)。它采用电子管作 为计算机的基本元件,每秒可进行5000次加减运算,体积 为3000立方英尺(1立方英尺=0.028 317立方米),占地170 平方米,重量30吨,耗电140~150千瓦。如今,在集成电 路技术的推动下,个人电脑的体积变得越来越小,其运行 速度和功能在过去看来是不可想象的。

《集成电路设计》课件

《集成电路设计》课件
《集成电路设计》PPT课件
本课程将详细介绍集成电路设计的全过程及其重要性,并深入探讨了现代集 成电路设计中使用的常见工具、案例和技术趋势。
课程介绍
什么是集成电路设计
集成电路设计是指将多个电子元件(如晶体管、电阻和电容)集成在一颗芯片上的过程。
集成电路的应用领域
集成电路广泛应用于计算机、通信、消费电子等领域,为现代科技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电路功能仿真与验证
使用仿真工具验证电路的功能和性能, 优化电路设计,确保其符合预期。
电路版图绘制
完成电路的版图设计,包括引脚、连线、 电路层等
如LTspice、Cadence等,用于 电路的仿真和性能验证。
物理布局软件
如Cadence Virtuoso、 Synopsys IC Compiler等,用于 电路的布局和版图设计。
仿真验证工具
如ModelSim、VCS等,用于验 证电路功能和时序正确性。
案例分析
1 典型的集成电路设计案例
例如CPU芯片、无线通信芯片和图像处理器等,它们都使用了复杂的集成电路设计技术。
2 设计难点和解决方案
针对不同案例的设计难点,介绍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创新技术。
技术发展趋势
当前集成电路设计的热点
如AI芯片、边缘计算芯片和物联网芯片等,都是当 前研究和发展的热点。
未来发展方向
包括更小尺寸、更低功耗、更高性能和更强功能的 集成电路设计趋势。
总结
集成电路设计的重要性
良好的集成电路设计可以提高系统性能、降低功耗和成本,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
集成电路设计流程
1
电路原理设计
2
基于需求分析,设计电路的逻辑结构和
功能,并进行逻辑仿真和验证。

(完整版)1-1集成电路版图设计概述

(完整版)1-1集成电路版图设计概述

二、按集成度分类
集成度:每块集成电路芯片中包含的元器件数目
类别
数字集成电路
模拟集成电路
MOS IC
双极IC
SSI
<102
<100
<30
MSI
102103
100500
30100
LSI
103105
5002000
100300
VLSI
105107
>2000
>300
ULSI
107109
GSI
❖ 专用集成电路 根据某种电子设备中特定的技术要求而专门设计的集成 电路简称ASIC,其特点是集成度较高功能较多,功耗较 小,封装形式多样。玩具狗芯片; 通信卫星芯片;计算 机工作站CPU中存储器与微处理器间的接口芯片
第一章 集成电路设计概述
1.3 无生产线集成电路设计技术 Fabless IC Design Technique
IDM与Fabless集成电路实现
• 集成电路发展的前三十年中,设计、制造和封装都 是集中在半导体生产厂家内进行的,称之为一体化 制造 (IDM,Integrated Device Manufacture)的集 成电路实现模式。
• 近十年以来,电路设计、工艺制造和封装开始分立 运行,这为发展无生产线(Fabless)集成电路设计 提供了条件,为微电子领域发展知识经济提供了条 件。
第一章 集成电路设计概述
1.1 集成电路(IC)的发展
芯片,现代社会的基石
内存条
PDA:掌上电脑
手机
数码相机
主板
计算机
集成电路
Integrated Circuit ,缩写IC IC是通过一系列特定的加工工艺,将晶体管 、二极管等有源器件和电阻、电容、电感等无源 器件,按照一定的电路互连,“集成”在一块半 导体晶片(如硅或砷化镓)上,封装在一个外壳 内,执行特定电路或系统功能的一种器件。

集成电路工艺和版图设计参考ppt课件

集成电路工艺和版图设计参考ppt课件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微电子制造工艺
23.02.2024
Jian Fang
1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23.02.2024
Jian Fang
10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Process Specialties has developed the world's first production 300mm Nitride system! We began processing 300mm LPCVD Silicon Nitride in May of 1997.
23.02.2024
Jian Fang
12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Currently our PS300A and PS300B diffusion tools are capable of running both 200mm & 300mm wafers. We can even process the two sizes in the same furnace load without suffering any uniformity problems! (Thermal Oxide Only)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BIC的设计和版图规则:
版心面积较小,无冗余元件,但建库工作量大, 所 有掩膜层需定制,晶体管和互连由定制方法连接;可以内 嵌定制的功能块;制造周期较短。 标准单元的版图结构见图1.3,两层金属的布局及布 线见图1.4。单元按等高不等宽的方式排列成行,行间留 出布线通道,金属1和金属2采取互相垂直运行。上方和下 方的最底层金属分别为VDD和GAN(VSS)。在n阱区内进行P 扩散形成P沟MOS器件,在P阱区扩散N型N形成MOS器件。 MOS器件的源漏之间采用金属栅或者多晶栅。源、漏(栅) 开引线孔,经金属线互连构成电路。各单元与其它单元之 间通过中心连接点的引线孔连接。 在采用多层金属的结构中,金属层之间的连接也是通 过特定的过孔实现。
阶段 发展 MSI (1966) LSI (1971) VLSI (1980) ULSI (1990)
主要特征 元件数/芯片 特征线宽(um) 速度功耗乘积 (uj) 栅氧化层厚度 (nm) 102-103 10-5 102-10 120-100 103-105 5-3 10-1 100-40 105-107 3-1 1-10-2 40-15 107-108 <1 <10-2 15-10
Intel 公司第一代CPU—4004
电路规模:2300个晶体管 生产工艺:10um 最快速度:108KHz
Intel 公司CPU—386TM
电路规模:275,000个晶体管 生产工艺:1.5um 最快速度:33MHz
Intel 公司CPU—Pentium® 4
电路规模:4千2百万个晶体管 生产工艺:0.13um 最快速度:2.4GHz

晶片直径(Wafer Diameter)
为了提高集成度,可适当增大芯片面积。然而,芯片面积 的增大导致每个圆片内包含的芯片数减少,从而使生产效 率降低,成本高。采用更大直径的晶片可解决这一问题。 晶圆的尺寸增加,当前的主流晶圆的尺寸为8吋,正在向 12吋晶圆迈进。

芯片面积(Chip Area)
各种封装好的集成电路
集成电路芯片显微照片
集成电路芯片键合

集成电路的发展
摩尔定律 两个指标:集成规模、特征尺寸


集成电路的分类
器件结构类型:双极型、MOS、BiMOS 集成规模:SSI、MSI、LSI、VLSI、ULSI、GSI 使用的基片材料:单片集成、混合集成 电路功能:数字、模拟、数模混合 应用领域:标准通用集成电路和专用集成电路
标准单元(SC:Standard Cell) 积木块(BB:Building Block Layout) 1)标准单元法 概念:从标准单元库中调用事先经过精心设计的逻辑
单元,排列成行,行间留有可调整的布线通道,再按功
能要求将各内部单元以及输入/输出单元连接起来,形 成所需的专用电路。
芯片布局:芯片中心是单元区,输入/输出单元和压
集成电路今后的发展趋势

在发展微细加工技术的基础上,开发超高速度、 超 高集成度的IC芯片。 利用先进工艺技术、设计技术、封装技术和测试技 术发展各种专用集成电路 (ASIC), 特别是开发更 为复杂的片上系统(SOC),不断缩短产品上市时限, 产品电路的功能分类
按应用领域分类
标准通用集成电路 通用集成电路是指不同厂家都在同时生产的用量极 大的标准系列产品。这类产品往往集成度不高,然而社 会需求量大,通用性强。 专用集成电路 根据某种电子设备中特定的技术要求而专门设计的 集成电路简称ASIC,其特点是集成度较高功能较多,功 耗较小,封装形式多样。
1.2集成电路设计方法
Year of introduction 1971 1972 1974 1978 1982 1985 1989 1993 1997 1999 2000
Transistors 2,250 2,500 5,000 29,000 120,000 275,000 1,180,000 3,100,000 7,500,000 24,000,000 42,000,000
1.1、集成电路的发展与应用
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 ,缩写IC
IC是通过一系列特定的加工工艺,将晶体管、二极管 等有源器件和电阻、电容、电感等无源器件,按照一定 的电路互连,“集成”在一块半导体晶片(如硅或砷化 镓)上,封装在一个外壳内,执行特定电路或系统功能 的一种器件。
就设计方法而言,设计集成电路的方法可以分为三种方式:
全定制(Full-Custom Design Approach)
半定制(Semi-Custom Design Approach) (标准单元、积木块、门阵列、门海) 可编程IC (PLD: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 ( PROM 、GAL 、PLA、 PAL、 PLD 、FPGA )
1.2.1.全定制设计简述
全定制ASIC是利用集成电路的最基本设计方法(不使用现 有库单元),对集成电路中所有的元器件进行精工细作的设计 方法。全定制设计可以实现最小面积,最佳布线布局、最优功 耗速度积,得到最好的电特性。该方法尤其适宜于模拟电路, 数模混合电路以及对速度、功耗、管芯面积、其它器件特性 (如线性度、对称性、电流容量、耐压等)有特殊要求的场合; 或者在没有现成元件库的场合。 特点:精工细作,设计要求高、周期长,设计成本昂贵。 由于单元库和功能模块电路越加成熟,全定制设计的方法 渐渐被半定制方法所取代。在现在的IC设计中,整个电路均采 用全定制设计的现象越来越少。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
张忠谋(1931年7月10日—), 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台积电)创始人,现任台积电 董事长,有“芯片大王”、台湾 “半导体教父”之称。
第一章 引言

1.1、集成电路的发展与应用 1.2、集成电路的设计方法 1.3、集成电路的设计流程 1.4、集成电路的版图设计
焊块在芯片四周,基本单元具有等高不等宽的结构,布 线通道区没有宽度的限制,利于实现优化布线。
标准单元
CBIC的主要优、缺点:
※ 用预先设计、预先测试、预定特性的标准单元库,省时、 省钱、少风险地完成ASIC设计任务。 ※ 设计人员只需确定标准单元的布局以及 CBIC中的互连。 ※ 标准单元可以置放于芯片的任何位置。 ※ 所有掩膜层是定制的; ※ 可内嵌定制的功能单元; ※ 制造周期较短,开发成本不是太高。 ※ 需要花钱购买或自己设计标准单元库; ※ 要花较多的时间进行掩膜层的互连设计。 具有一个标准单元区与4个固定功能块的基于单元的ASIC示 意图见图1.2。
1.2.2.1 基于标准单元的设计方法
该方法采用预先设计好的称为标准单元的逻辑单元, 如门电路、多路开关、触发器、时钟发生器等,将它们按 照某种特定的规则排列成阵列,做成半导体门阵列母片或 基片,然后根据电路功能和要求用掩膜版将所需的逻辑单 元连接成所需的专用集成电路。 单元库中所有的标准单元均采用定制方法预先设计, 如同搭积木或砌墙一样拼接起来,通常按照等高不等宽的 原则排列,留出宽度可调的布线通道。
1.2.2.半定制设计方法简述
半定制设计方法又分成基于标准单元的设计方法和基于 门阵列的设计方法。 基于标准单元的设计方法是:将预先设计好的称为标准单 元的逻辑单元,如与门,或门,多路开关,触发器等,按照 某种特定的规则排列,与预先设计好的大型单元一起组成 ASIC。基于标准单元的ASIC又称为CBIC(Cell based IC)。 基于门阵列的设计方法是在预先制定的具有晶体管阵列的 基片或母片上通过掩膜互连的方法完成专用集成电路设计。 半定制主要适合于开发周期短,低开发成本、投资、风险 小的小批量数字电路设计。
从电子系统的角度来看,集成度的提高使IC进入系统集成或 片上系统(SoC)的时代。

特征尺寸 (Feature Size) / (Critical Dimension)
特征尺寸定义为器件中最小线条宽度(对MOS器件而言, 通常指器件栅电极所决定的沟道几何长度),也可定义为 最小线条宽度与线条间距之和的一半。 减小特征尺寸是提高集成度、改进器件性能的关键。特征 尺寸的减小主要取决于光刻技术的改进。集成电路的特征 尺寸向深亚微米发展,目前的规模化生产是0.18μm、 0.15 μm 、0.13μm,90nm工艺, 65nm,45nm,一直到 28nm。22nm。
全定制设计要求:
全定制设计要考虑工艺条件,根据电路的复杂和难度决 定器件工艺类型、布线层数、材料参数、工艺方法、极限参 数、成品率等因素。 ※ 需要经验和技巧,掌握各种设计规则和方法,一般由专 业微电子IC设计人员完成; ※ 常规设计可以借鉴以往的设计,部分器件需要根据电 特性单独设计; ※ 布局、布线、排版组合等均需要反覆斟酌调整,按最 佳尺寸、最合理布局、最短连线、最便捷引脚等设计原则设 计版图。 ※ 版图设计与工艺相关,要充分了解工艺规范,根据工 艺参数和工艺要求合理设计版图和工艺。
随着集成度的提高,每芯片所包含的晶体管数不断增多, 平均芯片面积也随之增大。芯片面积的增大也带来一系列 新的问题。如大芯片封装技术、成品率以及由于每个大圆 片所含芯片数减少而引起的生产效率降低等。但后一问题 可通过增大晶片直径来解决。

封装(Package)
IC的封装最初采用插孔封装THP (through-hole package) 形式。为适应电子设备高密度组装的要求,表面安装封装 (SMP)技术迅速发展起来。 在电子设备中使用SMP的优点是能节省空间、改进性能和 降低成本,因SMP不仅体积小而且可安装在印制电路板的 两面,使电路板的费用降低60%,并使性能得到改进。
集成电路发展的特点:

特征尺寸越来越小(0.10um) 硅圆片尺寸越来越大(8inch~12inch) 芯片集成度越来越大(>2000K) 时钟速度越来越高( >500MHz) 电源电压/单位功耗越来越低(1.0V) 布线层数/I/0引脚越来越多(9层/>12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