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评价与管理—第4章土地经济评价PPT课件
土地利用规划课件-第4章-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3-3
151.61
900.98 100.71
496.22 50.90
26294.32
Ⅰ Ⅰ Ⅰ Ⅰ
2919.30 1379.78
370.52 12.69
合浦县
2676.88
107.82 7.81 1434.53 223.98 15.61 105.15 38.72 36.82 5590.58 642.63 11.49
40.34
22.02 54.59
Ⅰ
66.41 53.07 66.55 53.18 100.46 77.83 80.47 61.83
879.46 671.29 594.90 454.09 284.56 217.20
53.07
110.93
77.83 61.83
1197.60
铁山港
南康镇 营盘镇 兴港镇
1397.20
二、土地生产潜力评价 1.概念
是在一定的技术条件投入条件下,土地所具有的潜在生产能 力和提供效用的能力.
2.评价的内容
农业用地生产潜力和建设用地生产潜力的评价;已利用土 地的潜力评价和后备土地资源的潜力评价.
三、土地的人口承载力
1.概念
是指一定地区的土地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研究过程
第三节
四、土地利用Βιβλιοθήκη 状评述通过现状评述,要总结土地利用 的变化规律、利用特点、成功的经验、 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并 提出合理利用土地的设想。
(一)基本情况概述 主要包括行政辖区、人口、自然条件、经济条 件、生态条件等。
�
自然条件:包括地理位置、地貌(包括地貌类型、地势
走向、海拔等)、水系(河流、湖泊及有关水文、水资源 数据)、气候气象数据、土壤(土壤类型、土层厚度、有 机质含量等)、植被(森林、草原等天然及人工植物情 况)、水文地质等。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第4章-土地集约利用ppt课件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四、几点启示
(1) “土地报酬”和“土地肥力”不是同一 概念,土地报酬是指土地的产出与土地投 入的对比关系;而土地肥力是指土地生产 某种产品的潜在能力。
(2)“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命题并没有准确 表达该规律的本质。该规律的本质应是 “变动要素的报酬变化规律”。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置好PP管及配件,用管件在管材垂直角切断管材,边剪边旋转,以保证切口面的圆度,保持熔接部位干净无污物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置好PP管及配件,用管件在管材垂直角切断管材,边剪边旋转,以保证切口面的圆度,保持熔接部位干净无污物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二、报酬的实质及其形态
在土地经济学中,研究“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时, 把“报酬”定义为“一定面积土地投入中某项变 动要素的生产率”,这样便于对问题进行研究。
在自然经济条件下,只需研究物质形态(即使用 价值)的报酬就可以了,但在商品经济条件下, 除了要研究物质形态的报酬外,还需要研究价值 形态和价格形态的报酬。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置好PP管及配件,用管件在管材垂直角切断管材,边剪边旋转,以保证切口面的圆度,保持熔接部位干净无污物
把“报酬递减规律”从农业领域推广到一 般生产领域。现代西方经济学已把“土地 报酬递减规律”扩大到一切生产事业和消 费活动的几乎无所不包的领域,而统称为 “报酬(收益)递减规律”。
土地经济学(第六版)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置好PP管及配件,用管件在管材垂直角切断管材,边剪边旋转,以保证切口面的圆度,保持熔接部位干净无污物
土地评价:农用地经济评价
现金流量贴现分析
可采用下面的公式进行计算: V=P/(1+r)n 式中:V为现值;P 式中:V为现值;P为未来每年 成本或收益的实际数;r 成本或收益的实际数;r为利 息;n为年数;1/(1+r)n为贴 息;n为年数;1/(1+r)n为贴 现因子。
6.4 农地分等定级
农用地的概念
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 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 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 包括耕地、林地、草地、 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 养殖水面等。 地、养殖水面等。根据农用地的自然 属性和经济属性, 属性和经济属性,对农用地的质量优 劣进行综合评定,并划分等别、级别。 劣进行综合评定,并划分等别、级别。
2、农用地定级 、
)、修正法 (1)、修正法 )、
修正法是在农用地等别划分的基础上, 修正法是在农用地等别划分的基础上,对分等指数进行各 种系数修正,以综合鉴定农用地级别的方法。 种系数修正,以综合鉴定农用地级别的方法。 • ①、确定修正模型 • ②、编制修正因素分值图 • ③、划分定级评价单元 • ④、查算修正因素所对应的分值
( ) 因 素 法 2
①、定级模型的确定 编制分值图、 ②、编制分值图、划分定级单元 ③、单元因素因子分值计算 ④、计算定级指数
)、样地 (3)、样地 )、 法
①、定级模型的确定 样地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生产条件最优原则、 永久农用地原则、工作便利原则。 采用样地法进行农用地定级,必须注意县级标 准样地与乡(镇)比照样地间的协调。 样地法中所称的地块特征属性包括农用地的自 然属性和经济属性。
(12)计算分等指数(Gi) )计算分等指数( ) 等指数
分等指数是按照标准耕作制度所确定的各指定作 物,在农用地自然质量条件、农用地所在土地利 在农用地自然质量条件、 用分区的平均利用条件和农用地所在土地经济分 区的平均经济条件下,所能获得的按产量比系数 区的平均经济条件下, 折算的基准作物产量指数。 折算的基准作物产量指数。 第j种指定作物的农用地等指数由下式定义: 种指定作物的农用地等指数由下式定义: Gi j= Yij •KCj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第四章 农用地分等定级
A 按指定作物分别编制。 B 推荐因素指标与指标分值的关系,可参见《农用地 分等规程》,但在实际工作中要根据指定作物、指 标区的情况加以调整。 C 自选因素指标与指标分值的关系由各地自行确定。
D 记分规则表的编制应建立在当地试验资料的基础上。
如没有,则要采取适当的定性分析方法加以确定。
1、因素法 (4)编制分等因素图。 (5)读取分等因素指标分值。 (6)计算农用地自然质量分。 A 几何平均法
1、因素法 (2)确定分等因素 农用地分等因素分为推荐因素和自选因素两类。 推荐因素由国家统一确定,分区、分地貌类型 给出。 自选因素由省级土地主管部门确定,用于分等 的自选因素一般不超过3个。
1、因素法 (2)确定分等因素 农用地分等因素按照以下方法步骤确定:
A 在推荐因素和自选因素中进行选择,初步确定指标
宜程度和限制程度。
一、土地经济评价的概念和类型
(二) 土地经济评价的类型
1、单项经济评价
单项经济评价是指对某种土地利用类型或方式所进行 的专门评价。 2、综合经济评价 是指对某个地区的多种土地利用类型或方式所进行的 综合性评价,它可以在单项经济评价的基础上进行,也可
以在综合的自然评价的基础上进行。
三、农用地分等的工作程序
(二)资料收集整理 (1)基本资料 B 土地利用条件资料
标准耕作制度中指定作物的面积、单产、总产的统计资 料,土地利用条件样点基本情况资料,农业生产资料,农业 技术实验资料等
C 土地经济条件资料
包括人均耕地、单位面积平均资金投入、单位面积平均 纯收益、农民人均收入等
D 其他资料
1、因素法 (1)分等因素指标区的划分
指标区的划分原则: A 指标区可根据地貌条件、耕作制度等划分,也可根据强限制 性因素的区域分异规律划分 B 在县域范围内,指标区一般不超过10个 C 在一个指标区内,选定的分等因素要对农用地的质量有明显 的影响,一般不超过10个,农用地自然质量分依据所选用的分 等因素计算。 D 按照强限制性因素划分的指标区称作限制区。在限制区内, 由于强限制性因素的作用,农用地自然质量分的最高分不能取 100分。
土地资源评价ppt课件
3
二、土地评价的作用与任务
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交易 土地税收 土地补偿 土地分等定级与估价 土地管理 估计土地利用 评判经营好坏
服 务
4
三 、 土 地 评 价 的 分 类
评价目的的不同
土地自然适宜性评价 土地生产潜力评价 土地经济评价
评价成果
定性评价 定量评价
5
四、土地评价的分类
根据土地评价目的 分多目的(综合)和土地评价的分类根据土地评价目的多目的(综合)单 目的(单项)评价,如1:100万土地资源图是评价土地对农、林、牧业的 适宜性和适宜程度,属综合评价;以种植业为对象的土地评价是单项评价。 按评价对象 分为农用地、林业用地、城镇土地、旅游用地、交通用地等的评价。 按评价的时间 分为当前适宜性评价与潜在适宜性评价。当前土地适宜性评价是指不经大 型的改良而处于目前状况下的土地适宜性潜在适宜性评价是指经过大型改 良之后在将来某个时候的土地适宜性。
(2)评价目标的确定
16
土地资源评价程序
(3)数据和资料的调查、收集
包括研究地区的基本情况、用于评价 的数据和资料(如气候土壤、地形地貌、 生物资源、土地利用现状、地理区位、投 入、社会经济政治环境等)
17
土地资源评价程序
土地资源评价的准备阶段
制定土地评价的工作计划
包括确定待评价土地的范围和边界、 选择可以考虑的土地利用方式、选择土地 评价的类型、确定调查的范围、深度和比 例尺、划分工作阶段。
6
五、土地评价的基本原理
相 对 性 原 理
多 样 性 原 理
综 合 性 原 理
系 统 分 析 原 理
可 比 性 原 理
限 制 性 原 理
7
土地评价的原则
第四章 土地经济管理 土地资源管理课件(共16张PPT)
第六页,共16页。
LOGO
4.形成(xíngchéng)级差地租的三种不同的 条件:
〔1〕不同地块的土壤肥沃程度的差异;
〔2〕不同地块位置上的差异〔距市场远近〕。 以上两个条件马克思称之为级差地租Ⅰ。
〔3〕连续地投入同一地块的各个资本的生产 率的差异。称为级差地租Ⅱ。
级差地租Ⅰ:指由于土地肥沃程度的不同和 距离市场远近的不同而带来的超额利润。
第四章 土地(tǔdì)经济管理 土地 (tǔdì)资源管理课件
第一页,共16页。
LOGO
地租 (dìzū)
是直接生产者
是土地所有权在
在生产中创造的
经济上实现的形
剩余(shèngyú)生产物被式土,地是社会生产(shēngc
所有者占有的局部
关系的反映
第二页,共16页。
LOGO
二、资产阶级古典(gǔdiǎn)政治经济学 的
• 土地所有者对建筑地段地租的产生处于被动地 位
• 建筑地段的绝对地租来源于企业提供的总剩余 产品的一局部
• 垄断地租是建筑地段地租的主体局部
第十一页,共16页。
LOGO
五、地租理论(lǐlùn)在我国的应 用
• 一、社会主义级差地租 • 二、社会主义绝对(juéduì)地租 • 三、社会主义制度下地租范畴的理论和现
社会生产价格 (元)
每公斤 全部 产品 产品
级差 地租Ⅰ (元)
劣等 100 20 200 120 0.6 0.6 120
0
中等 100 20 250 120 0.48 0.6 150 30
优等 100 20 300 120 0.4 0.6 180
第八页,共16页。
60
LOGO
土地经济评价(城镇土地分等定级)PPT课件
三、城镇土地定级的程序与方法
3. 因素分值的计算
➢ 基本生活设施完善度的作用分值计算 衡量生活设施完善度的因素有哪些?
作用分=设施类型分*设施水平指数*使用保证率
CHENLI
31
三、城镇土地定级的程序与方法
3. 因素分值的计算
➢ 环境质量优劣度的作用分值计算
针对有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结果的城市:
CHENLI
7
土地经济评价的理论基础
➢ 土地供需理论
• 土地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受市场供求关系 的制约 • 土地本身作为商品,土地流转、价格受 供求关系的影响,土地的供不应求是绝对 的、普遍的
CHENLI
8
土地经济评价的理论基础
➢ 土地供需理论
• 自然供给:土地自有的可供人类利用的 部分。 • 经济供给:在土地自然供给的基础上, 投入劳动进行开发以后,成为人类可直接 用于生产、生活的土地的供给。
房屋重置费(1-残值率)
房屋年折旧费 =
耐用年限
CHENLI
53
四、城镇土地估价的方法
1. 收益还原法
计算土地纯收益 土地还原率
土地价格
案例 实算
α
1
P = γ 1 - (1+ γ)n
CHENLI
54
四、城镇土地估价的方法 1. 收益还原法
CHENLI
9
第一节 城镇土地分等定级与估价
一、城镇土地分等定级的含义
1. 定义:根据城镇土地的经济和自然属性, 及其在城镇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综合评定土地质量,划分城镇土地等级的 过程。
CHENLI
10
一、城镇土地分等定级的含义
2. 城镇土地分等定级的体系
《土地生态评价》课件
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兼顾社会福祉,保障人民的基本生存和发展权利。通过合理规划 和管理,可以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05 土地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 展
土地资源保护
土地资源数量与质量保护
01
确保土地资源的数量充足、质量优良,以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
的需求。
土地资源合理利用
评价方法与技术
评价方法
土地生态评价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如层次分析法、熵权法、模 糊综合评价法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技术手段
土地生态评价需要借助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技术手段, 获取土地资源的基础数据和生态信息,进行空间分析和可视化表达。
02 土地生态现状评价
02
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防止
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破坏。
土地资源生态修复
03
对受到破坏的土地资源进行生态修复,恢复其生态功能,提高
土地资源的生态价值。
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系统平衡维护
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自 然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防止生态环境的恶化。
环境污染防治
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环境污 染,降低污染物排放,保 护环境质量。
土地资源利用方式
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对其价值产生直接影响。合理的土地 利用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潜力,提高其生态和经 济效益。
土地资源保护
保护土地资源对于维护地球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发展具有 重要意义。通过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可以促进可持 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环境价值
01 02
生态系统服务
土地资源现状
01
02
03
土地类型与分布
第4章 土地资源评价 土地资源管理学 教学课件
综合各种定义,将土地资源评价定义为 “是指为了一定的目的,在一定的用途 条件下,对土地质量的高低或土地生产 力的大小进行评定的过程”。
2.主导因素原则
由于土地各因素之间对土地质量的影响 程度在不同的自然地理、社会经济条件 下是不相等的,所以在土地资源评价中 要注意其中对土地质量起主要限制作用 的主导因素的突出作用。
二是比较土地的投入和产生效益。
三是比较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
4.1.4土地资源评价的类型
1.按评价的途径可分为直接评价和间接 评价 (1)直接评价 直接评价是通过试验去 了解土地对于某种用途的适宜性或生产 潜力。 (2)间接评价。就是通过分析土地的各 组成要素的属性对土地利用的影响,然 后加以综合,去评定土地的等级。
1.改变潜力分级的数目 2.设置不同的限制因素 3.限制因素的数量化 4.价的步骤方 法
1.确立潜力评价的基础评价单位 2.建立潜力评价系统 3.拟定潜力评价表
4.2.4土地潜力评价成果的应 用
1.潜力级评价成果的应用 2.潜力亚级评价成果的应用 3.潜力单元评价成果的应用
4.4土地经济评价
4.4.1土地经济评价的概念 土地经济评价的基本思想,是在现实土 地利用中,通过劳动与投入的耗费与提 供产品或其他效益的对比关系来评定土 地质量。 4.4.2土地经济评价指标
4.4.2土地经济评价指标
1.土地经济效果指标 2.土地经济分析指标 3.土地经济效果分析指标
4.4.3土地经济评价的一般步 骤
(2)多目标评价
4.1.5土地资源评价的依据
1.气候条件是构成土地利用方向及生物 潜能转化效率的决定因素 2.地形、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是决定土 地利用适宜性的重要依据 3.土壤及其下垫物质是构成农业土地肥 力及工程建筑质量的物质基础 4.土地经营管理的难易及水平是衡量经 济效益高低的主要指标
土地利用规划课件-第4章-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3-2
北海市农用地动态变化情况 图2单位:公顷50004000300020001000-1000-2000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年耕地动态变化情况园地动态变化情况林地动态变化情况养殖水面动态变化情况其他用地动态变化情况北海市建设用地动态变化情况 图3 单位:公顷1000800600400200-200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年城市建制镇集镇村庄独立工矿交通用地水利设施其他1996年2003年净增减量年均净增减量净增减率%合计241462.32243762.452300.13328.590.96耕地117544.15118262.61718.46102.640.62园地9652.148364.79-1287.35-183.97-13.34林地105303.49104108.73-1194.76-170.68-1.14牧草地16.6316.630.000.000.00其他农用地8945.9113009.694063.78580.5445.43合计50121.1551908.011786.86255.27 3.57居民点及工矿用地41309.8342332.091022.26146.07 2.48交通用地2565.603315.76750.16107.1729.24水利设施用地6245.736260.1714.44 2.060.24合计110023.80105936.73-4087.02-583.86-3.71未利用土地35138.9531255.54-3883.41-554.77-11.06其他土地74884.7974681.19-203.60-29.09-0.28北海市土地利用变化表统计年度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动态变化度引入土地利用变化的动态度来分析北海市历年土地利用变化情况:K=( Ub―Ua) / Ua×(1/T)×100式中,K为研究时段内某一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Ua、Ub分别为研究期初及研究期末某一种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T为研究时段,以年为单位 ,K值就是该研究时段某一土地利用类型年变化率。
第四章 土地资源 2.土地适宜性评价ppt
“生产性-安全性-保护性-经济性-社会性”指标体系。 陈百明(2002)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准则层 生 因素层 (1)农作物生产力指数 (2)草地畜牧业产值指数 (3)林木生长指数 (4)农用地产值指数 (5)建设用地产值指数 (1)土壤肥力指数 (2)水土保持指数 (3)沙化治理指数 (4)盐渍化指数 保 护 性 (5)潜育化指数 (6)水质指数 (7)超载过牧指数 (8)水资源平衡指数 (9)土壤环境质量指数 (10)基本农田保护指数 (1)农业生产稳定指数 稳 定 性 (2)粮食稳定性指数 (3)草地畜牧业稳定性指数 (4)森林稳定性指数 (5)建设用地稳定性指数 经 济 活 力 可 接 受 性 (1)种植业收益指数 (2)草地畜牧业收益指数 (3)林业收益指数 (4)土地 GDP 指数 (1)人口压力指数 (2)收入差异指数 (3)人均耕地指数 (4)土地案件指数 产 性 元素层 农作物潜在生产力、现实生产力 区域及全国的平均单位面积产值 区域及全国的平均单位面积蓄积量、生长量 区域及全国平均的单位面积产值 区域及全国平均的单位面积二、三产业净产值 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指数 水土流失强度指数、水土流失面积指数 沙地扩展面积、沙化土地总面积 土壤盐渍化面积、耕地面积 水田潜育化面积、水田总面积 不同级别的水面面积、比例 现实牲畜头数、理论载畜量 可供水量、实际需水量(75%保证率) 受污染的耕地面积、耕地总面积 实际保护的基本农田面积、基本农田总面积 有效灌溉面积、旱涝保收面积、旱涝抗逆指数 单产年际变异系数 产值年际变异系数 消长比、森林覆盖率 产值年际变异系数 投入成本、产出量 投入成本、产出量 区域及全国的林业产值与中间消耗值 区域及全国的单位面积土地 GDP 土地的人口承载量、实际人口 区域及全国的基尼系数 人均耕地、区域性人均耕地阈值 区域及全国平均的土地案件立案件数
土地经济学新版课件第4章
土地经济学(第八版)
THANKS
在自然经济条件下,只需研究实物形态(即使用价值)的报酬就可以了,但在商品经济 条件下,除了要研究实物形态的报酬外,还需要研究价值形态和价格形态的报酬。这 三种形态的报酬用公式表示为: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4.2.3 对 “土地报酬递减规律” 的认识过程
土地经济学(第八版)
对 “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认识和实践发源于农业领域。
(3)土地集约利用的形式在不少地区,特别是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仍以劳动集约型(增加 劳动投入)为主。今后发展趋势是逐步从劳动集约型向资本集约型转变。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土地经济学(第八版)
土地报酬递减规律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4.2.1正确认识土地肥力
土地经济学(第八版)
土地肥力是农用土地生产农产品的潜在能力,它是农用土地的客观属性。要分析“ 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必须首先正确认识土地肥力。
人们在谈到土地集约利用时,往往仅指农业用地,特别是耕地,言及非农用地的较 少。其实,非 农用地同样也需要集约利用。非农用地 (如城市用地、农村集镇用地、厂矿 企业用地及交 通用地等)的效益可分为两类:用于住宅建设的,其效益是单位土地面积上 所建房屋的面积;用 于工业、商业和交通运输的,其效益是单位土地面积上所获经营利 润。前一类是实物性指标 ,后一类是价值性指标。但两者的共同点是力争获取单位土地面 积上的最大经济效益。
“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理论随后在城镇用地中也得到应用。
到了19世纪中叶,一些科学家、数学家和经济学家已从五个方面 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了 “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思想。 第一是英国经济学家西尼尔在1836年给这个规律的内涵添加了 “农业生产技术保 持 不变”这一重要条件。 第二是引入了 “若干生产要素投入量保持不变”作为 “报酬递减规律”发生作用 的前 提条件。 第三是研究报酬的领域,从农业生产部门回到了农业生产单位。 第四是把报酬作为不变生产要素的生产率 (如单位面积产量),演变成可变生产要素 的生产率。 第五是把 “报酬递减规律”从农业领域推广到一般生产领域。
土地评价与管理第04章 土地现状评价讲解
积的比重。 ⑤ 牧地利用率和草场载畜量 牧地利用率:可利用的草场占天然草场的比例。 天然草场中一些草场因地处干旱区,缺水或无水,一
些地处海拔过高,高寒气候不利于放牧。
34
Land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第3章 土地利用现状评价
第3章 土地利用现状评价
复种指数=(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耕地面积) ×100%
与耕作制度有直接联系 江南复种指数达185~250% 华北地区为120~150% 青藏新疆在100%以下。
33
Land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第3章 土地利用现状评价
④ 林地利用率和森林覆盖率 林地利用率:有林地面积占宜林地面积之比重。
第3章 土地利用现状评价
⑥ 建设用地内部结构 其结构可反映第二、三产业发展水平。 ⑦ 土地利用结构与当地自然条件、土地类型作比较 土地利用合理程度 平原区以耕地为主 丘陵区以耕地、园地、林地为主 山区多以林牧为主。
19
Land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第3章 土地利用现状评价
意义:通过研究土地利用的宏观经济、社会、生态效 果,分析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趋势,发现土地利用中存在 的问题,最后提出改善土地利用的意见和建议,提出提高 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力的途径。
4
Land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第3章 土地利用现状评价
掌握以下情况: (1)区域土地利用的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 (2)土地利用的历史演变及其变化趋势; (3)土地利用现状结构和布局特点; (4)土地的开发利用程度; (5)土地利用效果; (6)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
土地经济评价的理论基础
➢ 土地区位理论
区位地租 作物A
作物B 作物C
农业区位论
市场距离
.
4
土地经济评价的理论基础
➢ 土地区位理论
付地租能力 零售业 工业和批发业 多层住宅 独立平房
城中心
.
农业 距离
5
土地经济评价的理论基础
➢ 地租地价理论
.
11
一、我国的《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
附录1:全国耕作制度分区
二级区 省
县
I. I1 大 内蒙古 额尔古纳市、根河市、鄂伦春自治县、牙克石市、阿
东 小兴安
荣旗、扎兰屯市、扎赉特旗
北 区
岭山地 区
黑龙江
漠河、塔河、呼玛、黑河市、孙吴、逊克、 伊春市、 铁力市、嘉荫
I2 三 江平原 长白山 地区
黑龙江
……
X.横断山区
XI.西北区
XII.青藏高原区
.
14
2. 计算农用地分等单元的自然质量分
自选 因素
推荐因素: 附录2
确定指定作物
确定分等因《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
附录2:农用地分等推荐因子及分级、分值
推荐因子
有效土层厚度
表层土壤质地
剖面构型
盐渍化程度
土壤污染状况
土壤有机质含量
鹤岗市、萝北、绥滨、佳木斯市、汤原、桦川、桦南、 富锦市、同江市、抚远、依兰、七台河市、勃利、双 鸭山市、集贤、友谊、宝清、饶河、鸡东、密山市、 虎林、牡丹江市、林口、海林市、宁安市、穆棱市、 东宁、绥芬河市、鸡西市
吉林
蛟河市、桦甸市、延吉市、敦化市、安图、和龙市、 龙井市、图们市、汪清、珲春市、白山市、抚松、靖 宇、江源、临江市、长白、通化市、辉南、柳河、通 化、集安市
… …… …… ……
.
12
…
一、我国的《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
附录1:全国耕作制度分区
一级区
二级区
I.东北区 II.黄淮海区 ……
I1大小兴安岭山地区 I2三江平原长白山地区 I3松嫩平原区 I4辽宁平原区 II1燕山太行山山前平原区 II2冀鲁豫低洼平原区 II3山东丘陵区 II4黄淮平原区
……
X.横断山区
《土地评价与土地管理》
第四章 土地经济评价
土地经济评价:对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评定
城镇用地 农用地
分等定级
估价
.
1
土地经济评价的理论基础
➢ 土地生产力理论
不同区域由于自然条件、社会发展 条件的差异,土地生产力存在着分异 。土地生产力是土地经济评价的前提 和基础。
.
2
土地经济评价的理论基础
➢ 土地区位理论
土壤盐碱度
障碍层次
排水条件
地形坡度
灌溉保证度
地表岩石露头状况
灌溉水源
.
16
一、我国的《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
附录2:农用地分等推荐因子及分级、分值
推荐因子
因子分级
有效土层厚度
1级,>150cm,
2级,100~150cm,
3级,60~100cm,
4级,30~60cm,
5级,<30cm
表层土壤质地
1级,壤土
.
9
《土地评价与土地管理》
第四章 土地经济评价
第二节 农用地分等与估价
农用地分等定级——根据农用地的自然 属性和经济属性,对农用地的质量优劣进行 综合评定,并划分等别、级别
.
10
一、我国的《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
1. 资料的准备与初步整理 2. 计算农用地分等单元的自然质量分 附录1
确定指定作物 (j)
……
XI.西北区
……
XII.青藏高原区
……
.
省 …… …… …… …… …… …… …… …… …… …… ……
……
县 …… …… …… …… …… …… …… …… …… …… ……
…… 13
一、我国的《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
附录1:全国耕作制度分区
一级区
二级区
作物组成
I.东北区 II.黄淮海区
……
确定指定作物的 分等因素质量分
确定各单元的 分等因素等级
确定各分等单元各 指定作物的自然质 量分(Cij)
.
几何平均, 加权平均
21
2. 计算农用地分等单元的自然质量分
几何平均法的计算公式为: Cij = [(∏fijk )1/m]/100 (k=1,2,…,m)
其中:Cij为分等单元农用地自然质量分,fijk为第i个分 等单元内第j种指定作物第k个分等因素的质量分。
• 绝对地租是土地价格存在的根源 • 级差地租的存在是决定土地价格高低 的主要因素 • 垄断地租是导致特殊地段土地价格高 的主要因素
.
6
土地经济评价的理论基础
➢ 地租地价理论
• 土地价值来源于收益,土地价格是土 地价值的货币表现 • 估价就是根据土地质量优劣、生产率 高低确定其价值的经济评价
.
7
土地经济评价的理论基础
……
.
分值
100 90 60 30 100 80 70 50
……
19
2. 计算农用地分等单元的自然质量分
确定指定作物
确定分等因素
划分分等单元(i)
确定指定作物的 分等因素质量分
确定各单元的 分等因素等级
以点带面, 面积比重
.
20
2. 计算农用地分等单元的自然质量分
确定指定作物
确定分等因素
分等单元划分
加权平均法的计算公式为:
Cij = [∑wk•fijk ]/100 (k=1,2,…,m)
其中:wk 为分等因素的权重
➢ 土地供需理论
• 土地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受市场供求关系 的制约 • 土地本身作为商品,土地流转、价格受 供求关系的影响,土地的供不应求是绝对 的、普遍的
.
8
土地经济评价的理论基础
➢ 土地供需理论
• 自然供给:土地自有的可供人类利用的 部分。 • 经济供给:在土地自然供给的基础上, 投入劳动进行开发以后,成为人类可直接 用于生产、生活的土地的供给。
2级,粘土
3级,砂土
4级,砾质土
……
.
……
17
2. 计算农用地分等单元的自然质量分
确定指定作物
确定分等因素
研究 实例
确定不同地区各种指定作物
的分等因素质量分(fjk)
.
18
一、我国的《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
实例:广东省水稻~分等因素~质量分关系表
推荐因子
有效土层厚度
表层土壤质地
……
因子分级
1级,>100cm 2级, 60~100cm 3级, 30~60cm 4级, <30cm 1级,壤土 2级,粘土 3级,砂土 4级,砾质土
I1大小兴安岭山地区 I2三江平原长白山地区 I3松嫩平原区 I4辽宁平原区 II1燕山太行山山前平原区 II2冀鲁豫低洼平原区 II3山东丘陵区 II4黄淮平原区
……
春小麦、大豆 大豆
大豆、玉米 玉米
小麦-玉米,小麦/棉花 小麦-玉米,小麦/棉花 小麦-玉米,小麦-棉花 小麦-水稻,小麦-玉米,小麦/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