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膜马铃薯—玉米—大豆轮套作技术-2019年文档

合集下载

地膜马铃薯与玉米间作技术

地膜马铃薯与玉米间作技术

地膜马铃薯与玉米间作技术地膜技术是近年来在农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的一项现代化农业技术,它能够有效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减少农药的使用,保护环境等。

而地膜马铃薯与玉米间作技术则是在地膜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种植模式,其不仅兼顾了两种作物的特性和需求,还能够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本文将从地膜技术、地膜马铃薯与玉米间作技术的特点、优势和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地膜技术的概念及作用地膜技术是指在农田地表或作物栽培的行间铺设一层塑料薄膜,以覆盖土壤和作物根系的栽培方法。

地膜栽培具有保温、保墒、保肥、保水、抗旱、提高土壤温度和作物生长速度等多种优点。

对于不同的作物,地膜的使用方法也有所不同,但使用地膜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减轻农户劳动强度等。

地膜马铃薯与玉米间作技术是在地膜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种植模式,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 兼顾作物特性:马铃薯和玉米作为优质的农产品,在生长期、栽培要求等方面有一定的特性和需求。

地膜马铃薯与玉米间作技术能够充分考虑两种作物的特性,在种植和管理上更有针对性。

2. 资源高效利用:通过地膜马铃薯与玉米间作技术,可以在同一块土地上轮作种植马铃薯和玉米,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的产出。

3. 经济效益明显:地膜马铃薯与玉米间作技术能够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减少劳动强度,降低成本,增加农民的经济收益。

4. 环保健康:地膜技术本身就是一种环保的农业生产方式,而地膜马铃薯与玉米间作技术能够更好地保护土壤,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益。

1. 增加土壤温度:地膜具有保温效果,能够提高土壤温度,有利于马铃薯和玉米的生长生长发育。

2. 保水保肥:地膜能够有效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水分,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地膜下的土壤会逐渐变得湿润,导致微生物活跃,提高土壤肥力。

3. 控制杂草和病虫害:地膜能够有效地阻隔阳光,使地表温度升高,从而杀灭土壤中的病菌、虫卵和杂草种子,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地膜马铃薯套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地膜马铃薯套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地膜马铃薯套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地膜马铃薯套种玉米栽培模式,是我省陇南市近年来推广的主要高产高效栽培模式之一。

4月上中旬,当气温稳定在10~12℃时,即可套种玉米。

一、选配良种玉米选用稀植中晚熟、抗病、高产、抗倒伏等品种。

二、种植规格在垄沟中间开沟播种一行玉米,株距22~25厘米,每穴种2~3粒玉米。

三、田间管理(1)放苗保苗玉米出苗后要及时查苗、补苗,保证苗全,苗壮为丰产奠定基础。

(2)肥水管理前期管理以马铃薯为主。

中期管理以玉米为主,玉米结合中耕培土,亩追尿素20公斤,抽雄期亩用磷酸二氢钾0。

2公斤或硫酸锌0。

2公斤进行喷雾1~2次(二者不能混用)以补充后期营养的不足。

(3)病虫害防治马铃薯生长中后期,发现如28星瓢虫等危害,可用40%氧化乐果1000倍喷雾防治。

防治蝼蛄、蛴螬、金针虫、地老虎等地下害虫,每亩用3%锌硫磷颗粒剂2~3公斤按药土比1∶10的比例配成毒土,均匀撒施在土壤表面防治。

玉米病虫害防治。

若有玉米大斑病或小斑病发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

生长中后期玉米螟发生时,用50%锌硫磷乳油500~1000倍液浇心,或用锌硫磷乳油1公斤,拌沙15公斤,配成1。

6%的锌硫磷毒沙,在玉米心叶末期,每亩按25公斤毒沙施入喇叭口中。

四、及时收获采用此栽培技术可提早马铃薯上市时间。

马铃薯4月下旬可收获上市,玉米于8月中、下旬收获。

地膜马铃薯套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地膜马铃薯套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地膜马铃薯套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地膜马铃薯套玉米种植是一种高效的农业生产技术,可以在有限的土地上实现双重收益。

本文将介绍地膜马铃薯套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具体步骤和关键要点。

一、引言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农业生产的要求,种植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变得尤为重要。

地膜马铃薯套玉米种植技术通过合理的栽培管理,可以显著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作物的产量,为农民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

二、选地与准备工作在选择种植地点时,优先考虑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

在地块选择完毕后,进行土壤理化性质的调查,以了解土壤的肥力情况和适宜作物的种植要求。

根据土壤的性质,选择适合马铃薯和玉米的地膜类型,并进行地膜敷设的准备工作。

三、地膜敷设与喷洒草药在地块清理干净后,开始进行地膜的敷设工作。

先将地膜用机械设备铺到地表上,铺设时候保持地膜的稳定并确保不损坏地膜。

然后使用喷洒草药,控制杂草的生长。

这一步骤非常重要,可以降低后期的野草对作物生长的干扰,提高产量。

四、马铃薯种植与管理1. 耕种与施肥:在地膜上开沟,将种子均匀撒在沟中,注意保持适宜的株距。

然后进行施肥,根据土壤的营养情况给予适量的有机肥和化学肥料。

2. 喷水管理:在马铃薯生长期间,要合理安排灌溉管理,保持土壤湿润,但同时要注意避免积水,以免影响根系的呼吸和生长。

3. 病虫害防治:根据不同的害虫和病害,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合理选用农药进行喷洒,以预防和控制马铃薯产量的损失。

五、玉米种植与管理1. 隧道覆膜:在马铃薯收获后,可以进行地膜的更换,为玉米的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隧道覆膜有助于提升温度、保持湿度、增加光照强度,促进玉米的早熟和高产。

2. 灌溉与施肥:根据玉米生长期的需要,及时给予充足的水分和适宜的营养。

要注意合理控制灌溉量,不过度浇水,避免积水造成根系窒息。

3. 病虫害防治:判断并及时防治玉米生长期间可能出现的病虫害,可以采取常见的农药喷洒和病虫害的防控方法,保护玉米的生长状态。

六、总结和展望地膜马铃薯套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实施,通过合理的种植管理和科学的病虫害防治,可以显著提高马铃薯和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地膜马铃薯套种玉米高产种植技术

地膜马铃薯套种玉米高产种植技术

地膜马铃薯套种玉米高产种植技术随着人口的增加,粮食安全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

在现代农业中,种植技术的发展为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提供了保障。

地膜马铃薯套种玉米种植技术是一种高效、节能、环保的农业生产技术。

本文将介绍地膜马铃薯套种玉米的高产种植技术,解决有关该技术的问题,包括准备、种植、管理、收割等方面。

1.准备工作1.1 地形选择地形是决定地膜马铃薯套种玉米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宜选择平坦、坪坝、丘陵、桥梁上的田地,减少土地流失和水土流失。

同时根据气候和土地性质的合理性,选择合适的膜。

1.2 土壤处理土壤是种植作物的基础,所以在种植前需要对土壤进行处理。

首先需要进行表层耕翻,将地里的秸秆、苇草、枯枝等杂质清除掉,然后施肥和翻土,达到改壤的目的。

选用有机肥和化学肥料进行施肥,不可过量,否则会导致种植效果受到影响。

2.种植2.1 种植时间地膜马铃薯套种玉米的种植时间要根据当地的气温和降雨量等自然因素进行衡量。

在适当的气温和降雨量下,进行种植可以使得玉米生长良好,达到良好的产量。

2.2 购买膜材膜材的质量是影响玉米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购买优质的膜材并遵循施用方法可以增加作物的产量。

同时根据膜材的尺寸,正确选择合适的膜铺设方法,以确保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均达到最优状态。

2.3 膜铺设铺设地膜有利于提高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促进种子发芽。

在铺设膜的同时,需要使用专业的膜铺设机器,对膜进行卷扫和定位,保持膜的平整性。

同时,为了减少土壤流失,膜应该铺设紧密,避免在刻度的地方压垮或损坏膜。

2.4 种子埋置在铺设完膜材之后,可以进行种植。

将玉米种子均匀地埋置在地膜下面的沟里,然后将其覆盖在膜之下。

“一穴两种”是常用的种植方法。

也就是说,玉米种子可以和马铃薯一起进行种植,根据生长的需要,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3.管理3.1 浇水在移植或播种后,要坚持保持土壤的潮湿,以促进种子的发芽和幼苗的生长。

根据天气变化和土壤湿度,根据需要浇水。

玉米大豆的套作技术 - 药材种植技术

玉米大豆的套作技术 - 药材种植技术

玉米大豆的套作技术-药材种植技术一、优化带植。

选配良种最新的研究结果证明,采用宽窄行种植,即玉米宽行155厘米,窄行45厘米,播大豆时,玉米宽行内种2;;3行大豆,玉米与大豆行间距离不少于50厘米,这样的种植效果最好。

至于大豆的前茬,可为小麦、马铃薯、油菜、蚕豆等作物。

第二年玉米和大豆换茬分带轮作,以减少土传病害。

大豆与玉米都能实现高产,品种选择是关键,研究表明玉米应选择紧凑或半紧凑型、株高250厘米以内的抗逆高产良种,如登海605、三峡玉3号、长玉19、川单28、神龙玉5号等;大豆应选用耐荫、抗倒的中晚熟夏大豆品种,如贡选1号、南豆12。

二、玉米包衣。

适时播种为减少病虫害发生,一般玉米采用包衣种子。

而大豆,则应在播种前采用烯效唑干拌种,方法很简单,每1千克种子用5%的烯效唑可湿性粉剂16;;20毫克在塑料袋中来回抖动数次即可。

玉米移栽选择春播的玉米苗,根据各地气候条件可适当提早,川东北和川南地区选择3月上中旬播种的玉米苗进行移栽。

川中地区选择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的玉米苗进行移栽,最好选用肥团育的苗,每穴单株或双株。

大豆夏播,各种植区根据气象预报在雨前或雨后及时播种,播种时间川东北和川中地区在6月上旬,川南地区在6上中旬。

播种方式为免耕撬窝点播或免耕机械直播,点播每穴4;;5粒,机播每穴3;;4粒。

三、合理密植。

科学田管如何对玉米和大豆进行合理密植,玉米亩植3500;;4000株,每穴留苗双株时,穴距33;;38厘米,每穴留苗单株的穴距减半。

大豆根据光热条件和土壤肥力适当密植,沟漕地每亩6000;;7500株,带内套种3行时,行距33厘米,穴距40~50厘米,带内套种2行时,行距45厘米,穴距27;;33厘米,每穴定苗3株:二台土(及以上)每亩7000;;9000株,带内套种3行时,行距33厘米,穴距30;;40厘米,带内套种2行时,行距45厘米,穴距22;;28厘米,每穴定苗3株。

1 补苗定苗。

地膜马铃薯与玉米间作技术

地膜马铃薯与玉米间作技术

地膜马铃薯与玉米间作技术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地膜马铃薯与玉米间作技术是一种旨在提高作物产量和减少土壤侵蚀的农业种植技术。

在当前农业生产环境中,农民们面临着土壤质量下降、种植成本增加和农产品质量要求提高等问题,因此采用地膜马铃薯与玉米间作技术成为了一种解决方案。

研究表明,地膜马铃薯与玉米间作技术可以有效提高作物产量,延长作物生长期,改善土壤环境,减少农药施用量,提高农作物品质等多方面效益。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地膜使用的成本高、地膜废弃处理不当等。

有必要开展对地膜马铃薯与玉米间作技术的深入研究,探讨其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

本文旨在分析地膜马铃薯与玉米间作技术的原理、优势、操作方法、效果评价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该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2 研究目的1.评估地膜马铃薯与玉米间作技术对农田生态环境的影响。

通过研究分析,探讨地膜马铃薯与玉米间作技术在提高作物产量的对土壤肥力、水分利用效率、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性等方面的影响,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2.探讨地膜马铃薯与玉米间作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潜力。

通过实地试验和数据统计,分析地膜马铃薯与玉米间作技术在不同地区、不同气候条件下的适用性和效果,为推广该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2. 正文2.1 地膜马铃薯与玉米间作技术的原理地膜马铃薯与玉米间作技术的原理是指利用地膜覆盖技术,在同一块土地上同时种植马铃薯和玉米,并通过两种作物之间的协同作用,实现生长互补、资源共享的一种种植方式。

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土壤温度调控:地膜覆盖可以提高土壤温度,加速土壤暖化,有利于提高马铃薯和玉米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2.水分利用效率:地膜覆盖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有利于马铃薯和玉米的根系生长和吸水。

4.害虫防治:马铃薯和玉米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降低害虫的发生频率,减少农药使用。

地膜马铃薯套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方法 - 种养技术

地膜马铃薯套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方法 - 种养技术

地膜马铃薯套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方法-种养技术马铃薯的营养十分丰富,营养学家将其列为全营养食品。

马铃薯是优良的粮、出色的果、优秀的菜。

采用地膜马铃薯套种玉米栽培模式是改变传统的种植方式,可以提高粮食产量和土地利用率。

介绍了地膜马铃薯套种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配置方式、精细整地、施足底肥、选用良种等一系列的措施。

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地膜马铃薯套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方法。

1、选择适宜的品种地膜覆盖马铃薯套种玉米作为马铃薯栽培的新模式,不但可以有效利用土地资源,还可以充分的利用光热资源,提高早地的种植经济效益。

采用此项技术要做好马铃薯与玉米的品种选择工作。

马铃薯宜选择株型直立,植株较为矮壮的早熟或者中熟脱毒品种,如脱毒的东303、克新1号等,要求种薯的品种特征明显、薯皮光滑、无病无全国各地,薯重为35~50 g;玉米品种可根据当地的土壤条件选择适宜的品种,要求选择优质、抗病能力强、高产、抗倒伏、紧凑型的中晚上中晚熟杂交品种。

2、土地的选择与整地土地的选择要求土层深厚、土质肥沃、通透性好、耐旱耐涝、抗逆性强、适耕期长的向阳的缓坡地为最好,并且要求排灌水良好。

在播种前要先进行整地,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就要及时的清除田间杂草的残留物,进行深耕耙平。

同时结合深耕施足基肥,基肥以腐熟充分的农家肥为主,按每667 m2施加4000 kg的量,同时施加尿素30 kg,磷酸二铵25 kg,硫酸钾高效复合肥25 kg,以增加土壤的肥力。

为了防治地下害虫,每亩土地用辛硫磷粉剂1.5 kg拌湿土20 kg,然后施入土壤中。

3、种植带型的选择地膜覆盖马铃薯套种玉米多采用双行种植模式,两行地膜种植马铃薯,两行种套种玉米,可解决在生产长期玉米遮光的问题。

要求行距保持在30 cm,每幅120 cm宽,马铃薯株距为20 cm,马铃薯与玉米的种植密度为每亩3700株。

如果玉米的品种为高杆,可采用三行玉米、两行马铃薯种植模式,玉米行距40 cm,株距30 cm;马铃薯行距50 cm,株距20 cm。

地膜马铃薯与玉米间作技术

地膜马铃薯与玉米间作技术

地膜马铃薯与玉米间作技术地膜马铃薯与玉米间作技术,是一种将玉米和马铃薯种植在同一片土地上的生产技术。

这一种技术可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并且能够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1、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地膜马铃薯和玉米间作技术可以充分利用土地,减少种植面积,实现高产、高效、高收益的生产。

2、降低有害生物的发生率。

马铃薯和玉米间作可以降低害虫和病害的发生率,减少使用农药的量,降低农业环境污染。

3、提高农业生产的节水效益。

地膜马铃薯与玉米间作技术可以节约水资源,减少浪费,实现高效节水。

4、增加农产品的多样性。

通过马铃薯和玉米间作,可以增加农产品的多样性,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1、技术要求高。

地膜马铃薯与玉米间作技术需要严格的技术操作,掌握必要的管理技术和措施,提高生产效益。

2、农民风险较大。

因为种植多种农作物,农民可能会面临更多的风险,如病虫害的发生或天气变化等,需要农民具备一定的应对能力。

1、土地准备在选定的种植土地上,要进行深耕深翻,将土地杂草和其他土壤杂质清除干净,并施入堆肥和其他有机肥料来改善土壤质量,使土地肥沃透气。

2、地膜覆盖在选择的种植土地上铺设地膜,并将地膜固定在地面上,以便于后期植株生长和管理。

地膜的铺设可以减轻土壤水分蒸发,增加土壤温度,增加作物产量,提高生产效益。

3、适时播种平均每隔30厘米一行播种玉米籽粒,随后在为种植马铃薯的位置开出坑位,距离每隔70厘米,深度15厘米,然后将种好的马铃薯插在坑位中。

4、管理措施种植后需要进行常规管理,包括及时浇水、除草、松土、肥料管理等。

在生长过程中每隔15天需进行一次喷洒农药。

5、收获和储藏在马铃薯和玉米的生长季节结束之后,需要及时对植株进行收获和储藏,以保证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总之,地膜马铃薯与玉米间作技术是一种高效的生产技术,在保证农产品品质和产量的同时,也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益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也需要不断总结经验,优化技术,并加强合作和交流,推进地膜马铃薯与玉米间作技术的发展。

地膜马铃薯与玉米间作技术

地膜马铃薯与玉米间作技术

地膜马铃薯与玉米间作技术地膜覆盖马铃薯与玉米间作技术是一种在一定范围内同时种植这两种作物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技术,其目的是通过将种植马铃薯和玉米组合起来,实现双重收获增加农户的经济收益。

地膜覆盖是该技术的一项核心措施。

通过将地膜铺撒在地面上,可以起到防止水分蒸发、提高土壤温度和保持土壤湿度的作用。

同时,在马铃薯和玉米间作时,地膜铺设还可以防止它们相互受到干扰和竞争,最终提高两者的产量和质量。

首先,种植马铃薯和玉米时,需要注意它们的生长周期和管理方式。

由于马铃薯和玉米的生长周期不同,种植前首先需要确定好两者适合的生长期,以便在适宜的时间安排种植计划。

同时应该注意管理方式的不同,如施肥、病虫害防治等,以便确保两者都能正常生长发育。

其次,摆放地膜时要注意间距和分类。

马铃薯和玉米都需要一定的生长空间和营养,摆放地膜时应该根据两者不同的空间和营养需求来确定距离和分类。

一般而言,马铃薯的生长期为3-4个月,玉米的生长周期为4-5个月,因此需要根据两者的生长周期和空间需求来摆放间距和分类。

最后,应该加强对马铃薯和玉米的管理和综合利用。

一方面,在马铃薯和玉米间作时,由于取了一部分空间并共用部分养分,相应地要加强管理,例如在干旱地区应加强浇水、合理施肥等。

另一方面,还需要合理利用两者的营养与稻草,例如将马铃薯串和玉米秸秆拍扁混和饲用,既可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又可以增加地区畜牧业的经济效益。

总之,地膜马铃薯与玉米间作技术是一种新型农业生产技术,在增加农户经济收益、保护土壤环境和优化资源利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同时,了解马铃薯和玉米的生长特点、管理方式和资源利用方式,对于实现全方位保护和利用地膜马铃薯与玉米间作的经济效益尤为重要。

地膜马铃薯—玉米—大豆轮套作技术

地膜马铃薯—玉米—大豆轮套作技术

早 期大分枝 出现旺 长 , 可视植 株长 势用 4 %多效唑 60 / : 0 0 h gm
对 水 6 0k m0 施 。 0 喷
32 病 虫 害 防 治 .
淮 安 市 淮 阴 区 马 铃 薯 适 播 期 为 2月上 中 旬至 3月 上
旬 。 前 起垄 , 底宽 、 播 垄 垄面 宽 、 高 分 别 为 9 ~ 0 5 ~ 0 垄 0 10、0 6 、 1 ~ 0e 每 垄 栽植 2行 , 5 2 m, 株距 2 m, 深 1 m, 5e 播 5e 栽植 75 . 万 ~. 90万株/m [ 要 求 达 到“ 大两 深 ” h 1 3 。 两 的标 准 , 即垄 大 、 种
剂 进 行地 面 喷 雾 化除 杂草 。 苗定 苗 : 除 小苗 病 苗 , 足 间 拔 留
洒 种块 , 剖块 时要 求纵 剖 , 分利 用顶 芽 , 出 苗整 齐 , 到 充 使 达
苗 齐 苗壮 ; 薯 块 平 放 在 适墒 净 土 上 , 薯 芽 向 上 , 将 使 上铺 2 e 土再 平放 1 种 薯 , m 层 反复 3 4层 后 再上 铺 5e - m土 , 放 堆
现 代农 业科技
2 1 第 8期 0 2年
农 艺学
地膜 马铃薯一玉米一大豆轮套作技术
史秀华 杨彩 凤
( 江苏 省 淮 安 市 淮 阴 区 王 营镇 农 技 站 , 苏淮 安 2 3 0 ; 淮 安 市 淮 阴 区 西 宋 集农 技 站 ) 江 2 3 0 摘要 介 绍 地 膜 马 铃 薯一 玉 米 一 大 豆 轮 套 作 技 术 , 括 马 铃 著 栽 培 技 术 、 铃 薯 与 玉 米 套 作 、 豆 轮 作 技 术 等 方 面 内 容 , 促 进 该 技 包 马 大 以

地膜马铃薯与玉米间作技术

地膜马铃薯与玉米间作技术

地膜马铃薯与玉米间作技术【摘要】地膜马铃薯与玉米间作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农业种植方式,通过在玉米地上种植地膜马铃薯,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产量。

本文首先介绍了地膜马铃薯和玉米间作技术的背景和研究目的,然后分析了地膜马铃薯的栽培特点和与玉米间作的优势。

关键点包括了适宜的播种时间、地膜的选择和管理等方面。

施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也是关键环节,对于保障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文章探讨了地膜马铃薯与玉米间作技术的应用前景以及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这种种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还可以减少病虫害发生,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值得在实践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地膜马铃薯、玉米、间作技术、栽培特点、优势、关键点、施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应用前景、农业可持续发展。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地膜马铃薯与玉米间作技术是一种在农田种植地膜马铃薯和玉米同时进行的一种栽培方式,通过在地表覆盖地膜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在传统的农业生产中,地膜马铃薯与玉米间作技术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农业生产方式,可以使两种作物相互受益,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提高作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地膜马铃薯与玉米间作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有效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保护环境,提高农民的经济收益。

深入研究地膜马铃薯与玉米间作技术,探索其优势和关键点,对于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此背景下,本文旨在探讨地膜马铃薯与玉米间作技术的栽培特点、优势和关键点,以及施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内容,进一步探讨其应用前景和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主要是探讨地膜马铃薯与玉米间作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潜力,进一步了解该技术在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土壤质量、减少病虫害发生等方面的效果。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揭示地膜马铃薯与玉米间作技术的优势和关键点,为农民提供科学种植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利用土地资源,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藉河川道马铃薯—玉米—大豆年种植三大季栽培技术

藉河川道马铃薯—玉米—大豆年种植三大季栽培技术

二 、 足基 肥 施 种 植 三 季 作 物 的 要施 足 基 肥 , 料 以农 家肥 为主 。 求 施 优 肥 要
质 腐 熟 的农 家 肥 7 0 0 g h 。 上 , 施 磷 酸 二 氨 3 5 k / m、 50 k/ m 以 配 7 g h 。 尿 素 2 5 k / m、硫 酸钾 3 0 k /m,肥 料 结 合 整 地 一 次 性 施 2 gh 0 g h 用 。为 防 地 下 害 虫 , 用 4 % 可 0 甲基 异 柳 磷 7 5 k / m 杀 虫 , 水 . g h 兑
叭 口期 ( 花 结 荚 期) 开 巾耕 除 草 培 土 2次 ~ 3 。中耕 培 土 、 耕 次 中
除 草 的 原 则是 第 一 次 宜 浅 , 二 次宜 深 ; 间 宜深 , 旁 宜浅 。 第 行 苗 玉 米和 大豆 是喜 高水 肥 的作 物 , 苗 期 、 喇 叭 口期 ( 在 大 开花 结荚 期 ) 结 合 中耕 培 土 、 中耕 除 草 追 施 两 次 尿 素 , 施 量 2 0 k / m, 追 0 g h2追
推 广 了粮 一 菜一 粮 、 一 粮 一 菜 、 菜 菜一 菜一 菜 等 高 产 高 效 栽 培 技 术 。现 给 大 家 介 绍 一 种 耕 作 马 铃 薯一 玉 米一 大 豆 模 式 的栽 培 技
术。

如 果 土壤 墒情 差一 些 , 点种 后可 少水 浅浇 一 次 。 苗期 管 理 的 重 点 是 保 全 苗 , 壮 苗 。马 铃 薯 播种 后 在 2 d左右 即 可 出 苗 , 保 5 在
面 宽 4 m 要 求垄 和垄 沟 宽 窄 均 匀 , 脊 高 低 一 致 。建 议 用 小 0c , 垄 型 起 垄 机 起 垄 , 可 以用 步 犁 开 沟 起 垄 。起 垄 工 作 完 成 后 , 时 也 及

马铃薯-玉米-大豆高效高产模式及其关键配套技术

马铃薯-玉米-大豆高效高产模式及其关键配套技术

l 1月上 中旬就 能收获 ,而大豆则要等到 1 2月上中旬才
能收 获 。
模式下 的作物规模化种植程度有了很大 的提高 , 并且综
作者简 介:王秋华 ( 1 9 8 3 一 ) ,男,云南 昆明人 ,助理农艺师 ,研究 方 向:农业种植 。
2 . 4 施肥 要 注重 “ 巧 施 ”与 “ 适施”

就不能充分发挥这三种作物的增产 能力 , 还会影响到互 相之间的生长 。每条复合带宽 8尺 ,在 2尺宽的小行 内
定 向移栽 3行玉米,株距 l 尺,亩栽 3 0 0 0 株 ;在 6尺 宽的大行 内规范种植 4 行大豆 , 在 收干籽后大豆还需要
素的影响,可见,探讨马铃薯玉米一大豆 的高效高产模
5月的前 1 0天 内移栽 。 大豆是玉米移栽的 同一时间再播
种 的,大约 6 0天 ( 也就是 7月初 )卖青 ,在卖青 时要

种类型 多等特 点进行种植和生产 ,使作物 能种植 的适应 范围更加广泛 ,成为了一种高效模式的农作物 。在这种
起种下马铃薯 ,然后 8月初收干籽 。至于马铃薯,在
这三种作物 的种植效益 ,还改善了农作物种植模式 。高 效模式 的种植面积较大 。马铃薯玉米还有大豆不仅是作 为粮食作物,还能充分利用为饲 料作物和能源作物 。采 用更加灵活的种植方式 ,利用其生育期短,播期长 ,品
2 . 3 播种 及移 栽期

般 来说 ,大部分地 区种植玉米都是 4月末播种 ,
玉米:重点施穗肥 ,但为主的是氮素化肥 。在移栽 前施玉米专用复混肥 3 5千克 ,尿素 1 5千克 、普钙 6 5 千克作沟肥 ,移栽后用 2 5 0 0千克农肥作盖肥。在玉米
除此之外,实现种植全程机械化,再采用现代化生

地膜马铃薯与玉米间作技术

地膜马铃薯与玉米间作技术

地膜马铃薯与玉米间作技术地膜马铃薯与玉米间作技术是一种将马铃薯和玉米种植在同一地块上的种植技术。

这种技术能够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提高种植效益,同时也能够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增加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

下面将详细介绍地膜马铃薯与玉米间作技术的种植方法和效益。

地膜马铃薯与玉米间作技术的种植方法较为简单。

首先是地面的准备工作,需要将地块平整,并进行基础施肥。

然后,选择适宜的马铃薯和玉米品种进行种植。

在种植时,可以选择常规的种植方式,将马铃薯种植在地面上,并进行行间覆盖地膜。

玉米种植在地膜之外的地面上。

如此一来,便实现了玉米和马铃薯的间作种植。

地膜马铃薯与玉米间作技术的主要优点在于土地利用率的提高和效益的增加。

由于玉米和马铃薯在空间上的分开种植,可以有效地利用地面空间,提高土地利用率。

而且,间作玉米和马铃薯,可以使农作物在生长期内互相辅助,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

相比于传统的连作种植方式,地膜马铃薯与玉米间作技术可以更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由于玉米和马铃薯被地膜隔离,可以有效地减少病虫害的传播和传染。

地膜覆盖还可以减少水分蒸发,提高土壤温度,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

地膜马铃薯与玉米间作技术也有一些考虑因素需要注意。

首先是马铃薯和玉米的品种选择,需要选择适应本地气候环境的品种,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其次是马铃薯和玉米的种植密度和施肥管理。

不同品种和不同地区的土壤条件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管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最后是地膜的使用和管理,地膜的材质、尺寸和使用寿命需要选择和管理。

地膜的使用可以提高土壤温度和保持土壤湿度,但也需要注意适度地通风和排水,以避免土壤病虫害的发生。

地膜马铃薯与玉米间作技术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产量和效益,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但同时也需要注意品种选择、种植密度和施肥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只有科学合理地进行种植管理,才能够充分发挥地膜马铃薯与玉米间作技术的优势,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地膜马铃薯与玉米间作技术

地膜马铃薯与玉米间作技术

地膜马铃薯与玉米间作技术陈英N o n g j i t u i g u a n g地膜马铃薯与玉米间作是打破老传统的作物栽培方式,充分挖掘现有的土地和作物边际效应的增产潜力,并且利用当前先进的栽培技术,改善产品品质,提高产品产量,提高单位面积经济利益,达到增收增产的目的。

一、地膜马铃薯与玉米间作栽培应注意以下事项1、选茬整地。

两季地区间作套种马铃薯应选择早熟品种,春薯栽培采用地膜覆盖方式,尽可能缩短与其他作物的共同生长期,缓解两种作物共同生长期水、肥及栽培管理等矛盾。

切忌连续载种和重复载种,前作收获后应及时深翻土地,进行蓄墒,播种前进行耕地保墒。

2、选用正确的栽培方法。

地膜马铃薯与玉米间作,为解决玉米挡光问题,可采用二比二种植方法,即马铃薯和玉米各种2行,行距都为30cm 左右,每幅120cm 宽,马铃薯株间距20cm ,马铃薯和玉米密度为每亩3730株。

对于高秆玉米可用3∶2种植方式,即3行玉米2行马铃薯,玉米行距40cm 、株距30cm ,马铃薯行距60cm 、株距20cm ,马铃薯与玉米的行距30cm ,每一幅宽200cm ,马铃薯和玉米密度为每亩3300株。

3、地膜马铃薯种植深度和选种。

播种深度以10~15cm 为宜,适宜的播种深度,可防止冻伤或晒伤马铃薯块,增加结薯层次,更有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

主要利用块茎进行无性繁殖。

为避免切种刀传播病菌(纺锤块茎、X 和S 花叶病毒)和环腐病,应选用直径为3~3.5cm 的健康种薯或整薯播种。

春种地膜马铃薯成熟后就要进入休眠期,大约需要经过30~100天以上,才会有发芽能力,春季种植的马铃薯,储藏种子的温度为0~4度,随着春季温度的升高,马铃薯的种植也即将开始。

马铃薯比较耐冷耐凉,土壤温度大于5度,就能发芽生长。

4、地膜的选择,地膜的作用主要是保持水份,提高地温。

黑膜可有效抑制杂草生长,而白膜则不行;黑膜升温稍快,白膜稍慢;白膜可以看清膜下幼苗出苗状况,有利于选择在哪里破膜。

地膜玉米-马铃薯-大豆立体栽培技术

地膜玉米-马铃薯-大豆立体栽培技术

地膜玉米-马铃薯-大豆立体栽培技术作者:罗斌游德琴来源:《农民科技培训》2012年第02期地膜玉米—马铃薯—大豆立体种植是一种利用地膜的增温保水效应,协调和改善三种作物各自所需的光热条件,实现高产的栽培方法,是一条增收的有效途径,适宜在高山中海拔700~1200米地区种植,其栽培技术要点如下:一、选地和整地1. 马铃薯喜湿润、疏松通气的土壤环境,砂壤或壤土为宜,不耐涝,前茬以夏作为好,为了有效地利用土壤肥力和预防病虫害及杂草,应与谷类或豆类作物轮作,轮作年限3年以上,切忌选用马铃薯或茄科作物倒茬。

实行秋深翻晒垄,耕地深度一般以15~20厘米为宜,然后碎土平整、精细整地。

2. 覆膜玉米要选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肥力中上等、排灌条件较好的地块,避免在陡坡地、低洼地、渍水地、瘦薄地、林边地、重盐碱地种植。

地膜玉米怕涝,选地时要考虑排水条件,尤其在雨水较多的地区。

地膜玉米整地要平整、细致、无大块坷垃,有利于出苗,整地时主要围绕蓄水保墒进行。

3. 大豆翻耙整地要细,坷垃少,茬子扣的要严,选择灌溉条件好、有机质含量高、土质肥沃的地块,杜绝重茬和迎茬。

施肥、保墒注意事项是:土地要平坦、土壤手握成团,每亩施有机无机复混肥(氮、磷、钾总含量在20% 以上)50公斤,化肥一般施在种下4~5厘米处。

二、种子处理和选择1. 马铃薯选择矮杆、早熟、高产、抗病品种,单薯重50~100克、表面光滑、无病虫症状的健壮薯块为宜,例如:紫花白、秦芋30号、早大白等,播前要浸种催芽,先用0.1%~0.2%的高锰酸钾液浸种10~15分钟,以便打破种薯休眠,再将种薯置于向阳背风处,平铺2~3层,并经常翻动,使之均匀见光,大约经过40~45天,幼芽萌发至1厘米左右,即可切块播种。

切块时应采取自薯顶至跻部纵切法,使每一切块都尽可能带有顶部芽眼,切刀要严格消毒,以防传病。

2. 玉米选择中晚熟紧凑型的包衣、高产品种,如“郑玉203”、“三北六号”、华玉5号等。

地膜马铃薯—玉米—大豆轮套作技术

地膜马铃薯—玉米—大豆轮套作技术

地膜马铃薯—玉米—大豆轮套作技术摘要介绍地膜马铃薯—玉米—大豆轮套作技术,包括马铃薯栽培技术、马铃薯与玉米套作、大豆轮作技术等方面内容,以促进该技术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地膜马铃薯;玉米;大豆;轮套作技术淮安市淮阴区旱地面积较多,采取不同的种植技术经济效益不同。

农民及农业技术人员经过不同的尝试后发现地膜马铃薯、玉米及大豆轮套作技术,产值一般可以达到18万元/hm2。

该技术的优点是大豆可以作为油料来源,解决目前市场上食用油昂贵的问题,豆粕可以作为畜禽饲料,提高种植大豆的经济效益;马铃薯可以作为蔬菜供应农贸市场,其藤叶可经过沼气池发酵作为无公害肥料;玉米可以进行鲜售,也可收获干玉米。

1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1.1品种选择与处理选用品种要求是中、早熟高产品种,如克新四号、花五二五、荷兰15等。

利用块茎无性繁殖时,种薯在土温5~8 ℃的条件下即可萌发生长。

用种1 950 kg/hm2,原种用瑞毒霉400~500倍液喷湿。

对薯块进行切块,为避免切刀传染病毒和环腐病,可选用直径为3.0~3.5 cm的健康种薯进行整薯播种[1-2]。

切块要求每块达30 g左右,将每个种薯切成8块以上。

因其顶端优势,尽量在顶端有芽眼处多切块,然后用10 mg/kg赤霉素1包加水10 kg浸种5 min或加水75 kg 喷洒种块,剖块时要求纵剖,充分利用顶芽,使出苗整齐,达到苗齐苗壮;将薯块平放在适墒净土上,使薯芽向上,上铺2 cm土再平放1层种薯,反复3~4层后再上铺5 cm土,堆放在背阴处,用农膜盖严,15 d后即可播种。

1.2播种淮安市淮阴区马铃薯适播期为2月上中旬至3月上旬。

播前起垄,垄底宽、垄面宽、垄高分别为90~100、50~60、15~20 cm,每垄栽植2行,株距25 cm,播深15 cm,栽植7.5万~9.0万株/hm2 [3]。

要求达到“两大两深”的标准,即垄大、种块大、播种深、培土深。

播后盖土,耧平垄面后喷施50%乙草胺1 500~2 250 mL/hm2除草,同时覆盖地膜,以提高地温,增加土壤的保肥保水能力,从而达到苗早、苗齐、苗壮的目的。

地膜玉米间作马铃薯、大豆栽培技术

地膜玉米间作马铃薯、大豆栽培技术

地膜玉米间作马铃薯、大豆栽培技术1、选茬、整地、施肥前茬作物以小麦、豆类、胡麻等为宜,并于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深翻耕,以纳雨蓄墒。

早春土壤解冻时顶凌耙耱,土壤解冻后与播前20天,结合耕翻进行土壤施肥,亩施农家肥4000-5000公斤,尿素30公斤,磷肥50公斤,硫酸锌2公斤,同时,地下害虫发生严重的地块,亩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0.5公斤加细沙50公斤,制成毒土撒施,耕后耱平、耱绵。

2、起垄覆膜带幅160厘米。

60厘米带起垄覆膜种玉米,垄面宽55厘米,垄高7-10厘米,垄面光而平,用70-80厘米地膜覆盖。

100厘米空带间作豆类或马铃薯。

3、选用良种玉米选用富农99-8、沈单16号、金穗2号等粮饲兼用型玉米;马铃薯选用晚熟品种青薯168等。

大豆、芸豆选用中熟低秆品种。

4、播种①播期。

覆膜玉米一般较露地玉米提前播种5-7天,即在4月中旬播种为宜。

马铃薯、豆类可在玉米出苗前播种。

②播种方法。

在覆膜带播2行玉米,行距40厘米,株距28厘米,亩留苗3000株左右。

空带若种马铃薯,采用单行整薯坑种法,以40-50厘米的坑距集中深施农肥,每坑3-4公斤腐熟有机肥,每亩播种1000坑左右;大豆或芸豆可播两行,以株距40厘米“品”字形种植,亩留苗2000株左右。

5、田间管理1、玉米田间管理同一般地膜玉米。

2、马铃薯。

出苗后中耕除草2次,开花前结合中耕培土追肥,亩追尿素12.5公斤。

结薯期浅中耕高培土,有利于块茎膨大。

3、大豆、芸豆在初花期进行一次追肥,最好亩追复合肥10-15公斤,花荚期每亩喷洒4-5%的过磷酸钙溶液50公斤,再加入15克钼酸铵喷施效果更佳;对生长旺盛无限结荚大豆品种在盛花期摘心(即摘去大豆主茎顶端2厘米,有利控制徒长、防倒伏、增产量)。

6、收获玉米籽粒在苞叶松散、籽粒变硬发亮时进行收获,秸杆在初霜前收获;马铃薯地上叶变黄,地下块茎重达50克以上收获;大豆或芸豆在豆荚绿黄色时及时收获。

适宜范围:该技术适宜于旱作农业区。

地膜马铃薯与玉米间作技术

地膜马铃薯与玉米间作技术

·161·农 技 推 广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9年第12期地膜马铃薯与玉米间作技术王微微1,栾春玉2,王志刚3(1.榆树市农业综合执法队,吉林榆树 130400; 2.榆树市五棵树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吉林榆树 130400; 3.榆树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吉林榆树 130400)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科技的进步,不断地扩大了我国种植业的规模,在种植过程中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在农作物栽培方面也得到了改革创新,其中地膜马铃薯与玉米间作是最突出的表现,种植户通过使用此技术充分挖掘了土地的潜在资源和边际效应。

在此期间种植户也可以选用先进的科学栽培技术,有利于改善农产品的品质,从而提高农产品生产量,最终实现增收的目的。

关键词:马铃薯;地膜;玉米;间作技术0 引言据调查表明,地膜马铃薯和玉米一般都生长在气候比较冷凉的地方。

马铃薯在生长过程中降水量是最主要的制约因素之一,种植户为了保持地面的降水资源,可以选用地膜覆盖技术,最大化的减少地面水资源蒸发,有效促进马铃薯和玉米的生产。

1 做好播种前准备种植户为了提高马铃薯和玉米的生产量,首先要注重在秋作物丰收季节之后要对土地进行深翻,一般深翻24~29 cm,在冬季来临之前耙耱保墒。

其次,要在第二年的三月中旬这个阶段对土地进行浅翻并施肥,平均在333.5 m 2的土地上施加1 000 kg优质化肥、25 kg的碳铵、10 kg的磷钾复合肥以及25 kg的过磷酸等。

这些化肥起着防止地下害虫的作用,同时还要将25%的辛硫磷加入在7.5 kg的水中,将其溶液喷洒在333.5 m 2土地中的农加肥中[1]。

最后,种植户在三月中旬对土地进行浅翻滞后,耱碎地中的土块,在整块地上覆盖上地膜,其中兼做比例为:玉米露地带幅为60 cm,马铃薯带幅为40 cm。

2 对马铃薯以及玉米的品种选择品种选择是种植农作物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产量以及产品质量,所以这就要引起种植户的高度重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膜马铃薯—玉米—大豆轮套作技术
淮安市淮阴区旱地面积较多,采取不同的种植技术经济效益不同。

农民及农业技术人员经过不同的尝试后发现地膜马铃薯、
玉米及大豆轮套作技术,产值一般可以达到18万元/hm2。

该技
术的优点是大豆可以作为油料来源,解决目前市场上食用油昂贵
的问题,豆粕可以作为畜禽饲料,提高种植大豆的经济效益;马
铃薯可以作为蔬菜供应农贸市场,其藤叶可经过沼气池发酵作为
无公害肥料;玉米可以进行鲜售,也可收获干玉米。

1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1.1品种选择与处理
选用品种要求是中、早熟高产品种,如克新四号、花五二五、
荷兰15 等。

利用块茎无性繁殖时,种薯在土温5〜8 c的条件下即可萌发生长。

用种1 950 kg/hm2 ,原种用瑞毒霉400〜500 倍液喷湿。

对薯块进行切块,为避免切刀传染病毒和环腐病,可
选用直径为3.0 〜3.5 cm 的健康种薯进行整薯播种[1-2] 。

切块
要求每块达30 g 左右,将每个种薯切成8 块以上。

因其顶端优
势,尽量在顶端有芽眼处多切块,然后用10 mg/kg 赤霉素1 包
加水10 kg 浸种5 min 或加水75 kg 喷洒种块,剖块时要求纵剖,
充分利用顶芽,使出苗整齐,达到苗齐苗壮;将薯块平放在适墒
净土上,使薯芽向上,上铺2 cm 土再平放1 层种薯,反复3〜4
层后再上铺5 cm 土,堆放在背阴处,用农膜盖严,15 d 后即可
播种。

1.2播种
淮安市淮阴区马铃薯适播期为2 月上中旬至3 月上旬。

播前
起垄,垄底宽、垄面宽、垄高分别为90 〜100、50 〜60、15 〜20 cm,每垄栽植2行,株距25 cm,播深15 cm,栽植7.5万〜9.0
万株/hm2 [3]。

要求达到“两大两深”的标准,即垄大、种块大、
播种深、培土深。

播后盖土,耧平垄面后喷施50%乙草胺1 500〜
2250 mL/hm2 除草,同时覆盖地膜,以提高地温,增加土壤的保肥保水能力,从而达到苗早、苗齐、苗壮的目的。

1.3田间管理
马铃薯是高产作物,也是耐肥作物,它对N P、K吸收比例
为5 : 2 : 11,以目标产量30 t/hm2计算,需吸收纯N 150 kg/hm2、
P2O5 60 kg/hm2、K2O 330 kg/hm2,可见马铃薯是喜钾作物,在
生产过程中注意增加钾肥的用量。

根据当地土壤的条件和马铃薯
的生产状况,一般马铃薯栽培N、P、K的配比为13 : 7 : 19,即
分别施45%复合肥、尿素、钾肥750、75、150 kg/hm2 和腐熟的
土杂肥45 t/hm2 o结合起垄撒施化肥和辛硫磷颗粒剂30〜45
kg/hm2,以防治地下害虫,第3、4犁覆盖成垄,垄宽90〜100 cm
垄高15〜20 cm。

2 马铃薯与玉米套作
综合考虑通风透光条件和产量效益,提高土地及光合利用率,可在2行马铃薯之间套种1行玉米,栽植约3.15万株/hm2o
玉米植株较高,可以为马铃薯遮荫,从而达到延长马铃薯的生育期、提高马铃薯产量的目的。

4月上中旬播种玉米,苗期化除,
大喇叭口期防治玉米螟,在9-10 片展开叶(大喇叭口期)时,
追施尿素450 kg/hm2 。

5 月上中旬播种马铃薯,6 月上旬收获马
铃薯,马铃薯和玉米的共生期约为40 d 。

3轮作大豆技术
3.1品种选择及田间管理
马铃薯、玉米收获后准备种植大豆,翻耕整地,对马铃薯残根落叶进
行深耕深埋。

大豆选择淮豆系列及国家审定适合江苏北部种植的高产夏播
大豆,要求品种含油量高,百粒重在35 g 以上,有光泽,要剔除皱皮和受病虫侵害的种子[4] 。

播种规格:机播行距50 cm,播种量90 kg/hm2。

人工播种拉绳开播种沟,
沟深3〜4 cm,行距60 cm,穴距30 cm,每穴3粒,盖土3 cm
左右。

播后芽前化除:播种盖土后用大豆除草剂进行地面喷雾化除杂草。

间苗定苗:拔除小苗病苗,留足基本苗。

为提高产量,可在花荚期结合防病虫根外喷施磷酸二氢钾3.0 kg/hm2 、尿素
4.5 kg/hm2、钼酸铵300 g/hm2,对水450 kg/hm2,一般喷2 3次,每次相隔10〜15 d。

为控制下部早期大分枝出现旺长,可
视植株长势用40%多效唑600 g/hm2 对水600 kg/hm2 喷施。

3.2病虫害防治
3.2.1 黑大豆病毒病。

建立无病留种田,选用抗病、无褐斑、饱满的品种;加强大豆肥水管理,做到合理增施钾磷肥,干旱天
气及时灌水、浇水,及时清除田间及周围杂草,培育健壮大豆植株能提高对病毒病抗性;从小苗期开始就要进行蚜虫的防治,防止和减少病毒的侵染[5] 。

可结合苗期蚜虫的防治用20%病毒A 5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油1 000倍液喷防,连续防治2〜3
次,每隔10 d 防治1 次。

3.2.2大豆虫害。

及时铲除田边、沟边、塘边杂草,减少虫
源;蚜虫发生量大,农业防治和天敌不能控制时,要在苗期或蚜虫盛发前进行化学防治。

当有蚜株率达10%或平均每株有虫3〜5
头即应防治。

目前可选用5%吡虫啉乳油2 000 倍液,但由于蚜虫易产生抗药性,应注意轮换用药;对于斜纹夜蛾,可以点灯诱蛾[6] 。

利用成虫趋光性,于盛发期点黑光灯诱杀。

糖醋诱杀:利用成虫趋化性配糖醋(糖:醋:酒:水=3 :4:(下转第88页)
上接第83 页)
1:2),加少量敌百虫诱蛾。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