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意境的特征
简要说明文学意境的特征
![简要说明文学意境的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b3e53dd9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c3.png)
简要说明文学意境的特征哎,说起文学意境啊,那可真是个玄乎又迷人的东西,就像你走在一条老街上,突然闻到一阵桂花香,心里头就莫名地柔软起来,那种感觉,就是意境了。
首先啊,文学意境得有个“魂”,就像是咱们常说的“画龙点睛”,没了那一点睛之笔,龙就飞不起来。
意境的魂,就是文章里头那股子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它藏在字里行间,你得用心去品,才能感受到那股子韵味。
比如读古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简简单单几个字,你就能想象到一个人孤单地坐在床边,月光洒进来,清冷又寂寞,心里头那份思乡之情,就这么悄悄地漫上来了。
再来说说意境的“景”,这可不是随便找个风景画一画那么简单。
它得是作者心里头那幅独一无二的画,得和情感紧密结合,才能打动人心。
比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画面多美啊,但为啥让人心里头不是滋味呢?就是因为这景里头藏着作者的孤独和思乡之情,景和情一结合,意境就出来了。
文学意境还特别讲究个“留白”,就像是国画里的留白,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
作者不会一股脑儿把什么都告诉你,而是留那么一点空白,让你自己去琢磨,去体会。
这样一来,每个人读出来的意境都不一样,这就是为啥同一篇文章,不同的人读出来感觉会不一样的原因。
而且啊,文学意境还特别爱用那些生动形象的比喻和拟人,把个死物写得活灵活现的。
比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绿”字,就把春天那种生机勃勃的样子给写活了,让人一读就觉得心里头暖洋洋的。
再比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愁绪啊,就像那江水一样,滚滚东流,没完没了,读着读着,你就觉得自己也跟着那江水一起愁了。
还有啊,文学意境还特别讲究个“韵味”,就像是吃了一口好茶,回甘无穷。
你读完一篇文章,心里头还得琢磨半天,那味儿还在嘴里头绕着呢。
这就是意境的魅力所在,它能让你在文字的世界里流连忘返,久久不愿离去。
所以啊,文学意境这东西,真的是个宝。
它能让你的心灵得到滋养,让你的情感得到宣泄,让你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文学意境的特征
![文学意境的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9122e812dd36a32d737581d5.png)
文学意境的特征意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概念,是华夏抒情文学和抒情理论高度发达的产物。
文学意境有其独有的特征,即: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
(一情景交融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
“文学中有二元质焉:曰景, 曰情。
” ①意境创造就是把二者结合起来的艺术。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繁采寡情, 味之必厌。
” 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以数言而统万形,元气浑成,其浩无涯矣。
”南宋范希文说:“情景交融而莫分也。
”清人王夫之说:“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情生景,景生情, 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宅。
”另有人说:“景中生情,情中含景。
”这一说便道出了情景交融的三种不同类型。
第一是景中藏情式。
此类文中,作家藏情于逼真的画面,虽不言情,但画中之情跃然于眼前,更显情真意切,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②这一段是描写荷花的散文, 读过之后,我们闭眼想往,在一片葱绿之中,挺立的是纯洁的荷花,似乎可以触摸,更甚而,似乎可以闻到淡淡的荷花香。
文中写到“袅娜” , “羞涩” , “明珠” , “星星” , “美人” ,尽是美丽的词语,显现的是一副夜晚不同风姿的荷花图,这种美丽的景致连作者的淡淡忧愁都能消去, 句句非写情, 但字字皆是愉悦的心情, 真是一切景语皆情话。
第二是情中见景式。
此类创作往往是直抒胸臆,如“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③①王国维:《文言小说》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年版,第 33页。
②朱自清:《荷塘月色》 ,中华书局出版社 1991年版,第 155页。
意境的特征及结构的虚实相生
![意境的特征及结构的虚实相生](https://img.taocdn.com/s3/m/899c3575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e0.png)
意境的特征及结构的虚实相生
文学意境是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之一,主要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生发的审美想象空间。
文学意境的特征是:
(1)情景交融的表现特征
在意境中,情与景两大元素交融统一。
主要分为三种类型:景中含情、情中见景与情景并茂。
(2)虚实相生的结构特征
意境中有实境与虚境两个方面。
实境是意境中逼真存在的景、形、境;虚境是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3)韵味无穷的审美特征
意境中蕴含着咀嚼不尽的艺术美感,包含着情、理、意、趣、韵、味等多种因素。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凡表达对历史变化的体察,对人生意义的感悟的作品,往往都是虚实相生的。
刘禹锡《金陵五题》之二《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
眼前实境是野草野花的茂盛、夕阳的灿烂与燕子的翻飞。
由实境诱发,引起眼前与历史的对比,联想到旧时六朝国都的繁华、王谢豪门的显赫,通过这种反差,得出历史沧桑的感觉。
又联想到今日的大唐帝国正步六朝后尘,强盛将逝,对大唐社稷存一种担忧。
古代文学的文学意境
![古代文学的文学意境](https://img.taocdn.com/s3/m/02f13657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37.png)
古代文学的文学意境一、文学意境的定义与特点1.文学意境的定义:文学意境是指文学作品中所创造的具有情感色彩、形象特征和审美价值的诗意空间。
它是作者通过艺术手法把生活中的事物、情感和理想融入作品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境界。
2.文学意境的特点:(1)形象性:文学意境具有鲜明的形象特征,通过生动的形象描绘,使读者产生直观的感受。
(2)情感性:文学意境蕴含着作者的情感,这种情感往往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使读者产生共鸣。
(3)审美性:文学意境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体现了作者的艺术修养和创作才能。
(4)诗意:文学意境充满诗意,具有丰富的想象空间,引发读者的无限遐想。
二、古代文学意境的表现手法1.比喻:通过对比两个不同事物的相似之处,使事物更加生动、形象。
2.拟人:将人的情感、行为赋予非人事物,使其具有生动的性格特征。
3.象征:用具体的事物表示抽象的概念,寓意深刻。
4.夸张:对事物进行夸大处理,以突出其特征,增强艺术效果。
5.对比:将事物进行对比,以突出它们之间的差异,加强艺术感染力。
6.渲染:通过对事物进行细致的描绘,使意境更加丰富、生动。
7.烘托:通过侧面的描写,使主体更加鲜明、突出。
8.寓言:通过讲述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传达深刻的道理。
三、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意境举例1.《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4.《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5.《观书有感》——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四、古代文学意境的意义1.提升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意境使文学作品具有艺术魅力,提升了其审美价值。
2.丰富作者的情感表达:意境作为一种艺术手法,使作者能够更深刻、更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举例说明文学意境的特征
![举例说明文学意境的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e631b7d1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2a.png)
举例说明文学意境的特征文学意境是指作品中所表现出的独特的氛围和情感,通过文字的艺术表达,给读者带来一种特殊的心境和感受。
下面是我列举的10个关于文学意境的特征,并给出了相应的例子。
1. 清新恬静的田园意境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描绘了一幅田园诗般的画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通过描写江边的渔樵人、秋月和春风,营造出一种宁静、愉悦的田园意境。
2. 忧郁凄迷的忧伤意境在王维的《辋川闲居即事》中,表现了一种忧郁凄迷的意境:“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思归。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凄。
”通过描写落日、断鸿声、红楼和珠箔飘灯,营造出一种孤寂、忧伤的氛围。
3. 神秘幻化的梦幻意境《红楼梦》中有一幕是黛玉梦见她的金玉良缘,描写了一种神秘幻化的梦幻意境:“梦里不觉春已深,无情似有情。
尽是梅花,劝是银梅,惹得黛玉把魂丢。
愁蛾儿搭在梦黄梁,不肯折来惊断忙。
”4. 清幽宁静的山水意境在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描绘了一幅清幽宁静的山水画卷:“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通过描写山水的壮丽景色和登楼的行为,给人一种宁静、悠远的感受。
5. 悲壮庄严的英雄意境在《红楼梦》中,有一幕是贾宝玉梦见神仙仙境,描绘了一种悲壮庄严的英雄意境:“金殿龙楼且莫论,玉池风草落花恨。
万般都把家国愁,世事如棋一局输。
”通过描写金殿、龙楼、玉池等元素,营造出一种悲壮而庄严的氛围。
6. 热烈欢快的喜庆意境在明代戏曲《西华山》中,描绘了一种热烈欢快的喜庆意境:“吉祥如意,福如东海,盈而不满;寿比南山,富如西河,长而有余。
”通过描写吉祥、福寿等象征意象,给人一种欢乐、祥和的感觉。
7. 恢弘壮丽的史诗意境《红楼梦》中的《大观园歌》描绘了一幅恢弘壮丽的史诗意境:“一园春色半如故,紫檀香里暖宜初。
东篱菊黄西篱菊,笑脸相迎腰下珠。
”通过描写大观园的春色和菊花,表现出一种豪迈、壮丽的气势。
文学意境的艺术特征
![文学意境的艺术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96bf4f19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33.png)
文学意境的艺术特征文学意境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为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和生命律动四个方面。
(1)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形象特征。
王国维说:“文学中有二元质焉:曰景、曰情”。
南宋文学家范晞文说:“情景相融而莫分也”。
清人王夫之说:“不能作景语,又何能作情语耶?”“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
神于诗者,妙合无垠”。
同时,王夫之还提示了意境的形象创造的两种主要方式,诗有“景中生情,情中含景”两种表现方式。
如果把居于二者之中的也算一类,那么,就有了三种情景交融的不同类型:第一是景中藏情式。
在这类意境创造中,作者藏情于景,一切都通过生动的画面表达,虽不言情,但情藏景中,往往更显得情意深浓。
如杜甫绝句《漫兴》: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稚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这首诗全是写景,春色如画:杨花撒满小径,荷叶点缀小溪,竹笋暗生,小水鸭傍母而眠。
从景物中一股融融春意扑面袭来,诗人热爱春天的喜悦心情和闲适自得之意亦自画里涌出。
虽一无处涉及情字,但情藏景中,“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这正是中国诗学追求的最高最难的境界。
第二是情中见景式。
这种意境的创造方式,往往是直抒胸臆的。
有时甚至全不写景,但景物却历历如现。
如李白的《月下独酌》: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即爱酒,爱酒不愧天;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即已饮,何必求神仙?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此诗酒后成篇,可笑的逻辑、荒谬的胡话中透露出诗人天真放达的个性,一个醉眼朦胧,酣态可掬的“酒仙”形象便在这种酒香醇浓的诗境里不描自现了。
第三是情景并茂式。
抒情与写景在这里达到浑然一体的程度。
如李白的《南陵别儿童入京》: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吸黍秋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歌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此诗是李白正值壮岁志气如虹时,忽然听到天子诏见的喜讯,全家一片欢腾,诗人兴奋异常:其仰天大笑的忘形境界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历历如现。
简述文学意境的含义及其特征
![简述文学意境的含义及其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c07a15c6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90.png)
简述文学意境的含义及其特征文学意境是指文学作品所独具的氛围和情感,通过作者的描写和构思,营造出一种特定的情境和情绪,使读者在阅读作品时产生共鸣和情感体验。
它是文学作品内在的、隐含的情感氛围,是作者通过语言的艺术手法所创造出来的。
文学意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文学意境是一种独特的氛围。
在文学作品中,作者通过描写环境、人物、事件等元素,营造出一种特定的氛围。
比如,在一些小说中,作者通过描写雨夜的寂静、阴暗的街道和孤独的人物,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而在一些诗歌中,作者通过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色,营造出一种清新的氛围。
这种氛围能够使读者产生共鸣,感受到作者所要传达的情感。
文学意境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体验。
文学作品往往通过语言的艺术手法,将作者的情感表达得非常抽象和含蓄。
读者在阅读作品时,需要通过自己的想象和感受去理解和体验作者的情感。
比如,在一些诗歌中,作者通过运用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将情感表达得非常抽象和深刻,读者需要通过自己的想象和感受去理解和领悟其中的情感。
文学意境是一种独立于情节的存在。
在文学作品中,情节是作者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手段,而文学意境则是情节之上的一种存在。
文学意境不依赖于情节的发展和转折,它是一种独立于情节的情感氛围。
比如,在一些短篇小说中,作者通过描绘人物的心理活动和环境的细节,营造出一种压抑的氛围,使读者感受到人物内心的孤独和无助,而与此同时,情节的发展并不复杂,而是通过这种氛围的营造来表达作者的情感。
文学意境是一种主观感受的产物。
文学作品中的意境是作者通过自己的感受和想象所创造出来的,它是作者情感和思想的抒发。
不同的作者有着不同的生活背景、思想观念和情感体验,因此每个作者所创造的意境也是独特的。
读者在阅读作品时,也会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想象去感受和理解其中的意境。
文学意境是文学作品所特有的情感氛围,通过作者的描写和构思,营造出一种特定的情境和情绪。
它具有独特的氛围、抽象的情感体验、独立于情节的存在和主观感受的特点。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意境特征分析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意境特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e70d461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08.png)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意境特征分析
首先,自然意境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最为突出的特点之一、古人深受自然的影响,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充满了细腻而深沉的感悟。
例如,《岳阳楼记》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描绘了夕阳下山水之美和孤鹜飞翔之景,让人感受到宏伟壮丽的山水胜景。
另外,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描绘了月下清寂的景象,给人以静谧和宁静之感。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古代文学作品传递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忱。
最后,哲理意境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体现智慧和思考的重要方面。
这些作品传达了古代智者对人生和宇宙的思考和感悟。
例如,《道德经》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揭示了宇宙的形成和演变规律。
此外,在白居易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绘了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对权谋和战争的深入思考和批判。
这些作品通过启迪人们的思考和感悟,引导人们寻求真理和智慧。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意境特征主要表现为自然意境、情感意境和哲理意境。
这些意境带给读者一种超越现实、回归本真的感悟,不仅展示出古代文人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观念,也对读者产生了情感共鸣和思考启示。
这些意境特征使古代文学作品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意义。
文学意境的特征
![文学意境的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af4f37d1c1c708a1284a442a.png)
文学意境的特征意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概念,是华夏抒情文学和抒情理论高度发达的产物。
文学意境有其独有的特征,即: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
(一)情景交融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
“文学中有二元质焉:曰景,曰情。
”①意境创造就是把二者结合起来的艺术。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繁采寡情,味之必厌。
” 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以数言而统万形,元气浑成,其浩无涯矣。
”南宋范希文说:“情景交融而莫分也。
”清人王夫之说:“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情生景,景生情,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宅。
”另有人说:“景中生情,情中含景。
”这一说便道出了情景交融的三种不同类型。
第一是景中藏情式。
此类文中,作家藏情于逼真的画面,虽不言情,但画中之情跃然于眼前,更显情真意切,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②这一段是描写荷花的散文,读过之后,我们闭眼想往,在一片葱绿之中,挺立的是纯洁的荷花,似乎可以触摸,更甚而,似乎可以闻到淡淡的荷花香。
文中写到“袅娜”,“羞涩”,“明珠”,“星星”,“美人”,尽是美丽的词语,显现的是一副夜晚不同风姿的荷花图,这种美丽的景致连作者的淡淡忧愁都能消去,句句非写情,但字字皆是愉悦的心情,真是一切景语皆情话。
第二是情中见景式。
此类创作往往是直抒胸臆,如“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③①王国维:《文言小说》,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33页。
②朱自清:《荷塘月色》,中华书局出版社1991年版,第155页。
③陆游:《唐诗宋词鉴赏·(示儿)》,华文出版社2009年版,带234页。
文学的意境特征
![文学的意境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7677fa5c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b1.png)
文学的意境特征文学的意境是指作品通过描绘和表现,使读者产生出某种特定的情感、情绪或情境的一种特征。
它是文学作品独特的魅力所在,也是文学艺术所追求和追逐的目标之一。
在文学中,意境可以通过多种手法和元素来表现和塑造,下面将介绍几个常见的意境特征。
首先,文学的意境常常通过色彩来表现。
色彩在文学创作中具有强烈的视觉和心理效果,在营造情境的同时也引发读者深层次的联想和共鸣。
例如,鲁迅的《狂人日记》中,作者通过用红笔划出某个单词的方式来强调人物情绪的激烈和热情,进而在读者心中勾勒出一种燃烧的意境。
又如余秋雨的《章回体诗选》中,通过对色彩的独特描绘,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四季变换时大自然色彩的流转和变化,勾勒出一幅丰富多彩的意境画卷。
其次,文学的意境常常通过音乐来表现。
音乐是文学的灵魂,通过声音的旋律和节奏,使得作品在空灵、安静的现场中产生某种特定的情感和氛围。
例如,泰戈尔的诗歌《风的旋律》中,通过对风声的描写和音乐般的韵律感,使读者产生出一种恣意飞舞、畅游天地的意境。
再如林清玄的散文《听雨》,通过对雨声的描绘和运用音乐意象,创造出一种柔和、安详的意境,使读者沉浸其中,感受到雨水洗涤心灵的美妙。
此外,文学的意境还可以通过景物以及自然元素来表现。
景物和自然元素是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和利用自然的表象和符号,可以唤起读者的共鸣和情感。
例如,海子的诗歌《河南的冬天》中,通过对冬天冰冷严寒的河南乡村的描绘,创造出一种苍茫寂寥、冷漠无情的意境。
再如贾平凹的小说《活着》,通过对农村自然环境的描写,勾勒出一幅苦难和命运交织的意境画面。
总的来说,文学的意境是作品所独有的情感、情绪和情境的特征,通过对色彩、音乐、景物等元素的巧妙运用来表现和塑造。
它可以引导读者的情感与思考,使作品获得更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因此,对于文学创作者和读者来说,了解和掌握意境的特征和运用方法,对于创作和欣赏一件优秀的文学作品非常重要。
文学意境的特征
![文学意境的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3826317e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25.png)
文学意境的特征文学意境是文学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情感氛围,是作者通过语言、形式、结构等手段所营造出来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
文学意境是文学作品的灵魂,是文学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的载体,是文学作品所具有的独特魅力的来源。
文学意境的特征有很多,其中最为重要的特征是情感性、形象性、意象性和音乐性。
情感性是文学意境的最基本特征,它是文学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氛围。
文学作品所表现的情感可以是喜悦、悲伤、愤怒、恐惧等各种情感,但无论是哪种情感,都应该是真实、深刻、感人的。
文学作品所表现的情感应该是与读者共鸣的,能够引起读者的共情和共鸣,让读者感受到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形象性是文学意境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它是文学作品所表现出来的形象氛围。
文学作品所表现的形象可以是人物、景物、动物、物品等各种形象,但无论是哪种形象,都应该是生动、具体、形象的。
文学作品所表现的形象应该是与情感相呼应的,能够让读者感受到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意象性是文学意境的又一个重要特征,它是文学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意象氛围。
文学作品所表现的意象可以是象征、隐喻、比喻、暗示等各种意象,但无论是哪种意象,都应该是深刻、富有内涵的。
文学作品所表现的意象应该是与情感相呼应的,能够让读者感受到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音乐性是文学意境的最后一个重要特征,它是文学作品所表现出来的音乐氛围。
文学作品所表现的音乐可以是韵律、节奏、声音、语调等各种音乐,但无论是哪种音乐,都应该是和谐、优美、动听的。
文学作品所表现的音乐应该是与情感相呼应的,能够让读者感受到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文学意境是文学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情感氛围,是作者通过语言、形式、结构等手段所营造出来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
文学意境的特征有很多,其中最为重要的特征是情感性、形象性、意象性和音乐性。
只有当这些特征得到充分体现时,文学作品才能够具有真正的艺术价值,才能够给读者带来真正的阅读体验。
文学意境的特征
![文学意境的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cef1143a4431b90d6d85c712.png)
实境: 意境创造的 逼真描写 的景、形、 境 虚境: 实境诱发、 开拓的审美 空间
在虚境统摄下加工
结构特征:
虚实相生 通过实境来表现
游 园 不 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1. 不值:没有遇到人。 2. 屐齿:木屐底 下两头的突出部分。 3. 小扣:轻轻地敲。 4. 柴扉:用树枝编成的简陋的门。
文学意境的特征
景中藏情式 意境创造的表现 特征:情景交融 情中见景式 情景并茂式 意境创造的结构特征:虚实相生 意境的审美特征: 韵味无穷
文学意境 的特征
文学意境的特征
练 习
练习一:从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的角度 鉴赏杜甫的《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这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 争生活的回忆,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抒发了对 中华民族前途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 志。 上阕着重写景,景中寓情。“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寄寓着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则是作者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 下阕着重抒情,情中含景。“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将无形的不平凡的岁月,化为一座座有形的峥嵘的山峰, 给人以巍峨奇丽的崇高美。“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也是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画面。 这首词不仅使我们得到欣赏壮丽秋景的艺术享受, 也使我们从诗人炽烈的革命情怀中,汲取奋发前进的力 量。
( 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意境,是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 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抒情作品中呈现的 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及其诱发和开 拓的审美想象空间(艺术境界)。
举例说明文学意境的特征
![举例说明文学意境的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be1ffc07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05.png)
举例说明文学意境的特征文学意境是指作品中所表现的情感氛围和艺术气氛,通过对人物、事件、环境的描写和表现,营造一种独特而深入的文学情感体验。
文学意境是文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下面我将通过举例来说明文学意境的特征。
文学意境常常通过形象描写来表达情感和情绪。
在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中,他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描写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通过主人公的自述,读者可以感受到他的痛苦、绝望和愤怒。
例如,主人公在描述自己的遭遇时写道:“我是狂人!这也是人类——我不管别的什么了。
管它是赞成呢,反对呢,是明了呢,糊涂呢,管它是无聊的呢,美妙的呢,管它是对的,错的,管它是真的,假的!我被一股股腥风吹来了。
”这段描写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夸张的语言营造出一种狂乱的气氛,让读者能够深刻地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痛苦和绝望。
文学意境常常通过环境描写来表达情感和情绪。
在余华的小说《活着》中,他通过对农村环境的描写来表达主人公的孤独和无助。
小说中的农田、村庄、屋舍以及田园景色都是余华用以描绘出主人公的生活环境和心境的重要元素。
例如,在描述主人公在乡村生活中的迷茫和无助时,余华写道:“午后,空气有点热了,屋中空旷无人,阳光透过窗子照射进来,地板上的尘土,像一盒灰腾腾的积满久远的孤寂。
”这段描写通过对环境的细腻描绘,将主人公的孤独感和无助感传达给读者,让读者感同身受。
文学意境还可以通过事件和情节的安排来表达情感和情绪。
在茅盾的小说《子夜》中,他通过对人物遭遇的描述和情节的展开,营造出一种压抑和绝望的氛围。
小说中的主人公子夜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努力求生,并被逼至绝境。
例如,他曾经是一个忠诚的共产党员,却被迫背叛自己的信仰并参与反革命活动,最终被捕入狱。
小说以无数次的辗转和逆境,将主人公推到了生活的边缘。
这些事件和情节通过真实而细腻的描写,给读者带来了一种深思熟虑的情感体验,令人陷入沉思。
文学意境还可以通过语言和音乐的表达来传达情感和情绪。
举例说明文学意境的特征。
![举例说明文学意境的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f499a2ef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99.png)
举例说明文学意境的特征。
文学意境是指文学作品所营造的特定情感或氛围,通过语言的选择、描写的方式和艺术手法来创造出来。
以下是一些文学意境的特征,并附有举例说明:1.情感共鸣:文学意境通常能够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让读者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
例如,阿尔贝·加缪的小说《局外人》中营造了一种冷漠、无意义和荒诞的意境,读者随着主人公的视角沉浸在这样的情感氛围中,体验到孤独和迷茫。
2.鲜明的色彩与视觉形象:文学意境通过精确而生动的形容词和细致的描写,创造出鲜明的色彩和视觉形象,激发读者的想象力。
例如,加布里埃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小说《百年孤独》中的马奇亚多家族的黄蝶,以其美丽、超现实的形象,为作品营造出一种独特的神秘氛围。
3.音乐性与节奏感:文学意境经常通过语言的声音和节奏,创造出诗意和音乐性的效果。
例如,泰戈尔的诗歌以其流畅且韵律感强的语言,传递出悠远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形成一种宏大而温柔的意境。
4.隐喻和象征的运用:文学意境常常借助隐喻和象征来创造深邃的意境。
例如,威廉·莎士比亚的戏剧《麦克白》中的“气氛如此尘土飞扬,大地如此不安”,通过这一形象的隐喻,创造了充满紧张和不安的氛围。
5.语言的抒情性和渲染力:文学意境可以通过语言的抒情性和渲染力,营造出强烈的情感体验。
例如,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的《诗歌》中的“我心喜讯激荡,美妙旋律细啜”,通过这样的语言抒发,展示了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情感的升华。
这些特征共同构成了文学作品的意境,通过独特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作品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感受和情感氛围,使读者沉浸在其中,产生共鸣和体验。
文学意境能够营造出文学作品独特的情感魅力和艺术性,丰富了作品的意义和审美价值。
举例说明文学意境的特征
![举例说明文学意境的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f7faf9be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34.png)
举例说明文学意境的特征
解析:
1.情景交融是文学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
1)景中藏情式。
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全诗是对客观景物的具体描写,字面上没有透露出一点对友人的态度,但是从烟花三月、黄鹤楼头的美好景色中,已透露出对友人的祝福,而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伫江边若有所失的诗人形象,又将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恋。
表面上写景,实际却是句句抒情。
2)情中见景式。
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这首诗之中虽不见景物描写,但是当读者了解了作者写诗时的险恶处境和痛苦心情之后就会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幅闪耀着血泪之光的图画。
3)情景并茂式。
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中处处情态毕现、情景并茂、自然天成。
2.虚实相生意境创造的结构特征。
例如南宋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中写诗人游园,却久扣柴扉旧不开,十分扫兴,然而突然看到一支怒放的红杏伸出墙外。
它那盎然生机已足以引起诗人对满园春色的联想。
3.韵味无穷是意境的审美特征。
例如李白的《忆秦娥》,这首诗气势博大,意境苍凉沉郁。
诗中各种对
比与烘托营造了美的韵致,并和以箫声柳色,伴以晚霞西风,让人回味无穷。
文学意境的审美特征
![文学意境的审美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9f9917bb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f0.png)
文学意境的审美特征文学意境是指文学作品中通过语言、形式、情感等元素所传递的一种抽象的情感、思想或精神氛围。
文学意境是文学作品的灵魂,贯穿着整部作品的始终,能够唤起读者心灵深处的共鸣。
文学意境的审美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精神实质文学意境的审美特征主要体现在其所传达出来的精神实质上。
它能够挖掘作品内在的深层意义,使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感受到作品的核心思想。
比如,《哈利波特》系列作品通过揭示人性的阴暗面,反思权力的本质,打造了一种深邃的恐惧与抗争的氛围,这种精神实质超越了单纯的情节与人物刻画,成为其经典的诀窍。
二、情感品质文学意境的审美特征还表现在它所包含的情感品质上。
例如,在许多言情小说中,作者通过描写情感纠葛与爱恨情仇,营造出一种浓郁的爱情氛围,这种情感品质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让读者感同身受,产生共情。
三、语言特色另外,文学意境的审美特征还体现在其语言特色上。
作品的语言能够通过不同的修辞手法,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及感受,比如用平铺直叙的手法让人感到客观冷静,用唯美浪漫的形式让人感到与世隔绝的思考情感。
语言的特色将会影响到读者对文学意境的感受。
四、意蕴深刻最后,文学意境的审美特征还在于其意蕴深刻。
文学意境具有隐蔽性和多义性,即使是熟练的读者往往都需要通过反复阅读才能领略到其深刻的哲思。
《红楼梦》就是这样一部充满了意蕴的作品,读者可以透过其中细腻的描写和虚幻的情节感悟到对于人生和宿命的思考。
总之,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所具有的文学意境,不仅仅是单纯的情感叙述或形式设计,更是作者所借助的语言与文化的重构,独具魅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一个时代的文化精神和审美情趣。
举例说明文学意境的特征
![举例说明文学意境的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dbe2c922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8e.png)
文学意境有三个特征:
其一,情景交融。
南宋范希文首先发现了意境的这一特征,他说:“情景相融而莫分也。
”意思是说意境中有两大元素。
情和景是交融在一起分不开的。
清代思想家王夫之也说过“景中生情,情中含景”。
这是意境的表现方法特征。
其二,虚实相生。
是说意境一般是由虚境和实境构成,实境是指逼真存在的景、形、境,虚境则是指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
虚境是实境的升华,它体现着实境创造的意向和目的,在意境结构中处于灵魂和统帅的地位;但虚境不能凭空产生,还必须靠实境的具体描绘来体现,虚境是艺术表达的重心。
由于虚境要通过实境来表现,实境要在虚境的统摄下来加工,这就形成了意境的虚实相生的结构特征。
其三,韵味无穷。
所谓“韵味”,是指意境中所蕴含的那种咀嚼不尽的美的因素和效果。
由于意境结构的多层次和文学本文意蕴的多侧面,其中包含有情、理、意、韵、趣、味等多种因素,共同形成了意境的韵味无穷的审美特征。
不但有象中象,
韵中韵、味中味,而且还有层出不穷的“象外之象”、“味外之味”和“韵外之韵”,让你咀嚼不尽。
意境的这三种基本特征集中地表达了我国抒情文学的审美理想,从而使它具有与典型、意象不同的相对独立性,成为二者不可代替的人类审美理想的表现形态之一。
文学意境的美学特征
![文学意境的美学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ec62439e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96.png)
文学意境的美学特征文学意境的美学特征是指文学作品中所展现的独特美感和情感氛围。
它可以通过文字的运用和叙事的方式来创造,使读者产生共鸣并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文学意境的美学特征要求文章的语言流畅自然,句式优美多样。
通过运用丰富多样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使文章更具有艺术性和感染力。
例如,在描写美景时,可以使用形容词和修饰词来增强描写的美感,如“碧波荡漾的湖水”、“绚丽多彩的花海”等。
文学意境的美学特征要求文章的结构合理,段落明晰。
通过合理的分段和标题的运用,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思路,增强阅读的连贯性。
在每个段落中,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和中心思想,并通过举例、描写等方式进行展开,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文学意境的美学特征要求文章的内容独特,避免重复和歧义。
每个作品都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思想和表达方式,避免陷入传统和俗套的框架。
同时,要确保文章的内容准确无误,避免给读者带来误导或产生歧义。
最重要的是,文学意境的美学特征要求文章具有情感和人文关怀。
通过真实的情感和人类的视角,使读者感受到作者的思考和思想,产生共鸣和共鸣。
通过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思想。
文学意境的美学特征要求文章具有艺术性和感染力,通过语言的运用和叙事的方式来创造独特的美感和情感氛围。
通过流畅的句式和丰富多样的词汇,使文章更具有艺术性和感染力。
通过合理的结构和明晰的段落,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思路。
通过独特的内容和情感的表达,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让读者仿佛亲身经历,感受到真实的人类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意境的特征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领会、鉴赏诗歌意境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体验自然之美,感悟人生真谛。
4、掌握学术说明文这种体裁的艺术特征、表达方式和具体做法。
教学重点难点把握
1、培养学生领会、鉴赏诗歌意境的能力。
2、让学生在诗歌学习中通过联想想象,真正步入诗人创设的意境中去,充分领略已经之美。
课前预习要求:查找课文中意境、意象等文学术语的含义,理解文章中引用的文学评论性的文字,理解文中相关诗歌。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步骤:
教学导入:在高中诗歌鉴赏的学习过程中同学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给你一首诗或几句诗,问你在诗歌中体会到了怎样的一种意境呢?比如同样是王维的诗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使至塞上》)“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过香积寺》)。
两首诗所表达得已经有怎样的差别呢?(雄浑苍凉与清冷孤寂)
提问:那么何为意境呢?
意境是中国传统文论里面一个非常重要的美学范围。
它指的是作者的主观情思(意)和自然景物或生活画面(境)相融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这种艺术境界是作者运用比喻、象征、暗示等手法,使自己的主观情思通过客观景物得以再现而形成的。
意境的主要特征就在于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和韵味无穷。
(举例王维的两首诗中的诗句的意境。
)
简单的说起来意境就是指“情”与“景”的结晶。
如何更好地了解意境的含义,我们首先要弄清楚意境与意象的区别:
情思、意象、语言是诗的三要素。
意象是连接情思和语言的纽带。
诗中所描绘的寄寓情思的艺术形象,只是意象。
刘禹锡说过“境生于象外”可谓一语中的,他所指的是意境是弥漫于意象之外的一种空灵融彻的诗意空间。
意境与意象的区别在于:意象是以象寓意的艺术形象,意境是由那寓意之象生发出来的艺术氛围。
如果说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春天。
如果意象是鬼火,意境就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夜色。
意象=物象乘以情思
意境=意象+氛围
练习:指出下列诗词中的意象和由意象所营造出来的氛围。
1、“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雨霖铃寒蝉凄切》)伤别情怀
2、日出江花红生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快乐生活
3、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清幽绝俗
同学们打开课文,看看章中作者是怎样清晰地说明意境的特征的呢?
意境的主要特征
表现特征——情景交融景中藏情式
《送孟浩然之广陵》
情中见景式
《幽州台歌》
情景并茂式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结构特征——虚实相生
《游园不值》
审美特征——韵味无穷
《忆秦娥》
教师给出几首诗请同学们试举例分析意境主要特征。
(景中藏情式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就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
情中见景式:陆游的《示儿》,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情景并茂式《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
虚实相生:“红杏枝头春意闹。
”韵味无穷: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时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教师介绍并解释课文中引用的古人的评论,介绍相关的文学常识。
提问:在了解了诗歌的特征之后同学们在品味诗歌意境时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角度:情景、虚实、韵味。
情景角度:比如说陈子昂的诗歌,先是知人论世了解诗人的处境与心情,然后分析写实个蕴藏着的意境特点。
接着运用联想、想象体会诗人的心境。
最后是总结性的议论。
虚实角度:《游园不值》先是按句面意思逐句描写诗中所写的实景;然后写出由实境开拓的第一层审美想象空间(推测与联想);接着分析实境开拓的第二层审美想象空间(哲理性的思考)。
寻找文中提及有关情的词语获此组及相关的赏析评价时常用的一些词语或词组。
(情景交融、景中藏情、情中见景、情深意浓、情态毕现、情韵,一切景语皆情语,直抒胸臆,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讨论:一、学会品位诗歌意境有怎样的好处呢?
(可以请同学们在生活里到处都能感触到意趣和美的存在的生活。
)
二、作者是怎样做到使他的评析让我们信服的呢?
1、紧扣文章的主题,融入自己深刻体验感悟。
2、联想力、想象力丰富。
根据自己的体验来解释诗中的事物,把无生命无生气的东西看成由性格有情感能活动的东西。
这就是移情作用。
作者让我们感到了无穷的意味。
作业:同学们回去查找资料寻找能够体现文学作品中的意境特征的文章或诗歌,试举一例分析一下。
尹雪静
2006.2.12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李白爱饮酒作诗。
月下独酌本是极孤独苦闷极寂寞无聊的事,作者却又歌又舞又醉饮,煞是热闹!月、影本是无知无情之物,作者偏把它拟人化,视为知己,引为同调,与卑鄙龌龊的尘世相比,真可谓是无情胜有情了。
诗人上场时,背景是花间,手中一壶酒,只能是“独酌无相亲”,于是他举杯,邀约自己毕生最喜欢的明月,再加上月光下自己的影子,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于是冷冷清清的场面热闹起来了。
可是明月毕竟只是天边的皎洁一片,它不能解善饮的诗人之意,而影子也不过是随身而伴,不通人情。
此时,渐入醉乡的诗人酒兴发起,于是且歌且舞。
月色徘徊,依依不去,仿佛静聆佳音;地下静默的影子也转动着仿佛与诗人共舞。
醒时月影交欢,直到酩酊大醉才相互分散,仿佛月、影都与诗人一往情深,于是又深情地许诺:“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诗的题目是《月下独酌》,而李白丰富的想象,描述了一个孤独而又不孤独的场面,表面看来,诗人真的能够自得其乐,而背景则是无限的凄凉。
诗的整篇,都给人一种撼人心魄的力量。
可能正是这种无与伦比的孤独感成就了这位千古奇才。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是李白写的三首《行路难》的第一首,这组诗从内容看,应该是写在天宝三年(公元774年)李白离开长安的时候。
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于是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他饯行。
而面对金樽美酒、玉盘珍馐,却只能“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一片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
”象征了人生路上的艰难险阻。
才学识见如李白,曾经在宫廷中得到唐玄宗的赏识,却因为小人进馋而“赐金放还”从此险山恶水,天各一方。
未来的生活中,闲来垂钓,宛如昔日垂钓而受周文王之聘,助文王打下江山的姜尚(姜太公),而历史上又有的这样一个典故:伊尹在受汤之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
想起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诗人又有了对未来的新的信心。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前路多艰,虽然未来还会有机会,但是万般的艰难险阻、矛盾,都闪现在诗人的脑海中。
最后,出于诗人本身积极入世的愿望和毅力、决心,他吟出了这样的千古名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这首诗共十四句八十二字,在七言歌行中属短篇。
但诗中跌宕起伏的感情,跳跃式的思维,以及高昂的气势,使它成为后人称颂的千古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