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针刺伤防护专家共识PPT参考幻灯片
合集下载
中国针刺伤防护专家共识
锐器盒的正确使用
在操作过程中,医务工作者应将使用过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放入锐器盒中,避免直接丢弃或混入生活垃圾中。同时,锐 器盒应定期进行清理和消毒。
正确回套针帽
针帽的正确拿取
医务工作者应使用单手拿取针帽,避免针帽意外脱落或刺伤。
针帽的回套
在完成注射或其他操作后,医务工作者应将针帽正确回套在针头上,确保完 全覆盖针头,避免裸露的针头对外界造成伤害。
正确处理针头和锐器
一次性针头的处理
使用过的的一次性针头应立即丢弃,不应再次使用或重复使用。
锐器的正确传递
在需要传递锐器时,医务工作者应将锐器放在安全容器中进行传递,避免直接传 递导致意外伤害。
05
针刺伤的处置与报告
针刺伤的现场紧急处理
立即挤出伤口血液
针刺伤后,应立即挤压伤口周 围,尽量将伤口处的血液挤出
报告表内容
包括受伤者姓名、年龄、性别、受伤部位、受伤程度、处理 方式、报告时间等信息。
报告表提交
受伤者所在科室负责人或护士长负责收集并提交报告表至相 关部门。
06
结论
加强针刺伤防护培训和教育
针对医务人员、学生和相关从业人员的针刺伤防护培训和 教育,提高防护意识和能力。
培训内容包括针刺伤的危害、防护措施、急救知识和技能 等,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
专家共识的意义
本共识的制定和发布,为医护人员提供了针刺伤防护的专业指导,有利于提高职 业安全的意识和行为。
本共识的推广和实施,将有助于减少医护人员针刺伤的发生率,保障医护人员的 健康和安全。
本共识的发布,也体现了中国针灸学会在职业安全领域的责任和担当,将为推动 针灸行业的职业安全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03
针刺伤防护策略
在操作过程中,医务工作者应将使用过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放入锐器盒中,避免直接丢弃或混入生活垃圾中。同时,锐 器盒应定期进行清理和消毒。
正确回套针帽
针帽的正确拿取
医务工作者应使用单手拿取针帽,避免针帽意外脱落或刺伤。
针帽的回套
在完成注射或其他操作后,医务工作者应将针帽正确回套在针头上,确保完 全覆盖针头,避免裸露的针头对外界造成伤害。
正确处理针头和锐器
一次性针头的处理
使用过的的一次性针头应立即丢弃,不应再次使用或重复使用。
锐器的正确传递
在需要传递锐器时,医务工作者应将锐器放在安全容器中进行传递,避免直接传 递导致意外伤害。
05
针刺伤的处置与报告
针刺伤的现场紧急处理
立即挤出伤口血液
针刺伤后,应立即挤压伤口周 围,尽量将伤口处的血液挤出
报告表内容
包括受伤者姓名、年龄、性别、受伤部位、受伤程度、处理 方式、报告时间等信息。
报告表提交
受伤者所在科室负责人或护士长负责收集并提交报告表至相 关部门。
06
结论
加强针刺伤防护培训和教育
针对医务人员、学生和相关从业人员的针刺伤防护培训和 教育,提高防护意识和能力。
培训内容包括针刺伤的危害、防护措施、急救知识和技能 等,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
专家共识的意义
本共识的制定和发布,为医护人员提供了针刺伤防护的专业指导,有利于提高职 业安全的意识和行为。
本共识的推广和实施,将有助于减少医护人员针刺伤的发生率,保障医护人员的 健康和安全。
本共识的发布,也体现了中国针灸学会在职业安全领域的责任和担当,将为推动 针灸行业的职业安全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03
针刺伤防护策略
针刺伤的预防与处理PPT课件
针刺伤的预防与处理
1
概念
针刺伤是指由一种医 疗利器如:注射器针 头、各种穿刺针、缝 针、手术刀片等等造 成的意外伤害,伤害 程度足以造成受伤者 出血的皮肤损伤。
2
发生锐器伤的现状
锐器伤害是职业危害中导 致感染血源性疾病最常见 的原因,最常见的一种是 注射器针刺伤,针刺伤约 占锐器伤的66.6%,全世 界每年约在100万意外针 刺伤。
弱 —
—
—
+
12
中文名
英文名
乙肝表面抗原 HBsAg
乙肝表面抗体 乙肝e抗原
HBsAb (抗 HBs)
HBeAg
乙肝e抗体 乙肝核心抗体
HBeAb (抗 HBe)
HBcAb (抗 HBc)
结果
解读
— 多数是正常的,极少是乙肝隐匿感 染,需要查HBV-DNA定量来鉴
+
别。 急慢性乙肝病毒感染后康复;
HBsAb (抗 HBs)
HBeAg
乙肝e抗体 乙肝核心抗体
HBeAb (抗 HBe)
HBcAb (抗 HBc)
结果
解读
—
乙肝病毒感染已过 抗HBs出现前的窗口期
— 少数样本仍有感染性
—
+
+
15
中文名
英文名
乙肝表面抗原 HBsAg
乙肝表面抗体 乙肝e抗原
HBsAb (抗 HBs)
HBeAg
乙肝e抗体 乙肝核心抗体
结果
解读
+ 乙肝病毒感染的潜伏期。 发现表面抗原阳性半年以上,
—
肝功能始终正常者。
—
—
—
11
其他
中文名
英文名
乙肝表面抗原 HBsAg
1
概念
针刺伤是指由一种医 疗利器如:注射器针 头、各种穿刺针、缝 针、手术刀片等等造 成的意外伤害,伤害 程度足以造成受伤者 出血的皮肤损伤。
2
发生锐器伤的现状
锐器伤害是职业危害中导 致感染血源性疾病最常见 的原因,最常见的一种是 注射器针刺伤,针刺伤约 占锐器伤的66.6%,全世 界每年约在100万意外针 刺伤。
弱 —
—
—
+
12
中文名
英文名
乙肝表面抗原 HBsAg
乙肝表面抗体 乙肝e抗原
HBsAb (抗 HBs)
HBeAg
乙肝e抗体 乙肝核心抗体
HBeAb (抗 HBe)
HBcAb (抗 HBc)
结果
解读
— 多数是正常的,极少是乙肝隐匿感 染,需要查HBV-DNA定量来鉴
+
别。 急慢性乙肝病毒感染后康复;
HBsAb (抗 HBs)
HBeAg
乙肝e抗体 乙肝核心抗体
HBeAb (抗 HBe)
HBcAb (抗 HBc)
结果
解读
—
乙肝病毒感染已过 抗HBs出现前的窗口期
— 少数样本仍有感染性
—
+
+
15
中文名
英文名
乙肝表面抗原 HBsAg
乙肝表面抗体 乙肝e抗原
HBsAb (抗 HBs)
HBeAg
乙肝e抗体 乙肝核心抗体
结果
解读
+ 乙肝病毒感染的潜伏期。 发现表面抗原阳性半年以上,
—
肝功能始终正常者。
—
—
—
11
其他
中文名
英文名
乙肝表面抗原 HBsAg
中国针刺伤防护专家共识PPT参考幻灯片
4.6.4 配备足量锐器回收容器,放置在护理人员操作可及 区域。
2020/3/25
19
4 针刺伤的预防
4.7 医疗废物处理 4.7.1 各类穿刺针用后不可故意弯曲、折断、分离注射器针头
[53]。严禁针头回套针帽、徒手分离和二次分拣使用后的注射 器和针头。 4.7.2 操作者应立即将使用后的各类穿刺针放入锐器回收容器 [49],防护标准按医疗废物处理。 4.7.3 锐器回收容器应防刺破且防渗漏,尺寸以能容纳各种锐 器为宜,并加盖管理。 4.7.4 移出存放污染锐器的容器前应先评估,若有发生穿透或 渗漏的可能,应将其放入第二层密闭、防穿刺、防渗漏的容 器中。
准的针对性预防措施。 5.2.2 每例针刺伤发生后均要组织分析讨论并记录。 5.2.3 根据分析结果,不断改进流程和必要培训。
2020/3/25
25
5 针刺伤发生后的处理
5.3 针刺伤发生后处理
5.3.1 针刺伤发生后,尽快确定传染源及风险程度,立即 按规定逐级报告。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5.3.2 发生血源性病原体意外职业接触后应立即进行局部 处理[3,56]
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2020/3/25
前言 针刺伤定义 针刺伤的流行病学特征 针刺伤的主要风险因素 针刺伤的预防 针刺伤发生后的处理 针刺伤处理操作流程图
参考文献
二
2
前言
针刺伤是当今医务工作者面临的严重职业 危险因素之一。可引起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威胁着医务人员生命健康和职业安全[1], 给暴露者带来极大的精神心理压力[2],也 给医疗卫生机构和暴露者带来沉重的经济 负担[3]。护理人员针刺伤及由针刺伤所致 的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发生率均高于其他医 务工作者,是针刺伤高危人群[4-7]。
针刺伤预防与处理PPT课件
注意
5 针刺伤时戴1层手套会减少50%以上的接 触血量, 戴2副手套则会减低70%以上的血 量, 尤其在使用实心针时戴手套的防护效果 会更好。
风险评估
一级暴露: 指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
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类型为暴露 源污染了 有损伤的皮肤或粘膜,暴露量小 且暴露时间较短。
注意
3 针头的口径粗细有研究表明口径9号的针 头所携带的血量是口径4号针头的30倍。 4 针头的类型即空心针和实心针。空心针 如抽血、注射针比实心针如缝针所携带的 血量多, 传播疾病的危险性大。由于护理人 员多被空心针刺伤, 而医生的针刺伤多由缝 针造成, 且是在戴手套的情况下发生的, 因 此, 护理人员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危险性 远高于医生。
据美国CDC(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估测, 健康的医务人员患传染病的原因80%-90% 是由针刺伤所致。针刺伤发生时一般只需 0.004ml血液就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IV
针刺伤预防与处理
什么是针刺伤? 是一种由医疗利器如注射针头、缝针、各
种穿刺针、手术刀、剪刀等造成的意外伤 害,造成皮肤深部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皮 肤损伤。
标准预防
定义:是指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 ,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 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是否接触非 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 须采取预防措施。
标准预防的措施
1、洗手: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 物后可能污染时,脱手套后,要洗手或使 用快速手消毒剂洗手。
2、手套: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 泌物及破损的皮肤黏膜时应戴手套;手套 可以防止医务人员把自身手上的菌群转移 给病人的可能性;手套可以预防医务人员 变成传染微生物时的媒介,即防止医务人 员将从病人或环境中污染的病原在人群中 传播。在两个病人之间一定要更换手套; 但是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针刺伤的预防ppt课件
使用合适型号和规格的防护用 品,如手套、护目镜和防护服 等。
在接触患者和清洗器械时,应 佩戴一次性手套,并在操作前 、中、后进行手卫生消毒。
护目镜和防护面罩应正确佩戴 ,避免眼部和面部受伤。
安全处置锐利器具
使用安全盒或锐器盒收集废弃的 锐利器具,避免随意丢弃。
禁止徒手接触锐利器具,特别是 在处理已用过的器械和针头时。
根据锐器是否接触患者,针刺伤分为 接触性针刺伤和非接触性针刺伤。
传播途径及危害
传播途径
危害
感染性疾病
传播血液疾病
传播其他疾病
针刺伤可导致病原体经 血液传播,如乙型肝炎 病毒、丙型肝炎病毒、 艾滋病病毒等。当针头 或其他锐器刺入皮肤或 黏膜,病原体可随血液 扩散至全身。
针刺伤可导致以下危害
被病原体污染的锐器刺 伤,可能导致感染性疾 病的发生,如乙型肝炎 、丙型肝炎、艾滋病等 。
预防针刺伤的必要性
预防针刺伤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环节,可以有效降低感染和传播疾病 的风险,保障医疗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针刺伤预防措施
为预防针刺伤,医疗工作人员应采取正确的操作方法和使用安全的医 疗设备,如使用一次性注射器、避免用手直接接触针头等。
加强监管力度及Leabharlann 高安全意识加强监管政府和医疗机构应加强对针刺伤 的监管力度,制定严格的规章制 度和操作流程,确保医疗工作人
员能够遵守安全操作规范。
提高安全意识
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医疗工作人 员对针刺伤的认识和安全意识,使 其充分认识到预防针刺伤的重要性 。
培训与考核
定期对医疗工作人员进行针刺伤预 防培训和考核,提高其安全操作技 能和意识,确保其掌握正确的预防 方法。
提倡安全文化及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针刺伤的防护与应急处理PPT课件
追踪与随访管理
追踪监测
对针刺伤者进行追踪监测,包括定期检查相关指标、观察病情变化等。
随访管理
对针刺伤者进行长期随访管理,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健康指导,帮助其恢复 健康。同时,对针刺伤事件进行总结分析,提出改进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 发生。
04 培训与教育
新员工培训内容
01
针刺伤的定义、危害及预防措施
伤。
采血过程
在采集患者血液样本时,如操作不慎 或患者不配合,也可能发生针刺伤。
缝合过程
在外科手术缝合伤口时,由于缝合针 尖锐且操作空间有限,也易发生针刺
伤。
废弃物处理
在处理废弃的针头、注射器等医疗锐 器时,如未遵循安全操作规程,也可
能导致针刺伤。
02 防护措施
增强防护意识
认识到针刺伤的危害
明确针刺伤可能导致的感染风险,如乙肝、丙 肝、艾滋病等。
针刺伤主要由于操作不当、注意力不集中、废弃物处理不当或设备设计缺陷等原因造成。
针刺伤危害程度
感染风险
针刺伤可能导致病原体传播,如细菌、病毒等,增加 医护人员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的风险。
心理影响
针刺伤事件可能对医护人员造成心理压力和恐慌,影 响工作积极性和职业满意度。
易发生针刺伤环节
注射过程
在注射药物或疫苗时,如未正确使用 针头或患者突然移动,可能导致针刺
在职员工定期培训
1 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强化安全操作规范
针对在职员工,定期开展安全操作规范的培训和 考核,确保他们能够熟练掌握并遵守相关规定。
更新防护知识与技能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及时更新员工的防护 知识与技能,提高他们应对针刺伤的能力。
中国针刺伤防护专家共识ppt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06
研究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针刺伤风险
研究发现,针刺伤风险在医疗行 业中一直处于较高水平,特别是 护士、医生和其他卫生工作者。 这些职业在执行医疗任务时接触 针具的机会较多,因此易受到针 刺伤的危害。
防护措施
针对针刺伤风险,专家提出了一 系列的防护措施,包括使用安全 针具、规范操作流程、提高个人 防护意识等。这些措施在减少针 刺伤发生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宣传教育
宣传教育对于提高医务人员对针 刺伤防护的重视程度具有重要意 义。通过开展培训课程、制作宣 传海报、组织讲座等方式,有助 于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护意识和技 能水平。
研究局限性
样本量较小
受研究时间和资源限制,样本量可能较小,可能影响研究的 代表性和可靠性。
未考虑地区差异
研究未涉及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因此无法全面评估针刺伤 防护在不同地区的应用情况。
的防护措施不够完善。
因此,制定针刺伤防护专家共 识,旨在提高医护人员的职业 安全意识,加强针刺伤的防护 措施,减少职业伤害的发生。
专家共识的意义
提高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意识
通过制定专家共识,明确针刺伤的危害和防护措施,医护人员可以更加重视职业安全的防护。
规范操作流程
专家共识可以提供医护人员针刺伤防护的具体操作流程和标准,从而降低操作中的风险。
伤口缝合
若伤口较深或较大,需进行缝合处 理。
伤口评估
在处理伤口过程中,需持续评估伤 口情况,如有无感染、愈合情况等 。
汇报机制与记录
上报制度
建立完善的上报制度,确保受伤者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记录存档
对受伤者的处理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并存档备查。
中国针刺伤防护专家共识
工具。 4.1.1.4 聘用单位应每年进行一次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流行病学
知识培训[49]。
4 针刺伤的预防
4.1.2 安全文化
4.1.2.1 应把预防针刺伤和预防血源性病原体感染纳入护
理风险管理与控制计划中。
4.1.2.2 营造安全文化氛围,将护理安全文化与人性化管 理系统融合体现[42]。
[9]Muralidhar S,Singh PK,Jain RK,et al.Needlestick injuries among health care workers in a tertiary care hospital of India[J].Indian J Me Res,2010,[3]:405-410.
[6]Martins A,Coelho AC,Vieira M,et al.Age and years in practice as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needlestick and sharps injuries among healthcare workers in a Portuguese hospital[J].Accid Ana l Prev,2012,47:11-15.
《中国针刺伤防护专家共识》
2018年8月发布 中华护理学会护理管理专业委员会
01
前言
02
针刺伤定义
03
针刺伤的流行病学特征
04
针刺伤的主要风险因素
05
针刺伤的预防
06
针刺伤发生后的处理
07
针刺伤处理操作流程图
08
参考文献
二
前言
针刺伤是当今医务工作者面临的严重职业 危险因素之一。可引起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威胁着医务人员生命健康和职业安全[1], 给暴露者带来极大的精神心理压力[2],也 给医疗卫生机构和暴露者带来沉重的经济 负担[3]。护理人员针刺伤及由针刺伤所致 的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发生率均高于其他医 务工作者,是针刺伤高危人群[4-7]。
知识培训[49]。
4 针刺伤的预防
4.1.2 安全文化
4.1.2.1 应把预防针刺伤和预防血源性病原体感染纳入护
理风险管理与控制计划中。
4.1.2.2 营造安全文化氛围,将护理安全文化与人性化管 理系统融合体现[42]。
[9]Muralidhar S,Singh PK,Jain RK,et al.Needlestick injuries among health care workers in a tertiary care hospital of India[J].Indian J Me Res,2010,[3]:405-410.
[6]Martins A,Coelho AC,Vieira M,et al.Age and years in practice as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needlestick and sharps injuries among healthcare workers in a Portuguese hospital[J].Accid Ana l Prev,2012,47:11-15.
《中国针刺伤防护专家共识》
2018年8月发布 中华护理学会护理管理专业委员会
01
前言
02
针刺伤定义
03
针刺伤的流行病学特征
04
针刺伤的主要风险因素
05
针刺伤的预防
06
针刺伤发生后的处理
07
针刺伤处理操作流程图
08
参考文献
二
前言
针刺伤是当今医务工作者面临的严重职业 危险因素之一。可引起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威胁着医务人员生命健康和职业安全[1], 给暴露者带来极大的精神心理压力[2],也 给医疗卫生机构和暴露者带来沉重的经济 负担[3]。护理人员针刺伤及由针刺伤所致 的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发生率均高于其他医 务工作者,是针刺伤高危人群[4-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三、针刺伤的流行病学特征
2.4 发生环节
注射过程、锐器处理过程、回套针帽、拔除注射针、静 脉导管管理过程、采血、整理用过的针头等为针刺伤发 生的主要环节[13,25,26];我国调研结果显示回套针帽、 拔除注射针、整理用过的针头、采血等为发生针刺伤最 常见环节[27,28]。
2.5 针刺伤器材
注射针、头皮钢针、静脉导管针、真空采血针等是引起 针刺伤的主要器材[9,27-29]。具有安全装置的针具,不 正确操作也可引起针刺伤的发生。
《中国针刺伤防护专家共识》
2018年8月发布 中华护理学会护理管理专业委员会
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2020/3/25
前言 针刺伤定义 针刺伤的流行病学特征 针刺伤的主要风险因素 针刺伤的预防 针刺伤发生后的处理 针刺伤处理操作流程图
参考文献
二
2
前言
针刺伤是当今医务工作者面临的严重职业 危险因素之一。可引起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威胁着医务人员生命健康和职业安全[1], 给暴露者带来极大的精神心理压力[2],也 给医疗卫生机构和暴露者带来沉重的经济 负担[3]。护理人员针刺伤及由针刺伤所致 的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发生率均高于其他医 务工作者,是针刺伤高危人群[4-7]。
2020/3/25
3
前言
我国目前尚无针刺伤防护的相关专家共识。 为推动我国护理人员针刺伤预防和处理工 作的规范化,有效降低针刺伤的伤害,中 华护理学会护理管理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 领域专家,撰写此版《中国针刺伤防护专 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
2020/3/25
4
一、针刺伤的定义
针刺伤是指由注射针头、缝合针、各种穿刺针 等医疗锐器导致的皮肤损伤[8]。
作流程培训[49]。 4.1.1.3 聘用单位应培训护理人员正确使用安全型护理用具和
工具。 4.1.1.4 聘用单位应每年进行一次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流行病学
知识培训[49]。
2020/3/25
13
4 针刺伤的预防
4.1.2 安全文化
4.1.2.1 应把预防针刺伤和预防血源性病原体感染纳入护
理风险管理与控制计划中。
2020/3/25
10
三、针刺伤的主要风险因素
3.3 工作环境因素 操作环境照明采光不良、拥挤、嘈杂及患者不配合,极
易导致针刺伤[41]。
3.4 操作行为因素 有未执行操作规范的危险行为,如回套针帽、徒手传递
手术缝合针、直接用手弯曲缝合针、处理各种针头及清 洗整理锐利医疗器械动作过大、将各种锐器随意丢弃、 未采取保护措施等。操作时注意力不集中、操作流程不 规范等均会造成针刺伤[42-44]。
2020/3/25
8
三、针刺伤的主要风险因素
3.1 护理人员因素 3.1.1 护理人员针刺伤防护意识薄弱[30,31]。 3.1.2 各种因素导致的护理人员疲劳、工作匆忙,对标准
预防措施遵守程度降低[32-34]。 3.1.3 焦虑等负性心理状态也是发生针刺伤的原因
[7,10,35,36]。
2020/3/25
2020/3/25
11
三、针刺伤的主要风险因素
3.5 职业防护培训因素 职业防护培训不到位、培训时间没有保证、形式单一
[45];医务人员对职业防护重视程度不够,培训后依从 性低,发生针刺伤后上报率低[46-48];培训后实施考核 未到位。
3.6 制度保障因素 预防针刺伤相关制度、规范、流程、标准、预案等未建
9
三、针刺伤的主要风险因素
3.2 防护用品因素 3.2.1 安全器具使用率低;防护用具不能就近获取[3,4]。 3.2.2 锐器回收容器设计的容积与口径比例不匹配
[37,38]。 3.2.3 锐器回收容器配备数量不足、规格不宜、放置位置
不合理等[39,40]。 3.2.4 锐器回收容器内医疗废物存放过满未及时处理。
4.1.2.2 营造安全文化氛围,将护理安全文化与人性化管 理系统融合体现[42]。
4.1.2.3 组织多种形式活动,建立和强化安全文化观念与 意识。
2020/3/25
14
4 针刺伤的预防
4.2 管理
4.2.1 建立职业安全和预防针刺伤发生的管理制度。
4.2.2 制定各类预防针刺伤发生和发生后管理机制与实施 流程。
2020/3/25
6
二、针刺伤的流行病学特征
2.2 人群分布 工龄≤5年的低年资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率最高[17,18],
实习护士是针刺伤发生的高危人群[19-21]。
2.3 科室分布
护理工作节奏快、任务重、临床诊疗及护理操作多、高 度紧张忙碌的环境是针刺伤发生较多的场所[22-24]。
2020/3/25
本共识主要适用于护理人员在临床操作中接触 以上锐器时刺破皮肤造成的损伤。
2020/3/25
5
二、针刺伤的流行病学特征
2.1 发生现状
据统计数据显示,护理人员在过去1 年内针刺伤发生率, 印度为67.4%[9],韩国为70.4%[10],英、日、澳大利 亚为10% ~ 46%[11-13],美国为64%;在我国,护理 人员针刺伤的发生率也一直居高不下[14,15]。目前, 针刺伤已成为护理人员所关注的重大安全问题[16]。
4.2.3 建立各类针刺伤预防的专项培训、考核、评价制度。
2020/3/25
15
4 针刺伤的预防
4.3 环境
4.3.1 采光:各类穿刺操作的视野环境应保持光线充足、 明亮、舒适[50]。
4.3.2 空间:操作台面应平展、宽敞,物品有序放置。
4.3.3 物品备置:实施各类穿刺操作之前,应确保各种用 具、工具、辅助用品在操作者可及范围,避免手持锐器 远距离移动[7,10]
立、修订和完善。
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及报告制度 职业暴露防护流程
2020/3/25
12
4 针刺伤的预防
4.1 职业安全意识
4.1.1培训 4.1.1.1 聘用单位应对新入职护理人员就预防针刺伤重要性等
进行安全意识培训。 4.1.1.2 聘用单位每年应对护理人员进行正确、标准的安全工
20204.4 患者
4.4.1 应了解辖区患者有意义的血源学检测结果。
4.4.2 应视所有患者均具有传染性- 经血源传播疾病的潜 在风险,进行针刺操作时应采取标准预防措施。
4.4.3 为有明确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患者执行各类穿刺操作 时,宜戴双层手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