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毒症早期诊断生物标志物的再评价2015

合集下载

脓毒症的标志物

脓毒症的标志物

脓毒症的标志物宿主对感染失调的免疫反应导致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称为脓毒症。

目前,脓毒症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仍然很高。

脓毒症的表现各种各样,诊断、治疗、管理脓毒症患者都很具有挑战。

脓毒症的核心是感染和失控的严重反应,临床上有一些标志物可用来辅助诊断脓毒症,其中感染相关的标志物有PCT、CRP、TNF-Q和I1-6o降钙素原:Proca1citoninPCT是甲状腺C细胞分泌的降钙素的前体,Pundiche回顾分析了73例脓毒症患者,以来证实PCT在脓毒症中的指导作用。

最终发现,PCT的动态变化能够指导抗生素的应用QPCT是急相蛋白,1PS或细胞因子刺激之后,体内的诸多组织可分泌PCT,而且PCT能够帮助募集单核细胞。

细菌感染或脓毒症时候,作为临床预测指标,PCT的出现要早于其他炎症因子。

脓毒症时候,感染的2-6小时内,PCT浓度就会上升,在6~24小时到达高峰。

一项纳入25例的meta分析显示,纳入ICU的2353名患者,生产者和死亡者PCT第一天的差距特别大,第三天也也有差异。

但重症感染和脓毒症休克两组对比,生存组和死亡组中,PeT在第一天无差异。

经诸多研究证实,PCT是目前最合适的脓毒症标志物,当PCT下降超过80%或V0.5ng∕In1的时候,停用抗生素不会减少耐药、不影响住院时间。

总的来说,PCT作为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的诊断标志物,比其他标志物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C反应蛋白:CRPCRP也是急相蛋白,由肝细胞合成。

当组织损伤或病原体入侵的时候,CRP升高。

CRP是感染和炎症的标志物。

一项纳入上千名患者的meta分析显示,CRP作为诊断脓毒症的标志物,价值中等(moderatedegree)o机体损伤之后,CRP上升显著。

当感染发生的时候,CRP在6-8小时上升,36-50小时达到峰值。

作为细菌感染的诊断标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为68-92%、40-67%o治疗之后,如果炎症缓和、抗感染有效,CRP会下降Q如果CRP没有降低,则病程可能会延长,在脓毒症患者身上,表明感染较重。

降钙素原CD-64TOLL样受体4白介素-6在脓毒症诊断中的研

降钙素原CD-64TOLL样受体4白介素-6在脓毒症诊断中的研

降钙素原、CD64、TOLL样受体4、白介素6在脓毒症诊断中的研究脓毒症是一种严重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其发病率高、病情进展迅速,对患者生命构成极大威胁。

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降低脓毒症死亡率的关键。

近年来,降钙素原、CD64、TOLL样受体4和白介素6等生物标志物在脓毒症诊断中显示出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本文将对这些指标在脓毒症诊断中的研究进行探讨。

一、降钙素原在脓毒症诊断中的应用降钙素原(PCT)是一种无激素活性的降钙素前体蛋白,正常情况下在人体内含量极低。

在脓毒症等炎症状态下,PCT水平会显著升高。

研究发现,PCT在脓毒症早期即可出现明显升高,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因此,PCT可作为脓毒症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的重要指标。

二、CD64在脓毒症诊断中的作用CD64是免疫球蛋白IgG的Fc受体,主要表达于单核巨噬细胞表面。

在脓毒症等炎症反应中,CD64的表达量会显著上调。

研究表明,CD64的表达水平与脓毒症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

因此,检测CD64的表达情况有助于脓毒症的诊断和病情评估。

三、TOLL样受体4在脓毒症诊断中的价值TOLL样受体4(TLR4)是一种模式识别受体,参与识别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s)并激活免疫应答。

在脓毒症过程中,TLR4的表达和活性会发生改变。

研究发现,TLR4在脓毒症患者体内的表达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脓毒症诊断和病情评估的潜在指标。

四、白介素6在脓毒症诊断中的意义白介素6(IL6)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参与炎症反应和免疫调节。

在脓毒症等炎症状态下,IL6水平会显著升高。

研究表明,IL6在脓毒症早期即可出现升高,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

因此,IL6可作为脓毒症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的重要指标。

降钙素原、CD64、TOLL样受体4和白介素6等生物标志物在脓毒症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联合检测这些指标,有助于提高脓毒症早期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Presepsin、PCT和CRP对老年人脓毒症的早期诊断价值

Presepsin、PCT和CRP对老年人脓毒症的早期诊断价值

Presepsin、PCT和CRP对老年人脓毒症的早期诊断价值卿克勤【摘要】目的探讨血清Presepsin、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对老年人脓毒症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86例脓毒症患者(分为较轻脓毒症患者48例和严重脓毒症患者38例)、30例非感染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50例肺部细菌感染非SIRS患者及50例健康人血清Presepsin、PCT和CRP进行定量测定.结果 Presepsin、PCT和CRP诊断老年人脓毒症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0.82和0.73.Presepsin诊断老年人脓毒症的灵敏度(SEN)和特异性(SPE)分别为84.9%和 83.8%.PCT诊断老年人脓毒症的SEN和SPE分别为75.6%和86.9%.CRP诊断老年人脓毒症的SEN和SPE分别为82.6%和70.8%.Presepsin、PCT和CRP并联试验诊断脓毒症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7%和63.8%.Presepsin、PCT和CRP串联试验诊断脓毒症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9.8%和90.8%.结论血清Presepsin、PCT和CRP对老年人脓毒症都有中等诊断价值,但Presepsin的诊断准确度优于PCT和CRP.【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7(009)026【总页数】3页(P48-50)【关键词】脓毒症;Presepsin;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作者】卿克勤【作者单位】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四川成都 6100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脓毒症(sepsis)是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

在美国,住院患者脓毒症发病率为1%~2%[1],严重脓毒症发病率平均每年增长13.0%~13.3%[2],即使具备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及循环、呼吸支持,脓毒症患者病死率仍高达30%~60%[3]。

因此,脓毒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脓毒症的病理生理及诊断

脓毒症的病理生理及诊断

非感染性疾病
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进行鉴别,如胰腺炎、中毒等。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与其他感染并发症进行鉴别,如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其他感染并发症
相关疾病关联分析
脓毒症治疗与预后
05
治疗策略与原则
脓毒症的诊断应尽可能在早期进行,并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以防止病情恶化。
及时诊断和治疗
病因治疗
免疫调节治疗
06
生物标志物筛选与鉴定
生物标志物动态变化
生物标志物与治疗
新型生物标志物研究
基因组学与精准医疗
要点三
基因变异与脓毒症易感性
研究基因变异对脓毒症易感性的影响,为预防和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要点一
要点二
基因分型与个体化治疗
通过对脓毒症患者基因分型,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基因组学与药物研发
利用基因组学技术,发现新药靶点,加速脓毒症相关药物的研发。
预防感染
免疫细胞调节
调节患者的免疫细胞功能,以减轻过度免疫反应造成的损伤。
抗炎治疗
使用抗炎药物,如皮质激素类药物,以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
免疫抑制剂
针对免疫系统过度活化的情况,使用免疫抑制剂以减轻炎症反应。
免疫调节治疗
疼痛缓解
给予患者足够的止痛药物,以缓解疼痛和不适感。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适当的措施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表现为全身乏力,肌肉疼痛,精神状态不佳等;
发热
常见于感染性发热,可伴有寒战、出汗等;
呼吸急促
可出现气促、呼吸困难等;
胃肠道症状
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血压下降
可出现低血压、休克等;
体征表现

脓毒症的病理生理及诊断

脓毒症的病理生理及诊断

脓毒症的病理生理及诊断xx年xx月xx日•脓毒症概述•脓毒症病理生理机制•脓毒症诊断方法目录•脓毒症治疗策略•脓毒症预后与影响因素01脓毒症概述脓毒症是指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是机体对感染性因素的反应。

定义根据病因不同,脓毒症可分为社区获得性脓毒症和医院获得性脓毒症。

分类定义与分类流行病学脓毒症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多发生于免疫系统受损、长期使用抗生素、手术或创伤患者等。

临床特点脓毒症患者常表现为发热、寒战、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休克等。

流行病学与临床特点初始阶段感染部位出现炎症反应,白细胞增多,体温升高,心率加快等。

多器官功能衰竭(MOD…炎症反应进一步加重,导致多器官功能受损,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肾损伤等。

恢复阶段炎症反应得到控制,症状逐渐缓解,器官功能逐渐恢复。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炎症反应失控,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出现呼吸急促、低血压、高代谢状态等。

病程发展阶段02脓毒症病理生理机制免疫麻痹细菌内毒素导致机体免疫细胞凋亡,免疫细胞功能抑制免疫过激过度激活的免疫细胞释放炎性因子,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免疫失调炎症反应感染后机体产生炎症反应,炎症细胞活化、趋化及炎性介质释放抗炎反应过度或不足的抗炎反应可加重器官损伤或导致免疫麻痹炎症反应与抗炎反应细胞凋亡脓毒症时免疫细胞凋亡增加,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自噬自噬在脓毒症中发挥双刃剑作用,既可清除有害物质,又可加重细胞损伤细胞凋亡与自噬氧化应激脓毒症时大量活性氧簇产生,导致组织器官损伤线粒体损伤脓毒症时线粒体功能障碍,能量代谢障碍,引发细胞凋亡与坏死氧化应激与线粒体损伤03脓毒症诊断方法1基于临床的诊断方法23简述医生根据患者症状和体征,结合脓毒症诊断标准进行诊断的过程。

早期临床表现:发热、心动过速、呼吸急促、白细胞增多等。

晚期临床表现: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基于生物标志物的诊断方法介绍生物标志物在脓毒症诊断中的应用,包括感染指标、炎症指标、凝血指标等。

《2024年血清Hepcidin在儿童脓毒症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临床价值》范文

《2024年血清Hepcidin在儿童脓毒症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临床价值》范文

《血清Hepcidin在儿童脓毒症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临床价值》篇一一、引言脓毒症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性感染,常见于儿童,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

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对于脓毒症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血清Hepcidin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标志物,近年来在脓毒症的诊断和病情评估中显示出潜在的临床价值。

本文旨在探讨血清Hepcidin在儿童脓毒症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临床价值。

二、材料与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了某医院儿科收治的儿童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

2. 方法(1)样本采集:采集研究对象静脉血,分离血清,检测Hepcidin水平。

(2)检测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Hepcidin水平。

(3)数据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三、血清Hepcidin在儿童脓毒症早期诊断中的价值1. 血清Hepcidin水平与脓毒症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儿童脓毒症患者血清Hepcidin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这表明血清Hepcidin水平与脓毒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2. 血清Hepcidin在早期诊断中的应用由于脓毒症的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早期诊断成为治疗的关键。

本研究发现,血清Hepcidin水平在脓毒症早期即有明显升高,且升高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因此,检测血清Hepcidin 水平有助于早期诊断脓毒症,为及时治疗提供依据。

四、血清Hepcidin在儿童脓毒症病情评估中的价值1. 监测病情变化通过对儿童脓毒症患者血清Hepcidin水平的动态监测,可以反映病情的变化。

当血清Hepcidin水平下降时,提示病情好转;反之,则提示病情恶化。

这有助于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2. 评估预后血清Hepcidin水平与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本研究发现,血清Hepcidin水平较高的患者预后较差,病死率较高。

因此,检测血清Hepcidin水平有助于评估脓毒症患者的预后,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血清淀粉样蛋白A、白细胞介素-6、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对脓毒症诊断及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的预测价值》

《血清淀粉样蛋白A、白细胞介素-6、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对脓毒症诊断及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的预测价值》

《血清淀粉样蛋白A、白细胞介素-6、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对脓毒症诊断及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的预测价值》摘要脓毒症是一种常见的危及生命的临床疾病,病情变化复杂,诊断和病情严重程度评估是治疗的关键。

本文通过分析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在脓毒症诊断及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中的预测价值,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一、引言脓毒症是由感染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

早期诊断和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对于脓毒症的治疗至关重要。

近年来,多种生物标志物被广泛应用于脓毒症的诊断和评估,如SAA、IL-6、PCT和CRP等。

本文旨在探讨这些生物标志物在脓毒症诊断及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中的预测价值。

二、方法1. 研究对象选取某医院收治的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

2. 检测指标检测所有受试者的SAA、IL-6、PCT和CRP等指标水平。

3. 统计分析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各指标在脓毒症患者中的变化规律,以及这些指标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

三、结果1. SAA、IL-6、PCT和CRP水平在脓毒症患者中显著升高,与健康体检者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

2. SAA、IL-6、PCT和CRP水平与脓毒症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即病情越严重,这些指标的水平越高。

3. 在诊断脓毒症方面,SAA、IL-6、PCT和CRP均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其中PCT的敏感性最高,SAA的特异性较高。

4. 在病情严重程度评估方面,这些指标的综合应用可提高评估的准确性,有助于医生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四、讨论SAA、IL-6、PCT和CRP等生物标志物在脓毒症的诊断和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中具有重要价值。

这些指标的变化规律与脓毒症的病理生理过程密切相关,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其中,PCT在诊断脓毒症方面的敏感性较高,SAA的特异性较高,而综合应用这些指标可提高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的准确性。

Presepsin在脓毒症诊断中的意义

Presepsin在脓毒症诊断中的意义

Presepsin在脓毒症诊断中的意义
脓毒症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是由于机体对感染源内的细菌或其他病原微生物产
生的毒素及细菌的内毒素反应过度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

脓毒症早期诊断和及时干预对于
治疗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临床常用的脓毒症诊断方式包括体温、心率、血液培养等,但这些指标的变化相对滞后。

发现一种早期诊断脓毒症的生物标志物具有重要的临床价
值。

1.早期诊断:脓毒症是一种症状复杂、变异性大的临床综合征,早期诊断对于及时采
取治疗措施至关重要。

Presepsin的快速升高可以提示脓毒症的早期发生,有助于医生尽
早进行诊断。

2.鉴别诊断:Presepsin的升高不仅在脓毒症中出现,也可能在其他感染性疾病中出现。

根据Presepsin的变化程度和动态监测可以有助于鉴别脓毒症与其他感染性疾病的区别,并且可以辅助临床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

3.预后评估:Presepsin的水平与脓毒症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高水平的Presepsin
与病情的严重程度、预后的不良等相关。

通过监测Presepsin的水平,可以预测患者的预后,为医生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4.指导治疗:Presepsin在脓毒症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升高与炎症反应
和免疫功能的异常有关。

通过监测Presepsin的水平,可以及时指导治疗措施的制定和调整,并且提供了一种评估治疗效果的方法。

脓毒症早期预警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脓毒症早期预警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脓毒症早期预警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许程(综述);徐元宏(审校)【摘要】脓毒症是指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临床上证实有细菌存在或有高度可疑感染灶。

近期关于脓毒症早期诊断的研究备受关注。

文章结合脓毒症的发病机制阐述细胞因子、降钙素原(PCT)、内毒素、高敏 C 反应蛋白(hs-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肝素结合蛋白(HBP)、(1,3)β-D 葡聚糖(BG)及半乳甘露聚糖(GM)等标志物诊断早期脓毒症、评估疾病严重程度及判断预后的研究进展,为脓毒症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Sepsis is a kind of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 (SIRS) induced by infection, which has been clinically confirmed the presence of bacteria or highly suspicious infections.More and more researchers have paid attention to the early diagnosis of sepsis recently.This review has focused on the capabilities of cytokine, procalcitonin (PCT), endotoxin,high-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hs-CRP), serum amyloid protein A( SAA), heparin-binding protein(HBP), (1,3)-beta-D-glucan(BG) and galactomannan(GM) to diagnose sepsis early and assess the severity and prognosis, in order to provide new thoughts for the ear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sepsis.【期刊名称】《检验医学》【年(卷),期】2015(000)005【总页数】4页(P533-536)【关键词】脓毒症;细胞因子;降钙素原;内毒素;高敏 C 反应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 A;肝素结合蛋白;(1,3)β-D 葡聚糖;半乳甘露聚糖【作者】许程(综述);徐元宏(审校)【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安徽合肥 23002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安徽合肥 23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5脓毒症是指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临床上证实有细菌存在或有高度可疑感染灶。

脓毒症 诊断标准

脓毒症 诊断标准

脓毒症诊断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脓毒症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通常由细菌、真菌或其他病原体引起。

脓毒症的临床表现多样,如高热、心率加快、呼吸急促、低血压等,容易被误诊或延误治疗。

准确诊断脓毒症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脓毒症的诊断标准及其临床应用。

一、SIRS标准SIRS(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是脓毒症的早期表现,通常表现为体温升高或降低、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白细胞计数异常等。

根据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的建议,SIRS标准包括以下四个项目:1. 体温异常:体温>38摄氏度或<36摄氏度;2. 心率异常:心率>90次/分;3. 呼吸异常:呼吸频率>20次/分或动脉二氧化碳分压<32mmHg;4. 白细胞计数异常:白细胞计数>12×10^9/L或<4×10^9/L,或中性粒细胞比例>10%。

满足以上四项中的两项以上即可认为患者存在SIRS,提示有可能发展为脓毒症。

但SIRS并不特异,不能确诊脓毒症,需要进一步评估。

二、SOFA评分SOFA评分(多器官功能评估)是评估脓毒症严重程度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SOFA评分包括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肝脏、凝血、肾脏等五个方面的评分,总分为0-24分。

患者每项指标异常一分,评分越高表示病情越严重。

根据IDSA的建议,SOFA评分≥2分可诊断为脓毒症。

SOFA评分既包括了全身炎症反应,又反映了多器官功能障碍,对于脓毒症的诊断有更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血培养及其他实验室检查脓毒症的诊断还需依靠血培养和其他实验室检查。

通过血培养可以确定感染的致病菌种,指导抗菌治疗的选择。

其他实验室检查如C 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等炎症标志物也有助于脓毒症的诊断。

血培养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对于脓毒症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建议在患者出现SIRS标准后尽快进行血培养,及时获得结果,并根据细菌耐药情况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

四、影像学检查除了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外,影像学检查也有助于脓毒症的诊断。

Presepsin在脓毒症诊断中的意义

Presepsin在脓毒症诊断中的意义

Presepsin在脓毒症诊断中的意义脓毒症的早期诊断对于及时进行治疗至关重要。

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常常缺乏特异性,使得诊断存在一定困难。

传统的炎症标志物如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计数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但其对脓毒症的早期诊断能力有限。

急需发现新的生物标志物来提高脓毒症的早期诊断率。

Presepsin是一种由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的血清蛋白,在炎症反应和感染过程中的释放量较高。

Presepsin水平在感染性疾病中迅速升高,尤其是在细菌感染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中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Presepsin被认为可以作为脓毒症的生物标志物,对于脓毒症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Presepsin的意义在于其在脓毒症的早期诊断中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多项临床研究表明,Presepsin与脓毒症的发生和严重程度相关。

在一项针对脓毒症患者的研究中,发现Presepsin水平显著升高,且能够在感染诱发炎症反应的早期阶段即出现。

这说明Presepsin可以在感染的早期阶段进行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的开展。

Presepsin 在脓毒症的诊断中的特异性也较高,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准确地诊断脓毒症,避免漏诊或误诊的情况发生。

Presepsin在脓毒症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除了在脓毒症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外,Presepsin还在评估预后和指导治疗方面有一定的价值。

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往往取决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的及时性,而Presepsin在评估脓毒症患者的预后方面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一项对脓毒症患者的研究发现,Presepsin水平与患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高水平的Presepsin常常代表着疾病的严重程度加重和治疗反应不佳。

Presepsin可以作为评估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生物标志物,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

Presepsin在指导脓毒症治疗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价值。

Presepsin在脓毒症诊断中的意义

Presepsin在脓毒症诊断中的意义

Presepsin在脓毒症诊断中的意义【摘要】Presepsin是一种新型生化指标,被广泛应用于脓毒症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估和治疗监测。

本文从Presepsin在脓毒症早期诊断、与其他生化指标的比较、病情评估和治疗监测中的意义,以及在临床实践中的局限性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研究表明,Presepsin可以作为脓毒症早期诊断的重要生物标志物,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尚需发展更加准确可靠的Presepsin检测方法。

未来的研究方向应该是不断完善Presepsin 检测技术,以提高其在脓毒症诊断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Presepsin的应用有望为脓毒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手段。

【关键词】脓毒症、Presepsin、早期诊断、生化指标、病情评估、治疗监测、临床实践、生物标志物、准确可靠、检测方法、临床意义、研究方向1. 引言1.1 概述脓毒症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往往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是危重患者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

在临床实践中,脓毒症的早期诊断和及时干预至关重要,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成功率和存活率。

脓毒症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传统的诊断方法存在着诊断时间长、误诊率高等问题,因此寻找一种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生物标志物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2. 正文2.1 Presepsin在脓毒症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多项研究表明,Presepsin可以在感染初期就显著升高,相比之下,传统的生化指标如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在脓毒症早期的诊断中并不敏感和特异。

Presepsin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早期确定患者的感染状态,提高治疗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Presepsin与炎症反应的程度和感染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其测定结果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关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重要信息。

在脓毒症的治疗过程中,监测Presepsin的变化可以帮助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

Presepsin在脓毒症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有助于提高患者的预后和治疗效果。

《脓毒症指南》

《脓毒症指南》
脓毒症诊疗指南(2015 )
郴州市临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王善中
.
定义
• 1.脓毒症:由感染(明确/可疑)所引起的SIRS。 • 2.严重脓毒症:脓毒症伴由其导致的急性器官功
能障碍/组织灌注不足。
• 3.脓毒性休克:脓毒症伴由其导致的低血压,经
液体治疗仍无法逆转。
• 4.是严重创伤、休克、感染、外科大手术患者常
• 5.建议低剂量持续输注,而不是重复单次注
射(血糖增高)
.
机械通气
•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 肺复张策略 • 适度PEEP • 俯卧位通气 • 保守液体管理(无组织低灌注证据) • 适度镇静,短期肌松
.
血糖控制
• 连续2次血糖>10mmoL/L时开始使用胰岛素
,控制血糖≦10mmoL/L水平
• 接受胰岛素治疗时每1-2小时监测血糖,待
毒症患者,不建议预防性输注新鲜冰冻血 浆(2D)。反对使用抗凝血酶治疗。
.
血制品的应用
• 严重脓毒症患者但PLT≦10×109/L且不存在
明显出血,PLT≦20×109/L有明显出血风险 时,建议预防性输入血小板。存在活动性 出血或需进行手术及有创操作的患者 PLT≥50×109/L(2D)。
• 不建议使用静脉丙种球蛋白。
清楚后干预
• 最小生理损伤达到有效干预 • 感染源来自血管内装置应尽早拔除
.
感染预防
• 建议口腔去污(SOD)和选择性消化道去
污(SDD)预防VAP
• 增加了机会性感染,促进定植耐药的发生
.
液体选择
• 首选晶体进行液体复苏 • 反对使用羟乙基淀粉 • 需要大量晶体液进行复苏者可加用白蛋白 • 初始负荷量至少30mL/kg,部分可能需要更

生物标志物组合对急诊脓毒症和重度脓毒症患者的诊断价值

生物标志物组合对急诊脓毒症和重度脓毒症患者的诊断价值

d e p a r t me n t Z h a o Y o n g z h e n ,L i C h u n s h e n g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E m e r g e n c y ,B e j i i n g C h a o y ug a H o s p i t a l f o C a p i t l a
赵 永祯 李春 盛
【 摘要 】 目的 探讨一种生物标志物组合对脓毒症和重度脓毒症患者的诊 断能力 。方法 采 用前 瞻性研
究方法 ,选择 2 0 1 0年 3月至 2 0 1 3年 3月首都 医科 大学 附属北京朝 阳医院急诊抢救室救治 的 6 5 2例全身炎症 反应 综合征 ( S I R S ) 患者 。于入 院时 即检测 降钙素原 ( P C T) 、 白细胞 介素 一 6 ( I L 一 6 ) 、 D 一二 聚体 、 C一反 应蛋 白
Me d i c o l U n i v e r s i t y.B e r i n g 1 D D D 2 0. i n a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L C h u n s h e n g,E ma i l :2 c s c y y y o h u . c o n
中华危重病急救 医学 2 0 1 4 年3 月第 2 6 卷第 3 期
C h i n C r i t C a r e M e d , M r a c h 2 0 1 4 , V o 1 . 2 6 , N o . 3

1 5 3 ・

论著・
生物标志物组合对急诊脓毒症和重度脓毒症 患者 的诊断价值
I L 一 6分别为 6 5 . 8 %、 7 0 . 6 %、 4 7 . 9 %、 8 3 . 4 %, D 一二聚 体分别 为 6 O . 5 %、 7 3 . 2 %、 4 8 . 1 %、 8 1 . 8 %) 。结论 I L 一 6和 D 一二 聚体 3 种生物标志物联合使用可 以有效提高对脓毒症 和重度脓毒症 的诊断能力 。

脓毒症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脓毒症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脓毒症是宿主对感染反应失调而导致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

研究显示,脓毒症的病死率为22%~55%,虽然近年来逐渐下降,但是其发病率正在以更快的速度增加,因此脓毒症的早期识别和诊断对疾病治疗和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脓毒症最新指南提出了快速序贯器官衰竭评分(qSOFA)的概念,以预测感染患者的不良结局。

但有研究表明,qSOFA评分对早期风险评估具有高度特异性,但敏感性较差,可能会导致对部分患者延迟开始适当的管理。

目前仍缺乏有效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来判别脓毒症,故积极寻找高度特异性及敏感性的指标对于脓毒症的早期识别、尽早干预及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为此,研究者分析总结了降钙素原(PCT)、抑癌蛋白M(OSM)、白细胞介素(IL)-26、IL-17P、IL-37、巨噬细胞凋亡抑制蛋白(AIM/CD5L)、生化分化因子-15(GDF-15)等生物标志物在脓毒症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1PCTPCT是一种由116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分子量为13kDa,由甲状腺C细胞产生和分泌的降钙素前体物质在细胞内被蛋白水解酶裂解为活性激素。

既往有研究提示,PCT可作为脓毒症的生物标志物,其水平升高通常早于C反应蛋白(CRP),并且在短时间内达到峰值。

PCT有助于脓毒症的早期识别以及监测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

它的连续测量已经作为一种有效监测生物标志物,以指导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并且它也被证明与微生物侵袭程度和疾病严重程度相关。

事实上,PCT可以作为抗菌管理的有用工具,其使用可以明显减少不必要的抗菌药物应用,但在诊断侵袭性细菌感染及其严重程度评估中,PCT水平并不是最佳的,由于脓毒症病程中可能的并发症以及区分感染与非感染性疾病的挑战,不可能仅靠PCT就可以鉴别是否为细菌感染。

PCT可能是早期识别脓毒症的一个有用指标,但它不能被推荐作为脓毒症诊断的单一生物标志物,医学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必须结合患者临床特征和微生物学评估来明确诊断。

2OSMOSM是IL-6细胞因子家族的成员,最初被认为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独特活性。

脓毒症的生物标志物

脓毒症的生物标志物

脓毒症的生物标志物脓毒症目前被认为是机体对感染的反应失调从而导致器官功能障碍的炎症性疾病。

目前可用于脓毒症早期诊断的资源有限。

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 SOFA)评分虽然可以帮助诊断脓毒症,识别高死亡风险的患者,但它不是针对脓毒症的特定工具。

针对脓毒症的治疗策略也有限,主要为支持性而非治愈性治疗,以抗感染、维持器官灌注和血流动力学稳定,以及器官功能支持为主。

因此,生物标志物的运用可能在脓毒症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中发挥重要作用。

近年来不断有新的脓毒症生物标志物被发现,迄今已确定的生物标志物超过250种。

本文结合研究进展,汇总了对有助于脓毒症早期诊断或对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有潜在价值的标志物。

急性期蛋白C反应蛋白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是由IL-6和IL-1β等炎性细胞因子诱导,经肝脏产生的一种五聚体蛋白,正常健康人群体内含量很低,在炎症刺激或急性感染时,4-6 h开始逐渐升高,24-48 h可升高到基线的数十倍。

CRP是脓毒症早期诊断生物标志物之一,其敏感度高、但缺乏特异性。

总体而言,CRP具有鉴别脓毒症和非脓毒症患者的能力,但诊断效力中等;当与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联合预测时可明显提高脓毒症的诊断效能。

PCTPCT是一种由甲状腺C细胞产生的降钙素前体激素。

正常健康人群中,PCT含量极低,当病毒感染或轻度细菌感染,PCT值正常或轻度增加。

当机体遭受严重感染或演变为脓毒症时,2-4 h 开始升高,24 h达到高峰,可超过基线的数百甚至数千倍。

PCT 对脓毒症早期诊断具有一定作用。

有研究表明,患者 CRP>59.25 mg/L(敏感度为74.4%,特异度为65.4%)或PCT>2.44 ng/mL(敏感度为 77.1%,特异度为 68.4%)时可被诊断为革兰阴性细菌性脓毒症,而小于前述数值可被诊断为革兰阳性细菌性脓毒症。

Presepsin在脓毒症诊断中的意义

Presepsin在脓毒症诊断中的意义

Presepsin在脓毒症诊断中的意义脓毒症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通常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

脓毒症具有急性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的特点,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的生存至关重要。

Presepsin是一种新型的生物标志物,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脓毒症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中。

本文将介绍Presepsin在脓毒症诊断中的意义,以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和前景。

Presepsin是一种由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的肽类物质,其在炎症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脓毒症患者中,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细胞因子释放,Presepsin的水平会显著升高。

检测患者血清中的Presepsin水平能够及早发现脓毒症的存在,有助于早期干预和治疗,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Presepsin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和临床预测意义。

研究表明,Presepsin在脓毒症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尤其在早期诊断中表现突出。

与传统的炎症标志物如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计数相比,Presepsin更具敏感性和准确性,可以帮助医生更快地确定患者是否患有脓毒症。

Presepsin还能够预测脓毒症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Presepsin还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随着对Presepsin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临床领域开始应用Presepsin作为脓毒症诊断和评估的工具。

在急诊科、重症监护室、感染病科等临床场景中,Presepsin已成为评估患者感染性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Presepsin还可以帮助医生区分感染性休克和非感染性休克,指导临床治疗和抗感染药物的应用,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Presepsin在脓毒症诊断中的意义

Presepsin在脓毒症诊断中的意义

Presepsin在脓毒症诊断中的意义脓毒症是由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引起的疾病,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

及时准确的诊断对于脓毒症的治疗至关重要,然而目前诊断脓毒症的方法并不十分理想,往往存在诊断延迟和误诊的情况。

寻找一种新的生物标志物,能够提高脓毒症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对于脓毒症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Presepsin是一种新型的生物标志物,被认为在脓毒症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Presepsin在脓毒症诊断中的意义,并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前景。

Presepsin是一种可溶性的白细胞CD14亚型,是一种与细菌感染相关的生物标志物。

在炎症过程中,细菌所产生的内毒素会与宿主的CD14结合并激活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导致Presepsin的释放。

研究表明,Presepsin含量在脓毒症患者中显著升高,因此被认为是脓毒症的有效诊断指标。

Presepsin在脓毒症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Presepsin的升高与脓毒症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一项研究发现,脓毒症患者的血清Presepsin水平与感染性休克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Presepsin水平较高的患者更容易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和死亡。

测定Presepsin水平可以帮助评估脓毒症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

Presepsin还可以作为脓毒症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指标。

脓毒症的临床表现和其他疾病如感染性休克、急性胰腺炎等相似,传统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往往难以鉴别。

而Presepsin的升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鉴别诊断,提高了脓毒症的特异性,减少了误诊的可能性。

Presepsin在脓毒症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评估脓毒症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提高了脓毒症的早期诊断率,有助于鉴别诊断以及预后评估。

虽然Presepsin在脓毒症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其临床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局限性。

Presepsin的升高并不是脓毒症的特异性指标,一些其他炎症性疾病或感染性疾病也会导致其升高,因此在诊断时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测指标进行综合判断。

脓毒症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

脓毒症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

脓毒症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
康福新(审校);王瑞兰(审校)
【期刊名称】《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年(卷),期】2007(19)10
【摘要】脓毒症是世界范围内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患者的第一死因,美国每年约70万脓毒症患者中死亡约21万。

近年的报道,脓毒症的发生率呈每年1.5%~8.0%的上升趋势。

1991年,美国胸科医师协会(ACCP)和危重病医学会(SCCM)将脓毒症定义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加感染。

但脓毒症很难和其他引起SIRS的原因区别开来。

在SIRS患者中,尽可能早地区别感染和非感染因素,对正确治疗是至关重要的,不适当的抗感染治疗对机体是有害的。

诊断脓毒症除了临床特征外,有效的生物学标志物检测是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

现就近年来脓毒症早期诊断中出现的一些生物标志物进行综述。

【总页数】3页(P633-635)
【作者】康福新(审校);王瑞兰(审校)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330006;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危重病科,20162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2
【相关文献】
1.生物标志物在脓毒症早期诊断及预后预测中的应用 [J], 胡婉琴;石泽亚;祝益民;谭秋红;刘艳辉;杨继平
2.多种生物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尿脓毒症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J],
3.老年脓毒症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J], 戚韵雯
4.生物标志物在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 [J], 杨晓玲;袁琪茜;董晨明
5.生物标志物在脓毒症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J], 刘林林;林怡如;丁国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于辅助治疗的不确定性,临床医生仍将目光投向各种 传统治疗方案以及集束化治疗策略,包括早期抗菌药物的合 理使用以及各种支持治疗手段,临床证据表明基于“拯救脓 毒症运动”(SSC)指南的治疗可以改善患者预后[1],在集束 化治疗策略中,脓毒症的早期识别及干预是改善预后的重要 因素。1/3 具有典型临床表现的脓毒症患者不能获得临床微 生物学证据,因此,探索具有较高敏感性及特异性的生物标 志物,可以为脓毒症的早期识别及干预管理提供可能。理想 的生物标志物应能用于危险分层、早期诊断、治疗反应监测 及预后评估[4-5]。现就近几年来出现的生物标志物对脓毒症 的诊断价值进行综述如下。 1 诊断脓毒症的生物标志物 1.1 C- 反应蛋白(CRP):CRP 作为临床应用最广泛的生物 标志物,最早由 Tillet 和 Francis 于 1930 年首次在大叶性肺 炎患者中发现。CRP 是一种急性相蛋白,在感染、手术、烧 伤、创伤、心肌梗死及风湿免疫疾病情况下均升高,随病情恢
DOI :10.3760/cma.j.issn.2095-4352.2015.06.026 基金项目: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1HZ026); 山东省青岛市博士后应用研究项目资助(201331) 作者单位:266003 山东青岛,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 (单亮、山峰),内科门诊(李秀);265100 山东海阳,海阳市人民医院 重症医学科(修建荣) 通讯作者:山峰,Email :mountain1963@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5 年 6 月第 27 卷第 6 期 Chin Crit Care Med,June 2015,Vol.27,No.6
· 539 ·
者的诊断和治疗监测[20]。目前证据不支持 PCT 能用于感染 性心内膜炎、结核病的鉴别诊断[21]。有研究表明 PCT 联合 CRP 能大幅提高诊断脓毒症的准确性。应注意的是,PCT 在外科手术后、心源性休克、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骨髓移植 及肾病终末期时也有不同程度升高[22],应用时要加以注意。 1.5 脂多糖结合蛋白(LBP):LBP 是一种能结合 LPS 的多 肽,主要在肝脏合成。LPS-LBP 复合物启动信号转导时具 备双重功效,低水平时增强信号转导,高水平时抑制信号转 导。脓毒症时 LBP 水平成倍增加,可用于脓毒症诊断、病情 判断及预后评估。但应用抗菌药物能影响 LPS 和 LBP 水平, 使其与脓毒症病程不再具有相关性,限制了其临床应用[23]。 1.6 乳酸:严重脓毒症时血清乳酸主要反映组织低灌注和 乏氧代谢。在细胞水平,能量产生依赖葡萄糖及氧代谢,葡 萄糖由糖酵解转换为丙酮酸并产生 2 个分子的 ATP,丙酮酸 进入三羧酸循环产生更多的 ATP。但低氧环境下,丙酮酸转 化为乳酸,因此组织低氧时,糖酵解增加,乳酸及乳酸 / 丙酮 酸比例增加。乳酸增加也与肝脏乳酸清除能力下降及线粒 体功能障碍有关。多数研究证明乳酸升高与脓毒症病死率 升高密切相关。例如入院时血乳酸超过 2 mmol/L 的患者较 低于 2 mmol/L 的患者病死率升高 1.94~10.89 倍[24]。针对 乳酸的研究主要关注危险分层及预测预后,鲜见关于早期诊 断应用价值的研究,与其敏感度高但特异度低有关。 1.7 细胞表面标志物及可溶性受体 1.7.1 CD64 :CD64 是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健康人体白细胞 表面无 CD64 表达,细菌感染免疫激活后数小时 PMN 表面 CD64 即表达增加,因此可用于感染的早期鉴别诊断及脓毒 症的管理。细菌感染时 CD64 升高,其敏感度为 87%。Gibot 等[25]研究发现,PMN-CD64 单独预测价值比较突出;PCT、 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 1(sTREM-1)和 PMN-CD64 联用 预测价值更高,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 为 0.95。另一项研究未发现 PMN-CD64 有更高的敏感度[26]。 1.7.2 sTREM-1 :sTREM-1 是一种糖肽类受体,在中性粒细 胞、成熟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表面表达,血液中溶解形式为 sTREM-1。细菌和真菌感染时 sTREM-1 表达增加,其诊断 细菌感染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可企及 CRP 和 PCT,Meta 分析 表明其敏感度为 82%(95%CI=68%~90%),特异度为 86% (95%CI=77%~91%)[27]。另一项单中心前瞻性研究表明, 严重脓毒症患者入院时 sTREM-1 水平与存活率独立相关; sTREM-1 快速下降预示预后良好[28]。故 sTREM-1 可用于 脓毒症的诊断及判断预后,临床应用价值尚需进一步评价。 1.7.3 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suPAR):尿 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uPAR)是白细胞表面的一种 受体,目前认为其与多种免疫功能相关,包括免疫细胞黏附、 迁移、分化与增殖。炎症反应时 uPAR 从细胞表面裂解增加, 成为可溶形式,称之 suPAR。suPAR 高低与脓毒症严重程度 呈正相关,也是良好的预后判断标志物。在一项囊括 539 例 患者的前瞻性队列研究中,死亡组血清 suPAR 浓度明显高 于存活组,预测死亡的 AUC 为 0.79[29]。另一项针对非选择
· 538 ·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5 年 6 月第 27 卷第 6 期 Chin Crit Care Med,June 2015,Vol.27,No综述 ·
单亮 修建荣 李秀 山峰
尽管有强效广谱抗菌药物,以及血液净化、呼吸机支持、 膜肺氧合等多种器官功能支持手段的应用,但严重脓毒症 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病死率仍居高不下,已 成为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第一位致死原因[1]。全身炎 症反应综合征(SIRS)及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CARS)间 的免疫内稳态失衡是脓毒症及 MODS 的核心机制。防治的 策略应当是通过多水平阻断过度释放的炎性介质,抑制激 活的炎性细胞,尽可能恢复炎性介质与内源性抑制物的平 衡[2]。在 SIRS 概念提出之前,抗菌药物是治疗脓毒症的主 要手段,但抗感染治疗只能治疗感染,对已经启动的炎症反 应则束手无策。依据此理论,相当长时间内危重病学界对 各种抗炎因子的临床应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多数未获得 显著的临床效果,如重组人活化蛋白 C、Toll 样受体阻断剂 和人重组乳铁蛋白等[3]。脓毒症是由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 疫共同构成的复杂炎症反应,包括补体、凝血系统激活以及 血管内皮系统的参与,而且机体的免疫反应强弱还取决于年 龄、基础疾病、营养状态以及基因变异等,此外每位患者的致 病微生物亦有较大差别。因此仅针对某一炎症反应环节的 单一药物难以改善脓毒症预后。
复其水平逐渐下降。CRP 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度尚可(为 68%~92%),但特异度较低(为 40%~67%),不能区分感染 和非感染因素导致的炎症反应,限制了其临床诊断价值[6]。 1.2 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1β、 IL-6):TNF-α、IL-1β、IL-6 是损伤和感染时早期出现的 细胞因子,能刺激机体发热,激活内皮细胞、募集多形核白细 胞(PMN)等,既是复杂炎症反应的原因,也是炎症反应的结 果,但很难将某一特定因子对应某一临床状态[7]。脓毒症时 TNF-α、IL-1β、IL-6 均升高,创伤、手术、卒中和自身免疫 性疾病时亦增高,故均不能用于脓毒症的早期鉴别诊断[6]。 其他原因包括:有些因子半衰期极短,如 TNF-α 仅 17 min ; 某些因子血清峰值浓度出现极早,很难及时检测到,如暴露 脂多糖(LPS)后数分钟即有 TNF-α、IL-1β 的释放[8]。 1.3 高迁移率族蛋白 B1(HMGB1)和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 子(MIF):HMGB1 是一种核蛋白,由激活的单核细胞和坏 死组织释放,健康人体测不到[9]。HMGB1 为一种促炎因子, 炎症反应后 8~12 h 达到可检测水平,18~32 h 为平台期。 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清 HMGB1 水平升高,且与 器官衰竭程度相关。一项前瞻性研究表明,严重感染后 3 d HMGB1 水平超过 4 μg/L,则病死率增加 5.5 倍〔 95% 可信 区 间(95%CI)=1.3~23.6 〕[10]。MIF 在 健 康 人 循 环 中 低 水平存在(2~10 μg/L),在严重感染和脓毒性休克时升高, 高水平 MIF 可作为脓毒症不良预后的早期标志物[11]。因 HMGB1 和 MIF 均为延迟相反应蛋白,故不能用于早期诊断。 1.4 降钙素原(PCT):PCT 是目前常用的诊断脓毒症的生物 标志物[12-13]。PCT 是内分泌激素降钙素前体,生理情况下由 甲状腺 C 细胞分泌,血清浓度低(<0.1 μg/L)。感染时,几乎 所有组织包括肺、肝、肾、胰腺、脾、结肠等均可释放 PCT[14]。 作为全身炎症反应的一部分,PCT 对全身细菌感染反应有相 对较高的特异性,但局部感染、病毒感染和细胞内细菌感染 如肺炎支原体感染时升高幅度很小。革兰阴性(G-)杆菌菌 血症时 PCT 升高较革兰阳性(G+)菌菌血症更明显,且不受 甾类药物如布洛芬的影响[15]。1993 年 Assicot 等[16]首次提 出 PCT 可作为细菌感染标志物。2008 年,美国危重病医学 会 / 感染疾病协会正式提出将 PCT 作为鉴别细菌感染和其 他炎症反应状态的诊断标志物[17]。Meta 分析表明,PCT 截 断值为 1.1 μg/L(0.5~2.0 μg/L)时,鉴别脓毒症和非感染性 全身炎症反应的特异度为 81%(95%CI=67%~90%),明显 高于 CRP(67%,95%CI=56%~77%)[18]。晚近一项系统 综述揭示,PCT 早期识别脓毒症的敏感度为 77%(95%CI= 72%~81%),特异度为 79%(95%CI=74%~84%)[19]。PCT 对于皮肤软组织感染无诊断价值,但可用于住院糖尿病足患
性急诊内科患者的前瞻性研究显示,患者的基线 suPAR 水 平与疾病危重程度、30 d 和 90 d 病死率及住院时间明显相 关[30]。一项系统综述表明,在预测疾病预后方面 suPAR 优 于 CRP、PCT 及 sTREM-1[31]。但是,suPAR 用于脓毒症的 诊断价值有限,有学者报道其诊断的 AUC 仅为 0.62[31]。 1.8 髓质素原(proADM):proADM 是由 52 个氨基酸构成 的多肽,由肾上腺髓质合成、分泌。在应激状态下,髓质素 (ADM)分泌增加,发挥血管舒张及抗炎、抗微生物作用。脓 毒症时 ADM 基因表达及血清浓度增加,但其清除较快,测 定困难,因此多测定其前体 proADM。与 SIRS 时相比,脓毒 症时 proADM 升高明显。有学者观察了 340 例血液恶性肿 瘤发热患者的 PCT 和 proADM,结果均与血液培养阳性率相 关,其中 proADM 能更好地鉴别脓毒症和局部细菌感染[32]。 1.9 微小 RNA(miRNA):miRNA 是一类长约 21~23 个核 苷酸的单链小分子 RNA,属于非编码功能 RNA,可调节其他 基因表达,在机体生长发育、细胞增殖分化、凋亡、肿瘤发生 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其自身表达亦具有组织特异性[33]。近 年来研究显示,脓毒症时 miRNA 表达可增高也可下降,部 分呈高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作为早期脓毒症诊断的生物标志 物。研究发现,miR-15a、miR-16 可用于鉴别脓毒症和非感 染导致的 SIRS[34];可作为脓毒症的标志物还有 miR-223、 miR-499-5p、miR-122、miR-193b[35]。miR-146a 以单核细 胞内蛋白激酶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蛋白 6(TRAF-6)和 白细胞介素 -1 受体相关激酶 1(IRAK-1)为靶点,miR-146a 高表达可使以上两种激酶失活,当机体受到外界刺激时,炎 性因子的产生将受到明显抑制,从而削弱机体反应能力[36]。 最近研究表明,miR-146a 通过诱导小鼠肺部巨噬细胞表型 改变,对盐酸吸入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有肺保护 作用,但其可能恶化脓毒症所致 ARDS[37]。邓婕等[38]研究 发现,miR-122 诊断脓毒症的特异度高(95.7%),而敏感度 低(53.8%),提示其可能成为特异性的诊断标志物。 2 多种生物标志物的联合应用及脓毒症评分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