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地球内部结构概述及固体地球研究方法

合集下载

地球内部构造解析

地球内部构造解析

地球内部构造解析地球作为我们生存的家园,其内部的构造对于地球科学研究和人类活动具有重要影响。

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上发生的各种现象,如地震、火山喷发等。

本文将对地球内部的构造进行解析,以帮助读者对地球科学有更深入的认识。

一、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内部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

地壳位于地球表面之下,是最薄的一层,主要由岩石和土壤组成。

地壳的厚度约为5到70公里,不同地区的地壳厚度存在较大差异。

地壳下面是地幔,地幔是地球内部最大的一层,占据了地球半径的70%左右。

地幔主要由固态岩石组成,温度较高,呈现出半流动状态。

外核是地球内部的下一层,主要由液态金属铁组成。

外核的存在导致地球具有了磁场。

内核是地球内部的最内层,由固态金属铁和镍组成。

内核的温度较高,但由于巨大的压力,金属铁依然保持固态。

二、地球内部构造的成因地球内部构造的形成与地球的演化过程密切相关。

大约45亿年前,地球形成于太阳系的早期。

最初,地球是一个炽热的火球,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球逐渐冷却,形成了现在的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

地壳的形成是由岩浆的喷发和地壳板块的构造运动所致。

地幔和外核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地球内部的高温和压力所引起的物质状态变化。

内核的形成则是由于金属铁和镍的高密度以及高压条件下的固态保持。

三、地球内部的特征和现象地球内部的特征和现象反映了地球内部构造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地震是地球内部构造运动的结果,地震发生时,地球内部释放的能量使得地壳发生断裂和震动。

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岩浆活动的表现,当地幔岩浆上涌到地壳表面时,由于压力的释放,岩浆就会喷发出来,形成火山。

火山活动不仅构成了地球表面的地质景观,还释放出大量的热和气体。

地质构造运动包括构造抬升和构造沉降等,由于地壳板块的相对运动和岩石的变形,地质构造活动导致了地球表面的山脉、盆地等地貌地貌特征。

四、地球内部构造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球内部构造对人类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地球物理学地球内部的结构与运动

地球物理学地球内部的结构与运动

地球物理学地球内部的结构与运动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对于地球的内部结构和运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地球物理学通过观测、实验和理论研究等手段,揭示了地球内部的结构和运动规律。

本文将从地球内部的结构、地壳运动和地球内部的热力学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地球内部的结构地球内部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每一层都有不同的物质组成和性质。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一层,厚度在5-70公里之间。

地壳由地质岩石构成,分为岩石地壳和大洋地壳、大陆地壳两种类型。

地幔是地壳下面的一层,厚度约为2900公里,主要由固态的硅酸盐岩石组成。

地核是地球最内部的一层,分为外核和内核两部分。

外核由液态的铁和镍组成,内核由固态的铁和镍组成。

二、地壳运动地壳运动是地球内部结构和构造活动所引起的地壳形态和地表现象的变化。

地壳运动包括地震、地质构造运动和地表地貌变化等。

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一种形式,它对地壳的构造和地貌有着重要的影响。

地质构造运动主要包括板块运动和地壳抬升等现象,这些运动导致了地球表面的地质构造形成和改变。

地表地貌变化是地球长期以来地壳运动的结果,包括山脉、高原、盆地和河流等地貌特征的形成。

三、地球内部的热力学地球内部的热力学是指地球内部的热量分布和热传导等热力学过程。

地球的热力学过程主要包括热对流、热辐射和热传导等。

地球内部的热对流是地幔内部岩石物质通过热量的传递和循环引起的,它是地球内部热量分布不均匀的主要原因。

地球的热辐射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放射性衰变和地表的太阳辐射等。

地球内部的热传导是指地幔内部岩石物质的热量传递过程,它决定了地球内部的温度分布和物质运动方式。

综上所述,地球物理学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和运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对地球内部的结构和运动规律的研究,可以揭示地球的演化历史、地球动力学过程,对于地质灾害预测、资源勘探和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我们能够不断深入地球物理学的研究,为人类认识和保护地球作出更大的贡献。

地球内部探索地球内部结构和岩石组成

地球内部探索地球内部结构和岩石组成

地球内部探索地球内部结构和岩石组成地球内部是人类长期以来一直感兴趣的领域之一。

通过内部地球的探索,我们可以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岩石组成,进而深入研究地球的演化过程和地质活动。

本文将探讨地球内部的构造和岩石组成。

一、地球内部结构地球内部可以分为三个主要的层次: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态壳层,包括陆地壳和海洋壳。

地幔是地壳下面的厚度约2900公里的层状结构,主要由橄榄岩和辉石岩组成。

地核是地球的最内层,分为外核和内核。

外核是液态铁镍合金组成的层,内核则由固态铁镍合金组成。

二、地球内部岩石组成地球内部的岩石主要分为三类:火成岩、变质岩和沉积岩。

1. 火成岩火成岩是由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地壳表面冷却固化而形成的。

根据岩浆的不同成因、组成和结构,火成岩可以分为侵入岩和喷发岩两大类。

侵入岩是岩浆侵入地壳下部形成的,如花岗岩和辉长岩等。

喷发岩是岩浆从地壳表面喷发出来后冷却固化形成的,如玄武岩和安山岩等。

2. 变质岩变质岩是地壳下部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经历了结晶再结晶或化学变化形成的。

变质岩主要有片麻岩、云母片岩和石英岩等。

3. 沉积岩沉积岩是由于风、水、冰等外力作用下,将岩屑和有机物质沉积并经受压实而形成的。

沉积岩可以分为碎屑岩和化学沉积岩两大类。

碎屑岩由颗粒状岩屑组成,如砂岩和泥岩等。

化学沉积岩由水中溶解的物质沉积形成,如石盐和石灰岩等。

三、地球内部探索方法目前,人类主要通过地震学、地磁学和地热学等手段来探测地球内部的结构和成分。

1. 地震学地震学利用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特性,研究地球内部的结构和岩石组成。

地震波可以分为P波、S波和面波等不同类型,通过测量地震波传播速度和路径,科学家可以推断地球内部的不同物质介质和界面。

2. 地磁学地磁学是研究地球磁场的学科,地球的磁场主要由地核外液态铁镍合金流体运动所产生。

通过观测地磁场的强度和方向变化,可以推断地心物质的性质和运动状态,进而了解地球内部的结构。

初中地理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

初中地理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

初中地理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对我们认识地球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地球的内部结构的组成和特征、地壳的构造和板块运动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地球的内部结构的组成和特征地球的内部结构可以大致分为地核、地幔和地壳三个部分。

地核是地球的最内层,主要由铁和镍等金属元素构成,温度非常高。

地核又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是液态态的,内核则是固态的。

地核的高温和金属元素的存在是地球磁场产生的主要原因。

地幔位于地核和地壳之间,是地球最大的地层。

地幔主要由硅酸盐矿物组成,其温度和压力都相对较高。

地幔的高温和压力使得地幔物质以固态流动的方式存在,形成了大规模的圆状对流。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位于地幔之上。

地壳的组成较为复杂,大量的硅酸盐岩石构成了地壳的主体,同时也有其他岩石和矿物。

地壳分为陆壳和海壳两种,陆壳主要构成了陆地,而海壳则主要构成了海洋底部。

二、地壳的构造和板块运动地壳的构造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理解,即地质构造和地貌构造。

地质构造是指地壳中岩石的组合和分布,主要包括褶皱、断层和岩浆活动等。

地貌构造则是指地壳表面的形态和地貌特征,如山脉、高原、平原和河流等。

地球的地壳并不是整块固定不动的,而是由一些巨大的板块组成,这就是板块构造理论。

板块运动是指地球上地壳板块的相对运动,主要表现为板块的分离、靠近和相互碰撞等。

板块运动引起了地球上地震、火山和地形变化等各种现象。

三、了解地球内部结构的重要性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对我们深入认识地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十分重要。

通过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灾害的发生机制,为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地球的内部结构也对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此外,通过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我们还可以更好地理解地震、火山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原因和规律,有助于改善人类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

同时,对地壳和板块运动的深入研究,也为预测地震、火山喷发等灾害提供了基础。

地球科学:地球内部构造与地质过程

地球科学:地球内部构造与地质过程

地球科学:地球内部构造与地质过程地球是我们人类生存的家园,但是,地球的内部却是如何构造的?地球又经历了什么样的地质过程?这些问题在地球科学领域一直备受关注。

在本文中,我们将一起来了解地球内部构造和地质过程。

一、地球内部构造地球内部分为三层: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约厚5-70公里,主要由岩石构成。

地幔位于地壳下方,厚约2900公里,由复杂的硅酸盐矿物构成。

地核由外核和内核两部分组成,外核约厚2200公里,由液态铁和镍组成;内核位于外核内部,为固体,直径约为1220公里。

地壳分为两种类型:大洲岩石和海洋岩石。

大洲岩石主要由花岗岩构成,密度相对较小;海洋岩石主要由玄武岩构成,密度相对较大。

因此,大洲岩石和海洋岩石的特点不同,对地球的动力学过程也有不同的影响。

地幔是地球最厚的一层,由于地球内部温度高达数千度,因此地幔一直处于高温状态。

地幔的物质不停地上升、下降和流动,形成了地球的大尺度运动。

地球的板块运动是由于地幔的对流引起的,这也是地球上地震、火山和地质灾害等自然现象的原因。

地核则是地球内部最深的一层,主要由铁、镍等金属元素组成,是地球内部的能量产生和储存中心。

地核的高温和高密度是造成地球本身的引力和磁场的重要原因。

二、地球的地质过程地球经历了几十亿年的演化过程,地球内部的构造和外部自然环境不断发生改变和变化,这些是地球的地质过程。

地球的地质过程可以分为地幔对流、板块构造和地质灾害等几个方面。

1. 地幔对流:地球内部的高温和流体运动,导致地幔中的岩石物质上升、下降和流动,形成巨大的流体环流,促进了地球的换热和物质的循环。

2. 板块构造:地球的外部表面分为20多个大板块,这些板块随时在动,会产生地震、火山和山脉等自然现象。

板块运动是地球上发生地质灾害的重要原因,也造就了地球上的地貌和自然景观。

3. 地质灾害:地质灾害包括地震、火山、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

这些灾害的发生不仅给人类造成了物质损失,而且对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威胁。

2地球内部结构概述及固体地球研究方法

2地球内部结构概述及固体地球研究方法
(1)几个概念
相容元素(compatible element)--易被结晶 相收容的元素,包括部分过渡元素(Sc、Cr、Ni、 Co)和部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Sr、Rb、K对部分矿 物相容)。
不相容元素(incompatible element)--不易 被结晶相收容的元素。包括:
不相容元素
弱不相容元素 Zr、V、Ti、Hf、HREE 强不相容元素 Rb、Ba、K、Th、La、Ce、Nb、Ta
岩石圈类型地壳岩石组成岩石圈地幔岩石组成主要特点代表地区克拉通型岩石圈类型地壳岩石组成岩石圈地幔岩石组成主要特点代表地区克拉通型ttp岩套为主强亏损方辉橄榄岩为主主体于强亏损方辉橄榄岩为主主体于17亿年前形成塔里木扬子中朝等地台造山带型花岗质花岗闪长质岩石方辉橄榄岩二长橄榄岩或二辉橄榄亿年前形成塔里木扬子中朝等地台造山带型花岗质花岗闪长质岩石方辉橄榄岩二长橄榄岩或二辉橄榄方岩方辉橄榄岩分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分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33个时代走廊北山燕山太行山喜马个时代走廊北山燕山太行山喜马山拉雅山山等天山等岩以英ttg岩套以奥长花岗岩英云闪长岩组合为特征经历麻粒岩相变质岩方辉橄榄岩拉雅天等裂谷型花岗质岩石二辉橄榄岩陆壳成分各盆地有差异华北裂谷型花岗质岩石二辉橄榄岩陆壳成分各盆地有差异北华北sio22为为67
按岩石圈结构特点,将中国岩石圈分为5种类型:
岩石圈类型 地壳岩石组成
岩石圈地幔 岩石组成
主要特点
代表地区
克拉通型
TTP岩套为主
强亏损方辉橄榄岩 为主
主体于17亿年前形成
塔里木、扬子、 中朝等地台
造山带型 裂谷型 岛弧型
花岗质-花岗 闪长质岩石
方辉橄榄岩-二长 橄榄岩或二辉橄榄 岩-方辉橄榄岩
分古生代、中生代、新 生代3个时代

地球内部结构和成分的研究

地球内部结构和成分的研究

地球内部结构和成分的研究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而地球内部的结构和成分对于我们了解地球的演化和地球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地球内部的结构和成分的研究,以及这些研究对于地质学、地震学和探矿勘探等领域的应用。

1. 地球内部结构地球的内部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是最外层的固体岩石壳层,地壳的厚度约为5到70公里,其中包括陆地地壳和海洋地壳。

地幔位于地壳之下,是一层厚达2,900公里的岩石部分。

地幔的上部为软黏性的“斜边流”区域,下部为固体。

地核是最内部的部分,由外核和内核组成,外核主要由液态铁和镍组成,内核则是固态的。

2. 地球内部成分根据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可以将其分为几个部分。

地壳主要由氧、硅、铝等元素组成,除此之外,还含有小量的钠、钾、钙等元素。

地幔则富含硅、镁、铁等元素。

地核则主要由铁和镍组成,同时还含有小量的硫、氧等元素。

3. 地球内部的研究方法研究地球内部的结构和成分需要借助于多种方法。

地震学是其中最主要的方法之一,通过记录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路径和速度,可以推断出地球内部的岩石特性和结构。

地球物理学和地质学也是重要的研究手段,通过勘探和分析地球表面和地下的物理场信息,可以间接了解地球内部的结构和成分。

4. 地球内部研究的应用对地球内部结构和成分的研究对于地质学、地震学和探矿勘探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了解地球内部的结构,可以推断地球的形成演化过程,进而深入研究地球的动力学和地质活动。

地震学研究地球内部的物质特性和结构,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地震活动和减轻地震灾害。

地球内部的成分研究对于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利用也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地质勘探和资源开发提供重要依据。

总结:地球内部结构和成分的研究对于我们了解地球演化过程和地球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和成分的方法有地震学、地球物理学和地质学等。

这些研究不仅对地质学、地震学和探矿勘探等领域有应用,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和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探索地球的内部结构

探索地球的内部结构

探索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是我们人类生存的家园,我们对地球的了解主要集中在表面和大气层,并对地下很少知之甚详。

然而,通过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有机会深入探索地球的内部结构。

本文将介绍地球的内部结构和相关的研究方法。

一、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可以分为三层: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是最外层,包裹着整个地球,它主要由固态岩石构成。

地壳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前者厚度通常为30-70千米,后者则较薄,约为5-10千米。

地幔位于地壳之下,是地球的中间层,主要由硅酸盐矿物和铁镁矿物组成。

地幔由上到下厚度逐渐增加,大约为2900千米。

地幔底部与地核之间有一界面,称为地幔-地核边界。

地核是地球的最内层,分为外核和内核。

外核主要由液态铁和镍组成,内核则为固态物质。

二、地球内部结构的研究方法1. 地质勘探:地质勘探是指利用各种方法来探测地球内部结构和矿产资源的分布。

地震勘探是地质勘探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地震波在地下传播时会受到不同介质的影响而发生折射、反射和散射,通过观测地震波的传播情况,可以了解地下不同层次的结构和性质。

2. 钻探与取样:钻探是一种直接观测地下结构的方法。

通过钻探孔洞,可以获取地下不同层次的岩石和土壤样本,进一步研究它们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例如,科学家们通过深海钻探,获得了从海洋地壳到地幔的样本,为地球内部结构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

3. 地球物理测量:地球物理学家利用地球物理学方法来研究地球内部结构。

地震学是其中的重要分支,通过检测和分析地震波传播的速度和方向,可以推断不同层次的边界和物质的性质。

地磁学也可用于研究地球内部,通过观测地球磁场的变化,揭示地球内部的动态过程。

三、地球内部结构的意义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对了解地球的演化和地质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揭示地下岩石的组成和性质,可以推断地球的形成及其变化过程。

对地下岩石和矿产资源的研究,有助于找到贵重矿产的分布,为资源勘探和开发提供依据。

此外,了解地球内部结构还有助于预测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为灾害应对和人类安全提供保障。

地球内部的结构研究

地球内部的结构研究

地球内部的结构研究地球是我们所在的家园,人类对它的认知与探索从未停止。

在地球科学领域中,对地球内部的结构研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

地球内部的结构研究不仅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地球,还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地震、地质活动等自然灾害,进而保护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本文将从地球内部的结构、探测方法以及地震与地球内部结构的关系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1. 地球内部的结构地球内部的结构非常复杂,通常被分为地核、外核、地幔和地壳四层。

第一层是地核,它位于地球内部的最中心,占地球半径的三分之一。

同时地核又分成内核和外核两部分,内核是固态的,而外核则是非常热且流动的熔岩状态,这一层负责产生地磁场及维持地球的活力。

第二层是地幔,地幔是地球最厚的一层,占地球体积的84%,这一层的厚度大约有2800公里,主要由硅酸盐矿物质组成,同时地幔温度也非常高,这一层在地球演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负责向地震产生的波传播。

第三层是地壳,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就是著名的莫霍面,地壳是与我们紧密相关的地球层,被我们感知到的大部分地形和地物都是由地壳构成。

地壳最厚约有70公里,但是在海洋下面最薄只有几公里。

地壳主要由硅酸盐岩石构成,少数地区硅质岩石也很普遍,印度洋、大西洋沿海等都存在亚洲平板、南美平板的地壳超厚。

第四层是地球表面,这一层比较容易被人们理解,它是我们生存的环境,同时也是人与其他物种生活的自然环境。

2. 探测方法由于地球内部的结构不能直接观测,科学家需要借助各种测量方法来了解它。

地震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探测方法。

由于地震波在穿过不同材料时会发生折射、反弹、衍射等现象,每种现象都会使地震波的传播路线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地震波的速度和方向。

通过这些变化,科学家就能推断地球内部的结构。

电磁探测技术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其原理是通过变化产生电磁场的电流效应,测量地下不同地质结构的情况。

卫星探测技术也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

其中最为常见的是测量重力场,不同的物质对重力场有不同的影响,这种方法能够帮助研究者更加精准的解析地球内部的结构。

地质学中的地球内部结构研究

地质学中的地球内部结构研究

地质学中的地球内部结构研究地球是我们所居住的星球,也是我们人类最熟悉的物体之一,但地球表面上的景象仅仅只是它所呈现给我们的一面。

地球内部的结构是地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它能让我们了解更多地球内部的特征,如地震、火山喷发、岩石的形成与演化等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一下地球内部的结构以及科学家们是如何研究它的。

地球内部的结构地球的内部结构大致分为三层:外核、内核和地幔。

地球表面的外壳是很薄的一层,只有大约40公里(25英里)的厚度,而地幔下面就是地球内的外核和内核了。

外核外核位于地球的深处,距离地表约2890公里(1800英里),它的厚度大约为2200公里(1400英里),由液态铁和镁组成,温度超过3000°C(5430°F)。

外核是由于地球的旋转而形成的,并达到了现在的状态。

它是地球的唯一液态区域,这是因为在这个温度下,铁和镁的结合点很低,所以它们能够以液态存在。

内核内核是由固态铁和镍组成的,它距离地表大约5150公里(3200英里)处。

内核温度超过5000°C(9030°F),因此它的压力非常巨大,大约是地球表面压力的300倍。

这使得铁熔点以上的部分被压缩成固体。

内核的存在与地球自转有关,因为它产生了地球的磁场,这使地球成为了一个巨大的磁铁,保护我们不受太阳的带电粒子影响。

地幔地幔是地球内部的最大层,它长达2900公里(1800英里),大部分由硅和镁组成,也包含铁、镍、铝、钙、钠和钾等元素。

地幔的温度接近4000°C(7230°F),虽然它比外核和内核更凉,但对于我们而言仍是不可容忍的高温。

在地幔中,有一些极少见的矿物质,例如橄榄石和放射性钇。

地质学家如何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质学家们使用多种手段来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其中包括:地震波的传播地震波是由地球内部的地震事件产生的波动,这些波在地球内部传播,而这些波的传播路径、传播速度以及波的振幅可以揭示出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球的构造揭秘

地球的构造揭秘

地球的构造揭秘地球,作为我们居住的家园,一直以来都是人类探索和研究的对象之一。

在过去几个世纪里,科学家们通过各种观测和实验,逐渐揭开了地球的构造之谜。

本文将会介绍地球的构造和形成过程,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个蓝色星球。

一、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内部可以分为三层:地核、地幔和地壳。

1. 地核地核是地球的最内层,由铁和镍等重金属组成。

地核温度极高,能够达到数千摄氏度。

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两部分,外核是液体态,而内核则是固体态。

地核的高温和重金属元素产生了磁场,这就是地球磁场的来源。

2. 地幔地幔是地核和地壳之间的中间层,占据了地球体积的大部分。

地幔由岩浆、矿物质和岩石组成,温度和压力都非常高。

地幔发出的热量和能量是地壳上火山喷发和地震活动的主要源头。

3. 地壳地壳是地球表面的最外层,也是我们生活的地方。

地壳由岩石、土壤和水组成,分为陆壳和海壳两部分。

大陆地壳相对较厚,而海洋地壳较薄。

地壳不仅形成了地球上的各种地形,还包含了宝贵的矿产资源和丰富的生态系统。

二、地球的形成过程科学家们普遍认为,地球的形成始于约46亿年前的宇宙大爆炸,经过了漫长的演化过程。

1. 原始星云假说原始星云假说是目前广泛接受的关于地球形成的理论之一。

该假说认为,在宇宙的某个角落,一个巨大的气体云团开始发生坍缩,形成了太阳。

而围绕太阳的剩余气体云团则逐渐形成了行星系统,其中包括我们熟悉的地球。

2. 行星凝聚和巨石撞击随着原始星云的坍缩,地球和其他行星开始凝聚形成。

在这个过程中,大量的小行星和陨石撞击了地球。

这些撞击事件不仅改变了地球的表面形态,还为地球带来了水和其他重要的化学元素。

3. 地壳的形成地球的表面开始冷却,并形成了第一个固体外壳。

随着时间的推移,地壳逐渐增厚,并形成了大陆板块和海洋板块。

板块运动和海洋地壳的形成是地球表面地质活动的主要驱动力。

4. 地球的大气层地球的大气层在地球形成的早期就开始逐渐形成,原始地气主要由水蒸气和其他气体组成。

探索地球的结构学习地球的内部构造与板块运动

探索地球的结构学习地球的内部构造与板块运动

探索地球的结构学习地球的内部构造与板块运动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而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和板块运动对于理解地球的演化过程、自然灾害的发生以及资源分布等方面都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索地球的结构,学习地球的内部构造与板块运动,并通过科学实验证实这些理论。

一、地球的内部构造地球内部由核心、地幔和地壳三个部分组成。

核心位于地球的中心,直径约为3470千米,分为外核和内核。

外核主要由液态铁和镍组成,而内核则有固态的铁和镍。

地幔位于核心和地壳之间,占据地球半径的大部分,主要由固态的岩石构成。

而地壳则是地球表面的一层薄薄的壳,由岩石和土壤组成,具有较低的密度和硬度。

二、地球的板块运动地球的地壳并不是整块的,而是由众多大大小小的板块组成。

这些板块在地球的上部地幔中漂浮,并以极慢的速度进行着移动。

这种地壳板块运动被称为板块构造理论,是地球科学领域的重要成果之一。

1. 板块的分类按照地壳板块的运动特征,可以将板块分为三类:构造边界板块、造山带板块和地壳大陆板块。

构造边界板块位于板块边界交汇处,包括了地球上绝大部分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活动;造山带板块是两个板块之间发生碰撞造成的;地壳大陆板块则是指位于大陆地区的板块。

2. 板块运动的驱动力板块运动的主要驱动力有三个:推动力、拉动力和滑动力。

推动力是指岩浆从地球内部向上运动推动板块移动;拉动力是指两个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产生的张力将板块拉向运动方向;滑动力是指板块上的岩石经受地球自转带来的离心力作用而向外移动。

三、证据与实验证实对于地球内部构造与板块运动的学习,有许多科学实验证实了这些理论。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实验和观测方法:1. 地震波观测地震波是地壳板块运动的重要表现。

通过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路径和速度,我们可以推断出地球的内部结构。

例如,地震波在穿过地球内核和外核的边界时会发生折射和反射,从而得出了地核是液态的结论。

2. 岩石和矿物的实验研究岩石和矿物中的成分组成和变化可以提供关于地球内部构造的信息。

地质学与地球内部结构研究认识地球内部的构造与成分

地质学与地球内部结构研究认识地球内部的构造与成分

地质学与地球内部结构研究认识地球内部的构造与成分地球是我们所生活的家园,对于地球的内部结构和成分的认识,一直以来都是地质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通过对地球内部的探测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的演化过程、地震活动、岩石的形成和矿产资源的分布等重要问题。

本文将详细介绍地质学与地球内部结构研究中的关键内容,以便更好地认识地球内部的构造与成分。

一、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地球的内部结构通常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主要部分。

地壳位于地球表面,是地球最薄的一层,包括陆地地壳和海洋地壳。

地壳下方是地幔,地幔是地球内部尤为重要的一层,包括上地幔和下地幔。

在地幔之下是地核,地核又可以分为外核和内核。

外核是液态的,而内核则是固态的。

二、地球内部的成分通过对地球内部岩石的研究,科学家发现地球内部主要由氧、硅、铝、铁、钙、钠和镁等元素组成。

其中,氧和硅的含量相对较高,分别构成了地球内部岩石中的主要成分——硅酸盐矿物。

铁和镁则是地幔和地核中的主要元素,而铝、钙和钠等元素在地壳中相对较丰富。

三、地质学研究技术与方法地质学研究地球内部的结构和成分,需要借助一系列科学技术和研究方法。

地震波勘探是其中一种重要的探测手段,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差异可以揭示地球内部的结构。

通过地震台网观测和地震波形分析,可以推断出地球的分层结构和地震发生的地点。

此外,人工地震和地球物理勘探等技术也对地质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四、地球内部的热力学过程地球内部的热力学过程是地球内部结构发育演化的重要驱动力。

地球核心的高温和地下深处的高压造成了巨大的物理化学变化,导致了地球内部岩石的熔融和流动。

通过研究地球热流和地球磁场等现象,可以对地球内部的物理化学过程进行深入探索。

五、地球内部结构的地质学意义地球内部的结构和成分对地质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地球内部的构造和成分分布直接影响到地震的发生和分布,对于地震灾害的预测和防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次,地球内部的结构和成分对岩石的形成和演化过程起着决定性作用,对于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地球内部的结构与地质过程

地球内部的结构与地质过程

地球内部的结构与地质过程地球是我们居住的家园,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球内部的结构和地质过程对于我们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自然灾害的发生以及资源勘探等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内部结构和地质过程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地球内部的结构1. 地壳地壳是地球外层的固态岩石“壳”,位于地球表面下约5-70公里的深度。

地壳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两种类型。

大陆地壳主要由花岗岩和片麻岩等岩石组成,厚度约30-70公里;而海洋地壳主要由玄武岩组成,厚度约5-7公里。

2. 地幔地幔是地壳之下约2,890公里至6,370公里的岩石层,占地球体积的约84%。

地幔由具有特定矿物组合的固态岩石构成,主要是橄榄石和辉石。

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其物理和化学性质有所不同。

地幔对地球的热力学演化和地质过程起着重要作用。

3. 地核地核是位于地球内部最深处的区域,直径约为3,480公里,由铁和镍主要组成。

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两部分。

外核主要是液态铁合金,内核则是固态铁合金。

地核的高温高压环境和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磁场与地球磁性有密切关联。

二、地质过程1. 岩石循环岩石循环是地壳和地幔之间物质的相互交换和循环过程。

它包括岩浆上升、岩石风化、沉积作用、变质作用和岩浆深部循环等。

岩石循环不仅是地球表面地质过程的基础,也是地球演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构造运动构造运动是地壳板块之间相互运动的结果,包括地壳的隆起和沉降、地震和火山活动等。

地球上的板块构造理论指出,地壳被分为数十个大板块和一些小板块,这些板块在地球主要构造边界上相互碰撞、推动或远离,形成了地球表面的构造。

3. 地震和火山活动地球内部的构造运动会引起地震和火山活动。

地震是由地壳中岩石断裂造成的,能够释放大量的能量,并引发地球表面的震动。

火山则是地幔中岩浆通过裂隙或火山口喷发到地表的过程。

地震和火山活动对于地壳变形、山脉的形成以及岩石的生成具有重要作用。

4. 地质资源形成地球内部结构和地质过程还与地质资源的形成密切相关。

探索地球内部初中地理中的地球结构

探索地球内部初中地理中的地球结构

探索地球内部初中地理中的地球结构地球结构的探索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了解地球的结构对于认识地球的演变、地震活动、地球资源以及生物环境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地球内部的构成、地球的层次、研究方法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探索地球内部结构的奥秘。

一、地球内部的构成地球内部可分为岩石圈、地幔和地核三个部分。

岩石圈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壳层,主要由地壳和上部地幔组成,是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地壳。

地幔位于岩石圈下面,主要由矿物质组成,占据地球体积的大部分。

地核位于地幔之下,主要由铁和镍等金属元素组成,是地球内部最深处的部分。

二、地球的层次结构1. 地壳地壳是固态、可互相接触的地层,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大陆地壳厚15-70千米,主要由硅酸盐类岩石构成;海洋地壳厚5-10千米,主要由玄武岩构成。

2. 地幔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两部分。

上地幔主要由橄榄石和辉石等矿物质组成,下地幔的主要成分是较高含铁的橄榄石和辉石。

3. 地核地核由外核和内核组成。

外核主要由液态铁合金组成,内核则为固态铁合金。

地核的边界称为"几乎杂乱转动"模式边界,这是因为地核的外层部分呈现非常复杂的流动形态。

三、地球结构的研究方法地球结构的研究主要依靠地震波传播理论和地震仪器的观测。

地震波是地震发生时在地球内部传播的震动波动,地震波可分为体波和面波两种。

体波包括纵波和横波,它们能够穿过地球内部,对确定地球结构有重要意义。

面波是地震波中速度最慢、传播距离较近的波动,它们在地球表面产生较大的摇摆,被广泛用于地震预测。

根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和传播路径,科学家通过观测得到了地球内部的有关信息,如地震波的传播时间、传播路径和传播速度等。

根据这些信息,可以了解到地球内部的地壳、地幔和地核的分布和性质。

四、地球结构对人类的影响地球结构的研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存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地震和火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机制,预防和减轻其带来的危害。

探索高中地理地球内部结构与地质过程

探索高中地理地球内部结构与地质过程

探索高中地理地球内部结构与地质过程高中地理地球内部结构与地质过程地球是我们身处其中的行星,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地质过程对于我们深入了解自然界的演化和地理现象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索高中地理学科中关于地球内部结构和地质过程的知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领域的内容。

一、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内部结构可分为地核、地幔和地壳三个层次。

地核是地球内部最深处的区域,主要由铁和镍组成,温度高达5700摄氏度。

地壳是地球表面的最外层,由岩石和土壤构成。

地壳分为大洲地壳和海洋地壳,其中大洲地壳相对较厚,海洋地壳较薄。

地壳下面是地幔,地幔的温度较高,由固态岩石和半固态岩石构成。

二、地球内部的地质过程地球内部的地质过程主要包括地质循环、构造变动和物质循环。

地质循环是指地球内外各层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过程。

构造变动是指地球的各种地质变化,包括地震、火山喷发和地壳运动等。

物质循环是指地球内外各层之间物质的输送和转化过程,如物质的熔融和固态化。

三、地球内部结构与地理现象的关系地球的内部结构对地理现象产生着重要影响。

首先,地球内部的热力作用导致地壳的运动和变形,形成了山脉、河流和海洋等地貌特征。

其次,地球内部的物质循环使得地球表面的土壤富含养分,为植物生长提供了条件。

此外,地球内部的构造变动也会引起地震和火山活动,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产生广泛影响。

四、地球内部结构与资源分布的关系地球内部结构对矿产资源的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地球内部的热力和物质循环使得矿物质在地壳中形成和聚集,从而形成了各种矿产资源。

例如,金属矿产主要分布在地壳较深的地方,而煤炭等矿产主要分布在地壳较浅的地方。

五、地球内部结构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了解地球内部结构和地质过程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地质过程中的构造变动和地震活动可能会导致环境破坏和人员伤亡,因此需要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和建设安全的人类居住环境。

同时,对地球内部资源的开采和利用也需要考虑环境保护的因素,避免对自然环境造成不可逆的破坏。

深入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高中地理必学的地质学知识

深入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高中地理必学的地质学知识

深入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高中地理必学的地质学知识深入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是人类生活的家园,但我们对它的了解大多停留在地表。

然而,地球的内部结构却是我们理解地球演化和自然灾害等重大问题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高中地理必学的地质学知识,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

1. 地球的构造层次地球的内部结构可以分为大气层、地壳、地幔和地核四个主要构造层次。

大气层是地球的外部层,包含了不同气体的大气环境。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壳层,是我们生活的地方。

地壳下面是地幔,占据了地球体积的绝大部分。

最内层是地核,是由铁和镍构成的,因为高压和高温而呈液态状态。

2. 地壳的特点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壳层,分为陆壳和海壳两部分。

陆壳主要由硅酸盐矿物构成,密度较大;海壳则主要由镁铁质矿物构成,密度较小。

全球地壳分布不均匀,陆壳主要分布在大陆上,而海壳主要分布在海洋底部。

地壳的厚度相对较薄,平均约为30-40千米。

3. 地幔的特点地幔是地球内部最大的构造层,包括上地幔和下地幔。

地幔由固态岩石组成,主要由硅酸盐矿物构成。

地幔温度较高,所以岩石处于塑性状态,类似于糖浆。

地幔密度比地壳大,约为3.3-5.7 g/cm³。

由于地幔物质的流动,造成了地壳板块的运动和地震等地质现象。

4. 地核的特点地核是地球的最内层,由外核和内核组成。

外核厚约2300千米,内核厚约1221千米。

外核是液态的,由铁和镍构成;内核则是固态的,主要由铁和少量的镍、硫和氧构成。

地核的温度极高,内核温度达到5000摄氏度以上。

地核的磁场产生了地球磁场,保护了地球表面的生物免受宇宙射线的伤害。

5. 地球内部的热对流地球内部的热对流是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方式。

由于地幔高温,物质受热会上升,而冷却的物质会下沉,形成了对流运动。

这种对流运动驱动了地壳板块的运动、造山带的形成以及火山爆发和地震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6. 地球内部的地质灾害地球内部的结构和运动直接影响了地质灾害的发生。

探索地球的内部结构与板块构造

探索地球的内部结构与板块构造

探索地球的内部结构与板块构造地球作为我们生活的星球,其内部结构和板块构造一直以来都是科学家们关注和探索的领域。

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和板块构造对我们认识地球、预测自然灾害、研究资源分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地球内部结构与组成、板块理论及其证据以及影响板块运动的因素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地球内部结构与组成1.1 地壳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岩石壳,包括大陆壳和海洋壳两种类型。

大陆壳厚度约为30-70公里,主要由花岗岩和安山岩等酸性岩石组成;而海洋壳则相对薄,厚度约为5-10公里,主要由玄武岩等基性或中性岩石组成。

1.2 地幔位于地壳下方的是地幔,是一个厚达2900公里左右的固体层。

根据物理特性可分为上地幔(660公里至2900公里)和下地幔(2900-5150公里)。

在这个范围内存在着不同形态的流体岩浆,对地球板块的运动起着重要作用。

1.3 外核和内核地幔下方是外核和内核。

外核位于地幔与内核之间,由液态铁合金组成;而内核则为固体结构,主要由铁、镍等重金属元素组成。

这两个部分的存在和特性对于理解地球磁场以及产生地震活动都有极其关键的意义。

二、板块理论及其证据2.1 板块概念现代地质学认为,地壳不是连续一片的,而是由众多相对独立且在表面运动的板块组成。

根据构造特征可以将这些板块划分为大陆板块和海洋板块,并且它们之间发生各种类型的边界运动。

2.2 证据支持研究者通过多种科学手段来支持板块运动和构造理论。

首先是海底扩张现象:通过探测船上追踪磁异常以及勘探深海岩芯样品等方法,发现了古老海底磁条带,并确认了在洋中脊处新洋壳不断增长。

此外,在各大陆板块之间也存在着不断形成和消亡的造山带,例如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等地。

这些构造现象都为板块构造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三、影响板块运动的因素3.1 热对流地球内部热量分布不均,从而产生了热对流。

上地幔热柱是一种常见现象,它会使得岩浆向上升起并引发火山活动。

这些火山活动不仅能够形成新的岛屿或大陆,还会改变板块运动方向和速度。

地球内部结构与成分研究进展

地球内部结构与成分研究进展

地球内部结构与成分研究进展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而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与成分对于科学研究和资源开发都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地球内部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本文将介绍地球内部结构与成分的研究进展,并探讨其对我们日常生活和未来发展的影响。

一、地球内部结构地球内部结构主要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部分。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一层,厚度较薄,主要由岩石组成。

地幔位于地壳之下,厚度约为2900公里,是地球内部最大的一层。

地幔的物质主要是硅酸盐矿物,并且温度和压力都非常高。

地核位于地幔之下,由外核和内核组成。

外核主要由液态铁和镍组成,内核则是由固态铁和镍组成,温度和压力都非常高。

地球内部结构的研究对于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地震活动以及资源勘探都有重要意义。

通过测量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速度和路径,科学家们可以了解到地球内部的密度分布、物质组成以及地震波传播的路径等信息。

这些研究结果为我们深入了解地球的物质构成和内部运动提供了重要线索。

二、地球内部成分地球内部的成分主要包括固态物质和流体物质两部分。

固态物质主要是由岩石、矿物和金属等组成。

岩石主要包括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等,矿物则是构成岩石的基本元素。

金属主要是指存在于地壳和地核中的铁、镍等元素。

流体物质主要是指存在于地幔和地核中的岩浆和金属的液态物质。

地球内部成分的研究对于资源勘探和能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地球内部的矿物分布和矿床形成原因,科学家们可以找到更有效的资源开发方法。

此外,对地球内部流体物质的研究还可以为火山喷发、地震活动等自然灾害的预测和防范提供重要依据。

三、地球内部研究的关键技术地球内部结构和成分的研究离不开一系列关键技术的支持。

地震学是研究地球内部的重要手段之一。

地震学家利用地震波的传播特性来推测地球内部结构和成分。

另外,地热学和地球物理学也是地球内部研究的重要技术。

地热学家利用地球内部的热传导特性来判断地幔和地核的温度分布,地球物理学家则通过地球磁场和重力场的测量来研究地球内部的物质构成。

地球物理与地球内部结构的研究

地球物理与地球内部结构的研究

地球物理与地球内部结构的研究地球物理学是通过研究地球内部的物理现象与运动来揭示地球内部结构的一门学科。

通过准确的测量和分析,地球物理学家们逐渐深入了解了地球的构造和演化过程。

本文将从地球物理学的角度探讨地球内部结构的研究以及相关的技术方法。

一、地球内部结构的层次划分地球内部结构可以简单地分为三个层次: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态岩石层,厚度一般不超过60公里。

地壳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它们的组成和构造有一定的差异。

地幔位于地壳下方,是地球体积最大的一层,厚度约为2900公里。

地幔主要由具有高密度的岩石和硅铁矿组成。

地核是位于地幔下方,直径约为3486公里的部分,由外核和内核两部分组成。

外核是铁、镍等金属元素主要构成的液态层,内核则是固态的金属铁组成。

二、地球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地球物理学家通过多种技术手段来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其中包括地震波测量、地磁场测量和重力测量等。

1. 地震波测量地震波是由地壳运动和地震活动所产生的波动。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所穿过的物质性质有关,因此通过测量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和路径,可以得知地球内部的构造特征。

地震波的主要类型有纵波和横波,纵波是沿着波的传播方向振动的,而横波则是垂直于传播方向振动的。

地震波在穿过不同介质时会发生折射、反射和衍射等现象,地球物理学家借助这些现象对地球内部结构进行解析。

2. 地磁场测量地球具有一个自身的磁场,这个磁场可以被用来研究地球内部结构。

地磁场的强度和方向在不同地点上都有所变化,通过测量地磁场的这些变化,可以推断出地球内部物质的性质和运动状态。

地磁测量常用的方法包括磁力计测量、磁力仪测量和地磁探测器测量等。

3. 重力测量地球上的物体由于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而产生重力。

通过测量不同地点上的重力加速度,可以推断地下物质密度的分布情况。

地球上不同地区的重力加速度存在微小的差异,这些差异可以用来揭示地球内部的构造与性质。

重力测量采用的仪器有重力仪和加速度计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廊北山、燕山 -太行山、喜马 拉雅山、天山等
花岗质岩石
二辉橄榄岩
亏损程度较高,以 二辉橄榄岩为主, 少量二辉橄榄岩
陆华辽沿海壳北SiOS成Sii2OO分为22为各6为36盆6.857%地..63%有%,,差, 闽异粤松,华 盆 闽地 粤北、 沿盆海地 、松 辽
深 源 俘 虏 体 87Sr/86Sr 较 高
大陆裂谷(如 东非红海等)
Ⅰ、地壳(岩石圈) 大洋裂谷(如 大西洋脊等)
分离带
边缘海或小洋盆(如 南海、亚丁湾等)
大洋盆地(如 太平洋等)
Ⅱ、岩石圈板块滑
动区(坚稳带)
大陆被动边缘(如 大西洋沿岸等) 地台或结晶地盾(如 华北、北美、南非等) 转换断层(包括裂谷-裂谷型、裂谷-俯冲带
型、俯冲-俯冲带型转换断层)
地台-地壳上的相对稳定区
德国学者 Stille 对槽-台学的发展做出很大贡献,他的划分:
地壳
克拉通(Craton)-稳定区 正地槽(Orthogeosyncline)-活动区
高克拉通(High Craton)-大陆稳定区 克拉通
低克拉通(Oceanic Craton )-大洋稳定区
优地槽(Eugeosyncline)-远离稳定区,活动性强,蛇
亏损地幔--指大离子亲石元素(K、Rb、U、Th) 亏损的地幔;
(2)不同构造环境玄武质岩石元素组成特征
岛弧环境玄武质岩石:富集LiL(大离子亲石元素, 即K、Rb、Cs、Sr、Ba、Th 等);
大陆内部玄武质岩石:同时富集LREE、LiL和HFS
大陆各种环境(包括克拉通与岛弧)的钙碱性玄武 岩:只富集LREE、LiL;
大洋拉斑玄武岩稀土配分模型分为:亏损型 (NMORB),指LREE强烈亏损;过渡型(T-MORB),具平坦 或轻稀土富集;富集型(E-MORB),轻稀土不同程度明 显富集;
一般认为:N-MORB形成于强亏损地幔源区的高度部 分熔融(>15%);E-MORB源于较深的富集地幔源区;
(3)岩石微量元素构造环境判别图解
Ⅲ、岩石圈板块
汇聚-碰撞带
(造山带)
岛弧 安第斯型大陆边缘 深海沟 科迪勒拉型大陆边缘 俯冲带(包括 洋壳-岛弧型和岛弧-大陆型俯冲带) 板块碰撞带
地壳-上地幔或岩石圈构造单元划分方案 很多,应注意不同学术观点的划分和要点。但 基本类型(活动型和稳定型构造单元)及其特 点要掌握
五、李廷栋等的分类(2006)
形成了不同的大地构造学说。 • 槽台说;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说;板块构
造说;国内:地质力学;多旋回说;断块说; 地洼说;波浪镶嵌说等。
地壳-上地幔构造类型的划分方案很多,与学 术观点有关
一、槽-台学说的方案
主要根据大陆地质资料的分析对比,把地壳构造 类型分为两种基本单元:
地槽-地壳上的强烈活动带 地壳
按岩石圈结构特点,将中国岩石圈分为5种类型:
岩石圈类型 地壳岩石组成
岩石圈地幔 岩石组成
主要特点
代表地区
克拉通型
TTP岩套为主
强亏损方辉橄榄岩 为主
主体于17亿年前形成
塔里木、扬子、 中朝等地台
造山带型 裂谷型 岛弧型
花岗质-花岗 闪长质岩石
方辉橄榄岩-二长 橄榄岩或二辉橄榄 岩-方辉橄榄岩
分古生代、中生代、新 生代3个时代
大洋稳定区-具大洋型地壳的地台。是地史构造单 元(如西太平洋洋盆是中生代发展形成的)
活动带
大陆活动带-包括大陆裂谷活动带(东非裂谷) 和大陆边缘活动带(中国东部)
大洋活动带-即地槽活动带,包括大洋裂谷活动带 (洋脊)和大洋边缘活动带(安第斯)
四、板块构造观点的分类
按板块运动的基本形式(分离、相对滑动、汇 聚),将地壳构造类型分为3类13种主要类型:

绿岩和火山岩为主的地槽

冒地槽(Miogeosyncline)-靠近稳定区,蛇绿岩和火山
岩不发育,以巨厚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为主的地槽
二、布鲁内(Brune,J.N,1969)的分类
是一种即考虑地壳又考虑地幔的分类,共分出四 种地壳-上地幔构造类型: 1、稳定地幔的大陆地壳
包括地盾、内陆(地台),很稳定或稳定的构造区
第二讲:固体地球研究方法与地球内 部构造概述
•固定地球构造的主要研究方法 •地球的成分及流变学分层特征(简 介)—体现在不均一性
固体地球构造的研究与探测方法
地壳上地幔构造的不均一性
一、地壳、上地幔的纵向不均一性
(一)
岩石圈化学结构
1、地壳
地壳的岩石成分和化学成分尚不完全确定,不同地区差别 很大,地壳从上到下波速增加既与变质程度有关也与化学成分 有关。
活动元素-指易溶于流体且易被流体携带迁移的元 素,如 K、Rb、Sr、Ba、Th等,它们均具大半径、低 电能特征(又称低场强元素, LFS)
非活动元素-指不易溶于流体和被携带迁移的元素, 如Nb、Ta、Zr、Hf、Ti等,它们均具小半径、高电能 特征(又称高场强元素, HFS)
富集地幔--指大离子亲石元素(K、Rb、U、Th) 富集的地幔;
• 根据强度和变形方式将地球由地表往地心分 为:岩石圈 软流圈 中间圈 和地核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
陆地 海洋
地幔
地核
岩石圈
二、地壳、上地幔的横向不均一性
三、地壳、上地幔构造类型划分
两大类型:活动带和稳定区。 • 两种类型间具有不同的特征和发展演化历史。 • 不同学者对其运动规律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目前一般认为:
中、上地壳成分接近花岗质-闪长质层;
下地壳接近闪长质-花岗闪长质层,下地壳底部才可能有 基性麻粒岩;
大陆边缘可能由薄的大洋型硅镁层和大陆型硅铝层组成, Vp7.7-7.8km/s,厚15-30km。称过渡壳
洋中脊和大洋盆地中,地壳底部Vp7.1-7.6km/s,为壳
幔混合层。
2、不稳定地幔的大陆地壳
包括盆-岭、造山带、岛弧、大陆裂谷等,活动性极强
3、稳定地幔的大洋型地壳
指大洋盆地,较稳定
4、不稳定地幔的大洋地壳
包括洋脊、海沟等,活动性强
三、黄汲清分类(1980)
从现代地质学观点出发,结合地球物理和壳- 幔深部构造的划分方案:
大陆稳定区-具大陆型地壳的地台
稳定区
(如俄罗斯、北美、西伯利亚、中朝地台)
地壳成分质量分数(%)(以中国为例,据高山等,1992)
2、地幔岩石圈
据波速、包裹体及实验研究,目前多认为地幔岩石圈的岩 石的是橄榄石、辉石和石榴子石的某种组合,化学成分相当于 纯橄榄岩和橄榄岩组成(见表)。
上地幔成分质量分数(%)(以中国为例,据刘玲根等,1992)
3、壳-幔成分的不均一性
台湾岛弧
边缘海 洋壳型
洋壳,以辉长 质岩石为主
斜长二辉橄榄岩
南中国海中央海 盆
TTG岩套--以奥长花岗岩—英云闪长岩组合为特征,经历麻粒岩相变质
岩石的源区与其形成的构造环境密切相关; 用于构建图解的不活动高场元素(HFS)和稀土元素 (REE)环境敏感度高,分析精度也日愈提高;
多图解的联合使用,可提高判别效果。
微量元素构造环境判别图解很多,基本形式有三角图、 坐标图、对数图解等。如:
用于钾质火成岩三角图解
滩间山群不同 火山岩组:
玄武岩Ti-Zr-Y的判别图解(据Pearce和Cann,1973)
由于壳-幔化学组成具不均一性,上世纪70年代开始,不 少学者通过对不同构造环境中岩石,特别是火成岩的化学成分 和微量元素组成进行了大量研究对比,构建了一系列岩石化学 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以火成岩微量元素构造环境判别图解的应 用越来越广泛,在大地构造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基 本 原 理:
用已知确切构造环境的岩石厘定图解中相应构造环境 区域;
A+B:岛弧拉斑玄武岩 ; B:洋底玄武岩 B+C:钙碱性玄武岩; D:板内玄武岩
用于玄武岩对数图解
碱性花岗岩Nb-Y-3Ga判别图解 区分的构造环境: A1: 非造山,大陆裂谷或板内; A2:大陆边缘,后造山,热点
(二).地球内部物质的力学特征分层
• 地球内部圈层物质的力学和流变学特征突变 面与成分界面不一致。
(1)几个概念
相容元素(compatible element)--易被结晶 相收容的元素,包括部分过渡元素(Sc、Cr、Ni、 Co)和部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Sr、Rb、K对部分矿 物相容)。
不相容元素(incompatible element)--不易 被结晶相收容的元素。包括:
不相容元素
弱不相容元素 Zr、V、Ti、Hf、HREE 强不相容元素 Rb、Ba、K、Th、La、Ce、Nb、T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