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化学课程标准样本

合集下载

高级中学基础化学课程标准-教材纲要

高级中学基础化学课程标准-教材纲要

學鏈結概念-離子 基本鍵結概念,而不
化合物、分子化合 涉及電子組態。
物之形成。
莫耳與簡單的化學 *僅作質量計算而不涉
計量。
及氣體體積及溶液濃
度。
解離、電解質與非
電解質的性質。
離子沉澱反應。
酸鹼中和反應。
氧化還原反應。 簡易電解實驗。
*僅簡介常見的離子沉 澱反應、與酸鹼中和 反應、氧化還原反應 的概念。
廢棄問題。
應式。
簡易電池。
四、其他的能源 介紹光能、太陽能、核 能等能源在日常生活中 的利用。
一、食品與化學 (一)介紹醣與蛋白質的 成分與營養價值。
(二)介紹茶與咖啡的成 分與對人體的影 響。
二、衣料與化學 (一)常見衣料成分及其 特性。

(二)肥皂與清潔劑及其

所造成的污染問

題。


物 三、材料與化學 介紹塑膠、玻璃、陶瓷
(二)海水資源及其化學 處理。
(三)自然水的污染及防 治。
(一)大氣的物質組成。
(二)以一般常見的大氣 污染物質現象說明 污染物及其來源。
四、土壤
(三)大氣污染對環境的 影饗及其防治方 法。
介紹土壤的主要成分及 其應用。
*自然界的物質-- 四 水、大氣、土壤。
水質及其淨化、消 *與國中課程【大氣與
毒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化。

與磚瓦的成分、性質及
其在日常生活中的應
用。
四、藥物與化學 (一)介紹常用藥物 (二)毒品的認識
*核能部分與物理教材 相銜接
醣與蛋白質的成分 *本單元僅就其基本成 四
與營養價值。
分化學結構之圖示簡
茶與咖啡的成分與 介重要性及對環境的

《化学基础》课程标准精选全文

《化学基础》课程标准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化学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一)课程定位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化学工艺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

其任务是根据中职化学工艺专业培养目标要求,使学生形成基本的化学概念,理解基本化学原理,具备元素化合物基础知识和有机化合物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解决一般化学问题的能力;保障学生具备从事化工生产、经营和管理一线工作所需要的化学知识和能力。

本课程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职业岗位和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有利于学生体验化工岗位工作过程,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和热爱化工行业的职业情感。

本课程与化工制图、化学实验技术同时开设,并应为后续化工分析、化学产品分析与检测等课程打好基础。

(二)设计思路本课程是在企业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化学工艺专业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来设置的,本课程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以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为指导,注重实践教学,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教学思路,积极探索科学的综合评定考核成绩的方法,采用期末考试与过程考核相结合、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理论考核与实验考核相结合等多种考核形式,不仅考察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更要注重考核综合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化学基础是专业基础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其他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方向课的基础。

本课程根据企业需求、学生认知规律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立足实际能力培养,力争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教学活动突出能力训练,力求在实际工作环境中获得真正地职业能力,结合职业资格标准对知识、能力、态度的要求,充分运用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思想进行项目设计,按照提出任务、制定方案、解决任务、总结与反馈、教学评价等步骤组织项目教学,每个项目在教学中根据企业工作实际情况,要求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理论知识,不仅能够分析出物质的组成,并能够处理化工生产中所遇到的问题,加以解决,通过理实一体的方式,实现理论与技能的同步发展。

化学课程标准

化学课程标准

《基础化学》课程标准目录1、《基础化学》课程标准 (2)《基础化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设计思路(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农产品保鲜与加工专业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是对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进行优化组合、有机组合而形成的一门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认识常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烃类及烃的衍生物,使学生能独立进行实际操作,并获得准确的结果。

为学生后期专业课学习打好基础。

本课程的任务: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认识有机、无机和分析化学的基础知识;理解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理解物质的量的基本概念,认识气体摩尔体积,认识物质的量浓度;学会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置;认识常见非金属及其化合物;认识常见金属及其化合物;认识烃类及其衍生物。

本课程学时数为64学时。

在第一学期开始开设,其后续环节食品化学、食品营养。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为农产品保鲜与加工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设计思路本课程所制定教学内容实践性、技术性很强,通过岗位调研,获得能力要求,进行设置与企业一致的典型工作任务,转换为行动学习领域。

二、课程目标使学生认识和了解与化学有关的自然现象和物质变化规律,帮助学生获得生产、生活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为专门化方向职业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知识目标1.了解原子的组成、同位素及其应用,以及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理解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及应用2. 掌握标准溶液的配置 2.掌握过氧化值及蛋白质的检测方法3. 结合实例,了解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特征和化合价的变化规律;理解典型的非金属单质(如氯、硫、氮等)的特性及主要化学性质;了解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 掌握卤素离子、硫酸根离子、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4. 结合实例,了解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特征、化合价的变化规律和金属的通性;理解典型的金属单质(如钠、铝、铁等)的特性及主要化学性质;了解典型金属单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铁盐和亚铁盐的化学性质及其相互转变5. 通过对典型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分析,了解有机化合物的概念、特点和分类,以及有机化合物中常见的官能团;了解甲烷、乙烯、乙炔、苯的物理性质和用途;了解烷烃、同系物和烃基的概念;结合实例了解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掌握烷烃的系统命名法6. 了解乙醇的组成和结构;理解乙醇与钠的反应,乙醇的氧化反应、消去反应等性质及乙醇的用途;了解苯酚的组成和结构;理解苯酚的酸性,苯酚的氧化反应、取代反应及苯酚的用途;了解乙醛的组成和结构;理解乙醛的还原反应、氧化反应及乙醛的用途;了解乙酸的组成和结构;理解乙酸的酸性、酯化反应及乙酸的用途7.了解误差的概念、误差来源及消除方法;运用误差理论对分析结果进行处理;明确有效数字的定义及运算规则;掌握天平的使用8. 了解滴定分析法的过程、分类;掌握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浓度标定的各种方法及有关计算;掌握滴定分析结果的计算方法(二)技能目标1. 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识别常见易燃易爆化学品的安全标识;了解防火与灭火常识,树立安全意识2. 会进行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3. 会撰写检验分析报告4.会正确使用各种实验用品和检测仪器(三)情感目标1.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团队合作意识。

《基础化学Ⅰ》课程标准

《基础化学Ⅰ》课程标准

《基础化学Ⅰ》课程标准课程代码:B0308035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授课系(部):药品与环境工程学院学分学时: 96学时一、课程定位与作用1.课程的定位本课程是我院化学化工类、制药类、工业分析类、食品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是各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服务于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为培养合格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提供必备的无机化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运算、基本实验技能,并能将其与专业技术应用相结合,分析、认识专业技术中的相关问题。

在学习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造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专业基础知识在后续课程和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工作思路,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强化职业道德,提升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培养具备一定创新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基础。

2.课程的作用《基础化学Ⅰ》作为一门专业性基础课程,是各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教学以服务于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化工生产、分析检验、药品生产、食品检测等工作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为根本任务,遵循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专业人才定位,突出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实践性、职业性和开放性,做到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认知规律,实施“基础能力培养、专业能力训练、拓展能力形成”的职业能力递进教学模式。

3.与其他课程的关系这门课程是为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开设的,前导课程有中学化学,但是大部分学生基础较为薄弱;后续课程有《基础化学Ⅱ》、《工业分析技术》、《生物化学》、《现代分析检测技术》、《食品理化检验技术》等,课程的开设能很好地服务于专业课程的学习,为后续学习提供知识和技能基础。

二、课程目标通过《基础化学Ⅰ》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满足职业技能要求、专业课程必需的无机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够把无机化学的基础知识、研究方法与分析检测技术、化工生产技术等应用相结合,用无机化学的知识分析、认识专业技术中的相关问题。

高级中学基础化学课程标准

高级中学基础化学课程标准

普通高級中學選修科目「化學」課程綱要壹、目標繼續高中一、二年級化學教育,加深對物質和能量的認識,瞭解化學概念與原理,增進化學實驗操作之技能,以奠定學習與研究專門知能之基礎。

貳、時間分配本課程於高三實施,以安排一學年,每學期三至四學分,每週授課三至四節為原則。

實驗活動不得少於實際上課總節數的四分之一。

參、教材綱要本教材綱要分主題、主要內容、說明、應修內容、備註參考節數等六部分,以規範教材最高標準,教材編輯時,可統整教材內容自定篇、章、節等順序或名稱。

註:「◎」表示本教材綱要所要列述的實驗為必須實施之實驗,教材編輯時可視內容之需要引用參考實驗(※)或酌予增加,( )括號內為實驗試藥。

為配合教材及增進教學效果,可適時酌予加入示範實驗。

肆、實施方法一、教材編選(一)教材之編選,應根據『普通高級中學選修科目化學課程綱要』編選之。

(二)本階段為注重專業知識的化學,以理論教材為主,並能選取本土化素材,以學生舊經驗為基礎,繼續高中二年級試探科學性向的化學,組織成能誘導學生興趣並發揮其潛能之化學教材。

(三)本教材綱要所列述的實驗為必須實施之實驗,教材編輯時可視內容之需要酌予增加。

為配合教材及增進教學效果,可適時酌予加入示範實驗。

(四)教材之編輯,宜配合實作活動,並加入具思考性的討論問題;實驗教材的設計,除使學生於實驗過程中獲得過程技能外,並能培養其歸納推理、發現原理,解決問題、及自我學習的能力。

(五)教材之設計,除應與高中一、二年級化學課程銜接之外,亦應與其他相關學科相互配合。

(六)課本內有關原理之推演、闡釋應循序漸進,層次分明。

定義宜清晰明確,公式宜詳加說明,並多使用範例來說明原理之適用性,期能活學活用。

(七)教材份量應與教學節數相配合,應求前後呼應,重要概念延續高一、二所學,做較詳盡之理論探索。

(八)編寫教材時,應配合本土特性與最新資訊,隨時修正。

(九)文字敘述,力求簡潔易讀,淺顯易懂,可供學生自行閱讀或自學,版面應作美工專業設計,多附精美的圖表與彩色照片,以求生動活潑,俾誘導學生喜愛閱讀,激發其學習的興趣。

《化学课》课程标准

《化学课》课程标准

《化学课》课程标准化学课课程标准目的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基本理解、实验技能和创新思维。

通过研究本课程,学生将能够理解化学原理、应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并具备开展基础化学实验的能力。

课程目标1. 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化学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使其能够进行基础化学实验并正确分析实验结果;3.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使其能够与他人共同解决化学问题;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研究能力,使其能够开展基础化学研究工作;5.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使其能够在化学实验中安全操作并注意环境保护。

课程内容单元一:化学基础知识- 原子和分子的结构-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化学- 化学键和化合物形成- 反应速率和平衡- 酸碱和氧化还原反应单元二:化学实验技能- 基础实验操作技巧- 实验器材和试剂的使用- 实验数据采集和分析方法- 实验结果的记录和呈现单元三:化学应用和实践- 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化学在环境保护和能源开发中的应用- 化学在材料科学和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化学研究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评估方法- 平时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表现等(占比:30%)- 考试成绩:理论知识考察、实验操作等(占比:40%)- 课堂活动:参与讨论、小组合作等(占比:20%)- 课程项目:综合应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占比:10%)参考资料1. Brown, T. L., LeMay, H. E., & Bursten, B. E. (2019). Chemistry: The Central Science. Pearson.2. Chang, R. (2017). Chemistry. McGraw-Hill Education.3. Zumdahl, S. S., & Zumdahl, S. A. (2017). Chemistry. Cengage Learning.以上为《化学课》课程标准的概述。

基础化学1课程标准

基础化学1课程标准

基础化学1》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基础化学1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学分:6计划学时:96 适用专业:药物制剂技术(药物制剂技术方向)专业1.前言1.1 课程定位基础化学1 是高等职业院校药物制剂技术及其相关专业的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学生在高中化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本专业必须的基础化学知识。

本课程学习化学化工生产中的基本操作技术,通过课程教学,可使学生获得化学、化工生产中的基本理论及重要的操作技能。

本课程的设计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即以培养全面素质为基础,以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

1.2 设计思路基于理论与生产实际密切结合的应用性极其突出的课程性质,本课程选取了重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化学分析基本原理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使学生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无机、分析化学实验操作的基本知识;具有规范的、娴熟的实验操作技能。

2.课程目标2.1 总体目标本课程基于三个方向的目标对学生进行培养,分别是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素质目标。

2.2 具体目标2.2.1.知识目标(1) 熟悉化学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相平衡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2) 熟悉胶体及表面现象,了解其在药物生产中的应用;(3) 掌握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基本理论及其应用;(4) 掌握定量分析基本概念、四大平衡(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电化学和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的原理及其滴定法;2.2.2.技能目标(1) 能按5S要求规范化学实验室;(2) 能规范进行实验记录和数据处理;(3) 能规范洗涤、干燥化学实验常用玻璃器皿;(4) 能规范进行加热、干燥和冷却操作;(5) 进行常压过滤、减压过滤等固液分离操作;(6) 能规范使用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7) 能规范进行结晶和重结晶操作。

2.2.3.素质目标(1) 具有学习新知识的能力;(2) 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具有科学严谨、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学习与工作态度;养成良好的自觉遵守仪器操作规程的工作素养;(4) 具有一定的经济意识,节约、环保意识;(5) 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6) 关注药物生产过程中全面质量管理。

《基础化学Ⅱ》课程标准

《基础化学Ⅱ》课程标准

《基础化学Ⅱ》课程标准课程代码:B0300103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授课系(部):制药与环境工程系学分学时: 82学时一、课程定位与作用1.课程的定位:《基础化学Ⅱ》是工业分析技术、药品质量与安全、食品营养与检测、食品生物技术等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研究有机化合物。

本课程以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主线,阐述了烃类、卤代烃、醇、酚、醚、醛、酮、羧酸及其衍生物等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

2.课程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与专业相关的有机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从事化工、药品、食品等生产工作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确立正确的“有机”的理念,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为学习后续课程或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基础化学Ⅱ》的前导课程是《基础化学Ⅰ》,后续课程有工业分析技术专业的《有机产品分析》、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物合成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食品生物技术专业的《食品营养与检测》等。

二、课程目标通过对《基础化学Ⅱ》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从事化工、药品、食品等生产工作必需的有机化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化工、药品、食品等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为学习专业课和毕业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知识目标(1)学习有机化合物的特性及其结构的特点,掌握其系统命名法。

(2)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的内在关系及其变化规律。

(3)熟悉自由基取代、亲电加成、亲电取代、亲核取代、亲核加成反应机理,并能运用电子效应、空间效应理解有机化合物的变化规律。

(4)熟知进行有机化合物的制备的基本思路和确定合成路线的原则。

(5)熟悉立体化学的基本知识、糖类等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2.能力目标(1)学生能进行简单的物质推断,写出结构简式。

1013002L《基础化学A》课程标准

1013002L《基础化学A》课程标准

《基础化学A》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性质与定位《基础化学》是生物技术、生态学专业教学中必备的学科基础必修课程,是造就“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从事生物教学、生物技术研究与开发、生态学研究与应用、化工安全研究和生产组织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所必需的课程。

《基础化学》密切联系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如生物技术、环境污染与保护、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生命科学发展、化工安全等有关的化学问题,介绍有现实和潜在应用价值的化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学生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能有意识地运用化学观点去思考、认识和解决问题。

学生掌握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和有机化学中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化学基础,对各门后修课程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基础化学》与先修课程、后修课程相互衔接,充实教学内容,优化课程设置,形成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的课程体系,保证课程设置和课程结构的完整性、系统性和科学性。

三、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基础化学》的学习,学生掌握重要的化学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相关化学计算;了解化学与生活、生产、环境和生物科学发展的重要关系。

认识化学在社会发展中各方面的重要应用。

学生形成完整、系统、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为后修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

2.能力目标:通过《基础化学》具有现实或潜在应用价值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学习,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自觉地运用化学观点去思考、认识和解决问题。

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素质目标:通过《基础化学》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增强学生节约能源、爱护环境的意识。

培养学生的化学安全观念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热爱,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毅力,永于探索发现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四、主要内容和要求第一章溶液和胶体【目的要求】1.掌握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和溶液的依数性;学会非电解质稀溶液依数性的有关计算。

《基础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基础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基础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中英文)中文名称:基础化学英文名称:Basic Chemistry二、课程代码及性质专业必修课程三、学时与学分总学时:32学分:2四、先修课程《高中化学》五、授课对象本课程面向功能材料专业学生开设六、课程教学目的(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贡献和作用)1、通过理论学习,使学生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物质结构的基本知识;2、通过化学实验,使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观察记录、分析归纳、撰写报告等多方面的能力;3、使学生对一些涉及化学的实际问题具有初步的分析能力;4、使学生在科学实验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等方面受到训练,为培养各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奠定化学基础。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课程重点:1.本课程重点介绍物质的结构、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溶液与溶胶体系和电化学基础等章节;2.重点学习的具体内容包括:分子的空间构型、分子间力(色散、诱导、取向)和氢键、化学反应热的计算、Gibbs函数及其应用、化学平衡的计算、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弱电解质溶液的特性、原电池及其热力学。

课程难点: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2.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3.溶液中的单相离子平衡与多相离子平衡。

八、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1)在课堂讲授中,教师全面而又有所侧重地阐述各章节的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课件的内容安排将与教科书中的内容相配合,力图起一个提纲挈领的作用。

(2)每一次课后,学生温习自学教科书上的相关内容,并结合文献检索与资料查询,对所学内容加以拓展和巩固。

(3)适当安排讨论课。

讨论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对课堂的参与度,并能加强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从而能够强化教学效果。

教学手段:多媒体幻灯片放映,结合黑板板书。

九、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1)总体安排教学内容与学时的总体安排,如表2所示。

表2 基本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2)具体内容第一章物质结构基础1. 原子结构和周期性原子结构的近代概念(了解内容);2)核外电子排布的原则;波函数;电子云;四个量子数(掌握内容);3)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多电子原子轨道的能级,原子核外电于的排布) (掌握内容);4)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性(电离能、电子亲和能、原子半径、电负性和元素的氧化数等元素基本性质)(掌握内容)。

《基础化学》课程标准

《基础化学》课程标准

《基础化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化工类专业必修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类平台课程,其任务是让化工类各专业学生掌握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化学实验技术》《工业分析基础》《化学工业概论》等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144学时,8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主动对接行业标准、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习和职业精神培养。

1.依据化工专业类行业面向与职业面向,以及《中等职业学校化工类专业课程指导方案》确定的人才培养定位、综合素质、行业通用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分析和解决涉及化学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确定本课程目标。

2.依据课程目标,以及化工专业类技能岗位需求,对接国家职业标准(初级)、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初级)中涉及的化学基础知识,兼顾职业基础知识,反映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体现科学性、前沿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按基础化学知识的类别,设置化学原理、元素化合物知识、有机化合物等4个模块,将相关知识和技能有机融入。

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从单一到综合、从知识认知到知识应用,序化各教学单元的内容。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确立良好的职业意识。

1.掌握常见元素的单质、化合物的性质与鉴别方法,重要有机物的官能团特性以及官能团间相互转化的规律。

2.能进行基本化学计算,能正确理解基础化学涉及到的有关概念、方法原理,以及实验现象的特征与形成原因。

3.掌握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4.能应用化学原理解释和解决一些日常生活、职业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5.养成勤奋、坚毅、合作、崇尚科学等优良品德,建立安全、质量、环保的职业意识。

五、课程内容与要求六、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1.以立德树人为基本任务,坚持正确的育人理念,充分挖掘课程思政,聚焦学生科学核心素养培养。

高级中学基础化学课程标准-科学教育中心

高级中学基础化学课程标准-科学教育中心

高級中學基礎化學課程標準第一目標壹、藉由生活化的教學內容與實驗活動,瞭解化學與環境、科技、人生的相關性,認識自然界的多元性和一致性,以及化學帶給人類與地球的影響。

貳、培養化學興趣,熟悉科學方法,增進個人解決問題、自我學習、推理思考、表達溝通之能力,以適應社會變遷,成為具有科學素養的國民。

第二時間分配高一基礎化學為一學期之課程,每週教學二節。

實驗活動不得少於實際上課總節數的四分之一。

第三教材綱要本教材綱要分主題、主要內容、說明、應修內容、備註、參考節數等六部分,以規範教材最高標準,教材編輯時,可統整教材內容自定篇、章、節等順序或名稱。

註:「●」表示教材綱要所要列述的實驗為必須實施之實驗,教材編輯時可視內容之需要酌予增加。

為配合教材及增進教學效果,可適時酌予加入示範實驗。

第四實施方法壹、教材編選之要領一、教材之編選,應根據『高級中學基礎化學課程標準』。

二、本階段為通識教育的化學,以生活化教材為主,並能選取本土化素材,以學生舊經驗為基礎,繼續國民中學理化課程,組織成能誘導學生興趣並發揮其潛能之化學教材。

為配合教材及增進教學效果,可適時酌予加入示範實驗。

三、本教材綱要所列述的實驗為必須實施之實驗,教材編輯時可視內容之需要酌予增加。

四、教材之編輯,宜配合實作活動,並加入具思考性的討論問題;實驗教材的設計,除使學生於實驗過程中獲得過程技能外,並能培養其歸納推理、發現原理,解決問題、及自我學習的能力。

五、教材之設計,除應與國民中學理化科銜接之外,亦應與其他相關學科相互配合。

六、教材份量應與教學節數相配合,應求前後呼應,重要概念在高一只做定性、簡單之介紹。

七、編寫教材時,應配合本土特性與最新資訊,隨時修正。

八、文字敘述,力求簡潔易讀,淺顯易懂,可供學生自行閱讀或自學,版面應作美工專業設計,多附精美的圖表與彩色照片,以求生動活潑,俾誘導學生喜愛閱讀,激發其學習的興趣。

得在每章之前列出學習的重點,於每章之後列出摘要。

基础化学Ⅰ本科课程质量标准-课程中心

基础化学Ⅰ本科课程质量标准-课程中心

《基础化学Ⅰ》本科课程质量标准课程编号:11040907课程名称:基础化学Ⅰ英文名称:Basic Chemistry总 学 时:45 学时(理论授课:24 学时;实验课:21 学时)学 分:2.5 学分适用对象:临床医学、临床医学(法语)、麻醉学、医学影像学、 医学检验、卫生检验、法医学。

课程考核:终结性考核,占总成绩60%形成性考核,占总成绩40%。

其中包括实验考核(20%)、学习态度和平时表现(10%)和课程网络阶段或自主学习考核/期中考核(10%)。

鉴于化学对农业、生物学、物理学、医学等各个学科的重要影响和渗透,化学已被公认 为是“一门中心科学”。

基础化学是化学与医学结合形成的分支学科,是高等医学院校的一门 重要的必修基础课,其内容涉及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的有关基础知识。

根据当前我国医学教育的发展及我院五年制本科教学的实际情况,基础化学总学时为45学时。

按照学校学分制改革的要求,为更好地注重学生知识、素质和技能的全面发展,加强 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将本门课程涉及的10个重要章节的教学内容整合为溶 液、物质结构基础、氧化还原反应与电极电位、滴定分析、可见分光光度法和紫外分光光度 法五大部分。

本门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一、使学生掌握医学化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为学习医学基础课程打下必要的化 学基础。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分析问题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通过基础化学实验加强化学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认真 细致的工作态度。

由于当代科技的突飞猛进,知识更新不断加快,教师可在完成课程质量标准基本要求的 前提下,结合本专业的发展适当介绍相关研究领域的某些新理论、新进展,以供同学参考。

同时,为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倡学生自学,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

第一篇 溶 液目的要求:一、掌握:1.溶液组成标度的各种表示方法。

2.渗透现象、渗透压以及渗透浓度的计算。

高级中学基础化学课程标准

高级中学基础化学课程标准

普通高級中學必修科目「基礎化學」課程綱要壹、目標一、藉由生活化的教學內容與實驗活動,瞭解化學與環境、科技、人生的相關性,認識自然界的多元性和一致性,以及化學帶給人類與地球的影響。

二、培養化學興趣,熟悉科學方法,增進個人解決問題、自我學習、推理思考、表達溝通之能力,以適應社會變遷,成為具有科學素養的國民。

貳、時間分配本課程於高一實施,為二學分之課程,可彈性安排於上學期或下學期實施,每週授課二節為原則。

實驗活動不得少於實際上課總節數的四分之一。

參、教材綱要本教材綱要分主題、主要內容、說明、應修內容、備註、參考節數等六部分,以規範教材最高標準,教材編輯時,可統整教材內容自定篇、章、節等順序或名稱。

考實驗(※)或酌予增加,( )括號內為實驗試藥。

為配合教材及增進教學效果,可適時酌予加入示範實驗。

肆、實施方法一、教材編選(一)編寫教材時,應注意與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的銜接,並注意教材內容應具時代性與前瞻性。

並應根據『普通高級中學基礎化學課程綱要』編選之。

(二)本階段為通識教育的化學,以生活化教材為主,並能選取本土化素材,以學生舊經驗為基礎,繼續國民中學自然與生活科技課程,組織成能誘導學生興趣並發揮其潛能之化學教材。

為配合教材及增進教學效果,可適時酌予加入示範實驗。

(三)本教材綱要所列述的實驗為必須實施之實驗,教材編輯時可視內容之需要酌予增加。

(四)教材之編輯,宜配合實作活動,並加入具思考性的討論問題;實驗教材的設計,除使學生於實驗過程中獲得過程技能外,並能培養其歸納推理、發現原理,解決問題、及自我學習的能力。

(五)教材之設計,除應與國民中學自然與生活科技科銜接之外,亦應與其他相關學科相互配合。

(六)教材份量應與教學節數相配合,應求前後呼應,重要概念在高一只做定性、簡單之介紹。

(七)編寫教材時,應配合本土特性與最新資訊,隨時修正。

(八)文字敘述,力求簡潔易讀,淺顯易懂,可供學生自行閱讀或自學,版面應作美工專業設計,多附精美的圖表與彩色照片,以求生動活潑,俾誘導學生喜愛閱讀,激發其學習的興趣。

基础化学课程教学标准

基础化学课程教学标准

《基础化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基础化学课程编码:340001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开课部门:生物技术研究中心规定课时:48一、前言1.课程性质《基础化学》是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是对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进行优化组合、有机组合而形成的一门课程。

主要讲授基础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包括溶液浓度的计算、配制及通性,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和离解平衡,滴定分析法和酸碱中和滴定,分光光度法,有机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2.课程定位《基础化学》是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是对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进行优化组合、有机组合而形成的一门课程3.课程设计思路本着为专业服务的指导思想,本课程力求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和针对性的原则。

基础理论以应用为目的,以必要、够用为度;尽量体现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以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和科学思维方式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实训操作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实训中穿插介绍各种仪器的使用,各种常用的滴定方式,各种实验手段和生产技术。

让学生在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教、学、做”相结合,强化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讲授和实训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基础化学课程在本专业中所必需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化学理论相关知识,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实验仪器的组装及使用技能。

同时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树立高度责任意识,为学生在本专业学习和职业岗位奠定必需的化学基础。

(一)能熟练掌握溶液浓度的若干表示方法和换算以及各种不同浓度溶液的配制(二)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相关知识,并能应用于溶液中的平衡分析(三)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有关计算和滴定方法(四)会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五)掌握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会熟练使用分光光度计三、课程内容及参考学时四、课程实施建议1.参考教材及教学参考书建议推荐教材:傅春华主编:《基础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第2版书刊号978711717402-2R2.教学方法建议(以下仅供参考)1)本课程应注意将理论知识学习贯穿于实践项目中,循序渐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化学1》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基础化学1
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
学分: 6
计划学时: 96
适用专业: 药物制剂技术( 药物制剂技术方向) 专业
1.前言
1.1 课程定位
基础化学1是高等职业院校药物制剂技术及其相关专业的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是学生在高中化学的基础上, 进一步学习本专业必须的基础化学知识。

本课程学习化学化工生产中的基本操作技术, 经过课程教学, 可使学生获得化学、化工生产中的基本理论及重要的操作技能。

本课程的设计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 即以培养全面素质为基础, 以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

1.2 设计思路
基于理论与生产实际密切结合的应用性极其突出的课程性质, 本课程选取了重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化学分析基本原理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使学生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无机、分析化学实验操作的基本知识; 具有规范的、娴熟的实验操作技能。

2.课程目标
2.1 总体目标
本课程基于三个方向的目标对学生进行培养, 分别是知识目
标, 技能目标, 素质目标。

2.2 具体目标
2.2.1.知识目标
(1)熟悉化学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 相平衡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
(2)熟悉胶体及表面现象, 了解其在药物生产中的应用;
(3)掌握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基本理论及其应用;
(4)掌握定量分析基本概念、四大平衡( 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电化学和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 的原理及其滴定法; 2.2.2.技能目标
(1)能按5S要求规范化学实验室;
(2)能规范进行实验记录和数据处理;
(3)能规范洗涤、干燥化学实验常见玻璃器皿;
(4)能规范进行加热、干燥和冷却操作;
(5)进行常压过滤、减压过滤等固液分离操作;
(6)能规范使用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
(7)能规范进行结晶和重结晶操作。

2.2.3.素质目标
(1)具有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2)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具有科学严谨、实事求是、一丝不苟
的学习与工作态度; 养成良好的自觉遵守仪器操作规程的工作
素养;
(4)具有一定的经济意识, 节约、环保意识;
(5)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
(6)关注药物生产过程中全面质量管理。

3.课程内容与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