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教案

合集下载

临床输血学教学设计

临床输血学教学设计

临床输血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本次教学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血液学的基本知识和临床上的输血治疗,掌握临床输血治疗的原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了解输血不良反应并学会如何应对。

二、教学内容
1.血液学基础知识
–血液成分及其功能
–血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免疫系统与血液的关系
2.输血治疗
–输血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输血前的检查和准备
–输血的常见方法及其标志
–输血过程中的护理
3.输血不良反应
–输血后不良反应的分类及症状
–输血反应的防治措施
三、教学方法
1.讲授相应知识点,强调理论的基础性和系统性
2.案例教学,结合临床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讨论
3.临床技能训练,模拟实际操作场景进行实践
4.学生自主学习与学习总结,强化知识点记忆和应用
四、教学评估
评估方式主要包括学生的考试成绩(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临床操作)以及学生对本次课程的总结和反馈等多种方式。

学生的理论成绩和学科实践能力的考核比例分别占总评成绩的60%和40%。

五、教学资源
本次教学所需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教材、案例分析材料、临床技能训练教具等多种资源。

六、教学效果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们可以获得系统的血液学基础知识和临床输血知识,并且掌握临床输血治疗的基本操作技能,提升其临床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同时,本次课程也可以促进学生对于血液学科的深入了解,开拓其专业思维和创新意识。

血量输血和血型的教案

血量输血和血型的教案

血量输血和血型的教案第一章:血液的组成和功能1.1 教学目标:了解血液的组成及功能掌握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理解血浆的作用1.2 教学内容:血液的组成:血浆、血细胞血细胞的形态结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液的功能:运输、免疫、凝血和止血1.3 教学活动:通过图片和模型展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分组讨论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进行血液成分实验,观察血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第二章:血型与输血原则2.1 教学目标:了解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掌握输血的原则和注意事项2.2 教学内容:ABO血型系统:A型、B型、AB型、O型Rh血型系统:Rh阳性和Rh阴性输血原则:同型输血、交叉配血2.3 教学活动:通过图片和模型展示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讲解输血的原则和注意事项进行血型鉴定实验,了解自己的血型第三章:输血与救治3.1 教学目标:了解输血的目的和适应症掌握输血的步骤和注意事项3.2 教学内容:输血的目的:治疗失血、贫血、免疫力低下等输血的适应症:严重失血、贫血、免疫力低下等输血的步骤:采血、验血、输血3.3 教学活动:通过视频和案例讲解输血的目的和适应症讲解输血的步骤和注意事项进行输血模拟实验,了解输血的操作过程第四章:输血反应及处理4.1 教学目标:了解输血反应的类型和原因掌握输血反应的处理方法4.2 教学内容:输血反应的类型:过敏反应、发热反应、溶血反应输血反应的原因:血型不合、过敏原、细菌污染等输血反应的处理方法:停止输血、抗过敏、抗感染等4.3 教学活动:通过图片和案例讲解输血反应的类型和原因讲解输血反应的处理方法进行输血反应处理模拟实验,了解输血反应的处理流程第五章:临床输血案例分析5.1 教学目标:分析临床输血案例,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和处理5.2 教学内容:临床输血案例分析:案例讨论、案例分析报告5.3 教学活动:分组讨论临床输血案例,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和处理第六章:输血技术的进展6.1 教学目标:了解输血技术的历史和进展掌握现代输血技术的特点和应用6.2 教学内容:输血技术的历史:早期输血方法、血型发现的历程现代输血技术:冷藏技术、血液制品、单采血浆技术输血技术的应用:扩大输血范围、提高输血安全性6.3 教学活动:通过图片和文献了解输血技术的历史和进展参观血站或输血中心,了解现代输血技术的应用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输血技术对医疗领域的影响第七章:献血与志愿服务7.1 教学目标:了解献血的意义和原则掌握献血的条件和流程培养志愿服务精神7.2 教学内容:献血的意义:拯救生命、维持血液供应献血的条件:年龄、体重、健康状况等献血的流程:登记、体检、采血、休息7.3 教学活动:通过视频和案例讲解献血的意义和原则讲解献血的条件和流程组织学生参与献血志愿服务,培养志愿服务精神第八章:血液银行的运营与管理8.1 教学目标:了解血液银行的运营模式和原则掌握血液管理的基本知识8.2 教学内容:血液银行的运营模式:血液采集、储存、分发血液管理的原则:安全性、有效性、合理性血液管理的基本知识:血液质量控制、冷链管理、过期血液处理8.3 教学活动:通过图片和文献了解血液银行的运营模式和管理原则参观血站或输血中心,了解血液管理的基本知识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血液管理对输血安全性的影响第九章:输血医学与伦理9.1 教学目标:了解输血医学的伦理问题和原则掌握输血医学伦理决策的方法9.2 教学内容:输血医学的伦理问题:血型选择、血液分配、知情同意输血医学伦理原则:公正性、尊重个体自主性、受益原则输血医学伦理决策的方法:伦理准则、利益相关者分析9.3 教学活动:通过案例讨论输血医学的伦理问题和原则讲解输血医学伦理决策的方法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输血医学伦理决策的过程第十章:综合演练与评估10.1 教学目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输血案例的处理评估自身在输血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掌握情况10.2 教学内容:综合演练:模拟输血案例的处理评估:自我评估、同伴评估、教师评估10.3 教学活动:进行综合演练,模拟输血案例的处理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血液的组成复杂,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又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需要通过模型和实验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输血教学教案设计

输血教学教案设计

输血教学教案设计教学教案设计:输血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输血的基本原理、适应症、禁忌症、输血前后的护理措施等知识,能够正确操作输血设备进行输血。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正确对待输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保持冷静,正确处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输血的基本原理、适应症、禁忌症、输血前后的护理措施。

难点:输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的处理方法。

三、教学内容:1. 输血的基本原理:输血是一种治疗方法,通过将供血者的血液或血液制品输给受血者,以补充受血者自身血液中缺乏的成分,或者替代受血者自身异常的血液成分,以达到治疗目的。

2. 输血的适应症:(1)急性出血:如外伤、手术等造成的大量出血,需要迅速补充失血的血容量。

(2)慢性贫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等,需要长期输血来维持生命。

(3)手术患者:某些手术需要术前或术后输血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或术后的恢复。

3. 输血的禁忌症:(1)严重心脏病、肺病患者:由于输血会增加心脏和肺脏的负担,因此对于这类患者需要慎重考虑。

(2)过敏史:对输血制品有过敏史的患者需要避免输血。

(3)感染性疾病:如严重肝炎、HIV感染等,需要避免输血。

4. 输血前的护理措施:(1)核对患者的个人信息和输血医嘱,确保输血无误。

(2)核对输血制品的标签、有效期等信息,确保输血制品的质量。

(3)向患者解释输血的目的、过程及可能的不良反应,获得患者的同意。

(4)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体温等生命体征,确保患者适合接受输血。

5. 输血后的护理措施:(1)观察患者输血后的情况,包括血压、脉搏、体温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2)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过敏反应、输血反应等不良反应,及时处理。

(3)嘱咐患者输血后多饮水,促进血液循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举例介绍输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教学内容讲解:依次对输血的基本原理、适应症、禁忌症、输血前后的护理措施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初中生物安全输血教案

初中生物安全输血教案

初中生物安全输血教案
目标:通过本教案,学生能够了解什么是生物安全输血,明白输血的重要性,掌握输血过
程中的安全措施。

一、导入:生物安全输血是指在输血过程中,保障供血者与受血者的生命健康,防止血液
传播疾病的一种重要措施。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生物安全输血的知识。

二、认识生物安全输血:
1. 为什么需要进行输血?
2. 什么是供血者和受血者?
3. 什么是安全输血?
4. 输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有哪些?
三、生物安全输血的重要性:
1. 生物安全输血可以避免传染疾病;
2. 输血前需要进行检测,确保安全;
3. 输血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受血者的生命健康。

四、安全输血措施:
1. 确保供血者的血液是安全的;
2. 输血前进行充分的检查;
3. 保证输血过程中的器具和设备的清洁和消毒;
4. 注意供血者和受血者的隐私权。

五、实践:
1. 观看相关视频,了解生物安全输血的过程;
2. 模拟输血过程,学会正确的操作方法。

六、总结: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生物安全输血的重要性,明白了输血过程中的安全措施。

希望大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生物安全,做一个懂得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好公民。

七、作业:写一篇关于生物安全输血的读后感。

以上就是本次生物安全输血教案的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谢谢!。

输血与血型教案

输血与血型教案

输血与血型教案教案:输血与血型教学目标:1. 了解人类血型系统的基本知识和分类;2. 了解输血的原理和适应症;3. 掌握血型鉴定和配血的方法和步骤;4. 了解输血的注意事项和安全措施。

教学内容:1. 人类血型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输血的原理和适应症;3. 血型鉴定和配血的方法和步骤;4. 输血的注意事项和安全措施。

教学步骤:Step 1:引入话题教师通过介绍一些输血的案例或故事,引发学生对输血和血型的兴趣和好奇心。

Step 2:介绍人类血型系统教师简要介绍人类血型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包括ABO 血型系统和 RH 血型系统。

Step 3:讲解输血的原理和适应症教师详细讲解输血的原理,包括输血的目的、血型配对原则和免疫反应机制等。

然后介绍输血的适应症,包括失血性休克、贫血、凝血功能障碍等。

Step 4:血型鉴定和配血的方法和步骤教师介绍血型鉴定和配血的方法和步骤,包括血型抗体筛查、交叉配血试验和常见的血型配对规则。

Step 5:注意事项和安全措施教师讲解输血的注意事项和安全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血型供应者、执行严格的输血程序、注意输血反应等。

Step 6:小结与讨论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解答学生的疑问。

Step 7:延伸拓展教师鼓励学生进行相关的拓展学习,如了解其他动物的血型系统、了解血液疾病和相关的研究进展等。

Step 8:作业布置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任务,如血型鉴定实验、研究某种血型相关的疾病等。

教学评估:1.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提问情况;2. 学生对血型鉴定和输血知识的理解程度;3. 学生在拓展学习和作业完成上的表现。

静脉输液和输血法教案

静脉输液和输血法教案

静脉输液和输血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静脉输液和输血的基本概念、适应症和禁忌症。

2. 掌握静脉输液和输血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及并发症的处理。

3. 能够正确评估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静脉输液和输血方式。

4. 培养学生的临床判断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静脉输液和输血的基本概念:静脉输液和输血的定义、目的和意义。

2. 静脉输液和输血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适应症包括各种感染、创伤、手术后、中毒、脱水等;禁忌症包括严重过敏、严重贫血、严重出血倾向等。

3. 静脉输液和输血的操作步骤:准备物品、选择静脉、消毒皮肤、穿刺、固定、调节滴速、观察反应等。

4. 静脉输液和输血的注意事项: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避免液体渗漏、及时处理并发症等。

5. 静脉输液和输血并发症的处理:发热、过敏反应、静脉炎、空气栓塞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静脉输液和输血的基本概念、适应症和禁忌症。

2. 演示法:演示静脉输液和输血的操作步骤,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操作过程。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病例,让学生学会判断适应症和禁忌症,提高临床判断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静脉输液和输血的注意事项及并发症的处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静脉输液和输血基本概念的理解。

2. 操作演练:评估学生静脉输液和输血的操作技能。

3. 病例分析:评估学生对静脉输液和输血适应症和禁忌症的判断能力。

4.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及对并发症处理的了解。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静脉输液和输血相关教材或指南。

2. 教具:静脉输液和输血模型、穿刺针、输液器等。

3. 课件:制作静脉输液和输血的相关课件,辅助讲解和演示。

4. 视频:播放静脉输液和输血的操作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操作步骤。

六、教学活动安排1. 第1-2周:讲解静脉输液和输血的基本概念、适应症和禁忌症。

2. 第3-4周:演示静脉输液和输血的操作步骤,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操作过程。

七年级生物下册《安全输血》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下册《安全输血》教案、教学设计
1.请同学们结合课堂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血型与输血的小短文,要求不少于300字。短文内容需包括血型分类、输血原则以及安全输血方法等方面。
2.设计一道与输血相关的实验题目,要求能够体现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的过程。要求实验设计合理、步骤清晰,并在下次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
3.请同学们收集生活中的输血救治案例,分析案例中输血操作的正确与否,并说明理由。通过这一作业,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安全输血知识,使学生认识到输血在救治伤病员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关爱生命、尊重他人的情感。
(1)引导学生关注输血救治,提高关爱他人的意识;
(2)通过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情感。
2.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认识到输血安全的重要性,尊重生命,珍爱生命。
2.讲授与实验相结合:在讲解血型知识和输血原则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血型鉴定实验,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分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探讨输血注意事项,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4.情感教育,渗透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适时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认识到输血救治的重要性,培养关爱生命、尊重他人的情感。
4.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出一套关于输血知识的选择题和填空题,要求题目具有代表性,能够检验同学们对输血知识的掌握程度。
5.家长辅助作业:请同学们与家长共同探讨输血救治的重要性,了解家长对输血知识的了解程度,并撰写一篇心得体会,分享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与感悟。
作业布置要求:
1.作业内容需紧密结合课堂所学,切勿脱离实际,确保作业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6.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初中生物教案输血与血型

初中生物教案输血与血型

初中生物教案输血与血型教学目标:1. 了解输血的定义和原理;2. 掌握不同血型及其特点;3. 了解输血的分类和注意事项。

教学重点:1. 输血的定义和原理;2. 血型的分类及特点。

教学难点:1. 输血的注意事项。

教学准备:1. 教科书《初中生物》;2. PPT课件;3. 实验器材:血型鉴定试剂盒、玻璃仪器、试管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不同的血型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了解学生对于血型的基本概念。

二、讲解输血定义和原理(10分钟)1. 输血的定义:将血液或其部分置入另一人体内,称为输血。

2. 输血的原理:不同血型的人体内存在着不同的抗体和凝集素,输血时需要避免发生凝集反应。

三、讲解血型的分类及特点(15分钟)1. 血型的分类:ABO血型和RH血型。

2. ABO血型:A型、B型、AB型、O型,不同血型的抗体和凝集素的特点。

3. RH血型:Rh阳性和Rh阴性。

4. 血型的遗传规律。

四、讲解输血的注意事项(10分钟)1. 选择合适的血型进行输血;2. 注意输血时的无菌操作;3. 输血后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

五、实验操作(15分钟)1. 根据实验器材进行血型鉴定实验;2. 学生自行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

六、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2. 布置作业:预习下节课内容,自行了解其他血型及其特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输血与血型的知识,结合实验操作,使学生更加直观深入地了解了相关内容,激发了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多设置实验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生物学的理解。

输血的优秀教案

输血的优秀教案

输血的优秀教案教案标题:输血的优秀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输血这一生物医学技术的介绍,帮助学生了解输血的原理、应用和风险,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案适用于高中生物课程,涵盖了相关知识点和实践能力要求。

教案目标:1. 理解输血的定义、原理和分类;2. 掌握输血的应用和相关术语;3. 了解输血的风险和安全措施;4.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案重点:1. 输血的原理和分类;2. 输血的应用和风险;3. 输血的安全措施。

教案准备:1. 教师准备:电脑、投影仪、PPT、相关教学资源;2.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话题,激发学生对输血的兴趣,提出问题:“你知道什么是输血吗?它有哪些应用场景?”步骤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使用PPT或板书,介绍输血的定义、原理和分类,包括全血输注、红细胞悬液和血浆制品等。

2. 解释输血的应用场景,如手术、创伤、贫血等,并引导学生思考输血的意义和作用。

步骤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提供真实的输血案例,让学生分析病情和输血需求,从而理解输血的决策过程。

2. 引导学生讨论输血的风险,如输血反应、传染病传播等,并探讨如何降低风险。

步骤四:实验探究(20分钟)1. 分组进行实验,模拟输血过程,让学生亲自操作。

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并分析实验结果。

步骤五:总结和展示(10分钟)1.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收获。

2. 邀请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和心得体会。

步骤六:拓展延伸(10分钟)提供相关阅读材料或视频资源,鼓励学生深入了解输血的最新研究和应用领域,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创新想法。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实验中的积极参与程度;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能力;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问题,要求学生书面回答,检查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输血教案模板范文

输血教案模板范文

教学目标:1. 了解输血的概念、目的和注意事项。

2. 掌握输血前的准备工作、输血过程及输血后的观察与护理。

3.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护理操作技能和临床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输血的目的和注意事项。

2. 输血过程及输血后的观察与护理。

教学难点:1. 输血反应的预防和处理。

2. 输血过程中的无菌操作原则。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输血的基本概念,如什么是输血、输血的目的等。

2. 提出问题:为什么需要输血?输血有哪些注意事项?二、讲授新课1. 输血的目的:补充血容量、纠正贫血、纠正凝血功能障碍、补充血浆蛋白等。

2. 输血的注意事项:a. 输血前:核对病人信息、输血前检查、做好输血准备等。

b. 输血中:观察输血反应、调整输血速度、保持输血器无菌等。

c. 输血后:观察病人状况、做好输血记录等。

3. 输血过程中的无菌操作原则: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4. 输血反应的预防和处理:a. 输血反应的类型: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应等。

b. 输血反应的预防措施:严格核对血型、输血前检查、做好输血记录等。

c. 输血反应的处理方法:立即停止输血,根据反应类型采取相应措施。

三、操作演示1. 输血前的准备工作:核对病人信息、输血前检查、做好输血准备等。

2. 输血过程:观察输血反应、调整输血速度、保持输血器无菌等。

3. 输血后的观察与护理:观察病人状况、做好输血记录等。

四、练习与讨论1. 学生分组进行输血操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 学生讨论:在输血过程中,如何预防输血反应?3. 学生分享操作心得,教师点评。

五、总结与作业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输血的目的、注意事项、无菌操作原则和输血反应的预防和处理。

2. 布置作业: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输血的其他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授、演示和练习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了输血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无菌操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外科学输血医学院教案

外科学输血医学院教案

外科学输血医学院教案教案:外科学输血医学院教学目标:1.了解外科学输血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掌握外科学输血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3.理解外科学输血的风险及处理方法。

4.培养临床外科学输血的技能。

教学过程:一、外科学输血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0分钟)1.外科学输血的定义和意义。

2.输血前的准备工作: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

3.输血的基本原则:选血、拟同型输血、交叉试验等。

4.输血前的注意事项:血型鉴定、血制品准备、输血设备的清洁与消毒等。

二、外科学输血的适应症和禁忌症(20分钟)1.外科学输血的适应症:急性失血性休克、严重贫血等。

2.外科学输血的禁忌症:血型不合、抗体阳性、凝血功能障碍等。

3.输血相关的检查:血型鉴定、交叉试验、凝血功能检查等。

三、外科学输血的风险及处理方法(30分钟)1.输血相关的风险:输血不良反应、传染性疾病的传播等。

2.输血不良反应的分类和临床表现:过敏反应、体细胞水肿、输血反应等。

3.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停止输血、采取抢救措施等。

四、临床外科学输血的技能培养(30分钟)1.输血操作技巧:血制品的准备、输血设备的连接与清洁等。

2.输血记录的要点:记录输血量、输血时间、输血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等。

3.输血后的观察与护理:观察体温、脉搏、心率等生命体征。

五、案例分析和讨论(20分钟)1.给出几个临床实例,让学员分析其输血适应症和禁忌症。

2.讨论不同类型的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及相应抢救措施。

教学评估:1.书面测试:考察学生对外科学输血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理解。

2.技能考核:对学生进行临床模拟操作,评估其输血操作技巧。

3.案例分析评价:评价学生对临床实例的分析和处理能力。

教学资源:1.课件:外科学输血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适应症与禁忌症、风险与处理方法等内容的PPT。

2.教材:《外科学输血教程》、《外科学》,作为学生的参考书。

教学反思:本教案针对外科学输血医学院的教学任务,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外科学输血的基本原理、方法、适应症与禁忌症、风险与处理方法等内容,并通过案例分析和技能训练形式,培养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生物安全输血试讲教案模板

生物安全输血试讲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生物安全输血的概念、意义和基本流程;掌握输血前的准备工作、输血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输血后的观察与护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技能。

3.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对生物安全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教学重点:1. 生物安全输血的概念和意义2. 输血前的准备工作3. 输血过程中的注意事项4. 输血后的观察与护理教学难点:1. 输血过程中的风险及预防措施2. 输血后的并发症及其处理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输血吗?请谈谈你对输血的了解。

2. 引入:输血是临床治疗中常见的一种手段,但在输血过程中,生物安全至关重要。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生物安全输血的相关知识。

二、新课讲授1. 生物安全输血的概念和意义- 解释生物安全输血的定义- 阐述生物安全输血的重要性2. 输血前的准备工作- 患者资料的收集与核实- 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 输血前的健康教育3. 输血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输血前核对信息- 选择合适的输血途径和输血速度- 观察患者的输血反应4. 输血后的观察与护理- 输血后的病情观察- 注意输血反应的处理- 输血后的健康教育三、课堂练习1. 案例分析:分析一例输血过程中的风险事件,并提出预防措施。

2. 操作演示:学生分组进行输血操作演示,教师点评并指导。

四、课堂总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生物安全输血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生物安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五、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我国输血安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 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生物安全输血的文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操作演示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对生物安全输血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安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初中输血和血型教案

初中输血和血型教案

初中输血和血型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血液的成分和功能,掌握输血的原则。

2. 掌握ABO血型的分类及鉴定方法。

3. 认识到无偿献血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献血观念。

教学重点:1. 输血的原则。

2. ABO血型的分类及鉴定方法。

教学难点:1. 输血原则的探究过程。

2. ABO血型的鉴定方法。

教学准备:1. 血液成分和功能的相关资料。

2. ABO血型鉴定卡。

3. 无偿献血宣传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血液成分和功能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了解血液的重要性。

2. 提问:同学们知道输血时需要注意什么吗?血型不符会导致什么后果?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输血的原则,强调输同型血的重要性。

2. 介绍ABO血型的分类及特点。

3. 演示ABO血型的鉴定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

三、课堂探究(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输血时为什么要以输同型血为原则?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并讲解输血原则的探究过程。

四、无偿献血(10分钟)1. 讲解无偿献血的意义和重要性。

2. 展示无偿献血的宣传材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献血观念。

3. 组织学生填写无偿献血志愿者申请表。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 提问:同学们能总结一下输血的原则和ABO血型的特点吗?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制作输血原则和ABO血型的小册子。

2. 调查家庭成员的血型,了解家族血型遗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探究等形式,使学生了解了输血的原则和ABO血型的特点。

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在无偿献血环节,学生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安全,避免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受伤。

此外,课后作业的布置要注重实践性,让学生在家庭中了解家族血型遗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初中生物输血的教案

初中生物输血的教案

初中生物输血的教案
年级:初中
课题:输血的原理和注意事项
教学目标:
1. 了解输血的定义和作用;
2. 了解输血的原理和分类;
3. 掌握输血的注意事项和副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输血的原理和注意事项;
难点:副作用的掌握和处理。

教学准备:
1. 课件PPT;
2. 模拟实验器材:输血管、血袋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血液循环和血液的生理功能,引入今天的课题——输血。

二、讲解输血的原理和分类(15分钟)
1. 什么是输血?
2. 输血的分类及其原理(全血输血、红细胞输血、血小板输血、新鲜冷冻血浆输血等)。

三、讨论输血的注意事项(10分钟)
1. 输血前需要进行的检查;
2. 输血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3. 输血后的饮食和活动等注意事项。

四、模拟实验(15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模拟实验,演示输血的过程和注意事项。

五、总结与讨论(5分钟)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讨论输血的相关问题。

教学反馈:
对学生进行课堂小测,检查学生对输血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输血的历史和发展情况,并写一份简短的报告。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输血的原理和注意事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需关注学生的参与度,以保证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初中输血与血型教案

初中输血与血型教案

初中输血与血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理解输血的必要性。

2. 掌握ABO血型系统及其分类,了解血型与输血的关系。

3. 掌握安全输血的原则,认识无偿献血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ABO血型系统、输血原则、无偿献血。

2. 难点:输血原则的探究过程、血型配型方法。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血型与输血的关系。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输血原则和无偿献血的重要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输血失败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输血失败的情况?输血需要注意哪些问题?2. 学习血液的组成和功能介绍血液的组成,重点讲解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功能。

让学生理解输血的必要性。

3. 学习ABO血型系统讲解ABO血型系统的分类,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血型。

通过实验或动画展示ABO血型系统的形成过程。

4. 理解输血原则讲解输血原则,强调输同型血为原则。

介绍紧急情况下,其他血型的输血原则。

5. 学习血型配型方法讲解血型配型方法,重点介绍交叉配血实验。

让学生理解血型配型的意义。

6. 了解无偿献血讲解无偿献血的意义和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掌握输血与血型的重要知识点。

8. 布置作业设计有关血型与输血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案例导入、讲解、实验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了解了血液的组成和功能,掌握了ABO血型系统及其分类,理解了输血原则和无偿献血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安全输血教案初中生物

安全输血教案初中生物

安全输血教案初中生物
教学目标:
1. 了解输血的定义和重要性。

2. 掌握输血的过程和注意事项。

3. 知晓常见的输血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教学内容:
1. 输血的定义和重要性。

2. 输血的过程和注意事项。

3. 常见的输血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教学准备:
1. 教学PPT
2. 实物血袋和输血管
3. 视频资源:安全输血过程演示视频
4. 练习题目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老师向学生简单介绍输血的定义和重要性,引发学生对于输血主题的兴趣。

二、讲解输血的过程和注意事项
1. 借助PPT展示,讲解输血的过程,包括采血、检测、储存、输送和输血等环节。

2. 强调输血的注意事项,如交叉检验、血型匹配、用血适应症等。

三、展示安全输血过程演示视频
播放安全输血过程演示视频,由实际操作演示如何进行安全的输血过程。

四、讲解常见的输血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1. 介绍常见的输血并发症,如输血反应、感染等。

2. 强调预防措施,如采血前的详细检查、输血前的充分准备等。

五、总结与练习
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安全输血的重要性。

2. 布置练习题目,加深学生对安全输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了解输血的定义和重要性,掌握输血的过程和注意事项,知晓常见的输血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同时,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提高他们的
安全输血能力。

初中生物教案输血

初中生物教案输血

初中生物教案输血教学内容:输血是一种治疗急需血液的患者的方法,是将供者的血液通过器官输送给患者的过程。

本节课将介绍输血的原理、类型和注意事项。

教学目标:1. 了解输血的定义和原理。

2. 掌握不同类型的输血方法。

3. 了解输血的注意事项和风险。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输血的原理和类型。

难点:输血的注意事项和风险。

教学准备:PPT、教材、图片、视频等教学辅助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询问学生对输血的了解和感知。

2. 播放视频或展示图片,引起学生兴趣和好奇心。

二、讲解输血的定义和原理(10分钟)1. 通过PPT和教材介绍输血的定义和原理。

2. 分析供体和受体之间的血型匹配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三、介绍不同类型的输血方法(15分钟)1. 分别介绍全血输血、红细胞输血、白蛋白输血和血小板输血的应用情况和原理。

2. 播放视频或展示图片,让学生更直观了解各种输血方法。

四、讨论输血的注意事项和风险(15分钟)1. 强调输血过程中的感染风险和配型问题。

2. 讨论常见的输血反应和应对方法。

3. 提醒学生避免不良行为,保障安全。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巩固学生对输血的理解。

2. 鼓励学生主动了解更多有关生命科学和医学的知识。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相关阅读任务,进一步了解输血有关知识。

2. 要求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做好笔记。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视频和图片等多媒体资源,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输血的原理和类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重点强调了输血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风险,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

希望本节课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输血相关知识。

输血安全制度的教案

输血安全制度的教案

课时:2课时年级:护理专业学生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输血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注意事项;(2)了解输血相关法律法规和输血安全制度;(3)熟悉输血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

2. 技能目标:(1)能够正确执行输血操作流程;(2)能够识别和报告输血不良反应;(3)能够正确处理输血相关突发事件。

3. 情感目标:(1)树立严谨、负责的职业态度;(2)增强对患者生命安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3)提高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 输血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注意事项;2. 输血相关法律法规和输血安全制度;3. 输血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

教学难点:1. 输血操作流程的熟练掌握;2. 输血不良反应的识别和报告;3. 输血相关突发事件的正确处理。

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输血操作模型;3. 输血相关法律法规和输血安全制度资料;4. 输血不良反应案例。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什么是输血?为什么需要进行输血?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输血是指将血液成分或全血输注给患者,以纠正贫血、补充血容量、改善循环功能等。

二、输血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注意事项1. 输血的基本概念:介绍输血的定义、分类、适应症和禁忌症。

2. 输血的原则:强调输血应以患者为中心,尊重患者意愿,遵循输血适应症,确保输血安全。

3. 输血的注意事项:(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2)核对患者信息、血型和血型相容性;(3)选择合适的输血途径和速度;(4)观察患者输血过程中的反应。

三、输血相关法律法规和输血安全制度1. 输血相关法律法规: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血液制品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

2. 输血安全制度:(1)输血前评估:对患者进行血型、输血史、病史等评估;(2)输血核对:核对患者信息、血型和血型相容性;(3)输血记录:详细记录输血过程,包括血型、血量、输血途径、输血速度等;(4)输血不良反应监测:密切观察患者输血过程中的反应,及时处理。

输血学教案-输血技术与血型鉴定

输血学教案-输血技术与血型鉴定

03
自身输血的优点:减少输血反应, 提高输血安全性
输血与其他治疗的协同作用
输血与药物治疗的协同作用:输血可以补充药物治疗中缺乏的血液成分,提 高药物治疗的效果。
输血与手术治疗的协同作用:输血可以补充手术治疗中流失的血液,提高手 术治疗的成功率。
输血与放射治疗的协同作用:输血可以补充放射治疗中流失的血液,提高放 射治疗的效果。
ABO血型鉴定的 方法主要有正向 定型法和反向定 型法
Rh血型鉴定的方 法主要有直接抗 人球蛋白试验和 间接抗人球蛋白 试验
血型鉴定的方法 还包括其他血型 系统的鉴定,如 MN血型、Kell血 型等
血型鉴定的临床意义
输血安全:确保输血安全,避免输 血反应
疾病诊断:辅助诊断某些疾病,如 溶血性贫血、白血病等
自身输血与血液保护技术
01
自身输血:在紧急情况下,患者可 以接受自己的血液
血液保护技术的应用:在输血过程损失和污染
血液保护技术:在输血过程中,使
02 用血液保护技术可以减少血液的损
失和污染
自身输血与血液保护技术的发展:
05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自身输血与
血液保护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防止输血错误
输血反应的法律 责任:明确输血 反应的责任归属,
保护患者权益
输血伦理问题: 尊重患者的知情 权和自主权,确 保输血过程的公
正和透明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特殊情况下的输血
05
紧急输血的处理原则
紧急情况下,应立即 进行输血,以挽救生

输血前,应进行血型 鉴定,确保输血安全
输血过程中,应密切 观察患者反应,及时
ABO血型系统的抗原和抗体: A型血含有A抗原和B抗体, B型血含有B抗原和A抗体, AB型血含有A和B抗原,O

输血相关制度教案

输血相关制度教案

输血相关制度教案教案标题:输血相关制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输血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熟悉输血的相关制度和规定。

3. 掌握输血前的检查和准备工作。

4. 理解输血后的观察和护理措施。

教学内容:1. 输血的定义和基本原理a. 输血的定义和分类b. 输血的适应症和禁忌症c. 输血的血液成分和血型配对2. 输血相关制度和规定a. 输血的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要求b. 输血的质量管理和安全控制c. 输血记录和报告的要求3. 输血前的检查和准备工作a. 输血前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b. 输血前的实验室检查和血型鉴定c. 输血前的血液安全检测和预防措施4. 输血后的观察和护理措施a. 输血后的生命体征监测和异常处理b. 输血后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方法c. 输血后的护理要点和注意事项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输血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知识讲解:依次介绍输血的定义、分类、适应症和禁忌症,以及血液成分和血型配对的原理。

3. 知识扩展:介绍输血相关的制度和规定,包括法律法规、伦理道德要求、质量管理和安全控制等方面。

4.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输血前的检查和准备工作,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血型鉴定等。

5. 案例分析:提供输血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输血后的观察和护理措施,以及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

6. 总结归纳:对输血相关制度和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关键要点和注意事项。

7. 练习和评价: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如填写输血记录表、解答相关问题等。

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教学资源:1. PPT课件:包括输血的基本概念、原理、相关制度和规定等内容。

2. 案例材料:提供输血相关的真实案例,供学生分析和讨论。

3. 实验室设备:用于学生进行血型鉴定和相关实验操作。

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否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操作。

2. 学习成果:通过学生的练习和答题情况,评估他们对输血相关制度和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温升高1℃以上
皮肤瘙痒、红斑
酱油尿、腰背痛、呼吸困难、
血压下降
咳嗽、紫绀、血压下降
(二十四小时后)
迟发性免疫反应
溶血反应
移植物抗宿主病
输血后紫癜
ABO以外血型抗体
输入有活性的淋巴细胞
血小板抗体
发热、皮肤巩膜黄、深茶色尿
高热、面部手脚心红斑
寒战、高热、皮肤粘膜出血
(二十四小时内)
非免疫性反应
细菌污染反应
马上报告上级医生,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对症处理
将血袋余血送输血科复查
(二)输血相关性疾病及预防
1疾病:HIV、HBV、HCV、HGV、CMV、疟疾、梅毒、弓形体病
2预防: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选用成分输血、自身输血,
严格筛选献血员
加强采血和血液制品的无菌技术操作
对血液制品的病毒灭活,4℃保存3天无梅毒传播危险,4℃保存2周以上减少疟疾传播危险。
肌肉震颤心率失常创面渗血
肌肉震颤心率失常创面渗血
烦躁不安呼吸困难
(二十四小时后)
非免疫性反应
含铁血黄素沉着
血栓性静脉炎
输血相关性疾病
红细胞破坏
V导管
细菌/病毒
12
3
6
2
15
10
讲解
多媒体
板书
图片
讲解
多媒体
板书
图片
讲解
多媒体
板书
图片
教学内容
时间
分配
媒体选择
4处理原则:立即停止输血,保留V通道,注意保暖
去白细胞血:利用白细胞过滤器滤除血袋中的白细胞,减少输血反应。
光量子血:利用特定波长紫外产生光动力和光化作用,对血液进行充氧照射,增强细胞生物活性、提高血氧饱和度及抗感染能力等。
成分输血的优点:
⒈补的成分能达到治疗量
⒉减少输血不良反应
⒊科学合理用血
(三)血液治疗
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和置换术
治疗性血细胞单采—快速减少患者循环中病理性细胞成分,以达到迅速缓解病情的目的。
1血液来源
从1998年10月1日起,公民实行无偿献血,凡年满18-55岁的健康男女公民,经体检合格后,均可献血。每次200ml-400ml,间隔6个月。献血前必须检查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爱滋病抗体、梅毒、转氨酶、血色素、血型共7项。
2血液采集
经肘前臂V穿刺,将血液采集于无菌抗凝保存液血袋中
(二)血液成分制备
教学内容
时间
分配
媒体选择
第一节人类血型的发现及在医学中的应用
(一)输血发展简史
1古代原始输血(15—16世纪):人类输血的开端
(1)饮血、血浴,
(2)动物血输给人:羊血、小牛血→酱油尿→禁止输血150年
(3)动物血输给动物:17世纪,狗血输给狗→救活
2近代输血(19世纪):直接输血
19世纪人血输给人,沿用100多年
3.成分输血与输血适应症
4.输血不良反应、输血相关性疾病及防治。





1.输血适应症有哪些?
2.自身输血的优点?
3.常见的输血传播疾病有些?
4.发生输血反应如何紧急处理?
教参


材献
教材:西医外科学第六章输血
参考:临床输血学(第二版)田兆嵩人民卫生出版社
输血与输血技术高峰人民卫生出版社





(3)取血时必须认真核对
(4)输血时不可向血液内加入任何药物,防止溶血
(5)快速大量输血要将血袋置37℃升温约35℃左右使用,防止患者寒战,
(6)避免心脏突然降温引起室颤。
(7)开始输血后的第一个15分钟速度不宜过快,应30滴/分,因输血反
应常在此段时间产生,如无不适,200ml血液应在1—1.5小时内输
完。空血袋送回输血科
(8)出现输血反应,立即停止输血,填写输血反应反馈表并与血袋余血一同送输血科复查。
第三节成分输血与输血适应症
(一)血液来源与采集
基本概念:
全血:将血液采集于无菌抗凝保存液血袋中,不做任何处理的血液。
成分血: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将全血分离制成单一高纯度和高浓度的制品。
成分输血:临床根据病人缺什么补充什么的输血治疗手段。
抗体自然发生为主,少数免疫抗体免疫抗体
与疾病相关多见少见
肿瘤标志存在很少
3血型鉴定
原理:用已知型特异性抗体血清查红细胞抗原叫正定型,用已知型红细胞抗原查血清中的抗体叫反定型。
10
讲解
多媒体
板书
图片
教学内容
时间
分配
媒体选择
ABO血型:
ABO遗传座位在第9号染色体长臂上,为三复等位基因结构。
A型:凡红细胞上有A抗原,血清中有抗-B抗体者,占人群30%,
2生化性质
组织血型(Histo-Goup)器官血型(Organic Group)
生化性质糖分子多肽
血型ABO、Lewis、P、Ii、T/Tn Rh、Kidd、Kell、Duffy、MNS
分布红细胞、组织细胞、体液、分泌液唯造血干细胞来源血细胞
自然界广泛存在细菌、真菌、植物、动物人和少数高级哺乳动物
发生系统个体发生晚,出生后逐渐成熟系统个体发生早出生时发育成熟
循环超负荷
空气栓塞
出血倾向
枸橼酸中毒
溶血反应
电解质紊乱
肺微血管栓塞
细菌污染
输血速度过快量
过大
操作失误
输入大量旧血
输入大量ACD血
物理/机械破坏、药物、低渗
输入大量旧血
白细胞、血小板、纤维蛋白微聚体
高热、烦躁、呕吐、腹泻
呼吸困难、泡沫样或血性泡沫痰
呼吸困难
肌肉震颤心率失常创面渗血
肌肉震颤心率失常创面渗血
B型:凡红细胞上有B抗原,血清中有抗-A抗体者,占人群29%,
O型:凡红细胞上无A和B抗原,血清中有抗-A、-B者,占32%,
AB型:凡红细胞上有A和B抗原,血清中无抗-A、-B者,占9%,
RH血型:
其抗原由二个基因编码,RHD编码D抗原,RHCE编码Cc/Ee抗原,红细胞上有D抗原者为RHD阳性人,红细胞上无D抗原者为RHD阴性人,只有CE基因无D基因,少数人有无功能的D基因。
2发生频率: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应>心负过重
3发生类别:按发生时间分为即发反应(24小时内)和迟发反应(24小时后)。按免疫学分类为免疫反应和非免疫反应
输血不良反应分类
类型
原因
典型症状
(二十四小时内)
即发性免疫反应
发热反应
过敏反应
溶血反应
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
HLA抗体
IgA抗体
ABO血型不合
HLA抗体
IgG抗-A>64,IgG抗-B>64,Rh抗体>16,提示胎儿受害的可能性增大,需每隔2——4周行动态观察,测定IgG抗体上升的速度,以了解胎儿受害程度。
发生胎母血型不合者90%为O型孕妇。胎/母ABO血型不合发病频率(1000例)其中A/O40%,B/O45%,B/A2%,A/B1%,AB/A3%。
2了解:
人类有多少个血型系统?献血前做哪些血液检查?输血反应有哪些?输血相关性疾病有哪些?如何预防输血相关性疾病?
3掌握:
输血适应证,成分输血的优点、自身输血的优点、各种血液成分的保存温度和有效期,输血注意事项有哪些?输血反应的处理原则。
7
2
讲解
多媒体
板书
图片
2内科输血:Hb<60g/L,血小板10-50×109/L,凝血因子缺乏者。
根据以上指标,结合病情需要,补充红细胞、血浆、血小板、冷沉淀等血液成分。
第四节输血不良反应及输血相关疾病的防治
(一)输血不良反应及分类:
1概念: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受血者发生了用原来疾病不能解释的新的症状和体征--输血不良反应。
3现代输血(20世纪初):保存全血
1900年血型的发现、1915年抗凝剂的应用,配血方法的使用,有效地保证了输血的安全性,全血输注沿用了50多年,直到50年代末期
4当代输血(20世纪60年代—现在)成分输血:
60年代开始,进入成分输血的时代,标志着人类输血彻底摆脱了蒙昧,
走进了科学合理输血的时代。
(二)血型的发现及意义
授课教师
焦兰农
课程名称
输血
课次编号
授课时间
2011.4.6
授课年级
2008级临床
医学本科
授课方式
大课
授课内容
输血
学时数
3




要求学生掌握:
1.各种血液成分的保存温度和有效期
2.输血适应症及输血注意事项
3.成分输血、自身输血的应用
4.输血反应及处理原则。




1.血型在医学中的应用
2.输血技术学
小结
通过临床输血与输血反应的讨论,加深了我们对输血的认识。输血犹如一把双刃剑,既能救人于生死边缘,又能因输血不当而使人感染疾病。只有掌握正确应用输血治病救人的手段,才能应用好这把双刃剑,只有懂得了输血及输血相关知识,这把双刃剑才能真正属于自己。
这二节课中的重点是
1知道:
什么叫成分输血?错输ABORh血型不合的血可引起何种溶血性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病是如何发生的?
(2)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等
第二节输血技术、方法、途径、注意事项与血液治疗
(一)血型、血型鉴定及意义
1基本概念
血型—是以抗原为表现形式,存在于人体各成分中的遗传性状。
血型系统—由单一基因位点或二个、或多个紧密相连又极少重组的同源基因所编码的一个或多个抗原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